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场景汇报材料

场景汇报材料

时间:2023-01-25 07:1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场景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场景汇报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敏捷项目管理敏捷软件开发快速启动 QuickStart用户模型场景模型用户故事交付计划

1 敏捷开发及项目管理方法体系

1.1 敏捷方法介绍

敏捷方法诞生于2001年初,当时,由于看到开发团队陷入越来越沉重的软件过程当中。业界专家们总结出了一套使团队具有快速工作、响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和原则。基于这一套价值观和原则的软件开发方法,被称为敏捷软件开发方法(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而这类方法也发展出相应的敏捷项目管理体系(Agile Project Management)。敏捷开发方法及项目管理体系统称为敏捷方法(Agile)。

1.2 敏捷方法的优点

敏捷方法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及项目管理方法。该方法使用了迭代、增量等方法来优化可预见性并控制风险。它灵活、高效、可持续,可以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有效地应对复杂的适应性问题。

该方法受到拥护和流行是因为采用了该方法后,团队得到的收益:据统计,敏捷方法可以让团队的效率提升3~10倍;软件的质量也更有保障;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也得到了提高。

2 敏捷项目的快速启动

2.1 什么是快速启动?

敏捷软件开发项目通常会通过1~4周的快速启动(QuickStart)工作,制定出迭代开发计划,然后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完善需求。QuickStart是一种高效的项目启动方式,主要用以在项目开始之前识别关键的驱动因素,这种方式能够让关键干系人认可并理解即将交付的产品。如图1所示。

3 QuickStart的前期准备

3.1 邀请相关参与人员

QuickStart过程中需要邀请参与的人员包括:核心团队、领域专家及用户代表、关键干系人(受益人、高层领导等)。核心团队一般包括产品负责人、需求分析人员、项目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这些人需要全程参与整个QuickStart,他们是成果的主要贡献者。领域专家及用户代表主要在用户建模、场景建模等环节为团队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以在某些阶段时参与到QuickStart中来。关键干系人主要参与QuickStart的启动和展示汇报的环节,并对产出成果进行确认,特别是需要对产品目标和计划进行确认和授权。

3.2 拟定QuickStart的计划

在QuickStart正式开始之前,项目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需要拟定QuickStart的整体计划。以一个2周的QuickStart为例,整个QuickStart计划可以这样安排:

QuickStart启动及业务目标识别(0.5~1天)

参与人员包括:核心团队、领域专家及用户代表、项目领导

产出物:产品目标

识别主要角色及场景(3~5天)

参与人员包括:核心团队、领域专家及用户代表、项目领导

产出物:主要用户角色列表、核心场景及流程、页面设计及原型

需求列表梳理(1~2天)

参与人员包括:核心团队、领域专家及用户代表

产出物:用户故事清单

规模及成本估算(0.5~1天)

参与人员包括:核心团队

产出物:估算结果

迭代/计划制定(0.5~1天)

参与人员包括:核心团队

产出物:迭代/计划

QuickStart的成果汇报(0.5天)

参与人员包括:全体团队成员

产出物:成果汇报材料

4 引入的各种流程建模及分析技术

4.1 识别业务目标及愿景

业务目标的识别和确定需要符合SMART原则;需要了解问题的背景及上下文信息;需要定义验证问题成功的标准;需要界定问题的范围,例如规模指的是数量还是金额,或者单品规模;需要明确并逐步完善关键干系人信息;需要明确关键资源,例如领域专家或者关键信息等等;还需要明确该问题的各种约束条件。

4.2 识别角色及主要场景

用户识别从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始,尽可能识别出更多的用户,然后挑选出主要的用户和角色,并且为用户进行用户画像,并建立用户模型。通过理解用户的目标需求和痛点,梳理出更多的细分用户场景,之后对用户场景进行优先级排序、分析,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或隐含的机会。

对问题和机会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1)进行问题/机会的原始描述;

(2)通过事例来说明问题/机会的现象;

(3)对问题/机会进行定量的分析;

(4)对问题/机会进行定义并明确对于问题解决的期望;

(5)将问题和机会的相关分析及描述标识在用户场景描述的周围。

业务流程梳理的过程中可以将之前识别出来的用户场景在进行串联。较高层级的业务流程将各个场景串联起来之后,就可以在场景中进行场景流程的细化和展开,分析出流程步骤和各个步骤的细节。业务流程场景中的步骤细节需要包含这些信息:场景名称、场景入口的背景说明,本场景中需要跟进解决的问题,场景中事件步骤,某个步骤的细节说明,还需要有场景的出口目标。

4.3 a出Product backlog

根据上一环节中梳理出来的用户模型、场景模型、业务流程以及场景细节,开始进行用户故事的梳理,并建立用户故事列表。用户故事是为了方便与用户沟通而记录的信息,它不是需求文档,它需要以用户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它的目的是要将用户的关注点从“写”转移到“交流”上,让开发团队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用户写的东西。

一个用户故事的描述样例是:“作为一个,我想要,以便于”。一个用户故事是否成功可以从以下几点(INVEST)来判断:是不是独立的(Independent),是不是可协商的(Negotiable),是不是有价值的(Valuable),是不是可以估算的(Estimable),是不是大小合适、粒度相似的(Sized appropriately),是不是测试能够测试、业务能够验收的(Testable)。

4.4 梳理依赖、估算及优先级排序

核心开发人员对已经梳理出来的用户故事进行初步的技术解决方案分析,确定用户故事的技术实现可行性和一些可能的实现方案。然后从逻辑层面和技术实现层面,对用户故事列表中的故事进行一次检视,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用户故事之间的相互依赖,需要在故事卡片上标识出来。对已经梳理出来的用户故事进行估算,估算内容包括故事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等。

估算完成后可以根据用户故事的价值、重要程度、依赖等信息进行用户故事优先级排序。排序的原则是优先考虑那些最有价值的故事、最关键的故事、被其他关键故事依赖最多的故事。

4.5 制定交付计划

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团队已经得到了了一份标识了优先级、依赖关系、工作量估算等信息的用户故事列表,此时可以开始来制定交付/计划了。根据已经排序的优先级选择并整理每个迭代/版本需要完成的用户故事,使用每个故事上之前已经完成的规模或工作量估算,加上功能联调和集成可能增加投入量的buffer值,整理并安排出整个交付计划。

对于最近的一个交付周期的安排是团队应该投入最多时间进去分析和做进一步估算的。确保第一个交付周期的所有用户故事清晰且被团队理解,并且该周期中的所有用户故事都已经有较明确的技术实现方案,可以在QuickStart结束之后马上进入开发实现。如图2所示。

4.6 汇报QuickStart的成果

QuickStart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召开QuickStart成果汇报的会议,该会议的邀请人员包括项目团队全体成员、项目领导、相关干系人。会议上向项目相关人员汇报QuickStart的成果产出,包括确定项目产品目标及愿景、需求列表及交付计划。在展示项目团队QuickStart成果的同时也获取相关领导及干系人对成果的认可和支持,统一项目团队人员的认识,为汇报结束后立刻投入到需求的_发实现奠定基石。

5 结束语

敏捷项目中的QuickStart是一种高效的项目启动方法,帮助项目快速确立目标、梳理需求并排定计划。它是一种敏捷的项目管理方式,强调共享、合作与包容,业务与IT关键干系人全程共同参与,注重群体决策。它是一种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效果较好的项目快速启动方法。

参考文献

[1](美)John C.Goodpasture,陈秋萍译.敏捷项目管理:企业级实践与案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美)Robert C.Martin,邓辉译.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美)Michele Sliger Stacia Broderick,李晓丽,李虎,赵华译.软件项目管理与敏捷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美)Mike Cohn,石永超,张博超译.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美)Jeff Patton,李涛,向振东译.用户故事地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美)Mike Cohn,宋锐译.敏捷估计与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梁瑾(1978-),女,广东省深圳市人。学士学位。现为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软件项目管理。

第2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 工学结合 网站建设与维护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53-02

1 “项目驱动教学法”基本含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颠覆传统以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导入,项目层次化学习,由浅入深的潜移默化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观察理解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2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近年来通过“课程练习、模拟实训、基地实习、实战训练、课余兼职”等方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课件等手段,逐步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实施网络化教学,建成“教学E-School平台”“得实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网络教学平台。

“项目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有以下几点。

2.1 创建场景:学生将基本理论与实践场景融合

创建与知识点相关实验/实践场景,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进入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以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2 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建的场景下。以当前的知识点来确定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拓展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2.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教师启发性学习,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知识点的引入,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2.4 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3 项目教学指导在网站建设与维护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确认目标。

熟悉PHP+MYSQL程序设计基础,通过实践了解Web应用程序开发过程。运用WAMP环境开发一个网上选课系统,包括注册登录、教师网上申报课程以及教务(管理员)课程申报审核模块管理、学生选修管理三个模块,实现分页、AJAX技术,系统设计含有严格权限设计的思想。有相关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编辑和运用AJAX用户验证等功能。

同时也锻炼了编写文档的能力,包括需求分析说明书、测试用例(黑盒测试)、每星期小组例会、会议纪要的编写。

(2)任务要求。

平均按照6人为一个小组,按照进度安排(天)完成每天的工作,最后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并制作项目报告书、PPT进行项目汇报。

(3)任务进度安排。

第一周:

项目介绍、演示;界面标准介绍;数据库说明(1天)。

每组组长结合该组情况,或根据实际需要,对需求、数据库设计进行调整(1天)。

指导教师对修改过的需求、数据库进行审核(1天)。

数据库创建(1天)。

界面设计(1天)。

第二周:

编码(5天,如果进度延后、请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完成)。

测试(3天,合理利用周末,注意:编码进行到中后期就开始测试)。

第三周汇报(半天)。

整理材料:测试报告、项目报告书(1天)。

制作PPT(1天)。

汇报(1天)。

(4)系统用户分析。

该系统的用户主要有3种。

第一种是具有最高权限的高级管理员,可以进行任何操作,但主要账户申请重置,管理员网上课程审核等。

第二种是教师,权限为普通,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上网申报课程。

第三种是学生,权限为普通,可以通过选课系统在网上选课,退课以及调课。

(5)功能说明。

网上选课系统主要为教务,学生以及教师提供服务,因此,可以从用户(游客、教师、管理员以及学生)的角度分析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需求。

游客登录,权限为浏览所有已经审核的课程信息,还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检索,游客可以通过注册成为学生或教师用户。

教师登录,首先申报课程。接着教师可以浏览自己申报的课程,如果自己申报的课程没有通过审核,教师可以删除未经审核的课程;如果自己申报的课程已经通过审核,教师可以浏览该课程的全部学生。教师还可以浏览所有已经审核的课程信息。

学生登录,浏览所有已经审核的课程,对课程信息进行全文检索;接着选修已经审核的课程。学生可以查看自己选修的课程,并可以取消已经选修的课程,调换已经选修的课程。

教务部门(或者管理员)可以添加班级信息,浏[自己课程信息(包括未经审核的课程),并对未经审核的课程进行审核、删除,对经过审核的课程可以取消审核,也可以查看已审核课程的学生信息;管理员可以浏览选修人数少于30人的课程,并可以删除这些课程。

4 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的完整过程。深入了解“项目”包含的各种知识。项目驱动教学重视双向交流,学生通过案例加深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并且主动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个人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辉.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6(3):126-130.

[2] 胡仕刚,曹会棒.阶梯式项目驱动法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70-72.

第3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24-02

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理实一体课程,将会进一步丰富理实一体化课程。笔者长期担任我校路桥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土质与筑路材料》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石灰”课题为例进行情景教学法教学设计,力求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是中职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中级试验工的水平。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取得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保证,与学生就业的岗位关系密切。教材是由钱进老师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土质与筑路材料》,该教材是全国交通技工类学校通用教材,优势在于以操作技能为主,理论知识系统全面,教材采用新标准和规范。不足之处在于每个模块没有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笔者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7个学习模块,将每个模块放置在实际工程当中去,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情景教学。这七个模块中,将土、石灰粉煤灰及稳定材料设置在道路路基情景之中,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设置于道路的路面情景之中,将钢材、集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设置于桥梁等结构情景之中,基本上覆盖了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通过这么一个内容的整合,课程的框架一目了然,同时将7个学习模块设置于工程实际情景当中,将课本与工程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我们这个课程面对的是初中起点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弱点,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大学的教学一样,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解决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高且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的鼓励他们,和他们做朋友,笔者多年的教学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自然也会喜欢你的课。

三、教法分析

在嗜钒盐昭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大量的知识,再讲试验的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试验过程,学生兴趣低,往往只有少数同学能完成。在教学当中笔者曾经采用过任务驱动法,学生以完成某课题试验任务为目的,虽然完成的很快,但对知识的挖掘基本没有,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如果结合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情景法教学,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情景教学法能将教学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对接,以工作情景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扮演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真实的工艺流程,体验从开始取样到最后出报告的各个环节。在使用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录像和课件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工程图片和工程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突出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四、教学环节设计实例

教学过程为90分钟,分为动画导入引出课题情景设置实战演练汇报评价5个环节。整个过程贯穿一个教学思想: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情景教学法。

1.动画导入。从一首古诗开始,通过动画表现的古诗上来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大声的跟着朗诵起来,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说明这样的形式同学们既新奇又喜欢。

2.引出课题。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如何测定石灰中的有效钙镁含量?

3.情景设置。在这个阶段设定工作场景,引入工程案例,能否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过程性评价进行检查。具体的步骤是观摩录像布置任务实施任务。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第一步先播放试验录像,边播放录像边给学生讲解,遇到关键的环节老师亲自示范,学生通过观摩录像对石灰钙镁含量的测定步骤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布置任务,老师提供一个工程案例:某高速公路正进行到路基填筑的施工,路基为石灰稳定土,设计要求采用Ⅲ级石灰,现有一批石灰进场,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抽样检测该批石灰有效钙镁含量是否符合要求。该案例即是学生毕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带有很强的针对性。我要求学扮演试验检测员的角色,与他们今后的职业岗位挂钩。各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主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与老师沟通,带领大家完成从石灰取样到最后提交报告的整个过程。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让他们明白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4.实战演练。接下来就是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这个阶段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动手操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老师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汇报评价。该阶段是学生体验收获感的阶段,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在汇报演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们来找茬,所谓找茬就是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互相找茬激烈争论,这样的一种形式学生既化解了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避免学完就忘的尴尬。最后老师来对各组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一张评价表。学生从过程评价表找到不足,通过后续的不断练习使学习目标日趋完善。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独立学院,听说,语言翻译教学

 

引言

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其间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暗示法(Suggestopedia),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偏向于使用语法翻译法毕业论文的格式,从而导致了“填鸭式”式教学和枯燥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主张“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学界广为提倡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作为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最新发展成果的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按照Numan (1989)的观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应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师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1996) 则进一步将任务型课堂分为三个步骤:1. 前任务(Pre-task)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引入教学任务。2.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设计对话、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主要包括学生执行任务,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分阶段。3. 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用来分析其它同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更正错误并操练重要的语言点。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交际和互动的特点使其在传统语法翻译法无法适应教学需求的情况下成为了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方向。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听说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否则语言交流将很难进行。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遇到学习困难后很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的检验尤为重要。综观我院学生的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分析毕业论文的格式,听力部分仍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也从另一方面启示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听说课堂的实施

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扮演的是答案提供者的角色。这种做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听力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听力材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论文格式。从任务型教学法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设置好本次授课的教学任务,即“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Richards& Platt, etc. 2000:468)。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任务应该有三部分组成:1. 任务的目标(Goals)。这里的目标可以是培养一项基本技能(如听力中的预测能力),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如问路)等。2. 构成任务摘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以听力技能任务的训练为例,在任务链的安排方面,先行训练概括大意、复述等相对较为简单的技能,再行训练短时记忆、笔记等较为复杂的技能。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则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选取和生活更为密切的故事、生活场景类的听力材料,然后选取新闻等相对较陌生的材料。

在口语训练方面,教师也应该遵循任务型教学的步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近似真实的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分为拼版式任务(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意见交换式任务(opinion-exchange tasks)(Pica & Kanagy, etc.)。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来设置上述各种任务。以本院听说课的一次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任务型教学为例。

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播放“梁祝”和“蜗居”两个在爱情观上截然相反的视频片段,同时播放一部分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片段。在播放结束后给出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相关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教师将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向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和爱情有关的话题。话题包括:1>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2> Campusmarriage 3> Extramarital love 4>Traditional andmodern marriage 5>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west VS east)6>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riage ( its importance, what does marriage meanto the couple) 7> Net love。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各组同学就本组话题进行讨论。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室巡视毕业论文的格式,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监督和指导,记录学生所犯错误。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记录汇报学生所犯错误。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不同组的同学对其它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就学生所犯的典型语言错误予以纠正,个别错误以笔记的方式留给学生个人备案,到期末汇总。教师指导学生就语言难点和重点进行练习。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上课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提升口语听力能力,应对专业四级和八级挑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材料的选取,任务环节的设置都给教师增加了挑战。同时,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之处。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平衡并结合起来,独立学院的听说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Willis, J.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Richards, J., Platt, J. & 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Pica, T., Kanagy, R.& Falodun, J.Choosing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for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A]. InG. Crookes & S. Gass(eds.) 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and Practice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3.

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酒店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到广西来投资观光的国外友人急剧增长,也助推了我区酒店业的大发展。而当前,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既掌握熟练的劳动技能又具备外语交际能力的一线服务人才。结合酒店英语的专业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中职酒店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探寻新的教学法以改变现有状况。为此,笔者在学校酒店管理班的酒店英语课堂中进行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模式

任务型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任务引领,服务驱动,目标具体,内容实用,做学一体”,在酒店英语课堂上,它要求教师淡化语法教学,把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以酒店不同场景为基础,创设不同任务情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阶段: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该模式旨在为语言学习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以提高学习者语言知觉,实现语言运用的流畅性与准确性为目的。在该模式中,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与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即讲授、练习和表达/运用的教学程序)明显不同的是,把语言形式安排在最后,任务是该框架的中心。该任务或要学生语言表达,或者与口头或书面文本相关。一项任务通常要涉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学习者以完整体验语言的运用开始,以完成任务而结束。

二、酒店英语课堂上“前厅部”课堂教学案例

运用上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模式,结合酒店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部”这一单元的工作任务为例,进行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1.任务准备阶段

步骤一:介绍主题。

上课开始,用两个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

Have you been to hotels?

How many departments are there in a hotel?

用课件幻灯片展示酒店的几组精美图片,导出此次课的主题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说出酒店的各个部门的英语名称。

Do you think which depart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a hotel, why?

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自己喜欢的环境,自己认为酒店里重要的部门,并说明原因。

步骤二:提出任务。

提出本单元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材料主要有两个部分,四篇对话。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前厅的日常用语,熟悉前厅顾客入住登记的程序以及顾客退房结账的步骤,使学生能运用英语熟练地、得体地接待顾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提出任务。

播放课文录音,示范酒店前厅的对话。用多媒体演示酒店前厅服务的录像片段。教师就“前厅部”的两种任务,设计出模拟前厅接待新顾客入住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老顾客入住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新顾客退房结账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老顾客退房结账的工作环境四种场景;设计出相应的熟悉登记入住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新老顾客入住登记;熟悉退房结账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新老顾客退房结账两个场景目标。

2.任务执行阶段

步骤一:计划任务。

根据任务情景及任务目标设计,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按照自身酒店专业知识,对前厅接待顾客登记入住、退房结账环节涉及到的英语词汇、英语句型以及相关步骤进行讨论。以组为单位围绕任务进行讨论设计,收集准备任务所需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各组成员计划好各自分工,及任务环节。

步骤二:执行任务。

参考课文内容,每个讨论小组组织设计四个对话,参考课文相关知识完成四个环节的任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进行表达,允许语言错误,并给学生提供词汇、表达等的帮助。可以给学生列出前厅服务常用的参考表达,例如:

Good morning. Welcome to our hotel. What can I do for you?

Do you have a reservation?

What kind of room would you like?

Just a moment, please.

Please show me your passport and fill out the registration form.

Here is your key and the room card to the room 307.

I hope you’ll enjoy your stay with us.

教师要求学生计划组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设计好相关环节,并把评价的标准提前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准备高质量的对话。

步骤三:任务报告。

在酒店实训室,模拟真实前厅场景,汇报展示。教师可以和其中一位同学做示范,然后由每组同学轮流完成。在任务汇报的这个环节,教师给每组代表发放《学生英语课堂展示评分表》,说明评分细则,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设置场景。每组学生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展示自己设计的情景对话。在这一环节,教师用摄像机把每组学生的课堂展示拍成录像,为任务分析做准备。

3.任务总结阶段

步骤一:任务分析。

在每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对话的过程中,其他组代表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法、程序、设计等内容。

教师重新播放所有参与课堂展示的学生的录像,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学生展示的闪光点和可改之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课文重点的印象与学习。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任务的完成作出评价总结,重新列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与句型,让学生回忆并用英文写出酒店前厅顾客登记入住及退房结账的流程。

步骤二:练习。

模拟另一个相似场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如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团队登记入住的接待,如何完成客人续住手续的办理等课文中未提到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合贯通”,提升酒店英语交际能力。

第6篇

一、对象与教学内容

对象:我校四年制本科国际贸易专业09级两个班级共70人,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在学习了汇付、托收结算方式后,选取了信用证结开证作为情景教学法的实验教学内容,因为信用证结算原本就是重点,涉及角色多,可以通过体验角色来加深理解。

二、针对难点,设置情景

信用证的开证日期对出口方顺利装运结汇影响很大,因此在实务中,出口方通常需要催促国外公司尽快开证,而进口方往往拖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开证日期对进出口双方的意义,我设置了四个情景。

情景一:由我扮演出口部门王经理,找一位男同学,请他扮演绒布厂的万厂长。我在签订合同后,为了赶交期,马上着手原材料天鹅绒的采购工作:“王厂长,我这个客户是有返单的,今后还找你订货,你能优惠点吗?”男同学思考一会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量不大,下次合作我一定会给优惠价给你。”“好吧,你明天把货运到我仓库吧,我让会计打三成定金给你。”学生风险意识挺强,建议五成定金。排除王经理的诚信问题,万厂长最担心的是王经理结汇是否有保障。我请学生们思考如何说服万厂长接受三成定金。

情景二:天鹅绒采购好后要进行染色整理,需要另付给印染厂一部分定金,而公司最近流动资金紧张,眼看交货期快到了,王经理到中国银行国际部想办法。在了解王经理这笔单子是信用证结算且信用证已经开来,客户经理爽快答应打包放款(PackingFinance),以信用证为抵押,申请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最高可达信用证金额的80%。

情景三:合同签订后,外贸公司积极备货,并垫付了部分货款。现在货物已经准备大半了,离开交期还有20天,信用证刚刚收到。单证员审核后发现了两处需要修改的地方,王经理立即和进口方联系。因为临近交期,改证往往会错过交期,而信用证交期即合同规定的交期,这样合同和信用证的交期都要修改,否则出口方违约。当王经理提出改证和延期交货的要求,对方乘机压价。

情景四:史密斯先生是进口方,前往花旗银行开立信用证,在签字确认开证的权力义务后,花旗银行要求其支付10%的开证押金。时逢年底,公司流动资金紧张,1万美元的押金要冻结1个月给史密斯公司带来不少压力。

三、分组讨论,评价汇报

上述问题提出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按照座位就近分组,每6~8人为1组,每组由组长主持,要求每名同学积极发言,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教师到各组间巡回,启发点拨,解答疑问。结合巡视情况,抽取4组同学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学生汇报,教师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补充讲解。同时教师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如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以及互联网上图片、影像等,再现进出口商与银行之间互动场景。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他们学习目标明确,听课注意力集中,教师讲授要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听说森林商店今天开业啦!小动物们都赶来商店买东西呢!瞧!它们来啦!可是糊涂的小猪摸了摸口袋说(哎呀!我忘记带~~),猜一猜小猪忘记带什么了?(生:钱)

2师:被你们猜中了!我们知道买东西要用~~~钱!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字,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

3师:(揭题)对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从小动物忘记带钱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展开极具趣味,也为后面的新授作好了铺垫。】

二、构建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步:小组内互相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

师:桌子上就有一些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给同桌介绍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内交流情况。)

第二步:选出某一小组作全班汇报,其它小组可适当补充提问。

师:看,老师这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组汇报)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认知,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识别方法。因此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请小组成员到讲台前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对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汇报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完善前面的说法,可以评价,可以提问。通过补充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个环节课堂氛围民主、积极,大家相互补充和完善。学生思维表现活跃,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和质疑。】

三、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师:看!这是刚才我们认识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自主在小组里探究操作,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生1:我们可以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分成纸币和硬币。

生2:也可以按照单位分一分,几元的一类,几角的一类,几分的一类。

师:那请小朋友看看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生:5角、2角、1角

师:诶?现在老师想拿3角,可是这里没有,我们可以怎样拿,就能拿出3角钱了呢?

(学生动手操作试着拿了一拿,并互相交流讨论)

四、质疑提升、点拨总结

教学元、角、分的进率

1.师:认识完人民币,小动物们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它们去商店购物了!瞧!商店里在举办爱心拍卖会呢!所得的钱都会拿去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们!此刻正在拍卖一个机器猫,小朋友们可要仔细听拍卖的规则哦:谁出的价钱高,东西就归谁!咱们快去瞧瞧吧!(播放动画课件)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场景:小猪拿着10角得意的说:“10角比1元大,机器猫是我的啦!”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1:小猪出的钱和小猴的是一样多的!

生2:10角就是1元!

师:10角就是1元吗?让我们一起来轻轻的数一数。(屏幕同时显示)1角、2角……10角,对了,10角就是1元。那也就是说1元等于几角呢?(2-3人说,齐说)(板书:1元=10角)看来小猪自己弄错了,还是小朋友们聪明啊!

【元、角、分的进率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此处预设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质疑“1元和10角”哪个多引导学生去探究,使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学生在这个质疑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地位,与教师默契配合,通过让学生经历从1角数到10角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

3.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对了,1角等于10分。我们来轻轻的数一数(1分、2分、3分…10分)10分就是1角,反过来1角就等于?(10分)

师:小朋友看,存满了10分就是1角,存满了10角就是1元。

师:虽然拍卖会结束了,但是爱心义卖还在进行着!看!这里有一架飞机,是多少钱?(1元)小猫想买这架飞机,可它口袋里全都是5角的人民币。她应该付几张5角呢?(2张)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狗啊也想买这架飞机,可是它带的都是2角的人民币。想一想它要付几张2角呢? 同桌讨论一下。

师:(集体交流)几张2角就是1元?你怎么知道的啊?我们一起数一数(2角、4角、6角、8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师:我们帮这两个小动物都买到了1元的商品,看来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小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质疑,提升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改变了数学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通过“拍卖会”、“买飞机”这些教学设计,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架,关注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归纳重难点1元=10角、1角=10分,点拨总结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学会了有序思考数学的方法。】

五、课中互动,承上启下

师:关于1分钱还有一首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跟着唱一唱吧。(播放儿歌,学生站起来跟着唱一唱,跳一跳)

第8篇

一、 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模式依旧传统

虽然现在很多教师已经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受考高制度的影响,或者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口语教学的模式依旧很传统,多数时候是老师主动地问,学生被动地答。这种模式制约着学生口语的发展。一方面,这种模式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很难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口语。

2. 课堂上的互动交际往往流于形式

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也会组织学生进行所谓的讨论,但很多时候这种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为了讨论而讨论,并没有说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或者,每次只有那几个口语较好的学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往往只是看客,或者一言不发,或者不知所云。

3. 没有过多的实践机会

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我们往往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课后,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真正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交流中来,久而久之,许多同学认为学了没有机会练习,也就没用,在课堂上就不愿意积极投入到交流中来。

二、 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概念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生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互动过程。而互动的思维及策略,就是尽可能把自然而无规则的互动变成有序、有节律的规则性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互动”教学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三、 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1. 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统一的互动活动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只是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互动的主角,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 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生生的互动交往,在英语课堂上,常见的生生互动模式就是小组合作讨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3. 小组汇报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小组成员要轮流汇报,机会均等,汇报内容要全面,要代表集体。语言要简练,要有条理。

4. 设置合理的口语交流情境和材料

要想让学生开口说英语,首先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而不是机械地模仿甚至背诵。高中学生能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可以进行交流,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一些大家认为重要的、有趣的、新颖的话题让学生交流。小到家庭、学校,大到国内国际;形式可以是表演、朗读、也可以是讲故事、新闻采访等。做到人人有话可讲,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评论、提问等。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5. 搭建一个讲口语的舞台

为了加强口语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讲口语的舞台。除了可以在课上操练学过的句型、交际用语,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之外,还可以在课外让同学们唱英文歌曲,表演改编的童话剧,在西方的重大节日里,如,感恩节、圣诞节等布置节日场景,举行游园活动,使学生感受浓浓的异国风情,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学英语、说英语。

6. 精心设计互动的时间

第9篇

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只对影片欣赏的环节感兴趣,只关注电影情节本身,却对影片中的语言表达,文化历史等内容漠不关心,对影片欣赏后的相关口语练习更是缺乏动力和兴趣。因此,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视听说课程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真正达到“看电影,学英语”的目的,首先在教学法上,必需要改变传统的注重课本知识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演绎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语言学习和口语交流中来。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恰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视任务为教学法焦点的核心,视学习过程为与课程目标密切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语言,又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3]。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学习和信息获取变为“任务”交给学生,将课堂演变为一种真实的场景,肩负任务的学生在这种场景中为达到某一目标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统一认识,增长知识。这完全符合教学大纲“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的交际能力”目标[4]。任务型课堂模式使学生除了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外,更多的重视如何以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良好的完成结果使其产生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主张要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的增长,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各种内在的因素。以建构主义为理念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真实自然和有交际意义的活动,由他们去寻找知识,提出问题,构建自己的模式、概念和策略 [5]。因此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课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习者在那里参与活动、构建语篇和进行反思。

二、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在视听说课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而教师的任务仅限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确保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并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

为了使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切实有效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笔者在分析总结了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后,在为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1-4班118名学生开设这一课程时,将“任务”转化成围绕影片进行的课堂讨论。即,师dylw.net 生问答,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和角色扮演四个部分。

首先,在开始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认真欣赏影片。在影片的放映方式上,要根据影片的内容合理的采用形式多样的放映方式。既可以整体放映又可以局部放映。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全部内容,因此对影片的次要部分可以用听力或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简介,让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着总体的了解,而把重点放在影片的主要部分。在放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电影笔记簿,把影片中发现的关键词和剧中人物的名言妙语记录下来。

影片放映环节,即为“视听”的过程,而视听说课程的重点应放在“说”之上。视听是说的前奏,又是说的基础,为说的环节提供了素材,创造了语境。因此,视听的过程可以说是准备阶段,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应在“说”的部分集中体现。

第一阶段是师生问答,学生可就记录下来的难点词汇,口语表达,文化背景等进行提问,既可以由教师解答,也可由班级其他同学解答。如果教师认为影片中有需要特别讲解的片段,或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稍作交待。

第二阶段是小组讨论,全班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先由任课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在任一小组汇报过程中,其余组可针对汇报的讨论结果提问。某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种。问题主要涉及到影片所剖析的社会现象或某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等。这部分讨论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要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第三阶段为辩论比赛,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辩论题目,学生抽签决定自己是哪一种观点的持有者,然后进行辩论,这一环节与前两个阶段可分开在不同的学时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外阅读一些相关材料,有充分的准备,辩论效果会更好。这种形式使学生无论持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都不仅在知识面上得到了扩展,还理清了思绪,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了影片的思想内容,锻炼了口才和交际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角色表演。学生就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或改编,也可将影片的结局放在这一环节后播放,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的情节,及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来构想出结局并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课堂变成一个真实的场景。学生通过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任务,交流互动,达到学习语言,获得信息,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 任务型教学法对视听说课程的意义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之中,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笔者发现与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法 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得视听说课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变为dylw.net 场景,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在欣赏影片时,在电影情景和学习任务相结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从电影情节上转移到任务完成上来。学生不再把欣赏电影情节当成课程的重点,而是把影片视为任务完成的基础;2)在以往的教学中,视听说课程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对“说”的环节缺乏兴趣。而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带着任务欣赏完影片之后,对任务的完成产生了极大的渴望。他们表现出想要通过交流来表达出自己思想认识的欲望。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由以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课堂上,学生在由任务营造的情境中进行自觉的交流,他们更加注重交流的效果,和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只关注语言结构本身,从而锻炼了学生解决现实交际困难的能力。更符合开设视听说课程的初衷。

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对于视听说课程的开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采用分配各种各样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在某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和氛围中以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在交流中注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以任务贯穿视听说课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 传统教学法特别重视语言结构,教师常采用分析和翻译的方式,对影片中的一些语言表达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学生只在课堂气氛内学习。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是激发学生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抓住影片的思想中心和语言要点;提供机会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体,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面对各种情况,在一种模拟的真实社会环境下学习,欣赏影片的目的在于抓住信息,扩大视野,激活思维和改进交流。

最后,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职能的转变。在任务型教学法下,课堂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变成了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任务的发起者和讨论的组织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的干涉,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点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能力驾驭课堂这个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能够及时而准确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从而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展示和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充足空间,创设多层次的任务目标,进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6]。

四、结语

在视听说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使传统的课堂变成一个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学生在其中,以影片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最终达到丰富语言,扩展知识,锻炼口语表达,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视听说课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不代表排斥其他一切教学法。如传统的演绎教学法就可以在“师生问答”的环节中适当使用。对于影片对白中精彩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等内容,即使没有学生提问,教师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讲解。再如差异教学法,在“角色表演”中就可以体现。这一环节可以不要求全班参加,只需一些志愿者,在熟悉电影情节后临时编一些台词进行表演,对某个情节或影片的结尾进行改变,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为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将差异教学的理念贯彻到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军.西方影视艺术与英语教学的多维度发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11):209-210.

[2]陈渝.原版电影与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 (1):123-124.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翟颖璐.任务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4):162-163.

[5]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

第10篇

关键词:追问;有效;疑惑

时常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做出反应,教室里很冷场,教师不能静候,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认真分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问题的要求太高,理解上出现“坑”,学生难以越过。教师也可能在引导中出现问题,学生不明确教师的意思。教师要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追问学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在学生问题疑惑中进行有效追问

当学生研究了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沉与浮的规律后,自然过渡到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到底跟什么有关,试着让学生把材料按大小和轻重排一排,放入水中试一试,能否看出不同材料的物体跟轻重和大小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不能找到明确的证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轻重和大小没有密切的关系。

此时,学生在理解上就会遇到困难,认真分析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颠覆原先脑海中建立的前概念,建立新概念留下了空白点。这时,教师就要引发学生讨论:我们同时改变了大小和轻重两个不同的量,能看出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跟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先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对比实验,要明确知道跟某因素是否有关系,只能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他条件要保持不变。刚才是因为两个因素同时在变化,难以判断出它们间的关系。老师可以把握住学生思维瞬间转换的过程,分析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困难的潜在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应对。

二、在学生思维“短路”时进行有效追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遇到思维联络的节点。恰在这时,需要教师在思维理解的节点上去点一点,让学生链接前面的知识,理清事物的缘由,把这些知识像珠子似的串联起来。如学生用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状,橡皮泥会浮起来。教师会问学生:“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了,改变了什么?”学生很清楚认识到是橡皮泥体积发生了改变。这时,如果教师继续追问一句:“你认为橡皮泥的体积发生改变,你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显然未意识这个问题的本意,学生就会不断地思考,而不会让思维停顿下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个学生说:“肯定是体积发生了改变,因为同样一块橡皮泥,重量不可能改变。”教师接着说:“你说得很好,但你们没有亲眼看到橡皮泥的体积在发生变化,你们有好的办法吗?”此时,学生的关注点转向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学生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比实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这时,教师有必要再追问一句:“刚才的发现是不是经得起证实,实际测量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有多少?”引入我们本堂课着重要探究的问题:不同体积大小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有多少?

三、在学生知识链接时进行有效追问

科学课的内容是以单元内容呈现的,针对一个大的主题划分不同的主题内容,学生在探究新内容时需借助原先建立的科学概念。如学生通过研究沉与浮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在探究中发现: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更容易浮起来。联系前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把握本堂课教学的基点,深入探究排开的水量问题。给学生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实心的形状,放入水中发现同样的规律:橡皮泥在水中沉下去。能不能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这就需要学生前一节课探究获取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前一节知识,很难产生符合逻辑的想法,或许还是依据先前老早建立起来的前概念。教师试着去引导学生,橡皮泥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改变什么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当学生想到只能改变体积的大小,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此时教师恰当追问学生,学生会用前一节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更加理解知识点。

四、在学生数据处理时进行有效追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很多记录的内容会以数据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汇报完实验数据,教师觉得符合答案了,活动就结束了,这不是真正的研讨。此时,正是教师有效追问的时刻,下面以学生探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问题为例,我抽取某小组探究之后获得的数据如下:

[橡皮泥的形状\&量杯里的量

从数据中获得发现: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学生汇报完之后,我追问学生,从数据中你获得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沉入水中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小,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说明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什么?我们获得共同的发现是什么?经过学生有条理的陈述,我做了总结: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比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得多。

学生得出的发现跟数据是否吻合,老师也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目的是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用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思考他的观点能否得到证实,能够比较牢固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如果学生的发现跟数据不相称,这正是老师有效指导的时刻,充分利用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困境,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思考、检验自己的发现是否有问题,回顾探究过程中有不得当的地方。

当学生静心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时,他就会思考:我的观点跟发言者是不是一样的,我有更好的答案吗?指导学生交流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交流,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因此,有效的追问学生,可以恰到好处地排解学生在思维上遇到的窘态。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52-02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界定

行为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主要是由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爪法等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

二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特点

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以“已经编好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围绕“财务报表分析与利用”展开。财务报表分析作为管理的分析工具可以广泛用于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和企业管理。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强调财务报表分析是连接统一的财务报表与各种使用目的的桥梁,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进一步突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和报表使用人决策之间的联系。

第二,强调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它随着会计和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冲击着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和实务,财务分析也随之深入到业务层面和经营层面。

第三,强调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和结论的局限性,不夸大它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第四,强调公认的基本的概念、程序和方法,尽量减少不可靠、不成熟、不常用的内容。

第五,强调“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即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经营活动分析在不断地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总体把握能力。

第六,强调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而非单纯的计算过程,针对特定的企业、特定的目的来收集资料完成分析。

综上所述,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基于对行为导向式教学法的理解,兼顾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新特点与新趋势,本文将探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如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

三 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使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使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原理;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最早应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应用于管理学界

1910年,科波兰德博士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案例讨论进行教学。该方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对教师而言,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并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并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若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的内容的案例,教师就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而对学生来说,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如在讲授分析利润表这一内容时,教师首选要筛选几家企业适合作案例分析的利润表,最好是不同行业的。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给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选取何种方法来分析利润表更为合适,并最终得到完善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加强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最终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对利润表结构和水平分析方法的认识,并进一步真正地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2.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模拟情境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

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认识自己的所处的角色的内涵,就能够促进自己妥善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因此,角色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角色定位;二是进入角色。

例如,教师设定了一个财务总监汇报某公司上一年业绩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财务总监、助理会计师等角色;另外一些学生扮演总经理、董事等。具体实施时,首先由“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助理会计师”等人员进行汇报前的准备。包括收集哪些材料,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等。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搜集之后,计算相应所用的数字,得出分析的初步结果。再由“财务总监”向CEO们以及董事们汇报。听完汇报,CEO们对企业的财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可以讨论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战略、资金的运转等问题。

四 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实施的优劣

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优势,由于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用脑,还要用心、用手。因此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课程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和给出基本方法,题目的分析、解决及评价要由学生独立来完成,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

2.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中,知识的获得多由讨论而来。此时,教学的内容不再一成不变,答案也不再唯一,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

3.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采用的模拟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将一个任务进行分解,分配给多个学生,由学生协同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与小组成员交流,配合及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并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

4.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综合运用各种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一个任务通常涉及多种知识,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要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综合性,而不是单一的。

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劣势:一是在于师生的沟通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后对案例的深入沟通较少;二是课堂上放任学生讨论,学生会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怎样分析案例都有理,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收获,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再将自由讨论与集中归纳、评析相结合;同时课后也要及时地沟通,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

五 结束语

本文依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探索将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应用在该门课程中的可行性。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包含了一系列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它们彼此间是互为补充的。实践证明: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提高专业能力,更能培养团队意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推广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赖平生.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5):86

第12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 听说教学 应用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听说教学重视听的能力而忽视说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独立院校甚至是只有听没有说的练习。虽然老师们做了不少尝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听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听说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既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又有助于增强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对学生听说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Nunan(1991)在他的“交际任务与语言大纲”一文中概括了“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征 :强调教师在教学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和相应的素材,将真实的社会活动中的语篇引入课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情景之中;强调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进行交互活动;提倡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与语言交流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基础,“任务”的执行是关键。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强调了语言在真实环境的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学生在互动交际中学会应用语言。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

1.前任务阶段。在开始新的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好有针对性的任务,给出在课堂即将学习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资料,有准备地上课从而更好的展示自己,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听说能力。例如:上外《大学英语听说4》中Unit9主题是Food and Drinks,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课前任务:(1)美国,英国,西班牙,泰国,中国,日本等国的饮食;各国有名食物的说法等;(2)观看电影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并写影评(课堂口述)。(3) 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关于食物的词汇,为后面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2.任务环阶段:首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相关的视听练习。

让学生在听力中听取关于食物的词汇,如各种蔬菜,肉类的词汇。以及了解了美国饮食中的hamburger的文化。接着从课文听力材料引入到课外材料。让学生观看BBC记录片《BBC之发现中国:美食之旅》中选取的片段,里面关于中国食物的介绍。观看任务:(1)记录视频中提到的食物名;(2)总结视频中采访者的语言特点和句型。把学生分成六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视频中提到的食物名和饮食的表达,再运用所学词汇和视频中所学的句型组建对话,对话主题为What’s your favorite food?。模仿视频中采访形式,采访小组成员喜好的食物。

在任务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利用前任务阶段的准备成果,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用中文交流的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教师主要是充当观察者、监控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讨论后,各组派代表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做汇报。同时教师总结学生表演用到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说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和补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补充一些其他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3.任务后阶段:在学习了一定语言表达和食物词汇之后,让学生制作一份汇集各国食物名的菜单,学生可以模拟餐馆场景,进行餐厅点餐的对话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和表演,之后展示给全班,各组进行打分。这样课后任务既与课堂所学主题相关又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学生借助这些任务自觉地进行语言交流,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各项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一种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习得语言,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从信息输入上看,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重语言知识传播,轻语言技能培养”的现状,它注重信息沟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例如,影片中的采访片段,让学生模仿记者,扮演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学生通过口语练习巩固听力练习中已学知识,同时掌握新知识。从教学目标上看,笔者不仅制定了掌握材料中实用的英语表达和熟悉各国饮食文化等知识目标,还制定了小组活动和讨论汇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能力目标。整个任务过程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从师生角色来看,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结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地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不管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真正做到让学生在 “干 ”中学,在 “用”中学,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