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时间:2023-02-24 09:0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生;适应;入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一、开展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开学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陆续到奋斗已久的大学报到,在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完成后,学校以及各个院系会对新生召开入学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爱校与专业教育、安全知识与校纪法规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这些给新生讲授的教育内容有的是一堂讲座,有的是一次参观,有的甚至贯穿整个学期,这就是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一新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称之为“新生综合症”。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期间的转变发生的很快,新生要适应大学校园,会出现如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学习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生活环境、方式的变化,复杂人际关系的困境,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未来、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正值学生们的“成年早期”,处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世界、社会、人生、价值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学生的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各个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教育阶段、深入教育阶段和教育结果反馈阶段。集中教育阶段一般从开学至军训结束。深入教育阶段从正式开课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教育结果反馈阶段从大一第一学期后期大二学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阶段

1、新生家长座谈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到了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考上了大学,对孩子的关注也下降,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可能之前没有离开家庭,所以进入大学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学开学报到时间为两天,从多年经验来看,有的学生会提前报到,而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会有少量学生报到。而且,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好手续后会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长座谈会一般放到报到的第一天下午,通过与新生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学校、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借此机会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2、院系老师进宿舍: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报到完毕后,由院系老师前往宿舍看望学生。通过对新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动态,表达学校对新生的关心。

3、爱校教育: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校史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校情结。

4、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全体新生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介绍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籍管理与纪律、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党团组织等。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引导新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阶段

1、校纪法规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使学生能了解。

2、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对口专业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专业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向新生介绍学习、生活、就业经验,解答新生关于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学校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组织前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授,如组织学生参加以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新生观看安全教育片,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个人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与学校保卫处、公寓联系,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应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知识讲座。疏导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后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并解决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5、安全法律教育: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讲授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交通、饮食等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

6、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各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成立小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学习、生活上的各方面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教育结果反馈阶段

1、召开主题班会:以如何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为主题召开班会。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适应情况。广泛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征文活动:院系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如以“初进象牙塔”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学生以自己初入大学校园的心得体会为内容,文章体裁不限,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新生教育结果。

3、走访学生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

4、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测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贫困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内向的学生等,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不适,尽早帮他们解决困难,化解他们的疑虑,走出心理误区。

三、总结

实践证明,解决大学新生的“新生综合症”并非易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环境、融入校园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新生将会又快又好地适应大学新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美国,新生教育理论方面研究发展较为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学生离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者认为,进入大学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传统适龄大学生的经历反映这段时间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学生参与理论家认为,是学者参与、教师参与和学生同辈团体参与这些形式的携手合作增加了学生接触和学生满意度和巩固率;学生离境理论则认为,如果学生都没有成功“纳入”高校环境,学生离境更可能发生;社会支持理论认为,过渡中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经验,更可能寻找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完成他们的新学年学业。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美国新生头年计划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各高校也以此为指导,不断加大对新生头年计划的重视,从而促进了新生顺利地实现过渡[1]。

在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真正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逐渐拓展,涉及面也比较广泛。从检索资料来看,内容主要涉及入学后的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学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理论对自身情况进行探究。在2006年以前,这类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而且不少研究者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这部分研究者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如王利所著的《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2001),郭建平所著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析》(2004)。在2006年以后,开始出现一些访谈类和问卷类的调查,研究人员也趋向专业化。如查欣、汪传雷以安徽大学本科新生为样本所作的《高校入学教育探析》(2010);何得贵、韩春霞所著的《“90后”大学新生入学心态研究》(2009)。从上述的比较来看,我国新生入学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套用美国的理论,这些理论并不能直接“为我”所用。每一种理论的形成都要经过很多研究者多年的探究,面对美国高校发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借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民族特点等之间的差异,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最终形成属于并适合本国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机构设置

美国高校典型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招生、注册管理、新生定向指导(入学教育)、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经济资助、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健康服务、个人咨询、就业指导10个方面[2]。在美国,一部分高校专门设立新生入学教育机构。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下设有新生及家长项目办公室[3](P.169),专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项事务;美国耶鲁大学在院长办公室下亦设有新生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与新生相关的事情,相关网页上提供了校历、新生手册,写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资源、项目及注意事项[3](P.155)。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学生奖励、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学生资助和勤工助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日常思想教育、学生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宿舍管理等[4]。2005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并没有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单列出来,而只涉及到新生入学注册与新生资助的相关办法。从实践层面上看,我国入学教育通常是由学校和院(系)共同承担,以院(系)为主,具体由党政干部、学生工作专兼职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担任,以党政干部、学生工作专兼职人员为主[5](P.36)。学校方面主要是针对新生入学,临时设立的迎新办公室,专门针对本年度的入学工作开展,之后的入学教育则是由各个学院分别进行。近年来,许多院校邀请领导、知名人士、成功校友、遴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或研究生共同参与新生入学教育。

相对于美国而言,虽然我国高校逐渐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但是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机构。其结果,一方面导致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无法进行专门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使得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无法被很好延续。

三、高校新生入学的指导目标

美国最早的新生入学指导源于1888年的波士顿大学,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生入学指导有了拓展,包括个人生计、家庭生活、职业指导和社会公民指导[6]。20世纪80年代初期,入学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帮助;帮助入学学生的家庭了解大学的情况;帮助大学收集入学学生的相关材料[7]。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新生入学主要的工作指导目标是为本科新生提供大学信息与活动,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并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持续不断的联系,从而支持学生达到学业成功[3](P.89)。为此,笔者发现现在的入学指导重点集中于学生发展,主要包括提高新生的学习兴趣,确定发展方向,以及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教育计划、学术要求,保持与家长的关系和参加社区活动,等等。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但是,这些指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得比较宏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工作当中。因此,国家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规章制度来明确高校新生入学的指导目标。学校层面一般都有一个总的指导目标,太笼统,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入学教育实践中。如,山东大学在2010级本科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中提出:“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的起点。通过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环境适应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山大,认识山大,尽快适应环境,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人生,上好入学第一课,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人格培育体系的实践打下良好基础”[8]。

指导目标的确立是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有序开展的航标。这一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之后新生入学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中美两国在指导目标设置上有明显的不同。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指导目标比较明确,对于各项工作比较详细具体,对于实践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国高校只有总的指导理念,因此指导目标相对比较宏观,没有具体到各项工作。

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随着其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着。美国高等教育标准提高委员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概括出了新生教育所要涵盖的18个方面,内容涉及到新生入学的各个方面。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其新生入学教育比较有针对性,主要依据新生特点和新生家长的需求进行设计,主要实践内容有:(1)建立面向新生及家长的专题网站,主要围绕新生询问的最多问题展开,旨在使新生和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学校的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2)丰富的新生入学项目,包括暑期适应项目、暑期阅读项目、新生集会项目、迎新周项目、服务学习倡导项目、北卡夏令营、预适应项目、野外探险项目等。(3)积极推动新生家长项目,开设新生家长适应研习班以及制作家长手册、简报,定期发送电子邮件,使得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的各种机会[3](P.89)。

我国高校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和人员(辅导员为主)实施。在时间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1~2周或1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社团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报告会、专题讲座、班会、集体参观、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军训等方式。随着新生入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不少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浙江大学近年开始实施了“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在2005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新生读书活动、新生入学团队辅导、家长报告会、“领航人生”名师系列和教育系列讲座、校史教育、社团展示等内容;在2006年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组织全体新生参观浙大西迁历史展览、院士长廊和本科生创新成果展等3个展览[5](P.36)。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中美两国差异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时间跨度、教育形式等几个方面。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学习目标,为未来学习生活做准备;其学习内容比较宽泛,受教育形式比较多样化,时间跨度较长。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延续,没有创新;旨在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与规范,在学生个人未来学习方面涉及很少;其学习内容比较固定,受教育形式也比较多样,时间跨度较短。

五、中美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1.夯实理论基础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都倾向于借鉴国外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美国。不可否认,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理论比较全面,在一定时期也给予了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很大的指导性。但是,中国在文化传统、高校发展历史、学生特点、学生背景等各方面都不同于美国。因此,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研究适合于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此来指导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实践。

2.设置专门机构

我国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组织体系。此类教育的进行主要是由学校和院(系)共同承担,以院(系)为主。在这类组织结构之下,笔者认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下设专门的机构,由各个学院的教师组成,专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院可以资源共享,鼓励不同的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联系的纽带。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教育。

3.明确指导目标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过渡,为四年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9]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阶段性教育来认知。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生走进大学,而不同的学生其适应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将新生入学教育当作是一种延续性的教育来开展。在开展过程中,指导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应当将其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与教育过程中去,让各学生管理部门的老师明白新生入学教育要做什么、怎样进行、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第3篇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入学导航系统;推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70-0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为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进行的准备性集中教育,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学生具体特点及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学新生进行教育,帮助其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1]因此,本研究为了辅助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以本校为例设计开发了“新生入学导航系统”,以期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极具实用价值,并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开发具有全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用性的生成性系统。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是由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s)演变而来的,最早由美国学习科学研究者Ann Brown和Allan Collins在1992年提出,后来也被称为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2003 年基于设计的研究小组(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DBRC) 为了避免同“实验设计”、“设计者研究”、“实验教学”等术语相混淆,选择使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称谓。[2]基于设计的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检测效果,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3]本文就是根据基于设计的研究特征展开系统的设计和运用。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笔者就如何开发一个高效、简洁、实用性强的新生入学导航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一、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基于设计的研究最特别的方面也许就是它强调教师、学习者以及其他人所面对的有意义的问题。[4]对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和问题调研,有助于更好地开发教育干预,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将通过分析目标对象来确定存在的问题。

1.目标对象特征分析

大学新生刚刚从中学走进大学,不仅会经历周遭环境的变化,还会有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较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困惑迷茫。赵惠敏和喻萍总结出了大学新生的特点主要有:因考上大学而产生浮躁和停滞,踏入校园之后产生的现实与理想有差距造成的焦虑与不安,不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孤独与无助,落后地区贫困生产生的自卑感强烈,优秀生在高手云集集体中的失落感,学习方面的挫折与承受能力比较薄弱等。[5]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课,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各种高校都会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现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着教育作用更好的发挥。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一些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1)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高校入学教育往往忽视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研究,几年甚至几十年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甚至说教的方式也不曾改变,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入学教育的初衷。

(2)入学教育缺乏全员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一个人的发展,三者结合才能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往往只进行学校教育,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却是相当少,缺乏共同的支持。

(3)入学教育缺乏延续性

高校入学教育的时间短暂,刚经历过三个月的闲散期,要想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对即将生活四年的大学校园完全了解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让新生能够早点了解学校,最好在高考完后就对就读学校有所了解。

(4)入学教育缺乏多样性

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处在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年龄,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载体的教育媒体形式单一,口头语言和书面印刷物等传统形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不利于学生对教育信息的完全接收。

为有效设计开发一个优良的系统,必须着重以上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熟识校园生活的效率。

二、理论与技术驱动,设计开发系统

在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了大致方向之后,由于基于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技术领域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理论驱动,笔者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来指导新生入学导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理论与技术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6]基于该理论,本系统的设计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入学阶段的心理过程,重视创设合理的情境,为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创设条件。

(2)系统支持技术

该系统主要是运用Flash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制作软件。设计者使用 Flash 可以创作出漂亮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并且其较强的交互性优势可以满足用户各种交互需求,把用户友好概念纳入设计之中。结合Flash ActionScript2.0动作脚本语言,例如碰撞检测hitTest函数和鼠标事件isDown函数等系统函数,使整个系统互动性、可控性更强。本系统中的“校园导航”中就运用到了该类函数以及自定义函数进行开发。同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来处理一些照片,使得系统界面更加美观。

2.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待解决的问题之后,笔者确定了本系统的目标,那便是在入学之初就解决新生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给他们提供生活服务支持,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根据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模块:

(1)学校位置:将地图由大及小,一步步缩小范围,最终找到学校所处的位置。目的在于使有意愿报考本高校的考生了解学校所处的位置。

(2)学校简介:主要介绍学校的环境和历史,使新生对自己将要就读学校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燃起他们对这所大学深深的热爱之情。

(3)报到流程:主要告诉新生在开学第一天应该如何办理入学手续。从资格审核、住宿安排、缴纳学杂费、办理校园卡、户口迁移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使他们能顺利入学,避免走弯路。

(4)入学须知:在生活学习方面给新生一个大概的印象,包括日常学习、社团活动等方面,每一方面又有值得注意的小方面,为新生提供一些建议。

(5)校园导航:一个校园地图,将学校每座建筑的地理位置都标注在图上,如教学楼、餐厅、运动场等,想去哪个地方,可通过地图找到位置,并有详细的路线图可供参考,互动性强,针对性好。

根据以上设计,笔者开发出了一个导航系统,其中主要运用了Flash、PS等技术,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浏览。部分界面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情境性,强调运用干预手段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设计开发的干预运用到实践中以检测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迭代循环的实施过程,不断优化设计,修改方案,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可推广的系统。

1.第一阶段

笔者选取某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40人,确保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该系统, 一周之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手段对该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他们在择校之前期望了解到学校的哪些方面,收集被测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反馈优化系统。

(1)问卷调查

对该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对系统的满意度、期望等方面。调查显示,90%的学生表示非常渴望在入学之前就能了解到相关信息,指导自己入学之后的规划,避免走许多弯路;1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必要提前知道,顺其自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系统将会有助于他们在入学之前就了解一些学校情况,其中50%的人觉得非常有用,能提供很大的指导意见。100%的人非常满意该系统的导航,清晰的导航体系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查到想要的信息不至于迷失。1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出现学校的位置,他们在报考之时己了解学校的位置,但是考虑到该系统的制作目的,我们会保留该模块。

(2)个别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系统的态度和建议,我们随机抽取10名同学,对其进行访谈,挖掘到他们的隐性态度。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学校的建设历史和文化底蕴,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及专业介绍,学生的学习氛围,扶贫政策等。

通过分析以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反馈,我们认识到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比较大,可以帮助新生很好地适应学校,并且系统的界面简洁,导航清晰,色彩搭配合理,针对性强,特别是校园导航交互性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目标地点进行迅速定位,选择最优路线前往目的地,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也可在家中与父母共同使用该系统,进行讨论和调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也存很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系统包含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但是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在“入学须知”模块每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更加具体,在细微处体现在校生的精神和风貌。

针对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扩展每一方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习方面,陈述大学新生可以从哪些具体方面着手,包括课上、课后等;在社团活动方面,图文并茂,展现社团积极向上、风姿多彩的精神面貌等,同时引入高年级学生撰写的对自身大学生活的感悟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具有真实可感性。

2.第二阶段

在本次循环中,我们选取更大范围的样本对该系统进行试用和评价。在全校随机抽取大学新生100人,开始系统第二轮应用的尝试。根据上一阶段获得的应用和收集的信息,我们对该系统加以改进和扩充,除了增加之前模块的具体内容之外,还加入了规章制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奖学金等的评选办法,考试考场纪律,诚信档案等内容;学校周边环境模块:主要介绍学校周围的环境,如有卫河横穿学校东西校区,交通便利,多路公交车停靠校旁等;老师寄语模块,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提出对大学新生的建议;学长学姐经验地模块:主要讲述高年级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对学习生活的看法,总结出的经验哲理等。

笔者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再次评价,继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检测系统优化后的效果,另一方面再次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评价和反馈,收集新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循环提供借鉴。从本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受访学生对改进过的系统满意度高,可以作为高中毕业择校的依据,能够极大地方便学生和家长。不足之处是对学校相关内容覆盖面不高,部分感兴趣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他们提出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如该校的就业前景、常见的心理疏导等。对此,我们将在第三阶段继续进行优化,增加职业生涯教育,如何在四年期间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谐人际关系构建专题等内容。

四、推广前景

开发该系统的目的是让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择校之前就能充分了解到大学的风格和特色,为正确择校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依据。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学校,也可推广至其他学校,因此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学新生入学导航系统。考虑到每一所大学的新生入学的流程以及具体学校内容是不相同的,可以做一个生成性系统,与数据库相连接,让不同的学校输入各自的数据,进而生成各具特色的入学导航系统,再将这些系统向全国大学新生公开。我们的建议是在高考毕业之际,由高中教师发放给学生,有助于他们提前了解每个学校的特色,综合权衡,选对学校,更好地进行人生规划,同时节省大量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时间。推广之后,我们设想将校园导航通过虚拟技术进行建模,营造一种更加逼真、使人身临其境的效果。

利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不断地进行设计开发、优化完善、实施评价、反思总结,在这样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中,由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新生的需求,重视研究的实用价值,最终开发出了一个新生相对满意的系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问卷的样本比较少、取样对象不够全面等,这些问题有待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焦洁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误区与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3):219-221.

[2]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13-17.

[3]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6(7) :19-21.

[4]焦建利.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8(5) :5-11.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入学教育;实践路径;活动形式;媒体平台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做好该项工作对实现良好的高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以明确的工作内容为指导,通过制定主题鲜明的详细方案,把握工作基本原则,以创新有效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同时用好媒体平台宣传到位,可以使新生入学教育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效。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即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新生对党的认识,在新生中培养文明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

即认真开展心理问题筛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了解学生的困惑,做到及时疏导、及早预防、有效干预、快速控制。

3.诚实守信教育

即通过系列活动制定诚信制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品质,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校园诚信氛围的形成。

4.校纪法规教育

即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法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召开年级大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将校纪法规内化为自觉行动。

5.专业学习教育

即帮助新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发展优势、所学课程、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帮助新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6.安全防范教育

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人身、生活、财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7.职业生涯教育

即组织开展有关“就业”“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新生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1.方案先行,主题鲜明

提前做好详细的入学教育方案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同时要有特色的教育主题引领学生起航。负责入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大学新生辅导员,辅导员在了解学生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前制订详细的教育方案,确定好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和工作举措,整个工作方案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主题,使整个教育过程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开展,一以贯之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2.三项原则指导工作开展

一是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到整个学年,根据学生发展趋势和教育效果实时调整教育措施,从而确保教育成效。二是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的有效载体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心一般学生和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相结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进了解与沟通。三是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教育是主体,但要注意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新生的传帮带作用,使新生从身边高年级学生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发挥学长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活动形式创新有效

1.切实开展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建立了新生家长QQ群,以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新生辅导员将新生教育情况实时到QQ群里与家长沟通,家长通过该群及时了解孩子真实的在校情况,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真正实现了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策划组织新生感恩军训教官活动

教官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任教师,可以在教师节当天组织新生开展别具一格的向教官献礼活动,由新生连队各个排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献礼节目来表达对教官的感恩之情。

3.开展“我的大学100天”活动

为帮助新生做好大学规划,明确学习、生活目标,可以以入学100天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例如“百家争鸣”群英会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进行:“百感交集”分享篇,即分享入学至今的体验与感悟;“百计千方”追梦篇,即分享各自的梦想、至今做出的努力;“百战百胜”规划篇,即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规划、对未来就业和人生的规划。该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分享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答疑解惑、增长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机会。以轻松活泼的第二课堂形式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学习。

四、用好媒体平台,宣传到位

在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途径提高教育成效,扩大教育影响力,分享教育工作举措。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参与的教育活动受到外界关注,甚至是权威的媒体平台关注和宣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优意识,从而有利于今后的班级和年级管理,有利于继续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实现特别的教育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工作宣传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艺术性,促进教育人员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对于高校而言,在教育好学生的基础上扩大教育影响力和学校影响力也是特别可取的。

参考文献:

[1]艾艳.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

第5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1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幅度的扩招,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涌入大学校园。对于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他们对大学生活既充满着各种憧憬,又心存一丝迷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刚从紧张的高考解脱出来,突然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另一方面十八九岁的他们一下子离开一直生活的家乡、离开父母的照顾,肯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扎实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1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上准备不足

中学时期强烈的升学愿望,给予了学生们较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但当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没有了这些压力,也不用再置身于以前那种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反而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因此,新生一旦没准备充分,往往在思想上就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不利于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1.2 学习上不适应

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中学,因此两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学学习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只需要按照计划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即可;大学的学习则是学生主导,老师从旁加以辅导,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注重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如果新生自控能力不强,且又不能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则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挂科的现象。不仅如此,很多新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找不到很好的渠道对所选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志愿,又或者是随大流,根据专业名称在社会上的所谓“声望”进行选择。因此,由于他们对专业的陌生,进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所选专业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爱好、特长等方面不一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1.3 生活上不习惯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紧,新生当中有不少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里,饮食起居父母一手操办,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然较差,故需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校园内过的是集体生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显著,集体观念意识薄弱,社交能力又相对较为欠缺,所以很容易会因为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同学发生矛盾。

2 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措施到位

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每学年新生入学前,由担任组长的校领导牵头召集小组所有成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具体部署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各二级学院(系)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有所侧重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工作进程中,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抓好具体的落实和督导,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 内容丰富,确保成效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在抓好这些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融入感恩、恋爱、网络、理财、女生自护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力求做到与时俱进,让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时代性。

2.3 形式多样,精心组织

要增强教育效果,还要在策划和活动组织方面下苦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路径,如开展系列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户外素质拓展实践等,以此为平台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他们喜好新鲜事物这个特点,开拓网络教育,利用QQ、微博、BBS等载体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并深入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给予新生及时的、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是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完善、健全与自身适应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去塑造,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教育;案例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高校都很重视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国外的大多数大学都有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新生的入学教育[1];而在我国,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大部分高校还是由学校的领导、辅导员等人员来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作者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参加了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我院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入学教育现状 目前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基础文明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引导教育、医学发展趋势教育等九项教育内容,采取学院、院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学校的统一的入学教育,院系进行专业教育。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人员不够专业,课时少 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都是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管、院系的书记、副书记以及辅导员老师组成,且没有专业的培训。同时,鉴于医学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我们为新生安排的入学教育的课时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1.2.2没有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还都局限在开讲座、作报告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出现了学校忙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而学生却对教育内容严重抵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且没有把入学教育贯穿整个大一整个学年。

2.案例教学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施

2.1建立案例库 建立2-3个案例库,包括学院教学成就、专业发展状况、学生管理案例等三个案例库。通过攫取了学院的宣传片和学院近期各项活动的视频资料,用视频的直观形式为学生展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同时,创造性地把毕业生给母校的留言、视频、捐赠融入课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的浓厚的师生情,校友情。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先祖和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的先进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做好规划,更好地融入自己的集体。

在学生管理案例的选择上,选取学生工作中的不同典型案例,涵盖日常管理、违纪处理、资助、入党等多个方面,通过让同学们分析案例,代表学校来选择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换位思考,把学校的管理融入自己的价值观。

2.2 组织实施 在入学教育的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观看相关的视频,每个部分结束,留有10-15分钟时间由各班分小组讨论,然后,在每班抽取2-3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积极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看法。

3.讨论

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创造性地扩充和完善新生教育的模式、内容和评价体系,实现新生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实效化,将是中国学生工作管理者所需要的思考和明确的实践方向。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共识。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的优异,更是健全人格的发展。当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发展的落后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第一步,是大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新生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综合计划与实施,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同时,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大一整个学年。他包括很多方面,从发通知书中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始,到学生大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止,这大一期间的新生接待工作、学生干部竞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还包括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都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的高校,我们天然具有一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高校的政工干部,他们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了解学生的需求,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很多和学生年龄相仿,可以很好地开展朋辈辅导。同时应该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知名校友、成功人士以及高年的学生参与到此项教育中来。同时,学校的大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求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学校的每一位职工,都要加强师德教育,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在这个体系中,家长是“主导”也是“主体”。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2]。90后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准成人 [3]。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们要动员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并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者的老师,应该广泛涉猎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我们必须根据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教育内容精心组织安排,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的入学教育方式,比如视频、案例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配合专题报告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多开展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恳谈会等;同时,可以走出学校,参观革命旧址、大型厂矿企业、校容校貌;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青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提高教育效果。最终达到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让学生思索自身状况,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吴雨涵,林国治.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对策探讨[J].大家,2012,4:375-376.

[2]白玉,于欣欣. “以问题为中心”的大学新生入学指导体系的构建与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3] 黄政月,李耀宏.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6(3):49-52.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心理危机;干预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遭受来自社会多元思潮以及就业、生活上的诸多压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巨大困扰。如果大学生心理压力不断积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解,很容易因承受能力不足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身心健康遭受重大危害,对校园的和谐稳定也十分不利。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从入学教育课程化入手,将心理危机干预前置到新生阶段,以课程化的长期干预,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以更好地投身于大学生活。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难度较大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家庭环境和生理遗传因素外,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均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心理危机会随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而出现相应变化,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解,但存在反复的可能,一些自我调节能力不佳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心理危机相对隐蔽,旁人很难直接发现并判断,心理患者自身也可能意识不到心理危机的存在。部分大学生即便发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加上讳疾忌医的心理,往往不会告知周围的人或积极寻求帮助,这就给心理危机干预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学生及其家属对问医就诊存在抵触情绪

虽然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但相应的治疗机构仍不够专业,数量方面也亟待增加。就高等院校来说,很多不具备心理疾病诊断资质,心理疾病患者只能从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方面寻求治疗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及其家属受到传统和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并不属于疾病,将其划归到精神疾病又惧于来自社会和周围的压力,往往对就诊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仍在成长期,在思想上仍不成熟,慢慢会自然变好。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忌讳去精神机构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封建迷信等错误方法来解决,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让孩子遭受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三)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

心理危机相对严重的学生,存在着自残、自杀等倾向,对于这类学生高校往往以劝返作为处置措施,让学生暂时休学,前往专业的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帮助,待治疗完成再决定是否返校完成学业。实际上,许多存在相应问题的学生均有着相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劝返往往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尤其对于生理性遗传疾病来说,患病学生的家长也多需要照顾,将学生劝返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甚至可能使其走到更为艰难的地步。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门的入学前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对今后需要学习到的知识和课程以及接受的教育内容提前传达,让新生有更加充分的准备走完过渡期。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国防国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包括军训、讲座、班会和主题活动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内容的入学教育也更多地进入到高校。从表面上来看,入学教育有着多种载体和多元内容,但实际的教育存在学时不足、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评价不成体系等缺限。入学教育多为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不能真正地给大学新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建构科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入学教育教学方式,打造科学的绩效评价办法,能够提高入学教育效果,为新生提供切实的帮助,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阶段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提前的、清晰的了解,帮助其做好提前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能避免问题的挤压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入学教育课程化设计

(一)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要落实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首先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以系统化的入学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获得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避免知识传授式的设计方案,而是注重课程的体验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包括校园知识、安全知识和生活常识等,以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避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和帮助者,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情感性。新生初来乍到,难免存在焦虑和恐慌,缺乏目的和方向,通过入学教育课程,由教师发现问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此外,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结合作为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应将重心落在预防上。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全体学生,不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患病学生的专门教育,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提升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消解能力。为此,高校应创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帮助外,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窗口,让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同时,还应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趣味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不断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在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其中,打造相应的教育体系。课程设计应落实到两个层面,即理论基础层面和方法技术层面。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宗旨,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进而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方式;方法技术层面则是设计课程组织结构与形式,除了确定课程目标外,还要对课程学时、课程具体内容、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选择与确定。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应以相应的课程设计为依据,确定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体系。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设计,应依据当前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实际需求,做好学时、内容与评价方式等的设计与落实。同时,通过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小组,打造以班级、院系和学校为一体的三级联动机制,做好新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各班级成立心理小组,由学校组织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院系汇报。院系则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若心理危机相对严重,则应进一步报告给学校相关部门,由学校判断危机状态,指导进一步的工作,如,及时进行转介,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产生积极作用。

(三)加大与专业精神机构的合作力度,提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中,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目标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在出现异常心理问题时提供心理辅导。具体来说,以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品质培养为核心,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状态,提高自信水平;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表现,懂得如何培养和维护健康的性心理。具体方法有:大学生心理筛查、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个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对专业和复杂,单靠高校自身力量很难有效落实,这就需要与专业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让心理危机干预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首先,高校可寻求与知名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邀请该机构的优秀医生进行校园宣讲,向新生宣讲心理危机相关知识,提升其对心理危机的认知程度。其次,可聘请专业医生定期到校坐诊,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使学生和精神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从而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给予评估,并给出准确的、有说服力的诊断结论,提升危机干预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虚拟景观;web3d;沁湖莲花;新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30-02-030-02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90后学生成为国内高校主力,据调查、现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以“客座式”入学集中培训为主,来进行对新生的基本入学教育。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时效性强,但缺乏长效性、常效性,不能长期引导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基于90后新生人数多、思想活的客观现实。“客座式”新生教育很难满足90后新生入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要求。高校新生入学的管理急需新的转变。

2 系统理念及科学性

众多关于新生教育的调查指出:新生入学适应主要表现为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自我认识与角色定位等方面的适应。入学教育范围的广泛性、综合性决定了新生入学教育不是一时半会。长期引导、激励学生成长的机制,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沁湖莲花新生引导认证系统设计过程中,课题团队主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注重90后新生思想特点、联系新生入学日常生活。

通过科学引证材料发现,与80学生相同,整体上90后新生有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寻求自我表现等特点、同时具有接触互联网频繁、探究好奇心强等行为特点。系统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了90后新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同时密切联系新生入学后的日常生活,构建了系统的顶层框架。

2)突出系统自身创新。

鉴于90后新生热爱新事物、好奇心强,系统结合这一特点,塑造自身特色,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为媒介,抛弃传统的“客座式”教育。通过新生自行提交符合系统内部认证范围的资料,按照相应图文转换的标准,自行构建起虚拟莲湖池中的莲花样式。莲花池本身布局合理、大方美观。加强学生参与度,确保系统生命力。

3)注重系统自身公平、公正,着力确保公信度。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标定每位新生入学的唯一编号,采取实名制注册登录,确保系统使用人员素质。通过个人信息自主提交后,通过“班级认证+学院认证+管理员认证”的三级认证模式。确保信息提交的真实性、公信力。

4)数据分级分块管理,解放数据更新转化压力。

考虑到系统用户群庞大、数据量更新快,为解放系统设计团队脑力、人力,同时促进系统自身更新活力、动力。系统管理实行分级分块的管理模式。设定系统“顶层管理员+院级管理员+年级管理员”,认定初审、管理权限开放各学院、年级的负责人。

3 系统模块设计

结合系统理念及科学性、沁湖莲花新生引导认证系统模块主要由用户定义、认证管理、数图转化三大块组成。

3.1 用户定义

将校园标志性景观沁湖进行网格化,结合web3d技术在虚拟景观上划分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的14个大片区、以“院系+班级+个人”的方式逐层划分为更小的单位,以学号落实到新生个人,从而逐级确保用户的唯一性,界定每级用户权限和职责,方便对数据的管理认证和后期数据图形之间的转化。

3.2 认证管理

集合新生管理、引导认证的目的,宏观原则上定义出“课业学习、学生社团、文体科研、思想品德”四大类认证范畴,囊括新生入学后的方方面面,用户在系统定义的四大类别里提交符合认证标准的认证信息,通过院系、班级、管理员三级审核通过。

3.3 数图转化

通过系统审核的用户认证数据,按照系统自身设定的信息级别与莲花样式对照标准,生成相应的莲花成长指令,提交后台进行图文转化,从而在虚拟沁湖莲花池中催生出用户所属的莲花花瓣。

4 功能实现

4.1 开启莲池

在开启莲池功能区域中,以新生学号作为身份标定帐号,实现系统的登录与退出、从而在新生所属学院片区莲池区域中定位自己的莲花,开启虚拟校园景观中的莲花。系统虚拟校园景观以现实生活依据材料为佐证,通过提交认证材料证明,向各分级管理员汇报,按照“课业学习、学生社团、文体科研、思想品德”,设定获奖认证数据不同等级的级别,匹配相应的莲花花瓣标准样式和颜色,确保每位用户莲花的个异性。

4.2 莲池生长

莲池生长主要以用户自身为主动方,在系统设定的框内运行,按照自身喜好,选择虚拟莲花成长样式,同时莲池生长部分设置有虚拟场景下的莲花许愿及成长时光轴,通过对数据连续性的判断,实现新生大学全部生活认证记录功能。

5 虚拟计算机实现方法

首先进行校园虚拟景观建模,再进行路径架构,系统前台设计采用jQuery EasyUI 1.3.2软件,该软件能够帮助开发者打造出功能丰富并且美观的UI界面。后台采用:ThinkPHP3.1.2开发引擎,ThinkPHP是一个快速、兼容而且简单的轻量级国产PHP开发框架,能够满足本系统的需求。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采用mysql5.0,均能满足系统开发的一切需求。

6 总结

“沁湖莲花”新生引导认证系统的开发将对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立足于校园人文景观、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web技术虚拟,将新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获奖认证同虚拟校园景观中莲花生长结合,创新性突出,创意明显,系统界面美观,互动性强,适合于90后学生特点,能够起到突出的教学辅助和正确的新生入学引导教育目的。

基金项目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1ZRA093。

参考文献

[1]马慧,徐静英.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143-144.

第9篇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入学教育

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录制时,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不少学生彻夜学习。置身于这种务实而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禁让人有一种主动想学习的冲动。这应该也是哈佛大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学风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大学新生初入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如果及时予以有效的引导,养成他们对大学学习的正确思维和习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来说是好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和接受能力较强。然而,由于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体制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学风也出现了较为严峻的问题。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于2013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学风建设调研,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学风问题。

1、目标不明确。首先是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我院统计的原始数据显示,在“你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什么?”的调查中,选择“混个文凭”或“不清楚”的占10.76%。8.2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5.09%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的占40.61%;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

2、自控能力差。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自我控制力差”的占18.41%;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自控能力差”的占49.45%;在对“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怎样的?”的调查中,认为自己平时上课从不“上课玩手机”仅为10.79%,从不“上课睡觉”的仅为21.7%;在“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睡觉”的占38.42%,选择“上网玩游戏”的占23.27%。

3、学习纪律差。当前学生纪律松散表现在:学生迟到、旷课现象较严重。学风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的调查中,认为有过“迟到或早退”、“逃课或旷课”、“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同学据统计占72.12%。

4、学习兴趣低。根据我院对学风调查报告原始数据里面显示,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的占28.57%。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的体现。

二、入学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首因效应”认为:人们先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往往容易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获得的相关信息就不易被接受或很难引起重视。要抓住新生入学初期对大学生活的新奇感、求知欲,精心组织并实施入学教育。有研究者调查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最佳时机,是良好学风建设的保 障。

1、入学教育时期是进行学风建设的最佳时期。新生经历了高考,经过了高考后三个月的“真空”,处于情感断乳、思维重塑、心理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 内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真切感受大学应有的学习态度、作风后,他们会很快树立自己的态度和学风;如果新生一进校不进行严格的要求,慵懒散的作风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2、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需要学习上的引导。新生正处在人生转折点和心理矛盾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尤其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理念变化很大,大学启发式的、以自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非常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有很强可塑性,此时,应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3、入学教育进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生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优良学风建 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拒绝、抵御各种诱惑、冲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学校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即使其置身于强大浓厚的育人氛围和气场,积极主动地参与优良学风建设。

三、学风建设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入学教育

1、德育教育是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德育教育是基础和前提,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保障,任何时候都要放在突出位置。2014年5月4日,95周年之际,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同师生座谈。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传开来,成为当代青年修身立德的“八字真经”。

2、目标教育是重点。目标对一个人所有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源动力。大学新生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来到学校,此时他们的目标尚不具体,急需加以正确的引导。新生入学教育应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辅导,也应该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单独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好符合自身实际的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有学生形象地说:“在中学的时候,考入大学是一盏明亮的灯,一进大学天就亮了,不知该往哪走。”原来的学习目标不存在了,而新的目标没有找到或者是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楚。因此,要引导新生讨论“为什么读大学”“如何读大学”等具体问题,引导新生把大学生活看成是新挑战的起点,而不是理想已经实现的新乐园。加强对新生的大学目标和责任、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任务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3、解决新生的实际困惑是关键。新生能否顺利的适应大学生活,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决于他们的实际困惑能否及时解决。新生面临的主要困惑有几种。一是对专业的困惑。大学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的认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是家长帮忙填报,有的专业进行了调配。他们不清楚专业的就业前景、行业发展和动态、主干课程和专业对技能的要求等,他们非常渴望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因此,高校应在入学教育阶段大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学科的发展史及特点、学院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能力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领域、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专业的发展潜力、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发展成就等方面讲授、介绍,引导、帮助新同学认识专业,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以及自豪感、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坚定专业选择、增 强学习信心,进一步达到爱专业、爱行业、爱学习的好品质,避免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二是对学习模式的困惑。大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中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容易生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致使相当部分新生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入学教育要引导新生转换学习思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向新生讲解本学校的教学条例和规定, 提高学习的技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集中的课程讲授,有杰出的校友经验,有优秀的学生代表分享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新生参观实验室,到教室试听课等,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方法和要求,学会制定学习规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安排时间,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被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三是对生活模式的困惑。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模式,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精心安排,一切靠自己自立自强,还要适应大学的集体居住和生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和经历,在一起难免产生分歧和冲突。大学生活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他们可以交友、恋爱,可以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可以自行安排旅游和访友,要面对入党、评优的压力,要面对过级、考研的挑战,在各种诱惑和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大学新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毁掉大好前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即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为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保驾护航。

4、坚持长期教育是保障。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特别强调学风建设,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曾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立足学风建设的持久性,做好常抓不懈的准备。一要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宣传。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学风建设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充分的宣传和讲解,使学生增强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明白自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应编写好入学教育的教材,利用授课、自学、讨论和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各项制度的内涵。二要抓学习环境的建设。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风的好坏,周边如果都是主动学习的人,会使人有一种加强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如果周围的人都在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影响。入学之初,学风、班风、舍风尚未形成,正是树立好的风气的最佳时期,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影响久远。学院应对学生中好的做法和风气大力表扬,加以引导,对违规的做法和风气要坚决抵制,及时处理,加大宣传。三要抓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如此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教育不流于形式,要确保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将教育内容课程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课程化可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对任课教师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澳大利亚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很多,有一套规范的体系,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各种生动活泼的迎新活动、众多的辅导课程、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化的迎新网络,其中辅导课程是入学教育的核心,它为新同学提供了直接指导和服务。澳大利亚大学的新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他们会拿着时间表到处赶场子听课,这些课并非学位课程,而是各类入学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工具的使用、语言学习、生活安全和专业课程介绍等。四要抓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要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必须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互动合作,共同培育。特别是家庭方面,他们十分关注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但对于如何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如何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了解不多,高校应趁新生报到和入学教育之机,建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渠道,共同交换学生的表现和信息,探讨培养学生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入学阶段是能否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新生入学初期,在陌生的、不同于高中的多元环境中,他们对于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同时,大量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迷茫、无助、不适应等都成为新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阻碍。因此,辅导员有责任根据新生在该阶段的问题特征,对症下药,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根据以新生思政教育为切入点,总结规律,根据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生;辅导员;解决对策

刚刚经历高考,步入大学的新生们对于大学充满向往,他们听了太多对大学的描述,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新生在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多元化的自由空间里,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助。辅导员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快速地适应环境,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一、新生入学后遇到的普遍问题

(一)对一切感到陌生

新生几乎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长,独自在自由的环境里生活与学习。这对于一个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如何与别人交际成为问题。且同学之间生活条件、背景、民族及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集体也成为大学生活的必修课。有研究认为,中学阶段的同学之间生活习惯相同、语言相通,又一门心思准备高考,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比较单纯。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家庭,每个人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风俗习惯、语言、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大于中学阶段,加之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心里的想法和困难不愿也不知找谁说,所以很多学生经常感到孤独。很多学生在大学之前已经习惯了有父母、老师安排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需要从依赖过渡到独立,一切都由自己做决定,这一“突变”,让不少新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二)迷茫,不知所措

作为学生,进入大学除了生活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因之前的教育模式与大学截然不同,不再会有老师详细的要求安排学习任务,不再会有家长每时每刻的督促和照顾,当面临一切都要自己选择的境地时,学生表现出的大多是迷茫,不知所措。高中时代,学生在家长、老师以及亲朋好友的“高压”下学习;进入大学后,认为自己已经鱼跃龙门,迫不及待地想要放松,没有针对大学的学习特点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没有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漫无目的生活在学校中。他们渴望有人能够告知该如何去做,或者是该如何选择。

(三)产生惰性,学习动力消失

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会使迷茫的学生变得消极懒惰,失去目标,这对于其之后的大学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有研究认为,有些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在兴奋与激动的同时下一个目标变得非常模糊不清了。当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跨入大学校门时,极易产生惰性心理和无聊感,不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现象很普遍。

二、辅导员应切实做好大一新生工作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迎新的辅导员老师,而这之后的几年里,学生的大小事务几乎都会和辅导员工作相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辅导员充当着老师、家长、朋友的角色。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辅导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亦师亦友地帮助他们顺利走完大学的这一段旅程。有些夸张地说,辅导员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也要服务于学生,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大学阶段有更好的发展。根据细化和归类学生的特征,总结普遍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大一新生工作至关重要。

(一)做好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活动

新生入学对周边一切的陌生在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课上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从理论、实践、互动交流等方面解答新生的疑问,促进学习热情、增进友谊。介绍校院(系)学生、社团情况,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特点,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休息、娱乐的关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社会活动。

(二)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

针对自强自立能力的问题,辅导员应多鼓励学生独立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和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信,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消除自卑、胆怯的想法。从点滴做起,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自立、自强。对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展开:(1)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大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规律,主动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2)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学术调研活动,围绕任务或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或处理某项学习或研究活动的能力。(3)组织参观图书馆、实验室,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并努力调动其专业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包括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新生职业发展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作为新生辅导员,在大学初期就为新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新生大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于所填专业并不是很清楚,且对于未来该从事怎样的工作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和想法。未来规划不清,导致学习缺乏计划性。大学四年学习如何计划,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个人的发展如何与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等,这些对新生来说,是全新的课题,毫无经验可言。因此,新生教育不仅必要,而且迫切,辅导员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上为其做出引导和帮助。

(四)了解学生专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的研究认为,为提高新生学习能力,使其尽快适应,需加深其对专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结合辅导员自身特点及经验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告知学生应该保持怎样的学习态度,并说明学习态度对于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最后,适当地采用正反案例、奖惩规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和积极性。

(五)加强班级建设,提高集体凝聚力

大学班级与高中班级在管理和授课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辅导员通过了解学生情况来选择班委,在班委的帮助下管理班级,提高集体凝聚力。最后,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等各方面的多元性的特点,辅导员通过组织多次的集体活动来活跃班级气氛,使新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自我,相互了解,从而加强集体意识。

(六)亦师亦友,做最了解学生的人

辅导员与教学老师不同,事务性工作多样繁杂,要想做好新生工作,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朋友和老师的双重角色。朋友角色使学生感到亲近没有距离感,老师角色使学生了解自身需要改进和学习的方面。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能够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也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加轻松自如地开展新生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解旺.“大一新生综合症”剖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0-114.

[2]周顺文.加强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J].渝州大学学报,2002(2):91-94.

[3]赵伟.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3):44-45.

[4]施益华.大学新生思想问题成因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84-85.

[5]周顺文.多元、体悟、协同:高校新生教育模式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13(7):21-23.

[6]陈晓斌,赵玉晶.关于大学新生教育模式的心理学思考[J].江苏高教,2013(2):122-123.

[7]王利.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87-88.

第11篇

【关键词】群体动力论;新生;同辈群体;新老生同寝

高校新生入学期间,是其心理和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改变的阶段,此时如正确引导,将会对其在大学期间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产生正面影响。在此阶段采用何种方法对新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为基础,利用新老生同寝这种教育手段,拟对大学新生群体在新生入学期间的群体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目的是使新生在入学期间尽快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室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群体动力论的含义

群体动力论(group dynamics)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939年首次提出。勒温认为,行为是由人(P)和环境(E)同时决定的,其表达式为:

B=f(P,E)

式中:B表示个人的行为,f表示某种函数或关系。

该表达式解释了个性特征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个体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到大学中就是,班级或专业构成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同学都互相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素质有关,还和他所在的团体的环境有关。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影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

二、群体动力论对研究新生性格养成的借鉴意义

群体动力论认为,一般的群体包含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三大要素。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素。这三种要素并存并相互作用、抗衡,彼此消化、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群体动力论为研究如何促进大学新生性格养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是保证凝聚力的同时,促进驱动力的发展,避免耗散力的破坏。

对于新生来说,良好的性格养成需要尽快的吸引新生维系在一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目标明确、互帮互助的关系模式,创造一种目标凝聚力和归属感强烈的集体,建立一个学风浓,风气正的班级,即保证凝聚力;还需要积极调动新生的兴趣、追求、人际、能力、意志等各方面因素,确立班级核心和制定合理条例制度,即促进驱动力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化解由于新生的追求、行为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不同造成的各种冲突、无核心效应以及消极环境效应,即避免耗散力的破坏。

大学新生属于典型的同辈群体,同辈群体中每个个体关系平等,日常交流内容十分广泛,且容易形成拥有各种不同亚文化的小群体,容易受到群体内部核心人物的影响。根据群体动力论中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三个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好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就可以影响大学新生的性格养成,此时养成的习惯会在大学新生的大学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会对大学新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群体动力论对同辈群体的影响过程如图1所示。

三、新老生同寝在新生入学期间的作用分析

新老生同寝,是指在新生入学期间,由组织挑选高年级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安排到新生寝室同吃同住,通过老生积极正确的思想、行为引导感染、影响新生,帮助新生从入学就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懈追求的一种管理方法。从定义来看,新老生同寝都是利用高年级中的优秀老生的正面影响力,从新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向积极方向引导新生。现将新老生同寝在新生入学期间的作用根据群体动力论分析如下:

图1 群体动力论对同辈群体的影响过程图

(一)有利于新生班级短时间内建立良性运转体系

建立良性运转体系能保证新生群体的稳定,使新生团体的凝聚力迅速提升。优秀老生进入新生寝室改变了原有的新生到校后的陌生环境(即群体动力论中的E),人(即群体动力论中的P)的作用被放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新生团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从新生入学期间就将总体基调定为目标明确,团结奋进的集体。优秀老生进入新生寝室会在学习、生活、活动、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会促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创造良性竞争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新生班委会、入党积极分子及各种兴趣小组等先进集体的形成。

(二)有利于新生入学短时间内确立核心和班风

新生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起着推动驱动力发展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同辈群体自发形成,每个成员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地位,甚至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核心人物,其他成员自愿接受他的领导。采取新老生同寝的做法,优秀老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力,其成为核心人物的概率较大,能够帮助辅导员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正确确立其角色认知。并能在新生群体中发现和影响有能力,有上进心的新生,将其培养成为新生中的核心人物,从而带动班集体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这个过程中,新生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即群体动力论中的P)的影响以及适当、合理的条例和制度的建设(即改变E),对促进整个群体驱动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三)有利于规避各种冲突及消极因素

优秀老生的经验及处事方法能有效的规避各种冲突和消极因素,避免耗散力的负面影响。由于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行为方式还不够成熟,道德标准还不够完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新生群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里的冲突包括群体内部的冲突(即P与P的冲突)和部分学生和周围环境的冲突(即P与E之间的冲突),冲突不加以控制,会造成耗散力的形成,不利于班级建设。采取新老生同寝的做法,优秀老生会在新生入学期间详细讲解新生在新环境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会作为新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化解新生内部由于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冲突,规避耗散力在新生群体中的消极影响。同时,新生会不自觉的被优秀老生的行为方式所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实行新老生同寝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老生同寝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变人为因素(即P)与环境因素(即E)对新生群体的影响,从而达到保证凝聚力和发展驱动力的同时,避免耗散力的负面影响。为保证新老生同寝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大学新生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群体动力论的原理,把控新老生同寝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引导优秀老生和新生群体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辅导员不能当甩手掌柜

新老生同寝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不能完全代替辅导员的作用。需要辅导员施行周例会制度,了解优秀老生进入新生寝室后所遇到的问题;组织培训和新老生座谈会,不断提高优秀老生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并经常下寝室随时了解新生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优秀老生也是学生,在思想上并不成熟,看问题难免用学生的角度,新生群体中会出现不服从优秀老生管理的学生,辅导员需要定时组织年级大会和班会,树立优秀老生威信的同时掌握新生动态。

(二)辅导员负责优秀老生的选拔及把控

在实践中出现过老生带新生动机不纯的问题,所以在选拔优秀老生时要严格把关,在新老生同寝期间要对老生严格把控,防止老生利用新老生同寝制度满足其个人私欲。设立信息员制度,信息员每周定时向辅导员汇报老生情况,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军训结束或老生离寝前,要严防大规模聚会饮酒和滋生腐败的情况。

(三)辅导员定时对进入新生寝室的老生进行阶段性考评工作

制定阶段性考核细则,并以此为制度约束老生,每周在周例会上评选并公布在新老生同寝阶段表现突出的优秀老生,树立先进典型,调动全体老生的积极性,并将表现差的老生及时清退出新生寝室,以制度保证新老生同寝的良好效果。

(四)新老生同寝的时间问题

新老生同寝时间应该控制在两个月以内。时间短,同辈群体的核心人物作用不明显;时间长,不利于新生班委会的建立和新生干部的发展。在老生退出新生寝室之前应充分考虑新生不同的生活习惯,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新寝室分配方案,防止分配寝室期间出现问题。

五、结语

辅导员工作,表面上是管理工作,实际却是一门以理服人的人文课程;新老生同寝,表面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实际却是群体动力理论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辅导员应从研究新生同辈群体的特点入手,根据群体动力论的原理,利用各种新生入学教育手段,采取如新老生同寝这样能积极改变新生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和周围环境的方法,使大学新生入学期间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期间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Lwein, K.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Selected Papers on Group Dynamics [M]. New York: Harper,1948.

[2] 赵志成.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对高校班级小群体行为的分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1,25(1).

[3] 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杜鑫凤.“新老生同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模式选择[D].辽宁师范大学,2007.

第12篇

主要工作成绩及奖惩情况

1.着手迎新工作,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筹划2009级新生迎新工作计划及工作流程,采取召开新生见面会、师生见面会、主题班会、邮件、老新生见面会、一对一面谈等多种方式,着手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2.顺利接转322名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及新生档案,组织筹建2009级新生团干、班干,构建新生学生干部队伍,顺利开展新生新学期各项工作。

3.本着自愿申请,年级公平、公正选拔的原则,推荐本年级92名新生参加四川外语学院第49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习。

3.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班风、学风建设,建立完善2009级学生考勤制度,确立每日上报的工作原则,严格考评学生的出勤情况。

4.深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协助学生处完成新生心理普查,针对普查结果,逐一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进行事前心理干预。

5.负责我院2009级新生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奖学金、翠云奖学金等资困助学工作,我院2009级新生目前共有72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积极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项目,经与重庆市妇女儿童基金会联系,我院共五名学生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计XX0元。

6.建立2009级新生防控甲流零报告工作流程,确保09级新生防控甲流工作顺利有序。

7.积极推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我院2009级新生参加全校广播操比赛、健美操比赛、排球赛、乒乓球赛、体育舞蹈等各项体育赛事,鼓励我院2009级新生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对研究课题提供建议,给出修正意见。

8.贯彻、宣传、组织、筹备,顺利完成2009年全年级250名学生参保大学生合作医疗保险工作。

9.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工作,完成学校及学院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所取得工作成绩:

1.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所带连队十三连荣获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军训团队列会操第一名、文艺汇演第一名,被评为“优秀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