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21:3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个企业文化的好坏在企业竞争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提供正确向导,使员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把高层领导决策引向科学的方向。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约束员工。企业文化对于每个员工的斗志、人际关及企业内部风气都有影响。制度规范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在这种约束之下,企业的团队精神得到建立。第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更利于凝聚员工的战斗力。使员工有着共同奋斗目标和信念,这种信念也让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样企业就能更好的发展进步。最后,优秀的企业文化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文化能让员工之间相互关心和支持,员工感觉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财务管理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财务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文化并且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指导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企业的核心,同时企业文化的体现需要财务管理做为一种介质。企业能否正常经营并得到高效的回报,取决于正确的准则和精神指导,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里面最关注的是它是否追求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致性,这不仅能够让企业获得很大收益,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都能够从中收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石,唯有合适的企业文化,方可更好的建立财务制度。总之财务管理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不可分开的。
(二)企业文化的实施以财务管理作为平台,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实施
企业文化能否有效实施需要决定于财务管理的好坏。因为财务管理制度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平台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它能够将企业文化有形体现出来,使得文化这一无形的内容落实到企业职能中。
三、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来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合适的财务文化、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化以及加强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建设都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一)树立强化风险的理念,创建注重风险管理和效益管理的财务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正确的指导公司的未来财务发展方向,更能够通过文化的魅力来感染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给企业的财务人员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随着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为高效的利用自身的财务资源,来提高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企业财务应财务管理的风险应对能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使企业科学化,高速化运作,使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贯彻。
(二)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创建多元化的财务目标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只有多方面的考虑利益相关,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收入,建立起多元化的财务目标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打败自己的对手。因此企业在设立财务目标时应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自身需求,通过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多种方式去发放配置资源,体现出高效利用资源的理念。
(三)优化管理模式,有步骤地进行人本化财务管理
在企业文化重点强调的一点是要尊重其他人,这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能够不断促使人们的行为能够迎合当前财务管理的一些需求,这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未来起了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更能推动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需采取多样化措施来实施企业的创新建设,加大对产品设计的投资力度。所谓的财务管理即资金上的管理,人本化的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资金上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环节上。领导者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正确灵活的调整投资的结构框架,制定正确的企业的资金战略。
四、结束语
论文播要:随着20世纪末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知识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的两个表现方面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创新问题,得出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决策人决策不失误,从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知识经济并非工业经济的简单过渡延伸,它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第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诞生,每年增加的信息量达800亿条,而且,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信息尤其是知识对企业至关重要,它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性生产为主。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特征和对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创新的要求。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面更新。在20世纪9o年代以来,联合国的发展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全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企业要顺应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竞争的双赢。
2.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产值利润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靠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有人关注,有人负责,进而达到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财务管理的目标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各方。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现企业自身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均衡共生。企业各方利益可归结为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方式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它的衡量标准即“企业知识最大化”。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企业的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的占有将综合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这与企业各方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3.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例如: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运营当中,占的比重很少,有很多企业基本是没有无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在企业的资产结构占据较大比重。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都将出现,它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重要收益及市场价值和企业人生存的主要资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指标。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比如: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需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之所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企业采购大量的库存商品,由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会造成企业库存商品贬值或报废,因此,对库存商品的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好坏。象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等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显得比较重要。
4.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科学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理念从基础型、开放型向发展型转变。发展型的管理理念更为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所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们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要创新。要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掌握信息,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和谐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
5.建立网络财务。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网络财务的特点在于:其一,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同财务资源相结合,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其二,在线管理。为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管理与监控,及时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财务安排,通过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三,电子商务。这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网络财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如产品开发活动将会把市场机会与技术可能性结合为一个商业化过程。有了网络财务,就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市场状况.重构与分合会计主体,在互联网上及时出具“虚拟公司”的实时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均越来越快,这就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但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又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决算与日常管理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付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以增强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评选出的10名十佳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杜建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要业绩: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两条主线,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财务管理合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创新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公司整体发展;运用“三化管理”与“三本运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200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陈书堂山西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提高了资产质量,降低了经营风险;依法理财,财务集约化管理效果明显;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了公司控制力;积极疏导电价矛盾,推动煤电联动方案出台,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主持《山西电价问题研究》一书的编写,参与《财金新词典》一书的编写。先后曾获得“湖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电力系统各种奖励十多项。
张忠义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预警制度,对大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探索资本运作,使集团公司资本运作方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大集团体制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经营目标的实现。1993年5月撰写《完善企业经营承包政策的建议》,编入《中国经济文库》。1996年主编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一书,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获得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由大同市政府授予“大同市劳动模范”,2005年山西省财政厅授予“山西省杰出会计工作者,”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廉贤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 全力组织国阳公司上市工作;积极研究、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强力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监督;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工作。主要奖励有:2004年3月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7年5月获“全国煤炭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获“2007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奖”。
邢崇荣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董事
主要业绩: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企业经营改革力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全面履行总会计师职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全面运营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决策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国总会计师》、《会计之友》杂志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煤炭集团企业大财务管理模式》等多篇。多次获得“优秀青年领导干部”、“财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CFO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总会计师网评为“2006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2007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评为“2007年度十大财智人物”。
贺代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建章建制,完善财务制度建设;积极组织全集团开展清产核资,推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了会计电算化运用;推进集团土地资产处置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集团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持了集团高速发展。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我省国有建筑企业路在何方》、《加强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等,2005年和2006年荣获山西建工集团、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颁发的“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夏苏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董事、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制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参与企业班子重大的经营活动决策和组织实施;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德才兼备的财务骨干队伍。1996年11月编写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已被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学校教材。2005年5月《夯实利润基础,增加现金流量,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煤炭系统先进女职工”,山西省“三好”女职工,“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席金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合理筹措营运资金,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积极筹划税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规范价格管理,创新开拓市场模式。2007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9.29亿元,实现利税14.06亿元,连创历史新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山西省集体商业会计制度》、《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等。2000年省财政厅授予“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4年参与创造的“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获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王锦友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编制了集团“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了“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区域性指挥部――一次性指挥部――工程项目部”五级经济运行的集团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集团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项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管理,贯彻“低成本”战略。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编入第三届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分别录入第十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并获得多项全国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会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还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审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蔚振廷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试行会计电算化,获2007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会计电算化大赛特别贡献奖;连续十三年实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积极参与和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工作;2006年主持“山西省煤炭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预验收,在全省推广实施。获得的奖励有:霍州矿务局授予“优秀管理者”、省总工会授予“财务工作竞赛积极分子”,获山西煤炭工业局“先进财务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债转股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个人二等奖”。
评选出的5名优秀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秦永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致力于财务制度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精细管理,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集团改制上市工作;注重财会理论研究和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先后承担了集团公司的多项课题研究,15篇。2005年主持研究的《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获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财政部选拔为“财政部首期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2007年4月被太原市科技学会、太原市经委、太原市国资委联合授予2006年度“讲创新比贡献”科技标兵。
韩珍堂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竞争力目标;加强成本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挖潜增效降成本;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供应;强化投资前期管理,实施投资过程控制;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纳税筹划和土资产的管理。2002年参与国有特大型企业分配机制的改革与实践,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太钢“2003年度劳动模范”,2005年获太钢2005年度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一等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获太钢“2007年度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4月获太原市“五一”表彰,荣记“个人一等功”称号。
贝瑜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勤于运筹,积极引资融资,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114亿元,保障了重点公路工程顺利建设;严于监管,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忠于职责,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于管理,谨于防范,坚持长期开展全方位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增强了风险抵御和防范能力。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2006年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
贾凤鸣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计财部部长
主要业绩:积极参与公司改制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组织清产核资,为公司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积极推进公司上市,为公司顺利上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天脊集团评为“优秀管理干部”,2006年天脊集团给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长治市总工会授予个人二等功。
论文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 csr) 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焦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csr的研究文献的回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可持续发展、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概念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是由sheldon于1924年首次提出的。迄今为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刘俊海从公司法学定义了企业社会责任责任: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以最大限度在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市场经济百科全书》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作的定义是企业为所处的社会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任。
二、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财务决策的准绳,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宁永志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矛盾。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而刘培红也认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暂时的冲突,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的。”赵卫华说:“社会责任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社会责任在不断的变化。(二)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目标对立统一的关系。(三)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四)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刘兴贺认为:“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
三、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面临21世纪的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如何能实现不断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
李培林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经营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合理要求,实现企业与社会永久性和谐发展的生存状态。张燕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企业承担应有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冯巧云认为:“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较好的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马红岩说:“现代企业只有较多地关注其社会责任,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只有自觉地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才能保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也是社会责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搞清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对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主动更有战略性的管理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李兆华、卢丽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年度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综合分析了财务绩效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认为:“虽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内有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当前财务绩效,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这些利益必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李承源以营销理论和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绩效有影响,且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使企业各方面绩效显著提高,最终落脚于财务绩效的提升。温素彬、方苑按照资本形态的不同,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以2003-2007年中的46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当期看社会责任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但是从长期看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是有正向影响的。闫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是正相关远远超过负相关。”
结束语: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第一,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相互促进,长远看是一致。第三,只有企业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短期内负相关,但长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正相关远超负相关。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不要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看做一种消极的负担,而要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把握好承担社会责任的尺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2]王建琼,何静谊.公司治理、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09,2.
[3]赵卫华.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j].商业文化.2010,10.
[4]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
我们引用别人的文献资料时不能随意的改动,要正确和准确的使用,更不能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当作自己的学术研究结果,这样是不道德的体现。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张国志,霍炬.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辨析[J].商情(财经研究),2007
[2]安建华,张秀莲.税收会计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3
[3]黄爱玲.税务会计模式设计与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
[4]刘惠杰,赵杰燕,陶红亮.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7
[5]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04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金克木.文化的解说[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2]毛伯林.关于会计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1993(3).
[3]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J].会计研究,2001(1).
[5]杨世忠.诚信理财,塑造企业财务品牌[J].财务与会计,2004(10).
[6]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7]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8]萧延中.中国崇“圣”文化的政治符号分析——一项关于起源与结构的逻辑解释[EB/OL]..http:///s-
hehuiqita/080229/14111099-2.html,2012-06-10.
[9]马元驹,杨世忠.对我国会计职业群体“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期盼[J].会计之友,2009(4上).
[10]马元驹.镶嵌在会计徽标中的公平正义——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徽标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2]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信息.2011(20).
[3]尹菁等.论在新形势下高校会计监督与服务关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5]韩国红,潘上永.会计判断,会计实务的重要程序.财会研究,2006.6:26~27
关键词:财务风险 形成 防范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本内涵
财务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转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方面来。
(一)不确定性
主要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企业财务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风险便会不期而至。
(二)危害性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三)与负债经营有关
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因而总与负债相关联。
(四)与企业发展有关
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
三、财务风险现状
(一)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缺乏科学性,在对外投资时,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做好投资事前准备,盲目投资,使得财务风险增高,导致投资损失严重。在对内投资时,企业对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风险与研究,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也不能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等等原因,导致投资失败,项目投资无法得到预期收益,资金无法按期收回。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一种是通过融资方式的借入资金。我国多数企业的借入资金占的比率较高,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通常企业的长期负债又高于短期负债,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使得企业存在大量的银行贷款。
(三)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企业收益分配政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存在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控制制度,在利润分配中不能从公司的实际出发,分配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衡,使得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
(四)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企业的应收账款缺乏抑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加大销量,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盲目销售。不考虑客户的信用,盲目赊销,造成大量资金无法收回,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形成了坏账。资金长期被债务人占用,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目前,多数企业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重视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虽然也不断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但是仅仅局限于管好资金,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与防范,使得企业存在很多财务风险。
(二)制度环境的变化
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利率的变化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资金匮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换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引发资产流动性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四)从决策的角度看
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真实的信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决策者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的各种可能结果,事先是无法掌握的,或者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使决策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决策事项的未来结果受制度环境方面的制约,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决策者无法控制的,这使得财务决策处于风险之中。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已成为普遍做法,但高负债并未带来高利润。如何改善资本结构、避免财务危机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六)道德风险的广泛存在
在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信用度低。这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大量的赊销赊购,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上。另一方面,经济合同履约率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增加了商品存货的仓贮成本,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要想降低财务风险,必须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完善账务管理系统,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设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二)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体系
企业领导应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理顺各部门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加速其运转速度,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调整合理的资产负责比率,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用等级制度,以加强应收账款的防范与控制。
(三)企业应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应加强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和评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以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定期做好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与宣贯,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意识参透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当中来,以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应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
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范围,以避免财务风险出现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互相扯皮,从而做到各尽其责。另外,在企业的利润分配上,应本着对各方负责的态度,合理调整各方利益,真正按职责与权限分配利益。
综上所述,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应提高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健全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风险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侯婉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知识经济,2008
[3]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吴世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财会月刊,2007
[5]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2008年版
[6]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7]郭正中,王志军.财务风险的防范手段.[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企业2009
[8]姜群燕.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2009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文献计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谢尔顿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后便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自由经济学家Friedman(1970)基于古典经济学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随后,出现了与这种一元论企业社会责任观相对立的多元论企业社会责任观。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1982年唐纳森等基于社会契约理论、1984年Freeman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总结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以及1991年Carroll提出的综合性企业社会责任理论(Munilla et al,2004)。它们分别描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性内涵、对象以及测量依据,从而被广泛应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因文化、社会背景及研究视角和考察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正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内涵的多元化探讨,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不断发展。随后,学者们围绕“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riedman(1970)主张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观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导着理论界的认知和企业界的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从事一些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无直接联系的活动,例如,资助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向社会公益项目捐款等。
Ardishvili等指出,企业资产、雇员数、市场份额、物质产出、利润和营业收入等是度量企业成长性的重要维度。这些指标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衡量企业短期绩效的盈利能力;其二是衡量企业相对长期绩效的成长潜力(贺小刚等,2009)。初步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后发现,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是CSR对企业财务绩效、创新能力、企业认同/企业声誉和消费者行为等价值维度的影响作用。
因此,本文将按照财务绩效、创新、企业认同/企业声誉和消费者行为这四个企业价值的维度,通过选取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购买意愿、顾客产品响应、消费者响应)”、“企业声誉评价(企业认同)”,对EBSCO内2000年至2009年(7月)的文章进行检索,希望对回答“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有所启示。检索后共得到了444篇文献。统计、分类和总结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学术界对CSR的研究文献呈现一种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认同/企业声誉关系问题,尤其从2003年到2004年,该类研究的成果倍增,说明这一主题在2004年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学者对CSR与财务绩效间关系的研究文献由2002年的3篇增加到2003年的12篇,增幅较大,此后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而有关CSR与企业创新及消费者行为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需要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以便尽早取得突破。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基于不同视角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社会影响假说、资金提供假说、正协同效应假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而权衡假说、管理者机会主义假说、负协同效应假说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Friedman,1970;Preston et al,1997)。这些理论假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证检验。
但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基于企业社会表现和企业财务绩效的直线关系的假设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缺陷(Geoff,2001)。随后,研究者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非线型模型,并不断引入一些独立解释变量,试图更清晰地说明二者的关系。McWilliams等(2000)曾经把创新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模型中,结果发现在引入创新之后,企业社会表现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不再存在显著关系。
另外,以Carroll(1991)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企业社会责任赋予了价值理论的内涵。西方国家的公司通常根据自己的产品、服务及承受能力等,有选择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行为受到利润动机驱动,而中国的许多企业或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刘春权,2004)、或是遍于法律与舆论压力而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但没有什么利润动机,相反还需要耗费掉很多利润(罗斌等,2000),这使企业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通过总结发现,社会背景、文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测量方法上的差异是导致这些复杂的、具有争议性的研究结论出现的原因,而Husted等(2007)认为,研究方法上的失误也是原因之一:财务业绩受到一系列中介变量和自变量的影响,而此前的研究无法将CSR活动的影响作用单独分离出来。简言之,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出现了路径错误。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
创新并不仅仅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它还被认为是一个涉及企业各方面的、更为广泛、连续、系统的活动(Sawh.ney et al,2006)。创新的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用高质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其初衷源于企业对价值的追求。新产品、新技术市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社会责任设计(sociallyResponsible Design)密不可分。企业社会责任设计建立在企业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现有的设计领域和责任领域、可持续性领域(如环境设计)交织在一起,是“行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它实质上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Carpenter等发现,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会注重考虑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在设计产品时会考虑无障碍设计,还会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等,这些过程就促进了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不断创新(MacGregor et al,2008)。
过程创新受到产品创新突破的驱动,使企业关注整个供应链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内涵,将利益相关者需求纳入产品设计过程(Vila et al,2007)。Chesborough指出,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现象的核心就涉及到利益相关者,从而说
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MacGregor et al,2008)。此外,由于创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作用于利益相关者,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及法律风险,这就意味着CSR成为一种降低创新带来的风险的有力举措。从这一角度来讲,企业社会责任也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MacGregor等在2008年通过对欧洲四个地区(加泰罗尼亚、巴斯克、伦巴第大区和苏格兰西部)的案例研究后,提出了“CSR导向的创新”和“创新驱动下的CSR'’两个概念。这说明,CSR和企业创新活动间存在着良性的循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不断进行产品或服务上的创新;反过来,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上的创新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实施。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认同/企业声誉
企业声誉是外界对企业过去行为和未来价值的一种感知,描述了企业与主要竞争者相比所存在的吸引力,企业借此获取社会认同并与外界建立牢固的关系(Fombrun。1996)。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社会成员感知到该企业的吸引力。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对具有吸引力的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肯定企业的存在价值,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多项实证研究指出,企业从事慈善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及声誉(Carrigan et al,2001)。
研究者就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认同/企业声誉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强化了该组织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特征,使企业与社会成员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了外界对企业声誉的认同速度,而这一过程又促进了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融合。Sen等(2001)还认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因而提高了外界对企业声誉的评价。
近期,Rodrigo等(2008)、Bhattaeharya等(2008)学者关注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内员工的影响。CSR包括企业对内部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利益的保护等内容,而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履行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度,并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赢得关键性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生产效率,因而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Rodrigo et al,2008)。
五、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
20世纪如年代后期,学术界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企业是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消费者所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Murray等(1997)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成为消费者区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当消费者了解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后,就会增进对企业的信任感、提高购买意愿和购买忠诚度,从而更愿意购买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新产品推广活动。
此外,研究表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与消费者间进行情感联系的有效渠道。销售商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消费者对该零售商的支持程度。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愿。如果企业在消费者支持的领域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就会对消费者行为的形成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而当企业出现产品危机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则成为解决危机的一种保险措施。但是,Dean等学者却证实了两者之间的负向联系,而Brown等、Yoon等则指出,CSR对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形成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主要表现为间接的影响作用(Mohr et al,2005)。可见,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产生了相反的结论。但经过比较后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响应是存在积极影响的。
六、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实现
在企业逐渐明确了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消费者行为、企业声誉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后,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企业应如何承担、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这些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合理的界定。
Burke等在1996年提出了一个CSR战略管理框架,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5个战略维度:可见性(visibility)、专用性(appropriability)、自愿性(voluntarism)、集中性(centrali-ty)、先动性(proactivity)。他们在比较传统CSR(Traditional CSR)、传统战略(Traditional Strategy)与战略性CSR(Strategic CSR)之间的差异后,提出如下观点:为形成企业竞争优势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5个维度进行战略管理,将会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随后,不断有学者指出,通过对CSR进行战略管理,将CSR整合到企业流程中去,能够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Burke et al,1996;Baron,2001;McWilhams et al,2000;Fedderson et a1,2001)。
其后。Husted等(2007)对西班牙的500家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集中性和先动性并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构成影响,因此对Burke等(1996)的CSR战略管理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战略性CSR定义成企业以下方面的能力:一,通过消费者对企业行为的认知建立声誉优势(可见性visibili-ty);二,确保创造的附加价值流向企业(专用性appropriabili.ty);三,自觉从事社会活动创造出难以被复制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自愿性voluntarism)。战略性CSR的研究明确了哪些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并提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施方法,因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七、总结
通过梳理多年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发现,CSR研究由最初的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证研究,并逐渐转化为规范研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它大体经历了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研究“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至2l世纪初探讨“为什么”和最近几年回答“怎么做”这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在检索近10年来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后发现,目前学术界对CSR与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理论基础较薄弱,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基于此,我们结合中国农业企业的实践,对企业社会责任动机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并对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和利他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区分,从理论上尝试理清不同性质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其次,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的方法,我们还选择沪深两市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进行资料与信息收集,在理论抽样基础上,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等方法来分析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动机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动机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环境中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因而造成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1]而所谓财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有财务活动,就必然有财务风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有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即风险预警,这种控制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运用。
一、财务风险的事前控
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预警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有六大功能:信息收集功能、监测功能
1.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风险预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
2.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
3.预报功能。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
4.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
5.治疗功能。财务风险预警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
6.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
风险预警是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的警示,而当财务风险已经不可避免的
二、财务风险的事中控
财务风险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而采用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它可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
具体而言,常用的财务风险处
1.降低策略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策略。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
2.转移策略<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转移风
(1)风险财产转移。风险财产转移是指将担有风
(2)风险财务转移。风险财务转移主要是通过签订合同和提供保证书来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险财务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带有局限性,因为
(3)保险转移。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企业经济损失提供的赔偿。对企业而言,保险是
3.分散策略<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
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预警,
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
4.回避策略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5.减弱策略<
通过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财务风险的损失。实施减弱策略,不仅要有技术力量、人员
这几种财务风险的处理策略各具特点、相互补充,企
三、财务风险的事后控
风险的事后控制就是在风险发生后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直接影响财务决策的因素,还包括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间接影响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
与宏观原因相对而言,微观原因是指企业特有的、只影响个别企业的因素,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原因表现不同,但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不完善风险预警,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决策缺少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等。
之外,对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并且是难以预料和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上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而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3]
生的原因,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
制——成因分析
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
和法律方面的保障,而且在经济上也要是可行的,即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预期成本,否则,就不宜采用此策略。
br> ,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
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
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警,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br> 一种极其重要的风险转移机制和方法。通过参加保险,实现完全风险的转移。
对合同条款的执行和法院的裁决常会出乎企业预料之外,造成极大的被动。因此,合同条款的法律解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失。
险的财产或生产经营活动转移给他人。
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br> 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发生。
制——风险处理
发生时,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
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风险预警,找出偏差,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
、预报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健身功能。
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模型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制——风险预警
事中控制是指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损失加大并减少损失。当损失发生之后必须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行动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这是事后控制。[2]
财务风险,从而导致一系列财务危机的发生[3],因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务风险控制就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余永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 财政监督,2009.6:54
[2]许新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9:139
[3]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会计之友,2009.10(中):38
论文摘 要 为响应国家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对公交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公交企业在此政府财政补贴后财务管理目标发生迷失,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后,指出企业将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交企业的管理目标,并指出了要实现此目标需从服务质量安全考核、科学调度、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方面加强工作。
一、背景介绍
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城市出行问题,切实加强民生建设,国家建设部在2004年颁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公交优先政策成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随后,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又颁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经济意见”,提出了以财政补贴作为公交优先政策中的主要经济手段。基于此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对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以期达到在建立低票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同时,保证公交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政府对公交进行财政补后,企业实行政府指定的低票价政策,企业战略目标转变为给市民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公交乘车服务。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也需发生转变。本文着重分析在财政补贴下的公交企业该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目标
纵观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第二种观点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公司归股东所有,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经营者应当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三种观点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第四种观点是社会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公司不能简单的看作股东所有,由于企业的主体是多元的,因而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为此,企业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来进行规范。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这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以及与社区的关系等,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社会就业、讲求诚信、保护消费者、支持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搞好社区建设等。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预期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前三种观点包括本文未列举的诸如每股收益最大化这类的观点,其不同点仅在其对企业或股东价值的认定方式有区别,但其共有的观点都是强调财务管理的经济责任,以何种经济责任作为企业最求的目标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注意的是第四种财务管理目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看作经济责任的相对物,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到与经济责任同等甚至略高的地位。
三、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迷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交市场引入竞争,多种经济主体进入公交行业。以深圳为例在改革开放后到2007年公交特许经营改革之前,形成了38家公交企业,其主要投资者均为民营经济体。因此在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实行财政补贴钱,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基本上是追求企业的经济责任。
但2004年开始,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实行公交特许经营改革,为保证公共交通的公交公益性目的,在政府主导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严格推行公交的票价,政府对企业亏损进行补贴,并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率水平。以深圳为例,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了东部公交、巴士集团、西部公汽三家公交特许专营企业,同时深圳市财政局和交通局颁布了“深圳市公交财政补贴及成本规制方案”,其后财政局又制定了更为明细的“2008年度深圳公交成本规制操作方案”(下文对这两个文件统称为“成本规制方案”),“成本规制方案”明确了三家专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及补贴政策。“成本规制方案”的一个重点就是对专营企业实行6%成本利润率保底的补贴模式,即只要专营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在政府的制定的标准之下,就可以获得6%的成本利润率。
在这种政府兜底利润率的补贴模式下,公交企业过去制定的诸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目标,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顿时迷失。
四、政府补贴引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迷失时,我们回头来看看政府的补贴的政策,从中我们看到,政府其实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就已经对公交企业给出了明确的引导。政府制定的财政补贴政策,往往都和企业公交服务与安全指标直接挂钩。以深圳市为例,在“成本规制方案”中规定,“公交财政补贴总额=单项补贴+投资回报调节+服务质量调节”,这个补贴政策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服务质量调节”。“服务质量调节”规定,企业“规制补贴的30%与公交服务质量挂钩,只有公交服务质量达到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的,才能全额取得全额规制补贴,否则,相应扣减补贴”。在成本规制实行的第一年,深圳市三家特许经营公交企业中有两家企业被全额扣减服务质量考核补贴。
这里的服务质量的考核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确定,一是投诉率,二是市民满意度调查。市民乘坐公交投诉时主要是遇到恶劣服务,这往往是针对个体事件;而满意度调查,主要是评价市民对的一段时间内公交服务整体感觉。这两方面的评价基本能准确反映公交企业的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完成的好坏程度。
显然政府希望在其对公交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后,公交企业能够在实行低票价的同时,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公交服务。希望企业能够将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从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五、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当然是希望企业承担越多的社会责任越好,而公交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必然有其经济责任的要求,那公交企业该如何选择?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企业要创造最大的股东价值或企业价值,必须先行提供优质的公交服务,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后,才有可能获得。因此公交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兼顾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经济责任目标,将企业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和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相结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才是公交企业的最佳选择。公交企业将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等于说企业为了最大化的完成社会责任,就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企业如果这样做只能是短期行为,企业一定无法长期发展下去,很难想象一个企业都不能生存了它还能创造社会价值。
因此这里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其实是将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和企业自身的成长都归纳为社会价值的增加。企业应该做好两者的均衡,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增长。
六、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施
当公交企业确定了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实施呢?笔者认为基于公交的特殊性,企业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一)加强服务质量考核和培训
服务质量是公交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服务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的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公交企业的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性企业,其从业的乘务员、司机往往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只有通过培训的形式,才可以使其学会科学的服务方法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然后将服务质量的指标纳入其薪酬考核,促使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达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加强安全考核和培训,提供安全乘车环境
要提供优质的公交服务,安全是基础,是生命线。因此需建立安全培训体系,让司机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从财务管理角度应将安全指标纳入薪酬考核,以经济手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科学调度,合理平衡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在民营公交企业时代,企业调度主要关注的是客流,在高峰时段多发车,低峰时段少发车甚至不发车,这样企业是获得了经济效益,但社会责任就被忽略了,导致市民在低峰时段无车可乘。在财政补贴后,企业的运行里程数成为成本规制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企业不太关注高低峰期,而是关注完成的总里程指标,这样虽然保证了低峰期市民的出行需求,但高峰期往往存在市民乘车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目前市民投诉不满意的主要问题。因此企业需做好科学的调度,做好统计分析客流,合理调配线路运力,采用智能调度系统科学调度车辆,努力让市民能便捷地坐上车,企业同时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成本控制
政府财政补贴出台后,许多企业均有一种误解,认为公交企业只需提高服务质量,成本控制不再是重点。事实上各城市的在制度财政补贴政策时均是鼓励和要求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以深圳市为例,其公交补贴的明细政策就是“成本规制补贴方案”,该方案的中心就是企业的各项成本标准需在政府制定的规制标准之下,才可以享受成本的6%利润率,对于超出规制标准的成本费用不予补贴,对于节约的成本进行相应的奖励。很显然,企业如需取得较好的经济价值,必须努力降低各项成本费,杜绝超规制开支。
(五)全面推行信息化,有效整合资源
深圳市在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前,大部分企业仅有几条线路,线路的管理者一般就是线路的所有者,管理较简单和直接。公共交通在推行特许经营后,企业的规模大幅扩大,不再是过去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也造成了财务管理难度的增大,因此要达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需在公交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使得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各基层线路的即时数据,这样管理决策才能够及时到位。
(六)全力推行内部控制
上文提到公交企业特许经营改革后企业规模大幅扩大,因此管理层级变多,管理难度加大。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各项管理目标能够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张一帆.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效率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9.
一、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理财理税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其前期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等,后期课程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务,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投资)营运资金(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二是企业资金静态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的从事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虽以本课程大纲为准,但需要有课前、课后的延伸;教学场所以校内为主,但不能缺少校外的实践体验。因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二个定位、三种手段、四种场所”。
“一个中心”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采用实践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据此设计学习情境。
“二个定位”是指该课程应定位于学生的就业所需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内容开发和教学组织,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公司理财是既具有技术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的一项工作,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所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要达到双重效果。
“三种手段”是指将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中,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认识实习阶段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二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专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设计有关解决公司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顶岗实习。
“四种场所”是指课程学习的场所分别有教室、校内实验室、企业、网络资源,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采取在教室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在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去企业去亲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达成学生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知识水平,能力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其一,知识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象,工作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的计算;掌握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筹资方式个别资金成本以及综合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掌握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价;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净流量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掌握营运资金的有关成本,货币资金、存货资金最佳量、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计算;了解收入的形成,利润的分配程序,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方法,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报表的编制;财务控制中心的指标类别、指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计算。
其二:能力目标:具备合理地选择筹资方案能力;具备对证券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能力;具备为企业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的能力;具备为企业编制预算的能力;具备能结合企业不同控制中心考核指标对各中心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其三,职业素养: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还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信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遵循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其一,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遵循“注重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操作、兼顾其他课程”的原则。一是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课时设计方面采用了“理论授课+课内实验”的模式,理论授课重在既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技术职称的晋升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等;二是考虑本专业的“课程链”,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每一个项目设计成几个模块,将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教、学、做”完美结合,具体内容安排表1(以80课时为例)。
其二,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分析法:每章的理论讲述都以具体案例为背景进行阐述;分组讨论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筹资成本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营运资金成本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计算等内容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资金时间价值实践运用、财务预算等内容可采用;图示教学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确定与净现值计算、货币资金与存货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或难点问题,我们利用简单的线段或坐标图示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不同证券的估价、存货资产的管理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异同点,找出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及有特殊性的不同点,然后运用简单表格列示,这样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全面掌握相近或同一系列的知识;程序教学法:对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复杂问题,通过设计符合逻辑结构的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的授课,主要采用模拟企业实际业务,通过设计综合性强的教学案例及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互动教学法: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多达30个,有许多计算方法,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企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分析财务状况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导向:按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依次开展每个项目的教学。
工学交替:在专业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依次完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知识需求、财务管理岗位专业实习、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完成某一任务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然后再向学生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设施应该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可移动桌椅供学生分组讨论;陈列柜供资料存放、成果展示。校内实训室应该配有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和配套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应以中型企业为好,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是一些财务咨询公司,为其他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咨询、做账等业务。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愿对外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根本,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七、建立科学的“二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相结合,将平时作业、课堂的过程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考核总体系由考核项目、考核点及权重分配构成,具体可见表2,其中课堂任务、企业实践采取个人独立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完成任务结果采取个人自评占30%、小组评定占30%、教师评定占40%三方相结合的形式,从是否参与任务、工作方式、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可见表3。
八、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七个方面以外,还需配备良好的师资,好的师资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师资最好是有专任老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方面是老、中、青结合,职称方面是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在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面临着强烈的挑战,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财务评价、财务报告和平衡计分卡等方面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财务理论和实务必须作相应的变革,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将极大地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动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对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财务成本,离不开财务支持,更因为企业财务是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从财务目标的定位到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从企业的财务决策到行为,从财务信息披露到财务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理论所关注的是企业经济责任,即遵循“股东至上”逻辑,把企业财务目标定位在“股东财富最大化”上,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都要服从这一目标。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前提条件,即完善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从而导致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在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其理论和实务必须作相应的变革,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财务评价、财务报告和平衡计分卡等方面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它既有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强制义务,也有道德方面的自愿行为,包括:
(一)企业的经济责任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传统的、基本的责任。
(二)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的法律责任包括: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福利、安全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等。
(三)企业的生态责任
企业的生态责任要求企业一方面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企业要承担治理由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
(四)企业的伦理责任
企业的伦理责任是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五)企业的文化责任
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劳动合同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工时和加班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和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等。现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与规范,引导企业良性市场行为,增强企业对sa8000的适应能力,走持续发展之路。为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评判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可行性,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须作相应的变革,从“股东至上”型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合作”型财务管理模式。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财务评价、财务报告和平衡计分卡等内容加以变革。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财务管理环境构成了财务管理的起点,财务管理目标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导向,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企业理财目标的选择应当直接反映这一环境的要求。
所谓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传统的理财目标可以归纳为: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多种描述。这些理财目标各有优劣,学界对此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基于社会责任观视角的企业理财目标当属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方利益,使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尽可能达到最大的满足。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市场竞争规则,利益相关者各方所应得到的最大利益,而不是相关者各方都必须均等得到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治理机制。
(二)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
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各治理主体为了维护其产权权益,基于一组契约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施加有效控制和积极影响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和有效率。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必须在企业财务方面建立起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
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财权安排能够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它取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对称性。企业财务共同治理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即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从企业财务收益中获得相应的报酬。2.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一方面通过采取累计投票制度、表决权行使制度和股东诉讼制度等制度安排,在股东大会中建立相互制衡的议事机制,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董事会中建立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都有平等机会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其内容应该包括股东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银行董事制度、员工董事制度、政府代表董事制度等。3.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即主要通过在企业监事会中建立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包括股东监事制度、银行监事制度、员工监事制度、政府代表监事制度等内容。
企业财务的相机治理机制,就是在企业处于非正常经营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掌握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以改变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它取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状态依存性。由于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企业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内容包括股东的相机治理、债权人的相机治理、职工的相机治理、客户和供应商的相机治理等。这些相机治理的基本原理是:当企业出现销售收入持续下降、股利持续低水平、资产负债率过高、内部人道德风险严重、环境污染、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等不良情况时,某些利益相关者意识到其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就会通过相机治理机制(如破产机制、产品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等)来要求重新分配企业财务控制权;当这一请求得不到满足或效果仍不满意时,就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来获得在财务控制权安排中的支配地位。
(三)企业财务政策的变革
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要求企业财务政策发生相应的变革。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要选择比较稳健的财务政策等,如选择比较稳健的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债务水平、信用政策和股利政策等,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2.要兼顾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在考虑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不能只对股东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还要对环境保护、员工的工作条件和能力、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支持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进行投资,即社会责任性投资(sri)。sri是一种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以及金钱回报的投资模式,它通过投资者对财务、社会、环境的三重考虑,作出投资决策,这三重考虑在sri中被称作投资的三重盈余(triple bottom line),因此sri又被称作“三重盈余投资”。sri理念从三重盈余出发,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使用多种策略滤除那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佳的公司股票,促进公司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投资者和社会带来持续发展的价值。在融资政策等方面,不能只考虑融资的成本,还要考虑融资的风险、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价值以及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影响。在利润分配政策方面,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债权人的权益保障以及职工长远发展和树立社会公益形象的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专用性资产和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财务评价的变革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企业经济责任分析为核心,忽视了企业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分析。这种忽视不但使依赖于现行财务分析指标结果决策的相关决策不科学,而且带来企业可能因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而被停业整改甚至终止经营的巨大风险。与企业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依赖于不同的信息给与决策支持。这一点在相关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取得共识。这种共识形成了以分析企业经济责任指标为核心的现行财务分析体系。
1.企业经济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反映企业对不同利益集团的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
(1)企业对投资者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
(2)企业对债权人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等。
(3)企业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销售利税率、资产纳税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
(4)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资本增值额、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一切表明,现行财务分析是企业经济责任财务分析,并以企业完成经济责任的好坏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2.企业法律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1)小时工资率。(2)工资支付率。(3)法定福利支付率。(4)社保提取率。(5)社保支付率。(6)资产纳税率。(7)税款上缴率。
3.企业生态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设置反映企业持续发展的指标,包括:(1)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2)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3)材料用废率。(4)单位收入耗能量。(5)单位收入耗水量。(6)单位收入排废量。(7)环保投资率。(8)单位收入研发费。
4.企业伦理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主要评价企业伦理责任,包括:(1)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2)单位员工利润。(3)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4)员工工资增长率。(5)就业贡献率。(6)捐赠收入比率。
5.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此指标体系评价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包括:(1)职工劳动生产率。(2)社会贡献率。(3)社会积累率。
(五)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
专门研究环境会计的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高级审计师肖振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最主要的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社会责任会计应当反映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获得财务上的盈余,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因而应该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
2.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人力投资不仅对于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企业招募录用、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等这些举措都能恰当地反映出来。
3.对所在地区的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当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
4.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对环境的保护如财务上所反映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
5.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去前述四项内容,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
(六)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变革
平衡计分卡体现的“以战略为中心”的观点其实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企业需要关注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只包括股东、员工与顾客,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这显然反映了过去经营环境下的那种思维方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战略必须随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平衡计分卡对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忽视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应将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加以考虑并进行监测,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鉴于此,应将平衡计分卡原有的四个维度改变为五个维度,即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社会责任,由这五个维度形成新的因果链条(见图1)。社会责任层面主要是考核企业与社区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本文选取了总资产税费率、捐赠额占销售收入比率、就业效果和环境保护四种指标。其中,总资产税费率和捐赠额占销售收入比率指标从社会角度对企业贡献作出判断;环境保护指标和就业效果指标反映企业对社区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并相应设计出社会责任层面绩效评价的内容(见表1)。
【参考文献】
[1] 颜剩勇,刘庆华.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指标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5).
[2] 张兆国.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会计之友,2008(25).
[3] 赵明.国外社会责任性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借鉴价值[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4] 樊行健,颜剩勇.基于企业相关利益者和社会责任的财务分析[c].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会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4.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环境的影响,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颇多,例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净现金流量最大化等。本文旨在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写作硕士论文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客观过程。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事实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并不只是量的增长,还需有质的提高。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亦不例外,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关于资源配置的活动,科学发展观赋予了资源配置以新的内涵,因此财务管理目标需要融入新的元素,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已不能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老路上解放出来,必须体现经济、政治、文化、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把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到企业目标结构中的更高地位。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等原因,使得企业目标结构中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之间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非磨损性、可重复性、共享性和增值性等特点,它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追求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是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既有助于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果一个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势必不能长久,无法保持持续的发展。可见,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在财务中的体现是:在资源的筹集、投放、分配中强调人的作用。这就必然要求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强调他们的利益。自!"世纪#"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为: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地融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在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人类社会由此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知识经济的内涵概括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成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不再是资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资源,而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技术不像资本、劳动力那样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被消耗掉,它是唯一打破收益递减规律且取之不竭的资源。因此,在资源的筹集中,应该重视筹“智”,而非单纯地筹“资”。推而广之,在资源的投放时,也应“资”与“智”并重。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其产权应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权益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人力资本是稀缺性人力资源”(杨有红)。“企业作为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从合约当事人都是平等的产权主体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他们都有资格和可能拥有企业所有权”(杨瑞龙和周业安)。既然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他就不能只获得工资薪金所得。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因此还需将企业利润按知识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分配,这将成为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企业提取了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可以先按经过风险调整的资金报酬率向企业权益资本所有者分配利润,余下部分可根据知识资本所占比例向知识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创新者、生产者)进行分配,以体现按知识资本分配的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各相关者的利益,这是权益资本所有者、知识资本所有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要演进为:基于权益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