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 08:5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针对一些高中学校英语课程改革方案被消解的原因,对高中学校的教务处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访谈:1.英语素质教育的课时量;2.课时安排时间;3.教学活动安排这三面为问题切入点,总结出学校在多重制度压力下实施新课改境遇:
1、学校课时安排与国家政策相差巨大,表面只做出某些相应的改变,与上级要求差距较大,通过“做材料”应付政策要求,作材料完全只是为了实施行为本身,有时以作假的方式做材料,如撰写教学过程记录,学生总结课程改革后英语学习心得应付上级要求。
2、学校往往利用非常规时间实施新课程改革。为避免传统的常规教学活动不受课程改革影响,采取集中实施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如每周下午自习时间,或假期集中上课实施改革。
3、地方教育局和学校较多的关注外在英语课程组织和管理活动方式,但是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授课老师而定。学校各方精力不足,资源有限,指导不足很难从学生学习结果发现影响,显然对教学中的评价工作,及总结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及时的评定。
二、英语课程改革实施困境分析
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离不开组织域关键各方的相互影响。所谓组织域,就是组织共同体,里面有各类组织生存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有相应资源或者产品的供应者,消费者,中介机构等。显然,学校教育符合组织域的特征: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大学,家长和高中学校等组织和机构不仅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也有着对学校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不同期望。
教育部代表着中央政府对高中学校教育进行管理,是教育领域管理最高的管理部门,这是教育部参与学校教育这个组织域的一个重要角色。它拥有着庞大政治资源,这些资源充分保证了教育部在组织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实施自上而下政策的首要者。地方人民政府对所辖地界中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事物具有管辖和领导权限,对辖区的教育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条件。大学在学校教育组织域中扮演三方面的角色:一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二是为学校教育提供供应者即教师(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三是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家长在组织域中也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同时也是重要资源提供者:充足的教育经费资源和优秀的学生资源。学校是组织域中最为关键的一方。它具有双重性:一是服从组织域各方达成的协议,并以最完善的教学政策实施协议。二是积极参与制度逻辑的商议过程,并扮演重要角色。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最终承受者,具备自主操作空间和权力;许多课程改革的政策都只是一些目标,而无具体的操作指南时,目标落实上需要学校这一组织方发挥积极地作用。同时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垄断性生产者,学校在对外宣称上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学校实施了什么政策,有自身最大的发言权。学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时受到多重影响,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到底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该帮助学生获取高分,学校内部各方都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影响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行为。
三、推进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
1、尊重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规律学校针对英语课程改革应演化而非革命。路径依赖意味着英语课程改革在未来发展之路上依赖于过去的发展道路。在推进方案中,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制度逻辑,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如何做的更好,并保持组织域内部的相对稳定性。高中学校对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抵触心理,因此应保持核心利益和技术的稳定。
2、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对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学校提供更多的利益奖励,或奖励经费筹集机制,对参与改革的学校进行实质奖励,而非名声上的奖励(戴媛媛,2011)。学校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更多的教育经费,更好的发展机会。学校在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好的生源,优秀的教师,充足的经费时,组织与各方应建立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
3、强调规范性制度即社会责任对改革的影响对社会规范性进行引导和管理,强调社会的责任,是支持改革的理念主流化,从而影响实施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性包括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家长以及社会民众对英语课程改革所持有的态度,理念。
一、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动员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本堂英语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微视频的方式引出课堂话题。利用简短的搞笑生活视频,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英语日记,英语日记的练习也是提高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用英语写下对它们的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改善学生的写作技巧,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也会体验到英语写作的趣味,有利于增加英语对学生的吸引力。
2.教师应适当介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介入要适当、适时、合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应该亲力亲为,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个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不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时,也不要过于按照教师自己个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要询问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比如,在学生记忆单词时,attend,literature,lunchtime等,和词组:make a speech about,forget to do sth等。学生可以采用分组造句的方式来记忆单词和词组,如she forget to attend the literary lecture.在这个句子中,即包含了词组forget to do sth的用法,又有attend,literary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3.利用现代媒体工具,开放性研究设计
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集中了现代技术的长处和优点,增加了英语课堂讲解方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网上设计时,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比如,在练习英语听力时,以往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时间来听听力,而现在只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生就能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英语听力。教师在设计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采用最新的教学内容,引进最优秀的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和途径。
二、教师要做好活动评价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评价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开放的评价准则,比如,在写作文方面,教师应该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高级词汇,以及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如,acquire,adequate等,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用get或gain,enough.教师要求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使用when it comes to,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等固定句型,以及倒装句、虚拟语气、复合句等句式,而差生则保障作文中不出现错误的词语拼写和运用简单的句式,不出现严重的语法结构即可。
一、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的来源并使用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因素。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有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种种资源。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种类多样不一,例如校内、校外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也包括素材性和条件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课程资源等等。在本文中,笔者按照资源所存在的方式将课程资源分为:物质、人力。其中物质资源又可以细分为课程教材资源、学校校园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三类,而人力资源的中心则是教师群体。
二、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形式陈旧而单一,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偏低等。笔者从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方面进行反思,英语教师依旧局限于教材、练习册和录音磁带等传统的课程资源,不适应现今网络信息时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逐渐使学生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另外,英语作为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授英语知识点,而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途径、渠道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及运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为小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二,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转变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今的小学生多为“00后”甚至是“10”后,他们活泼好动且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从做中学、喜欢新奇的事物。积极开发与利用好小学英语课程资源,能使教学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三,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满足小学生不同的需求,同时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地域广阔,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仅存在地域性的差异,还存在年纪上的不同。所以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们可以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通过小学生在网络等信息资源媒介的自主英语学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英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1.物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发和利用好物质课程资源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英语教材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授课时的基本资源。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总结与归纳,充分挖掘教材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切忌照本宣科。例如教材中的单词、句式、场景、配图等都是经过不断推敲和研究的,教师应该重视并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加工和创造使其升华,变得更加生动、实用。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添加、合理修改教材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语言学习需要语言氛围。首先,从大环境来说,无论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还是校园环境,都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情景。再加上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及英语知识水平低下等原因,很难营造全英文的课堂教学环境。所以笔者认为设计和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是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第二步,使学生更能设身处地地学习英语。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衣服的词汇,教师可以设置一期以“服装周”为主题的画报,手工绘制衣服图片,并标记出领子collar、裤子trousers、夹克jacket等词汇。
另外,互联网信息量非常大,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各国的教育资源都联系起来,以便于供全球来分享。英语教师也可以学习到国内外最新的英语教学研究成果。所以开发与利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第三步是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网络英语课程资源种类很多,例如英语小说、在线听力、英语歌曲、英剧美影等。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加强筛选,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中选择适合小学英语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
2.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是指从事课程活动的具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简单来说,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人,一定要结合相关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规律,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同时,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语言习惯。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总体特征,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以提升课程资料利用及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身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帮助学生自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认知状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34-02
一、引言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院校应该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要涉及到一些高新技术的专业。争取在三年内,这些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人型才,而双语教学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的途径(石慧,201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 以下简称《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规定专业英语教学不再是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王白英(2013)和王培等人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虽有一部分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可是因为其他原因,如缺乏对英语的兴趣、对专业英语的时间投入较少和专业知识基础不好等导致专业英语学习效果不好;还有部分人的英语水平根本就达不到大学英语四级,另外精力投入不足,努力程度不够。这样较差的英语基础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陈华(2013)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比较明确、投入的时间少,没有形成晨读的习惯、班级内部英语学习的氛围不理想;关于一些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少、口语表达能力很弱、写作能力较弱等问题突出。对于这些问题他提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需求进一步巩固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使英语教学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深入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要把英语当作一种交际工具,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等措施。
以上是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些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对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一个班级还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是来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两个班级大学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回收5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是91.67%。58%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受访学生中61%的学生是女生,39%的样本是男生,女生样本比男生多。受访者的平均年龄是21.78岁,最大的是24岁,最小年龄是19岁。受访者最近一次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最高分是556分,最低分是0分,明显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差距是非常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对于大学生接受专业英语知识也有较大的影响。受访学生中63%是来自农村的生源地,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多26%。在60位受访者中,51%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专业英语课程,49%的学生还未有专业英语课程。55%的受访者会选择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本文使用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因变量是受访者关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认识,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变量为个人特征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最近一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出身、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及是否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1)
方程式(1)中,左边的表示第表示r个受访者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判断,它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的隐函数,其实际值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
三、实证结果
表2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计量回归结果。性别变量的系数值是-0.1462,这表明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态度上存在性别的差异,男性对开设此课程的重视度比女性高。这样现象原因可能是在财经大学中,男生的开拓思维能力比女生强,;男性和女性在认知能力和专业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别,男性在技术和实验等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并且相对于男性来说想象力更加丰富,他们更加理性化,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习专业英语效率比女生高,而女生对待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是在于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这一发现给学校开展专业英语课程给与一定的提醒,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男性和女性的差别,积极发挥男性的优势,想办法改变女性的学习劣势状况,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年龄变量的系数值是-0.0084,这说明年龄变量对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成负相关的影响。即随着受访学生年龄的增长,则认为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在不断的降低,反而年龄较小的受访学生对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意愿比年龄大的学生要大。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教育投资的折旧率也在不断增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同一个班级内年龄较大的学生比较更多的关注将来的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太大了,和年纪小的同学比较以后在考研肯定是出于劣势。就年龄这点来说,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对年龄偏大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在大学中的学习,年龄不是问题所在。反而年龄越大更应该加大丢知识的渴求。
受访者最近参加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系数值是0.0008,大学英语成绩变量的结果表明,这表明大学英语成绩这个变量对同学选择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呈正面影响,即大学四级英语成绩较高的同学,认为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较高,反而大学英语成绩较低的同学很少人赞同开设此英语课程。社会保障英语课程,是以英文为载体的课程,它是借助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结合规范的实证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这相对于中文课程,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额英语基本功,还应该具备大量的和社会保障相关的专业英语的知识。因为中国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深受其害,他们在英语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比较目扎实的基础,但是,英文口语交流和听力明显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日常生活的英语交流都无法进行,大多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哑巴英语”,好多学生根本就不敢张口说英语,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多数也只是英文较少字数的短文阅读和写作,对于长篇英文阅读和写作则有较强的恐惧感和不适应。良好的英文功底需要长期的积累,不仅在英语的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加强,发音和口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学习生活保障英语课程的基础。这就要在将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英语能力进行教学。否则,盲目的开设社会保障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学生出身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0119这样的数据表明学生的生源地为城市户口对开设此课程起到正面的作用。这样的计量结果表明户口在城市地区的学生与户口在农村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开设专业英语新课程。生源地为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后者在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条件比前者更加优越,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更加给予肯定。但是在现实中开设此课程是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应该重视此课程,在将来的学习中弥补之前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重视这点差别,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1253,这表明已经在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更加肯定此课程,反而那些还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对此课程的肯定不及前者。可能是因为已经在接受此课程的学生在上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不断的加深,更加清楚和明白这一课程的意义。而那些还没有开设这一课程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感知上,只是从朋友、老师或网上得到的片面了解。
在是否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3572,这样的数值表明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倾向于开设这样的英语课程。原因可能是他们对整个知识框架了解较清楚,对各个学科脉络之间关系了解较深入。他们更希望可以借用另外一门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那些不会归纳的学生对那些已学知识认识的不够透彻,还不清楚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总结与建议
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为了使课程专业英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教师需要积极的创造互动的课堂环境,积极与英文不好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还会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二,区分清楚专业英语课程和英语课程之间的差别。导致学生不接受社会保障英语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社会保障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没有很好的把握。第三,改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高教探索,2007年第3期.
[2] 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15期.
[3] 王晶晶、张莉力、白丽娟,基于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关于双语教学方法的思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第15期.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英语课程 教学质量 新方法
一、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多方面对课程做出系统的设计,进而实现教学最优化,它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却较为混乱,存在的问题较多。
1.课程体系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开设学期数不统一,对学生英语各项能力的培养不连贯,课程体系内部不衔接。同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增加额外学时以准备过级考试,有的学校人为降低教学标准要求,使英语不达标的学生也能正常毕业。
2.教材选用不合适,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由于五年一贯制各专业的学制长,时间跨度大,导致有些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要么重复,要么出现断档或脱节现象。有些学校直接将高中英语的教材作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教材。且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话题仍以日常生活为主,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意义。[1]
3.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堂教学仍旧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知识的重复来达到学生接受的目的,缺乏灵活性、综合性。课堂中网络自主学习程度不高,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充分。
二、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所论述的问题,在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能力本位出发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遵守能力本位的原则,注重能力本位教育的渗透和体现,在分析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着重解决学生未来工作可能遇到的英语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体现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理念,必须使学生感觉到有用。只有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的距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项目教学法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以完成一个实践性的工作活动为主题来创设情境,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几个工作任务,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单独或协作完成。与传统教学设计“教师的统一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相比,这种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3.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五年一贯制学生会抱怨“上英语课跟以后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多学英语也没有用”。这样的评价反映出我们目前的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的授课内容存在着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脱钩的问题。由此可见,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把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教学内容应满足解决职业领域问题的需求。
三、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1.课程的整体设计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共包括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三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被编排在同一班级授课。我们从能力本位出发,根据三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项目化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细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每个学期设置了4-6个项目,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与专业活动有机融合。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一 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为:
2.项目设计实施案例
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二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用英文版光盘安装windows 7”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创设项目场景。我院第七机房刚刚购入30台计算机用于信息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学,机器配置为:CPU:主频1.0GHz;内存:1GB;硬盘:20GB;显卡:1GB;光驱:DVD光驱。现需要对30台机器安装英文版的操作系统。第二步:组建项目小组,并分析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并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确保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组内部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出的具体任务。第三步: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小组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和解决流程,教师根据学生准备和提交的材料进行指导,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第四步:实施方案。各小组现场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总结评价。教师对项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第六步:拓展训练。用GHOST克隆安装操作系统。[3]
四、结语
从能力本位出发,对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实现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通过比较、分类、构词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和术语。通过选择覆盖范围广,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阅读科技文章产生兴趣。在课程中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构词法
听说训练计算机英语课程是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各个高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不统一,导致老师们都是自己摸索,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将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与之分享。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记起来比较枯燥,采用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并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能力训练往往是计算机英语课程容易忽略的环节,作者将听说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在外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计算机英语中,专业词汇和术语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专业词汇和术语,才能读懂英文技术资料,才能与别人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将每篇文章涉及的词汇罗列出来,就像词典一样,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作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比较法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专业词汇是英语中原有的词汇,只不过通过借用,含义发生了改变或者引申。例如,memory原有的意思是记忆,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是内存;application原有意思是申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应用程序;text的原意是课文,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文本;client的原意是客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客户机或客户程序;library的原意是图书馆,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库;host的原意是主人,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主机,等等。在讲解词汇时,将这类词汇原来的含义和引申的意思对比,非常有助于记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英语的词汇,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迅速增加计算机英语词汇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哪些是原有词汇?该词汇的含义发生怎样的改变?这种对比法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分类法采用分类的方法帮助记忆专业词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导向 中、高职英语 课程衔接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8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职业为导向来确立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该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的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合理安排和构建,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需要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去不断探索。而近有效年来高职生源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职毕业生的生源比例逐年攀高,因此,高职英语课程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和中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学生英语水平两级分化的问题。课程设计决定课程教学的成败,要搞好高职英语教学,首先必须考虑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重视其课程设计。
1 高职英语课程特点及其课程设计意义
高职英语是中职英语教学的延续,它是基于学习者需要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通过学习来掌握某专业或某种技术相关的英语语言表达。它和其它外语课程设计一样,涵盖了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方面面。
Hutchinson & Waters认为课程设计从根本上讲就是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材料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提供理性的基础。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对搞好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它为实现其教学计划、意图、期望、目标而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策划、指导、监控和评价。
2 高职英语课程大纲设计理论依据
2.1 教育学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教育学研究从事教和学的人,揭示教学本质与教学规律。教育学与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密切相关。高职英语课程重心在相关专业词汇的掌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完全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高职英语强调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个人发展所需经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常要做大量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调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在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上体现为以听说领先来带动读写,强调重复法是语言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在课程设计中,所有的活动重心是任务设计,目的是使学习者经历不同的认知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从中意识到不同的个体学习风格。
2.2 心理学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影响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和关注的问题有情感、感知、学习、认知、动机、记忆、个性等等。高职英语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来进行。问题设计主要体现为通过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程设计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声、像、图、物等鲜活的立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觉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注意学习者在记忆、思维、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不同的动机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2.3 语言学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所起的作用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科学。它通过对语言的描写、分析、解释、揭示语言的本质、特征、属性和功能,是制定外语教学目标的依据。人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心里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最大。
近年来,心理语言学把研究对象从句子延伸到比句子更大的单位。例如:人们是如何理解、记忆和产生语段或语篇的。了解心理语言学对高职英语词汇和阅读课程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外界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里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应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从狭义上讲应用语言学就是指语言教学。而情景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也能广泛适应并促进高职英语教学。
3 高职英语课程设计
3.1 设计原则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应实现中高职英语教学的顺利过渡。融合高等教育的属性和职业教育的属性,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职业技能的培养之中。
3.2 设计思路
高职英语教学可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实施。基础英语阶段旨在衔接中职英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顺利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行业英语阶段,重点突出“工学结合”能力训练,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对英语职业能力的需求。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逐渐渗透融合。
3.3 课程设置设计
3.3.1 课程目标
掌握“高等技能型”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在职场交际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真正达到高职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所规定要达到的水平。
在能力目标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日常和职场生活中使用简单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在知识目标上,掌握适合上述能力目标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在实训和实习目标上,要覆盖所学知识,具有一定典型性和实用性,大力发展学生实际应用所学英语语言的能力。
3.3.2 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各专业生源特点和各专业目标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块,分配教学课时。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
在基础英语模块教学阶段强调与中职英语的有效衔接,增强学生词汇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够理解听力材料的要点和大意,听懂具体信息,并做出一定推断。在口语技能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够进行简单的提问和作答。在阅读技能方面,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快速查找信息,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在写作方面,能够使用所学词汇、句型等进行日常书信、通知、电子邮件等写作。
在行业英语模块教学阶段主要强调工作岗位所涉及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该教学是建立在基础英语教学模块之上的,同时该阶段的教学可以结合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巩固所学,并将所学应用到未来岗位之中。
3.3.3 教学模式
针对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要求,设计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可以采取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语法教学法等进行模块化教学;在行业英语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可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型教学模式等。此外,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建立合理的个性化课外学习和自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3.3.4 教学资源
除统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外,各种英文报刊杂志,应用文写作材料,网络资源,影像资料等都可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另外,各专业群(专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和企业人员编写适合本专业群(专业)的行业英语教材。
3.3.5 课程考核
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评估体系。除了考核学习计划的制定情况,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到课率,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自主学习情况以外,还可以结合其它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考核和认证,比如: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及全国大英竞赛等等。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例,淡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期末考试,改变用终结性评价决定一切的局面。
4 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考虑与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还要淡化应试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确立精准、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科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色,强化课程和教学的岗位工作指向性。高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必须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王雪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2-12.
[2] 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3] 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教”“需”分离 自主能动性
似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抱怨“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怎么没什么区别?学校里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内容仍然以分析课文,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为主”,“2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就是学习几本教材,期末考试划划范围,背背就能过关”;“学起来没有意思”。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而更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大学生不明白花去两年时间学学英语的意义何在?对他们来说,毕业工作后,没机会用英语。面临国际交流的日益紧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外语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大学英语为什么仍然开展基础英语教育”“高校英语教育继续进行通识教育还是开展ESP教育?”“什么时候能开展真正的大学英语选修制或学分制”等各种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疑问和思考越来越多。归根结底,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脱离学生需求。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高校师生们,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教需分离”现象越来越不满。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大变革渐行渐近。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什么出现了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所必须关注的焦点。解决了这些问题,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本文也将就这两个问题开展讨论。
一、英语教育的国情在改变
上世纪60、70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能够接触和学习外语的人非常少。出于政治需要和经贸往来需要,英语替代俄语成为高等学府最主要的外语科目。英语教育启蒙普遍较晚,师资力量也比较受地区影响参差不齐。基本上,可以说英语的基础教育仍占大学英语教育的比重的很大一部分。而如今,外语教育在小学3年级开始,也有些省会城市将外语教育提前至1年级。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期就已经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接触外语,学习外语。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外语启蒙比之外语教育开展的初期已经大大的提前了。同时,随着英语在各类入学考试分数比重的增加,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通识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也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和进步。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外语热的现象。在满分150分的高考英语成绩中经常能够看到130多分,甚至 140多分这样的高分学生。而这样的分数虽然只是一少部分,但也足以证明基础英语教育的巨大进步和成功。
在英语基础教育的不断进步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思考着新的问题---面对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大学英语教育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还将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当成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吗?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尝试
(一)分层教学
虽然基础英语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语言天才。有高分,自然就有低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就自然相差各异。大学英语教学成了大帮哄。不管什么程度水平,老师是同一个老师,教材是同一本教材,至于一堂课听下来能接受多少,学到多少,只能各安天命。秉着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考虑到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对入学新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并对高层次英语班和低层次英语班选用不同的教材,以适应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该方法延续至今。“因‘才’施教”是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重要改革。但是,很明显,这还是一种学校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且在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满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按 “需”教学
“需”指需要,是指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要求来进行教学。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们带着需求来上课,老师们还会愤怒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绞尽脑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吗?杨惠中指出“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需求分析的结果都确认: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大学生们有自己的诉求,希望学好英语,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也就说明,脱离了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及学习内容是违背教育真谛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来也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可是如果教育不能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又何谈培养人才呢?笔者认为,是时候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大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想的大学英语课程了。笔者认为,由校方或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做法应该转变为由学校和老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表达自己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进而在由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探讨,有点有面,逐步的开设相关课程。
在实践中,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尊重“教”“学”双方的最佳体现。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更多样些,更实用些。最主要的是,更多地考虑将社会需要及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促进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最终实现社会需求和大学英语教育的结合。
【参考资料】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评估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命题。因此,建立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的定义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根据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估的改革,提高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教学评估体系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现状研究
2.1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大学学位与英语四六级成绩挂钩,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初衷,导致教师教学只注重成绩,学生学习只为过级。大学英语教学难度高于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忽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2.2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现状分析
大学传统英语教学中,过度的强调语言知识的掌握,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评估出现偏差,误导学生学习目的,忽略学生学习过程,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教学评估体系的单一化,评估的方式主要是其中考试、期末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等考试评估。第二,缺少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大学英语忽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估体系中也忽略了这一点。
3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3.1 编写适用教材
随着高校的扩张和专业范围设置愈加宽广,大学英语教材要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式。教学课程体系关键是靠教材的引导和教学,将有用的英语知识授予学生,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技能。因此,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学校层次的不同,学校英语教研室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一套适用的英语教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3.2 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英语教师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大学英语不是为了让学生考试过级拿毕业证的,而是让学生学有所用,在离开大学校园后,英语能给学生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计划,一堂课的教学计划,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四年大学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3.3 优化教学结构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中心是教学结构,遵循教材内容和教学原则,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结构。例如有针对性的增加教学内容。其次,大学英语可以打破教材课程顺序,让相关联的课程一起教学。第三,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设听力班、写作班、口语班,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结构的变化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程变得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总结教学成绩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成绩,考核学生学习程度。这是教师掌握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考试考核,要丰富考核方法和形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口语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排练英语话剧、歌剧等形式,展现所学知识。
4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4.1 明确评估目标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体系的判断和分析,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所以,大学英语评估一定要明确评估目标。一是评估教师教学,对教师教学的评估,是为了完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学生学习评估,要从英语语言能力、英语学习能力、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2 丰富评估方法
传统的评估方式是通过考试、计分形式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表现。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应是多样化、立体化的,评估过程中要多维度、多等级的进行分析和评测,检测学生学习情况。首先,大学英语可以通过表演、活动、演讲、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评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标准是优、良、中、差。大学学生没有一个是差的,因此在评价标准上也要有所改变,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其实,自信也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之一。
4.3 分析评估内容
首先要制定一个评价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将学生评估成绩分等级研究,每个等级有多少个体,分析其形成差距的原因、差距的大小,再分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针对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其次,教师要通过学生学习评估分析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剖析,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4.4 总结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反映教师教学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和问题。因此,要总结评估结果,发现评估结果是否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5 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直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课程体系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评估体系是透过教学课程体系,发现教师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促进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娄丽景.基于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
[2]王文英.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用[J].英语广场,2016(1).
一、 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所谓英语课程资源就是指在英语课程整个实施过程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的总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各中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农村中学中的需求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效率非常低,主要为一本书、一张嘴和一块黑板。同时,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得不到农村中学校内的有力支持,与之相配套的英语教学设备与书籍资料配备不足。
二、 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当前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多只是教科书、教参、录音机、挂图、简笔画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单一局限于英语课堂听讲和机械性地做练习、连对话、背课文和抄写单词等。
(二)教学、学习时间资源的匮乏
一般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一周课时为五节,课时量较少,同时还会受到其它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的影响,这就使得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往往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都无法及时地完成课后英语学习任务,而是暂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做农活,或是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缺失
目前,有很多的农村中学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比如,许多农村中学虽然连接了因特网,但电脑设备已经陈旧过时或是损坏未修,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英语教师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课件,生动先进的学习资料都无法向学生们展示。
三、 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改下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利用和丰富校内资源
1. 加强教师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
在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资源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极度重视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在周末、假期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邀请特级教师或相关专家来开设讲座;对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确立相关课题,通过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总结,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
2. 大力开发学生的认知潜力资源
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来讲,其实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有着宝贵的学习潜力资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经常根据教学要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比起教学挂图、幻灯片更能符合他们同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潜力。
3. 有效开发班级环境文化资源
班级环境文化资源的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主要的是教室环境的建设是否完善,这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创设英语公告栏、英文版黑板报、英语宣传画、英语图书角、英语学习角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
(二)积极开发和引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平时如何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所有存在的英语资源,例如校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广告牌、电视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等。学生家长也是农村中学英语课程校外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新的英语单词或是学会新的英文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向家长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后能再一次巩固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家长也能开心地看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在物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他们继续学好英语。
(三)合理整合和开发时间资源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总的来看是紧缺的,因此学校应该优先考虑如何去有效地整合和开发宝贵的时间资源,如何在不影响学生其它学科学习的条件下,让他们每天都能多一点时间去学习英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晚上睡觉之前,读读当天所学的生词或是背诵所学的课文,然后闭上眼睛在头脑里复述一遍,等第二天早上醒来,再让他们在头脑里回忆一遍,这样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多渠道 不同形式
当前,教师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大部分还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学生停留在“学教材、做习题”的初级阶段,学习动机停留在考试、升学等层面,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丰富的语言输入与广泛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跨文化”意识,使英语教学真正“活”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英语教师开阔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策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整合课内外资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去开发与利用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呢?
一、切实把握英语课程资源的特性,遵循暨定指导思想
1. 英语课程资源的
英语课程资源具有四个特性。其一,基础性、趣味性、实用性、拓展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其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其三,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其四,难易体现梯度,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必须遵循三个指导思想。其一,尊重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大纲。在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包括重组和延伸,并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其二,尊重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其三,遵循“开放有序、灵活变通”的原则。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可尝试各种途径和方法,但基本前提是:切合实际、研究学生、尊重个性、根据需要、有条不紊和灵活变通,杜绝盲目和僵化。
二、在具体实际教学中操作
1.从内容来看,英语课程资源具有广阔而丰富的来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构成英语课程资源的要素来源不断增多。
1)知识类。 知识类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英语知识。例如,广告中、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指南、药瓶上的说明书、甚至路标、计算机等都有大量的英语存在。这些英语贴近生活,学生经常接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把零散无序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条理化知识,以利于学生学习。
知识类的资源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的资源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饮食起居、娱乐休闲等。可以通过收集整理、英汉互译、中英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领悟,提高跨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话题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例如:结合高二课文Living with disease可以开发一些与爱滋病有关的资源,如爱滋病现状、爱滋病防治、爱滋病意识等。资源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录象甚至网站等。
2)技能类。 提高听的技能的资源有磁带、光盘、广播、电视、录像、电影等;提高读的技能的资源有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说和写是输出性技能,可以开发一些固定的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资源,如友谊、朋友、运动、音乐、理想等,供学生进行说和写的训练,也可结合时代特点开发一些时事性的话题如中东战争、奥运会、非典、禽流感、印度洋海啸等。
2.从课程资源的用途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1)课外活动类:影片、歌曲、录像、电视节目等。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趣味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歌曲,作为课外活动的素材。电影如“音乐之声”、“狮子王”等,歌曲如 “Red river valley”, “Yesterday once more” 等;目前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很多,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外语加油站”,CCTV-10的“希望英语杂志”都是基础英语教学节目。学生们通过视听,不但可以增加见识,而且还可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了这些资源,就可以开展“影视欣赏”、“听歌曲、学英语”之类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真实语言输入。
2)教学辅助类: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教学录像库、、教学参考书。这些资源来自教师的日常教学、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购买来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有上网查来的材料等。教研组是开发这类资源的最主要的部门。首先要有意识,要认识到建立这些资源库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有计划,要通过分工合作,不断丰富,形成体系;第三,要有管理。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这些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服务。
3)自主学习类:杂志、报纸、书籍、网站。 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6篇短文涉及到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领域,具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特点。这些阅读材料也往往取得自己原汁原味的新近出版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以及英语网络的原文或经整合而修改的文章。因而,单靠教材的课文内容的学习是无法适应高考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师应该广泛地开发阅读材料的来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利用英文报刊杂志开发学习资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效果显著的办法。现在国内合适于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报刊很多,杂志如《英语画刊》、《空中英语教室》、《英语通》等;报纸如《上海学生英文报》、《21世纪报》(中学生版)、《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等;书籍如名著改编的分级读物。对于报纸的文章,总的来说,采用的是快速阅读或略读的方法。也可选其中的一些精彩文章作为课堂阅读训练材料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