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品德事迹材料

小学生品德事迹材料

时间:2022-07-29 06:53:56

小学生品德事迹材料

第1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少年儿童道德先进典型,让全校少年儿童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__市阳光100小学决定开展“__市阳光100小学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__年3月至__年6月

“__市阳光100小学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由__市阳光100小学德育处主办。评选组委会由教导处、德育处和各级部教师代表组成。采用班级推选和学校评定的方式。

“__市阳光100小学美德少年”校级全校共10名,班级每班10名。

基本标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家庭美德、学生道德、社会公德,品德优良,事迹突出,在引领少年儿童文明风尚中发挥较大影响。

具体标准为:

1.助人为乐——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上长期坚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经常帮助无血缘亲缘关系的老弱病残者及其他困难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排忧解难。

2.自强自立——坚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好作风,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开朗,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困难和挑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向上。

3.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即使遇到困难,仍能坚持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对事负责;经得起诱惑,有拾金不昧等重大情节。

4.尽责奉献——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维护教室、校园环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热心参与班级和学校工作,主动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积极肯干,默默奉献,赢得师生广泛好评。

5.尊老爱亲——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在亲人有伤病、残疾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尽心尽责。

具有以上五个方面中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突出美德事迹,能够带动和辐射他人的优秀少年均可参加评选。在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奖章者,均可参选。

1.宣传发动(__年4月)。通过校会进行活动通知,介绍活动意义及内容,公布评选的程序和办法,营造积极参与的活动氛围。

2.班级推荐(__年6月)。班级推荐择优推荐。

根据评选活动要求,各班级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践行美德标准、寻找美德少年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少年儿童道德典型,提出推荐人选。

3.学校审核(__年6月)。各班级推荐优秀学生,对学生进行严格把关,在班级内进行民主推选。学校组织组委会进行审核批准。

4.审批表彰(__年7月)。活动组委会审定最终人选名单,进行表彰。

校级材料:

1.推荐人选登记表(贴1寸彩色正面免冠近期同底版照片)将候选人事迹简介(300字以内)填写在申报表上。

2.事迹材料(1000字左右,事迹真实、文字简练;有关事迹证明(如证书等复印件)。

登记表须经所在班级签署意见,以上材料按顺序排列,统一用A4纸,左侧竖线装订,制作2份。

班级材料:

1. 推荐人选登记表(贴1寸彩色正面免冠近期同底版照片)将候选人事迹简介(300字以内)填写在申报表上。

2.各班级填写“__市阳光100小学班级美德少年”推

荐人选汇总表。

各班级请务必于__年7月2日将“__市阳光100小学美德少年”推荐材料报送德育处,同时报送电子版。

第2篇

学习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日前决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向李培斌同志学习。向李培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党守忠魂。学习他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用心维护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学习他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能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率先垂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旗帜鲜明的宣扬党的主张,带头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共识,不断凝聚起维护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向李培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民当公仆。学习他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始终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着眼群众,把群众装在心中,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学习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用真情真爱践行党的宗旨、赢得群众信任,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工作成效,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向李培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责敢担当。学习他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始终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恪尽职守,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学习他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把每一项细微而又重要的小事抓好抓紧抓出成效,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向李培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心中有戒知敬畏。学习他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始终正确看待名与利、得与失、权与责,对自己的地位、利益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学习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守纪律、讲规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权力。

学习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二)

近日,阳泉一监在全监范围内开展“学习李培斌先进事迹、弘扬忠诚奉献精神”活动,通过召开座谈讨论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设立学习宣传栏、运用内网平台等多种形式,号召全监民警职工学习李培斌同志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满怀真情、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进一步激励民警职工立足本职,主动工作,为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力量。为了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监狱宣教科将李培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各党支部,并将李培斌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安排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支部进行专题学习,作为党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宣教科还在有线电视台、监狱小报开辟专栏,系列播出《时代楷模——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焦点访谈——生命短暂却精彩》《孟建柱书记会见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王儒林书记会见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等视频资料,刊登民警职工撰写的学习体会,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李培斌先进事迹材料(三)

在基层"民调"战线奋斗了30年的李培斌同志,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他曾担任山西省阳高县马家皂乡农业技术推广员、司法助理员,龙泉镇司法所所做、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如果说最耀眼的"身份"也只不过是党的xx大代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就是这样一位最基层共产党员、最基层的公务员,李培斌同志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出了一名党员的人生大境界。

李培斌同志的大境界,体现在他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上。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品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基础,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李培斌同志用他自己的一生,恪守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实践着"三严三实"的要求。他的妻子杜润梅说:"培斌视荣誉如生命,每次搬家他的两大箱荣誉证书基本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只有时刻把党装在心中、使命担在肩头,才能"视荣誉如生命",因为那荣誉是党和人民的最高褒奖。

李培斌同志的大境界,体现在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上。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平安乡镇,他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排扰解难。30年来,他先后调解上千件民事纠纷、制止上百次群众性械斗,帮助1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130多位子女不孝的老人安度晚年、16个失足青年改邪归正、58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8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正是李培斌的信念,也是他践行党员标准的真实写照。

李培斌同志的大境界,体现在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上。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内在品质,是干事创业的基本保证。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敢谋大事,敢抓落实,敢抓敢管,敢于突破。敬览李培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化解矛盾纠纷、处理信访案件、帮教矫正人员等等,每一件每一桩都可谓是急难任务。但李培斌同志没有退宿、没有推诿,而是用自己敢于担当的大境界、大胸怀,立足平凡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调解"十法",正是这种担当意识、迎难而上的具体体现。

第3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立体化教学;结合;拓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下面我就如何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谈出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立体化

要使思想品德教学走向开放,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人在教法上作了一些尝试:①变教师拿着教材走向学生为教师指导学生走进教材;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讲老师听;③运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动之以情;④重视学生之间共振与交流。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的助产婆,在教学中创设思辩情境,激起学生争辩。还可采用分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受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让学生从与教师与同学与媒体的三重作用中获取信息,扩大信息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激感,提高道德认识。

二、正式教材向非正式教材扩散

1.压缩正式教材的教学时间。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比较少,一般每册有12课左右,每册教材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实际设计几个训练重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训练重点适当调整内容,围绕训练重点上而不以课为单位上。围绕重点,努力使学生知事、明理、动情、导行。这样我们可以用五分之三教学时间上完正式教材。利用剩下时间为导读课外大教材作准备。

2.增学教材。教完正式教材的每一个训练重点后,我根据需要补教有关教材3-4篇,这样一学期可增学15篇左右,增学内容一般有①伟人、名人传记;②身边或报刊报道的新人、新事、新风尚;③乡土教材;④心理卫生知识;⑤时事、新闻。增学教材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一般采用:听读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试讲法等。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扩散阅读架桥铺路。

三、拓展课堂空间

我在努力提高形式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开发和利用非正式课堂,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自我教育。

1.组织课前调查、搜集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前组织学生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道德认识。

2.成立记者采访小组

我在班上成立记者采访小组,让学生开展采访活动。①转播一周国内外大事;②采访报道校园内外新人新事,如采访优秀学生、先进教师、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采访后在班上讨论、交流、谈心得。

3.开展“手拉手”活动

①校内“手拉手”。让高年级一个班级和低年级一个班级结成谊班,让大同学做小老师,帮助小同学搞活动,辅导小同学学业、讲故事给小同学听等。还可组织班级对子。让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结成对子,帮助后进生早日赶上来,养成良好品质。这样在助人中自育,潜移默默化地养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好品质。②校外“手拉手”。据报刊、电视等媒体介绍,通过书信和校外小朋友加强联系,了解外面世界,增长智慧或献爱心或求帮助等。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其它课程结合

1.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

思想品德教师应主动与其它学科结合,广采博收。思想品德老师要学习其它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计划,熟悉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内容,并经常听课,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它学科的育人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学。如:老师运用学生在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祖国美丽河山、爱国事迹等指导道德行为;指导学生将在其它学科学到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迁移到思想品德学习中。

2.思想品德教学与班队工作结合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教学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历史课程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大卫·赫克特·费舍尔教授曾说过“历史的一切都是祖先遗留下的宝藏,无论是枭雄的辉煌伟举,还是小人的卑污阴暗,都能够在思想道德方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而这种启迪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由此可见,我们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较高德育水平的学生。

本文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希望能够得到成效。

一、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的事迹,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素材。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历史人物英雄的英雄事迹开展爱国主义宣讲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用这样多样化的形式,来感受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有抗击倭寇、誓死为国的戚继光;有不畏艰险的郑成功;有虎门销烟,执法严谨的林则徐;有血洒疆场,视死如归的关天培;有凛然大义,以身殉国的丁汝昌;有一身正气,变法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情怀,不屈的民族气节,都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国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长城、古代丝绸之路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古代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创造了多少个伟大的历史奇迹呀,同学们学习了这些辉煌灿烂的历史,一定能让他们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我国的形式,在近代史上的中国地位落后,任人宰割,然而发展到了现代史上的中国,地位日趋提高,国人扬眉吐气。从这里,我让学生明白到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以此激励同学们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

二、巧用历史事迹,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急躁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急于求成。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峰。”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强的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同学做事情缺乏毅力,往往半途而废,这样不但不能取得成果反而会大大挫伤同学们的自信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历史事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通过历史事迹,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当学习到发明之王——爱迪生的时候,我特意要求同学们,自己查阅关于爱迪生在发明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最后他又是怎样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史料,同学们知道了,其实在爱迪生风光无限的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由此,他们明白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应该有不轻言放弃的决心。

三、通过课堂问题设置,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以便更好的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例如,笔者在谈论陈胜和吴广起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回答:陈胜和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呢?他们的起义如果发生在唐盛时期会成功吗?同学们查阅资料知道了,这是因为陈胜和吴广起义是在乱世,民心所向,是人民群中的心声所以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违背民心,人民群众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工作在一线的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将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高德育水平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段国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继续教育的发展之路[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

[2]刘淑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财富2010(16)

[3]赵凯.培养合格的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0(4)

[4]曹常玲.论教师宽容品质的意义[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第5篇

2011年,我校在10年校庆活动中举办一次校史展览,发现能够真正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精神面貌,反映教育主题的材料非常匮乏,扩大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势在必行。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收集范围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诸如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活动等材料,要加强对这些文件材料的收集。

1.1 加强对爱国教育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收集师生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材料。在收集过程中,注重师生歌颂祖国、歌颂党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和活动材料,诸如诗歌、散文比赛、国旗下典型发言稿,等等,通过这些材料的收集,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思想,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1.2 加强师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材料收集。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气质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源泉。在打造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凡是体现学校的先进思想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材料都应列入收集范围。譬如,学校的校训、校风、校标、校歌、校徽等能够突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的材料;在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所开展的各种演讲比赛、“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记录;每年组织学生开展的“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活动,“公民道德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文化广场等大型活动,“大手拉小手,文明礼貌带回家”体验教育活动方面的优秀作品、典型人物等材料。

1.3 加强对刻苦求学、善于发明创造方面的材料收集。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地、经常性地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从中发现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习特优生,同时发现一些善于动脑乐于发明创造的优秀学生和为此而付出辛勤汗水的辅导教师。譬如,在“华杯赛”、“奥赛”等各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老师,在各种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和辅导员,等等。对这些同学事迹的收集、积累和宣传,可以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1.4 加强对师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形成材料的收集。通过对师生参加公益活动,诸如义务植树、义务献血、义务帮工等,参加劳动实践、到基地参观和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等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并加以宣传,加强师生公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道德教育,发挥主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热爱公益事业、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2 上述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2.1 主动沟通,及时发现材料。上述文件材料产生于学校内部机构,是学校各处室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而形成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嘴勤、腿勤,平时与各科室和辅导教师多沟通,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了解相关活动,从中发现有代表性和典型示范性的事例,采取集中收集和个别收集相结合的方式,把具有真正值得宣传推广的典型材料收集并保存起来。

2.2 主动发现,及时把握收集线索。在学校组织的一些重大政治、社会公益等活动中,要善于把握和发现材料线索,对一些能反映政治目的、体现活动意义的,譬如,对反映活动内容的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照片等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失时机收集,应收尽收。

第6篇

谈起思想品德课,大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苦口婆心地说教,学生却在无动于衷地听。的确,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功能很强的一门学科,所谈的也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因此,一向被认为枯燥、乏味,说教味浓重,不容易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而且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高年级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导致逆反心理比较浓重,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过早地暴露教育意图,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等等。在这些客观因素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恰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课老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让我们德育的教育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去。有中外教育家曾说过:“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那么,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恰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境,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这样就会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觉得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如:在教学“珍爱生命”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若我们直接谈生命多么可贵、我们要怎样珍惜爱护生命等等,学生可能会觉得很茫然。应组织学生对怎样珍惜爱护生命进行讨论,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来的时间,你打算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就会更深刻。又如,在学习《我爱我的家》时,可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导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绪会不断高涨,听得很投入,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跟在后面轻声哼起来。这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家的体会更深刻。再如,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课程知识理论性要强一些,我们可通过列举事实,让学生体验感悟。如在学习《走向世界的中国》时,可结合时政热点,运用典型事例(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等一些时政新闻)让学生体验感悟,省去了我们费尽口舌去说教――效果甚微的劳动。这样通过事实说话,学生就会在交流中体验、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白的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悟,从而从内心深处得到教育。

二、以身示教,让学生在教师言行中受到感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真实的诠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思品课老师,更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如:我们偶尔弯腰捡起地面上的碎纸或掉在地上的粉笔,或者拿起拖把把学生没有扫干净的地方再拖一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就是我们不露痕迹的“无痕”的教育,学生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里,进而体现在行动中,比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爱护环境的说教更有力、更有效。又如:中小学生在毕业前一段时间,教师都会给学生印发一些复习资料,很多学生不懂得整理和保存,上课要用的时候,要么直接丢了,要么在一堆书本中乱翻乱找,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影响自己学习的情绪。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要求学生按学科、按顺序整理资料,以便使用。但通过几次嘱咐起色仍不大,怎么办呢?可对资料整理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提倡同学们参观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亲自动手,用订书机给没整理好资料的学生进行整理。学生见此情景,那些没整理好资料的学生就不好意思了,也立马自己整理起资料来。有了好的开头,后边丢失资料的现象也就很少了。这样做,确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渗透了德育“无痕”的有效作用,也证明了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轻轻的一句鼓励、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巧妙的一个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句话,德育就是在不经意间、“于无声处”、“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它应有的效果。有人说过,德育是盐,不能直接吃,必须把它适量地放在饭菜里才味道鲜美。总之,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做到“德育无痕,润物无声”,将德育渗透到生活细节之中,渗透在每一件小事中,让学生在小事中明白大道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所在,更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真挚的追求。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对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才能得以实现。

第7篇

倡树榜样,感动校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__年1月8日——__年1月20日

在校学生、教职工或对校园发展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不限。

(一)评选总方向

所推荐的人或事能给师生带来感动和心灵冲击,能推动学校进步和发展;或是个人在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其它方面的表现特别突出、感人,对学生、教职工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二)具体要求

1.学生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品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成为学生励志学习的榜样;

②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各项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③面临各种困难,始终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勇敢面对来自生活和其它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④关心他人、关爱集体,热心集体、公益、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各项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受到师生广泛赞誉;

⑤在学习、生活中做出其它令人感动的事迹。

2.教职工

①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成为师生修身立德的榜样;

②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并在实际工作当中取得优异成绩,赢得广泛好评;

③立足本职岗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④关心、爱护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⑤在工作、生活中做出其它令人感动的事迹。

3.与学校发展有关的个人或企业

①在学校保安、保洁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中发现热爱学校、关爱学生、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典型人物、事迹,进行表彰。

②由联合办学处根据实际情况评选出对我校发展有巨大帮助的企业或个人。

学校评选采取层层推荐的办法来产生,先由各专业部、各处室评选,由分管领导审核确认,然后按照时间报送文宣处,文宣处整理后报送学校党委最终确定。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月8日至1月12日。通过晨会、班会、校园网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让全校师生了解此项活动,关注并参与活动,积极推荐或自荐候选人。

第二阶段:推选候选人。1月13日-1月15日。各部门在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的基础上,自下而上推选候选人。

第三阶段:初评。1月16日,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初评,确定“感动校园,最美榜样”提名候选人名单。

第四阶段:复审。1月16日-1月20日,学校将组织候选教师进行演讲交流,最终确定获奖人选。

第五阶段:表彰奖励。企业表彰由年终校企合作交流会颁发,教师、工作人员表彰由年终表彰会颁发,学生表彰于开学典礼颁发。

第六阶段:总结宣讲。3月份开学后,组织“感动校园,最美榜样”人物代表在全校进行宣讲活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并制作宣传展板,并以此为契机,倡导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1、学生评选由各班班主任负责班内遴选,每班可报一人参加专业部初评,每专业部初评后报2人事迹材料到文宣处。

2、教师评选由各部门初选后,每部选报2人,中心处室选报2人参加复评,报事迹材料到文宣处。文宣处整理后报学校党委。

3、保安、保洁、餐厅工作人员、联合办学在校内工作人员、归为其他类,由保卫处、联合办学处进行初选,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报送2人,联合办学人员等报送3人,将事迹材料交文宣处。

1.设“感动校园,最美榜样”奖,颁发奖杯;

2.在校园网开辟“感动校园,最美榜样”专题栏目,进行广泛宣传;

3.获奖人物的先进事迹编成专门文集,记入校史,并利用广播校报进行多方宣传;

4.教职工学生当选为“感动校园,最美榜样”的,材料装入本人档案,作为评优重要依据。

1.所有参加评比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真实,不得夸大与虚假,同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突出思想道德内涵,体现积极向上

第8篇

评选条件为: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校,立志成才,具有远大理想。

2、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具有优秀的品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成绩突出,曾被评为三好学生5次以上。

4、热爱生活,爱好广泛,有特长,在校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个人前两名或在市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奖者。

5、有突出事迹(科技获奖、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自强不息、为学校争得荣誉等等),事迹能够充分体现新世纪实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可优先考虑。

评选程序:

1、三至五年级每班各选送一名学生为候选人。

2、每位候选学生制作附有一张5寸照片和事迹材料的展板。

第9篇

一年来,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荣誉感和使命感,努力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区教教体局决定,在教师节前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评选范围及要求

1.评选范围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在职在岗教师(民办学校按照属地原则推荐、含特岗教师),2019年已获得“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邯郸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教师,一般不再参加今年推荐,已推荐省级师德标兵没有评选上的,优先推荐市级。已获得区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优先推荐。

2.评选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和引领学生。

(2)为人师表。师德事迹生动感人,近三年来,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上进行过宣传报道的优先。

(3)教学成绩优异。课堂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明显,所任教学科教学成绩优良。其中要求“十佳师德标兵”候选人的教学成绩,近三年来,在全区中高考等成绩中排名前列。

(4)无违反《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和其他违纪行为。严格坚守《中小学师德十条红线》,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三)推荐名额

1、区向市级推荐差额17人(含1名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

2、按照本单位教师数,结合2019年度考核情况,确定大单位推荐2名,小单位推荐1名。

三、评选办法

推荐评选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一)单位推荐。按照评选条件,由所在单位民主择优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拟推荐对象,并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二)逐级审核。区推荐对象经所在单位、区教体局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并报送市教育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体局组成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次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面向基层一线。评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向基层和教学一线倾斜,特别要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教师倾斜,要向义务教育教师倾斜,原则上区推荐时,乡村学校教师不低于总推荐名额的50%,其中特岗教师人数不低于10%。

要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要向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倾斜。要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倾斜。

推荐的“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要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教师倾斜,

(三)严把人选质量。评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把思想政治表现、人才培养实绩和一贯贡献情况作为衡量标准,特别是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推荐评选的首要条件,凡政治上不合格或师德师风有问题的不予推荐,确保推荐对象符合条件、群众公认、名副其实。推荐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事迹突出,真正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严肃工作纪律。各单位要确保所有候选个人平等参选。对未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人选,经查实后撤销其评选资格,并取消本单位参加下一届评选推荐活动的资格。对在评选表彰工作中有严重失职渎职或者弄虚作假、借机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报送材料

申报邯郸市师德标兵、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需填写《邯郸市师德标兵、十佳师德标兵推选审批表》(附表6、,一式两份),《党纪政纪情况审查表》和《计划生育情况审查表》(附表7、8,一式一份),《邯郸市师德标兵、十佳师德标兵推荐人员一览表》(附表9,一式一份)等材料。申报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的还需上报典型事迹材料(2000字左右,事迹要真实,有鲜活案例)和本人获奖证书复印件(近三年来师德、教育教学、论文论著等所有获奖证书,省级和市政府表彰的不限年限。按照时间顺序排好并加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公章)。

请各学校于 2020 年 8月27日上午10:00前纸质版报送师训科。

联系电话:4909652,邮箱:s1234yh@126.com。

附件:

6. 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申报审批表

7.党纪政纪情况审查表

8.计划生育情况审查表

9.邯郸市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推荐人员一览表

第10篇

一、教材中“知识视窗”的类别

1.介绍化学科学史,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元素周期表”等篇。

2.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或介绍某些化学科研成果的发现,如“善于观察,导致发现液晶”、“张青莲院士的贡献”、“从植物色素中提取酸碱指示剂”、“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等篇。

3.介绍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性材料,如“分子有多大”、“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人造金刚石”、“塑料之王———聚四氟乙烯”、“食品添加剂”、“C60和它的‘兄弟’”、“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钛合金”等篇。

4.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安全、环境、能源问题的材料,如“实验室安全知识”、“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温室效应加剧”、“酸雨”、“臭氧”、“可燃冰”等篇。

二、教材中“知识视窗”的作用

“知识视窗”栏目的材料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没有教学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多鼓励、指导学生课外去阅读,课堂上也应该花少量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述。

1.巩固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教学重点,从“分子有多大”中,可以加深对分子体积非常小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和体积小。从“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从“食品添加剂”中,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怎样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从“C60和它的‘兄弟’”中,学生认识到碳的单质种类很多,而且也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也进一步认识了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加深了对单质概念的理解。从“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反应要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在“钛合金”中,学生会对化学材料的重要性加深了解,充分认识人类生存离不开化学。这些知识要么是教材中重点内容的延伸,要么是教材中没有的,只要合理利用,对教材中所学重点知识加以巩固,也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2.树立环保、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生活的情感。从“实验室安全知识”、“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材料中,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可以造福于人类,但生活中处处存在重大的与化学有关的安全隐患,可以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温室效应加剧”、“酸雨”、“臭氧”等材料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向空气中排放一些有害物质,从而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气温升高等,这都是人类不注意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明白关心自然、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利用化学为人类造福。从“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张青莲院士的贡献”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化学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在化学科学、化学工艺方面的重要发现、发明、创造,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增强学生为振兴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些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11篇

1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高等学校从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以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品格,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史,形成了一批闪烁着兴学育人、爱国爱校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档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1.1 蕴含丰富的校史文化资源。高校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史文化资源。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南理工大学在辗转4省、迁址10次的办学历程中,虽历经岁月洗礼、风雨砥砺,但其档案馆仍完整保存着学校初创时的办学章程、记载学校对外交流的史料、学校办学成果的证书、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的活动记录,以及反映学校悠久历史的福中总公司旧址、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这些翔实厚重的校史资料,记载着这所百年老校昨日的辉煌历程和当今的奋斗足迹,是学校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1.2 蕴含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高校忧国忧民、勇立潮头,组织爱国团体,宣传爱国思想,掀起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热潮,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种播向神州大地,积淀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史档案中,至今还保存着陈独秀、等编辑的《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揭露英国福公司图谋掠夺河南铁矿资源的史料,声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斗争史和大事记。这些史料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性格,映照出华夏儿女向往民主进步的追求,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爱校教育的极好教材。

1.3 蕴含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他们艰苦奋斗、崇尚学术、追求真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格,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榜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名誉校董、常务校董,张伯声、丁观海、邓曰谟等一大批誉满华夏的硕学鸿儒也曾在学校担任教职。诸如此类的名人文化资源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是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良好正面教材。

1.4 蕴含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高校在办学历程中,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积累了数量浩瀚、灿若星辰的教学科研学术档案,既有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的大量动态过程记录,又有解决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的论文、论著,还有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的操作指导。它们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可以使学生洞察科学结论产生的轨迹,培养锻炼学生探索发现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生动教材。

2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历程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是生动形象、翔实有效的历史资源,较之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报告会、研讨会等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2.1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历史文化档案与思想理论课不同,思想理论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存在趣味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而高校的历史文化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学校的校风学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内容可作为教育素材,具有原始性、直观性的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教育作用突出的专题档案史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档案史实加以艺术处理,配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制作录像片、幻灯片供教学使用,或者建成档案馆供学生参观、制成画册供学生传阅,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增强吸引力,令人百看不厌。

2.2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传统的德育方式是把学生放在被动聆听的位置,“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注重“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的感染,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往往是貌合神离,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从而造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差。而利用生动翔实的历史文化档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档案所记载的真实事件、真实事迹、真实人物的正确思想观点、优良道德品质、拼搏进取精神,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的影响,就可以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功效,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2.3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教材,它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的特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给学生许多启迪。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记载史料真实可靠,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是本校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客观真实、直观生动,利用它进行德育教育,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获得接受程度高。此外,高校历史文化档案中保存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直观形象,记载了本校发展史上一批值得自豪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子的事迹,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这样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档案只有在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必须充分利用其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发挥其具有的独特德育功能,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1 利用校史、革命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德育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多数高校已有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有的甚至已是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代代学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爱校、追求进步的辉煌乐章,积累了大量的学校建设发展档案和革命文化史料。对这些档案史料进行梳理分类、整理汇总,充分利用这些档案史料,紧扣以史育人的主题,编撰校史校志、出版校史画册、充实校史馆室,通过举办校史展览、参观校史馆室、举行校史报告会等多种手段,将这些珍贵的史实介绍、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从中深切体会前辈们勤奋学习、立志报国、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在现实中品味历史、净化心灵,从而将爱国爱校的情感不断升华为爱国的情怀和行动。

3.2 利用名人、名家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远大志向教育。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学生的参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学生的奋斗。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是德育的目标和归宿。高校大都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校友,他们都是从高校这片厚土成长起来的科坛巨匠、学界名流、政界要人、企业家、教育家或基层中坚,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生力军,他们励精图治、辛勤工作、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事迹和壮举,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奋斗的标杆。高校可以对这些名人名家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文字、图片、实物档案、音像资料的形式进行展出,将这些知名人物努力学习深造的执著追求、倾心教育教学的一腔热血、醉心科学研究的感人事迹,以及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返回故土报效祖国的动人事例,直观、鲜活、生动地展示出来,激励青年学生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国南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等积原理”。(等积原理的内容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截得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1595—1647)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斯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这些素材,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介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

另外,学习数学史还可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因而,在介绍国外数学家的成就,特别是他们对数学科学的执着追求,对当年教会迫害的反抗精神等都应让学生知道了解。我们也看到外国教材中多有中国的《九章算术》、幻方、曹冲称象等的介绍。数学贡献是全人类,故而,进行德育教育仅限于中国数学史,以免太狭隘。再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著名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生平事迹,以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二、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德育体验的生动细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创设情景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史料激励进行德育教育。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教材中许多数学史料,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利用数据材料进行德育教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4.利用知识迁移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教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三、德育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