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

时间:2022-05-28 07:5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皇帝的新装动画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

第1篇

你一定以为我喜欢乐器——喇叭吧,其实我喜欢的是广播里的小喇叭节目。

每当晚上八点时,我不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而是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小喇叭有趣,动听的节目。我非常喜欢大嘴青蛙和滴哩鸟的声音,就想象着大嘴青蛙是不是和《幼儿画报中》的跳跳蛙一样呢?滴哩鸟是不是跟我家院子里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呢?我最喜欢的还是“抱抱熊故事时间”,因为那里的故事好听得不得了。我很佩服《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敢说实话的勇气,就连最有威望的大臣也做不到;我最喜欢唱《老鞋匠》里老人家哼唱的歌了,感觉是那样的轻松,自在;我听到《不睡觉王国》里的孩子因为不睡觉而不长个时,我就决定从明天开始早睡早起。这里好听的故事真是给了我太多的影响。

我童年里的喇叭声动听吧,妈妈说,总看电视视力会下降,沉迷电脑游戏会荒废时间,那就让小喇叭来点缀我的童年吧。

翰林学校三年级:王艺锟

第2篇

一、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创新灵感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时代需要开拓创新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现代观念、现代人格、现代气质,自觉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师首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创造能力,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不能只满足于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而应对新知有的意识,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站到新知识的前沿强化专业知识。其次应具有科学的创新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主意,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即使是一些不着实际的幻想,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把他们引向实际,切不能加以嘲笑、讥讽。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赞扬,能推动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我的课堂我作主。课堂因学生而存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丰富多元思维,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到自己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上来,不达目的不罢休。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民主性原则引进课堂,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应转换为一个帮助、引导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培养求异思维,激活创新因子

大胆质疑。“思生于疑”,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在学习文言文《三峡》时,学生提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峡总长不过二百多公里,而文中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古今距离相差这么大,为什么?文中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又与七百里相矛盾,到底三峡有多长?我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后,鼓励学生自己想法寻找答案。

发散求异。在美国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创办人塑像下镌刻着下面一段话:“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著名的心理学有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寻找合理的发散点,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学习了童话《皇帝新装》,让学生续写结尾。学生兴致勃勃、遐想无连篇:有的写皇帝滥杀无辜,激怒了百姓,百姓揭竿造反,最后百姓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皇帝;有的写皇帝被小孩纯真无瑕的话感动了,深刻反思,果断地将骗子绳之以法,从此以后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皇帝,社会君民同乐。

三、巧用多媒体,点燃创新火花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教学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我搜集了各种大自然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用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等引入,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接着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自然景观图片与音频(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千奇百怪之现象,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遇到同学们难理解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喜马拉雅山巅”“一片”,巧妙地设计了动画片段,把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已经灭绝上亿年的史前动物“三叶虫”等画面活生生地重现在同学们眼前,把远古的不可理解的事物变成身临其境,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最后音频播放课文朗读, 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改变说明文教学程序化、呆板化、低效率的现状,使说明文教学也变得生动形象鲜活高效。

第3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把读、思、议结合起来,想象出画面,议出感悟,读出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意蕴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的美好幻象中,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感到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有一个大火炉;感到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得到烤鹅;小女孩在现实中感到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着见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学生朗读相应语段,感受小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小女孩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小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中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读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小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刻画了小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的平常与普通,对小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即;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们都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第4篇

我的表弟今年上高二,一次期中考试后阿姨去开家长会,会中班主任发了一些本次考试中学生的优秀作文,阿姨看了连声赞叹。表弟在本次语文考试中四十分的作文扣了12分,阿姨感叹道,表弟的作文在小学时就没有打好基础,阅读课外书籍几乎是零,语言的积累太少,作文的构思也不好,如今已经无能为力了,这让坐在一旁的我很受触动。如果那时的阿姨能认识到这一点,体会到孩子的阅读要从小抓起,语言要厚积才能薄发,那么就不会到了今天,到了高考临近时才感受到许多的无奈。当然这只是比较显现的一面,阿姨并没有发现表弟因为阅读基础差而导致的其他缺陷。

在小学里实实在在地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本应是课外做的事,本应是家长应该下的功夫。可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阅读自己就是一个零,而让自己的孩子喜欢上读书又从何谈起。“孩子不爱看书!我常叫他看书,可他总是不爱看。”家长总会这样说。不是孩子不爱读书,是他们还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而家长只是一味地催促,任意地比较,甚至强硬地施力。如何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是关键的突破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家长帮助不大,那么这一重要的任务只能从课堂中落实。我把眼光瞄向了课前的五分钟。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小小的五分钟收到了非常大的效果。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课外阅读就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读故事书,吸引孩子自己去看一看

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课前一说给孩子们讲故事了,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学生个个两眼含笑,端正坐好,等待老师开口讲故事。于是猴子捞月、狼来了、狐假虎威等《365夜故事》中的故事渐渐进入了孩子们的脑海。看着老师手中这本红红的故事书,不少孩子心动了,下课时总能发现几个孩子偷偷地来翻阅这本故事书,他们分明对故事书充满了好奇。没几天,孩子们手中也有了相同的故事书。老师又要讲故事了,这些孩子便神采奕奕地捧起那本与老师一样的书,一边听着,一边看着,自然也就吸引了许多羡慕的眼光。于是课间又多了几个小团体,他们两个一群三个一伙儿地“啃”起了故事书。就这样一本本好看的书第一次捧在了孩子们的手心里,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孩子们的朗读中流入了稚嫩的心田。

二、讲故事,留悬念大家猜一猜

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总会对故事充满了好奇。在幼儿园里教师总会绘声绘色地讲许多故事给他们听。学生在进入小学后,除了语文书中的课文故事外,就很少能听到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了。面对刚入学不久,但已经能熟练地进行拼读的孩子们,我便抓住了这课前小小的五分钟。《小猪唏哩呼噜》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故事书。书中可爱的小猪是那样善良可爱。于是我为孩子们讲起了唏哩呼噜的故事。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加、期待结局之际,我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当孩子们热烈地讨论故事的结局时,我便出示《小猪唏哩呼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去阅读。对一些喜爱阅读的孩子,我还把这本《小猪唏哩呼噜》当作礼物送给他们,让他们与小猪交朋友,在快乐中迈开独立阅读的第一步。捧着老师送的礼物,他们兴高采烈地与小猪一起开始了新的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我还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我们读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就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学生讲故事,用看书作奖励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阅读,班中一些优秀的孩子已经喜欢上阅读。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一定能保证了。可如何让一部分先起步的孩子带动还没起步的孩子呢?我犯了难。因为一些贪玩的孩子对老师讲故事是喜欢,但对于读书兴趣不高。毕竟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更具有吸引力。于是这小小的五分钟我又有了新动作。我让孩子们讲一讲昨天晚上看书的情况,可以是故事内容,也可以读故事后的想法。第一次我这样问孩子们,孩子们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来。第二天我又这样问,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如何讲起,这次我只好自己先示范。幸亏我昨天看了儿童文学汤素兰写的《笨狼的故事》,于是我把可爱的笨狼一家的故事介绍给了大家。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第三天我又问孩子们昨天看了什么故事?这会儿总算有两三只小手举起来了。虽然这些小朋友讲得不是特别生动,语言很破碎。有一个孩子讲了几句就忘了,但我都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大力的表扬。孩子们一个个都喜上眉梢。第四天、第五天孩子们的小手在一只只增加,但数量不多。

于是我想用某种办法刺激一下孩子们。我想到了书,买了一些薄薄的,有图又有字的注音书,奖给这些主动来讲故事孩子看。因为这样的孩子有好几个,所以我建议他们传着看。孩子们可开心了,捧着一本新书,一本老师奖励的书,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们还是好朋友》《福娃故事》便开始在孩子们手中传阅了。渐渐地,五分钟的讲故事中小手多起来了,常常叫了两个失望了一大群。我心中可乐开了花。因为我知道阅读之门正在悄然打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正在与日俱增。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的角色:父母,老师,亲戚或图书馆员,将会带书到孩子的世界。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阅读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但这小小的五分钟却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田。推荐好书,搭建更多的展示空间,让每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阅读。这小小的五分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欢乐,在不知不觉中班上已飘出了淡淡的书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