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铺装设计

景观铺装设计

时间:2022-11-11 22:49:35

景观铺装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景观设计;铺装设计;水文;材质;生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上升,景观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之相随,铺装设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中以石材、砖、木材等材料对地面进行覆盖,形成一个坚固的面层,即可防止尘土飞扬、又可承载车辆通行、人流聚集的场所,还能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构成园景、集散人流等作用的硬质地面。[1]英国著名的造园家Nigel Colborn认为:“园林铺装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不容忽视,应充分加以利用。”[2]

下面以滁州清流河两岸景观工程铺装设计方案为例,对滨水景观铺装设计进行研究。

1、项目背景

本次滁州市清流河两岸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位于滁州市内老城区东南方向,规划范围北至五孔桥,南至外环路桥南500米,东西至沿河路。规划用地内清流河河岸全长6.7公里,用地红线内面积总计约265ha(含水面)。

(1)文化背景

龙凤文化――滁州自古为龙兴之地,滁州凤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名将文化――滁州历史上涌现了鲁肃、朱元璋、朱棣、李善长、徐达、戚继光等众多名将。

名文文化――众多名人曾在滁州留下过墨宝。

山水文化――滁城规划区范围内密布水网河渠,有清流河、众多池塘、水库及琅琊山。

(2)用地空间特点

带状滨水空间,堤坝修筑后西岸滩涂腹地变窄,可作景观改造的区域有限。

(3)水文特征

河道位于场地中央,贯穿始终,水利蓄水后水位增至10m,部分滩地被淹没,不耐水冲的铺装材质不建议使用。

2、铺装设计原则

遵照景观方案设计理念,铺装设计的原则为: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清流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2、遵循文化特性、节能环保、生态科普的景观设计原则。

3、铺装设计的总体原则为:文化,生态,趣味;总体风格为:艺术、自然。

4、提升铺装美观度、实用性,降低造价。

3、铺装材料的选择

上车路面,园区内上车路面为堤顶路,设计为透水性沥青路面。透水性沥青路面适合主要机动车通行道路,施工简单,结实耐用。

非上车路面,10m水位以下的部分要考虑铺装材质的防冲刷。主要广场的铺装面层采用花岗岩、透水混凝土等材质。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3]。材质质感厚重,有文化内涵,高档。普通小休息场地铺装面层采用青石板、锈石板等铺装材料,古朴自然。邻水场地的铺装多采用防腐木,木材的自然气息是人们所喜欢和向往的,特别是应用在亲水平台、活动空间,自然柔和且缓冲性好。但须注意的是防腐木的基层处理同样要考虑排水的设计[4]。10m水位以上的地带,次要道路场地可以使用透水砖。儿童活动场地采用塑胶,质感柔软,可有效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色彩鲜艳并设计了可爱的图案。儿童喜欢一目了然、简单明了的图案,喜欢鲜艳明快的颜色,对新异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对开启孩子的审美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4、园路的主要铺装形式

1、园路分级,层次分明,分别为堤顶路、主园路、次园路和栈道 。

2、主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耐水湿,生态美观。在高差较大路段,为便于排水,道路两侧设计了雨水沟,上铺卵石。次园路在水位10m以下部分,为防止水冲泡,采用块石碎拼、小料石铺地;水位10m以上部分,部分园路使用透水砖铺设。栈道采用塑木,塑木既保持了实木地板的亲和性感觉,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特性。

5、广场铺装设计环境氛围的营造手法

根据广场的尺度大小与功能特性,广场分为主题广场和普通广场。遵循文化特性、节能环保、生态科普的景观设计原则,有如下几种主题广场:诗书文化广场、音乐主题广场、运动主题广场、文化主题广场。

(1)诗书文化广场

诗书文化广场分为艺书广场和观花亭两个部分。

艺书广场的铺装面层以浅灰色火烧面花岗岩为主铺设。部分花岗岩面层雕刻书法大字格形图案,结合以桃花为主题的古诗雕刻,烘托滁州的名文文化内涵。空白的大字格可供居民在地上水写书法陶冶情操。(图1)

观花亭场地整体的轮廓为桃花瓣图案,铺装图案也采用桃花元素,大小变换多样,图案交替叠加,以米黄色透水混凝土为底色,用浅灰色或蒙古黑荔枝面小料石收边,花瓣内填充锈黄色青石板碎拼。整体风格浪漫活泼。(图2)

(2)音乐主题广场

北侧廊架地面,小品与铺装组合为立体音符的形态,在音符构成部分的铺装采用黑色透水混凝土材质。在非音符图案部分用青石板碎拼满铺。(图3)

南侧滨水广场,广场的铺装抽象为一个放大、弯曲的钢琴全键盘。白键用珍珠白火烧面花岗岩满铺,黑键用蒙古黑火烧面花岗岩满铺,黑白键轮廓用10mmT型铜条分割,使图案清晰明朗,精致简洁。(图4)

(3)运动主题广场

中央是一圆形场地,发散状的小圆形给视觉带来冲击,动态的感受。圆形周围以及沿路一侧用小料石铺设成为跑道的纹理,供游人散步健身。场地中嵌入了若干体育项目的图案,变换多端的图案,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来实现。(图5)

6、生态化铺装

城市地面铺装已不仅仅只是满足实用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构成的显著影响。遵循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的原则,我们在本项目中也应用了几类生态型铺装:

(1)透水砖生态铺装地面

透水砖生态铺装地面是指采用具有多孔隙且能够透水的路面砖作为铺装地面材料的一种生态铺装地面。

(2)透水性沥青生态铺装地面

透水性沥青生态铺装地面是指采用具有多孔隙且能够透水的新型沥青作为铺装地面材料的一种生态型铺装地面。这种生态型铺装地面与透水性混凝土生态铺装地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样具有较强的地面承载能力,可以作为城市车行道路的地面铺装[6]。

(3)彩色透水混凝土

彩色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高标号水泥、掺合料、水性树脂、彩色强化剂、稳定剂及水等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浆料相互粘结而成孔穴均匀分部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7、总结

滨水景观的铺装设计,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营造滨水铺装景观,需要结合滨水空间的自然资源,把铺装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铺装材料、形式上反映与水环境的关系。[7] 应充分考虑到水文条件,有水浸泡可能的地段,铺装应耐水冲刷。铺装设计着力体现当地特色文化和主题文化,用构图和色彩直观地突出特色。采用多种铺装材质,并且挖掘当地特色材质。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铺装材质也应考虑到生态环保。多采用透水材质,使水分充分渗透到地下,支持生态水循环系统;采用无毒无生态污染的材料。

参考文献:

[1] 关宇,董永鑫,张万良. 园林铺装景观设计要素[J].

[2] 赵欣,房金谱,王家民. 地面铺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3] 周婷,周佳丽. 浅谈铺装材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 民营科技,2013(2):286.

[4] 郭旖旎. 沈阳市居住区常用铺装材料分析 [J]. 建筑科学,2013(4):40-43.

[5] 孙宇,许大为. 浅谈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铺装景观的设计[A].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16-17.

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地面铺装设计;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尤其是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仅重视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以及植物的选择,同时还强调这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地面的铺装设计的色彩搭配等。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就在这一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审美造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发的注意这种细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对整个城市环境所带来的重要作用。

1 传统园林景观地面铺设的简要概述

我国古典传统园林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在审美造诣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特点。不仅仅是在植物和颜色的整体搭配,还有地面铺装设计也引得园林设计师的高度赞扬。园林中悠长的小路是整个景观的脉络,是整个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园林园林小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园林小路设计中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1 因地制宜

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的特点来设计风景园林,小路的设计也自然是要根据园林的实际特色来进行设计。并且在许多古典文献中都有记载风景园林小路的设计,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遵循设计的整体法度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地面铺装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1.2 遵循自然特色

园林景观全部都遵循着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也就是我国董仲舒强调的“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也就是在园林景观各种因素的选择和设计中都要保持和谐统一,不论是材料还是整体的设计。园林地面的铺装材料也要遵循着这一原则,一般都选择小石头或者鹅卵石等石头的天然纹理表现出整体所具有的自然美,能够表现出人工以及整个自然的一种高度和谐的状况。

1.3 园林所呈现出的意境

意境是整个园林所表现出来的精髓,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之处。在精髓的表现过程中,园林的地面铺装设计起到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园林地面的铺设多数设计师会选择传统语言中的双冠修辞手法来表现出整个园林景观的整体氛围,从而能够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身心合一的一种境界,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就比如我国知名的古典园林,“拙政园”的地面铺装就用“五福捧寿”这样的图案,也寄予了主人希望长寿身体健康这样美好的愿望。同时,利用这种小角落的细节,能够将整个园林衬托出自己想要达到的一种意境美。

1.4 材料节约使用

我国许多古典文献中都强调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中,不仅强调意境和美丽,和谐和自然,还要强调这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要节约,要秉持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例如一些废弃的瓦片可以在地面的铺设中使用,这样不既能够表现出地面铺设的自然性,还能够体现出一种节俭的中国美德。

2 现阶段我国园林地面铺装设计的主要情况

自古以来,在园林的设计中一直强调的是园林景观的美学特色和价值,强调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呈现出来一种和谐的颜色关系,线条方面的和谐统一。现代社会的园林设计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观念,而忽略了整体的地面铺装设计。从而经常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设计方式,这样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整体园林的美感,成为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一大败笔。

现阶段我国园林地面铺装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无主题、模式化严重

受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园林铺装程式化、趋同化现象明显。无论你走到哪个小区、广场、公园等,都会发现地面铺装差别不大。

2.2 现代交通发展的负面影响

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但随之而来的是公共空间的消失。而园林作为城市的“绿洲”,却因为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自目改造,使其渐渐地缩小存在空间,弱化了铺装在园林意境设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3 只重功能,忽略意境

现在的铺地设计,将园林铺地仅仅等同于硬质或软质的界面,只讲究其作为一个起码的“地”的功能,而忽略了铺地景观与园林设计意境美的融合与创造。

2.4 铺地设计生搬硬套

在现在园林设计中,个别设计师懒于构思,往往生搬硬套国内外优秀案例,随意搭配铺地材质,造成园林铺装失去地方特色。

3 现代园林铺地设计的营造

3.1 现代园林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择

地面铺装的材料,是直接反映铺地景观设计意图的载体。铺装材料的质感、颜色、尺度都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氛围营造。首先,铺地材料的质感体现是最直接的材料本身能够直接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其次,色彩是景观标清定位的首要元素,我们设计铺地色彩时,不仅要考虑色彩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和视觉感受,还要考虑色彩同周围景观及植物的层次搭配关系。再次,铺地材料应在不同的空间呈现出不同的尺度。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这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效果,较小型的、私密性的铺装宜选用自然的形态与质朴的材料。

3.2 现代园林铺地景观主题性的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寓情于景”,当然现代园林景观同样也十分注重这一点。不同的空间主题,对地面铺装的设计要求也不相同。铺地景观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起到的是烘托、补充和诠释的作用。所以地面铺装非常精致典雅,材料上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也能表现得恰到好处。在纪念型或知识型的空间园林里,通过铺地景观的塑造来全是其文化主题。

3.3 现代园林铺地景观的生态性原则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铺装己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景观铺地与周围生态的和谐统一。首先,要考虑是否采用环保铺装材料;其次,还要考虑是否采取环保铺装形式;再次,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做到更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及浪费,积极采用镂空形式的铺装和各种生态材料。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反映中国五千年文化史的一面镜子,而铺装设计则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虽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景观铺地的材料种类不断丰富,但是不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园林铺地都要围绕“精而合宜”的原则进行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黄传勇.园林景观中的地面铺装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13(7):301.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铺装艺术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设计者为了引导游客对美的感受,利用园林铺装增强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园林铺装是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其中包括园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园林铺装,给人美的享受,同时也增强了园林的艺术效果。通过不同的铺装艺术,可以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园林铺装作为景观效果的一部分,运用各种图形图案和艺术方法,加深了园林景观意境与空间导向性

一、园林铺装的作用

功能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尤其是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更要注重人的存在,做到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往往是以满足功能性为主导,做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1、分割空间

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分割空间,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达到分割空间及功能变化的效果。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通常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如果不得已使用同一种材料,也会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

2、强化视觉效果

园林铺装利用其视觉效果,利用光学知识,引导游人的视线。在园林设计中,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采用无方向性或稳定性的铺装暗示游人驻足停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的走向的铺装引起游人对某一重要景点的关注。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宽度,合理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3、加深园林意境

良好的园林铺装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或诠释主题的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传统艺术的手法之一。这类铺装使用图形、文字、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具有特殊性的空间比较常见。

二、园林铺装艺术表现手法

园林铺装表现的形式多样,但主要通过色彩、图案纹样、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

1、色彩的运用

作为传递审美信息的中介之一,色彩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特定的色彩能够让使用者产生心理特定的心理感受,如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很少成为主景,因此必须强调其与周围环境色调的协调。色彩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利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节奏的变化。

2、形状图案的运用

铺装的形状多种多样,但整体来说它们都不出于这三种形式点、线和形表现。点可以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视觉焦点。在单纯的铺地上,分散布置跳跃的点形图案,能够丰富视觉效果,给空间带来活力。线的运用比点效果更强,直线带来安定感,曲线具有流动感,折线和波浪则具有起伏的动感。不同的图案给人们有不同的心理感应。整齐、规矩,具安定感,方格状的铺装产生静止感,暗示着一个静态停留空间的存在;三角形零碎、尖锐,具活泼感,如果将三角形进行有规律的组合,也可形成具有统一动势的有很强的指向作用的图案;圆形完美、柔润,是几何形中最优美的图形,水边散铺圆块,会让人联想到水面波纹、水中荷叶;还有一些常见的不规则形,如乱石纹、冰裂纹等,使人联想到自然乡村的感觉。形状、大小相同的几何形反复出现显示出有条理的韵律感,不同的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或精致、或粗犷、或安宁、或热烈、或自然、或人工,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影响。不同的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铺装图案的设计要坚持统一协调的原则。一般以简洁的构图为主,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

3、尺度的运用

铺装图案的大小对外部空间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亲密感。由干图案尺寸的大小不同以及采用了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还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来。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但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愈大愈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拚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4、质感的运用

铺装的质感是由于人对素材结构的感触而产生的材质感,不同铺装材料的肌理和质地对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影响,给环境带来轻松、温馨、开阔、舒适等不同感受。利用质感不同的同种材料铺装,很容易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的铺装效果。同一质感的组合可以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起中介和过渡作用。对比质感的组合,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同时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在进行铺装时,要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可选用质地粗犷厚实、线条明显的材料,容易给人稳重、沉着的感觉。小空间则应选择较细小、圆滑的材料,容易给人轻巧、精致和柔和感觉。

三、园林铺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园林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所以设计师难免在做设计时会漏掉某些方面的影响。人的自然活动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园林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施工技术不能满足设计者的真实意愿,再者管理与养护人员的良莠不齐,导致了设计成果并不是很优秀,经不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园林铺装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选择材料时未考虑其耐久性,导致木质材料发生虫蛀或者腐蚀的现象;硬质材料铺装过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温的季节;部分地点的铺装缺乏过渡,没有衔接的很自然,破坏园林的和谐。

四、优化园林铺装设计的措施

为了使园林铺装能更好的表现园林,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化对园林铺装的认识,注重铺装意境的营造与整体设计的协调,运用不同质感的材料组合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并实现色彩、尺度等视觉要素与环境的融合与对比,加强其视觉表现力。同时,生态型园林目前已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重视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设计,应用透水性地砖和混凝土等环保型新材料,以避免传统非透水性材料阻断降雨进入路面下土壤,缓解硬化地面对城市水资源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促进生物生长,调节地面温度、以及城市防涝的设计目标。总之使人类与园林更加协调。

结束语

通过园林景观铺装的设计,使人们能更好的感受到园林的艺术性和美感性。在进行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时,注重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遵循园林设计中的原则,使设计成果既富于艺术性,又满足生态要求,同时更加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以达到最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郭春华,李宏彬.园林铺装艺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11).

张文婧.对园林景观中铺装材质设计问题的探讨[J].上海商业,2010,(08).

周溶,宋力.论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要素和设计原则[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第4篇

关键词:景观 设计 地面 铺装 艺术

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表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通过色彩、形状、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

1.地面铺装的色彩

地面铺装一般作为空间的背景,除特殊色情况外,很少成为主景,所以其色彩常以中性色为基调,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花纹,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如果色彩过于鲜艳,可能喧宾夺主而埋没主景,甚至造成景观杂乱无序。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兴奋,冷色调优雅、明快;明朗的色调使人轻松愉快,灰暗的色调则使人沉稳、宁静。 明朗的色彩应与景观空间气氛相协调,如儿童游戏场可用色彩鲜艳的铺装,而休息场地则宜使用色彩素雅的铺装,灰暗的色调适宜于肃穆的场所。

根据色彩地理学的观点,地域和色彩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色彩表现,因此在铺装上可选取具有地域性特性的色彩表现出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如澳门的城市铺地延续了地中海风情的传统特色,其市政府广场地面采用黑白对比的色彩铺装,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2.地面铺装的形状

铺装的形状是通过平面构成要素中的点、线和形得到表现的。点可以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视觉焦点。在单纯的铺地上,分散布置跳跃的点形图案,能够丰富视觉效果,给空间带来活力。线的运用比点效果更强,直线带来安定感,曲线具有流动感,折线和波浪线则具有起伏的动感。形本身就是一个图案,不同的形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方形整齐、规矩,有安定感,方格状的铺装产生静止感,暗示着一个静态停留空间的存在;三角形零碎、尖锐,具活泼感,如果将三角形进行有规律的组合,也可形成具有统一动势的、有很强指向作用的图案;圆形完美、柔润,是几何形中最优美的图形,如在水边散铺圆块,会让人联想到水面波纹、水中荷叶等;一些景观中还常用一种仿自然纹理的不规则形,如乱石纹、冰裂纹等,使人联想到荒野、乡间,具自然、朴素感。

在地面铺装的应用中,一般通过点、线、形的组合达到实际需要的效果。有规律排列的点、线和图形可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一种有条理的感觉。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反复出现的图案显示出有条理的韵律感,同心圆和放射线组成的古典图案,产生韵律感的同时,具有极大向心性。如果点、线、形的组合不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采用自由的形式,那么所形成的铺地就变化万千了。不同的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或精致、或粗犷、或安宁、或热烈、或自然、或人工,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影响。景观铺地中有许多图案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能让人产生种种联想,如波浪与海的联想,精致纹理与古典的联想,或者用类似河流的地坪铺装,使人联想到水体等。

3.地面铺装的质感

质感是由于材料质地的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觉,自然面的石板表现出原始的粗犷质感,而光面的地砖透射出的是华丽的精致质感。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同一材料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质感。利用质感不同的材料铺地,很容易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的铺装效果;利用不同质感的材料组合,其产生对比效果会使铺装显得生动活泼,尤其是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搭配,往往能使城市中的人造景观体现出自然的氛围。

4地面铺装的尺度

铺装图案的尺寸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这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大效果,如果图案太小,铺装会显得琐碎而小气。

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到其使用。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但就其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愈大愈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第5篇

关键词:铺装;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离不开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构建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课题。尤其是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城市的评选活动正开展的如火如荼,城市园林建设迎来了新纪元。铺装是城市园林建设中最大的亮点,铺装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园林建设的成败与否。城市园林建设能够使得环境更为怡人,让城市居民活动和休憩更为惬意。城市园林建设中,铺装尤其是道路广场铺装是人们接近园林绿地空间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铺装朝着“艺术功能”转变的新途径。因此,铺装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来说也是具有深远的影响。

1.铺装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功能特性

1.1交通功能

道路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因素,其连接着园林各个要素的脉络,引导和制约整个园林的布局。道路贯穿了整个园林,不同的道路设计,呈现出不同的园林风格,蕴含了园林中的文化。而道路铺装是园林布局和结构制约性因素,具有分割空间、引导、美化、组织等作用。铺装对于整个园林而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铺装后的场地往往是人们停留、休憩和游玩的地方,人们也愿意在场地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设计人员在设计景观铺装时,往往将其交通功能作为设计的前提,以确保其能满足分割、引导、组织的作用外,还能够起到美化作用,具有艺术性。

随着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下降,园林意境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游玩娱乐的活动场所。城市人口的密度增多,铺装承受着更大的游客量,面积比例就会有所增加,功能也会出现多样化。当功能多样化时,城市居民对心理需求也应得到满足,而环境艺术功能正是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有效手段。铺装能够为人们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出和谐的分为,创造出一种使人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又或者传承者地域性传统文化。

2 现代园林景观铺装材料的选择

铺装在园林景观中虽然在实质上是道路铺装,但是其对车辆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满足行人的行走、驻足以及休闲娱乐活动。在园林景观铺装材料商的选择应满足色彩、质感、图案等要求,还要对施工技术、施工维护等有所考虑。景观铺装设计中景观营造的基本途径为景观铺装材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质地,铺装材料可分为软质铺装和硬质铺装。

2.1 软质铺装

软质铺装是指比较松软的材料形成的铺装地面,其中主要有草坪、植被、人造草坪和灰渣沙土。软质铺装主要以草坪开放式为主。我国的园林景观中,主要用途为为休闲娱乐以及增加观赏性。一条精心修剪的绿带位于园林的区域,将人们的视线吸引,也阻隔了不同空间。灰渣砂土铺装的铺装效果不拘小节,重视园林的宏观气势,如著名的日本“枯山水”是一种独特的软质铺装,具有文化性和可观赏性。

2.2 硬质铺装

硬质铺装是指具有任何硬质的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其中根据质地来分可分为石材、砖、砾石、沥青混凝土、木材等。

石材作为铺装材料最为常见的材料,其是传统铺装景观和现代铺装景观的重要构成。石材多以花岗岩、大理石、石料、板材为铺装材料,此类材料的颜色众多,经过拼装或者加工后,会营造出不同的铺装景观。

砖作为铺装材料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是园林铺装的重要材料。砖根据现代化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砖材,比如真空砖和陶土砖。真空砖表面纹理结构多样,抗压强度高、色调柔和、方便维修等特点;陶土砖则具有耐久性、实用性、文化性和环保型。

砾石是一种透水性较好的石材,价格便宜,生态性好。砾石适合于非正式、乡村环境、古典园林中使用,用于道路路面铺砌,用水泥粘接,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另外砾石颜色可以染色,铺装后能够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在使用时,单一色调的砾石能够形成自然朴素的效果,给人悠闲自在的情趣。

沥青混凝土适合于无固定形式的铺地中,施工相对便利和快速。现代理清混凝土中彩色理清混凝土使用较为广泛。彩色沥青混凝土直接作用于混凝土表层,经过化学反应,不同的模板图案经过亚膜后,会呈现不同的质地、色彩、纹理的装饰材料。另外,彩色沥青混凝土还可以形成透水地坪,具有环保、透水性强等特点。彩色沥青混凝土可以避免传统混凝土铺地的强烈光线反射,增加行走舒适度。

3.铺装的设计要素

3.1色彩

在铺装设计中,色彩是设计的重要因素。色彩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心理效应。铺装作为园林景观的基地,应该在色彩上加以体现。色彩主要以中性色为基调,用少量偏暖或者偏冷的色彩作为搭配,如此能够衬托出道路两边的景观,使得道路景观展现出其简洁之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颜色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将色彩与外界的景观相融合,避免色彩的突兀性。

3.2质感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或者是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比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地则增强其宏伟感,而在在道路旁铺上砾石或者鹅卵石则增加了稍许的文化感,丰富了感官上的层次。又或者同样的木板,一个没有经过加工以原木为主,则充满了生态原始感,而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木板则多了些现代时尚气息。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材料的所产生的质感。比如自然面的石板则多了粗犷、严肃、沉稳,光面的砖则更多的给人以温馨、精致。

3.3 图案纹样

第6篇

关键词园林 景观铺装 营造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园林铺装作为园林铺装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和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了立体的园林环境,对塑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起着积极的作用。园林铺装给人提供了一个休憩、交往、娱乐、交通集散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多种使用功能。园林铺装中的园路铺装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起着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联系景点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铺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铺装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园林铺装不仅满足功能上的实用性,更注重视觉审美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精心设计的园林铺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满足,还能通过其特有的图案或形式体现场地特有的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场所精神文化。

一、园林铺装的功能1、空间的分割和变化作用。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体现了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暗示,达到空间的分割及功能性变化的效果,其主要就是它的实用性,为游人提供一个滞留和游憩空间,往往结合园林其他要素如植物、园林小品、水体等构成立体的外部空间环境,比如在一翡翠湖畔咖啡广场里面点缀园林小路就有分割空间的作用,在心理上使游人感到十分舒畅,同时给游人提供一个停留和游憩空间,往往结合园林其他要素如植物、园林小品、水体等构成立体的外部空间环境。2、视线的引导和强化。在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还可以通过不同铺装的色彩、质感和肌理来暗示使用空间的差异和变换,使人按照不同园林铺装的差异化提示使用满足自己功能的园林空间。3、意境与主题的体现作用。美化环境,丰富地面景观空间,良好的铺装景观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园林铺装既可以作为主景的背景,起到衬托主景、突出主题的作用。4、科普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园林铺装往往具有丰富的图案,在提升园林铺装美学价值的同时起到传递场地信息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园林铺装不但丰富了我们所居住城市的表情,也立体地表现了生话、文化和历史。5、功能暗示,引导游览。园林铺装可以通过不同铺装的色彩、质感和肌理来暗示使用空间的差异和变换,使人按照不同园林铺装的差异化提示使用满足自己功能的园林空间。园路铺装的样式往往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有利于联系各个功能区域,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园林铺装的材质和类型我国园林铺装历史悠久,园林铺装的类型丰富,园林铺装可以其多种多样的纹样形式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致。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纹样有因环境和场所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变化。不同的纹样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在平面的构成要素中有点(局部、突出)、线(直线、折线、曲线)面、(立体、平面)和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椭圆和不规则图形)之分。铺装若能给步行赋与节奏感那将是大受欢迎的。《园冶》系统而又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园林铺装常用的材质和类型譬如:沙、碎石铺装、砖铺装、地砖铺装、人工草坪铺装、嵌草预制砖铺装、彩色混凝土铺装、彩色混凝土板铺装、水刷石混凝土铺装和步石铺装等,其被广泛用于道路、广场、运动场等各种活动场地,极大丰富了园林铺装的应用范围,也使园林铺装景观的营造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

三、园林铺装的视觉效果1、质感是不同材质的表面形体和纹理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方式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园林铺装的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材料的质感美,不同的质感和纹理赋予园林铺装多养的表达形式,一般铺地材料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质感的表现,必须尽量发挥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美。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贴的关系。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协调;铺地的拼缝,在质感上要粗糙、刚健、以产生一种强的力感;质感变化要与色彩变化均衡相称,如果色彩变化多,则质感变化要少一些。如果色彩、纹样均十分丰富,则材料的质感要比较简单。园林铺装的质感在不同的光影效果作用下变得更加丰富和引人注目。2、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元素,是心灵表现手段,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能强烈地诉诸于情感,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色彩是最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和激发不同心理感受的因素。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不同的联想和心里感受。在铺装色彩设计中,应根据场地的功能和所要表达的主题,选择与场地环境、气氛相适应的铺装色彩。 色彩必须与环境统一,或宁静、清洁、安静,或热烈、活泼、舒适,或粗糙、野趣、自然。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的利用色彩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3、形式是园林铺装的图案或样式,属于平面构成的应用范畴。点、线、面、形是园林铺装的平面构成要素,对称、重复、节奏、放射等是其主要表现手法。园林中通过图案联想的方式唤起欣赏者的共鸣, 在景观营建中,铺装的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设计的效果。另外,一些基于平行的形式(如住宅楼板)和一些成一条直线铺装的地砖或瓷砖,会使地面产生伸长或缩短的透视效果其它一些形式会产生更强烈的静态感。4、尺度是影响园林铺装整体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指园林铺装的尺寸与其场地环境的大小比例关系。 路面切块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材料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四、园林铺装的文化内涵园林铺装广泛应用于园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集散、休憩、赏景的活动平台,使人们能够从喧嚣的城市中解放出来,欣赏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良好的景观铺装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园林铺装使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性、知识性和导向性空间意义深远。

五、现代园林铺装景观设计的新要求

1 、生态型铺装的广泛应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大面积铺装广场的盛行导致了城市绿地的急剧减少。根据各大一线城市的大面积地面铺装统计现状发现,城市的不透水面积在70%之上,不透水铺装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透水性铺装等生态铺装的应用是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然之路。

2 、更加注重科学性。园林铺装的设计不仅仅是景观设计师的事情,材质的选择和应用不能单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将生态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引入园林铺装设计是园林铺装设计的发展趋势。欧美一些国家在城市公园、风景区、居住区利用天然的碎石、沙砾、木屑等作为铺装材料,其在透水性和自然性等方面都超过硬质铺装,而且经济环保,令人感到亲切、温馨。

3、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园林铺装而言,满足安全、易行的基本功能是不够的,行走的舒适性和心理的愉悦感是对园林铺装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要让设计者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缜密周全地考虑到影响使用者的各种因素,实现园林铺装的人性化、舒适化。

第7篇

关键词:广场铺装,设计要求,调查剖析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当地城市广场铺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当前城市广场铺装设计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工作者对于广场景观铺装的认识就存在误区,受到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原则指导下,设计者们往往忽视了铺装的“设计”问题,认为只要是用某种普遍采用的材料“铺砌”过,满足了基本的物质使用功能就可以了,很少考虑到对它进行特殊的设计。对于色彩、质感、图案、尺度等问题,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而兼顾环境的历史、文化特征问题,就更是无法涉及。其次,铺装材料的生产技术以及铺装施工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铺装品质的发展滞后。第三,相关理论的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待国外一些成功案例,盲目模仿多于分析研究。理论上的空白,造成了具体实践中的无章可循。

二、更优城市广场铺装的设计

基于以上所说的目前广场铺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提出景观铺装设计的问题,让设计者对它有所认识并且重视起来,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它打下基础。第二,加快对铺装“设计”的研究步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研究出一整套景观铺装设计的方法、步骤、形式。第三,在理论成熟的基础上,推动实践发展,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再迸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依次循环往复。第四,对于铺装材料的应用研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材料不能有所提高,铺装的质量就难以提高。

鉴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景观铺装现状,我们需要更加优化的铺装设计。它应当是既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又极具装饰性,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生态化、人性化、尊重历史、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人们乐于接受的现代的城市景观铺装设计。

所以我国现代广场铺装设计应该从生态化设计趋向、人性化设计趋向、整体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联、与城市形象的相符等五个方面来考虑。下面将对这五个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论述。

1、生态化设计趋向

铺装的生态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废弃后是否可以回收利用;二是铺装的形式和施工工艺是否有利于生态的发展。

所谓的生念型设计并不一定需要采用最高、精、尖的技术,花费巨资去刻意追求那种表面的效果,这样做,往往造成在其生产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能源,一次性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且今后日常的维护费也是相当昂贵,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真正要达到设计“生态化”的目的,应当是去发掘“生态设计”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用最经济、实用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所以要从环境保护、自然野趣、小气候营造、硬质景观的柔化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去设计。

2、人性化设计趋向

“人性化”恐怕是当今设计界喊得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了。以人为本,从人的各种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的可能性,不放过任何细节,从而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这就是“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我们的铺装设计也同样需要实现“人性化”,这是现代景观铺装设计的发展趋向之一。人性化设计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兼顾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形成无障碍设计理念。使人们在广场休憩之余更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3、广场铺装设计的整体设计

所谓的铺装的整体设计,即是全面地与景观铺装相关的各个元素――周围环境、铺装材料、工艺技术协同,并将创造高品位的铺装设计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铺装不再是简单的“提供一个硬质地面”,而是城市景观、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底界面,铺装必须与周围的建筑有所呼应,不论在色彩、材质、形式上都要做到和谐,不致出现割裂感。这样才能给身处其中的行人一种统一的对空问环境的感受。设计必须结合材料的选用,工艺的特点进行全盘考虑,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广场铺装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联

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关注这个城市的历史,因为历史具有延续性,今天的城市是由过去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们创造并流传下来的,而明天的城市则是由我们设计并继续传下去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历史,那么它将是苍白的,缺少个性的,甚至是没有文化的。现代的景观铺装设计虽然立足当代,却也不能无视历史。铺装必须与环境相结合,而环境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运用城市历史建筑的符号表现城市的历史延续性,是铺装设计的一种常用的手法。例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铺装图案采用了方格的形式,隐喻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方格网道路布局模式。[【1】 吴为廉主编.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6]【1】

铺装的材料选择、图案形式、铺砌方法都可以与城市的既有传统相结合。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生活习俗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将当地的文化、人文环境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使得城市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不仅仅让子孙后代更加了解城市的文化,也让外来的人员进一步地了解到该城市的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

5、广场铺装设计与城市形象

城市的形象是由众多的元素共同构成的,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特点。因此,城市设计者应当努力挖掘每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用设计语言将其表现在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人们在行进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注意的都是道路、建筑底层的状况以及个体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广场的底界面在景观中至关重要,它是人们心理、生理和视觉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其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对整个城市环境氛围、城市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三、遵循铺装设计原则与方法

当我们走在城市广场之中时,许多情况下看到的都是呆板如一的地面铺装,走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极易产生疲劳感。倘若能将那些需要进行铺装的地方精心地设计一番,让它多一点变化,多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那么走路也会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当然,过多的变化也会引起疲劳,我们需要的是一些适当的变化与调整,这就要求设计者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度”的问题。

广场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优化我们的坏境,美化我们的生活,而铺装的优化设计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地面铺装的设计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及其实际的用途相适应,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一定的美感。毕竟它是城市环境中距离行人最近的、最易被感知的景观要素。我们的世界正在走向“全球一体化”,而我们的城市也在趋于同一,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城市有各自的历史、人文环境,这些是不能忽视的,设计师应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去维护这种多样性。而涵盖了无障碍设计、人体工程学研究等在内的铺装设计,则可以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总之,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人的感受是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中要体现,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表现。

第8篇

【论文摘要】:根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和经验,文章对城市景观构成元素做了简短的介绍和评析。其中,分别对地面铺装、台阶、坡道和路缘石及雕塑小品从设计和具体实施上都说明,让其为丰富城市景观和优化城市规划服务。这些分析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1. 前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城市面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处理,原有场地特点的利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广场、步行街的布置,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设施的设置等,既涉及功能,又涉及视觉及心理问题。传统的景观设计概念以绿化为主,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景观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时在美学上也要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所以城市硬质景观大量使用,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 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 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 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高潮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 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 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唐学山, 等. 园林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第9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路;铺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传统园路设计崇尚自然,讲究园路的意境,在园路的形态和铺地图案以及材料的选择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其较强的装饰性以及丰富的寓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园路的铺路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其设计上更为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注重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

1、园林景观园路及铺地设计概述

园路故名思义,指的是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的整体布置、路面结构材料的选择等。铺地则指的是园林景观中运用自然或者人为的道路铺设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划和结构在地面上进行铺设。需要注意的是在园路和铺地设计时要考虑到其功能性和材料的选择以及要符合人们的审美。园林景观中的园路和铺地是相辅相成的,铺地可以作为独立的景观存在,但需要由园路来进行引领,也可以作为园路装饰的一部分而存在。园路根据其功能性及其路面的构造等方面分成不同的类型,而且铺地风格又可以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

2、园林景观园路铺地的设计要素

2.1要注重园路铺地设计的功能性

园路铺地的功能性是园林设计的要点,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园路铺路设计,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同时更要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级设计,把园林进行空间上的分割,可以分割成满足实际的消防、急救等的主要通道,满足人们闲庭信步、慢跑等需要的专门通道,以及满足人们特殊审美需求的通道(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台阶等)。例如,大多数城市内的公园都会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园路层级等级的划分,一般由1条主干道及其分支构成。主干道满足消防、医疗、维护等实际需求,分支出来的园路又会根据园路周围的环境等进行铺地材料的选择,铺地风格和样式上有着较为讲究的设计原则。

2.2讲究同周围绿色植物的关系

园路铺路作为园林景观绿化中的重要元素,连接着各个景观,在设计初期,不管是在铺路材料的选择上,还是色彩的搭配上都要注重同周围绿化环境的统一,在讲究使用功能的同时,做到园路铺路同绿化植物的情景交融。例如,在园林的主干道绿化园路铺地设计时,要注意同主干道的距离和角度的把握,在不妨碍主干道功能的同时,又要注意对环境的绿化作用。其次还可以考虑把绿化园路延伸到景观深处,或者是建造专门的绿岛等。

2.3铺地材料及色彩的选择

搭配园路铺地设计在材料选择上既要具备基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又要追求审美的需求,在进行一些古典园林设计时,园路铺地还是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的铺地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运用鹅卵石、木板等进行铺设,既美观又实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铺地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人们更热衷于利用现代的金属、玻璃、彩色的沥青等进行园路铺地的装饰,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在装饰纹样上也有着更多选择。而且新型的铺地材料还可以利用现代的LED等照明技术进行装饰,使其在晚上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而且其形态形象生动,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在铺地材料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同周围环境的相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同色彩的明暗、色调关系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或者宁静,或者热情等,在园路铺地设计的色彩选择上,要注意色彩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要照顾到周围景观以及人们的情绪。园路铺地的色彩选择搭配一定要坚持整个园林的大环境相适应。例如,公园儿童游乐区的园路铺地色彩设计一定要活泼、鲜明,带给儿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所以,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上要求都较高。而老年人玩乐区的园路铺地色彩设计又要求带给人沉稳、安静的感受等。

2.4园路及其铺地与种植园路的设计

此部分是园林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园路在设计中要与园林的其他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园林种植。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就是林荫夹道。在林荫夹道中,行道树与其两旁的绿化种植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必须注意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转弯半径、视距等各方面的要求。园路设计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安全的重要性。

3、园林景观园路铺地设计的注意事项

从园林景观铺路设计的实用功能来讲,园路的铺地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又要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园路铺路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在设计时要注意其承载能力的核算、园路形式的选择、规格尺寸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铺地材料选择一定要经久耐用,而且不同功能分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材,要求铺路材料既方便施工,又要易于维护等。

3.1园路及其铺地要主次分明园路及其铺地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

(1)主路。

园内主干道,要求能贯穿园内各个景区,形成全园的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并且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在路面结构上来说,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等。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2)支路。

支路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路进行辅助,便于主路的扩展以及指向各景点具体方位,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单人行的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

(3)小径。

小径是整个园路系统的末梢,更多的是起到体现园路艺术性的部分,而客流量相对较小。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

3.2园路及其铺地造景及意境的创造

(1)地形、地势。

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与之巧妙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自然起伏跌宕的园路,同时又可与建筑、植物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组合成景,这样即便是在同一条园路上,由于园路的转折起伏,游人可观赏到不同园林景观,从而实现步移景异的园林艺术效果。

(2)借助设计。

适当的园路曲线、质感材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基调,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合理的园路尺寸等,都是用以借助实现完美造景的重要因素。而园路意境的创设往往与园林中的山石、水体、植物密切相关,园路经常与其两侧的山石组成夹景景观,创造更为幽静的山林景观,亦可与园林中水体若即若离,虚实结合,形成独特水景景观空间。同时,园路自身的美感也是影响园路意境的因素之一,好的园路铺装形式和风格在整个绿地规划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园路的色彩和铺装材质。

3.3色彩以及质感的搭配

应以人眼的舒适度为要求,选择合适的色彩和质感在铺装设计时,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地面,让它充满生机和情趣。一般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适宜用在北方大部分区域,可以增强温度感;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适宜用在南方等气温偏高的地域,以减缓人对温度的感知。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材料的质感表现与游人距路的位置远近有关系,对于广场和人行道上的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铺装材料的质感,而对于车上的乘客,由于距离远看不清铺装材料的纹理,所以要对铺装砌缝以及铺装构图进行精心设计。

3.4生态环保理念

应以生态环保为理念,选择合宜的铺装材料和形式园林是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创造的,园路是游人游园赏景的保障。在设计时,一方面尽量采用环保的铺装材料,材料本身不能有害;另一方面要尽量采取环保的铺装形式。在满足实用、耐用、美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嵌草铺装等

结语

园林景观的园路铺地设计对于整个园林的布局起着重要作用。园路的铺地不仅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还应该充分考虑其功能性的设计,要求其既要符合现代人基本审美和生理上的需求,又要满足生态的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在图案和色彩上的创新,使园路铺地设计同现代化的园林整体布局更为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地面;石材;施工工艺

Abstract: at present, garden hard landscape design most attention is functional, ignore the art,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ough, detai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ing,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is also common problem. Therefore, to make hard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garden design reflects its important func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type of material hard landscape features, and discusses the hard ground landscape garden construction material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thir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garden hard scen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hard ground landscape garden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in order to make garden hard landscape design not only abound the artistry, and satisfies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while more human, give a person the feeling with happine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Keywords: landscape; Hard landscape; The ground; Sto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园林硬质景观是相对于软质景观而言的,其是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园林硬质景观,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同时还直接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效果。一般,硬质景观包括:铺装、景观小品及设施三部分。目前,园林硬质景观设计大多注重的是功能性,忽略了艺术性,同时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为使硬质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其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园林硬景地面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同商讨。

2硬质景观材料的种类特点

硬质景观的材料包括混凝土、石料、砖、木材和金属等。

2.1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由于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常被用于现代景观园林的园路铺装中。

2.1.1 透水混凝土:其也称为多孔混凝土,由于具有高透水性、良好的装饰效果、抗冻融性、耐用性和高散热性等优点,在景观领域广泛应用,是一种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

2.1.2 压膜混凝土: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可通过不同的色彩、色调、款式、纹理和不规则线条来实现各种创意,改变了混凝土表面呆板、灰冷的缺憾。该混凝土广泛适用于泳池、庭院水榭、酒店、人行步道、门廊、各种新旧混凝土表面。

2.1.3 水洗石:其利用配色的小砾石和具有光滑特性的混凝土相结合的路面铺装材料。园林景观上多用水洗石工艺。

2.2 石材

在园林硬质景观中多采用花岗岩,其一般为:规格以600mm×600mm、300mm×300mm为多,厚度在15mm×50mm之间,常用于主要景观节点、广场、建筑出入口等处。另外,砂岩、片岩等石材以及人造石材也被广泛用于景观工程当中。

2.3砖

砖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铺地材料,它们能与天然石头或人造材料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为植物作很好的陪衬,能够做出各种吸引人的图案。常用的砖有普通的实心砖、开槽砖、蓝色维多利亚菱形砖、开槽方砖、“Z”形连体转、四分砖和楔形砖等。

2.4 木材

木材是一种自然造园要素,它可以增强庭园的天然感和形式美,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微妙的自然变化。一般,木材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于露台、亲水平台及休息区域。目前,塑木、竹材等新型仿木材料,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景观工程之中。

2.5 金属

作为广泛使用与建筑材料中的金属材质,随着时代的推进也逐渐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与周围景观的联系,使其产生适宜的、美好的景观效果。

3 园林硬景地面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

3.1 地面铺装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等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用产品合格证书。

3.2 地面铺装时所用龙骨、垫木、毛地板等木料的含水率,以及防腐、防蛀、防火处理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3.3 天然石材在铺装钱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污损、泛碱等现象。

4 园林硬景地面的施工要点

4.1 园林景观中石材、地面砖铺贴的施工要点

4.1.1 素土夯实

采用振动夯实机进行素土夯实,要求每间隔2-3个夯位进行夯打,要求夯打后填土密实度在基础以下0-80cm达到95%以上,80cm以下密实度达到85-90%。

4.1.2水泥石粉渣垫层

1.要求石粉渣粒径为1-5mm,且级配良好,含泥量不能超过5%。

2.要求石粉渣的最佳含水量为8-10%。

3.在施工时应将水泥均匀的摊铺在石粉渣上,然后用稳定土搅合机翻拌2遍,再人工用十字交叉线将石粉渣找平,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即完成了石粉渣垫层的摊铺和压实。

4.当垫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5.在施工结束后12h小时即可开始养护,要求前3天石粉渣应表面保持潮湿状态。

4.1.3 砼垫层

1.砼垫层一般采用人工摊铺,然后采用平板振动或卡板振动器振捣。

2.振捣时,要求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振捣2-3遍。

3.砼垫层以人工进行收浆,成型后2-3小时且物触无痕迹时,用麻袋进行全面覆盖,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4.1.4 石材、地面砖铺贴前应浸水湿润,以外干内潮为宜,这是保证板块与水泥砂浆结合层牢固粘结,防止发生空鼓、起壳等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天然石材铺贴前应进行对色、拼花并试拼、编号。

4.1.5 在施工前,应先清理基层,清扫基层表面的浮浆、油渍松散砼和砂浆,并用水清洗湿润。同时,在进行基层处理时,要求须按规范要求预留伸缩缝。

4.1.6铺贴前,为保证其平整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结合层砂浆厚度,用挂线、靠尺,或用水准测量来控制其厚度和石材、地面砖表面平整度。

4.1.7 铺装结合层

1.为避免在铺装时砂浆出现流动变形,结合层砂浆宜采用体积比为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水泥),厚度宜高出实铺厚度2~3mm。

2.铺贴前,为提高干硬性水泥砂浆与基层的饰面板材的粘结力,应在水泥砂浆上刷一道水灰比为1:2的素水泥浆或干铺水泥1~2mm后洒水。

3.在铺装结合层时,应铺完一段结合层随机安装一段面板,以防砂浆结硬铺张长度应大于1m,宽度超出板块宽20-30mm。

4.1.8 铺装面层

1.石材、地面砖铺贴时应保持水平就位,在铺装时,由于使用了干硬水泥砂浆,砂浆摊铺时一次数量不宜过多,略大于板块尺寸即可,砂浆虚铺厚度应较设计标高高出3mm~5mm。

2.在铺好砂浆后,先将板块安放在铺设的位置上,用橡皮锤轻击使其与砂浆粘结紧密,同时调整其表面平整度及缝宽。对于需要补浆处应仔细补浆,再正式铺设饰面板材。

3.在锤击时注意锤击不能砸到边角,不能砸在已铺好的板块上。

4.1.9铺贴后应及时清理表面,24h后应用1:1水泥浆灌缝。灌缝时为避免石材被污染,尤其当填缝剂颜色与石材颜色不同时,建议填缝之前清理已铺装好的作业面,检查铺装后石材表面防污能力,必要时对作业面进行二次防护后再填缝,填缝剂按规定在作业面停留不要超过20min,并及时清理干净。

4.1.10全部工程完工后,必须使用专用的石材防护剂对施工表面进行防水防污处理。铺装好的天然石材,如果进行适当的清洗、保养维护,其鲜艳的色彩可以保持恒久。

4.2 园林景观中竹、实木地板铺装施工要点

1.基层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5mm。

2.铺装前应对基层进行防潮处理,防潮层宜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塑料薄膜。

3.铺装前应对地板进行选配,宜将纹理、颜色接近的地板集中使用于一个部位。

木龙骨应与基层连接牢固,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600mm。

4.毛地板应与龙骨成30°或45°铺钉,板缝应为2-3mm,相邻板的接缝应错开。

在龙骨上直接铺装地板时,主次龙骨的间距应根据地板的长宽模数计算确定,地板接缝应在龙骨的中线上。

5.地板钉长度宜为板厚的2.5倍,钉帽应砸扁。固定时应从凹榫边30°角倾斜钉入。硬地板应先钻孔,孔径应略小于地板钉直径。

6.毛地板及地板与墙之间留有8-10mm的缝隙。

7.地板磨光应先刨后磨,磨削应顺木纹方向,磨削总量应控制在0.3-0.8mm内。

8.单层直铺地板的基层必须平整、无油污,铺贴前应在基层刷一层薄而均匀的底胶以提高粘结力。铺贴时基层和地板背面均应刷胶,待不粘手后再进行铺贴。拼板时应用榔头垫木块敲打紧密,板缝不得大于0.3mm。溢出的胶液应及时清理干净。

5 园林硬景地面施工的质量检查

5.1 硬景地面施工的质量标准

1.板块面层表面的质量标准:板块挤靠严密,无缝隙,缝痕通直无错缝,表面平整洁净,图案清晰,无磨划痕,周边顺直方正。

2.板块镶贴的质量标准:任何一处独立空间的石板颜色应一致,花纹通顺基本一致。石板缝痕与石板颜色一致,擦缝饱满与石板齐平、洁净、美观。

3.地面镶边铺设质量标准:用料尺寸准确,边角整齐,拼接严密,接缝顺直。

4.要求各种木质板面层和基层铺钉必须牢固无松动(或粘结牢固),粘结使用的胶须符合设计要求。

5.2 硬景地面施工的质量检查方法

施工结束后,要检验其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所采取的检查方法为:观察检查,用小锤轻击检查,同时还应检查胶的品种及合格证书。要求地板空鼓面积不大于单块板面的1/8,且不超过抽查总数的5%的,可不计。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硬质景观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均是要考虑的因素,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园林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对铺装材料的选择应满足景观设计要求,力求硬景地面施工结束后,能创造出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边鸣,于莹,陈敏.硬质景观设计的材料选用[J].企业导报,2011(9).

[2]刘春根,陈建宇.分析园林硬景地面的施工工艺[J].大观周刊,2012(1).

第11篇

关键词:居住区;铺装设计;景观建设;尺度关系;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概念

景观设计即空间设计的一种,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模拟人的视角去观查空间场所并利用各种手法控制空间尺度关系,以表达人平视时视力所及范围和所包含的空间场景。

1.1景观空间的平面布局形式

景观空间的平面规划在功能目的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体现出一定的视觉形式审美特点,诸如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原则的运用,使道路、广场、建筑、设施等与绿地交错分割,充分发挥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确的平面形态轮廓,表现出极具视觉美感的布局形式。

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设计的基本,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种场地、设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标准及舒适度。不仅要求平面形式优美可观,更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3~4m的主要行车道路,两侧配置叶木的枝叶在靠近道路0.6~1.5m的范围内应按时修建,用于形成较为适当的行车空间。

1.2景观空间的立体造型特征

景观空间中的立体造型是空间的主体内容,也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其造型多样化从视觉审美及艺术性角度而言,首先要与周围环境的风格相吻合统一,其次要具备自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视觉流程上与周围景观产生先后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构成方面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空间的不同尺度传达不同的空间体验感。小尺度适和舒适宜人的亲密空间,大尺度空间则气势壮阔、感染力强,令人肃然起敬。

2铺装设计中的尺度表达

铺装设计中的尺度的细化,进一步扩大铺装空间构图的功能性,同时借助其多变的色彩、质感形成多样性的构图,表达出的韵律、动感,加深了场所的生命力与个性。

2.1互动、紧凑、简洁的构图形式

铺装强调将建筑、道路、水、植物等基本环境要素强烈的互动性加深,并且关注当地的文化、民情、习俗,构建满足业主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对各级道路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控制铺装量,平衡场地功能。

2.2加深场所空间感

结合人文内涵,以景观风格为主体脉络,强调现状、情感与文化取向和谐平衡。加强铺装设计与建筑的空间互动关系,杂糅柔和自然美与生冷几何美,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直曲等美学基本关系,强调布局上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运用简洁的构图形式定义社区道路脉络。

3居住区铺装设计手法

3.1项目介绍

绿地老街坊占地面积3.6万m2,为高层建筑为主题的中高档花园式居住区。其中,铺装面积约为0.5万m2,铺装率约为34%。社区建设采用以铺装为媒介的景观基础设施来增加项目原汁原味的海派文化,构建城市人文空间。

3.2绿地老街坊居住区铺装设计定位

铺装设计主要在平面内进行,色彩、构形和表面质感处理是它的主要组成要素。此外,铺装的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居住区景观风格特点、周围环境性质、设计尺度以及风土特色等环境要素。

3.3决定铺装设计尺度的因素

铺装的尺度表达主要通过铺装图案尺寸和铺装材料尺寸两方面进行叙述,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图案尺寸是通过材料尺寸反映的,铺装材料尺寸是重点。

3.3.1铺装图案尺寸

铺地图案的变化讲究呼应、和谐,并要有整体的规划,通过不同景观空间的不同铺装来表达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铺装图案的尺寸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这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大效果,便于延展视线。组合在实际运用中表现为三种方式同一质感的组合可以采用对缝、拼角、压线手法,通过肌理的横直、纹理设置,纹理的走向,肌理的微差,凹凸变化来实现组合构成关系相似质感材料的组合在环境效果上起到中介和过渡作用对比质感的组合, 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利用不同质感的材料组合,其产生的对比效果会使铺装显得生动活泼,尤其是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搭配, 往往能使城市中的人造景观体现出自然的氛围。

3.3.2铺装材料尺寸

人对空间透视的基本感受是近大远小,铺装材料粗糙的质感产生前进感,使空间显得比实际小;铺装材料细腻的质感则产生后退感,使空间显得比实际大。因此在设计中把质感粗糙的铺装材料作为前景,把质感细腻的铺装材料作为背景,相当于夸张了透视效果,产生视觉错觉,从而扩大空间尺度感。

本案北商业街入口处以火烧面花岗岩作为主要材料,分别为建平黑、泉洲青、黄锈石、芝麻白、石岛红等花岗岩,主要尺寸有300mm×600mm、500mm×500mm等形成规整的几何构图形式。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反复出现的图案如道路、广场上的方格图案的铺装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图,并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图。

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就可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能使行人辨别和区别出运动、休息、入座、聚集及焦点等标志。铺装图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或精致、或粗犷、或安宁、或热烈、或自然、或人工,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强烈影响。老年活动场地选择100mm×100mm×30 mm芝麻黑小料石头组成同心圆的古典图案, 产生韵律感的同时,具有极大的向心性图,打破以横、竖为主的几何平调构图。

鉴于每平方米的造价的限制,宅间道路选用200mm×100mm×40 mm青色水泥压力砖,给人方向感和方位感,连接不同功能场地。儿童活动场地中的鹅卵石的尺度较小,多为10~30mm,体现形成小场地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的形式趣味适合于小范围的地面铺设或者宽度较小的游步道,施工方法多样,可组成图形也较多,观赏性较强。

3.3.3与建筑物、构筑物与植物相协调

园路与场地的铺装总是从属于某个特定的环境,它必须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取得风格上的协调,因境而成地创造符合空间气氛的铺装。约定成俗的符号的运用铺装设计中运用特定的符号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风格, 达到表现海派文化传承的作用。只有在统一中求变化,才能使铺装在整个园林景观中达到一个和谐、美观的效果。使用与建筑同一材料比使用多种材料容易达到整洁和统一,在质感上也容易调和,而混凝土与碎大理石、鹅卵石等组成大块整齐的地纹,保证质感纹样的相似统一,也易形成调和的美感。在尺度和质感二者的关系中应寻求类似或接近,从而获得协调统一的色彩,并可用少量的色彩与环境产生色调的对比和变化,获得协调且富有变化的色彩效果。

4结束语

居住区园林铺装建设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关系到居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影响到城市绿地环境效益功能的发挥。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全面考虑到空间、植物配置、铺装等多方面因素,把握好尺度,从而创造宜人的园林环境。总的来说,综合运用各种材料,选择合适尺度,足以营造个性、亲切、愉悦的环境特征,使之更具人性化,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家麒.西部大开发园林很重要[J].中国园林.2000(6):7.

第12篇

1.1住宅建筑色彩

人们把居住区看作家园,住宅就是人们概念中的“家”,是人们修养生息的场所,用“温馨、温暖、轻松、安静”等词汇来描绘以表达内心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并且居住区的色彩选择应该符合其功能的需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色彩搭配组群,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需求[3].住宅建筑的色彩选择与配搭是居住区色彩规划的核心[4],住宅建筑的色块在居住区中占据主导位置,其色彩的选取和配搭尤为重要.一般地,住宅建筑景观色彩设计依居住区的定位和风格而定,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配色,在细节处做出亮点,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住区.

1.2植物色彩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应符合居民的基本要求,适地适树,营造优美的自然和景观环境.原则上尽可能地选择乡土树种,要无毒、无异味、无飞毛、落果少等特点,还不能干扰居民基本生活、休闲活动.此外,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通过植物叶、花、果、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各种花色间相互配置,要注意种类的选择、组合形式、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构图、植物色彩搭配、季相变化及意境的创造等,要展现植物景观在空间上的形式美、群落美,营造多样化的景观色彩,以打破居住环境的沉闷感.

1.3景观小品色彩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中,景观小品以其轻快、活泼、精致、优美的姿态活跃其中,成为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空间艺术水平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5].由于景观小品色块相对较小,对室外整体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根据小品性质赋予它们不同的颜色,以达到对其强调或弱化的目的,为了强调某个显要位置上的小品,或突出某个造型优美的小品,可以用鲜明的色彩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对整个室外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在居住区景观小品色彩设计时,还应该重点围绕住区的文化内涵建设,表达居民内心情感,实现小品与人之间的互动;兼顾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硬质和软质景观的调和,起到汇聚视觉焦点,整合视觉空间环境.

1.4道路铺装色彩

居住区道路的具有承载作用与通导作用,并且在居住区的构图中起着背景的作用[4].铺装,是人们行走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一般来说,地面铺砖色彩可以辅助空间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扩大或缩小空间感、辅助空间的分隔、引导和连续空间等.比如,冷色收缩,暖色膨胀,幽闭的广场空间使用颜色较为鲜明的用地铺装,显得生动活泼.在居住区道路铺装色彩设计时,选择适宜的砖、石材和塑胶等不同材料.通过对不同材料组合和颜色的搭配,在满足住区道路基本功能的同时,兼顾艺术特色效果.特别是在一些居住区小游园、小广场、儿童乐园等的铺装上,应该尽量通过不同色彩的编排,汇制出丰富多样的图案,营造富有生机、活泼和美观的景观环境.

2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理念

2.1风格的协调和统一

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主要包括的建筑、道路、小品、树木、花草等,首先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和谐地将这些色彩组合在一起,处理好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局部色彩与总体色彩的协调关系[7],达到整体统一和环境协调.对居住区景观要明确一个整体的风格,在确定主色调之后,在不同的区域利用可以与主色调相和谐的辅助色彩进行配色.利用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艺术手法对这些色彩进行整体协调.色彩的的选择要与居住区景观环境和空间结构相适应,形成和谐的色彩组合.

2.2自然色彩的运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自然美已经超脱一切美,自然的色彩能够有效地缓解居民一天工作的疲劳与压力,世外桃源的自然生态氛围已成为人们至高无上的追求.因此,自然的色彩才是最容易被人们认可的色彩,在居住区的植物、水体、山石景观色彩设计时,不能够脱离自然的色彩,应尊重自然美,切勿遗留过多的人为痕迹.

2.3人文关怀的体现

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与大众的审美情趣一致,关注人的行为心理与视觉心理,同时利用人们对色彩的特殊感受,如色彩的冷暖感、远近感等,来丰富居住区景观色彩的造景效果.重视人们对色彩的特殊感知能使居住区设计变得更为人性化,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7].如儿童活动区的色彩设计,在儿童活动区周围可以利用2~3种色彩的变化,从而使儿童可以记忆场地的位置和路线,也能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儿童休闲活动区内可加入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凸显儿童活泼的性格;在老年人的活动区,可尝试一些柔和的暖色调,满足老年人喜欢安静、平和以及被关心关注的的心理需要.

2.4地方文脉的传承

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应考虑色彩的地方性,用色彩来体现地域风格和文化气质.通过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或景观小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等,通过明显的色差与色彩物理性质体现不同地域文化色彩搭配特色,如闽南建筑以红砖白墙为主色调,而徽派建筑以黑、灰、白三种色调为主.此外,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还应符合区域气候环境特征,尊重居民的色彩喜好传统,实现地方文脉的传承.

3泉州中心城区居住景观色彩设计现状分析

3.1住宅建筑色彩设计

目前,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的住宅建筑景观色彩风格主要有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三类,各有优劣,各具特色.(1)金帝花园、宝洲花园等以闽南建筑红色为主色调的居住区,建筑外墙贴面为红色,搭配部分白色水泥及白灰粉刷,体现了泉州建筑红砖白墙的地方特色.金帝花园搭配蓝绿色的钢化玻璃,使整体较为和谐统一.美中不足的是,建筑立面的厚度与质感稍显不足,加之红色调过于浓厚,不够大器.(2)西湖中骏一号、宝珊花园、嘉琳广场等居住区的住宅建筑风格以欧式风格为主,突显景观异域特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骏一号贴面主要以金褐色水磨大理石为主,蓝色的具有反射功能的玻璃窗提供了良好的私密空间,并且反射出了蔚蓝的天空,颜色搭配使人感觉到端庄沉稳的欧洲皇室风格,较为吸引人们的眼球,配合西湖的青山碧水,别有一番景致.(3)东海湾、瑞士花园、盛世融城、冠亚城市花园、国际星城等的住宅建筑属于现代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大玻璃幕墙等的过度使用,使得居住区景观色彩过于生硬、冷清,缺少了住区的温馨与温暖,闽南红系建筑特色不明显.

3.2植物色彩设计

3.2.1叶色

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在叶色方面主要以彩叶植物的搭配为主.使用常绿的乔木灌木构成衬托建筑的颜色.总体与居住区环境配合是较为和谐的.选择的都是泉州本土的植物,对季节的适应性较好,四季长青,叶色上不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1)色彩搭配上,中骏一号中的彩叶植物为黄色与绿色的色彩搭配,表达的是欧洲黄色的尊贵;金帝花园的彩叶植物为绿色与深红色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是闽南的色彩喜好传统文化内涵.(2)色块空间布局上,金帝花园基本的沿路绿化色彩设计,使用一片绿色配置附带一整片红色植物的配置,环境单调呆板.中骏一号的植物色彩采用绿色—浅绿—黄绿—浅红—深红的色阶变化,在绿色的灌木中点缀红色的小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亦有高、中、低的色彩变化与层次过渡,缺点是灌木下方的种植床了出来,露出了土黄色的种植土,和地面铺装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非常明显刺眼,应该加装路沿,或者种一排沿阶草类型的路边植物,掩盖土壤的颜色.

3.2.2花色

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的花色搭配其效果较为单一,常在路边灌木丛中搭配一些花灌木,点缀有余而搭配不足,缺乏有意义的植物色彩配置;没有大型的花径花丛,也没有依据人们的心理营造出鲜明的花色季相变化,居住区的生机与活力的个性表达稍显不足.3.2.3果色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良好果形果色的植物,如芒果树(Mangiferaindica)、荔枝树(LitchichinensisSonn)、龙眼树(DimocarpuslonganLour)、芦柑树(Cocosnucifera)等都生长良好.目前,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中较少看到用果树来进行住区绿化,芒果的绿色和黄色、番石榴(PsidiumguajavaL.)的翠绿色、荔枝和石榴(PunicagranatumLinn)的红色、芦柑的橙色与龙眼的山青褐色等果色美未得到真正的营造.

3.3景观小品色彩设计

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中配置景观小品较多见,但能从景观小品与局部环境和色彩的协调搭配方面综合考虑却很少见,其中千亿山庄和中骏一号值得借鉴.千亿山庄的惠安雕塑小品,使用的石材主要为花岗岩,灰白色的色彩搭配黑色的大理石铺面底座,显得非常沉稳敦实,其色彩的选择突出了其设计内涵,点缀在草坪与楼宇之间能够整合整个环境视觉空间,给人艺术的享受.中骏一号内的喷泉小品,主要色调为金色与褐色,金色的荷叶代表着圣洁与高贵,喷泉时水珠在荷叶上滚动,透过点点阳光,显得金银剔透,闪耀夺目,与中骏一号的欧式皇家风格相吻合,黑色的底座能够凸显金色荷叶的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因为养护不当,黑色略有白色的防水石灰溢出,破坏整体美感.中骏一号内的景观墙,金色与蓝紫色的配合,凸显尊贵与大气,典型的欧式风景墙面设计,其目的也在于与周围富贵堂皇的景观色彩相融合,在万绿从中,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3.4道路铺装色彩设计

3.4.1车行道铺装色彩设计

居住区的车行道一般以灰色系为主,其视觉及心理效果以平稳、安定、朴素的.它不仅不会影响临近的颜色,而且会使其颜色更容易识别,视觉不易出现偏差[8].中骏一号的车行道铺装是采用灰色泊油路,色彩也是以灰白色为主,与传统的居住区车行道配色相同,容易识别,搭配黄色的道路分界线,非常醒目,有利于车辆分流.金帝花园大门车行道铺装以长方形的红色铺地与正方形的灰褐色铺地相结合,色彩功能分区分明显,铺地的色调符合居住区整体的风格.

3.4.2步行道铺装色彩

人行步道的铺装色彩和类型往往丰富多样,色彩选取可能性较广,一般选色考虑亲切自然、健康和谐的配色.瑞士花园居住区休闲活动区环路的铺地色彩设计以红色烟炙红砖与灰色大理石板材为主,与彩色卵石路面相间,对居民具有引导健身的作用,颇具人性化的表现,总体色调以冷色调为主,表现较为宁静的意境.中骏一号居住区人行道铺地主要选用的铺地材料是以六边形不规则的石材,以蓝紫色和浅红色为主要色彩,能体现出轻微的闽南红砖文化,以暖色调为主,表现出热烈兴奋的情绪,铺设的时候相邻砖块色彩不一,形成了色彩斑驳的路面,其特殊的质感给人立体的感觉.

3.4.3停车场铺装色彩设计

停车场的铺装常采用花岗岩、水泥地面、草坪和塑胶材质,注重停车的安全性与景观的软硬调和.金帝花园的停车场设计中贴面与铺装的色调以灰褐色为主色调,植物以绿色的植物和彩色花叶植物为主,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的点缀色彩.偏亮的灰褐色地面的铺装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广场空间的识别性.引导人们各行其道.铺装色彩与植物绿化以及闽南建筑相互融合.中骏一号居住区的地下停车场铺装色彩设计,在停车场位之间还使用亮黄色进行区分,可以明显地引起车主的注意,前面还使用浅灰色的大理石做成阻挡区域,铺装的质感都略显塑胶质,可以有效帮助准确地停车,并且在铺地色彩上形成了黄色、灰色、绿色的结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因为铺装的塑胶质感导致其易脏易花,如不及时清理,易破坏景观环境的整洁美观.综上所述,泉州中心城区现有居住区色彩设计通常是色彩单调的组合,或者是将各种色彩夹杂混合在一块,没有配色和色块的空间合理布局,缺少整体统一的规划设计.许多居住区的铺装色彩与房屋色彩无衔接处理,道路铺装、绿化、景观小品等的色彩缺乏系统规划,容易造成视觉混淆,色彩杂乱无章.

4泉州中心城区居住景观色彩设计改进对策

4.1住宅建筑色彩设计

住宅是居住区的主体,住宅的色彩选择是居住区色彩规划的核心.在住宅建筑的色彩设计中,住宅与城市整体色彩格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其坐落的位置和景观的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色彩配合形式,注重建筑的局部色彩如阳台、栏杆等的局部变化,在变化中追求与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注重传承泉州闽南文化,兼顾城市的自然环境、居民休闲生活、艺术美感等要求,展示不同的居住意境,营造出舒适、整洁、美观、温馨的居住环境.如在中骏一号的住宅建筑色彩中,在高贵的金褐色与向往自由的天蓝色中,设计时可通过结合屋顶花园的色彩与阳台色彩,多融合植物色彩元素,美化环境,还能调和天际线等建筑线条的硬质景观,实现坚硬和柔和的融合.

4.2景观小品色彩设计

景观小品虽不是居住区外的主要色彩,但能丰富居住区色彩,活跃气氛.在泉州中心城区居住区景观小品的色彩设计中,可以使用泉州特色的惠安石雕艺术,使用红色、白色和青灰色为主要色调,突出闽南城市的文化特色;可以使用灰白色石雕艺术与喷泉技术相结合,突出水体对阳光的折射反射作用,搭配浮水植物和红色的鲤鱼增添水面立体色彩;添置诸如桌椅、雕塑、垃圾箱等一些功能性小品时颜色不能过于浓艳,否者会破坏整体色彩的完整性.中骏一号可以适当增加些景观亭,以欧洲风格为主,黄色的亭柱与红色的屋顶,在四周配置亚热带植物,体量较小的亭子的整体色块在周围环境中并不显得十分耀眼,反而与建筑、植物、水体融合于其中,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4.3步行道铺装色彩

人行步道的铺装色彩和类型往往丰富多样,色彩选取可能性较广,一般选色考虑亲切自然、健康和谐的配色.瑞士花园居住区休闲活动区道路铺装色彩设计在道路铺装的色彩设计中,在满足道路承载、分割空间的同时,应注重色彩的丰富搭配,但是要防止过于繁多的色彩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影响交通的安全.泉州中心城区的道路铺装色彩可尝试使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以区分不同性质的道路,并通过色彩图案的变化以形成方向感和向心力,对居民和车辆起到导向作用.此外,除了路面铺装色彩,还需注重路边标志物和行道树的色彩搭配,营造立体的景观色彩.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