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22:3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双语培训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管理策略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目前还存在着以本民族语言为交流工具的现象,推进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科学的教学课程标准和主动性和教学具体要求,教材编写水平的落后,以及最为重要的双语教师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且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分布不均[1],再加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双语教学的实行推广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一、注重培训双语人才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大批双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其管理和培养策略应该做到明确。
(一)建立双语培训管理体系
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双语培训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构[2],对此进行规范指导,以确保双语培训模式的良性运行。对于双语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系统指挥与信息反馈相促进、相结合。对于系统指挥需要成立相关引导部门,对教师培养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并及时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对于反馈系统,则要求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信息的反馈采集,以研究分析用于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调控和不断优化。
(二)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熟知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帮助稳定双语教师培训的良好运行,双语教学中主要以教学和教师两个为基本点,要确保双语教学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对双语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察审核,并建立相关奖赏惩罚制度,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以表示出对于双语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1、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工作展开和推行,在管理工作中给予管理者导向作用,才不至于误入弯道而多走路。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本人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双语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意义以及理念,做到更好的自我约束以及教授学识。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学习的意志更为强烈,以保障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
2、完善双语教师考核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审核方式不标准规范,教师无论工作态度如何,工作效果怎样,都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了双语教师的工作怠慢。在此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考核制度,在完善规范现有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双语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水平考核,并以此作为薪酬调整的标准,借以促进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要对于优秀的双语教学工作者要给予表彰鼓励,以提高双语教师自身的自豪感和民族优越感,进而推动双语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建和稳定发展。
3、双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要求具有责任感、事业心以及献身民族事业、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良好品质,双语教学中由于对双语教师的重视度和认知度不够,其地位尚处于社会低端,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双语教师这一职位,要肯定他们崇高的教学精神,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教师素质的培养
对于现有的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着重于对其素质的提高进行培训,并及时灌输最新的知识技能。首先作为双语教师的教师本身应该对自己制定严格的要求,做到对工作的负责,教学态度的端正以及思想上的极度端正。在对双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评估的同时,要求其采用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确保自身教学状态良好的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培养
对于目前仍处于接受教育培训的未入职教师,应该着重培训他们自身学习双语的策略以及教学策略[4]。
1、构建语言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上,主要是少数民族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以及汉族教师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认知。在培训中,应该积极引导培训人员根据自身条件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快速学习语言的目的。
2、明确学习目标。阶段分明的目标计划有利于培训人员快速掌握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策略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也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分类培养。不同的教师受到语言影响的程度不同,对语言的认知亦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应该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类别处理对待,并分别对其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以达到培训的优化目的。
二、国家政策鼓励
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内要求少数民族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自主加强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在外要努力吸引大批人才到偏远地区中去,到基层中去,以支援双语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依照相关国家政策,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双语教师的优惠政策。
1、提高本地现有双语教师的工薪福利,提高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教育资金投入,采用优劣分化对教师进行筛选淘汰,教学工作中表现良好的教师可适时提拔,并依据个人意愿考核能否改换工作地点。以此积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国家西部支援计划,鼓励民族大学的双语教学人才到基层中去。双语教学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几乎没有。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西部支援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去支援。同时,少数民族当地政府可以主动出击,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短期服务的协议,将人才留在本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奖学金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偏远地方去;另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以考研福利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教育等。
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双语教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朱崇先,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 柳慧,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9期
关键词:“双语”培训 学习策略 调查 对策
一、引言
新疆教育学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于探索提高培训效率的途径,近年来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笔者在“双语”班级管理和《汉语听力》《汉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学员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个人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成功与否是与他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有关的”。因此笔者对“双语”培训学员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培养和训练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角度探讨提高“双语”培训效果的途径。
二、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随机选取新疆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的数学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200名“双语”培训学员作为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和随堂听课观察的方法。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
2.调查问卷构成。以调查“双语”培训学员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为目的,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双语”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2)“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运用情况。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我将对学习策略的调查细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若干题目,题目主要参考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LL ,v5.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汉语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我分别取六个分量表中题目测得的各选项的平均值得到“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通过对照分析调查对象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的运用情况。
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
■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6个具体学习策略分量表中各选项平均值所占比例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序都一样,选项“有时候是这样”比例最高,多在40%以上,这意味着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行为是随机、偶然的,并未自觉、主动地运用,同时,“通常不是我的情况”和“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0%左右和4%左右,说明有近15%的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运用任何学习策略,甚至有部分学员在汉语学习中完全不运用学习策略。综上,约半数学员不能熟练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二)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我对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双语”培训学员(下文中分别用1092和1192表示)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得到“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
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192和1092两个年级的学员“完全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提高,“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下降,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培训,熟练掌握运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多了,不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少了,培训是能够培养并提高学员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的。但是,40%左右的“有时候是这样”选项所占比例和“通常不是我的情况”以及“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两个选项比例之和仍然占据总数的约一半,跟整体调查情况比较一致。这说明目前的培训工作对学员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存在不足,少数学员运用学习策略能力有所提高,大量选择“有时候是这样”的随机、偶然使用学习策略的学员没有完成向自觉、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转变。
四、针对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建议在今后的“双语”培训教学工作中重视并加强对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其熟练运用学习策略,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综合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六个方面的相关学习策略,可以在培训工作中安排教师指导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
1.在汉语词汇学习方面,引导学员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使用卡片记忆,重复读写并多使用生词造句,还可以提示学生通过记忆字词在书页、广告牌或路标上的位置来记忆生词。
2.在汉语听说课程中,引导学员多练习汉语的发音,多看电视节目或电影,总结各种常见的汉语句型并多用汉语交谈,想不起某些词语时借助手势也要主动表达;鼓励学员在课外也要积极主动多听、多看、多用汉语进行交流,不要因为害怕说错不张口,通过多练习来消除使用汉语的紧张情绪。
3.在汉语读写课程中,注意扩大学员汉语阅读量,引导学员经常阅读汉语书报,不拘泥于个别字词,而是学会概括总结,抓住内容重点;指导学员用汉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常用问题,务必使学员及时订正自己文章中的错误并避免重复性出现。
4.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关心学员学习情况,指导学员制订计划表,目标明确并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利用班会组织学员用汉语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鼓励学员提出自己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肯定学员在汉语学习中的进步,随时纠正学员说话时出现的错误;引导学员用汉语写周记,鼓励学员学习汉族文化,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提高汉语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除了对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将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训贯穿于“双语”培训的教学、管理全过程,帮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学习策略,让学员学会学习,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现有的“双语”培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还应当强化对语言类授课教师的指导,务必使其在现有的汉语言听、说、读、写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要求确实贯彻执行下去,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实现“授之以渔”。
五、结语
众所周知,“目前,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研究已经从重教法、轻学法逐渐过渡到既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上来。”“双语”培训学员身为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其相较于普通学生学习自主性更高,能动性更强,帮助他们正确运用学习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其汉语学习效果,还能够使他们在返回基层教学岗位之后,潜移默化地将学习策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菊.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3).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
[4]胡艳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
本论文为新疆教育学院院级课题“‘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JY201155)成果。
作者简介:
关键词:双语人才求职;视频简历;双语人才网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95-02
1概述
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在新疆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培养大批的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有利于与其它民族的沟通,有利于创造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意义重大。
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培养双语人才。双语人才只有就业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用人单位也期望能招聘到优秀的双语人才。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培训学校来讲聘请高水平的双语教师来进行培训者的培训是个关键的问题。目前各校招聘双语教师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单位招聘不到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一些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利用人才网站进行招聘,而且要求求职者递交视频简历。视频简历打破了传统的文字简历模式,降低了多次面试的成本,招聘时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给招聘工作带来了一次新的改变。
2视频简历
视频简历和传统的文字简历或电子简历一样,是向用人单位展示、推销自已的一种宣传形式。视频简历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给招聘者的一种可以观看求职者影音形象、口语表能力的简历形式,它和文字简历一样,是展示、推销自我的一种形式。作为求职的一种最新方式,视频简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视频简历可以展示自我的形象、口语表达能力、气质、职业理想、求职方向,并可以方便地与文字简历一同递交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除可同步审阅文字简历的同时还可观看求职者视频简历。
2.1视频简历的优势
视频简历具备以下的优势。1)简历的内容详实。视频简历不仅包括了求职者文字简历的全部信息,更可加入对面试官常提问题的回答,对自己以往工作的总结,导师或证明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业余爱好等文字简历所无法直观表述的内容,通过对自身全方位的展示,使招聘单位对你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你的面试机率,更能提高双方的效率。2)可以很方便的展示才华。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不同的求职者有其不同的特长,如何扬长避短,突出您的才能?视频简历是您很好的一个选择。
3双语人才招聘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3.1双语人才招聘存在不足
双语人才招聘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双语人才招聘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是双方缺乏沟通、深入了解,单位招聘不到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一些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位。
2)双语人才网站缺乏个性。国内人才交流的专业网站虽然很多,但是满足某个学校实际需求的网站并不多。
3.2改进人才招聘的几点思考
1)通过求职者发送自己的纸质的电子简历外,还必须要求应聘人员递交视频简历,加强招聘单位及求职人员的沟通、深入了解。使单位能够招聘到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一些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又能找到合适的职位。好的视频简历相当于初次
的面试。所以单位通过视频简历初步筛选应聘人员,避免好多复杂的过程。
2)目前各校招聘双语教师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招聘不到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一些优秀的民汉兼通双语老师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利用人才网站进行招聘。
目前网上人才交流已经成为人才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人才交流的专业网站虽然很多,但是满足某个学校实际需求的网站并不多,缺乏个性。因此各高校依然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具有个性的人才招聘网站,特别是要求应聘人员递交视频简历,原因如下:(1)各高效招聘教师的特殊性、专业性。已有的网站中很少部分人才网提供双语人才和各教学部门的之间的网上交流平台。虽然人才网中有了校园网的就业模块,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对双语教师招聘的需求。(2)双语人才求职与一般人才交流有很多不同之处;(3)高校建立双语人才网站将为本校各教学部门招聘一流的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渠道,从而带来更多的招聘机遇;(4)高效率、富有特色的本校网站将更多地、长期地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产生长期效应。
4上传视频简历的设计与实现
双语人才招聘网中视频简历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双语人才通过视频简历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双语教师来说他们通过视频简历展现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能力等。招聘单位也通过视频简历对双语人才进行初步的了解。本系统的个人用户也可以上传视频简历,上传成功后,视频内容将在个人简历中显示。在导航栏中的视频简历中也可以看到视频内容。
本系统要求上传的视频文件格式为“.wmv”、“.flv”及“.3gp”。
实现上传视频的代码如下所示:
………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庞桂莲
2013年9月7日,我们幼儿园全体老师到漯河进行了群峰教育的首次教学技能和团队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但学习了很多东西,而且也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就怎样哄教幼儿这一块来说吧,以前总认为哄小孩玩谁都会,其实不然。面对一个个啼啼哭哭、又吵又闹的小孩却束手无策,奈何不得。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啼哭型”“又哭又闹型”“默默流泪型”等类型的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更好的带好幼儿打下了较好基础。我将从自身做起,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然而,对我震撼最大的是------鹰之重生、蝉之蜕变。鹰为了多活40年,要经过痛苦的蜕变才能重生。蝉要经过蜕变才能长出翅膀飞起来。鹰蝉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我们每位从事幼教工作的人,都是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像鹰一样重生,像蝉一样蜕变、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每个人强大了,也就是我们团体的每个组成部分强大了,每个组成部分强大了,我们整个团队也就强大了,团队强大了,又何愁我们会在竞争的大潮中被挤垮淘汰呢?小天使双语幼儿园的姐妹们,还记得我们的宣誓吗?“我们自愿手拉手、心连心、肩并肩……”为幼教事业而拼搏,为幼教事业而奋斗,也让我们为幼教事业而蜕变吧!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孙黎明
2013年9月7日,我们幼儿园全体老师到漯河进行了群峰教育的首次教学技能和团队培训。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这次团队培训。一天的培训时间使我感受颇深。首先,学习了司老师讲的如何应对几种爱哭型孩子。也学习了上课的流程。要想把班级带好,就要从常规抓起。常规要从小班就要做好,并且要和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结合起来,从小事抓起,从幼儿的吃饭,睡觉,游玩中进行教育。
在刘一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一个团队精神的游戏。团队不仅是个集体,而且是由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体组织起来的。在团队中,我们的利益与团队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也许不经意的一个错误,就可能会导致一个整体的失败。所以,通过做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了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聚到一起,可以配合默契,这就是团队精神。
所以,我们小天使双语幼儿园的这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关心团队,忠诚团队,要统一目标,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一起前进!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知道了团队的精神是多么重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小天使双语幼儿园的全体家人们一定要取长补短,交流合作,为我们建设优秀团队添砖加瓦,为这个大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王可
2013年9月7日,我们幼儿园全体老师到漯河进行了群峰教育的首次教学技能和团队培训。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会了刚开学的时候,如何和各种类型的小朋友进行沟通。还学会了如何教授弟子规这门课程。也让我知道了团队的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功。
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启发最大的还是《老鹰的蜕变》这个故事。老鹰的精神给我的启迪是:革新需要痛苦的过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你会遇到挫折、疾病、困惑、倦怠,甚至伤心、失望、自暴自弃,但不论是什么状态,都需要我们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如果说之前的生活,我们靠的是自己的年轻和天赋完成了人生的积累阶段,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增加十倍的勇气和睿智才能完成我们人生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旧的传统抛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这个过程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打造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让自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最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
我一定要让自己蜕变,给自己加油吧!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屈喜娈
2013年9月7日,我和众多群峰教育的同伴们,一起参加了群峰教育的培训,其中的几项深深震撼了我。
首先,是司亚蕊老师讲的怎样应对各种哭闹型幼儿。想想平时有点孩子的确让我们头疼。打不得、骂不得,道理又讲不通。听了司老师讲课,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对待特殊的孩子了。
还有鹰之重生。是刘一嘉老师主讲的。那么多大企业,都经过痛苦坚定的蜕变,最后走上成功之路。我们为何不能像鹰一样,像蛹、蝉一样蜕变呢?只有这样,才能把落伍的东西蜕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全新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能力第一!虽然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为了使个人,使团队,是我们的工作单位更出类拔萃,做行业第一名,我们一定要蜕变。
以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为使我们小天使双语幼儿园做行业第一名而全力奋斗!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李文燕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这次培训的内容很切合实际。
通过司老师对孩子性格分析的几点,让我知道了如何应对一些生活中常见但又处理不好的问题。知道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而爱上幼儿园,爱上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老师要多与孩子沟通,提醒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的问题,适当给孩子奖励。
通过培训中途看到其他老师的才艺展示,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在工作过程中要虚心向他人求教,不断地完善自己。
关于如何抓班级常规,我学到了:1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2、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去说、去做、去引导幼儿。3、老师要给幼儿做示范,只有老师做的合格,幼儿才会有意识的规范动作。4、老师要勤与家长沟通交流,从而完善幼儿日常生活规范。
通过培训,让我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在家、出外求学、待人、接物等日常行为规范,也知道了弟子规的讲课流程。
本次培训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工作上一下新的知识学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药虚心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要耐心、细心。我会不断地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每天都有进步,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孙晓佳
1、 今天我做对了什么!、
2、 今天我做错了什么?
3、 今天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培训后,这三句话让我最难忘。其实,这三句话也是一天工作的总结。如果我每天都这样问我自己,每天都这样做,那我不是进步很快吗?那工作每天还会有那么多的失误吗?
常规。
“一日常规”,对我们很重要。老师能将一日常规讲得那么详细,对比到常规中我们没有做到的,那不就是我们需要改善、以后要做到的地方吗?只要把常规做细做好,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幼儿园才能做得更好。
鹰之重生。
看完“鹰之重生”让我更加认识到,只有经过切肤之痛的新生,我们才能活下去、走下去,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我们要想走得更远,我们必须要蜕变,要跟上时代脚步,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庞璐璐
培训前,对于幼儿哭闹,自己总是束手无策,听了司亚蕊老师讲的课后,我知道了对于“又哭又闹型” “默默流泪型” “受人影响型”等幼儿该如何应对。例如:“默默流泪型”的幼儿,他们都是比较内向的,缺乏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给他们以爱的鼓励,让他们感觉老师就像朋友;“受人影响型”的幼儿我们应该带他们出去,比如去操场看看,或者去其他班看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和爱哭的幼儿分开一会儿,等情绪稳定下来再进教室……
这次学习,让我对幼教事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让我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教育幼儿。
培训心得
舞阳小天使双语幼儿园 刘璐冰
通过这次团队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使我认识的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内蒙古 双语教育 发展阻碍 政府政策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英语成为现代人才必备能力。据2011年统计学过英语人群,全区比全国低9.31个百分点[1],通过了解内蒙古多所大学本科院校的在校学生可看出,生源地为内蒙古的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与其他省市学生比相差甚远。并且,英语水平低严重制约学生个人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因此,抓好学前英汉双语教育工作成为发展地区的重要一项工作。
一、概念界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加深和扩展,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成为沟通各国家的语言桥梁,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双语通常被定义为“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2]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缘由,蒙汉双语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蒙汉双语教学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但是英汉双语教育由于重视不足而发展步履维艰。
二、政府视角下发展内蒙古学前双语教育的阻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对具备英汉双语能力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强,但无论是蒙汉双语教育还是英汉双语教育在内蒙古的发展仍存在很大困难。我们不能因为内蒙地区发展程度地而忽视政策指导的重要作用。我们从政府视野分析阻碍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
2.1学前英汉双语教育资金严重缺乏
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除了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之外,地区政府对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所推行的政策和资金投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是决定内蒙古学前英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自治区从2000年以来,GDP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3],但用于教育投资的经费一直占较小比例,严重制约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
2.2缺乏有效的政府文件支持学前英汉双语教育发展
政府作为主要核心公共部门引导和支持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应该将这一点作为是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但是,区内大多教育政策都倾向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大力发展蒙汉双语教育方面,而对于学前基础教育缺乏明确的政策规范,至于学前英汉双语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2.3政府舆论导向作用缺失
从思想意识来看,政府没有看到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语言政策在制定时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政策约束力不够,并且执行时大多流于形式。这样就不会在社会形成正确的目标定位和舆论导向,使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最终让家长、学校、社会各界人士忽略了启蒙教育的综合性发展。
三、贯彻有效政府政策,促进学前英汉双语教育发展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是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体系重要的阶段性发展。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有效政策,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工作。在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民参与到发展英语教育事业。
3.1发挥社会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树立和正确的英汉双语教育观念
利用大众传媒做好英汉双语教育工作宣传,为全区英汉学前教育工作做好社会导向,正确引导学校、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观念,让社会明白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宗旨,发展双语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师资标准应达到什么水平等。其次,政府要加快出台关于发展地区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政策意见,为全面实施英汉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3.2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双语教育资金保障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要推进英汉双语教育,必须设立发展专项资金,为双语教育工作展开提供资金保障。包括学前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教师支教资金、双语教学环境建设资金等。此外,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使专项资金专项用,避免资源浪费。政府要从扩大学前英汉双语教育普及率、加强学前英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英汉双语教育水平三个基础着手,新建一批教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的双语幼儿园,为地区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打好根基。
3.3营造全民共育局面,建立健全舆论监督评价体系
良好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家庭与社会共同教育的局面,政府满足家长和孩子接收双语教育的需要,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简单地说,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要做到一是政府主导的制度支持;二要官民共事,发挥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要建立一个舆论监督评价体系,广大动员社会力量,为学前英汉双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的舆论监督评价体系是保障学前英汉双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应该贯穿整个双语教育发的过程。社会与监督要做到监督政府政策制定、政策实施,评价学前教育机制,提高幼儿园自我自评标准等。
四、总结
我们深知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政府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构建全面共育的局面是发展学前英汉双语教育的最终方向,政府应当把握好这一方向,认真总结和学习区内外的宝贵经验,抓住新的社会环境下英语带给地区发展的新机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主客观环境的制约,推行的有效政策是存在这较大的不同的,尤其是内蒙古地区,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带给我们的机遇,明确政府职责,把政府作为主导,将社会各界和家庭积极纳入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氛围,实现全民共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谷晓璇,郭天翔."双语"、"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2).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主要就赤峰学院ISEC项目双语教学实施情况从任课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以对ISEC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理解程度;ISEC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与适应情况;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与适应情况;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做了介绍;再就学校对ISEC项目师资培训和硬件投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
关键词 :ISEC项目;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36-02
纵观国内外高等院校,我们发现,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那么,单就国内高校而言,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非重点高校,教学模式并无太大的差别,这主要深受中华两千年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但从高校教育整体发展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是进步的,这一点需要我们充分肯定。
同时,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关注研究ISEC项目双语教学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列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武汉大学吴平[1]教授对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着重分析了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教学模式、师资、教材、适用范围等方面。武敬杰等[2]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的目的入手,分析了师资队伍水平、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语言环境对实施双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对策。徐国琴[3]等探讨了如何对双语教学进行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申笑颜等[4]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进行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高等数学的双语教学开展要因人而异,以及其发展趋势是实行分层次教学。
赤峰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是欠发达、建设中的院校,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上有所突破。整个教育面临改革,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分开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专业必须办大办强。其次,必须走国际化道路。2013年我校引进了6个项目,新增747名学生,项目学生1400多人,借助项目我校也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要想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必须以此突破。最后,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国际化。教育是否开放,是制约各个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我校的教育必须要走转型发展之路,从以学校为主导办学转型为以学生为主导办学。建设我们的专业特色,实现教育专业化、应用化、国际化。
2013年,学校为了走专业特色发展之路,积极引进ISEC(国际学术本科互认课程)项目,但不是全面引进。2013年的三大专业引进,分别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2014年会计、护理专业继续引进该项目。学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与美国高校进行合作,把美国的通识教育引入进来,也就是ISEC项目。前两年课程是按照美国的通识教育的进行设置,按照项目办的要求,通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ISEC项目教师、ISEC学生、学校的相关部门、院系才着手对双语教学进行摸索和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内对双语教学研究的同行们来说显得有点滞后。下面依据我校一年多来的双语教学实践,就基本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1 任课教师方面
1.1 对ISEC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理解程度
这一理念注重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语言为工具打开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从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双语教学。
在这些理念的引导下的教学实践体现是:
(1)需要做好系统的教学准备工作;强调教案编写及执行情况、学习成果、评估标准和考核形式三者的密切关系,加强了教学目的性和应用性。
(2)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加大了教学的阶段性评价力度。(不再是期末一纸试卷的片面评价)按大纲中确立的学习成果编写教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标准和考核形式,在教学中使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并将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通过对ISEC教学理念的解读,在教学中,真正认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准备对开展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外文教材的解读,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特别是在系统的大纲和教案的制作过程中更加加强了教学准备,使教学思路拓宽,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跨越式的转变,从而带动了具体教学方式的变化。
总之,通过践行国际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仍有待改进,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ISEC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
在课堂中,教师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有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合作学习、辩论等。
教师积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调整。但在实践中也遇到诸多困难,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课堂讨论及小组展示的活跃性;同时学生课前任务完成率低影响课堂效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开展课堂活动和讨论等占用大量时间,教学计划容易延迟,教学方法还有待丰富,等。
1.3 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
2013年11月,开展的EMI专题培训对我校教师作用很大,专题培训切实明确了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的使用情况。总体来讲,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相比,虽然英语口语能力有限,对原有教学的生动性把握欠佳;但经过对通用英语的运用训练,教师可使用简单常用的英语语句和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继续改革,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而开展教学;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不仅要更新自身的理念,同时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把更新学生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以促进教学相长;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我们必须重构师生观,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5]。
教学效率要不断提高,处理好课堂活动和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兼顾二者。对学习成果的评估标准和考核方式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
2 学生方面
2.1 是否理解ISEC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与以往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相比,这种全新的ISEC教学理念和模式对学生的头脑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存在对ISEC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认识上的误区。首先,ISEC课程学习不是简单的翻译英文教材,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及参与时间。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应该是任务型学习,这与习惯了不对新课进行课前预习背道而驰。最后,明辨性思维要求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等待老师传授间接知识经验。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6]。
2.2 是否适应ISEC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首先,初次体验ISEC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习惯了一个人解决问题,这就忽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分工、团队协作、节省课堂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
其次,在小组展示和辩论等活动中,男生多的班级适应程度要比女生多的班级高。
2.3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
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居多,在实践ISEC项目教学初期,从很大程度上说,没有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但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推入,学生的参与逐渐由被动变主动。这与学生对新的学习方法的不断熟练密不可分。
2.4 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对初次接触国际化课程的学生来讲,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基本具备听通用英语的能力,但接受慢,说有障碍。但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较好,在这种语言环境的带动下,学生还是能配合完成学习目标。
3 学校(院系)方面
3.1 学校(院系)对ISEC项目在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缺少师资语言培训,应多提供语言交流的平台,尤其是短期国外交流;
ISEC项目学校间师资教学经验交流;等等。
3.2 学校(院系)对ISEC项目在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外文数据库资源应尽快实现共享;课件、教材等教学辅助资料的提供应及时;
希望在教学资源方面给予更全面的支持,比如提供一些相关专业的外文数据库资源以供师生共享。建议提供中英文两种教材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议为师生双方面提供相关课程课件、多元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资源等多种资源支持,同步发展,开阔视野,使师生能够更快适应国际课程理念和教学。
3.3 学校(院系)对ISEC项目在管方理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师资管理:师资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仍有待提高,建立明确透明的奖励机制。
学生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项目初期重师资培训忽视学生理念培训。
总之,ISEC项目的双语教学在我校处于起步阶段,从学校到任课教师再到学生,三位一体,不断解决任何一方出现的问题,都对我校ISEC项目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2)武敬杰,许世彬,赵新雅。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64-65.
(3)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69-70.
(4)申笑颜,孙慧哲,苗丽华。高等数学的双语教学实践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8(9):46-48.
【关键词】 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进行本土化经营,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实行国际化战略,职业市场对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对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推广和深入,对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讨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自2002年起担任“我院”中澳合作班的《管理会计》课程双语教师,作为原版教材的授课教师,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思考,在此作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
要有效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明确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目前在双语教学中,尤其教学初期,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或新单词课”等误区,致使部分学生感到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这就是教学目标不明而导致的本末倒置。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言的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并为今后进入的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中文教材直接就是国外原版教材的翻译或介绍,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更根源的学科知识点。因此,双语教学首先是会计的专业教学,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二、“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实施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双语教材的选用
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双语教材,教师要兼顾教材内容和教材费用两个问题,但前者应该是教师选用教材的关键因素。对于教材的选用,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管理会计”而言,其课程特点决定了选择原版教材为好,以对那些在管理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的学术研究可以做更深入的了解,但本科生的教材要难度适中,不能让晦涩的语言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就是说,在保证教学体系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语言生动、示例清晰、逻辑性强的原版教材。双语教师要对选用的教材充分理解,并根据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尤其要补充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二)双语教学准备与实践
为有效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状态是学生课堂外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往往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学习效率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有些教学资料教材中已经提供,有些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节奏,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效率。
2.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但不必强求英文授课比例,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教案,在“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小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时间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因为教师的英文水平,使得原本能够旁征博引、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3.恰当安排习题答疑,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授课得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课和答疑课的时间。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的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我院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4.适时进行复习测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双语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学后忘前,即在学习后面专题的过程中发现对前面的几个专题已经没有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夸张地说等临近考试发现对以往的知识点遗忘大半,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有些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可能会对某些课程存在回避心理。为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双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测试,一则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二则使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测试不一定是书面形式,也不一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可以通过设专题分组讨论、案例设计与分析等形式进行,主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研究,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三)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1.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双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编制成计算机软件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但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并用,因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有些推理过程用板书逻辑更为清晰,也更能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MSN、博客等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2.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点、引导、启发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管理会计”是一种方法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业务实践的桥梁,使知识的传递更加主动、迅速、高效。这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和讨论,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外出调研等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其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进双语教学改进发展的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师资选拔与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有专门的双语师资选拔原则与方法,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支持。可以通过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等在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与进修。同时,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质量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和英语功底,还要肯下工夫、肯付出。因此必须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有自己特色的课。
(二)双语教学评价与成绩考核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测评体系,对结果与过程测评并重,可以实施多指标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与效果。双语教学成绩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从教学的角度理性地认识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的差异性,选择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考核方式,将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实现双语教学真正的意义和目标。
(三)双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递
双语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处于探索和不断推进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逐步完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和丰富,教学质量有待检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教学的研讨与交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学校要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可以定期组织跨专业的双语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双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递,加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双语教学的沟通,使学校的双语教学更加系统、合理。同时,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将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师重复无效的工作,加强双语教学不同阶段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基本认为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学生,它可在人文素养培养上、思维方式训练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教学双方共同的努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合理安排以及双语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以会计学学科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2]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 杨劲松,雷光和.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35.
关键词:新疆地区;初中汉语;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29-01
双语教学是在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普及的大趋势下才飞速发展的,双语教学有其特殊之处,不是一般的学科教学,也不同于汉语教学,更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迭加。那么,在新疆地区的初中汉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双语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新疆地区初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疆地区又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混搭,因此在初中阶段中开展双语具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不止要学习本地语言,做到母语和汉语融合,部分学生更是要做到多种语言的融合,加之学生受到汉语水平限制,给我们的初中双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考验。此外,双语师资力量不够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与新疆地区的教师来说,大多数专业汉语课教师,尽管他们有很强的汉语专业知识,但在民族语言方面依然很欠缺,许多教师都无法做到本地母语和汉语相融合,这就给我们的新疆地区初中双语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最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在新疆地区,很多学生都只会用汉语考试而不会用汉语交流,这就严重削弱了汉语作为双语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功能的发挥,无法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培养。
二、新疆地区双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培养人才的需要。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疆地区初中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新途径入住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既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认真落实初中双语教学。
2、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保障,更是学生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汉语水平的限制,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觉得抽象、枯燥、无味,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边疆地区的初中语文双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还应不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应如实的结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这样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个个乐于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
4、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切忌不可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因采取分阶段,分明的,有重点的方式推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汉语语言交际环境的创设,要使初中语文双语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做到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双语能力。
5、注重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在新疆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研究总结,不断的创新提高,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一、 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出的背景
1.美国AP课程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由于AP课程是大学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对AP教师提出了较中学教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议教师应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至少有3年教学经历并经过从师专业训练;建议教师持有教师专业资格证书;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沟通技能,使AP项目惠及所有学生;教师可利用电子媒体形成个人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对于中国的AP课程教师来说,作者认为还需满足:教师能够理解美国AP课程教学理念并将其实施于教学实践;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
2.中国当前急需具有深厚AP课程学科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为AP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AP课程项目在我国的实施刚刚起步,国内从事AP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该项目在中国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的AP课程教师分为三类: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及国内高中教师。外教熟悉美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不熟悉中国学生特点及中国中学教学现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对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海归教师来说,愿意到高中任教的人数很少,而国内高中教师资源丰富,他们对中国中学教育有较深入理解,他们应是在中国推广美国AP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传播AP课程项目教育理念的使者。中国的AP课程教师是中国双语教师群体中的特殊成员,要求既要具备大学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大学双语教学的英语水平,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两项要求也是中国的AP课程教师数量处于瓶颈状态的主要原因。
美国AP课程项目要在中国持续发展下去,教学质量是关键,师资队伍是根基。因此,采用适当策略促进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 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界定
对于中国的AP课程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作者认为“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中国教师为适应美国AP课程项目在中国发展的需要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和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过程,包括教师AP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升、AP课程学科知识的更新及AP课程学科授课能力的提高过程。
2.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1)了解美国AP课程项目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理解并掌握美国AP课程教育理念,将其与中国教育理念相结合,达到中美高中教育文化的融合。
(2)具有较强的AP课程学科英语授课能力,掌握双语教学相关理论及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专业英语进行学科教学,具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和全英文课堂教学驾驭能力。
(3)精通所教AP课程内容,具有深厚的AP课程学科专业知识,了解AP课程相关学科领域新进展。
(4)掌握AP课程学科教学技能,包括AP课程学科教学设计、组织课堂互动及课外活动、教学反思与研究、多媒体的运用等技能。
3.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中国的AP课程教师具有“高中教师”、“双语教师”和“大学基础课教师”三重身份,作者结合此特点及上述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提出以下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途径。
(1)发挥高等院校在AP课程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储备AP课程师资力量
高等院校应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高等院校各专业中大多已设置了学科专业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并未扎实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本科学生及多数硕士仍不能读懂专业英文文献。因此,要提高专业英语课程尤其是涉及到国内已开设的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等AP课程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切实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知识,为从事AP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激发在职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原动力,增强主观能动性
美国AP课程项目为输送我国的优秀高中学生进入世界名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精英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加入该项目对于国内教师而言是难得的自我发展契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具备自身内在的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我。
(3)美国大学理事会应加大在中国举行教师培训活动的力度,以促进中国AP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AP课程本土化进程,提高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4)开设AP课程的学校应积极与美国高校或中学建立合作关系,输送本校教师到美国高校或中学进修或培训,让教师了解AP课程项目在美国的开展现状,亲身体验美国AP课程教学模式,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如:北京王府学校已分别与美国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卡州立大学签定“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协议书,并且王府教师可赴美国大学脱产学习一年,获得相应的学历和教师教学职业资格证书。此项措施为提高该校AP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平台,为打造具有全球化教育理念的教师团队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5)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群体专业发展与个体专业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对于AP课程教师来说,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反思尤为重要。开设AP课程的学校应定期开展AP课程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如:课堂观摩、教学示范、学科课程与考试的教学资料研讨、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研讨、AP课程的本土化研究等活动。通过校内培训,使教师深入理解AP课程项目的宗旨,反思总结自我教学行为,评估自我教学效果,拓展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英语授课能力,及时更新AP课程的信息,建立教师群体间的沟通。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教师间学术交流平台,交流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分享国内外有关AP课程项目研究的前沿成果。
(7)学校应提升AP课程师资学历水平,积极吸引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加入AP课程项目中,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应鼓励他们攻读硕士学位,增强自身的学科知识储备。同时,校方应提高AP课程教师的薪资标准,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4.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1)上述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途径之间应相互促进、协调进行,职后培训应具有长期系统性和连贯性。
(2)高等师范院校可增设双语教育专业。国内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几乎是空白,中国要和国际教育接轨必须将双语教师的培养提上日程,疏通目前国内双语教育与国外教育衔接不畅的局面。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双语教师的最佳基地,在教育专业中可增设“双语教育专业”,承担起双语师资培养的重担,同时也为AP课程教师储备资源。
(3)建立国家双语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定期进行双语教师培训和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双语教师资格证书,作为国内从事AP课程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是美国AP课程项目在中国发展的保障,AP课程项目管理机构和学校应运用多种途径拓展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渠道,使中国教师达到美国大学理事会对AP课程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并将AP课程项目本土化。随着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AP课程项目在中国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国际优质教育,同时也为我国的高中精英教育储备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 2005 AP Teacher Standards..
[2]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6(2).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师资格认证 指标
一、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的必然性
(一)资格认证是双语人才质量提高的必然需求。
自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试行)》以来,双语教学改革在我国本科院校全面铺开。高校双语教学虽然经历了10年改革与实践,但是仍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高质量双语人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切实保障人才双语素质培养,是高校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学质量=(教材+环境+学生+教法)*教师,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与双语教学质量正相关,且倍数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因此,开展资格认证,保证教师双语教学资质,是双语人才质量稳定、提高的必然需求。
(二)资格认证是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明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单就汉语教学而言,双语教师无论从语言能力和专业素质,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但是,双语教学不是汉语教学,它不仅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更是两种语言、文化、习惯的冲突和融合。教师是否具备双语教学理念、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文字表达观点和倾听能力、丰富的教学模式与技巧等亟待权威认证。
(三)资格认证是双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从国际双语教学发展规律层面,双语教师资格认证是双语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切实提高双语人才质量的有效手段。北美、亚洲、欧洲许多双语教学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利用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Internat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Qualifications)对双语教师资格进行认定。虽然我国双语教学和师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的、权威的规范体系,但是尽快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资质是双语教学发展的迫切需要[1][2]。
另一方面,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双语能力要求层面,英语应用能力正成为众多涉外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具有涉外业务的大型公司、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英语应用能力是考察的重要项目。显然,“买方市场”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要求与现阶段高校双语教师“鱼龙混杂”、教学质量不高形成尖锐的矛盾。为此,高校迫切需要研制双语教学准入标准,开展教师资格认定。
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的意义
(一)资格认证有利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格认证一方面能指导职前双语教师培养,即准备从事双语教学的学生和预备从事双语教学的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能从师德、专业素养、英语能力、授课艺术等各方面规范现有双语教师,去劣存良,推进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此外,资格认证有利于教师双语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保持职业生涯和高校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二)资格认证有利于树立双语教师的权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力。
双语教学有别于汉语教学,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官方鉴定或认证机构,且有学者质疑双语教学合法性[3]。因此,从官方或高校层面开展双语教学资格认证,可鉴别教师对某个学科或课程语言能力、教学模式、课堂组织等是否达到双语教学要求,做到持证上岗,能对双语教师的权威性、合法性给予肯定。
(三)资格认证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双语教学管理效率。
资格认证让高校领导和教师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双语教学,从形式上重新定位双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转变教学观念,规范双语教学管理,提高效率。并且,资格认证有利于双语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投放,提高有限教研资金投放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率,为高校教师对外交流、学习、培训提供依据,培养现代化双语教学的专家、大师,提高社会声誉。
(四)资格认证有利于缓解“教学”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日益增加的综合素质需求同高校双语教师良莠不齐、教学质量不高的矛盾逐步显现。资格认证促进教师提高英语文化修养,加深对英语承载的优秀文化、文明的理解,完善英语素质,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双语精英人才,提高普通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教学”矛盾。
三、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对象
有效的双语教学,师资遴选是重点环节之一[4]。教师是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合格的双语教师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所以,深入研究双语教师构成特点,科学选择认证对象,才能保障双语教师资格认证顺利开展。
我国高校双语教师主要有本土专业教师、英语转岗教师、外聘教师、客座教师、外籍教师、海归教师[5],其中海归、外籍教师、外聘教师和客座教师无需资格认证。因为,前两者英语能力毋庸置疑,而专业素质招聘考核已经保证,重复认证无论是从人格尊重,还是国际惯例上,都不是上佳举措;后两类教师一般是学科或课程双语教学能力得到认可,或有一定声誉的专家或学者,教学能力也可保证。而专业教师和转岗教师长期从事单语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英语水平还是授课模式,都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自学强行上马,且基本是兼职,教学能力难以从制度上保证,所以是资格认证的重点对象。
四、双语教师资格认证指标
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双语、多元文化者、特殊教学策略等是高校双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社会形态、双语教学目的、实施阶段等的特殊性,笔者发现:双语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英语的传授者,更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培养者、塑造者。因此,从人文素质、英语素质、业务素质三个维度综合构建双语教学资格认证指标,符合我国双语教学实际和国情。
(一)人文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指教师须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要有积极、主动投身双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心理素质。英国教育学、心理学博士戴维・方塔纳(D.Fontana)认为情感成熟、稳定是成功的教师的重要品质之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不气馁、不苦闷、不灰心丧气;在获得成功时,不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故步自封。
3.个人魅力。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个人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教师要有健康、阳光的仪表、仪容,着装得体;宽严适宜、民主、合作、平等对待的性格;有丰富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严谨、幽默、机智、诙谐、夸张、娱乐等,灵活应用,恰如其分;态度亲和,关心学生疾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其自信心、自尊心,能理解学生好奇心、进取心和成就成就感的宽容气度;真心热爱教育事业。
(二)英语素质。
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是“给予一滴水,要有一片海”。衡量教师英语水平的标准是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虽然大部分双语教师在学生阶段基本通过了CET6级和学位英语考试(转岗教师除外),具备了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文献阅读与学习的能力,但就是否具有用英语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问题,绝大部分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资格认证须全方位、多角度整体考核教师英语素质。
1.听。不仅要能听懂纯正发音的英语,还要能听懂学生不同口音、不同句式,正确的或不正确的表达。
2.读与说。发音纯正、准确,能根据问题或情景组织地道的句式流利表达能力,有合理分解长句为短句的能力。
3.写。要博闻强识,能正确、流利地书写,文笔清晰、工整、赏心悦目。
4.译。要有丰富的词汇积累,熟悉英语语法与修辞,能准确、地道、规范地表达知识含义。
5.英语文化修养。要有较高的英语文化修养,熟悉英语国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6.思维与思考习惯。能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切换汉英,且保持语言的独立性,保证英语的原汁原味和汉语语义。
(三)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主要指教师有明确教学目标,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技巧和用英语诠释、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
1.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能否根据教学目标计划、组织、开展教学计划制订、教材选择、大纲制定、教案编写、教学方法选择等让双语教学讲实效,而不讲形式。
2.熟练掌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像、动画、色彩变化、链接等直观、形象、变化多端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增强教学趣味性、生动性、灵活性。
3.课堂组织模式。能否将指导者与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合,构建多样化交流、对话平台,根据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技巧。
4.用英语进行学科或课程教学的能力。用英语流畅描述、介绍、讲解学科背景全貌;用英语准确、规范诠释专业知识概念、定义;用中文或英文总结、归纳、梳理英文教材知识重点、难点;用英语指导学生实验实践和学习实践手册。
五、资格认证措施
教师和课程是双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双语教学资格认证要将教师和课程有机结合。一方面,课程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载体,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课堂组织等要求不同;相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所有课程。另一方面,能从事某门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代表能对该学科相关课程或其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因此,双语教学资格认证模式应以课程为基础,实行一课一认证模式,即教师在开课前对该门课程双语教学能力进行认证并颁发课程双语教学资格证书,确保教师在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资质和权威性。
当然,由于高校双语师资数量、质量、学科专业结构、课程复杂性等问题,资格认证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提高教师和课程的认证数量。如:教师可对某学科多门相近课程进行资格认证,甚至可跨学科课程认证;允许不同教师对相同课程进行资格认证;允许外校教师对校内课程进行资格认证等。
资格认证还应对资格时效进行规定。不可否认,学习、使用频率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英语熟练程度,课程教学连续性能提高教师对课程结构、内容的掌控力。因此,资格时效要根据课程发展、教师学年课程安排等实际情况具体落实,一般3-4年为宜。如果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英语国家进修、学外),教师缺少1年以上的双语课程教学,应主动对该课程进行重新认证,否则自动取消资格。
应当承认教师问题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水平总体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对规范双语教学实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双语教学资格认证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预期来看,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有赖国家、高校、教师统一认识,积极研究,逐步制定、完善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兆平,张胜,何虎.我国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高教探索,2007,(6):194.
[2]宁晓洁.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146.
[3]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_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27.
[4]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1.
关键词: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72-02
云南是一个边疆、山区和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省份,全国总人口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云南有8个,有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和怒族等。根据统计,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总数为42.1万,主要分布在保山、普洱、红河、西双版纳和大理等10个州市35个县市、区138个乡镇。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山区,交通设施很不健全,和外界的信息沟通也不是很顺畅,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很低,劳动者的自我提升能力很弱,具有“多、边、低、弱、穷”的特点。8个少数民族中,除去普米族和基诺族,剩余的6个民族均为跨境民族;除去普米族和阿昌族,剩余6个民族都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性和多地理性的发展状况,使云南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从多维度去考虑,我们应该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采取因地制宜的相关措施,使云南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一、规划科学发展,促使云南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稳步发展
基础教育发展是云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奠基石,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劳动力素质的有力保障,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数分布在偏远贫穷的山区,多民族性、多宗教性和多文化性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复杂性。规划科学发展,我们首先要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崇高地位,把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作为本地区教育事业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发展;其次要让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内部和其他民族及地区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的差距,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再次要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教育的协同发展,这是加快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要从全局的高度、多元文化的视角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全面考虑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谐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投资,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财政自给率低,贫困问题突出,经费缺口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的力度,设立“较少民族基础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地方财政薄弱地区的投入,加强校舍建设、教材资料和教学仪器等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建设,努力完善这些地区的办学条件。其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国际组织和机构及爱国人士的资助,形成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教育经费筹集途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法规制度,调节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保证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提高的源泉。针对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较低和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等情况,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编制补充机制,在数量上保证较少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地方少数民族师资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大教师们的综合能力,如与民族高等院校及师范院校合作,把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脱产培训等结合起来,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师资队伍,建议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用于较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培训。三是以对口支援、招聘特岗教师、志愿者的方式选派热衷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到这些地区支教,定期进行轮换,并在其晋级和评聘职称时重点考虑。四是切实改善和提高较少民族基础教育教师待遇,尤其对偏远和艰苦地区的教师,要在保障基本工资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其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提高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的津补贴,在评职称、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教师能安教乐教。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从纵向教育结构上看,较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缺失,几乎为空白状态,很多乡镇至今无一所幼儿园或学前班。学前教育是帮助较少民族儿童打好汉语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学前准备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较少民族的儿童进入小学就读后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致使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困难和自信心的缺失。对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云南较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在资金投入和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条件较差的乡镇可在小学开办学前班,使较少民族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可在语言表达、阅读和基本学习技能方面进行有效的准备,帮助较少民族儿童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其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儿童智力,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较少民族地区应积极推行民族双语教学,大力培养培训双语师资,加强双语教材建设,编译出版双语儿童读物,减少较少民族儿童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实行以民族语言为主,汉字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推行以汉语为主,民族语言为辅的教学方式。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快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他们民族自己的语言为载体,让少数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再者,要加强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较少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缺乏实用技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等现状,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材除现有的文化基础课外,还应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编写乡土教材,增加实用技术课程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艺课程。现有的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生识字以及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升学或学习其他知识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准备;实用技术课程根据本民族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知识启蒙和初步的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单调的学习方法,又可增加初中毕业生的入学途径和奠定职业教育的良好基础,也为学生今后毕业返乡时仍可以参加本乡本土建设做准备;民族文化课程使学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族传统技艺有一定的了解,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以及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社会结构、民族构成和文化组成的多样性,致使其教育发展中的复杂性,而如今针对这些复杂原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不多,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不丰富、教材和课程的设置脱离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使教育丧失了独特的吸引力,降低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在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提升的进程中,新的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新的实践课题迫切需要科学回答。为此,应高度重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组建强有力的研究队伍,针对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和特殊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切实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面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确立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在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在政策扶持、教育投入、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照顾性倾斜,因地制宜、因族施策,以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带动整个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较少民族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推动较少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早日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Z].云族联发〔2011〕8号,2011-09-07.
[2]朱玉福,周成平.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4).
[3]贾仲益.从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调查看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3,(3).
关键词:双语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92-02
双语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仅2013年一年就有将近五千篇文章讨论双语教学,这说明双语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
哲学作为一门性质独特的学科而言,也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英语语言的学习、使用和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我们表达观点、反思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并进而掌握思维方式的工具。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为此他提出要“教给哲学说德语”,认为“哲学一旦学会了说德语,那么那些平庸的思想就永远也难于在语言上貌似深奥了”。邓晓芒先生深以为然,并认为,当前哲学学习的任务是“教哲学说汉语”。但是,邓晓芒先生也承认,在教哲学说汉语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向西方人学习纯正的哲学思维”,认为只有在深入领会了西方人“对思维的思维”之后,才能找到恰当的手段把我们的语言文化优势发挥出来,教会哲学说汉语,带来汉语语言与哲学两者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哲学系双语教学中的难点
沈阳大学非常重视开设双语课程,鼓励教师参加双语教师培训,且已经在很多专业开设了双语课程。政法学院哲学系的双语课程由本人承担,目前经过六个学期近三百个课时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获得学生们的认可和好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正是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推进改革的契机和动力。
在学生方面,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练习和使用上。一种语言,如果不能用来表述思想,就只能是僵化的符号。很多学生对使用英文的自信不够,不肯开口说英语,把活生生的语言学成了化石。在双语课程的开设之初,我们首先进行了学生英文水平的测试,包括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五大方面。反馈的结果是,当考核的内容仅关涉日常交流时,学生们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但是一旦考核的内容涉及到哲学专业知识,学生们的成绩就有点惨不忍睹。很多学生宁肯把单词拼写出来,也不肯读出来,有什么想法了,宁肯写出来,也不肯说出来。“哑巴英语”的现象在偏远地区生源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给双语教学课程带来了很多困难。
在教师方面,遇到的难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学生们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有一部分学生对双语课很排斥,认为双语教学加大了学习的负担。很显然,他们一方面要认真学学英语,应对四六级考试,学习语言的任务已经不轻松。在另一方面,哲学的专业课已经在进行思维的思辨训练,任务也是非常繁重,实在没有必要加重学习负担。此外,因为哲学学习的内容抽象玄远,哲学家的观点复杂多变,想要学好哲学,还需要阅读大量哲学原著,在已经有中文译本的情况下,本科生的学习似乎使用中文就足够了。很多学生认为,采用双语方式学习西方哲学家的原著,他们需要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还未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第二,学生们对双语教学目的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在哲学系开设双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学语言,把双语课看成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大部分学生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初就跟教师反映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希望通过双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置在词汇记忆、语法解析等问题之上。第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很难保证双语教学课程的英语使用比例,另一方面也为公平公正的考核带来难题。很多在课堂中表现很好的学生,却没有在试卷中获得好的成绩,相反,很多平时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却能获得较好分数。
二、哲学系双语教学的改革尝试
在哲学专业开设双语课程,其目的绝不仅仅是进行语言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语言的学习,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当前的哲学是说德语、说英语的,由条件所限,我们首先有必要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进而理清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哲学命题的真实含义。为此目的,就必须在我们当前进行的双语教学中进行改革,设计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达成通过语言学习哲学的目的。哲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探索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通过对语言的历史性分析培养学生兴趣。不能否认的是,学习语言绝不是轻松的娱乐,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学习的过程很难被坚持下去。因此必须采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对语言进行历史性分析。也就是说对于基本的词汇,我们考察和讲解它的词源和历史变迁,对不同哲学家使用的相同概念,进行历史性解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为本人曾经学习两年的古典文字拉丁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为学生讲解英语词汇和拉丁文词汇之间的关联,对于理解安格鲁萨克森语言习惯也有不少帮助。
2.通过讨论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索绪尔认为“语言对思想所起的独特作用不是为表达观念而创造一种物质的声音手段,而是作为思想和声音的媒介,使他们的结合必然导致各单位间彼此划清界限”,因此,声音是语言的重要特点,一种语言若是没有声音,就丧失了实际的使用。因此,在通过语言来学习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双语教学中,就必须鼓励学生使用语言。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增加讨论课的数量。一般而言,在学习一个章节之后,我们都会组织讨论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讨论哲学家的观点和对命题的论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潜力。
3.通过分段式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语言的学习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在哲学系以培养思维习惯为目标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分段式教学的方法,来达成目标。在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的双语教学活动中,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在第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双语讲授,使学生熟悉英文材料。此时,英文使用比例大约在60%左右。第二阶段,要求学生阅读带有中文对照的英文原著,和哲学家的思维进行无中介的接触,使用英文理解、分析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此时,英文使用的比例大约在80%左右,只有少量较为复杂的论证过程需要用中文加以补充。第三阶段是使用纯英文原著,在对英文的阅读过程中熟悉西方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并训练学生使用英文发表观点、论证命题。恩格斯曾经有名言,说看一个人是否掌握的一门外语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能够用这种语言思考。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努力,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用英语思考的目的。
4.多种考核形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水平。针对有些学生课堂表现较好,但是考试成绩较差,同时有些学生不爱开口,却能考出好成绩的情况,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考核方法,适当增加平时分数的比例,争取尽量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那些口语表达较好,但是考试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认真考察了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些学生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原因(比如单词记忆错误等等),我们要求他们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对于那些不爱说话,但是考试却表现很好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多发言,尽量激发他们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在课堂表现、课后阅读、小组讨论、期中小论文、期末试卷五个方面加权评分,尽量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改革的实际效果总结
哲学系在每届学生中都开设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古腾堡网站上David Hume著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在第一学期,学习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学期,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英文思维的能力。
可以说,这样的努力获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对语言的历史性分析,让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得到了提高的同时,深入领会了语言所承载的思维的历史;学生们用英文发言、进行小组讨论、写作论文,使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也获得了发展,语言从符号变成思维的工具。经过两个学期分段式教学,他们不再畏惧外语,能够顺利阅读、翻译、理解英文原著;能够熟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领会哲学家的著名命题,以语言为载体,切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成就都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10级哲学考研的过程中,尤其是面试阶段,很多“985”、“211”院校都要求学生用英文解释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和命题,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个环节表现的尤为突出。有两名学生因为面试环节的突出表现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而双语教学是历时长久的事业,还需要我们在未来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芒.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EB/OL].[2010-12-22].
http:///link?url=F3_Izor5oV3jZZbeSujS_v3eQV2CaxTbDYVyjN3eX_09YJMRpdTrNTOWOgxZGQrOJiv7LZ9I_B9xEu23yTaWkIJJAuH-94KmNaMhPUvcs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