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13:1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2年9月6日,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重庆一中学生张峻源从董奇帆市长手中接过奖杯时,格外激动,他表示这是学校多年坚持科技特色教育才让他的学生生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创新教育 风靡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在第27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2013级的张露、张洋、朱立华对RW新型防水耐久密封材料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总计7项一等奖高居全市第一,超出几个直属学校获奖总和;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智能型太阳能果蝇诱灭装置》、《工业石膏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别获得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设立的创新单项奖。
学校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2004年获2金4银7铜的全国中学最好成绩。在2012年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饶集田同学凭借“隧道自然光辅助照明系统”荣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高中组一等奖并得到小科学家称号。近年来学校多人次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科技的种子早已在重庆一中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重庆一中的全体师生定会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科技之树茁壮成长蔚然成荫。
一 树立正确的新的课程观
物理新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具有教育价值的物理知识为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出“浅、宽、活、新”的设计思想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
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取实验事实、概念、定理、基本理论以及物理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观察和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可认识性,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仪器设备等因素间的矛盾,真正贯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二 注重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位真正的教师不是在于直接教给学生真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加工变为考题检查学生。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要求转变学生学习中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会,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但“放”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中,新的教材的编写摒弃了以前“照方抓药”的教学方法,注意学习过程的探究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的结论,结论以空白的形式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探究成像规律,学生学会不是教师教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会的,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构建新的知识,这比硬塞给他们强百倍、千倍。
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一定要重视,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在讨论时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另外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探究过程是针对以前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的,应当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探究教学虽能很好的促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用探究方式来进行。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如讨论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验操作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生方式的转变。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都应该得到提倡。
三 在生活,科学、技术、社会(STS)中进行物理教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生活、科学、技术、社会来展开。
1.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STS的联系
(1)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
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2)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
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等。
(3)关注一些社会重大问题。
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燥声污染等等。
2.让生活、STS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引向社会
(1)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采访工厂、农村、电站等,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2)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媒体通信工具搜集各种科技信息。如收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利用互连网查询、搜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3)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搞科技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潜望镜、望远镜、指南针、潜水艇电磁继电器等实验仪器或模型;引导学生进行“纸锅烧水”,“烧不死的鱼”等小实验。
(4)举办各种物理知识讲座、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人类的进步与环境的变化”、“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火箭”、“神州系列宇宙飞船”等。
(5)开展写小论文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参观、实践活动中的所想写成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和写作意识。
一、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纽带,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石。学生只有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地理教育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适度的强化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使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如此,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初中地理教学《板块运动》一节中,教师在讲解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这一知识时,教师及时让学生分析日本、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发生地震时怎样避震等方法,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蕴含着独到的科学方法,展示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是科技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
地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如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主要就是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其别强调了人类天地观的演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环境保护中酸雨防治的根本途径就是改进能源技术、发展洁净的新能源,白色垃圾的回收处理技术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等等,这些教材内容里面都包含着大量的科技教育内容,作为地理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科技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捕捉契机,并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及时完成科技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科技观。
三、整合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知识的时空跨度大,而教学环境的空间很小,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课堂上再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联系的、动态的、音响的、有画面的、可远观的、可近看的、可聆听、可感知的地理事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能更好地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能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地理知识的平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能创设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课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分析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因此地理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地理学习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整合,抽象的知识、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唤醒了学生对科技的求知欲,学生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启迪与开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课堂渗透科技意识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绘图、查图、天气、气候环境监测;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源材料、地理图表;另外还可以围绕地理学科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也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开展各种主题系列性科技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获取科技知识。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旅游卫视频道,每天都要播放与地理有关的科技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科技信息含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指导学生积极撰写地理科技小论文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1.短小性
“小”,一是指课题选择的角度小,二是指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三是指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小”。题目不宜太大,更不宜选用一些华丽或空洞的题目。范围大小应结合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选材过大,就不易抓住重点,论证也就困难。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2.探究性
地理小课题研究,其实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育中的迁移与应用。在课题研究小组中,同学们按照共同讨论确定的行动计划,自己去观察、去调查、去实验、去发现、去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去完成课题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贯穿并洋溢着探究精神。探究性成了课题研究的鲜明特性。
3.实践性
课题的研究是在自然而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从自然人文等方面,说出形成的原因、解决方法等等。
4.生活性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发现同学们爱玩电子游戏,就可以调查“电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居民安全意识”的思考。
5.可操作性
课题研究是由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课题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课题组的同学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一些涉及人身安全或高端的课题就不适合学生去操作了。
6.重视扩展性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地理科技论文的撰写
地理科技小论文一般是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规范而又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撰写好地理科技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研究概况
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由来和设想,简要说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计划与实施的过程。介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与课题组的主要活动。
2.研究成果
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包括各种观察、实验与调查数据,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3.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是理论升华的结晶,每一点结论的文字简要准确,既以事实作论据,又以理论作解说。
4.存在问题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科技意识,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科技知识。实践证明,经常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的渗透,学生的科技意识就会增强。当然,科技教育是中学生地理教学中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技教育,使科技教育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总之,地理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是地理教育的需要,也是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动脑、多想办法,克服困难,就能使地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同时,会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更有时代感,也将使科技教育更具体,更落实。
【关键词】积极 心理学 创造 潜能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68
一、来自教师理念与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老师的著作《不过如此》中关于教育是“赏识”还是“训斥”的论述,其中谈到了教师的不同态度,演绎出学生在学校里的不同学业成绩,甚至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生存状况。《汤普逊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理念和态度将对学生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也会影响老师。作为老师要去接纳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走进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学科,研究人类优点、积极品质、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为重点。它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的;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主张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1.更关注生活的积极面:人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缺点?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有这样一些缺点,但他还会成功?2.发现并发挥你的优势:只关注弱点,不关注长处,结果是只能发现问题,而忽略了美好的东西。3.通往更快乐、更幸福门径,身处逆境仍能正面、积极看待问题和生活。
三、关于创造力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因此,在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如何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造力潜能开发实践研究
(一)寻找学生身上具备的积极品质,发扬光大
案例1:学生小林发明作品《远程家用报警系统》,获得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中国参加欧盟科学家比赛,现已被天津大学录取。小林自由喜欢电子制作,喜欢动手,在心理课中通过创造思维训发现他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和坚持性等积极品质,通过心理测试也发现小林创造性良好,具有优秀的坚持性,对电子制作充满热情。为此,笔者在他的创造中进行鼓励和创新思维训练,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把他的创造性进行开发,该项作品历时2年,经历了创造焦虑、创造尝试反复等过程。在扩大他本身的积极品质同时,也培养了他爱与被爱的能力。
案例2:学生小席发明作品《可拓展快门线及其配套功能模块的研制》,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参加2015年英特尔ISEF国际大赛。在科创教学与心理辅导中发现小席爱助人、喜摄影,家庭氛围自由,积极品质有良好的创造性、好学、仁慈、善良等。利用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使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挥,将积极品质应用于各种创新活动中,从而培养和提高他的创造力。
(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
案例3:行为与社会科学课题《高中生同伴冷暴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论文长达1.5万字,用时1年半。这是一个学生课题,它的研究背景在于课题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在班级中遭受了来自同学的冷落、忽视、嘲讽,加入心理协会后把这里当成了倾诉的心灵港湾。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学生也遭受了“冷暴力”“同伴冷暴力”给中学生会带来什么危害?在学生的成长中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他们去查阅文献,进行问卷访谈、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结论和建议。自此以后,心理协会同伴辅导中,孩子们在给同学们做了心理辅导后,都会主动去查阅文献,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意识被激发出来。
(三)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
案例4:行为与社会科学课题《高中生同伴冷暴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获得成都市一等奖,其创造者主要是高2016届学生心理协会会长欧阳,他具有勤奋、坚毅、善良、感恩等积极品质。担任心理协会会长期间,做事积极、善于思考,每一次学生心理协会活动都给与他高度的评价和鼓励。其学业成绩从年级上60多名上升为28名。由于自主招生需要,鼓励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选题、编写问卷、论文撰写、数据统计、查阅文献等困难,及时的鼓励和赞许激发了他更多的创造热情。自发性促动了创造动机,这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类似案例有高三心理协会会长赵韵某、会员干部黄丽丽、黄乾、张琪其等,赵韵论文《颜色对中学生情绪和性格的影响研究》、黄丽丽《暑假未成年人安全的调查研究》均获得成都市科技论文一等奖,张琪其发明作品《开放型凹槽式课桌》获得四川省一等奖,全国银奖。黄乾写出了《愁》等文学作品,发表在《萌芽》上。高琴发明作品《一种防糊电饭锅》获得成都市一等奖,获得三个实用新型国家专利资格,对其大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入大学后,其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开发,并代表中国到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具有创造力的人都具有共同的创造性人格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引自吉尔福特)。这也与积极心理学的六种品德24中积极品质相吻合,我们要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挖掘,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每一朵花都开放,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元化。[备注:本文涉及学生姓名为化名]
参考文献
[1]胡军.创造力研究之我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2004/4.
[2]林崇德.从创新拔尖人才的特征看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2012.1.
[3]乌云娜著.创新力,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1.
[4]邱章乐,鲁峰,汪明主编.创造心理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7.
论文关键词:珠心算,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珠心算是以新颖多变的具体形象的算珠为形象的特点,珠心算学习过程不仅仅促进了儿童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提升,更凸显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优势。
一、珠心算研究概述
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主要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把抽象的数字变成直观盘珠映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以珠象运动进行计算的一种计算技能,是珠算的高级形式,是“珠算”与“心算”结合的产物。珠算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并逐渐发扬光大,对我国经济与历史发展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了珠心算的作用。研究表明,珠心算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将珠心算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珠心算的特点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珠心算这一祖国的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课程标准结合,亦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二、珠心算对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
(一)珠心算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论文,应该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新课改中的情感指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 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教育应注重两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情感性论文下载。因为珠心算在信息的存储、传输方面有独特之处,能够使输入、输出一体化。它的存储量和计算机虽计算并显示出计算的结果,这就是珠心算中珠动数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是计算器所不具有的,也是其他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可以看出,珠心算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珠心算灵活多变的教法与本身的新颖多变的具体形象算术特点对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珠心算学习中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兴趣浓厚,练习内容丰富,有实拨、空拨、看拨、想拨,有听珠算、看珠算、听心算、笔算等,课堂气氛活跃,既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同时会反馈给珠心算的学习中,影响着学生对珠心算机能的学习。
(二)珠心算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态度
态度是主体对客体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具有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心理倾向。新课程中指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算盘既是教具、学具,也是玩具,儿童用手指拨动算珠,感觉光滑沁凉,算珠碰撞发出的响声十分清脆,感觉特别舒服,珠动数出、珠动数变,不仅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珠心算教学在培养儿童自信心、学习态度等态度方面,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学生在认真的完成每一组计算过程中,由于眼看算珠、耳听数、脑想过程、口读得数、手写答案小学数学论文,这些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感官的互动,大脑一直是按所接受的数字信息译成算珠后,进行有规律的跳跃,最后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当得到赞扬等鼓励后,儿童的心理不免会产生满足、喜悦直至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当儿童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时,就会产生一种重新计算的愿望,从成功中得到一种想要积极探索答案的科学态度,通过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教师等手段,从而逐步相信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地去学习一个又一个新知识。这是传统数学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助于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指个体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新课程中的“价值观”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算盘能为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架设桥梁,珠心算学习促进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珠心算学习有它独特之处,长长的一串数要在较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计算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努力,需要顽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需要自觉主动、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就潜移默化地竖立起来了论文下载。
三、珠心算与学科结合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中融入珠心算的多通道学习来达到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设置讨论组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把“算”与“心”结合,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以及内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隐形资源的获取融合在一起。
其次,注重教师自身的品质言传身教的作用。虽然珠心算的特性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小学数学论文,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源源不断的传递着情感、意志、信念、价值观等等,这是因为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一位品德高尚的教室可以感染学生,进而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热忱、好奇心及兴趣。
再次,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李秀艳采用基本认知测验、ERP技术、脑成像和脑涨落图技术对珠心算进行研究发现,珠心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等智力品质,能增强计算能力。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多感官注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珠心算教学对学生多元化智力发展有加速作用。
总之,珠心算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我们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把人才成熟年龄提前的价值是巨大的,而珠心算教学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之一,有益于儿童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燕.浅谈珠心算教学中学习心态的研究[J]. 珠算与珠心算, 2008,3.
[2]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3,9.
【关键词】课外活动;意义;作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的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课外活动的独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时政学习、形势报告、演讲和课外阅读等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处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中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膊,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中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做科学实验中,在小发明、小制作、小改革、小论文、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作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个标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看重学校所拥有的尖子生的数量,也不看重考试通过率,而是关注学校教学目标是否为把大多数学生带入大学。马休斯说:“这项排名是为那些致力于把普通学生送入大学的高中所设计,我希望这是一份能衡量学校水平的排名,而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排名。”
为了向公众解释优秀高中的含义,《新闻周刊》载文介绍了几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成就突出的“榜样学校”。
查维斯公共政策高中
上榜理由:培养合格公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闻周刊》阐述评比标准时,第一项便是学校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好市民”,是否能教会学生关心“国事”。
纽约教育专家康斯坦西亚・沃伦说,美国高中在几十年前曾经普遍要求学生学习“公民学”课程,不过如今能够始终坚持这一做法的中学却越来越少。他说:“现在的学校更加注重教学生怎样赚钱。而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是否正在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合格公民?”
不过,近10年中,许多美国中学开始要求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这方面的佼佼者当属塞萨尔・查维斯公共政策高中,这所高中甚至把学生送进美国国会,它的毕业班学生在准备升学考试的同时,还需要在国会做一段时间的实习生。学校还要求高年级学生写有关公共政策的论文,并组织学生面对公众发表演说。
这种教育方式收效显著。现年17岁的尤希维娅・瓦尔德斯4年前入校时对国家政策一无所知,而她现在不仅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而且还是校内活跃分子。她结合自身经历,在毕业论文中分析美国现行移民法案的缺陷。瓦尔德斯的父母都是来自萨尔瓦多的合法移民,她自己出生在美国,所以理所当然能够获得美国国籍。但是她的姐姐却因为出生在萨尔瓦多而至今无法加入美国国籍。瓦尔德斯的论文分析合理,论证充分。她的姐姐看后不禁感叹说:“我的妹妹教会我如何为自己而战。”
查维斯公共政策高中现在有500名学生,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学校创始人伊拉赛马・萨尔西多移民自墨西哥,是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生。“我看到许多年轻人对国家政策漠不关心,”萨尔西多说,“有谁能比这些中学生更热心于怎样改进国家政策,使其能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并消除贫困、失业和犯罪率呢?”
滕比预科学校
上榜理由:善诱学生“入门”
好的老师贵在善于让学生“入门”,而非“填鸭式”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追求全面发展。
亚利桑那州的滕比预科学校早在10年前就另辟蹊径,它没有像其他高中那样一门心思教学生“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告诉学生如何“终身追求真善美”。学校设5个年级,现有330名学生。学校强调学生在艺术、科学、人文等各类学科领域内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的入门课程是从古希腊文明开始的西方文明史。“我们不希望学生偏科,”学校负责人丹尼尔・斯克金说,“所有学生必须学习音乐、美术、戏剧、数学、自然科学、英语、历史以及拉丁文、希腊文等外文课程。”
滕比预科学校近乎繁重的课程表给许多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专家史蒂芬尼・萨洛吉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方式与私立大学预科班相似,不过它给普通家庭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滕比预科学校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以至于每年招生时只能靠抽签决定。
17岁在校生约瑟夫・埃尔文说,在滕比预科学校6年的学习生活虽然艰苦,但他认为值得。他说:“学校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教我们学习方法。”
滕比中学的教学方式也让学校“直接受益”。埃尔文前不久发明一种招生工作电脑程序,能帮助学校挑选学生。滕比中学今年便用这一程序完成了招生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滕比中学没有开设电脑课程,埃尔文完全依靠自学掌握了电脑编程技术。
学与成中学
上榜理由:教学领先一步
考上大学是美国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培养能顺利进入大学并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自然成为中学的目标之一。
从这一角度考虑,学校让学生提早接触大学课程,有利于孩子顺利走上“大学之路”。北卡罗来纳州的学与成中学便是一例。在学与成中学学习的5年中,学生不仅能接受中学教育,还能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中学毕业后,这所中学的学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或是进入大学读完后两年课程。
北卡罗来纳州州长迈克・伊斯利对这种教育方式相当推崇,他称这种指导思想为“学得多、会得多”。北卡罗来纳州如今有13家类似学与成中学这样的高中,伊斯利计划2008年让全州100个县的学生都能接受中学、大学混编课程。“过去,北卡罗来纳人祖祖辈辈都在纺织厂工作,”伊斯利说,“但现在,纺织产业大多转移至亚洲地区。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就业方式?答案是教育,我们需要培养世界上最好的劳动力。”
不过,许多人对过早让中学生接触大学课程持否定态度,批评这种做法是揠苗助长。教育专家萨洛吉说:“孩子们还处在人生最初阶段,没有人能够这么早给他们定型。”许多大学招生人员尤其反对对孩子过早进行智力开发,认为大学课程必须在大学里教授。
优秀女生中学
上榜理由:实践分班观点
男女分班读书曾经被人们批评为歧视女性或是不人性化的做法,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今却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同。
斯坦福大学教育史专家大卫・特亚克说,当波士顿市1821年建立美国第一所公立高中时,只有男生才有资格入校,但随着高中教育不断普及,男女同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不过,一些学者近些年提出,由于男女学生学习方式和进度不同,男女分班教学更加合理。受到这一观点影响,纽约东哈莱姆区的优秀女生中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全美名声大噪。如今,这一中学已经成为纽约市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
男女分班的教育方式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厄兰格的劳埃德中学从上个学期开始,把大部分一、二年级班级规定为男女分班授课,但每个年级都设一个男女混编班,以便对比教学效果。学期末,学校老师和校长都认为,男女分班授课方式效果更佳。校长约翰・里赫曼说,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男生阅读水平,因为现在大部分阅读材料更加适合女生。
不过,学生们的反映各不相同。15岁女生凯蒂・布朗是男女分班的支持者,她说:“教室里没有男生,也就没什么可以分心的。我们走进教室就是为了学习,而不是吸引男生注意。”14岁男孩扎克・克拉多克可不这么想,他觉得没有女生就少了许多乐趣。
丹佛科技中学
上榜理由:注重科技人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曾经流传于中国中学的“名言”,也得到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新闻周刊》说,年轻人的自然科学和数学能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关键,所以许多美国企业希望中学培养足够多的科技人才。同时,许多高中正在吸引更多孩子选择投身科学工作。丹佛科技中学开办于一年半前,如今仅9年级和10年级便有229名学生,这些学生45%来自低收入家庭。丹佛科技中学有令人羡慕的硬件设施,每名孩子上课时都能用手提电脑记笔记,而整个学校都有无线网络接入。
校长比尔・库尔茨说,校内许多学生底子较差,所以学校办学的最大困难是怎样让所有学生齐头并进,不让任何人掉队。为此,学校开办了各种暑假补习班,组织研讨小组并且聘请当地大学生给孩子们补课。学校授课方式也相当特别。每天早晨,孩子们要聚在一起上一堂讨论课。课上,每名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15岁学生尼克・卢甘说:“学校里,大家相互认识。”互助互爱的学习氛围让卢甘决定今后做一名工程师。
丹佛街道中学
上榜理由:专收“问题少年”
中学要培养一两名高才生并不难,难的是不让任何孩子辍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 科学素质 科学能力
2006年国务院下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为了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程里的一门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占15个学分。在2008~200年度我校在高中一年级开设这门必修课,真正进入学生的课表,并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课程目标。
笔者有幸成为我校第一个专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和评价阶段,每一阶段都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现就我校开展该课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成果介绍如下。
一、指导学生如何选题――问题情境阶段
该课程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选题。选题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实施的过程、最后活动成果的质量和课程的目标是否能达到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选题阶段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让学生知道课题的基本类型,为选题做好准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社会调查型,即是学生对某种现象或是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认真进行科学发明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最高层次;知识探究性,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习的方位,获得学习体验,最后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较低层次。第二,学生明确选题的原则,主要有自主性,选题一定要自主自愿,以自己的兴趣和较为擅长的方面为出发点,所选的课题还要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学生完成课题的成功性就有了保障;同时学生的选题一定要考虑可行性,包括课题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基础、时间和精力等各个不同的方面,不能只考虑兴趣,如果学生的选题太难或条件无法满足,这样的课题只能停留在选的基础上,而根本就谈不上继续往下发展,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就是考虑课题开展过程中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不要一味的追求创新性、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只是载体,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获得某种学习方法,掌握某种学习技能,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等等方面。第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课题开展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所以要解决好小组协作问题。
在课堂上笔者主要采取两大类不同的选题实践,第一大类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即笔者先在班内介绍和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这门新课程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出发不确定范围自由的选题,然后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相应课题。选题内容包括课题的题目、选题的原因、选题的意义或实用价值、创新点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等5个不同的方面。然后给每个学生到讲台说课题的机会,下面的同学充当评委给其提出问题和建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修正和丰富学生的想法,有利于课题的立项。这种方式我选择高一年级的一半班级进行实践,效果很好,发现有些学生的想法确实很独特,最后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商议评选出部分优秀的课题进行实施阶段。例如,高一(1)班的刘超逸是全班第一个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发言的同学,题目是《方便大型重物运上楼梯的装置》,当看到同学和老师一起快速转动大脑为他提供建议、议论层出不穷的时候,他有种自豪的感觉!于是这样的动力指引着他在今后的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很多想法一个个出炉了,算是个高产“发明家”。
第二大类,笔者首先在班级内营造一种问题情境,确定研究大的方向,学生自己提出和选择相应子课题。比如“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从现在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在校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晚上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以及一些实例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他们有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压力。他们被4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来气,这样一下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了解更多学生的眼里以及怎么解决或缓解压力等问题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最后在这个班里成立“关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和解决”课题组。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从那些方面进行研究,班里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定下7个子课题分别是:对在校的初、高中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网上、图书馆查找如何缓解学生的压力;请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到学校作相关内容的报告;请校内心理辅导教师成立“调节学生压力办公室”长期给学生咨询;征文活动;寻找校内部分同学介绍亲身体验给其他同学以帮助:可以在校广播时间定期给学生讲故事以缓解其压力。确定子课题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选好组长之后就可以进行实施阶段了。
第一轮选题结束后,全校高一年级12个班的选题结果涉及到调查报告50多项,最后立项进行研究的有39项;涉及到小发明和小制作120多项,最后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最后留下来进行立项研究的有98项,其中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63项,需要寻找相关科技辅导员的项目35项。在这一阶段由于笔者事先给学生
大量的例子,包括以前学生获奖的项目・、以前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料、在外听专家讲座的例子、从专利之家网站下载的大量作品图片等,这些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选出质量高的课题。
二、课题实施阶段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研究过程,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开展研究、通过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样学生选好课题后就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且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小制作和小发明。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强,根据自己的设想先是画出原理图。并不断的修正。然后根据设计的需要寻找材料,此处我们提倡废物利用,不主张学生花钱购买材料。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体现创新。(4)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指导学生课题时,由于课题数量比较多,难易程度又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笔者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调查报告一类的课题,我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占95%以上的工作,即是在选好课题、清楚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的情况下,由小组成员自己商量起草调查问卷的内容。之后在课堂上由该小组派出代表给全班同学分析问卷,让班内所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以及优缺点,集思广益,最后我再提出参考意见,小组成员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内容修改,直至最后定稿。根据学生自己的要求印制问卷数量,一般在500~2000之间不等,之后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发问卷、收问卷和统计数据等基本工作。最后,根据课堂上所讲的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小组成员商量如何分配任务,最终提交成文的调查报告。根据学生撰写的情况,笔者对学生的作品提出相应修改意见,让其逐一进行修改,直至大家最后都满意为止。写好调查报告后还要把它转化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
小制作和小发明这一类课题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笔者把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小制作,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例如。3班姚怡颖同学制作的“防哈气的口罩”,4班李品一同学“家用防臭型方便垃圾桶”,5班曹友霖同学“DIY墙上自定义挂袋”,12班蒲禅姝同学“盲人倒水器”,7班葛奉天同学“简易单词杯”,7班梁秋实同学“遥控自动窗帘”等等。另一大类就是有一定难度,涉及到物理和劳技等学科内容,据此情况。笔者找到相应学科的科技辅导员。让他们认领自己领域且感兴趣的课题,以便协助学生完成课题。例如,10班冯晨同学“鱼的自动喂食器”,1班刘超逸同学“方便大型重物运上楼梯的装置”,2班武嘉臻“感应式洗手液瓶”,9班武磊同学“环保手动充电的小风扇”等等,还有很多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对于学生已经做好的作品我们要给其充分课堂展示的机会,使其具有成就感。
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以及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善于申辩。
四、综合评价阶段
对活动的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步。所以,在评价阶段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
1 过程评价
建立小组的活动手册,学生把每一活动后的感受、收获、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创新的想法等都记录在册,用照片和录像做好过程记录,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兴评价。
2 定量评价
成果评价,学生最后的宣传册,材料、倡议书、漫画等等。
3 总体定性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对社会或他人来说虽不是新的,但对自己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显然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技能独立地“发现”未曾学过的知识、解题方法、实验装置和未曾提出过的一些设想等,这也是创新。中学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的创造能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谈谈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格外强烈。因此,给学生多提供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如在讲氢氧化铝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启迪思维。通过一层一层问题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例如:“雷雨为什么能促进家作物的生长?”“石灰岩洞的钟乳石、石笋等是怎样形成的”“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用上可作钡餐?”“烧鱼时为什么常常加一些食醋和白酒?”等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实验情境,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显然这里指的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实验,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改进或根据化学知识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筋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才富有新意,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学化学实验一般要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药品节约、现象明显。而教材上有些实验存在明显不足,并非最佳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使之更加完善。这样的实验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带着评判的目光去思考、改进每一个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例如:初中化学教材co还原cuo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它点燃,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此法的不足,然后提问,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co 不损失的处理方法?学生们开动脑筋,想了好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将除去co2的co导气管重新通入玻璃管中去还原cuo,将co循环使用。此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这样的思维方法一定要加以肯定。
(二)参与设计课堂实验,激发原始性创新意识。许多实验的原始装置是原始性创新教育的好素材。分析一些演示实验装置的起源,并设计出新的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原始性创新意识。将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与拉瓦锡当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装置联系分析,找出其相似性及变化趋势,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当年是如何发明制取气体装置,使其产生一种创造发明的愿望;分析启普发生器原理,启发学生动手设计、发明制取氢气的其他装置,教师可以选用其中的一些装置让学生去制备氢气,能让学生尝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原始性创新意识;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新意的演示实验,用以培养学生原始性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时间,去探索,做一些兴趣实验。例如,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晶体的培养、自制焰火、实验室制备雪花膏、防裂膏、洗发水;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像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过程中,如何处理破碎的锌片?如何分离出二氧化锰?通过拆开干电池,学生很可能想到,如何制造干电池、钮扣电池呢?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去查资料、去探索、还可以尝试去写科技论文。这样既有动手实践,又有查阅资料,学生就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
二、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1、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创新 探索 实践
一、创新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矗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二、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的生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应是: 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设计、途径方法……的活动过程。
1、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点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创新的产品是独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创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随。只有大胆向传统挑战,才可能创新。
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有:①联想思维。②直觉思维。③灵感思维。
物理实验是人类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验证书本知识,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温前人创造的思维的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献身科学的精神、勇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自信心。
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创新的胆略;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中,落点为什么会有较大的离散,原因应在碰撞的过程中被碰小球所处的支座与等大的入射小球轨道的末端不能严格在一直线上,两球不是对心正碰。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
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①提倡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质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断地“充氧”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若能实事求是地但陈不足,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就能成为学生培养质疑精神的好榜样、好朋友,好老师。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非常宝贵,要鼓励和提倡。
②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高中学生对知识、现象、实验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新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爱提出一些疑问,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教材上给出的动摩擦因数都小于1,有没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中,得到酒精与水混和总体积缩小的现象。有学生提出所有两种液体混和的体积都缩小吗?有增大的吗?在光电效应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数目增加否?在透镜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区域相消的,透射光应不变,为什么还会增强呢?等等。说明了学生存着强烈的质疑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海森堡与爱因斯坦等人长期激烈的争论后,在海森堡的脑海骤然出现的。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质疑的意识,使学生在质疑辩论中,搞清原来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持质疑的态度上课,锻炼思维的准确性、开放性,也提高了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别。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创造潜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的重点培养动手创造能力。
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富有创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备心理发展基础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思维等,都要加强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激情的推动下,通过形象类比联想,把记忆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选择、提炼,重新组合成新的映象的过程。威尔逊发明的、被卢瑟福称为“科学史上最新最精彩的仪器”——“云雾室”,是与他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度过几个星期,对山间云雾缭绕的瑰丽的光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分不开的。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电势能之间的共性,比较它们的异性,从而使“机械”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形成一条链。又如:学习玻尔原子能级时,引导学生把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氢核运转的情况与人运地球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绕地球运转的情况类比联想,从而掌握电子绕行的动能、势能、速度、周期等变化规律。应用类比联想将知识系统化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联想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在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反弹回来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几乎和射击时相等,这不像子弹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弹回来一样吗?这是何等生动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联想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如子弹以一定的速度射击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块木板,求子弹穿过各木块的时间比。从匀减速运动来思考这问题较难,可想象成让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再将比值关系反向排列为所求。
②直觉思维不遵循一般逻辑规则,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具有创造性、灵活快捷的特点。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必有其自身规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的突变,其机理是许多知识因素与思维活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迅速结合形成认识上的飞跃。这种飞跃产生基础有两个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思维的内在因素;娴熟的专项技能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外部条件。
直觉思维产生机理告诉我们,结合物理知识与技能教学,追寻思维活动的路径,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解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面临物理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精选习题,系统地培训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法、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象法、数列、极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练各项技能,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学生遥控汽车在一平板小车上“进、停、追”平板车就会退、停、进,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维直觉化。再如用“超级特技飞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脱离轨道运动,演示圆周运动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用悬挂旋转飞机验证一维圆锥摆运动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使更多的学生用直觉灵感思维来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和规律。
③灵感思维的养成是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对中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布鲁纳说过:“在自然科学和普通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迫根据不完善的知识去行动,我们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学创新这一本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的科学创新过程,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淡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学创新来自于创造性的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掘教材中有效因素。变换常规的教学方法,放开束缚学生思路的枷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引导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猜想: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然后再进行实验定量研究来得出结论。在讲等温变化的玻意定律时,由学生初中的热现象和生活经验,先猜想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可能是什么关系?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α粒子轰击氮核的教学中,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新的粒子是质子。这一现象发生是α粒子将氮核中的质子打出来的,还是氮核获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变产生的呢?允许同学们提出猜想,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分析布拉凯特云雾室拍摄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条径迹的事实,论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涉及科学猜想的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培养学生灵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迪、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测定动摩擦擦因数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有斜面上滑动;有用橡皮筋伸长量比值法,也有弹簧秤读数法;有匀速平衡法,也有匀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体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吗?同学们积极思考,共同商量,设计出了用打点的方法来测;有用光电计时方法来测;有用闪光照相方法来测;最有创意而又简单的方法是“外报法”,物体从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匀变速运动,(这是已有的经验事实)增大角度物体的运动性质不变,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当角度增大到90o时,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且只有重力作用,运动性质还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创新”成功的滋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②、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给出学生足够的电学器材,让学生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要求从零电压开始逐渐到额定电压为止。从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测量记录到作出图象,分析图象的意义等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最后评比交流,使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如单摆教学完成后,给出设计题目:提供一定容积的可乐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细线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块和盛水的桶一只。试估测水从此瓶底小孔连续流出的平均流量。较多的同学开始很茫然,因水的体积和水流时间都有连续性,通过同学们认真思考、观察,将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多数同学能完成这个实验。从标签上读出水的体积。用细线与石子组成单摆测时间。这些实验与知识结合较好,又有较好的创意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结合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制作,如: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可以用现成的发电机零件组装,也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自制风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去探索怎样使轮转动得最快,怎样检测发电机的电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发电量大小。再如:讲完全反射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制作蜃景现象的模拟。同学们首先想解决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气层,经同学们的讨论研究,认为液体折射梯度容易实现,由不同液体接触面上的分子扩散来实现。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报答器,摇控航模,光控和声控继电电路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面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型、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称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创新人格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为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向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和接触。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失败会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材的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明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精神是源头,创新思维是关键,观察、实践是途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及协作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坚定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1科技活动中的兴趣与乐学
兴趣就是对事物的喜好,乐学就是乐意去学。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专注、很投入去学,科技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开展科技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乐学。以前我校师生对无线电测向知识是知之甚少的,虽然有教材,也尽管图文并茂,但毕竟是静态的图形,测向要点及整个活动的过程不能生动展现,辅导老师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把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的录像展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对此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其结果一下子就有四十多人报名参加学校无线电测向队。又如无线电工程技术,焊接技术教材都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通过播放《集成电路的发展史》,《汽车全球卫星定位》等,介绍科技发展动态,把枯燥乏味的静态图画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有趣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科技活动产生兴趣和感悟,并乐意地、专注地投入到科技活动中去。
2科技活动中的探究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其规律的一种学习。科技活动的探究往往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原理、验证,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实验的检验、测量。例如辅导学生写的小论文《白炽灯与节能灯的用电调查》,就是利用了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带着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做实验。不同瓦数的白炽灯与节能灯电流的大小、发光效果的比较。了解广州城区的小巷、部分居民住宅(楼梯灯)白炽灯和节能灯使用情况。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自主探究,在这样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下,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又培养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收集、整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科技活动中的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激发创造力,发挥团队精神。例如无线电工程的训练,实验室平整宽阔的桌面,可摆放电烙铁、学生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工具箱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知识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以强帮弱,加上老师指导下训练。学生在安装调试收音机和测向机的训练中,常常会出现新问题和故障,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交流,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的团队精神。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无线电工程竞赛,多次荣获初中组、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
3科技活动中的挫折与失败
在科技活动的训练与比赛中,学生往往要经受挫折与失败磨练。只有在挫折与失败中,感受和体验,才会真正领会科学的本质、才能体现科学精神中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在装配、调试收音机和测向机的过程中,因电路复杂,电器元件质量、焊点质量、调试等问题,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电路分析、检查元件、焊点逐一排查解决。例如初中有位同学第一次参加无线电工程竞赛时,装机速度很快,但收音机没有装响,当他看到同伴们装机比他慢,获得一等奖,别人成功我失败时,心情非常难过。对他受到的挫折,指导老师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并帮他一起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是焊点虚焊造成的。此后他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年的比赛中,他获得了广州市中学生无线电工程竞赛初中组个人第一名。报读电子专业,毕业后成为了索尼公司的维修业务骨干。学生从这一经历挫折与失败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学生得到的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收获,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4科技活动中的创新与成功
创新:是在原来事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有所发展和进步。科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创新精神。作为指导老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创新精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对遥控车、四驱车的性能、特点、速度、外型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装,并且不同类型的车选择不同的充电电池。要求学生把遥控车、四驱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自绕马达(电机)改装齿轮、设计车身外型等进行创新。做改装、实践、再改装、再实践的应用。在这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勇于探索。还有利用实验室的手摇钻、钢锯、绕线机等工具辅导学生制作出有趣味性、有实用性的小发明、小制作。如《跷跷板发电演示器》、《电烙铁节能及自动保护装置》、《新颖的沉浮子》、《电子抢答器》等数件作品,参加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
我校符星同学在首届全国“奥迪杯”遥控车模冠军总决赛荣获1/8电动摩托车绕标竞速第一名、杨文恺同学在第三届全国“奥迪杯”遥控车模冠军总决赛荣获1/24竞速第一名。成功会令人喜悦,会增强自信心。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功,会把这种成功感运用到学习上去。例如初二有位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般,后来辅导他参加广州市“争当小小实验家“的科学体验活动物理项目比赛,获得了中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使他更有信心地、更有兴趣地学习物理,后来他当上了物理科代表。中考时物理考得最好,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广雅中学。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科技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我们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第二批科技特色学校。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室除了进行常规性的教学活动外,同时也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实验室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展示自己知识与才华的机会。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物理教学。
20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大幕。在往年自主招生中,不少高校都将获发明专利或有发明成果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的条件之一,而这一条件也催生出了一个“专利买卖”、“专利办理”的市场。
针对高校自主招生 网上有人买卖专利
近日,记者在百度贴吧上l现,有专人提供能让考生在高考、大学毕业、考研等事情寻求“便利”的专利证书购买方法。
有声称可以办理专利的卖家在贴吧上广告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参加自主招生必备”,并表示“你拥有了专利,就比别人领先了一步”。
据了解,有部分顾客寻求购买专利的原因是希望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此前,有网友曾将认可专利和论文的自主招生学校名录加以盘点,在名录中,记者看到,国内数十所高校均认可发明创造或者发明专利,拥有一张专利证书或已成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敲门砖”。
市场需求使得部分专利公司打起了高中学生群体的主意。记者在淘宝网上以“自主招生专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网店写明可以提供“专利申请”、“专利转让”等服务,并注明专利是“自主招生考试通行证”。
除了可以用于自主招生外,有机构声称,专利证书还可以在职称评定、考研加分、出国留学和落户上享受一定的便利条件。
在一家机构网店上,记者看到,曾经购买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转让”的卖家评价称,“感觉很方便,不用自己一个人绞尽脑汁熬夜了,服务为自己省了很多力,果然人多力量大,相信最后能拿到证书。”
一名任职于大兴区某高级中学的老师介绍,如果使用专利证明报考高校自主招生,需要整理并提供相关资料给申请的学校,“一般来说,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证书、专利说明、合作人信息和是否有专利号,如果有专利号通过的几率则更大,如果没有专利号则需要得到学校认可。将这些材料送到学校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将可能享受直接降分或者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机构代办专利证书 两种途径价格不同
据了解,目前国内专利证书分为三种:发明专利证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记者向一家专利机构进行咨询,据负责人王川(化名)介绍,他们可以为需要的考生提供“实用新型专利”转让服务,价格为3000元,两个月左右可以办成。而指定提供“实用新型专利”的原因是,实用新型更为方便获得,发明专利则较难获得。
王川介绍,办理专利只需考生提供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就可以,其余操作则全由他们公司进行。“在信息提供给我们之后,我们会向专利局提出专利信息变更申请,专利局会审核,审核通过后,这个专利就是你的了。变更完成后,再缴纳相应的证书费。最后,证书原件上的名字就是你的名字了。”
王川表示,目前公司提供可以转让的这些专利是处于“审核通过”状态,没有进行缴费,“还没有获得实体证书,需要先转让到你名下,然后去缴纳获得证书的费用,交完钱专利局才会制作证书。”这样通过转让获得的专利,可以保证买方既有使用权,同时也是专利的发明人。“转让完成后,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也可以打专利局电话查询。这个完全不违法,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王川说。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可以通过专利转让获得专利证书外,还有机构声称可提供专利申请服务,从而保证从申请到证书获得的全过程,都有申请者本人的名字,并称这种方式更加“靠谱”。
据一家专利公司的员工张庆(化名)称:“现在市场有这个需求,学生确实挺需要的,有了自主招生之后,相当于多考了30分。”张庆介绍说,他的专利公司可以提供更“安全”的方式,即一开始便用考生的名字来申请专利,“转让的专利不靠谱,招生单位一查就查出来了,得原始创新才行。”
张庆说,无论是发明专利证书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都可以为考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上相对简单,“因为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不看你的发明创造有多大的高度,只考虑形式上是否满足要求,基本上按照格式文档写个材料就行。”而发明专利证书更难,所需时间会更长。“发明创造证书需要1万元左右,做下来最快要两年,所以,最好从高一就开始申请。实用新型的比较好申请,没大问题的话8个月就能申请下来,价钱是3500元。”
张庆还说,如果用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要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来看,“有的需要发明创造,有的可能实用新型就行,还有的要求跟具体专业方向有关,所以要看你的目标院校,再看报考哪个专业。”
专利可以合法转让 自主招生需细化标准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查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记者电话联系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客服人员,客服人员表示,无论是否已经拿到专利证书,专利只要在有效期内就可以进行转让。当记者询问有考生通过购买专利希望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时,客服表示不会对被转让人进行核查,“专利转让只要双方同意就行,我们不管,也不会出于什么目的去调查。”
记者查询北京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看到,申请报考者须具备三项条件之一,第一条是“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人文社科类竞赛全国决赛或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记者电话联系了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专利确实是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一项条件,但不是唯一资格,“具体情况还要看今年的招生简章,如果没有具体说明,那几种专利证书都可以,到时候需要提供专利证书的复印件。” 工作人员表示,提交相关材料之后会有专家评审组对专利证书进行审查。
当记者提出有通过购买专利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这一现象时,工作人员称此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买了就是不诚信,对其他学生也不好,我想如果是造假的话应该不会很多吧,其实以前申请发明创造的学生也不是很多。”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介绍,专利本身允许转让,也不会对被转让人的资格进行审查,“这个是备案性质,跟商标转让差不多,基本上都会通过。因为专利权是私权,是民事主体,专利局审查一般是形式审查,看手续是否完备、材料是否齐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