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贸易流程论文

国际贸易流程论文

时间:2022-12-22 21:2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贸易流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贸易流程论文

第1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如何培养出操作能力强、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无缝对接”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体系的构建,主要要着眼于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构成。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四种能力进行(如图1)。

(1)优化设计实践课程,搭建专业基础平台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涉外性特点推广普及双语教学。

1.增加实习实训比重

在培养计划中应加大实践课程设计的比重,增开外贸函电、WTO规则和进出口业务操作等课程。依托实验室以及丰富的校外实习与实践基地,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校内实训、论文撰写。第一,有效安排校内实训,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及做法,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为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第三,论文撰写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贸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撰写应用性、操作性方面的专业论文。

2.聘请校外人员专题讲座

聘请多年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公司人员,结合自己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经验体会,具体解析外贸实务各环节的要领,加深学生对国贸实务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的资深专业人士,从专业实践的视角,讲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银行业务的特点和国际结算实务。邀请省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资深专家,给学生讲述进出口检验检疫的业务范围、进出口检验检疫的工作程序、当今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聘请海关关税处资深专家,结合最新海关工作进展,讲述海关的主要职能,向学生讲解通关改革后的通关体系。

(2)校内实验室建设,搭建综合实训平台

校内实验室包括两种: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与场景实验室。

1.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运用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进行网上模拟实习,以实际贸易流程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虚拟国外交易对象、国际货运公司、海关、银行、商检机构、保险公司等国际商务环境,建立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外贸模拟联系系统以及外贸实习平台; 教师通过系统教学软件,指导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分。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下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过程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填制单证、国际结算、报关等各项环节。

2.国际贸易场景实验室将外贸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化于实验室的空间中。它按照国际贸易磋商和履行两大流程,确立磋商流程场景教学的模拟方案,建立履行流程中出口托运订舱模块、办理保险模块、进出口检验检疫模块、通关模块、信用证支付模块、外汇核销模块和出口退税模块等的模拟方案。这些模块完全根据国际贸易中的现实流程模拟。这些不同空间的流程被高效地浓缩在一个由不同场景构成的空间当中,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完全可以接近现实地从事国际贸易每一个流程的操作。

图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鼓励“双证”学生,搭建职业技能平台

“双证”是指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内专业课程基础上,积极参加校外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比如: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以及国际商务员等,具体见表1:岗证结合对应表。

表1 岗证结合对应表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技能竞赛、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支持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的各种学习类竞赛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学分奖励。比如大学生创业大赛、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大学生WTO谈判模拟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设计组织多种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当地,就贸易类的相关问题展开实地调研。

(4)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

校企合作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校外实习。利用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认知实习、课程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银行、外贸公司以及工商企业了解其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演练。第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行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三、改进措施

(1)以教育培养目标为导向,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加大与相关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力度,广泛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逐步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高层次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一、全面认识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一经诞生就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也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从微观主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新要求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式的商务交易模式,摆脱了展示柜与谈判桌,使商务交易变成了一种“点到点”“、站到站”的商业数据互动,但是,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并不是想象中由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自己公司的网站,全世界买家就能搜寻到该供应商的产品,而后发出查询、询价、要求样品等直至签定合同、安排货运、收付货款等等如此简单。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家和供应商有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只有把双方的目的有机地连接起来,贸易才能展开。同样,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优化国际贸易进程也必须将买家和供应商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通过互联网,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软件,服务和相配套的流程将其相互连接,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买家必须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产品及公司介绍展示在互联网上:而买家必须将供应商的信息收集、编辑成通用的形式以做比较,这样才能让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作出更好的贡献。

1.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虚拟公司的出现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2从宏观方面来看:

2.1电子商务要求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的完善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论文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和;中击的领域之一。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探索我国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大潮中如何应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对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全球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在2008年“中欧企业与商会国际论坛会议”上,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年5.8万亿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6万亿美元。2008年,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因次贷危机缩减进口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而电子商务因其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显示出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机会、降低跨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最终改善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成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桥梁。

2.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和贸易方式改变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先有了产品再寻找顾客,卖双方基本上是用电话沟通、邮寄产品目录、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等方式交流意见和建议。而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即采用电子手段的市场营销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电子营销。而后者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贸易营销的重要方式。

另外,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不同,主要表现为:(1)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2)国际贸易流程改革。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文件)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方式。

2.3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和监管方式改变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根据已有实践,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商品配额电子招标(2)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3)海关网络化管理(4)进出口商品电子化检验检疫管理(5)外贸企业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从监管方面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推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国际贸易的管理上加强电子商务的应用如出口商品配额的发放、电子报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方面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使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二、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

对中国来说,如何更前瞻性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更好地利用国际电子商务这一新的方式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是政府、企业界和相关各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中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鼓励信息技术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

继续完菩相关工程建设,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积极支持和鼓励公司或个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先进技术,对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和经营的公司或个人给予税收的优惠积极推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电子商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首先,应密切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时总结问题,为政策出台做好准备。其次,在政策的完善过程中应注重评估经济影响。再次,应注重和已有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最后,应和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接轨,使中国的政策、制度规范化。现行国际贸易法许多规定不适用于电子商务方式,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围绕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法规。

第三,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企业是推行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必要的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能力。中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要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育和培训,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断充实和提高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综合能力。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

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各国加强了对话与合作。我们可以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逐步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如针对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安全技术不够完善,可利用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及设施,发展国际业务。事实上,这些对话活动不但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条件下新贸易规则的制定,决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强了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性。

第3篇

论文摘要: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实用性和具备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现今实践性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仍在高职院校普遇存在,巫需调整改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职业能力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

高职高专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宏观教育政策导向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的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它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不深究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方法论,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理论教学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相融,所以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让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目前来说,部分高职高专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受传统教学方法惯性的影响及受硬件条件不足的制约,在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教师的队伍结构方面,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他们的优势在于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室相对匾乏且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远不能满足学生反复练习的要求,自然也达不到全面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改变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动手能力培养落后局面的需要。

一、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通常来说,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课程性实践教学,即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型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另外一种就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另外,教师应该以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优势。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意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实习课程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实习的内容也愈发接近现实工作岗位,并且加大投资建立模拟实验室。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按照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进行具体的商品交易。在模拟实训中,学生分角色互相配合演练,从草拟业务函电、核算和确定商品价格,直到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各个环节,学生都可以得到亲身体验,并在切身体验中强化对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在实训中学生还要互换角色,使每名同学都体验到对外贸易岗位工作的不同内容和要求。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依据课程理论指导,遵循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笔者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经实践有明显成效:

(一)课堂理论教学互动法,讲求学中练、练中学、边学边练、变练边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以案例为学习项目,规定一定任务,在教室和计算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完成学习任务,包括价格、运费和保险费的计算,合同、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汇票等单证的填制,实现学生对国际贸易工作流程中片段性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使用仿真法进行校内集中实训,按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实训型,实施履行模拟订单的操作练习,为此设计并建设了一个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之成效与评估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之方法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建立在微格教学理论基础上,对学生的操作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即不把评价结果作为最终成绩,或对某人操作技能高低进行定性,而只是作为学习者改进、提高教学技能的依据,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或问题。微格教学的评价,有自我分析、小组分析、指导教师分析三结合的定性分析评价,同时,也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量表的定量分析,以量化的结果说明在哪些指标上还存在问题,以及技能整体所达到的程度。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的量化结果,定性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被评价者容易接受。因此,两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被培训者改进和提高,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具体可以采用。

(一)在实训体系中借助反馈机制进行评估,在设计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训体系中,通过正负反馈对实施操作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调整,反馈频率的高低能够衡量学生操作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说,反馈次数越多,质量越低,反之就越高,在教学中设定的标准是,二次以内为优秀,不超过四次为良好,不超过六次为及格。

(二)针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进行评估,实训时根据抽签分配学生充当进出口商,并在确定的贸易方式、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下完成实际的操作任务,形成最终的全套单据,教师可以按照USP600和URC522的相关规定,以出单时间的逻辑性、单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以及单证的一致性为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和指导讲评,设置标准是,没有不符点为优秀,10%以内的不符点为良好,20%以内的不符点为及格。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第4篇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它与外贸有关联的专业,例如国际物流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商务管理专业等,也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其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价格、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款的收付、国际贸易方式、进出口合同的洽商和履行等等,此外,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所以,要学好《国际贸易实务》,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中,可以将以上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而将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方面都对该课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其教学过程及效果反馈却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师讲授有余,而学生参与不多,从而导致了两个极端,教师备课忙、上课忙,学生听课似休闲、课后更清闲。

事实上,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大多如此,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课而言,需要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警觉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有研究和统计表明,正常情况下教师上课能连续维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这意味着讲台授课的教学方式有一大半时间属于无用功。尤其在高职院校中那些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对老师而言,有苦劳,没功劳,长此以往,师生都会疲劳。第二,理论过多,案例乏味。在课堂教学中,历来都是理论讲授过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本原则是讲究实效,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需要教师将理论潜移默化地渗入实践教学中,所以讲授过多的理论已经背离了该课程设置的宗旨。近年来,专业课教学也逐渐重视案例的引用和分析,但是教材上的案例过于套路化,案例本身牵强附会,似乎是为了例举案例而有意编造出来的案例。此外,在对案例的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互动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在课堂上却陷入尴尬的境地。第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试成绩结构不合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往往一个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大相径庭。如果采用目前的成绩评价标准体系,平时占10%+期中占30%+期末占60%计算最后成绩,操作起来很简单,但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对全班学生成绩的区分度也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灵活地调整考试测评体系,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鉴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参考在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教师应该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大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学过程加以改革,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1.在教学思路上,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学校特点和区位优势。作为地方性的大学,办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各项教学工作也要服从于这个大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应穿插着本地区的特点,都要结合本地区的特征。例如,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为世人瞩目,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粤港澳贸易活跃,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和人才优势得天独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外贸公司,都需要大量熟悉外贸业务的人才。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知识点,结合本地特点和企业需求加以解释。例如,在讲授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时,对集装箱运输加以介绍,展示广州开发区的图片,甚至选用一些经常见到却没有留意的身边的图片,借此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参观和见习,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源分布状况。生源不同,学习基础有差异。中学时代形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大学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效果。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学生不善于学习。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思路要活跃,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怎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学生求职意向和就业方向。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就业为目标,毕业后继续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结合学生求职意向和就业方向来授课,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应该坚持的底线。而且,学生选择就读珠三角的高职高职院校,显然是以广东作为就业首选地域;选择国际贸易专业,当然希望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事实上,大多数新生入学不久就基本明确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求职目标,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已然成为了除英语四六级以外的最热门考试项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与这些考试的内容有很多相似点,知识点之间也会出现重复。教师可以穿插着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讲授,便于学生考证,增加就业率。

2.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一个字:新新闻、新事物、新方法、新进展,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对待教学有新思路,关注行业新动态,选择新案例,将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预定的教材也应是最新的版本。由于历史原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还存在着诸多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问题。首先,内容比较陈旧、教材中经典理论所占篇幅较大,例如关于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篇幅往往都排在教材前两章,占据大量篇幅却没有实质性的介绍,而高职高专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价格在20-30元之间,难以想象那薄薄的一本看似手册的教材却硬塞进大量的理论。而在国际贸易实务发展中出现的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新理论却没有适时地被补充进去,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已经在2007年修订并在实务中推广,而很多教材依然介绍的是《UCP500》。又如关于国际贸易术语,《2010通则》已经于2011年1月开始推广运用,并且将在今后两三年被广泛采用,而几乎所有的教科书还是介绍的《2000通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术语内容时,对这两个版本加以对比。其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的编写重出口而轻进口,大部分章节都是从出口方的角度来讲解如何开展出口业务。而今的外贸行业现实却是进口业务的利润更可观,需要大量的进口业务人才。再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角色定位在企业的外贸业务人员,缺乏其它岗位的模拟,例如商检、海关、货运、银行结算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求新;对讲授的教材每个知识点,适当取舍,补充最新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借鉴兄弟院校高职教育的经验,自编教材。

3.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首先要实现从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转变。灌输式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惯用的方法,讲课配以板书看似很有条理,学生也能做详细笔记,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过于教条主义,与其对应的是讨论教学、演示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教学方法,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法,教师作为讨论的组织者,讨论前要针对该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和学生学习基础情况选择适当的讨论主题并且提供部分资料素材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贸易术语,力求专业课专业化,讨论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内容做适当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也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又如采用演示式的教学法,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涉及到的进出口合同内容、进出口业务流程等繁杂枯燥的内容时,首先由教师选取某个简单的例子作交易对象,安排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当事人,每个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决定进出口合同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合同框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解说,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说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拟,最后师生共同分析交易过程并加以总结。这样,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会加深印象,也熟悉了业务程序及其原因,而在共同编写合同的过程中,则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种意识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其次,实现从提高智商式的教学方法向渗透情感因素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授课,下课铃声一落,教师从教室里消失,似乎教师和学生属于两个不同的阶层,似乎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智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国际贸易案例的讨论,还是课堂外管理学生的工作,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无数的事实证明,那些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通常都能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把那些原本很枯燥的理论,用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分享,学生应该能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有所提高,这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第三,实现汉语教学向外语教学的转变,争取做到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同步进行。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在本科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国际贸易教研室可以开设双语课,例如英语和汉语搭配,越南语和汉语结合,日语和汉语的融合授课,根据师资力量状况来适当安排。近几年来,珠三角企业对稀有语种的人才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实际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里随处可见英文单词,即使是汉语教学,发票Invoice、合同Contract、提单BillofLading、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也是高频率出现的英语。对于一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同时开设汉语教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供学生选择。双语授课的教材,一定要选择原版的外文教材,这样既保证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又使得授课内容贴近外贸实际环境。当然,聘请外籍教师来讲授外贸专业课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专职或兼职的外教都可以为高职院校所用。

4.在教学手段上,推广高科技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多媒体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建立了以局域性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实务实验室,购买了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逼真的外贸实训环境。通过运用这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例如《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跟单实务教学系统》等平台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外贸业务当中,充当每一笔进出口业务的买方、卖方、货代、商检、海关、税务、开证行、通知行、中介等,按照外贸公司的业务程序,并参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模拟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每个学生都能经历各个环节中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增加感性认识。这些实验室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项业务的程序,能让学生了解具体到某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加强其职业意识,对今后的就业岗位选择意向也有所帮助。当然,这些模拟软件的运用和试验室的运行,要求外贸实务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自觉性,教师要防止学生将上机模拟变成了网络游戏。

5.在教学效果检查上,注意三个环节以上一系列教研教改工作是否成功,需要分阶段制定一套客观的标准来加以检验。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检查。教师在讲授本课程内容的时候,若有涉及其它课程的内容,应该对学生提问,从而检验其它教师的授课效果。教师在讲授后续章节内容的时候,若提及前面章节内容,也应该提问,自我检验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第二个环节是期中检查。期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检查教学效果,例如安排师生座谈会、课程论文、师生网上测评等。座谈会的形式多样,学生会、团委、班委都可以作为组织者,但要反映出教学实际情况,形成书面情况反映材料,以便今后改进。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加以区分,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主修和选修,都应区分开来。期中课程论文要求教师认真批阅,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论文情况加以点评和辅导,对论文格式和内容结构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第三个环节是期末总结。期末考试并不是期末总结的唯一方法,按照惯例,教师在期末复习期间已经将大部分考试范围提供给学生,期末闭卷考试的可信度很低。若要检查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标,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只有参考价值,更不具备权威性,所以期末总结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师生互评、量化评分,学生之间互评或学生自我评价。以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在实践中去检验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上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见习、上机、讨论等都可以按其权重来评分。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结算,项目化教学,实践创新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经济类学科其他专业经常开设的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感到内容的抽象,即使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也反映内容比较杂乱,模拟操作效果不明显,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讲和做练习,没有整体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其实施的流程包括: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项目化教学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评价性。

一、总体框架

(一)全球视角的教育理念

经济全球化、中国对外开放的承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改革的外部压力,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的构建以及自我认知的形成则是教育理念改革的内在要求,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2010-2020》为教育理念改革提出指导思想。国际结算课程作为教育理念的具体承载者,必须树立全球视角的教育理念,培养全球视野实践创新,养成全球思维的方式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国际技能。

(二)整体结构设计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国际结算工具与国际结算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实习实训、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并掌握操作技能。国际结算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结算,其研究对象是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以银行为中心的划拨清算。在教学过程中,只需简单介绍银行间的业务关系如何开展。因此,主要教学内容为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由于单据是获得票款的重要依据以及单据制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随附在票据下的单据成为本门课程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国际结算课程可以设计三个项目化教学:票据、结算方式、进出口单据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三)实行一体化教学

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而国际结算反过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单说明二者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讲解国际结算方式时,说明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福费廷、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各自产生的背景、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国际结算的重要性的理解。

另外,国际结算工具的典型代表是汇票,而且汇票在各种结算方式中均得以运用。对同样的当事人,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反映在汇票上的关系则不同,学生对此经常不理解。因此,应以汇票实训贯穿于结算方式的讲解。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我们将国际结算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项目化教学模块:

项目一:票据

票据的典型代表是汇票,本票与支票均为汇票的特例。因此,汇票是本项目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汇票的定义、必要项目、票据行为。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是汇票如何清算债权债务关系,各种票据行为关系复杂。因此,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分析现金结算的弊端以及如何利用非现金结算,导入票据内容。在讲解汇票定义的基础上说明进出口双方如何利用汇票结算货款,之后给予学生案例分析,制作汇票进行实训(该部分不讨论结算方式实践创新,仅以出口商出票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款为例)。

票据行为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不同部门,如:出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进口商、公证机构等,先由学生模拟票据流通各个环节,之后,讲解各种票据行为的定义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最后学生总结并图示整个程序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

显然,票据项目的设计体现了主题与现实的密切关系,而且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围绕票据流通探索票据行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项目二、结算方式

1.以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线索

如前所述,国际结算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并反过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汇款和托收方式之后师生共同总结二者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均属于商业信用性质;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资金的占压等问题,由此说明信用证的产生以及信用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由于中间商的存在、大宗商品贸易、长期业务关系、加工贸易的普及等,信用证又出现了可转让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循环信用证以及对开信用证等;大型工程项目以及成套机器设备的进出口又产生了银行保函、福费廷、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这种以国际贸易发展为线索来分析国际结算发展的项目设计可以达到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从而构成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2.以信用证为核心

国际贸易性质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但总体而言,国际经济交往绝大部分为一般货物贸易。因此,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占据重要地位;且信用证有国际商会颁布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来规范各有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SWIFT确定格式;另外,信用证对各种单据的要求较为全面、完整,大部分也适用于其他结算方式。因此,国际结算方式项目设计应以信用证为核心,包括开证申请书、信用证的审核、审单业务等,使学生正确理解信用证的性质、特点和业务程序,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以汇票的制作和流通为实训主线

不同的结算方式(除银行保函外)均需要汇票作为结算工具,相同当事人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反映在汇票上的当事人不同,因此,给定相同的进出口双方和各自的往来银行,要求学生制作汇票,并按业务程序进行模拟操作。最后实践创新,学生讨论不同结算方式下的汇票有何不同,教师进行总结。

项目三、进出口单据

在现代国际贸易结算中,尤其是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进出口单据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出口商能否顺利取得货款。因此,进出口单据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信用证中的单据制作具有代表性,本项目的教学以信用证为核心,以同一笔业务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单据的要求和技巧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教师首先讲解各种单据的制作方法,之后提供一份以CIF价成交的信用证(尽可能提供一份要求单据较为完整的信用证),要求学生按信用证制作单据,设定各相关部门,如进出口商、开证银行、通知银行、议付银行、商检、海关、保险、船运公司、外汇管理局、税务等,并按业务流程模拟操作信用证各环节,以取得货款为终结。若有时间可要求学生将所制作的单据改为汇款和托收方式进行业务模拟训练,加深学生对不同结算方式的理解。最后,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其他同学的单据业务,相互比较,并将实训单据归档,用来单独的审证业务实训。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解读知识点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抽象性是许多师生的感受。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的探索和票据流通过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可以将抽象的票据流通行为具体化。通过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关系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利弊和适用范围以及国际结算的重要性;同时,以信用证为核心进行的审证、制单、审单业务的模拟操作,学生将各种复杂的关系具体化。因此,项目化教学可以将知识点的抽象性具体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全球视野和全球视角的思维的养成。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模拟实训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展示的机会,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国际结算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也要掌握相关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的相关知识实践创新,从而实现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而且,每个项目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又相互联系,实现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相结合

国际结算项目化教学以国际贸易发展为线索,以信用证为核心,以汇票的制作和流通为实训主线,以同一笔业务的进出口单据模拟训练为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项目的主题都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项目化教学设计所包含的教学评价,师生点评和学生互评互比,激发了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因此,项目化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达至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反映了国际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

经过多年的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实行上述项目化教学一方面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实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使学生能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理解,避免了杂而乱的感觉。

第6篇

第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个时候正是毕业生忙着奔走于各种人才市场求职的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还要考虑就业等实际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和质量。而且,毕业设计通常是在全部专业课程结束后才开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联系,很多学生专业课学完了,仍然不知道学了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调查问卷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基本上将精力放在实习和找工作上,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很少,不少学生只用几周时间匆忙写作,他们认为毕业论文对今后的事业发展影响一般甚至没有什么影响,学校不会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为难 大家,最终的通过率可达百分之百。

第二,毕业设计的选题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比较低,没有将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结合起来。毕业设计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专业结合不紧密,与实习工作关联性不强。通过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选题的范围太大,超出了其驾驭能力,一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是其撰写毕业论文的瓶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无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不到位,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有些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形式化较为严重;有些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落不到实处,奖惩措施不得当,评审、答辩等过程不规范、不公正;有些学校一个教师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使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低下,尤其有些指导教师缺乏责任感,只忙于自身事务,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不负责任、不严格要求,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已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教师的短缺仍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毕业设计基本上由校内指导教师全程辅导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撰写、答辩准备等,具有企业经历的实践能力强,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了解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的偏少。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但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有短期的社会实习或挂职锻炼经历,真正具有社会或企业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非常少,所以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指导不力,甚至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第五,在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上,教学管理部门很多没有制定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因此,在进行评定时,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无法客观地评定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水平。这种以主观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压抑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这种评价体系,许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做毕业设计。

国内学者对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问题、对策等宽泛课题上,很少有针对高职专业及专业方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实践研究,且研究缺乏系统性,而对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更不多见。目前,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也更多地停留在存在问题的研讨,更关注于师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而缺乏对毕业设计流程系统性设计的思考与改革,缺乏对毕业设计依托有效载体的探寻与研究,缺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机制的有效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个热门专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外贸行业企业一线的从事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形势所迫,还是就业岗位的要求,作为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都必须改革。

(一)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耗时长、涉及人员广、管理难度大,其良好运转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要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毕业设计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构建由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重要节点,如选题、开题、课题实践、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教务处要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宏观管理,负责出台各类管理文件及规定,并监督、检查、评价各系部执行管理规定的情况和成效;各系部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系实际,制订一些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并随时监督检查各教研室的执行情况;教研室主任则按院、系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并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此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应体现岗位工作任务要求

选题是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目的、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历较低,理论知识较薄,但对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实际有机结合,一定要坚决淘汰多年重复、陈旧,与就业岗位贴近度不高、实际应用价值低的课题,启用具有鲜明岗位特色、实际应用价值高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前提必须符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外贸行业企业的一线岗位。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应围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面向的国际货代业务、外贸跟单业务、外贸单证业务、报关业务、报检业务等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能力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系统,如图1所示。

(三)毕业设计应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

在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上,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同步安排,有利于加强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课题之间的联系,通过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创意构思,来达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有效解决了专业课程学完之后,学生仍然不知道学有何用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毕业设计的创意构思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良好的专业基础反过来又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相互促进的良性系统。以基本学制为三年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一、二学期在《外贸商品学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完成后,利用寒暑假期安排学生去外贸企业调研,学生完成相关外贸企业及产品的资料收集,形成外贸企业和产品基本信息表;三、四学期在完成《国际货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在原来调研的企业中挑选一个岗位,搜集资料形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并由相关任课老师进行指导;第五学期在学习《外贸综合实训》等专业拓展课程后,以原有的调研结果为基础,设计《外贸综合实训报告》,进一步进行各岗位工作任务的训练;第六学期结合毕业实习或就业的具体情况,挑选其中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技能,学校专任教师负责时间节点控制、撰写规范性指导。如图2所示。

(四)实行“双导师制”

在指导教师队伍上,从企业一线聘请高技能人才充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是缓解目前毕业设计指导师资不足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的快捷途径。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但实践能力强,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往往还能为学校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同时,潜移默化地熟悉企业工作方式、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由兼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在企业内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作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兼职教师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实行“双导师制”,由兼职教师指导专业技能,专职教师负责时间节点控制、撰写规范性指导。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设计形式

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的形式都是单一的论文形式,论文的框架要求及字数限制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依然停留在阐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问题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为了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为最终检验成果的毕业设计,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可以《外贸商品学基础》等课程为依托,结合学生具体的实习单位或者调研的外贸企业,针对其外贸业务操作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形成的企业或产品分析报告;可以《国际营销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为依托,结合其毕业实习的某个具体岗位,完成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工作任务的成果展示,如某种产品国际市场开拓方案、具体业务的单证处理、具体业务的跟单处理等;可以《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代业务》等课程为依托,进行以实习单位为背景的某个工作环节的优化设计,如出口报关流程优化设计、出口报检流程优化设计、某笔业务托运流程优化设计等。

(六)评价方式应由“单纯主观式”评价改为注重

“技术性与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首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针对毕业设计质量检查的要求,要确定好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使评价标准趋于定量化,使评价结论趋于定性化。其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宜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毕业设计成果的检查宜采用终结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最后,校外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校内教师,还应积极采纳企业一线师傅的评价,使评价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多数学生正在顶岗实习,其毕业设计是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不仅要从校内采集数据,而且要从企业收集信息,重视企业一线师傅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设计的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最后一门实践性课程,毕业设计是联系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实施改革的时候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彻底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选择更加适合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课题。

(二)加强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认知教育

毕业设计虽然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毕业设计不能只从毕业班才开始,要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进行毕业设计的认知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还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更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的流程、准备工作等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完成实训报告,以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熟悉毕业设计流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

(三)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7篇

论文摘要:依照专业实践性的客观要求,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接轨的目标,以及对《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位置和作用的综合考虑下,该课程走双语教学的途径有其本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转变、师资力量建设和科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作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1《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专业实践性的客观要求

双语教学相对较好地解决了社会、企业对国际贸易特色人才的需要,有效补充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环节,缩短了融人社会的进程,也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2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正在顺应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高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科学机制,双语教育是这个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3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接轨的客观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例可供我们借鉴。目前,双语教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实施。在这些国家经济发达的现象背后是一整套历史悠久、运作成功的教育模式,充分理解并且掌握这些国家的双语教育经验,无疑是为我国双语教育的探索阶段提供了一条捷径,也是今后与世界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必要内容。

1.4《外贸函电》课程定位的客观要求

《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是最为适合列人双语教学的课程。它一方面与《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联系,以英语作为载体将先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以学生十几年的公共英语为基础,进一步锻炼英语写作能力。再者,通过课堂上英语听、说、读、写的联系,有利于有效提高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外贸函电》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在《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常见问题和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双语教学区别与传统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完全达到教学预期,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策略。

2.1教学模式革新

《外贸函电》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建议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述概念、写作规则、范文讲解和习题解答外,还应该特别关注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引人全英文的教学软件,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分组模拟公司的方式,在贸易流程中增加谈判的内容,至少包括询盘(En-quiry )、报盘(Offer )、还盘(Counter-offer )、成交(Conclu-sion of Business or Acceptance)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按照贸易进展的特殊要求,也会自然加人在细节方面的磋商,比如包装(Packing )、运输条款(Shipment )、保险(Insurance)、(Agency)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侧重讲解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具体的课程细节则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思考,教师在实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方法中的差异性,强化思辨能力。

2.3师资力量的储备

双语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来源一是要在本校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转变观念,不要再把英语当做专业。

二是人才的引进,高校的教师建设可以适用“走出去”的战略,从国外引人一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利用他们的语言优势,顺利开展双语教育。

三是已有资源的整合,为了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人竞争机制可以施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2.4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8篇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5],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1-142.

[2]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3]蔡珍贵.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46-247.

[4]陈万卷.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20-22.

[5]张汝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05-107.

第9篇

论文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境外贸易融资业务(即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期限)属于总行统筹管理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

论文关键词:银行 贸易融资 现状 情况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国际贸易融资是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与其它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有的银行设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主要的业务就是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其业务收入可占到银行总收入的八成。此项业务的发达程度与否,已被视为银行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资金扶持和贷款投向普遍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困境。由于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条龙式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华夏银行就推出了这样的一系列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台资企业推出的两岸汇划直通车、美元汇款全额到帐和去年推出的出口票证通等等。其中,出口票证通是以出口收汇权为担保,为客户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和进日开证服务,组成以应收帐款权益为保证手段、还款来源的业务,也就是说基于应收帐款基础上的贸易金融服务,这是在物权法基础上的一个业务创新,也体现了进出口贸易的自偿性特点。还有近几年推出的华夏贸易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出口结算环节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而推出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和信保融资四种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的组合套餐,这是第一期,第二期还要推出进口产品的服务组合就是在进口环节对进口商进行金融产品组合,进口商可以从产品组合的篮子里选择能够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以及产品组合和打包。

众所周知,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各商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据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近50%的中间收入是国际业务带来的。而贸易融资业务能促进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进而拉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贸易融资以其在风险资本占用和交叉销售等方薅的优势,正日渐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业务重点之一,已成为各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外资银行首先是在中国开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结算,然后是做所有外币的贸易结算,接着是傲中国公司的本外币贸易结算,现在才开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有相当的市场实力和产品优势,比如在上海地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国际业务是被外资银行瓜分的。

中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很早就和外资银行直接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中资银行逐渐提高了能力,外资银行也了解了中国。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整个盘子也越做越大,所以中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处于发展状态。并没有太多的激烈竞争。

二、我国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反映的情况及对我国银行贸易融资的建议

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多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晶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在结算的同时提供贸易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做法,我们的银行对此要加以重视,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客户对外贸易的期限、支付方式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做法,将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与新的融资方式融合起来,这样,即能树立银行的品牌,又可战领市场先机。

第10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db/dql3asic-Query.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

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第11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本文分析《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合理化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阶段,进出口合同履行阶段,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特点,能填制各种贸易单证,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外贸业务能力、组织活动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前教育部长周济在出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避免在贸易操作中因经验不足而陷入国际贸易欺诈的软陷阱,或因工作疏忽而导致的贸易失败,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外贸专业的教学将重点置于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一个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以优异成绩走出校门之时,可能对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但可能在一桩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面前束手无策,而这种能力又是外贸行业招聘人员所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技能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适应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在实际教学中己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通过调查,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过程仍以理论讲解为主,轻视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普遍偏低。《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仍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师往往喜欢多讲理论,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轻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这样很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相对厦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实验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实践教学建设的效果短期内又很难彰显出来。而且,理科的一些专业,如生物工程、机电、信息等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要远比市场营销、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平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隶学都未能实现。仍然以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有的院校虽有实验室,但利用率不高,只是作为上级检查的摆设,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用。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后,学生的实习机会少,实习老师相又短缺。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师资、设施、场地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少而简单,只有诸如填制洋证、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函电写作训练等少数几个实践环节,有部分院校开展一些为时有限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很少有学校开压外贸场景实训,从而使得校外实习环节与校内实训环节严重脱节。调查还发现,60%以上的同学反映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更多的来自于课堂学习,缺少实习机会,8096的同学希望到一线企业实习,70%的同学希望有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的老师授课。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内容,也包括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因此对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要求较高,不仅理论知识渊博,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开展国 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既有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种师资的来源不广。在校教师队伍中虽然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实际业务经验的不多,难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

(一)改革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课件、挂图、多媒体、视频等,改变“课堂只能讲”的传统思维方式,把实践技能的培养“请”进课堂,强化学生知识技能的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运输时,单纯的按照书本上的流程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物流公司的实际装卸货物的视频以及集装箱、托盘的图片,插入PPT课件中,边讲解边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2.精选典型案例,采用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案例。最后再由老师讲评。通过学生先思考,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通过老师讲评,开阔学生思维,为以后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3.改革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模块化、任务化。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组和内容更新工作,这在目前主要体现为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教材以适应教学整体方案改革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培养外贸业务能力。 4.请外贸专家走进课堂。学校应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贸易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还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

5.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合、教师评定与企业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考试是促进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考试的内容必须有较大的覆盖面,既要测试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通过诸如出口还价核算之类的计算题去测试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通过案例分析题去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考核中还应加上外贸实验、单证模拟训练、参与性和 单元作品等方面的考核成绩。通过合理的学习成绩考核系统,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使学得的知识扎扎实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 拟实习环境。

1.建立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设有银 行(进出口相关业务)、保险、商检、海关、税务(出口退税)、国际 货运等全景实战模拟演练室。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有出口公司有进口公司).模拟公司与真实公司具有的部门一样。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并根据实际公司情况,模拟职业环境,设置仿真岗位,使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学习相应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外贸实习和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2.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在现实中,学生不可能天天与外贸公司打交道,学生在实习中也不可能对外贸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践。因此,利用电脑局域网,购买教学软件,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实验室里,学生利用教学软件,通过网上模拟,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从进出口合同的交易磋商、函电往来、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出口货物托运订舱、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的制作、银行审单结汇、业务善后等具体操作程序通过一个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串连起来,使学生通过实习,产生一种完成一笔出口业务的真切体验,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生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与外贸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在现实企业的实践操作,进行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例如单证业务、单据制作、报关报验等,增强其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一实践,一方面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可以进二步促进学习。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及理论根据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意思可以解释为“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就是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指的双语,大部分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双语教学是眼下各高校许多涉外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绝不可以和英语教学混为一谈。双语教学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这也是与英语教学的区别所在。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职院校的“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将会越来越频繁,企业对于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又同时精通国际通用语言的人才需要日趋旺盛。

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扎实的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能熟练的应用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我院决定培养这种复合型专业人才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能用外语从事某种职业;2、培养学生既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又具有外语特长。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当中,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专业课与外语课相脱离的现象,即在国际贸易专业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汉语教学,英语教学一般仅局限于公共基础课。这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不具备运用英语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这与我院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开设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充分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当前的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培养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应对考试的做题能力强,而至于“听”和“说”这方面的能力就比较弱了。而我们国际化的人才,正是强调“听”和“说”能力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所期盼的能力。我们曾对本学院08级120名同学做过一份调查问卷,其中有86名同学表示热烈支持,33名同学表示中立,表示可以试试看,仅有1名同学反对。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双语教学还是有很高的渴求。同时双语教学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及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符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地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 系统地介绍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所涉及的文本、单据、函电等大多是英文, 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就必须在英语环境下进行读、 写、 做的训练。如果教师完全用汉语授课, 该课程的特点就无从体现, 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因此, 双语教学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进出口业务技能的最佳途径。

三、高职院校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的困难

双语教学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也有相对宽松些的要求,使用中英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但英语原版教材的数量极少。目前, 国内教材市场上有一些引进的英语原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 但是很难选用。原因是1、价格昂贵, 学生负担不起; 2、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方面的差异很大, 原版教材不一定适合教学。因而, 教师只能搜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英文材料,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尽早编制双语教材, 以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满足双语教学的迫切需要。

(二)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其自身的英语水平问题

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虽然大家对双语教学的呼声很高,但有些同学的英文功底确实很差,全英课件看不懂,全英讲授听不懂,全英教材看不懂,有了一些畏难的情绪。以上现象不容忽视, 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我们一方面应在公共外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听、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考虑分班教学。

(三) 教师讲授的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是专业课,但要开为双语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有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或其他原因,在自身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开双语课自然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身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教双语课程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让学生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双语,又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呢?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会抱怨,全汉授课,名不副实。一半英语一般汉语,那一部分应该用哪种语言,也要仔细考虑。教师所要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校对于双语课程的规定,一般学校对双语课程都有较为严格的认定,并且也有严格的教学效果的评定,譬如,教学中英语必须达到50%以上等等。教师面临着是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英语比例上课,还是先放下英语问题先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问题的两难境地。因此, 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 应通过对外交流、 参加培训等途径加强学习。 转贴于

四、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虽然在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双语是个大趋势,如能灵活处理,克服其中的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较好的途径来。

(一)鼓励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的编纂

鉴于前文所提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以及我们国内一些权威的汉语版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去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对照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组成双语教材编写督导小组,以起到督导优化所编教材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二)正确定位层次,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

我们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渗透,教师用英语讲述重要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第二层次是整合,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次是双语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都不是很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只能从简单渗透这一层次起步。先是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专业术语用两种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并借助网络用英文给出合同、销售确认书等大量的专业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理解力之后,再将英语整合到教学之中,将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易理解的知识用英语来教学,请学生用英语来问答和讨论。经过前两个层次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就可转入第三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实际商务活动中根据实际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切换两种语言,即培养双语思维能力。

上好双语课,还必须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双语课毕竟不是外语课,外语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作为外语教学的补充。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专业英语。利用专业英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听懂、能说出关键专业词汇;能看懂报价、还价、提单正面条款、合同的品名、数量、质量、价格等条款的英文。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主要是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思维,以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不去过多考虑英语语法问题。解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尽量使用英语,向学生输入更多的外语信息,让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专业外语,从而带动有意识的专业外语学习。

(三)利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加强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实际工作环节的模拟操作,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目前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实验软件,进行软件模拟。这些软件本身的流程中,大量的单据都是英语的。如果教师能够善用这些单据,并在模拟流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的交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有案例讨论,模拟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学习。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