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

时间:2022-09-08 17:4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危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危机

第1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财务危机也称为财务困境、财务失败,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走向破产、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财务危机成为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外部原因。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危机。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有财务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危机。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的表现主要有:(1)投资方案失误。不少投资方案投资前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方案实施后,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2)追求高速。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头脑容易发热。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永远处于资金短缺之中,还会造成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3)盲目铺摊。多元化的好处,是通过企业业务组合,分散经营风险。但是对于不相关多元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并不会减少。(4)贪大求全。兼并是扩大规模、快速成长的捷径。但兼并需要条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目标企业的选择、企业价值的评估和谈判、交易达成后要素重整等,步步是关键。(5)急功近利。有些企业经营者太急功近利了。企业竞争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一场永无止境地的马拉松。没有长远规划,只考虑眼前蝇头小利,企业就会在永无休止的竞争中迷失方向。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有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出现。

二、防范财务危机的对策

针对上述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一)善于利用财务危机的先期预兆

企业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长期财务经营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出现的许多先期预兆。

1.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结构恶化的征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2)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有的项目选得不准,有的投资超过风险限度;(3)生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中存货、应收债权比例过大;(4)支出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下降。这四个不合理在形成过程中是渐进的,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情况,就定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中发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先期征兆。

2.企业信誉不断降低。企业信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理财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一旦信誉受损,企业的筹资、融资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关联企业间经济往来、信誉结算就将无法开展。由此可见,当企业信誉降低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就有了先兆。

3.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上。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旦由强变弱,企业就无法按计划、按目标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从而埋下了发生财务危机的伏笔。

4.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经济效益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由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销售额上不去,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导致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甚至连年出现亏损。这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若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陷入绝境。

5.关联企业趋于倒闭。因经营管理和竞争的需要,关联企业相互间形成了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关联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关联企业发生危机有可能波及到本企业。故一旦发现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异样变化,出现危机的先期预兆或苗头性问题时,便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趋于倒闭的关联企业,把自己也拖入危机境地。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监测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1.定量分析法:分为两种模式,即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

(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创立的Z指标模型。但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

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另外,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法律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不过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

2.定性分析法: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是防止财务危机的关键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四)注重企业的核心业务

如果企业的经营者过分注重融资、并购,而忽视企业的核心业务开拓,那么,财务风险增加就成为必然。一般情况下,企业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资金链连续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因此,企业首先要注重企业的核心业务,不可为融资、并购等影响了核心业务的正常经营。

(五)控制资金的回收风险

这主要是指存货的周转和应收账款的回收,企业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数额大,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及《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大量的存货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跌价需计提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这些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促进产品的销售;规范结算秩序,加快货款回笼,加速资金周转;加大清欠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资金回笼方案,防止因资金流通不畅形成财务风险。

(六)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企业要善于利用财务危机的先期预兆,建立长期财务监测预警系统,注重企业的核心业务,控制资金的回收风险,加强投资风险管理,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J].金融科学,2000,(1).

[2]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3]张明华.财务危机的诊断、预防及控制[J].财会月刊(B财苑),2003,(9).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第2篇

一、COSO报告的现实意义

COSO报告是在美国金融风险加剧,财务欺诈抬头,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和独立审计师寄予厚望的“危难”时刻,由五个职业会计团体联合并潜心研究近4年左右的时间才诞生的。COSO报告中蕴涵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思想。这些理念和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现在甚至未来的企业管理、财会工作和独立审计都有着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定位内部控制基本目标。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内部控制目标是帮助企业奔向经营目标、完成使命和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②。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提出三类目标、五项构成要素概念。COSO把内部控制细分为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可靠和遵纪守法三类子目标和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活动五项构成要素。这些概念的提出,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使COSO报告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都较原来的内部控制学说有一个质的飞跃。

提出内部控制是“过程③”,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活动五项要素构成。五项控制要素不是内部控制过程中先后顺序上的一道道工序,而是一个多方向交叉的多维的反复的过程。COSO报告突出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各控制要素之间有机的多维的联系与影响。

强调“人”的重要性。COSO报告指出人和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④。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受内部控制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工作影响着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所以,要求所有员工都应清楚他们在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协调一致,才能推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

认识到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COSO认为董事会与公司内部控制之间是有联系的,企业中一些行为需要董事会批准或授权。一个客观、能动和富有调查精神的董事会,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公司经理班子逾越内部控制的行炉⑤。

强调内部控制系统系是“内置于”(builtin)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与管理活动的计划、执行和监控职能交织融合在一起,不是后天添加物(builton)⑥。同时内控系统应有应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的机制。

二、COSO报告之缺陷

COSO报告是以职业会计师为主体队伍的研究成果,应用的现实特别是面对美国财务危机的现状,显示COSO报告在控制能力上的差距。COSO报告中主要值得商榷的问题有:

没有充分认识到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至关重要性。虽然COSO报告把董事会与内部控制联系起来,但它的这种联系仅仅局限于企业有一些事情需要董事会审批或授权,基本上把内部控制限定在CEO之下,而对董事会更为重要的作用和董事会与CEO之间的联系和制衡关注不够。这好比设计一幢大厦,只看到了地上部分,忽视了地下基础。

COSO提倡的反映内部控制运行状态的“管理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可信性值得怀疑。首先,从正常逻辑上考虑,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企业能够如实地公示社会吗?第二,管理报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只是基于某一时点状况而言的。根据COSO报告,企业不需披露在此时点之前存在的但已被发现和更正的内部控制缺陷⑦。第三,报告的范围仅限于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而财务报告只是经营结果的反映。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持续监测是绝对必需的,但COSO建议的这种评估和披露方式容易误导投资者。

COSO报告中的“合理保证”、“成本效益”等词语,基本上是从会计上直接移植过来的,对于规避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有好处的。但对社会用户来说,增添了许多猜疑和无奈。到底什么算是“合理保证”,如何做到“成本效益配比”,在实践中恐怕很难说清楚。内部控制评价应通过提高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增加科学性。

把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一些重要职能排斥在内部控制触角之外。COSO一方面指出内部控制与管理各功能(计划、执行和监控)交织在一起,是内置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的。另一方面却把目标设定、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培育、风险评估和管理等重要经营和管理活动排斥在内部控制系统之外⑧。

基本目标与分类子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基本目标是促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并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其中既涉及了企业生存,也关注了企业发展。发展和战略规划问题是企业所有问题的根本。而三类子目标,基本上都属于维持企业当期经营的范畴,着眼点在于企业生存,没有站在企业战略高度关注未来发展。另外,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基本目标细分为三类特定目标的方法值得商榷。这种分类方法的缺陷在其与GAO就保护资产安全内部控制之讨论中,就表现出来了。COSO认为,保护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属于经营效果效率目标的范畴,已经包括在经营效果效率内部控制之中,而GAO认为保护资产安全内部控制涉及到资产价值真实性的问题,对财务报告可靠性有重大影响,应该包括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之中。COSO也在报告中承认三类目标有时是重叠的⑨。

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过于主观。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有赖于对内部控制三类目标或五个控制要素的实现程度。但评价标准基本上都是主观判断。其实,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完全可以通过它客观的市场业绩体现出来,例如企业市场价值,客户满意度,持续获利能力增长情况等。

内部控制系统中会计与审计的色彩太重,考虑企业现存的和微观的或规避风险的事情多,与业务平台和业务拓展关系不大,防范风险也是被动的,缺乏能动性。所以,至今还有许多公司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主管和财会人员的事情。

第3篇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

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4篇

摘 要 本文从中国企业面料的竞争环境入手,阐述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及特征,并对企业如何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企业 财务 预警系统

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防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危机境地,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课题。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必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管理系统,由财务状况逐渐恶化而导致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所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规避和防范企业风险的工,其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所以,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信息处理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予以报警。

第二,危机预知功能。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三,控制危机功能。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预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第四,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功能。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前车之鉴,又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基于以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我们在构建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时,财务指标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的特性:

其一,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能够从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

其二,指标的先兆性,一旦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不是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 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 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 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风险管理不当可能诱发财务危机,但二者并非是同一概念。风险是竞争的孪生体,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种必然现象。它虽然隐藏着危机,却也孕育着商机。尽管时刻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但危机的策源地或许更主要的是滋生于企业内部,如滞后的管理理念、错误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以及对竞争风险应对不当或功能乏力等的结果。单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方面而言,自然不足以揭示财务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但透过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却能够使企业感受到危机的存在,这将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危机的深层诱因进行延伸追溯,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变量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上市公司在获得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这些风险都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找出能有效的反映财务危机的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解释变量,对于建立预警模型进行危机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选择原则

Edward·Altman教授在建立企业破产预测的Z-Score模型时,财务指标的最初选取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该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出现的频率;二是指标与所要研究问题的潜在相关性。本文认为这两个原则比较科学,是选择财务预警变量的基本原则。此外在选取研究变量指标时还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高度敏感性和强烈预示性。选择指标要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的主要情况,有发生财务危机的苗头时,能在指标上比较迅速的反映出来,并且指标值一旦恶化就预示着公司很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2)重要性和代表性。指标反映的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居重要地位,对于特定的环节有重大的影响或代表性。

(3)可操作性。指标不能太复杂,能方便的从公司中获取所需要的财务指标数据,便于实际操作。

目前,多数研究者财务指标的选取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便是反映同一类型的指标,不同的研究者选取的指标差异也很大,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者在指标选择时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特点和所处时期不同等原因,指标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造成的。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初选

从国内财务预警研究情况看,在变量选择方面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的研究变量各不相同,但通过考察和归纳国内外研究中选择的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可以划分为综合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四类财务指标,即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研究变量获取的难易程度,选择了20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预警研究的备选变量,各指标如表1所示。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筛选与分析

1.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锐思数据库、新浪财经等各财经类网站。搜集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与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研究的ST样本选用2010至2012年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行业分类和总股本规模选择相应的控制样本,构成非ST样本组。在研究样本的数据选择时,选取样本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财务数据,用t-1表示被特别处理前1年的数据,t-2表示被特别处理前2年的数据,t-3表示被特别处理前3年的数据,利用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

2.财务预警变量的筛选

为了确定各个指标是否具有判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能力,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在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均值、标准差和各年T统计检验量及检验概率,然后比较两组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各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显著性概率小于10%时,一般认为样本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样本公司被特别处理时间的临近,本文逐年提高显著性判别标准,减少误判率,将t-3年的显著性概率设为5%,t-2年和t-1年设为1%,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3.财务预警变量的分析和确定

根据表2显著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指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而速动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2)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在判别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指标;负债与权益市价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权益对负债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3)在资产营运能力方面,选取的三个指标中只有流动资产周转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固定资产周转率只有一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总资产周转率判别效果不明显,可见,流动资产周转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4)在盈利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利润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盈利指标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5)在现金流量方面,选择的三个指标中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净流量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只有一次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在没发生亏损的情况下,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差异不明显,当ST公司发生首次亏损后,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判别效果明显。

(6)在发展能力方面,选取的两个指标中总资产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判别效果明显,而资本积累率只有在ST公司亏损两年后才表现出与非ST公司之间的明显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由筛选出的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在判断上市公司由盈利到首次亏损,再到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方面,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按照至少连续两年显著的原则,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具体财务指标见表3。

四、小结

文章选用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ST样本公司没有发生亏损、首次发生亏损、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的财务数据和非ST公司的三年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使用SPSS统计软件,采取显著性检验筛选预警指标,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过程中,公司在经营和财务上出现的危机征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和判别,并且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其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在不同的时期都表现出显著的判别能力。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揭示风险时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Vol.XXⅢ,1968,September:589-609.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3]耿贵彬.上市公司中长期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9.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 成因 对策 

 

一、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内部控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产品的销售、货款的回收、物资的采购、款项的支付,而这些环节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休戚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势必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公司经营混乱。比如有的企业相关岗位之间缺乏牵制及约束机制,有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职能高度独立,其他部门无法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在企业内部产生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不能够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有效地参与生产经营。 

2、风险意识淡薄。现代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获取负债的杠杆利益,在理财时往往容易形成过度负债。但负债风险与财务杠杆存在正比例关系,在风险-收益配比规律的作用下,高杠杆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当不利因素产生后,潜在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债务危机。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产品售价及其调整能力、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管理质量低下,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企业为维持经营就需大量借款。当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过低,财务状况恶化,这时企业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最终导致破产。 

3、投资决策失误。成功的企业总是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断扩张是每一个企业内在的冲动。然而没有明确目标和科学论证的盲目扩张,其仓促的增长会使一个本来健全的组织陷入混乱。这种增长不仅会超越管理和财务上的能力,而且还会超越组织上的能力,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营亏损,甚至将是彻底的崩溃和破产。 

4、过度负债经营对企业财务的不利影响。负债经营,可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当企业债务资本一定时,负债利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在企业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这就能给每一股普通股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企业适度进行负债经营,可以增加每股收益,更好的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企业过度地增加债务资本,会加大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或企业破产的机会。因为债务的增加,企业要负担更多的利息费用,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到不足以抵减债务利息时,企业必然发生亏损。 

 

二、财务危机的具体对策 

 

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2、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为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驾驭财务管理工作全局,更好的地发挥财务运行机制的内在功能,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和构建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研究企业面对的政策、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和条件、传统习惯、职工素质等,构建出既科学、又合理、符合企业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实际、运行通畅、调节灵敏的财务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时,应以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构建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模式,如经营活动单纯的中小企业,宜采用集权制的模式;大型松散联合集团宜采用分权制模式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确定其财务责任,以内部单位承担财务责任的大小确定其相应的财权大小,以内部各单位财务责任大小及履行情况确定其利益多少,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在构建时,能真正做到以财务责任为中心,以责定权。 

 

【参考文献】 

[1] 尹辉:“论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02.8 

[2] 王玉文:“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探析”,《税务与经济》,2006.2 

[3] 陶星宇:“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冶金财会》,2006.2 

第8篇

[关键词] 财务危机 筹资活动 预警系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均来自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危机。因此,认识风险,预防危机,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为此,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在危机初现时预先发出警报,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提出了筹资活动环节设置预警指标和警度、提出预警对策,并结合AAA通讯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AAA通讯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二、企业筹资活动财务预警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资金链条中断,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企业信誉丧失,银行停止信贷支持,供应商不敢提供商业信用,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权益性筹资,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债务性筹资。

对于权益性筹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它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正是由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从而使得这种筹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使筹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

对于债务性筹资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抵押财产,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

此外,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筹资风险具体有债务性筹资的风险、权益性筹资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1.筹资环节财务危机主要表现有

(1)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或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境,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信用风险甚至导致诉讼或破产危机。(2)利率变动风险。企业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负债利率发生增长变化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3)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财务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虽然很多企业在财务失败后能够采取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拍卖等很多补救措施,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补救措施都会使股东或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使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前发现财务恶化的信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筹资环节预警指标及其使用

三、企业筹资财务危机预警的排警对策

1.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企业筹资渠道单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会逐步多样化。因此,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选择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筹资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经济性研究是指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安全性研究是指筹资风险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

2.合理确定财务结构,控制负债经营风险

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在评价、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模大、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互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其偿债能力相应较强,债务资本可以高些。(2)企业销售收入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企业债务资本可以高些。相反,企业若销售收入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现金回流时间与数额不稳定,债务资本必须低些。(3)资产结构的影响。资产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企业的偿债风险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资产风险大小。只要资产风险价值能够顺利实现和得到补偿,企业偿债也就不存在风险。但这是以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存在合理对称关系为前提,否则,即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和补偿,财务风险仍然会由于企业收入与支付期不一致而继续存在。资产结构与财务结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需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确定。一般说来,有三种对称关系,即:保守的结构,流动资产由短期债务资本和长期资本来保证,财务风险相对小些;冒险的结构,短期债务资本作为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长期资产的来源,风险大,资金成本较低;中庸的结构,流动资产与短期债务资本比例相同,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4)财务结构的弹性分析。指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调到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即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可能性。弹性较强,则企业债务资本可以略高;反之,债务资本略低。(5)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偿债能力越强,越有能力负担财务风险,因而债务资本可以适当增加。

3.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规避利率风险

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4.在本案例中,AAA通讯有限公司的2005年末的筹资预警指标如下

资产负债率=25812/50121=51.5%

流动比率=15883/25812=0.615

总资产收益率=4018/(44352+50121)/2=8.51%

净资产收益率=4018/(21408+24309)/2=15.1%

短期负债比率=100%

已获利息倍数=6.97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AAA通讯有限公司的筹资状况出现轻警状态,总体负债比率尚可,但是短期负债比率很高,短期内有很大的偿还压力。较高的负债比率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当企业经营状况转差时,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

5.排警对策。调整筹资结构,适当的减少短期负债,考虑引入长期负债,密切注意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王 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2]周昌仕: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模型及其运用.浙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李凤鸣:筹资风险与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第9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关系

一、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界定

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当前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Altman(1990)综合了学术界描述,更加科学地将财务风险界定为的四种情形: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基石,是归纳总结财务风险的特征。笔者通过研究文献、结合企业案例,概括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五大特征:全面性,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权衡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成因与内部成因。

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它对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是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这些因素有:市场变动;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

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它是企业的特有风险,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在财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二、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从法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国外研究学者常常把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的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国内研究学者则常常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

二是从研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学者定义中的经典表述来自于Ross(1999)从四个方面界定的财务危机: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资产净值小于净负债,资不抵债。

从实际情况上看,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更有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特别处理的一般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本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其中,“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最近两年连续亏损,或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面值,或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其他异常状况”,指的是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终止,或公司面临赔偿金额可能超过其净资产的诉讼等。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将自动进入所谓的ST板块。对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包括“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对“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其他特别处理”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前面讲到了财务风险的特征,反观财务危机的特征,却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财务危机有四大特征:第一,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第二,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也有相当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第三,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企业经营过程多样;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第四,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财务危机的成因一直是学界的争议焦点,是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这些因素有可能单独恶化企业财务状况,更有可能在多种因素联动作用下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系统归类,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防范财务危机。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是财务危机成因分析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划分为4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分配不当、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过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支付);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能支付);财务危机实现期(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企业如有上述相应情况出现,就要查清具体原因,采取措施,尽快使企业摆脱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对企业而言可能产生损失,也有机会产生收益。而财务危机意味着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如不及时补救,企业状况可能陷入不断恶化的深渊。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具有财务风险的企业不一定陷入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朝不利方向发展的结果。企业若能在有效期间内采取化解措施,就能降低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危机;若企业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或措施不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因此,对于财务风险,应当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企业的稳健性;而对于财务危机,应当坚决规避,在管理财务风险的工作中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防范系统有机结合,从而杜绝财务困境甚至企业破产的发生。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 必要性 可行性 预警模式

一、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必要性

(一)财务预警模型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引入非财务指标

1.财务困境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对于财务困境理论的理解,从定义上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它主要是从财务指标,这种可以以计算来表现的外向形式。同时在我们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分析时,也是由于财务理论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迄今为止对于公司的财务困境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并且缺乏一些能够准确预测困境中所应包括的预测变量的经济理论支持。财务困境理论的界定是由于关注点的偏离,缺少对非财务指标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探究,以及大多数学者在进行财务困境理论研究时对非财务指标的忽视,这也是使得其困境理论无法深层次的剖析企业在经济运行中产生问题的重要结点。由于非财务指标贯穿于企业的各个角落,从而在我们探究财务困境理论时,把非财务指标引入其中并把它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2.财务指标缺乏可靠性和前瞻性

由于缺乏相对可靠的财务困境理论的理论性支撑,因而,传统的财务指标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存在很多缺陷。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他们的研究都是以会计信息是真实的这一假设为前提条件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并且,在研究财务困境的发生与财务指标的关系上,基本上都是基于已有的模型来验证,更多的是缺乏深入的对陷入困境的原因与环境的探讨。

3.财务预警模型存在局限性

最先被引用于财务预警模型中的是单变量分析法,它最早也是被用来对一些企业进行破产预测分析。在破产预测分析中,由于可以从一些财务困境企业中分析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不同点,从而也可以从它们之间的差异中找到财务的预测点。在1932年,就有一位经济学家Fitzpatrick对此开始了最初的研究。Fitzpatrick把19家已经破产的公司与没有破产的公司进行比对,同时运用单个财务指标量来进行预测,最后结果发现评估能力最高的财务比率是是股东权益净利润率和股东权益/负债率。再就是在1996年,为了使单变量分析法的预测能力更进一步深化,于是Beaver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发生破产的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得到很好的改善。然而,单变量分析模型虽然是最早应用于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并且在运用的时候也相对简单。但它排斥其他指标的作用,信息量狭窄是单个财务指标的最大缺点,因此它不能够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折射。由于财务指标的不同,则对其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有时也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例如有的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差,然而流动性较好,可是根据流动性指标可被判别为非财务困境企业,但是根据盈利能力指标又可判别为财务困境指标。有时,模型还会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指标的适用性。

(二)非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根源

1.非财务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

在众多的财务危机预警因素中,财务指标一直作为可以被计算出来的财务形式应用于各种预测模型中,非财务指标由于无法用财务数据计算,因此常被忽略。然而,非财务指标则影响着企业的整个运行机制,不论是其构成的各个因素,还是整体运行框架,亦或是内外部的关系,它都是影响企业运行的根本原因。

非财务指标定义广泛,它更能从多方面对公司财务危机做出预警。一般而言,存在着三类主要的非财务指标,即经营、顾客和员工。目前经常使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是: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战略目标(是指一项重要的并购或关键部分);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就是指员工对公司的满意程度等,其中涉及员工的培训、团队精神,以及管理者的有效性或公共责任等);创新能力(则是指公司的研发投资成效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技术目标;市场份额;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法律因素等。

2.非财务指标具有前瞻性和可靠性

从非财务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就可以看出,无论从公司的哪个视角出发,它都能够从某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与控制。在公司的业绩评价和财务危机预警中,财务指标缺乏前瞻性和以及存在的停滞性是其具有的最大缺陷。在我们所计算与统计的财务指标中,其所代表的含义也只是前一年的经营绩效,它并不能为公司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创造未来的经济价值,因此,也就无法对未来做出全面的,更可靠的预警。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的滞后性,它则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例如它会预知企业对市场进行投入和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或者为了留住顾客和吸引更多的客户而选择建立市场份额时机与位置。通常为了使企业能够明显的改善经营业绩以及完成既定指标,这都需要依靠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及管理组织能力,从而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预警能力,创造更好的公司前景。

(三)从实践看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必要性

在对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进行研究时,基于已有的财务指标模型对其的分析预测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证研究中缺乏可靠性与可行性。在文中我们也已经多次提到过,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的薄弱性致使财务指标在实践中缺乏可靠的依据,同时由于一些管理者的自身职业道德问题,也使得在发生财务困境时对财务指标的研究更是形单影只。从整个经济的发展环境中我们知道,现实的市场环境更是变化莫测的,它不论是经济政策的变化或是一阶段经济危机的波动,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生巨大的震动,更不要说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或经济决策层的变动了。

二、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可行性

(一)从宏观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从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式的全面性出发,为了使其能够从整体上达到预期的效应,从而也得从企业的所处大环境出发。因此,不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来说,从外部环境着手也是其最好的支撑点。

政治因素方面,国外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加快了对风险管理中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逐渐重视起来。因而在2001年时,财政部才开始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等相关文件;人民银行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指引;证监会也了一些关于上市公司治理条例和证还司的内部控制指引等法规;国资委在2003年时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并明确了其主要义务。

(二)从微观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公司的内部结构主要包含风险管理哲学、公司文化、董事会、员工能力、组织结构、权责分配等因素。公司的风险管理哲学,是指公司从制定战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它代表着一种公司价值观,影响着公司的文化和经营风格,因此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哲学对如何应对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公司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形成于每一个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并且还影响着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和以及员工的凝聚力和发展理念、意识等。以此来加强公司的员工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等,都对建立和实施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预防体系有很好的环境和氛围。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等重大决策,因此加强董事会责任体系,对其做到良好的分工与平衡也是对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公司的战略,是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的稳定并为了不断的获得新的市场份额而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状况以及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从而制定的公司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途径的总体的部署。战略的失策可能会导致公司重大的财务危机,因此要防止公司的战略决策失误,从多方面衡量和分析公司的发展前景。为防止公司的战略风险,可以从内外环境两个大的方向出发。外部渠道则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的法规和经济信息的渠道;新闻网络和抓野机构的出版物;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等。内部渠道则是:内部会议纪要以及战略分析报告;以往成功经验和重大失误;公司自身的战略规划、计划决策等。

(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上的可行性

虽然众多国内外学者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上的分析时,主要是依据的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的,但其建立预警模型的方法也随着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在不断改进。一些学者尝试在财务指标上加入了非财务指标的信息,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使得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做到有效的互补。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从客户维度的角度分析

客户维度,主要是指参与市场竞争的客户能力指标以及客户满意率指标。 客户满意度指标是从这三个指标方面体现,即顾客满意率、售后服务满意率(顾客投诉满意率)以及销售商品退(换)货率来衡量的。争取客户能力的指标则是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开拓率来表现的,即市场份额、公司在整个市场上拥有的份额、对市场的影响力。

(二)从学习发展维度的角度分析

学习发展维度主要是从企业的员工来入手的。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股东的最大效益,企业必须不断的成长,则就必须要做好对未来的投资。因此,在平衡计分卡的学习成长维度方面指标的设定,主要是为了组织的学习(员工的培训率,即组织学习的培训费用/公司的销售费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即组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改进)从而对人的管理的设定。选取三个有关学习发展维度的指标,

(三)从内部营运维度的角度分析

内部营运维度主要是从企业自身来考虑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股东效益达到最大化,从企业自身来看,就应该要考虑到:企业究竟具有什么优势,擅长做什么。企业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做的最好,但是作为一个盈利性质的机构,企业必须在某些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拥有竞争优势,它才能立足。把企业必须要做好的方面勾勒出来,强加改善和改进,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指标的设定主要从创新流程,营运流程和服务流程三方面来划分。内部运营维度则也是从非财务指标方面来反映的企业在做好预警模式研究方面的重要一面。

(四)从财务维度的角度分析

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维度主要是从财务指标(它涉及到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做才能满足股东和投资者,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然而,要做达到这个方面就必须对企业的各类营运指标以及各经营参数进行缜密的研究与统计,结合公司以往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的经营目标,全面综合的来衡量企业的经营能力,这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更能为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做好提前的防范。

(五)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警模型判别准则

整体来说,从平衡计分卡的各指标要素出发,我们可以把其预警信号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的短期预警措施;二是,企业长期的预警防范举措。

首先,从企业短期预警措施分析。在客户维度的指标系数中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客户的保持率及新增率的增跌幅情况都是企业在短期的营运目标中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标准。。

其次,从企业的长期预警举措中分析,在平衡计分卡中,其顾客的售后服务满意率的指标变化,对员工学习发展能力的培养(即,员工培训率的变化),产品创新率的大小以及企业整个营运流程的周期浮动率都可以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做出调整与警示。企业在发展中如若不断的注重自身的管理结构变化以及文化的培育,则这种长期的预警体系比短期预期指标更能使企业长久的生存发展下去。

最后,通过上述对平衡计分卡中各指标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非财务指标最终都需要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来反映与量化。虽然这些非财务指标需要具体的量化来作指导,但是,通过与财务指标的结合,它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公司的规模,公司的获利能力等。对于平衡积分卡在此对于公司内部的优势上就可以得出,它也是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同时可以指导公司做好及时的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第11篇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12篇

【摘要】当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但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而投资者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得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时有发生。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预测财务危机、减少其损失而建立的,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近年来,我国煤炭业企业纷纷上市,但当下煤炭价格内外倒挂,消费比例降低,需求持续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增强预警意识和加强相应的财务预警研究。

关键词 煤炭行业;财务危机;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

【作者简介】张紫娟,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调查。

目前,财务危机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如果事态发展对公司不利且成为一种趋势而得不到及时挽救,危机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研究,但针对煤炭业的研究很少。现在,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只有一家被ST,任何一家企业的财务困境由萌生到恶化以致到无法挽救都是一个逐渐积累与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因素会通过敏感性指标反映出来,通过观测这些指标,对此进行有效分析,及时诊断,就可以分析警情,制定预警、排警政策,帮助公司化解财务危机。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变量的删选

1.财务指标体系的基本说明。财务指标是用来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之间的比率,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种类的财务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些指标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内在联系。应根据煤炭行业自身的特点来选取一系列指标,建立一套符合煤炭行业特殊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经营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成长能力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考虑到资本结构对煤炭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增加了资本构成中的股东权益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使预测变量的选择范围更广泛、更全面。

2.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对39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选取6个主成分,这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97%,包含了原来81.97%的信息量,结合主成分的载荷可以得出6个主成分的因子表达式:

C1=-0.134X1-0.16X2-0.124X3+……-0.197X24

C2=-0.257X1-0.326X2-0.313X3+……+0.117X24

……

C6=0.12X1+0.419X6-0.273X3+……-0.249X24

其中,C1、C2、……、C6 分别代表6 个主成分;X1、X2、……、X24分别代表同趋化、标准化后的各个指标(并非原始指标)。

3.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总结。主成分C1 在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上的载荷值都很大,可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的主成分;主成分C2在总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上的载荷比较大,可视为盈利能力的主成分;主成分C3在流动比率、产权比率-1 上载荷较高, 可视为偿债能力的主成分;主成分C4 在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载荷较大,可视为营运能力的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及主成分的负荷,最终选取的指标为:X4为销售毛利率、X7为固定资产周转率、X8为流动资产周转率、X11为流动比率、X19 为固定资产增长率、X23 为固定资产比率-1。

(二) 样本选取及财务状况分组

本文选取了2014年沪市和深市中行业定位为煤炭业的3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象进行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其公开的定期报告资料。

1.样本分组的基本说明。要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需要将39家样本公司分为两组,一组是财务状况较好,不会发生财务危机;另一组财务状况不好,发生财务危机可能较大。目前,国内的大多研究者都依据人为的主观经验,将研究对象分为财务危机公司和非财务危机公司,将ST 公司认定为财务危机公司,而非ST 公司被认定为非财务危机公司。但有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却没达到被特别处理的程度,容易被忽略。我们必须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来进行科学的分类,本文通过kmean聚类方法对预警样本进行初步聚类,然后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对预警样本进行再次的财务状况分析,最后确定39家公司的分组,这样就可以尽量消除主观性、任意性,提高分类的科学性。

2.实证分析。

(1) Kmeans聚类法初步分类。聚类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多因素、多指标的分类问题,它将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类,这些类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的内在联系确定的。在同一类中,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趋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中,对象趋向于不相似。本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企业分为两类:①财务危机公司:神火股份、煤气化、黑化股份、*ST 贤成、安泰集团、爱使股份、百花村、云维股份、国投新集共9家。②非财务危机公司:靖远煤电、新大洲A、美锦能源、平庄能源、冀中能源、西山煤电、露天煤业、郑州煤电、兰花科创、永泰能源、兖州煤业、阳泉煤业、盘江股份、安源煤业、大有能源、上海能源、金瑞矿业、云煤能源、恒源煤电、开滦股份、大同煤业、宝泰隆、中国神华、昊华能源、陕西煤业、平煤股份、潞安环能、中煤能源、山煤国际、山西焦化共30家。

(2) 主成分综合得分及排名。通过前文中计算出的主成分得分,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综合得分模型函数:

T=0.2487C1 + 0.4825C2 + 0.6127C3 + 0.7008C4 +0.7643C5+0.8197C6

由于根据各指标的内在关系计算得出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并作为权数,这就克服了人为赋权的主观性,充分反映了综合得分与各指标的真实关系,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根据综合得分函数,即可得到39 家公司的综合财务实力评分。

3.样本分组的分析总结。根据各主成分的解释,再结合各家上市公司在6 个主成分上的得分、综合得分,就可以对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主成分得分的大小无绝对的实际意义,但是其相对大小有意义,所以本文根据各公司综合得分的大小对39家煤炭公司进行排序,从而确定相对警情,并根据警情分析警源,制定排警对策。

由综合得分的排名和聚类结果可以看出,被聚为财务危机组的公司排名都靠前,集中在前端。其中,煤气化、神火股份在聚类时被分到了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一组;在主成分综合得分中,得分比山煤国际、安源煤业稍低,所以排名靠前。这是由于煤气化、神火股份在第三主成分上得分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总得分。而安源煤业、山煤国际在第四主成分上得分高,使总的排名靠后。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偿债能力,第四主成分反映了营运能力。也就是说,煤气化和神火股份两家公司偿债能力比较好,但是其营运能力却很差,周转的周期长,存货转化为现金、应收账款的速度慢,企业变现能力较差,这样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在构建模型时,还是将煤气化、神火股份划分为财务状况不好的一组。

二、预警模型构建

Logistic回归方法以极大似然原理为基础,是通过似然函数极大化求得总体参数估计量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在Logistic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只取0 和1 两个值。本文预测财务危机能够发生只有两种情况,发生为“1”,不发生为“0”。

根据上述统计,本文得到煤炭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In(p/(1-p))=9.186307-0.457378X4-4.169787X7-7.396862X11+0.060018X19+178.9797(X23)-1

从入选的5个指标来看,销售毛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与财务危机的发生成负相关关系:当比率越大时,财务状况较好,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较小。而固定资产比率-1、固定资产增长率则与财务危机的发生成正相关关系。

固定资产比率取值为0到1,鉴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业需要很多设备,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固定资产比率越大,财务风险会相对小,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可以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所以固定资产比率-1 与财务危机的发生成正相关关系。而从增长率的角度上看,如果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猛,也就是说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支出占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的绝大比重,会导致资产不能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与回报比例不匹配,这样会加大财务风险。所以,对于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需要严加审视,加强固定资产的经营能力。

本文的财务危机分析是建立在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这些数据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有较强的预测能力。通过对有效财务指标的分析,能够预测未来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依据企业的财务数据,了解其经营情况,通过对有效指标的科学分析做出财务危机预警,可为隐性的财务危机做好预防工作。

三、结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尝试根据聚类方法和主成分综合得分的情况对39家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财务状况的分组,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载荷对指标进行客观删选,确定变量。最后实证部分用Logit回归构建了煤炭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Logit模型拟合优度70.82%,p 值为0.000016,所以模型对于未来的预测能力还是比较理想的。本文的不足在于未在分析中纳入非财务指标,例如管理水平指标、企业生命周期、宏观经济指标等,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否定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而且本文用的是截面数据,一般的ST公司是指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所以采取连续三年的财务数据会更加有说服力。本文构建的财务危机模型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对于不同时间,由于数据的时效性,模型本身应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在实际运用中,应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日常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将财务预测与经营活动中相关分析预测相结合,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任永平,牛力.IPO 企业上市前主要财务指标的统计分析——以中小板制造业为例[J]. 财会月刊,2013,(23):18-20.

[2]赵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张利娜.基于Logit 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刘雁.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以煤炭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2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