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05:0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产加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因此,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必要引起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变革。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的改革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主要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并具备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较扎实,具有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备茶树育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及品质检验、茶事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检验、经营管理及茶事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还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及各种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课程。
(三)“231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生产育人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临沧茶业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和强化服务技能,充分利用茶产业链岗位需求的导向作用,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订单培养,目前,已与云南滇红集团,正大集团(云南区)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施“231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的内涵,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计划随着季节走,根据生产季节及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育人环境,将学生三年(6学期)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阶段(即第1、2学期),主要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加技能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即第3、4、5学期),其中第3、4学期在学校、企业进行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经济管理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训,并将部分课程的学习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第5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个阶段(即第6学期),主要在学校完成,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和补充选修一些学分。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依据茶叶产业链中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能够接受到适应个体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特别是茶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课、专业基本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素质选修课、职业能力提升课七个类型,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突出素质教育,注重理论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实践性、技能性。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始终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本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了“以课程实验、实训为基础,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为综合,职业资格认证为促进”的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2010级为例,专业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55.1%,而且专业实践教学可开出率100%,实际开出率可达90%以上。
(三)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础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体系规范的前提下,根据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广泛的社会调研,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依据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链中各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参照茶叶生产、加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结语
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突出课程改革,才能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主要根据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广泛的社会调研,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依据茶叶产业链中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参照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136137
[2]刘亚.深化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59
[3]刘雯,罗尧成.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2011,24:616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C121);云南省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1YGZ08)。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食品加工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角色扮演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工作实际场景和任务的角色扮演,让其感受并体会所扮演某一角色带来的情感认知上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食品加工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涉及到食品原料采购、验收、仓储、加工、包装、卫生控制各环节,以及生产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等,因此在食品加工一体化教学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企业生产环节中的各种角色,有利于学生感受未来的工作场景、促进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论文将以蛋糕生产加工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为案例,展开论述如何采用角色扮演法在食品加工一体化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采用角色扮演法的课前准备
选定实训任务和确定教学目标后,细分教学环节和实训内容,再根据食品企业对岗位的设置和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来设计各种所需扮演角色,以蛋糕的生产加工为例,可设计的角色有:生产部部长、生产班长、工艺员、生产调度员、仓管员、生产操作工、品评员、营销策划员等,每个角色扮演的人数和类型应根据所带班级人数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以满足角色扮演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协调、有序、顺利地开展。设计好扮演角色后,根据角色职责特点和班级人数,分配每个角色工作任务和人员数量,以班级人数40人,分5组,每组8人,蛋糕的加工为例,教师可扮演生产部部长,其余每组中各扮演角色的职责和人数可安排如下:
根据课前准备设计的角色,可提前组织学生设计和准备一些简易的角色道具,例如角色工牌、角色介绍牌、服装、实训场景简易布置以及各角色在任务完成过程所需要的文具,运用这些道具可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让专业知识的学习在饶有趣味的环境中开展。
2采用角色扮演法的课中实施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课中顺利实施角色扮演教学的基础,同时课中的高效组织和任务布置是实施角色扮演法教学的关键。在课中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课堂组织和任务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每位学生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所担负的职责,是保证角色扮演法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以蛋糕的生产加工为例,简述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是如何将课堂组织和任务传递给学生。
首先把蛋糕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角色名称、角色职责和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制作在课件中和印发在学生卡片道具上,在角色扮演实施前先讲述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中生产部部长、生产班长、工艺员、生产调度员、仓管员、生产操作工、品评员、营销策划员的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现实工作岗位有理性的认识;其次,采用自由组合或抽签组合的方式分组,并让每个小组组内讨论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且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好组内角色后,再分发每个角色的介绍牌、工牌、服装等道具,其中介绍牌中写有每个角色的工作任务、需与其他角色沟通的事项和对该角色的要求;最后,学生按要求去执行相应内容,教师在此时扮演生产部长的角色主要负责监督、指引、信息收集的工作。
3采用角色扮演法的课后评价
因我校该专业课程的开展是一体化教学,在发放的一体化工作页中,除了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和引导内容,还在课后继续让学生完成工作页中角色扮演的任务实施描述、工作任务总结、自我评价以及生产班长对每个组员的评价;其次教师根据角色扮演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对每个学生進行评价;最后将自我评价、生产班长评价和教师评价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学生该项目的成绩。
4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遇到的困难和对策
任何教学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恰当的时间、地点的情况下才能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法也不例外,因此在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必须灵活变通,且需要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让学生对角色扮演法持续保持新鲜感和认同感,把角色扮演法作为丰富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形式,避免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反复使用。在学生保持有新鲜感和认同感的前提下,角色扮演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如下困难,现以列表的形式描述困难与对策:
5结束语
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有其运用的独到之处,本文是我校食品加工一体化开展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实例和实施经验的总结论述,希望能给同行带来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宾晓芸,黄秀峰,银联飞,李朝敢,胡红柳,黄元河.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2):7-8.
[2] 曾维丽,张臻.角色扮演法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1).
[3] 刘玉平.“医生”角色扮演在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3,38(12).
论文关键词:BB肥的市场前景看好
BB肥,即掺混肥料,是将2种或2种以上粒状高养份的原料,根据需要掺混而成,没有填充剂(如陶土)。由于其配方易于调整,故特别适用于土地面积大,土壤类型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的地区。所以BB肥又称干混肥料,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是以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在混合过程中无化学反应。随着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BB肥市场前景所好。
1.从平衡施肥需求方面分析
掺混肥可以降低化肥分配、销售费用,是平衡施肥的最佳选择。BB肥是把颗粒化的不同类型的单质肥料(如尿素、二铵、大粒氯化钾等)按需求比例,进行物理混配。根据平衡施肥原理,按照当地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作物种类、产量指标、不同土质,可配制成系列专用肥料,如小麦专用肥、水稻专用肥、花生、土豆专用肥等,是首选的优质肥料。BB肥的特点: 养分全面。BB肥的主要成分是作物所必须的三要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避免了施用单质肥料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弊端,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农业论文,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养分比例协调,配方针对性强。BB肥养分配方是按某种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而制成的,针对性强,为某一特定区域或田块生产的专用肥。建立在土壤测试基础上的推荐施肥,要比对土壤肥力一无所知的习惯施肥,在肥料利用率、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要有效得多。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高产种植带来的高投入施肥,使土壤区域养分变异性增大。而BB肥,多是针对小区域种植、土壤情况,配方优化,使肥料利用率提高,发挥了多元素养分增产的综合效应。
BB肥配制灵活。国产复合(混)肥配方比例一定不变,养分配比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BB肥可以生产数吨一个配方,真正做到一地、一作物、一配方、一方一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养分浓度随意调整,克服了复混肥氮素不能配得过高的缺点。近年来,农业部正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最好的物质载体,BB肥的因土壤、气候、作物需要随时调整氮、磷、钾比例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其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国内大颗粒氮肥、磷肥和钾肥造粒技术的提高,也给BB肥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单质肥料。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氮肥的施用量已经超过土壤实际需要,磷肥从90年代以后投入量也超过了土壤吸收量,农田土壤养分的不平衡性正在加剧,这些都给以测土配方为前提的BB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发展较快。这些特色农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其需肥结构各异,在施肥上吃“小灶”有利于发挥它们优质高产特性。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提供的土壤资料和特色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可生产专用BB肥,如烤烟BB肥、药材BB肥、西瓜BB肥、蔬菜BB肥、麻类BB肥等,并且立足本地,主动出击,与专业村或生产基地签订需购合同,发展订单肥料。
2.从节能减排需求方面分析
化肥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面对当前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节能减排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与复合(混)肥生产相比,BB肥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在加工生产中基本没有“三废”排放。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对高浓度复混肥料要求的升级农业论文,以造粒工艺生产如此高的高浓度复混肥料(45%、50%、55%)势必会出现造粒和烘干工艺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势必会导致生产的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这因而会使其在高浓度肥料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趋于劣势。而BB肥的生产却恰恰相反,同低浓度复混肥料的生产相比,高浓度BB肥的生产加工成本不但不会增高,反而会相应降低,因而在复混肥料市场竞争中必然占有一定优势。不难看出,高浓度复混肥料的这种要求上升趋势,为BB肥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由于BB肥生产的工艺简单,也更加适应配方多变的测土配方肥和随时变更的各种专用肥的生产,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为发展肥料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相继投产了多套大颗粒尿素和颗粒钾肥的生产装置。这也是为今后BB肥的生产提供了质量保证和原料保证。因而,BB肥的生产和市场前景是美好的。
建立国内第一个研究琥珀的专业机构“抚顺琥珀研究所”;制定第一部《抚顺琥珀标准》;打造全国最大的琥珀交易电商“中国琥珀网”;完善互联网搜索引擎对“抚顺琥珀”概念、成因、分布、类别的解读;将抚顺琥珀雕刻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勇功不可没。他身为公务员,却放弃优越的工作去做研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做值吗?”他淡然一笑:“我与琥珀没有来生,在有生之年,我会倾尽全力将大自然赐予的抚顺琥珀研究好、宣传好、保护好,这比什么都值。”
给琥珀一个名分
爱琥珀胜过爱自己,是范勇给人的第一印象。在抚顺琥珀研究所的办公室中,范勇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捏起拇指大小的金色琥珀,在聚光灯的照射下,观察里面的飞虫。“这只飞虫是不幸的,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轻轻放下琥珀,他将桌上其余几十块理顺,缓缓盖上一层薄纱。“你喜欢琥珀吗?”随着范勇的主动发问,他与琥珀的奇缘徐徐展开。
“什么是抚顺琥珀?”正是这样一个问题改变了范勇的人生轨迹。
2010年之前,50多岁的范勇任职抚顺市总商会副会长。令人费解的是,他突然提出辞职,兴致勃勃地研究起琥珀来。这并非心血来潮,在商会任职时,范勇经常接触到生意人,有次和一老板闲聊琥珀收藏,对方问道:“范会长,你说说看什么才是抚顺琥珀?”这话一下问住了范勇。后来他查阅大量书籍和网络资料,却发现抚顺琥珀的相关数据极其匮乏,就连概念、定义也不是很清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范勇开始利用抚顺产琥珀的便利条件,对其展开收集、研究。西露天矿是世界五大琥珀产地之一,当地雕刻琥珀的历史已达百年之久,抚顺虽有一些专门从事琥珀加工销售的作坊,但大家只是为了借助本地资源做点生意,很少对抚顺琥珀的概念、宝石学特征、真伪鉴别以及内含的昆虫种类进行研究。感兴趣的买家会常问:琥珀是怎样形成的?里面的昆虫叫什么?可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琥珀是松树油子、搁煤里出来的……文化理论的匮乏,让范勇意识到研究、宣传抚顺琥珀的工作迫在眉睫。
2011年4月,范勇前往民政局申办了全国第一家研究琥珀的民间科研机构――抚顺琥珀研究所。“给抚顺琥珀一个名分很重要!”范勇回忆,建立研究所的初衷就是要将抚顺琥珀研究透彻,整理它的成因、分类、鉴别等内容。一切从零开始,他苦读从未涉猎过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历史学书籍,研究人类利用琥珀的历史。那段时间,范勇就像着了魔,疯狂翻阅各种资料,凌晨两三点还不肯休息。
中国古昆虫学科奠基人洪友崇、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王文立……范勇都不记得拜访了多少次。有次,听说台湾美合科技大学研究琥珀的彭国祯教授要前往四川讲课,他立马定了张机票赶到四川,硬是把对方堵在了候机室。不为别的,范勇自掏两万元买彭教授的论文资料用于研究。说尽好话后,彭教授终于答应将一部分资料卖给他。回想起当年做商会领导时哪需要这样求人,范勇情不自禁摇头苦笑了一下。“为了抚顺琥珀,做这些都值。”
几年前,在网络上搜索“抚顺琥珀”等关键字,相关信息很少。如今却图文并茂,一应俱全,很多都出自抚顺琥珀研究所。范勇学有所成后,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都邀请他前去授课,每次讲完都会被学生围得个水泄不通。而他近几年撰写的《抚顺琥珀分类与评价》、《抚顺琥珀十大问题》等文章也备受好评。特别是他与中科院南古所专家共同开展的科研课题,其学术论文还登载到美国古生物杂志上。如今要是有人再问何为抚顺琥珀,他会脱口而出:“出产于抚顺西露天矿,由新生代古近纪柏科树脂经沉积、聚合等一系列地质活动形成的有机和无机混合物。”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范勇太多心血。
打破“无品牌”怪圈
理论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了抚顺琥珀,可范勇没有止步,又出妙棋――创建了“中国琥珀网”。“只有网络能将琥珀爱好者快速聚集在一起,同时又能整合抚顺琥珀产业资源。”正如范勇所料,网站在很短时间里迅速聚集了数万的琥珀爱好者,而抚顺本地的加工商和工艺师也纷纷入驻,使网站成为全国最大的琥珀电商交易平台。范勇说:“这个项目是我的儿子范太及在负责,他学的是电子商务。”之前范太及在国外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听父亲说了他的想法后,便毫不犹豫回到父亲身边,帮助父亲发展琥珀事业。“今后孩子就专门负责电商,这是个年轻人的时代。”话语间范勇很是得意。
通过网络掌握了相关资源,范勇觉得该带领大家“打硬仗”了。
根据抚顺市政协进行的一次调查,当地从事琥珀加工的商户基本是家族式个体经营,各自为战。这些“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很落后,让抚顺琥珀陷入了有原料没品牌的怪圈。为了打破现状,范勇利用先前在商会工作的经验和人脉,创立了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茯神”商标,商标灵感来自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咏琥珀》:“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谐音福神、富绅。他期望藉此凝聚大家的力量走出“无品牌”的尴尬处境。
和当地多家工坊交流后,范勇发现,这些艺人的雕刻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不论是琥珀圆珠打磨还是雕刻摆件,都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产品的多样性、时尚还能不能有提升空间呢?”范勇专程拜访香港、深圳等地的首饰设计师,开发、设计以抚顺琥珀为主,金、银为辅的时尚琥珀镶嵌制品,丰富了产品种类,也提高了抚顺琥珀的档次。时尚的造型加上良好的加工技艺,让“茯神”在抚顺一炮而红,产品也迅速占领了市场。
为了进一步规范抚顺琥珀的生产加工,范勇与行业内有名的琥珀制作师傅朱瑞辰一起,共同研究抚顺琥珀的标准制定。朱瑞辰逐条分解讲述琥珀加工生产过程,而范勇按照生产过程再逐条归纳整理,最后再征求其他老师傅的意见,完成了第一部《抚顺琥珀标准》和《抚顺琥珀技术要求》的制定。
行规的制定,给抚顺琥珀生产加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范勇又顺势建立了抚顺琥珀精品艺术馆,将琥珀原石、资料、雕刻作品集中展示,让人们近一步领悟抚顺琥珀的独有魅力。
矸石山的秘密
“做品牌,就要拉动、推广抚顺本地艺人,他们才是传承和推动琥珀文化的中坚力量。”经过范勇的策划,抚顺举办了首届 “国际琥珀高峰论坛、茯神杯中国琥珀雕刻大赛”,通过活动精挑细选优秀琥珀作品,评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琥珀雕刻大师。陈焕升、李军、杨飞等一批年轻有为的琥珀雕刻人才被一一发掘,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今,抚顺琥珀早已晋升为收藏者竞价购买的行列。可随着西露天矿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琥珀的现存量也日渐减少。这种状况,何谈流芳百年?现实困扰着范勇,成了他的心头疙瘩。
一日出游,范勇偶然路过矸石山。此处是专门堆积西露天矿废渣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形成两座大山。他突然联想到自己的研究:琥珀出产于古城子组煤层之中,多和矸石相结合,那矸石山岂不是蕴藏了丰富的琥珀资源?怀着欣喜的心情,他回到研究所,翻阅各种资料……
摘 要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法律上并未明确地规定,都是由各部门根据法律的有关精神制定的部门规章,需要在法律的层面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于食品来说,更应加强政府对其的规制,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由政府实施强制性检验,同时,将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定期监督检查来建立质量评价指数的样本总体,用统一监督检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来对存有质量问题的一类产品进行行业性整治,用监督抽查来及时发现存有质量问题的商品。
关键词 食品质量 市场准入 免检制度
一、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需要法律层面的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强制性规定。2005年7月9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国家对生产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面、食用油、酒类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食品等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个内容:(1)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即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条件进行审查,并对其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符合条件且产品经过全部项目检验合格的企业,颁发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允许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2)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3)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即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并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的缩写“QS”表示。
从2001年开始,我国质检部门开始试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但此项制度只是由质量监督部门一家实施的,存在诸多的局限性。目前,规制食品市场准入的还包括《食品卫生法》,由卫生部门负责;《动物防疫法》,由农业部负责;《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由商务部门负责等。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法律上并未明确地规定,都是由各部门根据法律的有关精神制定的部门规章。因此市场准入制度需要在法律的层面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二、企业产品免检制度存在的弊端
企业产品免检制度是我国在市场准入制度中的一个特例,它是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确定为免检产品,其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应当说,这一制度的实施在提高企业质量监督的效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树立和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十企业,如海尔、格力等。
然而,近期出现的以雀巢奶粉碘超标为代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现行产品免检制度必要性和合理性的怀疑。
我国目前免检制度有三个最严重的弊端:
第一,门槛太低,《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免检产品是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质量长期稳定的产品。然而事实上,对很多产品来说质量很难达到长期稳定。三次抽查合格代表不了其它批次的产品质量一定合格,甚至有些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前检测为合格的产品可能存在很大的瑕疵。
第二,免检产品监督管理存在弊端。首先,《办法》规定在3年期限内,免检产品免于任何部门的监督检查。这样在免检期间内,对免检产品的监督则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其进行的社会监督。然而,对于有些产品,单凭消费者有限的认识能力很难发现质量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社会监督职能就很难发挥作用,造成政府在免检产品上的监督真空。其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免检有效期满,产品需要继续免检的,免检制度规定企业应当重新提出申请,对其进行重新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资格。作为免检制度的一项事后监督机制,这一规定是存在逻辑缺陷的:免检产品不可能只是在重新申请时才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早就出现了,这一规定又有什么意义?产品免检制度保护的又是什么样的产品?
第三,产品免检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申请产品免检的条件之一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在本行业内排名前列。这使得本行业内规模大、资本雄厚的企业的产品获得免检的机率将远高于业内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本来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就要弱于大企业,产品免检制度的设立在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不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而且,由于这一制度事实上造成一种假象,即免检产品的质量一定优于非免检产品,而成立不久的企业或中小企业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申请免检,这就有可能在存在免检产品的行业造成市场准入的障碍。
三、企业产品免检制度的完善
企业产品免检制度的缺陷使废除这一制度势在必行。而对于食品来说,更应加强政府对其的规制,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由政府实施强制性检验,同时,将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定期监督检查来建立质量评价指数的样本总体,用统一监督检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来对存有质量问题的一类产品进行行业性整治,用监督抽查来及时发现存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对于产品不合格问题,一应加大监督检查的频率;二要按期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复查;三可采用跟踪或专项监督抽查的方式对其质量进行重点整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桥式;电子称重;传感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16-02
0 引 言
在我国电子汽车衡是衡器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产品之一,是大宗物料称重计量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计量设备,具有准确、方便、快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建材、电力、粮食等各行各业。国内现有的电子汽车衡使用中,剪切梁传感器的使用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双剪切梁称重传感器俗称桥式称重传感器。在我国绝大多数钢制桥式传感器以其独特的两端支撑、中间受力的结构形式,使大吨位传感器进入了高准确度、高可靠性的计量领域。同时,传力组件采用球面压头,充分发挥了钢球可自动复位和调心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抗侧向力和抗冲击性能,安装方便,互换性好,在我国的汽车衡称重领域发挥着独领的作用。
1 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桥式传感器原理相同,它不是测量正压力,而是测量由剪切力引起的切应力。切应力本身是测量不出的,它能产生与工字梁中心轴线成45°的互相垂直的主应力,也就是产生由切应力而引起的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因此,此传感器应变梁的截面形状呈现矩形截面工字梁结构,在两个工字梁的腹板两侧布置八片(每侧各四片),将应变计的丝栅方向与中心轴线方向成45°或135°。这八片应变计组成全桥,当传感器承受载荷时,四片应变计电阻值增加,另外四片电阻值减小,其结果是在电桥的对角线上,产生与载荷成正比的不平衡输出。利用这一原理可测量力或载荷的大小。
2 分体桥式传感器的缺陷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传感器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桥式传感器是将弹性体与底座组件分开的,在弹性体两个端部与底座组件用两个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图1所示是分体桥式称重传感器的组件图。
首先,在桥式称重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弹性体两端已用螺栓与底座组件旋紧,但毕竟弹性体与底座组件是分体的,所以弹性体与底座组件的接触面处就会产生微量的滑动,这个微量的滑动作用在弹性体上,与摩擦力的方向也相反。这样会导致在弹性体的应变区处同一载荷(加载或卸载)下的剪应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弹性体在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底座组件对弹性体的摩擦力方向不同,造成弹性体应变区处剪应力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会导致传感器迟滞误差的波动,从而降低了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测量精度。
其次,为了减少或消除弹性体与底座组件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就必须提高弹性体和底座组件相互接触表面的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接触表面的加工质量,但这给机械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同一加工表面必须经过多次走刀,甚至需要磨削加工,才能提高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这样不仅增加了加工工序,延长了加工周期,而且底座组件是组焊接,当各个零件进行组装焊接时,不可避免造成零件的变形。为了传感器的使用精度要求,就必须对底座组件的相关表面提出形位公差的要求。要想保证这些形位公差,必定要对底座组件的相关表面进行二次加工。这样造成机械加工成本增加,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不适应大批量生产加工。
图1 分体桥式称重传感器构件图
再有就是这种分体桥式称重传感器为了在弹性体的两端连接螺栓,就必须在弹性体的两端留有一定空间,所以造成弹性体长度方向的几何形体较大,增加了自身重量。这样不仅增加了原材料的成本,还给运输、安装和维护带来许多不便。
3 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的设计结构
陕西电器研究所生产的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是将弹性体与底座组件融为一体的一种结构,这种形式的传感器结构如图2所示。
这种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与原分体桥式传感器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取消了两端部弹性体与底座组件的连接螺栓。一体化小桥式称重传感器的总长比原来分体式桥式传感器总长缩短了三分之一,高度也降低了三分之一。这样,几何尺寸缩小了,重量也降低了,也节省了原材料的成本,同时更便于运输、安装和维护。再有由于弹性体与底座组件融为一体,所以避免了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弹性体与底座组件之间接触面微量滑动,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由于不需要加工底座组件,所以降低了机械加工难度和生产工序的繁琐。为了降低加工难度,将一体化小桥式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与安装底板的接触面积缩小,面积越小,加工表面的精度越易于保证,故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适合大批量生产加工。
图2 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结构图
4 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的优点
一体化小桥式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输出信号不受测力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由于此结构的称重传感器所测的剪力沿应变梁长度方向为一常量,称重传感器输出与梁弯矩无关,只与剪应力成比例,因而输出对加载点变化不敏感。
第二,由于应变区为工字梁,在腹板上中性轴处的应力单元为纯剪切状态,在外载荷作用下受剪的截面积不发生变化,各电阻应变计产生基本相同的电阻变化,所以固有线性好,精度高。
第三,因为工字形截面剪切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电阻应变计粘贴在四个盲孔内的最小寄生应力区,利用贴片与组桥技巧,可以提高抗侧向和偏心载荷的能力。
第四,电阻应变计及补偿元器件均在盲孔内,不仅得到了最好的保护,而且还便于密封胶的灌封,更有益于焊接密封防护,防护等级可达到IP67。
第五,由于采用了钢球作为传力机构,钢球与球座接触外载荷理论上是点接触,实际是一个很小的接触圆。由于钢球只传递轴向载荷,不传递横向载荷和横向扭矩,保证了测量准确度。
第六,由于重量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比较适合于批量生产,同时更便于安装和维护。
5 结 语
陕西电器研究所生产的一体化小桥式称重传感器,它的使用和测量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几何形体缩小了,传感器的自重减小,更便于运输、安装和维护。从经济方面,缩短了生产和安装的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衡器产品的质量及用户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刘九卿.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M].中国衡器协会专业培训教材,2006.
[2] 袁希光.传感器技术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3] 李文刚,杨继红,谈卉.应力分布改善在制作高性能桥式传感器实践中的应用[C]//称重科技暨第五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衡器协会,2005.
山区县有利于茶叶生产,无污染,富硒,茶叶品质较高,是山区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山区发展茶叶生产有如下优势:
1.1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很多山区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绝大多数地方适宜种茶,并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在优越的宜茶大气候条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气候。论文百事通比如横跨了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的陕南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污染小,这些都是发展茶叶生产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陕南地区作为我国第二大富硒区,使得茶叶中的硒含量普遍较高,从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另外,山区茶叶种类繁多。比如陕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三里垭毛尖,在清代就已经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紫阳茶在唐代就开始成为朝廷的贡品,并沿丝绸之路,远输西域各国;还有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午子仙毫等其他名茶。
1.2产业优势
(1)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茶叶的生产大致可分为育苗、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环节,概括起来茶叶产业链为生产——加工——销售,其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每个环节都能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产品经过粗加工到精加工后,档次明显提高,通过包装和创名牌,利润可以大幅度上升。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30年,1亩每年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
(2)进入门槛低,转移农民多。山区农民劳动力数量比较多,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事高精尖技术产业干不了,但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粗加工,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一般人都能干,同时,茶叶加工对资金规模的要求并不高,弹性较大,上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几十万就能起步,而作为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所需资金较少,所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农民搞茶叶加工,在地里植茶,平时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
二、三产业,到了制茶季节,加工茶叶。农民从原来的“全部务农”转变为“亦工亦农”,最终过渡到“以工为主”。
2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
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很多农民存在着小农思想,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思改变;茶农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对茶叶生产机械化认识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加工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制茶水平参差不齐。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提高其商品意识。首先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开拓大家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茶农和茶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茶叶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广大茶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点在制茶企业和种茶大户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支茶机应用加工技术骨干力量。另外,为了增加收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茶农的商品意识,进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宽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3山区县茶叶机械化水平现状
3.1茶叶生产机械设备比较落后
目前一些山区县开始逐渐推广名优茶机械加工,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随着茶叶纳入食品行业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出台,市场对茶叶加工安全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山区县茶叶生产加工中还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1)机械设备严重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很多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基本上是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目前我县使用的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理条机械等,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产品,存在着温度难以控制、效益不高、杀青程度难以保证、难以联入生产线等问题。
(2)机械配套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不合理,质量稳定性不高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部分茶农科技文化素质低,使茶叶机械正常效率难以发挥。
(3)家庭单产生产方式钳制着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分散单一的生产方式,山区土地分散等必然会出现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都钳制着机械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3.2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
山区县一般都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十分有限,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自动化加工简单,生产流水线几乎是空白,茶叶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3.3茶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山区县传统的绿茶制作加工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手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新晨
4加快山区县茶叶机械新机种、新机型的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名优茶加工机械是茶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重点。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类名茶或多种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机械”,如名优茶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机、理条机、提香机、炒干机和烘干机等,使毛峰型等名优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与此同时,根据一些名优茶加工的特殊要求,还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机、碧螺春茶烘干机、针形茶炒制机、扁形茶(龙井茶)炒制机等“专用机型”,使这些做形难度较大的名优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这些都是山区县可以考虑引进的茶机新机种、新机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引进,不能因为是最新的机种机型就引进。我们必须结合山区县的具体情况和茶叶生产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那些能够促进本地区茶叶生产和发展的新机种、新机型。比如:鲜叶摊放是名优茶加工的必要工序,也是占用厂房面积最大的工序。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衡州市绿峰茶机公司协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名优茶鲜叶自动摊放机。该机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自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该机可以自动上叶和卸叶,每次鲜叶最大摊放量可达300公斤。鲜叶摊放时间、摊放温度、鲜叶失水率和空气循环时间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用于名茶加工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关于绍兴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茶叶.2007,(4).
本论文通过对若尔盖县畜牧业总体以及从部门、行业、区域相关产业的角度对若尔盖县畜牧业进行了竞争力分析和评价,进而对若尔盖县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良种繁育、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人才、科技进步,加强畜牧产业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畜产品生产加工转化增值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使若尔盖县畜牧业成为一个又大又强的产业,提升若尔盖县畜牧业在国内种种机遇下应当具有的区位产业竞争力,提高若尔盖县畜牧业在国际种种挑战环境下的竞争力。
关键词:若尔盖县,畜牧业,竞争力
一、 若尔盖县畜牧产业现状
若尔盖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土地总面积10620平方公里。辖1镇、16个乡(其中纯牧区7个乡、半农半牧区9个乡)、4个国有牧场(其中1个省属牧场、1个科技牧场)。总人口7.0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43万人,占77.2%;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有天然草原1212.6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978万亩,常年饲养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等草食牲畜,2011年末,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39.78万混合头,其中牛52.38万头、马3.77万匹、羊81.42万只、猪2.21万头;实现牲畜总增39.49万混合头,总增率33.81%,出栏各类牲畜43.45万混合头,出栏率37.2%;生产肉食28129吨、牛奶31341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9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96元;畜牧业产值6586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80%以上的现金收入都来自于畜牧业,覆盖全县21个乡镇场的优质牦牛生产基地和优质藏绵羊生产基地相继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二、若尔盖县畜牧业竞争力分析
(一)、若尔盖县畜牧业综合现状分析
1、畜牧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①畜牧产业产值绝对值呈上升趋势。②畜牧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呈上升趋势。③其他产业部门产值绝对值也是呈上升趋势。④其他产业部门产值占农业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①若尔盖县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产业为主要发展产业。畜牧产业的发达程度应该是若尔盖县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②畜牧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饲料工业、兽药工业、良种产业、兽医服务业、屠宰加工业、贮运销售业)是若尔盖县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重要产业部门。
2、畜产品产量结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①若尔盖县肉类为第一主要产品。②奶类为第二主要产品。③牛皮为第一非食品原料产品,羊皮、羊毛为第二非食品原料产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①肉奶是若尔盖县的主要畜牧产品。②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加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是若尔盖县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二)若尔盖县畜牧业总体竞争力分析
1、区位环境竞争力分析
若尔盖县具有突出的交通枢纽区位比较优势。若尔盖县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国道213线贯穿县境,省道209线在县城与国道213线相汇。是通往九寨—黄龙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主要通道,也是大西南至大西北重要公路交通枢纽站。九寨黄龙机场,极大的改变了若尔盖县的区位交通条件,使若尔盖县与成都等大中型城市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若尔盖县逐步形成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公路运输网络。为若尔盖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区位的相对比较优势。
县境内主要分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支流,大小河流约50余条。白河(嘎油)、黑河(墨曲)、热曲(班佑河)自南而北汇于黄河。从区位气候、水文环境分析看,这就为若尔盖县发展独特的绿色畜牧产业具备了绝对的区位气候、水文竞争优势。
2、相关资源、部门竞争力分析
2.1 草资源分析
若尔盖县有天然草地1212.63万亩,可利用草地978万亩。草地资源的天然植被中,野生植物极为丰富,共有463种,其中,饲用植物299种,占植物总数的64.4%,优良牧草154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1/3以上。牧草生长繁茂,覆盖度大,优良牧草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蛋白质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无氮出物高,粗纤维较低。从草资源的情况看,这些草资源构成了若尔盖县独特畜牧产业的资源要素,这是其它区域无法用人为的因素解决的。这就使若尔盖县发展畜牧产业绿色产业资源要素之一的草资源具备了绝对竞争优势。
2.2 畜种资源分析
若尔盖县畜牧产业的主要畜种有牛,包括牦牛、黄牛、犏牛、杂牛以及少量良种牛和改良牛;羊以草地型藏系绵羊和藏山羊占主体,适应性强,周转快,系优良地方绵羊品种;河曲马系全国马优良品种,由于该县产马多,品质好,尤其是唐克一带所产马匹,量多质优,故四川河曲马又被称“若尔盖马”或“唐克马”。从牲畜数和畜种看,畜牧产业已成为若尔盖县的绝对支柱产业。从畜种资源的结构看若尔盖县具有相对优势,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从规模效应的竞争力分析,如果若尔盖县能将周边直径300公里的牧区畜牧资源整合,就可以填补若尔盖县畜牧产业资源的规模不足,构成若尔盖县的畜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绝对优势,能大大地提升其相对竞争力。
主要完成人:陈彦模、朱美芳、张瑜、陈龙、张志明、吴文华
项目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发展的格局。纳米材料的研发涉及到有机、无机、高分子等各个方面,纳米材料结构功能的复合化已成为其应用研究极具生命力的方向之一;同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纤维,从原料、技术、产品到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传统功能材料已难以满足细旦化功能性化学纤维开发的技术要求,聚丙烯纤维的可染化、功能化、细旦化技术成为聚丙烯纤维新产品开发的主导方向。
然而,功能材料的纳米化,又为其在高粘度、复杂流场(温度场、剪切力场和速度场)作用下的高聚物熔体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难题,纳米功能材料在热塑性高聚物基体中的纳米尺度分散成为功能细旦化学纤维开发的核心问题。其具体难点表现在:(1)无机纳米粉体制备使用过程中的易团聚与难分散:(2)纤维成形过程中纳米结构有机分散相的形成机理与结构控制;(3)纳米复合材料功能纤维工业化推广的技术可行性与成本控制。针对目前可染聚丙烯及功能聚丙烯纤维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项目将前沿纳米技术与新型杂化技术、功能组装技术以及纤维加工技术有机结合,深入系统研究有机分散相原位纳米尺度生成、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制备及成纤用纳米功能材料制备、修饰及纤维生产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出了新型可染细旦聚丙烯和纳米复合功能聚丙烯纤维及制品。
主要创新点
1、通过调控改性聚烯烃(MPO)与基体(PP)两组分配比和特性(粘度比、相容性等)配伍,控制纤维成形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时间、压力等)和热力学参数(温度),自主开发了聚丙烯成纤过程中有机纳米分散相原位生成技术,首次研制出具有纳米级染座的常压可染细旦(纤维直径小于10 μm)聚丙烯纤维。
2、采用有机一无机及有机一有机杂化技术在聚丙烯基体中引入有机和无机纳米相,通过对聚丙烯基杂化材料的结构设计,首次研制出鲜艳度明显提高的可染细旦聚丙烯纤维。
3、首次建立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纺丝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无机纳米功能材料与聚丙烯基体在外场作用下的相互作用机理,开发了高压和高剪切纺丝成形工艺,解决了功能纤维细旦化难、可加工性差和纳米材料的“二次团聚”等系列关键问题,为生产推广中成纤过程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4、研制出色牢度4~5级的可染至中偏深色的细旦聚丙烯纤维以及负氧离子发生率>5000个/cm3的系列负离子细旦聚丙烯纤维和远红外发射率>87%的系列远红外细旦聚丙烯纤维和抑菌率>99%的系列抗菌细旦聚丙烯纤维。
推广应用
该成果首次实现了通用纤维功能性、舒适性与可加工性的有效统一。产业化效果显著,聚丙烯纤维在可染基础上鲜艳度明显提高,功能组分加入量减少50%以上,可纺性好,生产过程无任何气固液废物排放,不会增加能源消耗,产品的加工成本低。
该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1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已开发2大类6个系列产品。2005年至2007年新增产值4.56亿元,新增利税1.18亿元,创收外汇2388.13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已授权6项,在新材料制备成形加工理论方面有新的发现。近五年发表期刊论文17篇,并多次应邀作大会邀请报告或主旨报告。鉴定结论及检索结果表明,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 千奥物流 秦皇岛 定位研究
一、引言
物流园区是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具有综合、集约、转运、储存、指挥和调节优化等基本功能。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减少对城市经济乃至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有着突出的作用,如: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改变城市增长方式甚至构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整合城市现有的物流资源。此外,还具有促进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和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
但是,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国内物流园区的减少存在着追求投资速度而忽视效益的现象,造成许多园区的空置率达到60%。在物流园区规划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该园区的定位。如果没有科学的定位,则其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定位过高,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造成规模过大,引起资源的浪费;反之,定位过低,就会造成其规模满足不了物流发展的要求,同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园区规划的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影响着该项目的发展规模,并关系到其规划成功与否。因此研究物流园区的定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项目背景
河北省政府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状况,先后出台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2010年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其中《河北省现代物流业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河北省将加快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秦皇岛东港路物流园区、廊坊国际区域性物流产业园和邯郸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秦皇岛市抚宁县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提出了建立抚宁千奥物流中心。
千奥物流中心项目是抚宁县委、县政府既考虑到为三农服务,又考虑到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谋划的富民强县项目。本项目选址在抚宁县城东南下庄管理区。位于抚宁县横二以南,横三以北,留守营连接线以东,紧邻留守营连接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体建设规模为:占地面积253460平方米(约380亩)。
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农产品在批发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不同,因此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功能设计前要搞清楚市场经营品种的特点和在批发过程中所需要市场通过的服务。功能设计前除了明确经营种类外,还应明确市场定位,如果市场定位为一个以配送中心为主的批发市场,那么在功能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市场的配送功能建设;如果是以批发交易功能为主的批发市场,那么在功能设计上应考虑如何为整个批发交易过程提供更合理的服务,并设计合理的交易流程。因此,对千奥物流中心进行准确的定位,就成为该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三、定位分析
一般来说,定位就是结合园区的内外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对园区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园区的高层经营决策者明晰内外部环境,提出发展物流园区的使命、远景目标和制胜策略,从而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本项目在收集资料中,由于基础资料难易获取和调研不易,所以本项目主要根据河北省、秦皇岛市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年鉴的信息,通过对农业优势项目、生产加工基地状况、农业产业化程度、竞争对手、农机农资市场、交通成本、汽车交易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寻求千奥物流项目的优劣势,结合抚宁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研究。
1、农业优势项目分析
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抚宁县主要农产品是以蔬菜为主,占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9.08%,而粮食面积/蔬菜面积为5.9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35),并且低于青龙县(19.09)和卢龙县(17.28)。这说明抚宁县农业优势在于蔬菜种植。
进一步分析可知,抚宁县农林牧渔业占全市总值的比重大约为25%,而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大约为30%。其中蔬菜园艺作物、林产品及干果(尤其是板栗)占全市的40%多。具有明显的农林业优势。
抚宁县有着一定的产值优势,水果品种丰富,产量较大。单位面积水果产量在全市处于中上水平,抚宁县的农业总产值和蔬菜水果总产值均位居秦皇岛四县之首。
综上,抚宁县农业以蔬菜和水果为主。蔬菜和水果在抚宁县农业中的产值占到78.5%,为各县之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2%。 但是,水果的单位产量及产值还有待提高。
2、生产加工基地状况分析
为了寻找抚宁县蔬菜及水果单位产量及产值和其他地方的差距,选取秦皇岛市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蔬菜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抚宁蔬菜基地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2.27和2.22,均为第6(倒数第二)名,说明应该挖掘潜力,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值和销售产值。山海关的蔬菜生产基地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二,而山海关无公害蔬菜基地两项指标分列第一,分别为抚宁的3.39和3.32倍。而这种差异是除了由于无公害蔬菜由于其高附加值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率,更重要的是抚宁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单位,由于当地分散化的小农户种植导致的生产成本高,使得利润少,进而单位产量和产值不高。
因此,对于抚宁县千奥物流中心的定位而言,应该注意加强蔬菜市场的增值服务,提高其附加值,如可以进行蔬菜加工、清洗、包装、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
3、农业产业化程度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抚宁县的农业产业经营率。本文选取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以及秦皇岛市下辖的三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和北戴河区)、四县(抚宁县、昌黎县、青龙县和卢龙县)以及山海关开发区的2007-2008年两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这个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为:抚宁县2007年和2008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均为40%,处于10个比较对象中的倒数第二位,低于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山海关区、山海关开发区和抚宁县三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2008年相对于2007年的增长率为负增长。所以,相对而言,抚宁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尽管高于青龙县,且增长最为缓慢。
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抚宁县的农业以散户为主,不能成规模经营,难以降低成本,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应该进行公司化运作,形成规模化经营,以期降低成本,形成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销售―配送产业链。
4、竞争对手分析
秦皇岛市目前已形成了秦皇岛市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秦皇岛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戴河杨各庄蔬菜批发市场和卢龙县北方粉条市场等四个客源稳定、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而拟建的抚宁县千奥物流园区项目选址在抚宁县城东南下庄管理区,北接上庄、临102国道,南接赵家庄,东与下庄相邻,西侧紧邻新建的沿海高速公路连接线。面对本市的消费而言,这个地理位置并不占有优势。因此,需要分析千奥物流中心项目该如何面对对手的竞争,如何塑造自身的优势。
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产品2007年批发市场经营数据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北戴河和卢龙县市场距离市区较远,成交额相对较小,但是其单位面积销售利润均远高于市区两个市场,而且利润费用率也远高于这两个市场。这说明:距离的远近对市场的收益率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相反,由于地价便宜、租金低廉,虽然成交量相对较小,但是单位营业面积的利润率要高的多。因此,虽然对于物流中心而言,区位比较重要,但不是绝对的。对于千奥物流中心而言,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5、农村非农行业分析
对抚宁县农村非农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抚宁县在全市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占的比重最大(25%)。而运输业货运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为32%,远远高于其他三县。此外,在全市四县里面,抚宁县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产值(29%)也高于其他三县。这说明:抚宁县的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较好,且运输业基础雄厚,而这为抚宁县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千奥物流中心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应看到:抚宁县这三项指标占本县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4%、16%和18%)相对于其他县的该指标不但没有优势,反而表现出劣势。这说明:抚宁县运能的潜力还利用的很不够,亟待挖掘。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本县的运力进行合理的调配,整合闲置和零散的运力资源,使得运输合理化。
6、农机农资市场分析
针对抚宁县的农机农资市场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抚宁县农机和农资市场相当大。千奥物流中心项目应树立市场意识、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物流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当地三农,牢固抓住本地市场,为开拓周边地区、辐射华北和东北地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分析,本文对千奥物流中心的项目定位为:以蔬菜水果和农机农资为主导产品,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低成本、高质量取胜,满足顾客要求,不断提供增值服务,统一经营和管理,实行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集散、仓储、分销和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 赵启兰等. 基于趋势的区域物流规划的定位分析[J]. 北京 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 李伟.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与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徐娟.区域物流中心建设[J]. 物流科技. 2010(01)
[4] 丁立群. 基于模糊评价的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研究―― 以武汉中铁伊通物流公司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12)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添加剂 教学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S2 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80-0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Food Quality and Safety)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2]。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食品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3]。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一定的区别,其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区别,因此,在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如果仅按照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进行讲授,存在若干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教学关注不够,尤其是对该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改革和探索更是寥寥无几,笔者根据多年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实践经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4],为使该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针对上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些研究与探索。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食品添加剂》[5]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每一大类又有很多小类,每小类下又有许多品种,内容繁多、零散,讲述的内容看似都是拼凑起来的,学生学起来也往往不得要领,一般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的片断,而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很难把握课程整体结构,达不到教学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内容需要按照知识点的掌握逐渐进行推进并做到主次详略得当。
1.1 加大原理等理论讲授的力度,力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基本按照功能进行分类,而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食品添加剂通常也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是相同的物质基础,因此,根据某一类添加剂的作用的原理,着重讲述食品添加剂作用的原理,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新型的添加剂的结构来判断是否可以起到相应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发现并创新新的食品添加剂,做到学以致用。
1.2 根据企业生产实践,突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通常在食品加工中常常多种食品添加剂复合添加到食品中。这种情况在给学生教学讲授过程中,学生感觉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复配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类型。根据上述情况,通过笔者与企业的接触和了解,以具体企业的生产加工为例,给学生接受了食品企业生产中常用到的复配型食品添加剂,并结合该类型的食品企业生产工艺,进一步说明食品添加剂是如何与食品工业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使用和添加的。这样的举例不但有针对性,也能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对食品企业生产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课程内容不断增加,学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改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该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就能做到理论教学在先,实践教学在后,同时穿插图片、动画、视频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能从多角度了解和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功能。
2.1 以老师教学为主,以学生课下自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理论内容的讲授,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但如果仅以教师进行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即便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学生也会疲惫而感到厌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通过对于某一类食品添加剂的原理讲述完毕,这时可以简单对这类食品添加剂介绍,然后让学生下去自学这类食品添加剂的具体种类,它们的性质,功能和具体的应用情况,并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大家呈现。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动手动脑同时进行,更重要的是在搜集资料和整理的过程中强化了这方面的知识,做到了一举两得,因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加强电教化力度,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丰富,快速其全面,容易获得。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室一般都有无线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连接网络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动画,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贴切。笔者在食品添加剂的理论教学之前,通常播放一些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道》中涉及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事件,以及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质量安全事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及学到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来分析该事件的起因,结果和处理办法,以及如何来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学生课堂讨论非常激烈,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3 丰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通常会在该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一定的强化复习,但是考试过后,强化记忆的知识基本已经忘记。因此,以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违背了教学考核的初衷,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笔者认为,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多种形式并存,主要以学生学以致用为主要目标。如采用撰写感兴趣的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的课程论文,或者是采用开卷的形式,对一些典型的食品添加剂事件进行分析和论文等,这些丰富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简单的背诵知识点中解放出来,在掌握一定相关知识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上,让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有了质的飞跃。
3.1 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通常,高校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看书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不断的设定好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与大家一同探索。这样做不但可以及时的把那些低头看书的同学的思路从课本带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来,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引导式的课堂提问中,让学生能从回答问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这种引导下将教师的学术思想和理念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学生。
3.2 撰写课程论文,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学生到了大四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通常发现写作水平比较低,对自己研究的课题不知道从何谈起。因此,通过撰写自己感兴趣的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是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很好的一种方式。通常要求学生按照正规科技论文中综述型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这样不仅做到了对本学科知识点的查找,整理和撰写整个过程得到了锻炼,也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109-112.
[2] 纵伟,刘艳芳,郑坚强,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J].广西轻工业,2010(1):87-88.
[3] 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66-68.
关键词 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建模;加工精度;研究综述
所谓热误差,是因数控机床设备主体部分温度参数水平升高导致的机床内部技术工件热变形现象,继而因待加工技术工件与刀具技术部件之间发生相对性空间位置关系变化,而具体导致生产加工技术误差现象,研究数据显示,热误差现象的发生,大约占据数控机床设备总体性生产加工技术误差的40.00%~70.00%。本文将会围绕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建模综述展开简要阐释。
1.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论述的系统性归纳总结分析,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现象建模补偿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分析数控机床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热效应技术行为基础上逐步成型的。
1980年,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的UHeise以“数控机床设备的热变形补偿”为中心,撰写并发表了博士论文,其在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开展的实验探究工作环节,获取了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热变形技术现象幅度为65.00%的热变形补偿技术收益效果。与此同时,我国国内部分研究机构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研究过程中也逐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1984年,中国北京机床研究所与德国西柏林工业大学机床和制造工艺研究所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建构形成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技术现象描述与处置模型,并在一立数控机床设备之上完成了技术检验过程。在此基础上,中国北京机床研究所独立研究创建了针对型号为DM7732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热误差补偿应用技术,并且在具体的实验性应用技术检验过程中顺利获取了表现幅度在75.00%以上的热误差检验效果。我国浙江大学借助热弹性理论,运用数学分析处置方法推导获取了数控机床设备刀具技术部分的热变形技术现象计算分析公式,同时还还建构形成了指向数控机床设备中精密机械技术组件部分的热模态技术理论。
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工作进入了快速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形态和技术参数表现特征展开系统全面分析基础上,接连创立了数量充足且形态各异的建模技术思路,创建和构筑了数量众多的热误差处理模型。学者Jedrzejewki等人基于数控机床设备能量损失现象年代研究分析角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构了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补偿模型;学者Chem等人在原本已经研究获取的21项数控机床设备技术误差项目基础上,系统化创立并且归纳了包含热误差以及几何误差项目在在内的32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技术误差组成结构成分;Srivastava等学者运用HTM技术处理方法,创立并顺利形成了指向数控机床设备五轴加工中心技术结构的误差处置模型,同时也有部分日不研究人员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运行技术问题展开系统化研究分析基础上,初步创立提出了关于“热刚度”的技术概念。
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YidingWang教授等人,在针对数控机床设备的运行热误差纤细展开系统分析条件下,创构和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离线式热误差补偿模型,以及在线式热误差补偿模型。德国学者HermleHanrld研制创立应用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膨胀技术现象补偿技术模型,和AchjmidRoben研制创立应用的数控机床设备热变形补偿奇偶数系统,均接连获取德国国家级专利部门的认可和授权。
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陈子辰教授。于1992年召开的全国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与补偿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明确阐释了关于“热敏感度”和“热耦合度”等全新技术研究理念。上海复旦大学的杨建国教授在CNC车削技术中心基础性设备技术条件基础上,创造性引入运用了数控机床设备的热误差技术现象的鲁棒建技术处理方法。1998年,杨建国教授和潘志宏教授还合作仓U立了针对数控机床设备车削加工技术中心模块几何误差技术现象,以及热误差技术现象的综合性数学处置技术模型。天津大学张奕群教授等人,在具体开展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现象建模处置过程中引入了Kalman滤波器技术组件,促进了辨识精度技术参数表现水平的显著改善提升,上述技术研究人员以,某立运行的JCS 018A型数控机床设备加工中心系统作为对象展开了系统的技术研究过程,在切实引入运用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处理基础上,确保了实际补偿技术效果获取幅度水平达到了60.0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和企业性生产单位,也相继围绕数控机床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任务差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数控机床设备在具体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热误差技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补偿的常见建模处置思路
在现有的数控机床设备热误差技术补偿活动开展过程中,通常应用补偿技术处置方法主要集中展现在如下2个基本方面:第一,直接针对数控机床设备在生产技术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热误差位移技术参数项目展开补偿处置。第二,针对数控机床设备在具体技术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温度场技术结果实施重新平衡建构处置。
源于平衡温度场技术处置方法在针对某一技术矢量方向的热误差技术现象实施补偿加热处置过程中,源于本身对导致在其他矢量技术方向之中发生附加性的热变形现象,继而显著增加了实际发生热误差技术参数量,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技术情境之下,极有可能难以实现对数控机床设备运行技术空间之内各类矢量技术方向的热误差技术现象实现有效充分的技术补偿支出状态。因此,在具体运行数控机床设备开展技术工件的生存加工空手实践过程中,往往推荐采用第一种热误差处置策略完成热误差技术现象的处置过程,并且在该种技术处置策略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往往能够实现对热误差技术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对数控机床设备关键技术组件点位温度参数,以及变形量参数的试动态监测,切实建构热误差技术参数水平,与温度技术参数或者是热变形技术参数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之后结合数控机床设备生产技术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动态技术数,实时预测数控机床设备在未来具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热误差技术数据项目,在此基础上选取和运用恰当的技处置方法完成热误差技术现象的补偿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