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6:3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3、区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02
地理是初中就已经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初中地理的知识体系较之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更为清晰,并且初中地理的教材中知识点的内容涉及不多,大多数是风土人情和资源情况。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则是直接从宇宙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大气、地质等多种层次的问题,知识点繁杂,并且连贯性不强,尤其是地理现象产生的原理很复杂,因此高中生多会认为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繁杂难懂,难以学习。
一、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只有有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现如今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量重、课业量也比较大,因而如果学生想要沿袭初中学习地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并不利于地理方面的学习。这个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教师想要直接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困惑。甚至学生会觉得复杂,难以入手。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导入实际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中国的动物种类入手,根据动物所处的环境及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地理现象的探究。或者结合典型的水果在不同地界的品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哈密瓜在吐鲁番生长味道会更甜,是由于昼夜温差,这样更容易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通过相关地理的歌曲、影片导入,让学生更容易,也更直观的通过歌曲联想和欣赏影片中壮丽的地理风貌的方式,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简单的课堂导入就会使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适当的添加疑问,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在地理教材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查找知识点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梳理地理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
想要帮助学生扩大高中地理的知识面,更直观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素质过硬,除了熟知必要的地理宏观知识外,还应该详尽细致的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同时需要多阅读地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答案解释了然于胸。然后再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以理带人,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地理各个知识点的具体特点,整理出地理的知识体系,以宏观带动微观发展,让学生大概掌握地理教材知识,再细化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为地理的主干内容作出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在整理地理知识体系的同时,将零散细碎的知识点纳入理论框架,让学生头脑更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接受。
三、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
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泛,教师通常是通过一般的教授地理教材知识的方式,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点,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自顾自讲解的过程中,难以估计到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教师就已经一笔带过。
通过转变教师在地理课堂的领导者地位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讲解者,主动的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分享,这种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下提前指定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作为在课堂上教材内容的分享者。教师划出一个课题或重点作为主题,给学生3到5天的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或发挥。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高中地理内容丰富,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将这种学习兴趣进行传递,传递给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其实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锻炼方式。
四、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灵活的课程,想要更加容易、更加细致地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的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册来进行基本的测试,让学生就一幅图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分析基本的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质特点等,帮助练习学生的综合识图分析能力。比较重要的是,高中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实际情况所总结的模板,可以通过练习多种习题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
其次,就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写实践考察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下,借用相关的仪器测量海拔、土壤等情况。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实践,让学生根据当日的影长算出太阳高度角。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地理教材内容的教授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
五、关注学生需求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是不同的,教师一味的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掉队,跟不上教教授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新课程知识之前,可以进行小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将熟练掌握教授过的地理知识点的学生分为一层,布置相关的地理模拟题,让学生更深入掌握知识,同时引导这部分学生自行学习新的知识。而另一部分之前讲解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找出共性问题,再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地理知识点。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结合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有一名叫做东尼.博赞的教育家发明创造的。思维导图的整体模式是放射性思考模式方法,思维导图的主要部分是放射性结构,它是从中央出发,向周围延伸放射。思维导图的方法是“文图并茂”,通过本身符合人类大脑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一特点,充分的开发人们的大脑,将繁杂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最终实现人类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总之,思维导图能够把成线性分布的知识整理成“层架性”的框架图,正是这要是能够应用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新课程高中地理已经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出了规定,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牵扯到了人类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想学好高中地理,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然后总结和整理地理信息,最后要求能够运用这些地理信息到地理学习过程中去,这是高中地理的学习主要目标。同时针对高中地理选修和必修两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利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恰恰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良好教学成效的取得。思维导图整体上来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具体分析学习来看,它的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它有着鲜明的先后主次顺序,主干0分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各个分支之间又各自保持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放射出狠毒的结构。高中地理对于整体性和局部性要求较高,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把握好整体性和局部性之间的契合点,能够很好的把高中地理零散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但是在运用框架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框架结构本身的灵活性。在进行选择思维框架的时候,老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充分的把握好学生要求独立成熟的心理特点。在高中地理中巧妙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高中地理老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准确的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和思维导图的契合点,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思维导图基本模式。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大气运动,气候变化和气候分类的学习中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整体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整体学习难度较大这一特点,老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合理的选择框架结构进行教学总结,同时在课后的练习和测试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而在人口,城市,农村和工农业教学知识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整体上比较简单,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东西,所以这部分知识要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不能很好的发挥思维导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逐渐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放射性思维学习和构建框架图,进而理解和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这样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高中地理知识。使用思维导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老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简单的统计和了解,然后把这些疑惑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这样老师不但了解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能够帮助老师把握好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工作。在把握好“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耳,使其协调工作,调查统计,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做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实现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建立思维导图的方法。在初级的学习阶段,老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越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同时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学习任务繁重,通过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方法虽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高中地理的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创新和解决,所以老师要加大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力度,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
作者:刘丽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
(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 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
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初高中 地理知识 衔接 融合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这充分体现了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致使许多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教师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与融合,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断层”的感受,以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知识不衔接的原因分析
1、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初中地理教材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知识体系。总体上多属于区域地理知识范畴。高中地理则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规律,最终实现人地和谐发展。初中、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知识侧重于从感性上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缺乏深度,广度,更缺乏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加之受中考指挥棒的指引,初中地理不受重视导致学生基础很差。而高中地理深度加深,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另外高中地理课程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很难适应地理课程的学习。
2、初高中课程改革的差异。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地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整个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发展也不均衡,教师满堂灌的陈旧单一的教法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便很难适应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走进高中相对死板低沉没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的转变。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1]。
3、中、高考的差异。中考和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在初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也都是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从量和质上都有很大欠缺。而高考则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命题由考察知识掌握逐渐向向考察能力转变,对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以前高很多[2]。因此,不少初中地理教师就很不负责任地偷懒,上课让学生画画重点,然后死记硬背。
例如,初中地理在学习地球大气运动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记住、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进入高中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初中学生平时也不好好学,根本不理解课本内容,考前突击背诵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达标过关,而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下加深,此时学生面临高考,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在地理学习中往往不得要领,无法适应,进而考试成绩很差,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深入分析地理教材,巧妙完成衔接。地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地理教材则是指教师认识地理教材的结构特点与教育功能的过程。这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能否认真深入分析教材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知识容量大,学习时间又很紧张,对于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识,不可能一点一滴花费大量时间去补充,所以就要求地理教师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用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适当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奇妙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时,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产生极光,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各样美丽的极光景观,学生看到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极光,肯定会产生很大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此问题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地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3、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不同,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大都是死记硬背,但是进入高中,这种方法显然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更不能应对三年以后的高考。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3]: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纳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能力。对于仍然死记硬背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⑵活学活用:要学会举一反三,把相类似的相关的问题归纳总结,争取做到会做一道题,就会做这样的一类型的题,对灵活运用的学生的就大力给予表扬;⑶强调预习,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也可把预习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弥补知识“断层”。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而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知识,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铺垫,从而解决知识上的“断层”,在学习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5、加强直观教学。高中地理的第一大部分内容是自然地理,刚开始就学习宇宙中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很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起来往往感到非常吃力。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和地球运动flas,并结合身边的实例,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如地球仪,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6、认真批改作业,以此反馈教学成效。批改作业要仔细、认真,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画图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与总结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更是我们如何将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部分在高中新课改中实践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更好的教好地理这门课程。高中地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跟上地理的学习节奏,有赖于我们地理老师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和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文科教育
2004(1):46~52
2 王大伦.新课改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9:12~25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25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同时也有许多需要学生计算的知识点,这就使得高中地理学科成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老师也就因此觉得地理学科难教。很多学生初时对地理怀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认为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世界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可以探究太空的秘密,可以考察海底的宝贵资源。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学习地理比想象中要难得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初时热情洋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这类学生就会成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困难户”。而当前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普遍比较传统,对同样的知识,老师用同样的话语重复向不同的班级讲很多次,这就导致老师没有教学热情,学生也听得乏味。总体而言,我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境,亟须解决,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困境总结
(一)教学媒介单一
地理教学在很多老师眼中较为简单,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教学工具,只需要一个地球仪就可以完成对地理的教学,但也正是因为部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从始至终只是依靠一个地球仪,然而地球仪的功能毕竟有限,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各海峡、国家进行地理位置、民俗特色等的介绍时,地球仪的比例尺太大,学生很难从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找到一个海峡或一个版图较小的国家。虽然地球仪较为简便,在教学中有很大的用处,但正是因为老师对它的依赖,导致了教学媒介的单一,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地球仪上。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对教学媒介进行转变和创新,多选取新的教学媒介,从而对地理知识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学生也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二)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正是因为兴趣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学科会格外关注,学习也更认真,但地理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既有需要背诵的知识,又有需要进行计算的题目,这就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地理缺乏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不够认真,在课堂之外也几乎不会去找地理相关的书籍阅读,他们的地理基础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较差。高中阶段的地理课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更细致,这对学生的地理学基础是一个考验,对于基础掌握不牢的学生,高中地理就成了他们的难点,他们学习地理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学习效率也就更加低下。
(三)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学方式枯燥
地理学科并不是一门纯理论教学的学科,其中也有很多需要老师结合一定的案例进行讲解的,但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了案例的运用,仅仅是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一方面反映出这类地理教师的专业化不够,另一方面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严重的问题。地理学科涉及许多理论知识,教学中需要对部分理论知识进行专门的讲解,但是不能将理论讲解变成教学的唯一手段。纯理论的讲解,讲解之后由学生背诵,对于学生而言,其效果不如学生直接阅读课文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课也就觉得乏味,教学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可能降低。
二、高中地理教学改良对策分析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针对教学媒介单一的问题,很多老师都不重视,但对于涵盖内容多、杂、细的地理学科而言,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媒介以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我国教学环境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一个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地理学科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讲地球运动时涉及到了卫星发射基地的选择等相关知识,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为山西太原、甘肃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教材上有对各个卫星基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分析,但是如果仅仅是讲到“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空气稀薄、晴天多”等特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也难以记住。但如果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播放各个地方的视频或是展示各个地方的图片,学生看到当地的图片和视频,对于选择该地为卫星发射基地的原因也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拓宽阅读量,关注地理杂志,积累地理基础
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认为,到了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二、高三时期,学生的基础较差已经难以弥补,首先是学生缺乏补习的时间,其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分心补习地理。但实际上,补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基础并不是难事,只需要学生在课后能够多留意生活中关于地理的相关消息,在业余时间能够阅读地理杂志,这对于补习地理基础有很大的益处,只需要学生能够坚持阅读地理杂志,学生的地理基础也就会逐渐扎实。
(三)多引用案例,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地理学科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对理论的讲解,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举个例子,在陆地环境之中涉及到了地貌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风蚀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是通过教材中对相关地貌的理论介绍来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但如果这时候结合几张相关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的案例,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边看图片,两者相结合,学生也就能更直观的看到各式各样的地貌,并更深的理解和记住影响地貌的因素和各类地貌的具体特征。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在我国整体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使学校将传统教育下倾注于学习成绩上的注意力转移到现阶段对学习过程的注重上。特别是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作为 文理兼容的高度应用型学科,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改革发展,影响着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探究式教学是现阶段地理教学中极具适用性的教学模式,应予以充分重视。
一、改变教师课堂地位,将课堂主动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是主要的知识传输对象,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单项知识传导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的知识获取,一味进行灌输式教学虽然能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对学生启发与自主探究的欠缺,很容易造成单纯的书面考试成绩突出而其他能力匮乏的状况。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并不断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申并进行了明确,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更应注重教学角色的转换[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的课堂教学过程都应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书面考试成绩的进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地理课堂主体地位还原给学生,以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加以教师适时的引导,带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以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原理的讲解中,教师为使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原理之间的关系讲述更加清晰准确,可借助地球仪、手电筒等简单教学道具展示晨昏线的形成。通过这样的过程讲述晨昏线的特性及移动规则,从阳光照射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特点及状态,进而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邀请学生进行模拟演示,这样不仅能带动课堂活跃度,反映教学内容,更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探究性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式教学一般都以问题展开,因此在设置问题上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与提升。兴趣程度将直接决定学生对整个课题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效果[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注重探究性问题的科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积极性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提问设计,使整提问情境变得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兴趣。研究实践表明,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研究性问题的设计,能真正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究与挖掘之中,激发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注意力与经理的投入带来课堂效率的稳步提升,在探究式问题引导之下感受地理知识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产生对高中地理的浓厚兴趣。
三、自主探究教学的发展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自主探究活动的进行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即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或地理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促进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提升,带动学生地理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能真正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活动是整个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重点[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探究式教学氛围的构建与完善,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教学研究环境,让学生自发的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挖掘之中,通过自发的对教学内容的发现、分析、总结和运用,将知识进行不断内化并最终得以运用,达到发展自身分析、研究、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将高中地理课堂转化为探究式的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促进探究式教学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不断巩固加深了解的过程,更是对学生探究式能力、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不仅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帮助。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这直接影响着探究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整个探究式教学效果的发展。高中地理中,地理规律的讲解往往要借助教学模型进行演示解说,帮助学生了解事物的整体变化。以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间关系的讲解为例,教师通过对昼夜更替产生原因与晨昏线运动特性等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在练习本上画出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运动状态,教师通过观察进行指导。
结束语: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不断改革发展,从传统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的必经之路。虽然现阶段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但只有经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对学生学习反馈的敏锐观察和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教学现状,并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带动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魏丽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02):150.
[2]黎琳.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解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9(03):33.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1.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由于初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部分学生极易形成地理即是自然地理的片面观念,这对于地理教学与地理研究来说是错误的认识观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正确的地理观念作为基本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地理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丰富地理实践、探究活动
地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地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关实践、探究等活动长期缺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学通过教学活动的调整使地理实践、探究活动的比例得到增加、类型得到丰富,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地理知识。
3.加入差异化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复杂性,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各种复杂的地理因素对人文生态形成的影响都是地理教学应当关注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地理现象或发展,学生不仅会有不同的认识与观点,在现实中更会因各种影响因素的细微差别而存在多种变化。所以,教师应当建立起差异化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制定出分阶段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地理学习水平的学生依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4.加强信息化资源与技术应用
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不掌握信息化资源与技术必然无法寻求发展和提升。地理研究更需要诸多信息化资源与技术的支持,无论是GPS技术与定位系统、还是卫星遥感探测,都是地理研究中必要的应用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这些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必然无法与当前时代的地理研究水平同步,即使完成了优秀的基础知识学习,也缺少足够的应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论
高中地理生活化是指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并且形成对地理的生活化意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将教学活动转变为与生活贴近的活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将复杂的地理问题转变为生活化现象,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地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并能够将地理学习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通常而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原则主要有三点,即开放化教学原则、课堂交流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首先,课堂开放化就是将地理知识作为一种能够被任何人运用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认知看法和观点。其次,坚持课堂交流是基于学生特点的多元化提出的原则,每位学生都会对同一件事物或问题产生不同观点。而这些观点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得到融合统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模式,如此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求。任何一种教学途径或方案,都应当保持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方案。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
1.生活化教学发展不均衡
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生活化教学的广泛推进受到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的生活化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配套设置都高于农村水平,而农村地区作为教育提升的重点区域,生活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2.生活化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分配上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情况近似的配置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生活化运用范围、实际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教学方法是由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水平决定的,许多地区具有专业地理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教师数量缺乏,教学设施和设备数量、质量不足,这些都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形成了制约。
3.生活化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教师选择生活化教学时选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其中加入了部分与生活化相关的情境设计。然而仍然由于课堂的局限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生活化教学所传达的地理概念与规律。
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
1.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再将多元化的地理知识加入到情境创设中,就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化情境,并将学生带入到设计好的情境中,在生活化乐趣的体验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化情境创设过程的关键是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不仅要符合学生兴趣,还要适合学习需求以及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大提问式引导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如对“我国气候区图”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两步完成。备课过程需要教师搜集学校所处区域的气候信息以及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并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气候变化来总结气候特征。正式授课的时候,首先通过对“我国气候区图”的阅读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大致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使学生提出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并结合日常观察所得对本地区气候的现象、特点作出描述;最后可根据学生自身对其他区域气候的经历或了解发表各自观点,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等基本知识的形象记忆。
2.以教材结合生活
高中地理教材中会有许多实例来对基本的地理规律或概念予以说明,但这种说明偏于文字性,如果能够以更加形象的生活化资源加入课堂教学,实现与教材的结合,就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实现教材作用的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时事课题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应用来使教材的理论表达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如在“地震的成因与预防”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可选择时事课题来开展生活化教学,分析2014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从地震成因的分析上就可以进行地形分析,结合地震断裂带分布图,得出因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活动而形成地震灾害的结果。同时也可讲授地震预防措施,还可加入地震学习,提高学生对地震预防措施的认知。
3.以生活解释教材
生活中许多内容相对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来说更具趣味性和灵活性,而教材中的内容由于偏向复杂和枯燥,往往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可通过生活化语言和方式来解释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途径。如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教学设计中,虽然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知识理念介绍非常简单,但对于学生理解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形来解释。首先在同一时刻不同季节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这是学生都能够认可的,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光照角度,并以图示解释呈近似球形的地球在某一区域、同一时刻、不同季节光照角度的差别。如此就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强化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应用
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应用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学生通过地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得出了经验总结后,不仅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工厂、居民区、商业区选址”这一课,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能够了解到居民区与商业区呈何种状态分布才能达到便于生活的目标,或者通过对当地气候和风向的分析,提出工厂选址的最佳方案等。
五、结束语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99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难点就是地理事物的运行规律和地理方位的相关特点。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粉笔教学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相关的地理图示和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然而,由于地理事物的规律相对复杂、晦涩,因此成为高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通过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协助教师通过视频和动态图画进行地理知识教学,能够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和零散的知识点,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针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意见,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进步。
一、地理微课的教学特点
进行微课教学,就要积极了解微课的相关特性和优势,从而才能更好使用微课为高中地理进行课程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逐渐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视频设计、动态演示以及相关的音像结合等,给微课教学带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地理微课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影响,微课教学能够同时通过使用文字、动画、影视、PPT等进行相关的地理规律和事物特性展示,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晦涩、复杂的地理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微课的演示功能能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进行具体化的教学,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地理课程中有关水循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用动态图画演示的过程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微课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在学习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微课教学的生活性
学习地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课本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性材料,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平时在课本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充分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地理教学必修一中讲到“河流地貌的发展”章节时,教师要积极联系家乡十年和二十年的道路建设、城区分布以及河道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以分析,将家乡的实际问题与课本理论相互印证,让学生在感受河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地理微课教学的综合性
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独特的教学学科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基本学科特点,因此学好地理教学就要结合这两个特性将理论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地理课程设计范围广、学科知识相对宽泛和复杂。所以,地理教师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制作微课,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在微课中尽可能多的体现地理知识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考点,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生动有趣,有助于地理学习中积极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程而言,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发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微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引导,能够为学生提供中促进学习效率的动力,因而,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为主的原则,积极选取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图片和词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素养和微课优势。
(二)短小精炼,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复杂,每一堂课都会存在很多难点和重点,这样的课程特点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很大的负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炼的教学特点,将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重点进行合理的浓缩,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快速性的复习和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正常的微课教学时间为6-10分钟左右,很少存在微课时间超过10分钟。在10分钟之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课程中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分析,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内容的精炼性。
(三)资源多彩,有助于呈现多元化资源融合
微课教学主要依靠“微视频”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并在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内容进行课程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教师合理分析的方法,因此能够营造一个与具体实际活动紧密结合、合理分析的“课程教学资源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微课中版图、PPT、白板、视频等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素质教学的发展。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微课教学模式,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实际案例,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导入预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分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预习,通过微视频以及课程的相互结合,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对整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要对相关的褶皱、断层等概念进行了解,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对形成过程进行自我分析,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二)延伸扩展,帮助不同程度学生需求
对于高中地理而言,由于其特殊性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掌握程度相对存在差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教学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均衡的设计,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知识点回顾以及课程复习、预习等帮助不同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促进整个教学的共同进步。
(三)课后知识巩固
在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中学习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进一步消化知识,巩固记忆,从而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地理知识比较杂乱,学习起来比较费力,而通过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复习与巩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总结之前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进行再次的深入学习与总结,进一步进行掌握,把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加深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并形成更为牢固的认识。这样的过程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效性。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虽然只是一种正在趋于成熟的辅教学手段,但是其根本特点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通过微课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地理教学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地理教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 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181-182.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教学语言;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一直以来,语言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担当者重要沟通媒介,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高中教学大纲,运用教学语言技术将地理知识教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因为包含的知识面较广、知识跨度范围较大。为了使地理课堂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吸收。地理教师更要注重教学语言技术的应用,准确、形象、生趣、科学、精练的将地理知识表述出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术的魅力。
一、地理教学课堂的语言技巧
(一)地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雄厚、规范。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经过对这一学科的深入学习、了解,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是地理教师目前的首要任务。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语言要规范:第一,语言发音要标准;第二,语言要严谨、科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多角度、全方位的将教育理念融合到教学语言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逐步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建立地理情感。例如教师在讲到台湾省时,可以用清晰、浑厚的教学语言进行表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和福建省相望,是我国第一大岛等等。通过对台湾地理位置、史实材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台湾省一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还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高达的形象,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地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易懂、直观。因为,地理学科涉及到的领域很广,知识结构跨度较大,牵涉的地理现象较多,这一切都不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学生缺少感知性,不能对地理知识进行上那课的理解,这给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讲述地理知识时,要使用教学语言技巧,生动、易懂、形象、直观的将地理现象通过语言展现出来,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三)地理课堂的语言教学要生趣、形象。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使用教学语言技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倘若能合理运用语言技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怎样使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变得能力得到提高
(一)加强语言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语言,就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耐心揣摩,巧妙的将教学技巧应用在课堂教学以及师生交流中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学习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方法,用以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以及运用语言的技能。并且,还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在地理授课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二)使用一些文学典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民间俗语或是诗词句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理解,减少记忆难度;带给学生切实感受,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地理教师在讲解自然地带地域的垂直分布时,可以使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将文学知识和地理知识相结合地理教学语言技术,需要地理教师提高课外阅读量,以便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知识面,还能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自身的幽默语言技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倘若教师不能运用幽默的语言搞活课堂气氛,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以便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术的幽默品位。幽默的语言品位可以通过不断收集幽默材料的、提升,例如:风趣故事、格言、谚语、警句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元素,创造幽默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四)一直保持学习状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能用不可侵犯的姿态和学生保持对立关系,要用一颗平常心以及亲和态度和学生搞好关系,教师应时刻保持一种求知心态,这样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并阐述自己的想法。这会体现教师的平易近人,学生就会想和教师多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教学语言艺术才会在地理课堂中发挥作用。另外,教师在提问是,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一些反问性问题,以便为学生带来启发。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地理课讲述上使用语言表达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可以逐渐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要想获得提高,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从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才能掌握教学语言技巧,才能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得到增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美,周洁,朱爱云.浅谈地理课堂语言教学的几点技巧[J].景德镇高专学报(上半刊),2010,11(02):175-177.
[2]张本学,李成月,巴根.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的语言教学技巧[J].考试周刊(电子版),2010,16(09):242-24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用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97
1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地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与大多数的学科教学一样,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偏重于知识本身的讲解,忽视了它在生活中的表现,导致知识理论化,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强调在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地理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对未来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个人在发展时能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追求自身的价值,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文精神还需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在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维护自身的尊严,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地理学科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构建地理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和认识地理原理,提升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2 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关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学习必修二系列人文地理知识中,会深切感受到当今紧张的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日益枯竭、气候变暖等现象不断发生,最终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无不显示出人文精神的缺失给社会与自然带来的伤害,所以人类急需树立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调节人地关系,从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学生时代构建起来。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应该将人文知识贯彻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好自身、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能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未来,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人地和谐发展。在学生人文精神构建的同时,学生对地理学科原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学习动力和应用地理能力也会提升,这样教师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3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人地和谐
在高中必修二的课程中,不管是人口、城市,还是工业、农业、交通等内容,人地关系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要线索。在课程的最后更是系统阐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类要想长期的发展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这些都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材料。高中地理课堂上要树立人文精神,要实现人地协调,首先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能够保证地理环境良好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来越严重,它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严重时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主义观念。比如上世纪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国今年年初的雾霾事件,无不显示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教师在进行必修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注意构建学生人文素养,渗透正确的人地观念,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在讲解环境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怎么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哪些能源是新型能源,这些新型能源又有什么优点等。学生通过学习讨论能够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等。
3.2 尊重世界文化地域性,建立科学地域观念
地理存在地域性,在人文地理中,人类的所有活动,不管是人口分布,还是工农业的区位布局等都有典型的区域化烙印,所以地理文化也就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讲解地理知识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树立区域多元化意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树立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与生活习惯,所以地域上的差异也就逐步演变为文化上的差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与风俗。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能够教会学生认识到世界地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各地区域文化和发展的不同,建立科学地域观念,理解世界的发展是区域化、多元化的。建立了科学地域观念,对于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将是非常有利的。
3.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用于生活
高中地理课堂是一个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所以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即便是地理学科的考试,也强调要考察学生运用人文地理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中国为什么主要是硫酸性的酸雨,学生就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主要能源为煤炭,它所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与水结合后就会形成酸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环境化学实验,通过实践来得出相应的结论。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将地理知识转化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内心认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4 人文精神构建对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构建,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4.1 让学生高度理解地理科学思想的精髓
高中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的科目,其中分为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建立于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之上,人文地理也是自然地理的最终落脚点,而必修二就是这个落脚点。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其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结合起来,进而便于地理学科中人与自然的教育。只要能充分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和谐人地关系的深刻内涵,就能把握地理科学思想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去融会贯通各方面的地理知识,去实际解决各种地理问题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学生的地理能力就会有了质的提高!
4.2 增强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整合的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个系统的教学知识结构,课堂上人文教育渗透于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体会生活环境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成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学生也在学习和整理中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够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4.3 让学生把握对未来发展有用的道理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发展性,贯彻人文精神教育能够将这种发展性转化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过程。很多地理问题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在课堂之上也应当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象、总结地理原理的能力,使之最终获得对其未来发展有用的道理。例如人地关系的各阶段认识都是呈现不断实践进步的过程,真理是在实践中慢慢接近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这种发展的知识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自身发展。
5 总结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蕴涵极为丰富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因素。然而受教育功利思潮和教学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的目标往往集中于对学生考试成绩或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但教学要更有效发展,需要相关方面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因此,作为当代的地理教师,要明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用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精神与地理发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者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地理知识过程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地理学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从而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地。
参考文献:
[1]朱小勇.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必要与实现[J].教育科学论坛,2010,3(8):6-7.
[2]刘瑞栋.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0(5):29-30.
[3]张华兵.试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