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9:3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学期末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范文一
回首间,不觉已是学期之末了。自从进入大学校园后,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有幸加入学生会心理部,我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个部门,也不知为什么,我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这个部!能有幸成为这个部的部长,我感到很荣幸!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不过一学期的学生会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
在思想方面,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因为喜欢,所以总有很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也不在因为学生会的活动而耽误自己的时间苦恼,每次尽管可能很小的活动,收获的却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当自己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动时,才会发现,收获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后给我留下的总是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使我成长了不少!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得紧张忙碌,同学们总是说我每一天都有那么的事要忙,但我感觉挺充实的。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正是让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进步!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做一名优秀的部长!也始终为经管系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同时,做为一名学生会的成员,自己始终提醒着自己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是一个集体,是整个学生会的风貌。尽管一学期的时间很短,但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自己。总之,因为这个团队,让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会一直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范文二
光阴似箭,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眼间又是学期末。在学生会也工作一学期了,站在学期末,透视在学习中心工作的这一学期里,回顾工作的点点滴滴。回眸过去的一幕幕,些许感动,些许充实。
似乎初进学生会记忆依然在心头展现,学期开始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参加了学生会的招新,很幸运的被学长学姐们留下了。同样我有幸学长被学姐赏识把我带到了学习中心这个大家庭。
回顾在学习中心工作的一学期,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见识到了许多大世面,这是许多同学所不能见识到的,不仅锻炼了我的口才,也培养了我在公共场合的讲话能力。通过我们部门举办的活动以及其它部门的活动让我知道了想要成功举办一个活动是多么的艰辛。必须考虑到每一步,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不能有一丝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做事必须认真,细心,谨慎,考虑问题必须全面。这点对我的影响很是深远,我会好好改善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一学期的工作,后期时的元旦晚会,大家都很辛苦,说真的一开始我心里多少有点郁闷舞蹈房也跑烦了不过这些情绪直到晚会成功举行就没有了,因为落幕那一刻我有种充实感,那种感觉很久没体会过了!那一刻精神也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心里感觉很舒服。有成就感,至少我感觉之前的忙碌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让我知道没有付出是换不会成功与精神上的洗礼的。
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害怕辛苦哪来的充实与成功。
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次活动的收获,背后都充满了艰辛与感动。作为中心的一员,做好每一件事对整个团体都有很大的帮助。团体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感动我们学习中心举办的每一次活动,感动每一次活动背后老师、中心成员以及为活动付出的每一个人的艰辛。 在学生会一学期的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决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识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沟通,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盲点,从别人中看清自己。 一学期的学习,一学期的收获,自己付出些许,还是很感动中心的所有,是这个团体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学期将尽,回眸过去;点点滴滴,充满心中;感动所有,感谢过去!
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以后的工作更值得期待,明天会更好。
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范文三
回首间,不觉已是大三了。自从进入大学校园后,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有幸加入学生会体育部,我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个部门,我喜欢运动,喜欢足球,我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这个部!能有幸成为这个部的干事,我感到很荣幸!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不过一学年的学生会生涯已经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
在思想方面,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因为喜欢,所以总有很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也不在因为学生会的活动而耽误自己的时间苦恼,每次尽管可能很小的活动,收获的却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当自己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动时,才会发现,收获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后给我留下的总是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使我成长了不少!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得紧张忙碌,同学们总是说我每一天都有那么的事要忙,但我感觉挺充实的。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正是让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进步!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做一名干事!也始终为经管系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做为一名学生会的成员,自己始终提醒着自己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是一个集体,是整个学生会的风貌。尽管一学年的时间很短,但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自己。总之,因为这个团队,让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会一直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句话:真诚、用心、努力!我们就是最好的,要做就得做最好的!
学生会也让我增加了对学校这个小社会的认识与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首先自己在学生会这一年中团队协作的的心得,体育部举办或者是参与的活动,现在想一想还是很多的,从最开始的篮球比赛,再到象棋比赛,然后还有最后的我们费心费力最多的欢送毕业生晚会,我们一路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其中最让我感动就是部门之间成员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部长的领导下,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的成员都会互相支持,充满干劲,总能在共同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最后的工作,而这也是原来我没有遇到过的,而在这些活动中我也慢慢的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团队进行有效地沟通,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其次是与部门之间的同事或者说是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日常不断地接触和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之间的友谊也随之不断增进,而这些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还记得在准备活动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不断地讨论最后的计划,不断地改进计划,而在这其中的艰辛和与之的快乐也是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而我也一直会珍惜这种美好的感觉,在以后我觉得还是会有机会一起加油一起努力的。
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最后我还是想说说那些活动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因为他们是我在我并不是十分精彩的大一生活中的不可抹去的亮色,在那些活动中或许我们不是站在台上的主角,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我们,可能我们只能得到一句主办单位或是感谢某某工作人员,但是我想说的是,每次大型活动我们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很多的点子都是大家的的结晶。还有那些比赛,我们付出了很多休息时间做裁判,盯场子,布置球场。篮球比赛出现了打架的现象,我很快就冲上去拉架,虽然危险,但是化解了矛盾。经过了很多次的活动,特别是那次晚会,最后听到主持人说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的时候,我的感觉都很不一样,可以说的一种豁然的放松吗,也可能是圆满成功之后的喜悦,抑或是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具体是怎眼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楚的是在其中我确实学会了很多很多。
转眼间我将升入大四,学生会的学习让我们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多提升,对今后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过去的一年来的体育部是我们共同的家,而我们也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曾经是体育部的一员,我们也曾付出自己的努力,我想这也就足够了。
看了“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大学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
2.大学生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
3.大学学生会的干事工作总结
一、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上,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不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注:张尧学,吴爱华. 关于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几点看法. 计算机教育,2008,(5):3~7.)
(2)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虽然各专业的应用要求有所不同,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存在滞后现象。
(3)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不同,高校新生入学面临着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诸多问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应该在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上对新生的顺利转型有所帮助。
(4)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地区和教育水平的差异,高校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层次差距很大,不应以同一起点和同样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考虑
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考虑了如下改革措施:
(1) 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开设低年级选修课程。
考虑到目前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低起点学习需求,我们保留了原有《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安排,但要求根据新的教育形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考虑到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新的学习需求,我们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尝试开设了《办公软件应用》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基础和学习需求,选修《计算机文化》和《办公软件应用》课程。
(2) 理论与实践并举,重视以应用案例开展教学,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
学生选修《办公软件应用》课程非常踊跃,一些高年级学生也选修该课程以补充自己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该课程教学安排为2学时/周(共32课时),全部在实验室(机房)进行,一般过程为前一课时理论教学,后一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践。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并提交实践成果或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成绩。期末完成本课程的“实验总结”。根据“抓过程得结果”的原则,每周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总结成绩综合为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不另外组织期末考试。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我们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讲义中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办公软件与计算学科(办公软件在计算学科中的应用地位)、文字处理Word(书籍排版、小报排版、论文排版)、电子表格Excel(一般应用、综合应用和数据分析)、演示文稿PowerPoint(演讲与演示)、工程绘图Visio(一般知识和工程图绘制)、项目管理初步与Project、Access数据库应用、Office软件协同作业以及其他办公软件(例如Outlook个人日程安排、PDF阅读器、FlashPaper软件生成PDF文件等)。
各个部分教学内容中都包括:相关软件的背景知识、软件工具的主要功能、典型应用案例、实验要求与作业交付、相关的阅读拓展等。考虑到学生一般已经具备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老师不用讲解太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要通过完成实验步骤和实现实践作品来让学生熟练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学期初对课堂教学规范做了严格要求,对旷课、迟到、请假、按时完成作业等做了相关规定,强调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完成实验作业两个平等的教学环节来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在《办公软件应用》课上组织学生做了一次随堂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35人,来自本校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三个不同的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1.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7.1%),以大一学生为主(如图1所示),男、女生比例为68.6%和31.4%(如图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想了解:
(1)学生一般根据什么因素来选读本课程?
(2) 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质量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3)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新的教学设计,对此学生是否认同?有多大的认同度?
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如下:
《办公软件应用》选修课随堂调查问卷
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请您完成以下问卷(未特别标注即为单选)调查:
(1) 你的专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性别:男 女
(2) 上学期末选课时,吸引你选择本课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教学计划要求 受课程名称的吸引,觉得有用
学长推荐,听说老师不错 无所谓,别的也选不好,随便混个学分
(3) 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您觉得:
勉强,本课程内容不值得学习 一般,歪打正着,感觉还是学了点东西
不错,这门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 很好,无论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我都喜欢
(4) 我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可多选):
内容枯燥 老师严格 作业太多 教学方法无聊
(5) 我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可多选):
内容丰富 老师严格 作业适当 教学方法新颖
(6) 我认为:
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
我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老师课堂讲一部分,学生实验实践自主学一部分,平时积累的学习成绩就是本课程的期末成绩
无所谓,都好 呵呵,不学就拿学分最好
(7)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相比,我认为:
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更适合我
还是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好,更具体,更细致
无所谓,都好
(8) 最想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的调查数据经统计分析,分别报告如下。
2. 课程的主要选择因素
学校实行学分制已经多年,每学期所学课程都由学生在前一学期临近期末时自主选择。虽然学校教务部门关于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管理组织措施,任课老师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也有安排和说明,但是,很多这样的内容并没有显示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另一方面,由于是新开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问题“上学期末选课时,吸引你选择本课程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选择课程(①)的占17.1%,受课程名称的吸引,觉得有用而选择该课程(②)的高达68.6%,因学长推荐,听说老师不错而选择该课程(③)的有8.6%,而随意选择(④)的有5.7%,如图3所示。
3. 本课程的学习感受
《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所含内容丰富,在课程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感觉如何呢?
数据表明(多选项):所有学生都认为本课程值得学习。认为“歪打正着,还是学了点东西”(①)的占14.3%,认为“不错,这门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占68.6%(②),认为“很好,无论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我都喜欢”的占17.1%(③),如图4所示。这组数据令人鼓舞。
在“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因素中:认为“内容枯燥”有7人(20.0%),嫌“老师严格”有2人(5.7%),抱怨“作业太多”的9人(25.7%),有1人指责“教学方法无聊”(2.9%)。
在“喜欢这门课程”的因素中:觉得“内容丰富”的有19人(54.3%),支持“老师严格”的5人(14.3%),认为“作业适当”的8人(22.9%),赞赏“教学方法新颖”的14人(40.0%)。
4. 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和测评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学生是否赞同呢?
调查数据表明:没有人选择“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试”,而绝大多数学生(32人,91.4%)选择了“我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老师课堂讲一部分,学生实验实践自主学一部分,平时积累的学习成绩就是本课程的期末成绩”(图5①),有3人(8.6%)觉得“无所谓,都好”(②),如图5所示。
5.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比较
与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28人,80%)选择“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更适合我”(图6),有3人(8.6%)选择了“还是传统的‘计算机文化’课好,更具体,更细致”,有4人(11.4%)选择了“无所谓,都好”,如图6所示。
6. 学生的“一句话”
在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本学期学习本课程的感受时,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大学教学”,“培养兴趣,善于思考,胜于既得一切”。学生表示:本学期选这门课感觉有所收获,呵呵 / 这门课学到的知识很多 / 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 如果再多点新知识就更好了 / 学到了一些在平时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的用法 / 如果要更高效率地学会所需知识,真正掌握还是离不开实践 / 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自己去好好操作一番,对各软件都有所了解,使用有所提高 / 还想多选几门类似的选修课
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希望能加强实践部分,个别软件应更深入讲解 / 希望自己学得更好 / 内容比较多,一学期不够学 / 能否开一门课把内容继续深入下去?
自己一直以来在Office上都很孤陋寡闻啊 / 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Office盲”咯!非常感谢老师您 / 十分感谢老师在本学期对本课程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五、后记
学生要把书读好,有赖于教师能把书教好,面对学生的期望,我们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面对着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也做了一些创新的设计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结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相应的教学设计,出版相应的实践型教材,在积极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的同时,努力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学校、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以及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存在许多学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目标定位错误,缺乏学习动力由于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尽情的放松,不用把学习作为重点,大学的学习生活主线发生了偏离。有些学生也由此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而耽误学业;有些学生把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长期做兼职,有时一人担任两份兼职,甚至会耽误上课时间;有些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中而忽略学习。
2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中学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而踏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学生不明确大学阶段乃至今后人生的主要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表现出无纪律的散漫状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听音乐、睡觉、玩手机。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多数学生看看小说、电影、玩玩游戏、逛逛街时间就过去了,半个学期后感觉到了大学的空虚、迷茫,个别学生甚至会厌学,产生退学的想法。
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与高中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教师每节课上授课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讲授的许多前沿知识在课本上难以找到。如果学生还是按照高中的方法完全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录重点,课下自主对感兴趣的知识拓宽学习。新生入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在学期末“挂科”的现象。
二、建设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对策
班级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参与主体,其中学生是学习风气的直接创造者。而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工作者,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也最全面,是班级学风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行班级规章制度学习与管理、学业生涯规划、优秀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班会及团日活动创新等对策,促进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1开展班级规章制度学习加强班级管理对新生班级进行学风建设首先要强调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明确自己所在高校的奖惩制度,包括期末综合测评要求,评奖评优细则,考试作弊处分,迟到旷课的处罚等。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撰写学习体会,并适时地随机抽查学生进行《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将学校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同时要在学期末考试前加强考风考纪教育。除了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外,建立班级管理条例,如在班里推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评选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时要参照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期末成绩等,奖惩分明,使表现优秀的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同时对一些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保证整个班级良性运转,形成优良班风。
2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所谓学业生涯是指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根据分析、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从而对各类目标进行具体策划、安排和实施的过程。学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学生本体而言,认识自我,了解熟悉社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在校期间的各层次目标,并且拟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过程。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风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一个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科学理念的指导、合理方法的实施、健全机制的保障。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自己,正确的认知自己,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善漫无目的、沉迷网络游戏、旷课等问题的现状,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找准生活的重心和奋斗目标。新生入学后,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入学教育环节主管领导和老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内容等方面的介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家庭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需要等确立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设立大学四年不同时间段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另外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涉猎所讲课程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后,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成才教育模式。
3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模范作用学生干部是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要社会工作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学生基础,同时学习成绩也要优秀。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学生基础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能够带动班级成员的学习积极性,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学习成绩对班级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对学风建设等学生工作开展才能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新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新生干部不是选就能熟练开展工作的,必须加强重点培养。由于高中学生干部与大学里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方法和形式是明显不同的,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对新生干部进行引导,组织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阔思维,同时要对某些学生干部认为组织活动重要而学习成绩不重要加强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时间管理观念,引导学生干部全面发展,从而为班级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对新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培养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学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既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第二,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科学管理,使学习和工作协调开展。第三,建立与学生干部的心理契约,激发学习动力。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通过与学生干部谈话、座谈、班会等形式进行沟通,传达学风建设的信息,运用情感的激励,文化的营造来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心理契约,与直接明确表达学风建设的信息相互补充,使学生干部与高校教师共同形成学风建设目标的期望,促进学生干部的学风从被动的参与转为主动的行为。第四,制订学生干部学风建设监测和激励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学生干部学习成绩预警监测,对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厌学、逃课和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给予重点关注。
4创新班会及团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主题班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具有主题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情景的互动性等特征。因此,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学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班会理念、班会内容和班会形式,推进学风教育主题班会的系列创新,提高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实效性。高校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团组织生活的主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有效载体的作用,善于创新,以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
三、总结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质量,硬件课程
0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使得高等教育也在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随之而来的是显性的教育质量下滑。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显要因素,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在“填鸭式”的授课环境中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教师课堂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够透彻掌握,通常只能达到一个基本理解或是不挂科的程度[1]。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2]。
1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特点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例如“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等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计算机是如何构成的,而且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对之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必备的应用技能。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则主要是训练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这类课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3-4],采用讲授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对分课堂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对分课堂的提出
综合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并进行折中,提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5]。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半的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讲授,即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模式,而另一半时间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完成学习过程[6]。与传统课堂相类似,对分课堂仍然是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前,学生学习在后。对分课堂又类似讨论式课堂,强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鼓励自主性学习。
2.2对分课堂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原理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尝试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硬件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的做法是,将课程内容的讲授环节与讨论环节错开,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两次课程中。在前一次课程中由教师主导,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与导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个性化吸收,并完成作业;再下一次课堂上,先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以讨论的方式完成相互答疑、查漏补缺;讨论环节后,再由老师对学生讨论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归纳、梳理、总结整个教学内容,从而完成一次对分课堂。另一方面,我们也尝试了实施新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将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模式改为过程式考核,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程度。过程考核模式采取: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形式。学生通过平时完成作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基础成绩,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优质的、有创造性的作业而获得较高的基础成绩。通过这种强调过程化的新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完成精彩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我们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信息员反馈、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意见。总结评价意见,大多数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较大的认可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教学有明显提高。
3结语
对分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通过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反映良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同时,由于对分课堂的自由讨论与答疑解惑等教学环节,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墨杰,刘海峰,钟莉,等.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3):84-86.
[2]曲如,李晗,刘悦,等.基于DEA方法的学生有效努力程度的评价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6):1-4.
[3]田原嫄,崔凯,张海波,等.计算机数控理论及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91-95.
[4]于涛,鲁敏,石志标,等.毕业设计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4):85-87.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意义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自觉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帮助教师很好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加深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教学相长。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推动学校整体质量意识的增强,促进规范教学管理、全面保证教学质量。通过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为教学过程的反馈调控和决策咨询提供可靠的信息。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监控体系
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由教学指挥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评估系统三部分组成。教学指挥系统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确定质量目标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调控整个教学工作。教学信息系统包括定期教学检查、随机听课、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反馈等,收集教学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教学评估系统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将教学过程的信息、数据与目标进行分析、比较,对教学效果作出判断、评估,将结果反馈到教学指挥系统,指挥系统作出计划调整,保证目标的实现。在三个系统中,教学信息系统是基础,教学评估系统是依据,教学指挥系统是中枢。教务处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全面参与。
在这个体系中,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评估系统所起的的评价监控作用决定教学评价工作是否科学、准确,而教学指挥系统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应对是否恰当、及时又强烈影响到参与教学评价各方的积极性,是教学评价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运行
以为例,教学质量实行“三三三”的监控体系,即“三级监控、三方监控、三期监控”。
学院建立了由学院、二级学院、系(部)构成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学院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部门,起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分析反馈的作用。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组和教学督导组对本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系(部)是从事教学管理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基层组织。三级组织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学院实行学生、同行和教学管理人员“三方”评教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评价手段从当初的学生手工涂卡、读卡机汇总统计方式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评教转变,自行研制开发出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5个大项11个小项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附表一涵盖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内容。目前,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已覆盖了全部任课教师。
二是发挥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作用,同行之间通过交叉审核各环节教学资料,交叉课堂教学观摩,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三是发挥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督导作用。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进行随机性听课,检查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听取申请精品课、优质课立项建设的任课教师、参加教学竞赛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评教中反映效果不佳教师的有关课程。
学院实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三期”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初专门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开学后第一周内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准备情况,保证教师和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教学。在每学期中,采取随机听课、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检查。重点检查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指导,从而保障了教学质量。学期末,重点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考试准备情况。每阶段都有重点检查内容,将结果反馈给教务处。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改进。发现教师授课存在问题,则要求二级学院组织人员帮助其改进、提高。学院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挂钩。对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的申报者和年终考核优秀的教师,要求其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必须排名在本单位前列。晋升高一级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时,任职期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重要指标。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
日常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保证工作。其评价结果中学生评价点40%,院与领导与专家评价占20%,同行教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20%。
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一般在被评教师的课程结束前两周统一进行。学生以班为单位,对该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职称、年度考核挂钩。以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为例,在学生评价中制定更为详细的表格,其中以评价教师的优缺点为主,由管理人员在课间发放调查表格,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打分,并当场收卷。工作人员将意见、成绩汇总后上报主管院长,主管院长对学生反映差的后5%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并要求其听学生评价打分前5%教师的课。
2、院系领导与专家评价
可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安排专家和被评价教师交流教学情况,提出建议。
同行教师评价
同行教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尤其是教同一课程的教师互评,找差距,取长补短,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安排教师互相听课不得少于3节,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必须完成的自我客观、全面性评价,包括评价自己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等。
五、用好评价结果,提高教学评价实效性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打个分数,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不但要评好,还要用好,纠正评教活动的偏差,努力提高教学评价实效性。
目前高校评教对学生评教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但从操作看存在两种不良倾向,大学生监督权力被异化: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成为“变相筹码”。
1、教学评价尴尬演变成“一分钟游戏”
大学生参评率和有效评价比例逐年下降,学生参评积极性和自觉性日益减退。其实学生并非不在乎教学质量与评教结果,只是满腔热血的批评意见往往“如石沉大海,连个响都听不见”,再打分时自然不想浪费时间。学校刚开发出的查询成绩前必须打分的系统也就变身“一分钟游戏”——不用看选项说明,一般都打A,偶尔打一两个B,免得人说,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平均分都接近满分,这样的评价结果自然失效。天津大学一份调查给这种现象写下注脚:2008~2009学年的第二学期,天津大学全校教师在“学生评教”中的得分绝大多数在97分以上,80分以下的只有一人。在该校“校领导接待日”里,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与学生对话说,这个结果让学校感到很“为难”,因为既要以此评价教师,“又不敢用”。
2、严师受伤:课堂要求严格的老师评教时往往得分不高
大学里的师生关系也由此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一些老师为“邀宠”,上课内容不多,段子不少,课堂气氛嘻嘻哈哈,而要求严格的老师反而很受伤。这样的评教反而损害了教育的价值和严肃性,“老师是最先的受害者,学生则是最终的受害者”。
以上现象的存在,说明对学生评教活动要正确引导。学生评教结果要正确分析合理使用。学生评教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要和教师自评、专家同行评议、领导评估等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另外所有学科评价系统标准化,容易造成评价不公正的情况。评教时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应更重视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结果使用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挂钩是必要的,但应该更多的发挥其过程性评价功能和总结性评价功能,及时向教师公布结果,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让评价结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因素而非简单这么做会增加被评价教师的反感,否则会将评教工作异化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参考文献
[1]段洁利,赖元峰,谢小妍,李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03-205.
[2]劳士健.大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报,2002,(4)106-110.
作者简介:耿亚杰(1982―),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文学学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从事教育理论和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萍(1985―),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文学学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永伟(198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教育学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讲师,从事教育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 辅导员助理对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作者通过在所工作的艺术院校的具体实践,摸索出一些对艺术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方法,通过分析辅导员助理工作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的方面,探索进一步推广这一制度的可行方案,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条辅助的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 艺术院校;辅导员助理;探索;思考
2012年9月份,我们所在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迎来了2012级新生,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本文作者也分别迎来了2012级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和传媒艺术设计四个专业的近600名本科生,深感责任之重大。结合以往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在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方面,学生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凡是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他们所带的学生整体素质都比较优秀,这样的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艺术院校狠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心。
在整个学院都十分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提出并在所带专业内试行了辅导员助理制度,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完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辅导员助理的来源及选拔条件 〖KG2〗
(1) 来源:大二或大三的在校学生。 我们选用的是来自大二的四名学生干部,两女两男四名助理。
(2)选拔条件:①思想素质过硬;②能力突出,这为做好助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③兴趣,有意愿从事辅导员助理工作,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不竭动力;④规划性强,能合理安排时间;⑤担任所在年级或者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有实际工作经验;⑥有责任心,乐于奉献,不辞辛苦,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照上述条件,所选四名助理均是大二的年级长或班长,同时他们都还是院团委、学生会干部,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他们目前都是大二学生,与大一生活相距甚近,了解大一新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四人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明确表态愿意从事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心态端正。
二、辅导员助理开展工作
1 介绍岗位职责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深入教室和宿舍等手段,与新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升入大学后的适应情况,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第二,与新生辅导员紧密联系,加强相互沟通,及时向辅导员通报所了解学生的现状,协调处理好新生中的各类问题,提出关于新生管理工作的建议,供辅导员参考;第三,参与新生班级的管理,协助新生辅导员做好对新生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帮助建立一支比较优秀的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第四,督促新生高质量完成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校园卫生,组织开展评比活动,并对打扫标准进行指导;第五,根据学院学生管理要求,在学期初做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并严格认真地执行,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进行及时的反思;第六,在辅导员指导下认真开展优秀班集体的创建工作,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第七,认真落实学生工作制度,按时参加由辅导员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会议,积极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全体学生会议;第八,协助新生辅导员做好学生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审核、困难学生补助发放、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的评选等工作,配合党支部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第九,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帮助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专业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第十,协助辅导员处理新生中的突发事件;第十一,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到有记录,有分配,有落实,有结果,责任具体到人;第十二,保持通讯工具的24小时畅通,方便处理新生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第十三,积极与心理咨询部门联系,加强学习,增强对新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疏导;第十四,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增强自身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更好地为新生服务。
2 正式开展工作
在新生报到期间,四名助理正式开展工作,协助新生辅导员完成了迎新工作。他们帮助统计报到注册人数,收集并整理新生档案,汇总新生联系方式,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接待家长和新生,主动向他们介绍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按照学院要求向新生提供入学后的各项基本活动安排,督促新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活动。
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四名助理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军训场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状态,并随时解决新生的日常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对新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按照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各项活动,做好活动中的组织工作;积极主动地走访新生宿舍,了解其有关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与思想上的问题。主动了解新生的特长和爱好,尽快了解新生的特点;配合辅导员组织的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学习相关文件,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级;做好临时负责人的发掘和考察工作。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学习;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51-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1]它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型教学模式,使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为人和物两大类,其中人是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物是教学的客体,它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等众多内容。
所谓“多元互动”,其中“多元”是指一切与教学相关的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含显性的教师要素、学生要素、教辅要素、教学环境等,[2]以及隐性的师生的认知结构与水平、师生情感、教育理念等。“互动”是指与教学相关的主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可见,“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理解和加工信息的过程”。[3]
因此,“多元互动”的教学本质是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互动形式,积极把握好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并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去设计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和谐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它认为,知识是个人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需要对话和合作并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主客体间的互动来实现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的建构;教材不再是教师的传授内容,而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监控学习和探索求知的责任转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该理论对我们认识教学本质和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探索精读有效教学模式,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师生协同发展为目标来构建的“人际(师生、生生)―人本―人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该模式分为“在线”社区互动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图中的数字代表了本模式的五个步骤:(1)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首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教研室教学研讨,根据教学计划来选择、改写并创造出适合学生需求、兴趣及语言水平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建构知识的主体,要对学习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2)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课外活动场所等环境中与教师、同学和网络资源进行交互,教师可根据活动情况,对教学设计作出适当和必要的调整或修正;(3)学生在课堂中围绕各种任务与教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各种互动;(4)学生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将获得的知识外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在网络平台或课堂教学平台进行展示;(5)教师、学生和其他学习伙伴根据学习效果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在线评价,并写出教学和学习反思,反馈于最初环节,以便促进教与学。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
目前,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把精读课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在50分钟和教室内,但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精读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整合,构建出明显具有校本特色的有“大课堂”思想的“人际(师生、生生)―人本―人机”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模式,本研究试图验证以下假设:
a.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有积极作用。
b.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精读课成绩并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c.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某大学12级英语本科A班(控制班)和英语本科B班(实验班)两个班共计82名学生为被试对象,控制班和实验班的人数分别为43与39,两班学生在性别、城乡比例、实验前的学习成绩、任课教师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2.实验内容
该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式,A、B两班均使用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均要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测试题均为正常的期末考试试题,几套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控制班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实验班采用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3.实验流程
(1)实验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自由结对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数量及质量。[5]
(2)教师根据教研室的教研计划,设计出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围绕某个特定的交际目标,结合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搭配低阶任务(与语法、词汇等相关)和高阶任务(知识迁移或知识创新等),连同本学期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学习的目的,以保证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3)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通过短消息模块了解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师安排和个性化学习安排进行视听说和读写译课程的学习,也可用短信功能一对一地与教师互动,根据资源列表,学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充分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语料并进行内化,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和其它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登录教学平台,通过短消息和学习记录模块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进度及合作进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可调整和修正上课的教学内容。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并检查前期学习情况,使用多媒体课件,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归纳、总结等形式,练习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6]和选出代表展示小组集体智慧。教师要巡视每个小组,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及时纠错补缺,反馈教学信息和补充完善教学内容,[7]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学生再次登录平台,以英语写作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同时“把课内探究的学习心得和问题在线向教师反馈,并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他评”,[8]随后写出学习反思。
(7)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监控,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查看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各类作业及反思要认真评阅,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给与回复,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9]
4.数据统计
在收集了控制班和实验班实验之初第三学期末及第四学期末所参与的测试成绩之后,利用EXCEL表格统计,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来检验相关测试数据在成绩方面的差异,得出如下表格。
表1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均处在65至70分之间,且实验班的平均分略低于控制班的平均分,差值为0.67分。标准差分别为5.563和6.396,因此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整个直方图呈负偏态分布,说明有较低分值学生出现。从表2可以看出 Sig.为0.411>0.05 即方差齐性,可以进行T检验,Sig.(双侧)值为0.615和0.618 均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不论是组统计量,还是独立样本T检验,都可以说明,实验之初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表3显示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成绩分别为76.72和75.49,控制班比实验班平均成绩高出1.23分。虽然标准差依然较大,但是实验班的标准差(8.297)明显大于控制班(8.0486),比实验初期的6.396也大了许多。但从峰度偏度上来看,实验班比控制班在数值上降低了不少,分别由实验初的0.635和-0.210降至-0.921和-0.162.
表4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反超控制班的学生,平均成绩与第三学期期末成绩相比提高近8分,而控制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近1分左右,与此同时,实验班的标准差降到了4.953,明显低于控制班的7.696,实验班的峰度和偏度再次降低到-0.014 和0.008。
从表5可以看出t值均落在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且Sig.为0.017
5.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有明显上升,而且较控制班的上升幅度更大,说明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在第三学期末,我们注意到实验班的标准差明显高于控制班,表明部分学生在接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不适应到适应,直至完全适应,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第三学期成绩上没有体现出来。而有些学生适应性较强,在一个学期就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导致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因此也说明本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结果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一学年研究结束后,我们发现,控制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上都明显提升,但就个体而言,控制班与实验班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控制班。其次,A班的标准差虽有下降,但仍然在7以上,这说明控制班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差距依然较大;对于实验班而言,标准差已经降至4.953,表明该班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差异正在缩小。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峰度和偏度的绝对值降在1以下,说明整个班的学习成绩分布已趋于正态分布。而控制班的成绩分布偏于正态分布。
6.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给学生的感受和对其能力的培养。每题有五种选项,采用莱克特的五等级计分,从5分(完全不同意或不符合我的情况)到1分(完全同意或符合我的情况),我们均采取当场回收方式,发出问卷39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回收率为100%,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然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图2显示,有89.7%学生认为该模式使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信心(题1);有82.1%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题2);有87.2%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题3);有87.2%的学生觉得该模式能够改善自身的学习策略,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题4);有84.6%的学生觉得该模式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题5);有89.7%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及时进行调整(题6);有84.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一定程度上摆脱他们原有的对教师的依赖性(题7);有92.3%学生认为该模式能给他们更多控制学习进度的自由(题8)。有92.3%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英语(题9)。
我们随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查看教学平台下个人的学习日志。访谈涉及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感受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
例如,有学生表示:“这学年教师的授课方式克服了我的孤独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使我在课堂发言时不再感到紧张,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他们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很迷茫,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上网的软硬件不太熟悉造成的。在学生的日志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说:“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虽然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完成任务需要查询太多的资料,耗费了不少时间,感觉比以前累多了。”面对这类型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结论
本实验始终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精神,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以提高其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研究结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支持和验证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假设,尽管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进行时间较短、受试面较窄、研究深度不够等,但为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有效输入的前提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成绩比控制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分多于8分,究其原因,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英语不仅有文学语言,更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的大量日常生活用语,因此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教学语言具有真实性和地道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克服英语课堂教学脱离语境的现实问题,必将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正向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是“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效果的保证
传统的精读课堂被视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接收知识的电台,呈现出一种强制教学形态”,[10]学生过度地依赖和信任教师,势必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要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和任务,二要积极地转变教师角色的观念,适时“放权”,真正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张善军认为,网络学习的潜在问题是:学生容易对学习带有盲目性,加上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学习低效或无效,[9]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线社区的语言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最优状态。[11]
3.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学习整合,促进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两部分,课堂主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交互学习和操练,课外主要巩固课堂知识,并使用课堂知识开展拓展性学习。[1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是基于任务的交互学习,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续,应纳入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管理和评估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掌握新知识,以便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课内外主动探究和学习,逐渐提高学习效果。
4.转变评价观念,凸显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兼顾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这必将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该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互动性原则,使许多教育理念得以实现,还克服了课堂教学统一化模式的弊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在实施中要把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纳入进来,进行不断尝试和探索,力求达到适应实际情况的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3-7.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江西财大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朱晓东.英语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57-58.
[4]Allwright, R.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156-171.
[5]徐锦芬,曹忠凯.不同结对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2(5):67-73.
[6]高明乐,梁清.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7]高扬.大学英语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J].当代外语研究,2014(5):36-39.
[8]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9]张善军.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118-121.
[10]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75-176.
xx-xx年度第二学期已然结束,几个月来,本班的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学生会各部门的一致好评,我班在学院以及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下正在成长为有理想、有纪律、有温情的优秀班级。 班级在保持xx-xx年度第一学期的已有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委员了解班级同学心理状况的工作,并及时告知班长。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了解同学之间存在的生活、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是及时了解班级同学对于班级活动的意见,促进班委会在组织活动方面更上一层楼。下面主要总结在班委会组织下班级各项具体工作的总结一.日常班委会及班会开展。
本班班委会深知在班委会内部信息沟通的重要性,本班形成了每月定期班委会会议机制。会前由班长和团支书根据学院工作方向以及班级具体情况确定会议主题,由副班长负责召集班委会并通知会议主题内容。会上要求班委会成员对于近期班级工作情况进行发言,最后由班长或者团支书布置最新工作以及工作中的疏漏之处。本班严格执行班委会例会制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能够及时有效获取班级工作的缺漏和优点,进行经验总结并投入下一步工作中去。 同时在班主任的督促和班委会的组织下,本班xx-xx年度第二学期总共开展了三次由班主任主持的班会。第一次、开学伊始,班主任布置班级本学期工作重点,告知学院工作重心,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班级同学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第二次、学期中期,班主任主要说明考试纪律,并且主要强调了期中考试的问题。总结班级半学期以来的工作,表扬了班委会的努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次、学期末,班主任表扬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获得了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成果,并了解班级同学对于班主任的要求。在有效的班会开展下,本班同学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学习上,本学期没有考试违纪现象,同时本班成绩合格率为98%,成绩较上学期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生活中,本学期班级还是保持了较好的卫生习惯,班级成员和睦相处;在班级活动上,班级有效开展了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大家在活动中更加友好;在班级荣誉上,本学期参与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并成功当选。二.一班一品创建活动 由班长秦绪名主要负责搭建了会计交流平台,交流平台主要由会计专业学术交流会、会计教师答疑平台、科技比赛经验交流会、会计专业新老生交流会四个子平台构成。会计专业学术交流会旨在通过会计专业各班学生学习经验交流,改善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会计教师答疑平台主要由会计专业教师资源库支撑,支部内由学习委员负责搜集同学们相关疑问,交给资源库教师统一解答后反馈给同学。科技比赛交流会是在科技节前邀请高年级参加过相关比赛并且获奖的同学为本班同学介绍比赛经验。会计专业新老生交流会是在大一新生入学不久后举办,由我班同学为会计专业新生介绍大学生活、社团、学习,解答新生的各种疑惑,增强专业互动。本班本学期主要进行了会计专业学术交流会,取得大家一致好评。三.《新会计时代》第二辑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下,由本班发起同会计092班合作策划主办了《新会计时代》的第二辑在本学期完成,目前电子版第二期已经成功发行并在班级内广泛传播。此次的刊物延续了《新会计时代》创刊号的信息前沿化,帮助班级同学和经管同学一起了解会计这个专业。同时《新会计时代》第二辑成功完稿,也获得学院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四.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
在学校的号召和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会计091班作为经济管理学院唯一参与班级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比。考虑到荣誉涉及不仅班级形象,更加重要的是代表了经济管理学院,本班在申请前期花了很多时间整合资料,初步撰写申请书,精细改稿的各种工作,最后提交了一份令学院和班级满意的申请书。由团支书李玉敏代表班级上台展示班级风采,本班成员到场观看,最后取得了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五.班级主页建设
上一学期本班班级主页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了学院领导的表扬与赞赏。本学期,增设了专门管理班级网页的班委——王欢。王欢同学及时更新班级工作重点,并且及时搜集各种信息上传分享。以保证我们的班会主页仍旧是本班班级活动对外展示的有效平台、本班活动事项公示以及征求意见的平台、班级本班同学学习交流的平台、记录本班成长点滴的有效平台。六.会计专业学术交流会
为响应班级会计交流平台建设,向着学院工作的方向,由副班长杨悦主要负责策划了会计专业学术交流会。考虑到自身信息的不完整性,班级积极与会计学社沟通,得到了会计学社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邀请了会计101共同参与了此次交流会。在前期的宣传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宣传板展示,宣传单页发放和宣传海报的张贴,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活动。交流会邀请了会计专业着名教授吴鸿雁讲授经验,同时也邀请到了考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前辈以及目前担任华东证券项目经理的陈娟学姐。会议内容丰富,主要分为考保研、就业、注会考试三大方面,到会人员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七.班委会改选 本着班级领导班子需要及时融入新鲜血液以及班级班委会换届机制,由班长秦绪名、团支书李玉敏主要主持了此次的班委会换届工作。换届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由候选人上台演讲,班级同学进行投票,最后再公开唱票。换届出来的新的领导班子表示会延续上一届班委的工作,努力做到最好。新的班委会成员具体信息也会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八.ktv聚会 时值期末,大家复习工作紧张,由文艺委员朱云铨组织了此次的ktv聚会。考虑到学院不允许以班级为单位外出,组织者把地点选定在了西门的优客ktv。参与人员较多,大家玩的也比较尽兴。 总之,纵观班级活动的开展,本班本学期在班级展示、班级学风、班级凝聚力等方面在保持了上学期的原有状态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班委会不存在问题,还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风建设方面,我班开展的团日活动加强了学风建设,班主任多次召开班会主题也始终围绕学习方面,我班学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我班的考风考纪建设还是当前大任,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班级凝聚力方面,班级活动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多时候没有真正迎合班级同学的愿望,对于已经承诺给大家的班服和班歌也没有及时完成,造成同学们觉得班级不够温馨的印象,这将是下学期主要的工作重心。
在组织活动方面,我班组织的活动主要是关于会计专业交流平台的建设,但是对于公益活动的参与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将是我班级下学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班级组织方面也存在着很大问题,班长没有与团支书、副班长分工明确,造成班长权利过分集中,班委会个人倾向严重,这些都需要在下学期的工作中着重整顿。
班委会一学期的认真工作带来了班级的成长,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会计091班第三届班委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会计091班能够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会计091班委会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改革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是“应用性”。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指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够顺利完成理论的应用转化的人才。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以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亦应服务于该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和经济结构转型,急需既有专业知识,又能以英语作为工具,顺利进行国际交流的应用型人才。
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制约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2009年蔡基刚课题组对国内高校学生和教师抽样调查结果,总结起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2.课程设置不合理,费时低效,教学内容重复。3.教学手段效率不高。4.应试教育明显,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有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应用型特色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本科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要求学生应具备某一行业或领域所要求具备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要为该培养目标服务,以内容为依托,在教学中体现专业英语特色。
(二)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
根据上述教学理念,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在未来国际交流中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医学学术交流能力,相应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必要的医学专业表达能力。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整合成四大模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
1.基础英语课程模块
整合语言知识课程和语言技能课程。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摆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同时,适当压缩通用英语必修课的学时,使学生能够有时间选修学术英语和同时英语选修课,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课时两学年192-254学时为宜,即1-4学期,每学期以48-66学时为宜。由于实行分层次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对于基础较好,在一到二学期就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可选择下一模块的课程学习
2.科技学术英语课程模块
学生完成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后,直接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会有一定困难。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不同于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但在文体、句法结构、构词法等方面和专业英语有很多相同点。所以在实施专业英语阶段教学之前,所以我们将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医学方向)设为必选课模块,开设两个学期,作为基础英语阶段向专业英语阶段的过渡和衔接课程。依据《课程要求》,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有三个等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一个级别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口头翻译、笔头表达、口译、笔译(包括编译)。学生在这一阶段先了解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的一般特点,学术英语有利于学生阅读英语医学文献,熟悉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国际交流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3.专业英语课程模块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英语教育,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具备本专业的英语交流能力尤为重要,学生毕业后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之一。专业英语教学为学生将来在专业领域的工作、科研、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作为医学院校,以往专业英语只在第五学期开设,但随着扩招和英语教师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少。本次课程体系改革,在学生第五、六学期开设84学时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临床篇)教材,并配以医学英语视听说材料进行教学。新教材的编写既兼顾了医学英语专业知识又兼顾了大学英语内容,同时结合分级教学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专业英语教学逐步向第三、四学期延伸。
4.通识英语课程模块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该模块主要以拓展学生文化及商务方面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鉴赏力,为将来参加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演讲的艺术、英文电影欣赏和商务英语等课程。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
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许多院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我院分级教改方案,参考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和学生个人意愿,分A、B两个层次,让分班时基本以相同或相近专业编班,并按照分级后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在每学期末,按照期末英语成绩进行5%的滚动。
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是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颁布《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后,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全国各高校都进行了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也在2008年开始进行了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2+2+2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每个单元2学时的面授,2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和2学时的辅导答疑,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
两种教学模式经过我院多年的实践,发现都存在一些缺陷。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虽然对因材施教有力,能够促进基础较好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周围学生英语水平都不好,缺乏激励,便会使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继而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虽然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但由于少数学生缺乏自主性,使得许多院校不得不将学生网上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改为教师监督下的自主学习。有些院校将2/3的学时作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更不足取。
因此,我院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大学英语网络模式教学,对于A班,实行教师网上答疑指导自主学习模式。对于B班,实行教师现场指导答疑的自主学习模式。同时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结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为确保教学效果,实行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1.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整个课程过程的评价,形成学生学习档案,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堂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席情况、平时小测试成绩、特别是学生学习态度等。在我院,形成性评价占学生期末总评的50%,也就是说平时不认真上课、出席的学生,期末很难及格,而平时出席好的学生,即使英语成绩差一点,只要认真上课学习,期末及格很容易。这即督促了学生平时对英语的学习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不及格率降到10%以下,多年来效果很好。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考试,由于是统一考试,具有相对客观性,我院占学生期末总评的50%,如果所占比例太低则没有考核意义。
同时针对终结性评价的结果,每学期都有针对地调整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指导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
(五)创新师资建设模式,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相结合
根据我院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时聘任医学专业,又有留学背景或有给外国留学生教学经历的教师承担课程,由于每名医学专业教师承担课时较少,一般1-2个单元,因此讲授起来即精又好,很受学生欢迎。也有部分英语教师学习过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一些专业英语词汇,他们经过培训,完全能够胜任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同时,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同时备课,英语教师的医学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模块化课程,创新课程模式,创新评估模式和师资建设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开设ESP和EAP 课程,培养学生学术英语素养。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与实践,通过考核和成绩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获取了专业英语的综合知识,把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从通用英语提高到专用英语层面,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蔡基刚,2010,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4):306-308.
[3]王守仁,2006,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界》(5):2-6
[4]文秋芳,2012,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2):283-292.
【关键词】单项选择题 利弊 对教学的反馈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一种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proficiency test)。(NMET)的职能是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不管考生以前学过什么课程)。考试的内容不是考生教材上所学过的,它是测试考生对语言的精通程度,从而得知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已达到大学学习的要求(Huges,1989:9)。同时,它影响着全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甚至对中学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全社会对高考升学极其关注,使学校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使高考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任务。学生在高考中的分数自然成了学校衡量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从而导致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高考应该是一种能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试(integrative testing)。作为如此重要的考试,它必须保持绝对的客观公正,所以,出题必须严密,确保无错误,同时,答案必须是唯一的标准答案(criterion-referenced)。
目前的高考英语试题(NMET)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50分。其中客观题占115分,主观题占35分。客观题的得分是主观题的三倍多。客观题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Multiple Choice:MC),单项选择题是否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下面我来分析它的利与弊(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首先,单项选择题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它的最佳答案及干扰项应该怎么出?
单项选择题以疑问句跟四个选择项,或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跟四个选择项的形式出现。它的语法交际题是用来测试学生对语法和交际用语的掌握;它的阅读理解题是用来测试考生区分中心思想和非中心思想以及细节,从所有段落中综合信息、辨认概念和观点。它四个答案中的一个是最佳答案,其他三个干扰项将以如下三种情况出现:a. 如果题目是辨认概念或观点,干扰项将是:(1) 相反的观点;(2) 文章中没有出现的定义、事实或观点。b. 如果问题是总结中心思想,干扰项将是文章中的支撑观点或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c. 如果问题是综合信息,干扰项将是:(1) 与定义、事实、观点相反的陈述。(2) 文章中没有提到但考生根据常识想当然的选项。(Huhta, A.K.Sajavaara and S.Takhca.1993:82)
单项选择题的优势(advantages)
一、高度客观公正、可信度高
二、题目清楚明了、答题简单
三、易进行预测、能提前估计每道题和整套题的难度系数
对试题进行预先测试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因为它能对每道题做出反馈。通过对预先测试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试卷模糊不妥的地方(Weir,1990),及时对试卷进行修正,使之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单项选择题的劣势(disadvantages)
一、间接性的考试(indirect testing),不能测试出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很多中国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擅长于做单项选择题,考试成绩优秀,但既说不出,也听不懂,成了哑巴英语的受害者,Weir指出:“单项选择题不是有效的考试题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少用四选一的方式来表达是否明白,因为我们通常是通过说和写来表示我们对读和听的理解(Weir,1990:44)”。
例如: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末宝安区高二英语调研试卷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21._________ beauty, everyone has his own view.
A. In the term of B. In terms of C. In the eye of D. In store for
答案 C. in the eye of 英语中没有这个词组,只有 in the eyes of, 这样出题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对学生的语言习得造成误导。答案 A, 在牛津和朗文词典里都找不到它的用法,应改为 in the long term。学生只要记住课本上的词组 in terms of, 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因此,这道题不能测试出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任务型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运用。近年来在我国,任务型教学法也备受关注。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介绍与评论,并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地展开。因此,进一步认识任务型教学的实质,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很重要的,有利于采用较好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实施任务型教学,以求进一步提高共识,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方法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语言教学理念。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的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实施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作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负面影响,而对教学过程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种从知识到知识、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实践的空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愉悦的体验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
由于受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反映在英语上,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大学生或是羞于启齿,或是开不了口。在学完大学英语课程后,许多学生对简单的英语对话都感到困难。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因此,在我国,学生迫切需要一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授课方法。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做法
1、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是: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开学前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提前分派和布置学生去做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课上组织讨论、报告、辩论、讲评、考核等等;
(2)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方案;
(3)教师要严格按照方案和时间表进行操作。
对学生的要求是:
(1)每个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按照计划按时做好、做完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习课程、小组集体准备、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
(3)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各项学习、讨论、陈述、讲解等各项学习活动。
2、学生分组
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任务。而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分好组。各个小组成员的条件要均衡,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性格特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分组。笔者所教的班是90人,每组10人,共分为9组。
3、根据我们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与任务
(1)对每个单元英语口语学习的处理方法
各个小组要按照所布置的任务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按照情节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对话,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指导、并做出评价。
(2)对每个单元的精读文章部分的处理方法
采取学生个人讲述,教师讲评、总结的方式。教师在开学前制定出15项任务,例如,背景知识介绍、分析文章,指出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找出文章中的难点、疑点,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和答案等。
(3)对每个单元补充阅读部分的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课外自学,教师加以检查督促,学生在学完这部分材料之后,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篇文章。
三、在大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1、调查方法
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对比的两种方法。问卷调查的目的是:
(1)了解学生认可和喜欢哪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任务型教学法;
(2)学生是否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
(3)如果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进一步具体了解在哪些方面对他们更有帮助。
问卷的内容涉及调查任务型教学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更有帮助。在学期末,笔者针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情况,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统计。为了具有可比性,所采用的对照班级与实验班级同属一个专业。本次期末考试,由学院大学英语组统一出题,学生的答卷最后用计算机软件统一阅卷,通过计算机报告最终成绩,此次考试具有可靠的信度。
进行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调查统计的目的是用定量的方法检验任务型教学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常规学习,是否对口头交际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期末成绩。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在对16项问题的综合意见中,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百分比非常高,分别是19%和48%;表示“一般”的占28%;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百分比很低,分别是4%和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总体上是欢迎任务型教学法的。
从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常规学习,也没有影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反,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还略高于同类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四、结语
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初步实验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由于这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试验面较窄,受试验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完成开学前所制定的全部任务,课上还要作相应的调整。
任务型教学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把它移植好,使其适合我国的“水土”,还要做许多的努力和尝试。我们要注意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反馈,不断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4,24(S1):220.
[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3]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4]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2-7.
[5]李耸.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4-147.
[6]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228.
[7]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5):352-357.
[8]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55-59.
关键词: 学业指导 实践 思考
学业指导是指高等院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根据学生本人的个性化特点,辅助、指导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最K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1]。随着当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并逐步将学业指导纳入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业指导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学业指导中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2]。南京中医药大学也于2012年9月全面实施班主任和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并行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第一临床医学院对学业指导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日趋成熟,笔者在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有了些许体会与思考。
一、学业指导的开展目的
“大学之本在于学”,学业水平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业进行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有效举措,是推动学习改革的基本途径。对大学生开展学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成长与成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各方面要求。
学业指导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狭义的专业课指导学习,更是对学习方法、学业发展等一系列与学习、学业相关的指导,同时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指导过程中,学业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少走弯路。如果说大学的求学过程如同航海,那么学业指导则是对舵手的最好帮助,助其不断修正航线,亦如夜航灯塔为其指引,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施学业指导不是为学生设计好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计划,而是让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把接受教育的过程内化为自我认知和实现的过程。
二、学业指导的实施方略
1.三级管理,结构完善。
我校学业指导工作实行校级学业指导中心―院级学业指导小组―班级学业指导老师三级运行模式。校级学业指导中心为全校学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学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与咨询,同时整合分析院系提供的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为高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院级学业指导小组负责本院学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组织管理,定期完成学业指导老师的遴选聘任、培养管理、考核评优等工作,同时汇总学生各方面问题至校级学业指导中心,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学业指导老师为学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是与学生直接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角色,我院各班级皆配有一名学业指导老师,截至目前全院学业指导老师已达45人。学业指导老师由具有一年以上资历的在职主讲教师担任,由于我院专业基本为中医类专业的各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临床工作,选择专职教师担任学业指导老师尤为必要,将为学生对临床专业的认识、专业知识的扩展、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提供最有价值的引导与帮助。
2.自始至终,全面贯穿。
学业指导老师自新生入校开始,直至学生毕业离校为止,全面负责该班级同学数年的学业指导工作,实现学业指导工作在大学期间的全面贯穿。其间学业指导老师不做调整,自始至终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成长、共进步。在经年累月的接触中,相信学业指导老师与学生已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日趋深入,对各个学生的学业情况有了全面、持续的掌握,这为学生解决学业困惑、改进学习方法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奠定了基础。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政教育及常规管理工作,学业指导老师在开展学业指导的同时要与该班级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双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贯彻始终,在整个大学期间全面助力学生成长。
3.特色指导,动态调整。
学业指导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学业指导老师会根据学生所处学习状态制定特色指导方案,并随其变化做动态调整。大一新生还未接触专业课学习,并处于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过渡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发展方向都处于迷茫状态,学业指导工作正是由此阶段逐步展开的。学业指导老师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做好引导工作,随着专业课的逐步学习,做好专业解读与专业方向的介绍,指导学生进行行业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分析、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申报等,为学生接下来的工作、考研等打下基础。
同时学业指导老师应全面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进行学业指导,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帮扶,调整学业指导内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4.多方沟通,有效反馈。
除班主任以外,学业指导老师更要与班级主干课程任课老师加强联系,多多沟通。学院学业指导老师于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召集本班上一学期主干课程负责老师与班级全体学生,以主题班会、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形式开展“教学反思周”活动,对上学期班级成绩、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进行反思,同时任课老师对本课程继续学习及后续课程学习给出建议,学生则对教师教书育人情况予以反馈。学业指导老师作为教学反思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学反思活动亦是学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此项活动,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和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学业指导老师充分利用学院专家、教授资源,邀请老专家、老教授为学生开展教学讲座、沙龙,为学生提供专业介绍和学业指导服务。除此以外,低年级学业指导老师通过联系高年级学业指导老师,邀请优秀学长与班级同学面对面,发挥优秀学长在学业指导方面的作用,方便学生获得学长成功的学业经验。
5.考评管理,逐步完善。
健全的考评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学校学业指导中心出台了《学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业指导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学业指导制度,根据学校学业指导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学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以此规范我院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大学生学业指导监督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自上学期起,学生于学期末通过网上“评教评学”系统,按照“我的问卷-学业指导-评价-《学业指导问卷》”路径对本班学业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该问卷为《学业指导教师学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可有效反馈班级学业指导工作情况,为学业指导老师的考核评优提供客观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1.对学业指导认识不足。
我院学业指导工作已开展了四个年头,但部分学业指导老师对其认识仍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侧重于普遍、短时的问题解决,缺乏个性化、发展性的学业指导,对学生的指导范围局限于学习困难生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班级学业指导工作开展较为局限,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没有真正从内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学生接受学业指导的意识有待加强,学业指导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向老师寻求帮助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学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业指导势必收效甚微。
2.对学业指导投入不足。
学院学业指导老师大部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部分高年资学业指导老师同时是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精力有限,难以对学业指导工作投入足够时间,对学生的帮助、指导往往未尽周全,学业指导效果欠佳。
四、总结
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动机、获得学业成功,而且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业指导工作应获得更多的重视与关注。学业指导老作为学业指导工作实施的主体,应接受针对性培训,同时院系间、高校间学业指导老师可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高自身学业指导能力。学生作为学业指导的受体,应整理好自己的学业困惑与问题,积极主动与学业指导老师沟通联系。待条件成熟,可对本院学生开设针对性强的学业指导课程,使学业指导工作普遍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