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校本研修总结

小学校本研修总结

时间:2022-09-29 07:2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校本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校本研修总结

第1篇

具体措施:

一、完善中小学干训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训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在教育局干训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所有培训项目纳入区教师进修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干训工作顺利实施。

大力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条件搭舞台,造就一批专家

型骨干校长。13年上半年做好推荐评选第三批市“名校长”工作;规范名校长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促进名校长的专业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培训重点从校长教育理念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尝试校长易校蹲点,开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强局管后备干部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与现代教育、比较教育等专题学习,学习、考察先进中小学的管理经验;开设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干训的新模式、新内容。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课题研究,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训中的作用,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益。

二、规范名优教师管理工作,发挥名优教师导向作用

进一步规范名优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名优教师自身的继续发展。13年度完成第一、二批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首批区名教师的任期考核。继续实施名优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名师联谊会”作用,抓好名师带徒活动,开展名师系列讲座,让名师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带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全区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落实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方案,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以校本行动为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创设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区教育局制订的“适应”、“过关”、“成型”、“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4月各校完成对新教师“半年适应”阶段的考核,7月前以区进修学校为主组织对新教师进行“一年过关”阶段的考核。教育局将组织专业人员,抽样性地对有关学校进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实施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加大对教坛新秀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制订专门的教坛新秀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使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坛新秀的理论基础、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专业领导力和影响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开办新一期(第六期)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研讨班。通过开展观摩与研讨课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青年骨干力量。

四、高质量完成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重点抓好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两门课程的全员培训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2013年5月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全市统考。2013年9月底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全市统考。10月对本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进行总结考核评比,认真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工作。

组织专家、名师开设系列讲座。引领教师们开阔眼界,拓展教育视野,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

创新模式,开展网上教师培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开发和引进网上教师培训资源,应用“市教师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启动网上培训试点,努力使全区的中小学教师都能通过网络共享各学科的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优化以赛促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今年将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英语大奖赛,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组织高中英语“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并推荐优秀案例参加市比赛;组织其他各类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比赛。

五、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推进校本研修健康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实践中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引导教研员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基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为中小学提供一定的培训者资源;各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评估;为提高校本研修的工作质量,13年还将组织全区教研组长进行集中培训;13年高中校本研修的指定培训内容为“新五项基本功”的第五项培训——“教师言语表达”。

不断创新,探索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

以研促教,加强教师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教科研工作。要加强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培训方法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各校的校本研修特色,实现校本研修中教、学、研一体化,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典型引路,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各校根据《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创新方法和途径,形成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使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一级学历获得者比例分别达到50%、85%、85%。

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双师型”比例达到60%并逐年提高。

鼓励高中骨干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课程,支持课程班结业学员申报学位考试,使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逐年提高。

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抓好常规性师资培训工作

暑期全员按需培训。暑期全员培训要在广泛调研和仔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列菜单,真正做到符合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把握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节拍,开出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把对菜单式培训的关注从形式转向内容,从表层走向深入,真正发挥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

新课程培训。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宁大成教学院、市教研室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努力通过培训使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新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解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推进我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工作。

班主任培训。按照市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班主任培训工作,13年开始将对全区班主任进行轮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修学校承担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的课程设计要科学实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等列为培训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省心育教师的资格证书考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区各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继续加强常规培训。扎实开展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前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进行中小学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抓好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培训;进行暑期教师师德培训等。

八、加强师训机构自身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规范教师培训工作,从而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完善网络建设。以网络培训为突破口,抓紧本地教师教育网站建设,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的网络资源,加大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引进和开发力度,逐步实现网络培训,努力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能便捷获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培训资源,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

第2篇

我已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常常下乡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本地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具体的了解。大多数学校教师都不太积极参与本校的研修,因此校本研修工作开展得很被动。于是,近两年来,我多次走访我县的中小学校,进行调查和调研。通过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和分析,我认为要增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下面就如何增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意识,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要增强教师校本研修意识,最主要的是对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转变学生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以此为基础,全面调整学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一个教育教学思想先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书育人现代化学校。

2.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教学能力、个性特长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品牌定位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以马山县民族中学作为试点,进行了以下的培训。一是对教师新课程的培训。包括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学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二是对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对课堂教学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研究,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三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为此,我们组织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意识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学校领导要多鼓励教师参加学校接受上一级主管部门指定的课题研究项目,或学校自己申请的课题研究项目。对于参与者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和奖励。每一个我们马山县接到的国家级或省市级的课题研究项目,我们都会把其分配到中小学校,让学校进行独立研究。2009年以来,我对县城周边中小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例如,马山县中学近几年来参加了3个国家级的课题和5个省市级的课题的实验研究,他们还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让教师自己选择,使60%以上的教师有中长期的研究项目,95%以上的教师有短期研究课题。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工作汇报会、专题研讨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优秀论文评比会,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评优及教师年度考核结合起来,重奖那些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让他们继续发扬光大,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既可以促进大多数教师主动参与,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参与度。

三、要努力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研究能力,增强校本研修便是一句空话。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按问题—设想—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进行探讨,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能力。例如,2011年我到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进行调研,他们的课题研究是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他们做得很好。围绕德育工作中行为训练的难点,我们首先开展讨论,引导大家找出行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布置任务。由各位班主任选专题、定目标,教师们学理论、找答案,边实践,边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们总结出:内容序列化,增大渗透力;方法艺术化,增强感染力;手段现代化,增加吸引力;阵地网络化,增添聚合力等经验。我们局还定期派出教研员到各中小学校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由于多年来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马山县教育科学研究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只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行的,而是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也是依靠多数教师的共同协作才行,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作为县教研员的我也常常走访于各中小学,指导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

过去的一学年,我区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不松手,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年中,我区共培训在职教师4826人,其中高中教师486人,职高教师241人,初中教师1263人,小学教师2265人,幼儿园教师465人,幼儿园园长71人,小学校长35人,全员培训任务~完成。此外,我们还对191名新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对225农村教师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完成了市级骨干115人、省级骨干25人的送培任务。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第4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0-02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则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第一人力资源。是否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学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切入点,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化校本研修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营造一种氛围”、“加强二项管理”、“搭建三大平台”、“实施四大策略”、“落实‘五个一’”的校本研修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营造一种氛围

校本研修是利用学校这个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进修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修,以修促研,提高教师素质,以提高学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既是研修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也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老师是否愿意参与,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决定校本研修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机制的前提是在学校营造研修氛围,在研修主题确定、研修活动组织等过程中让老师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参与研修、人人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我们坚持利用教师例会、教研活动、科组总结会议、专题讲座,对教师阐述校本研训的重要性,营造一种主动自觉、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请有关的领导和专家作报告,通过座谈、讨论,增强了教师职业危机感,激发了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热情。目前,我校教师参与校本研训已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一线专职教师100%参加了校本研训,浓厚的研训氛围已蔚然形成。老师们的学习观念已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很多老师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也不错过参与研修的机会。

二、加强两项管理

为保证校本研修的规范化、正常化、持久化,我校不断强化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从组织管理来看,我校成立了校本研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各科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培训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各学科校本研训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性地参加教研活动,随时掌握教学动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我校从两个层面强化过程管理。从学校层面,为使校本研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们制定了《大宁小学校本研训方案》,同时,建立了激励机制,如读书奖励制度、教育随笔成果奖励办法等,对校本研训成绩优秀者和教科研成果取得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培训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通过制度,激励措施的制定执行,确保了校本研训的顺利开展。从教师层面来看,要求老师以每学年为一个时间段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记录自己的研修历程,把自己一学年来读过的书、参与的活动、经历过的教育教学案例等进行记录并反思,推动教师不断成长。

三、搭建三大平台

1.专家引领。从2008年起,我们先后邀请了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赵怀杰老师,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张润林老师、沈诗平老师、黄毅鹏老师、周跃平老师,广东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黄爱华和华应龙老师,东莞市教育局语委办公室副主任司学松老师,原广州越秀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冼德载老师,东莞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邓宁霞老师,虎门教育办唐雪贞老师、吴晓江老师、黄振云老师等莅临学校为教师作专题培训。2010年4月至今,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沈诗平老师为语文科组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先从教材解读开始,手把手教会我们对精读课文进行“提纲式文本解读”,让我们在“怎样教”之前先明白“教什么”。引导我们对一到六年上册教材若干精读课文从文本特点、结构特点、语言特点、表达特点进行解读,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对各种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加以实践,引导语文老师进行“美丽转身”。数学科组在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黄毅鹏老师、周跃平老师指导下深入探讨“高效课堂教学”。今年9月起我们邀请原广州越秀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冼德载老师每月到校对数学科组教师进行小学数学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英语科组在虎门镇教育办黄振云老师指导下研讨“词汇教学”。今年9月起邀请东莞市教研室的邓宁霞老师每月到校对英语科组教师进行小学英语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实质是指教师之间多项互动、合作交流、智慧共享,形成“研究共同体”,达到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将教研组的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同课异构”、“相互听评课”等方式,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期都要达到一定的听课量,鼓励教师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听评课已成为学校常规教研活动,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3.校际联动。校际联动是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围绕共同的话题开展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我们与周边几所学校建成了联动单位,每学期各学校都必须承办一次片区的教研活动。今年11月16日,我校数学组派出陈冬婷老师到片区的怀德小学上展示课。11月24日,我校承办了片区的英语教研活动。校际联动扩大了教师的信息量,让教师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同时,为各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平台。

四、实施四大策略

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第6篇

【关键词】学科教研组 教师专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65-01

学科教研组是学科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学科教研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还是学校行政赖以领导教学的最有效形式。因此,学科教研组建设是中小学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二期课改的核心抓手。

“学科教研组”这一团队被认为是中国的教育特色,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项创造。学科教研组建设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一、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教研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强烈创新能力、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学术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要留意形成层级:

学术团队层级: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创设平台,既着眼于整体提高,又倾斜于名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能有效发展。

促进专业发展的学术活动层级:如常规性教研与培训活动、有比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验等活动。

1.教师的个人研修与自主发展。这是老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提升教师个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为重点,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与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锻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积极探索,总结反思个人行为,形成有效的操作途径和经验积累,要积极撰写随笔、案例及论文等多种手段发展自己,并进而促进教研组的全体发展和全面建设。

2.常规教研活动。在促进校本教研中,以活动为载体,教师们带着感悟、困惑、疑问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碰撞出精彩见解,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常规教研活动有:

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群体聪明,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群体聪明,又体现个人风格的教案。

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加强对课例研究的指导与引领,通过观摩示范课、优质公开课、问题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开展说课、评课等活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主题探究活动: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有内容、有实效,记录保存完整。

对外交流活动学:教研组是一个开放型的研究组织,一方面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组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增加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外出交流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认真打磨出本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展示、评选比赛等活动。教研组还应该通过不断的探究,研发并组织新的活动形式。

3.对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纵深发展。包括:一是进行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如何撰写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课题研究等的相关培训;二是进行学科教育教学培训,以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学科教研组要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培训组织形式与培训模式,如网络教研、互动式培训等。

4.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教研组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及时诊断本学科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筛选出比较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组织成员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学科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将研究工作具体落实到每学期或每学年。每学期、每学年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课题观。

5.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实验。学科教研组应该从自己学科的实际出发,并围绕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等,组织全体成员积极进行验证性的或探究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每个成员也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有实验计划、实施方案、实验课题总结(或阶段总结)及鉴定意见等,注重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探索并形成学科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使学科建设治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如备课、试讲、听课、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培训制度、个人自主研修制度、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验制度等。

学科制度的制订一方面要依据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参照本学科课程计划特点。致力于学科治理制度的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模式与新机制。

三、文化生成

第7篇

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然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迎接挑战,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但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却仍然困难重重、质量不高,集中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者能力不高,校本培训水平低、专业引领难以保证。“研”与“训”分离,加重了学校和教师负担,制约了教师培训质效。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及团队积极探索并实施“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运用现代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将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有机整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它以校本研修为主体,基于网络环境进行远程学习和资源服务、专业引领和交流研讨,通过远程学习和集中培训着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能力,通过校本研修跟踪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效整合,提升教师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发展,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为有效开展教师培训提供理性思考和经验借鉴。

二、“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目标与适用对象

笔者及团队本着“基于网络环境,基于教师需求,基于教师发展,优化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优化学习方式和校本研修指导,优化培训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念,通过模式的实施,逐步实现下列目标: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新课程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根据培训需求、目标、对象和内容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内化感悟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以教师的校本实践为基础,实现研训一体化,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见上图)。

2.以模式建构理论为支撑,从培训模式各要素上整体系统构建“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现“远程”为主,向“校本”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探索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途径和方法,有效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三位一体”,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3.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分析当前“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结合本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实际,体现地域性特点和“本土化”特色。

4.增强教学研修活动的程序性、操作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研修活动的步骤和结构关系,深入研究和发现教学研修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等。

几年来,笔者及团队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万名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的“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证明,本模式的适应对象为:

中小学校基本具备远程网络条件的、教师具备计算机运用和网络学习基本技能的、以广大农村教师为主体的市县(区)。

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省市教师培训院校。

三、“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成效

笔者及团队坚持研究与实践两方面紧密结合,用研究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研究。“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等。在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抓住这些核心概念,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模式建构理论、现代学习科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校本研修(培训、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从不同的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和实施策略、产生的实践成效如下:

1.主要观点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以因特网为载体,通过广阔的虚拟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

(2)“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保持了校本研修与教师日常学习和工作紧紧相融的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校本研修插上了现代化翅膀,使校本研修呈现出全新的内容和形式。

(3)远程教育平台以互动式视频学习系统为主体,网上监控、考试系统为手段,集网上视频学习与网上讨论、交流、答疑、标记和批注等为一体,内嵌实时学习监控、作业考试等。通过这一协同式人性化的学习系统营造了全新的网络学习,提高参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素养。

(4)集中培训包括灵活多样的集中形式,采取讲座式、讨论式、互动式、仿真式等多种方式体会感悟内化知识与提高能力。

(5)立足校本,融培训于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中心、行动本位的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任务驱动、行为跟进的过程中,反思实践、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和专业化成长,教师培训必须与校本教研实现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整合,仅依靠一个方面发挥作用是收效甚微的。“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也不是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与教师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以教学研修活动为载体的,理论素养与行动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施策略

(1)网上――网络课程学习与交互,优秀师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素养。

策略一:专题与聚焦,即根据当前教师培训专题,聚焦教师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策略二:专家与本土,即聘请全国一流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又突出本地骨干教师的实践指导作用。

策略三:跟踪与互动。跟踪参训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问题指导,引导同伴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研讨。

策略四:过程与结果。既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自主反思、合作互助),又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结果”(理念更新、行为变化)。

(2)网下――校本集中,内化与外化,任务驱动,行为跟进,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行为改进。

策略五:以“三心”为主体的全员参与。所谓“三心”,即校长领导为“核心”,骨干教师为“轴心”,全体教师为“重心”。“三心”是有效开展教学研修活动(载体)的基础保障和必要支撑。

策略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培训。就是使教师教学研修活动,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诊断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活动”的生命。

策略七:以任务驱动的程式化研训“链条”。这个“链条”,一要具有可操作的程序、步骤,环节具体化、“活动”程式化;二是要在每个环节明确“规定动作”(任务及要求),保障“活动”取得效果。

策略八: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空间”。这是“以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手段,是校本教研的网上活动平台,又是学校和教师参与教学研修活动的全过程的“成长记录”和研修成果。

3.实践成效

通过几年来实践探索,“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越来越彰显了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网络远程学习的时空自由,校本研修的足不出户,极大地缓解了“工学矛盾”;与院校集中培训相比,参训教师大大节省了食宿和交通等费用的支出。

(2)网络培训平台支持下的“大校本”研修,使同伴互助基于县域范围,多层次教师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以及专家、名师在线指导,很好地解决了“低水平重复”问题。

(3)通过“远程”,由专家和名师提供的优质培训课程,结合本地实际的“本土化”研修资源,满足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使课程和资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指导性和适应性。

(4)以有组织的校本研修专题活动为载体,使校本研修聚焦问题、跟踪教学实践,在研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5)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手段,提升了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等方面的功能,优化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2004年至今,本县中小学教师12万多人次参加新课程全员岗位培训和“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专题培训,以及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特色与创新突破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有效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研究价值,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力图克服院校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两张皮”的问题,整合了“校本”与“远程”,对接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方面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探索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新途径(建设“本土化”校本研修资源、建设虚拟化的网络交流学习空间、建设县域网络微格教学系统等)、新策略(县域“大校本”、以活动为载体、“研训一体化”)和新方法(远程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名师示范、网上协同备课和在线观课议课)等,是校本研修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

3.“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根据需求、目标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感悟知识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能力。它以课外(远程)学习到课内(集中)内化再到课外实践(校本)外化为教育教学技能的现代学习方式,彻底变革了课内学习、课外练习巩固的传统学习方式,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新路。

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无为县万名中小学教师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中,掌握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操作性强,实效性高,对进一步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师培训,对组织“大规模、高效益”的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都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五、“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与社会影响

1.实施过程

2004年至今,我们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三次飞跃。为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探索教师远程培训,至2007年自建了包括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互动交流、网上服务等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远程培训模式。

2008年开始我们加大了校本研修研究力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主题活动实施校本研修。形成了“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2010年开始探索教师培训专业化,注重培训过程,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培训等五个阶段规范性建设,强调培训过程的持续改进。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细节化、人性化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体系。

几年来,我们根据各年度培训主题,着力建设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一方面聘请檀传宝、伍新春、孔凡哲、王敏勤、王斌华等全国一流专家来无为县进行高端的专业引领,另一方面又组织县内外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各学科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介绍教学经验,制作视频课程供参训教师网上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突出教师岗位实践,聚焦有效课堂教学,2008-2009年度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2009-2010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2011-2012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十佳能手”评比活动,2012-2013年度开展了“研课标说教材”评比活动,2013-2014年度开展了“学习设计”评比活动,研训一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模式特色日趋鲜明,培训效益日益提升。通过上述活动,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模式、孔凡哲的凝练教学艺术的方法,导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已在无为县许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施案例

如2013―2014学年度,我们采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组织实施了全县八千多名中小学教师“有效学习指导”全员培训,模式实践的过程如下:

培训准备:学习指导问题收集,课程资源建设,指导队伍建设(2013年7―8月)。

首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学习指导问题调研分析,确认培训目标。

其次,把问题提交给专家,组织专家(重理论引领)和本地骨干教师(重实践示范),按需依标备课,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资源。

最后,为落实跟进指导,建设一支包括培训者、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内的远程网络学习和实践研修的助学团队。

培训实施:第一学期侧重理论学习,第二学期侧重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2013年9月―2014年5月)

第一学期,参训教师通过在线观看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华东师大王斌华教授和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的专题报告,以及培训教材阅读,提升学习指导理论素养,享受全国一流的高端理论培训课程。同时,我们组织本县的骨干教师通过远程方式,按学段分学科介绍分析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指导的方法和经验,分享实践智慧。

第二学期,首先,2014年3月初至4月初我们将参训教师按乡镇学科分成120个小班,组织120场次的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形式小班化集中培训,将远程学习文本阅读中专家讲授的理论内化为参训教师自己的理论知识,并进而将其“说出来”“做出来”。其次,2014年4月初至5月以开展有效学习指导专项备课活动为载体,把校本研修聚焦于学习设计与指导问题的解决和能力提升上。全县720多个备课组在实践研修指导团队的现场实时、远程非实时的跟踪指导下,在网上、网下的协同学习、交流研讨和行为跟进的过程中,按照“问题诊断个人初撰集体研讨修正设计课堂跟踪反思提升”的基本程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有效学习指导集体备课活动。

培训总结。(2014年6月―2014年12月)

首先,按照“个人――备课组(学校)――学区”进行反思与小结,学区在线《培训简报》,笔者所在学校再编辑《工作简报》。同时,我们开展以培训满意度为主的效果反馈调查,各项指标的满意度皆超过95%。

其次,我们通过组织进行“优秀学习设计”评选活动,引导各校、各备课组对集体备课专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和扎实研究,“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促进经验提升。

最后,从各中心校(完职中)推选的266篇学习设计中遴选出27篇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加工,拟辑为一册书正式出版。

3.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教师培训丛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正式出版了《集体备课活动荟萃》《有效课堂反思》和《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等三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课题研究2013年3月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远程教育.2005.12)、《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安徽省无为县的“远程+集中+校本”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9)和《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等几十篇研究文章在核心教育期刊上发表。

2007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在笔者所在学校召开全省师训科长会议暨全省继续教育现场会。2010年1月27日,教育部专家组来笔者所在学校调研教师培训情况,对“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安徽省教育厅在“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中,把“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作为基本模式在全省推进实施。

第8篇

一、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着力为新疆农村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以“校长培训”为主体,以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为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新疆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疆外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自治区寄宿制学校校长远程培训、自治区中学教务主任培训、自治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自治区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以及自治区地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培训、自治区地县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质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为了提高培训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在近几年的干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在更新培训理念、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盘活培训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培训需求调研。坚持“要培训,就有需求调研”、“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起了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既充分考虑到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又考虑到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每期培训,我们都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精选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专题,并围绕专题培训需要,积极从全疆、全国范围内物色和遴选授课专家,如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王定华等,且每期聘请的内地知名专家都保持在5-6人次,既建立起了优秀的培训团队,又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是突出研修基地的建设。我们在乌鲁木齐市一中、八中、十三中、十三小等疆内名校建立了“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学校的校长兼任培训指导教师。同时,我们依托自治区级“名校长工作室”,构建了参训学员学习、研究、实验和实践平台,使培训工作做到了“课内、课外一体,培训、实践一体”,极大地延伸了培训效益。四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如学员报到前,我们组织给每位参训学员发温馨短信;每天上课前,组织学员做15分钟的健康操,课间提供饮料、播放轻音乐等等,处处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学员真正感到“宾至如归”。近几年,我们承担的各类干训项目,其受训学员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三、以“双语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在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承担并完成好双语教师培训,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学校营造培训特色、展示办学优势的重要平台。作为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依托院校,我校一直是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主力军。至今,学校已累计承担20届、8427人的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任务(占新疆集中培训任务的35%)。培训范围涵盖学前、小学、初中、职高四个学段、12个学科,是新疆承担培训任务最早、培训学段和培训学科最全、完成培训任务最多的院校。近几年,在我校接受培训的双语教师的平均结业率一直位居新疆各高校之首,培训学员中先后有近百人次在新疆双语教师汉语水平大赛、新疆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优质课大赛等各类重大活动中获奖。在自治区组织的历次双语培训综合实力评估中,我校均获优秀等次。学校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级、国家级“双语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双语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我校承担的自治区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被教育部列为教师培训创新示范项目。我们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做法是: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培训基础。在国家、自治区的支持下,我们先后投资1.46亿元建设了双语基地综合楼、学员公寓楼以及多媒体视听中心、远程直播室、数字化控制中心等,是新疆双语培训设施设备条件最好的院校。二是坚持以研带训。依托基地成立了新疆双语教学质量测评中心和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了拥有10万册图书的双语教材资料中心,依托学报开办了“双语教育研究”特色栏目,并多次承办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等全疆性学术研讨会,既引领和带动了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发展,又提升了培训层次。三是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有效的培训模式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多年来,在从事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先后探索和实践了“预科式培训模式”、“分级分科培训模式”和“3·3·2模块式培训模式”。2012年,借助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们又开展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综合性培训模式”实验试点。每一种培训模式都领新疆高校之先并总结、推广。四是突出培训的实践取向。双语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很强。多年来,针对双语培训的特点,我们通过构建语言学习的“课堂小环境”、丰富第二课堂、完善见习制度、加强实习环节等方式,突出抓好“语言实践”和“教学实践”两个实践性环节,使双语培训逐步走向第二课堂、走向中小学课堂实践一线,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作者:高芳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9篇

一、建体系,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

首先,建立了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将师资提升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程,由分管市长任工程总指挥,教育、财政、人事、组织为组成部门。具体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师资处、教科所、电教中心、职成教中心、基教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其次,建立三级培训平台,分别是以学校或片区为单位的校本基础培训、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员提升培训、以市为单位的骨干高端培训,三级培训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层级提升,梯度攀升,形成良好的培训生态。

其三,建立了五级梯度攀升机制。2008年启动“兰州市师资提升工程”,先后出台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培养、评选、管理办法,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成长的“五级梯队”建设,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二、创模式,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发展策略和“分类、分层、分岗”师资培训模式。“走出去”方面,我市在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派100人出国研修。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京、南京、深圳、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市组织开展了16期培训活动,400多名骨干校长参加了高端培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市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3期远程培训班,实现全市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全覆盖培训。还选派近200名骨干校长到外地挂职,选派320名校长到实践基地担任“影子校长”,贴身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请进来”方面,近年来加大了交流合作的力度,每年邀请1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到兰州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教研课题合作交流、教育教学活动观摩指导,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兰州落地。

“长出来”方面,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尽快建立工作室,市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在西北地区率先创建了4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新的名师脱颖而出的孵化器。另外,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有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名家讲座、名校考察、观摩教学、专家评课、课例解析、学员交流、岗位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加大了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和分岗培训力度。分类培训主要为普教师资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特教师资培训和幼教师资培训,分层培训主要为新教师的“入格”培训、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中年教师的“风格”培训,分岗培训主要为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增强培训实效性。

三、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发展

一是搭建农村教师进城培训平台。每年让10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与到名校结对跟班培训;采取“一课两上三活动”方式,即: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后要在自己认真听课、精心评课的基础上,邀请城市学校教师帮助自己一起备一节课,参与说课、备课、上课及评课。二是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选派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市进行为期1年的跟班跟师培训,还将选派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平台。依托兰州教育网,建立了“兰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平台,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优质资源。

四、优课程,贴近教师实际需求

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我们重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是树立大课程观,优化课程诸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教学过程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课程。

二是按需施教,因师设课。校长发展学校与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采取异地办班方式,每期不同主题、不同师资、不同选题;课程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尽可能选最优秀的专家讲课;在培训形式上,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交流结合,考察参观与论坛结合,高端专家为辅与一线教师为主结合等。对到外地挂职学习的校长、教师,提出“贴身式学习,影子式培训,深耕式研究”的要求等。对农村进城顶岗跟师培训课程,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五、抓研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首先,创建三方互动机制。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创建了以教育行政支持为推动,教育科研部门积极引领为导向,教师大面积参与研究为基础的有效机制。

其次,形成点面结合、大小互促的研究体系。鼓励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个人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联片教研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体系,激励教师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

其三,创设教师研修路径。倡导“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保投入,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第10篇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12-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近些年来,各地积极采取广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培训发展还不够平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现结合本人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浅谈加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策略与思考。

一、努力创新培训机制

1.培训重点导向。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2.培训责任导向。进一步完善校、县、市、省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责任层级体系,明确各自的培训目标、任务、职责和要求。

3.培训模式优化导向。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校本研训等有机结合的培训形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训团队建设导向。遴选一批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校高水平专家和教育观念科学、教学模式先进的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共建教师培训团队。

5.培训评价导向。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承担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等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培训资质的主要依据。把教师参加培训、专业发展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岗位任职的重要条件。

6.培训评估导向。督促各级政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将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情况纳入“两项督导评估考核”。

二、着力提升培训质量

1.培训目标具体明确。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作为培训核心目标。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和特点设置培训课程,注重结合教育改革新成果及新趋势,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力求使学员培训后能在各地发挥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

2.培训课程设置新颖。培训前由项目负责人、项目首席专家召集培训专家会议,精密规划培训大纲、课程内容,研讨培训方式,并建立相应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确保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3.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培训中要贯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

5.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方法和知识驾驭的能力,提升对各类教育对象的适应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

三、积极优化培训模式

1.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认真实施和积极创新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挂职培训等形式。通过导师制、“影子教师”实践、研修任务驱动等途径,使参培教师在专家引领和优秀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专业素质。短期集中培训,要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踪培训,切实提高参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构建网络培训平台。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共享、培训过程可交互性等优势,并依托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整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课程资源和培训平台,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3.注重校本研训活动。中小学校本研训要适应各类、各岗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明确研训目标,建构研训内容,采取有效研训形式与方法开展研训活动,提高校本研训实效。

四、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1.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在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推动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变,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2.着力建设培训基地学校。各地可在所辖区域内遴选、建设一批教育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师资队伍强、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使其成为各级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研究基地和示范学校,充分发挥优质中小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积极作用。

3.创新骨干教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在保持原有公开课、示范课、师徒结对等方式外,搭建网络交流与学习平台,各级骨干教师上传示范课、公开课等资源,建立各级资源库,建立骨干教师个人博客,加强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引导各级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明确骨干教师职责和任务,完善骨干考核体系,依照各项考核指标对骨干教师实行考核评价。

4.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以学科为单位,组建由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水平专家,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团队。

五、加强管理与保障机制

1.加强培训实施工作领导。省级成立由教育厅分管教师培训的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承办高校分管校(院)长、市(州)分管局长为成员的培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总体方案设计、工作协调指导、督查评估、总结表彰等。市(州)、县(市区)教育局,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机构)成立相应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职责与工作目标。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主管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合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落实教师培训年度计划,完善教师培训学籍管理制度、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和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3.建立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各中小学校应结合实际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积极支持和选送合乎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全方位为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并加强教师参培情况指导、检查和考核,督促教师高质量完成培训计划,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着力加强教师培训是国家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让我们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建设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强化研究服务功能

1、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一方面,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能力。

2、加强教研网络建设。中小学各学科建立学科中心组,中心组成员为兼职教研员,建立兼职教研员的选拔制度。

3、提高小学校长的教研领导能力。

二、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提高实效性,提升教师素质。

教研室和基层学校认真反思去年校本教研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各级学校强化机制和制度,使校本教研常规化、制度化,加强校际联系,加强研和修的结合,提高实效性。

3、各总校、中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抓好集中教研活动

各总校、中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坚持组织工作日内分学科、分年级或学段的集中教研。为解决总校集中教研中时间和人员问题,各总校要抓好辖区内小学自身教研工作的开展,明确制度要求,强化检查指导。

4、强化研修结合。总结近几年的经验教训,克服小学教师包班,学校规模小不利于集中教研和校际交流的困难,研修结合是有效地方法。加强行政推动力度,使个人反思、学习和案例(随笔)研究制度化,追求个人学习、研究的质量。

5、各总校、中学和县直学校在坚持教研制度的基础上,调查教师现状和需求,筛选出本总校或学校乃至全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依照围绕主题的学习培训—课堂实践---交流展示—总结提高的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形成机制,带领本单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各学校可与教研员共同制定主题。

6、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年内组织中小学的联片教研活动。

二、鼓励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课改实验

7、鼓励各中小学结合高阳县实际情况和外地学习经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践行新课程能力,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予以鼓励。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8、提高下乡服务频率。教研员下乡调研、视导贯穿整个学期。由原来的集中下乡改为集中跟进式下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研活动,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教研服务。

9、聘请市教科所送课下乡。于三月份开展。

10、开展主题优质课评比活动。为配合主题研究,于9月份开始组织主题下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11、继续办好《教研通讯》,本着为教学服务,为课改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指导思想,及时报道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以及我县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

12、组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三、积极开展中考备考工作,提高中考成绩。

13、围绕中考复习组织开展复习课研讨和讲座等指导工作,积极备考,提高中考成绩。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4、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培训工作。开展针对业务领导和主持人的课题研究培训工作;开展省市县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实施、检查、成果鉴定等工作;对全县各级各类课题统一建档,使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鼓励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养科研型教师。

五、认真做好教学评估,推动教学、教研常规工作。

15、学期初召开县域教学评估工作动员大会。根据《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施方案》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严格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重视评估结果的要求,于5月中旬开展县域教学评估。深入学校通过查资料、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座谈,了解学校教学教研的管理和开展情况,通过反馈意见的形式要求学校改进工作。教学评估结果作为学校教学奖励的一部分。各总校、中学要于五月中旬前完成自评工作。

六、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学校特色

16、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县直小学和规模较大的中学率先开发校本课程,辐射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形成我县的校本课程体系,突出学校特色。

七、完成上级任务,做好常规工作

17、做好中考和小考工作,命制模拟试卷,组织模拟考试。

第12篇

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07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精神,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撰写学校工作总结,突出反映学校师生成果;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注重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业务竞赛、组织外出学习等途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个人能认真参加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创建个人博客,把平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个人撰写的《数据的“力量”》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四、努力方向:

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