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22:4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儿保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抚养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就如何面对和把握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我国在1999年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不可低估的态势。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1世纪初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 97%,同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亚洲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我国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 6%,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 0%,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为5. 6% ;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齐齐哈尔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 2%。虽然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比全国快。预计到2010年时齐齐哈尔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 1 %,到2020年时将达到14. 3%。
3.区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预计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在2005年进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和10%时,人均GDP分别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为6. 96%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人均GDP也仅为3000美元。闭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齐齐哈尔市的GDP更是在全国平均值以下,齐齐哈尔市2000年老龄人口达到5. 6%时人均GDP为590美元,2003年时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预计在1600美元左右。
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对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3. 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1949~1958年和1962~1973年的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在2021~2050年都要进人老龄行列。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 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
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高峰时期,这个即将持续20年的老年人口高峰,使得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保持在40%~50%,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从现在到2030年这20多年时间,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低抚养比的“人口红利期”,是我们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利时机。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及时把握这个机遇期。
三、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1.老龄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愈显突出
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 ;2021年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 78% ;2051年到2100年,高龄老人将保持在8000一9000万,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 ~30%。齐齐哈尔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大约为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 54%,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9. 7%左右。预计2020年时齐齐哈尔市大约将有9万高龄老人,占全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12%,比2000年时要多出6万人左右。
2.劳动力资源由丰富走向短缺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虽然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虽然已进人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仍十分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这一优势将在21世纪20~50年代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问题。齐齐哈尔市2000年15~34岁人口比重为36. 8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35~44岁人口比重为18. 50% ,45~59岁人口比重为16. 65%。这些人将在2015年后步人老年,随着新增劳动力的减少,也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
3.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高龄老人日益增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将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代际人口结构将形成4:2:1的格局。子女负担的加重,很难对老人照顾周到,也很难使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这势必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
4.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
我国正在与发达国家一样经历着人口老龄化,但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准备和保障功能还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3 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 %,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长期照顾老人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由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导致的长期失能与残障而需要长期医疗护理。2005年我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为1 270万人,2020年将超过2 000万人,2050年将达到3 800万人。如果再加上生活半自理人群,规模将更加庞大。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 ~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随着生理的老化,患病的概率大于其他年龄组。据统计,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已经占到了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齐齐哈尔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也已经接近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将更加突出。
5.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行,以及“人口红利期”的消失,我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现象。届时老年人的抚养问题将不断加剧,200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5. 6个老年人,预计2025年抚养29. 46人,2050年抚养48. 49人,这将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5. 37%上升到2000年的7. 42% ,10年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这比国家同期增长速度还高出0. 3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17.9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重点将由少儿人口转向老年人口,社会负担系数将进一步加大。
6.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对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增强,这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据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可消费资金约达3 000一4 000亿元,预计2020年老年人潜在市场购买力约为14 000亿元,2050年可达50 000亿元。有经济学者预测,未来十大最有潜力的消费领域中包括老年用品市场。
四、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社会承受力
未来30年,我国少儿人口的比重很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不算太高,总负担系数较低,但劳动力资源空前充足,并以每年60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期”。随着“人口红利期”过后,社会抚养比上升的“人口亏损”期将会接踵而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得不到较快发展,社会将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关键的准备期,积极调动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国力,以利补亏,为迎接老龄高峰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没有涉及全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国家养老金为基础、职业养老金是主导、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做法,强化社会保险金的收缴力度,完善养老金发放制度,由社会保障机构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要激励各类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提高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于那些不能享受养老保障、经济贫困的老年人,要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以将其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产业养老保险公司,以房作价人股,再按照股份领取养老金。在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之前,我们要逐步形成集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3.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严峻的,我们要加快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激励数量众多的集体、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扩大参保面,同时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补充功能,将贫困老人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4.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国家,加之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但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社区是除家庭之外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常事务服务,也可以开设老年人食堂、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和心理咨询诊疗室,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要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建立不同档次、不同时间段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5.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区针对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和设施的研发生产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业,例如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老龄专用品制造业、老年精神文化娱乐业、老年房地产业等。老年人消费市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发展老龄产业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我国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养老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重要问题,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体现每一公民的生存权和其他人权,也是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
社会养老保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一个国家内部,这种基本权利对于每一个公民应是相同的,不应该因为公民的户籍身份或居住地域而区别对待。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因此,及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体现社会公平。已日益成为关注农村问题的人们的共识。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而言。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仍然不可低估。下面就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农村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原因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还只是面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近80%的农村人口尚未被覆盖.目前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农村总人口的7.36%以上,而城镇的比重为6.29%,到2030年,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7.39%,而城镇的比例则为13.1%.负担明显低于农村。由于8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惯性效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还将会继续上升。市场化改革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相对地位进一步弱化.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风险的累积。
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心却一直倾向于城镇弱势群体。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忽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大失误。在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仍然只能凭借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
民政部于1991年开始试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从形式上来说,比原有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保障模式有了进步,毕竟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但从其内容来看。仍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制度缺陷。首先,作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筹资模式缺乏社会性。现代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强调要增强个人参与的自我保障意识,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强化个人的参与意识,但其根本原则是以国家、集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为主体的。而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中明文规定: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也就是说,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其资金筹集模式的主体是个人和家庭,而不是国家、集体和社会各方面。其次,制度设计的保障对象应该是全体农村公民,但从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客观效果分析,在完全个人账户和完全积累型的养老保障模式下,参加养老保险的大多是那些收入较高的农民,这些人即使不参加养老保险,今后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而那些最需要社会养老保障的低收入的贫困农民由于交不起费,实际上不可能依靠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保障。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来说,每一种社会保障项目在制度设计上对其适用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而言,都应该提供致力于社会公平的机会和结果。而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是有所欠缺的。
(二)形成农村养老现状的成因
1.历史原因
由于中国历史传统中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农村老年保障在中国历史和传统上是以“家庭”为主。“家庭养老”是我国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经济社会基础,“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养老孝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把‘老有所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作为道德理想和现实的道德要求提了出来,使得当时及其以后的家庭具有了赡养老人的职能。直到现在,这种职能仍然存在。”囿于历史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社会对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探索和改革的迫切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导致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以及现实社会中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核心家庭”、“空巢家庭”大量涌现。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内部重幼轻老和子女忙于工作,使家庭中子女全身心照料老人的状况难以维系等.且维系家庭养老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作用在不断弱化;事实上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大大削弱。1991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比例为63%:200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农村家庭变化课题组”调查资料表明,这一比例已经下降为50%左右。从而使得农村传统养老的方式“家庭供养加土地保障”的模式受到了强烈的挑战。
2.经济原因
从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看,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相当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东西部地区差距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当前要做的大事又非常多、摊子非常大(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峡大坝、国防军工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所以,现有国家经济实力与实际需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国家目前只能将社会保障的重点放在城市.这也是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严重滞后的原因。从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看。不仅存在着大量需要社会救济的“三无”(无收入、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对象,而且仍有9000~15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糊口”问题仍然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数量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无疑需要一个极大的财力支持。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财力非常有限,这就造成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制约着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发展。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运作成本较高.商业保险的利率不稳定,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困难,一般的农民难以承受其经济压力和风险,农民所能享受的养老金数额有限,显然对农民的养老难以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故吸引力也不大。
3.社会原因
由于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特别重.在农村尤为突出。200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左右,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大约有1亿左右。其总量远远大于城市老龄人口,是世界上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0岁以上.加上少儿人口的相对减少.导致了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五普”资料表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96%,现已跨入了老龄化社会。与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而且,人口老龄化的水平是农村明显高于城镇.随着流动人vi的增加,这种趋势将会更进一步地增加。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障仅局限在城镇人口中开展。从而导致了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滞后。
4.政治原因
从中央政策层面上看,对这个问题还处于研讨和试点阶段。“确实在理论界和政界关于农村是否需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是不统一的。不主张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理由认为,农民尚没有多大能力或没有条件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家庭仍可以发挥养老的作用,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必要或者作用不大,加上农民家庭拥有一份土地,土地可以成为农民最后的保障”。可见,这些反对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前文所述历史原因的影响。对于“家庭、土地”养老。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人世以后,将受到的巨大冲击估计不足。尽管政治方面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与前面所分析的四个原因息息相关,但由于这些意见来自决策层面,这无疑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我国农村养老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
(一)面临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困境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度: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目前的70岁。生育率的下降与平均寿命的提高,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迅速上升。据人口学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接近1/4,达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虽然农村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和城市化道路吸弓l大批青年向城镇转移,本世纪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将高于城镇,使养老的绝对需求量扩大。届时农村经济仍然落后于城镇,而老年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必将使家庭养老压力更加沉重。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据统计,农村平均家庭规模已从1980年的5.54人下降到2002年的4.13人。农村的独生子女在大幅增加。“4—2—1”家庭结构在逐渐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的子女在养老的问题上不堪重负。
(二)面临wto带来的挑战
加入wto后,农业竞争越来越大。首先是我国农产品面对国际农产品压力倍增,以粮食生产为例,我国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几乎为l00%。国外价廉物美的农产品的进入必将挤占我国农产品相当一部分市场.这无疑会导致一部分农民收入的减少。而且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量将会增加,从而必然对我国农产品的商业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产生强大冲击与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我国农产品总体平均关税在2004年前要降至l7%,重要农产品关税则要降至14.5%,这就意味着受国家政策长期保护的农产品将面对国外农产品进入的竞争,使农村保障水平降低。其次是农业的现代化挑战土地的家庭粗放式经营.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国际化和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农业劳动力能够稳定地进入非农产业,农民家庭收人来源主要依靠非农产业。二是要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能够帮助他们抵御未来一系列事故风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必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建设能替代土地保障的保障体系。
(三)“新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入倒一个全面推进加速阶段.一些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其中,“无承保土地、无稳定职业、元社会保障”农民(简称“新三农”,另一说法是指“元地农民、失地农民、农民工”)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新三农”们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许多人生活陷入贫困的边缓,成为社会中新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共规划建设项目32个,其中,新建学校6所,部分新建学校26所,新征用地411亩,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争取各类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投入7亿余元。
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全县3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先后进入装饰和总平施工。7月中旬将对银都学校、安仁镇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至8月底,其余灾后建设项目将陆续完成并移交使用,按建设进度要求,全县学生将于9月份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二是校舍维修加固工作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共计维修加固校舍12万平方米。三是抢抓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了中央、省、市教育教学设备重置资金5000余万元,对全县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预计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灾后重建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全县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半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在学校灾后建设项目规划中,按照统筹城乡教育规划、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将现有的5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为42所,并在全市今年率先全面消除村小。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努力实现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
三是着力实施“以城带乡”举措。积极推行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了成华、大邑“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成华区28所优质学校采用对口帮扶和捆绑发展形式,对我县23所中小学进行扶持。同时,石室中学对口帮扶安仁中学、市工业学校对口帮扶县职高,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新格局。为此,县教育局又对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实行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结对学校时间为3年,并对城乡结对学校在结对期间实行互动管理、捆绑考核的评价制度,以此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易安信公司捐资7.5万美元用于安仁镇幼儿园的标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于4月20日进场施工,预计于9月20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金星、出江、雾山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3所幼儿园预计将于七月底开工。县教育局将以此为试点,不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采取教师住房团购及教师周转房建设两种形式,努力解决665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全县教师队伍稳定。上半年,投资3150万元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拟在全县6个点位,相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450套,每套35㎡,预计将于7月底开标。同时,已有200余名教师向团购房提供方“凯西祥荣”房产公司递交了定金,其中100余名教师签订了购房合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继续着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学校科学管理工程”,建立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了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责任制。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了《学校科学管理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建立了学校管理信息统计档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年,我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次上线1896人,本科一次上线834人(不含艺体飞双上线的87人),全县理科最高分608分、文科最高分613分。我县**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参考学生数较2008年减少130人的情况下,本科一次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较2008年增加增长13.9%;文科本科一次上线较2008年增长61.5%,提高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包含艺体飞上线人数的情况下,全县同龄人口上线率达16%,万人上线率达到16.7,进入郊县前列。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继续大力实施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精心组织全县近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市“千名校长大练兵”,举办了校长练兵县级论文答辩活动,对全县46名教导主任开展了业务培训,促进了学校干部队伍教育观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自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将“校长上课”、“校长参加科研”两项作为硬性要求予以落实,进一步强化校长的实干意识,培养专业型干部队伍。
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继续着力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三大计划”。上半年,新招聘了100名教师充实到全县各校,对近年招聘的281名新教师进行了跟踪指导,在全县3000多教师中启动了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轮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测试等参训教师达1467人,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赛课展示、教学研讨、学科培训活动达500余人次,成效显著。同时,在全县分校、区、县三级,组织全县中小学2360名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五、德育工作突出实效
不断强化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全县学生健康成长。今年以来,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积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安仁镇学校、东街小学、银都学校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心理健康实验校。同时,扎实开展了学生考前心理专题辅导20余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送教下乡活动10余次;在全县学校组织开展了争优评优活动,共推荐评选出省、市、县三好学生170余名,省、市优秀学生干部80余名,省、市先进班集体70余个。成功举办了全县第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继续广泛组织开展了“爱的书库”、“爱心包裹”、“环保教育”、“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等各类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为安仁镇学校患病学生王世豪爱心捐款活动,共募集捐款近1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六、教育惠民成效显著
县教育局坚持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措施,积极部署实施职教三年攻坚,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助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职业教育扎实推进。上半年,全面启动了县职业教育中心1.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设;先后选派了1名教师出国培训和近7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电子等专业的国家、省、市级骨干培训;在机械等骨干专业中全面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职教办学模式,促进“消费型实训”向“生产型实训”转变,有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能力。**年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我县参赛队共获得6个团体奖,25个个人奖,创造了获奖项目、人次最多的好成绩。同时,全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能力不断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已申报为省级重点专业并经专家组初审通过。
二是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半年来,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495人,推荐就业367人;针对企业员工、失地农民等开展技能培训5889人,创业培训174人;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和标准,积极打造韩场兰田社区、安仁金井社区、韩场正福社区、安仁五显社区、晋原镇红光社区、鹤鸣仙鹤社区等6个社区工作站为规范化社区教育工作站并组织上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资助力度加大。认真落实08至0年上级划拨贫困学生资助专款747.5万元,切实开展对我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资助工作,资助学生8776人次;对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做到了“应补就补”,上半年共资助学生2397人,资助金额89.81万元;投入资金21.906万元在全县义务教育段的1217名低保家庭学生中实行“鸡蛋工程”;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捐助,上半年共接收各类社会资助资金29.8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人次,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根本保证。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半边天的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认识到搞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把妇女儿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于95年专门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指导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具体做到:
1、目标明确。根据我镇《“*五”规划》中提出的到*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在制订全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时,着眼21世纪,立足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提出到*年全镇妇女儿童工作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妇幼卫生现代化、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社会环境全方位优化,妇女儿童发展创苏州市级领先地位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把《规划》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实行目标管理。
2、工作网络健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是实施《规划》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这一重要机构,缔结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在横向上,吸纳了*个党政职能部门参加,加大了领导协调工作力度。在纵向上从镇到各村均建立了有主要领导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度。
3、工作制度到位。妇女儿童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为使整个工作规范有序,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运行机制,各项制度相继出台,形成了“政策推动,目标管理,示范带动,表彰激励,现场办公”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妇女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资金保证。镇领导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加大对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资金投入。从“*五”期间,投资*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易地新建了*小学、*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标准改造了*中学;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幼卫生条件,易地重建*卫生院,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女儿童文化生活环境,新建了*游泳池和*少年文化宫。
5、宣传教育广泛。为推动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和“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形成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利用黑板、广播、橱窗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至少举办黑板报联展3期以上,开展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2次以上,开展《两规》、《两法》、维权等培训班4期以上,从而优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各方配合,齐心协力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坚实基础。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许多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各方面配合,齐心协力,强化了妇女儿童工作的政府行为,量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优化了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部门负责,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以党政和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核心的领导队伍,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专题会议,围绕《规划》的各项指标,专门研究部署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目标。
以教育、幼教、卫生、家庭教育等主要条线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围绕妇女儿童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几年中,围绕下岗女工再就业、妇幼卫生保健模式、0-3岁儿童保教工作、双休日及寒暑假小学生管理、儿童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等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100多篇论文在*市、*省、全国发表、获奖。
以各业务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管理和操作队伍,围绕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制订实施方案。教育部门围绕儿童教育方面的指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九年制义务教学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在100%,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100%。全镇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中心幼儿园被授予苏州市示范幼儿园,*中学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卫生院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在新增添了一批新生儿保健设备和孕产妇休养设备的基础上,创建成爱婴医院。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要对厂、校医、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妇联、计生办每年组织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并在全镇普遍实行婚前、孕产期知识培训、婚前体检、孕产妇随访、更年期培训等。妇保所积极推广儿童免疫接种,建立了免疫接种档案,儿童的“四苗”普及率达100%。镇爱卫办努力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截止*年年底,*个行政村,村村创建成省级卫生村。每村享有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100%,改水受益100%,改厕率达100%。并在创建成*卫生镇的基础上,创建成“*卫生镇”、“*先进镇”。文化广电站积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司法、法律服务所、派出所等继续加大对严重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加强了对舞厅、茶座等一些娱乐场所的管理。妇联、司法、老龄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法律帮助;镇关工委组织发动全镇退休教师发挥余热,关心、支持少儿事业,成立家庭辅导站,免费为学生指导功课,并积极参与办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民政办、社保所等部门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和女职工社会保险、生育保险等。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题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重要环节。
随着形势的发展,妇女儿童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镇不断加大力度,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推进妇女儿童规划的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女工因优化组合而下岗在家,妇女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我镇妇儿工委面对这一新形势,分析了女工下岗越多,待岗时间越长,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将造成的不稳定危害后,迅速召开了妇儿工委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对策,开发潜藏的岗位,促使更多的女工上岗再就业。我们首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女工失岗不失志,找准机会第二次起跑。至98年至今,我们免费开办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人次达300多人次,拓展家政服务项目15项,使123人重新上了岗,上岗率达85.3%。“*五”期间,全镇女职工8330人,占职工总数的70%,女性就业领域不断扩大。
二是加强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我们在注重加强企业改制过程中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解决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的问题。对这些组织中的女职工职业培训,男女公平、公正、公开再就业机会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都进行监察,督促企业自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对侵犯女职工权益,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忽视五期保护等问题的,予以了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我镇历来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把那些素质好、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妇女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培养,特别把那些潜力大年纪轻的优秀女干部,放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压担子,一方面,我们为女干部学习锻炼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女干部不求全责备,而用其所长,避期所短,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在镇第十二届人大会代表中,妇女代表占总数的*%。在镇三套班子中,配备*名女副镇长。“*五”期间,年发展女党员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