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5:4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母鸡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伴随着与新课程同行的脚步,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也日趋成熟,现就我校集体备课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的做法及想法。
一、我们的准备工作
1.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使学科教师明确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是搞好集体备课首要的准备工作。为切实提高同志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反复学习了《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特别学习了县教师学校编发的《备课、上课、与听课评课》内部研训资料,使同志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2.吃透教材,分析教材。
集体备课前要组织教师深挖教材,分析该备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课堂怎样运行,才能使学生更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二、我们的运作程序
1.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确定,本着越具体越好的原则,可以是当前学科的热门问题,也可以是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2007年11月中旬,为推进我校《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有效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心校的安排,我校承担了两节“读写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的任务,我们选中了一年级《阳光》和四年级《母鸡》两课作展示,因为此科研课题是国家级项目,如何使这“读写结合”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大家研究讨论,我们首先确定了如下研究主题:①“读写结合”是以读为主还是以写为主;②一年级,尤其是就《阳光》而言应怎样渗透“写”的教学,怎样“读写结合”;③“读写”与“识字”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如何分配;④《母鸡》一课应分几课时完成,如何设计写作练习题目。
同志们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分工协作,搜集资料。
尤其是语文学科,搜集资料就更加重要,大家在分析吃透教材明确具体备课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后,就开始协作分工查找资料。
在上述两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对上网搜集课件、采编视频资料、更新重组课件,制作录音,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歌颂“母爱”和描写小动物的资料等等,各项具体的搜集工作都做了明确的分工。
3.汇总资料,资源共享。
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删繁就简,做到资源共享。下大力气搜集来的资料未被采用的,很有“浪费感情”的尴尬,自己灵光一闪得来的资料被采用了便有了巧手偶得的沾沾自喜,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最优地组织汇总资料、最优化地做到资源共享。
《阳光》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生动活现地理解“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这一句的活泼与温馨,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表演从窗台跳进来和猛地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这两个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跳”的活泼与传神;《母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作者笔下母鸡让人“讨厌”的一面,我们设计了“学学母鸡的叫声,播放母鸡咯、咯、咯叫个不停的录音”两个环节。这些简便易行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其中也凝结着集体的智慧。
4.各自设计教学活动
每位教师都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加上自己的理解完成一份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研究、取长补短、认真修改,最后形成适用于自己的修改教案。
5.试讲完善
集体备课不仅是关上门自家备课、组里讨论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试讲。大家讨论后由中心发言人上一节试讲课,课后大家评析课中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修改完善。
《母鸡》一课第一次试讲重新划分了课时,第二次试讲更换了学生小练笔的习题设计;《阳光》一课第一次试讲后教学设计全部重建,第二次试讲又更换了全部课件……每次试讲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由于“读写结合的理念”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首次尝试,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这两节课都先后试讲了五、六遍,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重复改写了十余次。
6.成果展示及教后反思
通过以上程序的运作,一个凝结着集体智慧的课堂设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是成果的展示及教后反思。经过最后的成果展示――上课(公开课、观摩课)就有条件更广泛地征求大家的意见,从而更广泛地交流成功的经验,商讨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然后要收集反馈信息更进一步修改完善。
7.成果的收集整理
将集体备课的最后成果整理收录到《校本教研成果集锦》。
三、我们的设想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以下实施程序:集体研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自主设计――试讲完善――成果展示――成品收集。但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对集体备课我们还需有更高层次的设想:
1.集体备课生活化
生活化的集体备课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集体备课不单是纯粹备书面上的教案,我们应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鼓励教师平时多看报纸,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随时搜集资料,为以后所教的课程作准备,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不至于只停留于教材上,“照本宣科”。
(第1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并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三优工作的导入婴幼儿运动发育的规律0-3岁各年龄阶段婴幼儿运动发育的水平如何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PPT; 红绒球、小球、摇铃、积木、响环、拨浪鼓、图画书、珠、画笔、纸剪刀等用品和玩具;手指操互动;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婴儿心理学》、《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2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PPT; 《右脑记忆对对碰》,益智玩具;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婴儿心理学》、《七田真0-6岁育儿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3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PPT; 《0-8岁宝宝阅读计划》;《东方宝宝》书籍;《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8岁宝宝阅读计划》、《婴儿心理学》、《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4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
家庭教育指导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提高亲子阅读的水平,促进婴幼儿早教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朗读法、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和意义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如何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教育指导》PPT,;《母鸡萝丝去散步》、《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小蛇》等一些经典的绘本;专家书籍;优秀绘本推荐目录;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老师们都和老班一样,十分宠着吴梧,和他做同位根本就是个纯粹被鄙视的对象。当然我每天低着头看书,从来不看黑板,也可以说是乔烨冰冷高大的背影根本不容我看黑板。有时我常常想,每天来上学,对我来说只是无用而已,没有用的。
文诺在班里和同学们都会打成一片,每天他都不会寂寞。开学没多长时间,来自各班的情书像雪花般落到她手里。没事的时候我都会帮她写回信,文诺说,小淘,其实你文笔真的很好。我说谢谢,小诺,你是第一个夸我的人。文诺摇摇头说,小淘,你应该学习起来快一点,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得很好。我说,我只喜欢慢慢的,快了就不是我了。
我抬起头,看见直射进我瞳孔的阳光,瞳孔在猛烈的阳光下一点点变小变小,那种被刺的微微疼的温度,仿佛可以融化掉整个世界。
【毋】
第一次月考成绩发下来之后,除了语文老师之外,所有跟我有关系的人都皱起了眉头,尤其是老班,几次看见我都欲言又止,痛不欲生的样子,像是便秘【亲们,原谅小雨。因为我是在想不出像什么了。阿弥陀佛。。】。据说我给班里拉了很多分。
吴梧考得非常出色,超出了第二名20多分,老板夸张地对他表扬了N次,这样他欺负我更凶了。而文诺大概是情书攻击太猛了,成绩下滑了一大块。但即使如此,仍是我遥不可及。
老板收拾了教案,让语文老师讲课。语文老师用它几乎可以低于常人四个八度的嗓音说:今天,我们上范文课。
语文老师过了好长时间说,今天我要读的是尹淘的作文……
接着,全班都炸开了,用全班倒数第一写的文章做范文,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吴梧很吃惊地看着满脸写着茫然的我,表情像是看见了母鸡踩死了大象。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适合学习的条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可以更好的达到较好的教与学的良好的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值得每一个教师不断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300-01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需要创设全面、自主的学习过程和适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争取让孩子人人参与教学,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共享信息,走向成功。那么,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景呢?
1.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2.捕捉生活资源,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我们小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琳琅的商品,课堂上没有精美的教具,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乡土"资源开发出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4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4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2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3.创设充分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因地制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很多优秀教案、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学习到,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认知结构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创设适合不同学生特征的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情境创设得有效、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就可以采取故事、童话等方式进行引导教学,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实验、活动课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协作精神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研究表明,合作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交流,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助、互学的优良品质。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我首先让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12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和一张实验报告单,然后提出要求:①拼一拼。小组合作,用12块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看看哪组所拼的种类多;②数一数。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你们所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长、宽、高各又是多少?请把有关数据填在实验报告中;③议一议。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你能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完成这些活动,就要要求各小组在活动中必须群策群力,协同作战,既要排除重复的摆法,又要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摆法,同时还要把有关数据填入表中,再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从而顺利推导出公式。这种合作情境的创设,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关键词:音乐潜质;音乐感受;体验;理解;创造
从人类感知事物本能过程来看,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创造这四个环节对于学生音乐潜质的激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活动中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如何更好地体验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音乐内容?怎样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创设多种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最好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更多的关注。“感受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情绪情感状态的意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学习情境与内容不能引发他的兴趣,即不能触动他的感受系统,一切学习都是无效的。”(引用自王秀萍《学前音乐经验教育》)那么,如何在音乐感受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
从学生音乐发展的一般特征规律来看,进入音乐学习的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则是歌唱。我们的嗓音是天然的乐器,学生也是通过自己的“嗓音乐器”开始接触音乐的。歌唱最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最容易引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歌唱虽是接触音乐最自然的方式,但它也不是唯一的。和吃饭一样,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丰富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初始也是一样,歌唱不是学生感受音乐的唯一方式。如果学生在音乐学习初始,教师一直是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方式,那么,学生很容易误以为歌唱就是音乐,音乐就是歌唱。学生对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也有自己的音乐世界,应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音乐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风格清丽、旋律活泼的钢琴曲、小提琴曲等器乐曲引领学生聆听、感受,如,《雪绒花》的钢琴版。学生可以在学习完《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听赏它的其他版本,这样就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对于学生感受音乐的作品选择上,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内容清晰简洁、音乐主题形象突出的作品。加德纳尔也在他研究的儿童音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提出:低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感兴趣,而对音乐风格、音乐个性不加注意。针对这一特征规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性强的简单歌曲给学生演唱。而选择的歌曲也必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最好选择一些节奏简单、速度适中、旋律悦耳的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比如,歌曲《白胖鸭》《看星星》《数鸭子》等(歌曲选自陈凯华《快乐音乐轻松学》),钢琴曲《大笨钟》《蝴蝶》《蜜蜂》等(选自《汤普森幼儿钢琴入门》)。还有交响曲《彼得与狼》,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专为儿童所作的。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明白原来音乐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这样也有利于他们在这无比宽广的音乐天地间发现并选择自己所钟爱的那一种色彩。
二、体验音乐的快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
感受了什么是音乐,感受了音乐的快乐后,就应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体验音乐的元素,从音乐是什么转入到音乐里面有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感兴趣。音乐的结构由节奏、速度、旋律、音色、和声、曲式、体裁组成。对于低年级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要以感受、体验节奏、速度、音色、旋律这四种元素为主。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笔者十分推崇世界著名的三大教学法,即达尔克罗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科达伊教学法,三种教学法殊途同归。它们都强调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从头到脚动起来。比如,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学生与学生互动,在拍手、跺脚、捻指等声响中体验音乐等。下面笔者将举实例说明。
1.节奏体验
例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大头|大头
下雨|不愁
人家|有伞
我有|大头
学生围成一个圈,一边念,一边跟随教师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在动作的编制上应遵循简单、易记、形象的原则。
例2.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拍手,一组跺脚,一组拍腿,一组念童谣:
大头大
大头大
刮风下雨都不怕!
首先四组学生一起念,然后念的念,拍手的拍手,跺脚的跺脚,拍腿的拍腿。
教师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游戏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节奏体验。
2.速度体验
教师带领学生唱《幸福歌》。
(1)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2)只有教师唱,一种问与答的形式。
教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学生:拍手。
注意:速度由很慢到很快,多来几遍,学生根据教师所唱的速度的变化做出拍手的速度反应变化。
3.音色体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敲击身边的实物,如小凳子、小桌子、小铃铛,并说出音的高低。教师在钢琴的中高音区弹奏欢快的曲子和在中低音区弹奏抒情的曲子,让学生自己比较异同。
4.旋律体验
首先从民族调式的儿歌入手。科达伊认为民歌是孩子的音乐母语,学生音乐教育也应该以民歌为基础,并且“利用民歌的原本性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与想象中受到音乐表现力的感染”(引用自《科达伊教学原理与实践》)。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清晰可爱、朗朗上口的民歌作品让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旋律体验是基于节奏和速度,还有音色之上的,学生在歌唱的同时还需要综合前面所说的进行变化学习。比如,学生学唱《茉莉花》,可以跟着《茉莉花》的韵律去拍手,有舞蹈性地走步,这可以由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自由发挥,教师亦可让学生自己去自由想象发挥。
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
对于一些作品,学生在理解上会有或大或小不同程度的障碍和差异,即便如此,教师也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某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而是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因为他们有超乎寻常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后,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欣赏音乐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可以使学生情绪激动或共鸣的音乐听赏活动,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要给他们留有自我交流、表达感受的机会,通过相互交换认识,学生能够充分地,深刻地理解所听赏到的音乐作品。
在学习理解音乐过程中,学生需要主题内容明显、突出、形象的音乐作品。在此,笔者认为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交响音画《动物狂欢节》为学生的最佳听赏作品,一套作品共有十四曲。从第二曲开始到第十三曲,主题鲜明、形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更加突出的音乐片段作为教学内容。比如第二曲《公鸡与母鸡》,第三曲《野驴》,第四曲《乌龟》,第五曲《大象》,第六曲《袋鼠》,第九曲《林中杜鹃》,这些都非常客观写实地刻画了各种动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十分符合学生的音乐心理。在听赏作品之前,教师首先不要告诉学生每段音乐所代表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主动感受不同主题之间的对比并加以想象,再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或声音等方式来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可以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音的高低、力度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理解感受音乐的情绪表达,并简单地学会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公鸡与母鸡的主题,节奏轻快,作曲家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了公鸡与母鸡,学生大可不必清楚地分辨不同乐器,但他们要感受到音乐片段间的不同。通过对类似音乐作品的听赏,逐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理解经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遵循《纲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变活动的理念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现、自我尝试的机会。
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听赏更丰富的音乐,更有助于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四、将音乐融入学生的游戏与生活中,让学生去创造音乐
在教学中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教师选择的创造性音乐作品和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在初级阶段中,音乐活动的模仿是需要的,因为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音乐节奏模仿游戏:
例1.(1)教师先给出一条固定的节奏型:X X|XX X|
(2)让学生模仿并填词,要遵循一字一音的规律。
小 鸟|喳喳 喳|小 鸟|叽叽 叽|
在充分掌握这个节奏后,打破一字一音的模式,填字由五字变成六字,让学生在自己模仿的基础上开创新的节奏型:
小青 蛙|呱呱 呱|或小 青蛙|呱 呱呱|
这是一种节奏创新的方法。
例2.(1)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原始节奏型:X X|XX X|(小鸟,喳喳喳)
(2)如果是一大群鸟呢?该怎样改变节奏使得节奏更加形象呢?可以如下:
小 鸟|喳喳 喳|或小 鸟|喳喳喳喳 喳|
这里只举了音乐节奏模仿游戏的例子,其实还可以设计音乐速度模仿和音乐音色模仿的教案,这就需要教师才思的发挥了。总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模仿创造。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欣赏并懂得较多的音乐知识后,将音乐融入学生的游戏与生活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完《动物狂欢节》后,学生懂得了乐曲中的“大象”“狮子”“乌龟”等动物形象是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举出活动中没有涉及到的动物形象如“小兔子”“蜗牛”“蚂蚁”等,让学生充分想象和自由创造,用体态动作和制造声响来表现这些动物的特征。为了更富成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教师可以把音乐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小课题,如:让他们寻找自己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声音并用自己的音乐感觉表现出来。或者有节奏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如夏天来到,知了叫个不停;秋天来到,秋风瑟瑟,树叶沙沙的声音。最终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世界的奇妙与宽广,丰富多彩与变化无穷。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教师读书笔记(二)
通过假期读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拼弃旧事,与时俱进
拼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拼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35):47-48.
[2]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8.
[3]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8(2):84-85.
[4]陈锐,姜婷婷.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8):13-14.
[5]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1):103-104.
[6]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3):42-43.
[7]胡卫星,张捧.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120-121.
一、博客教学案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主要以博客作为知识平台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博客交互性、宽广性和信息富集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资源。课堂上老师主要通过设置问题、创造情景、引发讨论等方式,对整个课堂起引导的作用,比如,设置①草原上草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又将何去何从·牛吃草后,草的能量能被羊全部利用吗·牛是如何利用草的能量·②计算赛达伯格湖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占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③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会具有这样的特点·④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示出来,是不是也呈金字塔,有无例外·⑤如果第四营养级中的鱼体重增加1kg,至少需多少kg浮游植物·⑥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⑦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产畜量高又不会导致草场退化·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进行探究学习;设置“①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有没有道理·为什么·②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的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为了使自己活得更长时间,你将怎么办·策略:A.先吃鸡,再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你选择哪一种·”等问题,引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网上自主讨论。课后则布置学生上校园网络,查找教师博客网站,浏览学习“拓展资料”: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生态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林德曼的研究简介、桑基鱼塘的相关知识、能量流动题型归纳,以拓宽知识面;并完成网页《能量流动的研究意义》中相关链接——“课外任务”。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于老师设置的问题,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然后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辨析、去释疑。在教学过程中,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则不代替,凡学生能够发现的,教师则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学生提供了高谈阔论的思维活动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生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
二、博客教学体现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地位,只能跟着老师统一的步调前进。利用“博客”辅助教学,由传统的知识讲授活动转变为面向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实践地位,体现了从重视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移,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转移。在自由和谐的网络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有了明显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而学生在教师建构的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有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主体。
2.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首先,利用Blog可以对一些新授课作适当的扩充延伸,我们可以把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教案和课件等补充阅读资料传到Blog上,也可以在Blog上通过链接,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相关资源,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拓展资料”。这样不仅解决了课程容量大和课堂时间有限的矛盾,而且丰富的媒体资源会让学生感到一种新异刺激,产生持续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次,利用Blog还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辅助讲评,我们可以将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注意的问题及参考答案上传到Blog,方便学生对照,找出自己解题的错误原因,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作业及时讲评和课时不足的矛盾,达到及时巩固知识和启发学生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在Blog上补充难度不同的题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实现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课外任务”。
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Blog教学就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Blog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就像走进了“自助式餐厅”,要吃什么,完全由自己掌握,充分体现了民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也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Blog教学还可以为那些有极大兴趣并在学科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丰富的知识,为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在师生互动的Blog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利用Blog的回复功能互相答疑,促进学习进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还可记录当天的学习情况,如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体会,上课的感受以及自己搜集到的与最近学习相关的、有趣的、感兴趣的问题等内容。从中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评价,或在学习方法上及时给予指导,指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这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能力。
5.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时,不能只是盯着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不善于表达和交流,主要根源在于他怕自己表达出来的东西不成熟或肤浅。Blog教学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言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需要发言者暴露自己真实的情况,从而去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自己发表的信息得到了他人的肯定,不仅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6.为反思创造良好条件
“反思性教育”是被广泛提倡的,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等。然而通常的教学后记只能是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反思,是个人思考的结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解决。而Blog可以帮助我们弥补这种缺陷。博客教学不仅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们的教育行为,还能够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起对这种教育行为进行诊断,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博客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像一只被孵化十天的鸡蛋。
在它过去十年的成长中,受精固然幸运,发展当然可喜,
破壳而出却不是板上钉钉。
“中国制造”品牌的孵化,下面十年是关键,其间的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
尤赖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家的努力。
在《从优秀到卓越》中,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媒体和社会对一个伟大公司从优秀到卓越之转变的认识往往滞后,滞后的时间常达10年甚至更久。他形象地比喻道:“想象一下有一只从来没有引起人注意的鸡蛋,突然有一天蛋裂壳破,从里面跳出一只小鸡来!所有的知名媒体蜂拥而至,竞相报道这一重大新闻,特写文章接踵而至:‘鸡蛋变成了小鸡!’‘不可思议的鸡蛋革命!’‘鸡蛋的凤凰涅磐新生!’,好像这一变化都是在蛋裂壳破那一瞬间产生。可是当我们用同理心从那只小鸡的角度去观察时,却是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当整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只相貌平平的普通鸡蛋时,那只小鸡的生命经历了形成-发育-成长-发展-成熟的孵化过程。虽然破壳而出毋庸置疑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但绝不是外界世界所津津乐道的不可思议的突变,它是一个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渐变。”
把柯林斯的这个比喻用到“中国制造”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的变化上,其实非常贴切。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认识,似乎一直都是柯林斯所说的马后炮式的报道和总结,深入到蛋壳里的进行式观察几乎没有,所以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仅限于少许的憧憬和面对西方媒体指手画脚和横加指责所作的被动的辩解。这不仅仅会导致认识滞后,甚至会带来悲剧性的结果―把已经受精成形甚至正在健康发育的小鸡当作旺鸡蛋出局!
如果把“中国制造”这个具有无限价值的品牌比作一只将要出世的雏鸡,那么,过去十年的中国制造业就是一只被孵化了十天的鸡蛋(鸡蛋的孵化全过程是21天)。其受精固然幸运,发展当然可喜,破壳而出却不是板上钉钉,“中国制造”品牌的诞生,下面十年是关键。
发育、成长和告别的十年
2001年,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对中国是一个标杆性的事件,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属性获得肯定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闸门被打开的一瞬间,是全球化大潮涌入中国的瞬间。“中国制造”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也在这一瞬间获得了生命。
十年来,“中国制造”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呵护下,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首先表现在规模和品质这两个制造业最基本的评估面上。世界市场对中国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和中国内需市场的成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对制造的拉力,练就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制造”蚂蚁雄兵。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 201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取代了美国长达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的霸主地位,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比美国的19.4% 略胜一筹。在这个团体冠军的头衔下,“中国制造”在众多行业都向规模要效益,以量变带动质变,改写了历史。
纺织服装业:在入世前两年,中国就以服装产量116亿件、出口361亿美元的业绩成为第一大服装制造和出口国。随着入世和配额制度的逐步取消,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霸主地位愈加巩固。更让人欣慰的是,在全球服装品牌群狼逐羊的角逐中,一批本土品牌在夹缝中脱颖而出。
鞋业:中国生产各种鞋类100多亿双,成为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除了留给本国老百姓每人自用的两三双鞋,出口78亿双,老外人均两双。
家电业:如今总产值达到9642亿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电产销中心。这也是唯一一个打造了一批拿得出手、走得出去的品牌(海尔、美的、格力、格兰仕、创维)的行业。中国人告别了酷暑之夜万民空巷在大马路上纳凉的壮观时代。
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产量从十年前的200多万辆激增到今天的1800多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的中国,为此失去了一大世界奇观:每天早晚,数以亿计的自行车大潮既汹涌澎湃又有条不紊地在城市中穿行,没有污染,没有堵塞。
2007年,美国记者萨拉以一本《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轰动了世界,她在书中记述了一家人一年里拒用“中国制造”产品所遭遇的种种不便,以家人最终与“中国制造”言归于好而结束,从此,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成为家喻户晓的共识。
浮躁和大浪淘沙的十年
在进入21世纪以前,中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经作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十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的,成长的成长。”我没有数据,无法点评这个预言在数据上的准确,但是就预言的灵魂而言,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当年眼光的深邃。这就是吉姆・柯林斯谈的前瞻性预言,这些预言常常具有让预言成为事实的推动力,这恰恰是我们所缺少和期盼的。
我们常用“躁动在母腹中的婴儿”来形容快速成长的事物,“中国制造”这块具有极大含金量的品牌,在过去的十年恰恰是这样一个躁动的婴儿。太多的公司向往品牌,倾注心血打造品牌,但又无法挡住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暴利的诱惑;太多的企业家崇尚品牌,无时无刻不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以跻身世界品牌100强为目标,却无法克服自己血液中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的基因。他们无法抵御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狂欢激流,或是急不可待地下水,或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有的已经葬身水底,有的尚在拼命挣扎,有的赚得盆满钵满自鸣得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中国企业在浮躁中失去了或是从来就没有觅得打造品牌的灵魂―专注,这为“中国制造”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爱多、秦池、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健力宝、科龙、德隆、中科、华晨、顺驰、铁本、三九和托普也只不过是MBA课堂上的教案;就连三鹿奶粉,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7.23温州高铁事故后,“高速”这个词终于让中国人开始把“最快”和“最好”这一对孪生兄弟对立起来观察和思考。
下一个十年:
不变的将是继续和永无终止的多变
几乎所有人,无论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意识到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世界越来越多变,而每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事件都是不同形式的国际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去的十年,无疑是多变和多事的十年:从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和随之引发的阿富汗战争、中国入世,到200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伊拉克提案,为伊拉克战争拉开序幕;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和萨达姆被俘,到2004年的亚洲海啸;从2005年第一个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当选,到2006年萨达姆被绞死;从2007年朝鲜同意公布核设施地点,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从2009年澳大利亚导致181人死亡的森林野火、墨西哥造成世界恐慌的“猪流感”,到2010年的BP石油泄漏事件;2011年尚未结束,但是,日本海啸和核泄漏、中东和北非动乱、中国7.23高铁事件已经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又多添了几抹黯淡的色彩。同样是在这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下一个十年毫无疑问又将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会变:政局在变,经济格局在变,矛盾越来越突出且难以调和,利益越来越难以一致,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我们无法预见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或其他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的发生,但我们都意识到:变化这个世界主旋律,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中国制造”呼唤一个品牌诞生的生态环境
中国人其实比柯林斯早2000多年就从鸡蛋的孵化中悟出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这段话出自汉代韩婴的《韩诗外传》,意思是说,鸡蛋的本性是可以变成小鸡的,但如果没有好的母鸡来孵化,即使时间再长也不会变成小鸡。柯林斯强调的是蛋内发生的变化,而韩婴强调的则是导致发生这些内部变化的外部条件。韩婴的说法用在“中国制造”上,就是“中国制造”最终成为世界品牌所需要的一个生态环境(Ecosystem)。
制造业生态环境,有点像被奉为“世界管理大师”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名著《国家竞争力》一书中提到的工业集群效益,但其所包含的范围远远超出企业在区域和地理上的集群,它涵括政府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的配备、大学和专科学校的对应教育和研究,以及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资源,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
迈克尔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力》,集他对众多国家的竞争力研究之大成,遗憾的是,他没有将中国包括在研究对象中。恰恰是由于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的独特生态环境的初步形成,中国的制造业才得以在过去十年里悄悄开始了从国家比较优势到国家竞争力的转换。虽然其中不乏拔苗助长和杀鸡取卵的教训,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个莺歌燕舞的制造业生态环境。
下面的十年是中国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年。国内企业和媒体谈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取得核心技术,如何“走出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如何在产业链的高端占有一席之地,产权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融资的改革等。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战略见解,但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高瞻远瞩地扩大企业和行业的视野,从制造业的生态环境这样一个高度来群策群力,非如此,虽“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
那么,中国制造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下面的10年里最关键也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呢?
首先是“良鸡覆伏孚育”,即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它们又面临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失衡的问题,需要各项政策的保护和扶持。眼下的政策虽然有效,但是多变,朝令夕改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和媒体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唱衰制造业,其杀伤力极大。中国的制造业在呼唤法制的保护和政府的呵护。企业最怕的是前途渺茫,而现在企业面对的常常是一片渺茫。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在《中国震撼世界》(China Shakes the World)里写道:“从一开始,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只不过以从上至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现。”但是,下一个十年,我们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更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
其次是“卵之性为雏”,即企业家自身所需要的努力、反思和提高,也是这一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里这样品论中国企业家共同的失败基因:
1.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3.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以我对中国企业多年来的近距离观察,这三条失败基因条条符合当今的中国企业家。除非是人的意识转变,否则,“中国制造”中就算不小心出了个世界品牌,也好像姚明在NBA打球一样,虽然挺让我们中国人开心,但和中国篮球在世界篮坛的地位基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