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工之家管理

职工之家管理

时间:2022-10-17 05:26:27

职工之家管理

第1篇

本标准是根据xxx供电公司标准化工作需要,为规范工会工作而制定,并对照xxxx年xxx供电公司发布的职工之家建设管理标准修订。

本标准由xxx供电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工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aaa

本标准审查人:bbb

本标准批准人:ccc

本标准委托工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职工之家建设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x供电公司职工之家建设工作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xxx供电公司职工之家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XX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

gb/t 13016-1991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1995  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3 管理职能

3.1 职能部门

xxx供电公司工会是xxx供电公司职工之家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职工之家的检查、评比和考核确认等职能,下设工会办公室具体负责职工之家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检查、考核工作。

3.2 职责与分工

3.2.1 工会办组织专职

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下,负责公司范围内职工之家建设的计划、总结、检查、督促等具体工作。

3.3 工会其它专职

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下,根据工会需要,协助和配合工会办组织专职共同做好职工之家的检查、验收和考核确认等管理工作。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基层工作

4.1.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促进电力生产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

4.1.1.1 广泛发动职工群众, 深入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全面完成当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4.1.1.2 认真做好劳模、 先进人物的评比选树和表彰奖励工作,积极培养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形成争先创优气氛。

4.1.1.3 认真贯彻全总关于《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条例》,健全三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配备工会系统的专、兼职劳保监督检查人员,积极协助并督促行政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安全生产有关活动。

4.1.2 在职工群众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主动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呼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

4.1.2.1 在参与企业经营承包、工资调整、奖金分配、劳动保护、职工奖惩、福利基金使用、职工住宅分配和福利设施的设置等方案时,积极发表意见。

4.1.2.2 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伸张正义, 对群众来信来访或申诉处理及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4.1.2.3 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职工特殊困难应得到及时解决。职工家庭遭受天灾人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对重病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慰问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建立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搞好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工作。

4.1.2.4 保护妇女、儿童的特殊利益,50名以上女职工的单位,应建立女职工委员会,3名以上不足50名女职工的单位建立女工小组,并正常开展活动,对女工"五期"保护有措施、有效果。

4.1.2.5 积极协助企业行政办好集体福利事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4.1.3 健全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民主管理制度化、网络化、经常化,认真落实职代会各种职权,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4.1.3.1 企业形成三级民主管理网络, 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职代会每年召开一次,建立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车间职工代表组会议每季召开一次;班组民主管理会每半年召开一次。

4.1.3.2 落实职代会五项职权, 企业重大问题都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作出相应决议,职代会专门小组(委员会)活动正常,发挥作用。

4.1.3.3 建立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企业民主渠道畅通,如: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企业管理委员会制度、职工代表视察制度等。

4.1.3.4 建立年度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形成风险共担、责任共负、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

4.1.3.5 积极推行局务公开制度,按规定程序、内容和要求,实行局务公开、年度职工知情率达90%及以上,职工满意率达85%及以上。

4.1.3.6 坚持培训职代会代表制度,凡换届以后的职工代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培训;每次职代会讨论重大问题时,要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代表参政议政能力。

4.1.3.7 建立健全职代会的记录台帐,做到资料齐全。

4.1.4 动员和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搞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在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中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

4.1.4.1 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 积极配合企业党政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4.1.4.2 建立工会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定期分析职工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日常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4.1.4.3 认真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努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

4.1.4.4 根据每个职工的爱好和特长, 建立各种业余兴趣小组,广泛利用工会阵地,积极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1.5 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分会、工会小组的建设,按照群众化、民主化的方向,推进工会的建设和改革。

4.1.5.1 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工作委员会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由经审委报告经审工作,接受审议,讨论通过当年的"建家"计划。

4.1.5.2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工会民主议事制度,工会重大问题必须由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重要事项实行表决制。

4.1.5.3 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楚,工会工作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1.5.4 加强工会的财务建设和工会财产管理,帐物相符,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4.1.5.5 建立会员群众评议工会干部制度和工会委员会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

4.1.5.6 建立工会信息工作制度,及时交流工会工作情况。

4.1.5.7 认真抓好分会和工会小组的"建家"活动,做到建"小家"、保"大家"。

4.1.6 坚持干部"四化"标准,通过会员民主选举,建设一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基层工会领导班子,依靠广大会员群众办工会。

4.1.6.1 工会三级组织健全,领导班子民主选举产生。基层工会正职主席按本单位党政副职配备,是党员的作为同级党委的候选人,不是党员的可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分工会专、兼职主席均应相当于同级党政副职,享受相应待遇,工会小组长享受副班长待遇,参加班委会。

4.1.6.2 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联系群众,集中精力抓大事,并能通过建立联系点,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工会工作。

5         检查与考核

5.1 按通用考核管理标准规定检查与考核。

第2篇

创建职工之家是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总部设在浙江省乐清市的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输配电气为主业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高压电器、低压电器、成套电器、仪器仪表、交通电器等产品,同时涉及金融业、地产业、贸易业、服务业,是一个同心多元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下属企业70多家,有700多家协作企业,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设立了600多家销售公司,有员工10000余人。生产产品已达300多个系列3万多个规格,产口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60多亿元,企业资产总额近30亿元。企业位居全国民营企业第5强。版权所有

1989年德力西成立工会,1997年组建集团工会,现温州地区有会员4000多人。德力西以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集团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设立了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并下设组织工作委员会、生活工作委员会、劳动保护工作委员会、宣传教育工作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委员会、工资集体协商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及13个基层工会、一个女职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工会主席职责、工会工作任务、工会集体领导制度、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工会档案管理制度等20多项工作制度;设立了工会专用帐户,配专职会计和出纳,按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形成较为健全的工会组织网络,工会也多次受到上级工会表彰,现已被推荐申报为

“省级模范职工之家”。

一、对创建职工之家的几点认识

“建家”是落实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职工则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只有依靠广大职工,才能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创造出财富。创建职工之家活动,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和劳动关系,推进企业发展,如果忽视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企业则一事无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为人民谋利益。创建职工之家,实施民主管理,就是实践、实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创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有效方法。

“建家”是非公有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建家就是建企业”,这是建设职工之家的指导思想。根本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在建设职工之家中,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也正是由于这种一致目的,使职工方和企业方找到了有机的结合点,找到了共同语言,劳资双方的关系得到和谐发展。随着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员工队伍的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协调劳资关系,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企业行为,增强企业活力,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这些突出的问题急需解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企业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同,才能形成合力。德力西在实践中认识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职工发表意见,提合理化建议,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而要做到这些,工会必须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并建好这个家。

“建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需要。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强调,当前,在工会工作任务上,要在企业建立健全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和企业两个积极性。而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还能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共谋企业健康发展。

二、创建职工之家的方法和措施

德力西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以“五有”,即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有效益、有人心,“七上墙”,即工会工作任务上墙、工作职责上墙、组织网络上墙、工会活动上墙、年度计划总结上墙、工会文件上墙、先进人物上墙为基础;做到“四个规范”,即组织建设规范、工会制度规范、经费管理规范、档案管理规范为基础,从而全面推进“五个机制”建设,“五个机制”即职工维权机制、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和谐劳动关系机制、职工教育机制、职工和企业“双赢”机制。

德力西“建家”的主要方法与措施: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硬件建设。公司专门成立了“建设职工之家”活动领导小组,集团公司执行总裁担任组长,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各子分公司工会负责人担任组员。工会会员可以定期向领导小组提出意见或要求。如2001年,为了加强“建家”工作,职工代表在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创建模范职工之家的方案》,并扩建了“职工活动室”等,增设健身房、图书室、棋牌室、台球室等。

建立职工董事制度,逐步形成领导民主制。德力西民主选举产生的四名职工董事,都是企业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骨干,他们既是从事本行业的专家,又见证了德力西的发展过程。同时,他们因工作关系,和基层保持着经常性接触,在广大员工中有广泛的活动空间。因此他们在董事、股东中陈述意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由于德力西明确了管理层和董事局的职责,职工董事可以具体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营,对关键领域的经营管理进行经常性监督,发挥直接沟通作用。

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00年4月,德力西德制定了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2000年5月董事局与工会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关于完善工资制度的方案》,并于2000年7月10日正式启用这一方案。2001年11月3日,第三次职代会还就职工关心的工作时间、节假日加班、劳保福利、劳动保险等问题制定了多种办法,并多次修改、补充,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此后,职工代表召开了两次讨论会,形成了《工资集体协商意向书》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保证使广大职工的工资水平每年提高15%。实施全员参保方案,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2001年10月,董事局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德力西集团符合法定参保条件的所有员工实行保险。2001年11月,公司出台了(德力西职工全员参加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并按照“先核心(即全资、控股公司)、后松散(即参股、协作企业),稳步推行”的原则扎实推进保险工作。截止目前,德力西已为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人身保险、生育保险、财产保险,并按月发放医疗补贴。工会还专门成立了“职工互助互济基金会”,为员工做好再保险。

强化民主管理意识,形成民主管理合力。德力西集团实现职工民主管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职代会。1998年11月,德力西正式实施职代会制度,凡属涉及到职工经济权利和民利的重大问题,重大改革,都提交职代会讨论。2001年11月,德力西集团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来自集团四个区选举出的128名代表充分利用职代会这一载体,全面落实五项职权:一是知情权,代表们讨论通过了董事局《关于德力西“十五”规划的报告》;二是平等协商权,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工会资集体协商工作方案》;三是审议决定权,代表们一致通过了《全员参保方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案》等方案;四是评议监督权,各公司主管领导在职代会上作述职报告,接受职工代表评议和监督;五是推荐选举权,会上选举产生了十名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代表,并推荐四名职工担任集团公司董事,这一建议被董事局采纳,2002年1月四位职工董事正式上任。会后,工会还收到近百份职工代表提案,这使德力西民主管理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同时,在党委的领导下,还开展了企务公开工作。把企业的重要事项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向职工公布,明确具体办事机构和相关部门职责,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实施,职工参与,职代会评议,部门各司其职”的企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强化教育职能,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工会根据企业青年多、外来职工多、女职工多的特点,组建了外来务工青年学校和浙江省第一家女职工学校,并以此为载体,组织员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截至2002年7月底,已有3000多人次参加了113课时的女职工保健知识培训、tqm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信息化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烟法》培训,从而使女职工增强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意识,提高了政策水平。工会还通过组建讲师团,开展“姐妹献爱心”、“创建文明家庭”、技术创新等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员工们高兴地说:企业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福利——教育,这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广泛发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工会组织活动坚持小型为主、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建了职工乒乓球队、篮球队、象棋队、模特队、工人艺术团和德力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每逢节假日,举办本企业大型活动或组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形象。仅2002年1—10月,就举办过第三届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庆国庆职工集体婚典、“我为德力西发展进一言”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技能大比武和创建文明家庭等20多项重大职工活动。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广大员工都把“德力西”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

三、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所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职工与企业双赢是德力西创建职工之家的出发点,自我们成立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以来,在协调劳资关系,推进企业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了职工和企业共发展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建家”,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开展技术革新,技能竞赛,qc攻关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也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质量管理奖和国家技术进步奖,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协调了劳资关系,营造了和谐的文明环境

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全员参保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和谐了劳动关系,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既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又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劳资双方团结和睦,没有发生一起劳动纠纷,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向上、健康的文明环境。企业也因此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三)树立了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标志着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方向,人本观念,事业追求,价值取向等高度的认同感,是企业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而要达到这种高度,寓不开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德力西创业初期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现正在向价值最大化转变,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崇高境界和社会责任感。德力西在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据初步统计,1998年以来,德力西先后通过光彩事业,扶贫济困,希望工程,教育事业,劳模协会,慈善机构等,捐资了2000多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创造了驰名商标,提升了企业形象

德力西商标,1999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初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商标,2001年又被评为美中著名品牌。这些荣誉,不仅是企业主的努力,更舌职工共同心血的结晶。由于德力西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企业先后被评为中国明星企业、全国机械工业管理示范企业、农业部最高利税总额企业、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等,企业形象得到了有效提

升。

四、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几点启示

(一)“与时俱进”,为创建职工之家工作的不断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江总书记说,要“与时俱进”,这也完全适合创建职工之家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建家”,是一个新生事物,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理论指导工作滞后。如德力西集团整体兼并国有企业杭州西子集团,原国有企业的职工身份变为私营企业的职工,产权置换和身份转换后,“建家”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关系的

变化和劳动关系的调整,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我们不能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用动态的辩证的思想去处理、协调和沟通。

(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适用于非公企业版权所有

职代会是在总结和吸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实践,是最为广大职工群众了解和欢迎的一种民主管理形式,具有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相结合的特点,容易为企业和职工所接受;确立职代会为基本形式,容易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相衔接,现有法律规定了非公企业中的工资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职工董、监事产生都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已经为在非公企业中建立职代会奠定了法律基础;而许多立志于发展中华民族工业的非公企业经营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接受职代会制度作为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确立职代会制度作为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并不意味着否定其他职工民主管理形式的存在,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可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当然,非公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职代会中的职权、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也应不拘泥于国有、集团企业职代会模式,而是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非公企业的实际,用创新精神,给职代会制度的“运行轨道”以科学、适当的调整,使职代会这个传统的行之有效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形式在非公企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是非公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

第3篇

一、基层央行职工之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建家基础不牢。当前,部分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对“职工之家”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不少干部职工仍片面地把职工之家建设等同于弄点场地,搞点福利,开展点活动,对职工之家在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央行事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还有不少员工认为搞职工之家建设是工会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搞不搞、搞多久都无所谓,“领导说了算,工会看着办”。加之有的基层行领导认为建家就得花钱,职工参政意识强了会影响领导的“权威”,所以对建家重视支持不够,使得一些员工参与热情不高,动力不足,没有真正形成职工之家建设的合力。

(二)缺乏长期规划,存在短期行为。目前,基层央行主要忙于具体的业务和事物性工作,缺乏单位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对基层职工之家建设这种带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有的单位短期观念明显,不顾实际效果,在“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形式大于内容,把职工之家建设简单化、庸俗化、“快餐化”,致使行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参与能力不强,方法形式单调。部分职工对民主管理依然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管理活动始终是领导的职能,意识不到自己本身同样具有管理各项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很多职工平时想法多,用时办法少,平时想得多,真到行使权利的时候说的少,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技艺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加快提高。同时,必要的形式和方法对增强民主管理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使民主管理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是我们应该极力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四)人员紧张老化,工作缺乏活力。基层行工会干部兼职化现象普遍,有的还是身兼数职而且年龄偏大,由于人员少、工作重,大大影响了“职工之家”建设的工作质量。同时,有些工会干部习惯于沿袭旧传统、旧模式、旧理念开展工作,工作缺乏创意,缺乏生气,缺乏活力,对“职工之家”建设的理解停留在一般性层面,满足于活动型、福利型,对于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问题研究不多、不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之家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职工之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一个单位的“建家活动”在一个单位整个全局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通过建家活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推动形成全体员工各尽若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群策群力共谋事业发展,央行和谐。职工建家活动还是整个工会组织的战略性任务,不能靠工会干部以突击性、应付性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去对付上级检查。要引导职工深入理解和把握“家”文化的内涵,做到“家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发动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到建家活动中来,做到大家来建家,建家为大家。

“建家”就是建行。为加强对“建家”工作的领导,基层行工会要建立由领导同志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建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有关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行政积极支持、工会具体实施、职工热情参与的合力“建家”工作格局,同时对领导小组成员要明确建家分工,落实建家责任。各级行政领导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帮助工会解决在建“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家”越建越好。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供长期保障。既然“职工之家”建设是基层工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那么,就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靠长效机制来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委员会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行务公开制度实施细则》、《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工会经费审查制度》和《职工之家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以下机制:一是计划机制。将“职工之家”建设活动列入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长期有规划,年年有部署,步步有计划。二是自查机制。工会委员会每年都要对照职工之家建设的标准进行总结,把建家情况作为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提请会员审议。三是制约评价机制。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合格职工之家的达标规划,在规定时间内,一方面动员基层工会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主动申报复验,另一方面对于不主动申报复验的也要通过适当形式组织验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克服随意性。同时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对建家活动最有发言权的是职工群众,要使建家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职工。建家计划或实施细则必须提交会员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实施中充分发挥分会、工会小组和每一个会员的主动性、创造性;要依靠会员群众考核验收,建立和完善“会员评家”制度,严把群众认可关。四是奖惩机制。对于积极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并获得模范职工之家以上荣誉称号的单位,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适时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同时,对于创建职工之家活动开展不利、长期不申报复验的单位,进行不同形式的批评教育并帮助整顿。

第4篇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174-01

加强高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即是开展“模范教工之家”建设。近年来,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会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重心,在学校领导和图书馆直属党支部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动和依靠广大工会会员,使“建家”活动成为推动图书馆分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构建“模范教工之家”中的理论思考

1、健全工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图书馆党支部始终加强对工会“建家”工作的正确领导,始终重视把工会的“建家”工作纳入“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规范建设之中,纳入工会建设的重要日程。为响应校工会号召,图书馆分会成立建家领导小组,使创建工作得到了组织保证。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结合创建工作的开展解决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拟定建家规划,设定日程,确定目标,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同时,领导小组不断加强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的培训,组织大家学习《工会法》和《劳动法》,使全体工会委员进一步明确工会的职责任务及职能,认真落实建家的具体工作,号召大家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出了工会委员的积极性。

2、维护职工稳定,协调利益关系。模范教工之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协调好利益关系。工会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维护者,其基本职责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队伍的切身利益,从而达到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积极性的目的。为此,工会必须发挥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合法的、理性的形式,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会员诉求。

3、开展岗位培训,组织技能竞赛。工会既是教职工权益的总代表,要维护教职工的各项权益,也是馆员队伍与图书馆之间的纽带,要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馆分会与馆管理层协同,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对馆员的各项业务理论学习,以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二、构建“模范教工之家”中的实践创新

1、坚持教代会制度,建民主之家。随着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馆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图书馆分会认真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根本指导方针,大力加强教代会建设。图书馆二级教代会是职工参与图书馆管理,行使民主管理权力,实现民主决策,推行馆务公开的重要途径。我馆分别于2008年、2010年召开了第三届、第四届双代会,根据学校及图书馆的发展实际与改革情况,做到议案立意新颖,中心议题明确,听取、审议了图书馆工作报告,图书馆工会工作报告,提案审查报告,审议通过了图书馆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充分调动了代表们参与图书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推进民主化管理,切实实行馆务公开,让教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从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2、倡导以人为本,建温馨之家。图书馆分会还积极促进“教工之家”活动室的建设,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分会开辟出136.5平米的新活动室,及时进行人性化布局,投资采购了各种健身器材,置办炊具灶台,安置座椅沙发,放置《工会论坛》《职工天地》等教工读物,让职工谈心有场所、娱乐有空间、休闲有家园,成为全体教职工的温馨之家。

3、与时俱进抓创新,建活力之家。“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馆工会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在校党政和校工会的关心和支持下,馆分会认真组织并积极参加山西省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山西省图书馆及校工会举办运动会等各项比赛,取得了骄人成绩。

4、坚持帮困互助,建爱心之家。在关心教职工生活,在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突出帮困救助机制,坚持实行“六必访制度”:有病住院的教职工必访、特困教职工必访、死亡教职工家属必访、教职工直系亲属死亡必访、青年教职工结婚必访、教职工有其他突发性重大事情必访,并坚决的贯彻执行,使教职工能够体会到工会的关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我馆分会切实履行帮扶困难教职工“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特困教职工档案,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体现了亲人般的情意。

结语:由我馆工会在创建“模范教工之家”中的理论思考及实践创新可以看出,基层工会在为会员服务中只要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创新,就会激发出会员无穷的力量,为基层工会组织增光添彩,工会与会员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工会的凝聚力自然就会增强,形成工会和群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局面。

第5篇

1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层级划分与法定职能

我国的行政机构设置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乡(镇)五级。各级行政机构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在《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已作了明确规定。除了《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外,在《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是这样规定的:“第七条 国家档案局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二)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三)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国务院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属于登记范围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的档案工作,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实施监督、指导;(五)组织、指导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六)组织、开展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四)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

按照职能法定的原则,《档案法》分别对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关档案工作方面的职能作了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只对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别作了规定,没有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关档案工作方面的职能作出规定。按照《档案法》的层级划分,我们可以将档案行政机构分为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三个不同层次。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决策层,其职能由《档案法》第六条第一款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包括省、市、县三级)为中间层,其职能由《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专人为执行层,其职能由《档案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

通过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的对比可以看出,三个不同层次中,有些职能是各个层次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都具备的,可称之为“共性职能”;有些职能只是某一或者某几个层次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所具备的,可称之为“层级职能”。

2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共性职能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虽然所处的层级不同,但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存在的共性因素,有些职能是相同的。这些职能就是《档案法》中所规定的对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只是不同层级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监督和指导的范围不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局,对全国的档案事业进行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省、市、县档案局,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人员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这里的监督和指导是行政职能,也是行政行为。监督是指行政监督,指导是指行政指导。

行政监督一般“是指行政系统内的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对有关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和监察”。[1]但是,“行政监督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行政检查。另一种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容的监督检查,指的是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2]而《档案法》中规定的“监督”,这两种用法都有,而且,主要指的是前者。也就是行政监督检查,简称“行政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对“监督”释解:“是指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做好档案工作。”“同时,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必须接受国家档案局的监督。”[3]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用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办,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简言之,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采用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对“指导”释解:“是指通过业务上的辅导、咨询、政策的阐释,使有关方面做好档案工作。”[5]

3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层级职能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由于所处的层级不同,其职能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亦可从《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的对比中看到。

3.1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有的层级职能。作为决策层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与中间层、执行层不同的职能在《档案法》中为:“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在《档案法实施办法》中为: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组织、开展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简而言之,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有的层级职能就是制定规章和具体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开展国际交流。其中,制定部门规章的职能是《立法法》所规定的。

3.2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层级职能。作为中间层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层级职能大部分职能与决策层的职能相同,一部分与执行层的职能相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其特有的,既不同于决策层,也不同于执行层。这部分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就是说,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只有执行的职能。而对于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定,由于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权上的差异,不仅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这一职能存在差别,省、市、县三级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制定部门规章,而省和较大城市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参与制定地方专业法规规章,多数市和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则没有制定法规规章的职能。简而言之,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有的层级职能就是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权上的差别。

3.3 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特有职能。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虽然按《档案法》规定的职能,应划分为中间层,但由于目前我国行政立法多数还是以行政机关立法为主,其具有代省级权力机关起草专业性地方法规规章的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应该归属到决策层。

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这种立法代省级权力机关起草专业性地方法规规章的职能,一方面来自《立法法》,另一方面来自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在《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就有以下两项:《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第四条中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此外,在《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中规定了“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了收集、交换中国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的需要,经国家档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审查批准,可以向国内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档案的复制件”。第十九条中规定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这些均是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有的职能。

4 当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职能的重点与难点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而言,共性职能是档案行政的基本职能,这种职能自有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始就存在,而且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者较为明晰、熟悉的职能。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者,只知有“监督和指导”职能,不知还有其他职能。另一方面,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不同的层级职能中,有些虽然只是一个或两个层级有的职能,但也是自这一级机构存在起就有的职能,如,国家档案局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的职能;而另外一些职能却是以前所没有,是在依法行政背景下新增加的职能,如,国家档案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的职能。这类职能并不是机构成立之初就有的,而是行使这一职能的依据发生了变化,从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转变为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增加了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条件和内容;再如,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确定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具体范围的职能。这类职能实际上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将部分职能(权力)下放给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这类职能,对于习惯性照章办事的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至于这一职能自1999年《档案法实施办法》修订后给予明确以来,只有少数几个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制定颁布了相关规章,履行了这一职能。多数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没有履行这一职能。类似问题在各个层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或多或少都存在。又如,省、市、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职能,这类职能就是要求通过制定本级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将档案法律法规规章落地,更便于因地制宜地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实施。但是,这同样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部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并没有履行这项职能,尤其是市、县级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基本上就没有做过此项工作。因此,如何履行好这类职能,既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也是难点。

说其是重点,是因为依法行政不是一句“空话”,一方面,需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依照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权限,按照程序将国家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机构的方针政策,细化成具体的规章、制度、标准、办法、要求、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并予以执行。只有这样,宏观的档案法律和相对抽象的法律条文,才能变成易于操作的方法与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将基层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好做法总结成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再经过提炼,成为政策,在更大范围内指导我们的档案工作;如果政策效果良好,则再通过提炼,使之上升为地方规章,直至法律。只有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档案立法与档案执法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得以履行,也才能使档案法律法规真正地落地,真正地得到贯彻执行。

说其是难点,其一,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普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缺乏依法履行法定职能的意识,缺乏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树立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加强学习宣传培养,需要在依法履行法定职能的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其二,因为有权力就有责任,制定那些涉及诸如档案“取舍存毁”的规范性文件,不单单是有没有经验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负责的问题。特别是负责问题,让不少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者和具体工作承担者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不制定这类的规范性文件,是不履行职责,是“不作为”;制定这类规范性文件,难免会有疏漏,一旦这些疏漏造成日后档案的损失,担心会被追究责任,“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或许就是此类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履行的原因所在。诸如此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职能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不仅要靠上级机构的指导,更要依靠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不能因为没有经验,怕承担风险,就不履行职责。

5 结语

第6篇

摘要:建国50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几经变迁,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变迁历程的回顾以及其利弊分析,从而提高对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科学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建国以来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变迁,笔者将其划分为起步时期、探索时期、改革初期、全面改革时期四个历史阶段。具体是:

1.起步时期(1949110~196011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设立了燃料工业部,负责管理煤炭、石油和电力,并任命陈郁为新中国首任部长。全国煤炭工业实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各大行政区为主进行管理的体制。燃料工业部下设煤矿管理总局,直接管理华北地区的国营煤矿企业和华东地区的部分国营煤矿企业。东北人民政府下设煤矿管理局,管理东北地区的煤矿。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设有煤炭管理局,管理所属地区的国营煤矿企业。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其以下各级政府的工业部门管理各级地方煤矿企业。燃料工业部直接管理开滦煤矿。国家对煤炭企业生产、建设实行直接计划、资金和物资管理实行按需要实报实销。1955年8月,为了加强对煤炭工业的领导,国家撤销了燃料工业部,成立煤炭工业部。任命陈郁为部长。煤矿管理总局随之撤销。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五个地区局分别改名为沈阳、济南、武汉、西安和重庆煤矿管理局,另加上河北国营煤矿企业由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总之,“一五”时期国家在煤炭管理体制采用了以垂直行政管理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以煤炭工业部管理为主,实行煤炭工业部———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矿务局(矿)三级管理。煤炭工业部通过地区煤炭管理局,管理全国煤炭工业企业。煤炭行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物资由国家按计划调拨、供应,煤炭产品国家统一分配、统一定价。“二五”时期经过了下放与上收企业两个过程。初期把部属企业下放给予地方,扩大企业权限,削弱宏观控制。后期重新集中部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权力,上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煤矿,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由此可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0年,国家政权刚刚建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煤炭工业还比较脆弱,在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主要借鉴学习了前苏联的经验,实行了一套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这对奠定、夯实我国煤炭工业的基础地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促进国家“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探索时期(196111~1978112)。随着全国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三年调整时期,在强化行政统一管理的同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也开始进行尝试。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试办‘托拉斯’的组织形式管理工业,这是工业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的指示精神。煤炭工业部先后成立了华东、贺兰山、渭北三个煤炭工业公司,按地区集中统一进行经济核算的要求进行了改革试点。197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煤炭工业部先后与有关省、自治区进行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陆续上收了部分统配煤矿及煤炭科研、教育、设计等事业单位。1978年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地区、安徽、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和大屯等32个统配煤矿,由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改为煤炭工业部直属。这些单位的人财物、产供销均由煤炭工业部统一管理。在这一时期,为了强化行政统一管理,国家实施了对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由于这种改革、探索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指导思想之下,又加上十年的动乱,致使整个管理体制的探索显得杂乱无序,国家煤炭工业基本处于徘徊、动荡、停滞不前的境况。后期,煤炭工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濒临崩溃的边缘。

3.改革初期(1978112~199011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对煤炭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有计划的改革,1982年以来成立了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大屯煤电公司、重庆煤炭工业公司等,作为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此间国家实行了煤炭工业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煤炭工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公司是经济核算单位,并代表煤炭部、地方政府对省、市内的统配煤矿、地方煤矿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公司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煤炭工业为目标,有较大的经营管理自,并按照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1984年,为适应统配煤矿投入产出总承包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调整部分骨干统配煤矿的管理体制,将煤量外调量大和对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的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划归煤炭工业部直属。1985年,统配煤矿总承包开始实施,到1985年,煤炭工业部直属的管理机构有东北内蒙古煤炭业联合公司、重庆煤炭工业公司和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贵州、四川煤炭工业管理局,其他省(区)的煤炭工业管理部门是省(区)人民政府的职能机构,管理所在省(区)的煤炭企业。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了煤炭、石油、电力、核工业部,组建了管理电力、煤炭、石油、核工业的能源部。机构改革后,煤炭工业的管理形成了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管理体制。除系统外煤矿以外,其余的国家主要煤矿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简称中煤总公司)等6个单位进行管理。中煤总公司通过河北、山西、重庆等公司分别直接管理河北、山西、重庆等省、市境内的统配煤矿以及为其服务的基建、地质、教育、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并继续执行国家对统配煤矿的总承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统配煤矿,采用转包形式,纳入国家对统配煤矿的总承包。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国家对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拉开了帷幕。改革初期,人们由于受“左”的思想、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干扰,国家又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这时期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基本处于分分合合、下放上收状态,并未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

4.全面改革时期(199111~至今)。1993年8月,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撤销了能源部和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组建煤炭工业部。其职能转变为:一是逐步取消指令性生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除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外,煤炭部只考核盈亏和百万吨死亡率两项指标,主要职能转为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布局和规划。二是不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取消指令性物资分配,主要职能转为产、运、需的平衡及协调外部关系。三是三年内逐步取消统配煤炭指令性分配计划,放开煤价,主要职能转为研究改革煤炭订货、销售和运输体制,培育和发展煤炭市场。四是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大幅度减少部直接管理干部的数量,劳动工资只管工资总额等宏观管理,不干涉企业的劳动用工权企业自有资金自主使用,部只集中吨煤收取一元维简费,用于救灾、补助和支持科研、教育等事业,主要职能转为制定产业政策,协助综合经济部门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提高经济效益。1988年6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将煤炭工业部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并明确国家煤炭工业局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主管煤炭行业的行政机构。其职能调整为:国家煤炭工业局必须贯彻政企分开、权力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具体是:第一,政企分开,不直接管理企业。原煤炭部所属的国有重点煤矿下放给地方;不承担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职能,不下达煤炭生产计划和盈亏指标;不承担审批公司等职能。第二、权力下放,增强地方人民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国有重点煤矿的减员增效、转产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行业的市场建设等管理,资质审查等具体工作,交给地方人民政府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第三,权责一致,相近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将有关产业政策、经济调节、安全生产等职能,交给国家经贸委;将直属高等院校交由教育部统筹安排;系统养老保险统筹的职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承担;质量监督职能交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煤炭工业局负责拟定行业规划;组织研究行业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实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指导企事业单位的改革。199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以(1999)104号文件印发了“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精神,从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实际出发,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领导,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国家煤炭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现由国家经贸委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国家煤炭工业局的有关内设机构,加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内设机构的牌子。将原煤炭部直属的河北、山西、辽宁、重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改组为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现由劳动等部门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均由煤矿安全监察局承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煤矿安全生产规章、规程,拟定煤炭工业安全标准,提出保障煤矿安全的规划和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以及承办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交办的其他事项等11项职能职责。2001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按照有利于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宣布撤销了国家煤炭工业局等9个委管国家局,并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国家煤炭工业局的职能与国家冶金工业局等9个国家局一起,并入国家经贸委,国家经贸委内设职能司(厅、局)由原来的20个增加为22个,由有关司、局行使国家煤炭工业局的职能。国家经贸委称,此次机构改革和调整,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形成精简、统一、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该时期应当是煤炭工业迎来春天的时期。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目标和十五大描绘的改革蓝图,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对煤炭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然而由于调整频繁,变动过快,尤其是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察职能“分家”,煤炭工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夕阳产业”,致使人们对煤炭工业的持续、长远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二、提高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科学性的几点思考

回顾新中国煤炭工业经历的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无疑给我们几多思考,这对于我们加快并切实做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调整工作,应对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严峻挑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思考之一,体制变迁应突出一个“稳”。稳定性应当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鲜明特征,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难以实现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要求的。我们强调稳定性,并不是意在指一成不变,对管理体制不进行改革、大胆探索,搞僵化和封闭。恰恰相反,行政管理体制的稳定性,需要在认真研究、运用、实践现行管理体制中,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调整、改革、发展。要认真总结建国50多年来,我国煤炭管理体制调整变迁中缺乏稳定性的历史经验,吸取其教训,防止随意性、盲目性、可变性,这不仅对于国家更好地研究,把握各行政管理机构、部门的职能调查、决策,发挥行政职能的权威性、执法性、公正性、强制性的作用,使之对政府组织机构的调整更理性、更稳妥、更有效,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能更清晰地领会、了解、把握政府管理职能调整、变迁的脉搏、思路,使之上下合拍,保证管理职能的到位,又能确保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思考之二,职能划分应把握一个“准”。职能划分的准确性,是政府行政职能变动的应有之义。职能划分不准确,势必导致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履职不力、尽责无据,也是部门之间、上下之间、行业之间工作摩擦、碰撞、扯皮、拖拉、内耗、低效的原因所在。笔者强调行政机构职能划分的准确性原则,应体现以下三点:一是惟一性。职能划分、界定、确立、载明必须是惟一的,某部门承担、行使的行政职能,应当边界清晰,与另一部门职能不能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另一部门不能另设置相关、相近、相似的职能,避免政出多门,降低行政机构正确行使职能的准确性、有效性、独特性、专属性。二是可行性。可行性要求政府行政职能划分要不断研究、掌握一个阶段、一个时期行政职能的目标、要求、特点,调整、修订、增减的行政职能,应当适合一定时期的中国国情,且行之有据,行之有效,行之有力,克服和避免“朝令夕改”的情况和职能划分上的矛盾性。三是层次性。准确的职能划分,必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政府把握、运用层次性的特点,有利于将行政职能从上到下,一以贯之,政令畅通,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下级,基层能更好领会、贯彻上级、乃至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产业工作目标、政策、决定等;上级也能将工作意图、战备目标、要求等顺畅的得到落实。思考之三,机构运转应体现一个“活”。“活”,亦即灵活、灵敏、高效、顺通也。要克服煤炭管理体制几十年来对机构重分分合合,轻运转效果的现象,国家在对政府行政职能的变动中,切忌简单地将职能上收、下放,裁减、合并了事,应高度重视行政机构调整后,运行是否灵敏,运转是否高效。国家在对行政机构调整中,常常从工作指导思想、工作要求等方面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有时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有变味、变调、走样的情形,以致具体实施工作到位后,与指导思想的要求有差之千里的情况,尽管是极少现象,也万不可忽视。机构运转体现“活”,要注意把握两个层面:第一,从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这一层,应当认真检验、检查,职能定位表述是否准确,职能划分是否明确,职能是否正确,所载明、承担的职能是否真正体现了、实现了、达到了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责任对本行政机构的要求,从而确保机构运转灵活有效。超级秘书网

第二,从政府行政管理内设机构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行政部门,是否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的设置,各专门机构、省(区、市)有关部门所担负的职能、职责是否涵盖了政府机构的总职能,不缺项、不漏项、不重复、不交叉,实现政府职能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灵活有效。思考之四,精简裁并应达到一个“狠”。反思几十年我国煤炭管理体制的调整、变迁历史,笔者认为国家在对其管理体制裁并中,有时显力度不够,“刀”法不准,用劲不狠,有优柔寡断,照顾平衡之嫌,其结果导致的是该减的未减下来,该并的未并到位,该转的未转过去,就增的未增上来。笔者认为,管理体制精简裁并“刀劈斧断”,达到一个“狠”,须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大刀阔斧。“钝刀子割肉是割不出血来的”,该砍、并、减的职能、机构,不能瞻前顾后,应用力狠、用劲猛、用刀准,给人一种魄力政府、权威政府的印象。其次,要把握时机。强调裁并过程的“狠”,不是指蛮干、瞎干,不顾实际情况、客观条件盲闯,要善于从国内改革的发展进程,从群众的承受能力、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出发考虑,一旦时机成熟,即义无反顾地大胆实施。再次,要成熟预案。即对机构裁并的方案要先论证、规划、统筹、制定好,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仓促贸然行事,减少、消除机构裁并中的遗憾、遗漏情况,保证机构设置方案运转后的稳定性、连续性、可行性、高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工会 “洪荒之力” “职工之家”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68-02

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过程中,建设“职工之家”、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爱员工工作生活,应作为促进企业全面工作任务完成的有效载体来抓,下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看法。

1 强化民主管理,建设民主之家

公司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切实保障职工的民利,发挥职工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首先,职代会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做到公司的发展规划、年度总结、重大决策都要经职代会审议,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经职代会讨论决定,这样增强了公司管理的透明度。

其次,工会要通过职代会、企务公开栏、OA、文件等作为公开的渠道,把公司的重点和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把在企务公开的内容上,重点突出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领导廉政建设的焦点问题。

最后,平等协商签订合同,是工会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签订集体合同有关内容的重大事项与公司行政方面进行协商,双方按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维权的主要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工会要拿起这一法律武器,通过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机制,依法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通过民主管理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公司职工的潜能,从而促进公司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活力。

2 立足长远,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工会自身建设

工会是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平台,不断改旧推新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等,组织开展趣味高雅、陶冶情操的文体活动,用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引导,提高员工业余生活质量。首先,应建立动态化管理信息库,随时掌握人员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地落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工会内部组织要细分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会面临的问题困难度也在不断攀升,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只限于追求基础性的工作,充实自身建设刻不容缓。工会组织可以分为多元化的职责,细分到每个归口、每位员工,以致可以促进工会人员和工会干部通过学习交流借鉴好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文化层次。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把工会组织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软关节。最后,改进活动方式。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顺应着产生新形势下的“职工之家”,往日的重复性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应作为辅助活动开展,工会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想出新方法、新措施,赋予“职工之家”建设新的内涵。比如“心给力”关怀系列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拓展知识面,建立公司研讨会互动形式,帮助员工提高个人成长、人际沟通、管理水平、压力承受、婚恋和亲子教养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加大一线管理者、班组组长和一线员工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在直面心灵的解疑释惑的能力;对新进员工、老员工、弱势群众员工、从事户外线路工作的员工,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关怀活动,交流情感,沟通亲情,舒展心绪,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工作氛围。积极把增值员工的心理资本作为工会发展活动的首要目的。

3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把工会切实建成“职工之家”

(1)企业工会组织关怀职工应以人为本、践行落地,开展“走出去”形式的活动,设立企业互助基金和爱心帮扶基金,帮扶因病、灾、贫等需要帮助的员工,只有热忱地去关心职工群众,让职工能够真切地享受到,工是实实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这样才能把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培育互助、和谐、稳定“职工之家”的和合氛围。工会组织有了生命力、号召力,才能全面有效地发挥工会组织的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大局。

(2)拓宽载体渠道,建设“职工之家”。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切入点,如何建设“职工之家”应做到以下4点:①建“家”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统一上级领导布置,目标方向明确才能建设具有多元化的“家”。②建“家”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部门配合,广大员工参与,要围绕大局开展“建家”工作,工会组织要与公司党政团委密切结合,目标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③建“家”一定要广大职工的爱戴与共同参与,让大家知道“建家”就是为大家,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工会组织才能在“建家”的过程中积极吸取好的经验,与时俱进、开拓思维,透析“建家”之源、延伸“建家”领域、丰富“建家”载体。④建“家”一定要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地形成,使典型事例促进工会组织面上工作,使“建家”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

开启工会“洪荒之力”,触发企业建设一流企业,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使“职工之家”真正成为民主管理的保障,树立形象的桥梁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会应成长为职工的民主之“家”、创新之“家”、和谐之“家”、快乐之“家”、学习之“家”、文化之“家”和大家热爱拥戴的“家”,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才能使职工齐心协力为企业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制度;情感;情感管理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感染功能。人们之间感情沟通正是由于情感的易感才能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二是调节和激励功能。积极的情感激励着人们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独创。在幼儿园这个以娘子军为主的特殊群体中,我认为情感是管理的基石,情感管理也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所谓情感管理,就是领导者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管理中去,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与教职工沟通,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不良情绪,使教职工心悦诚服地团结在领导班子周围,齐心协力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而努力。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重视教职工思想建设,树立主人翁精神

从管理的角度说,只有把人、财、事、物、时空、信息诸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管理目标。而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积极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也有人说:思想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把重视教职工思想建设,树立主人翁精神作为管理的工作重点。我们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高度出发,向全园教职工响亮地提出了“有目标、有作为、有修养、有特长”的“四有”目标,并以党支部牵头,对教职工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鼓励教职工创先争优,并采用三结合的学习形式,即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分组学习与交流心得体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内容,在全园开展用“创新的理念”培养幼儿、用“规范的礼仪”服务家长、用“高雅的文化”生活影响职工、“我是文明职幼人”等礼仪活动,通过学习和活动,提高了教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升了幼儿园的整体形象,把全园领导和教职工的思想行动更加统一到了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更加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家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幼儿园处处呈现和谐、紧张、进取、乐教的氛围。教职工以满腔的热情感染家长、以真诚的笑脸问候家长、以客观的表现汇报家长、以周到的服务赢得家长;用爱心、耐心、精心、尽心对待幼儿,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有人说,一辈子是否真正幸福主要看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快乐。而工作是否快乐关键取决于能否在一个和谐、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取决于领导的工作艺术。多年来,我一直重视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1.创设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

园领导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地对待和尊重每位教职工,为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园有16个教学班,教职工70多名,幼儿700多名,在这么一个大家庭里,作为行政一把手,我始终坚持与园领导一班人大事共商,制度共定,权责共享,大事要事都要召开党政联席会和园务会,做到民主决策、民主议事、集体决策、公开办事。并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教职工创设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增进了领导与教职工的友谊,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积极正当竞争的热情,涉及群众利益的制度都要通过教职工代表会征求意见,共同协商,如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月考核细则、教职工聘任方案等,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这样既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又保证了制度的良好运行。

2.创设家庭式温暖的工作环境

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细微处考虑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使之体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每年为教职工免费体检,给教工子女免费预防接种、优惠购置服装,给中午不回家的教师和子女提供午餐、午休的场所,定期给员工购置适合不同季节的服装,每逢节日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教师生病我必看望,教师家有大事我必前去给予慰问,教师有特殊困难我必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在我们这支娘子军队伍中,听不到吵嘴打架的,而更多的是理解和帮助、融洽和和谐。

3.创设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氛围

了解、相信、尊重、学习、关爱、帮助和依靠每一位教师,让教师们感觉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群策群力共同实现幼儿园的目标。如在新教学楼装修之前,外墙图案的选择、楼道的造型设计、地面的卡通图案、活动室和睡眠室的门窗颜色的搭配、教室、卫生间的装置等,在全园教职工中征集建议,全园征集建议一百多条,多教职工的建议被采纳。这样既让全体教职工感觉到当家做主,参与了幼儿园的管理,还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使教职工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安全感、成就感,大家在就轻松愉快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三、善用科学管理手段,激励教职工工作热情

健全科学管理体系,落实分级、层次管理,给每位教职工展示自己特长和能力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1.成立园务委员会、年级组、教研组、主班组、副班组、团支部等科学管理机构

使各个管理机构各尽其能,进行分级、层次管理;开拓进取,发挥党、团、工会、教研组等管理体系的职能作用,调动党员、团员、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发挥教职工潜能、智慧和聪明才智

量化管理中,每月进行一次全员考核,把平时进行的教师一日活动管理、业务学习、公开课、论文、教案评比等每项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中,量化管理与当月工资和年终绩效挂钩,充分体现做多做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3.制订长目标短计划,体验成功的快乐

采取短计划的做法,把总目标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使教职工在实现近期目标即短计划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持了旺盛的工作热情。

四、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

园长既是领导者更是服务者。园长要善于为教师的长远发展着想,在教师的进修学习,教育教学、探索研究以及特长发挥等方面提供必备的环境和条件。

1.创造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鼓励个人进修和参加职称评定,提高学历层次

现代教师的角色不再单单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研究者。我园的做法是,给每位想学习、进修的教师提供机会,为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进修,特制订了教师进修学习不算请假、不扣分,并制订了文凭奖励制度,取得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的,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这一制度让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大部分教师都有进修学习计划,目前我园35岁以上的教师全部达到了本科水平,经常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教育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每年职称评定阶段,认真组织大家学习“教师职称评审条例”,为评职称的教师,指导撰写论文,提供上公开课和保教能手的机会,我园选送出去的教师人人都能拿回保教能手的称号,每一次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都能一次顺利通过。全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互帮互学,使教师的道德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同步提高,特别是年青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活动

每一次市、县组织的活动都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在市、县组织的文艺、体育、赛讲等各项比赛中,均能取得好的成绩,曾获得县幼儿体操比赛一等奖、文艺表演一等奖、县幼儿绘画比赛一等奖、教师信息技术比赛团体一等奖、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等殊荣。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除了让教师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之外,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五、把握好制度与情感的尺度,取得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

作为园长,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面对发生的一些棘手的事情,在情感与制度之间深思、慎虑,既要尊重制度,也要尊重职工的情感,在不挫伤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合理执行制度。园长要走进教职工的情感世界,要善于动之以情、感化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同样,管理也是如此,管人先要管心,管心先要知心,知心先要关心,关心先要真心。只有这样达到真诚的关怀,真诚的情感投入,才能使园长和教职工之间产生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使园长的教诲滋润到教师的心田,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友谊增进了,同时也赢得了教职工对园方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

第9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对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类中职学校一方面生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生源的素质下滑,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管理成效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在普高热趋势不断深入,中职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的背景下,相关负责人员应该立足中职生源多样化、层次参差不齐等现状,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管理,以促进中职学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落实在“管”上,过于强调外在规范的管制,而没有把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和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在这种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下,学生从学习的主体变成了学习的被动者,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管理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得学校在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被动,学生管理成效日益显微。

(二)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还是通过规章制度的设立来对学生的行为、生活、学习进行规范化管理。譬如说,有些中职学校针对中职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波动大等特点,制定了“十不准”、“十准则”,以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这些所谓的《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活动、生活以及学习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学生每天都在呆板、苛刻的规章条例下穿行。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这种不会变通的规则条例产生抗逆心理,还会逐渐丧失主动性,对学校生活丧失兴趣,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逐步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过程厚此薄彼

部分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只关注“优秀生”而忽略“问题生”,他们由于受到先入为主定势思维的影响,在一开始就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偏见,认为他们“无药可救”。这就使得了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尽管这些学生有了进步的表现,还是被教师忽视,把他们遗忘在一边。长此以往,这些得不到教师认同,被遗忘在角落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叛逆,对老师的管理也不服从。

二、强化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战略性对策

(一)明确学生管理新理念

(1)管理过程重视“以人为本”,以情感柔化。中职学生,一般是出于自身成绩不突出或者家庭条件不优越等原因,而选择了中职学校就读,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难成大器,从而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为此,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立足中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从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管理人员不应一味地强调管理的最终成效,而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自我肯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还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操作的先导,实施情感渗透教育,把爱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从爱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敢于向老师说出他们的心声,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2)模糊评价,团队管理。所谓“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就是指把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细化为对各个团队的评价,以团队为单位实施评价,淡化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学互助。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在学生群体之间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荣誉感、自豪感,还能够通过“优生”带动“后进生”,增强“后进生”学生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逐步形成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全体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学生管理新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毋庸置疑,现阶段中职学校呆板、灵活性不强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是一个严重的弊端,其不仅影响了学生管理效率,还进一步影响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为强化学生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成效,学生必须要重视制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当前制度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完善,以构建新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学生,用制度来管教育。一方面,要逐步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程序可行、运作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监管责任等要求,以层层落实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建多维度、多层面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掌握中职生的真实需求、心理构建及价值取向,通过制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所拥有的自主管理实力和潜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突破。

(三)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家校教育合作的落实需要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只有借助桥梁的作用才能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利用家校教育合力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当然,搭建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渠道有很多,但是我却认为对于中职生的教育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来说,建立家委会更能够发挥出家校教育合作的聚合力。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家委会的构建工作中,为孩子的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各班主任可以邀请家委会成员通过校讯通或者到校商议的形式对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共同出谋划策,在各成员提出建议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班级教学实际情况,对家长所提供的意见进行整合,采取一个最佳的方案实施,以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三、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活动,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要脱离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禁锢,根据职业发展的态势、学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找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寻找适合的管理对策,以解决当中所存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教育管理成效,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进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01).

第10篇

摘 要:随着油田改制分流工作的逐步深入,油田离退休、内退、协解、家属非在职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后,管理服务任务加大。面对新形势,企业必须区分不同情况,认真研究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新思路、分层次管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非在职人员实行分层次管理服务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首先,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内容安排上必须区别层次,有的放矢;其次,在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目标要求和制度规定上,必须实事求是,合理可行;第三,在管理服务的对象上,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第一,加强对公司离内退人员的管理服务,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切实加强对家属的管理服务,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第三,抓好协解人员在单位就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增强工作合力;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为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非在职人员服务好;第五,加强对非在职流动人员的管理服务。

关键词:分层次;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

前 言

近年来,随着胜利油田改制分流工作的逐步深入,油田离退休、内退、协解、家属等非在职人员统一管理后,管理任务加大。企业必须区分不同情况,认真研究和探索加强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确保新形势下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这一“不稳定群体”成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家园的参与力量,为油田的经济发展创造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切实把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成立改制接收人员管理办公室。这些人员分散居住在多个小区,人员众多,居住分散,成分复杂,加强对这些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成为企业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件大事。

1 非在职人员实行分层次管理服务是必要和可行的

伴随油田改制分流工作的进行,非在职人员转入改制接收人员管理办公室的人员会越来越多,其人员成分结构比较复杂,势必给管理服务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探索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新思路。首先,在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内容安排上必须区别层次。管理服务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层次,注重管理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管理服务采用集中统一的办法,形式单一,强求一致,安排一个学习计划,组织教育一次大课,就必然会出现降低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整体效果。其次,在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的目标要求和制度规定上,必须实事求是,合理可行。在单位非在职人员中,在就业的与个体经营的、身体健康的与体弱多病的、居住在小区的与在外流动的,相互差异很大,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要求,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因人而异、因人制宜的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已势在比行。第三,在管理服务的对象上,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工作中,对离退休人员这个群体,要发挥他们威信高、号召力强的优势,带动其他非在职人员,促进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对协解人员和家属人员,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大局稳定,努力做自主创业、自立生存带头人。

2 积极探索非在职人员分层次管理服务对策

实行非在职人员分层次管理服务,关键在于合理地分好类别,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单位非在职人员主要由以下六类人员组成:一是离内退休人员;二是协解人员;三是家属人员;四是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人员;五是流动非在职人员。针对这六类人员的不同特点,单位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强管理服务。(1)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离退休人员作为特殊群体,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人数不断增多,整体素质比较高。对这部分非在职人员的管理服务,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老年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安排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有专业特长的,要动员他们参加老年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身心健康的的文体、娱乐、健身等活动,让他们发挥余热。(2)切实加强对家属的管理服务,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家属是油田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人员众多,情况复杂,政策敏感。家属的管理工作关系到油田局势的稳定,也关系到职工的后顾之忧。去年以来,管理局适时地为广大家属提高了生活和医疗待遇以及水电气费的减免。(3)抓好协解人员在就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增强工作的合力。协解人员渴望组织的关怀、希望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对这部分人员,一是以物业站为主体,根据协解人员所居住的区域,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技能培训要求,多举办一些“创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能,提高自主就业的能力。二是对在单位就业的,要将他们与单位在职职工同对待、同管理、同考核,引导他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在公司改革建设中发挥示积极作用。三是要关心他们的疾苦,经常深入到他们家中,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4)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为年老多病、行动不变的非在职人员服务好。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保证他们应享有的权利。同时,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晚年。 (5)加强对非在职流动人员的管理服务。非在职人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很强;二是流入和流出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三是流动非在职人员对所在单位的归属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非在职人员,要立足于实践和探索,用新思路去解决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流动非在职人员的管理服务制度,建立动态的电脑网络查询系统。通过电脑网络查询系统能够随时掌握这些非在职人员的情况,对其的生活、工作提供帮助,以确保流动非在职人员的管理服务“不断线”、“不脱节”。二是对在外地的流动非在职人员,要安排联络员定期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传达给他们,并及时把他们在外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向上级回报。要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在外地打工者,但其所在企业保障体系很差或基本没有保障体系的,单位可以给其指导途径办法,帮助非在职人员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障。

总之,实施非在职人员分层次管理服务工作,能够使我们改变非在职人员管理部门在管理非在职人员上职责不够明确的状况,改变过去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不断增强公司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11篇

四年跳槽八次

“大学毕业后,我只工作了四年,就频繁跳了八次槽。频繁的岗位轮换让我看不到职业前景,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曾经毕业于国内一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刘小姐如是说。

刘小姐曾经的梦想是做酒店经理。她初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酒店做大堂经理,这是她比较满意的职位,符合自己的心理定位,加之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此刚开始时工作很顺利。领导对她这个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也很看重,初入职场的她顺风顺水。但工作不久,她开始疲于应付家族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连续出差错让领导对她颇有微词。半年后,无法忍受的她终于向老总递了辞呈。

因为只工作半年没有存下多少钱,又不能靠家里接济,急于找到工作的她,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一家保险公司做了业务员,但由于不善交际,只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了。无奈之中,她又匆忙地去了一家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这家公司效益不错,给她的待遇很丰厚,鉴于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领导很器重她,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都让她参与,其中协助最多的就是市场调研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由于她直属上司的跳槽,使她的工作又陷入了危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频繁换工作,在四年之内,她换了八个工作。

没有职业方向遭遇职业危机

现在赋闲在家的她对前途一片迷茫,已经没有了职业方向,除了助理经验之外,回忆起自己的职场生涯,似乎没有什么让人可以记得住的经历了。“这些年,做了许多份工作,换了好几个单位,自己净给人打杂了。”

为了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她根据自己从事过的工作,相关的职场经验,准备了几个版本的简历,投出了许多份,但是得到回音的大多是助理类工作,但她知道,自己不喜欢此类工作,也不想一辈子只做这种工作。

刘小姐的遭遇不是个案。在职场,有许多如刘小姐一样的“职场打杂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怀揣着含金量颇高的大学文凭步入职场的,在进入社会之初,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是许多所谓的“现实所迫”,让他们在初入职场时就走了弯路。在步入职场不长的时间,他们轮换了很多工作,尝试了不同的行业,走到今天开始意识到自己青春已逝的同时,其身价也在不断下滑,职业危机成了他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有专家就此现象分析后认为,之所以会有许多职场人陷入“职场打杂人”的尴尬困境,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判断不准确,造成了自己不断尝试却不断偏离正确职业发展方向的结局。

为此,专家给出建议:“职场打杂人”可以在寻求专业的职业心理辅导的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为自己规划出一条合理高效的职业道路,重树自己的职业信心,从而使自己走出“职场打杂人”的尴尬处境,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为自己赢得一个辉煌的人生。

打破瓶颈,摆脱“职场打杂人”的阴影

以刘小姐为例。刘小姐虽然在四年之内接触过许多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但她这样的工作经历根本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建立优势竞争力,这样的职场经历,除了助理之外,企业不会认可她的其他价值。

再者,随着刘小姐对助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的不断降低,她的职业能力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再加上此类工作的高替代性,刘小姐的职业前景将不太乐观。但刘小姐毕业于名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对旅游、酒店管理兴趣很浓,而且一直都在关注着这方面的情况,对国内的旅游、酒店市场行情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这个领域寻求发展,其实是最适合她的。

第12篇

关键词:工会工作贴心工程劳动关系创建和谐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于人。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之争,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竞争。

一、在深化民主管理工作中建设职工贴心工程

一要大力推行职代会制度。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要扎实地落实职代会的“五权”,认真组织职工代表参政议政,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不仅体现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而且使职工在民主管理的实践中学习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企业、职工之间利益关系、协调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企业和谐的稳定基础。二要大力坚持实施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新形势和新途径,是职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要大力加强维权机制建设,坚持“以职工权益为本,依法科学维权”,发挥工会第一知情人的作用。通过设立总经理信箱、厂务公开栏等,畅通信息渠道、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对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建议,主动向党政反映,迅速化解矛盾。三要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构建劳动者与企业双方和谐统一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集体合同主要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约束企业规范行为,工会在此项工作中应积极推动、参与,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作为签订集体合同中的代表者身份,通过平等协商,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把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合同的签订率要达到100%。

二、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融入职工贴心工程

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企业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做到贡献与收入相结合,公平与竞争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用职工贴心工程营造“人企合一”的企业人文环境,全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强化职工岗位技能。通过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全面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实施专业培训基础上,通过专业竞技提高职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职工,形成“以赛促培、以培带考、以考促学、以学成才”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技能型员工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要深入开展“小事件分析”活动,有效推动企业管理。要结合构建“七感”,开展以“可行、灵活、进步、创效”为原则,以“自查、分析、整改”为流程,以“统一文档格式、量化分析数量、季度审核奖惩”为主要手段的“小事件”分析活动。三是要加强班组建设,创建和谐之家,强化团队作风。要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五化”基本要求,全面加强班组基础工作、6S管理、两会一活动,两票三制执行。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与安全监督融入日常各项工作,形成常态机制,真正促进企业本质安全。要把班组建设和“职工之家”建设有机结合,把关心关爱职工、教育培训职工、服务职工生活、开展文体活动、建设友好班组作为“建家”的主要内容,创新工作思路,精心设计载体,建设成为机构健全、参与广泛、维权到位、员工信赖、作用突出的和谐之家,从而强化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在活动载体的构建中丰富职工贴心工程

一是要以实际行动构建“七感”。在职工中以深刻感悟“七感”为主线,着力塑造“正直做人、一心为公、尽职尽责、企兴我荣”的人本精神,打造职工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家园。要引导职工充分理解“七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安全感是基础,至关重要。有了安全的保证,员工组成集体,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有了尊重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生产经营的目标,职工就有了使命感。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担负了一种责任,产生了责任感。而通过职工自身的努力达到了奋斗目标,职工看到自己的付出变成了现实的成果,就有了成就感。如果实现的目标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并占有很大优势,职工的自豪感、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以实际行动构建“七感”,就是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不是消极被动等待,而是工作中的主角。构建“七感”要与实际工作、本职岗位相融合。创先争优、设备长周期、抢发电量、双增双节、劳动竞赛、文体活动都是促进员工产生“七感”的有效载体,同时“七感”活动又会推动企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以建设“职工之家”为契机助推企业文化建设。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为目的。通过建设“职工之家”,营造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让每个职工在“家”里有种舒心、舒畅、温暖、温馨的感觉,让每个职工在“家”里都能够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提高,在“家”里找到心灵的归宿。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实施纲要》,组织活动内容要集文化、竞技和趣味于一体,大力扶植文体协会,培养骨干,广纳会员,发挥作用。基层单位也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职工喜爱的文化活动,减轻职工精神与工作压力,全方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在和谐精神家园的构建中提升职工贴心工程

加强四个安全,营造和谐的安全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形象越来越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形象,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生产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形象安全。良好的企业形象就会得到社会对企业的广泛认可度和满意度,这些有利因素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通过加强管理与技术创新,努力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以实现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进、和谐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凝心聚力,回报企业,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让职工满意,这是提升职工贴心工程的需要;履行责任,让企业满意,这是提升职工贴心工程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护法》,为职工办理住院补充医疗保险,为女职工办理特殊疾病保险,及时做好保险理赔工作等。

总之,职工贴心工程是工会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总结建设、融入、丰富、提升职工贴心工程经验,探讨方法,摸索思路,完善措施,才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本文系作者多年实际工作总结积累形成的文章论述,未参阅其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