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学校期末总结

职业学校期末总结

时间:2023-02-09 16:5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学校期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学校期末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文化课考试 改革探索

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有的是比较成熟,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使用价值;有的方法则很繁琐,缺少可行性,不具普遍性;对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理智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以科学、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借鉴一些较成熟的职业学校考试改革的经验。

一、目前中国职业学校考试现状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技能的劳动者,相关的教育内涵是培养有职业精神的、有精湛技能的劳动者。现在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技能教学方面进行了实效性的改革,但是,在培养职业精神这方面的教育相对来说还较薄弱。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养育,那么,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仅靠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定是不够科学和妥当的。

从教育规律上来探讨,职业学校的生源目前还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差。学生的状态就是——平时不会去主动学习什么,平时也不知道做什么。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而我们职业教育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平时不硬性留大量的作业,偶尔的平时测验也够不成太大压力,学生不重视;还有一种平时成绩的记录方法就是课堂提问,大多学生对此存侥幸心理,侥幸不会被叫到提问,并且每次提出问题的难易、大小都各不相同,够不成考试成绩的依据。这样,学生整学期的心理状态是怠惰的,到了期末考试,更是无从下手,索性放弃。

我认为,职业教育不应该因大量的不及格而阻碍学生进步,太多的不及格对学生是个打击,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对自己丧失信心。那么,学生到了职业学校,接受我们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改变以前形成的负面的东西,相反因为新的问题而更加深了负面心理。理论课大量的不及格现象所形成的心理效应,已经成为技能学习的阻碍,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对人文精神的养育。职业教育没有升学率的压力,这对我们考试方法的改革给予了实施的土壤,我们应该探讨怎样很好的利用它。职业精神也好、人文精神也好,都不是一张期末试卷就能衡量的,心灵的进步与升华是在点滴之中,由量变到质变,所以,我建议是否可以采用多种考试形式,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一块可采用单元考试单元结的形式,最后汇总为学期总成绩。将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喻为一块大蛋糕,单元考试就是分成小块吃,因为职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分成小块更利于消化和掌握。掌握一点,学生的精神就能丰盈一点。从管理上说,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就会有一点希望与动力,渐渐是否会形成积极的状态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再深入的探讨,单元考试会使学生在整个学期都处于考试状态,因为每次考试的内容不多,学生有希望取得好成绩,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去努力。

不及格的含义是没有学会、没有掌握,教师的教学结果如果是大量的不及格,从某些方面来说,应该是教师的失职,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职。各学校针对这种大量不及格现象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出台降级制度,出台的黄牌(补考后两科不及格黄牌降级警告)、红牌(补考后四科不及格红牌降级警告),但是,事实证明,效果甚微,学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不及格比例,相反呈上升趋势,管理者自己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因为,如果严格按此制度执行,将有大批学生降级,这对职教学校来说是不现实的,那么这些管理制度在多次公布之后难以实施,学生就更是不在乎了,学校工作陷入了被动。更好的办法是双管齐下,其一,加强学生管理,给学生紧迫感;其二,改革考试制度,让学生有希望、有路可走。

二、改革文化课考试方法的探索

1.卷面、口语训练成绩汇为单元成绩,所有的单元考试汇总为学期总成绩,取消期中、期末考试。卷面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部分。口语训练包括表达和听记两部分。这样,就将考试转化为阶段性能力考核,然后以学生的考试结果作为及时反馈,对教学效果也可得到阶段性评估,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的调整。

2.试卷改革。因为是阶段性考试,所以考试内容涵盖知识点即可,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出卷依据。为将考生密集互相作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每次考试出4套试题,试题形式为字词、填空、选择、问答、阅读、写作等等常规题型。每套试题量不必太多,即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自身也可据此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状态。

3.封闭试卷批阅。封闭阅卷会完全客观的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客观题可由学生辅助批阅,以减轻教师因过多出题和考试阅卷带来的工作量的增加。

三、结果

第2篇

各直属学校(单位):

一、本学期*年2月1日结束,2月2日起放寒假;下学期于*年2月22日开学,7月4日结束,7月5日起放暑假。

二、各校要认真安排好期末工作。要组织好期末复习、考试、总结等工作。放假前要及时与家长、社区和有关单位联系,通报学校期末和寒假有关工作安排,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社区等有关单位的支持。

三、要安排好教师、学生的寒假休息和活动。寒假期间,学校要保证师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要认真贯彻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超前上课,继续做好学校运动场地等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学校可适当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备课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读好书和征文活动。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参加专业实习的管理,要保证实习的学生在春节期间有必要的休息时间。杭师大附属中学要妥善安排好新疆高中班学生的假期生活和节日活动,让新疆班的同学们在*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春节。

四、认真做好假期安全和德育工作。各校要在放假前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安全和法制教育,重点要教育学生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去营业性歌舞厅、游戏机房、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宜中学生去的场所。特别要强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实习的安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外出活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教育师生远离“毒、赌、黄”,过一个文明、愉快、安全的寒假。各校要安排好假期干部和教职工的值班工作(值班名单、值班电话和传真,于1月底前报我局人事处),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发生事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

五、各校要认真做好下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做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有在建项目的学校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学期结束前和寒假期间,要做好学校用水设施的防冻工作,加强冬季消防安全工作,严格用电用火制度,严防用电设施的超负荷运转,保证水电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做好学期结束前和寒假期间恶劣气候状况下的校舍安全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对室外自行车棚、树木等的抗风雪预防和清扫工作;开学前,要做好学校食堂卫生工作和饮水机的消毒工作。制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下学期学生报到缴费时,要严格按规定规范收费。开学初,我局将进行开学工作调研。

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由于中国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已没有太大意义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大多是未被普高录取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文化理论课的学习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何针对这类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乐于学习,学有所成,一时间各种教学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分层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本应是实践技能的培训,但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自我定位并不十分明确,“知识与技能割裂”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少职业学校仍延用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执业行为能力弱,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我们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多年,对教学过程也做过不少的探索,发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项目教学模式的学习内涵及其特征

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的充实。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做中学”、“活动与心理发展统一”的观点,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构建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英语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四、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到,对职业学校学生实施英语项目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英语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下面是我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向学生交代项目任务,如制作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项目明确以后,我们让学生查询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前期准备工作由学生调查完成。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他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讨论﹑组织材料完成项目任务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取得的材料各不相同,所得出的结果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来修改自己的创作,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讨论得出最后的方案。

但哪个是正确的,我并不直接评论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先分组的讨论,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所在组的答案,有的讲解神采飞扬,听着频频点头,也有的窘相百出,不知所云,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慢慢的进入角色,使学生能够完整的介绍完自己的方案。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英语知识。

(三)实施计划的具体知识范围

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一部分的取舍,首先我们根据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省里计算机统考的实际情况,加进一些计算机词汇。然后,加进一些招聘广告;面试英语和专业英语等。把每一课Dialogue B和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进行讲解。并把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带入对话B中进行反复练习。引导学生看懂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并能制作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等,把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增加和删减。

第一学期,基础模块部分,找出围绕讨论话题的对话进行练习,然后找出一些专业词汇带入这些对话,这样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学到了专业英语。

第二学期,职业模块部分,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一些专业知识,象工民建英语,机电英语,电子商务英语,产品说明书和面试英语等。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英语兴趣小组。

(四)检查考核

考核分为口试,笔试和实践三个部分。

评价的具体操作灵活,突出实践性,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点。

考试内容: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考核的方式可以按时段进行,如随堂考核、期中、期末考核,或按教学内容考核等,也可按教学要求考核,主要突出实践性,对听说的考核可以是对话、朗读、演讲、辩论等;读写方面可以是制作英文名片,海报,招聘广告,翻译英文说明书等。

(五)项目总结

总结是提高的有效途径,项目结束后,派出几个学生作为代表,上台总结发言,讲解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和一些心得经验。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的协调、合作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进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而努力实践。

总之,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展示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4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激励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不能主动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常常需要外部动力刺激才能完成学业。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激励机制,以激励为动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激励机制的实施不是生搬硬套,需要讲求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跟进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了激励教学法。但是这种引进过于形式,没有认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得手段过于单一,没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在教学中实施的激励手段,只是针对“尖子生”,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本以不多的学习兴趣。

(二)学校现有的激励机制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高等教育学校,也不同于单一技术培训教育机构。其学生来源复杂,文化结构参差不齐。这种实际情况并没有被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系所认知,对于激励机制的作用认识更是落后,导致学校仅存的激励机制不规范,而且与学生的学习形成矛盾,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

面对学生的参差不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虽然拥有激励机制,但并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激励措施,对于学生的不同进步,不能具体给予肯定,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形成。同时使得学生错误的理解了激励机制,扭曲了学习意图,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改进策略

(一)创新激励形式,实现激励手段多样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励形式进行更新,激励手段进行多样化,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留足空间。例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进行课上赞扬、课下鼓励;在实践模式中引进物质竞争模式;或者不同的学生的进步配以不同的激励策略等,通过信任激励、尊重激励、帮助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等多样化手段,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改变管理理念,增加计算机教学活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需要学校的管理团队加以重视,从管理角度规范激励机制,为激励手段的实施提供主动支持与帮助。因此,学校的管理部门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意识到计算机教学中激励机制对于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并采用有效措施,配合计算机教学的激励机制的运作,从管理层面消除激励机制的负面影响,才能更好的利用激励这个工具来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增加计算机教学的活力,充分展现计算机教学激励手段的魅力,才能更好的激励学生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合理的激励体系是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的手段,采用公平性原则,对学生进行进步奖励、创新奖励。这种激励体系重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更好的提高运用能力。同时,要在实施激励方案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确保学生的学习目的回归到学习技能上来,正确认识激励只是手段而已。因此,在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时,要采取必要的激励原则,制定具体的激励方案,才能让激励体系服务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使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教学,正确理解激励体系的意图,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成绩和素质,提高创新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新探索

(一)心理激励机制。

不同人由于受到环境和压力的影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有的对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有的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将正面影响扩大,最终消除负面影响,将心理效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可以提高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具有可行性。每个人都有向往成功的心理,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心理激励机制,可以巧妙地运用心理因素来辅助教学。例如利用成就动机效应、利用扇贝效应以及利用德西效应等心理效应,不但可以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进取心理。通过激励手段的多样化,使得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出来,从心理上产生兴趣,有利于教学效率的迅速提高。

(二)目标激励机制。

这里所说的目标激励机制,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激励机制从普遍性过渡到层次性和针对性。实践表明,具有普遍性的激励机制并不能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学习,而目标激励机制则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激励,使得整体呈阶梯式进步,既低层次学生在达到目标后要向高层次目标迈进,与高层次学生共同竞争来获取激励。通过目标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差距的缩短,提高学生的自信。

(三)运用“研究性学习法”至激励机制中。

激励机制讲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来说,激励机制同样需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法”,对计算机涉及到的问题建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分解,不同能力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能够与高水平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计算机问题,并同时获得物质和精神激励,增加自信,增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评价激励机制。

良好的评价机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经常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起到监测、鞭策的作用。上第一堂课时,告诉学生该科成绩的计分方法是:结业成绩=期末上机综合考试(40%)+期末理论考试(30%)+平时作业(20%)+课堂表现(10%)。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教师要对课堂提问、上机练习完成情况及课堂纪律做好记录,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质量、时间等作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不例外,同样要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为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在计算机专业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育模式,引进激励机制,并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层次特点和个好,创新激励形式,改变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激励体系,才能更快的将学生的被动学生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将心理、目标、方法、评价等多种激励机制进行教学探索,才能发现更好的激励手段,快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厌烦为兴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艳利.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可行性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0).

[2]李凤库.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第5篇

一、正视现状,关注差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不一样,普通高中是为升学而实施的教育,而职业高中是为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因此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贴近学生的客观实际,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和提升,这就要求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语文教学现状,包括教情和学情,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准确、科学、灵活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力求课堂上人人有所为,个个有作为。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教学与专业结合,课堂与学生结合。教学与专业结合,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合理地取舍、重组和优化,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课堂与学生结合,要求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铸成他们的成长。例如,在教学《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时,我们必须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要求和难度要适当降低,同时要和职业特点联系起来,因此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初步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及其哲学思想;2.个性理解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3.思考交流如何在未来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没有必要像解读普通高中课文那样对文本内容及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而是应将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巧妙地渗透于未来职业领域,为学生的生存服务,这一点才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紧扣专业,联系生活,重点培养两种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语文课程依然是一门服务性的基础课程,不仅服务于其它课程学习,更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要,乃至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紧扣学生的专业特征和专业需求,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存时代,重点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竞争的两种能力,即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基础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求职与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面试和应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关,怎能在求职与就业中多一份胜算,又如何让用人单位信任和欣赏。因此口语表达交际训练必须摆到重要的位置,并逐渐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和方式。平时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用3~5分钟让学生上台进行说话训练或对话训练,内容形式不限,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语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其中应用文必须作为训练的重点,因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主要接触的是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启事、自我介绍等特殊应用文体,而小说、诗歌、散文自然与中职学生的需要相距甚远,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践行学生本位思想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地处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辩证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师生双向互动活动,积极践行学生本位思想,可以推行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新做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口说起来,让学生的脑转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如写作、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都可以成为文本解读的形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朗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的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对话创造有利的平台,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和口语能力;让学生的脑动起来,要求教师积极唤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有效思维运转,善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持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学《中日学生打工竞赛》这篇课文,便可以设计一个随文练笔:请针对中日学生打工中的不同表现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随文练笔其实很好地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以自己独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不仅突出了“练”,同时凸显了学生的“本”,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未来的职业需求。

四、淡化分数,分段评价,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没有系统性、严密性和规定性的考试评价体系,换句话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应用,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淡化学生的考试分数,实施分段评价机制,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将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分解为以下四点:1.语文基础知识;2.阅读分析与理解;3.口语表达与交际;4.专业应用文体写作。每学期进行考查评价时可以分段实施,如平时考查、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查有机结合,每次考查选择和确定一项内容,集中复习,重点辅导,逐个过关,待到期末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查漏补缺,整体把关,全面推进,这样以考查为手段,以评价为形式,淡化了考试分数,却促进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期末组织一次全班性的专业应用文体写作,包括写一封自荐信,设计一份合同,完成一份报告等等,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结合专业,考查了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分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我们积极响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研究课题》的工作,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结合本人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旨在把我一直推崇的分层教学更进一步地向前推进,初步草拟了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愉快中教,让所有课程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进我校教学改革更快、更好地发展。

推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期末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质量评价观,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本课题组提出了分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考虑建立与职业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对应的基本标准,建立社会认可的人才层次目标,给每个学生以生存及发展的机会。

1、分层次评价的分类

在分层教学评价中,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以评价的主题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以评价的参照标准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以评价的时间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评价,……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在评价分层教学的时候,不能以单一的评价方法来评价,而要采用多元方式来科学地评价。

2、评价的原则

教育的落脚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成绩考核评价机制(即分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质量评价观,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作为课程教学包括学生的理论课、实操课、平时表现等,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不能从学生的某一方面来单独评价学生,而应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譬如有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强,有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首先要采用多元评价。

3、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有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原则,而应该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能力、爱好、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差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效果。在每次考试时,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也要加以区分,如基础题占70%左右,提高题占30%左右,综合能力发展题占20%左右。这样保证了各类学生都有所得。前面的70分是基础题,难度降低,让C层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成就感;30分的提高题可让B层学生经历“跳一跳摘果子”的感受;20分的综合题可让A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另外,我们采取的成绩计分方法是:同一套试卷,总分120分,批改时采用扣分制。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按照我校现有总评成绩评定制度: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则得出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期总成绩计入成绩单中。

同时,教师在评价中也应采用分层评价考核。分层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纵比为主,同层横比”的方法。所谓“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就是用不同的尺度衡量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C层学生分步达标。所谓“纵比为主,同层横比”就是评价结果时强调“发展现状与历史作比较”,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4、鼓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这一段学生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阶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在自己所把握的知识能力范围内,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

实施分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校采用学分制计算学生成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程的学期成绩,即课程总评成绩。二是课程的学分,引入学分绩点评价策略,克服学生“60分万岁”的心态,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差异。课程成绩越高,学分绩点就越高。学生的平均绩点反映每位学生的进步状况及与同学之间的差别,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奖学金评定、评优等的主要依据。

5、对我校现有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修改现有的总评评价标准。建议平时成绩最少占总评50%。

2)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基础素质能力和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和习惯作为考核的重点。

3)坚持“纵比为主,同层横比”,强调“发展现状与历史作比较”,以其在原有修养、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

4)评价结果总体保持:20%左右优等生;60%左右中等生;20%左右差等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0

[2]付金根.浅谈如何改善学风教风[J].广东工贸教育,2006,1

[3]付金根.我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广东工贸教育,2009,1

第7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和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不相协调,模块化教学在当今职业学校中广泛实施,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中职机电专业的电工电子技能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以后教学有所改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我校在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了模块技能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电工电子技能模块内容

我校2006年进行了技能模块教学的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机电专业第二学期开始开设技能模块课程,电工电子共9个子模块,机械3个子模块,每学期3个模块,分别为电工基本技能,电子基本技能,电工仪表使用,低压电器与简单控制,plc控制,电子软件绘图技能,配电柜组装与调试,电动机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机电班学生上课时每个班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每个子模块6周,学完进行考核,期末进行综合考核,每学期每位学生学习3个子模块,这样开设,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教师便于开展教学,每位教师上课教授学生20人左右,学生真正能动起手来。学生能学会,教师能教会,都有成就感。这些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基础性较强,且与实践紧密联系,如此安排使学生在理论中获得新知识,在实践中巩固这些知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也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让其在比较中学习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便真正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劳动型人才。

二、技能模块教学的特点

1、突出能力培养

紧紧围绕专业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横向有交叉

打破学科系统编排课程内容,以典型职业活动内容为线索,以课题为中心,将涉及到的各门学科知识编排在一起,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

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有用的人才。

4、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每个班上课同时有3位实训教师在授课,占用3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每节课都在使用,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满足了学生创新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5、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每位教师上课只负责20个左右的学生,便于开展教学,辅导容易,根据学生水平,布置不同的任务,每位学生都可以学会,学生喜欢上实训课,教师有积极性。

6、强化技能教学

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做了大幅度调整。

三、技能模块教学的方法

我校教师依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因为每位实训教师每节课所带学生为20人左右,因此教学很容易开展,学生都需单独操作,减少了依赖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难易适中,真正使每位学生都不掉队。

1、引入任务:教师进行讲解,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任务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2、任务实施:以个人、双人、等形式执行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欠缺点,补充学习。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难点)两部分组成。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给出平时成绩。

四、所取得的效果

总结技能模块式教学的效果,我校对近五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毕业生素质,技能水平较高。同时表明我校推行的专业技能模块教学模式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及教育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潜能与个性特长的培养。实践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同时也体现了职业学校办学的特色。

技能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它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组织实施,而由此引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第8篇

本学期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XX年2月份:

1、做好开学前的办公用品的采购工作;

2、组织教材和教师用书、备课笔记及其它资料的运输和整理工作;

3、做好开学报名工作安排;

4、组织新学期行政会议和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5、组织新学期报名工作;

6、做好冬季校园水电设施的维护和维修工作;

7、做好校长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8、编制XX年上半年学校用款计划;

9、协助做好校园工程督查和工程资料建设工作;

10、XX年“义报”资料建设工作

3月份:

1、做好学校后勤的常规工作;

2、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3、协助校长室做好新校园规划的落实工作,积极为新建项目的尽快开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做好XX年秋季教材征订工作;

5、做好校长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6、做好学校重建项目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4月份:

1、做好学期财务自检工作,实行学校财务公开;

2、做好班级财产中期检查工作;

3、拟定五一假期值班安排;

4、做好第五届“八中之声”文艺汇演的物资准备工作;

5、协助校长室、教导处做好七年级招生的前期谋划工作;

6、协助教导处做好毕业生职业学校春招工作;

7、做好毕业生参加体育考试和理科实验考试的各项保障工作;

8、协助做好各年级综合素质考核工作;

9、协助校长室做好食堂浴室和2号教学楼配套建设工作。

5月份:

1、对校园水电等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

2、做好期中后勤保障工作;

3、落实校园规划的年度目标;

4、做好做好校长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5、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6、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6月份:

1、做好期末校产清理工作;

2、做好期末的各项保障工作;

3、安排暑期值班工作;

4、做好办公室工作总结;

5、协助做好七年级招生工作;

6、做好中考的后勤保障工作。

7月份

1、做好办公室学期工作总结;

2、做好假期校园财产的看护和巡查工作;

3、协助做好中考建档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准确定位;突出专业实用性;淡化分数;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目前,大多数职高语文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在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摒弃旧观念,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涵是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内容力求做到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不妨大胆“忍痛割爱”。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口语交际训练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表达准确。

(二)应用文写作训练

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一)学生的手和口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采用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

(二)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不能客观上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量化。可以尝试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语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测试。分阶段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期末进行与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考试,平时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1]苏占元《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改革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目前国内对计算机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为中职学校创造了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出来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打字员岗位,对最基本的文字处理、版面设置、打印等都不能熟练操作。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的基础教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一个网络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基础作为一个工具性学科,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提供有力的辅助,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大部分人对计算机这门学科不重视,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课程所用的设备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其次,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这门课程所用的教材往往比较陈旧;第三,计算机基础课初中阶段学生掌握层次不一,学生入学的差距很大,导致教学内容和进度无法平衡;第四,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不能突出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因此,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1、重新审视计算机基础课程

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遏制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所以,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改革,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要严格控制授课教师的质量,授课教师最好为计算机专业老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全面的最新的计算机知识;第三,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设备,应该能够时时更新。

2、加强课程开发

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什么课程应该开设、什么课程不应开设,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有实用性,如果知识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连续使用同一本计算机教材的情况。一定要舍弃那些落后、过时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教材往往偏重于素质教育和理论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3、转换教师的角色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这是教育学中“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已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的观念。应该从原来的讲授、灌输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4、考评方法改革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差,对学习不喜欢甚至厌烦,所以考评时应该灵活变通。以某校为例,学生考评成绩为:综合成绩= 平常表现分 + 期中考试成绩 + 技能鉴定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0%、10%、40%、20%。把学生平时作业、上机练习表现、请假等一系列都放到考评中,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也让学生平时对自己也加强了监督。 另外还有一些参加市、省、国家级比赛的学生可以免考,所有成绩均以合格评定,得奖的还有一定奖励金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意味着后退,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结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计算机知识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服务,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在这其中,学校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革,很多专家教授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愿能够抛砖引玉,使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宇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以及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9):206-207.

[2] 胡满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0,(17):28-29.

第11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评价体系;思考

作者简介:徐刚(1973-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教科室主任,高级讲师。

“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的素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大军,造就几代人的素质,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章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再次重申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突出了改革、发展两个主题,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围绕着《纲要》提出的两个主题和四项重大任务,就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应当着力从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满足人的潜能发展需求等方面,加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注重工作或生产与知识学习过程的结合,强调学生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评价中学习。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拓宽了就业渠道。

二、职业学校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观念落后陈旧,评价指向偏离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考试改革远不及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那样受到重视。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相适应。目前的评价体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脱离,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有些学校技能、能力的实际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20%左右;评价方式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而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命题及评价标准欠科学,技能和能力评价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2.评价不能凸显激励导向功能,不能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学生的素质测评的内容和要求不规范,具有主观随意性,很少能征求和综合任课教师的意见,仅仅为了评先、评定奖学金等需要,是为评而评,评价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激励作用不强,没有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不能通过考试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的分析,缺少真实的考试评价总结,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考试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事实上,一定程度上讲,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养成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方法形成的,学生很多方面的情况是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考试反映出来的。

3.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简单。一是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及社会行业评价的价值;二是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常的考试是考不出来的,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收获等等,这不是一种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收获,很难通过考试来测量。

4.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往往是“一锤定音”,即通过每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而在教学过程中鲜有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的技能考核主要采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

三、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机制的有益启示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传统考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建立在学习的实际工作效果评定上,不再限于书面的纸笔测验,而是一个搜集证据并判断证据是否符合操作标准的过程。一般是结合以下几种方法的多重评定方式来进行:考官在工作场所观察考生的实际工作表现,以实际工作表现为依据,在工作中进行考评;考官在模拟的情境中,对考生进行能力测试、技能测试和熟练度测试,这种模拟的情境一般都能反映真实工作条件;搜集辅证据,主要以通过口头提问、开卷笔试、多项选择等方式来检查受评定者是否理解工作的一般原理,并迁移至其他情境以充分应用的工作能力;搜集有关以往学习成效的证据,包括设计方案、实际产品、文献报告及经认可的成绩证明等。

澳大利亚对培训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这12种考核方法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其他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比之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紧密结合。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考生在行业协会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这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考试组成,即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产生两类证书,即培训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运用评价标准对教育过程进行评判,判断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以期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活动。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明确的职业性。首先,其知识结构主要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的,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个人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和具体职业岗位中,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应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价应关注人才培养的特色,应注重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要求,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将原来传统的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评价体系变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系统、动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关于评价理念

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有什么样的质量评价理念。中等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各类中高级技能专业人才,一个有特色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发展、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应善于吸收现代教育理念中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内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优化与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关于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中,学校教师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其次是实习实践企业的指导老师,学生总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其实验、实践、设计、实习等占教学总学时数约一半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在企业完成的。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期间,其实践、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由企业负责。实践、实习结束时,企业指导人员将为学生出具一份实践、实习工作鉴定;学生要完成一份详尽的来自企业的实践、实习报告。这时,企业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是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学生成绩的评定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进行,企业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内部教师,学校外部企业、社会,还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社会评价应包括学生家长评价和社会权威部门评价(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尤其是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不仅使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修正教学导向,使实践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3.关于评价内容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从多角度进行的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发展的评价。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改革经验,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对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施展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职业意识需要学生具备认同感、责任心、适应性以及合作与竞争的观念。

(2)专业技能。其中的“顶岗技能定位”,主要是评估学生在具体岗位上学习的技能、在职业需求中覆盖范围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以及是否为职业需求的关键技能。同时应鼓励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在评价中“业务合理化建议”和“技能改善与创新”方面应得到体现。

(3)自我管理。主要是评估个体在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心理调节等自我约束方面的表现。

(4)人际沟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能否因此产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

4.关于评价方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评价方式不能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应当是把评价“嵌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活动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将评价过程和实践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的新方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理念,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同时,工学结合综合了多种学习实践活动,而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因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形式是多样的,并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

首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划分学习单元的,不同的学习单元,其学习活动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工学结合教学的评价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其次,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课程的教学场所已由教室走向工作岗位,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听课,其形式多样,过程复杂,单纯的期末考试不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全面关注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感情、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变化,综合使用形式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形成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为主体的及时反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最后,改革只重结果的传统作法,注重过程评价并据此及时反馈的评价信息,为此,要设计“过程+结果”的评价机制,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

[2]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3]李平.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3(12)

[4]杨靖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 思想道德教育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1-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01年到2003年,招生数从398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增长28%,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我校也在这一机遇下开始大力发展,为社会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重技能的优秀人才。

一、德育方面。

2008年l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

(一)从学生的仪容仪表抓起。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严抓仪容仪表:女生不准化妆、戴戒指、项链、烫发等,男生不准留长发、穿奇装异服,学校有专门为学生指定的西服、西裤、白衬衫、领带。学校领导和学生会成员定时检查班级学生仪容仪表。如有违反者先从班级的分数扣起,每月进行各班级考核公布。

(二)从学生课堂表现抓起。

首先从兴趣入手改善教学,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其次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每月考核范围。每月总结一次,到学期末进行总平均考核选出三名为学期模范,颁发荣誉证书。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很多优点,慢慢的从这些点滴中改善自己的品德行为。

(三)从课程教学抓起。

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我校专门设置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公共关系》、《普通话口语交际》等与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和专业课相联系的文化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公共关系》课程主要结合实际,经常性的给学生播放一些公司或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短片让学生一入学就开始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和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而《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师则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演讲、自我介绍、求职应聘材料等,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从学生的文化素养、法律常识抓起。

我校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娱乐知识、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学生的法律常识,经常性的举办一些文化活动。

1.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晨读或午读时间阅读《弟子规》,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评出优秀班级表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学生的团体凝聚力。

2.针对学生的不良品德和恶劣行为,我校还专门邀请大庆市公安局八百垧分局的相关人员举行了“五进七讲”进校园活动,以近几个月青少年犯罪案例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技能方面。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为了迎合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狠抓学生技能操作。

(一)理论课堂与技能相结合。

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或案例教学法。

1.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准备一些背景材料和不同角色,让同学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加强训练,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

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实操课程的训练,开设的实训课程有:中、西餐宴会摆台、中式做床、西式做床、模拟导游、插花等。

1.开放日活动。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部分合作企业等来观看学生的实训操作。为的是和兄弟学校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能够对我们的学生有一技之长放心录用。

2.本部门举行的各种活动。除了从第二课堂的学生中选出优秀者进行比赛外,其他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报名参加,每组选出前三名进行奖励。

(1)模拟导游学生在进行模拟导游训练时,同学之间相互抽签进行景点讲解,大胆指出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则在旁边给予相应的指导工作。

(2)对于中、西式做床,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负责的学生组织;然后给学生播放中、西式做床录像,让学生在欣赏之余轻松感受做床的全过程。

(3)中餐宴会摆台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兴趣。所不同的是发挥学生的创意空间,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酒店中经常用到的宴会。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但在时间上严格要求自己,更要求教师在质量上给他们严格把关。

总之,中职生的就业除了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外,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学校应从多方面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职业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培养他们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择业和就业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