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

时间:2022-06-17 23:5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企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企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ERP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料、设备、信息、时间、方法等方面)充分调配和平衡,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到一起,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提高赢利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1.ERP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

1.1 ERP管理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配置、使用,形成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客户的全部供应过程,实现资源配置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优。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1.2 ERP管理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

ERP企业管理的计划系统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销售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等,而且这些计划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ERP企业管理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1.3 ERP管理体现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

ERP企业管理思想体现在企业日常的工作流程处理和实施过程中,因此,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将ERP企业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各功能模块中。企业实施ERP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首先ERP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它的应用涉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集成性、数据共享与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ERP系统的成功可以组成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不同行业业务处理模式上的变化,为了保证企业ERP企业管理系统实施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企业手工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2.企业如何实施ERP管理

2.1 合理确定ERP主要目标

企业在实施ERP时一定要分析企业的需求,制定可行的目标及上线标准,分步走,逐步加入模块,完善企业ERP企业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主要目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流程设计,最后通过系统实现。这样才可让企业真正受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2 积极创造基础条件

现代企业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才能确保ERP有可能成功实施,其中最主要的基础条件是经营基础、管理基础。还有企业领导的重视、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也很重要。同时,引进人才,提升信息化和ERP培训,先实现ERP理念和技术的普及也是必备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ERP的成功应用。

2.3 慎重选择ERP企业管理软件

适合自己的软件才是最好的软件。为了适应客户需求和业务环境的迅速变化,不仅要求企业产品生产具有灵活性,而且也要求企业业务结构和业务过程具有良好的柔性。为适应这种动态性和复杂性,作为ERP企业管理平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管理系统,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实现功能可裁剪性、系统可配置性以及流程可重构性。

2.4 提高员工的ERP应用能力

要提高员工对ERP的应用能力,首先要让员工积极参与ERP实施过程。在ERP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熟悉和掌握ERP原理和运作方法。其次,可以通过培训获取ERP应用技能。在ERP实施的适当阶段,要分批次、分层次对各级员工进行培训。对于中高层领导,侧重于ERP的理念、原理、管理思想及运用ERP平台提高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培训;对于业务骨干及一线员工主要侧重于ERP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要积极营造ERP文化氛围。实施ERP项目是一个否定的过程、创新的过程,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习惯的操作方式是一个很不习惯的过程,公司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最新管理理论,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将培训贯穿始终。

3.ERP企业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一个ERP实施项目牵涉的面很广。从大的方面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小的方面说,项目的计划、组织、资源调配、控制和协调,都是ERP项目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3.1 制定项目时间表的重要性

ERP实施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资源,也会涉及到任务的分解,而且大部分事情都有一个先后次序的要求,因此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必须制定好。而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味在项目进度计划时求快,甚至是刻意追求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作为项目里程碑,将对项目的控制造成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拖延情况,正是起因于项目进度出现拖延,而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ERP项目实施的时间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因素,适当留有余地;在执行过程中,应强调项目按进度执行的重要性,在考虑任何问题时,都要将保持进度作为先决条件;同时,合理利用赶工及快速跟进等方法,以充分利用资源。

3.2 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ERP项目的成功实施当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体系,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一个自上而下的项目组织。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是明确每一项任务由哪些人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人力资源矩阵。实施团队的好坏是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一个ERP项目中,30%的时间和精力在做技术,70%时间是花在做人的工作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ERP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核心部分。

3.3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达到目标要求并超出目标期望,这就是项目的质量要求。我们经常说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就是对满意度的实施。如何才能达到高满意度?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标准。首要的前提是对项目的目标需求范围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是谈项目实施高质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是企业对产品满意,产品包含软件本身,以及软件技术。然后是对实施顾问和实施过程的满意。产品、技术、实施,三个方面构成ERP实施项目质量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我们需要在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质量监督措施,加强质量的控制。

3.4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以上项目的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管控。具体来说,就是采取规避、转移、接受、利用等等方式,排除对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进而保证项目的有序进行。风险管理一直是ERP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简单说,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项目重大要素诸如范围、时间、人员等进行管理。

3.5 必要的奖励机制

ERP项目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施小组成员在完成已有任务的同时,无形中又增加了分析与收集资料、整理基础数据等许多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才能有效调动起实施人员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项目领导小组应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和部门给予特别嘉奖。

ERP企业管理是先进管理经验的集成,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库存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ERP财务系统提供了各种财务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查询分析功能。系统可提供精细预算和粗放预算两种方式,各单位可以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自由选择。企业预算除了具备对全面预算协调、控制的作用以外,还具备激励、提升管理能力、抗御风险、落实企业战略的作用。ERP系统能满足用户信息充分共享、综合汇总、分析和远程应用的管理需求,适用于企业分散式应用、集中式管理的模式,是实现集中式管理和远程监控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ERP企业管理从管理范围的深度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能否具备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管理。ERP是提升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ERP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是ERP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距离企业信息化的普及,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方言.ERP中的财务管理[J].计算机世界,2004,2.

[2]李波.中国企业ERP实施分析及展望[J].工业企业管理,2001,9.

第2篇

一、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们发现,企业管理并非是简单的“凭经验办事”,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其对象、方式、工具等的覆盖面都非常广泛,但却鲜有企业能摸清其中的条理,致使很多企业往往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却不得而知。同时,从许多现实例子来看,不勇于实践、照搬西方经验、属于反省总结、脱离自身基础都是企业随波逐流、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源。此外,市场经济特有的浮躁使企业一味追逐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考虑、以及企业管理对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此,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走出一条形成符合中国企业气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的企业管理之路,成为现代企业和学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然而放眼当下,经历过失败的尝试,企业管理者已经觉察到从根源入手的必要性。为寻求缓解当前问题的方法,其中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所蕴含的道理显然不仅仅止步于人文历史,许多企业正是从儒学的精髓中得到了启发,从根源深层挖掘孔孟思想中对企业管理建设积极的内容。与现代管理思想不同,将重心更多地放在政治、宗教而非经济上,所以这些方面的管理思想,也往往比经济管理思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儒学思想的精髓对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的重大意义也逐渐为人所发现,运用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之后,也得到了不错的适应结果。

二、儒学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为本。

在儒家文化中,“仁”是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孔子对仁的许多定义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仁者爱人”,突出了“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儒学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观点体现了极强的人道主义色彩,目的就在于力求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获得和谐。在此基础之上,更着重强调了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性,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主义。由“爱人”外延至“得人”和“用人”,再引申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也是同样适用的。“爱人”并非指要对“爱”所有人,而是灵活而不冲突地通过人性化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并非是敌对阵营的角色,而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许多企业通过人性化的措施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也使管理更加轻松,企业内部和谐,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得人”和“用人”则是指管理者慷慨选拔任用可以满足企业要求,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并能够有效利用他们的能力,做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再者,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有体会,企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运作,但得到的人的品质往往良莠不齐,并且除了稀缺型人才,辅助型人员也十分重要,“犁牛之子新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便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管理者对每一职务的人员安排并不是统一高标准,而是需要对不同种类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集体的的行动力拥有1+1>2的效果。

2.礼。儒学范畴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礼”。

“礼”指一种规章制度,也可以理解成道一种德规范。孔子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也是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从今天的视角看,“礼”可以是法律、社会道德。但是作为一种规范,“礼”在现代企业管理里拓展出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体,每个企业都必须适合自身情况的公共准则,才可以作为企业对外行为的依据。对内部,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也是“礼”的具体体现。不过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孔子在提倡礼的前提下,更提倡遵循“礼”的精神,而非形式。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各种繁琐的条条框框,而是缺少适合企业情况的管理条例,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缺少自觉遵守管理条例的意识,才会使得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知识“纸上谈兵”。

3.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论语•子路》之中有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就提醒了管理者自己的角色在企业管理中起到多么重要作用。儒家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话,也是表明了管理者,也是领导者是管理的关键。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是个人独有,管理者自身的品行、作风会对被管理者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早早就认识到的一点。管理者,也可以称领导者的一些特质是天生的,但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个人魅力、遵守诚信都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得到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信任,做到真正“取信于民”。这样一来,儒学之中的“信”的思想,也得到了延伸。然而把视线放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这“一人”有时候并不仅仅指职权最高的人,而是可以拓展为一批人。由企业领导者所挑选的骨干精英,也可以充当这“一人”的角色。这些人才不仅在才能贡献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更是同企业领导者一起,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儒学管理思想的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启发

1.开放兼容。

站在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来说,儒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的开放性也是儒家文化能够有如此浩瀚内涵的原因。在对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的基础上,一些经营者发现,即便着智慧结晶的时代背景是千年以前,却仍可以与现代行为理论接轨。所以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管理者经可以有针对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可以借鉴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可以通过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协同提高管理能力。中国的企业只有找到能够承受住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考验的管理理念和体系,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可发展持续发展。

儒学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够推陈出新、海纳百川,不断发展至今,足以体现了其强大的可发展性,然而对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长远的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实践的时候,必须以发展为目标,并以此为标准作出决定。在企业中,管理者个人的精神品质,以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条例所体现的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企业诚信、企业态度,坚持以仁爱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使命感等,都是企业管理可发展性的具体行为。西方管理思想集大成者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企业使命理论,也是与此不谋而合。

3.和而不同。

对于“和而不同”这个启发,个人认为有两种不同角度的启发。首先,是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前面也提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需要有的和谐性,这页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谐相处能够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拥有更多沟通,方便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归属感。但和谐并不意味着言听计从,只有不拘泥于职位限制,用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其次,从大的方面入手,商海茫茫,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念却是相差不远。儒学中“和而不同”的观点在此也可为经营管理者点一盏明灯。虽然基础理念相差不远,但是万千企业各自情况却不同。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从平庸的“和”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之路,找到自己的“不同”才能使企业不失生命力。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激励理论;运用探讨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大融合,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市场的竞争转变为了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激励理论的恰当运用有利于激发人才的潜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和特点

(一)内涵

激励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术语,它指的是一种过程,运用激励的方法持续性激发人的动力,让人保持在一种心理激奋的状态中,有极大的动力向某一个目标前进。在企业运行中,促成激励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其中重要的因素有行为、动机和外部刺激等等,动机属于激励要素中最为核心的一个方面,与行为和外部刺激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人们或企业员工造成有效激励。在目前的企业管理手段中,激励手段的作用比较突出,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运用激励手段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特点

激励理论发展到今天,在当前的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中,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激励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值得后来学者进行学习或借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激励理论可以分为这些类型: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过程型。下面就从这些类型出发阐述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心理需要采取激励手段,主要研究内容为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动机。内容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在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就会继而追寻高层次需求。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的多样化需求,针对性地激励员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性激励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改造被管理者的自身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有斯金纳理论。斯金纳理论认为外部刺激往往会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上,有利的外部刺激会使这种行为反应更加主动且明显,反之则不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做出有利刺激,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是指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激励手段的运用。过程型激励理论中比较出名的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除绝对报酬以外,报酬本身的公平性也会影响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运用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中,绩效成绩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良好的绩效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激励理论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在企业运行的大环境下,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员工激励,可以促进员工能力的最大化发挥,开发潜能,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的进行中采取针对性激励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能力,从而实现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目标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

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对员工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包括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和惩罚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给成绩突出的员工创造更大的工作动力,给业绩下滑的员工创造工作压力,促进他们改变现状,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营造积极进取、共同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提高企业凝聚力

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无法持续健康发展,而凝聚力强的企业则可以顽强存活于激烈的竞争中。因此,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非常重要,在多种形式的激励之下,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理念可以有效融合,达到统一,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运用的策略

(一)激励手段的运用要保证公平性

过程型激励理论中,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除绝对报酬以外,报酬本身的公平性也会影响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不仅会对比劳动所得和自身付出,还会把它和其他员工的工资状况进行对比,在同样的付出条件下,如果员工之间的工资有差异就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手段自然就会失去作用。因此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激励手段的运用一定要保证公平性,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整体效率。

(二)发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共同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最原始的需求是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是在物质需要被满足之后才产生的,因此,企业对员工仅仅使用精神奖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

(三)制定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是多变且多层次的,因此,激励手段的使用需要岁环境变化而变化,制定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策略。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激励机制,实施多层次激励手段,提高企业整体创造力。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管理手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激励手段作为最重要的管理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们应在不断实践中,创新使用激励手段,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91-92.

[2]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07:39-41.

[3]黎明,耿晓钢.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3,16:90-92.

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沟通;问题;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对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通过企业管理沟通的科学措施实施,就能够企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以及思想等加以传递,这样就能对实际管理活动的高效进行有着促进作用。能够通过沟通将上下级的交流模式加以优化发展,在此次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下,就能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作用发挥和重要性分析

1.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作用发挥分析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只有在各个层面的管理工作得到了优化发展,才能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而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就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通过企业的内部管理沟通的实施,就能对企业职工的工作得以协调发展,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不断的提升,从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比较有利[1]。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会有诸多的决策执行,而通过沟通就能将决策的准确性得以有效保证,在信息的获取上会比较突出,能够对信息的判断力得到有效的加强。

另外,通过企业管理沟通能够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了解,这样就能针对性的来进行发展,将多方面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结合实际能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企业产品。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沟通也是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举措,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对市场的发展形势有所了解,根据市场导向来进行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性分析

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质量水平提升有着其重要性,这是企业的创新以及和市场进行融合的基础。在当前的市场化发展背景下,企业也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在进行着探索,这就需要企业管理沟通,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以研究[2]。通过系统化的引导以及对发展策略的调整等,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能得以有效提升。

再者,企业管理沟通的优化措施实施,也是对企业管理的客观需求。通过管理沟通能对企业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企业内部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管理沟通,才能保障企业能灵活性的应对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对自身的潜力发挥有着促进。通过管理沟通就能在经验上大量的积累,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另外,通过企业管理沟通的措施科学实施,也能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生命力的强化。通过沟通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得以及时性的解决。通过这些方面的利处分析来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就比较重要。

二、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愈来愈离不开管理沟通。沟通作为是人类社会行为中比较重要的基本行为,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形式比较多样化,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会使得内部的沟通不畅,以及没有充分注重对员工的信赖,所以企业的凝聚力就相对比较缺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性,由于在沟通上的失误以及不足等造成的风险问题比较多样,而注重企业管理沟通,就能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3]。当前的信息经济环境下,企业内外部的变化都比较迅速,管理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比较关键。面对当前的企业发展情况,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在管理沟通方面进行加强。

2.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者在沟通意识上相对比较薄弱。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权多是掌握在领导手中,职工只要按照领导者的意思办事即可,这样就会造成绝对权威的问题,对职工自身的地位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得以有效激发。这样就比较容易造成领导者和职工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发展。

再者,企业管理沟通中的渠道管理不足。在进行管理中,需要在信息上准确化的呈现,但是从实际的管理沟通情况来看,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加强。沟通渠道的上下比例存在着失调的问题,在直接沟通的渠道方面比较缺少,非正式沟通渠道也比较少等,这就使得沟通的灵活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呈现[4]。这些层面的问题对管理沟通的质量水平提升就有着很大的阻碍。比如有些厂家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在产品开拓初期就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总,由于两家总之间常会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因此往往会出现虽然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市场拓展状况却非常不理想的局面。

另外,没有将企业的管理沟通机制得以完善化。从当前的企业管理沟通的现状来看,在管理沟通的机制方面还有待健全,没有注重沟通机制的系统化制定。这就会造成管理沟通没有一定的标准。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能充分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应对,保障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1.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员素质因素。从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沟通双方人员自身的素质是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由于沟通过程中双方的素质没有对等,在对信息接收的能力上就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性,这就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沟通环境因素。对管理沟通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沟通环境层面,在沟通机构以及氛围方面如果没有得到良好呈现,也会影响管理沟通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企业管理沟通造成影响的因素就是沟通的手段以及方式。这些因素都能够对企业管理沟通造成很大的影响。

2.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注重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渠道拓宽。只有从管理沟通的渠道方面得以有效拓宽,就能够在沟通的效果上良好呈现。要能对切实关系到职工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员工大会的召开加以解决,为能更好和员工进行沟通,也能设置员工代表,进行对职工的意见加以征集。这样就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方式[5]。在当前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来进行沟通就比较重要,这样就能够实现跨时间以及跨空间的沟通。

第二,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要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对沟通的制度加以完善化。企业领导者要能对领导和职工沟通的重要性得以详细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策略,让职工和领导能树立一个比较科学正确的管理沟通意识。要注重对管理沟通的制度加以完善化,对管理沟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要能不断加强,在进行实施培训的内容方面要能得以具体化的呈现,在制度的引导下来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组织机构的完善建立。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建设,就能有助于将管理沟通的作用得以积极的发挥,沟通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在进行组织构建的过程中,要能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的部门相结合,注重沟通的效率提升。并要能够在管理沟通的战略性目标方面加以制定,通过合理化的目标制定,来保障管理沟通的动力得以激发。

第四,注重对当前的管理沟通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将先进的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中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管理沟通的效率水平有效提升。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企业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得以提升,在时间上能够有效节约,让员工能够畅所欲言。这样就能有效实现管理沟通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6]。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在管理沟通的艺术性得以充分重视,对管理沟通的目标能得以明确化,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应用等。

除此之外,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还要注重在意识上的加强,以及在双向沟通方面进行加强。从多方面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保障管理沟通的质量水平提升。

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人性化;协作化;创新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最近20年来,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国际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更新观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勇于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收益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二、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夏.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J].商业时代,2006,(8).

[2]杨金凤.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运用[J].领导科学,2007,(5).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现代企业;企业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08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研究背景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削弱,越来越多的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对资金的管理和核算更加重视,这也充分说明,当前企业已将资金管理作为其核心工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最少的资金来办成最大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实现企业运行成本的节约,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且在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还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自身的职能不断被扩展,其在完成基本财务工作的同时,还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企业前期规划、中期操作和后期维护的过程中财务工作得以全面渗透,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才能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控,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2.1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经济业务主要以内部经济业务和外部经济业务为主,并在开展过程中遵循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发挥着监督的职能,并通过核算对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这也充分说明财务会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2 财务会计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在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工作还是各项经济业务的开展,都与财务会计具有紧密的关系。其对企业的收支进行有效管理,无论是对企业其他部门还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都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财务会计不仅监督企业经济活动,还通过核算来反映企业各种资产和财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充分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而且通过强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能够使企业管理工作及各项经济活动,在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下进行。

2.3 财务会计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任何一个企业,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资金都十分有限,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现有资源和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充分组织与企业目标利润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并将影响企业利润目标的因素进行调动,这需要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因此财务会计工作要对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使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会计在对企业各项济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能直接管理和预测企业经济业务,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经济预算目标和发展目标。

3 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策略

3.1 加快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面对当前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以更好地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现代企业要想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就需要加快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通过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并与其自身会计专业知识有效结合,从而为企业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2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并做好财务会计制度的落实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体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建立监督机制,全面提升财务的会计水平。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激励制度,积极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来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3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具有高流动性的资产,且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也要随之变革,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中找出最佳的经济效益,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建立企业财务预算体系

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预算。企业的预算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并做好企业预算的执行工作。企业预算需要细化,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开展全面预算来提高企业预算水平,财务人员需要认真把握每一项支出数额,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职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强化对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并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形成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3.5 加强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努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承担着企业预测、决策和规划等重要职责,这也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重视对成本核算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会计行业的前沿动态,如,战略成本管理、价值工程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等,并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过硬的财务会计队伍,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实力,槠笠档慕】捣⒄固峁匾的人才保障。

3.6 加强预算考核,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财务会计部门的期末决算要和财务会计预算相互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财务会计预算的执行结果,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同时也要把偏离财务会计预算的经济责任追究到个人,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不断纠正偏差,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对预算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从而为下一会计年度现代企业的运行提供合理指导,确保其更加科学、合理。

4 结 语

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各企业管理的现状看,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的职能,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付光富.论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视野,2013(4).

第7篇

关键词:以心为本 现代企业 管理 可持续

一、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方向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期间出现了好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改革不彻底;薪酬结构有问题;经营者心理因素等)。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但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就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研究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加强;三是企业软件需要完善(如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等);四是企业要素市场建设需要稳定。其中,企业要素市场中的“人”的要素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以心为本理念的提出

(一)西方的人本理论

在西方,关于人本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的德斐尔神庙矗立的石碑上,就铭刻着“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近代启蒙主义高扬人的主体性,开人本学视野之先河。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学已经发展有上百年的历史,物本管理和人本管理是管理学理论所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二)中国的以心为本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三支重要的源流,那就是道家、儒学以及禅宗。可以说,这三支重要的源流均以心为本,遍及人文、哲学、宗教以及心理学等许多领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例如,《老子·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的论断说明:天地能够永恒的原因是因为它本身是无私的,天地生长万物的目的不是因为天地本身,因此能够长存。有道德的人应该学习天地的无私精神。

(三)以心为本的内涵

以心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升华,心灵的外在感动转为内在自觉是它的核心体现。以心为本重点也是对人的管理,但它所关注的是人的内心,着眼于对人的心的管理。它认为管理好内心和心灵是管理好好自我的基础,基于管理好自己之后,再去管理别人。

三、以心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生命价值;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现代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更深层次文化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管理工作事情繁杂,要想各方面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那就得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支优秀的骨干团队。而企业的其他成员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所以,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现实的可用之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考虑因素。相应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以心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管理者自身心的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以心为本的应用应该从管理员做起,这是企业内部以心为本管理的前提。做好这一点,应该考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角色意识的树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其角色有可能既有领导的头衔身份,又有员工的身份,亦即其具有双重身份。作为一名领导者,只有具备被管理意识,才能自我遵规守纪,愉快地接受他人的管理,进而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二是心态管理。三是应用哲学武装头脑。商人的最高境界是哲商。四是“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一个人的美德。

(二)对员工心的管理

《孟子·离娄上》中讲到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只有在选人、育人、用人、 留人等方面做好功课,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前行,实现自己的利益。管理者在对员工管理中,要学会方法,即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只有“用其长处”这一种方法,还可以“发挥最佳”,即善于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掘其闪光点。其次,管理者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从细微处关心下属,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这样才能增进领导与员工的感情,进而升华到员工与企业间的感情。因此,想尽一切合适可行的办法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让其自发、自动、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三)对顾客心的管理

何种情况下,顾客满意度对于组织的市场份额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状况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这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让顾客满意,才会考虑进行较大力度的投资。让顾客满意的最佳方法还是以心为本,给顾客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企业的真诚,建立起彼此心灵上的信任和互动。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将会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没一个角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以心为本理念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我国的企业必定会朝着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企业中站稳脚跟,获得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于春波.如何建立公司企业文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5)

[2]禚晨皓.基于《孙子兵法》五事视角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2

第8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国学凝聚了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用人观、决策观、思维观等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可以说,灵活运用国学思想,有助于构建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诚然,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应该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传承、弘扬有价值性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在国学思想中,最耀眼夺目的非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思想莫属。其中的管理思想深刻广远,有着超凡的实用价值。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国学寻求创新管理之路。事实证明,国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促进现代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献出绵薄之力。

二、国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是国学的代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儒学中的诸多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第一,儒家学者明确提出人本和民本思想。他们指出天地万物中,人最为贵。个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员工指出了方向。进入新世纪之后,人类社会已然从工业化社会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叹服,知识信息的增长使人目不暇接。这就指出现代企业要重视人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在促进企业组织的发展方面能做出巨大贡献。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使员工笼罩在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感受到企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降低人才流失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儒家的太和理论有助于现代企业构筑和谐生态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开始大肆追求效率,但是过于追求效率,会导致企业内部充斥着紧张、多疑的气氛,使员工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从而不利于他们发挥工作潜能。同时,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这就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由此可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而儒家提倡和谐的价值伦理观,要求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这就为企业构建和谐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第三,儒家互利的处世观有助于帮助企业重新构建新的伦理。儒家一直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帮助企业获得有序发展,企业组织成员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企业共生存、同进步。

(二)道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官方思想,道家从此成了非主流思想。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下,道家思想依旧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地位绝不亚于儒家思想。从整体角度而言,道家思想强调“以弱制刚”的处事方针,在治国思想方面提倡“无为而治”,强调自觉性的培养。直至今日,道家智慧仍散发着璀璨的人性光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道家智慧大有裨益。第一,道家学派倡导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管理理念。在道家学派看来,当时的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之气,人的本性被扭曲,人的关系被异化。所以,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还人之本性。这就告诫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要秉承一种自然的管理理念,与其把持使之保持盛态,还不如放任自然,“持而盈之,不若其以”(《道德经•九章》),从而达到一种领导者“无为”而民“自化”的理想状态,促使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与“无为而治”的自然管理理念相呼应,道家要求领导者致虚极,守静笃,即要求领导者对事业要有一种超然态度,并要求要求领导者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深入一线,与基层员工进行交流与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第三,道家提倡“不知有之”的隐性控制模式。从目前来看,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不在表面上违反工作制度,但是偏偏爱钻制度的空隙,爱“打球”。针对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设下不明文规定。即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员工,使他们遵纪守法。具体要从领导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广大员工树立表率作用,如此,方能达到执行的效果。

(三)法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而言,法家思想是一种控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以法为行为标准。韩非子的控制思想,注重控制体系的设计,强调体制因素的发挥。在法家代表眼中,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就利避害、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诚如管子说过的那样,商人日夜赶程,再远也不觉得累,就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法家提倡管理需要依靠高压政策,谨守“信赏必罚”的原则,用可观的利益和强大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如今,法家思想在社会中仍有影响,现代管理在应用法家思想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确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要想员工忠诚于企业,也需要制度的约束。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要尊重员工的权利,但也应该要求员工履行应有的义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强调制度执行。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企业最高管理层没有把握规章制度、纪律、方针、条例的制定权,政令就无法畅通,可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法家一贯重视执法者要掌握控制权,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当然,为了发挥人才主体性,企业领导应该选择可以放心交付任务的人才,对他们适当授权,为他们留有发挥才能的空间。第三,严厉管理风格。法家提倡用赏罚来引导人的行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有法必依,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四)兵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先秦诸多思想派系中,兵家的思想极具代表性。如今,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先秦兵书中,称得上有真正价值的,不过区区数家。但无论如何,兵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孙子兵法•谋攻篇》),这就告诫现代企业要重视信息对称,制定多重管理策略,并从中选出最具价值的一种,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处处涉及到决策,古言曰“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矣”,这句话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决策极具挑战性,在制定决策时,管理者会面临各种棘手问题,需要审时度势,方能弄清内外部因素,摈弃杂念,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当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不可能。孙武在《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就指出要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首先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再去伪存真,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第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兵法•势篇》),这就说明科学设置岗位和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职务分析为中心整顿企业。首先,调整企业结构要遵循精简原则。所谓精简,就是要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其次要遵循弹性原则。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毫无疑问,在一定时期内划分的部门并不是永久性的,其增设和撤销应随业务工作而定。再次要遵循任务平衡原则。企业各个部门的任务要尽量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员工产生心理不平衡。实践证明,只有合理调整企业结构,才能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第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这指出现代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战略管理。首先,企业要重视战略分析,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企业要加强战略选择与评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多个行之有效的战略计划,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再次,企业还要强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企业资源的配置和调整,以此确保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

第9篇

摘 要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进一步介绍了传统内审制度的弊端。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完善现有的内审制度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 管理 经营审计 风险审计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经济全球化使得传统的内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变化不断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二、 内审制度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内审工作的暂行计划》,明确规定了大中型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扎根于企业内部,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内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评估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内审部门防止腐败和舞弊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维护企业和部门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内审部门评定被审部门计划、方案、决策是否具有合法性、可行性来降低风险,提高整体效益。

纵观我国内审的现状,企业内审制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企业的管理阶层对内审制度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抵制。其次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使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收到限制,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再次,我国内审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业务人员缺乏一个合格内审员应有的素质。尤其是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改善内审制度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我国现代企业的内审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转变内审观念,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提高内审部门独立性、加强经营风险评估、提高内审人员专业素质。

1.转变内审观念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改变企业内审是国家内审的延伸的观念。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围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心展开的自我约束。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全企业监督机制。同时要明确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地位。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从传统的财务监督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支持决策。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2.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财务上的审计,以差错防弊为主。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把内审等同于查账,有些管理部门都对内审保持警惕的态度。随着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化,内审制度必须打破这种局限,把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上来。我们必须依据经济体制的改革开展经营审计,探索资本经营,加强资源配置决策审计。同时审计人员和被审人员之间要建立一定信任,提高领导对内审的认识,保证工作顺利的展开。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正确处理好监督、服务、指导之间的关系。

3.提高内审部门独立性

很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平行于其它部门,甚至没有从其他部门独立出来。有些内审人员同时有时担任财务部门职责,这样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公平性和独立性。对于现代的企业,既要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又要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可以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机制的公正性。

4.加强经营风险评估

目前我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接受的挑战越来越大,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经济的动荡导致盈利能力、持续经营和偿债能力不确定性增强。内部审计要及时分析影响企业效益的各种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1]。通过评估决定是否改变决策。不同级别的风险分配的内部审计资源不同,风险级别越高,分配的越高。内部审计在对企业进行支持决策过程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政策、避免风险管理漏洞。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审人员都是从会计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相关的实践经验。企业应该选择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内审人员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秉承公正、公平、认真的态度,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和观察力。首先在与领导进行沟通时避免利益冲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其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系统掌握财务、法律、经济、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遵守法律为基础,健全审计制度为指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能够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评估风险。国家也要完善对审计员的监管机制,建立全国性的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审人员和内审部门进行评估、监管和指导[2]。

6.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内审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审计水平。利用内部审计分析软件评估风险,建立审计测试平善企业管理。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电子方式转变、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先进的实时审计转变、由传统的个人独立审计向现代的协作审计转变。

四、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企业在逐渐走向国际化。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估、支持。完善的内部审计模式是保证企业降低甚至避免风险的关键。现代企业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转变内审观念,拓展内审范围,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内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改革来接受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雷,李硕.从全面风险管理看企业内审.理论探索.

[2]张典,单淑芳,姬宗皓.谈内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措施.山东煤炭科技.2012(1).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相关概念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这个定义中明确规定了团队成员的下限,它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而是至少由两个个体构成的。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为5P,即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基础,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把现代企业进行分解,就可以看到企业是由多个团队构成的。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团队成员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善于与人协调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合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有利于团队的成长,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唐僧的取经团队就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也有自己非常明确的任务。这个团队的领队唐僧虽然文弱,却能够号召所有团队成员并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孙悟空虽然脾气不好,却是业务骨干,是排除西天取经路上各种困难的主力;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且好色,却幽默善于打交道,是团队中的剂;沙僧老实本分,承担着所有行李的搬运工作;白龙马充当了去西天路上唐僧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唐僧团队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成员都是优缺点共存的,正是由于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扬长避短,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2.合作才能共赢

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不仅可以壮大企业的实力,同时也能让个人从中获得益处,这就是所谓的共赢。付出与索取本身就是一种辩证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光是强调让员工付出而不给予回报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而企业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定也需要效益的产出与利润的回报。企业讲效益、讲利润,与员工想要获得更好更多的报酬是既矛盾又合理的存在。如何才能让这样的矛盾变得和谐,唯有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合作。这个道理就好比是分蛋糕,蛋糕的分量是既定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量就越少。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件事情就让一个人去完成,最后整块蛋糕都是他的,这个人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享受财富哲学。在信息瞬息万变的21世纪,这种享受哲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比如会让个人狂妄自大,让企业缺乏内外竞争力而停滞不前,最终走向灭亡等等。既然如此,那在当下的企业发展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成为一个价值王国。试想,当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把原来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可口,那么每个成员就有可能分到比原来整个蛋糕还大的分量,企业也可以做到远远超越过去。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现代企业中的团队建设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领导层的观念和态度,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员工的态度,等等。下面从现代企业管理中团队建设的几个核心要素谈起。

1.增强团队的目标意识

团队的存在必然有其明确的目标,这是团队努力的方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必须培养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并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和认同团队的目标,让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与团队目标相一致。这样在工作时团队成员才能步调一致,最终实现团队的目标。

2.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

责任是团队成员的分内之事,是团队成员一定要做的事情。责任心是指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组织、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应遵守的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团队合作的核心。团队协作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心。首先,团队成员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细节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日事日毕,牢记岗位职责。其次,团队成员责任心的培养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来达成。所以,一个团队一旦形成就应该与时俱进,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新的工作技能,让成员学习吸收新的观念,养成好的工作态度。

3.建立团队的信任感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团队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信任包括两方面:一是团队领导信任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安排中要敢于放权,给团队成员以相对广阔的发挥空间;二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在同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就好比是共乘一条船,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同舟共济,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4.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更多地实现团队的有效沟通。沟通主要涉及信息发受的双方,提高双方沟通的有效性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和增强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要实现这两点,就应做到:首先,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其次,要求团队内部能够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最后,要塑造公平、合理的沟通环境。

5.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

执行是自上而下的任务传递和完成过程。做到以人为本才是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的根本解决之道,过去那种把员工看成经济人的观点是行不通的。要关心员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命。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1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3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第11篇

一、儒家管理思想“缘人情、人性而治”的逻辑起点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1]。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既然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就要从人的本性入手对人进行分析。儒家的管理思想正是从这样的出发点着手,按照人性本能的属性和特点来阐发相关的原则和手段的。

在人性的假设上,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基本观点。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是人性有其共性和一般性;二是人性在后天受外力影响或改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使每个人的人性产生差异。孔子之后,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对人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分歧。孟子侧重于阐释“性相近”,而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美德,是天赋而非外界施加的,“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2],乃是“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虚而知”的“良知”。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例如耳濡目染或者追求感官刺激使他的善良天性被遮盖了。他还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对于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荀子的观点则不同于孟子,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人性恶乃是人的自然属性、生理本能。同时,他还指出,后天的人为,可能使先天的人性恶,变为后天的人性善,这就是所谓的“化性起伪”,“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4]。这样就逻辑地推导出,礼乐的存在与推广是合理的,老百姓可以通过礼乐教化,而克服其人性中固有的丑恶成分,求善向上。由此可见,孟子与荀子虽然在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却是一致的,即人性的最后立足点都是善,所不同的是,孟子主张“本善”,任何人保持和发扬善的本能,就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而荀子则主张“归善”, 任何人只要努力改造自己的恶性,也可以归乎良善,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孟、荀以降,儒家在人性问题上还有各种貌似有异,实则一致的观点,如汉代董仲舒提倡“性三品说”,西汉扬雄提出的人性善恶相混说,唐代韩愈则主张性品说,而张载、二程、朱熹等宋代儒者则将气的概念引入了人性理论。无论何种理论,都将人性的立足点归于善,认为人性本善或经改造可以变善。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儒家才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手段。

如上所述,儒家相关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对人性理论的分析而提出的。无论何种形式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的对象,要很好地进行管理活动,就必须对人进行必要的分析。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儒家思想“缘人情、人性而治”的逻辑起点。在现今的企业管理活动中,我们要借鉴和运用儒家管理思想的成功经验,首先要学习其依人性而治的逻辑起点,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在把握员工整体共性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员工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要依人情、人性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协调好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个性和能力,使得管理处于有序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二、儒家管理思想“民为邦本”的核心价值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儒家思想所关注的重点。儒家继承了西周以来所形成的重民思想,系统地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孔子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者,他建立“仁学”,核心宗旨便是“爱人”,主张“亲亲而仁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爱民恤民措施,强调行“宽”使“惠”,认为“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 [5],要求做到“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并把“惠民”归结为“君子之道”。孟子和荀子将孔子所建立的“民本观”发展到新的高度,大大丰富了“民本思想”的内涵,提升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孟子“民本论”的典型表述,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他认为民众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民心之向背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8]。君民关系是水与舟的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君主离开民众的拥戴和支持,便意味着政治前途的葬送。因此,作为君主,必须以“爱民”为务。秦汉以降,儒家的民本论形形,其内涵不断得到新的充实和丰富,而“重民爱民”始终是其宗旨。按照儒家“以民为本”的原则,儒家普遍强调在治国管理上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治国目标的设定与治理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具体利益,采取富有人性、相对温和的统治方式,力求避免激化矛盾,酿成冲突,在满足统治者根本利益与照顾民众基本生存权力之间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因此,以“德治”作为治国的最高纲领,以“仁政”作为治国的最佳模式,也就成为了儒家治国思想的必要之义与主导倾向了。

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贵民爱民”的思想实际上体现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把人当作经营管理中最根本的、能动的因素,并通过对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心和激励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对物的有效利用,创造出优秀的经营业绩。因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借鉴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再则,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人对己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对待自己方面,“仁爱”思想主张“正人须先正己”“吾日三省吾身”;在对待他人方面,这一思想的核心是“爱人”,要求人们做到关心他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时还要求人们要关心集体,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告诫人们在个人和社会利益关系中,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全社会利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儒家的这一管理思想,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合作,帮助员工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以集体利益为重,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将儒家民本的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领导者与员工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形成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关系。同时企业领导者应关心、信任下属,赋予其更大的自,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要有容人之胸怀,并能有容才之过、容才之短的气度。企业领导如能真正关心员工,在工作、生活方面为员工排忧解难,将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也将被领导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回报企业。

三、儒家管理思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维方法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以“用中适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为基调的“中庸”理论,是儒家哲学的最高命题,也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方法论。

孔子最早提出“中庸”的概念,在孔子看来,讲求原则性、稳定性、适应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所以凡事都必须坚守大经大法,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是考虑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具体做法便是“执其两端而扣之”,从中找到和掌握合适的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凡事不走极端。孔子之裔孙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系统地丰富和深化了“中庸”思想。他将“中庸”从理论上升为宇宙之间最普遍的根本法则,指出只有遵循这一法则,天地万物才能安其所,保持平衡,和谐发展。后世儒者对“中庸”的推崇与阐释发挥也是“一以贯之”的,他们一致认为“中庸”是天下之至道,治国安邦的最高指导原则,只有行“中庸”之道,天下方可“致中和”。在某种意义上,儒家所说的中庸与中和的意义是相近的,中是循礼,和是行仁,以中和为用的中庸思想是礼与仁思想的集中表现。换而言之,儒家的礼和仁都是通过中庸来实现的。通过中庸,可以使普通人修养成为圣人,首先对自身,知进退,可以明哲保身;对国家,能做到“为政以德”,治国安民;对宇宙,可以自立于天地之间。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是:第一不走极端,第二就是要持久,这样就得发挥人性的平衡作用,以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统一。一个人的行为,应既不偏向于此一面,也不偏向于彼一面,而是在两个极端中寻求一个高度的平衡。

儒家思想所秉持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维方法,是以和谐为基础的,这与现代企业管理重视“协调”与“和”的理念不谋而合。“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高层次的作用,是有助于企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现。具体来说,将“中庸”之道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原则的制定与管治方法的施行,必须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节。对待矛盾的事物,“中庸”要求做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一立场,启示管理者不能在管理上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而应该把握分寸,适中用时,凡事留有一定的余地,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左右逢源,进退自如,找到事物的最佳平衡点,从而把握主动,牢牢立于不败之地。二是管理思维的选择与管理艺术的运用,必须做到文武并用,刚柔相济,即在管理上不可偏执一端,既不能一味用强硬的手段,也不能无原则地怀柔、行姑息之政;仁与礼应该有机统一,德与刑应该相辅相成,哪一方面有所欠缺,则当及时弥补,哪一方面过分,则当有意识地加以抑制,恩威并施,宽猛相济,不离中道,以此求得最佳的治理效果。三是管理目标的确立与管理境界的追求,必须做到谦益节制,兼容并蓄。“中庸”理论的要义之一,是提醒人们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发生性质的变化,走向自己的反面。这就给管理者以启示,在管理上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应该尊重现成的秩序与成规,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在稳定中求发展。管理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戒骄戒躁,不走极端,同时要善于兼容并蓄,博采所长,使品德各异、能力有差的各类人在工作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四、儒家管理思想“经”“权”辩证统一的运用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经”“权”说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智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性精神的具体反映[9]。它的宗旨在于为解决理想与现实,或者说原则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提供适当的手段。“经”“权”关系问题,其实质性的内涵,在于如何正确地处理政治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方面要强调原则性:“执中”,“执一”,“守经”;另一方面又必须注意适当的灵活性:“便宜从事”,“行权”,“通权达变”。儒家“经”“权”观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经”“权”关系之中,“经”(“常”)是主导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而“权”(“变”)则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用董仲舒的话说,便是“夫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虽死亡,终弗为也” [10]。二是“经”与“权”是共生互补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不能有意割裂与对立,即所谓“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 [11]。

受“经”“权”观原则的指导与规范,儒家思想确定了一系列基本宗旨,如等级卑尊有序的治理模式,德治教化的价值取向原则,正己及人的管治示范形态,仁义礼乐的人本管治精神,用中适时管治操作方法等。这些都属于“经”的范畴,都是必须坚持、不可动摇的大经大法。如果抽掉这些内涵,儒家治国思想也就丧失了自己的特征,也就不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儒家治国思想也不排斥“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如以动用刑罚来补充单纯讲究德治的不足,以承认合理利益来弥补单纯提倡仁义的欠缺,以天下一家、诸生平等来克服单纯讲究等级名分的矛盾等等,从而在治国上尽可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佳的效果。

儒家管理思想受“经”“权”理论的指导与规范,有了使自己与时推进、不断更化的理据和动力。这也正是“经”“权”观的意义所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借鉴儒家的管理思想,就要学习其“经”“权”观,从事任何事情都应该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通,有所调整,有所改进。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充实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丰富企业管理的手段,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就具体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在坚持总体方针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具体细节、具体方法做出调整和充实,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时期的各种需要,从而使企业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其稳定发展提供不竭的生机与强大的动力。

如上所述,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应当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不可拔得过高,更不应牵强附会,须知古人因受其历史条件限制,不可能为今天的管理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将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在运用和发展中真正体会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使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管理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409.

[2] 孟子.告子上.

[3][4] 荀子.性恶.

[5] 论语.阳货.

[6] 论语.公冶长.

[7] 孟子.尽心下.

[8] 荀子.大略.

[9] 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0.

[10] 春秋繁露.玉英.

[11] 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卷三.断刑论下.

[12] 陈长琦.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张震.“和为贵”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J].财富智慧,2006,(4).

[14] 丁晓钦.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J].经济经纬,2000,(6).

[15] 王永明.论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

[16] 李郁华.浅谈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9,(3).

[17] 王赞源.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18] 张守军,米咏梅.儒家的义利观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

[19] 董庆榆.摭谈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第1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制度

0 引言

人是社会的根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就是充分肯定人的创造成果,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创业激情,使每个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体,以积极的态度来开创企业和自身的美好前景。

1 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做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是提高企业驾驭市场能力、增强企业活力与生机的法宝,同时也是广大员工企业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发展观以物化为主,即以物为中心论英雄、排名次;而科学的发展观则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把人、人才放在第一位,作为“第一资源”,尊重之、关受之、依靠之,真正把人做为衡量发展与否、发展快慢的核心要素。一切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使人处于相对的自由状态,而不是像机械设备那样完全被控制,进而激发员工彰显最大活力、迸发巨大潜能。管理工作的一个特殊任务,不仅是造成一个“生产统一体”,使这个“统一体”的生产力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生产力的总和更大,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指挥和组织生产“统一体”的员工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生产制造出质量最优、成本最低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也就是要通过员工自身努力,消耗较少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制造出最少缺陷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策略

2.1 现代企业管理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

传统管理理论是以物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完全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在第二位。应该尊重人的思想,在一个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惠普文化常常被人称为“hp way”(惠普之道)。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被放到首要位置。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同时,企业要转化制度,真正使管理工作的重心由“物”转为企业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生产现场。以激励、关心为重,尊重员工的价值和能力,挖掘他们蕴含的潜能,保持员工劳动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从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使员工能摒弃企业过去那种以物质和能量的高消耗、低产出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工艺,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方式由资源攫取型向深层次的资源再生的转移。实现对员工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高度统一。

2.2 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企业有用人才

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人才,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心工作,努力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用才环境。

以某企业为例,为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情,畅通人才成长渠道,从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企业氛围,该企业坚持“业绩导向”,按照“业绩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艰苦岗位倾斜”的原则,制定《薪酬与业绩考核挂钩实施细则》、《原油产量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从考核方式、考核指标、奖励系数、兑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鼓励生产单位制订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考核实施细则,做好业绩薪酬的再分配,形成了厂、作业区、井区三级考核体系,一线员工收益明显增长,得到了基层拥护,员工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采取网络、媒体、画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技术带头人取得的技术成果,多渠道提高技术带头人的知名度。在发展激励方面,对优秀的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职称晋级、职务晋升、外出培训等待遇,并作为今后公司技术专家的后备推荐人选,拓宽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提高生产班组高技能岗位待遇,完善职业通道,激励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另外,还设置了“稳定和谐奖”、“生产组织奖”、“人工效率奖”、“素质提升奖”等单项奖励,通过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竞赛比武,促进了各专业岗位生产技能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激发了生产技能人员学知识、练技艺、比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以人为本,完善企业员工考评方法

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引进新的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评。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每年一次,日常考核每季一次。各岗位人员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人为其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依据本规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个人岗位描述由上级提前制定,在工作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要不断修正,修正条款附在原文件后,双方签字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考核对象在直接上级的指导下,根据岗位要求和上级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计划拟定《个人年度目标计划书》,经直接上级审定签字后成为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年度目标计划书》应包括预算内容。考核按照《个人年度目标计划书》,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变化情况拟定《个人季度目标计划书》,经直接上级审定签字后成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季度目标计划书》应包括预算内容。在考核期内,如有重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变化,考核对象须及时将变更情况记录在计划书内。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经营者持股、风险抵押经营和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认真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健康工程的落实,进一步强化精神激励。

3 结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也就是善待自己,让员工和企业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