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地理考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考点总结

时间:2023-01-28 16:5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地理考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地理考点总结

第1篇

月日上午,我县召开年中考考区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中考工作。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考区主任黄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方同志,副局长林化、纪检组长钟龙武及中考各考点主考、副主考、岗位责任人员等参加会议,教育局副局长林化主持会议。

会上,考区主任黄同志宣布了考区各考点主考、副主考人员名单;考区考务组组长林韶玲组织学习有关文件,解读《年中考工作手册》,对与会人员进行考务工作培训,并强调了考场布置、安全保密、听力播音系统、后勤工作等有关注意事项。

考区副主任、教育局局长方同志就中考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一要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二要加强考试期间管理;三要注意安全防范,确保万无一失。方局长在讲话中要求,要强化学生考前教育,科学有效调整学生身心状态,确保考试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学生考风考纪要严抓不懈;要加强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培训,熟悉业务规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做好考点布置和管理,清洁环境,营造氛围,强化试卷安全保密、食品卫生和宿舍安全管理;监考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要到位,要加强宣传,严明纪律;要抓实抓细交通、饮食、安全保卫等工作,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偶发或突发事件,确保考试安全平稳,万无一失。

就做好中考组织实施工作,黄常委在会上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强化责任;二要严格认真,三要注重细节。他强调指出,各考点、各相关人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来对待中考,增强做好中考考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完成中考工作任务。他要求主考、副主考、各岗位人员要明确职责,定岗定责,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培训,认真落实考试考务要求,做好考前准备,加强考试管理;要严格执行各项程序,认真做好工作;要注重细节问题,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细化考试环节,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局副局长林化总结了会议,要充分认识中考竞争的残酷性,认真抓好考风考纪;充分认识中考考务的复杂性,细致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中考的艰巨性,扎实做好“平安中考”工作;要充分认识中考的严肃性,全面落实责任制。

中考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与教育形象关系大的一项重要工作。招生考试关系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各方寄予厚望。做好今年的中考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相关部门和考点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对社会、对考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抓好落实,全面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考工作“安全、平稳、顺利、圆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考试。

据悉,今年我县中考九年级报名人数5005人,其中应届生4924人,往届生81人,共设7个考点170个考场;八年级生物、地理考试报名人数5107人,共设7个考点173个考场;九年级统考时间为月日至月日,考试科目;八年级统考时间为月日下午,考试科目分别为地理、生物。

目前,我县已选聘了中考监考人员、县级巡视员、试卷保密工作人员、考务工作人员等,制订了详实的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并即将组织人员开展相关考务培训和考风考纪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好奇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高度重视,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作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相对来说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具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

例如,讲八年级上册地理“多种多样的地形”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各种地形基本因素的了解情况,可以通过中国地形分布图来找出自己老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归纳总结出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的一些基本特点。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采取严厉民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都有了极大的变动,地理知识的获取并不一定是从地理课本中得到,还可以是网络、媒体和野外等其他渠道中获得。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关系微妙的调整,保留以往教师的威严和严厉,同时要对学生的见解合理的采纳,民主与学生交流、探讨。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这样既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与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三、图文并茂与读图识图相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的方面说,我们研究学习的这个空间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气候和温度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光有课本是不行的,还要老师做一份精美直观的课件,这样图文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读图、识图,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都在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十分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以及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枯燥乏味的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地理考试当中有大量的读图识图题,所以让同学们掌握好地图的使用是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四、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课堂地理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知识点一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混淆,容易出问题。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当中还是课堂练习过程中都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导向。例如在做选择题时,不只是要选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错误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答案,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五、懂得取舍,抓重难点做好应战的准备

第3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家庭;社会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教学资源.课外教学资源可以弥补课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一、充分挖掘家庭教学资源,巩固教学效果

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的动物与种植的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外教学资源.初中科学教科书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变换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考虑到城市孩子与大自然接触较少,对于植物一生的变化很不了解,如果仅仅通过教师讲解、课件播放效果不一定很好,基于这种学情分析,笔者在新课前一个多月就布置了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家庭实验,并对其中一些细致、有恒心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指导.历时一个多月,通过资料的收集、制作以及后期的整理、修改,最终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学生科学观察实验报告.

二、深入调查社会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社会教学资源指的是学校空间以外(不包含家庭)的教学资源,如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等.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课外教学资源.

作为城市来讲,本身拥有的自然资源与农村相比并不占很大优势.而杭州所独有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中却拥有丰富的人文及自然资源,这种课外教学资源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对教学效果应该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在进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常见的动物和常见的植物的教学中,打破常规的课堂中展现常见动植物的教学方式,新课前利用小长假,尝试让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湿地动植物资源大调查.

学生在报告中有清晰的思路:包括成员分工及介绍,调查时间,湿地情况介绍,调查拍摄到的动植物背景资料链接,以及总结反思.甚至还有一个小组的成员把整个活动的照片和录像记录下来,最终通过家长的帮助制作成一份光碟给每位成员留作纪念.

三、及时捕捉即时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效果

城市学校除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信息量丰富之外,传统地认识自然的途径缺失,所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一直让城市教师困惑.结合我校的特色,笔者充分抓住了机会,展开了有效教学.每年的五一前后,我校初二学生都会开展“学农”活动.在今年的此次活动前,通过充分了解,提前计划,充分利用了学农中遇到的资源.

如,在带领学生去采摘茶叶的途中,让学生睁大双眼,观察路两边的植物从叶的形态上认识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简单区分.在带领学生去农田除草的活动中,让学生小心地挖出一株完整的植株根系,在农田边的小沟中清洗干净,坐在田间地头,相互比较挖出的不同植物的根系的不同点,最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稍作点拨总结出了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区别.在学生煮豆饭的过程中充分考验的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分工合作,知识应用实际等.在我校初一新生军训活动中,笔者也会抓住教官演示灭火自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灭火器的使用,灭火的方法,如何逃生等,让学生在毫无负担的情况下在课外补充课堂知识.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四、合理利用家长教学资源,补充教学效果

学校教师职业单一,生活环境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局限性.而我们接触的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经验、能力、兴趣倾向、性格特点等在无形中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家长资源以其独特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师的专业缺陷,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科学教学中很多微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效果均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教师讲再多,学生也难以接受.比如,在进行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内容教学时,其中关于氧气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教学时往往一笔带过,而这又是近年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在此出错率也很高,作为教师,对这一块的知识又不够专业,从网上收集的资料在教学中也大打折扣,怎样让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更为有效一直让笔者苦恼不已.在一次偶然的与家长交谈中,发现该家长的工作刚好是关于工业制氧的,于是联合家长资源,安排了一次带领学生参观杭氧集团的活动.当两位教师及十几位家长志愿者带着两班共计60人的学生队伍浩浩荡荡地奔赴参观地点时,此次活动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其他多方面的收获.在此次活动中,当学生在听到“你们是杭氧迄今为止唯一一批接受参观的初中生”时,学生的听讲更加认真.通过参观,学生了解了比课堂内教师教学更加专业、更加规范的知识,通过实物机械的亲眼所见,加深了对工业制氧的原理等的认识及了解,也一并解决了课堂上作为外行的教师所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也顺便参观了杭氧的“邻居”——另一大型国企杭叉厂,收获颇丰.

此外,课堂外的教学资源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省、市、区、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课堂外教学资源.课堂外教学资源的潜力比课堂内教学资源丰富许多,如果我们能像挖掘课堂内教学资源一样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相信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概念图;构建方式;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6

概念图是一种利用节点代替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将不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连接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来表示的。它是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常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更常常使用。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制作概念图有着将知识点、线、面普遍联系起来的优势。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支架,来组织学科知识,去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使本来感觉非常枯燥、无聊的复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教师恰当地运用不同构建方式的概念图,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运用填空式建构概念图辨析易混知识,把握基本概念

生物学中的概念很多,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环节,倘若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解题中就会由于概念模糊而受到干扰。这也正是学生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填空式概念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帮助学生认清概念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且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间记忆能力,在解题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例如,在“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过程中,根据血液循环图区分体循环途径、肺循环途径、主动脉、肺动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是题目中常见、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之一,但这也是学生顽固性的错误之一。问题在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遇到这样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在教学中笔者常运用填空式的概念图,让学生查书、讨论,填写概念间的连接词,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形成概念图。在建构过程中,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概念图时,把流动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用红粉笔来表示,流静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用深蓝色粉笔来表示。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血液循环总的概念图,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完整的一条循环路线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在以上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混淆知识进行回忆、分析、讨论和组织,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梳理基本概念,再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基本概念。

二、运用群概念建构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背景,重新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尝试构建知识网络,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运用一组概念词,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能将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程序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灵活运用。譬如,在初中生物总复习专题十“健康的生活”中,有关“人体免疫”的内容抽象难懂,涉及概念多,是生物会考常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考点集中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的三道防线等。此部分教材陈述性强,又不宜挖掘太深,学生遗忘率高,适合运用群概念建构出知识体系。

教师投影出一组概念:人体免疫、非特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溶菌酶、白细胞、抗原、抗体等,学生与同桌或小组合作,根据教材及插图,找出概念间的联系词,绘制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无从下手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大胆下笔。再由部分学生投影绘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纠错、完善,最后得出完整的概念图。通过这张概念图,清楚地展示出人体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通过学生反馈,依据这张概念图,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对抗原和抗体能较好地区分。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复习课摆脱“催眠”状态,课堂也更加充满活力。

三、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完善知识系统

在初中生物第二轮主题复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重视生物学的纵向联系,根据章节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整理使之系统化。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如生态系统主题,内容分散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中,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形成知识框架。这时,教师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内容,以此为核心概念,布置学生合作绘制概念图,搜索所学各章节中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复习依据,逐个展开,完善知识体系,而学生建构的知识网络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迁移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搜索“生态系统”“生物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核心概念,辐射式地找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恢复了稳定性”等次要概念。在完成了知识搜索后,学生画出了如下生态系统的概念图:

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很好地达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复习中的许多主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核心概念建构式概念图来组织教学(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以DNA或基因为核心概念,在健康的生活主题以免疫为核心概念来建构概念图等)。这样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组织并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记忆。而且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概念图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改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复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将知识点重复再现的局面,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将诸多相关概念加以清晰整合、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局面。这样可以不断激活和修正学生头脑中的旧知,使学生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当一章新知识的学习结束后,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排列所涉及的概念层级(也可以联系其他章节知识),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尝试建构概念图。开始时,学生独立制作概念图水平较低,或是概念层次不对,或是概念之间关系混乱,或是过于简化,或是布局不合理甚至包含着一些错误信息……但经过不断地调整填充、修改规范,一段时间后,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水平在实际操练中提高了许多。在复习课中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策略。另外,在概念D构建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走上讲台对他人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说,这也能很好地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