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

时间:2022-04-02 18: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么预习初中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

第1篇

一、指导学生预习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会让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是教师却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过程进行了解。很多学生往往不太注重预习过程,他们在预习化学教材内容时,只是将所学知识稍微阅览一遍,之后对于所学知识没有任何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让他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目标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预习的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预习和应该预习什么内容,有利于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水的组成”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涉及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三个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这三点出发预习课文。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加以解答。教师应该设计这些问题,比如“水属于哪一类物质”、“水由什么元素组成”、“我们在冬天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冰块,这其中反映了水的什么性质”以及“高原地区的人们在烧开水时,为什么会使用高压锅”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该章节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并将较难理解的部分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不仅应该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不应该忽略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课堂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脱离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就无从谈起。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相信大家都看过安徒生童话故事,里面有一位国王能够点石(CaCO)成金(Au),3这可信吗?”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相互讨论,然后推导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化学反应写出具体的方程式。比如,其中一组学生就“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讨,在讨论中注意化学符号和化学条件的写法,知道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从而真正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所以,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适当开展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上述两点要求之外,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后活动的作用。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开展课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从而提高化学水平。但是现阶段,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全部被这些试卷占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创设课后活动,让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课题1“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开展课后活动。该课题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的质量等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所开设的课外活动也应该围绕这些知识展开。教师应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我们根据教材中所讲述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掌握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其他化学实验来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会对此进行探究,然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反思,帮助自己提高化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所以,课外活动的展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方海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初级中学

第2篇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对于这一新的科目,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化学复习建议考生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因为老师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清楚,不会浪费时间。认真听课很关键,只有认真听课才能领会到老师的精华,才不会落后于老师的时间表。

考前一个月,考生不要再大范围地做题,做题要有针对性,以便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在最后这一阶段没必要再拔高自己的成绩,应该查补知识点和学习漏洞,适当做一些难度小但灵活性较强的试题。学习成绩差的考生应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力求保住60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协调化学和物理的关系,要把物理中的密度、电流强度、伏力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因为难题一般出现在单科试题中,而不是出现在综合试题,所以考生在最后一、两个星期应多做一些难度不大的理综试题,以熟悉综合题的形式。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推荐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认真观察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微博]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第3篇

一、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脱节让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从心理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本应在初三学习的知识,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断层。还有,初三化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教材在内容的引入上则表现为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这就使学生感觉很难及时接受,从而从心理上加大了对化学的畏惧。

二、初、高中教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不一样的要求让学生不能及时接受,导致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一方面,初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一般较高中教师偏大,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有较大的差距,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二,在教学上,初中教师只需要面对的是中考,让学生把一些该记得的知识点记住就行,不需要在能力上有太多的要求。但到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上有了较高的要求,梯度的突然加大让学生很不适应。第三,对于高中教师,他们绝大多数是从高三循环下来的,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初中教材的几次改版,也不了解初中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也不了解初中教师是怎么教学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把握和没有把握的,从而造成由于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衔接不好。

三、学生的自我放松,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从自我意识上造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好

在高一,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很多学生已经基本忘记了书本上的内容,再加上很多学生的一种心理,我辛苦了一个初三,到高一了,离高考还很远,可以先休息一年,在这种双重不利的条件下,很多学生边学边玩迎来第一次考试,猛然发现高中化学是多么的难学,已经半学期过去了,再想努力学习并赶上,难度自然增大。

四、高一的综合特点造就衔接上的困难

高一学科多,课时紧,很多老师拼命赶进度,再加上为了应付考试,对教材进行加深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加大,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更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化学的学习。

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1.尽快完成对高中化学的再认识

本来,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教材也是这么安排的,可是,刚接触化学就要面临中考,于是,学生没有时间去享受化学,只是机械地学习。于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固定的规律和性质、固定的化学模型、固定的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固定的常考题型。在机械的记忆中失去了学习化学、建立化学思维的最佳机会,反而让学生形成了化学就是记记背背的学科的错误认识。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不管是教材、教学要求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这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转变对化学的认识,不要再停留在初中的浅显的认识上。充分认识到高中化学是理科思维和理科知识的完美结合,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对高中化学的强烈兴趣。

2.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初高中化学学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化学的学习是记忆式的,内容也很简单,而高中化学具有概念抽象,内容内涵深、联系广,教师上课快等特点。学生就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比较学习,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由于科目多、作业多、时间紧,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在上课时的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三要充分利用兴趣促进学习这一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化学,最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做不到,那就对化学教师产生兴趣,让你乐于去上化学课。

3.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中习惯的养成很多都是在高一完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有以下几步: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4.积极与化学老师交流沟通,尽快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 教学语言

随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化学教学和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只有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与热情,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教学,不断提高认识。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新教学设计,活化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虽然只有两册书的内容,但每年都要求教师积极探讨,有效地备课与上课。这势必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断研究和创新。这里举一个我平时创新教学设计的案例。

案例:《分子、原子》这一节的内容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对比于前两章的学习,其是很抽象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讲授、练习、评讲的方式对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与巩固,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学生遗忘率比较高。分析评价下来,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对于这块知识强记,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与应用。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思路进行创新,采用形象性的模型图像对抽象的内容进行教学。

我先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预习,并在家裁剪10个纸质大圆和10个纸质小圆带入课堂。在课堂中用水、氧气、氢气引入,如果大圆■■代表O,小圆■■代表H,先让学生尝试拼出一个水分子、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学生很快可以拼

出:■■■,■■■,■■■,并尝试说出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

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这样学生对于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有个初步印象:分子由原子构成。然后让学生尝试

摆出两个水分子,学生很快可以摆出: ■■■■■■,再总结

如果无数个水分子在一起就会形成水,让学生形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的概念,总结得出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再让学生尝试用手上的圆圈摆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有

学生会很自然地摆成:■■■■■■■有学生会提出疑问:为

什么会多出一个氧原子?再让学生想想办法能不能让氢氧原子在反应前后一样?有的学生通过之前的预习和尝试会

很快摆出:■■■■■■再接着提问: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

氧原子是怎么到氢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有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水分子的破裂,再进一步让学生完善微观示意图,就会得到

■■■■■■■■■■■■■,学生很快可以说出水分解的

微观过程: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再进一步总结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子破裂,原子重组。

最后让学生尝试摆出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空隙变大,于是

很快可以摆出:■■■■■■■■■ ,总结水蒸发的微观过程:

水分子不变,水分子间空隙改变,进一步总结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分子不变,分子间空隙改变。

通过这种拼图式的形象化学习,学生记忆比较深刻,复习时只要通过进一步拼图巩固就可回忆,这种创新既省力又高效。

二、创新化学实验,激趣化学课堂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生如果对实验印象深刻,对于这块知识就会记忆犹新。所以创新化学实验无疑成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重要法宝,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1:学完酸碱盐后复习时,我采用了“花开花谢”这一新型实验,就是在一个大钟罩的塞子中插入装有浓盐酸的针筒,针尖顶端放一团棉花,将钟罩罩在插有事先用酚酞浸湿棉花的铁树上,然后再钟罩中放入一小杯浓氨水,可以很快看到铁树上的棉花慢慢变红,铁树开花了。一段时间后,再将针筒中的浓盐酸打入棉花中,过一会儿可以看到棉花上的红色渐渐褪去,铁树花谢了。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对其中酸碱盐和微粒运动原理的解释竭尽全力地思考,很难忘记。

案例2:学完酸碱盐后复习时,我还采用了一种微型实验。在4根弯成V型的玻璃管中分别滴入少量紫色石蕊、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AgNO■溶液、浓氨水,在最左边连上HCl气体的发生装置,最右边连上针筒。当发生装置中产生气体时,从左边管子开始依次看到溶液变红、溶液退色、白色沉淀、白烟的现象,同时针筒中的活塞被冲开,现象很快很明显,学生在感慨微型实验神奇的同时,对其中酸碱盐的反应也会进一步巩固。

这样的实验在课本上是没有的,都是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知识积累和创新,才研究出适合学生深入学习的新型实验的,确实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三、创新教学语言,生动化学课堂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灵魂,幽默风趣的语言往往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对这样的语言也会记忆比较深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灵光闪现。其中,口诀、绕口令、歌曲、谐音都可以尝试创新,让化学课堂充满智慧,充满欢声笑语。

创新是化学教学的改革手段,只有不断反思、总结、创新,才能让教学生动起来,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增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5篇

我查了一下化学竞赛的获奖名单,竟然又木有我!天哪!我这个人的竞赛能力怎么就那么差,就是连三等奖都拿不着吗?唉,每次理科竞赛,尤其是数学竞赛,我参加了不知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最好的一次也就是进复赛。又是一次挫败,一次不小的打击啊!!!

不过说起这竞赛,我没获奖其实也很正常,最主要的原因是竞赛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所有的内容,可是按照学校的进度,还是满足不了竞赛的需求的。所以啊,以后再参加这种理科竞赛,一定记住:提前预习,多做竞赛题,熟悉考题,这样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陈雨游

第6篇

高中化学在高考科目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那么高中怎么学好化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最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

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第7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化学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72-01

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课堂,来实现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融合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化学高效课堂的问题。

1 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首先对教材进行领会、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按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处理,如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顺序打乱,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实践以及学习迁移原理,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学生智力、耐心等方面的实际,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在教学时还要注意新旧的照应。用旧知识和生活实际引出新知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为以后的课堂复习也做好铺垫。教师在制作教案时,要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授化学专用术语时,最好用“讲授―― 掌握”式教学模式;教授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时,最好用“启发―― 掌握”式教学模式;在教授化学计算时,最好选用“指导―― 自学”式教学模式;在教授化学实验时,最好选用“引导―― 探究”式教学模式。

2 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承认这个事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选择。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对待和具体分析。对于学生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比较好,智商又高的学生,最好只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再给予指导,并且要增加他们平时训练时的作业难度,以压制他们的骄傲情绪,同时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和热情持久地保持下去。如对这些学生每天留一道特别难的化学题,并且要求他们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提前涉足新知识和新方法。对于那些学习十分勤奋,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而导致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教师要教授他们新的学习方法,经常检查他们的化学笔记,对于解题过程要对他们进行科学地讲解,同时确保他们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做到了真正理解,还要增加他们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换角度解题的习惯。对于那些智商高,但却总调皮不好好学的学生,要重点教育他们的学习品质,严格管教他们,要对他们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而且严格要求他们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以培养他们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于那些不好好学、智商又低的学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慢慢感化、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

3 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教授的是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现在的初中课堂一般只有45分钟,而且化学课的课时一般也较少,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1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整合、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理清、理顺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掌握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地帮助或提示学生,使学生养成概括整合、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一直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把握和理解,最终把整册教材的化学知识串联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后,学生在进行总结归纳后,不但能掌握制备氧气的方法,还会为以后其他气体制备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

3.2 通过指导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使学生巩固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在进行化学练习训练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练习层次多种多样;二是练习形式丰富多彩;三是练习数量要适当,数量太多,学生压力就会太大,数量太少,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练习训练的内容最好是那些学生不容易掌握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根据知识点的实质来编写教学训练。此外,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还要做好指导工作。

3.3 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检索、提问,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演示实验,并且给学生指出实验要点和观察的要素,给学生提供指导意见,为学生营造成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尝到探究的甜头。例如《课题3制取氧气》那一课,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制取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使他们明白分解什么物质才能得到氧气,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 通过提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分析新知识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还是《课题3制取氧气》那一课,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先指出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明氧气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氧气的制取,提出怎么制取氧气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化学有了实际情境,觉得化学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学起来也就轻松并且亲近了,还可以引申氧气在工业上的制法。

3.5 通过学生反馈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应该具有科学和民主的气氛。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甚至大胆提问,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唐玉伟.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98-99.

[2] 薛进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探讨[J].教学教园,2010(2):115-116.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化学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后。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通过本节学习你知道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同固体物之间的溶解能力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知道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内容。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第9篇

1.化合价概念的讲解

初中阶段对化合价的概念是指各元素相互化合时的原子数目比。但是换句话讲,要是有学生问我“既然是原子数目比为什么要加正负号呢?”我觉得光利用初中阶段的定义就无法解释了。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个人觉得由于上了高中之后不会再有章节专门讲解化合价的基本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把高中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拿到初中课堂上做一个简单介绍,给学生简单地讲解为什么化合价有正负之分。离子化合物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依靠离子键所形成的,得电子元素化合价为负价,失电子元素化合价为正价;而在共价化合物中电子不会得失,不同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但电子对会有偏离,偏向哪个原子的那个原子的元素化合价就为负,偏离哪个原子的那个原子的元素化合价就为正。

2.部分离子的鉴别

初中阶段常见离子的鉴别主要是在酸碱盐部分学习的,其中对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以及铵根离子的鉴别要求只是了解;而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鉴别是在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的第二单元中,书中并未对这些离子的鉴别再做详细讲解,只是引出了焰色反应这一知识点。那么初中阶段我们完全就可以按照高中阶段对这些离子的要求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到了高中就不会手忙脚乱。

3氧化还原反应的讲解

初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是指物质得氧与失氧的反应,而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则是指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下降的发生还原反应。为了学生上高中时更容易接受氧化还原的定义,我们在初中阶段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基本反应类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置换反应元素化合价一定改变,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当有单质参加或生成时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这样学生很快可以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区别和联系。

二、解决措施

初高中化学知识联系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高一年级,针对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为了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个人觉得初三毕业的这个暑假和高一学年应当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我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1.利用数字化网络资源

现在有些网络上比如中学学科网,就有很多的初高中衔接资源,初三毕业学生利用暑假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做好预习工作。另外作为我们初高中老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微课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学生自学,制作这些微课时不需要讲解的过于细致,只要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定义就可以了。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和视频进行预习,并适当完成一些练习,就可以为高中的化学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2.教师对学生的帮助

2.1心理上的辅导

学生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适应阶段。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高一学生的考试分数要比初中下降许多,怎么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由优秀到落后,对学生的心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时,如果老师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就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不自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情绪高昂,鼓励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拼搏奋斗精神。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平等对待学生,和后进生交朋友。(4)处理好师生关系。

2.2知识内容的有效衔接

初中课程教学着力于基础知识、一般概念和基本的化学反应;而高中则更加深化,不仅知识量大大增加,而且难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强。所以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在利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引导到高中教学中来,有意识地衔接好初高中知识,做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教材中的知识,哪些高中需要初中教材没有出现,哪些知识点初中出现了,但层度不够,这些都要了然于心。

2.3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初高中衔接。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能够根据课改精神更新观念,教学中多采用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互动,重视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着“课堂热热闹闹,课下啥也不会”的现象。和初中教学比较,高中课程教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这便使进人高中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这要求高中教师改变方法,在新课改与现有高考模式之间寻找平衡点。多多学习优秀的教学理论,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可以提高成绩,实现高分高能的完美结合。

2.4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湛江市高中教师有效教学培训课程,观摩学习了张人利老师的《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系列讲座。使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培训结束后,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思考之后认真学习并努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先学、教师精讲、当堂训练。

一、注重课前预习

《礼记·中庸》中讲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学后教,重在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去自己思考、并查阅各种资料。通过预习又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自学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针对重难点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若干小问题,为学生自学架设阶梯。在学生自学前,老师要为学生自学提供自学提纲,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例如:《溶液的酸碱性》一课,我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体会如下问题:

(1)结合初中化学知识思考:什么是酸性溶液?什么是碱性溶液?实验室中我们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请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在你家里找出尽可能多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

(3)室温下,纯水的PH=7,显中性,当水加热到100℃时,纯水的PH=6,此时溶液时否为酸性?为什么?

(4)课本给出了一些作物最适宜生长的PH范围,通过对这些数据,请你谈谈溶液的酸碱性对农业生产中的影响和意义。

二、课堂先学环节

“先学”环节(10分钟左右)要高效。学什么?怎么样学?怎样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这是个难题。为了使课堂先学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在编写导学案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转化为自学问题,问题以填空、选择、简答,甚至是讨论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自学课本、查阅图书资料、同学相互讨论完成学案内容,并根据学习过程及体会,将发现的问题填入问题反馈栏。

(一)知识迁移。根据室温时水的电离平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将纯水加热,其中C(H+)、C(OH-)如何变化?溶液的PH如何变化?

2、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怎样的影响?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小结}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加 或加 抑制水的电离平衡,KW不变;升高温度 水的电离,KW 。

三、有针对性的后教环节

“后教”环节(10分钟左右)要到位。后教环节是一节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较集中的一个阶段。教师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可以采取讲授分析、小组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等各种方式,对学案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详析、例证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弄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探究、讨论交流中所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总结规律,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四、扎实的当堂训练环节

“当堂训练”环节(20分钟左右)要扎实。当堂训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的如何,在当堂训练中就能反映出来。在备课时,教师就要设计好题目,不易选择过难的题目,以课后作业和练习册为主。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做题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起着指导作用,对个别学生的疑问,当面解答;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通过扎实的当堂训练和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真正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

第11篇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点、面整合和渗透

从化学知识本身而言,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在初中的教学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化学学科中较为简单而且比较容易掌握的。对于刚进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特别是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模块时难度较大。首先,他们在初中积累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材都比较少;其次,对于初中化学,他们绝大数情况都是死记硬背;再次,他们很会背概念,但是却不会用概念判断更不会灵活应用概念。鉴于学生的特点,我觉得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提高效率,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学生的点、面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点、面的整合和渗透。

1、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点、面的训练和结合得到提升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掌握较全面,有的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知识是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盲目性,处理教材不够贴近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课前除了要备好书本以外,更要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备课前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基础较差学生和基础较好学生的问题设计。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就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这里面包括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包括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我设计了以下题目:①你所知道的单质有哪些?②你知道这些单质的哪些性质?③你在学习某一新物质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④你认为的化学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的综合。⑤你对现有所学的高中化学知识是否进行过整合。

调查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一般物质的研究都会有正确的思路,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不是他们的难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到化学,他们最为头疼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记忆,对于学习化学物质,没有基本的学习思路。

所以,经过这样的学情调查后,我在备课时就有针对的对于学法和学习思路进行一个总结。并且在班级中分成若干小组,让比较优秀的学生个体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个体,然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帮互助。从学生个体的点、到小组的面,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帮互助中,消除学习化学的恐惧,并且产生兴趣。

(2)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在点、面上得到提高

在元素化合物学习时,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对所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应用。有的可能很直接就可以找到,有的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才能解决。那么我在课堂上的综合问题的呈现应该是按照怎样的程序体现,就必须十分了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就预先准备了一些常识性问题,首先让学生个体解决,了解解决情况;然后再次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了解讨论结果,或遇到无法解决时,给予一定的点拨或讲解。这样我就能够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因为低估学生的能力而包办了一切问题,压抑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为盲目的追求难题而让学生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压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力量,团体的力量应该充分结合,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之间点、面结合。

2、学生也应充分做好任务型预习工作,充分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把握和教学难点的解决手段,有极大的好处。但是,如果学生对此极不配合或者因为能力和基础上的原因而不能和老师更好的配合,我觉得也是事倍功半的。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除了老师要了解学生外,学生要更好的了解老师。那么,关键的预习是少不了的。那么怎么预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觉得关键还是教师。预习不是学生简单的看看书或者看看参考书,背背方程式,关键是预习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可以是讲义,也可以是动手实验的思考,也可以是调查报告,最好将关键的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体现,课堂环节中多多考察课前预习是效果,这样学生会更有思路,更有目标,更能了解老师,课堂环节的效果将更好。

第12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后进生转化 学习习惯培养 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老师,你教的学习方法,我一直在用,学习很轻松。”这是学生给我的来信中或电话中常讲到的一句话。“一直在用的学习方法”就是习而惯之的学习方法,即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终身学习。

在农村,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后进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生活纪律较散漫,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没有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化学教学中,要真正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必须从培养后进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入手,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的转变。

城然,化学学习中的后进生,大部分不仅仅是化学学习成绩差,而且还沾有不少的不良习气,有的还沾有社会恶习,要真正彻底改造这类后进生,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上,多角度、多方面地综合“治理”,需要一个过程。本文仅从初中化学教学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1.剖析成因,心中有数

在农村学校里,化学学习上的后进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常表现为:课前没有良好预习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无精打采,平时不复习临时突击开夜车,作业考试抄袭作弊。种种不良习惯都有其产生原因和发展的环境,教师要深入细致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纪律、思想等状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社会背景等情况,因为这些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行为,滋生不良习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后进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分类建档,制订培养方案、计划,目的是让教师在这项工作上做到心中有数,使后进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流于形式,无果而终或虎头蛇尾。教师要结合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在教学行为上帮助学生剔除这些不良学习习惯,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措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责任泰山,爱心唤醒

什么是责任?通俗来说,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教师的责任、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对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还需要教师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责任心和爱心,唤醒沉睡在学习道路上的被遗忘的孩子――后进生,使他们重新找到自己,振奋学习的精神。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教师用信心、耐心、恒心去哺育和期待。

教师的爱,可以是充满温馨的关切、语言问候,可以是相互尊重,也可以是推心置腹情感交流,还可以是微不足道的经济帮助。教师要用爱心去宽容学生的不良习气和错误,给学生悔悟改过自新的机会;用爱心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民主、和谐。试想,如果师生关系是平淡的、紧张的、僵化的,甚至敌对的,学生怎么能“亲其师信其道”呢?又怎能有效培养后进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绝大部分后进生的眼里学习是沉重的负担或“零工”。可见,要转变后进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3.1 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通过化学实验的产生的神奇现象,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逐步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开设课外有趣小实验,如“清水变牛奶”“水火交融”“魔棒生烟”“铁钉变铜钉”等,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享受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和化学实验成功的喜悦,以此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3.3 整合教学资源,以家乡的经济、环境、生产等为教学素材,灵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问题,以此引人入胜。比如,以“家乡经济新路子:靠山吃山――石材加工,石山变金山”素材导入“石山之石主要成分是什么?”“石山之石为何可以卖钱呢?它有什么用途呢?”“家乡的石灰窑里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等,这些情景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相关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动机。

3.4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现代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如在 “电解水”“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的结成”“离子”等教学中,微观的粒子、抽象的概念等,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此时,借助了媒体幻灯和模型直观展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离子的形成过程”,大大地降低了因抽象而难理解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难度,帮助学生渡过了化学学习中的一道难关,对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

4.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