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时间:2022-09-25 06:3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79-02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教程中,如计算机、MBA课程等,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分析运用典型案例,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法,而大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1]。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宏观经济学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经管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诸如失业、滞胀等宏观经济问题。但在学习过程中,因其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几何图形和专业术语,学生往往感觉这一课程内容庞杂、晦涩难懂。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该课程的教与学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透彻分析,让宏观经济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与现实联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提供具有契合基础理论的典型案例后,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以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是以小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改变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做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分析教学法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下面我们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①提前充分准备案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详细了解案例及其所要阐释的基本理论,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比如:何时导入基本理论和怎样导入基本理论?引入该案例可能会产生什么教学效果?该案例提出了哪些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经管类专业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最终形成的结果与答案是什么?等等,2,3]提前组织学生准备。教师首先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以同宿舍6人为一个团队,由宿舍长负责召集和工作分解内部与协调。然后介绍案例的主要内容并发给案例材料,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熟悉材料,并对本小组讨论、分析、提问等内容形成文字,写出初步的案例分析报告。②案例初步分析。经过认真阅读和理解,经管类专业学生把自己分析的问题、观点及其理由形成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理论讲解并引入具体案例,进行案例初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③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后,经管类专业学生结合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主题,就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或者课堂全体讨论;或者推举主发言人,其他同学做补充;或者采用更灵活的形式,如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小品式”演示、讨论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案例讨论前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民主发言的氛围,不宜过多干预讨论过程,只在必要时作启发性的诱导和提示。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限定的主题范围内,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探索,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讨论与点评。当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比较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点评。指出讨论是否热烈、踊跃,问题是否分析透彻、深入等等,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指明改进方向。④经验总结与推广。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教学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案例。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使案例分析法逐渐成为经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发挥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密切联系现实经济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觉枯燥,而是和现实密切联系的,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时,可以结合地下经济、灰色经济等来介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局限;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应相机采取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在讨论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时,可以引入国内外的边际消费倾向并进行对比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是因为收入增加比较小,而发达国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小是因为增加的收入比较多,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并不能够说明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大小。通过引入诸如此类的案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课堂中所引入的案例一定要具有时代性,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过时的陈旧案例容易使学生产生老调重弹的感觉,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余时间,教师要多关注新闻报道、热点话题、经济学专著等素材,能够根据这些素材选取出契合相应理论的典型案例。这要求教师对现实生活有着较深刻的理解,积累大量案例,在课堂上能信手拈来。如“中国多次降息对居民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应该升值吗”、“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等,案例不仅要与课堂的授课内容契合,更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其次,教师提前应反复审阅案例,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案例本身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先将问题吃透,才能够达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下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做好案例教学的反馈总结工作。

第三,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与促进。案例分析法作为宏观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对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或许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大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但宏观经济学教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不能只重视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应当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与促进。

四、案例分析法的实施应用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将学生被动听的课堂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运用所学知识的场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师角度来看,通过搜集筛选分析典型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也增长丰富了教师的学识和经验,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更能够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合作与创新能力,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实施应用案例分析法将会较好地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饶先龙.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07,(10):123-124.

[2]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3):340-343.

[3]杨峰.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81-83.

第2篇

摘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并存,虽然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补充,既不影响它们独自的特性,而且还会促进两个领域的自我完善。

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目标的差异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1.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1.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时间配比,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配比在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

1.4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计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但这样核算的资产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的当期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各期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补充

2.1统计方法在会计方面的应用

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核算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也就是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也就是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

在管理会计方面,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可见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

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和长期趋势预测法。再如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中运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

2.2会计资料在统计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使会计信息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能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并使会计信息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以及账账、账证、账实相互一致,为会计信息严肃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方面多借鉴会计核算数据,宏观统计核算在核算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98-02

一、外语院校经济学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有着强烈的获得经济学原理知识的需求

无论是接触国际和国内新闻中涉及的经济方面的知识,还是阅读外文原版著作,外语院校的学生有着对经济学原理知识的渴求。因为懂得原理知识,所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经济学原理本身的抽象和枯燥让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由于外语院校学生受到数学基础和理科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对于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很困难,加之各种图表、图形,各种模型与计算,都会让他们觉得入门困难,学习起来吃力。

(三)生活中需要实用的经济学常识促使我们变革教学模式

以往经济学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虽然多媒体辅助下教学手段实现了多样化,但本质上还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教学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阐述,忽视理论的具体应用,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是鲜活生动的,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经济学的应用性变得极为重要。

二、外语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模式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其实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是过程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是其在由先前的知识体系里通过积极实践,来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如何立足于外语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经济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抽象理论灌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突出三种主要的模式。第一种模式的弊端是学生难以接受,尤其是外语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科人文历史知识欠缺,无法接受纯粹抽象的理论。第二种模式是值得肯定的,所学理论能够分析现象、解释政策,根据实践的变化,提出相应的理论调整是活学理论的一种方式。第三种模式是突出实践环节,是引起学习经济学兴趣的主要模式。实践教学是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为主的分层次、多模块、递进式的“三位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它提升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实践教学是实现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创新途径

(一)双语教学

1.外语院校学生普遍来说阅读水平要高于口语和听力水平,所以基本的概念理论应该用英文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时,中文也应该占较多比例,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对于较难的概念,在幻灯片中应该使用中英对照的模式,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双语语言形式有基本地了解和对比。

2.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用外语讲授与本课程相关的计算、图示、论证和常用的推理方法等,进行由浅入深的交流和互动。

3.双语教学应兼顾专业知识和外语使用两个方面,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应逐渐降低中文授课所占比例。

(二)实验室教学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而出现了模拟实验室,这使得经济学课程在实验室内可以模拟进行购物、消费和生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其对整体国家经济的影响,并且可以了解行业、产业以及企业的最新动态。通过模拟投资行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投资分析包括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企业的微观分析)来进行实践,解决课堂教学缺少实际鲜活案例的局限性问题。此种教学法由于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环境和实践情景,可以让学生运用他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演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案例教学

为了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可以从案例教学法入手。这些案例多种多样,有些是与本章内容有关,有些是与前面内容有关,有些是与当代经济热点问题有关,有些是与企业有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案例内容,由他们自主去分析和判断,最终由老师来总结和点评。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使教师可以对学生实现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教育他们;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后,能够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形式,所以一定要选择典型的案例。为了保证案例分析与研究的质量,教师应该提前将案例打印出来,给学生分发下去,然后由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

(四)校外实践基地

为满足学生开阔视野、教师增加实践教学经验的需要,2010年以来,我院和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财通证券公司、东北证券等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或进行实习。每个实习基地每学期为学生提供能够容纳十五人的实习场所,并配备1-2名顾问,以协助解答相关问题,对经济、金融等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深入到企业内部,才能真正了解企业是如何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进行生产和决策的,同时,针对毕业实习的同学,每年还提供10名以内学生进行培训,以便使其熟悉公司的相关业务,适应相关岗位,并为其就业提供相应帮助。

同时,我院与实践基地合作单位共同开设了分别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专家讲座、理财讲座、经济论坛等实践教育载体,通过提供证券市场知识普及、宏观经济分析、股市实战操作技巧、个人理财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由实践基地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至少两个校内读报栏,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丰富。我们还完善了企业合作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经过与企业沟通,使企业同意在学校开展学生模拟炒股大赛等系列活动,并由合作单位提供宣传和奖品的费用,为学生建立了更多的实践能力锻炼渠道和激励机制。

(五)实习课堂

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被动教到学生的主动学,学习效果会有明显不同。我们所说的实习课堂,就是准备一个学生施展其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准备一周的财经新闻中热点材料,自己描述新闻并根据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论,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准备课件在课堂上试讲课,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吸收知识、转化知识、传授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创业实践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从创业者的市场调研、创意设计、财务分析、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他们的学术意识,并通过设计创业的项目来调动主动学习经济学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应用,学生们对于经济学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在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学生申请了创业项目,《EP校园废品回收站》项目小组的同学参加了由北京桂馨基金会举办的小学桂馨书屋搭建活动。2012年7月8日,她们乘火车来到辽宁省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帮助学校完成了桂馨书屋的搭建工作,并同学校图书管理员老师一起进行了书屋培训交接以及完善了学校图书室运作和借阅制度。这个项目既提倡校园环保又加入慈善部分,既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又让大学生有机会去亲身投入慈善活动,并为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这种创业实践,学生们初步了解了一个企业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市场、人员以及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对其盈利模式与社会效益有了进一步地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辉,贾晓薇.外语院校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第4篇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中,燃油税虽然是当前众目所集,但其重要性可能并不如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正因如此,12月5日晚间,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关心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观察者们感到了失望。

征求意见稿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仅在现行框架上略作修改: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此外,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上浮8%的部分,缩小为4%左右。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告诉《财经》记者,他认为这仍然只是一个过渡性方案,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看不到中国油价完全放开的可能,油价定价权仍在政府手中。

捆绑的代价

此次燃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出台,可见的理由是国际油价近期的大幅下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和燃油税改革,十余年来受困于高油价、利益纷争等原因,曾多次呼之欲出而又偃旗息鼓。

今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逐步扩散,油价掉头向下,如今已经跌至45美元/桶以下,短短四个月跌幅接近70%。

同期,中国自从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的6月20日,将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后,油价便被锁定,至今没有下调。这导致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油价,不满之声四起,各地出租车司机爆发的亦此起彼伏。

根据美国商业银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新加坡的汽油价格自6月以来已经下跌超过70%,至2287元/吨,与国内汽油价格相比差幅为44%。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则称,随着原油价格回落,到11月20日,新加坡92号汽油价格跌落至2323元/吨,比国内汽油出厂价便宜2938元/吨。近一个月以来的汽油平均价差分别为2014元/吨,柴油平均价差也达到1545元/吨。中金公司分析师张金涛认为,国内汽油价格有望下调1000元至1500元/吨,柴油下调800元至1200元/吨。这相当于国内汽油每升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汽油约1.60元,柴油价格每升高出约1.30元。

可以理解,当众多开车族和工商业者在承受了四个月高油价之后,等来的不是油价下调而是燃油税即将开征的消息时,其失望和不解有多么强烈。

对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一位管理人士亦向《财经》记者承认,按理说油价下调和开征燃油税不应该同时来做,“该接轨接轨,该燃油税燃油税。”他进一步解释,现在两者弄到一起,目的可能就是让油价基本不降,或者少降。“否则一接轨油价下来一大块,然后再往里面塞燃油税,油价上涨,群众就该不满意了。”

“燃油税附加在油价上,将导致油价往上走,但是油价走低一抵消,基本和现在的油价持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如此解释为何一定要将燃油税与下调油价统一考虑的原因。

“现在低油价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消费者接受起来容易。”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

哈继铭认为,成品油价格改革在国际油价比较高的时候进行意味着涨价,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比较大,现在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此时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意味着降价,执行起来阻力就不会很大。“油价可以调下来,之后再加一个税,使得最后消费者面临的价格与目前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能略有下降。”

不过,也有很多反对者认为,所谓同时出台可减小改革阻力的想法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鸵鸟政策”,因为消费者的账算得非常清楚,他们知道同时出台“一揽子计划”与先调油价及改变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推燃油税费改革,对最终价格的影响并无区别,反而是油价延迟下调带来的利益损失最现实。

根据征求意见稿,成品油消费税按单位税额征收,并不会与成品油价格挂钩。不过,周大地表示,也不排除根据油价变化重新确定成品油消费税的可能。

油价管制进退失据

不过,相比备受关注的燃油税费改革,在此次一揽子油价改革方案中,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接轨易为人忽视,其具体执行方案亦缺乏公开讨论。

在承受多年油价管制之苦后,接轨已是石油化工企业、工商业者以及普通消费者等各方的共识。对于政府在不同时期出于稳定和平衡做出的各种价格选择,似乎没有人买账。石油企业埋怨政府在国际油价上涨时迟迟不上涨,消费者则对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迟迟不跌满腹牢骚。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现在是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实现接轨的最佳时机,而且很可能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业内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将进一步迫使石油企业缩减资本开支,未来一旦经济复苏,石油供应仍将出现紧张,石油价格将会维持在较高价位。中国油价机制如果不借低油价之际理顺,实现市场化定价,恐怕会重蹈覆辙,再次陷入进退失据之势。

2001年,中国就确定了根据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市场成品油价格变动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机制。根据这一机制,当国际成品油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家发改委将决定上调或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这个价格形成机制遵循了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基本原则,但总体来看还只是被动接轨,并且存在滞后性,还无法真正反映国内供求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邓郁松曾对《财经》记者如此评论上述方案。

2001年时,国际原油价格不过在30美元/桶之下波动。但是,自2003年SARS以后,为防止经济出现滑坡,中国没有随国际油价上涨相应调整国内价格。当时,时任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司长的毕井泉曾在一次非公开演讲中介绍,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采取小步快走的方式,使国内油价逐渐向国际油价靠拢。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变得不可实现。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开始突破40美元/桶,并在随后两年稳步上涨,到2007年平均价格突破70美元/桶,今年上半年油价上演最后的疯狂,最高涨至147美元/桶。在此过程中,国内油价大部分时间都落后于国际油价。

就在油价步步高升的过程中,中国2001年确定的以与国际接轨、市场定价为原则的成品油价格机制逐步被人遗忘。成品油定价权在实际执行中被主管价格的发改委收回,重新走回老路。政府主管部门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时之所以将这套定价机制高高挂起,在国研中心的邓郁松看来,主要是考虑到油价上涨可能对相关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其结果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国际价格变化。由于价格机制失灵,供求无法准确预测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每年夏天南方各省市往往油荒蔓延,不仅排队加油的消费者们人人抱怨,国内石油公司也对利益受损不满。而与此同时,在国内外油价巨额价差的诱惑之下,走私盛行。当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时,大量石油从国内被走私到国外;反之,则从国外被走私进国内。

根据美国商业银行高盛的研究分析,2003下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汽油出厂价均低于新加坡市场的进口平均价,只在2007年年初时短短几个月中,中国的汽油出厂价高于新加坡市场价格。但是从今年7月以来,情况大变。

高盛的分析报告称,目前国内汽油价格较进口平均价高出123%,柴油价格较进口价高57%。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脱轨,中石化炼油毛利自今年10月以来大幅增加,现在达到35美元/桶,但在7月份时中石化炼油亏损达到20美元/桶以上,“国内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格大大高于进口平价,而且目前国内炼油毛利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不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一位管理人士则声称,最迟至10月份,该公司炼油仍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其所购原油多为现货,而8月时所购原油成本仍然在100美元/桶以上。

新定价机制优劣

对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种种弊端,国家发改委并非不知。

今年6月,在出席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方向不会改变,国内价格体制应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商品生产所应负担的成本,但调整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

“适当的时机”可遇而不可求。2002年,国际油价从年初约20美元/桶到年末时涨至30美元/桶,中国的油价就并未紧随国际油价调整,在当年3月、4月、5月进行相应上调后,到10月才再一次上调,年内上调幅度为38%。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曾对《财经》记者回忆,当时国际油价变动过于迅速,浮动过大,政策很难实行。“实行就意味着每个月涨一次价。就在中国犹豫之际,国际油价飞快上涨,咱们就追不上去了。”周大地说。

邓郁松曾建议,首要工作还是要实现与国际油价接轨,不过,要适当调整接轨标准,将与三地成品油价格接轨改为与进口国际原油价格接轨;选择和国际原油价格实时接轨的方式,按照“原油接轨价格+炼厂成本+合理利润+流通环节成本+合理利润”的方式,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确实已经对此做出修正,“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

“根据国际成品油价格变动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一定能够保证国内炼油企业的盈利率。由原油加成本来定价,更容易保证国内炼厂的盈利率。”巴黎百富勤分析师孟原说。他估计,当国际油价超过一定标准,发改委将保留进行直接干预定价的权力。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周大地认为,这表明政府还是拥有油价定价权,而他认为不应该将油价定价权完全交给企业,因为目前中国的原油供应尚不是一个自由市场。

中石油集团高层人士则告诉《财经》记者,根据新的定价机制,出厂价格是根据最高零售价格倒推,比最高零售价格低300元/吨。

孟原也认为,政府不会完全放开成品油的价格。这位宏观经济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油价仍然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国际市场上油价变动剧烈,“上半年油价还是140美元/桶,现在则跌到40多美元/桶,政府不敢完全将油价放开。”

中金公司分析师张金涛认为,短期内国家不会放弃管制成品油价格。“一方面是考虑对经济的调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国家炼油公司的垄断地位,垄断没有打破之前放开油价,结果可想而知。”孙金涛说。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转型;业务中心;业务流程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重组电网资产等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电力体制改革正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电力企业提供了跨越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高达1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需求、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电力市场。对电网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电力财务人,必须抓住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角和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实现从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账房先生转变为“经营型、控制型”现财者,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

根据电网企业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并存、没有定价权、资金密集、资产密集、资产经营战略导向不清晰、资产经营回报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仍然薄弱、财务价值未充分发挥等技术经济特征,广东电网公司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以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开展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一、以业务重组为基础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

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是目前财务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将目前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重组划分为三块,在省公司财务部组建三大业务中心,即“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将核算功能和结算功能分离出来,新组建强大的财务管理中心,突出价值管理、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核心价值功能。三大业务中心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形成财务管理的有机整体(图1)。

(一)会计核算中心

电网企业组建“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的目标。可进一步规范和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支持。

会计核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集团会计政策管理、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集团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集团财务报表体系建设、组织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编制集团财务会计报表、开展财务报表分析等。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各基层单位,执行省公司会计核算政策,按照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登陆财务信息系统远程录入凭证上传省公司,生成本单位财务报表、本单位的财务报表分析等。

2 业务流程图(图2)

(二)资金结算中心

组建“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资金流的集约化管理问题。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的目标。

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结算业务,包括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集团资金计划管理、集团资金安全管理、集团资金收入管理、集团资金集中支付、现金流分析等。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因此资金融通、担保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归入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资金收支统筹管理和集中支付功能;各基层单位,执行集团资金管理制度。负责本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2 业务流程图(图3)

(三)财务管理中心

组建财务管理中心,是构建“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在组建核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后,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工作效率将有很大的提升,并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负责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功能;各基层单位,按照省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地市供电局相应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财务在价值管理的核心作用,确保省公司各项经营决策部署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

2 业务流程图《图4)

二、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图5)

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属于“管理型、控制型”的性质。通过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

(一)构建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 两大核心原则

第一,强化企业资源与经营风险的管控。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价值管理手段,按照“企业资源统一分配、执行进度有效监控、经营风险及时预警”的管控要求。高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企业价值与各级组织的具体目标、岗位职责相联系,做到事前优化资源配置,事中确保执行质量,事后评估经营绩效,保障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二,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协作。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按照“目标统一、权责清晰、流程贯通”的要求,做到业务规划与财务规划有效衔接,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充分融合,业务执行与预算控制高度协同。

2 四大管理过程

制定财务规划,即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各业务条线的业务规划,以促进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通过建立财务规划模型。合理筹划安排财务资源,确定企业中长期的财务目标。

设定年度目标,就是在财务规划的总盘子内,建立目标分解模型,通过经济增加值(EVA)等关键绩效指标评估各基层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预期,确定其能力差距,有导向性地将总体规划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形成各层级单位的年度预算目标。

制定全面预算。其中对于供售电量、收入、购售电价、成本费用等指标,认真分析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规范成本开支范围,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或确定管控原则,优化成本开支方向。对于资本性项目预算,通过建立预算准入模型,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技术发展等维度对项目进行优选评分,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

监控调整。建立立体、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报告体系,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执行情况变

化,及时调整企业资源配置。

3 五大保障体系

实现全员预算。各预算主体都应建立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编制执行机构的三级责任网络,使预算的管理责任最终落实到具体岗位。

设计标准流程,以明确的层级管理、清晰的职责分工为基础,核心业务流程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过程。

完善预算制度,对公司成型的预算管理思想进行提炼升华,对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整的考核机制进行规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公平、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完整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管理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考评。

搭建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支持从战略规划到监控调整的预算全过程管理,并通过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耦合,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实现预算管理与业务活动的结合,体现预算管理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和管控。

(二)构建集约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

1 深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

建设集约、规范、高效的资金收支体系。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资金收支先集中到市供电局,撤销县区供电局的银行账户;第二步撤销市供电局的账户,资金收支直接集中省公司。

2 加强资金融通管理。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优化银行融资。一是发挥电网企业的品牌优势,争取优惠的贷款利率;二是合理判断经济运行走势。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三是结合企业资金流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期限。

盘活自有资金,加快电费回收。加速回笼资金。规范资金支付。合理推迟支付。

增加融资渠道,如果将来条件具备,可以考虑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或开展重大资产融资租赁等。

以资金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引入“零现金”的管理理念。对现金流量进行精准预测与规划,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深化与银行机构的合作,科学安排投融资计划,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 建立资金安全监管机制

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如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通过向生产线的安全管理学习,树立“像抓生产安全一样抓资金安全”的理念,建立了资金安全管理“千分制”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资金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监控平台,动态监控各单位资金运转情况,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

(三)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协同。统一规范资产的分类、名称与编码,推行资产条码管理,建立账、卡、实物、责任人四位一体的责任机制,确保账卡一致,账实一致。

2 实现精细化管理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牢牢把握固定资产的前期购建、运行维护、流动调配、减少处置等几道关口,通过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产出分析,讲究投资效益。节约投资成本,实现由重视投入到投入产出并重的转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合理调配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盈利能力,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加强重要设备的研究和管理,从分析设备生命周期成本和缺损性能趋势入手,监控和评价资产的运作和状态,寻求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电网规划和改造建议。

3 构架资产信息大平台

业务应用层通过集成的信息平台固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和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管理层用于收集、整理和提炼业务信息。为公司管理人员及时提供资产规模、结构、状态。资产的投资、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设备的健康和运行状况等资产规划、建设及运营信息等;决策支持层通过建立决策支持模型,为公司资产策略,如投资策略、采购策略、检修策略、运维策略等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 建立科学资产评价体系

全方位分析固定资产投入和利用状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资产合理布局,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5 建立资产损失问责制度

制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对资产从投资决策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跟踪问责。以资产处置和损失处理为切入点,厘清责任归属,明晰责任性质,判定责任人员,追究过失责任,规范处置行为,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构建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1 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过去的“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划分调整为“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在“供电单位成本”指标下拆分出“单位电量投资成本”、“单位电量运维成本”,分别从建设和运维两个维度进行成本管理、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的导向性会更清晰。管控效果会更好。

2 做好全过程成本管理

做好电网规划设计管理。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设计的节约是最直接的节约――不言而喻。

做好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招投标和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做好源头成本控制。

做好电网运维成本管理。规范成本开支范围,推进成本开支标准建设,保障核心业务需求,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优化成本结构,均衡成本开支。

(五)构建集团税务管理体系

1 加强税务筹划管理

深入研究税务法规政策。整理涉及适合电网企业的税务政策及优惠政策,研究建立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案。统一规范集团的纳税行为,降低税负和涉税风险。

设立税务筹划净收益、税收负担降低率等指标,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将纳税筹划变成动态循环的过程,提升税务筹划价值。

2 建立税务政策库

研究梳理企业的各个纳税事项,按不同的涉税事务、不同的地区对税收政策进行整理,建立企业税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各单位更好地利用税务政策提供保证。

3 营造税企良好关系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一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六)构建集团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1 强化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积极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财务监督职能,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进行全过程监控,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财务监督约束要重点以预算准入、合同审批、资金开支审批、项目后评价等环节为切入口,履行好财务“管事”的职能。

2 加强风险评估监控

深入分析、梳理评估财务风险,从风

险影响、风险发生频率、企业控制能力和风险覆盖面等方面,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整理汇总形成“风险控制库”(表1)。针对风险监控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植入流程,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3 建立重要指标监控预警机制

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预警和监控,对异常趋势做出判断与评价。规避目标偏差的风险。首先,通过采用二维多因素分析方法,判断各项指标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以及不能完成的严重后果,甄选出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纳入预警监控体系。其次,为每个重点监控指标设定评价方法,当实际执行结果进入风险监控区时。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发出预警信号。

对资源使用进行效率的预警和监控。监控资源的使用效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评价,对资源使用效率过低的情况或异常趋势及时预警。资源使用效率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作为后续资源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七)构建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

1 经济活动分析(预算执行分析)

分析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机遇与威胁,总结经营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应对措施,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战略决策、高效地开展资本运营、圆满地完成经营目标做好支撑。分析要点包括:要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掌握电网企业营运的社会基础及其变化i要实现与业务联动。掌握财务数据后面的业务驱动因素;要把握“总量、结构、趋势”三要素;要通过经营分析做好下阶段的工作安排。

2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管理领域进行专项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资金管理分析报告。分析集团的资金收支总量及结构、资金周转情况及效率、投融资情况、债务与资金成本、资金安全管理等,并提出管理建议。

税务管理分析报告。对企业的税务环境和税负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梳理涉税事项,分析是否对税务政策执行到位,并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提出税务筹划建议,合理降低企业税负。

电价执行分析报告。根据国家的电价政策,分析企业的电价执行情况、不同地区的电价高低的原因,对电价执行不到位提出整改措施。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及有效评估,及时发现内控隐患。提出管理建议,防范经营风险。

财务监督情况报告。通过日常的财务监督,从依法经营、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总结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经营对标分析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经营指标、经营管理手段、结果进行对标,发挥标杆效应,查找差距,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注重有效资产形成,要着力开展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在项目前期的规划与准入阶段。要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效益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电网基建项目、大金额的技改项目,财务要真正切入,借助模型或其他的管理工具开展效益评价。使企业的项目投资能兼顾社会效益与企业的营运效益。项目投运后。在项目后评价阶段要引入财务评价指标,对企业的投资效果进行回顾、总结、检讨,不断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水平,促进企业投资效益有效增长。

(八)构建集团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图6)

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引领企业经营导向、促进战略落地十分重要。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最终反映在指标上,有怎样的指标就有怎样的管理、就有怎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有需要的可以往下细化延伸。

其中:一级指标(核心指标),是对电网企业,最能体现核心价值导向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回报率、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等。二级、三级指标,要确保对一级指标的有效承接,确保与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和控制指标数量。包括:购电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线损率、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电费回收率、供电可靠率等考核指标。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活力和效率是体系生命力的保证,如何实现集约管理和营运效率的协同,是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要遵循。集约管理、远程处理、就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集约管理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管理;二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处理。

财务管理转型有一个过程,还要涉及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贯通业务的信息系统以及高素质的财务队伍等方方面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推进、协同开展。

【参考文献】

[1]潘飞.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候龙飞.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