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15:1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包装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4年9月初,TOPYS网站贴出几十张特殊的海报,戴老花眼镜修鞋的朱大伯、赤膊箍桶的沈大伯……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无处容身。
海报是恒昌森青年团举办“用海报唤醒老店”活动的小结,记录了10间杭州塘栖老店铺,不同于常规的用文字、照片或影像,他们记录民艺的方式更特别。
海报一经贴出,立刻引起热议,也有眼尖的网友指出这和日本的“用海报拯救没落小店”一样 。“整个活动基调确实模仿日本的做法。”对于网友的质疑,恒昌森青年团团长王幸泽大方承认,只是“我们有自己的口号――唤醒传统,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
王幸泽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10个锅贴1碗汤,是他以前上学时的标配早餐,也是很多塘栖人一天的开始。甜点心店开了20多年,今年4月,他回到家乡,再次踏进这家老店时,还是那个烤锅贴的老师傅,还是那样盛馄饨的大瓷碗,还是那几把老热水壶。“我感恩时间对于老店的凝固,让它还能保留原来的样子。”被店主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打动,王幸泽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回去后,他召集了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每周回一趟塘栖,背着相机走进老店铺,拍摄老工匠,聆听他们的故事并记录下来。“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想法和目标,就想‘离开城市,回归老集镇’。”就这样拍着、写着,两个月过去了。他们发现,这些守业多年的老店铺有太多宝贵的地方,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平淡的坚守,正是整个社会缺乏的,尤其是年轻人急需获取的精神。
箍桶的沈大伯,不管什么时候前去,他都在专注地刨着木花,就这样一片片木板,一条条箍桶圈,就是60多年;在两平方米不到的铁棚子里修鞋26年的朱大伯相当乐观,把开胶的鞋子看成笑呵呵的嘴巴,最爱讲三句口头禅:乐观点、没关系、想开点……
简单的记录,竟然成了他们的回归心灵之路。随后,他们在网上推出《家乡考察报告》,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家家守业的老店和店主的故事讲出来。“我们想告诉大家,生活才是你的业主。”
随着活动的深入,他们发现,其实帮助老店也是帮助自己。“如果想帮助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帮助的是我们自己。无论做什么,首先端正的是态度,其次才是技能。”
唤醒老店
《家乡考察报告》引来两方关注,一方是塘栖古镇的四大老字号之一恒昌森,为他们提供经费和活动据点――恒昌森青年中心,支持年轻人关注民艺。“这也是我们叫‘恒昌森青年团’的来历。”王幸泽说,“后面我们要学会自己存活,不让恒昌森为我们输血。”
另一方关注是国内设计师交流平台TOPYS网站,青年团在网站考察报告丰富内容,网站也提供平台号召更多年轻人来帮助老店。适逢日本“用海报拯救没落小店”走红网络,他们决议学习这个模式,唤醒塘栖的老店。
说干就干,七月底,青年团从前期家乡考察中筛选出十家老店,然后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十位青年,为这些店铺设计海报。
老店和参与的年轻人是如何筛选的?“老店主要看是经营年份、店主的人格魅力和故事、产品或服务是否有提升空间。参与者的挑选则比较灵活,一半考量情感,一半考量技能。”说罢,王幸泽补充了一句,“光有技巧没有情感是很可悲的。”
参与青年最后选定为15位。8月22日,他们抵达塘栖,第二天分散到各个老店,和店主一起体验老店生活,拍摄、记录,整整一天。第三天把老店店主邀请到恒昌森青年中心,探讨如何号召青年来拯救传统,同样是一天。
不过一周时间,大家设计的海报全部出炉,不但趣味十足,且远远超出原定“一家老店一张海报的要求”。
尤其喜欢朱大伯那张,就是简单的黑白照,朱大伯站在店门口,左上方写着:钱啊?够用!够用!心口处,是老子的名言:多藏必厚亡。
箍桶的沈大伯老两口则金句连连:“我和他过了一辈子,他和桶过了一辈子。”“等我死了,这家店就关了。”这个不就是大多手艺人的状态么。
唤醒传统
九月初,海报在TOPYS网站、豆瓣、恒昌森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很快,引起各路媒体的报道,待青年团将海报打印出来,一间间店铺送过去时,发现海报已经带来初步成效:在塘栖开了25年面临经营困难的老叶书店,现在已经有开书吧的团队前来寻求合作;养蜂的王大伯,面对三家媒体的报道,开始有了经营理念的转变,他们正计划注册商标,走正规化道路。
“保护和继承的第一步就是曝光。”王幸泽说,看着网络上热情洋溢的年轻人,青年团突然明白了,民艺并未被抛弃,只是它们藏得太深,年轻人又太懒,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财富。
走访的老店越多,青年团越发现老字号生存状态普遍不好。“只有活下来,老店、民艺才有被保护、继承的空间。”
一、美国是世界上的肉牛王国
二、美国肉牛业高度集约化、效率高
美国肉牛业的基本饲养单元是私营农场。养殖规模均在千头以上,饲养方式为人工种植牧草,收刈后青饲或干饲,栅栏式舍饲饲养,精料以自产的玉米和大豆为主,至于能量、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之平衡主要靠“饲料添砖”来解决。本次考察时值美国冬季,但也能看到利用收获牧草和玉米、大豆后的残茬放牧肉牛的情况。
美国土地面积广,人口少,农业生产效率高,其肉牛带正好与其玉米带相吻合,其玉米多用于肉牛精料,因此把美国称之为“玉米牛肉”而区别于欧洲诸国的“大麦牛肉”、“燕麦牛肉”也毫不过分。在我们参观的一个私营牛场里,草场面积约11万英亩,五个牛场共养殖了10万头肉牛,而且每万头牛仅有5个农工,机械化程度很高,大型饲草收割机械、饲料加工机械、送料机械、耕作机械一应俱全。草场上散布着大小不同的轮式可移动的喷灌设施,而当地的年均降水量约在800mm以上,如此丰沛的降水量,如此平坦的土地,在我国恐怕早就用作种植粮食了。
美国肉牛育肥场也是将肉牛按三个阶段饲养和肥育的,其技术参数如下:
第一阶段:始重约350kg(1岁左右),日粮中玉米占8%,日增重约1kg左右,饲养100天后转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始重约450kg,日粮中玉米占50%,日增重约1.5kg左右,饲养30天后转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始重约500kg左右,日粮中玉米占60%-70%,日增重约1.5kg以上,饲养100天后出栏。
三、肉牛屠宰、加工工艺先进,卫生监督严格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被屠宰加工企业先进的工艺所叹服,而且也深深的感到美国政府对食品卫生的严格要求。在我们参观的几个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上,总是能看到那些头戴印有“USDA”字样的安全帽、身着洁白工作服、神情专注的美国农业部的官员,他们和流水线上工人一样站在工作台上对屠宰后的牛进行卫生检查,即便是在IOWAO州立大学动物科技系的屠宰实验室里,我们也惊奇地见到了“USDA”官员在对屠宰试验牛进行卫检。据介绍,在美国,只要是屠宰动物用于加工食品,就必须无条件接受“USDA”的卫生检查,否则将课以重罚。在肉牛屠宰、分割及加工生产线上,工人们不仅要头戴发巾和安全帽,还要身着工作服、防护鞋,另外,象耳塞、胡须保护罩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在流水线掉下来的肉、骨,绝不允许再捡回到生产线上。加工过程中混入到肉中的金属物,在最后一关里也会被探测出来并予以分检。在美国,企业的电脑自动化程度都很高,各车间的温度要求、各产品的技术参数、成品库的产品规格、数量、货源去向等等,无一不反映在总控室的计算机平台上,充分反映了美国牛肉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准和自动化水平。
四、体会和建议
总体体会是:美国不仅技术先进,而且管理严格,职工训练有素,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卫生有保障,产学研密切结合,生产效率高。
根据以上体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树立精品意识,兴建一流企业。没有精品意识,就建不成一流企业。精品意识就是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一流企业就是技术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
2、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促进肉牛优质早熟。秦川牛是“国之瑰宝”,其综合性能位居全国之首。但与国外品种相比,仍有生长慢、产肉率低等弊端,因此应引进国外肉牛良种,加大改良力度,提高饲养效益。
3、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职工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科技为主体,科技以人为本。因此,要建一流企业,没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再好的企业也会不打自跨的。高级人才可直接聘用,重点人才可送国外进修,职工培训可与大学联合,实行考试与培训相结合,竞争上岗。
4、要充分重视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管理出效率,管理也是生产力。一个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求贤纳士,筑巢引凤,创造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用人制度,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应韩国农林部的邀请,由农业部组织的果树考察团于1998年8月22-31日对韩国的果树科研、生产、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在韩期间,考察团受到了韩国农林部及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按照韩国农林部的日程安排,考察团听取了韩国农林部有关官员对韩国农业,尤其是水果生产情况的介绍,先后参观、考察了农村振兴厅、园艺研究所、大邱苹果研究所、庆北苹果加工厂、安城和永同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汉城农产品直销市场和批发市场,以及苹果、梨和葡萄果园管理现场。考察期间,考察团全体成员团结合作,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考察成果。为便于借鉴韩国发展园艺作物特别是果树生产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加强中韩两国的农业合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韩国农业的基本情况
韩国国土面积9937千ha,其中耕地面积1924千ha,占国土面积的19.4%。耕地利用面积为2089千ha,利用率为107.8%,休耕率为1.5%。耕地利用面积中粮食作物占62.6%,蔬菜占13.6%,果树占8.3%,花卉、药材、桑园及其他占15.5%。全国总人口到1997年末是459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6.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7%。韩国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与我国的辽东半岛及胶东半岛类似。从地形地貌来看,韩国丘陵山地面积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3%,平原面积相对较少。从气候来看,韩国属海洋性气候,南部的济州岛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1.8?5.9℃之间,年降水量1305.2mm,年日照时数为2068.8?547.7小时。
1997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6万亿韩元,折合4374亿美元,人均GNP为904.6万韩元,折合9511美元。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比去年下降5个百分点。199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4万亿韩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78.3%,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的产值占58%,蔬菜占22.6%,水果占9.0%,花卉占2.2%,其他占9.2%。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315千ha,总产量614.3万吨,其中水稻栽培面积为1052千ha,产量为545万吨,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80%和88.7%。由于人均耕地少,全国的粮食自给率仅有30.4%,除饲料用粮外,口粮的自给率也只有57.9%,饲料用粮基本依赖进口,主要进口的是玉米,其中50%来自中国。1997年全国进口粮食1490.3万吨,进口总额达27.88亿美元,其中进口玉米863.4万吨,金额13.68亿美元。当然,韩国大米自给有余,国家则以高价出口换取外汇,再以低价进口部分大米和面粉及全部饲料用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韩国人均直接消费粮食逐年下降,1997年人均消费粮食157.8公斤,比1980年的195.2公斤减少了37.4公斤,比1990年的167公斤减少了9.2公斤。
韩国的主要经济作物除水果外还有蔬菜、油料、药材(人参)、花卉和蚕桑等。1997年全国蔬菜面积为364千ha,产量达980.6万吨。蔬菜以根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和调味菜类为主,其产量分别占蔬菜总产量的18.5%、35.4%、21.8%、和17.7%。蔬菜的设施栽培近年来发展很快,1997的设施蔬菜面积从1990年的40千ha发展到79千ha,产量从101.7万吨增加到257.3万吨。目前,设施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蔬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1.7%和26.2%。1997年全国人均蔬菜消费量达145公斤,比1990年增长9.4%。油料主要是大豆和油菜,1997年生产油脂2.9万吨,预计今年可以生产3.2万吨。油脂的供应几乎全部靠进口解决,常年需从国外进口近70万吨。花卉是韩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园艺作物,1997年花卉栽培面积为5534ha,其中设施栽培3388ha,设施栽培面积占花卉面积的61.2%。1997年花卉生产总值达到5800亿韩元,以切花和盆花为主,其产值分别占48.1%和34.7%。1997年韩国人均用于购买花卉的金额达到12611韩元,折13.3美元。仙人掌出口占花卉出口总额的80%。另外,近年来韩国的药材(人参)呈稳步发展的态势,蚕茧生产却逐年减少,桑圆面积由历史最高的1975年的91千ha减少到1997年的1.7千ha,生丝产量也相应大幅度减少。
二、韩国果树产销情况
由于韩国的气候独特,栽培的果树不仅有苹果、梨、桃、葡萄等落叶果树,而且还有柑桔类的常绿果树。1997年全国的果园面积为176千ha,果品产量达245.2万吨。其中苹果40千ha,产量65.2万吨;梨22千ha,产量26万吨;葡萄28千ha,产量39.3万吨;桃11千ha,产量14.7万吨;柑桔26千ha,产量64.9万吨;其他果树49千ha,产量35.1万吨。
韩国果树的树种和品种结构比较合理。主要栽培树种有苹果、柑桔、梨、葡萄、桃等。苹果以红富士为主,占苹果面积的78.4%,Tsugaru苹果占11.7%。早、中、晚熟的比例分别为12.7%、7.5%和79.8%。梨的早、中、晚熟比例为2.0%、87.7%和10.3%,以晚熟的新高梨为主,其面积占梨总面积的73.2%。桃以晚熟的有明桃为主,另外主栽品种还有Kurakatawase、白桃、大久保等。葡萄以鲜食、早熟的康拜尔为主,占葡萄面积的66.4%,另外,巨峰占14.5%,Sheridan占11.8%。柑桔以温州蜜柑的宫川早生、兴津早生为主,分别占柑桔面积的40.0%和35.2%。柿子以晚熟的富有为主,占柿子面积的82%。
随着产量的增加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均水果消费量逐年增加。1997年韩国人均消费水果57.9公斤,比1990年增长了38.5%,其中苹果14.1公斤,梨5.6公斤,桃3.2公斤,葡萄8.7公斤,柑桔14.9公斤,其他水果11.4公斤。韩国自己生产的水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还需从菲律宾、美国、智利、新西兰以及我国的台湾省进口一些香蕉、菠萝、柑桔、葡萄和猕猴桃等。1997年全国共进口水果22.7万吨,用汇1.52亿美元。相比之下,出口很少,1997年共出口1万吨,主要是向东南亚国家出口新高梨,创汇6378.5万美元。
韩国果品的价格相对较高,比我国水果的价格高2倍以上。1997年红富士苹果的平均价格为1034韩元/公斤,折人民币9.0元/公斤,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购买力有所下降,实际价格比上年下降了7%,比1995年下降了35%。据调查,韩国梨的价格较高,1997年新高梨的平均价格折人民币为16.2元/公斤。另外,白桃的价格为13.2元/公斤,温州蜜柑9.6元/公斤,葡萄9.0元/公斤。
韩国的水果以鲜食为主,加工比例相对较小。历史上果品加工量最大的年份是1992年,全年共加工果品32.5万吨,占当年水果总产量的15.6%。往后逐年萎缩,1997年共加工鲜果17.1万吨,占水果总产量的7.0%。加工原料主要是苹果、梨、葡萄、柑桔和桃,加工制品有果汁、果酱、果酒、果醋等,其中果汁加工量最大,约占50%。近两年来,韩国的一些大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大型果品加工厂,预计在近期内,韩国果品的加工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韩国水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产前、前中和产后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农协来解决。比如我们考察的庆北苹果加工厂、可乐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汉城农产品直销市场都是由农协投资建设。我们所到的安城、永同等地,果农都有自己的协同组合。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韩国水果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1997年7月1日开始,韩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目前农产品的自由化程度达到98.5%。这样,由于自产水果价格偏高,进口水果相对便宜,从而使韩国的水果生产受到严重冲击。二是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介绍,全国从事水果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果农占一半以上,这些农民文化程度低,不易接受新事物,从而制约了水果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另外,韩国的水果生产也是分散经营,规模较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三、韩国水果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韩国水果生产已基本实现产业化,在行业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贮藏加工和产后销售等方面都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先行,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韩国果树的科研工作主要由农村振兴厅下设的园艺研究所及其所属的大邱苹果研究所、罗州梨研究所和济州柑桔研究所来完成,技术推广由各级振兴院(所)负责。国家对果树科研工作非常重视,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划拨,科研人员能够一心一意搞试验研究,并且素质都很高,几乎全是博士。近几年来,科研单位不仅在果树的栽培方式、整形模式、砧穗组合、生物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而且还运用高新技术选育出了一些优新品种。如苹果有早熟的红露、秋光、曙光,中熟的甘红和晚熟耐贮的华红品种;梨选育出了高糖大果的早熟品种园黄和晚熟的华山新品种;油桃品种有天红;葡萄品种有清水和红丹等。在栽培制度和整形模式上大胆革新,先后引进了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篱架式和“Y”字型栽培方式,进行产量和品质比较试验。园艺研究所进行的梨试验研究表明,“Y”字型六年生新高梨单产比一般树型高一倍多,并且节省劳力47%。另外,生物防治技术如壁蜂技术、性诱剂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后已开始推广应用。
各级农村振兴院(所)及有关科研单位,在认真搞好试验研究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各级振兴院(所)都设有科技馆、技术培训室和电脑终端。一方面,振兴院(所)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向果农传授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另一方面,果农遇到新问题可以就近向科技人员咨询,或通过微机查询果园管理周(月)历,有关问题都能及时得到圆满解答。
总之,韩国果树的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并且科研先行于生产,新技术、新成果能够及时得到推广普及,所以果树生产的科技含量比较高。
(二)注重质量,讲究信誉
韩国的水果生产特别重视果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韩国把水果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水果生产的全过程,提高果品质量的一些常规技术和成熟的新技术都能够在果园得到集中体现。我们先后参观的几个果园,全部实行果实套袋、草生栽培和树盘覆盖。永同是韩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为了提高葡萄的质量,首先是控制产量,单产由原来的25吨/ha调减到15吨/ha,其次是采取避雨栽培防止裂果和烂果,另外,为了保证葡萄的食用安全,果园基本上不施化肥和农药。即使要施农药也只能在树冠下部喷施。安城的梨,全部实行套袋,只是出口的梨采用从日本进口的纸袋,内销梨用国产袋。由于果农重视果品的质量,所以韩国果品的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韩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相当发达,所有上市的水果必须经过清洗、分级和包装。分级包装全部实行了机械化,并且十分考究。为了让消费者信任,在纸箱外面都注明了产地、生产者姓名、品种、重量、个数、等级和监督电话等。并且有的还标注了国家质量认证机构认可的质量标志。据了解,韩国的鲜销水果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转为加工,特别注重水果的新鲜度。我们在永同的葡萄经销点看到,经销商准备了测糖仪,购买者可以自己测定含糖量,这完全是取信于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买到了质量不合要求的或重量不足,可以向经销商索赔,生产者自然会向消费者赔理并加倍送去产品。
(三)体系健全,水果生产、贮藏、加工和流通基本实现现代化
韩国水果的行业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并且相互配合。从行业管理来看,农林部负责制定水果的产业政策以及发展计划和规划,管理水果的进出口贸易等,科研和技术推广由各级振兴部门负责,产前、前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由农业协同组合承担。可以说,韩国水果的管理体系相当健全。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韩国水果生产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生产环节来看,除果实套袋和采收外,果园的灌溉、施肥、喷药等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从采后环节来看,果品的分级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贮藏方式以冷藏为主,果品的加工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我们参观的庆北苹果加工厂,日处理苹果440吨,由于自动化水平高,全厂职工仅有56人,并且其中有30人是从事产品推销业务。从批发销售环节来看,货物的装卸、中转、出库全部实行机械操作。另外,韩国的信息网络也相当发达。农民在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水果商业活动和查询国内外市场情况。
四、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交流,我们认为韩国的水果产销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韩两国在果树生产、科研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一)加强中、韩两国果树技术交流
中、韩两国果树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今后应加强两国在果树科技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如互派研修生,开展合作研究和进行品种资源交换等。考察中我们发现,韩国最近育成的几个新品种,表现都不错,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引进试种。这个问题考察团已向园艺研究所育种室的负责人和韩国农林部提出,希望能向我国提供这几个品种的接穗,韩方已基本同意向我提供,拟于今年秋季将几个品种的穗条邮寄给我们。当然,韩方对我们的一些果树种质资源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们认为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应该早日到中国考察学习。
(二)我国应加强果树科研投入的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重视果树的科研工作,特别是我国的水果生产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洋水果的严重挑战,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切实增加科技投入,增强水果生产发展的后劲。当前,要把果树优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无病毒良种苗木的培育、栽培制度的革新和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作为重点,同时要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科研必须面向生产,围绕生产中存在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比如,韩国的果实套袋技术研究,就是由园艺研究所栽培室主任完成的博士论文。
为贯彻陈耀邦部长访菲的农业合作协议,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农机企业家考察团,于1999年8月28日至9月11日访问菲律宾,并就农机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考察团由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中国常柴集团及所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常林机械集团、四方集团、湖北佳华机械公司、湖南耒阳插秧机厂、辽宁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国能集团、山西大同齿轮厂等8家农机制造企业的代表共16人组成。在菲期间,通过与菲农业部、贸工部投资署,菲华商联总会、菲工商总会的会谈和沟通,实地考察了有关试验研究、教学机构,参观了有关重点农业区和农机生产企业,得到较大收获。随团带去并赠送给菲农业部的8台套共14件农机具的现场作业演示,也受到了菲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员、农机销售商及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此次访问,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及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大力支持,为各企业家在菲寻求技术经济合作和开展农机产品的商贸活动提供了与菲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沟通的机会,使这次成功的访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菲律宾农机制造、销售服务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及农业概况。菲律宾共和国由710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1个主要岛屿占总面积的96%,山地占总面积的65%,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菲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6.6℃,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每年6~11月多台风。全国有7450万人,其中华人占2%~3%。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2/3以上。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基本上没有重工业。六十年代后期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很大发展。1998年菲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经济部门产值在GNP中的比重分别为18.5%、33.8%、43.1%。
在菲1261万公顷农用地中,稻 田380多万公顷,旱田(主要是玉米田)314万公顷,经济作物用地(主要是椰地)307万公顷。稻田主要集中在中吕宋和维萨亚地区,可灌溉稻田的稻谷产量每公顷约4000公斤,无灌溉条件的稻田产量更少。旱田主要集中在棉兰老地区,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只有1520公斤。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椰子、甘蔗、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和可可、咖啡等。菲律宾现有的耕地,一般有政府和私人拥有两种形式。政府的土地可以出租给农民(个人)、农村合作社或公司等,但公司或合作社等最多只能租种120公顷土地。私人土地有自种和出租两种,可出租给佃户。菲农户家庭平均有6~7人,每一个农民最多可拥有7公顷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或5公顷可灌溉土地。目前菲律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平均每公顷只有农用动力0.36马力。
(二)菲律宾农机制造及使用概况。菲律宾现有农机生产厂400多家,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30多家,生产的农机主要有小型拖拉机、脱粒机、烘干机等;其它300余家是小作坊,产值只占总数的2%,这与菲这个拥有3000万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国极不相称。他们的主要农机产品都非常简单,一般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或由政府提供最基本的设计,再由生产厂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和要求进行改造,使之易于生产、使用和维修。
总的看,他们的农机生产工艺技术比较落后,只能生产简易的稻谷脱粒机、水田用手扶拖拉机,机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技术含量低。其柴油、汽油发动机主要是日本YAMAHA、YANMAR或韩国大东国际公司的产品,且在整机售价中发动机价值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因不具备齿轮加工能力,因此其生产的各种农机均采用链条或皮带进行变速和动力传递。制造设备仍使用类似我国已基本淘汰的630车床,普通摇臂钻床、手工电焊机和简易冲床、剪板机等,基本没有流水作业,仍为部件总成定员承包装配,因此性能质量较难达到统一标准。但他们对整机出厂前的外观质量比较重视,打磨、涂漆环节完全靠人工进行细致的修饰。位于马尼拉市的KATO国际公司是菲生产规模最大的农机制造厂之一,其零部件加工为简单的流水作业,但没有总装线,因此车间的零部件堆积如山,管理混乱。制造设备及简易检测仪器绝大部分为日本、美国的淘汰产品,加工、测试精度差,质量难以保证。
菲农民需要的农机包括手扶拖拉机、脱粒机、烘干机、灌溉用水泵等,一般马力不大,如手扶拖拉机以8~12马力为宜。目前菲也有少量大型轮式拖拉机的需求,主要用于甘蔗生产。农民使用的谷物烘干机主要从韩国、台湾进口。菲南部的棉兰老岛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所以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有所需求。菲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菲总统曾经亲自试验驾驶过的唯一一台单行玉米收获机样机,还未形成产品。但是,菲律宾在农用动力(各种型号柴油机)及较为精密的农机部件(如齿轮、轴承等)几乎没有生产能力。因此,比较复杂、运转精度较高一些的农机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目前主要是韩国、日本、台湾的产品,但其价格很高。如一台8马力柴油机水泵售价500美元,而我国同类产品的国内售价仅为2750~3000元(约350多美元);又如在ILOILO省,销售当地生产的价值60000比索的手扶拖拉机,其中的10马力左右的发动机(日本产品)价值近40000比索(约1000美元)。因此,如果我们在农机商贸活动中,认真做好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技术服务,弥补我产品在质量方面的相对不足,是完全可以占领较大市场的。
(三)菲政府对发展农业及推动农渔机械化的政策和措施。菲律宾政府鼓励农民生产和使用农机具,但政府对农机具的生产没有任何优惠,前一时期唯一的优惠是进口部分零部件进行装配和维修时,可减免发动机等的进口关税,由以前的20%减至3%,整机进口的关税为10%。而最近(1999年)又调整了政策,即进口农机产品整机的进口关税减为3%,而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则调整为10%,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或进口的农机产品一般是通过经销商直接卖给农民。农民受资金限制无力购买农机的地方,一般由经销商租给农民使用,2~3年后收回租金。租赁农机的业务在菲农村逐渐兴起。
目前,菲律宾政府正在重视实施1997年新颁布的《农业与渔业现代化法》,同时还制定了1998年~2004年6年期的《菲律宾农渔业机械化长期计划》,其目的是:1.通过创造一个积极有利的环境,改善农村机械化辅助和设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来促进农渔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提高当地制造商生产和销售农用机械设备的能力和竞争力,使其达到国际质量标准;3.通过提高和优化农业投入的效率及减少生产和产后损失来提高农民和渔民收入。通过该法的实施,使农村机械化水平从当前每公顷0.36马力提高到每公顷1马力(目前我国是每公顷5.44马力)。
二、考察团在菲期间所作的工作及体会
(一)在菲期间的活动
首先,考察团于28日午夜到达马尼拉后第二天即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使考察团各企业负责人对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在农机技术合作方面的意愿有了进一步系统的了解。
8月30日至9月1日,考察团全体成员在中国驻菲使馆经商处的陪同下,拜会了菲农业部、贸工部投资署的官员,受到了热情接待,主管人员向考察团介绍了菲政府在农机生产销售方面的情况,鼓励外国投资者来菲进行合资或独资加工生产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向中国企业家们解释了农机等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调整的目标和原因。这期间还拜会了菲农机生产销售协会、菲华商联总会、菲律宾商会,就菲农机生产、销售、使用及维修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参观了菲律宾最大规模的农机生产厂商之一KATO国际公司,了解了农机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等基本情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工程技术大学及农机检验评估中心,代表团还了解了菲农机技术研究和农机产品性能质量试验检测程序和有关标准的应用情况。9月2日,考察团还参观了苏比克出口加工区,并听取了苏比克区管委会官员关于加工区建设发展的情况介绍。
9月3日至5日,除了团内三个技术人员留下做机具演示的准备工作外,考察团其他人员前往水稻主产区ILOILO省。在ILOILO市拜会了农业部地区办公室主要官员,在水稻种植区(DUMANGAS)观看了当地的水稻生产条件及农机使用现状。当地政府专门在菲工程技术学院所属的西萨维亚农业研究中心组织了座谈会,当地农机制造商、经销商以及部分农机用户等与我企业家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考察团介绍了各企业的情况后,他们还认真询问了我企业的农机生产、售后服务及产品的性能、价格等情况,并希望中国的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像日本的一样好,价格比日本的低廉。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考察团还参观了4家农机制造、销售企业,考察了他们的脱粒机、手扶拖拉机的生产、销售以及生产设备和工艺情况。
我对青藏高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民族一直有种近乎“原乡”的情感。我也不清楚这种情感是从何时产生的。是在云南中甸至德钦采风的路上,司机康巴汉子扎西说要到冰瀑下给我们摘报春花的时候?还是在甘肃甘南草原调研时,戴上道吉草小姑娘做的格桑花环的时候?是在青海支教时,我的学生,15岁的藏族女孩专门给我唱起一首清亮的《在那东山顶上》的时候?或者是我在云雾中寻找卡瓦格博的峰顶,策马奔驰在纳帕海草原,在雨中的拉卜楞寺听喇嘛们虔诚诵经的时候?
对“他文化”的无限好奇,让我一次又一次来到有着独特民族宗教文化的青藏高原,对“他文化”的观察和书写是对“我文化”进行反思的绝佳途径。为此,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就选择了用一部关于藏区的民族志新闻作品代替毕业论文,并两度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采访,记录了我国西部藏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文化变迁等问题。毕业至工作前的那个短暂夏天,我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建筑学院的同学一起到山南地区做了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旅游规划。
在与藏民的历次交往中,他们的勤劳质朴和与人为善早已铭刻我心,我常常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从专业的角度看,问题在整个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已无须赘述。无论是西方人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的“香格里拉式”建构,还是国内其他省区蜂拥而至的游客对所持的符号化想象,这似乎都并不能代表一个真实的。
由于之前的支教、调研和采访,我已走过和四省藏区,但由于时间所限都是浅尝辄止。对于曾经学习国际传播专业,如今又从事同样工作的我来说,急需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进入新华社工作以后,新入社的采编人员按规定要赴地方分社锻炼一年,我如愿来到了新华社分社。
临行前,我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导师李彬老师赠我《艽野尘梦》,这本追忆明末清初藏地之事的传记,也是关于百年军政、风俗民情及青藏高原人文地理的考察报告。自入学至毕业工作,“读书与行路”一直是他对我的要求。我亦希望在这一年走遍的每一寸土地。如今,从“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那曲,从后藏政教文化中心日喀则到“的江南”林芝,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人来说,在高原一年的工作生活是难得的经历:趟过冰河、爬过峭壁、穿越过有熊出没的原始森林;习惯了走8小时以上的“搓板”山路,习惯了在饥肠辘辘时啃风干牦牛肉拌糌粑。藏区的大山大河有着开阔胸怀的神奇魔力,即便夜晚蜷缩在漏雨的帐篷里,身下是凹凸不平的石头,但一抬眼望见银河纵贯夜空,就会感叹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与老一辈的高原新闻人相比,如今在高原采访的条件已是优越,有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帮助及时发稿,有越野车、帐篷睡袋、冲锋衣裤保证在野外的安全便捷。
《一年》的制片人书云曾说:“当文明人在无尽地追求贪欲和野心时,藏族人在与世隔绝的荒野上安享和平与喜乐,除了人类的本能以外,别无所求。”我在的一年,则见证了在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浩荡之势下一些东西在悄然蜕变,或好或坏。
在采写的新闻常常以“第一”开头,第一座人行天桥、第一个主题公园、第一座CBD商务中心……藏族百姓在医疗、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全城供暖网络让高原的冬日不再苦寒,医保全覆盖让普通藏民和僧尼不再为医疗费而苦恼,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让这片曾经与世隔绝的高原与内陆省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然而,他们也同样面临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在偏远的农牧区,占总人口约80%以上的农牧民群体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那曲牧区的一个小县城,满街的丰田越野车取代了曾经驮物的牛马,它们的主人是因采挖虫草而暴富的牧民。而该县的县委书记,却在为如何让他们合理利用虫草收入而犯愁。牧民普遍缺乏储蓄和理财观念,丰厚的虫草收入为他们酗酒、赌博和一次性消费提供了资本。在林芝鲁朗镇的一个山村,工布藏族村长叹息着山林中的绿绒蒿和红景天因为肆意采挖而数量剧减,一方面因为过去传统保护式的挖掘方式的淡去,一方面缘于药材收购商的大规模采购。
在一些旅游景区,一些藏族孩子见到你会大声说着“Hello”,而不是藏语或汉语。唐卡、佛教法器等传统文化也随着日渐膨胀的游客群体和消费需求而被包装成为文化消费符号销往世界各地。在拉萨八廓街,唐卡店铺遍地开花:逐利的商人们为了提升“产量”,把绘制唐卡的时间由几个月缩短至几周甚至几天,用普通颜料取代矿物颜料,却依旧标以高价。
值得庆幸的是,仍有很多人能在商业冲击之下恪守底线,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因为媒体行业提供的便利,我得以在这近一年时间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文人、科学家、艺术家、政府官员、喇嘛、牧民、商人……就像翻开一本关于社会的百科全书。他们当中不乏理想主义者,在高原坚守数十年,竭力使这里变得更好。
大学艺术系教授丹巴绕旦通过举办唐卡艺术沙龙,号召唐卡艺人坚持传统,规范八廓街混乱的唐卡销售;鹰萨·罗布次仁撰写《的孩子》,为求学内地的学子发声,随后投身家乡的文化产业;藏戏团团长米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藏戏重焕生机;拉萨民间影像展汇聚了一批独立藏族电影人,用影像记录家乡的变迁;大学生村官王睿智,用微博助力家乡的村务建设和农产品销售……
自1995年以来,我国速冻产品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目前速冻产品年产量近1000万吨,现有各类生产速冻食品的厂家近20xx个,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下面重点介绍速冻水饺产品的工艺,速冻水饺是以鸡肉、猪肉、羊肉或牛肉为主要原料,添加新鲜蔬菜、香辛料,经手工或饺子机成型,速冻后装的产品。速冻水饺最大是新鲜、营养、卫生、方便,饺子馅的色、香、味、形直接影响饺子的质量。
速冻水饺的加工工艺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肉馅的制作,把新鲜的肉类和蔬菜经过预处理后,加入香辛料及调味品混合制成;第二步、面皮的制作,把精制面粉或专用饺子粉加水和盐以及面粉改良剂混合制成面团,再用手工或机器制作面皮;第三步、饺子的包制成型,采用手工或饺子机把肉馅包进面皮里,捏成一定的形状,要求饱满,重量在13~15克之间,以皮薄大馅为佳;第四步、饺子的速冻,包好的饺子摆放在不锈钢盘上,依次放入速冻机的链条上或速冻冷库里进行速冻,要求速冻温度达一34摄氏度,速冻时间30分钟,中心温度在一10摄氏度以下,使产品快速的通过冰晶生成区,保证饺子的原汁原味;第五步、按要求的重量进行包装入库,速冻后的饺子及时按要求包装,以免使产品的温度回升,表面发软,影响产品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亦发生变化。近年来,速冻水饺行业作为“朝阳行业”得到很快的发展。
【速冻水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速冻水饺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速冻水饺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速冻水饺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速冻水饺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速冻水饺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速冻水饺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
(一)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速冻水饺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速冻水饺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速冻水饺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速冻水饺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速冻水饺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速冻水饺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速冻水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速冻水饺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速冻水饺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速冻水饺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速冻水饺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速冻水饺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速冻水饺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速冻水饺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速冻水饺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速冻水饺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速冻水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一、美、日物流业现代化发展态势
1.批发型物流企业大量涌现
批发型物流企业类似于以前的批发商,实行独立核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这种企业集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架起了一道桥梁。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公司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淇淋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根据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特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所以,当中心获取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利润分给会员店。
日本大型食品批发商美菱公司在适应多频度、小批量发上非常引人注目。美菱公司建立了分装专用配送中心,称为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区域物流中心),这是按不同单位对所定商品进行分装的专用场所,集中处理零散的少量订货。70%的零售企业的订货不满一箱,这种类型的商品周转率低,作业费用高。RDC将这些商品集中处理,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实现无断货商品集中供应,保证商品鲜度,提高小量零散分装的效率。另外,将小单位的多种商品集中在一个箱内,可以根据商品目录进行集中配送。此外,美菱公司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以箱为单位分装商品的配送中心,即FDC(frontdistributioncenter前方物流中心)。一般来说,一个RDC与7至10个FDC共同构成一个物流网络,商品最终集中在FDC,从FDC向各零售商店配送,采用这种做法,使FDC从小量的零散分装作业中解放出来,专门处理以箱为单位的,周转率较高的商品,削减库存,这种做法大幅度减少了分装的错误或误配,能够按照订货准确地交货,而且可以省略零售店的商品检验。批发企业先进的物流系统对零售企业店铺内的作业合理化具有很大贡献。
2.厂家物流系统蓬勃发展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厂家物流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多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库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
1996年1月新建成的日本可口可乐公司千叶流通中心,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面积为10696平方米,其中包括自动仓库1208平方米,高约30米,储存着少批量的各种饮料,满荷库存5000箱,日常储备量在3500箱左右,全部采用巷道拣选机,整托分装储存装置2台;处理事务用房1744平方米,分拣配送作业区5177平方米,备有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处理2500箱;立体停车场2197平方米,中心拥有66辆卡车,每天担负向半径为25公里内的8700家店铺和4100台自动售货机分送饮料的任务,从中心出货到店铺收货在2小时左右;空容器置放区380平方米。在具体运作上,当中心接到订单后,中心发出指令保证在48小时之内分送到各店铺,如店铺要求可在24小时之内送到,中心在设计时考虑到客户的紧急需求,备有一台自动选拣系统和辊道输送机,任何一批配送的货物,从中心接到紧急补货指令到完成出货装上运送的卡车,只需20分钟时间。这个流通中心建成前周围有10余家小型流通中心在分送这些饮料,为了进一步推进客户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流通中心环境,体现集约化的规模效应,集中在目前的新址投资35亿日元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可口可乐千叶流通中心,以取代原来的10余个小型流通中心的功能。中心的建立节约劳动力50名,店铺接货时间缩短了21.4%,市场的物流活动效率化提高了26.5%,库存商品压缩了25%,达到了高效率物流的目的。3.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UPS快速邮递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包裹快递公司,仅次于联邦快递。它成立于1907年,总部在西雅图,有员工30万人,主要业务是包裹快递。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主要是工厂(客户)的包裹通过UPS直接送往用户,开展一条龙服务业务。UPS拥有自己的机场和飞机24架,在美国有60%的电脑联网,用条形码输入电脑,电脑上就反映出该货物发、到地点。在国内有60%的地区当天将货物送到用户,有40%的地区两天将货物送到用户。在国际货运方面将当天送到欧洲,两天送到亚洲。
日本日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其服务范围包括空运服务和海运服务。其在空运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除传统的国际拼装箱货物运输外,还包括自由选择报关方法、易坏货物的区分、交货后提供PC系统安装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1996年日通公司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评选为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它的服务网连接世界500多个城市。日通海运服务通过全球服务系统为全球客户服务,其全球服务系统称为“ArrowIntl”,将其独特的硬件、软件技术和网络功能融为一体,为全球范围小批量海运货物提供门对门服务。在日本国内,日通在遍及全国的27个港口建有战略性运输中心,其中任何一个港口都可以进行国际运输。此外,还建有大约15个内地仓库以简便进出口的报关手续。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日通公司通过提供即时信息(每分钟更新)建立了支持全球范围的战略性分拨信息系统。在美国、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营中心都有高速数字通信线路连接,国内491个中心的任务就是促进高速信息传播。除以上服务外,日通还提供卡车运输、搬家、小包装递送、铁路运输、国内海运、重物托运和建造、仓储、安全运输、艺术品运输等业务。
二、美、日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1.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日两国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重视,纷纷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并且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物流企业集团,银行也向物流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美国从战略上调控物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向运用高新技术的物流企业倾斜,并鼓励物流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正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上企业的良性运用,使两国的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引领了了世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2.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美、日两国的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非常先进,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企业中,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普遍应用;在国际物流领域里,广泛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了信息在国际间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企业降低了单据处理成本、人事成本、库存成本和差错成本,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企业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
3.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在美、日两国,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物流服务。规模比较小的企业通常依赖于大型物流批发企业的供货,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两国的物流企业还注重网络的发展,拥有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发展和承揽业务、满足顾客需要、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所以,物流企业能产生规模效益,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能将生产、流通、消费很好地连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锋.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成竹.美国的物流及配送中心[J].中国商贸,2000,(8).
——赴崇川、钟楼、武进三区学习考察报告
12月2日至3日,XX区党政代表团赴南通崇川、常州钟楼和武进三个区进行学习考察,以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镇江时的讲话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推动全区奋力实现“双超半”,为冲刺“百亿”勇立新功。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麦德隆超市、易初莲花等大型市场,富士通微电子、莫本通讯、新科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南亚塑胶、常松讯汇、裕兴树脂等工业企业,也领略了常州大学城、武进市民广场等人文风采。崇川等地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识强。
这几个地方发展速度之所以快,关键在于思想解放迈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两市在税收地方留成、拆迁安置政策、标准厂房建设规费等方面,都为区级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级政府在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条,而是创新思维进行巧干,充分做好应做的一切手续,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项工作,赢得了市里部门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项目支撑强。
这些区域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武进区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有10个席位。崇川区不搞星罗棋布,只求顶天立地,超亿元企业有15家,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台资为主体,以塑胶、电子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去年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增幅16个百分点。
三是大开发势头猛。
考察团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开发氛围。武进津通国际工业园占地近150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租出80%。钟楼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开发区,20xx年1月27日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企业74家,仅去年就实现业务总收入65.7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钟楼区在去年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克服万难全力推进拆迁,全年共拆迁10余万平方米,累计拆迁100万多平方米,使得园区建设和项目落户能够快速推进。
四是大市场结构优。
钟楼区的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投入以百亿计,市场建成后市场成交额将达到300-500亿元。崇川区和钟楼区在三产发展上突出错位竞争,既有旗舰型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商贸、办公于一体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也有嘉业国际广场、中油国际大酒店等现代化商务办公楼;同时在地域上避免集中,形成错落有致的发展格局。武进区着力发展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同时,起到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五是大人文氛围浓。
在感受经济发展扑面热潮的同时,我们也体味到人文关怀的清新气息。钟楼区安置拆迁居民秉承“三优”(群众利益优先、事情处理优待、生活环境优化)的理念,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们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人文景观的建设,武进区斥资兴建900亩的森林公园,武进市民广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折射着现代文明的光芒。武进区还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将春秋淹城打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圣地,在商业文化价值的叠加中获取双赢。
XX和崇川等区同处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大环境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也是同质的,他们的快速发展为我区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振奋精神是灵魂。
同这些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理念并不落后,发展思路也是不谋而合,但发展的成效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们深思。在同样的困难面前,他们以生动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2、高点规划是基础。
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还由于他们有超前的规划和高远的定位。武进已经描绘出全区发展的总体蓝图,为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钟楼开发区瞄准“高效园区、绿色园区、精品园区”目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仪器”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坚持规划先行,才能为今后抬升发展的起点,奠定腾飞的基石。
3、园区突破是核心。
三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工业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载体。钟楼开发区规划面积11.6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利用外资占到全区总量的85%。武进高新区去年培植产值超20xx万元以上企业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6家,工业销售达14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7,成为武进经济最大的增长极。
4、规模培植是关键。
三区在宏观环境趋紧、市场要素波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项目在支撑,而且规模企业具有互补性、容差性,可以很好的防范市场风险。相比之下,XX规模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群体规模实力不强,仅靠鸿泰钢铁、中盛粮油等规模企业支撑,抗风险能力弱,今年以来全区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就已经得到证明。只有继续绷紧项目弦,加快扶持、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规模企业,才能确保经济快速稳健地持续发展。
崇川、钟楼、武进三地之行,激发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演化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
面对XX当前发展的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去年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全线飘红”,多只指标增幅在全市位居首位,良好的发展态势让许多人产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机遇稍纵即逝,特别在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竞赛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放松就意味着丧失机遇,休息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此次崇川等三地之行,让我们感受到差距,也坚定了信心,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跻身“苏南名区”行列。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没道理,创造条件发展是真道理。虽然当前“四紧”要素约束依然存在,审批环节、优惠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全面放开。但整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关键就是看敢不敢去做、愿不愿去闯。我们不能就此畏惧困难、动摇信心,必须沉下心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多渠道争取政策,同心协力做好对上争取、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打好“主动仗”。坚决不做游离发展的闲人。干多少是机会问题,干不干则是态度问题。现在许多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是乡镇、街道及经济职能部门的事,干多干少一个样,无需主动作为,只需坐享其成。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观念,工业园主要领导必须集中80%精力抓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场圃主要领导必须集中50%精力抓项目推进,村组(社区)的主要领导也必须集中30%精力抓经济发展。
第二,要坚持高点定位,提升发展层次。
机遇是公平的,要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就要看其目标是否广远、意识是否超前、动作是否创新、举措是否有力。结合XX发展实际,就是要强化“四种意识”。强化“大目标”意识。压力越大,责任越大,干劲也就越大。当前必须紧盯“财政收入超十亿、工业销售冲百亿”目标,深层次剖析存在困难,高标准实现加快发展,确保20xx年工业园、谏壁镇工业产出和销售规模均超百亿,在“苏南板块”中提档升位。强化“大规划”意识。城区规划要突出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彰显人文特色,重点制订学府路、XX路、禹山北路和谷阳北路等沿路开发的控制性详规;产业规划要突出循环发展、集约发展、提升规模质态,加快形成粮油加工、金属冶炼、机械制造、新型饰材、电光源等产业集群。强化“大招商”意识。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必须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树立年年都是招商引资年、年年都是项目推进年的意识。区四套班子领导要带头抓好招商引资,每季度通报招商引资情况;经济职能部门必须全力投入招商引资,每月通报项目推进情况;其他机关干部则要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支持项目的浓厚氛围。强化“大项目”意识。XX区域小、资源少,要在“苏南板块”中“站稳脚跟”,必须要靠“大项目”的支撑。要紧盯世界500强或国内100强企业,力争年内引进1-2家。加快推进第一楼街等在建大项目、船舶制造等在手大项目,确保全年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培植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家,形成年销售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8家的发展格局。
第三,要强推园区建设,加快集约发展。
润扬大桥通车后镇江的“交点”效应日趋明显,XX的沿江、区位、产业优势日趋放大,必须科学规划园区、集约利用资源,按照“适度超前、整体配套、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挖掘科技工业园、新民洲生态工业园、中盛产业园、癞元墩物流园“沿江四大黄金基地”的潜能,提升园区的产出能力。重点以“项目进园区”竞赛为抓手,实现科技工业园配套能力和产出能力的新突破。尽快明晰产业定位,加紧与市规划设计院沟通联系,结合本区域产业特色,科学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力争6月底完成,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嬗变”;尽快搞好规划方案,抓好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路网等级,同时进行水、电、气配套规划设计,并请专业公司进行包装设计。园区规划中的其他服务配套,要充分利用谏壁镇的资源;尽快实现净地招商,正确对待整体利益和个别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想方设法向市争取拆迁安置房等特殊政策,加快推进征地补偿等有效措施;尽快推进基建工程,尽快启动园区内道路、管网、桥涵、运河码头、雨水污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拉开“一纵一横”两条道路主体框架;尽快启动标准厂房,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原则,采取措施鼓励、推动乡镇、街道及其他经济单位通过“筑巢引凤”、“量体裁衣”等方式在园区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大办“楼宇工业”,力争全年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吸纳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第四,要大力繁荣三产,实现“两翼齐飞”。
作为主城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放大区位特色,重点做大做强全国性市场、区域性物流。突出“错位竞争”,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商业区域特点,有选择地将大型市场定位在城郊结合部,重点建设“三街四圈”,即第一楼街、XX路、谏壁雩山街“三条街”和东部、长岗、江大、红豆广场“四大商贸圈”;突出“辐射带动”,加快发展货场、仓储等为一体的江铁、公铁、江海联运,加快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配送中心的建设,力争形成3-5个具有现代化大型市场和物流企业,强化对长江、运河沿岸经济腹地的辐射;突出“新型业态”,鼓励、引导农民投资兴建标准厂房、打工楼,将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本、资本变资产,通过出租、租赁等形式丰富“三产”内涵,提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水平。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石湖;村级经济
[DOI]10.13939/ki.zgsc.2017.02.046
城镇化进程中,一些祖祖辈辈依托土地生活的农民进了城,靠种植、养殖为生的农民失去了谋生的工具;支撑的集体济面临缺失土地、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农村经济发展陷入窘境。借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经验,无异于给本土农业经济发展引发新的思路。
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传统农业遭遇发展瓶颈。农民开始转型经营,吸引市民观光休闲,发展了类似于当前国内的“农家乐”,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游客享受田园之乐,休闲观光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使台湾农业走出了困境。台湾农业的华丽转身,“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使得台湾农业发展闯出了新路子,生态协调发展的“三生”,给台湾农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资料显示:2008年台湾岛内有休闲农场、观光果园、教育农园近2000个,产值达70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4亿元);2014年大陆游客为台湾带来2186亿元收入,其中观光团为997亿元;而2015年全体陆客带来的收入约为2310亿元,其中观光团应该首度突破1000亿元大关。
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台湾旅游业的新亮点,吸引年轻人返乡“从农”,使农业观光成为国际级农游新乐园。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不但使台湾农业走出困境,更形成了世界瞩目的农业生产加工、农耕文化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养生、DIY制作等功能相结合的新产业,促进了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并产生了叠加效应,在旅游、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观察台湾农业休闲发展情形,其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法规先行,政策刺激
农委会等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休闲农业发展。政府拨出专项经费,为偏远农场修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部分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产品滞销时,政府实施保价收购,保障农民的最低收入。农场内可以建造宾馆、餐厅、卖场等商用房屋,面积可达农场面积的1/10,最大不超过75亩。针对新建农场的资金投入,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著名的走马濑农场为例,全部建设共投入9亿新台币,累计获得资金补贴约3亿新台币。因此,台湾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大大支持和刺激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1.2 农会辅导,体系服务
各县、市、乡成立了各级农会,为农民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农业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土地交易、营销推广等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休闲农业发展体系。农会不仅举办各类产销班,辅导农民种植、推广、营销农产品,还为农民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各类帮助。如为妇女举办家政班,为老年人举办养生保健班,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成为了农民身边可靠的朋友。
1.3 科学规划,特色布局
台湾休闲农场充分融入当地自然文化历史资源、民俗及农村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个个独居特色的农场。通过科学规划、农会辅导,农场之间没有因为经营项目类似而出现恶性竞争,根据 “一乡一品”的发展原则,农场注重特色,提供差异化产品,追求产品服务的唯一性。避免了恶性竞争,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休闲农业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客源,走上了科学健康可持续的道路。
1.4 经营多样,深度开发
台湾农场经营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形成产品线,还经常举办各类特色活动。以走马濑农场为例,农场原来仅种植出售牧草,价值很低,经营者通过摸索开发出食用牧草,制作成牧草冰激凌、牧草馒头、牧草巧克力等系列食品,近年来又加入DIY概念,市场反应良好。农场提供餐饮、住宿、会务、运动等场所,草场定期举办露营、热气球放飞、观流星雨等主题活动,满足了各年龄段、各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5 技术支持,产研结合
台湾休闲农业从法规制定、规划设计、农业技术研究、农业设备开发到农场建设等各个环节,都有台湾大学、中兴大学等高校的参与。他们致力于研究高精尖的农业技术,深度拓展休闲农业理念,并及时将最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休闲农业提供学术支持,使农场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6 紧跟潮流,市场为本
台湾休闲农业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在政府、农会的帮助下,认真观察市场动态,紧跟市场潮流,迎合市场需求,创新经营模式,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始终牢牢抓住市场。他们认真做到“五到”,即“独到、想到、知到、做到、人到”。“独到”是经营产品的独特性,“想到”是未来发展的整体性,“知到”是市场动态的掌握性,“做到”是策略思维的执行性,“人到”是游客需求之满意性。通过做到这“五到”,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致。
台湾农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大家思考:反观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以苏州高新区上方山石湖生态园周边乡村经济发展为例:苏州高新区拥有自然资源状况、也有人文景观布局,更有经济发展程度及市场消费需求等诸多因素与台湾生态农业区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发展石湖景区周边村级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苏州石湖生态园建设情况介绍
石湖景区其位于苏州城西南,距古城区 4.5公里――石湖风景区,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为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区,而横塘街道下属的石湖、新丰、新渔三村正处于石湖风景区内,区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562户2130人,另有外来流动人口约7000人。2012年年底,位于石湖景区内的上方山石湖生态园项目正式启动,作为苏州市政府“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此项目建设规划分为三大块具体内容,即动物园、植物园和生境园等。两宋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了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比较出名的有楞枷塔、范家祠、治平寺、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等。“八月十八游石湖”、观“石湖串月”等活动,也是苏州家喻户晓、历代传承的民间习俗,历史上就有“吴郡山水,近治可游者,惟石湖为最”的评价。可见,石湖景区周边三村真山真水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 对接生态园建设中面临的村级经济发展问题
辖区内石湖、新丰、新渔三村,由于三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村级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石湖景区规划和城市开发建设的严重制约,主要矛盾是有地不能用。三村土地是风景区的规划用地,村级经济在土地使用上没有发展空间,直接阻碍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前几年,石湖村、新丰村在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改造一些旧厂房,整合一些“边角地”“空搁地”,分别建成了拥有一定数量简易厂房的工业小区,依靠出租厂房取得少许租赁收入。总的来说,由于身处景区,三村村级经济发展的路子比较窄,村级经济总量不大,仅能满足基本开支且缺乏持续性,要想逐年提高村民的股金分配、开展各项社会事业、帮扶工作就有些捉襟见肘。也就是说,三个村庄的老百姓并没有因为处在景区内而获得伴随未来生态园建设带来的获益的远景。
4 建 议
尽管苏州现有高新区“树山”、吴中区“旺山”“农林大世界”、相城区“莲花岛”、吴江有“环太湖”、常熟有“尚湖牡丹花卉”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品牌,虽说有气候环境因素,但与台湾农业发展相比,经营特色单一,淡旺季差别明显,内涵深度挖掘不足,创新少。为此,面对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开发建设的上方山石湖生态园项目提以下三点建议。
4.1 政府支持,打造“石湖”品牌休闲农业
石湖景区曾经有上方山果园,种植各类水果,一直保留在老苏州人的记忆中。此次开发生态园项目时,可以借鉴台湾休闲农业模式,依托上方山、石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科学规划,深入挖掘该区域渔耕文化、果树种植等特色,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特色的“石湖”品牌休闲农业。融入农业生产、观光休闲、餐饮住宿、采摘体验、教育学习、DIY制作、养生健康等多种功能,并根据不同季节和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不同人群的主题活动,打造成樗罩萑说呐液笤骸
4.2 广泛合作,成立休闲农业民间组织
加强与台湾休闲农业交流沟通,学习台湾各级农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苏州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类似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组织,吸收从业农民为会员。同时,可以借鉴台湾农会,为会员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各类辅导培训班,如烹饪、健康养生等,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4.3 互利共赢,保证村民群众得实惠
借助石湖景区大背景,打造村经济发展小环境,是横塘街道及石湖、新丰、新渔三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课题。生态园项目启动前,石湖村通过积极主动的协调沟通,谋划多年的休闲农业项目已初步成形。“兼营休闲农场的收入是一般农业收入的4~5倍,例如农牧业兼营加工或休闲平均每家收入达180.8万元,比单纯从事农牧业家庭收入多5.3倍,可大幅提升农村经济。”(陈宝基)突破景区用地单一性,集合种植、观赏、采摘、加工、品尝等深化农业发展,要让有限的土地发挥立体效用。
有鉴于此,对石湖景区周边开发中,我们建议政府在开发生态园项目时,让当地村民参与到休闲农业开发中去,或者根据生态园建设的规划,允许三村在规划范围内布局休闲农业种植、观光、采摘一体、加工,配套修建衍生服务性设施,让游客乐在其中,让村民参与服务性经营项目。一方面使村级经济融入生态园建设,保证征地后村民及村级经济的收入水平,继续维持村民的集体股金分配;另一方面,也为征地后解决村民就业提供平台,使村民从生态园建设中得到实惠,更加支持生态园项目,实现项目开发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苏州横塘[EB/OL]. [2016-11-04].http:///link?url=iJG2zaLI-BS3zNRnXxUxbc-6i9YCK 4LpppUJ37Ue3l3EVmgbv9fCmllPscWF61l1swP00QO8Vx_Qoli1uDngRq.
珠海 中山 佛山 丽江 成都等地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珠海、中山、佛山、丽江、成都等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理清加快路桥发展的工作思,2005年10月12日,由区委书记**带队,区四套班子部分领导、经济和城建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镇(街道)党委书记(主任)组成的路桥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考察团一行35人赴珠海市香洲区、中山市小榄镇、佛山市顺德区、丽江市古城区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府南河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重点学习考察各地的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城市规划和管理、旧城保护和河道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紧凑有序,考察内容精广相济,珠江三角洲和西南部两大经济带发展理念的差异,以及各地殊途同归的发展建设成就,都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启示良多。 一、考察地概况 (一)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区是珠海市中心城区,珠海市*、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西岸,东水连香港,南接壤澳门,背倚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联系内地与港澳台,以及对外贸易、国际交往的重要口岸。1984年建区,全区总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3个镇,常住人口73.86万人,流动人口33万人。2002年全区实现gdp68.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1亿美元,财政预算总收入6.26亿元,税收总额8.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0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7544元,原农渔村人均收入6248元。该区强化城市管理,环境品牌已经形成,1999年起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城管职能从市向区、街道下移,建立起“两级政府、*管理、四级网络”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7平方米。拥有国际赛车场、高尔夫球场,人均拥有体育场馆的面积居国内之冠。以香洲为中心城区的珠海市是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二)中山市小榄镇:小榄镇是中山市的工业强镇,区域商业中心,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万人,另有长期的外来人口10多万人。辖有3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村委会。小榄的经济以工业为主体。全镇有工业企业4000多家,至2002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3家,形成了五金电器、电子音响、食品饮料、制衣制鞋、化工塑料、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农业生产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形成了花卉苗木、蔬菜、塘鱼和观赏鱼三大具特色、高效益的产业。投入50亿元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有吞吐量12万吨的小榄港,日供水量达25万吨。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8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157.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9.2亿元;税收总额10.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亿元。小榄镇先后被有关部委授予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 小榄工业区是全国企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万亩,至2002年底已开发土地9300亩,正投入使用3200亩,建成厂房面积50多万平方米。区内道路、市政给排水、电力、电信设备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至2002年底,小榄工业区有149家企业落户,其中上规模企业60家,已投产项目103个。2002年工业区销售收入12亿元,预计2003年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成都高新区包括两部分:南区位于成都市南,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作为成都市规划的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商务区和全国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西区位于成都市西,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作为成都高新区国际化的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中药产业。其中包括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0.6平方公里,是西部发展先进机械制造和出口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投资回报最丰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吸引了近5400家企业进区发展,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有16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家,过亿元的企业5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共计4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520余家,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工程产业为龙头,以其他的技术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2002年实现gdp16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472亿元,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到位外资8308万美元,出口创汇19630万美元。 二、几点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8天学习考察中,考察团一行不仅亲眼目睹了各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高品位发展、大手笔规划、 创特色建设以及重实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大胆实践的浓厚氛围,每一天的学习考察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给予考察团深切的感受和丰富的启发。概括起来,启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启示之一: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之中,领略了珠海香洲、中山小榄、佛山顺德等地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考察团成员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顺德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78.5亿元,相当于我们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顺德区容桂镇和中山市小榄镇的财政收入都超过10亿元,相当于路桥区水平,其居民的富裕程度,社会保障和城市化的水平都是路桥远远不及的。这使考察团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发展是硬道理”,更加明了经济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出路。顺德区和小榄镇的经济发展关健在于工业的拉动,为此我区在经济发展中要切实学习顺德区和小榄镇的成功经验,务必重视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工业与商贸的关系,摆正“制造路桥”和“商贸路桥”的位置。路桥是千年商埠,商风源远流长,群众心中有着较深的“商贸情结”,导致在建区初期一度走重商贸轻工业之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工业市场桥。从近几年的gdp来看,三个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是第二第产业占主导地位。这说明,我区还远未进入后工业时期,并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工业主导阶段。就现阶段而言,不论是我区的经济总量、增量还是财政收入,其主体都是工业,尤其是工业中的制造业。因此,我区在区委二届八次全会中提出要构建“制造路桥”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商贸路桥”和“制造路桥”一样,只是我区的特色之一,但占主导和中心地位的不是商贸,而是制造业。我区在构建“制造路桥”中,要整合工业园区,提升园区档次,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不遗余力大办工业,尤其要重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的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形成较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积聚人气和商机,为打造“商贸路桥”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外源性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关系。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依靠新资本的注入,以资本的增量保持区域经济的增量,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借鉴香洲、顺德、成都的经验,他们的外源性经济都较为发达,如珠海香洲区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3.31亿,真正把服务经济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香洲区、顺德区以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实干型、诚信型政府为目标,改革传统的审批流程和方式,实行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即各部门的审批没有先后之分,不设前置条件,可以任意由某个部门先批;对来办事的人“不说不行,告知怎么才行”。审批信息系统实行网上受理和审批。压缩会议,精简文件,推进服务平台前移,把能够下放的权力下放到镇(街道)、社区以及社会中介,完善窗口服务和现场服务机制。强化政府办事透明度,精简机构,其区委办、区府办都合并成一个区委区府办。小榄镇注重投资环境的“软件”建设,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企业提供文明、友善、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和扶持企业发展。小榄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区管理办公室,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配套服务。据介绍,因为其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企业不顾这里地价相对高昂,而乐意在此落户投资。近年来,我区十分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比之香洲区、顺德区和小榄镇,我们在服务经济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进一步优化。同时,要加快硬环境建设,尤其要打破当前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水电、人才等要素供给。要内挖潜力,通过土地整理和滩涂围垦,获得土地建设指标,节约用地。积极配合市里做好台州二期供水项目,解决用水不足问题。可偿试通过政府引导、民间投资建设小型电厂来解决今后一段时期用电不足的问题。在人力资源问题上,要通过引进高等院校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区内企业家的培训,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启示之二:必须坚持城市建设和管理紧密接合,加强对城市形态、产业、文化等特色的研究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轨迹。珠海市以其独特的经济特区政策、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亚热带海滨花园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滨海风景旅游胜地;顺德区的城市建设一直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城镇化水平很高,现在为适应佛山区域调整的新形势,以建设现代化花园式河滨城市为目标,凭借雄厚的财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小榄镇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和村镇建设示范镇,近年来,按生态城镇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重新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投入50亿元建设了10平方公里,功能齐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城区。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对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丽江古城区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对丽江古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狮子山以西区块另建新城,通过对丽江古城的保护改造,以其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空间,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建设中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地球上环境最美的地方。这些城市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准确发展定位,加快城市发展。路桥是个新区,通过9年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这些成就过多地表现在量的扩张上,城市建设基础不强、配套不全、品位不高、精品不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路桥的城市形象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广大市民的要求与期望相去甚远。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形象如何,对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促进各种生产要素集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都市路桥”,塑造路桥城市新形象实是当务之急,其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强化对城市的文化、产业、形态等特色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城市元素的梳理、研究,提炼城市个性,明确城市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准确定位城市的发展方向。我区把路桥城市发展定位为“古今商城,生态都市”,这包含了路桥源远流长的商风、现今发达的商贸和未来城市的生态性发展,提炼了路桥
城市的个性,体现了城市的优势,描绘了未来的蓝图。应该说定位非常准确。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路桥的产业优势,挖掘路桥的商贸文化底蕴,整合路桥的城市空间形态,做好路桥的城市发展规划。从顺德区和小榄镇的城市发展轨迹来看,各镇(街道)也要加强对本地城镇特色的研究,要突破小农观念束缚,高瞻远瞩,布局谋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严要求管理,强势推进本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二是要城市规划与管理并重。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综合性和权威性。香洲、顺德、小榄的一些主要街道基本上是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道路两边绿化留地较多,房屋基本上建在绿化后面,城区绿化率高,街道宽敞整洁,城市形态非常优美。其原因在于规划超前,且控制有力。顺德区禁止村民建房在原地拆建,打破村界,统一规划到“中心镇”,使每个镇的城区建设都颇具规模,档次较高,这很值得路桥借鉴。当前我区274平方公里的一体化规划、分区规划和一些专门规划已基本修编完成或正在修编,因此我们要重视规划的超前性,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区政府的基本职能,城市管理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香洲区创新城管思路,探索特色城管模式,实施依法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全民参与、科技创新、信息管理等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其引入市场机制管理城市,市政维护、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工作实行内部招标和内部竞争,新增养护工作全部推向市场,面向社会招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区由于市场发达,流动人口多,加上城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城市管理压力很大,投入多、收效少。因此,我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使城市管理由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手段为主,由突击式管理转向长效管理,由事务型管理转向环境型管理。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全民人人参与、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要实施土地和房产的综合开发。城市的发展应以房产综合开发为依托。长期以来,路桥的城市建设是线条式发展,城市框架的拉大主要靠道路建设和群众建房来实现。群众建房多以5-6层的立地房为主,且房前屋后多乱搭建,这造成了城市景观零乱,立面单一,功能不全,缺乏品位。同时,我区以前在城市土地出让上走的是成熟一块出让一块建设一块的单项出让的路子,这不仅降低了单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导致城市建筑缺乏整体感和协调性。香洲、顺德等地的城市建筑各具特色、整体协调、错落有致,其主要途径就是实施了土地和房产的综合开发。香洲区早在建区初期就超前性地征用了所有25°坡度以下的土地,只留少量土地作为村居留地,因此城市建设的成本相对较轻。最近几年,路桥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土地出让上,基本实行宗地出让,开发了一些高档次的居住小区和高层建筑;在工业区等新区开发建设上,全面实施“立改套”,对村民拆迁安置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委托房产公司开发。这种做法很好。我区应坚定“立改套”政策的决心,严格土地管理,加快住宅开发,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居住质量,促进人口与产业的集聚。 四是要重视塑造城市品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和优势,在发展中加以培育和提炼,并塑造成品牌。珠海拥有城市环境品牌,顺德拥有城市经济品牌,小榄拥有全国明星镇品牌,丽江拥有古城品牌,成都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各城市都通过品牌的塑造,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因此,
我们在打造“都市路桥”中也要重视对路桥城市品牌的塑造。路桥自古商贸繁华,“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商风源远流长,目前市场体系较为发达,吉利汽车已成为最具冲击力的优势产业,“十里长街”蕴含了路桥深厚的商贸文化。因此,我们可在市场、古街、汽车方面深化提炼路桥的城市品牌。通过城市品牌的塑造宣传,提高路桥的美誉度,增强路桥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启示之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所考察的几个地方有发展快的也有发展慢的,但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重生态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如珠海市香洲区委书记黄晓东所说“发展快不一定好,有时发展慢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说明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而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发展,经济发展要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珠海市在城市发展中实行了区域协调发展、可居住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坚持高起点规划,追求山青水秀,碧海蓝天,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市的未来走向成功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其核心是注重培育和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发展面向区域性市场的城市产业;建设最适宜居住的海滨花园城市住区;在改善居民当前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按照能够维持人类世代生存和幸福生活的标准,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生态的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路桥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同时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因此,路桥今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城市绿化,努力打造“生态都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 一要提高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境意识越高,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强烈,对保护环境的活动越主动;反之,如果人们的环境意识较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就往往只顾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忽视长期、全局的整体利益,结果造成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进而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区干部群众总体环境意识不强,还经常出现破坏环境的事件,为此,路桥要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健是首先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二要重视环境建设。珠海香洲区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优化、美化城市投资环境来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实现在城市管理中经营城市、在经营城市中发展城市经济,其城市管理与经济建设的互动效果已经显现。通过创造“绿色财富”,求得了丰厚的“金色财富”。我们必须重视环境建设,按照生态区建设要求坚持污染控制,保护大气水体环境质量,严格控制不利于自然生态的填河开山行为,重视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要以“创建”为契机,加强城区环境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大力加强城区绿化。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加大对旧村的改造和村庄的整治力度,重视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并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着重做好沿路、沿山、沿河和新建广场、公园的绿化建设,大力推进花卉苗木园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河道整治,将河道整治、环境河岸绿化与自然环境和城市面貌有机地组合起来,优化水系功能,提供绿化和造景的平台,使河道成为城市景观的聚焦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成为生态和休闲的廊道。 三要重视文化建设。从考察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城市只有具备深
厚的城市文化内涵、人文景观,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才能获得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路桥是新建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有着深厚的商贸文化底蕴。我们要重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新的现代商贸文化的培育。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要放大历史人文景观,丰满城市文化内涵。在“十里长街”的保护开发上要深入学习丽江古城的保护开发经验,在建筑形态上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要形成规模,做成街区,注重商业形态,保持繁华的商业氛围。不但要重视对古建筑等有形文化的保护,还要注意保护和挖掘老街传统商贸等无形文化,提高路桥城市文化底蕴,成为打造“人文路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要正确对待固废拆解。在重视环境建设中,我们要正确对待一些污染产业。在我区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固废拆解业。我区的固废拆解业起步较早,到目前已发展成一大产业,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进口废物的主要集散地。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一些工业原料的不足,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致富百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这涉及一个城市的经济性和生态性的取舍问题。就路桥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在整治中规范提升的策略。坚持“堵”、“疏”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按照“园区化拆解,工厂化加工,深度化利用,无害化防治污染,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一步加快台州市金属再生园区建设,加强源头控制,防止固废分散,严厉打击非法零星拆解。着力延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实现循环经济的良性运转。 启示之四:必须坚持重视建设一支有思路、精业务、干事业、高素质的优秀干部队伍 不论是南方经济发达的珠海香洲、中山小榄、佛山顺德,还是西部的丽江古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我们在考察中深深感到当地干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珠海的城市管理如此富有成效,关健是有一批高素质的城建干部;顺德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关健是有一支讲服务、求高效、创新型的干部队伍;丽江的古城保护的这么好,关健是有一些耐得住清贫的专家型干部;而中山小榄镇建成一个高等级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关健是有一个任劳任怨、热爱事业的镇班子。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有思路、精业务、干事业、高素质的优秀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是事业成功的不渴动力,干部队伍建设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改善了、服务理念转变了,就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我区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着力构建一种竞争择优、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科学的考核、监督体系,尤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选拨任用工作的监督,导顺制逆,实现“干净”与“干事”的统一;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干部“下”的有效形式和载体,疏通出口,使“能者上、庸者下”,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发挥好干部的作用。 二要重视对干部的学习教育。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学习是时代赋予现代干部第一位的任务,要通过学习教育,提*部素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发展着的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还要学习本职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
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培养成为开拓创新、淡泊名利、积极进取、廉洁自律的新时代干部。
从新闻源到新闻产品
在整个报业集团供应链中,新闻采编处于前端。根据产业链理论,位于产业链源头的环节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具有“牛鞭效应”,即像牛鞭一样,紧挨着鞭杆的部分决定着整个鞭子的飞舞幅度和鞭梢在空中爆出的声音的响度。因此,抓住产业链源头――新闻采编(信息),是传媒企业的根本所在。
记者:供应链的初始环节新闻事实的发生成为决定记者行动的第一信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党报习以为常的采访方式是“官员式采访”,就是像官员一样,人未到电话先到,所到之处有人陪同。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了解情况,但也有问题,就是“放不开”,听人家指挥。长此以往,记者捕捉新闻的钻劲儿、拼劲儿,甚至几分“赖劲儿”就没有了。新闻采访不是记者的发现,而是地方官员的“决定”――把自己满足的、想宣传的告诉记者,这就容易出现“逆向选择”,有新闻价值的记者可能发现不了,没有新闻价值的却给了记者。这就背离了顾客价值导向的基本原则。
党报记者必须开展“无依托采访”――没有人陪同、也没有人像汇报工作一样在会议室介绍情况。会钻的记者,得到的信息多,甚至是独家;不会钻的、当“官记者”的,信息少甚至什么信息都没有。
因此,事实再一次印证了媒介客观存在着供应链竞争一一媒体间的竞争,其源头是“信源”或采访的竞争。如果不拥有采访竞争力――挖细节、挖独家信息的采访能力,报纸就失去了重要源头。当然,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新闻产品的销售理念――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第一时间把受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出去,报纸竞争同样会失去了源头,良性的“牛鞭效应”就不会产生。
从供应链理论出发,笔者认为,记者作为供应链的初始环节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响应顾客需求的灵敏性,要求新闻的及时性;满足顾客需求的一致性,努力使新闻产品的供给与受众需求一致;阅读便利,可读、可亲、可信。
新型编辑:新闻增值与集成创新。
我们把稿件编辑与版面编辑视为供应链的第二个环节。版面编辑是产品的集成者。
1.选择内容供应商――新闻产品的外包。分工细化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效率。部分初次产品生产外包成为现代公司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形式。在现代报业公司,在新闻产品的初始供给中,记者并不完成全部的工作,它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就是新闻产品的外包。从国际经验看,新闻产品外包通常有三种形式:其一,新闻供稿公司,英国有许多“评论辛迪加”,例如培生(Pearson)专门提供一种管理信息,这使它能够在几种不同的产品以及同一内容的不同发行模式上开发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其二,公司的公关部门或专业公关公司,据估计,美国的媒体每周收到大约240万条由商业公司的公关部门提供的新闻稿,其中的10%被媒体采用;其三,权威的来稿,包括读者来信、评论、专家专论等。如《纽约时报》有一个《大家》专栏,专门刊登全美知名人士的专论,提高报纸的品质。
2.新闻增值的工序――编辑的经济功能。党报编辑旧的工作方式比较简单――把前线记者的稿件文从字顺后再传到版面,起着一个“中转”的作用,因此不是一个价值链。而从传媒经济的角度看,编辑不等于编稿,它是一个增值的工序,是增加新闻附加值的稿件包装过程,目的是提高版面的总体表现能力,使报道能够比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具优势。在信息化时代,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报纸提供的主要信息一般都是大同小异的,然而,不同的报纸所确定的重点和稿件的包装却由于设计能力的差异而在新闻价值的呈现能力上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在报纸上是通过各种稿件、标题、链接资料、图片图表、稿件编排方式等版面语言体现出来的。
3.编辑的本质:内部企业家。“内部企业家”理论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要使组织内部每个员工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在内部企业家的创造过程中,编辑的挑战是面临着许多价值判断,例如新闻价值和顾客价值。所以,版面编辑――报纸内部企业的工作,是俘获读者的重要实现形式,决定着媒体对传播市场“终端客户”的掌控力度,是报纸优化供应链的基本手段和必然要求。
媒介的销售
媒介的销售是实现媒介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的必需环节,是报纸供应链管理的第三个环节。
发行的层次一般来说,发行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实际发行量,二是有效发行量,三是品牌发行量。实际发行量是最容易理解和最常用的一种发行量概念,指的是报纸到达读者的实际发行份数,包括订阅数量、零售实销数量和赠阅数量的总和。“有效发行”是指广告商的目标消费群体与报纸的读者群或广告商的目标消费市场区域与报纸的读者市场区域重合,带来丰厚广告回报的那一部分发行量。但这个概念存在争议,因为“重合率”难以评估。笔者认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这个概念是清晰、有意义的:其一,在广告商的目标消费市场区域中报纸的发行量是有效发行量,其二,边际效益增长大于边际成本增长的那个最佳发行量,是有效发行量。品牌发行量指的是报纸本身作为特定(广告)信息获取工具而被读者认知的读者数量总和。
一般来说,发行量大的报纸广告量也大,但广告额又并不完全决定于发行。比如英国曾有一份《每日论坛报》,倒闭之前的发行量近150万份。它为什么倒闭呢?关键在于它拥有的读者是年龄偏大、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男性,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低,因而广告效果不理想,使广告主对它失去信心。
从另外的角度看,受成本的影响,实际发行量不可能无限扩大;受传阅率的影响,有效发行量扩大的空间也有限。受文化教育水平和新闻记者习惯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城市都市报读者的比例普遍低于总人口的30%或者更低。单纯依赖发行量和有效发行量的做大,如果没有品牌作为支撑,一份都市报在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将十分有限。
报纸作为特殊商品,在经营中也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比如品牌营销是现代营销中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行销手段。报纸具有一个好的品牌,才可能有较高的美誉度,才可能对广告客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品牌战略是报纸市场化经营的必然结果。
品牌和偶读者的意义 那些不读报纸的人是否对报纸不存在任何意义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消费群体日常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许是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他类型的媒体,但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在与电视和广播媒体竞争时,在某些方面却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房地产广告、商场促销广告、分类资讯广告和招聘广告等。相应地,当这些消费者需要购房、逛商场买打折商品、求医问药或找工作时,报纸仍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就导致他们在一年中会有偶尔购买报纸的行为,因为这个群体每天占实际发行量的份额相对较小,因此在读者调查过程中通常会被当做游离读者而忽略。
但是,参与市场竞争要求媒介重视每一个受众,所以必须用正确的眼光来观察偶读者。假定一个城市的人口为800万人,经常性读者为240万人,那么理论上的偶读者为560万人。如果平均每半年购买一次报纸,每天形成的零售量为3万份左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增加的这3万份绝对数并不小。同时,这一小份额的发行量,承载着560万消费者对报纸具有广告优势的产品消费潜力的促销功能,这相应的广告价值显然是十分可观的。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分的发行量是我们势在必争的。
如何才能争取到这部分读者?新闻资讯质量显然不是决定因素,发行促销也不是,定价方面可竞争的空间较小,渠道的便利性各家报纸差别也不是十分明显,营销的“4P”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争取这部分读者的核心竞争力。此时,报纸在这部分消费者中的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消费者会凭印象选择相应的报纸。因此,在报纸实际经营过程中,深入了解这560万人口,对报纸广告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品牌发行量对收益增长的贡献则不同于实际发行量和有效发行量。实际发行和有效发行量争夺240万经常性读报消费者的广告价值,需要长期的发行亏损去养护,成本比较高昂;品牌发行量争夺的是560万作为游离读者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每次购报行为的发生都直接指向广告的促销功能,因此它以一种最低成本方式体现了最有效的发行价值。
避免“发行悖论” 所谓“发行悖论”,就是发行量与广告量不同步,经营成本与经营效益各自反向发展。
解决“悖论”需要做好优化结构的文章。优化发行结构至少有五个指标:第一,发行要有市场占有率;第二,报纸在本地的发行密度,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行密度;第三,订户有多少,零售有多少;第四,读者结构的等级、层次,报纸读者群的构成;第五,发行队伍的社会形象。
集中起来,媒介的发行市场重点在两个区域:一是把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销售给特定人群,有一个受众区域,二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有一个地理区域,客观存在一个地理市场,即发行的范围区域。媒介的销售其实是两个区域市场的优化结合。
党报发行的“蓝海战略” 中心城市和二级城市是现代工商业中心,是主流人群分布的重要区域,是党报发行的重要市场指向。党报只有通过内容改革,扩大对新兴中产阶层的吸引力,才能增加在中心城市、二级城市的发行。对此,《南方日报》提供了成功经验。《关于(南方日报)、(湖南日报)发行的考察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南方日报》拥有地级市、县级市和乡镇三级发行网络,共发行85万份。但事实上,发行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惠州、佛山等地,这些地区占总发行量的60%以上,其中,广州9万份左右。这就不仅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优势影响区,而且因为城市市场密集、发行成本低,为零售创造了条件。
《河南日报》推出了一报两版的新举措,将《河南日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份在县城以上发行,平均每周七八十版,一份在乡镇以下发行,每周二十版。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日报》却将重心放在县城以上,对全国的党报应该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发行的时间价值报纸是一种“速度产品”,其含义不仅仅是指新闻产品本身具有易碎性,而且是指报纸的生命具有刚性期限――24小时。一方面,报纸只有及时送到读者手中,让读者及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报纸才能体现其价值。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份报纸如果发行上摊晚了,人们通过其他传播途径了解到新闻,那么这份报纸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做产品同样是做服务,报纸上市时间晚、经常“迟到”,就说明这份报纸的服务差、报社管理水平低,久而久之,读者便丧失了对该报的兴趣,进而抛弃它,这样的报纸势必难以维持下去。所以,时间对报纸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党报相对缺乏时间价值概念,主要是因为政治宣传功能强而新闻时效性要求弱,计划发行体制很少考虑受众的态度。“只要送到就行”,没有考虑到信息传递竞争的本质是时间。在媒介稀缺的时代,受众只对党报产生阅读预期,但在信息便捷的时代,党报“迟到”意味着在提供政策服务方面失去了先发优势。
除省会城市等少数城市外,党报通常是以一个行政区域来作为发行范围的。长距离的发行半径加大了发行成本,同时使报纸的及时送达产生困难。科学划分用户市场,在用户市场的中心区域设立分印中心,是党报保证时效的一个选项。
因此,党报一方面要通过更新理念、调整内容结构,增强对目标市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巩固优势影响区、拓展增量区订阅市场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媒介特点,在党政机关区、高校区、金融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理市场建立自己的零售网络,牢牢控制终端。
广告:媒介货币收入的源泉
媒体和广告商构成了媒介供应链第四个环节。
报纸广告和其他媒介广告相比,具有许多竞争优势:第一,报纸为广告商定位特定的地理市场提供了较强的能力;第二,报纸广告中的许多信息和可能提供的细节远远超过其他媒介;第三,报纸广告的速度和灵活性使报纸不同于其他媒介,第四,报纸有更好的强制性效果,并为每则广告提供了稳定的渗透率。当然,这些优势并不说明在广告市场中报纸和其他媒介之间没有竞争,相反,报纸在广告市场上面临着其他媒介最激烈的竞争,因此,报纸应该把优势做足,使广告成为最大的利润源泉。通常认为,报纸在房地产、汽车、招商和分类广告方面具有优势。
从战略上看待广告经营在报业经营中的作用,就能发现,广告经营需要报业运作中各环节资源的综合配置与协调,内容和发行能给广告经营创造好的条件,广告的营销策略反过来也能促进报纸的市场调整和影响力提升。广告经营已经不仅仅是广告创收,而是经营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我国大多数报纸现阶段都还处在简单出卖版面的阶段,党报也不例外。从党报自身看,它的人群结构因素单一(单一的党政干部),省级党报大部分覆盖一个较大区域,城市覆盖相对有限;工商人群覆盖量有限,读者的个人消费行动能力不足。从市场认知看,广告商思维存在“路径依赖”,总认为党报是政治性报纸,商业传播价值不强(事实上也基本是这样,但不完全);传媒市场竞争发生变化,在渠道稀缺时代报纸可以简单出卖版面,但在渠道过剩条件下广告竞争由单纯的渠道竞争向创新、营销服务竞争升级。
党报广告经营困难,必然对党报的改革与转型造成障碍,因为它的价值链无法形成,或者说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价值链。报纸提供新闻产品,获得受众,再获得广告;广告收入支持新闻活动。这是一个圆圈。党报要改变商业传播价值不足的一面,就要调整内容结构,形成新的新闻源头,进而改善受众结构。这正如上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一样:老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增加新的产品生产线,而新的生产线需要投入,因而资金成为瓶颈。
因此,党报改革是理念创新、内容和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也是广告创新的过程。通过开发广告源来为党报改革转型积累资本是一个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
市场的精耕细作党报尽管受众结构单一,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发行量,并且其受众人群纯度较高。因此,党报广告一方面需要更精细化的媒介推介,另一方面需要更精细化的广告创意。比如政商男士正装、成熟男士的健康产品,名表等,应该说都与党报目前优势影响区的人群需求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