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2:0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委基层团支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家好,我是团支部书记,根据李集镇团委要求,现将2020年我村团支部工作情况向镇领导作述职报告,请大家予以批评。大周村团支部在党支部和上级团组织的关怀指导下,围绕团的目标、工作任务,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活动,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2020年大周村团支部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述职: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团支部建设
支部利用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抓好团干的培训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使团干有效的把握时代脉搏,紧密围绕村委会为中心开展工作,引导青年团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加强团干部修养、学习意识、作风建设,进一步打造让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同时,通过团员大会、团课、团员阵地等方式加强对团员的培训,提高团员的自身素质。每月两次与团员青年进行谈话聊天思想调查,了解团员的思想动态。
二、积极开展活动,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
作为团员青年应当发挥团员的作用。团员青年具有朝气蓬勃的性格特点,是社会繁荣、稳定和兴旺发达的基石。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团员的作用,将团员的作用深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与镇团委行为密切保持一体化,充分体现团组织对于群众的服务性。
三、文体活动
团支部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作为团支部书记,在支部成员的大力协助下,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象棋比赛”“全民阅读”“十一国庆升旗爱国主义教育”等项目,生动活泼,出色纷呈。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受到群众的喜爱,群众踊跃参赛,不但促进了社会和谐建设,也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报名参加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四、班子建设
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徐州市基层团支部基本工作规范》,注重在抓班子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抓好班子的学习。平时坚持学理论、学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团员青年作出表率。支部一班人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工作部署、活动安排、经费开销等事项,均经集体研究决定。四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支部一班人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亮点一:迎难而上,奋力拼搏
起初的__村团支部,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团支部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许多活动根本开展不起来,加之当时他们并没有财政津贴,使得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团支部人员流动性太强,团委工作很难进行。9月,__镇召开了第三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团组织。在党建带团建的背景下,新一届的杨家田村团组织立刻总结了前人经验,从规范化管理团员入手,及时制作了团干部、团员登记表及花名册,并及时更新,使团籍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清晰化的道路。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开展好团的工作,杨家田团支部为团员订阅了报刊、杂志,丰富了团员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邀请团市委的相关负责人对团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不仅提高了团干的思想政治理论,也增强了团干的业务知识,促进了团干部队伍建设。共青团工作有了新的局面,团组织活动正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
亮点二: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为创团员青年服务社会的活动载体,__团总支通过成立“青年突击队”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农村35岁以下青年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以“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及时组建了“云岭青年先锋突击队”,并制作了队旗,只要是35岁以下的有志青年都可以注册成为“__青年先锋突击队”队员,现有队员162名。“云岭青年先锋突击队”在团总支的带领下,围绕村党总支、村委会、镇团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积极发挥联系群众紧密、覆盖面宽的优势,组织载体灵活、形式多样、涉及面广、渗透力强的活动,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在镇团委倡导的“为家乡建设做一件实事”活动中,杨家田村团总支组织团员青年为群众义务修路;为老党员铲除退耕还林的杂草20多亩,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中,积极组织突击活动12次。还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组织城郊结合部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团市委组织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省运会服务、登山美化环境活动、交通志愿者活动、美化市区环境、为民服务一条街等活动16次,参与志愿者70余人次。
亮点三:美丽家园我的家
在锡城镇杨家田村团总支不仅对村里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还在杨家田村建起了第一个“青年卫生垃圾台”。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杨家田团员青年在团旗下进行宣誓,表明了要当好文明青年,要为村里卫生工作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为使杨家田村的卫生促进行动有指导,镇团委聘请了镇卫生院院长为杨家田村青年卫生促进行动卫生专家,并现场颁发了聘书;为使该村卫生工作有监督,镇团委还在该村聘请了10名卫生监督员,监督员将对青年卫生促进行动进行监督,对该村“美丽农家”进行评比和监督。
评选“美丽农家”是杨家田村开展农村青年卫生促进行动的亮点,该镇团委为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制作了宣传画册,将活动的意义、时间、标准等张贴到村里显眼处,使“美丽农家”评比活动家喻户晓,采取了主动报名和推荐的方式进行。镇团委为“美丽农家”评比制定了《美丽庭院评比十标准》,由村里的10名卫生监督员对所有报名的农户一一进行评比,经过一个星期的入户检查及评比,王忠等十个家庭获得了“美丽庭院”的称号,为增强荣誉感和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采取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办法对“美丽农家”进行了表彰奖励,对评上“美丽农家”的农户,给予每户100元的奖励,并到家里进行现场挂牌。这一评选活动得到了州、市领导的认可。
亮点四:青春岁月激情点亮
,全国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锡城镇党委把团组织纳入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中,杨家田团总支按照镇党委和团委的部署,多次召开各团支部专题会议,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布置,确保参学率达到100%。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团总支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到云南省第一次党代会遗址蒙自“查尼皮”参观学习,了解党的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并在团总支书记毛明峰的带领下,面对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同时为6名新入团的青年举行了入团宣誓。
在“农村青年卫生促进行动”中,杨家田村被定为全市唯一的试点村,上级团委、村党总支、村委会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为将“农村青年卫生促进行动”推向,我们在村内举行了“争当文明青年,共建卫生家园”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现场,杨家田的团员青年们为过往村民免费发放牙刷、牙膏、毛巾等清洁用品近400套、散发自制的《农村居民卫生小常识》册子、计划生育、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控制、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宣传彩色折页近千份。先后建立了《农村青年卫生管理制度》、《青年卫生公约》、《青年卫生“十要”、“十不要”》、《卫生监督员工作职责》、《“1+5” 挂钩联系制度》、《美丽农家“十标准”》等制度,并要求制度上墙。
亮点五:让团组织具备造血功能
团组织凝聚力与号召力的增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团组织活动开展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主动加入。要开展活动,要切实为农村团员青年提供好服务,就必须要有经费的支持。那么,经费从哪里来呢?
在锡城镇杨家田村委会,该村团总支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村内主干道的清扫,清扫任务由团员青年按(来源:文秘站 )值班表进行,每月由村里拨给经费600元,作为团组织的经费;水塘寨村团总支一方面承包了村里环境卫生工作,另一方面组建了一支文艺队,在丰富了村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给村里办喜事、外出表演等实现了创收,为基层团组织真正实现“造血”功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新寨村委会通过创建“科技示范园”也实现了创收;通过鼓励团组织创收,既开展了活动,凝聚了青年,服务了村民,也实现了创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团组织活动经费难、分支部团干部待遇难以落实的问题,极大的增强了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团组织的活力日趋显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亮点六:多年奋斗载誉而归
根据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期团委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完善制度为基础,落实制度为措施,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突出团队组织的服务功能。
1、根据全乡工作部署,制订出详尽的团委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召开支部书记会议,根据团委工作计划布置各项工作,各团支部再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使本年度的主要工作都能得到布置安排,突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团委认真吸取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团市、县委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把所学经验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团委也把每次会议作为是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团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工作例会,落实工作,反馈情况,加强对团支部工作台领导和管理。在团委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保证各团支部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正常。
3、团工作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基层团干部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团委要十分重视抓好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应加强对团干部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继续做好每年度团籍整理工作和团费收缴工作。认真做好上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在转接工作中做到及时、全面。另外,团委还认真做好团员发展工作,给团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入团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强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增强团组织和影响力和凝聚力。
5、为扩大团的影响,团委要重视团的宣传工作,在学校主办广播台、青年论坛。各支部都应配备能力较强的通迅队伍,定期向学校广播台、论坛投稿,歌颂新人新事,交流思想,加强团的宣传工作。还成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此扩大影响,交流团工作经验。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做好人的工作,教育的宗旨是教育好每一个青年,做一名思想好、素质高的有用的人,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认真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姿多彩的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团知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黑板报、晨会宣传、主题班会等有效手段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团知识教育等,如教师节期间,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向教师节献礼”的活动,培养学生尊师等社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宣传、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学习苏步青精神、弘扬苏步青精神”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开展“学《守则》、遵《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日常行为活动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新老团员、入团积极分子、非团员进行团知识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五四”期间,我乡团委和学校团支部联合开展为期3天的“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在团干部的带领下,我乡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深入到孤寡贫困老人、伤残军人和军烈属家中进行义务劳动。活动中青少年们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锻炼社会劳动能力,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渲染良好的社会氛围。
2、植树节期间我乡团委组织开展以“还我绿色,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的植树栽花活动。在学校种杨树180棵,参加荒山造林,栽植落叶松1.5万株。并对乡各条街道的脏、乱、差进行清理,活动树立一种高标准的环境意识,营造一种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3、组织举办以“团章、团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团委采取活动前集中培训,活动中严格纪律,活动后证书奖励的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团员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业余生活。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团委工作的新局面。
1、抓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服务农村青年增效增收、成长成才。农村团组织要以服务农村为目标,以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效益农业开发,狠抓特色项目,带动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使农村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2-3门种植、养殖技术,培养一批立足农村的实用技术人才,真正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全乡工作的重点,紧抓劳务输出这个增收大渠道,借助“阳光工程”的开展,依托县劳务办,等劳务输出单位,组织培训青年有计划向外地输出,进行事后追踪服务,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输出,工作可靠,生活稳定有保障。开创团委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的新局面。
2、以党委的“双培双带”活动为模型,开展“双培养”活动。一是,青少年深入生产劳动一线,通过基层的实践,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把青少年团员培养成为指导劳动的技术员。二是,团干部深入乡村生产一线,学习科学的工作程序、管理经验,从而把干部培养成为管理者,让其带头致富。
一、*县村级组织运转的基本情况
*县位于*安康南部,大巴山北麓,东与平利县、西与紫阳县、南与重庆市城口县、北与汉滨区相邻。国土面积1956平方公里,平均每村国土面积9.9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1米,最低海拔330米,海拔600米以下占35%,600至1000米占40%,1000米以上占25%。全县辖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1523个村民小组56479户,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万人。2001年(税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2元,比200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92元,增幅为58%。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2万元,财政总支出2592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省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逐步增加,至2007年平均每个村达到2000元,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县现有198个行政村,设立了198个村支部和198个村民委员会。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机构健全。村党支部组成人员实行“两推一选、任前公示”的办法进行了选拔,村委会主任、委员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省《实施办法》和《选举法》进行了选举产生。群团组织负责人在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中提名,依照各自章程选举产生。村支部和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实行换届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全县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均能按照其职能正常运转。
(二)切实划分村级类别,合理确定干部职数。*县由于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按照村民人口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原则上以此确定干部职数。每个村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支书1名、委员2至4人,支部委员与村委会委员实行兼职,部分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人,设主任1名、委员2名;1000人以上(含1000人)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主任1名、委员2至4名,每个村民小组设组长1名。一般村村干部设有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三员两长”(计划生育宣传员、信息员、统计员和计划生育副村长、中心户长,)等职,其中“三员”每个村至少有1人,多为兼职;“两长”中计生副村长多由其他村干部兼职,中心户长一般按15-20户确定1名。大村设有副支书、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由“两委”成员兼任。*县198个村,共有“两委”干部(包括群团)990人,有组长1523人,其中由村干部兼任组长401人。如民主镇榨溪村6个组,支书、主任、会计各兼任一名组长,溢河乡高桥村各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
(三)明确干部职责,确定干部报酬。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5月26日以岚政发〔2003〕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从村级组织设置、村级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村级干部主要职责任务、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工资待遇、村务公开及村民自治等七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尤其是对村支书、主任、会计三个主要村干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使村干部职责明确、任务具体。村干部工资年标准实行结构工资制,工资由基础工资、工效工资、工龄工资三部分构成。除工龄工资每年按10元计发外,基础工资占35%至40%,工效工资占60%至65%。*县村主要干部工资年标准在2300元至5700元,村主要干部平均年工资总额在3500元左右。各村民小组长的工资基本上是按村民人数人均1至2元标准补助的;共青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的工资年人均各在350元左右,人畜“两防”人员工资年人均各在300元左右,“三员两长”人员工资年人均在200员左右。如民主镇榨溪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6元标准计发,孟石岭乡武学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元计发的,兼职的村干部,其年薪标准适当要高些。村组干部报酬是村“两委”初评,乡镇党委、政府审定,按季考核,年底一次性兑现。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村级组织运转。一是足额拨付转补资金,确保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县均按照每村2万元的补助标准,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各乡镇,各乡镇按照村级规模大小进行了适当调整,全县用于村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总额为396万元,保证了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二是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管”。为了规范村级资金收支,*县于2003年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以政府办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代管实施办法》。自2003年起,*县19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财乡镇代管办法,17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财务审核程序,各村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全县统一实行了“村有乡管、集中核算、分村设账”和“收支两条线”的报账制管理办法,坚持资金所有权、受益权和使用权不变,全面实行村财乡镇代管制度。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加强村级财务支出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一律拒付,从源头上予以控制。其他报刊不予订阅,从而减少村级支出。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从2007年起全面实行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在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不含县乡镇到村任职、兼职干部和村干部副职),男55周岁、女45周岁以下,连续任职5年(含5年)以上的,方可享受县上统一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费由县、乡(镇)财政、村集体予以补贴,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600元,乡(镇)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有集体积累的村每人每年补贴400元,其余部分由参保个人予以补足。缴费基数按照*省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比照个体自由职业者参保基数的最低限额缴纳,最高不超过20%。县、乡(镇)财政将补贴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养老保险费直接划入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村干部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从退休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四是支持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
二、*县村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县2002年税改前后进行了撤乡并镇和村组合并工作,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村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乡镇机构得到精简,人员比以前有所精干,乡村组织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为村级组织运转创造了有利条件。调查中,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后,把乡村干部从过去繁杂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工作环境更好了,与群众的关系更和谐了。但村级组织运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县属典型农业山区县,村级几乎没有村办企业,除财政补助资金外,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村集体经济十分匮乏,村级发展后劲不足。
(二)村级运转经费明显不足,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全县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级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04年前确定村级税改转补资金补助标准是1万元,在上级的关怀下,税改转补资金标准逐年提高,2005年为1.2万元,2006年为1.4万元,2007年达到2万元,尽管如此,我们调查发现村组干部、群团妇、“三员两长”各类村级组织所有干部构成人员的工资因无其它支付渠道,都要从这2万元中支付,可见目前村级运转保障水平仍然不高,村组干部报酬明显偏低,村级办公费用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如民主镇榨溪村财政补助收入为2万元,剔除发干部报酬1.9万元外,仅剩下1000元用于开支订阅报刊费和水电费、电话费等办公,也就是说该村几乎没有办公经费了,更谈不上开支村组干部通讯费、交通费、慰问费等费用,但是一些村“两委”正常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等活动必须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必将需要一定的经费,在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由村干部自己想办法,掏腰包。如果把村干部报酬定低,少发些,将使村干部产生消极情绪,对村级发展不利。全县村主要干部平均年报酬在3500元左右,最低的为2300元,最高的为5700元,这在当前物价指数评价下,还是很低的。实际上,一个村干部在村上工作时间每月均在20天以上,这相对于脱产的乡镇工作人员来讲,年工资显得偏低。按全年360天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0.3元,按有效工作日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7.5元,远远低于当地打工者每天40至50元的收入。村干部普遍认为,当干部不如打工。如果把村组干部工资标准提高点,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日常办公经费就无法保证。
(三)村级债务包袱沉重,消化十分困难。据调查统计,*县目前村级债务总额为2822万元。按债务来源划分:①金融机构借款327万元;②单位借款348万元;③个人借款165万元;④其他应付未付款1617万元。按债务用途划分:①生产性支出93万元;②公益性支出2443万元,其中学校建设(主要是普九)311万元,修建村组道路支出1633万元;③管理费用52万元;④垫缴税费35万元;⑤其他支出20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达12.4万元。这对无其他收入来源的村来讲,不堪重负,消化村级债务十分艰难,沉重的债务使收入本来拮据的村步履维艰。
(四)缺乏村干部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村干部工资低、工作辛苦、年老无保障机制,作为贫困山区村干部职位,对年轻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有的干了一辈子村支书或主任,老了干不了退下来后,还是“两手空空”,没有享头。年轻有能力的觉得外出打工,挣钱来得快,趁年轻存钱,老了以后才有靠头,有的已经被推选为村干部,觉得没有享头,却卸下肩上的担子,纷纷外出打工。没有能力的想在村干部位置上过混混日子,却干不了,群众也不拥护。村干部后顾之忧严重。形成一个能干的不愿干,不能干的干不了的怪圈。该县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政策,村干部自己仍然要负担一部分,对于报酬较低的村干部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给村干部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党在农村中的重要堡垒。村级组织运转健康、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每个村办1至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部门联村,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方式,帮助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逐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各村实际,积极引导,加强发展行业、产业协会,建立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减轻村级组织的工作压力,把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办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办理,把发展行业、产业协会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解诀。达到一个支部带动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发展一项产业,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效果。
(二)继续加大对村级税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村级补助标准。2007年省上对每村按2万元标准确定转移支付补助,这对于山区县来讲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县山大人稀,村级管辖面积大,每村需3至5名村干部,加上群团组织、村民小组长和“三员两长”等,剔除公用经费、报刊费后,每个村主要村干部的报酬平均仅在3500元左右,在市场经济和现行物价指数评价下,相当一部分村干部都不愿意干,后顾思想严重。有的干部碍于情面,却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缺少这一级干部,村组工作就很难开展。基于此,建议上级将村级补助标准予以提高到4万元左右,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控制新债,分级消化村级旧债。税改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村级办学和“普九”,使村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农村税费改革斩断了村级收入来源,农民负担虽从根本上得到了减轻,但沉重的负债难以消化,有的需要付息。因一时难以偿还,导致债务越滚越大。税改后虽各级政府明令禁止乡镇及其任何部们产生新的债务,但是政策体制上的因素,迫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产生新的债务,基层杜绝新债产生受到冲击与困扰。一是自2006年起,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上级对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低子,政府铺面子”的总体要求,由于上级配套资金标准偏低,仅“打底子”硬化村级道路每千米实际支出超过上级补助3万元,仅此一项,该县2006、2007两年新增村级债务1021万元。二是全县相当一部分村无公用活动场所,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级给予补助修建村活动室,但补助资金偏低,使村级又产生了新的负债365万元。因此,请上级应建立消债激励考核机制,对消化村级债务也应予以奖励补助,尤其是对过去因“普九”和村级办学形成的大额债务应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解决;对全局性的新农村建设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底子工程也应由政府承担;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修建村级活动场所应由上级全额补助解决,不能给村上留有资金缺口,避免产生新的负债,使税改后各村能够轻装前进,良性发展。
——***市 “党建带团建”先进集体申报事迹材料
***县***镇***社区团总支
一、***社区团总支基本情况
***社区地处***县***镇北面,距镇政府3 公里,距县城57公里,东邻明光乡,南邻早坡村委会,西邻猴桥镇,北邻联族村委会。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679户,有乡村人口3177人,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55元。
社区现有青年674人,团员225人,其中:男团员123人、女团员102人,高中学历33人、中专学历15人、大专学历3人。团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下设铜厂脚、街子、平山三个团支部,由3名委员分别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与党总支合用一个办公室,门口有标牌,室内有档案柜及其他一些办公设备。
二、突出青年特色,扎实抓好“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
(一)精心谋划,广泛动员。镇团委召开全镇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后,团总支及时召开了团总支委员会议,对社区团总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统一安排和部署。为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社区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团总支制定下发了《***社区团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二)明确主题,精心组织。成立了以团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团总支委员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按照县、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团总支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一个目标(争当优秀团总支,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深化一个主题(建设新农村,青年争先锋),依托一个载体(“三创三争”强组织,“四比四强”当优秀,“五评五树”作表率),实施一套推进办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稳步推开,争创青年先锋),建立一批长效机制(制定实施《***社区团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和“青年先锋”评比标准、办法,使党建带团建迈上新台阶)。
(三)创新载体,扎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
1、认真完成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做到“组织建设好”。2010年4月,***社区按照县、镇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完成了团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将团支部升格成为团总支,选举产生了团总支委员5名,其中书记、副书记各1名,社区大学生村官通过民主选举走上了团总支书记岗位,配齐配强了总支委员会和下设的铜厂脚、街子、平山三个支部委员会班子。
2、建立健全团建工作机制,确保做到“团员队伍好”。完成了辖区内非公企业情况登记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登记表、35岁以下农村青年登记表、40岁以下农村青年能人登记表和年度工作总结计划等10项工作台帐;抓好了制度建设,在综合活动室中做到了制度上墙,主要有支部委员会制度、支部团员大会制度、团课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支部工作制度、团籍注册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推优制度等八项制度;坚持推优入党制度,切实把团岗作为党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2010年团总支推荐的3名优秀团员经党总支考察已转为正式党员,2011年团总支推荐的3名优秀团员已被列为预备党员。
3、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做到“活动开展好”。一是开展“感恩·立德”、“四比四促”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实践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开展“爱心圆梦大学”、“爱心圆梦高中”活动。组织人员深入村寨、学校和矿山企业广泛募集爱心善款2635元,使3名学生获得了爱心善款资助。三是开展创先争优“青年读书会”主题活动。为丰富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知识,以社区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青年读书会活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各团支部之间进行读书交流,以此提高社区青年的整体素质,同时带动社区群众加强学习。四是开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主题活动。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完小召开了禁毒教育专题报告会,号召社区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禁毒活动,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勇于同犯罪活动做斗争。报告会上,完小校长作了禁毒教育专题报告,为禁毒征文比赛中获奖的选手发放了证书和奖品,并将获奖作品制作成集。五是开展“万名少儿讲孝道”活动。以“讲孝道、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充分利用校会、班会,让学生讲一讲历史上讲孝道的故事,说一说身边讲孝道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自觉传承和实践。六是关注留守儿童,竭诚服务弱势群体。团总支将留守儿童作为联系对象,对社区内10多名留守儿童经常进行走访座谈,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送去温暖。七是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烤烟种植期间,先后两次组织近100人次团员青年参与到烤烟种植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喜悦;在“6.20”及“8.09”地震期间,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活动中,宣传地震知识,积极踊跃捐款,协助查找安全隐患等。八是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认真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参与了“奥新杯”篮球比赛,与云峰村、山寨村、镇机关、中学、小学篮球队展开了角逐,球场上,队员拼劲十足,球场下,“拉拉队”呐喊助威,热闹的场面气氛展现出浓浓的情谊,通过竞技体育增强了团组织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参与了“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永远跟党走”歌咏比赛,展现了团员青年互比、互学、互帮、勇超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文艺比赛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九是加大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力度。为直观展示基层党建带团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在镇党委、政府和社区党总支的帮助支持下,团总支制作了展板2块、宣传栏2个、标语13条,利用板报宣传了县委乡村发展战略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在社区团员青年中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毕业大学毕业生挂职村团支部书记心得汇报
___镇___村地处___东南部,镇域南部,___水库南干渠百里观光路沿村而过。西距___城区8.6公里,北距镇政府驻地2.9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盘山5公里。新平蓟路从村北经过直达金海湖,交通方便。村域面积4.1平方公里,共705户,2622人,有党员80名,团员31名,18——35周岁的青年82人。
来到___村已经快两个月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既觉得很平常又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平常是因为我从小也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环境及其熟悉,这里也有着淳朴的农民,生活习惯也都很相似,所以并没觉得有什么不习惯。之所以觉得新鲜是因为毕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下,新的人,新的事,任何东西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新奇的东西。下面把我在村工作的感受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农村青年需要我们
初入社会,懵懂的我,可以说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少之甚少。本以为自己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能吃苦、平常心、不急于求成。但面对实际,才知道自己相差甚远,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两个月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农村基层做团组织工作,必须做到真正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真正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通过前几天召开的团员青年座谈会,使我感受到我们村的青年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还争抢着要和我学习电脑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使我暗下决心,要通过各种途径熟悉村情,了解本村青年的需求和就业情况以及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做到知己知彼,尽快地融入本村青年人中去;要与村团员青年和睦相处,只有团结,通力合作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农村青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些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并结合自己的专长开展服务工作。
二、村干部的工作辛苦
上班的第一天,我亲身体会到了村干部的工作辛苦:一大早,主任一到,就开始打电话联系业务。半个小时后,主任往来于村委会大院之中,和工人们一起从卡车上卸水泥。看到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用布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此时的主任,在无言中给我上了一堂身先士卒的教育课。一个小时后,主任刚回到了办公室,就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儿子不孝敬,不仅不给母亲粮食,而且还出言不逊。主任坐在老奶奶身边一边给老奶奶擦眼泪,一边安慰她:“大妈,您别哭了,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谈,什么儿子呀?这么没良心,竟然这样对自己的母亲。您别急,别上火,我肯定帮您解决,您放心吧!”。中午正要下班,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说村东街修路出了点事,主任就开车去了。这样的事情一日日的重复着,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深深地感到农村情况的复杂:国家要征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又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自然会有矛盾;还有计划生育问题、宅基地问题、邻里纠纷等等,千头万绪,只有把村里的问题解决好,矛盾化解好,才能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这就是农村干部的工作,很琐碎,很辛苦,有时也很闹心,这阵子我村正好赶上街道硬化和改厕工作,所以村里的工作很忙,很累。每天看着村干部们辛勤忙碌着的身影,给我增加了很多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三、农村需要大学生
我们村的李大爷养了几十头猪,最近打算买台吸粪机,可是不知道上哪儿去买,更别说什么型号、价格了,很发愁。我得知后,上网搜索,将相关信息打印成材料,送给了李大爷。李大爷看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可儿帮我大忙了。”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深深得领会到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不会使用电脑、更别提上网查阅资料……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我们;需要我们送来科技知识、需要我们帮他们讲解国家方针政策、需要我们帮他们建设大桃销售网络,而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积极投身于农村的各项建设中去。
四、帮农致富、迫在眉睫
XX年上半年已经结束,我处妇联在办事处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在基层妇代会、机关妇委会和广大妇女的大力支持下,我处妇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就我处上半年妇联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处于X00X年XX月XX日正式成立,下辖X个村委会、X个村民小组、7个妇代会、X个妇委会、X个妇代小组、9个党支部,全处耕地面积有X。X万亩,总人数(常住人口)6X9X人,总户数X074户,其中妇女(XX-60岁)X7X4人,少数民族4X4人,残病贫困妇女X6人,(0-X4)岁儿童XX94人,其中女童XXX人,流动人口X6000人。全处共有党员XXX名,其中妇女4X名,三八红旗手7X名,五好文明家庭X6X户,十星级文明户669户,女致富能手,种养殖户X6名,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XX-40)X9X人,今年我处工作重点主要以围绕城市扩容,狠抓二、三产业的发展,围绕XX市"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城市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旅游观光农业和高效精品农业,使一产与三产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作法:
(一)领导重视,保证了妇联工作健康的发展。
我处党工委非常重视妇联工作,第一、年初在召开我处党工委、办事处工作会议上,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沙晶钰与各村党支部书记签定了《XX路街道妇联X0XX年工作管理责任书》,4月X日办事处党工委召开处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向党工委汇报了第一季度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处妇联也作了详细的汇报;6月X日处党工委在南五工二村召开了有我处全体领导、组织、宣传、妇联、纪检、团委各部门负责人及村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等人员参加会议,在此会议上处妇联对第二季度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安排了6月份妇联的重点工作,并以会代训。分管党务副书记王兴友对X月XX日对X-X月份各村组织宣传、纪检、妇代会、团支部工作的督查情况进行通报。最后沙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并对上半年妇联工作给予了肯定。第二,处全体领导积极参与庆"三八"活动,使庆"三八"活动开展的富有实效。第三、我处是今年新成立的单位,在机构设置上把妇联合并到党工委办公室,但处党委领导非常重视妇联工作,配备了一名专职的妇联专干,来专项抓妇联工作,保证了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保证了处妇女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第四、在庆"三八"、"六一"期间慰问残疾贫困妇女、儿童X6名。
(二)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广大农村妇女的培训宣传力度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是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最有效途径。在庆"三八"活动期间我处妇联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致富女能手、优秀女党员、"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及文艺汇演,举办了市民教育培训班等形式,丰富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利的促进我处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反警示教育月活动中,加强对广大妇女的警示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观看画面,群众走访,播放警示教育电教片等形式进行加大对妇女的警示教育,使她们认清了的本质,崇上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热爱祖国,保障了社会稳定。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和科普宣传月活动期间,处妇联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在北公园开展了第XX个民族团结万民游园活动,在XX商城及X村、X沟村、X六村开展了科普宣传周,科技三下村活动,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农牧业方面的科技知识,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村妇女法律意识和科技意识。在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中,评选出了X4名优秀女党员、五好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致富女能手、X名"三八"红旗先进集体,表演了XX个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但其中一个优秀的节目获得了市上的三等奖,举办了各类培训班X0场,培训妇女X700人,培训率达XX%以上,发放了X0种宣传材料X0000份。
(三)积极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今年我处经济工作重点就是围绕城市扩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生态高效旅游观光农业和高效精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等。我处妇联根据处党工委经济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第一在"科技之冬"科普活动期间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大力普及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如请来实践经验,理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她们讲解棉病虫害防治,葡萄树的修剪,牲畜X号病的防治,绿色蔬菜的种植,奶牛的饲养管理等,科技知识,使每个村每个农牧民掌握了X-X门农牧业实用技术。第二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培养了X0多名适应时展需要的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树立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建立了X个科技示范基地,即小C一村的罗X桃子种植示范基地,小X二村的养鸡示范基地等。第三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扶贫济困工作。今年处妇联计划帮助7户困难户实现解困,主要采用政策扶持,技术引导服务,资金帮助、劳动帮助等形式解困。第四积极配合处劳保所做好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截止目前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XX-40岁)X00人。第五帮助农村妇女发展种养殖业或其它行业对需要贷款的妇女进行摸底调查,现有XX名妇女需要小额贷款,需贷款金额77.X万元左右,下半年进行协调落实。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维权工作。为了全面推进妇联的维权工作。处妇联结合"四五"普法,利用"三八"维权周、科技三下村、民族团结教育月等活动载体和各种形式面向社会、面向妇女大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送法下村,同时在八工一村上访最高村设立"投诉箱",在处司法所设立投诉站,及时处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提高了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素质和能力。截止目前举办法律培训X场,培训妇女6X0人,下发法律宣传材料X种(妇女法、婚姻法、劳动法)X000份。在了解和掌握妇女参政议政方面,处妇联在积极向党工委建议选拔一定比例的年青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女性作为培养选拔条件,上半年处党工委选拔推荐副科级妇女后备干部X名,选拔推荐处中层妇女干部X名,选拔推荐村妇女后备干部X6名,培养优秀妇女
党员X名。
(五)妇儿工委及少儿工作。上半年主要开展了向独生子女慰问活动,向每个独生子女发放了XX0元的慰问金和独生子女费共计X000元,同时为了向基层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向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慰问了4名贫困残疾儿童,为她们购买了学习用品。各村妇代会在庆"六一"期间对本村独生子女进行了慰问,并发放了节日纪念品。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南五工二村小灵通幼儿园在村文化室开展了文艺活动,并在此会上宣传了独生子女保险费的有关事宜。八工一村小星星幼儿园开展了幼儿体操表演赛。中沟村、小三四工一、二村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六工庙村在庆"六一"期间利用广播、张贴标语的形式宣传儿童发展纲要,使村民重视教育、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另外为本村的儿童一年体检X次,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同时积极配合本村辖区的学校开展了一次每人多读一本课外书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养成读书爱书的习惯。
(六)妇联自身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上半年根据我处的实际制定出了处妇联、村妇代会工作职责、处妇联学习计划、妇联例会制度、材料表格上报制度,并付诸实施。第二、健全处妇联组织网络建设,因为我处机关的妇女干部占机关总人数的66%,所以处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了机关妇委会,进一步推进我处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第三、为了培养创新型学习型的妇女干部,提高她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处妇联利用每个月的妇联工作例会,组织各村妇干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每次学习记录都在XX00字的学习笔记。做为全年妇联工作考核的依据。第四、按照有挂牌、有版面、有制度、有档案,抓好处村妇女阵地建设,阵地建设达到了X00%。第五、制定了处妇女教育培训计划,并附诸实施,上半年培训村妇干X00%,培训档案齐全。推优妇女人才XX名,并建立了妇女人才库,下半年进一步完善。
(七)文字材料上报,处妇联能按照市妇联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材料和报表。
三、存在问题:
X、村妇干的综合素质有待于加强,特别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X、活动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
X、妇联自身建设有待于加强,特别是要加强文字材料,报表上报的质量和时效。
4、妇女工作的创新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X、继续加强妇女工作的宣传教育;
X、继续加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力度;
X、继续抓好维权工作;
4、继续抓好妇儿工委及少儿工作;
X、继续加强妇联自身建设;
6、规范完善处村两级妇联工作档案,做好市妇联的迎检工作。
马雅昕:义无反顾回“农门”
今年24岁的马雅昕,2008年7月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她放弃了在一所小学教书的机会,来到伊宁县萨木于孜乡英阿瓦提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起初都不理解我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农家孩子师范大学毕业,在城市里安安稳稳当个教师多好,何必要回到‘农门’做事呢。不少村民也对我持怀疑态度,一个小毛孩子,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能干成什么事!”面对各种质疑和不解,马雅昕没有动摇,她觉得能为家乡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是她长久以来的愿望。
在熟悉村里的情况后,马雅昕发现村民最欠缺的是知识和信息。于是,她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借助“三农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从网上下载了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以及县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打印出来后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做讲解。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素质,她整理了村文化室的报夹,订阅了一些报刊杂志,让村民们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增长见识。
全县开展推进林果业种植伊始,英阿瓦提村的很多村民对此不理解,认为种植收益不大,投入还有风险,积极性普遍不高。马雅昕和村里的几个干部制作了很多宣传标语,走村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她找到了村里几个有威信的人,告诉他们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并和村干部一起走入田间为农民种植果树,在马雅昕苦口婆心的教育、宣传和实际行动中,全村的林果业种植完成了计划面积。
努尔古丽:把自己融入广大村民中
愉群翁回族乡上皇宫村大学生“村官”努尔古丽・艾沙江对初到农村工作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对工作流程的茫然无知及生活上的不习惯,让她感到迷茫。尤其是许多村民都把文静的努尔古丽・艾沙江当成一个孩子,这更让她信心不足。
努尔古丽・艾沙江深知,既然选择到农村工作,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把广阔的农村天地当作锻炼提高自己的大课堂。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在愉群翁回族乡有关负责人和上皇宫村干部的帮助下,她用最短的时间调整了心态,与农民交朋友,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渐渐地,努尔古丽・艾沙江成功地融入到了村民当中,许多村民有事也喜欢找她帮忙。
努尔古丽・艾沙江对于在工作中面临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难题,总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实出现的这些困难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对于一个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挺正常的。但我觉得,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
工作了半年,当地人是怎么评价努尔古丽・艾沙江的呢?上皇宫村支部书记皮尔沙掩饰不住对努尔古丽・艾沙江的喜爱:“这个女孩子不错,勤快、能干,人朴实,虽然是维吾尔族孩子,但汉语说的很好。希望她珍惜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机会,好好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成长。”
艾克拜尔江:在农村工作能磨炼意志
一个城市孩子去当“村官”,图的是什么?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说:“在农村工作能磨炼我的意志,让我获得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今年24岁的艾克拜尔江・塔力普,2007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年考取了“村官”,被派到巴依托海乡茶依群组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支部书记。
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还记得第一天走进村里的办公室时,自己心中洋溢着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兴奋。然而,初到村里时,艾克拜尔江・塔力普却不知从何做起。一些年长的村干部告诉他:“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学会与村民们打成一片。”艾克拜尔江・塔力普把握一切与村民接触的机会,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清理垃圾,和别的村干部一起学着做思想工作,化解邻里纠纷和矛盾。渐渐地,村民们都说:“这个城市巴郎不娇气!”
为了相互学习、增进交流,也为了更好地宣传巴依托海乡,艾克拜尔江・塔力普和同批的几个“村官”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一个“巴依托海乡政府网站”,里面栏目涉及到了农村和农民的方方面面。艾克拜尔江・塔力普说:“网站没开多久,栏目虽多,可内容却不是很充实。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网站一定会成为一个宣传政策的平台,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一个交换信息的平台。”
袁明:割舍不下的还是农村
袁明出生于1981年,是这批大学生“村官”中年纪最长的一位。2003年7月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国美电器从事家电销售,其后又到了一家主营水暖器材的企业做销售。为了满足自己日渐浓厚的思乡之情,2008年,在外漂泊的袁明回到伊犁,到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墩买里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割舍不下的感情,做大学生‘村官’就是想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即使面对困难,也希望去尝试、去努力。”袁明说。
袁明常常到村里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询问农民在种植农作物和销售方面有什么困难,他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村里的农民,并将一些村民的销售信息传到网上,拓展农作物、养殖家禽的销售渠道。
袁明喜欢搜集资料,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开会还是做具体工作,他都会带着相机,记录下墩买里村的点点滴滴,为创办村文化宣传栏作准备。
袁明告诉记者,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关键是要看演员如何去演。“作为我来说,已经找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切入点,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运用集体智慧,真心为民服务。”
大学生村官不回避问题
“两节送温暖”活动,是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次重大统一行动。平谷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月底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城区、乡镇团组织主要负责人研究讨论活动实施细节,听取意见建议,优化活动方案设计,确定以“爱心送温暖青春促和谐”为主题在全区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中全面展开“送温暖”系列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平谷共青团“两节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近期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的“送温暖”工作格局。
二、注重实效,服务青年,服务社会
元旦,平谷共青团“两节送温暖”活动全面展开。全区团组织结合共青团工作品牌项目和区域青少年特点,全面考虑各方面需求,重点强调社会面整体和谐,逐步扩大“送温暖”活动关怀范围,从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两大方面精心设计开展活动。团区委加强资金支持,向基层团组织下发活动资金0元,专项用于基层团组织“送温暖”活动开展。
(一)同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团区委继续加强希望工程平谷工作站自身建设,加大捐资助学力度,加强贫困学生数据库管理,做好“爱心基金”、“学子阳光助学金”等捐资助学项目的实施,关注困难青少年群体,对残障青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进行排查摸底,通过发放爱心基金、开展走访慰问、文艺联欢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两节期间,向4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发放爱心基金16000元,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120余人,让经济困难青少年感受到了党和团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区地税局团委开展“送温暖下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熊儿寨乡东沟村青少年建立图书库,收集整理捐赠的爱心图书200本,统一送往东沟村,供东沟村青少年免费阅读。
(二)真情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身患疾病、残疾青少年由于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等原因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平谷共青团将关爱的臂膀延伸到需要特别关爱的住院治疗和残疾青少年群体。
1.启动低保家庭重度残疾青少年帮扶计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入户走访调查,实地了解帮扶对象需求,将帮扶对象面临的最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组建33支“温暖传递”志愿服务小组,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到人,注重与残疾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和心理帮助。春节期间,针对帮扶对象开展慰问服务和送温暖工作,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2.看望慰问患病青年,用温暖驱赶病魔阴霾。1月19日,团区委书记、副书记、青联委员代表来到因身患尿毒症陷入困苦的青年学生李红宇家中,将33200元爱心捐款送到李红宇手中,亲切勉励她要学习张海迪等优秀青年的坚毅品质,树立信心、积极治疗,争取早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以优秀的成绩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品学兼优的平谷五中学生李红宇自起患上严重的肾病,几年间父母亲带着她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但仍无法遏制病情的发展,最终发展成肾衰竭危及生命,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目前,在党和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李红宇正在积极接受治疗。
3.帮扶低保家庭青少年。团区委动员基层团组织,联合区残联、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帮扶活动,走访慰问低保家庭青少年40余户,送去米面油、学习用具等慰问品50000余元。区残联向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子女301人,按照高中生1000元/年、大学生4000元/年的标准,发放助学补助款共计85.49万元,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三)慰问平谷优秀青年人才。团区委专程慰问自营纸箱加工厂的优秀创业青年高孚图和陆成田,认真听取创业青年高孚图的汇报,并详细询问、了解纸箱厂在资金运转、内部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勉励他们大胆干事业,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为平谷青年树立创业的好榜样。开展平谷共青团“倾听日”走进社区、农村活动,与优秀创业青年、社区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30余名座谈交流,倾听青年心声,服务青年成长。
(四)慰问老团员、老团干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老团员、老团干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优良的传统,遍布在社区街道的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们更是为青少年群体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节日期间,团区委领导班子带领机关干部走访慰问了镇乡、街道、城口局的老团员、老团干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160人,感谢他们为平谷共青团事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通过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了解了老团干、老团员和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工作、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虚心向他们学习,听取他们对平谷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去了共青团对他们的深情问候,也带回了他们对新时期青少年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和鼓励。
(五)慰问两节期间坚守岗位的青年工作者。向节日期间仍工作在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青年干警、医护人员等青年工作者送去节日的祝福,向他们表示深深谢意和崇高敬意。区水务局团委慰问了身患疾病,在平谷深山区花峪水库坚守工作岗位、踏实努力工作的困难青年员工王东久。广电中心团支部确定王宝庆、于冬妮、程洁瑛三位刻苦钻研播音业务的年轻同志为慰问对象,表达团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时通过他们激励广电中心全体青年人奋发向上,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大华山镇团委等慰问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奋斗精神给予肯定,感谢村官群体在两节期间坚守岗位为农村工作做出的积极贡献。
(六)慰问拆迁家庭。团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一同走访慰问了马坊镇梨羊村周转房区域拆迁户,将温暖送进支持拆迁工作的青年拆迁户家中,为他们送去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单,并为他们贴上了喜庆的福字剪纸,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温暖安全过节。
(七)慰问平谷公安分局已故民警张大庆同志家属。2月1日,团市委副书记刘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占山、平谷团区委书记王何义一行走访慰问已故民警张大庆家属,将慰问金交到张大庆家属手中,并向其家属颁发张大庆同志北京市“五四奖章”。在仔细询问了解了她们的生活情况后,勉励她们继承张大庆同志精神,努力工作,乐观生活,有困难找组织,组织一定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慰问一行同志和蔼可亲的态度、暖人心扉的言语令张大庆妻子龚冬梅十分感动,她表示会坚强面对今后的生活,教育儿子好好学习,传承父亲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才。
(八)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参加“第十二届北京乡村青年文化节”,葫芦烫画、串珠宫灯等精美手工艺作品在文化交流活动上集中展示,动作灵巧、欢快的《瑞狮迎春》舞狮表演淋漓尽致地表达青年喜迎新春的欢悦心情。青年文化志愿者开展“送福下乡”慰问演出活动,面向基层,服务青年,带去了歌曲、舞蹈、戏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节目,反映了青年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以及大学生村官、各类农村青年代表的生活,突出了“温暖”主题,用文化活动服务新农村事业发展,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熊儿寨乡团委举办了“希望之星”青年歌手大赛,通过深入开展的有影响、有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带动农村青年快乐生活、健康娱乐,活跃节日乡村文化生活。
(九)举办寒假“星光自护小卫士”培训活动。1月初顺利完成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光明社区、赵各庄村委会3所星光自护学校志愿者招募工作,成功招募教导主任3名、辅导员6名。寒假期间,为800名青少年学生开展技护培训、交通安全讲座等各类培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和使用有效的自救自护技能,度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寒假。
(十)开展“送温暖促和谐”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志愿服务站点为市民提供道路指引、发放公交手册、应急救助、节日送微笑等多项便民服务。同时,社区“送温暖”志愿者在全区各个镇乡街道开展清扫积雪、慰问孤寡老人、慰问困难青少年、社区义务劳动、应急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全区洋溢着春日般温暖。滨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离休干部等拆洗缝制棉被130余床,棉衣20余件,让老人温暖舒适过冬。春节期间,团区委组织300名志愿者全天候开展“春节服务周”活动,为8000余名广大市民提供了信息咨询、道路指引、节日健康饮食知识宣传等优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继承了平谷奥运和国庆志愿者管理体系经验,做到培训、管理、保障、服务、宣传“五到位”,打造起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展现出奥运和国庆志愿服务成果转化的丰硕成果。
1. 梯面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
花都区梯面镇是广州市十区内唯一的山区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北缘,东北与从化交界,西北与清远市接壤,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镇下辖八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9232人,95%以上为客家人。梯面是传统的农林山区镇,8个村均为经济薄弱村,经济收入以传统种养业、土地房屋出租为主,工业少而零散,全镇没有系统的规模产业,缺乏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导致农民长期贫困。
2. “留守儿童”出现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由于梯面镇以农林经济为主,就业非常有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主要流向花都周边的珠三角区域,父母返乡周期短则1-2星期,长则1-2个月甚至数月之久。
由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逐渐增强,留守儿童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关系。根据对我镇中小学生的留守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要低于初中,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比例要低于高年级。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分布又呈现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较少,反之较多,有旅居海外、出国务工传统的村较多。从数量上看,2013年全镇在籍中小学生1052(含外来流动儿童)人,其中留守儿童348人(本镇户籍),占33.07%,其中西坑村、联民村、横坑村、民安村256人,占73.56%,前3个行政村是经济薄弱村,民安村则是出国务工传统村,旅居海外(巴马拿为主)乡亲人数较多。
二、当前我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根据我校课题组(市级课题《梯面镇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显示,65%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32%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情绪消极,失落自卑,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行为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岳慧兰等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测查,也发现留守儿童有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学习焦虑与孤独倾向等。有的研究者发现也有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但这样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生比男生突出。
2. 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调查中发现,3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或临时监护人的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 教育单一,安全难保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付玉萍在《民工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中指出:由于留守儿童无人监管,出现了水塘里游泳,网吧中沉迷,公路上飞车(摩托),吸烟喝酒等现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其身体和精神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4. 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留守儿童”生活上爱攀比,缺少社会责任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少部分“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学高年级阶段)的道德观念淡薄,道德社会化不完善,早期社会化陷入困境,人格发展存在缺陷,社会化行为产生偏差或失败。
三、解决对策
1. 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在农村学校中,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途经和教育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2)改进教育方法,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体现新课改理念,让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探索实施“情感教育”导师制,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2. 丰富和推进校园关爱活动
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因社会和家庭而产生,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长远离孩子时,学校更应该扮演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义务。如通过班主任老师、团支部、学生会建立起“一帮一”、“手拉手”、“共享蓝天”的帮扶网,制订出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帮扶措施,让“留守儿童”感受来自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校园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培养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关键词:乡村治理;制度绩效;评估研究
村民选举、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推动了我国乡村民主治理的发展和进步。对这种发展与进步的评估,也就是对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的衡量。治理的制度绩效研究,不仅能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理论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能力和实效。如何评价村民选举、村民自治的制度效应问题,是一个全新的学术课题。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近几年来,一批国内学者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一是扩展了研究的“面”;二是深化了研究的“点”;三是细化了研究的具体内容。由此出现了一批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岳村”政治史的考察,于建嵘揭示了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过程,就是一个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由国家主导的乡村社会的制度变革过程。随着国家对乡村经济依赖程度的减弱,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行政权力逐渐撤离乡村,乡村社会将最终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过渡,实现从传统的专制家族社会向现代民主的个体社会的转型[1](p425-426)。吴毅在双村研究中,提供了一个分析农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论视野,那就是村治变迁是现代性、国家和地方性知识这三种逻辑互动的产物。吴毅提出了一个深邃的观点:非集体化的农村改革,使得革命全能主义退潮,这种退潮又使得现代化、国家和村庄地方知识这三种逻辑之间得以在20世纪余下的时间里重新安排他们之间的结构化关系[2](p24-25)。项继权系统研究了集体经济发达农村的村级组织模式,深入分析了产权制度变革对乡村治理的影响[3](p366-369)。肖唐镖、丘新有、唐晓腾等学者所进行的村治与宗族关系的调查研究,刻画了以宗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与以村民选举为标志的现代制度的艰难磨合[4](p81-85)。
针对乡村治理层次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徐勇提出并论证了“县政、乡派和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的重建方案[5]。针对宗族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对乡村治理影响的现实性,肖唐镖提出了通过规范宗族而发挥宗族对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的政策建议[6](p10-15)。詹成付在评估今后村民自治基本走向的时候指出,村民自治将朝着程序化、规范化、具体化,制度机制配套化、一体化,自治模式多样化和保障机制强化等方向发展[7](p16-19)。这不仅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对乡村治理的一种展望。
上述研究成果及研究视野的拓展,既反映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也涉及到了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问题。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和评估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所推动的乡村治理绩效。这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明确界定“治理”的含义,还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估指标。
如何界定“治理(governance)”及其制度绩效?国内有的学者强调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善治结构[8](p195);有的强调治理过程中的合作主义[9];还有的强调治理主体的网络结构[10]。综合来看,“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或共同事务进行协同管理的体制、过程与效果。治理当然具有结构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二是治理方式的协同性,三是治理内容的公共性,四是治理目标的实效性。所谓社区管理中的合作主义(社区主义)、公私伙伴、“齐抓共管”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概念中获得阐述。而就目标价值来看,治理的基本取向有四,一是经济增长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二是分配的平等或公正;三是以有序参与为基础的秩序问题;四是以自主选择为前提的公共参与。
“乡村治理”的内涵不仅限定了地域,而且明确了治理主体的构成及其特征。所谓乡村治理,就是性质不同的各种组织,包括乡镇的党委政府、“七站八所”、扶贫队、工青妇等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村里的党支部、村委会、团支部、妇女会、各种协会等村级组织,民间的红白喜事会、慈善救济会、宗亲会等民间群体及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机制共同把乡下的公共事务管理好。
“乡村治理的制度”,是一种制度化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一是权力在乡与村两个层级的纵向与横向配置,即乡村权力结构;二是制度规范,也就是分别约束乡级组织和村级组织的那些法律、法规和自定的规章制度等;三是政策与制度的结合情况。政策与制度的结合,其实就是治理的动态过程,是政策通过一定的制度框架或制度平台得以实施的过程。我们进行制度绩效评估,也就需要对“公共政策”及其运行的“制度平台”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
如果我们把制度变量与政策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就能得到制度绩效的分类框架。由这个分析框架,可以区分出制度绩效的四种评估类型(idealtypes):
图1显示出,绩效最优的A类型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善治结构,二是政策合理。B、C、D三种结构都是绩效差的情形。这个分析框架的意义在于,导致治理绩效差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是,政策不合理导致的绩效差;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绩效差;政策和结构都不合理所导致的绩效缺损。那么,我们又要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合理性及治理结构的好坏呢?在笔者的理论框架中,评估政策合理性的指标主要同经济增长、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平分配等变量有关;而评估治理结构好坏指标主要同公共参与的水平及制度化程度、社会秩序以及村民的认同性服从程度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案例研究,就是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所进行的分析研究。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所指的制度主要是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制度。我们所讲的制度评估,是对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及其实践所产生的实际社会效应的综合评价。由于治理目前的多重取向和治理行为的综合性,这一制度绩效评估的内容体系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分配、公共参与及社会秩序四个基本方面。
二、制度绩效的实证研究:高坝村观察
高坝村处于四川北部山区,是一个比较闭塞的贫困村落。本村共790余人,200来户,分布在8个村民小组。这些村民小组就是时期的生产队。该村可耕种土地面积和林地面积极广(人均可多达十余亩),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并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生产。2000年,高坝村进行了村委会换届直选,换届选举后,高坝村现任领导班子由村支部(3人)与村委会(5人)组成,任职已两年多。2002年7月,课题组成员在高坝村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分别访问了乡干部、在任和离任村干部、村民群众,并对100个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高坝村只是笔者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我们对高坝这个案例分析,属于典型的学理性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范畴[11](p179)。正是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来发展制度绩效分析的实证方法,揭示制度绩效评估的社会蕴涵。
(一)经济增长
1.扶贫行动中的政府角色
治理的经济政策目标,归根到底就是通过经济增长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乡政府从2001年开始加大了扶贫力度。扶贫款项主要用于乡村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个去向就是给农户优惠贷款。在高坝村,农民得到的扶贫贷款,主要投资于发展专业化的种植和养殖,以专业户的形式统一组织。高坝村是本县扶贫工作示范村,全村共有养鸡专业户和养猪专业户各20余户,其中鸡猪共养大户4户。同时,在土地条件较好的生产队统一种植蔬菜,由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从农户收入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比上一年度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值在100—1000元之间不等,但各户增收的差距很大。由于土地收益较差,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规模和时间都有所增加。同时,农户支出方面除了各项税款和农业投入外,也有相当比例用于家用设备等消费品购置。从集体收入来看,该村目前没有公共产业,而且也没有公共积累,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有外来承包,但多与私人发生关系,集体没有预留土地,因此也就无法参与投资。
对于高坝这样的资源贫乏型农村来说,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一是依靠政府扶贫政策与措施,通过改善交通、发展专业种植和养殖而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对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采取鼓励性的政策,以减少农村的隐性失业。在高坝这种资源贫乏的村子,农民增收与政府的扶贫政策关系密切,而与村民选举、村民自治关系不直接。因此,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值得重新评估。
2.农民的消费支付能力:增长与增收的综合衡量
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对于农村社区来说就是经济增长;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就是增收。增长与增收是乡村治理的经济目标。增长与增收这两个指标可以比较客观地衡量出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如果我们不分析农民家庭的支出结构,就不能仅仅从增长与增收指标来断定农民家庭经济生活的质量。调查显示,高坝村的农民家庭年年都在增收,但村民普遍反映家庭生活质量并没有多少改善。因此,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成本投入;衡量增收的时候,必须把农民的支出考虑进来。
农民家庭增收的衡量,不仅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收入,还要计算家庭的实际支出。在高坝村,农民收入是以户为单位来计算的,落实到个人的头上,就是把一户总收入除以家庭总人口。而对农民家庭经济生活的评估,更要注意衡量农民家庭的实际消费能力或购买力。
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土地收入、经营性收入、劳务收入,还有一些如馈赠、救济等不可预测性的收入。农民的消费预期是以可预测性收入为根据的。当某种收入来源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在家庭支出计划中就不能把这种收入列进来。例如,当外出农民处于劳动力市场边缘的时候,其务工收入是十分不稳定的。而且,对于那些技能相当缺乏的一般劳动力来说,外出农民所从事工作大多具有临时性、季节性和低保障性。因此,非预测性的收入一般都不能列入家庭的消费计划之中。因此,这类收入对家庭经济生活的改善是难以预期的。对于开放程度低的村落而言,农民家庭可预期收入来源仍然是土地经营。尽管土地收入不高,但因具有长期稳定性而发挥了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而开放程度高的农村,农民增收的机会增加了,收入的可预测性随之提高,有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民的消费能力是衡量农村富裕程度或实际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消费剩余有限的情况下,农民的消费能力与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的。
农民的消费能力=经济收入—农民负担。这一指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同时反映了农民最关心的两个方面:增收与减负。当农民收入处于低水平的时候,减负与增收是联动的;但农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减负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就弱化,也就是说“减负”与“增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农村经济尚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可以成为考察乡村治理经济绩效的综合性指标。
3.经济发展的双因子:作为保障因子的民主与作为激励因子的自治
经济与民主是有联系的,但不是简单线性关系。观察高坝村,我们发现,村民的收入增长率极低,差不多处于半停滞状态。农村经济资源的开发进展缓慢,农民感到增收的难度加大,因为土地投入成本呈递增趋势。我们还发现,高坝村的大多数村民认为,基层民主的开展,并没有带来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与减负都没有通过村民自治而落到实处。倒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扶贫政策,发挥了有限的经济改善作用。那么,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经验观察表明,虽然民主不是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或激励因子,却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因素。
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制度可以提供两个方面的机制: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经济增长离不开这两大机制的共同作用。这两大机制的意义各有不同,前者是前提基础,没有保障机制,经济增长就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经济甚至有倒退的可能;但是,即使有了保障机制,经济增长却未必就一定会实现。后者是动力,是经济增长的触点,也就是说,有了激励机制,经济增长就可以实现;而没有激励机制,固然不能实现经济增长,但也不至于导致经济倒退。根据村民自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我们可以分别将民主与自治对应于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民主是必要前提,如果经济缺乏民主制度的保障,农村社会及经济生活就可能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旅美中国学者史天健揭示出,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选举的民主程度是一种曲线相关关系(ShiTianjian,1999),民主选举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因为经济发展与民主发展的因果关系还不确定。
与农民经济自主相适应的村民自我管理,是经济增长的激励因子。农民自由地根据生产生活的客观条件和各家各户的愿望,自主选择最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途径,是村民自治的本来意义。而且,政府那些刺激农民增收的政策行动(例如扶贫工作)也要适合农村实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以土地产出为主的农村经济主要是分散的家庭经营,这种分散经营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高坝村的村长对本村的农作物种植作了一个大致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土豆(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为例,种植100公斤土豆种子,其相关的投入十分可观,几乎一斤种子需要一斤化肥,此外还包括其他农肥以及农药等。如果气候条件合适,100公斤种子可以收500公斤土豆,将这些土豆全部折算成市场价格,减去种子和化肥等成本,最终收入也不过100元,这就是全部的劳动投入所得。村长认为,如果可以联合经营,统一购销降低成本,并投入一定的加工设备,将土豆进行半成品加工,其最终所得可以增加5—10倍。但事实上,农户联合经营条件根本不具备,启动资金、生产设备与加工技术都成问题。如果政府筹集的有限扶贫款项,能够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自主安排,成效就会大不一样。
(二)分配与公平
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村庄,村民之间的收入差别一般都处于较低水平,收入差别不大。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包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个别家庭增收迅速,贫富差距由此出现。在高坝村,村里的集体经济已经瓦解,集体经营收入很少,原有的公积金早也名存实亡,村级组织根本没有调节分配的能力。然而,去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村民的收入分配。扶贫政策所扶持的种植养殖专业户经营方式,也使农户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在高坝村,对社会分配公平的评估,其实是对政府政策调节农民收入分配状况评估。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及其实施状况对农民家庭收入具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1.社会分配的层次差异分配的公平性反映出不同阶层、不同家庭收入的差异水平。因此,人们对分配的公平感受总是同收入的比较分不开的。这种比较主要发生在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村民与村民之间。这一层次属于社会初次分配范畴,主要是村民家庭收入差别的问题。这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总量的差别,另一个是收入来源的差别,而且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家庭经济有比较大影响。就高坝村的收入情况来看,收入总量与收入来源就很有关系。高收入家庭一般是以季节性外出打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而低收入家庭主要依靠土地耕种和不固定的短工收入。但总的来看,本村村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在总量和来源的差距都不大,这也是欠发达农村的一般特征。可以说,村民自治对贫困农村的分配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个层面:村民与集体之间。由于高坝村不存在集体产业,集体收入来源几乎为零,因此不存在集体福利分配的问题。而且税改实施以后,以前的公共积累并入农税由乡政府统一征收,集体这一级不具有实际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集体债务问题,高坝村尚有上万元的集体债务,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干扰,这笔债务如何分摊,仍未明确。假如这样的债务要分摊到每个村民的头上,就要分清债务责任以及村民分摊的合理份额问题。而目前的村民自治制度也没有提供解决这类问题的制度措施。
第三个层面:农民与政府。这主要涉及农税政策问题。农业税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杠杆,也是影响农民增收与减负的关键环节。在高坝村,就目前农税改革的进展来看,“费改税”后的农税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据调查,有的农户与农税改革前相比,反而多缴纳十几到二十元不等的税款,而乡镇及村级干部又难以提供合理的解释。据乡政府干部介绍,他们也是综合近几年的上缴任务,根据上级规定的计税方式,将税款额度分配到各村,再由各村按比例分派到各家各户。言下之意,税款的征收,既没有征得农民的讨论和同意,也没有硬性的法律规范,尤其是税额的大小比例方面的规定,法律根据显得不足(乡政府出示给村民
的仅仅是一份区政府颁发的文件)。农税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和经济负担,却在村民自治推行过程中处于另外一种与自治原则明显相背离的状态,无疑对农村的民主治理不利。
第四个层面: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这一层面主要是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公平交易问题。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纯经济关系问题。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以农补工”的政策导向,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深刻影响着城乡之间的社会公平分配。直到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城市主导的城乡二元化结构,这种社会结构使得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政府出台政策要求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但农产品与工业品在交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不是一个粮食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此外,农民在交易过程中总是以弱势的个体身份出现,在价格谈判上力量很弱。现行的乡村治理的制度设计还没有考虑如何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水平是衡量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指标。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社会救济(五保户制度)、科技支农、农村治安、村民纠纷调解等公共服务。在高坝村,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是乡村公路建设与电网改造工程。由于这些工程主要由乡政府主持,各种款项的划拨都由乡政府主持,乡政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在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村民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此外,政府扶贫计划项目也都由政府支配,村民的意见既缺乏自下而上的表达渠道,也难以对政府的政策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由于农民的参与程度低,主动支持不够,由此可能导致两种现象,一是政府费力不讨好,农民得了实惠仍然怀疑干部;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一定是农民最急需的东西。
在高坝村,县乡政府扶贫帮困使农民受益,尤其是扶贫贷款的下发,使一些农户增加了收入,生活有改善,但扶贫项目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村干部反映,村民一般都是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经营,扶贫项目难以获得规模效应,而且面临一家一户的分散情况,有关部分的技术指导也存在难度。而村民反映,他们的致富项目并没有稳定的预期效益,养鸡、养猪、种菜的风险都很大。由于病虫害防治、植保、种子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个体农民难以承受生产及流通领域的风险。特别是受通货紧缩的形势影响,蔬菜、水果、肉食、禽蛋等农副产品的市场持续低迷,冷藏仓储等社会化服务设施缺乏,导致农村增产不增收的困难局面。在高坝村,蔬菜专业户的菜地里烂掉了许多大白菜。其他农村也面临类似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这就表明,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农民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营销服务。
(三)公共参与与公民文化
1.农民的参与热情靠什么来激发
高坝村自2000年开始实行村委会直选,推行村务公开。在最初的一年里,农民对村民自治制度推行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在首次直选的激励下,村民对参与村组会议以及各项集体事务的民主商议活动都相当热情。但一年之后,村民的热情逐渐减退,尤其是召开村组会议,许多村民溜之大吉。村里的其他公共事务,村民的参与热情明显降低。村里想开个会,村组干部都得跑上跑下去发动,但仍来不了几个人。调查发现,村民的公共参与的热情之所以冷了下来,主要原因是村民认为村里开会讨论的许多事情跟他们的切身利益没什么关系,而且许多会议讨论是决而不行,不见实效。有村民说,村里开会老是扯皮,不仅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反而容易伤和气。而村干部也在叫苦连天。按规定,有些事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才能定,但村民的公共参与热情低,会难开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也就很难贯彻落实下去。而且,村民对村干部的要求比以前“苛刻”得多。在农民心目中,村干部的权威大大下降,与村干部顶牛的事情如家常便饭一样平常。这个村的老百姓,喜欢议论政府的事情,也关心政府的政策动向,对村务和干部的议论与评价更多,但他们又不愿意在公共事务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时间和物资。议论的多,行动的少;批评的多,支持的少。那么,靠什么来激发村民的公共参与热情?这真是让人头痛的事情。
2.村民政治行为的结构性特征:强关注与弱行动
在高坝村,村民的政治行为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却在减弱。在研究和分析村民政治心理和治理绩效方面,这一矛盾值得关注。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同村民与公共事务的利益关联度相关。表面看来,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增加说明其利益关联度增大,而村民对公共事务参与程度的减弱似乎又预示着其关联度的减小。但事实上,只要在加入对公共事务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并不矛盾。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预期收益直接相联系,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实际收益直接相联系。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村民对公共事务关注程度增加,显示了其利益关联度在增大,村民对政治行为的收益预期也会较高,因此有参与公共事务的主观动机。可是,当村民在公共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其实际收益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出于理性的考虑,就会相应地减少对公共事务的时间投入,导致参与程度的下降。由此导致了村民强关注-弱行动的政治行为特征。
3.村民议事会议的“规模难题”和少数人权利的问
题基层民主与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议事。实现这种议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村组会议,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前者仍然会存在“规模难题”,而后者的实质代表性却又不能令村民完全信赖。尤其是一些义务性事务,通常是政府下任务,村干部来推行,村民来完成。而对于任务本身是否合乎国家法律和中央的政策,任务完成的时限是否合理等方面,村民一般都没有发言权,至多是在村组范围内就如何完成任务发表一些意见。这就大大降低了集体议事的实际意义。这是村民议事会“规模难题”的原因之一。
对于村组内部事务,尤其是涉及每个具体个体的利益时,集体决策往往会导致村民权利与义务的脱节。集体决策难以客观公允地保护个体利益尤其是某些少数派的利益。以高坝村的集体决策为例,某次会议需要决定两件事情,一是扶贫物资和款项的分配问题,二是乡村公路修建义务的分配问题。两件事情的焦点都集中在分配标准的选取上,也是矛盾冲突的交汇点。大致标准有:按户头分配,按劳动力分配,按土地人口分配,按实际人口分配。对于前一问题上,多数人主张按土地人口分配,而土地人口较少的农户则要求按实际人口分配;在后一问题上,多数人主张按户头分配,而劳动力较少的农户则要求按劳动力多少分配。双方都可以罗列足够的理由,但由于多数原则,少数派的意愿根本无法实现、少数人的正当权利也就得不到尊重。而民主决策制度似乎很难同时解决“规模难题”与“少数人受损”的问题。这也是在制度绩效评估上遇到的难题。
(四)社会秩序与农村稳定
高坝村仍然是一个以姓氏宗族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村庄,主要存在李刘两大姓氏。但姓氏的分布在每个小组都相对集中,而且由于村内的公共建设项目几乎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围绕利益分配而出现的宗族派系斗争。本村近几年的治安状况良好,村内纠纷明显减少,村民之间的直接矛盾冲突呈下降趋势。而且,村民对乡村两级干部虽有不满情绪,但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因此该村很少发生上访告状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一代的崛起,大量人口的外出打工,使该村的宗族影响日渐衰微,村庄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靠正式组织力量的调停。
1.社会稳定的指标分析
衡量农村社会的稳定程度,需要选取恰当的、可观测的指标。在对高坝村的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社会的稳定情况相当复杂,除了常规的指标如暴力事件、犯罪率等内容外,另外一些隐形的因素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简单的量化标准并不能真正说明农村社会的稳定情况,尤其是不能单凭农村社会纠纷、暴力乃至违法犯罪事件的多少来衡量,必须考虑到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如不满情绪的增加,政治认同的弱化,集体安全(治安)的弱化,秘密组织的兴起等等。鉴于此,我们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两个层次:显性层次与隐性层次。显性层次主要如农村社会纠纷事件、治安状况、刑事犯罪率等;隐性层次即那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只有将这两个层次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说明农村社会的稳定程度。即使显性层次的指标所反映的稳定程度较高,但如果隐性层次的指标所反映的稳定程度较低时,我们便不能认为这样的农村社会是稳定的。只有当两个指标所反映的情况一致时才有效。
2.乡村社会稳定性与整合度分析
考察农村社会的稳定,还必须与乡村社会的整合程度结合起来。社会整合度是指村庄内部的人际沟通、社会信任和互助的程度。社会整合度越高,村庄社会的秩序稳定性越强;而村庄的社会秩序越好,越能促进村民之间的互惠互信和社会交往。运用双变量交叉分析方法,可以将乡村社会秩序分为四种类型:高整合度高稳定型、低整合度高稳定型、高整合度低稳定型和低整合度低稳定型。
当乡村社会整合程度较低时,即便社会稳定程度很高,我们也不能将这样的社会状况视为乡村治理的良性秩序环境,不能单纯地根据稳定程度来衡量制度绩效。因此,可以将具有高整合度的稳定视为积极型稳定,而将低整合度的稳定视为消极型稳定。只有高整合度高稳定型的社会状态才是良性的,乡村治理制度绩效应该以积极型稳定为追求目标,而这种积极稳定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3.政治认同与社会稳定
政治认同是社会稳定的文化心理基础。村民的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政策、政府行为、基层干部的态度、情感和议论等心理倾向。在政治认同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合法的强制也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但这种稳定往往是脆弱的。一旦社会不稳定因素积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有可能引发突发性。
由认同对象的结构性特征所决定,村民的政治认同也是结构性的。表1显示了村民政治认同的复杂结构。在进行这种政治认同评估的时候,就要具体考察认同的结构特征及其政治经济根源。
在高坝村,分布在A结构和H结构的村民都是少数。大部分村民的政治认同结构属于B、C结构。具有B结构的村民,对乡镇干部的认同不高,是因为乡里的扶贫措施没有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利益。C结构的村民认为在农民增收、减负等实际问题上村干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而政府的扶贫支农政策带有实惠。由此我们看到,政府扶贫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效用是非均衡的,由此导致农民态度结构的多样性。因此,要提高农民对中央政策以及贯彻执行这些政策的基层干部的政治认同,最关键的是这些政策必须体现和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在高坝村调查期间,村民政治认同的“流失”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考察认同的“流失”问题,一是要注意流失的方向,二是流失的程度。农民对正式体制认同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认同了,而是认同于体制外的事物例如民间秘密组织等等。如果把这种认同界定为“负认同”,那么“负认同”的提高意味着“正认同”的减少。这种负认同的增强倾向表明,村民自治并没有有效地将村民组织起来,未能有效吸纳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提高村民的政治归属感。在高坝村,我们发现部分农民开始对宗教性和宗派性的秘密组织发生兴趣。例如,当地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基督门徒会”,通过会员间的互惠互助、精神及门规控制,吸引农民参与,扩张势力范围,从而分流农民的政治认同。这些负认同的因素,是农村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如何消除这些潜在因素,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任务。
结论作为乡村治理制度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了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和治理能力的增强。从1988年算起,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走过了15年的历程。现在,该是对这种制度所导致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和成效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评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