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

时间:2022-08-29 03:3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文化

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

现代图书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向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让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要让读者满意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就必须使让读者满意这种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使之成为图书馆员工的共有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只有自觉自愿地建立在让服务成为鞭策,勉励自己的这种文化上,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才能长期得以维系,才会有读者对图书馆一如既往的满意。

一、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概念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创造读者满意的文化。它是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以读者为出发点,以一切为了读者,让读者满意为落脚点,要求图书馆员工具有稳定的价值系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并将其转化为基本准则与规范,积淀为图书馆行业基本的心理素质与行为模式。

图书馆服务文化也是充满人情味的文化。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人化,文化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文化是人创造的;而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又以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形式对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服务文化则体现员工的价值取向,以满足读者为目的,它的全部价值都凝聚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这一点上。而让读者真正满意,图书馆的服务就必须是一种充满热情、温馨的服务,图书馆服务文化无疑是充满人情味的亲情文化。

图书馆服务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文化。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其实就是种文化;文化则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平台。不管是图书馆行业价值观念的倡导,还是员工行为准则的制定,抑或是服务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而图书馆服务文化的观念,特别是对人的认识的信念,必将左右着图书馆管理决策者。也就是说,怎样管理,以何种模式管理的背后,都深深隐藏着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与人性信念。所以说,管理是文化的产物。

图书馆的服务文化更是一种习惯文化。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普遍性和程式化得各种服务传统、服务形式、服务习惯、集体活动和娱乐方式等,都是行业精神和体现服务文化的成熟标志。

尽管对图书馆服务文化有不同的表述,但图书馆服务文化都必须由物质(馆舍设施、藏书体系)、精神(价值观、道德观)和制度(各种馆规条约)三个层面组成。而精神层面,则是图书馆服务文化最精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二、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在服务读者过程中,同样起着多样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图书馆服务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文化定势”功能,能把图书馆员工引导到图书馆办馆的目的和宗旨上来。图书馆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将成为员工们的价值取向从而为之奋斗。图书馆服务文化越强有力,越能使图书馆员工把实现办馆目标变为自觉的行为。

2、约束作用

图书馆在办馆过程中的馆规、馆风、馆貌以及人际关系等都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一般不是规章制度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理。如一个员工违背馆规馆法、败坏馆风馆貌,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在内心里就会感到惭愧和内疚。

3、凝聚作用

图书馆服务文化通过对共有价值观体系的倡导,服务行为规范的确定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来沟通图书馆内部人员的思想,使员工在统一思想指导下,产生对办馆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和作为图书馆一员的使命感,从而树立员工对图书馆的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图书馆的整体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使由员工个体构成的图书馆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4、激励作用

图书馆服务文化通过共同价值取向和良好地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使员工的精神需要,如领导的信任,读者的称赞,同事的尊重,个人素质的提高等得到满足。这些精神回报会激励图书馆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的办馆目的做出自己的贡献。

5、辐射作用

图书馆服务文化一旦形成,不仅对图书馆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而且能对其所服务的社区和社会群体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对社会良好风气、高尚道德规范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构建

构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很多,笔者在这里着重举例说明图书馆如何在日常服务中体现自己的服务文化。

1、服务方式体现文化

服务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命题,是不断创造读者满意的文化。而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体现这种文化。

图书馆从封闭借阅转向开架借阅的服务方式,其实已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直至今日,闭架借阅这种实践证明已落后于形势的借阅方式仍在一些图书馆顽强的存在着。从方便读者这个角度看,这种落后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2、服务时间体现文化

首先,图书馆要有充足合理的开放时间,实行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从8点到22点不间断对外服务方便读者,并坚持假期、节日照常开放,让读者不管什么时间来图书馆,都感到很方便。

图书馆服务不应是以一种被动地满足读者借阅需要,而应以一种动态的服务,以一种高效率的服务满足读者,从而体现自己的服务文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工作中除提供一般外,应主动地为人找书,努力增加馆藏得利用率。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还要通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智能潜力,使图书馆的各种先进技术、设备资源合理科学地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这些现代设施的效能,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还要求图书馆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将无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总之,我们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不但要主动热情,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方便快捷,尽量缩短读者查找图书资料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形式,全面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凸显图书馆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文化。

服务是无止境的,让读者满意,以及构建以读者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更是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但只要图书馆同仁共同努力,一心想着读者,一切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在日常服务中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意识便会不断的增强。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发展 思考

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21世纪也是我国全面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高科技化的全新时代,图书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传统的图书馆功能较为单一,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在没有电子信息发展的当时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想要探索图书馆精神,用图书馆文化来传承图书馆人优秀的价值观念,其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不竭力量,同样也是对于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传承,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不应该丢掉其自身的文化,应该在建设自身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图书馆文化,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去分析、去总结,就不难发现和把握它的精髓所在。

一、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的特征

首先,图书馆建设发展与图书馆的文化是一个整体,文化性质也可以分为很多部分,但是其文化也是比较直观的部分,从整体上看,二者结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是同一个文化,表现出的具有共同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1]。当代的图书馆具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求真务实、团队协作能力强等特点,表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精神面貌,展现出较高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实质就是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等积极向上的,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

其次,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是不可间断的,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图书馆文化对于图书馆来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的发展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加深。因此,可以说文化是一个载体,其承载了很多历史的使命。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图书馆更是一个记录史实和传播文化整合方式,在顺应我国整体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注重其文化上的指导与应用。图书馆文化的特点就是爱国爱民、爱书爱馆、服务至上、奉献读者、勤奋探索、开放包容、和谐相处、艰苦奋斗、诚实守信。

另外,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是存在普遍性的。

图书馆文化的普遍性不仅仅是来自于其外部的评价更是来源于其自身的发展,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其在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前提下,符合了人们的需求[2]。大学校园图书馆的建立和使用很好的证明了其普遍性,其现在依然成为一种象征,更成为人们丰富业余生活的必备场所。我们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就要配备一流的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承载了一流的文化,起到传达给学生新的信息资源,了解掌握历史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

二、图书馆文化对于图书馆的作用

1、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资源

文化是一个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机构的核心力量,指导着其目标方向,更给予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性的指导和价值性的支持,因此,图书馆文化同样也承载了这样的使命,其在指导和支持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随着经济制度、管理手段的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图书馆只有紧紧的跟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应其发展需要,客服缺乏文化及理论的支持等问题,避免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下惨遭淘汰的下场,更好的完成其未来的发展使命。

2、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智力资源

任何想法或者机构的成立,前提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对于发展文化的支撑资源,想要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都需要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为铺垫。由于,我们注重的是其价值构成与物质价值构成的比率,一旦图书馆的文化比重少于其物质价值构成,那么其成就也只是阶段性的,不能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更不能保证其功能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图书馆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图书馆文化对于图书馆的作用。在基础设施方面,图书馆已然从简陋的馆舍,设施,陈旧的书籍,资金的缺乏中走了出来,俨然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不断的引进、培养、探究智力资源,信息化大潮下,图书馆也同样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从设施现代化到管理的现代化,更从人员配备专业化到资料的全面化,力求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因此,图书馆现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从客观发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精神资源

图书馆文化对于图书馆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丰富一个地区的文化和人民那么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图书馆文化更是赋予了图书馆一个精神上指导功能。对于构建现代化文明和极具地域民族特征性的图书馆,重要的是丰富的馆藏管理,更要突出图书馆的自然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图书馆的地域性优势,尤为历史文献及资源为重,以达到使用者更多的共鸣,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阅读爱好。

结束语:

图书馆文化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概念,其存在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是图书馆不能缺少的部分,图书馆文化不仅能显示图书馆自身的价值,更能体现图书馆的内涵,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中比较抽象和深层的内容。其存在性关乎着图书馆的未来的命运,同样图书馆文化也承载着历史使命,图书馆的进步与落后,昌盛与萧条,开放与保守,兴旺与冷落,最终是与人的主体精神有关。

参考文献:

[1]张利;中国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论稿[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3篇

书院是我国古代以刊藏典籍、教化育人、研究传播为主要职责的机构。现代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文献收藏、整理研究、社会教育的职能,与古代书院有着天然的联系。“图书馆+书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图书馆与尼山书院具有天然性和密切性的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是“图书馆+书院”模式推广并成功的关键。

1.天时

即是各级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好大环境、大气候。山东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4年5月,山东省推行“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尼山书院服务网络体系。

2.地利

即是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和责任使命。随着时展,图书馆逐渐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终身教育中心及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肩负的历史使命日渐重大。在图书馆建书院,实现刊藏典籍、礼乐教化、教书育人等功能的有机统一,正是弘扬使命的有效载体。

3.人和

首先是群众对“国学热”形成高度共识。读经班、国学班等遍地开花,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有需求,尼山书院建设得到他们的肯定支持。其次,孔子诞生地为尼山,孔子与儒学奠定了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选择尼山书院作为名称和载体,凸显了它的厚重历史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二、尼山书院助推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推行“图书馆+书院”,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增加服务总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对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

1.办馆条件得以改善

在设施布局上,明确提出“六个一”标准,即:一个统一标牌,一尊孔子像,一个国学讲堂,一个道德展室,一个国学经典阅览室,一个文化活动区。为此,在尼山书院建设中,不同程度要进行硬件投入,完善服务设施,提升传统文化特色。文登区在图书馆门前安放一尊高3米仿铜工艺的孔子像,绿植拥簇,厚重大气;配合正门上悬挂的实木“尼山书院”匾额,有力提升了现代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气息。

2.馆藏文献持续增加

按照建设要求,图书馆在现有国学文献馆藏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和丰富国学典籍,并承担国学典籍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工作。文登区在国学阅览区陈列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等古籍影印本以及2000多册经典国学书籍,并保持每年新增不低于1000册,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国学知识的需求。

3.读者活动日益丰富

按照尼山书院建设标准要求:必须定期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五大版块传统文化活动。文登区每月举办书画、图片等展览,开展两期“昆嵛讲堂?市民大讲堂”活动;每周开展国学诵读、书画、古琴、射艺、乐器、棋类等培训和体验,全方位打造内容丰富、实用简洁的综合性国学学堂,让国学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三、积极深化和提升尼山书院建设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参与,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深化尼山书院建设。

1.内引外联,优化资源配置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建好尼山书院必须首先加强团队建设。文登区图书馆抽出2名骨干成立尼山书院建设小组,建设施,搞活动。并利用志愿者资源,广泛联系“文登爱心联盟”等本地3个规模较大的义工团队,征集发动了100多名志愿者,组建起一支“书香使者”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尼山书院各项活动中来。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尼山书院建设,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2.加强宣传,打造尼山书院品牌

发挥社会教育传播功能,着力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尼山书院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宣传教育。文登区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活动信息,在馆内增加两台介绍尼山书院建设的触摸屏,悬挂论语精选、24孝等宣传展板100多件,并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诵读、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大家知晓和了解建设尼山书院的目的和作用。截至目前,已举办“馆藏珍贵古籍展”、书画摄影楹联大展等展览11场,参观者15000余人;举办国学讲座16场,听众4000多人次;举办书法、绘画、国学礼仪、音乐培训(体验)班48期,受众2300多人次。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47—2

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源泉,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因素。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指政府服务部门向公众提供的,能保障公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的总称。它包括文化设施、服务资源、服务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1 图书馆的优势条件

图书馆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的主要力量,所以图书馆在助力科学研究服务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文化服务的推广与普及,与其他信息文化传播机构相比,图书馆在文化知识传播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1 资源优势

收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基本职能。随着其功能在不断的变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的文献资源,也已由传统的注重保管收藏向组织传递的方向发展,图书馆也充分发挥组织、传递文献信息资源的职能,将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有序整合,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知识的盛宴,为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贡献力量。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的载体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纸质文献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数字资源与电子文献的快速发展,都为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无以伦比的,特别是在文化经济崛起的浪潮中,图书馆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整理和传播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充分的展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资源优势。

1.2 人员优势

图书馆员不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播者,也是文献资源的组织整理者,更是连接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的中间媒介,所以图书馆员必须是既要拥有较高信息意识与素养,又要拥有较强的服务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来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近年来,图书馆已逐步认识到图书馆员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对馆员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加重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另外还加强对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建设,保证馆员在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人力支持。

1.3 服务优势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是免费为用户开放的、满足用户文化信息需求的服务场所。图书馆的所有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追寻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与责任,这种无偿的服务模式,促进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2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公益性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保障读者能够自由、公平、平等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更好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图书馆与其他教育文化机构的最大不同。但目前对于我国而言,文献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不同区域读者获取文献量不同,存在较大的“信息鸿沟”。大多数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盲目追求硬件设施的完备,忽视内在软件系统的完善,不同级别图书馆的分工不明确,服务管理混乱,各馆之间缺少沟通,文献资源重复购买现象严重,降低各馆文献的利用率。而在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图书馆投入经费较少,硬件设备薄弱,服务设施相对陈旧,很多图书馆由于经费的匮乏,造成文献资源的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这就与图书馆平等、公平的服务宗旨相背离。图书馆应当是为所有公民服务的,特别是公民中的弱势群体,图书馆应当保障这些特殊人群也应享有获取文献资源的权力,为其提供享受信息服务的机会。

3 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措施

图书馆是公民享受基本文化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图书馆应当明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优势条件,改进现有的服务模式,开展特色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更多的用户来到图书馆,使用馆藏的文献资源,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奉献力量。

3.1 合理布局

各省、市、县、乡等区域图书馆设置要合理,既要保障经济发达省份用户资源的使用,也要注重偏远、欠发达地区人们的资源使用不足的情况,及时弥补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整合各馆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增强各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对于一些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除了建立县级图书馆、街道图书馆之外,还可以设立流动图书馆或者农家书屋,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缩小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而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流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是在充分考虑偏远农村现状的基础上设置的,对流动图书馆而言,它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具有灵活性、主动性等特点,方便了社区居民使用图书馆资源,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在解决了图书馆资金与藏书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作为信息文化资源的传播者,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提高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公民拥有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无差别服务

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力,公平对待每一名用户也是图书馆应尽的义务。所以图书馆要想拥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就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为不同阶层的读者提供平等的服务,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更要做到无差别服务,使其都能享受到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服务。例如,很少有图书馆为盲人读者提供无障碍服务,也很少有图书馆为盲人用户提供盲文阅读的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源,更鲜有图书馆为盲人朋友设置盲人专用通道、感应设施和专用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这虽然不能说明图书馆歧视盲人读者,但也却能体现出我们的服务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周到,图书馆要不断总结服务中的不足,使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图书馆真诚周到的服务。此外,图书馆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阅读权力的保护。2010年国家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儿童图书馆,并已向全国的未成年儿童开发,儿童图书馆的成立,推动了全国儿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也为全国的图书馆作出表率。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的图书馆为青少年儿童设立了儿童阅览区,为青少年儿童提供适合其阅读的不同种类的青少年读物和影音资料,有些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还设立了儿童活动区,使小朋友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3.3 沟通与互动

3.3.1 开展读者培训工作,增强读者的信息意识与素养 图书馆要通过宣传板、图书馆网站等宣传方式,向读者宣传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使读者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图书馆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服务,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与模式,并及时更新图书馆网站内容,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同时,定期开展培训讲座,邀请图书馆界知名学者,向读者传授文献信息检索技巧,提供读者的信息识别能力,增强图书馆用户的信息意识,使读者能够快速的搜索到所需要的资源。

3.3.2 开展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图书馆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是社会公民实现终身学习的文化场所,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图书馆的自身优势来讲,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有能力为有信息需求的读者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因而,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不同的宣传活动,搭建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让读者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活动,使其真正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来,体验读书的乐趣,调动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普及与推广。

3.3.3 开展公益讲座 定期开展大型公益讲座、报告会、读书活动等,丰富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使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图书馆。此外,通过讲座的开展,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图书馆也更加明确了读者的信息需求,有的放矢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范围,增强图书馆服务的吸引力,为社会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宁锐.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政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8,26(6).

[2] 冯博.我国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改革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

第5篇

1.1图书馆建筑文化图书馆建筑文化是指某一图书馆建筑所展现出的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建筑思想、理念和情感[4],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1.2图书馆建筑文化的历史沿革古代西方图书馆建筑以三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最为著名,从零星的史料中可大致看出其建筑风格与神殿相似。中世纪以来,西方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具有了明显的欧洲特色,并且以教堂、修道院、大学联系紧密,外观高大宏伟,体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建筑文化。以上两个时期的图书馆建筑具有封闭性[5],而近代图书馆由于经历了从藏到用的思想的转变,图书馆建筑文化也随之向多元化、人性化发展[6]。国外著名的图书馆建筑有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建筑也可称为藏书楼建筑,往往与宫殿、寺院、书院、私宅等建筑融为一体,建筑秉承传统儒家思想,内部结构方正,布局对称,体现的是一种沉稳、朴实、庄重和“天地人和”的建筑文化。从20世纪初中国出现公共图书馆开始,图书馆建筑也突破了藏书楼的模式,增加了阅览室等读者活动场所,藏阅并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和谐包容的建筑文化,又融合了西方开放人本的建筑文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建筑发生重大变化。从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的形态;从注重藏书到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从单一的建筑风格到营造富有文化艺术神韵的自由化、多样化氛围。代表性建筑有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7]。

1.3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也是与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一脉相承的。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实现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新理念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有: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先进的技术设施,多元化的建筑功能,新颖化、有特色的外形艺术。总之,现代图书馆建筑正在将审美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向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实用功能,外形与功能完美融合的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新馆建筑在外观上更加新颖,功能上更加完备,代表性建筑有美国西雅图图书馆、德国赫顿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

2融合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建筑文化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两个2000年之后建成的图书馆予以分析。其中,上海浦东图书馆代表了目前中国图书馆的发达水平,陕西省图书馆能够代表西部省级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前者采取网络调查,后者采取实地调查。通过这两个2000年后的新馆的情况,对其建筑文化中是否融入了服务理念,效果如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1案例1———上海浦东图书馆

上海浦东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文化立馆”的服务理念,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特点。首先,其建筑造型为“悬空大书柜”,内部采用“全开放、大开间、少间隔”的藏借阅一体化布局,装修风格为图书馆整体营造出“书山、浮云、栈桥、空中花园”的氛围[8],力求将现代感与文化感相结合,体现多元化的建筑文化;其次,新馆的外部立柱采用清水混凝土结构,绿色环保,内部采用冰蓄冷技术节电制冷,双层呼吸式幕墙对流空气,体现生态性的建筑文化;而人性化的特点从整体布局到具体细节中都可见一斑,例如阅览区的大台阶造型,读者可坐在上面读书;扶手电梯、直达电梯,楼梯的合理安排,同时设有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还有读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开关阅览桌上的小台灯。浦东图书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为了营造“书山”的文化氛围,书架设置过高,造成高层的书取阅困难。第二,连接三四楼借阅室的楼梯台阶有两种高度,中间落差低,两边落差大,且没有扶手,会造成老人、儿童的安全隐患。

2.2案例2———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诚服务读者”为服务理念的核心内容,力求传达出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建筑文化。外观主色调为米色,楼群的顶、檐、柱等部位设计为唐代建筑造型以展现古风,半开敞的广场形态又给人以开放的现代感。同时,为了体现实用性和人文关怀性,图书馆将借阅区和辅助功能区(报告厅、多功能等)的入口通道与借阅区隔离,以防影响阅读环境。针对弱势群体,图书馆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坡型入口、残疾人专用电梯和卫生间、以及视障阅览室。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在观察中和与读者的交流中还发现了陕西省图书馆的一些缺陷。第一,主楼的借阅区只安排了楼梯和直达电梯,没有扶手电梯,并且直达电梯每层只有一个,等候时间长,老年人使用不便。第二,自习室的空间较小,几乎所有来省图自习的人都有排队抢座位的困扰,而且自习室与楼梯之间没有设置专门的通道,馆内人员走动、交谈、打电话严重影响其他人读书。第三,通风换气设施不够完善,馆内稍显闷热。

2.3案例综合分析

2.3.1对两馆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2000年之后的图书馆新馆建筑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功能上都有了更人性化的特点,建筑文化中也有意识地融入了服务理念,主要表现在:(1)两馆在外观上都体现着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浦东图书馆凸显了海派文化的开放性、交融性、创造性的特点和都市应有的现代感,陕西省图书馆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特色。(2)两馆都注重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处处融入建筑中。全开架式的布局能够满足读者以用为主的需要;合理的功能分区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两馆都考虑到了弱势群体。从图书馆建筑的角度来说,陕西省图书馆与浦东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读者空间有些狭窄,不能与实际到馆的读者人数相称;楼梯、电梯等辅助设施安排过少等。这也反映出了现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筑差距的主要原因,如资金的限制,观念的落后,政策的差异等。

2.3.2存在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图书馆建筑在融合服务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建筑文化中虽然已经融入了一些服务理念,但只局限于建筑设计中,并且大多数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图书馆学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2)建筑文化只关注了审美性和艺术性,没有考虑到实用性,或者说是在审美性与实用性发生冲突时舍弃了实用性,造成图书馆建筑的“只求奢华,不求实用”。

3将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文化的实现方式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将服务理念很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建筑文化中,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外观、布局、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到。

3.1图书馆建筑选址———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在建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址的问题。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选择除了要根据各地的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外,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着力点。以公共图书馆为例,首先,便利读者的原则使得图书馆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其次,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不能将图书馆建在嘈杂的中心闹市区。所以通常公共图书馆都会建在城市中心的相对安静区,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建在紫竹园公园的旁边,日本的东京都立图书馆也选择闹市中的公园边作为馆址。

3.2图书馆建筑外观———开放包容的服务理念

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通常都包括着开放、包容、人文的精神,人们在关注某一图书馆时,首先就是通过外观造型来体会出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的。图书馆建筑的外观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美妙的神韵,而且体现着文化内涵和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理念认为:图书馆是向人民群众传播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包容的、综合的文化信息中心[9]。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10],图书馆外观设计的理念在给人以美观享受的同时,还体现出一种包容、平等的文化思想内涵,使人看到它就能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一种亲近感,让人觉得那就应该是天堂的感觉。例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主体建筑为圆形,整个倾斜的圆面暗示了古埃及传统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形象,同时表达出的是图书馆开放迎接读者的理念[11]。又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老馆建筑外观具有民族风格,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国家的气魄。新馆追求的是历史文化的现代演绎。外观造型的三部分分别寓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信息化的未来[12]。

3.3图书馆建筑布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3.1空间布局

在现代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影响下,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布局是图书馆的主流布局方式。图书馆倡导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相应地采用最大限度的开放空间,并且各阅览室之间相互贯通,给读者营造一种开放、平等的氛围。

3.3.2功能区设置

图书馆建筑是功能复杂、内容繁多的一种公共文化建筑,要把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阅览室及房间有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达到方便灵活的效果,就要求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现代图书馆在功能区的建筑设计中秉承的是灵活、便利、适应的建筑文化,这恰好符合读者阅览服务的“一切方便读者”、“读者需求至上”的理念,具体表现为:阅览就近面向读者,书库靠后;节省读者的时间,使其能方便快速的到达所需位置;公共活动区域与读者区分开以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等。

3.3.3弱势群体

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所谓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13]。而图书馆为弱势群体设置专门的阅览室,配备残疾人专用通道、电梯甚至卫生间等措施也同时反映出了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人文性。

3.4图书馆建筑环境———绿色环保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在建筑文化中引进绿色生态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在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的今天,建筑学也越来越注重建筑物的环保生态特征。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建筑的范畴,也必然要关注并施行绿色的建筑文化,追求低碳节能的建筑理念。从服务角度来说,绿色环保也正是人性化服务理念的体现。首先,充分利用新能源是保证环保和节能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应用于图书馆建筑中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和地热能。其次,崇尚自然的通风和采光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充分地利用自然通风,一方面可以节约空调等设备的能耗,另一方面更能使读者处于更为舒适的通风环境中。此外,图书馆的光线应该要达到最适合人眼读书的限度,既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因此在图书馆的光线处理中,要合理调整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比例,在开架阅览区可以自然采光为主,一些要求较高的特藏区采用人工照明,并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作出调整[14]。这些不仅为图书馆减少了能耗,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实现了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统一。在细节方面,摆放在馆内的绿色植物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使图书馆建筑更加低碳节能[15]。

3.5注意的问题

图书馆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建筑的好坏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是分不开的。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国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筑外形美观,内部实用,而落后地区的图书馆连基本的购书经费都不够,更不用说是在建筑上投入多少了。因此,要使一座图书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融入服务理念的建筑文化,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并不是说资金是保证优秀建筑文化的唯一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座座新的图书馆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学校、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我国自21世纪以来,凡是新建成的图书馆,其建筑无一不是高大宏伟的,省级图书馆建筑面积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高校系统、科研系统、军队系统也纷纷投建新馆[16]。各类新建的图书馆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大”。“大图书馆”很气派,可读者使用时却会发出种种抱怨,如交通不便,在馆内查书、看书、借书费时费力等。相比之下,美国哈佛的图书馆建筑虽然不高,但它们散布在学校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容易就能找到想去的图书馆,十分方便。哈佛大学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书馆精神,即与哈佛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追求真理,独立思想,注重人文”[17]。由此可见,图书馆建筑文化只有融合了服务理念,才能被读者接受。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38-02

高校的图书馆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直接为学者治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也为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潮紧密结合的校园文化提供支持。高校图书馆并不是与校园文化无所关联的单纯的学术服务机构,而是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设施。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组织部门。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和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图书馆作为纽带和桥梁,大力支持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多样的展开。

一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之一

高校中的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都在图书馆,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地位首先来自于它的汇集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馆藏资源。在这里各类文献珍藏着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思想和学说。分门别类、五花八门的文献资源应有尽有。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青睐、共享,更为图书馆增添了魅力。正是这些精神财富,吸引着求知的学子。在这里可以使人明白朝代的更替、世间的善恶、科学的奥秘;在这里,你可以与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进行精神的探讨和对话;各种学术报告使你茅塞顿开,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各种书展书评为你指点迷津;各种各样的座谈与交流给了你展示才华的机会。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具有共同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读者凝聚在一起。多种形式教育,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开展的。

2.图书馆的文化魅力激发校园文化的活力

图书馆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也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开展工作的基础。图书馆以本身的类型、任务和读者需要为依据,这些内涵体现在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中。组织有重点、有层次的信息资源体系,将这些信息资源体系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同时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方式获得全国乃至全世界高校图书馆的最新信息,从严密组织、筛选、识别、利用到,形成系统性和连续性的信息环境和知识体系。良好的信息环境使读者通过阅读提高自身涵养,在不断收集补充、剔旧更新、开发利用新的图书文献中,使读者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强化信息需求,形成永不枯竭的信息资源流,这种信息资源流,引导学生学会和习惯获取学术信息资源,根据自己学习、研究过程中的需要,将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创造出新的知识,从而达到信息激活和增值的目的,成为校园文化活跃的参与者,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 图书馆环境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1.图书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

高等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习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一定会对学生自我学习的经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作出贡献,鼓励学生将获取的信息用于所学专业中去,使其受益终生。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日均到馆率达100%,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景象。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高校学生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和对知识强烈的渴求。组织学生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看百部革命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响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2.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影响校园文化的质量

图书馆的环境氛围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办学规模决定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图书馆要把丰富馆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馆藏文献信息的收集必须按其在校生人数达到每生占有量。根据办学宗旨、教学规模、专业设置,购进适合于办学需要的文献资料。按照图书馆的规程及其相关法规,有计划地按质量采购图书,确保馆藏质量。同时,必须把优化馆藏放在重要位置,既要不断扩大馆藏数量,又要特别严把质量关。良好的馆藏质量,使学生尽快地了解掌握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知识和能

力得到更好地发挥。如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法律常识竞赛等,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查找,编制题目,做标准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做到了有组织的辅导,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也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直接目的。

3.图书馆条件设施的完好是校园文化开展的重要保证

无论从馆藏看,从阅览场地看,还是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看,完好的条件设施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证,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文化、审美、认知等各方面,没有哪个系列能离开图书馆。例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经常举办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学术交流会到文化艺术节,从专家学者的讲座到数据平台的推介,吸引着众多求知者。作为东北地区图书馆资源保障中心,经常举办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服务等培训学习,在这里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报告厅,优雅的环境,不但感觉不到学习的枯燥,反而更加赏心悦目,激发求知的欲望。这与图书馆的条件设施完好密切相关。所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力求设施条件的完好,是校园文化及教学、科研的必然需要和可靠保障。

三 校园文化活动对图书馆的影响

1.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影响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通过具有实在性内涵和丰富多彩形式的活动来体现的。校园文化涉及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是以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馆藏建设必须以师生对文献的需求为导向,以完成特定高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和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高校丰富多彩的文化需要,馆藏建设必须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以法律类院校为例,它的藏书结构就以法律文献为主,随着各种法律的增加与更改而不断更新,但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图书的购进和收藏,掌握好藏书比例,使学生能够在图书馆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就需要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一定要合理、实用,图书馆藏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文献信息的有效利用。

2.校园文化活动的创造性影响图书馆藏书的开发利用

图书馆藏书的利用与高校的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活动,切合社会的创造性课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建性活动。例如:成立图书馆协会,利用馆藏图书,编制新书简介,编制读书目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增强了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自由发挥,尽展才华。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掌握大学生活的规律,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积极调整自身,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投身学习的目的。告诉同学们“补漏需天晴,读书趁年轻”的深刻含义,通过他们自身总结的学生的事例,让同学们体会到在坚持中、珍惜中、享受中获得的乐趣并有所收获。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知识的平台,通过利用图书馆的公共资源、学习资源、精品课程、电子阅览室空间利用,为学生开发了第二课堂,使学生能更好地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对图书馆藏书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让图书伴成长,实现人生的梦想,更道出了读书使人明智聪慧的道理。

通过有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总结出图书馆必须随时对自己的藏书及其利用效果进行评估,什么样的资源应该尽量引进,什么样的藏书需要花大力气来开发利用,最终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及其相关信息得到最佳的价值体现,都会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以体现。

3.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内涵影响图书馆人员的服务素养

在良好的思想道德、宽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独到的专业特长、主动的创新意识这些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以切实尽心的服务意识和亲切可嘉的服务态度为师生提供最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本人的工作质量,作为高校重要学术机构的图书馆,除了为教师、科研人员、学生提供情报信息服务外,还需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不仅要成为大学的“校园文化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更要成为“主课堂”。由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及整体人员结构的优化,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知书懂书,会用书、善用书。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多学科的素养,宽泛的文化素养。各馆可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聘请馆内外具有一定权威、一定学术水平和讲授水平的人员进行讲课,通过授课,使工作人员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也可以定期组织馆内学术讨论会,还可以根据本馆业务力量和图书馆改革发展需要选择科研课题,进行集体研究活动,以此带动全馆人员接受最新知识,只有这样,图书馆工作人员才能做到主动地“为书找人”,而不是被动地“为人找书”,使每一个爱书、读书之人真正享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4.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整体性发展

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整体性发展。这种整体性发展不仅是图书馆藏书系统、科学建设、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还表现为图书馆人员素养的提高,图书馆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化,图书馆相关学术活动的开展,图书馆馆舍环境的美化等诸多方面。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馆藏、场地设施,结合专业课学习开设模拟法庭、就业指导教育等实习基地,让往届毕业生回校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把图书馆建成人才培养基地等等。通过实例教育,使学生了解道德发展和能力应用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对人才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对知识需求有危机感,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汲取知识。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直接促成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馆风馆貌、精神氛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新媒体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也应随之更新。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秩序稳定,但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尚存在不足。文章结合新媒体的作用,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旨在促进我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新媒体;图书馆文化;研究

新媒体是由手机、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网络构成的全新的媒体形式,具有即时性、开放性等特征。新媒体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输模式,并提高了效率。图书馆文化是国家教育实力的体现,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需要新媒体的支持。只有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才能确保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秩序的加强。

一、新媒体环境下完善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意义

图书馆文化主要包括其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形成并且不断的发展,图书馆文化体现了高校教育基础与实力,新媒体环境下完善高校图书馆文化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学校内建立统一的道德标准,价值标准,对学生进行监督,从而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图书馆文化源远流长,发挥图书馆文化的作用,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与图书馆管理的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也将促进图书馆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于书籍类型的认识,除了纸质书籍之外,电子书籍也成为新时期的图书馆物质文化之一,图书馆物质文化更加丰富。这一时期,资源得以优化和共享,知识的现代气息更浓。可见新媒体在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另外,新媒体的使用使得图书馆环境更加优良,现代电子广告屏、计算机查询系统都为学生的阅读和查找提供了方便,使图书馆更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文化更容易建立并得到认可。无线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方便,还确保了借阅和管理的方便性,打破了传统图书的借阅方式,不再害怕书籍破损或者丢失。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广泛采取RFID等智能技术,方便图书的管理。

(二)制度文化建设。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保证图书馆稳定的重要手段,缺乏制度文化将使得管理紊乱。新媒体时代,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形成图书馆自身的价值观,体现其制度文化建设过程。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推进图书馆发展,维护进入图书馆人利益的必要保障。制度的建立要靠大家努力,建立制度并执行制度才能确保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对于制定制度的一方而言,必须严格并且建立完整的惩罚措施,如禁止学生利用工具软件批量下载电子书等,将图书馆的文化保护上升到法律阶段。

(三)行为文化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行为文化是指新的社交方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新媒体下,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得图书信息,使图书馆文化得以推广。构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并将网络移动设备相连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博客、亚马逊等,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优质的服务。新媒体时期,身边的电子设备得到了合理的运用,在这一基础上实施文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并且,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手机都可以成为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导体,建设行为文化可以将新媒体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应用新媒体技术将分散的、无序的信息整合起来,使用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挖掘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资源,在不断的宣传和介绍中了解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应进步。高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精神文化意识。结合新媒体技术在保持已有的图书馆精神传播外,实施微服务,将微信、微博等网络软件充分的应用于图书查询和图书馆管理中。使用移动新闻推送功能,扩大传统观念中读书的意义。精神文化在图书馆文化研究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文化模式,对于高校而言,要正视新媒体时期的精神文化建设,并且采取更多的方式推广图书馆精神文化,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渗透,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促进高校文化底蕴的构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图书馆的书籍形式发生变化,但同时管理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构建过程。其中精神文化是基本目标,制度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则是图书馆的基本体现。总之,不同文化之间相辅相成,支撑图书馆的发展,在管理中要正确的应用新媒体环境,将有助于其文化建设。

作者:许虹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第8篇

第一条为了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各类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图书馆,是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微缩胶片、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兴办、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第三条举办图书馆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累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第四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图书馆工作,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的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区、县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本市教育、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

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为发展图书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发展与保障

第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统筹协调,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发展图书馆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七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图书馆的正常业务经费。

图书馆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情况,做好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的实施工作。

第九条本市鼓励和扶持在社区、村兴办图书馆(室)。

区、县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以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为基础,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强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建设。

市和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

第十条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

第十一条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捐赠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享受税收等优惠。

本市倡导志愿者参加图书馆(室)的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图书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业务服务收取费用的,应当执行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三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并应当就下列事项征询图书馆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一)图书馆的发展规划;

(二)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方案;

(三)图书馆的业务规程;

(四)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应当协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促进图书馆行业组织建设。

图书馆行业组织应当按照其章程,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接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三章图书馆设置

第十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置公共图书馆。

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置图书馆,应当按照各类图书馆设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应当适应图书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1200席以上;

(二)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0席以上,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0席以上;

(三)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席以上。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布局、馆舍面积和阅览座位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料,不得改变图书馆馆舍的用途。

确因基本建设和城市改造需要占用公共图书馆用地和馆舍的,应当征求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予以重建。按照标准重建公共图书馆的面积超出拆迁面积的,超出部分的资金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九条图书馆的业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市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区、县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自身业务要求,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第四章图书馆服务和读者权益保障

第二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应当每天向读者开放,其中市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70小时,区、县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63小时。

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3小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按照各自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本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者闭馆的,至少应当提前3日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图书馆应当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创造便利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方便。

图书馆应当采取阅览、外借、流动借阅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二十四条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要设置读者目录,并逐步设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终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解答读者咨询,指导读者查找馆藏文献信息资料。

第二十五条除国家规定禁止公开传播的文献信息资料外,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任意封存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对于善本、珍本和不宜外借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可以本着保护的原则限制使用。

第二十六条图书馆应当依法保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七条图书馆应当逐步配置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视听、缩微、复制设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保护等设备,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满足读者需要。

第二十八条图书馆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指导读者阅读。

提倡各类图书馆开设基层借阅点和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

第二十九条读者在图书馆享有下列权利:

(一)免费进行书目检索;

(二)免费借阅图书、报刊;

(三)获得工作人员提供的关于利用馆藏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指导;

(四)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五)向图书馆或者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十条读者在图书馆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爱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和公共设施;

(二)按照规定日期归还所借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超过规定日期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滞还费;

(三)遵守图书馆有关维护公共秩序的规章制度。

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三十一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共建共享。

第三十二条本市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首都图书馆为依托,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整序体系和服务体系。

第三十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应当参加以首都图书馆为信息网络中心的图书馆网络建设。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可以成为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

本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三十四条本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当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和中央在京单位图书馆的联系,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在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与交换、图书借阅、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主动开展协作和服务,逐步实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逐年增长,其中市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万册(件);区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2万册(件);县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万册(件);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00册(件)。

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

第三十六条图书馆应当积极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技术,有步骤地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拓展虚拟馆藏资源。

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目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图书馆应当逐步建立文献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和目录的联合检索。

第三十八条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建立和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图书馆应当定期做好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清理、剔旧工作。被剔除的文献信息资料要进行登记,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在图书馆之间调配使用。

第四十条首都图书馆是本市出版物版本的收藏单位。出版单位应当在公开出版物发行后2个月内,向首都图书馆送缴两套出版物。

首都图书馆应当在接到出版物之后进行公开展陈,展陈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

第四十一条鼓励本市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换业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向读者开放或者任意限定借阅范围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公示的;

(三)擅自向读者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不履行图书馆服务要求或者损害读者权益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挪用公共图书馆业务经费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9篇

读者群体的需求促使图书馆重视休闲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由于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图书馆。图书馆也应重视各种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休闲与娱乐的基本需求拥有最大用户群,应为他们的文化休闲提供最大的便利。荷兰图书馆学者舒茨先生认为图书馆“不只是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中心,用来供人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读者的需求促使图书馆扩展和延伸服务职能,成为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互联网分流图书馆读者。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资源,如: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视频资源、游戏资源等多媒体资源。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迅猛增长,特别是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互联网的实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更习惯于使用因特网来查找资料。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2.1亿人,仅2007年一年就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有93.1%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对工作、学习有很大帮助,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为72.4%。传统图书馆的用户正在不断流失。

数字图书馆分流学习和研究型读者。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借助网络和计算机等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交互,实现资源的传递,使用户在使用资源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互联网相比,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是更为专业的内容;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检索快捷,使用更方便,非常适合学习和研究型读者使用。尽管在互联网上,用户更关注搜索引擎,不熟悉数字图书馆的门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图书馆加入搜索引擎,这一情况将会明显改观,通过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率将会明显提高,这样,传统图书馆将会逐渐失去更多的专业文献读者,他们势必利用图书馆空间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图书馆的休闲功能。

社区图书馆引导着文化休闲的发展

社区图书馆是建立在社区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图书馆,它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图书馆的特点。在地区分布上,由于在我国社区图书馆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差别较大,在上海、江浙等东部地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较快、数量较多,其他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则相对较少,有些地区甚至没有社区图书馆。在建设的模式上,社区图书馆设立的模式也不同,有各级政府部门出资建设的公益性社区图书馆;有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型社区图书馆;有社区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联办的图书馆;有开发商建设、小区物业管理的物业型社区图书馆;也有社区居民联办的社区图书馆。与其性质相对应,社区图书馆都是小型化的图书馆,由于经费和馆舍有限,文献资源的数量无法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在服务对象上,社区图书馆服务于社区居民,包括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老龄人口、下岗职工以及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差别很大,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使用社区图书馆的目的上主要以文化休闲为主。

社区图书馆的定位。社区图书馆经费的短缺以及社会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图书馆不可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只能服务于小区居民的文化休闲。休闲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成长与发展,影响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进步,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将社区居民引导到文化休闲上,使社区图书馆在社区居民休闲娱乐、个人发展、家庭关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另一方面要即时了解社区居民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服务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需求,让居民休闲变成一种享受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

社区图书馆文化休闲的策略

文献资源建设。社区图书馆要多方筹措资金,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也可争取社区内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弥补资金的不足;社区由多个小区组成,小区居民也是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社区图书馆应加强同小区物业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小区物业从物业管理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社区图书馆要多途径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一是面向社会寻求图书捐赠,通过宣传,鼓励社区居民捐出闲置无用的图书,丰富馆藏。二是加强同公共图书馆的联系,非公共图书馆分馆型的社区图书馆要争取公共图书馆的支持,从公共图书馆获得部分文献资源。可以采用捐赠模式,也可以采用机构借阅模式,以社区图书馆的身份,成批地从公共图书馆借出图书,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图书馆要建设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在文献资源的内容上要贴近居民的生活,注重文献资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娱乐性;在学科上,要注重生活、健康、体育、文学艺术、科普等方面的内容;在文献的载体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图书、期刊等传统的文献资源,还要重视音像资料等多媒体的文献资源;在效果上,要以引导社区居民兴趣爱好,提高社区居民文化修养,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

环境。社区图书馆要营造有利于文化休闲的环境,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在硬件环境方面,社区图书馆要结构简单、空间开放、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使社区居民能方便地进入图书馆,轻松地实现需求,愉快地使用图书馆。在软环境方面,一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消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简化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手续,延长开放时间,让读者休闲的兴趣不会因制度上的限制和借阅手续的繁琐受到影响,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二是有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的馆员队伍,能够应对社区居民的文化休闲需求,有乐于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能够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服务中引导读者、感染读者。

服务。社区图书馆要充分研究社区居民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状况,了解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状况,在服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服务于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宗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社区服务。除了正常的读者接待工作,还应该开展一些群体性的读者活动。首先,开展专题读书活动,组织和吸引有共同爱好的社区居民参加,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其次,开展休闲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地利用闲暇时间。再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有针对性地举办知识讲座,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休闲的乐趣,在休闲中获得知识。

总之,社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导社区居民的休闲活动,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休闲的教育功能,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在休闲中获得乐趣,提高品位,增强能力,进而达到促进社区居民交流与和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明生:《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资源共建共享综述》,《情报科学》,2003(12)。

2.马惠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休闲》,《小康》,2006(1)。

3.姚迎东:《多途径建设与发展社区图书馆思考》,《图书情报论坛》,2006(3)。

4.何大明:《论新形势下社区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科技信息》,2007(32)。

5.李洪实:《浅谈新时期社区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第10篇

1.1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分支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现有的信息需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接待和服务能力有限,必须借助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与推广。

1.2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虚实结合的环境

在数字环境下提供服务需要实体空间和虚拟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不是漫无边际,而要受到相应制度的约束、网络规则的制约、资源多寡的限制、管理能力的强弱以及服务本身目的的指向要求等。在高新技术迅猛更迭的时代,信息、数字、网络的应用为公共文化的传播发挥“快铁”作用,促成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数字文化服务,囊括数字平台、数据资源、网络服务、终端体验等等。

1.3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数字环境

数字化服务环境向人提供创意便捷工具、仿真虚拟空间、展示数字内容、营造交互体验等功能,数字化服务环境扩深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体空间的一切内容表达,产生非比寻常的视觉、听觉、感官体验,是吸引大众尤其青年参与的重要手段。

1.4移动终端的普及成为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方向

人们越来越普遍选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联通世界,类似移动终端已深深成为改变我们信息出入的突出方式,因为方便快捷,满足现代速成模式。开展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公共数字文化集成服务,开发满足多样需求的数字文化移动服务项目、研发更加人性化的智能终端,让公共文化服务跨出实体空间凭借智能移动终端的“翅膀”,实现服务无界、随身享用。

2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优势

2.1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源,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数字资源等等,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门类,文献资源丰富,数字资源庞大,提供多样化的中外文专业数据库,并可提供二三次文献的参考咨询服务等等。为图书馆参与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奠定了丰富巨大的资源基础。

2.2具备先进科技服务能力

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不遗余力建设纸质资源的多样化、网络化、数字化层次,不同程度引进科技设备、学习技术手段,促使服务层次的深度发展,普遍实现自动化办公和系统化管理,构筑信息资源专业门户,搭建实时/虚拟网络在线平台,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智能科学化、移动实时化的管理、利用、服务新方式。高新技术的运用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可以从服务校内延伸至服务校外。

2.3拥有较高素质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长期在图书馆工作,熟悉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与检索特点,具备分类开发整合能力。图书馆专业化人才的储备,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参与服务地方公共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囊保障。

2.4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搭桥

为盘活资源提高利用,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之间已经开展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资源互补、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为融入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开展本校资源和跨校资源的利用服务,逐步搭桥打开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效率。

3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自我探索

3.1普及数字文化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网站、公众微信、手机图书馆等的发展和建立,使文化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数字移动服务应该成为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的数字服务理念与实践的不断碰撞、融合,都是对数字公共文化向外服务的一次次尝试和创新,服务从单一的师生服务向广阔社会开放。例如,利用效果很好的VPN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

3.2积极建设和创新载体形式

落实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等,加强对数字化设施的监管力度,充分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阅读器等载体,突破传统文化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例如,整合后馆藏资源的一键检索、超星移动图书馆、视频展播、远程登录等都是图书馆对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点滴尝试。

3.3创建有质量的数字资源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长期规划发展中结合地区文化背景与特色资源,积极创建有规模有质量的数字资源库。例如,我馆的贵阳文化主题库、贵阳生态文明特色数据库、王阳明研究特色数据库等,反映地方特色的数据资源需要稳定投入、长期建设,资源好了才能有资格推送到校外,扩大知晓度,实现资源的广阔利用。丰富共享资源的服务方式,加强外联合作,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共网络等方式的辅助下,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传共享,成为随时随地随手信息。

3.4重视数字内容产品的引入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依靠网络和新媒体的数字内容大量生产,数字出版、数字音视频、数字报刊等各种数字产品从生产供应、传播推广和终端使用形成了一条较为全面的产业链,图书馆统筹规划、按需分配提出采购需求,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购买数字文化产品(软件)将其纳入本馆资源,使其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源泉之一,这样的数字内容或产品(软件)具有前沿性、丰富性的特点,可以满足更为广泛的数字文化需求。同时,重视建立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协调版权保护和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3.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图书馆虽然具备较高素质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但人才匮乏也是各个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棘手状况。图书馆通过正规渠道适度向社会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文化中来,力助图书馆以有限的资源推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融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促进图书馆的社会开放进程。

3.6整合现有数字服务资源

新的环境,图书馆实现了传统业务与数字图书馆业务的融合,面临数字服务发展比重加大的挑战,更要平衡传统业务和数字服务的高度融合,资源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各高校图书馆搭建联合资源库,共建联合资源;已购数字资源采取联网协作、馆际互借方式,互通有无。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延伸基层,开展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馆藏资源,加大资源的揭示力度,丰富计算机、有线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多媒体机等数字终端的利用形式。通过数字资源的融合、聚类和重组,借助现代科技,提供一站式服务,将馆内外整合资源有的放矢推送到用户。

3.7实现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面对的是无限庞大的社会用户,其服务能力相当有限,仅凭高校馆的联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区域内联盟建设,灵活应用相应措施,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基层社区、各行业各学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成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不断整合数字服务资源,尤其是特色数字资源,在合作、学习、融合的过程中,做出贴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数字资源,有了资源方能提供服务,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也便实现了服务的共建共享。

4结语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自我探索,首要解决的是坚定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意识。无论经历怎样的发展时期,在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始终是多方受益者。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全民阅读和信息共享的首要阵地;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中获得扩大区域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品质的机遇;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无法比拟的。

作者:杨通桅 单位:贵阳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图书馆文化 人文 信息平台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知识、技术的主要阵地,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图书管理员的重要职责。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环境、知识创新平台等服务形式,对提高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通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网络公众平台、服务社会等形式及信息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从提高知识传播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文化对师生及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图书馆文化氛围的感染作用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发展过程。图书馆文化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特定场所,图书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也更全面。从文化角度看,图书馆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传播和影响再到文化继承和创造的循环过程,是由一个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体主观精神再到客观文化的转换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传播为媒介对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锻炼过程,是一个把外在育人的文化财富内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陶冶过程。广大学生是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养成健康、向上的学生素质所起的作用比直接的教育指导更大和更有效。图书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不吸收最新信息,不学习中外先进文化,图书馆文化就如一潭死水,难以清澈迷人,难以获得丰富养料,难以走向现代化,也难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素质的形成并不完全像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形成那样主要地来自课堂的教育,它的形成具有更大的自我选择性,高尚的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大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优秀书刊,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先导作用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是一种不断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吸收,进而衍生出新兴社会潜流的文化体系,具有超前性,能对社会文化产生先导作用。由于现代信息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网络具有开放、快捷、生动等鲜明特征,因此,网络成为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交流和渗透的平台,成为各种信息大潮奔涌的阵地,社会各种文化在时空上的距离大大缩短。多重文化的汇集与学生求知的热望相碰撞,决定了图书馆文化必然是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不是通过灌输制度、纪律等外部强制力来完成,而是通过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文化载体,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引起个体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有意无意地融入图书馆文化之中。图书馆文化既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学实践的补充。学生在图书馆文化中,通过自己组织各项活动,增长了才于,丰富了实践经验,为知识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机会。

三、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作用

部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所有人服务”,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人的关怀的彻底性,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从单纯的柜台借阅走向全面服务的标志。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理念开始被高校图书馆接受,包括馆际互借,向社会开放等,这是图书馆事业欣欣向荣的时代。在更深的层次上,“为所有人服务”理念所表现的是知识创新的平等性:并不是容易获得知识资源的人就一定能够创新知识。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来说,只有让更多的人拥有掌握知识的机会,才能够保证人类知识的持续不断增殖。对于每个社会人来说,他们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表明在指导高校图书馆实践方面,人文精神确实具有独立作用的领域。高等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学生思想敏捷、想象丰富、富于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很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信息获取能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产生出有价值的新信息,而为了确保头脑所产生出来的信息是有价值的、新颖的,就必须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利用外界已有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欲望,活跃学生的创造思想。学生是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与信息平台的作用

第12篇

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元文化是社会多元文化与高职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具有丰富和广阔内涵与外延的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手段,联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进行结构性研究,如图1所示。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藏书、图书馆设施、图书馆环境等显性文化是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和物化表现形式,是图书馆多元文化的载体,直接反映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力、信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包括图书馆显性文化中的馆藏文化、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南工院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充分表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遵守职业教育的规律,烘托职业教育的氛围,反映职业教育的精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让有限的空间具备了更多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精神文化体现高职校园精神,其主要内容和底蕴内核与高职院校办学价值观相统一。高职图书馆精神文化为高职院的物质文化提供精神营养,是图书馆隐性文化,包括网络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技术创新文化等要素。它源于图书馆长期文化经营和文化学习,完善、合理、向上的图书馆精神可以催人奋进、挖掘个人潜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图书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图书馆的发展,实现学院的工作目标上。高职院校通过图书馆多元文化的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和凝聚作用达到导航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目的。南工院图书馆秉承“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敬业乐群”的校训,把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高职院的理想追求,内化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调节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行为方式的制度文化,包括图书馆领导体制、图书馆组织机构、图书馆管理制度等要素。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制度文化包括图书馆职业准则、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读者借阅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2示范高职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与信息服务的实践及启示

网络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图书馆的管理从物质、制度的层次向更深文化层次的发展,因此,对图书馆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完善的制度管理,还要注重图书馆的多元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从物质流的管理向信息流的管理发展,改变面向内部管理为内外部协调管理,扩大其职能范围,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信息资源。

(1)调整示范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建设信息服务网络文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文化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信息文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渐成主题,图书馆其他业务逐步走向弱化,尤其是被认为知识和技术含量都较低的流通阅览服务。南工院图书馆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改善图书馆服务品质,扩大服务内涵,切实将工作重心由原先的“以资料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信息需求为中心”,从资源驱动转化为服务驱动,在广泛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打破原先的传统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形式,对图书馆业务进行重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书馆机构调整,出台了《图书馆三级机构调整方案》。图书馆组织结构协调发展网络文化流程如图2所示。经过业务流程重组和机构调整,显著提高了我馆在信息时代的应变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我院的教学、科研、文化建设服务,为学院二次创业提供有力保

(2)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示范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文化。图书馆的文化活动是指图书馆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特色而开展的与图书馆相关的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审美娱乐等文化活动。图书馆的管理文化渗透于图书馆各项活动之中,包括行政管理、读者管理、业务管理、服务管理等。加强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努力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层次。南工院每年联合有关部门策划主题不同的读书节,举办名家讲座、真人图书馆、优秀读者评选、图书馆知识讲座、自由冲浪、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摄影大赛等活动,以充分展示大学生读者的创造性才华,活跃文化生活。学生们普遍反映真人图书馆形式新颖,请身边的人交流,没有距离感,实用性、可参考性强,“真人图书馆”活动引起了读者心底深处的共鸣。

(3)全面提高馆员文化素养,弘扬示范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文化。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与数字化正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图书馆的传统属性与业务基础,从根本上冲击着高职图书馆既有的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与此同时,高职大学生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方式的变化也迫使图书馆重构自己的业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图书馆到了需要大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南工院图书馆历届馆领导都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出去培训和研讨,努力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高素质馆员队伍,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以馆员素质为载体的信息服务,充满人文关怀,带动普通馆员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技术人员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为读者建立统一的“一站式”信息检索平台,向读者提供适时咨询服务,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宣传,主动向读者提供推送服务。开展期刊进公寓特色文化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茶余饭后更加便利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4)完善和加强示范高职图书馆传统馆藏与特色馆藏文化建设。南工院图书馆坚持“一体两翼”(以机电类为主体,以工商管理和艺术设计为两翼)图书构架,收藏古今中外名人立德、立功、立言及其奋斗成长、有所贡献的业绩性自传、评传、生平、年表等著述。南工院图书馆的馆藏为学生开阔视野、成人成才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此外,图书馆馆藏文化具有综合教育的显著功能,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

(5)推进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文化氛围。影响阅读环境的文化氛围主要指阅览氛围,营造热情友好的氛围,合理布局资源,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资源。南工院图书馆走廊的校史展览,起到缅怀历史,承载未来的作用,营造了宁静致远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多元文化的穿透力。南工院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实用性价值的同时,也给读者心灵以精神性的文化陶冶和濡染,体现对人类知识殿堂的尊重。

(6)培植示范高职图书馆技术创新文化,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示范高职图书馆多元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不仅会在图书馆内部管理发挥作用,对馆员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馆员对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对高职院校多元文化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南工院图书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系部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信息咨询、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重视生产性实训和仿真性试验的资料建设,通过文献资料和声像资料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熟悉产业和职业岗位,传承、传播技术文化并重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我院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在每年全国和江苏省举办的20多项比赛中稳获江苏省一、二等奖,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殊荣10多项,充分体现了我院学子丰厚的知识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知识运用与转化能力,说明示范院校的技术创新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确属领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