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招聘实训总结

招聘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25 02:0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招聘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招聘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 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77-03

项目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若干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项目或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或工作任务,并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实践证明,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后,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等得到了较好培养。

人员招聘实务是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笔者从项目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一、人员招聘实务课程性质与定位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围绕招聘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于了解招聘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关于招聘的面试、笔试、测评等方法以及如何做好招聘的评估的技术与技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招聘活动策划准备、组织实施、录用人员后的总结评估能力。该课程45个课时,前接管理学、心理学、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人才测评技术课程,后续学习有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顶岗实习等课程。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定位于企、事业、行政机关各类单位的招聘工作岗位,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工作的技能人才。课程老师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向企业招聘行家请教,吸收最新信息和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和企业实践,以社会招聘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任务组建成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围绕以完成项目任务所需为主导,“用则学,不用则弃”来进行构建,为三年制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能从事招聘岗位工作及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并奠定“必需、够用、实用”的员工招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以完成招聘工作流程中的一系列任务学习项目即需求分析、招聘计划的制订、招募、各种测评方法的甄选、录用以及招聘评估工作,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获取理论知识,并发展其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掌握招聘工作的影响因素、招聘工作的阶段与流程,依据招聘工作流程,确定招聘需求;了解招聘渠道、招聘队伍的组建,熟悉招聘计划的内容;掌握招募信息的流程、招募广告的设计技巧和信息媒体的选择技巧;熟悉简历和申请表的初步筛选,掌握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法以及背景调查的甄选方法;了解入职前的体检内容,掌握录用决策、入职面谈、入职手续办理和入职培训内容;掌握招聘的成本效用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招聘过程的评估以及招聘总结的撰写知识。

(二)能力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思路,对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几年来走访顶岗实习学生时的调研,确定掌握员工招聘知识和具备招聘技能是从事招聘工作应具备的条件。人员招聘实务培养的岗位核心能力就是掌握招聘工作流程,围绕招聘工作流程开展招聘活动准备、实施、总结评估应具备的能力。具体为招聘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能力,招聘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使用测评方法识人、选人的能力,招聘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评估总结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具有尊重关心应聘对象,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

四、人员招聘实务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一)以项目形式设计的课程整体框架。人员招聘实务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员工招聘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构了课程的教学体系,重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融入各个项目的制作之中,实现了教中学、教中做、教做学合一,较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问题。共设计十个项目,即员工招聘工作的基本认知、员工招聘工作的基础准备、员工招聘计划制订、员工招募、员工初步简历筛选、笔试与测试、员工面试、评价中心测试、员工录用、员工招聘工作的评估,涵盖员工招聘一系列工作内容。

(二)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设计具体内容。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一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根据人员招聘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依据企业招聘专员实际工作的典型任务,确定学习情境,再设计项目任务,将基础知识、招聘实践操作技能融入项目任务中,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课程内容开发,将设计的十个项目以任务驱动的基本形式进行分解,每个项目分解成2-5个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以十个项目为导向,以分解出的教学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一:员工招聘工作的基本认知。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人员招聘的基本认知、招聘专员的任职要求。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掌握招聘的基本概念、招聘的原因与前提,招聘的阶段与基本工作流程,理解招聘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掌握招聘工作者应具备的任职要求。

项目二:员工招聘的基础准备。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内容,掌握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方法;熟悉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以及工作分析的成果――工作说明书,掌握所需岗位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

项目三:员工招聘计划的制订。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招聘需求的确定、招聘计划的制订。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招聘需求的影响因素,熟知部门用人计划申请表、公司人员增补申请表的基本内容,掌握招聘需求提出的具体步骤;掌握招聘时间、地点、招聘渠道的选择;掌握招聘成本预算的编制和招聘计划的内容。

项目四:招募工作。具体包括五个学习任务:招聘工作所需表格资料的准备、招聘信息的、招聘广告的设计、招募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校园招聘准备。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企业招聘工作开展中用到的各种表格资料,掌握招募信息的流程;掌握招募广告的设计技巧和信息媒体的选择技巧;掌握应聘人员信息库建设的内容;熟悉校园招聘会的整体流程、招聘前的准备;掌握校园招聘会宣讲工作的具体操作实施。

项目五:简历与申请表的筛选。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简历筛选、申请表的筛选。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简历的含义、基本内容;掌握简历筛选的方法;了解申请表的含义、特点;熟悉申请表的收集与整理步骤;掌握“计分法”筛选申请表。

项目六:笔试和个性测评。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笔试、个性测评。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笔试的概念;掌握笔试的内容、试题的编制原则、题型和编制技巧;了解个性测试的内容和范围;掌握个性测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笔试与心理测试的优劣。

项目七:面试。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面试的基本操作流程、结构化面试。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面试的含义、重要性、面试种类,熟悉面试的整个工作流程;掌握常规面试的程序、场地布置和面试的方法;了解结构化面试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结构化面试的设计步骤、组织实施程序和实施的注意事项。

项目八:评价中心。具体包括两个学习任务: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实施。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评价中心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评价中心的基本内容;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领;掌握公文筐测试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施测要领。

项目九:员工录用。具体包括四个学习任务:背景调查、录用决策、入职体检、办理入职手续。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背景调查的必要性,掌握背景调查的内容;掌握背景调查的主要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入职体检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录用决策的原则和录用决策的步E。

项目十:招聘评估。具体包括四个学习任务:成本效用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招聘过程评估、撰写招聘总结。拟实现的教学目标:了解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重要性;理解人员招聘与录用的信度与效度;掌握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内容和常用方法;掌握人员招聘与录用评估的基本指标和具体实施过程;掌握招聘总结的内容和撰写。

五、人员招聘实务实训项目设计

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社会招聘岗位的需要,将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依据课程的招聘准备、实施、招聘结束后评估三阶段的九个项目内容,设计了大致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和一系列的实训任务,并在实训项目设计中突显实用性和可实施性,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了如表1所示的训练项目。

通过上述招聘实训,学生了解了招聘流程,增强了招聘工作的实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人员招聘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将班级分为6-8个项目小组,每组4-6位同学,要求每个项目小组模拟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或者某校企合作企业,针对某一职位开展招聘工作,具体完成招聘的准备工作、招聘计划的制订、招聘广告的设计与、简历筛选、面试的组织与实施、评价中心组织与实施、员工录用、招聘评估等项目,所有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互动、启发、引导、注重学生的体验,凸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方案设计、情境模拟、现场参观、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方法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七、人员招聘实务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评价设计

人员招聘实务课程考核应侧重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将技能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全面;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穿学习的始终;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参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将技能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从知识、方法、能力、技能、学习态度、与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为课堂评价和平时项目训练评价两部分,其中课堂评价主要通过每一次课的考勤和课堂提问的师生互动考评,培养学生的自律、胆量和沟通能力;平时实训项目以学习小组来完成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方案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式考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终结性评价包括知识考核和综合性实操考核(以小组形式参与的从招聘的准备、实施、结束的全过程招聘活动的综合实操考核),考核注重基本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结束时期末考核方式进行;其中过程评价占70%(考勤占5%、互动考评占15%、平时项目训练占50%),终结性评价占30%(综合性实操占10%、理论考核占20%)。

总之,项目化教学基于“企业工作情境化”的一种改革性教学方式,学生经历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检测与评价任务成果等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性技能操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人员招聘实务课程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岗位技能,将会有效地提高人员招聘实务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双双.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3]潘劲松.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整体设计研究――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为例[J].职业时空,2016(1)

[4]厉荣.高职员工招聘录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构建[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5)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职‘人员招聘实务’课程项目化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GXGZJG2015B219)

第2篇

1.调查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中职学校的实际现状为案例进行分析,以会计专业实习班学生为样本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为在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设置及内容、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场所是什么样的、老师的个人能力有没有达标、学生个人成绩的测试会用什么方式等等。

2.调查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探索目标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海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在学校论坛等地方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再整理总结,做好分析工作。

(2)问卷调查法。遵循着基本探索线路,按照调查的规则,制定出调查问卷的题目,设定参与调查的学生是浙江省嘉兴市中职院校的会计实习班学生。首先是发放问卷,作者利用网络、电话等媒介向被调查者们发放问卷。其次是回收问卷,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是分析总结。

(3)访谈法。针对论文当中要研究但是不能通过问卷得到很好答案的问题,要换一种方式进行研究。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能够得到充足的论据,一共做了200份实际调研的问卷,调研结束后收回了190份,能够用来做数据用的一共有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是94.7%。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会对笔者本次的研究提供很重要的依据。

1.中职实训教学内容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对会计实训教学较为满意,而不满意的学生认为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实训内容较难,实训教学课时少,实训教学设备落后。

2.中职实训教学方式

经过笔者的调查统计,发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

中职学校对于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必须要考虑好授课对象自身具有的特点以及空缺岗位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教学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将有效问卷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大多数被调查的对象觉得对学会计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没有实际的效果,起不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个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学生对学校提出的实训不是很满意,希望实践教学的形式能够不断创新。此外,还能够说明本校的学生现在还没有达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所以专业课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

另外,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学校现在对会计专业学生所设置的实训,老师大部分只是选择案例教学法;其中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0%会在上课时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但是依然有49%的专业老师在上课时选择以往的陈旧教学方法,大约有41%的学生在问卷中说其任课教师会在课堂上选择情景模拟的方法来激励他们,还有20%的学生说自己的老师会在课堂上选择项目法,有10%的实习生不确定教师用的教学方式。

3.中职实训教学场所

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发现,调查问卷的对象大部分是学生,占有81%的比例,他们中很多学生对学校提供给他们的实训地点不满意,其中63%会计专业的学生觉得学校提供的实训场地不够正规,氛围也不好,不能够达到实训的目的,有大约13%的学生指出,学校安排的实训中没有提供先进的设备,还有12%的学生觉得进行实训的场地太小。对于学生进行实训练习来说,要想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有足够的场地甚至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因为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生。

4.任课教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实训教学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是不高的,有60%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都不强,有1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不强,有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实操能力不强。只有26%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操能力是同时肯定的。调查对象普遍反映目前本校会计任课教师大多缺乏实训教学能力,要想能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水平提高,那么学生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具有高水平的技能。

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 问题 对策

阳泉市卫生学校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为阳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以学校三年级(实习)药剂专业抽样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中专药剂专业学生对现行实习制度及实习质量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学生的岗位意识、技能培训及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探索中专药剂专业学生新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建立该模式的评价体系,并将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校企合作”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等形势变化,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学生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在社会上立足,学校药剂专业学生进行了多年的顶岗实习实践,即校企合作式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互利共赢。

首先,学校办学形式不再单调划一,通过校企合作缩短了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时间,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就业率的提高,促进了更多学生进入学校药剂专业,以就业促招生取得了明显实效;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社会输送了更多合格的医药人才。连续几年,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药剂专业招生情况逐年好转,招生人数是五年前的3倍。

其次,企业缩短了准员工培训时间,通过校企合作使招聘员工更加有的放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储备基础。随着药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招聘员工难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店员现有的药品法律法规和药品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而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招聘员工的困难,还可以大大节省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学生在校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培训效果可喜可观。

再次,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录用新员工所要求的工作经验。比如,在与北京养生堂等企业长达五年的合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如药品临床知识的灵活应用、药品营销能力、药品及库房管理水平、药品储存方法、与顾客沟通水平、财务管理能力等。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些是校内的理论学习和普通实习无法完成的。另外,校企合作实习工作还能给学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训环节

自2007年以来学校尝试与多家连锁药店和医院达成了办学意向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本环节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内模拟药房的实训。企业将他们的过期药品及药品包装盒提供给学校,学校以此建立了模拟药房,模拟药房与实体药店的药品分类方式、摆放顺序完全一样。学生开设的专业课如药事管理、药品营销及实训课就在模拟药房中进行。教学由实践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校内教师担任,企业选派资深教师到校进行辅导教学。

第二阶段,企业组织校内实训。各企业选派专业知识和销售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实训,培训对象为全体药剂专业学生。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概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专业知识、财务制度、工资制度等,使学生对企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下一步实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学生到企业进行岗前实训。本阶段在企业完成。企业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岗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有仪表仪态、考勤制度、食宿管理、财务管理、医学术语、医学专业、实践操作考核、工作业绩考察等。培训后参加企业组织的上岗前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参加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环境,学校选派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这个阶段时间最长,基本贯穿整个实习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员、设备、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学生逐渐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并很快熟悉业务,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企合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根源是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如学生中存在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挑肥拣瘦、眼高手低、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人际沟通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怕苦怕脏怕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实训的目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岗位不够热爱,不珍惜宝贵的实习时间。

其次是企业方面的问题。几年来,企业在实训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中职学生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对学生关心不够、住宿条件差、个别学生没有实习岗位、私扣薪酬等。主要原因是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和利润,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存在一定歧视和偏见,不能与正式员工在人格上平等对待。

另外还有学校方面的问题。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有所弱化,一方面对学生不够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也不够熟悉,经常出现企业和学生相互告状的情况。

四、校企合作实训环节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是学校要做好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将实现角色转变,对实习开始时企业安排的一些艰苦的体力工作难以接受,认为企业是在拿他们当廉价劳动力,说明学生的观念和心态需要调整。作为学校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更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做好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的引导工作,使其热爱自己的实习岗位,通过顶岗实习了解一线药店职工的苦和累。

二是学校对企业要进行综合考察,选择最优合作企业。不仅要求企业的专业要和学生专业对接,还要求企业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善于沟通的领导班子、有人文的工作环境、有较多的空缺岗位、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同时要有完善的设施保障和一定的学习、娱乐场所。

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训期间的管理和督导,发挥好协调作用。如建立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指导小组可由学校选派的优秀班主任等组成,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工作、心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思想疏导,在企业和学生之间进行综合协调、斡旋,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第4篇

关键词 沙盘模拟人力资源管理

一、沙盘模拟教学的优越性

(一)可以全面应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HRM沙盘模拟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招聘与录用、员工辞退、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运作过程,体验复杂、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学生可以在模拟实训中担任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部助理等角色。让学生在分析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内部人力结构优劣势的基础上,实际操作公司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环节,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体会人力资源工作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之间关系,探究企业人力资源实务的规律,感悟相关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联系与作用,掌握建设和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HRM沙盘模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仿真教学系统,它涉及知识面较广,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而且还是一次综合的、全方位的提高学习。学生们通过沙盘模拟,可以深入到模拟企业组织中,亲自参加具体工作,学会细节的把握,在实践中快速的成长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学会如何在立场不同的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形成以大局观为导向的组织文化,这些对学生今后工作都受益匪浅。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HRM沙盘模拟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感受到现场的实战气氛。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受学生欢迎,一旦他们参加进去,就会全力以赴地管理自己的企业,常常在下课了还不肯离开实验室,睡觉前还在争论决策的正确性,脑子里时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不是常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四)独特“纠错功能”

在沙盘模拟训练中,不管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有多少决策的判断失误,都不会给企业造成任何实际的经济损失。但是模拟经营中那些痛苦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却能令学生终身难忘。通过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来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沙盘模拟训练的特殊收获,而且是免费获得的。

二、沙盘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

各小组根据给定的市场需求数据图进行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不同时期的生产能力及资金策略。每一年末根据会计报表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进入下一个的经营周期。在实验过程中,小组要对招聘费用的投入、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人数的确定、受聘员工的技术等级构成、产品研发、薪酬的制定、绩效考核等企业人力资源活动做出决策,形成战略方案。

第一年,成立公司,学生处于熟悉阶段。这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各组的运营思路大多不统一,大家都在尝试沟通,说服队友,重点是达成小组一致,同时熟悉规则,熟练流程。

第二年,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易出现临时工抢手的局面。这时提倡理性招聘,对内要了解产能,强调各部门间人员分配;对外预测市场需求及趋势,为下步重点招聘哪种员工打下基础。

第三年,这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在于现金流。由于招聘、培训、薪酬带来的巨额费用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以销定产,以产定人,避免招聘的盲目性;科学安排生产员工的技术级别,合理使用临时员工,以减少资金的投入,提前做好现金预算。

第四年,企业在不断成长,学生也已渐入佳境,对各自职责与企业运作流程较为熟悉。一些企业已经初露头角,但这时往往出现表面红红活活的企业却看不到利润的现象,利润到哪里去了?这是给学生的一个问题。这时,要透过数字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用数字说话。借助成本核算和产品利润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第五年,经过几期的操作,企业之间差距拉大,部分企业业绩突出,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相互高薪挖夺技术人才,垄断产品市场。这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长远人力规划,整体把握企业长远发展。

第六年,大起大落后终于尘埃落定。看着自己的企业运营结果,学生们即有喜悦也有遗憾。总结时发表最多的感触往往不是个人在模拟中的突出表现,而是团队的合作、成员的相互信任、沟通与协调。沙盘模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职场法则,通过反省自身,找到不足,在实践中感悟和提升。

三、教学体会

1、重视规则的讲解

规则的理解是沙盘模拟实训顺利进行的前提。课程前,需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课程中认真、详细的向学生解释各项规则的含义,在关键环节做适当的提醒,尽量避免学生因不熟悉规则而贻误商机的现象,使其经营思路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不打折扣。

2、实训小组成员选配

一般分成6—8组,每组由5~6人组成,小组成员要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根据成员自身能力选择或者分配角色。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特点了解,保证各小组的实力比较均衡,这样才会使沙盘模拟更加激烈。

3、积极引导学生在沙盘模拟中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遇到问题,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习惯,在思考中明智,在沟通中成长,掌握运用管理知识进行科学决策。

4、教师角色是裁判员

在实训中教师应本着学生体验在先,教师点评在后的原则,只提供指导意见,不要干涉具体经营决策,不教授具体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其小组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李春玲.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专业;实训环节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是现今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立足于协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更是就业单位招聘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以往传统教育方法中让学生围绕书本,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这种现象更是极其普遍,此专业属于制造大类,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企业现有电气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适应电气行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电气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抽象概念没有实践环节支撑或者实践经验因为教学计划等种种原因制约,对真正的电气运行现场知之甚少,以至于对专业知识只限于“纸上谈兵”,就业后对工作现场设备一知半解,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无用武之地,更严重的是由新员工操作失误或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占每年电气类事故的10%以上,已经构成了用人方和高职培训矛盾的“怪圈”,在我一直从事电气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经过教学计划改革和尝试,逐步发现与实践相对应的实训课程正是扭转这种“怪圈”的有力武器。现根据以往经验和用人单位反馈,总结电气实训课程的作用为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术原理

电气类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掌握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要求具备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能力。针对以上培养目标,单纯偏重学科理论教学,抽象概念教学、死记硬背学习的一贯教授模式肯定不能满足要求,而在专业知识初期采用具体演示的教学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升华,针对电气基础理论、电气识图、电气安装、隐障排除等几个阶段性实训课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加强和延伸,成为串联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例如实训初期课程,学生的专业基础已经奠定,从教材上的平面或剖面图中认识的常用电气元件,却往往与实际现场使用的真实元件因型号、产地、品牌、生产时间等因素不同而有很大区别,在这类实训课程中,对照不同电压等级的实物,结合课堂上学过的工作原理进行拆装,会让参加实训的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气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的应知常识,并可在其后的实训环节中应用自如,在排除故障课题中会对元件本身问题的解决游刃有余。如此的实训课程安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在课堂中认识和理解的不足,提高其学习效果,使学生都能够灵活便捷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必须经过尝试的过程,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如果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并且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如果能在学校进行,就会事半功倍。有了初期实训的基础,开始引入实际工作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电气实训课程中设置实用的实践环节,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设置实训课题项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题设计,包括作图、原理分析、元件选用、实际装配、试验、最终达到功能实现,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印证所学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使它们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

电气专业的实训课程我们着手从电工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拖动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继电保护实训等逐步深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观察实验演示到实际操作、全压测试,使其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不但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而且缩短了尝试摸索的时间,调动了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使理论技能合成的有效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轻视实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专业教育,造就了很大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业局面,用人单位无人才可用,毕业生面对专业技术问题却学无致用,已经是现今就业市场上人才短缺却又人满为患的根本症结所在。离开教条的抽象载体,丰富学生学习期间的实训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实训室直接面对技能模块和专业测试,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客观实体进行操作,自然对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所助益,

实训课重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工作内容,对实际操作环节的工作程序、安全条件、规程要求的熟悉和反复练习,会很大程序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适应能力,在专业课结束后安排适当的见习加深印象,例如实地观察发电厂的工作环境,了解发电厂的日常运作,包括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的布置方式,实地观察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了解变电站的电气参数测量,学习对设备异常现象进行判断和处理的方法,从而熟悉供电系统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实践中结合所学,深化理解、总结收获,熟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并且发现自己专业的弱项,这种双向模拟并重的实训教学方法,更可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此外,最主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提高对本专业的自信和努力探索的兴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才是开启学生专业深造的关键因素。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人才需求 实训基地 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然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这些会计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应如何顺应企业的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就此问题我们对南宁市的部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进行调查,目的及意义是为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开创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先进性、全面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课题组对南宁市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其中:企业50份,收回42份,有效问卷40份;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共5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了南宁市高新区、火车站、琅东、七星路、民族大道等作为调查区域。

(一)对被调查的企业性质进行分析。被调查企业中商品流通及服务业企业占62.5%,制造业企业占17.5%,其他占20%。目前南宁市的企业性质以商品流通及服务业占首位,而高职院校所学的会计知识基本上以制造业会计为主。可以看出现在商品流通及服务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途径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是可以多开设有关商品流通及服务业方面的课程,并结合学院开创的会计记账公司开展会计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账务处理,在实训中不断积累经验。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开设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二)对被调查的会计记账公司规模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中大型记账公司占25%,中型记账公司占25%,小型记账公司占50%。小型记账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很全面,如各行业记账、清理各种乱账、各行业纳税申报、协助办理年检等,与大、中型记账公司业务范围基本相同。

(三)对企业需要的会计岗位人才情况进行分析。在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才中(多选),财务会计占42.5%,成本会计占25%,预算会计占17.5%,出纳占42.5%,会计师占10%,会计助理占10%,稽核会计占10%,主管会计占17.5%,会计占27.5%。如图1所示。

(四)对会计记账公司长期招聘岗位情况进行分析。在对南宁市一部分的记账公司招聘岗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长期招聘会计员占100%,财务主管其次,占50%,出纳和财务经理的招聘分别占25%。值得注意的是记账公司一般很需要会计员,这与记账公司本身的行业特点有关。因此,加强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账务处理能力,适应记账公司需求,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

(五)对会计师事务所聘用会计人员情况进行分析。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南宁市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会计人员时有以下几个要求:首先,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为公司业务处理独挡一面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工作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适应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第三,能够熟练运用一些财务软件和一些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的操作等;第四,在调查中有8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要本科以上。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企业较注重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当问到“贵单位招聘财会类人才时最注重哪些方面的能力?”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比较注重会计人员账务处理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满足企业招聘的要求,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会计人员做账的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因此,学院应与不同行业建立起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企业需求的财会人员。

(二)企业更注重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当问到“贵企业觉的应届财会类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时,在所给的四个方面中,经验不足排第一位,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排第二位,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不够、书面表达能力差。在工作经验的调查中,企业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5%,两年工作经验的占35%,一年工作经验的占30%,无工作经验的占10%;在对会计记账公司的调查中对于经验这一项得出的结果是一年工作经验的占50%,两年工作经验的占20%,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25%,无要求的占5%。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比较注重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企业与记账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有所不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企业比较看重人员的工作经验,经验的积累对平时业务处理的好坏是成正比的,因为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账务处理,更要具备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基本素质有更具体的能力要求。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中,事业心与责任心占80%,职业道德占55%,专业业务知识及核算能力占47.5%,团队合作能力占40%,组织管理能力占30%,计算机能力占25%,创新能力占17.5%。可见,实际工作单位非常看重会计人员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及核算能力。其他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

(四)对是否愿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有不同的观点。当问到“贵企业是否愿意成为我院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时,选择愿意的企业占2.5%,不愿意的占30%,可以考虑的占67.5%,对记账公司的调查中,有70%以上可以考虑接受高职学生去实习,只有30%的会计记账公司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选择愿意的会计师事务所占3%,不愿意的占35%,可以考虑的占62%。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企业考虑到一些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企业经营运转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二是一些企业考虑到在接受实习生时也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同时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调查中发现,南宁市仍有67.5%的企业是可以考虑接受学生实习的。

四、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工作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备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账务处理能力、实务操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因此,对于如何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职业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能力,包括手工做账、计算机操作、票据的填写等。应加强会计操作实习实训,必须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因此,应加大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建设,通过校内校外会计实训,弥补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是完成真实职业环境中的职业规范的训练场所,只有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才能提高实践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查显示,企业紧缺的是中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理论的传授,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懂管理、懂决策、懂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摸索和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内容。它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是对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的重要补充,是会计人员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在平时的课堂上,学校可以借助一些案例串讲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

(四)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高职会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要满足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可以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双师”素质结构教师队伍,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直接将他们的会计工作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会计工作职业技能。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对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记账公司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有了一定了解,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外,必须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院校能够重视学生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把怎样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S

参考文献:

1.龚中良.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3.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4.刘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C].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

第7篇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成长的栋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截止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的有关统计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在不断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从本职工作出发,就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做一简单解析,以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有一些指导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招聘信息不对称,辨别招聘信息意识薄弱

在日常的企业招聘中,招聘方都会相关的招聘信息,但由于渠道不同,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很多时候看不到招聘方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即将毕业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其本身接受信息量有限,对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岗位往往来不及发现,更不要谈优中选优择良木而息了。相应的因为信息不对称,招聘方也发现不了更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只能是相对选择,渐进培养,增加了以后的机会成本,双方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

同时,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由于自身社会经验不足,对接收信息的真假判断识别能力不强。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虚假的信息,不仅在工作职责内容上存在与实际工作不符的现象,更有工作岗位的“挂羊头卖狗肉”,甚至于一些诈骗传销团伙也会用工作作为诱饵“招聘”大学生,这对大学生进入社会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风险。

(二)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时下应届生求职者的主流就业观。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时,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额20.1%。从美国施恩教授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年初,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幻想、探索阶段及进入工作世界阶段,他们的科学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形成,缺乏对职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相对淡薄。根据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师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目标的达到了62%,职业目标模糊。

(三)毕业生就业心态不端正,个人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时心态不端正,“能就高不就低,能往东不往西”,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没有客观、端正、全面的认识态度,对于个人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不仅表现为对个人求职应聘的公司、职位、薪酬福利、甚至专业相符度都有很高要求;更体现在没有基层服务意识,尤其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认为可以一毕业开始做管理,甚至于不会考虑从助理做起。大学生求职时往往没有认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和人生阶段,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特别理想的工作,盲目乐观,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四)大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对接不严密

目前的高校教育已经开始逐渐与社会接轨,并按照社会需要开设专业,以尽量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逐步向应用型靠拢,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增加实训。但是大学生在学习时对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对可以,但是在实践应用上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各门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大学生求职往往在几年时间之后,甚至会出现学习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实践工作时发现几年前所学的课程内容只剩下模糊的印象,又还给了老师,不得不重新学习,于是出现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专业优势不明显的情况。

三、解决的对策

(一)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面,提高分辨信息意识

大学毕业生应扩大自己的信息面,扩大自己与外界的接触程度,不论是专业技术网站招聘信息,地域网站招聘信息,报刊杂志招募信息、人才市场招募信息,校园招募信息,有意向的公司网站招聘信息,以及朋友推荐信息,要保证有充足的信息来源,及时、迅速、准确的了解外部的招聘信息,提高自身的就业信息面,方才能够利用资源广度优中选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

同时应提高自身对招聘信息的分辨能力,树立分辨招聘信息效度与信度的意识,对所看到的人力资源招募应届或在校大学生的信息进行甄别,进行基本的防范,端正心态,从而安全、高效地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长远发展理念

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人生职业生涯指导。在择业、就业或者创业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人生导向,对自身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衡量,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结合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整合自身有利资源,选择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并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做长远发展。避免在就业行为中出现“朝秦暮楚”、“始乱终弃”的行为,对各个行业和职业都浅尝辄止,只有广泛的行业了解,得不到深入的行业学习,更得不到个人能力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会产生职业焦虑,对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毕业生应当对自身适合的行业或职业进行选择与规划,按照长期发展的理念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三)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合理评估自身价值

高校毕业生应正确的认识社会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存在的有利条件及面对的困难与问题,对自身应存在合理的定位与分析,学贵有持之以恒,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端正就业的心态,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明白“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的差距,从“现实中的我”出发,逐步完善自身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与逐步提高,达到“理想中的我”的高度,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同时对区域问题理性对待,不应一味的“孔雀东南飞”,造成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人才拥挤,西北部地区求贤若渴,谨慎对待地域问题,为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地域,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阶段性实习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随着教育部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的提倡,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向实践相倾斜,课程建设上也纷纷增加了实训环节。可是各个课程的实训环节毕竟不比企业的实际实训,课程实训是随课程本身进行,企业实训则涉及到学科知识的具体应用,现今的高校课程企业实践环节均是安排在大学毕业生即将离校的半年时间内,很多毕业生则用这个时间来找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实习,达不到实习效果。同时毕业生实习过后由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对以后的学习亦会弥加珍贵,可是按照现有的实践时间安排,除非个人深造,再无缘学校继续学习,可考虑将毕业生企业实践环节改为阶段性实习,将阶段性实习与阶段性教学相结合,同步进行,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对学生掌握实践内容,找到更好的定位、更好的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其求职的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前景与高度,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其求职过程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讨。

第8篇

就人才類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1],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员,二是物流运营管理人员,三是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四是物流理论研究者[2]。而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和物流运营管理人员需求最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技术型和技能型的物流运营管理人员显然是最核心的培养目标。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加强实训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是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内容,实训方法以及实训效果评价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1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中《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过多,技能实训较少。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共计108个课时,是所有课程中课时数最多的一门科目,其中理论课时68个,实训课时40个。教材选用的是宋文官主编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第二版)教材。课程的内容包括仓储业务基本知识、库房规划、储位管理、入库作业、在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补货作业、出库作业、退货作业及配送作业等相关理论知识。

根据课程要求,所有的实训应该都在实训室完成,实训的内容包括现场操作、实训软件上机操作等内容。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教师实训技能不足以及学校实训设备短缺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的实训内容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实训的项目也都更改为库区规划,仓库相关作业的合同拟定,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的现场技能培训力度不高。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强,物流实训质量有待提高。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作为一门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核心课程,需要同学对库区的所有岗位都具有较深刻的认知。由于实训教材要求与学校的实训设备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教师对物流相关实训自编教材也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实训大纲流于形式,因此,实训课程一直是很多学校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1.3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相匹配。本课程的实训安排主要是采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照本宣科的课堂操作,而对企业的实际要求接触不深,特别是企业物流操作的流程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训的内容更单一和教条化、理想化,当学生面对企业复杂的业务流程,以及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中,对物流技能的应用缺乏应变能力。

2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工学结合模式如图1所示:

2.1实训以企业岗位技能培养需求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物流公司、制造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作为参考对象设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课时108课时,理论总课时为36课时,实训总课时为72课时,其中,可开设8课时用于校企合作单位参观,40课时进行课程项目实训,24课时进行综合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均以参观企业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到企业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和教学大纲。

2.2细化考核指标,以企业绩效考核为参考依据。教学过程融入企业案例,制定以操作技能加流程管理为核心考核内容,例如易碎产品应该如何出入库及储位选择,重货和泡货应该如何摆放,岗位设置和操作流程应如何设置和优化。需要通过小组操作实训,根据操作时间、完成质量,团队协作和流程合理性进行量化考核,并提交管理报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3以企业招聘和物流技能竞赛选拔为激励机制。该课程的实训分数达到一定水平,将可以获得优先推荐以及企业优先录用的机会;其次,将其作为参加物流技能竞赛的选拨来源,年级实训成绩在前6名的团队,才有资格进行第二轮的竞赛选拔,最后在该6组团队进行二次培训,择优选拔。

3总结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该模式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紧密协作,共同参与,不断创新,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试论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J].机械职业教育,2001(2):3-5.

[2]何亿.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差异性研究[J].物流科技,2015(4):150-153.

第9篇

关键词 商务沟通 行动导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Action-oriented Pedagogy Research

LIN Xia, DENG Zhi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to-business personne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elabor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as to action-oriente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design

1 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商务沟通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国际贸易等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走进职场,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 商务沟通课程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2.1 课程性质分析

商务沟通课程是建立在与客户进行交往沟通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活动,其能力与绩效考核不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技巧的运用,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上,使客户正确理解并达成共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2 企业对商务人员素质需求分析

企业对商务人员的需求量大,一方面,企业开展任何一项商务贸易活动,都要依靠具有高素质的商务沟通能力人员。另一方面,商务人员职业涉及的范围又广,对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素质要求就高。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敬业爱岗,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等素质要求,同时,还要精通商务贸易活动的基本工作过程,精通合同的制作,后续的客户管理与解决贸易争端方法等专业知识。因此,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与体系,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即如何去操作,如何才能胜任你的工作,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2.3 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 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讨厌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对实作与情景模拟比较感兴趣,对商务沟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较明确,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与职业岗位进行接轨,但对实际如何操作还比较茫然。因此,学生普遍希望课程教学要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构建工作场景,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无论从课程性质本身来说,还是企业对商务人员的素质需求到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来说,商务沟通课程都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又能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备高素质的商务从业人员。

3 以行动为导向的商务沟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从商务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商务沟通课程项目,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并以风神集团公司、广州交通集团等企业作为整个课程的案例背景,合理运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从事商务贸易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框架

3.2.1 设计商务贸易活动企业背景

课程选择了风神集团、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学生所熟悉的大型企业为背景,搭建了整门课程的贸易活动内容。以进入风神集团工作为主线,从风神集团职业岗位需求开展贸易活动。

3.2.2 构建基于商务贸易活动过程教学项目

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分析探讨,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制定了商务沟通工作过程,设置六个教学项目,23个子项目任务:(1)走进商务沟通;(2)商务联系;(3)商务接待;(4)商务洽谈;(5)合同制定与履约;(6)商务沟通综合技能实训。1~5个项目描述了学生走进职场,从求职面试开始到进入职场,开展一项商务贸易工作的全过程,第6个项目沟通综合技能实训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开展竞赛的方式,提供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

3.2.3 设计实训情景

课程针对六大项目构建相应的实训情景,包括模拟学生初入职场,进行面试,职业形象塑造,到开展贸易工作,通过与客户联系寻找客户,客户来访接待客户,形成合作意见进行洽谈,到合同商定与履行的过程。在完整实施一项贸易工作过程后,以综合技能大赛的方式总结课程成果。设计如下实训场景:

实训场景一:走过职场

风神集团现需要招聘“专卖店销售员”、“汽车销售顾问”、“风神置业招商助理”、“投资客户经理”等职位,你准备去应聘某一职位,应如何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要注意哪些行为举止规范?应聘过程中,应如何介绍自己?

实训场景二:联系寻找客户

为解决广州市市民打车难问题,广州市交通集团计划扩容200辆出租车,这个消息对广州的广大汽车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一种商机,东风日产、雪铁龙、奇瑞旗云等原有出租车强势品牌更是希望在这次扩容中枪得先机,扩大自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身份,模拟使用不同沟通方式(如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沟通、面对面沟通等)联系客户。

实训场景三:客户接待

广州交通集团公司代表准备前往风神集团旗下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所在地进行参观与贸易洽谈,请模拟东风日产汽车公司进行客户接待、开放参观等工作。

实训场景四:商务洽谈

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与东风日产汽车经销商拟进行出租车采购项目洽谈,如果你作为采购方,将如何准备?如果你作为东风日产汽车的特约经销商,将如何进行准备?模拟广州交通集团与东风日产汽车特约经销商的商务洽谈。

实训场景五:合同制定与履约

东风日产与广州交通集团达成采购项目协议,即将签署合同。小组制定合同,模拟签约仪式。

实训场景六:沟通综合实训

以情景剧设计表演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基于客户沟通岗位任务,编排一个职场沟通的典型情景进行表演,检验学生亲和能力、表述能力、促成能力、异议处理能力、服务能力等在贸易活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3.3 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

3.3.1 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学习贯穿教学过程

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组建学习团队开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工作任务,使以学生为主体导向学习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以学习情景一走进职场为例,着力于三个子任务场景设计,一是模拟风神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招聘面试,学生以小组接受任务,根据小组选定的职业岗位,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模拟面试。二是学生根据风神集团的招聘信息拟定已面试成功的职位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三是风神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与主人见面寒暄并在宴会上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工作过程的子任务场景设计,使学生了解商务沟通基本知识,掌握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等相关知识,为进入商务活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

3.3.2 教师承担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学生是课程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应配合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承担多种角色,既是教学组织者,又是实践项目开展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另一方面,在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还要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粘贴板教学法和头脑风暴等方法,增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学生对整个贸易活动过程所开展的工作任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实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

3.3.3 注重过程化考核,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

商务沟通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不能适应课程对职业能力要求的体现。为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演练,在课程考核中,更看重学生做的结果如何,因此,采用过程化考核与学生个人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化考核由小组成绩和个人在每项实训任务中所承担的工作给出成绩,小组成绩即学习团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中完成课程各实训项目的具体任务成果,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所得,占总成绩的50%。个人平时成绩占50%,则主要以个人平时表现,如工作态度,学习纪律,个人作业等为依据进行判定。最终成绩以个人成绩和过程化考核成绩总分作为课程结业成绩。

4 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沟通日益频繁,商务沟通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一个个独立的技能训练上,学生很难有一个工作过程的整体印象,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商务沟通课程教学,改变课程教学传统模式,使高职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该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对于改进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幼芬.行动导向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3):85-87.

[2] 张卓清.浅谈商务人员的素质[J].经济师,2008(1):196-197.

第10篇

发挥联合优势,服务产业转型

各联盟积极发挥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信息交流的作用,为宁波的商贸业、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和林业等发展做出了贡献。

商贸职业教育联盟:通过深化校企战略合作,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九龙国际物流学院。该公司出资20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培养外贸物流专业人才。同时,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建立“宁波现代服务业研究所”,承接多项市级决策咨询课题和大型主题论坛,省物流快递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鉴定站将落户该院。

211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其成员中的25个实体创意企业已进驻“东钱湖211创意产业园”。在园区提供的8000平方米场地内,联盟成员将文化艺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产值达近亿元。比如:汉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了多个项目,仅策划、设计和制作南宋石刻公园一个项目就达3000万元,为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联盟:经过研讨和市场调研,信息学院确定了以面向软件及服务外包、智能电子电器,以及智慧产业为主的专业培养目标。2012年,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成为宁波市特色建设专业。在宁波市外经贸局和鄞州区商务局的指导下,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达2000多人次。在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的申报、实施中,信息学院该类专业成为承担主体。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宁波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所相继成立,开展《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体系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宁波城市园林联盟:大力推动“美丽中国”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是宁波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该联盟成员通过繁育良种与推广、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调整与优化结构、优化营销体系、培养技术团队等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开展了“铁皮石斛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樟树涌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以及“城市管理复合型人才(园林)高级研修班”“优秀农民进大学(花卉苗木)”“优秀青工班(景观设计师)”等培训。此外,还参与宁波生态城市建设与社会服务,承担宁波市中心城区街景整治项目等总投资额12亿元的技术服务。

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立足于高素质旅游会展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市各级星级饭店的试评、初评、复评、复核、对标检查、酒店服务质量暗访检查等工作,参与市“十二五”餐饮发展规划及市“花级酒店”标准的评审工作,承办了宁波市高校旅游和会展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并服务市、县、区行业技能大赛,举办了学术合作论坛、宁波旅游类大中专院校推介会,开展旅游会展科学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

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自各联盟成立以来,通过加强成员单位的合作,挖掘教育资源,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化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专业优势特色共育 商贸类专业构建实践现代服务业“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学院形成“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学院实行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111”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学院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外语学院深化“1+X”(即外语+涉外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城市园林专业以培养卓越“园林技师”培养为目标,实施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建立联盟专业教师与专家库 开展联盟成员单位教师互聘,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等活动,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制度。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联系交流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按照“聘任名师、培养骨干、专兼结合”的原则,共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00多名。兼职教师与专任老师一起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技术研发。还评选了优秀企业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大力推进 开发校企共建课程217门。例如:会计专业的实务技术课程(核心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开展基于工作进程引领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已出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97本。《仓储服务与运作》等6本教材被列为宁波市特色教材。《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网络构建方法与技术》等31门课程被列为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核心引导课程。

联盟加强合作,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 目前,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99个,建立学生实习实训保障机制,帮助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比如,旅游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了100%集中顶岗实习。举办了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旅游会展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及“宁波旅游类大中专院校推介会”、外贸物流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招聘会暨外语类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3%,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

学生职业素质大力提升 该校构建了“基本+提升”型的人才培养战略,推出多元、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开展技师型、复合型、创业创新型、国际化型、专升本型5大类提升目标培养,横向实施分类培养,以满足学生不同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纵向实施分层教学,以唤醒学生岗位发展的最大潜能。每位专业教师悉心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广泛交流、联系,为学生铺设真正适合的学习通道。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开展企业经营理念等主题论坛和“企业经理进讲堂”等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做好中高职衔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该校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项目,该校还利用教学及科研优势,积极帮助中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同时在中职学校改造升级校内实训基地中,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共同体多赢机制

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共建共享组员平台,寻找最佳的契合点,使联盟发展成为涵盖学校改革、企业优势再造和政府决策创新等在内的利益共同体平台。

提升行业品质 学术交流合作频繁,举办了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论坛、以“立体绿化”为主题的城市园林高峰论坛、宁波国际物流业应对宏观经济变化的科技沙龙等学术交流会议。举办了第二届中欧旅游合作论坛。联盟还定期开展宣传、交流活动,研讨产学研合作的最新问题与对策,总结推广新经验新模式,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宁波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所、宁波城市学院远见旅游规划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企业优势再造 为成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双方合作共建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虚拟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建了“滕头园林学院”“九龙国际物流学院”“宁波旅游学院”“视觉东方艺术学院”“鄞州会计学院”等虚拟学院。其中,2012年6月九龙国际物流学院成立之时,在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的商贸学院毕业生已近100人,多人为公司业务骨干。景观生态环境学院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滕头园林学院”,企业设立100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该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共管,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办学模式。

资源设施共享 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01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基地、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央支持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提升了学院和合作企业的办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结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商贸学院投资20万元在九龙物流公司建立了九龙物流学院的专门实训实习场所条件。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中17个实训室,为宁波市IT产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共享实训室。

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2012年9月12日,宁波市职业校企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通。宁波校企通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体现区域型、公益性、综合性和共享性特点的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区域型校企合作的公共服务水平。

探索长效机制 在联盟运行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联盟的管理体制、联盟运行的动力机制、盟友选择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盟友退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工作机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关系,保障联盟的高效运行。建立企业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强化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潘菊素,章平,刘玲.探索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2]舒玲玲.责任彰显品质 创新引领发展――宁波城市职院着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侧记[N].浙江教育报(第4版),2015-7-10.

第11篇

关键词:人才需求 毕业生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19-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随着高职教育体系的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高职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教育界高度重视的热门话题。调研小组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评价的角度出发,探索提高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参加我校2012—2013年度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问卷75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69.3%。

2 调研内容

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用人单位择才选人时看重的方面;用人单位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知识、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等。

3 结果分析

3.1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

(1)用人单位今年与去年相比招聘人数的变化。73.07%的用人单位今年招聘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6.92%的用人单位今年招聘人数与去年持平;无任何一家单位招聘人数比去年减少。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却在逐年增加,这个结果也体现了当前就业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2)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态度。在问到“在同等条件下,贵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录用”这一问题时,选择“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的单位最多,占55.7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在最终录用时,用人单位还是比较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由此可看出,是否有经验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别要求。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招聘单位优先选择男性,只有1.92%的用人单位选择“女性优先”,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女性在就业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这是由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决定的。

3.2 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侧重的方面

(1)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比较看重的求职者的品质。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看重的求职者的品质由强到弱依次为: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积极主动、吃苦耐劳。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其次才是“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一调查结果为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3.3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

(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专业及综合知识储备上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比较扎实的。仅有7.69%的用人单位认为是“非常充足”的;11.54%的用人单位认为是“比较欠缺”,总体数据说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仍是我校需要提高的一个方面。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把个人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工作环境和氛围”,小部分毕业生看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企业规模与性质。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认为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3)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最大弱点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眼高手低是应届毕业生对最大弱点,其次是职业稳定性差和缺少工作经验。一方面说明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工作态度及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提升毕业生的实际动手及实践能力也是建筑类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4.1 以建筑专业教育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学校应从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抓起,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2 以实训课、实习及技能竞赛为平台,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技能

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使学校的实践教学避免流于形式,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尚需要学校加强监管,包括对实训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监督和检查。专业实习是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实习前的动员会到实习基地的选择,再到实习结束时的总结,都需要做好精密地安排。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利用每年举行的各类全国技能竞赛,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中交流,在参与中提高。

4.3 以政治课为依托,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校肩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使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应以政治课为依托,在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诚信、职业纪律、服务意识以及奉献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4.4 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准备,掌握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成功就业。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她包涵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每个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因此,学校应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师资保障。

4.5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与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由于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与企业需求出现了偏差,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与大学生难就业两个问题同时并存。加强校企合作,是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师资队伍的真正“双师化”,养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前提。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面试 技巧 职前教育 综合素养 专业能力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67

1 近期校外实训校园招聘会情况

2013年8月底,新学期伊始,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计算机信息与工程系为2011级大三学生举行了校外实训招聘双选会(以下简称“校招双选会”),旨在为我系学生毕业前能够好地巩固在校期间所学技能,增长实战经验,毕业后顺利实现对口高薪就业。同时,解决全系大三学生第五学期校外实训的事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本次校外实训校园招聘双选会,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第五工程局、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有限公司、北京渥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专业对口单位莅临,我系2011级学生全部参加。在双选会上,系主任首先介绍了本次校招双选会的目的和要求,五家实训单位先后做了公司及实训岗位介绍,招聘的岗位均与我系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匹配。在双选会现场,气氛良好,秩序井然,每位同学均手持自己精心准备好的自荐书和简历,满脸自信地穿梭于人流之中,积极与招聘人员交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2 高职大三学生面试时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就业实训指导教师,笔者全程跟随了整个双选会级面试过程。作为面试参与者的每一名学生和所有工作人员,感慨、反思都很多。通过切身体会,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高职大三学生面试时存在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2.1 遍撒渔网,收效甚微

一下午的时间,首先由五家单位分别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岗位、福利等学生关注的问题,公司介绍环节结束后,自然就该同学们唱主角了,大家自由选择中意单位,很多人都抱着遍撒渔网的心态,每家都投简历,每家都前去咨询。但笔者感觉,这样做有得必有失,得到的是投递的数量,失去的却是工作单位。有时说,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在物理上。可是招聘绝对是你情我愿,情投意合的事,你没有真诚与单位接触,那单位能看上你吗?笔者通过察言观色,感觉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大公司,于是联想公司很多人都暗自相中了。既然有意向,那就应该集中精力,锁定目标,因为更大的舞台更有助于个人施展能力与才华。如果打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路虎。”――平台很重要!

2.2 基础不牢,为时已晚

笔者作为大三学生的就业实训指导老师,一直在联想面试教室陪着大家走完面试的全过程,最后一拨面试结束已经下午六点半了。所谓旁观者清,笔者看着出来进去一拨又一拨的同学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从笔试环节的试卷来分析,考察内容都是在大一大二时学过的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基础,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即单选和多选题,题目难度都不大,均为工作生活常用的知识。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却面对试题无从下手,貌似都学过,平时玩电脑也接触过,可就是不知道正确答案。笔者想,同学们一定很无奈,内心在悔恨当初,可惜为时晚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笔试最后一题是附加主观题,大致内容是请简述你在处理客户投诉时会怎么做?很多同学都写了,但仅仅就写了两三句,也许都不超过30个字,更有甚者,没看到有这个题!

在面试环节,也是主要考察大家的专业技能运用的情况,比如电脑某一硬件故障,该如何排查。有些同学根本答不出来,这就因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灵活掌握。

2.3 投机取巧,丧失诚信

在笔试时,有的学生自作聪明,以为答题时在面试官貌似看不见或看不到时,利用手机搜索答案。笔者想说,这时你自己已经输给了自己。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诚信、忠诚、自觉,想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最需要的品质之一,而你无视面试官的存在,偷摸搜索,已经就输在起点。当然这个事只是个别人,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诚信答题,笔者还是比较欣慰的。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守法很重要,工作了,每天都是考试,也许不是试卷的形式,但这比试卷更残酷,小小的投机取巧,最终换来的就是一败涂地!

2.4 素养欠缺,影响形象

整个校招双选会,应聘学生无论在着装、形象、所携带的物品等每一方面,以及自己的举手投足和一举一动间,笔者认为均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在笔试环节,有些同学面试没有带笔,以至笔试时,匆忙向老师和带笔的同学求助,导致临场慌乱,给考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时也影响其个人正常水平发挥。在分析面试环节,面试开始后,外面等待的同学陆续多起来,于是有人在门外要么仔细听里面传出的声音、要么在窃窃私语讨论笔试的内容、要么在谈天说地、要么在摆弄手机……恰恰没有几个在安静的等待!公共场合,难道就不知道安静勿扰么?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同样也是个准职业人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则都不清楚,何谈到大公司去闯事业。大家想想无论是国家外交,还是企业交流、商务宴会,有几个人站没站相,说话大声,吞云吐雾的?有哪个公司允许室内吸烟的?也许大家会反驳说,我们的声音不大,孰不知道人多力量大,多人的声音汇聚就变成了合唱,这样很影响其他在面试同学的听觉和面试官的对话。而在面试室里,有些同学坐姿很不优雅得体,不停地按动笔帽发出嘎嘎刺耳的声音。在面试结束时,没几个同学和面试官致谢的,甚至说“再见”都没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试官在每个人自我介绍完毕后,都一直不停地说谢谢。这些小事反映出的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礼仪素养!

2.5 缺乏实践,应变不足

在联想公司的面试环节,一共有40个应聘学生,分了4组进行集体面试。面试官很有能力,干练、思维快,也具有亲和力,因为这一次是集体面试,而非一对一面试,面试官没有问应聘学生个人情况、学习情况、个人特长、社会实践经历、期待的薪资待遇等常规问题。面试官对四组应聘者问的问题都一样,由于学生缺少实际经验,导致回答各不相同,想当然的占多数。

面试官让每一组都先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就是客服电话情景模拟,在模拟时面试官主要咨询两个问题:一是笔记本电脑启动时黑屏,二是QQ能正常运行,网页却打不开,回答要求就是谁先准备好,谁就先说,没有回答先后顺序,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考核大家的应变能力和做事的响应速度,于是同学们开始回答,但基本都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面试环节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就是基本的工作规范,比如呼叫坐席岗位,应聘者在接听电话的第一句话,大家都自然地说出:“喂,你好,请问有什么问题?”可是大家想想平时我们拨通10086时,客服人员怎么接听客户来电的?自然就知道是自己思想里没有意识到,而不是你不会说。

模拟回答客户问题时,不能够设法将问题在自己范围内解决,而是让客户长时间等待,自己去咨询技术人员,或者直接让客户去售后服务点修理。也许学生会说: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修或者帮他解决,我好心帮他问技术人员,反倒我错了,好无辜!其实你想想,如果你是客户愿意长时间等待电话响应吗?难道不会把客户信息纪录下来,自己搞明白了,再给客户回拨回去吗?时间观念很重要,在职场里时间就是效率。

从面试效果来看,闲暇时间多出去兼职、学习的学生,明显比整天在宿舍网吧打游戏的学生,在面试时更具竞争力。

3 开展职前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

通过整个校招双选会各环节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每个学生的为人处事理念、表达能力、反应速度、专业技能暴露得一览无余。我们说,大一学基础,大二学技能,大三长经验,可是人的一生都在修行自身的素养、情操、修养。

一个人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不熟练没关系,可以快速现学现用,可是一个人的素质素养和基本礼仪是靠日久习惯生成,日久见人心,小节可见品行。

综上所述,在校内开展职前教育,会促进高职学生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毕业前找到对口高薪就业单位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拉升学校教育品牌及社会影响力。

鉴于此,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好高职学生的职前教育:

第一,在大一入学伊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在大二阶段,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课知识技能的校内实训。

第三,在整个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第四,注重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

第五,在大三初期阶段,开展岗位实战演练,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经历。

具体来说,对于高职学生,在第五学期伊始,校企合作开展上述五方面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拓展训练。在校内,利用四个教学周完成岗前职业必备能力的相关培训;在校外,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实战能力的提升。二者相互作用和协调配合,最终必能将学生培养成“肯干、能干、善干”的高技能人才,在竞争激励的人才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通过本次跟踪2011级学生的校招双选会,笔者认为每个参与者的心理感触都很多,每个人只有不断总结过去,才能提高升华。

我们所处的是教育学习的时代,人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方面,更应注重人文、社交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为毕业生步入社会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提倡职业教育终身化,更好挖掘大学生职业潜力,使学生不断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职业定位,找准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人有所用,各尽其才,对社会的资源整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

时间不能倒退,历史不能重演,作为一个准职业人,不要总想着下一次面试我一定不会这样,殊不知每一次都是新的,没有重复!以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与学生共勉: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玫瑰、茉莉、檀香的香气会随风传送,而我们心中的香气却只能靠善行传送,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善行善举编织成花环去妆点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一直夺目开放!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李忠军.理想与成才[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晓慧,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一线工作实证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贺晓英.就业专项训练课程在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4]黄巍.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J].科技信息,2013,(14).

[5]佟玲,梁立群,邓绍建.论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0,29(32).

[6]郭荣凤,熊正德,吴东航.大学生“四位一体”职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7]王洋.“职前培训”受宠能否解就业之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8]陈海霞.我国大学生职前教育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8).

[9]吴利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