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3-02-13 08:0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量表对四川省3363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性别差异、生源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年级组差异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内容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基于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情况Pl,本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10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对安徽、河南、甘肃和四川四个省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主要对象为五年级至高三年级的中小学生。这里我们仅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和讨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主要以四川省德阳和遂宁两个地区的部分学校,以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农村学生中发放问卷3363份,回收问卷3257份,回收率是%.85%。经筛选问卷作答不全者放弃录人,录人数据2704份,根据效度量表得分大于7分视为无效问卷可剔除无效问卷13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667份,有效率81.19%。其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数比率如表1,其中小学生288人,初中生1078人,高中生1301人。本次调查,男生1261名,占总人数的47.2870,女生1406名,占总人数的52.72%o

2.2方法

2.2.1评定工具我们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

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CR)》作为测查材料[c2},该量表共有100个条目,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各分量表以8分为临界分,大于8分表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该因子上显示阳性特征;全量表的标准分以64分临界点,大于64分表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阳性特征。各分量表折半信度为0.84--x.88,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全量表和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7-0.86。同时,我们还附加了中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2.2.2调查方法由巢湖学院教育系2007级部分

学生分赴各地实施调查。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调查方式进行。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现场回答。

2.2.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统计方法。

一种是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八个内容量表和有关人口学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另一种方法是人工分析附加量表,主要是分析学生回答“你认为对你影响较大的事件或经历有(按主要顺序列举五个)”问题的情况。

3结果

3.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表2)

表2显示:以分量表分≥8界定,1411名学生有学习焦虑症状,占总人数的52.91%,是农村中小学生首要的心理问题。各分量表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学习焦虑52.91%、身体症状26.28%、过敏倾向23.43%、自责倾向14.96%、恐怖倾向9.15%、对人焦虑8.29%、冲动倾向5.5l%、孤独倾向3.45%,以总分≥65界定,检出率为1.76%,在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1项以上≥8分的中小学生共有1833人,检出率为68.73%。

3.2不同年级和年级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如表3、4)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只有自责倾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他各分量表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总体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应用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方法LSD功能分析结果为:学习焦虑方面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与高中各年级存在差异,其他各年级不存在差异;对人焦虑方面小学五年级与高一、高三及初一之间存在差异,高三年级不仅与小五存在差异还与高二、初二、初三年级之间存在差异;在孤独倾向上,小五与初高中各年级之间均存在差异;自责倾向方面各年级之间没有差异;过敏倾向上高一与小六及初一之间存在差异,高二与小五、小六、初一、初二之间存在差异,高三与小六及初一之间有差异,小五不仅与高二存在差异,与初三也存在差异,小六与初二以上各年级之间都存在差异,初一与初二以上各年级之间也都存在差异;身体症状方面初一与高一、高二、小五及初三年级之间存在差异,小五与高三、小六、初一及初二之间存在差异,初三不仅与初一之间存在差异还与高三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恐怖倾向方面表现在高三与小五、小六、初一及初二年级之间有差异;冲动倾向方面表现在初一与初三以上及小五各年级之间有差异;总体上差异表现在高二与高三及初一之间,高三与高二小五之间,小五与高三及初一之间。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组,也即是高中年级组、初中年级组和小学组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得分没有差异。具体应用LSD复选项功能分析如下:学习焦虑方面高中与初中小学都有差异,但小学与初中之间没有差异;对人焦虑上小学与初高中之间没有差异,初中与高中之间有差异;孤独倾向上小学与高中没有差异,初中与小学及高中之间都有差异;自责倾向上初中与小学及高中之间没有差异,高中与小学之间存在差异;过敏倾向上三个年级组之间均有差异;身体症状方面只有高中与小学之间存在差异;恐怖倾向上初中与小学没有差异,与高中之间有差异,高中与小学之间也有差异;冲动倾向上是小学与初高中之间有差异,初高中之间没有差异;总体得分上是三个年级组之间都没有差异。这与前面表3所得到的各年级之间的结果基本一致,反映了各年级之间和各年级组阶段总体上都是存在着区别的,即小学、初中和高中之间有差异,各个年级之间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小学与高中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些在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负性事件上也能够体现出来。

3.4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比较(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性别差异上,各个分量表只有孤独倾向维度不存在差异,其他各维度均有差异。

对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负性事件分析可以发现,不论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方面,人际关系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学生在学校主要面临学习压力,其发生的频率为19.57%,是学生在学校中影响最大的负性事件,且有2.06%的学生在学校因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受到影响;而在家庭方面,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来自周围的人际关系影响,同时还要接受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的影响,受到这方面的学生有23.62%,从家庭事件方面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外事件、经济状况等也体现了农村中小学生承受许多的负面影响。在社会方面,他们主要还是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但并不高,仅14.77%,且不良社会经历只有1.16%,这可能是因为农村中小学学生与社会接触还不多有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还是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之中。

3.6父母有无外出务工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统计显示,父母无外出务工者有564人,占21.1%,父亲外出务工者691人,占25.9%,母亲外出务工者165人,占6.2%,父母都外出务工者1247人,占46.8%,父母有一人或双方都外出务工者有2103人,占78.9%。这反映了当前四川省农村人口外出务工者很多,大量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对其进行分析如表7。具体应用LSD复选项功能分析如下: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上父母都外出务工者与父亲外出务工及父母没有外出务工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这反映了父亲对孩子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上具有重要影响;孤独倾向上父母有无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影响不显著;自责倾向上父母都外出与都不外出及母亲外出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及身体症状上只体现在父母都外出务工与都不外出务工之间具有差异,反映了父母都外出对孩子影响较大,父母有一人在孩子身边,则孩子的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及身体症状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只有父母都外出务工与父母无外出务工者之间有差异。分析可以看出,父母双方无一人在子女身边的家庭,对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影响,且父母亲对子女心理健康维度上的影响不一。总体上是父亲对子女的影响较大。

4讨论

4.1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检出率是1.76%,这个数字与国内其他学者调查结果相比也基本保持一致问。说明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是较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至少有一项以上曾现阳性症状的学生1833人,检出率为68.73%,说明这些中小学生至少在某一个项目上存在心理问题,和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n},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予以充分重视。

学习焦虑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检出率高达52.91%。这个数据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生仍然具有相当繁重的学习压力。身体症状是仅次于学习焦虑的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重要因素。这体现了中小学生仍然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能素质,学校应该增开体育课程,创设健身条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从而以健康的身体来作为健康心理的基石,使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条件下提高学习的效率。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也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较为严重的指标,分别处在第三和第四的位子。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和生活环境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比较迅速,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是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产生的个体因素。

4.2不同年级及不同性别的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年级组之间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出,八个年级之间进行比较的结果是只有自责倾向不存在差异,三个年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是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在进行附加量表的手工统计中也有明显体现。在对量表进行手工统计分析影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事件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各自的一些特酬表现。其中,高中学生的不良习惯比初中生和小等生的不良习惯明显较多一些,且高中生的自尊心夏强更敏感等。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剑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这些现身应该是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的。在性别去异上,男女生之间只有孤独倾向不存在差异,其扭各项均有显著差异。这告诉我们,在四川省农村呼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性别上的差异。

4.3影响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事件及父母是否外出务工的分析

对影响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跳负性事件分析中可知,人际关系是影响四川省农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且人际关系问题事件出现的频率高达60.59%,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负性事件,鉴于此,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开展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另外,学生在学校还面临学习压力,是学生在学校中影响最大的负性事件,在家庭方面,他们受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的影响,这可能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艰辛比城市孩子深刻以及与社会接触还不多有关。关于父母是否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从表7的分析可知,只有孤独倾向维度上,不存在父母是否外出务工的差异,其他各维度均有影响。

第2篇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论文投稿学业压力日益加剧,虽然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但就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做较深层次的研究,所以本文通过对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国家级期刊征稿使人们对于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一较理性的认识,塑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 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收集专家对于此课题研究的意见。

1.3 理论分析法: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此课题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心理健康的界定: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1]。”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是对

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发挥潜能,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是需要层次论,即人的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包括5 个层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上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一种新的需要和不满足就会出现。马斯洛认为个

人得到的满足需要的层次越高,人的心理就越健康。它的基本信条是:人拥有成长、改进并使他的潜能发挥到最充分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达到了个人发展最高水平并充和“为所当为”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引导来访者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存状态进入超越自我的生存状态,帮助来访者设

法解除已经形成的心理困惑、矛盾与冲突,并最终铲除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森田疗法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或对东方文化有些了解的人群,而大学生群体的领悟能力是最强的一

个群体,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森田疗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生活和尽力调控自我,使其更好地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引导大学生以“平常心”来看待意识的内容和本体,体验到意识本体的存在。让他们学会以“顺应自然”的态度来面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②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换,从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先让他们从观察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意识入手,逐渐转换到对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慢慢发展到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然后再在上述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转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高一层的意识,逐步提高元认知能力。③引导大学生转入意识的主体。教育职称论文投稿使个体知道哪些是可以控制的事物,哪些是不可控制的事物,并且针对可控制的事物,充分领悟和运用“为所当为”的原则。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残酷激烈,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以追赶时代的步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许多人成了神经症患者,导致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当代大

第3篇

一、充分发挥课例中优秀品质对学生思想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想象顶碗少年每次失败后的内心活动,然后想象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自己是怎么做的?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以少年为榜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松鼠和松果》一文,学生从小松鼠的身上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爱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七颗钻石》一文,可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美好情感……

二、通过优秀人物与现实的对比,形成适应当代的正确价值观

课例中的人和事很多也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教师一味地说教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当然也就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要适机地将课文内容与当前发生的实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再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正确的价值观。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学生在感受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我们身边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白每个人只要心中有他人,有社会责任感,必然换来“人人为我”的境界。学生的情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与升华,美好的心理品质也在耐人寻味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塑造。

三、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优化教师的评价策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比如,上课开小差、与同学交头接耳、作业马虎等,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时,直接评价“你真让老师失望”或“你这样做不好”等,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人物故事对他们进行引导,如《学弈》一文,通过学习两位学弈者的不同表现,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对比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接受教师的建议,改变不好的习惯,进而产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

四、让优秀文化渗透课堂内外,在阅读与写作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我们的课堂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却是无限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优秀作品,做到以文养德,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适时地渗透国学经典,让学生学会端正品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更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其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持续的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内心就会健康,自然会写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章,以德养文。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的心灵会像水一样纯净,他们的明天会像阳光一样灿烂、夺目。

作者:薛海霞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西关小学

第4篇

一、参评对象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第5篇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其目的是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并且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的高素质、全方面的人才。因此,小学班主任不能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做一门简单的说教学科。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远离来自各方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以上两方面讲,小学班主任只有把心理教育深入生活实践,才能解决问题,使小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多组织一些实践训练,给小学生机会,让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深知自己的重任,要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去教育学生,并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是非观;帮助学生防御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深刻理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

作者:蔡艳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第6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3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4日~5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第7篇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第8篇

日前重庆市北碚区举办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行” 现场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教育系统的近200名领导和教师参观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纷纷聚拢在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和兼善中学的笑脸墙下,寻找最美笑脸;“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在心愿墙上,师生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冉冉缓缓地走上场,显得怯懦自卑,低着头。走到台中央,停下,定定地望着另一侧的同学,犹豫着,终于向他们走去。她想插话,却没人理会……”——这是北碚区兼善中学高一八班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的场景……

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受到好评,主要是通过创新“四大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一、开展区域内教师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

名师工作室建设。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由研究员级教师做主持人,在全区各学校选择有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员,主要开展学习交流、引领示范、学术研究和师资培养等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行,建立了一套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机制,培养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取得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校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名师效应,为有效指导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合作,一方面,建立“C-R”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体系抓普及,即聚集西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对全区教师进行通识性培训。另一方面,举办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抓提高。近三年来,北碚区每年选派100名中小学教师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目前,已培训了300余名教师。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认证工作,我区已有32名教师获得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300余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C级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的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又提升了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

抓实“六有”基础工程。近几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投入近200万元,在全区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有”基础建设,即有心理健康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心理咨询热线或信箱、有谈心(咨询、辅导)室、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学生心理档案。

所有中小学校建立了谈心(咨询、辅导)室,实现了全覆盖。严格按照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制定的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对各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标准化配置,统一配备了静音计时器、游戏沙盘、音乐放松椅、绿色植物、抱枕和心理图书等。我区成为全市第一个在中小学建标准化心理咨询室的区县,为心理咨询活动提供了专业化的硬件和技术支撑。

掌握“九会”技能。继“六有”之后,北碚区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师要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九会”。即:会策划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建立和使用学生心理档案;会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会指导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会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个案;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会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全区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每年由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在区内其他学校上一堂研究课或示范课;每年全区所有心理健康教师均要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教学设计、个体咨询报告或论文;获取一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或心理健康等级证书;读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书籍,已读《心理教育活动论》《情商决定命运》《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等;研究一项课题,每个学校有一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任务。

北碚区现已举办了四届以“尊重生命,追求阳光”等为主题的“北碚区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心理辅导课、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绘画、校园心理剧、心理绘画、心理电影、心理拓展训练和心理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三、创新科研引领,促进内涵发展

课题带动。以课题研究来带动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四级课题网络。相继开展了“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等十余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北碚区留守儿童自主情感能力实证研究”课题成果得到了教育部总课题组的高度赞誉。我区有20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分别获全国和市一、二、三奖,有20多节优质心理辅导课获全国和市一、二、三等奖。有3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素质教育大参考》等多种刊物上发表。在全国第三、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两次获全国先进集体奖,中山路小学、梨园小学等获全国先进学校奖,中山路小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表彰会作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交流,受到有关专家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方式变革。北碚区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单一的从心理看心理,到从整体的人看心理;由消极心理走向积极心理;由一门课程走向一个领域;由模仿走向特色探索。如:北碚区澄江小学自主编排的“口琴、板凳龙、剪纸、跳绳”等艺术活动,梨园小学的“少年交警校”意志培养活动,实验小学“学书砺志”的书法教育,柳荫小学的“留守儿童6+1”教育模式,兼善中学的“兼善文化心理”,江北中学的“生命教育”等,将学校的文化渗透在特色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中。

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心理预防到心理辅导;从成人思维到了解学生需求;从德育要求到情绪自我管理;从教师引领到同伴互助;从成人说教到角色体验;从心理交谈到网络对话;从心理教育到心灵影响;从课堂讲授到心理教育活动;从德育到心育,再从心育到德育,等等。

四、创新教研指导与评价督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教研指导。宏观指导,多维促研,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成立了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成员包括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和教授、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具体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中心和专委会的成立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高层次的智力和实践指导,使北碚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入格、规范有序。从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和教委四个层面抓落实,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施、有考核。

评估督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年终绩效考核之中,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专项督导检查,对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及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督查。这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第9篇

课题组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名单中随机抽取60所学校,采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工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校领导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问卷》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班主任问卷》,对样本学校的校领导、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调查。校领导卷、心理教师卷和班主任卷各发放60份,每类问卷各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88.33%。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经费状况、师资状况、咨询室建设、开课状况、宣传普及工作状况等。

一、主要发现

1.关于组织保障机制

在被调查的53所中小学中,有98.1%的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并且有35.8%的机构由正校长(书记)负责分管。96.2%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并且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发现的问题是,学校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显著低于东中部。

经费方面,调查显示有24.5%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来自上级拨付,75.5%的学校经费自筹解决。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中,有10(18.9%)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或没有,12(22.6%)所学校经费勉强够用,31(58.5%)所学校经费比较充足或非常充足。虽然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学校重视,但仍然有学校经费不足或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关注。

2.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卷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理事单位心理教师中,专职心理教师共29人,占被调查心理教师总数的54.7%,兼职心理教师24人,占45.3%。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背景方面,有51.72%的专职心理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37.93%有教育学专业背景,其他专业背景10.34%。自2006年以来理事单位有96.23%心理教师接受过培训,60.38%的心理教师接受过5次及以上的培训,其中有62.07%的专职教师和58.33%的兼职教师。可见,大部分心理教师都接受过培训。

发现的问题是,98.1%的学校领导认为需要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实际上,只有73.6%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还达不到需求量。专兼职心理教师在专业背景和培训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则更多是非心理学专业,培训次数更少,说明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另外,由于缺乏保障机制,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教师存在“工作量大、评职称困难、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等诸多困难,心理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96.2%的理事单位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4.6%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列入课表,43.4%的学校能保证心理健康活动课全部课时,69.2%的学校学生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发现的问题是,理事单位开课情况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课比例最高,中部地区最低。此外,有53.57%的专职教师和34.78%的兼职教师课时得不到完全保证。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教师自己随机决定主题的占34.6%

(2)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方面。被调查的理事单位100%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设立最早的年代是1993年,最晚是2009年,有26(51%)所学校于1999年~2003年间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这一现象与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部文件的促进有一定关系。100%的被调查学校的心理教师承担学生个别心理咨询(面询)任务。

发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辅导)室面积最小的10平方米,最大的580平方米,心理咨询(辅导)室每周开放时间最短的1小时,最长的65小时。由于目前尚无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够规范,使用比较随意,管理不够健全。此外,在被调查的心理教师中,84.9%的心理教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程序是“不了解”或“了解一点”。

(3)宣传普及和科研交流方面。理事单位在校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使用最多的途径是橱窗板报(92.5%),其次是校刊校报(67.9%)和广播、网络(58.5%)。有37(69.8%)所学校曾与校外(如社区)合作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4.9%的心理教师参加过校级(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66%的校领导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心理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过心理方面论文的占64%;班主任有39.6%公开发表过心理方面论文。96.2%的被调查心理教师参加过区县级(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

第10篇

论文摘要: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当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工具性、交际性、人文性的特点,把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个性情感等因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随机性、多样性、丰富性。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牵移、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1 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1.1直接与文本对话,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小马为什么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过了河呢?”再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进行对话。通过反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学生体会了小马两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同时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不能依赖别人。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等人的心理。

1.2寻找结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落花生一文,教学时,我采用中央电视台人生AB剧栏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组和苹果组,并进行讨论和争辩:在当今社会,你愿意当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愿做花生那样的人呢?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到:像苹果那样的人和像花生那样的人两种人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有自己的缺点:像苹果那样的人美丽大方,勇于展示自我,但显得浮华,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但缺乏自信、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最后,我指出:像花生、苹果这两类人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怎样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陡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评价别人,领悟到做一个新世纪的孩子既要做到外表美,又要做到内心美,要勇于展示自我,恰当地表现自我。

2 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四种时候:其一是兴趣激发的时候。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在情感勃发的时候。当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昂、敬佩、震憾等都有助于学生去选择键康有益的心理品质。其三是在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的时候。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3 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近年来,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等使得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扭曲变得越来越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都有一定的帮助。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心理引导。语文教育中的各种素材,比如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积极的引导。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复杂的信息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

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威胁就是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都会产生一定的侵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的传递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但正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很多信息是负面的,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比如有的媒体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暴力事件进行大肆渲染报道,以一种偏离了正轨的视角去报道暴力事件,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各种社会事件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社会暴力事件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社会失去信任、感到恐惧等,从而影响其身心发展。

(二)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校教师共同的责任,不仅在心理课、思想道德课程上要进行相关的教育,语文课堂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对于语文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没有充分认识,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还不够,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只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加强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应用。

(三)课外活动开展较少

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还应该加强延伸至课外教育。在课外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心理发展进行更好的引导,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但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育都没有深入到生活中,没有做到接地气,因此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四)教学工作的评价模式老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为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活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将心理健康的评价纳入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因此使得教师不能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导致因为一些心理问题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内涵之一,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在语文课堂上,要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过程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互动。要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成功的心理教育,也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就营造良好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因此,加强心理教育需要教师调整自身的情感状态,以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与诚信相关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到诚信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了营造课堂环境,还可以加强对音乐元素的应用,比如讲解《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可以加入舒缓的音乐,教师带着感情叙述着文章中的内容,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那种送行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中,让学生明白离愁别绪是人之常情,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其次,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净化和控制,比如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正能量的视频、新闻等,让学生可以接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形成一种正确的观念,对社会上的各种暴力事件进行抵制。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强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把握语文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起到榜样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应用,使得这些素材可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当前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是各种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以多元化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文化制作成幻灯片,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耦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环节,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划分出来,用于传统文化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节目、讲故事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讲出来,使得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弘扬,从而唤起更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改变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其次,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能够保证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去生活和学习,防止心理问题出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从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加强自身亲和力的提升,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更多人文主义精神理念,引导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避免各种消极行为的出现。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过程。语文教学不仅指课堂教学,同样也包括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往往比课堂上的教育更为直观。因此课外实践教育既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过程中,应该要多进行课外实践教育,从实践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各种实践活动消息,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报名参与进来;又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去敬老院服务、做志愿者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看到人性关怀的力量,从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纠正,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去生活、去学习,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各式总结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再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方名著等进行阅读,从而将自己读书之后对名著的内涵与主旨的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对其中的各种人性问题、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探讨,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创新发展。

(四)将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评价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

语文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附属内容存在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评价体系的完善。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将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比如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诚信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将学生的心理水平的考核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充分结合,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语文思想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结合课外实践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

参考文献

[1]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课题组.让文本与学生心灵对话――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

[2]李仁琼,钟富彬.探寻语文教学本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3]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4]郭玉群.“三结合”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

[5]李成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第12篇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心育场室不断建立,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一批广东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不断涌现。顺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逐渐形成,在推进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和谐、阳光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

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

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两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应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学。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决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担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结合的、上下联动的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

(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

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针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的教师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目标,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标。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二是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德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顺德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岗位培训班,对180名中小学一线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岗位培训。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设置了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及软硬件建设、心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心理咨询技巧与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培训方法与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实地参观、小组研讨、优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的操作性和体验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二)开展心育活动,全面推进心育工作

自2001年顺德第一次在全区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开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开。到目前为止,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形成了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格局。

1.定期举办全区心育观摩活动

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是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影响大和引领性强等特点。从2004年起,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这项活动逐年创新,影响渐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参加发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参加,成为全区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会。通过活动,搭建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台,引领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观摩活动开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每年所选主题和侧重点各异。如第一届注重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第二、三届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引进团体辅导模式;第四届重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届开展“生命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吸引了参赛优质课教案、说课稿200多份,参赛优质录像课100多节,16位中小学老师现场角逐一、二等奖。第六届观摩国家、广东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职中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作为观摩活动主题,全区13所职中的150多名教师观摩了三节示范课,并聆听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教授的现场点评和专题讲座。如今,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发展到现在“高中领头,初中渐强,小学新锐,职中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地方。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于校园,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学校主动、教师积极,使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各所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日、心理健康教育节、心理手抄报、专家心理讲座、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各学校还特别重视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例如,容山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顺德一中开设的《电影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探究》等校本心理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凤城中学的“心灵红茶馆”备受初中生的青睐;罗定邦中学的“心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学开展“念亲恩”亲子工作坊并推广到社区,密切了亲子关系;祥胜小学开发心理主题班级文化,各班自创班歌、班徽,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顺德中专、技工学校开展了“构建校园的生命乐园”的主题班会活动等。

3.社会各界的辅心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营造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显得尤为重要。顺德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力争家庭的支持。此外,社会各界也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镇(街)或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顺德团委开办了“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同时不定期举办“热线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举办现场心理咨询活动;顺德义工在各镇街开展一对一帮助社区弱势青少年活动等。

(三)开展心育科研,促进心育科学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活动开展的实践层面上,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德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发展,注重以科研指导实践,积极鼓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顺德已获得广东省指导中心“十一五”立项课题13项,两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百余篇获广东省、市级奖励。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显。例如,容山中学广东省“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和培养研究”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凤城中学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奖;顺德一中在广东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多篇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发展促进研究,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心育示范、达标学校,提升顺德心育整体水平

顺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建设,通过创建各级各类示范与达标学校,促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开始,顺德中小学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创建活动,纷纷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达标学校26所,此外,还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的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创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 语

几年的坚持和努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在全广东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诚然,所获得的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推广。在未来的十年中,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探索,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推向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