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院新农合工作计划

卫生院新农合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7 04:38:54

卫生院新农合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2011年,用5年时间,建设123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0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以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安徽省农村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另行印发。

六、投资规模

*—2011年,总投资12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投资3.6亿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60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添置和更新1230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5亿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100万平方米;投资0.6亿元,添置和更新1000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

七、经费来源

总投资12亿元,其中: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争取中央投资3.5亿元(含2006年国家已下达国债资金1亿元);省、市、县三级政府分担8.5亿元,省级按80%比例承担6.8亿元,市、县财政按20%比例承担1.7亿元,省级5年应承担的资金按平均每年1.36亿元进行筹集,具体为:省发展改革委省统筹投资每年安排4000万元,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600万元,市、县应承担的资金,按省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市、县财政安排落实。

八、分年计划安排

在分年度计划安排上,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县;四是优先安排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2009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300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30所。

村卫生室。*年试点建设1000所,*—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50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500所。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省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省将*—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所在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统筹制定全省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新建的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市、县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市、县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市、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财政厅等部门按照省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省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市、县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第2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说到写工作计划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卫生局年度各项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在20xx年卫生工作中,我们要把进一步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作为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按照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积极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全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提高社会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县乡医院建设项目落实力度。县医院整体迁建、中医院门诊楼、妇保院住院综合楼以及乡镇卫生院灾后重建等项目,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限定时间,确保完成。同时,要包装新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

(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

一是加大新农合工作宣传力度。我们将采取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突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务必使广大农民群众全面理解、准确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积极主动自愿参加新农合;

二是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减少不合理医疗支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参合农民患者享受到优质、高效、廉价的医疗服务;

三是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和新农合基金量的扩充,我们将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修定和完善我县20xx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水平,扩大农民受益面。

(三)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和卫生机制改革,加强医院管理,完善乡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院长聘任制、全员聘用制,实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职工执行绩效工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并将新农合工作与农村卫生改革发展有机结合,开展好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活动,在对村卫生室考核的基础上,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同时积极做好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乡村医生视频教育的同时,每年公开从专科以上统招毕业生中招考一批充实卫生系统,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地工作的本县技术人员回乡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搞好疾病预防与控制。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加大督导力度,努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加大对季节性、流行性的传染病的防控力度,确保全县不出现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第3篇

一、认真贯彻落实农牧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

(一)基本情况

___县辖10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各乡(镇)分别设有一个卫生院,其中旺达、田妥、扎玉、中林卡及碧土5个乡(镇)为中心乡卫生院。县乡医疗机构中床位共4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人,其中:县级35人(卫生局3人、卫生服务中心32人),乡(镇)级23人(大中院校毕业生12人,昌都卫校毕业生13人),村级59人。(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初保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___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初保工作,把初保工作纳入了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乡政府的工作目标。自《___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施意见》、《___县建立和推行合作医疗工作实施计划》及《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相继出台以来,我们实行分级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实施初保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程序》,明确相关任务、承担相应责任,发挥整体优势。一是以乡为单位,把初保工作与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有关行动;二是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三是主动向农牧民群众提供母婴保健,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四是在对乡级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强调了资料的搜集、统计和管理工作,做到初保工作的各项资料都有原始依据。

20__年免费医疗专项经费目前上级未到位。由于有库存药品,所以今年目前未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在去年完成了对乡(镇)卫生院上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县今年农村医疗正逐步较好地运转起来:农牧民群众凭《家庭医疗账户本》就医,在乡级卫生院直接减免

70,由卫生员做好农村医疗家庭个人账户及账页登记工作;在县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直接减免60,每月结算一次,从农村医疗的大病补偿金中补给县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县共办理《家庭医疗账户本》4921本,一户一本,即参加农村医疗的群众有4921户,17256人,建账率为全县农牧民6437户的76.45

,农村医疗人口覆盖率为41.94。

(三)防疫防病工作

按照地区防疫防病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接诊结核病人19例,其中肺结核13

人,肺外结核6人。痰阳性2人,阳性率15.38。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55户,健康证61

本,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5户。去冬今春免疫接种工作中:卡介苗应种746人,实种744人,接种率99.73

;脊灰糖丸应种700人,实种685人,接种率97.86;白百破应种671人,实种647人,接种率

96.42;麻疹应种606人,实种564人,接种率93.1。四苗单苗接种率为96.78。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注重控制鼠间鼠疫的监测,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开展了“三灭”工作,加大了疫情监测及鼠防宣传力度,做到了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及时服务、及时处理。

法定传染病病例报告21例,其中肺结核13例,皮肤炭疽3例,肝炎1例,痢疾4例,无死亡。

地方病防治以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为重点,开展以改水和对重点人群普遍投药的防治工作。

麻风病防治工作已达到规定控制目标。目前,我县麻风病现症病人4例,包括复治1例。其中:多菌型2例。

去冬今春,美玉乡前后发生了畜间绵羊痘和人间皮肤炭疽,县委、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我局和卫生服务中心把疫情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动用人力、物力,赶往美玉乡开展调查、隔离治疗、消毒、监控等工作,并免费发放

6560元的药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皮肤炭疽的病人也得以痊愈,至今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3月,县中、小学发生了流感疫情,我局组派人员到现场调查治疗,免费发放5418.8元的药品,使老师及学生的病情得以痊愈。

(四)“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

根据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对全县“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进行

了合理部署,周密安排,成立了防治小组、救护小组及消毒组,安排下乡

16人次__天,在东达设卡49天,建立了24

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了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及设卡消毒工作,以高度警惕的工作责任心有力预防了我县“非典”及“禽流感”的发生。

(五)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___县加强初保与妇保项目实施计划》,重点抓了“母亲安全”项目、县级对乡级的监督指导工作及妇幼项目例会工作,重点培训高危孕产妇管理、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及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推广新法接生,提高了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各乡(镇)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了藏党发[1996]5号文件和昌党发[1997]11

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对农牧民群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农牧民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截止上半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

16976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有14750人,其中:安环125人,取环24人,皮埋18人,取皮埋8

人,女扎16人,人工流产41人,引产13人,口服避孕药及使用药具共14000余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为

86.89。上半年,卫生服务中心新法接生27例,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六)医药政工作

坚持以药品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现有卫生执法员3名,药监员2

名,实行综合执法。依法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打击各种卫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上半年,我局组织人员多次对县城药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各类卫生违法行为。上半年里,组织人员对县城食品卫生进行了

3次大检查,没收并销毁伪劣过期食品765件,折合3705元。

乡(镇)卫生“三项”建设:目前,全县10个乡(镇)中,仁果、下林卡、绕金及旺达4

个乡(镇)未修建卫生院,其余均有单独的卫生院,其中:田妥镇及扎玉镇中心乡(镇)卫生院为20万元以下修建。5

月,中国一汽领导来我县,到乡(镇)实地考察,计划对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进行援助。

(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从转变卫生行政职能入手,加大卫生改革力度,从“办卫生型”逐步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依法行政。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7470人次,住院病人数182人次,其中:治愈105人次,治愈率57.69

;转院和自动出院75人次,转院率41.21;死亡2例,死亡率1.1。平均床位使用率24.9

,床位周转率7.6人次。做各种手术33例,急诊病人47人次,死亡1人,抢救成功率97.87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达306165.30元,其中利润为76541.33元,总支出533800.73

元。

(八)藏医药工作

县委、县府及县卫生服务中心非常重视藏医药工作,认真贯彻三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藏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步伐,积极开发我县藏医药材资源。目前,我们正积极争取卫生服务中心藏药研制室的建设项目及配套设备。

(九)卫生受援工作

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抓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今年,一汽计划将援助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

100万元。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卫生技术人员到对口单位培训进修,造就我县卫生技术人员骨干力量。

二、精神文明建设

卫生行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行业”,我们始终坚持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十六大”会议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县人民提供文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年初县委、县府与我局签定的《20__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我们落实了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制度。

四、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

上半年,局院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共抽调下乡17人次,累计天数144天,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工作单靠卫生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有力协调,社会共同参与,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解决我县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实现我县各项卫生工作奋斗目标。

(二)乡村卫生人员少,待遇低,业务素质较差,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区卫生局的总体安排,抢抓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谈会及中国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开创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大力加强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和服务建设。

(二)着重抓紧抓好《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工作,以及对开展农村医疗的监督指导加大力度,重点抓落实。

(三)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按藏党发[1996]5

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县、乡两级的计生网络,每个乡要有专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要有一名妇幼计生服务人员,落实每月补助津贴

50元。将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工作做在前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及提高人口素质。并落实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人员浮动一级工资。

(四)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大对农村卫生的资金、人力、设备、药品等方面的投入,抓紧抓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力争实现农村卫生“一无三配套”。

(五)转变职能,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学科的社区卫生服务。

(六)强化医药监督,实行综合执法,防止伪劣药品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危害。

(七)加强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重点落实产科出血防治、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后感染防治、新生儿复苏等技术干预措施,推广新法接生。

(八)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监测和管理力度。

(九)抓好藏医药研制与

开发工作。

(十)大力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

(十一)经常性地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服务质量。

(十二)广泛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使农牧民群众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十三)继续做好“非典”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各项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取得骄人业绩,创造了我县卫生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各项卫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得到加强完善,服务规模、条件、能力、技术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卫生科技工作成果累累,中医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医疗、药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卫生行业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卫生工作在保障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县委宣传部通知要求,现就近三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卫生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和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特别是20*年“*”疫情爆发流行后,卫生工作更加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县委、政府把卫生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投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设一名领导分管或联系卫生工作,做到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组织部署,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部门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基本建立。

(二)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发生重要转变。针对卫生系统长期受计划供给体制的影响,对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供给体制的改变适应性差,思想观念陈旧和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系统内深入广泛地开展以“克服六种思想,增强六个意识,适应五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等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医疗卫生单位各级管理层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服务等理念和市场、改革、危机、竞争、创新、发展等意识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系统内广泛形成思改革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对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再认识,学会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只手,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的顺势作用与市场经济的逆向作用相结合结合,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列为检验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满足和扩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思想观念和思路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卫生改革与发展,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消费需求的卫生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卫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理顺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及卫生系统差额拨款单位退休人员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人才物管理职能从乡镇人民政府上划县卫生局,20*年村卫生室人财物移交当地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聘用决定权移交县卫生局实行依法准入,2009年开始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移交县卫生局,20*年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卫生差额单位经费补助机制实行定额补助,克服了财政拨款的随意性。2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基本实现全行业管理;二是建立了卫生工作双向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既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更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了以聘用为核心和绩效考核挂钩的人事管理和内部分配制度。实行了院所长公开选聘和科室主任竞争上岗制;四是进行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分别成立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五是对部分卫生资源成建制归并整合。撤销了卫生防疫站,右甸镇卫生院、苟街岔河卫生院、麻风病防治院,其人财物及职能成建制的分别归并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苟街中心卫生院,使现有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开发和利用;六是多渠道融资发展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创建了我县首家民营私立医院(**天和医院);同时允许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职工融资购买医疗设备,既壮大了业务,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政府投入不足职工待遇低的状况;七是医疗卫生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有力。推行了院务公开、病人选择医生、住院一日清单、费用查询、收费公示、后勤服务社会化和药品集中招标、医疗设备竞质竞价集中采购等单项改革,并形成固定制度执行。通过以上改革,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总数等资源配置日趋合理。200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6个,其中,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44个,包括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卫生技术人员831人,病床830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分别为2.56人和2.47张。二是医疗服务利用增加。2009年,预计到年底全县医疗机构(不包括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门诊诊疗人次可达80万人次,住院人数1.8万人。病床使用率70%以上。

(五)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有序成效显著。两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已基本建立,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和2009两年全县分别有29.9673万和30.668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分别为96.8%和98.01%;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累计受益人次万,支付减免补偿金额万元,20*年达到当年8000元住院封顶线的有6人。2009年1—10月住院单次补偿达1万元以上的有人,达到住院封顶线1.5万元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极大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参合农从中得到真正实惠;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医疗机构得到了发展,前些年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影响,乡镇医疗机构基本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新农合的开展给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乡镇卫生院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管理、技术、效益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认识及参合的意愿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新农合制度的施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二是建立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有效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了巡回医疗制度和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装备巡回医疗专用车一辆。农村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促进和提高。三是在项目的带动下,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四是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年经省市评审达到“基本合格县”标准。按照规划要求,今年正在组织申报“合格县”。

(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2009年1-10月报告乙类传染病4种94例,发病率44/10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72.36%、保健覆盖率97.46%,住院分娩率83.55%,新法接生率99.27%,儿童系统管理率64.97%,孕产妇死亡率58.92/10万,婴儿死亡率10.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9‰。

(七)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年至2009年,共投资6584.5万元,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单位业务用房建设,建筑总面积5.86万平方米。其中,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投资5584万元、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12个乡镇卫生院、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25个村卫生室、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至2009年底固定资产总值预计突破8*8万元,为2004年未1700万元的4.7倍;累计设备总值2555.1万元,为2004年未数332万元的7.7倍,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配置了ct、电视x光机、腹腔镜、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中高档先进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基本配齐了b超、心电、常规检验、x光机等常用医疗设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20*年通过省级评审确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年通过省级评审验收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引进运用多种现代技术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服务。投资130万元建成局机关办公楼,20*年至20*年投资近100万元完成机关及职能科室和县乡合管办电脑、传真、电话、打字复印、数码相机、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配置,20*年至2009年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对局机关、县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5个单位8辆公务车辆进行更新。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使卫生行业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各的同时,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收入逐年增加,增强了发展后劲,2004年首次突破2000万元大关,预计2009年可接近5千万元,

(八)卫生科教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建立了设备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及科技成果转换运用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近3年选送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人员达220人,398名在职卫生专业人员参加在职成人学历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44名乡村医生参加全国乡村医生中专班学习毕业,1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引进推广适宜新技术、新项目240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302篇;8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市县科技进步奖;积极引进实用型人才,连续3年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状况正在逐步改善,20*年建成远程可视医疗站,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九)重大疾病防治扎实推进。一是县乡两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20*年实现网络直报。二是计划免疫工作明显加强,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儿童计划免疫达标县,“四苗”接种率达到99.52%,20*年将乙肝和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9年又将15种传染病纳入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达到消灭标准,云南省卫生厅授予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三是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保持“零记录”成果,鼠疫、霍乱疫情连续40多年无病例报告,疟疾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云南省卫生厅曾授予我县疟防工作先进单位,结核病防治项目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100%,20*年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近几年以来均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无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四是艾滋病防治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年起实施防治艾滋病工作五项工程。20*年全面完成20*—20*年艾滋病防治三年人民战争规划目标,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保山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我县20*至20*年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五是20*年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

(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管理组织、指挥、信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七大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20*年以来,先后有效处置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中小学流感暴发、细菌性痢疾暴发等传染病疫情以及下六甲小学学生饮水中毒事件和交通、矿山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步入规范化。组建了卫生监督所,20*年完成了监督执法车辆、设备及人员培训等机构能力建设,以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二)其它卫生工作有效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开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1998年以来,每两年一次的卫生城检查评审,一直保持乙级卫生城成果,2009年创建甲级卫生城已通过市级评审转报省爱卫会,中医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医政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护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建立健全了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报告制度,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扎实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累计完成无偿献血5000余人,红十字会工作有效落实,抗灾救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创平安工作,20*年底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被命名为“平安单位”。

(十三)党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党风和行业作风建设是卫生部门工作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有效促进卫生党风行风的根本好转。在行风评议和每年行风建设考核中,卫生服务社会问卷调查,综合满意率连续保持96%以上。卫生系统良好形象已经在社会中普遍树立。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第5篇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12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浙委〔20*〕21号)精神,推进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实际出发,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总体目标。根据我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的总要求,努力提前4年完成中发〔20*〕12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力争到20*年,全市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的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市区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3、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农(居)民多样化的卫生保健需求;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坚持满足当前,兼顾长远,逐步到位。

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组织结构。各区、县(市)要根据县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和农村卫生机构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合理确定农村卫生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核定人员编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市)级重点建设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健全县(市)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合理布局乡镇卫生院,政府要在每个乡镇集中力量办好1所卫生院,不再另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预防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要按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对已整体出让或转为股份制建制的乡镇卫生院,当地政府要确保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的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村原则上每2000—4000人口设置1所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2、明确工作职责。政府举办的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等职责。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为主要职能,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范围内执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工作。

3、加快队伍建设。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宏观管理,发挥各方积极性,多渠道推进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并举,推进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凡新进入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须具备执业资格。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浮动工资或提高定级工资等办法,以及给予一次性安置费等方式,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县(市)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建立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将全科医学教育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必修课程,并逐步达到每万人配备5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05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凡试用期满的临床医师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须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对达不到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转岗分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区、县(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其它县(市)达到30%以上。自20*年起,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乡村医生资格的清理整顿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可通过个人出资、村集体资助、政府补助等方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乡村医生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管理机制。

4、推进卫生服务。以现有乡村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现有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建制乡镇卫生院通过功能转换和结构调整,依据*市农村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并经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转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条件的村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兼并、转型或增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形式,转换为以预防保健为主要功能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年,80%以上的建制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农村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

乡镇卫生院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乡镇卫生院的改革要坚持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力的原则,并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成为履行公共卫生责任,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

1、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区、县(市)管或县(市)乡(镇)共管、以县(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原则上划归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乡镇政府要继续支持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坚持“简政放权、激活机制”的原则,逐步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乡镇卫生院领导管理体制。

2、改革产权制度。坚持“科学设计、先行试点”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功能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或在行政区域调整后剩余的卫生院、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投标挂牌、拍卖等形式进行公开整体出让,吸收民资参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要按照改制的有关规定,规范资产评估、转让等操作规程,妥善安置人员。变现资金首先用于人员安置,结余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卫生事业。同时,提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托管、兼并、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卫生院和分院以及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组或改制。

3、改革运行机制。积极推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改革,全面实行院长(中心主任)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和扩大院长(中心主任)的经营自,探索实行职务(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年薪制等,建立并落实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人员聘用制,推行人事制。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评聘分离、优胜劣汰”的要求,激活用人机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现行分配模式,控制工资总额,合理确立各类岗位分配基数,建立绩效挂钩的考评制度和吸引、激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的分配机制。具体办法由各区、县(市)制定。

四、落实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卫生改革的有机整体,关系到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健康以及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领导,认真制订本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工作,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大投入。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以及公共财政的要求,按照分级管理、各区县(市)为主的原则,逐年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的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重大疾病防治、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的健康保护、农村卫生执法等,并妥善解决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的社会保障费用。要确保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和医疗服务经费的投入,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包括人员、业务经费)由区、县(市)级财政合理安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以奖代拨等方式,力争到2005年,使农村公共卫生业务经费达到每万人口不低于8万元。并适当安排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健康教育、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修缮等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资金需要。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确保提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负责安排政府举办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资金。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将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基本建设规划,由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改造方案,所需资金由区县(市)、乡镇负责。到20*年,建制乡镇卫生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转型,按照农村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完成改建。

4、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群的整体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抓好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科室建设,规范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改进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坚持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比重。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制医生和驻村医生的职能作用,深入社区和家庭,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等形式,引导农民合理地健康投资和消费,不断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卫生服务需求,积极开拓农村医疗保健的新领域。

第6篇

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自8月份以来,我市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以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研究卫生工作现状,仔细查找分析问题,及时反思和调整原来的工作思路。xx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要以改革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卫生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现将xx市认真组织学习、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层层传达,深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9月9日,市长xx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卫生局调研,听取了当前卫生工作有关情况、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和所做的工作,并在会上传达了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他指出,要以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结合xx下一步乡镇区划调整等实际,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以改革的思路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让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10月7日,卫生局专门召开会议,向全市乡镇卫生院长以上干部传达学习了卫生工作会议主要精神,重点讨论了盛昌黎副省长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会上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原创: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这次会议为xx市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对我市农村卫生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和鞭策,起到了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作用,对思考、部署、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卫生工作者今后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加快xx市卫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研究,逐项贯彻落实工作任务

1、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004年xx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40.6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83.3%,共筹集资金2201.7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7203人次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用,平均每笔1188元,其中达到万元以上的110人,达到2万元封顶的有27人,为减轻我市部分患病家庭经济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筹资质量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农民个人出资比例偏低,集体经济垫资现象严重。二是参保人员的受益面偏低。三是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度、信誉度、满意度偏低。针对以上问题,今年我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政策进行了完善和调整,主要是“三增一降一取消”(即增门诊、增特殊病种、增体检,降起报线,取消转院审批制度),起报线从原来的1000元降到今年的501元,这样既考虑到了受益水平,又兼顾了受益面,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水平,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机制的建立。

9月30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吴雪桦书记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专门提出具体要求,这项工作实行市级领导片长负责制,相关领导要亲自带队下乡督查,负责做好各自联系乡镇的筹资工作,确保全市所有乡镇都能按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9月30日下午,xx市召开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会上xx市长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突破难点,全力以赴,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各乡镇2006年筹资工作正在进行,xx市长、何蔚萍副市长等市领导正在各乡镇巡回督查,卫生局机关全体干部也分片包干,下乡和乡镇干部、农村卫生院一起宣传合作医疗政策、配合解决筹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等。全部筹资工作计划于10月25日前完成。

2、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龙头建设。以推进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为中央国债项目和xx市政府2004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前期因土地审批问题使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影响,目前该主体工程二层完工,预计2005年12月中旬大楼结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工程已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计划十月由市政府召集各部门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按评估结果确定实施方案。第四专科医院(精神病院)作为xx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唯一专业机构,2003年12月,因赣浙铁路改线该院第一次迁建工程被拆除。今年9月底,与何家山迁建工程同等规模的拆迁安置项目已准备就绪,新址确定在上余镇黄陈村(新火车站边),现已完成了地形测绘、环境影响评估、林地勘察、地质灾害评估、规划用地红线等土地申报基础工作。

10月10日,市政府解决了多年未落实的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编制问题,疾控中心定编35名,卫生监督所定编23名,同时今年对二家单位的财政投入也有所增加,人员基本工资和部分工作经费已得到落实,其中卫生监督所人均达到3.0万元。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合理配置、完善功能”为目标,明确了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并将乡镇卫生院划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等职能。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卫生院,使之成为片区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承担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今年市财政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解决了乡镇卫生院长工作经费问题,每位院长每年经费补助2万元,对农村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医生,每人每年按2万元投入,血防医生按每人每年3万元投入,确保农村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人头经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费用也按每年35万元予以安排。

三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网络网底建设。xx市有行政村560个,计划设置村级公共卫生机构478个,现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站342个,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率占71.5%。在完善网底建设这项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求对乡村医生每年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专项培训另行安排;二是结合卫生体制改革,鼓励一部分列入产权制度改革的分院和全科医疗站卫生技术人员能申办村卫生室,并在政策上予以优惠,以提高乡村医生人员素质,近二年来已有二十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申办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要按照“方便群众,服务患者”的原则,对村卫生室合理布局,灵活设点,提高经营竞争力;四是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村卫生室工作,强化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除今年新审批的56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外,原已申办的村卫生室有90多家经过改造也达到了规范化村卫生室要求。

3、继续深化农村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1995年以来,我市农村卫生院开始实行股份效益责任制,首先在分配上打破档案工资。2003年,在此基础上,遵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按技术和成果分配,按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推行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和各类成本剔除的前提下,根据各人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来计提报酬,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样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福利待遇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人员倾斜,激发了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计提成本时,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等作为成本支出,有利于当地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2001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的多种方式,对乡镇卫生分院全部实行租赁经营,通过公开竞标产生经营者,卫生分院、全科医疗站房、设备租赁给经营者使用,药品、低值易耗器材、流动资金(全科医疗点连同房租)由经营者自行解决,除按协议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外,每年向所辖卫生院上交一定的承包款,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实现了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目的。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从1999年开始,新进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目前已有345名为聘用合作制职工,占卫生系统职工的23%,在护理、检验、临床等专业试行协议医生护士制,各单位已招聘协议医生护士77名,逐步建立起“政事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选拔任用上,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竞聘上岗、民主推荐等公开选拔方式,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对不再列入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我们正在开展产权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目前清湖镇和睦卫生分院已完成前期调研、有关政策制定和宣传、资产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按照xx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计划明年全面推开乡镇卫生分院产权制度改革。

4、总结推广医生联村制度

xx市淤头中心卫生院从2003年开始,为了转变医院经营状况,改变以往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实行医生联村制试点,原创:给每一名医生印制一张名片,每一个行政村都确定数名医生定点联系,这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提高,客观上还起到了拉近医患距离,融洽医群关系的效果,实现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今年在总结淤头中心卫生院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卫生系统进行推广。按照“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定社区责任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主动上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

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要求,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我们将进一步专题研究,逐条对照,坚决落实好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我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近期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市、乡、村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设

9月9日,市长在卫生局调研时指出,市政府要建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乡镇政府要有一名领导分管理公共卫生工作,并确定一名乡镇干部为公共卫生管理员,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村“两委”做好公共卫生日常工作。市、乡、村要明确职责,定期研究公共卫生工作,把改善城乡公共卫生条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健康工程、保障城乡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等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到对基层政府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当中。这项工作计划在xx市乡镇撤扩并之后着手实施,预计2006年初完成。

2、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近几年来,xx市财政对卫生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事业费增长幅度较高,2004年、2005年分别为17.19%、25.93%,今后xx市财政要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及浙江省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投入结构和比例上要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倾斜。做好省财政补助设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配套工作,用于政府为农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要制定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使用和考核办法,确保用到实处,发挥实效。

3、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进一步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的各项建设,鉴于xx工业企业结构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不断增加,今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在疾控中心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资质申报,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计划于元旦后、春节前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对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装备各类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市公共卫生工作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鼓励和促进城乡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合理双向流动。要严把公共卫生队伍准入关,实施严格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医师准入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公卫人员坚决予以分流,提高队伍总体素质。在村级建立以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员,每年按照所需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由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在年终考核时予以兑现。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市、精干专业、适度竞争、运转高效”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乡镇撤扩并后,要着手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要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按照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执行市卫生监督所下达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用房由市财政统筹安排。目前,乡镇卫生监督分所职能配置、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审批。

4、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结合我市乡镇区划调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在确保一个乡镇办好一家卫生院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国有民营的多种方式,以激活其运行机制。

对不再列为政府举办的原乡镇卫生院,根据需要,一部分改造为政府举办的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另一部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源重组,转为医院、门诊部、诊所,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要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看准一个改一个,该改的一个不留,不该改的一个不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举办农村民营医疗机构,促进国有、民营医疗机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目前xx桃源骨伤科医院已发展成为衢州地区一流的民营专科医院,贝林医院计划于十一月份正式运行,将是衢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综合性医院之一。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村卫生室,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的网底功能建设,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

对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深化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要规范分配行为,坚持职工待遇与业绩和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5、以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第7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服务城乡居民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机制创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为重点,功能配套、分工合理、运行有序、方便快捷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公共卫生资源,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卫生服务体系。

2、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将不规范的基层卫生机构加强、精减、合并,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坚持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健康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年,全县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逐步构建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做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综合、续、便捷的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四、发展规划

(一)总体规划

到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基本达到:

1、以满足居民出行15分钟以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目的,全县规划设置2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31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乡镇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8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

2、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与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发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的网底作用。

(二)近期规划

年全县建制乡镇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0%,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50%。

1、制定设置与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建设与基本设备标准配置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规范要求,并将各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扩建计划和投资方案纳入年度投资预算。

2、根据分类设置要求,分步实施标准化建设。

(1)年12月份前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乡镇在年12月份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年12月份前,各乡镇按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的设站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50%。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的行政村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不足3000人或步行1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村可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对部分按分类重新定位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按本规划标准酌情调整。

五、机构审批

1、各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服从全县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报县卫生局审批。

2、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按照县设置规划进行合理布局,须按独立法人医疗机构申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应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个法人主体,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六、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农民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迅速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加快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卫生服务网络。

2、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人员、信息档案和日常事务的监督管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综合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第8篇

近年来,黔江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卫生部原部长高强专门作出了批示,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报》和《重庆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为更好地总结和发掘黔江区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市卫生局组织人员对黔江区进行了调研。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建设,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

合理布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置。结合全区乡镇和村组建制调整,把原有50多个乡镇卫生院调整为27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设置了182个村卫生室,保证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卫生室。统一规划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在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后,编制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建设项目、统一设计建设标准和统一安排建设时间,对每一个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辅助用房、院内环境和职工宿舍都进行了详细规划,明确了平面布局、建设面积、资金投入及来源。按照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和治疗室“五室分开、配套齐全”的要求,统一设计了全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图纸。规划到2008年将全部完成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和村卫生室房屋建设。集中实施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

实行“分步实施、资金打捆、一步到位”,按照先中心、次重点和后普通的顺序逐年实施卫生院配套建设,把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民族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经费统筹安排,同时完成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辅助用房、院内环境和职工宿舍综合配套建设,并配齐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下腹部手术设备和一般检验设备,做到建设一个、配套一个、完善一个、搞活一个。到2005年,全部乡镇卫生院都配备齐了基本医疗设备,15个乡镇卫生院完成配套建设,2006年又新开工建设6个乡镇卫生院。大力推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给予5000元补助,并采取三种建设方式。一是“村医出资、政府补助、产权归公、逐年折旧、离任还款”,以乡村医生为主体筹集资金建设;二是以政府补助为主与村委会活动室合并建设;三是由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政府三方共同投资建设。新建的村卫生室产权一律归公,乡村医生投入的资金实行“离任退款、滚动运行”。到2005年全区已有120个村卫生室完成业务用房建设,2006年又开工建设30个村卫生室。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大力降低医疗费用,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问题

建立乡镇卫生院药品集中询价采购制度。确定乡镇卫生院为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的主体,每季度组织1次采购。把乡镇卫生院使用的3440种药品和卫生材料全部纳入集中询价采购范围,卫生院财务不支付集中询价采购外任何药品的采购费用。村卫生室药品由乡镇卫生院免费代购,并加贴“黔江区乡镇卫生院集中询价采购药品”标签。每次集中采购前,临时成立药品集中询价采购工作小组,由乡镇卫生院院长轮流担任组长,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民主推荐,在监察、物价和药监等部门的共同监督下,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开展采购工作,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实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按照集中询价采购药品的价格,根据国家规定西药和中成药15%、中药20%的比例顺加作价,作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药品价格。据了解,2006年二季度,黔江区乡镇卫生院药品集中询价采购价平均比国家定价低50%左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药价比乡镇零售药店低10%以上。实行单病种限额付费制度。黔江区卫生局参照《重庆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制定了547种疾病的住院医药费用最高限额,根据实际执行情况每年调整1次。在制定限额付费标准时,首先收集前3年区级医疗机构各病种住院的平均费用,研究确定各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和日均费用,加上必要的检查费用,得出初步的区级医疗机构单病种住院限额付费标准,乡镇卫生院下浮20%执行限额付费标准。此外,在单病种住院限额付费的基础上,对31种常见病、多发病实行了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主要针对区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全区参合农民已占全区农业人口的60.4%。在试点中,主要建立了合作医疗基金风险分担机制,实行基金总额预付制和医疗费用补偿后付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35%作为门诊补偿基金、65%作为住院补偿基金,对乡镇门诊基金和住院基金实行年度总额预付,节余滚入下年基金,超支由乡镇财政、乡镇卫生院和区合管办三方分担。参合农民在区内医疗机构就诊,无论门诊、住院一律只支付自费的医药费用,按规定应该补偿的费用由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凭有关手续和资料到区合医办审核报销。实行月门诊次均处方费用限额制度。规定乡镇卫生院月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不得超过15元,村卫生室月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不得超过10元,乡镇卫生院观察病人临时输液的次均处方费用不得超过40元。

三、锐意改革,创新思路,推进农村卫生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农村卫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改革乡镇卫生院院长任用制度。黔江区建立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薪金激励制。乡镇卫生院院长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任期4年,薪金由基本工资、风险工资和奖励工资3部分构成。每年的基本工资为4800~6000元,由农村卫生事业费支付;风险工资为职工人均年工资额的1~1.5倍;奖励工资为卫生院年度经营节余的10%。改革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分流188人,减少了乡镇卫生院无学历和无职称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双末位”淘汰制度,卫生人员在全区范围内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年度工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处于末位的人员待岗1年参加学习培训,只享受基本工资,待岗期满重新竞争上岗。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度,职工岗位工资为300—600元,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岗位工资和绩效工作实行总额控制。同时,采取国家、单位和个人分别出资统筹经费,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创新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管和核算机制。实行乡镇卫生院会计委派制度,把全区的乡镇卫生院划分为9个片区,由区卫生局向每个片区委派1名会计,负责片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事务。同时,严格实行乡镇卫生院成本核算制度,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杜绝亏损。在乡镇卫生院每月的经营利润中,先提足固定资产折旧费、事业发展资金、人才培训经费等,然后提取适当比例的积累,剩余的才用于职工分配。#p#分页标题#e#

改革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方式。区卫生局对农村卫生事业费进行二次预算,经费投入实行“定额”与“定项”相结合,对公共卫生工作经费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基本年薪等实行“定额”预算,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经费等实行“定项”管理。在公共卫生经费划拨上,实行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通过乡镇政府向免费享受预防接种、孕妇产前检查、产妇产后访视和儿童体检的人群发放服务券,服务对象持服务券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区卫生局依据回收服务券的数量向乡镇卫生院核算下拨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规范村卫生室管理。财政每年补助每个乡村医生500元经费,采取“三制、四有、五统一”的办法,大力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三制”即乡村医生实行资格准入制、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四有”即基本医疗服务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输液有许可证“;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由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统一药品价格、统一收费标准。四是建立了360多人的乡村医生队伍。

健全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卫生人员培训规划,明确了每个职工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建立人才培养基金,从农村卫生事业费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提取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脱产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乡村医生培训制度,每月25日定期召开乡村医生视频培训会,每年举办2期乡村医生脱产培训班。

通过几年的努力,黔江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农村卫生投入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了制约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一些问题,比较好地实现了政府职能、卫生行业发展和群众利益三者的协调统一,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新路子。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政府卫生工作给予充分认可。农民生病在当地就能快捷方便地就诊,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得到缓解。2000年到2005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费用从285元上升到373元,年均增长率仅为5.5%;平均门诊费用从19元下降到14元,下降了26.3%;免疫规划接种率从85%上升到了9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49.9%上升到了80.7%,孕产妇死亡率从132.8/10万下降到了7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5.07‰下降到了17.83‰。

第9篇

一、新农合工作

县新农合工作先后完成了2007年参合住院患者二次补偿的兑付,今年以来。换发了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成立了卫生系统二级会计核算中心,加强了县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建设,调整制定了2010年补偿方案,实行了乡镇管办分离,启动了新农合网络管理。随着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县新农合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困难不时显现,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急需完善,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缺乏有待加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审计厅审计组对我县新农合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立即制定了整改方案并督促各乡镇严格依照要求整改落实。8月25日以来,由县纪委牵头,县监察局、卫生局、财政局、物价局、审计局有关人员组成的综合督查组再次对25个乡镇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全面督查,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存在虚列支付门诊费用,一是局部乡镇对“家庭帐户基金”管理失控。违规使用家庭帐户基金现象。二是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发放登记不完善,参合人员信息录入不完整,参合患者身份无法核实,给参合患者弥补和基金运行平安带来极大隐患;三是从家庭帐户的违规支付情况来看,少数乡镇垫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一些乡镇合管办形同虚设,工作人员不到位,不能有效履行管理监督职责;五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单薄,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不能为参合农民提供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六是局部定点医疗机构存在重复收费,违规收费、超标收费等现象;七是一些乡镇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政策随意现象仍然存在

要求我从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务必引起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以及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认真地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才干为2011年我县新农合制度的巩固提高发明更加有利的条件,才干确保我县新农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卫生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依照支付顺序。

请示省卫生厅同意后,为缓解各乡镇卫生院垫付参合患者补偿的资金压力。县参合农民家庭帐户基金实行预付制,下拨到各乡镇卫生院(合管办)进行管理。从审计和县内督查的情况来看,一些乡镇不严格执行家庭帐户管理规定,乡、村干部、卫生院职工及村卫生人员在家庭帐户基金支付上动脑筋、钻空子,严重违犯了县新农合管理规定。目前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已对一些乡镇进行立案调查,将对有关责任人严肃查处。从2010年5月1日县卫生局成立卫生系统二级会计核算中心以来,正逐步对各乡镇卫生院财务进行清理,预拨到各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帐户基金已全部收到县卫生局统一监管。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政府必需组织合管办人员,对2007年以前的家庭帐户进行全面清理,对由乡镇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支付家庭帐户资金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部清查,分类归档备查。各乡镇清查结果必需于2010年10月10日前上报县合管办。同时,县合管办必需加强对各乡镇的指导,县委、县政府将继续组织督查组,对各乡镇自查情况进行再次督查。

(二)加强县、乡合管办能力建设。

经县委常委研究,为加强县合管办能力建设。已同意增加县合管办人员编制,目前增编工作正依照顺序上报地区审批。县合管办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对乡镇合管办的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乡镇合管办的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筹资工作是否能规范有序进行。各乡镇政府要进一步依照管办分离的原则,2011年的筹资工作即将开始。认真落实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工作场所“三到位”要求,通过切实加强乡镇合管办能力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尽力为参合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保证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各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要结合外乡镇实际保证相对固定,特别是网络管理操作人员和财务人员,要防止因经常更换人员导致的工作脱节。人员分工上要职责明确,防止工作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乡镇合管办的管理上要积极探索简便高效的管理机制,要加强卫生院与合管办之间的工作协调,要因地制宜,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工作的调整。

(三)切实做好2011年筹资工作。

局部干部思想上容易发生厌烦松懈情绪,新农合资金筹集难度大。工作上被动应付。2011年人均筹资20元的规范进一步加重了筹资难度,要继续稳定我县90%农民参合率,需要我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为此,各乡镇要进一步统一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把新农合参合筹资工作作为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一项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实,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落实筹资任务。各乡镇在今天的会后要及时召开筹资动员会议,一是要加强过程督促。贯彻政策精神,制定筹资计划,确保工作落实。乡镇合管委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要加强对筹资工作的过程督促,从宣传、动员、筹资、登记到办证,必需督促乡村干逐一落实,有计划地分阶段落实筹资任务,要引导农村党员和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以自身的积极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普通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做到不夸大,二是要宣传讲透2011年的弥补政策。不误导。依照省、地要求,县2011年弥补模式调整为门诊统筹弥补加住院大额医药费用补偿模式,将取消实施了4年的门诊家庭帐户,实行门诊费用按比例补偿。实行门诊统筹弥补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参合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参合受益面。可能因为这一补偿模式的调整,会在筹资宣传过程中会出现群众不理解,担心不能受益而不愿参合的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完全掌握各项政策,向群众宣传讲透实行门诊统筹的意义,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夸大宣传、不误导参合群众。本着一切从群众利益动身的原则,筹资宣传过程中,对不愿意参合的群众要反复动员,解其不愿参合的真实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所有参合对象参合,确保我县2011年筹资工作顺利进行。

认真核对筹资登记与筹资票据,三是要严格筹资管理、规范筹资顺序。各乡镇合管办必需严格依照新农合财务管理规定。做到帐目清楚、单据完整,并依照要求装档备查。各乡镇合管委要加强对资金筹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滞留或挪用所筹集的资金。筹资人员在上缴参合金时必需同时向乡镇合管办提交参合家庭人员基本信息和续保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乡镇合管办凭参合家庭筹资票据存根和筹资登记表审核料理合医证。筹资人员上缴筹资款时,不能提供参合家庭人员基本信息的严禁办证。筹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启动运行的新农合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将参合人员信息认真核对后录入管理系统,不时提高工作效率。参合家庭合医证的料理发放依照责任落实,层层把关的原则,做到料理及时、填写清楚、发放登记完善,确保合医证及时送到参合家庭,严禁滞留和扣发。参合家庭合医疗证审核料理发放时间不得超越15个工作日。对工作马虎大意导致参合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丢失的一切后果由相关责任人负责。

规范筹资顺序。各乡镇必需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县2011年新农合筹资安排意见》严格筹资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基金主要用于农民的基本医疗。截止目前,新农合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县2010年新农合基金支付率仍相对较低,县合管办要加强督促,要认真分析支付率低的具体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研究解决。县卫生局要以中央新形势下新农合方针政策为指导,依照省、地要求,保证基金平安的前提下,组织县合管办有关人员,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门诊统筹弥补方案,努力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对目前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加以完善。对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管理制度,要及时的加以修订或废止,防止给参合患者造成误导,给管理工作带来方便。制度建设中必需保证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坚决防止执行随意等现象。

试点工作的开展没有任何经验和模式可循,县是全省第一批新农合试点县。完全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时创新、大胆探索,工作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如何在2010年全面修改完善我县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2011年制度建设是大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加强基金监管。

新农合提高筹资规范后,2011年。给基金监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相关制度,切实管好用好基金。对基金的帐户管理、分配使用、基金划转、对帐制度、会计核算、违规行为处置等要严格依照卫生部、财政部以及省、地有关管理部门要求执行。县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与县卫生局、县合管办的工作配合,加大对新农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履行部门职责。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滞留、挪用及虚报套报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审计部门要按照要求,定期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让群众放心。县信用联社必需督促各乡镇信用社无条件作好资金存储、划转工作。县卫生局要进一步完善二级会计核算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县乡医疗机构财务报帐人员有关财务、会计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各乡镇合管办必需加大合作医疗弥补情况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杜绝借用他人名义就诊、伪造资料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防止和打击一切侵占、挪用、截留、贪污合作医疗资金的行为。

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县卫生局、县乡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确保基金运行平安。部门之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门督查制度,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社会上,要加强公示,探索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

(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把审核工作前移,县卫生局要加大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力度。严格控制乱收费和弄虚作假,对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从严从快查处,努力营造高效、廉洁、便民的医疗服务环境。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参合患者就诊秩序和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确保患大病、重病的参合农民在就诊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动态管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医疗费用分析、评估和通报制度,把医疗收费、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农合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村级卫生室临时以来缺乏经费投入,由于2011年将实行门诊统筹弥补。建设滞后,不能为参合农民提供就近的医疗服务是目前我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上,不能为了覆盖面就盲目审批,必需严格依照执业准入制度,依照合格一个、评审一个、管理一个的原则进行审批。各乡镇要在加快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进度,为村卫生室开展门诊弥补服务提供有利条件。今后的工作中,必需通过加强管理,完全杜绝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免疫规划整改工作

县免疫规划整改工作将再次迎接省、地评审。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还有两个月。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各乡镇政府都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但仍有局部乡镇和医疗机构对此项工作不重视,否能如期通过免疫规划整改,与我座各位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以及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措施是否到位情况密切相关。

要确保此项工作顺利通过省、地复评审,免疫规划工作不是一个卫生系统就能做好的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必须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动起来,密切协作。各乡镇及有关工作部门必需全面加强免疫规划组织领导,严格依照我县《免疫规划整改方案》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履行各级各部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各乡镇政府必需立即组织人员,对外乡镇免疫规划情况进行自查,严格依照免疫规划评审要求,逐一查漏补缺,10月底前必需全面完成有关免疫规划资料的整理归档。教育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儿童入托、入学,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儿童,及时给予补种。县卫生局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免疫规划整改要求,近期内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监督检查。

三、降消项目工作

也将于11月份通过省、地评审。要免除黄牌,2010年是全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实施实行黄牌警告制度的第一年。要求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65%以上,国家下拨的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资金要安全补助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必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和护送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工作力度,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妇联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项目执行能力,确保我县顺利通过评审。

第10篇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交界处,北接四川省泸州市,西邻云南省昭通、曲靖地区,东南西分别与本省遵义、安顺、贵阳地区、六盘水相连。全区总面积26846平方公里,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八个县市,250个乡镇,4202个行政村,20__年年末总人口715万,农业人口占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2。20__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__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__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__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秘站网-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村两级逐步配备科技行政副职,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形成。一批以科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发挥。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逐年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义教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许多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学校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区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__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75.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1,基本实现了省规划的年度目标。到20__年,全区青壮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两基”人口覆盖率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返乡率。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义教工程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农村寄宿制中学所,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得到相应发展。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310个,其中:医院31个(县医院8个、中医院8个、专科医院5个、其他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241个(中心乡卫生院104个、一般卫生院137个)、采供血机构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所9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室4047个;现有病床5557张,其中:综合医院2127张、中医医院762张、乡镇卫生院2111张,妇幼保健院187张、其它326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6125人,其中:县级以上医院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妇幼保健264人、其他497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2258m2、118933m2、23408m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490.5万元、1084.46万元、1569万元、55.6万元。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逐步完善。我区乡镇一级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正逐渐形成。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的投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得到逐步改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也有一定的发展。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20__年底全区广播覆盖率为80.4,电视

覆盖率为82.77,“十五”期间全区共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套,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到20__年,全区新建体育场馆个,投入体育器材套,总价值亿元,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一定的体育设备。在县城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有新普及和加强。(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到20__年,新修旅游公路公理,新建宾馆个;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十五”期间,共引资亿元;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计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设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生服务,部分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__年的21.8‰下降到20__年的8.17‰,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三、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以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科技项目资金在农村比较缺乏,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基本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缺乏必要的培训;五是农村涉农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使毕节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上历史欠帐比较大,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一费制”收费,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备和教学业务专项经费,而乡镇财政有限,学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在一些乡镇基础条件改善了,但教学设备、业务还存在拖后腿的现象。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部分课程设置缺乏。全区农村初中虽然部分开始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效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由于在“普九”中,县级财力紧张,部分政府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解决建设资金,以致在建设后缺乏一些必要的投入,使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

4、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点严重缺乏,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听广播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给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留下了空间。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由于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一定的机构和人员,加上政府资金投入极少,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

实处。(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农村旅游业发展多数为自发性、零星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七)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到目前为此,基本是空白,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太远,由于我区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低,各级对建设农村社区的认识普遍不足,无论是从思想、机制、投入等方面都欠缺较大,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

(八)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的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还不充足。

四、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指

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教育和卫生两个重点,加大力度解决计划生育、公共文化、农村科技三项难点,积极关注群众体育、乡村旅游、广播电视、社区建设四个热点,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我区“十一五”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2、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配置,充分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3、坚持“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以最优化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使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公共服务领域流动,做到资源共享,依靠科技和现代管理,提高资源共享率。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引导和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思变革、谋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力量与积极争取国家和其它外部支持结合起来,整合内外部力量,走出一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

五、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毕和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提高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比重,加强社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力争到20__年,教科文卫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全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乡村旅游、计划生育、社区建设等社会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趋于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是:

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解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形成全区科技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科研条件平台和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技普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镇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力争到20__年,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2、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宗旨,以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出青壮年文肓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巩固和提高初等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全区以政府办学为主,公民办等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教育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切实抓好校舍建设及教学设施改善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继续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作为切实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切入点,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覆盖面,增加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同时,大力推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力争到20__年,赫章、威宁两县通过省“两基”验收;到20__年,力争60以上的乡镇建有幼儿园,4-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到40左右;全区创办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地级示范性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7以下;80以上的乡镇建成寄宿制初中,初中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8以下,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62,“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到20__年,各县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以县市为单位每6万人左右要新建或立足初级中学改、扩建一所完全中学,确保全区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0左右,全区力争创办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所地级优质高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民办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可同等享受农村“两免一补”的国家经费补贴。

3、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居民享有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要的卫生体系,完善各级医院、传染病院(区)建设,健全各类医疗和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完善和加强乡级卫生服务站。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作

为重点工作领域,重点抓好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尤其是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力度,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充分利用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救助基金,大力推进和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减少因病返贫的发生。要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整顿医疗秩序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不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在农村继续坚持以改水改厕改厨为重点,预防和养活疾病发生,促成文明村镇建设。力争到20__年,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得以提高;基本完成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房屋和设备改造,每个县市建成一所传染病区,把地区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中医院为三级中医院,黔西、威宁两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本条件,改建和扩建乡镇卫生院,完成227个(其中104个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建设和完善4047个卫生室。使全区每千人口医生数提高到人,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提高到张,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儿童免疫率达到;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50;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村安全饮水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所占比重达到40。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长效公共卫生机制。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卫生事业科技进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4、大力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推广“集团承包”等有效措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作为重点,坚决制止计划外生育。要继续把改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快乡镇计生业务用房改造步伐,按照“八化”要求,逐步建立完善、更新、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医疗仪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消除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宣传教育,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婚育观,提高全民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健全计划生育基层网点,特别是乡级计生站,搞好培训,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把生育条件、节育措施、奖励和处罚政策,落实到家庭和生育对象。要加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增加投入,完善医疗设备,为节育、生育、治疗不育等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保健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继续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健全完善各种计划生育配套措施,强化计划生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坚持推行生产、生活、生育“三结合”的利益导向机制,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扶贫资金、物资和项目、技术等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和贫困户。要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家庭养老、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保证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进行,实现人口有计划的增长。力争到20__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3‰左右,全区总人口控制在758万人以内。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为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系统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全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村级文化室、公众娱乐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成立农村文化宣传队和村级文工队,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加大破除农村不良习俗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维修、抢修的投入力度。

6、努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__年,力争把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6和90以上,积极发展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整合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并延伸到乡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节目制作和服务质量。

7、推进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强调体育在精神方面和文化方面对人的影响,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运动,既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强调群众的娱乐活动。努力改善体育设施,加快建成毕节地区体育馆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要鼓励集体、私人兴办体育事业,充分发挥体育的商业性,使体育事业与经济效益结合充分地在一起。要增加到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器材的投放和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健康有益的农村大众体育活动。力争到20__年,建成地区体育馆,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起体育指导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以上。

8、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要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认识,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投入上支持,以加快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资源状况,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

9、积极推进社区事业的建设。要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社区建设,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力争到20__年,以上的乡镇建立社区,以上的社区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六、实现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1、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会事业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弘扬试验区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积极进取,不断更新观念。

(二)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同时把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2、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按照上级规定及标准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建设,做到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达到满足群众对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的需求。

(三)政策保障

1、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展试验区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2、充分发挥毕节地区作为“试验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继续争取来自中央的各方支持、帮助与指导。

3、继续争取和充分利用深圳待发达地区、国际机构、民间组织对试验区的帮扶、援助与合作,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的条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经费保障

1、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构建与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农村社会事业融资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贷款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社会事业,把社会事业向市场化、商业化推进。

3、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杜绝挪用、挤占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现象。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加强规划,防止结构性浪费,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制度保障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照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分解工作,我委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第12篇

一、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是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在县(市)区域范围内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化网络。

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从实际出发,制定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综合利用农村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县(市)人民政府要办好县级预防保健中心、医疗中心及卫生监督机构。县(市)预防保健中心主要由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组成。县(市)医疗中心主要由县(市)综合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组成。

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的数量和布局。每个建制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临近城镇、医疗资源较丰富的地方,乡(镇)卫生院要缩小医疗服务规模,主要承担预防保健服务等公共卫生工作。

村卫生室可以采取乡(镇)卫生院办、村民委员会办、乡村联办或有执业资格的个人承办等多种形式举办。村卫生室的数量和布局,由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地域范围、交通状况以及群众需求统筹规划,合理设置。

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在现有乡村卫生机构的基础上,组建规模适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诊断明确的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等任务。卫生院已转制的地区,政府可通过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担农村预防保健服务等公共卫生职能。

民办医疗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社会资本、个人投资举办农村医疗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和扶持农村民办医疗机构的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卫生需求。鼓励和支持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到2010年,在全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二、明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任务

政府举办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中心,也是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中心,承担辖区范围预防、保健、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的职责。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各项改革按照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和原则进行,但要突出面向农村基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特点。县级人民政府要支持并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容,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要注意增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产科、计划生育、急救等服务功能,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村卫生室承担规定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残疾人康复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村卫生室要拓展服务内容,开展慢性病防治,提供巡诊和上门服务,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鼓励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服务。

强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纵向业务合作,发挥公立卫生机构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质量。公立医疗机构有义务支持、配合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符合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也可以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

三、深化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服务人口、服务范围、交通条件和当地疾病的发病情况等核定乡(镇)卫生院的规模、人员。在重新核定人员编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分流富余人员,压缩多余病床。到2004年底,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任务,并按职责进行管理。

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多余的乡(镇)卫生院可以进行资源重组或改制,可转为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在改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资产评估、转让等操作程序,防止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变现的资金必须用于原有人员的安置及发展当地农村卫生事业。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必须对改制后机构的名称、性质、服务内容和项目进行重新核准,变更登记,并根据经营性质在相关部门注册登记。

四、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加强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选拔和任用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一个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要认真实行卫生院院长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卫生院院长的业务考核与监督,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和扩大卫生院院长的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

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人事,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农村卫生机构新增人员必须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再签订聘用合同。做好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接续工作。扩大单位分配自,破除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根据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原则,将管理、技术及责任要素等纳入分配,使各类人员的收入与岗位任务、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挂钩。

五、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开展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县(市)人民政府要充实卫生监管力量,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工作条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卫生监督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积极创造条件在中心乡(镇)设置县级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乡(镇)卫生院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卫生管理工作,维护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秩序。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各类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和监督。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严禁向农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乱收费。要严格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条件,强化各级各类卫生人员的准入管理,坚决制止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要加强对乡(镇)、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重点对医疗操作规程、医疗安全与质量、合理用药、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等进行监督检查。

县(市)价格主管部门要规范农村卫生机构的收费行为,加强对农村卫生机构执行药品和医疗价格政策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六、加强对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