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时间:2022-07-29 11:3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降耗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第1篇

为了更好的把我厂2008年工作,做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2008年节能降耗工作如下希领导审定:

1、整理我厂近几年节能降耗工作材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对节能技术改造、定额管理等工作进行总结。继续推进有效的节能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改进,为以后节能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2、为了更好的落实各类节能降耗措施、满足能源管理方针,成立节能降耗工作检查小组,落实、检查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监督,以全面完善、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修订节能管理制度。为了使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厂的生产经营现状,进一步修订各类节能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梳理,使节能措施更符合我厂实际情况,确保节能措施执行到位。

4、制作节能降耗宣传标语、横幅,在厂内张贴、悬挂,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在厂宣传栏,开辟节能降耗专题栏,做好舆论宣传的节能降耗导向工作。

5、积极挖掘身边节能降耗的典型员工、典型事例。对平时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项目、以及节能降耗工作较突出的事迹,进行发掘,在厂内进行宣传。

6、根据厂部要求,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不断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

7、组织节能工作人员,参观有关节能环保会。通过参观使大家了解新技术、新能源设施,拓宽员工节能降耗工作思路,加强科学环保观念。

8、加强班组学习,并鼓励广大职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厂节能降耗工作献计献策活动,结合本厂特点,对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9、开展节能降耗讲座、培训,让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或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相关的节能技术、节能优秀事迹讲座,并组织交流。

10建立节能目标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班、组、个人,重点能耗岗位,签订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

11、抓好节能监察和监控。通过限制消耗定额,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节材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12、制定鼓励政策,严格奖惩。制定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奖惩办法和措施,评选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单位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第2篇

项目节能减排管理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噪声的排放。

一、项目节能减排的主要管理内容

1.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指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范围施工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消耗和现场办公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用于生活目的所消耗的能源。

2.耗能工质。耗能工质是指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而生产这些工作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能源,利用这些工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

3.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商品混凝土等。

4.减排管理内容。废水、废气、噪声、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

二、节能减排组织及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应编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工程各项目经理部。

2.工程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应有节能减排专题章节,或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工地节能减排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

3.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工地节能减排活动领导小组,有工地节能控制责任制,制定节能减排型工地的管理人员名单。

4.工程项目应设立节能降耗目标:

①万元产值电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08千瓦时;

②万元产值水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2立方米;

③单位建筑面积损耗的其他能源 不超过定额规定,并逐年按比例递减。

5.建立分级节能降耗组织管理机构与节能降耗责任制;制定工程项目节能降耗目标阶段预审和预评的规定。

6.工程项目施工入口处,设立节能减排型工地标牌,提示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的责任人、目标、能源资源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的内容,生活区及施工现场内在显著位置设置节能用水、用电的方法。

三、节能减排现场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关于禁止与限制落实淘汰技术、工艺、产品的现行有关规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

2.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工程项目按图施工,落实建筑节能要求,无不良记录。

3.工程项目建立分区域能源、资源消耗原始记录和月度台账,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值的真实性负责;工程项目应有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节能降耗数据分析报告。

四、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各项目于工程开工前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同时负责、组织落实,经批准的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立;

②环境目标和指标;

③组织机构及重要环境管理岗位的设置;

④重要环境岗位职责描述;

⑤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⑥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

⑦监视与测量。

2.项目环境管理控制目标。项目环境管理目标必须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要求并结合环境管理目标以及项目在区域周围的环境要求而确定。确保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项目办公室前院内汽车禁止长鸣笛,办公室内人员大声喧哗。减少和控制施工现场粉尘排放,要求施工现场设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保证污水排放达标。建筑垃圾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可回收废物及时回收。杜绝物料灰土遗洒,节能降耗水电油料消耗,项目经理要求制定“用水、用电管理办法”和提出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制定预案或管理办法。

五、项目环境监测管理

第3篇

一、节能降耗组织领导

为认真做好医院节能降耗工作,特成立医院节能降耗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全院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指导,保证相关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协调相关科室配合。由总务科具体落实相关要求,具体组织检查、奖惩和宣传工作,并负责制定年度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为医疗活动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二、节能降耗管理规定

(一)纸类的使用

1.纸杯是给来客准备的,员工用自己的水杯。开会时,请与会人员自带水杯。

2.使用电子邮件、局域网代替纸类公文。

3.双面使用复印、打印的纸张。单面使用后的复印纸,可再利用空白面复印或裁剪为便条纸或草稿纸再次使用。

4.多使用再生纸,公文用纸、名片、印刷品,尽可能使用再生纸,以减少环境污染。

5.多用手帕、毛巾擦汗、擦手,可减少卫生纸、面纸的浪费。尽量使用抹布。

6.所有文件尽量使用小字号字体。

(二)其他物品的使用

1.多使用回形针、订书钉,少用含苯的溶剂产品,如胶水、修正液。

2.不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如使用可更换笔芯的原珠笔、水笔和钢笔等。

3.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4.尽量使用充电电池,电池应回收,回收时应避免挤压破损。

(三)坏了的设备可以修复后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也可节约资金。

空调、计算机器材、传真机、复印机、办公桌椅等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进行维修。

(四)选用有环保标志的产品,拒绝使用不符合办公室环保理念的用品。

1、提倡购买绿色标志产品,以利可持续发展。

2、给各部门采购冰箱、电脑、复印机等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省电、节能、辐射少、经久耐用等绿色环保指标也必须予以考虑。

(五)节省水资源

1.水龙头、水管、马桶如有漏水现象,能自己修的马上修好,不能修的任何员工都应该向主管部门及时通报。

2.洗手擦肥皂时不要开着水龙头。

(六)节省电力资源

1.无人使用的办公室或会议室应关掉灯源或电风扇、随手关闭楼道灯。

2.高耗电量的电器如冰箱、微波炉、烤箱、复印机等避免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3.灯具每半年清洗一次,管线定期维护保养。

4.空调温度控制冬季不高于20℃,夏季不低于25℃,每季进行清洗维护。

5.下班不忘关电源。

(七)节约燃油能源

加强公务用车和救护车的管理,实行定点加油、维修、保养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制度及油耗上墙公示制度。主管人员要保持车辆、发电机等设施的正确良好使用状态,操作人员要探索节油操作技巧,定期检测设备。对违章用车、违章出车造成的消耗和责任事故,并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行政和经济责任。

第4篇

一、加快硬件建设

装修布置办公场所,对实验室、化验室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按照相关建设标准进行设计装修;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快按程序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用品及相关仪器设备;完成监测仪器基本的安装调试,人员操作培训争取一步到位。

二、加快队伍建设

(一)招聘、充实中心工作人员

按照市编委的批复,**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0名,临时聘用人员4名。随着仪器设备的到位,中心将逐步开展节能监察执法、能源利用监测、节能产品认证、节能评估和审核、节能宣传与推广等工作,需要较多人手,拟根据实际情况招聘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中心的力量。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

1.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宏观经济政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把握国家、省的宏观政策导向。

2.培训学习节能监察、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等专业知识,为今后开展节能执法、提供节能服务、清洁生产服务做好技术准备。

3.加强基础调研,深入了解我市社会、企业用能状况和节能工作现状,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学习交流

组织中心工作人员与各地能源利用监测、监察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尤其是加强与省节能监察中心的联系沟通,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及工作方法,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尽快把中心的各项工作运作起来。

(四)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邀请各个仪器设备供应商现场讲解示范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设备的相关特性及注意事项,尽快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

三、加快制度建设

(一)制定岗位责任制

按照市编委关于明确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机构编制问题的批复,根据中心职能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分工和职责。

(二)制定中心工作人员行为守则

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工作人员行为守则和执法程序,规范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

(三)制定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对中心实验室、化验室、财务、各种仪器设备和档案的管理,制定中心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化验室及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四、加快能力建设

(一)开展计量资质认证工作

根据设备购置情况,逐步向省申请各种相关的计量资质认证,扩大中心的节能监测范围。

(二)申请获取节能监测和执法资格

通过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省节能监察中心、市法制局举办的节能监察、执法培训,申请获取节能监测和执法资格,为开展节能监察执法工作奠定条件。

(三)申请增挂市清洁生产服务中心牌子

分批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到省清洁生产中心进行学习培训,为申请成立市清洁生产服务中心做准备。推动我市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清洁生产政策研究、技术支持、宣传培训、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

(四)建立能耗定期公布制度

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逐步建立健全能耗统计与公布机制,定期各镇街和重点企业能耗数据。

五、加快开展能源利用监测与监察试点工作

(一)监测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重点耗能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生产、生活用能进行检测,熟悉仪器操作,摸索监测方法,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展开能源利用监测工作。

(二)监察

接受市经贸局的委托,通过对能源利用状况的分析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进行现场监察,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市重点耗能企业名单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建立起我市重点耗能企业名单,将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列入名单,扩大节能监管范围,加快推进我市节能降耗工作。

(二)核定企业年度节能目标

按照“十一五”期间我市单位GDP能耗降低超过20%的总体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核定现有64家省监管、市监管重点耗能企业“十一五”期间每年的节能目标。节能目标一经核定不得随意更改。

(三)开展节能培训

组织专家会同市统计局对企业高层、节能主管人员和节能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节能的意义、责任和具体要求,能源计量、能源节约和能源统计,企业节能评估和审计等,帮助企业改善基础工作。

(四)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核查

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以及《印发省千家企业节能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经贸环资〔2008〕52号)精神,督促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制定节能工作计划和措施,切实开展节能工作,在协助省完成对6家国家监管企业现场核查的基础上,分批组织对其余企业开展核查。

(五)加强能源审计

督促指导企业按要求编制上报能源审计报告及节能规划,根据进度分批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评审不合格的企业责令其整改重报。

七、配合实施**市节能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配合《**市节能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做好企业节能量的审核工作,对申报市节能奖励资金项目企业的实际节能量进行监测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交市经贸局核准。

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一)办好法律法规宣讲班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实施,组织举办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讲班,邀请各镇街经贸办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宣传我市的节能工作形势,进一步增强节能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办好节能宣传刊物和网站

创办《**节能》专刊和网站,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报道节能工作先进事例,介绍节能降耗成功经验,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引导广大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工作。

(三)宣传推介**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中心的职能和业务,逐步扩大中心的宣传;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及重点耗能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能源利用监测工作,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打响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品牌,提高中心的影响力。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理用能、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一、二、三产及非生产领域内的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约束性指标,为“十二五”节能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节能双控工作要求,确定2012年的节能目标如下:

——确保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5.1%以内。

——确保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等价值,下同)比2011年(下同)下降4.4%。其中:

农业增加值能耗确保下降2%以上;(牵头部门:农经局)

工业增加值能耗确保下降6%以上;(牵头部门:经信局)

服务业增加值能耗确保下降4%以上。(牵头部门: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

——各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确保下降4.4%,其中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

——年耗能1000吨标煤及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确保下降6%以上,或可比价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0%以上。

上述约束性目标,按季度进行分析和检查,按年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工作重点

(一)实行区域用能总量控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制度,结合省、市对我市实行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核定基数,按可控的增幅比例对各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下达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各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要按照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要求安排生产和调整结构,新增用能要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其他项目实行“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将有限的能源配置到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及用能单位,实现能源高效配置。(经信局、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农经局、统计局负责)

(二)突出抓好结构节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资源配置向节能效果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倾斜。加快发展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化纤、纺织、建材等特色产业。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经信局、科技局、环保局负责)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力争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发展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分销和商务会展等生产业,推进制造业和生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经信局负责)

(三)加强建筑节能。贯彻落实《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城镇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拓展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范围。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筑节能设计、检测和验收标准。控制建设工程使用粘土类多空砖,鼓励建设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水源、地源热泵技术,新建12层以下的建筑,须采取与建筑物统一的太阳能供热系统;有条件的区域,要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管,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重点抓好墙体节能系统、门窗、中央空调及配套供用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提高公用建筑的整体用能效率。强化产业引导,积极扶持发展新型节能墙体材料,降低万块标砖综合能耗。全年新建节能建筑100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面积2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1万平方米。(建设局、经信局负责)

(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实施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使其成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经信局、发改局、环保局、科技局、质监局、供电局负责)

(五)推进商业及民用节能。对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的商场、宾馆等重点耗能单位实行能耗定额和限额管理,对超额单位,执行强制性节能改造。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鼓励商贸设施外墙保湿、LED节能照明、电梯智能运行、屋顶太阳能集热发电、地源泵供热制冷等节能改造;普及节能型照明灯具,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建设节能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引导住宿、餐饮、洗染和沐浴等生活服务业建立节约机制,开展节电、节水、节气活动,争创绿色饭店1家。倡导居民家庭节能型消费,推广使用变频空调、高能效家用电器等节能型产品。在有条件的社区、农村推广太阳能路灯,普及绿色照明。搞好节能服务工作,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能量平衡测试、节能诊断、技术咨询等服务。(经信局、供电局、商务局、旅游局负责)

(六)重视交通节能。探索城市公交优化方案,推广普及低能耗、高技术公共交通车辆及调度管理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强机动车年检年审,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的报废更新,积极推广使用大吨位和标准化交通运输工具;鼓励使用双燃料动力等环保车型,降低营运车辆单位能耗。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积极组织回程货物运输,减少空载,提高运输能效。继续鼓励现有出租车辆实施双燃料动力改造,更新车辆鼓励使用双燃料动力车型,鼓励单位、个人采用小排量车型。(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负责)

(七)推动农村、农业节能。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倡导以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为重点的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农用车、小型拖拉机尾气治理,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努力降低农业增加值能耗。(农经局负责)

(八)挖掘公共机构的节能潜力。认真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考核评价工作,鼓励实施办公楼空调、照明等系统节能改造,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快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机关文化。(机关事务局、财政局〈地税局〉、监察局负责)

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社区和家庭,除特定用途外,夏季气温不高于30℃时不开空调,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气温不低于5℃时不开空调,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机关事务局、经信局、建设局、供电局、监察局负责)

(九)健全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健全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源头控制。凡年新增综合用能1000吨标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电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一律不予备案、核准、审批和验收;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审批部门的责任。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填写节能登记表。节能审查管理权限严格按照《实施办法》执行,未按管理权限提出的节能审查意见不得作为办理项目相关手续的依据。(经信局、建设局、发改局、监察局负责)

严格项目准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项目,不提供授信支持,不办理用电等相关手续。(经信局、发改局、人民银行、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供电局负责)

(十)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公布的淘汰类目录,淘汰小建材、小铸造、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小电镀等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对经认定属于淘汰类、限制类的高耗能企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对能耗超过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以及违规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存在严重违法用能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耗能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经信局、供电局、环保局、安监局负责)

(十一)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精神,重点实施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四大行动。继续在印染、皮革行业中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加大工业区内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以及重点用能、用水单位、列入“811”生态文明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整治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继续开展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示范工业区、示范镇街道等创建工作,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经信局、环保局负责)

(十二)鼓励发展热电联产。落实《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加快集中供热步伐,逐步替代和取代原有的供热锅炉,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在已建成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区内,不得审批新建、扩建、改建生产性供热锅炉。(经信局、环保局、质监局、供电局、安监局负责)

(十三)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电网建设,深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善电网电压序列优化改造工作。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合理运用电压调整手段,推广应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终端电压质量和功率因素水平。结合有序用电工作,科学合理配置电力资源,重点保障居民和新兴产业用电。淘汰S7及以下变压器,推进节约用电。(供电局、经信局负责)

(十四)推行绿色采购。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制度,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等,优先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保证节能降耗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财政局、采购办负责)

(十五)推广新型节能服务模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的节能服务机构为公共设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管理等一条龙服务,推进节能技术服务领域市场化、产业化,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经信局、科技局负责)

(十六)加强能源统计和重点行业用能监管。加强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时序进度核算,做好节能降耗情况月度、季度分析;加强预测预警,制定节能降耗应急预案。指导重点用能企业依法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加强能源统计、能源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建材、化纤、印染等行业及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分析和监管,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经信局、统计局、质监局负责)

(十七)强化能源计量和能效标志管理。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新标准,对企业能源管理和用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节能标准化项目建设,鼓励制订能源计量产业联盟标准,提高整个产业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指导用能单位积极开展三级计量考核和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能效标识规定的用能产品一律不予销售。引导消费者购买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质监局、经信局负责)

(十八)加大执法力度。重视能源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完善节能执法稽查制度;建立节能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稽查力度,提高节能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依法开展能源监察工作,确保完成12家重点用能企业及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监察任务。推进化纤、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和重点商场星级酒店的能效水平对标,对超标企业实行差别电价。(经信局、统计局、质监局、建设局负责)

(十九)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税减免规定和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以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淘汰、限制类企业的信贷投入,建立信贷支持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人民银行、银监办负责)

(二十)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各类文化载体,深入宣传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产业等理念,开展绿色家庭创建工作;及时报道节能先进典型,曝光不良行为,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逐步使节能成为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民节能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广泛动员公共机构和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点滴事情做起,逐步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宣传部、经信局、妇联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要把节能降耗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坚定不移地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要善于利用“倒逼机制”,切实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节能降耗的作用,在结构调整中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各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督促、有成效,确保节能降耗工作常抓不懈。要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力形成推动节能工作的合力。

(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的机制。建立节能专项资金,确保节能资金合理增长。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先评优、政策支持、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6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用能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并将合理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我省也制定了对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实行“双控”的政策。至“十二五”期末,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9.5%,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5%以上。下达给我区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5%以上。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源供应将成为重大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用能管理,完善用能机制,提高用能效率,是确保我区完成省市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硬性要求,也是从实际出发,统筹节能工作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调整,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途径,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用能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把控制用能总量和能耗强度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控制总量、降低单耗、强化责任、建立机制、夯实基础、倒逼转型”的思路,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低效用能,禁止过度用能,实现能源使用的高效配置,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任务,为我区实现“经济强区、科技新城、生态家园、幸福”的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双控”目标:即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源消费强度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9%以上,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至“十二五”期末,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之内,能源配置更加合理,用能效率显著提高。

三、强化举措、严格管理,切实提高我区用能管理水平

(一)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

1.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和省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全区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用能管理工作机制。对于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前,乡镇必须先行审核把关。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在引进签约或进入报批程序前,须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

2.总量控制,占补平衡。按省市下达的我区能源消费总量,排定全区工业用能增加总量,并按年分解至各乡镇,由乡镇负责,实行总量控制,占补平衡。乡镇新增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按照省、市、区有关节能审查的规定执行外,在上报区节能主管部门审核时,须明确新增用能量在区下达增量指标内消化,或淘汰相应落后产能进行用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3.有保有压,控制单耗。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实行有保有压政策,限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发展;提高用能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新建项目评审制度,将项目能耗情况纳入评审范围,对项目单耗高于1吨标煤的,除对我区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目以外,原则上不进行审批。

4.年度控制,周期结算。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按年结算,实行用能总量控制;对引进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高,财政贡献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新增用能总量所在乡镇当年度未能消化的,可在下一年度或数年内统一结算,但新增用能总量不可超过区下达的“十二五”期内新增的用能总量。

(二)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1.继续加快节能降耗项目建设。“十二五”期内,每年排定的节能降耗项目不少于60个,总投资额不少于3亿元,年节能量不少于3万吨标准煤。

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民用建筑建成后,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物能效进行测评,测评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能效测评结果。

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严格按照《区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培育和强化公共机构节能意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发展,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法制化、规划化水平。至2015年末,人均能耗比2010年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建立完善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监督考核、宣传培训、技术支撑、市场化服务和监督考核等五大体系。

4.全面推进商贸流通服务业用能管理。在各类零售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最大限度地节约照明、空调用电,积极争创绿色饭店,引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用电、用水、用气、用煤等节能降耗活动,争取用5年时间,批发零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节电20%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能源消耗降低18%以上。

5.加强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十二五”期间,每年完成清洁生产企业15家以上。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

1.加速淘汰印染企业。根据《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力争在2013年前将年生产能力3000万米以下或环保不达标的印染企业全部实行关停并转,在2015年前将年生产能力5000万米以下的印染企业实行关停。

2.加速淘汰小矿山、矿山无宕面机组、小铝合金加工等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将技术含量低,用能总量大,用能水平低,有环境污染的落后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逐步限期淘汰,重点是3米以下的水泥粉磨站、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小铝合金加工冶炼、西部山区小矿山、矿山无宕面加工机组以及用于童装加工的老式缝纫机等。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文件精神,利用我区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通过向上争取补助和区政府财政专项补贴等方式,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余热余压利用等消费量不纳入总量考核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减少我区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实施南太湖风力发电、标准厂房屋顶太阳能发电等项目。同时,加大太阳能开发利用力度,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进行生物质能开发研究和产业转化。

(五)提高用能水平

1.积极推进“两型”企业示范建设。在重点行业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重点耗能企业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先进高效用能示范企业。

2.完善企业用能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能源监察力量配备,大力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启动能源审计,每年能源审计5家以上。组织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开展能效对标管理,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运行监测管理,组织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开展电平衡测试。

3.进一步加强有序用电。在确保合理生活用电的前提下,突出企业用电与企业工业增加值、税收贡献率挂钩,将有限的能源配置到能耗水平低、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企业和用能单位,严控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用电,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并依据《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等省市相关文件规定,逐步推行差别化电价、惩罚性电价。

4.加强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能管员队伍,加强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能管员配备和业务培训,提升其能力素质,使之成为我区企业加强用能管理的主力军,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企业节约用能与能管员考核奖励相挂钩制度。

(六)完善政策机制

1.加大财政支持。在区财政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并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主要用于支持节能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节能降耗示范项目等用能形式的创新,形成支持节能降耗的稳定资金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和完善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补助政策。

2.强化监督机制。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强化对能耗指标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完善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日常监察,对高耗能行业、大企业集团的用能情况要重点检查,并实行常态化的监察机制。

第7篇

年是“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目标的起始年,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3.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3.78%以上;万元GDP电耗、万元GDP取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严格控制项目准入,提高新建项目质量。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暂行办法》要求,对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完善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制度,实行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探索新建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同步建设制度。二是强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和改造提升工作;强化节能监察,对在用落后工艺装备限期整改。三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搞好鼓励引导。立足全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现有基础,强化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力促扩能增效,落实国家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四是积极培育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大企业充分利用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总体框架,加快培育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循环经济建设。指导企业针对行业、产品特点,以原材料和产品为纽带,注重上下游产品及能源、资源的配套衔接,延伸产业链条,基本建立起各种资源能源充分利用、循环链条主线明确、承接支点丰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推进其他领域循环经济建设。抓好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贯彻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的监管,针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在做好宣传、贯彻基础上,搞好调查研究,争取更多企业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四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年全区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争取达到5家以上,各有关企业也要加快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一是继续推广实施节能环保技改项目,抓好绿色照明、变频调速、余热余压利用等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在全区重点耗能企业中组织实施以节能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程节能活动,建立节能项目调度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力争取得明显效果;建立并完善节能降耗项目库,实行项目动态管理。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认真组织项目筛选上报,严格项目审核论证,切实做好项目汇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四是推进节水工作,抓好重点行业节约用水,加强污水处理,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努力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节能责任目标落实。按照“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做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责任目标的分解、落实,逐级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制度。二是抓好组织协调。发挥好节能减排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预警预测,定期研究分析节能降耗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措施;落实节能减排督查制度,坚持常规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根据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加大对重点单位的检查督导力度。三是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街道、开发区、管理区、重点耗能企业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四不一奖”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四是继续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引导重点耗能企业根据各自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消耗目标和措施,争创一流的节能企业。五是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列入国家、省、市管理范围的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力度,年耗能过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到年底要全部实施三级以上用能计量管理措施,落实好差别电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推动节能降耗。

五、积极推进其他领域节能。一是做好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市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程序》和公共、居住建筑分别节能50%、65%的标准,确保城区施工图节能审查合格率达到100%;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工程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销售使用;对既有建筑逐步实施节能改造;推进城镇“禁实”工作,关闭实心粘土砖厂;推广地板取暖、地源热泵供暖等比较成熟的节能采暖方式。二是促进农村节能。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普及农村沼气。采取秸秆反应堆、秸秆食用菌、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炉、秸秆利用企业等六种模式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三是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建立车辆节油激励约束机制;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洁净燃料,适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车辆;加快物流配送业发展,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四是探索公共机构服务业节能。努力探索实行公共机构服务业节能目标责任制,以强化管理,节能灯具改造,优化供电、供水系统等为重点,推进政府机关、宾馆酒店、商业网点的节能工作,力争重点公共机构服务业单位实现节能10%以上。

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一是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作用,突出节能宣传工作重点,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舆论手段,集中宣传国家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我区的节能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好年全区节能宣传周活动,宣传好典型、好做法、好产品,努力营造节能的良好氛围。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在各层次、各领域扎扎实实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和“九创建”活动,扩大公众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知度。四是建立能源浪费举报制度,随时查处浪费资源的行为。

第8篇

    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必要性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从依靠经验管理到依靠数据实现企业量化管理的保障,尤其在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中,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大中型企业虽然普遍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但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能源计量数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功能比较先进的能源计量、统计、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网络。其他行业能源计量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计量、节能降耗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普遍薄弱,装备水平低、工艺落后、单位产品耗能高,又没有资金进行节能设备改造和能源计量。三是大部分企业了解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信息渠道不畅,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可信性、可靠性缺乏有效判断,在选用节能产品时无所适从。四是大部分企、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不高。通过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的很少,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相关机构的服务。五是国产计量仪器仪表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需要,企业不得不购买进口计量检测设备。而进口设备不但价格高,而且服务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给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许多不便,影响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六是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推行能源计量工作缺乏动力。认为能源计量工作是投入多、产出少的工作,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

    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1)明确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企业应以GB17167—2006、ISO10012:2003、《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依据.坚持“设备管理为基础,法制管理为保证,数据管理为中心,现场管理为根本,信息管理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能源计量管理体系。(2)狠抓企业能源计量教育工作。在企业内部通过讲计量技术课,讲授计量知识,宣传计量管理工作,使企业职工和干部了解掌握并落实计量管理,计量管理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广大职工和各级干部才会支持计量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同时也要抓好质量教育工作,使每个职工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抓质量教育,使职工能够自觉地依照计量技术标准来操作;另一方面抓计量管理,使广大职工懂得计量管理对于产品质量提高的意义,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计量意识。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3)有效配置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是一双能够发现能耗上升或下降的“眼睛”,能源数据来源于能源计量器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能源计量器具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高,选好、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就有了节能降耗的“眼睛”,通过他们,企业可以发现能耗的变化,找到能耗居高不下的原因,查找出存在的差距,寻求到改进的空间,从而才能够有的放矢制定改进措施,实现节能降耗。(4)获得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并管理和运用好计量数据。能源管理依靠能源计量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能源统计、能源监测、能源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是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实施节能综合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是计量工作的核心。配备计量器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全面、完整、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但可靠的数据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化验不诊断上,要发挥计量数据的作用,用数据指导生产,优化配置,靠数据量化管理企业,靠数据量化指导生产,靠数据量化降耗挖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计量管理的价值。

    总之,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只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认证的效益和作用,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第9篇

一、用电指标分配依据

科学分配用电指标,可参照下述七项分配要素:

1.区分用电部门

按照用电性质可确定七类用电单位:教学部门、教辅部门、校部机关、后勤保障部门、独立核算单位、公共用电部门和非教学办公用房用电部门。

2.确定教学部门用电系数

教学部门用电应按专业区分文、理、工、农、医、体、艺术等不同学科,确定用电系数。

3.用房面积

教学办公用房依据各部门定编数或实际使用面积分配用电指标。

4.师生人数

按教职员工、学生实有人数分配用电指标。

5.实验室开出率

根据实验设备设施的数量、用电功率、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室开出率,计划课时数等核定用电指标。

二、用电指标化分配参照依据

1.参照前三年用电平均数

根据前三年用电平均数,算出部门人均用电、每平方米用电等数据,在核定指标时,避免发生指标与需要不符的情况。

2.事业发展用电需求数

确定用电指标,要考虑到这个部门当年增加招生指标、上新专业、增加用房面积、增加用电设备等因素。

3.使用节能产品

要体现使用节能新工艺、新产品和节能改造带来的节能降耗效应。

4.理顺供电关系

要解决好线路交叉、抄表不实、多部门使用同一用房、同一设备的用电量分摊问题,谁使用算谁的指标。

三、核定用电指标

1.教学部门用电指标核定

学院用电指标要在确保供给的前提下核定,做到既保证需要又节约用电。

2.教辅部门用电指标核定

高校教辅机构有实验中心、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室、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等,用电指标核定要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核定。

3.校部机关用电核定

校部机关的用电指标要分配到各处室,对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可增加指标系数,一些无法归口的单位,可落实在校办。

4.后勤保障部门用电指标核定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用电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列入成本管理。下列三种情况用电由学校补贴,超指标由后勤集团向学校缴费。

5.独立核算单位按实际用电量加线路消耗数收费。按当地物价部门公布的商业用电、工业用电价格收取电费。

四、用电指标管理与考核

A.接受上级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的有硬件条件、管理制度、节水节电效果等到组成。

1.考核硬件条件

(1)节电型设备安装与使用:包括智能IC电卡、照明节电器、节能灯、节能照明控制设备、智能化用电设施等节电型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2)节能型设备安装与使用:空调、配电房、水泵房等大型用能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安装及改造。

2.考核管理制度

(1)新建项目专项审查制度: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参照建筑节电政策和标准进行专项审查。

(2)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制度: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电方案;对节电改造的可行性、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

3.考核节电效果

(1)校园节电效果:制定生均耗电量指标,按生均耗电量指标控制,生均用电指标在2005年实际使用的基础上降低15%。

(2)新建项目节约制度落实情况: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定;落实能耗分项计量措施;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B.对校内各用电部门考核重点是用电指标有效控制和培养节能降耗电行为

1.节能降耗组织:有专人分管、有管理措施,有节能降耗业绩。

2.用电指标控制情况:通过各种节能降耗措施控制用电指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3.照明节能措施: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和长明灯等电力空耗现象。

五、完善激励机制

1.加强制度执行力。严格执行《用电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用电行为,加大违章用电及浪费行为的处罚力度。

2.加强节能降耗监管。通过远程传输系统等手段及时采集分析耗电数据,对学校内能耗实时动态监测,做好能耗统计分析工作。

3.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项目建成后需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4.开展低成本节能改造。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本节能技术改造,对耗能大的建筑,制定节能方案进行改造。

5.激励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对有高耗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和用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改造,对用电设备和电力分配系统进行系统性诊断和分析,提高电效。

作者简介:

第10篇

一、节能减排意识不强。雅安能源以电力为主,供应情况相对省内其它地方较为优越。电费成本不高,对企业生产影响不大,企业的主要精力未放在节能上,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薄弱,难以将节能工作放在首位,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节能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节能工作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它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能源购销、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然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和销售,而忽略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没有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能源统计制度不完善,能源岗位不稳定或缺位,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能源数据收集不准确或不全面,为了应付交差,乱填乱报,上报的能耗数据不准确,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能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节能指标的完成,

三、节能监管不到位。目前科学统一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完善,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人员配备难以落实,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对企业是否合理有效使用能源或浪费能源的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同时全面实施节能降耗困难较多,各级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也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节能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四、激励政策不完善。由于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全面被接受,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使用节能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不高,只重生产,忽视节能。另一方面政府在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不够,直接影响

到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五、科技投入不足。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同时科技投入必不可少。目前我市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施节能技改的措施不足,资金投入不够,装备水平和工艺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耗能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节能减排的推进速度。

六、宣传培训力度不够。节能减排不应仅作为政府考核目标,应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现在我市企业在宣传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大,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没有把节能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教育职工和进行广泛宣传,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完成每月下的达指标任务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对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的认识不足,节能创新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较差,一些企业怕花钱,不愿送出去培训,企业自身也难进行能源统计和节能岗位培训。

三、加强节能减排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能源统计的依法管理工作。重点用能企业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配备能源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各区县和企业要严格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如实上报能源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加快上报企业能耗动态。二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计量制度,企业要不断充实能源计量器具,合理使用计量器具,确保能源计量的准确和完整。三是企业节能部门要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实行目标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随时掌握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定期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国家确定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企业,全省确定200户,我市按照全省要求,确定了70户省市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五年内实

现节能1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为此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对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同时按照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对7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总量实行严格考核,并抓好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五、狠抓技术进步,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有效途径,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进行技术创新,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和落后生产能力,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给予专项补助,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关范文行政论文:论文:节能减排是把双刃剑

第11篇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依靠技术进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2005―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过程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却逐年明显下降。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0.91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0.82吨标煤,累计降低9.89%,相当于节约810万吨标煤。2007年与2005年相比,油气生产综合能耗下降6.43%,炼油综合能耗下降3.3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2.17%,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下降2.73%;COD排放总量2007年比2005年下降11.92%。

目前,公司上下已经形成了全面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体系。作为“重点型”中央企业,中国石化成立了由王天普总裁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节能减排办公室和节水办公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上下衔接、运转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公司按照国资委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的要求,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制定下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节能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对事业部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节能措施、节能基础管理等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

三是强化基础管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季度例会制度。总裁班子每季度组织一次节能减排季度例会,有力地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完善了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印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节能统计指标体系》,按专业设立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统一规定关键指标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成立了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和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按照国资委和发改委要求,中国石化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分别成立集团公司节能监测中心和集团公司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为总部相关管理部门、事业部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政策研究、决策支撑与技术服务。

四是通过结构优化调整,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中国石化通过对重点炼油化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了装置规模大型化和集约化,提高了炼化企业的集中度。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是加大节能科技开发工作力度和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中国石化全面推广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成熟节能技术。并重点推广了以下节能技术。油田板块:推广利用节能型抽油机和抽油系统、注水管网、工艺优化设计技术、优化热力、电网供电系统及密闭集输工艺等成熟技术;人工智能采油系统、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实施网电钻井、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等节能技术。炼化板块:推广加热炉强化传热技术,提高加热炉效率;推广机泵叶轮切削技术、变频调节技术,降低机泵电耗;推广应用电网谐波整定技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等。化工板块推广利用吸收式热泵(AHT)在合成橡胶凝聚装置上的应用技术,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

六是加大投入,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集团公司05―07年节能减排项目共安排投资114亿元。油田板块:重点安排了专项节能或与节能降耗相关的项目。炼油板块:启动了九江石化等32个低温热利用项目;化工板块: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空气预热技术,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扭曲片强化传热技术,组织 “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煤气化装置等技术攻关。公司于2007年8月份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22个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到位财政奖励资金1530万元。

七是抓好重点污染物的治理。中国石化自2004年起对突出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力争在“十一五”前期,解决与现有标准规定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环保问题。

八是树立循环经济观念,扎扎实实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节水管理,落实节水减排方案。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1亿元提高到2006、2007年的3亿多元。

二、“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节能目标

节能目标:到2010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91吨煤降到0.81吨标煤,相当于节约969万吨标煤;油(气)开采综合能耗从2005年112.0千克标煤/吨下降到85.7千克标煤/吨,下降23.5%;炼油综合能耗2005年的68.6千克标油/吨下降到62.0千克标油/吨,下降9.7%;化工乙烯解装置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684.43千克标油/吨降到650.0千克标油/吨,降幅5%;销售吨油品耗电从2005年的4.7度下降到3.7度,下降21.3%;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从2005年的370.81克标煤/度下降到350克标煤/度,下降5.6%。

环保目标:强化外排污染物的有效监控,不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外排污染物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到2010年,80%以上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标准。外排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量总体分别减少10%以上,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和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节水目标:建立规范的用水、节水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用水、节水奖惩机制,实行定额管理,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家工业企业领先水平,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水平,把中国石化建成节水型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5年累计节约用水8亿方,万元产值取水量达到11立方米/万元以下;加工吨原油取水量0.65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优化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加大压烧油工作力度和资源优化利用。继续实施各项煤代油、焦代油、气代油、电代油工程。优化炼化企业制氢原料和氢资源;做好炼厂气体,特别是催化裂化碳二组分中乙烯和乙烷的回收利用;做好炼厂碳四、芳烃等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南化资源优化项目、川维配套川东气田开发项目等一批优化项目的建设投产;关停小炼油、重油制氢、小锅炉、中压纯凝发电机组等一批高能耗装置。淘汰低效高耗的钻井设备、老旧电器设备。计划利用1―2年时间,投资3.5亿元,油田更新淘汰S7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积极加快炼化企业布局调整和装置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高效设备,提高炼油设施的效率;逐步淘汰工艺落后、规模小、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装置,实行规模化经营,建立千万吨以上的炼油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加快实施重点节能项目。油田:“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方面的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累计实现节能量10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高耗能变压器的更新改造工作。继续开展胜利、河南两家油田企业的燃料替代工程。在各生产系统推广应用抽油机新型拖动技术、油井集中供配电等成熟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电耗。针对系统与能力不配套的问题,逐步实施地面工艺系统的节能改造,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站点,降低系统能耗。在节水、节电、节约自用油、节约天然气等方面建立节能项目储备库,并进行优化排队,不断完善和实施。强化老油田开发注采结构调整,控制无效液量产出。开展生产系统合理用热、油田产出污水合理综合利用等调研工作,完成供配电系统能耗测试和水平衡测试。

炼油:“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新建炼化企业全厂节能规划;典型炼化装置的节能工作;重点节能专项改造项目;抓好节电专项工作;蒸汽优化专项工作。

化工:“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推广跟踪沼气发电、利用螺杆膨胀机发电等新技术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推广实施。对烟气余热回收、疏水器改造、保温、保冷材料更换等企业普遍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进行集中整改。推广APC先进控制技术。开展动力系统优化和低温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工作。

油品销售:大力推动机关带头节能。突出抓好加油站节能。狠抓物流优化节能。加快开发、推广、应用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整体优化一、二次物流,继续整合关闭低效油库,不断提高物流环节节能降耗水平。适当投资技术节能项目。

五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加强环境友好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环境治理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发无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三废”生成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加快通用合成树脂材料高性能化技术的开发,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六是加快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作。油田:重点示范推广“煤、气代油”以及利用污水余热代油等燃料替代技术、新型抽油机拖动技术、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方法、机采系统变压器集中供配电技术、供配电网优化运行负荷技术、伴生气回收技术、污水处理回用回注技术等一批节能降耗成熟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高效电动机、高效节能变压器、高效燃烧器、节能型抽油机、高效分离设备等新型节能降耗设备和产品。

炼油:提高电网、电机运行效率。推广变频和叶轮切削技术。优化蒸汽系统运行。提高三炉四机运行效率。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

七是抓好规划设计和终端用能两个源头的节能降耗管理。建立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篇的编制、评估和审查制度。新建项目必须设置先进合理的能耗指标。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做到节能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优化设计方案。规范节能节水产品采购管理。

第12篇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投产两年来,年利税从一千多万元迅速提升到近三千万元,实现了倍增效益。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企业从一开始组建就确定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倡扬和谐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筹建之时,便确定了以倡扬和谐为主线的企业文化发展“路线图”,着力建设以悦求达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塑造好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共同追求的大团队精神。突出差别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三化”战略,强调“科技创造价值,服务开拓市场”、“全过程服务,全团队服务”,弘扬“诚恳待人,诚实敬业、诚信立业”的“三诚”风尚,从纺织行业后来者的位置和角度,提出“扬长后发优势,跻身后起之秀,力争后来居上”,“打造集群产业,形成集成规模,实现集约经营”的目标, 形成“快乐纺织”或者“快乐工作”理念,和悦、欢悦、愉悦、喜悦,就是“悦文化”的精神品牌。

打造中国纺织“悦文化”基地,是***品牌文化、企业文化的共同取向。坚持以个性化、人性化塑造品牌,彰显***的人文精神,在共同愉悦的环境里,达到品牌价值的实现。把人文关怀体现在厂家、商家、消费者等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共同愉悦点上,这成了构建***品牌文化的基点。

二、健全组织载体 维护员工权益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组建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网络,运用报纸、刊物、网络、电视、重要文体活动、专场模特秀等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空气浓,廉洁自律好,群众威信高。每年都举行领导述廉、群众评廉工作,评议结果表明,群众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达压倒性比例。开展群众性献计献策活动,征集来的批评建议金点子,一律给予奖励。去年,有职工反映一线员工工资不高,集团领导立即开展调研,迅速上调,人均增幅达百元。职工食堂、浴室、宿舍都达到与企业相适应的水平。员工上下班全部由厂车接送,定期组织全员体检。所有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缴纳“五金”,员工后顾无忧。十分注重对一线技术员工队伍的培养。从面试、文化考试等几道程序把好入口关,招工一律实行阳光操作,新进员工如同预备役军人管理,全都参加军训,进行文化学习和现代纺织技术培训,形成了以“我是人”为荣的文化认知感,和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紧迫求知欲。员工得到全面发展。连续几年的全市纺织“操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都名列前茅。员工团结友爱,无重大案件和群体上访事件。

注重人文关怀 坚持诚信经营

***人从传承母体文化做起,到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在全新的文化高平台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到处寻访的产品,我能为你纺出来,你想选择的产品,我可以给你织出来,而我所纺所织,就是为了满足你的寻访和选择。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作为月产千吨纱线的纺织一厂,可以为客户专门生产百十公斤乃至几十公斤的特殊纱线。为了保证质量,将协作中的客户名单挂上车头,写上为某客户生产的某品种纱字样。客户登门一看,无形的品牌立即成了有形的形象,感动、满意之后,便是进一步加强合作,真正达到同喜悦、共发达的效果。自开业以来,的客户与日俱增,但只要是合作过的客户,一个没有丢失,全部成了回头客。

把人文关怀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上,坚持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消防演习等活动,杜绝了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切实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推行5S管理,通过三标认证。开展日常节能督查工作,建立节能降耗考核体系。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办法》和《节能降耗考核细则》,组建节能办,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对园区各分厂、公司及职能部室的能源使用情况对照有关制度和考核办法进行跟踪检查,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吨纱耗电指标达到公司制订的2500KWH/吨纱以下的定额指标。2007年,仅电费一项就节约近200万元。

履行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盐城市纺织协会就在***办公,***总经理兼任盐城市纺织协会会长,对全市纺织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资助大学生社会实践,举办***走向延安活动;冠名举办***时尚之夜时装秀活动,推动盐城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参加圆寒门学子大学梦资助活动;赞助大型公益性文体活动;为当地刘朋村困难群众送温暖等。据不完全统计,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支出,每年都在50万元左右。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集团有限公司 ***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投产两年来,年利税从一千多万元迅速提升到近三千万元,实现了倍增效益。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企业从一开始组建就确定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倡扬和谐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筹建之时,便确定了以倡扬和谐为主线的企业文化发展“路线图”,着力建设以悦求达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塑造好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共同追求的大团队精神。突出差别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三化”战略,强调“科技创造价值,服务开拓市场”、“全过程服务,全团队服务”,弘扬“诚恳待人,诚实敬业、诚信立业”的“三诚”风尚,从纺织行业后来者的位置和角度,提出“扬长后发优势,跻身后起之秀,力争后来居上”,“打造集群产业,形成集成规模,实现集约经营”的目标, 形成“快乐纺织”或者“快乐工作”理念,和悦、欢悦、愉悦、喜悦,就是“悦文化”的精神品牌。

我们**集团坚持以个性化、人性化塑造品牌,彰显***的人文精神,在共同愉悦的环境里,达到品牌价值的实现。把人文关怀体现在厂家、商家、消费者等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共同愉悦点上,这成了构建***品牌文化的基点。

二、、履行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盐城市纺织协会就在***办公,***总经理兼任盐城市纺织协会会长,对全市纺织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资助大学生社会实践,举办***走向延安活动;冠名举办***时尚之夜时装秀活动,推动盐城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参加圆寒门学子大学梦资助活动;赞助大型公益性文体活动;为当地刘朋村困难群众送温暖等。据不完全统计,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支出,每年都在50万元左右。

三、注重人文关怀 坚持诚信经营

***人从传承母体文化做起,到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在全新的文化高平台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到处寻访的产品,我能为你纺出来,你想选择的产品,我可以给你织出来,而我所纺所织,就是为了满足你的寻访和选择。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作为月产千吨纱线的纺织一厂,可以为客户专门生产百十公斤乃至几十公斤的特殊纱线。为了保证质量,将协作中的客户名单挂上车头,写上为某客户生产的某品种纱字样。客户登门一看,无形的品牌立即成了有形的形象,感动、满意之后,便是进一步加强合作,真正达到同喜悦、共发达的效果。自开业以来,的客户与日俱增,但只要是合作过的客户,一个没有丢失,全部成了回头客。

把人文关怀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上,坚持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消防演习等活动,杜绝了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切实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推行5S管理,通过三标认证。开展日常节能督查工作,建立节能降耗考核体系。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办法》和《节能降耗考核细则》,组建节能办,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对园区各分厂、公司及职能部室的能源使用情况对照有关制度和考核办法进行跟踪检查,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吨纱耗电指标达到公司制订的2500KWH/吨纱以下的定额指标。2007年,仅电费一项就节约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