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02 18:1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铣床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模式创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训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在数控铣实训中,由于数控铣床价格比较昂贵,老师一般不愿意让学生在数控铣床上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的去做,教师没讲到的,学生坚决不能做。所以,无形中学生就对数控设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了。针对此种情况,在学生进行数控实训时,教师应先在数控铣床上演示操作,很快加工出一件产品。此时学生会对数控铣实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向往。这时教师强调一些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到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再现,教师将仿真机床所有的控制界面都留给学生,学生可以按动仿真机床界面上所有的按钮,来探究性的操作,在此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关闭机床门就操作、对刀出错导致撞工件、撞机床等严重操作错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哪些操作是安全的、规范的,哪些操作是不安全的、不规范的,学生会对不安全的、不规范的操作记忆深刻,在实际数控铣床操作时,学生不容易再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内容创新,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

数控实训教学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创新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对刀,传统教学中通常先教学生以工件中心对刀,后再讲以工件的某一角对刀。这样既繁琐,又容易混淆。笔者经过几轮学生的实训比较,得出如下XD-40数控铣床对刀教学步骤:

工件的左后角为零点:

A、工件装夹(校正—夹紧)—装刀。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MDI—PROG—软键MDI—输入“M3 S500”—按“CYCLE START”—RESET。

C、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HAN-

DLE—按“SPD CW”。

(a)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左侧(适中)(Z、X)—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X处—输入“X+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后侧(适中)(Z、Y)—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Y处—输入“Y+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以正向逼进工件时,输入负刀具半径值;以负向逼进工件时,输入正刀具半径值;对已对左后角为零点,改为工件中心的,可在X上输入工件长度的一半(+),按“+输入”,可在Y上输入工件宽度的一半(+),按“+输入”即可。其中在对刀过程中,以刀具逼近工件的方法,要求刀具快速接近工件,但不能碰到或撞到工件,至于X、Y、Z三轴先移动哪个轴,由学生自行练习,得出最佳路径。

三、过程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学生自创课题管理。收集创新课题—师生交流、同学认可—实践加工—作品展示—总结思路—再完善—实训教研组通过—收集到数控实训课题集。

(2)学生项目团队管理。给出任务—构建团队—小组方案—具体实施—监督、反馈—改进方案—再实施—总结交流—作品展示—项目资料归档。

第2篇

一、实现真正的一体化教学,而不应只停留在形式上

《数控铣床技术》作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既有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也包含操作性极强的实操技能,并且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设备短缺及课时不够的影响,使得该门课程教学难度加大,这对我们的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1.让实训车间成为教室,使知识化抽象为具象

数控铣工实训的教学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训技能的学习,课堂绝大多数时候都应设在实训车间,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当前不少教师将理论知识安排在课室教学,等到要加工工件才去车间,这样虽然比较容易进行管理,但学生对知识却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比如说,编程指令G00与G01的区别,如果教师不通过在机床的演示,而仅仅在课室讲解,学生是很难分清二者的区别的。此外,通过机床的具体操作与演示,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学有所用,增强他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教学管理能力,使之达到“双师型”的素质要求

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素质一直以来都是良莠不齐的,要么是偏重实操技能,要么是偏重理论知识,有的上理论课与上实训课的老师还不是同一个老师。这其实也是“一体化教学”得不到贯彻实行的重要原因。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要想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必须让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知识,并触类旁通,耐心认真地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数控铣床技术》的授课教师不仅要会说,说的让学生听得懂,还要会做,做的让学生学得会。只有这样,一体化教学才能真正让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有改进,学生才能掌握过硬的技能。

3.实训教学不应同一化,要有分组

这里的分组,不但是学生人数分组,而且也是学生能力的分组。现在中职学校学数控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少,有些学校受财政资金的约束,导致实训设备不足,所以可以进行分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知识以及各方面素质都有差异,数控铣床实训知识的接受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度是不相同的。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会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被抹杀。因此,应重视分组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般建议分为两大组,每组分配一个指导老师。当一组在电脑室上编程时,另一组就进行机床加工。每组学生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他们的编程和加工,这样可以保证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对低层次的学生,重视培养机床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较高层次的学生,把编程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作为重点,同时侧重培养他们的分析、自学与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不但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实训机会,掌握较牢固的实训技能,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不停地重复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这样一个教学模式,那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人产生疲倦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操作安全。因此,教师在面对此类操作技能类的课程教学时,应该变革教学方法与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安全。

1.“双师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双师制”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配备一名主讲教师外,再增加一位助理讲师。主讲教师负责正常的教学工作,而助理讲师的职责是在课室后面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主讲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当然有时也可根据需要在课室中走动巡察,辅助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由于中职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所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故而出现“趴台”“玩手机”“开小差”等课堂违纪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助理讲师可以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含: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没有掌握好,主讲教师此时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在学习哪个知识点时,学生开始出现课堂违纪现象,何种课堂违纪现象,是否需要提醒学生停止违纪;主讲教师是否有知识点讲解有误等。凡是助理讲师能记录的一切课堂行为都可以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将成为主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

2.使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像《数控铣床技术》这种重实操类的课程教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失去本已不多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设计、执行和评价,完成类似企业中的项目任务,那么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这就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技能知识的运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数控铣床技术》是对制图读图、数控铣床安全维护和操作技能、数控铣编程、工艺设计等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在选择让学生完成的项目时要综合考虑这些项目要求,避免出现过易或过难的项目,让学生难以适从。在项目选定后,教师应该对整个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编排,提供零件图和毛坯、满足条件的实训场地。为了保证训练效果,还要对项目的完成时间给出明确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自觉寻找解决方法,避免直接讲授。进行项目评价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对其中掌握较好的环节应该给予鼓励,对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知识和操作要点,以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保证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正确掌握。

3.重视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即通过声、图、动画、文字等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添了趣味性,使学生产生了爱学、乐学的情感。特别是图形和实物均可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感受到精彩的画面和实物具体形状,能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讲实训安全时,由于涉及的要求比较多,如果直接一条一条向学生讲授,学生即使听了也未必能记住,但展示了图片和一些动画后,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看,经过教师的从旁讲解后,学生基本都掌握了那些安全规范。另外,在自动编程时,当我们完成了刀具路径的编制后,通过软件中的加工仿真功能,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己编制的程序的正确性。此外,在完成好一个零件加工的刀具路径编制后,可以将程序导入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自己评判所编制刀具路径的正误,并提出修改意见,既避免了毛坯材料的浪费,也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安全,同时也提高了W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三、实训课堂管理应“企业化”,真正做到“校企融合”

第3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74-01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铣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铣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铣床上实习、练习对刀,熟练操作铣床,从加工平面、外轮廓、内轮廓、内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曲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铣床的加工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其他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铣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房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设置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铣削平面时.可用两种方式:(1)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找出下刀的安全点(P点),让刀具沿着工件的刀具半径方向切入(建立刀具半径补偿G41/G42)和切出(取消半径补偿G40),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2)在工件轮廓上垂直下刀,法向方向切入和切出(通过坐标点的偏移值),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孔加工中,通过对这些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可以在一个程序段内完成某个孔加工的全部动作(孔加工进给、退刀、孔底暂停等),从而大大减少编程的工作量。G81指令常用于普通钻孔,刀具在初始平面快速(G00方式)定位到指令中指定的X、Y坐标位置,再Z向快速定位到R点平面,然后执行切削进给到孔底平面,刀具从孔底平面快速Z向退回到R点平面或初始平面。G82指令在孔底增加了进给后的暂停动作,以提高孔底表面质量,如果指令中不指定暂停参数P,则该指令和G81指令完全相同,该指令常用于锪孔或台阶孔的加工。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和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实训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加工中心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作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选用刀具,刀具的参数设定也不相同。经过普铣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要调整刀具半径补偿参数,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夹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事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训经验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内容较多,机床种类全,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机床的操作,又要对复杂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安排和准确地编程加工,现场讲解具有局限性。将工艺分析及基本编程内容制成课件,能方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实训的效果。数控实训教学过程:普铣加工-仿真数控软件-数控机床加工,这几步走的教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缩短机床的人均占有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如果能结合实际生产,其教学效果将更显着。参考文献:

第4篇

数控加工技术;三位一体;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丑幸荣(1955—)男,汉族,大学本科,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操作是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技术的三门核心课程。这三门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度结合,直接面向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所必需的工艺分析、数据处理、编程、机床床操作及工件加工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1.该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A.教学现状

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加工标志性技术并逐渐得到普及,而数控人才(现代制造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社会需求巨大。目前虽然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之一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操作技能不高,职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将数控专业作为教改的重点专业,并已经把数控专业部分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尝试。然而,大多学校是把各门课程单独进行项目化教学或部分整合,并没有把数控专业相关性较紧密的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系统串联。学生不能在学习中真正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不能理解岗位群中的内在联系,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升迁的能力。

B.三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本项教学改革就是解构原有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模块相互独立的传统知识体系,把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与就业岗位紧密相关、且相互紧密关联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的核心课程中;对该三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进行重构,实施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教学模块的系统化串联,即三位一体;创新数控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以机械制造业的典型零部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渗透到一系列的项目教学和实训中。使学生牢固掌握职业技能,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改革的内容

A.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得知,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下。

a.数控工艺员

·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加工(车、铣削/加工中心)工艺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程序验证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利用MasterCAM等CAM软件自动编程的知识和能力。

b.数控机床操作工(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

·具有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调整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及其常用刀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进行对刀并确定相关坐标系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进行程序的输入和调试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操作车床加工中等复杂程度的轴、套、盘类零件(能操作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凸轮廓类、型腔类、孔系类零件)的知识和能力

·能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长度、内外径、螺纹、角度等精度检验。

可以看出,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含了传统课程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中的内容。为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将相互紧密关联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的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进行重构,实施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教学模块的系统化串联,即三位一体,并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B.项目规划

根据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项目。保证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满足于职业岗位需要。

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将本课程分为三个模块:

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工艺设计、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一般机械行业的数控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程度以下,以手工编程为主,所以,前两个模块中的数控编程为手工编程。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实质是计算机软件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所以将自动编程内容单独设置一个模块。这样也便于教学实施。

根据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结合生产实际,每一模块设计了若干个项目。共计理实一体化授课116课时,机床操作实训44课时。课程项目及课时安排如下(括号内为课时数:理实一体化授课课时/机床操作实训课时):

概述(4/0);

模块一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

项目一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8/0);

项目二 数控车床操作(4/2);

项目三 阶梯轴加工(8/3);

项目四 螺纹轴加工(6/3);

项目五 圆弧面轴加工(6/3);

项目六 盘套类零件加工(6/3);

项目七 非圆弧曲面轴加工(4/4)。

模块二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

项目八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8/0);

项目九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4/2);

项目十 平面凸轮廓零件加工(8/4);

项目十一 型腔类零件的加工(8/4);

项目十二 孔系零件的加工(8/4);

项目十三 曲面铣削加工(6/4);

模块三 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项目十四 Mastercam数控加工基础(12/0);

项目十五 二维零件铣削加工(8/4课时);

项目十六 三维零件铣削加工(8/4)。

其中“概述”部分为非项目化内容。主要讲述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功能、数控编程方法、数控机床坐标系、数控程序的结构与格式等各模块中的共性内容,为项目教学打下基础。

C.项目设计

根据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每一项目首先确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指出难点和重点。每一项目包含四部分内容:项目导入、知识学习、项目实施、项目实训。

项目导入:导入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说明项目要完成的内容。所有加工类项目都包含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三个基本环节,使学生在每一项目的学习中都能体验数控加工的完整生产过程。

知识学习:该项目中相关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项目实施:完成项目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对该项目实施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模拟)。

项目实训:对该项目导入的工件进行数控机床加工。

项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举例,以下是项目三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阶梯轴的结构特点、加工工艺特点、正确分析阶梯轴的加工工艺;掌握G00/G01/G90/G94/S/T/F等指令应用;掌握阶梯轴的手工编程方法。

第5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习小组;零件图;评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及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高职高专作为培养数控加工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基地,应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控加工这门技术,以致毕业时能满足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文章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及工艺这门技术进行一下教学上的探讨。

2.教学目前状况

数控编程与工艺作为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编程和工艺两部分的内容,曾将编程与工艺分成了两门课程,即《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和《数控编程与操作》,并把它们分别放在前后两个不同的学期来上,但通过两届的教学效果来看,发现学生在单独学工艺时从心里上不引起重视,从而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在后期的编程学习时又几乎完全忘了加工工艺这回事,只知道对G命令的学习。而一个合格的数控技术员及数控工艺员,他需要懂得从识图、到工艺编制、程序编写及零件加工的整个流程。

此外在教学实训中,由于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不足,学生过多的现象,结果发现一学期下来,主要是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强的那部分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其它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围观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数控编程与工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通过数控编程与工艺的教学,必须让数控专业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的数控编程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和程序编制、调试能力,并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来完成简单及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为此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3.1课程体系的优化

将原先课程体系中第三学期上的《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和第四学期上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整合成一门课程为《数空机床编程与工艺》,并放在第三学期上,整合后的该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周课时为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课时为36学时,实训实践课时为36学时,这样首先从理论上保证了数控工艺知识与编程的有机结合。

3.2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工艺与编程及其操作,因此将整合后的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四大块,其分别为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编程、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时按此四大块来进行。

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这一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熟悉数控面板上每一个键的作用,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后期熟练应用的目标来设计。

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这三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根据零件图进行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并最终完成零件图的虚拟加工及实际加工的目标来设计。

3.3教学内容的实施

由于数控机床属于高成本教学设备,数控技术人才目前又处于紧需状态,即使是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的学校也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去购买足够的数控机床来满足教学中学生一对一的操作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而学生人数多的现状,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法,并理论与实训交叉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3.1划分学习小组

在教学前认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取长补短,优劣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

若干小组,一般5人为一组,且每一组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者为学,为营造一个互相帮助与探讨的学习氛围作好准备。

3.3.2导入教学内容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每一块教学内容实施时都以单个教学零件图为载体进行切入,将需要掌握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程序的编制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方法为在每一次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地完成一个零件图从最初的图纸分析到工艺流程设计及程序编制的全过程。然后给学生另一个相似的零件图,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上工作,在完成过程中,学需带领大家进行激烈的讨论,完成后每一组派学上讲台来展示本组讨论的最终工艺方案与程序,最终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与比较,及教师的指导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方案与程序。

3.4教学内容的验证与评价

3.4.1教学内容的验证

在每一次完成以零件图为载体的理论教学后,需及时带领学生进入数控实训车间,以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并检验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刚进入数控车间时,处于一种好奇,探索的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想动手又怕出错把机床弄坏的心理,结果就干脆做了一个围观者,再者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寸步不离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将实训教学分成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两部分来进行,先模拟后实操。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模拟加工,及模拟加工确认正确后,才开始进行下面的实际加工操作。

在进行上面两部分实践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即教师先将第一部分需要操作的内容演练给学生看,再让每一组的学操作,这时教师需在旁边进行认真仔细地指导,及时纠正其操作上的错误。当学掌握之后,便主要由他来指导本组其它学生的操作,此时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

3.4.2教学结果的评价

在学习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这一块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各部分组成,完成夹具的安装与找正,对刀等基本操作。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练习对这些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彻底消除怕动手、不敢动手的心理。

在学习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这三大块时则需要让学生按图纸加工出实际零件出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每次完成一个阶段实训教学任务后,各个学习小组需展示本组的作品,并发表自己对该任务的想法与见解,最后教师作最终的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时应遵循多褒奖,少贬低的原则以激发学生下一轮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以上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上将数控工艺与编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教学实施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教学目标是使每个学生能基本完成简单及中等复杂零件图纸的完整加工,并同时增强其互助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最终满足企业数控编程工艺员及技术员的基本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要求。

老师在实施以上教学改革时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任务设计即零件图的选择要合理,最好使用经加工过的教学零件图,以切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强调相互合作意识,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在每一个教学任务实施完成后,要根据反馈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下一轮教学任务的具休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黄晓华,罗平尔,徐立华.深化《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0(07).

[2]徐如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04).

[3]周虹.深化《数控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8(04).

[4]张德强.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5]唐少琴. 深化《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创新教育,2008(06).

第6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 实训 成绩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1-03

一、传统实训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

众所周知,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实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果,检验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和发展的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管理的老师,我发现传统的实训成绩评价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方法单一,重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主客体不平等,基本上以老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尚未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三)突出评价的诊断功能,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调节和发展等功能。

(四)评价过分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了个性发展,不能兼顾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过程和实训过程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五)对于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局限在评价形式的改变和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上,尚未建立起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量化评价方法。

二、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组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才干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育学生行为才干为目的,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经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味,使学生自动运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价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校实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械专业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除了提高实操能力以外,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中职学生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效果显然不好。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学生实训成绩为核心的单一的静态评价方式,构建一种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评价方式,通过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实训结果的评价,更主要的是注重整个实训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评价方式如下所述:

(一)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实训效果测评表(见表1),然后小组讨论并填写测评表,主要用于测评学校和老师的实训工作情况。学生对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内容的安排、老师的工作态度、实训的收获程

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但从中可以反映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学校和老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实训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今后的实训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老师根据小组的测评表给予客观的评分,满分为10分,原则上从5分起评。

表1 实训效果学生测评表

(二)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个性发展、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十个方面(见表2),由学生自评、小组测评和老师测评三项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和小组测评各占40%,老师测评占20%,体现了在评价环节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小组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实训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测评是指由实训老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全程中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安全文明生产、团结协作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全程的客观评价。

表2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表

(三)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零件(作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掌握、控制、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测和老师检测两大项,其中学生自测占40%,老师检测占60%,以老师检测为主体。例如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中,我们把质量评价细化为CAD、CAM、数控仿真、数控加工和工件质量等五个方面(见表3、4)。实训成绩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肯定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表3 CAM绘图考试评分表

表4 数控铣床实操考试评分表

(四)创新设计

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布置实训任务时,我们便安排了创新设计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结合实训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独立制作一个零件(作品),在经验交流环节时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案和作品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并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入总成绩中。

(五)总体评价

在完成上述评价后老师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见表5)。其中效果评价占10%,能力评价占40%,质量评价占50%,最后的总评成绩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

表5 学生实训成绩总体评价表

注:上述五个表格均为简化版本,与实际表格有一定的区别,仅供参考。

三、实训成绩评价应用实例

下面我就以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阐述学生实训成绩评价的具体应用:

模具数控加工的实训是在第四学期进行的,下面是此次的实训任务书。

(一)信息收集阶段:应该学习或准备的新知识

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车工、钳工、铣工等工种的实训,能熟练操作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而且通过学习Autocad、Mastercam等软件,基本可以熟练完成旋钮开关曲面模型的绘制和刀具路径编制等工作。

要完成旋钮开关凸模的加工,大致需四个步骤:曲面造型、刀具路径编制、程序后处理、实体加工等。其中前三步是在计算机中利用Mastercam软件完成,最后一步是在数控铣床中完成。为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件质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可通过检测零件质量来合理修改工艺参数。

(二)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该如何做?

根据加工零件图,各小组分组讨论,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零件加工工艺、工量刃具和设备等。老师应深入到各小组中,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可实施的计划。但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即可。

(三)决定阶段:确定加工加工工具和程序

各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出可实施的计划后,先按实训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详细确定每个加工步骤,并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例如某小组确定的加工方案为:

实体造型曲面造型曲面粗加工曲面精加工程序后处理程序传输分中对刀数控加工

(四)实施阶段:加工零件

零件的加工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应由老师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的形式。当老师发现学生操作机床存在一定问题以至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时,必须及时制止。

(五)检查阶段:零件合格否?

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结束后,应参照评分表独立地评价自己的零件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检查,以便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零件质量。一般情况下,首先由学生自己检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复查,最后才由老师进行检查。

(六)评价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

学生检查完毕上交零件,按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完成各方面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一年来在我校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实践证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实训,并在学生实训成绩评价中采用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实训效果,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一个关乎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多主体的动态系统,如何将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纳入到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如何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与教学法 珠海市工业学校 霍晓光、张中洲主编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省自动化工程学校 明兴

[3]中职机械类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机械人liuchengzh@126 博主论文

[4]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姚芳等

[5]谈中职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 九江市科技中专 万发炎

[6]如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学资源网 郜社江

第7篇

内容规划

课程设计总体采用基于项目的方法展开,首先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过程包括理论设计、仿真加工和实际加工三大部分。课程设计应体现综合性、探索性,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统一规划内容设计,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中的提高部分、实践性比较强部分、理论深奥难于理解需要配合实践才能掌握的部分放到课程设计中学习。课程设计要体现先进性,探索使用数控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紧跟企业先进的工程应用技术,掌握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发展方向。按照典型企业典型零件的实际制造程序规划课程设计流程,课程设计分为零件设计与建模、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仿真、零件加工等阶段环节。采用基于项目的方法开展设计,通过查阅数字化制造的资料,提出数字化综合制造的课程设计项目方案,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数控加工零件,制定详细的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进行工艺装备制造、结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零件试切加工和现场问题处理、零件的检验、数控工艺和数控程序修改完善。数控加工的硬件设备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的基础支撑,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为:(1)数控车床4台,用于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床的数控系统为FANUC0i、华中数控HNC-21T、SIE-MENS802s;(2)数控铣床3台,用于零件数控铣削加工,机床的数控系统为FANUC15、华中数控HNC-21M、SIE-MENS840D;(3)数控线切割机床1台,用于精密外形、异型孔、窄缝和槽的加工;(4)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1台,用于精密孔和型面的加工;(5)电锯1台,用于零件毛坯的下料加工;(6)数控三坐标测量机1台,用于零件的数字化测量;(7)CAD/CAM综合实训室1个,配备微机70台,用于零件数字化设计造型、零件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程序仿真、数控程序DNC传输、数控CMM测量机测量数据处理;(8)铝合金棒料、铝合金板材、塑料棒、塑料板若干,用于零件的试切加工和正式加工;(9)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角度尺、螺纹量规、标准量块、标准塞规、表面粗糙度样块和表面粗糙度仪,用于零件的规范尺寸检测。工程软件在数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的工具,工作人员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应用的技术水平。通过对近几年学生的就业企业和欲培植的产业企业就业客户群进行调研,从而掌握了典型企业所使用的数控加工工程软件情况,形成了基于企业实践的工程软件培养方案,以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为综合课程体系的支撑,构建了集成数控加工制造系统,具体使用的软件以及应用如表1所示。

项目实施

1.过程组织CDIO(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四所工程大学合作开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具体项目课程设计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选定企业的实际零件作为项目,所选项目应难度适中,尽量选择多工艺、多编程考核点的项目,以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项目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点的融合。在项目构思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分组首先采用学生自我组合方式,而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微调,组内学员的分配按照近似的课程学习排名合理搭配,善于动手和善于思考的学生合理搭配,使每个组内的人员尽量平衡。每个项目组分为4个小组,各组由3~4人组成,分别为数控加工零件和夹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程序编制、零件制造和检验。这4个小组类似于制造型企业的工程设计、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制造和检验部门。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组内人员民主产生,负责组内的项目任务安排及组间协调。在项目开始阶段,教师首先要布置任务,讲述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实验分组、总体时间安排、现有资源设备情况以及成绩考核方法,而后分组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采用2周集中设计,在形式上采用教室理论设计、CAD/CAM机房和实验室开放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实验开始时,组长总结上一天的成绩和不足,提出本次设计的任务安排,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可行性方案和具体分工,将任务具体落实并实行。在执行过程中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组长每天记录完成情况,并按指导教师的需求,不定期地当面汇报项目完成情况,组长根据组内的工作情况向教师提出集中指导需求申请。指导教师也要不定期地到现场,对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还应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中传授的方法讲解,或采取启发式方式,给学生布置探索性问题,以利于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对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建议。每小组在各子阶段项目完成后提出阶段性总结报告,总结项目的完成情况和不足,提出下一个阶段的目标要求,整个项目完成后由各组组长汇总阶段报告,形成项目总结报告。对于项目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软件的使用情况,教师提出原则和可行性研究方向,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项目进行过程中,应按照企业的管理理念,每组设置任务分配和完成展板,以利于设计的进行。

2.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在基于CDIO的课程设计中意义重大。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侧重于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项目评价首先要考查团队整体的表现能力,其次要分清个人在团队中的具体贡献度。在集体项目中评价个人能力是关系设计能否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通过项目评价可以督促每名学生能够真心投入设计,而不是简单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最终评价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报告占20%,答辩占20%,互评占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教师现场打分、进度完成情况;设计报告包括每天设计报告书、总结报告书,报告书要求用计算机软件排版打印,注意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答辩是指在机床边和CAD/CAM实验室口试或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演讲答辩,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团队针对答辩表现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成绩,其间包含现场操作实际设备加工和演示软件的环节;互评包括不同项目组成员互评成绩、同一项目组内各小组互评成绩、各小组之间互评成绩、组长和组员互评成绩等。每个项目组和项目组内小组的团体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成绩的优劣,互评结果将考虑组员在小组内的贡献权重。评价结果应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即客观给出分数,肯定贡献,促进学习。

3.拓展学习为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以便于学生课后练习和掌握;适当介绍些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有关复杂零件加工和编程技术的新技术,开拓学生视野;在数控加工仿真和编程方面布置些可行的研究课题,由有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自主完成。针对具体项目可布置如下的可拓展性题目:(1)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零件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提高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零件的质量和效率;(2)在复杂结构件的加工过程中,筋条的上顶面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加工,在利用CAM软件编制程序的过程中如何实现;(3)数控五坐标铣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特点,数控铣床五坐标零件的程序如何进行编制,数控五坐标机床如何进行后置处理;(4)市场上主流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5)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还有哪些应用,哪些领域与你学过的课程相关,如何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4.资源库建设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可建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资源素材库,也可以把学生在构思项目阶段查找的素材纳入资源库,所有素材都可供学生进行项目试验时选择使用。素材包括文本文档类、图形和图片类、动画类、音频和视频类素材等。具体包括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工作过程录像等。在资源库建设方面应侧重于三维实体和动画类等直观素材的收集。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所上交的所有电子文档类素材,指导教师组在整理后应纳入清华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中,以便于日后交流使用。综上所述,通过基于CDIO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综合课程设计项目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一致的好评。

作者:李铁钢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

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模具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33-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调整,模具、数控及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种类以及产业结构,同时也对模具人才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回访及调研时发现,高职学生尽管经过2~3年的模具专业课程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问题时不知如何分析与解决,所掌握的实际技能与企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模具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单项技能训练后,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综合技能实训。在设立教学目标并构建实训教学模式时,不仅应考虑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应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分析判断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我院模具专业在构建“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模具综合实训以模具设计制造工作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管理运作模式。实践证明,该实训模式能有效使学生熟悉企业模具生产流程,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核心职业技能,培养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模具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背景

在传统模具技能实训中,侧重于学生对技能熟练程度的训练,教师先讲授并操作后,学生依葫芦画瓢重做一遍,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属于被动学习,难于举一反三。

模具综合实训不仅应实现将产品造型设计、工程图设计、模具设计、CAD/CAM设计、钳工修配、数控加工、模具装配检验等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还应符合模具生产工作过程,达到生产要求,实现将模具设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加工制造过程。

能力培养内容和实训目的

如图1所示,目前企业的产品和模具生产流程为: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产品检验。根据以上模具工作过程,相应地将模具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分解为产品设计能力、模具设计能力、机械加工能力、钳工操作能力、数控加工能力、模具装配调试能力、产品质量检验能力等6个部分。

基于企业需求和模具生产工作过程,模具专业教学需着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深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熟悉模具制造与装配的流程和制造方法,了解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熟练运用模具制造的常用设备和工具,增进学生对模具制造过程的感性认识。

模具综合实训具体实施

在整个模具设计及制造过程中,以模具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在综合实训中完成模具和产品制作的项目,将前修模具设计及加工的理论知识与CAD/CAM软件结合起来,强化学生CAD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及CAM数控编程加工的能力,同时训练机械加工及模具钳工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

(一)确立模具综合实训的内容和目标

实训内容:利用4周时间,各个项目小组自行选择或设计产品(塑件),在产品测量基础上完成产品设计,设计模具结构,加工制造模具零件,完成模具装配、安装与调试。

实训目标:完成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开发与模具制作。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项目小组按照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以企业模式管理运作,制定工作分配和项目进度计划,学生以企业员工角色参与项目工作,教师以工程师的身份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模具综合实训的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 在进行模具综合实训之前,学生应具备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机械加工及特种加工等课程基本知识,完成产品模型、材料特性、模具结构、加工要求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工作。将学生按每组8人设置若干项目小组,每组推选组长,在组长的带领和调配下,以企业班组的形式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实施模具设计及制造工作。教师负责设备及实训材料准备工作。需要提供的设备主要有机械加工设备(车床、普通铣床、平面刨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和摇臂钻床)、钳工设备、数控设备(数控铣床、线切割、电火花)、成型设备(注塑机)及各种工具、刀具、夹具、量具等。

设计阶段(产品设计、模具设计CAD/CAM) 在设计阶段,项目组长组织成员讨论,根据小组能力及兴趣选择或自主创造难度恰当、外形合适的产品,并确立模具设计方案,利用所学的CAD软件(如PRO/E、Cimatron、UG等)进行产品数据的三维建模,并采用CAD软件完成分模及模具整体结构的设计。经教师审核模具后,进行CAM软件的电极设计及CNC编程。由于学生初次进行实际模具设计和CAM编程,教师应按企业生产要求,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错漏结构和不合理的工艺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并修正,直至模具结构设计合理、CNC工艺恰当为止。

制造阶段 由于各个项目模具各不相同,每套模具的加工工艺也灵活多变,在模具设计工作完成后,项目小组针对本组的模具零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全面讨论,分析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确定需加工零件的工艺路线、加工参数、采用的加工设备,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能力和进度安排分配加工任务。在此阶段,学生应掌握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艺和加工顺序,运用机械加工、钳工等方法进行毛坯的机械粗加工,再采用CAD/CAM软件生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并使用特种加工的线切割、电火花完成零件的精加工,以保证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

模具装配和调试阶段 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装配方案,选择相应的工具、量具、设备,将加工完成的模具零件装配成完整的模具,并能处理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试模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注塑机上安装模具,经过教师讲解注塑机的操作步骤和安全生产要求后,学生进行模具调试,直至调试出合格产品,以检验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合理性及生产性。通过试模,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拆装模具、注塑机的操作,注塑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试模不成功或产品出现缺陷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评价与考核阶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照企业模式,通过建立严格的岗位工作制度,包括考勤和学生填写工作日志,教师适时参与评价。项目结束后,项目小组进行综合实训过程的总结和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实训中学生的实训态度、理论知识运用、模具制造装配、动手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模具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教学实践效果和教学建议

在实训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开发、自主设计产品及模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独立思考,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设计有趣实用的日用产品,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大大提高。同时,在动手制作模具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制造操作技能,可学会应对故障分析处理,完成整副模具的加工及试生产,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经过三年模具综合实训的项目实施,已先后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石化技校、合浦第一职业高中成功开发和生产了“塑料粘钩产品及模具”、“塑料玩具小锅产品及模具”、“塑料月饼刀叉产品及模具”、“塑料梳子产品及模具”等10余套模具和20余套模仁镶件,如图2、图3所示。

首先,在新实训模式教学中,需综合运用模具设计、CAD/CAM技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等知识和技能,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统筹实训过程,制定合理的机床使用进度计划,尽量避免设备不足出现待工现象,以保证整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其次,由于学生初次设计并制作模具,出错在所难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会由于检查不到或交接环节出错,特别是加工错误发生后(如数控铣床崩刀或加工尺寸超差),学生的心里既焦急又紧张,教师应及时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由于采用项目驱动比较灵活,各项目小组的进度和工作由组长调配完成,学生实践的自由度较大,对于小组成员的管理,除了早班考勤外,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律。

另外,将女生单独做为一个项目小组,更有利于培养模具专业女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女生小组虽然弱势,但她们常常主动寻求指导并且工作细致认真,其模具往往较早完成,同时质量也较高。

在我院模具综合实训模式的构建中,以企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为切入点、以模具设计制造工作项目为载体,通过工作项目将职业活动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为一体;在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探究思辨和创新能力,并让学生熟悉企业模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也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8%以上。

参考文献:

[1]王卫军,于昂.基于CAD/CAE/CAM的注射模具实训[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95-97.

[2]谢玉敏,张美丽.浅谈模具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广西轻工业,2007,(11):136,142.

[3]谢伟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2008,(4):22.

[4]雷波,模具专业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2009,(9):95.

[5]毛金明,康剑莉.CAD/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8,(8):59-60,62.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55-02

行为导向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它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最常见的教学法之一就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已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和运用,在教学效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和有实际工作价值的“项目”或“产品”的教学方法。教师将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操作,从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从检验结果到评价总结等,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特点,教师则起辅助、指导和答疑的作用。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项目选择

项目教学法有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两种,规定项目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与技能,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拟定的加工项目;自选项目是由学生自己拟定的项目。

(2)项目论证

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对所选择的项目能否完成进行可行性的论证。

(3)制订方案

方案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图纸、项目用途、材料、工具、完成时间、人员配备、加工设备、场地、检验、入库等方面内容。

(4)项目实施

在确定项目计划后,学生要按照制订的计划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项目不同工作进度会不同,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不同小组工作进度差距过大,以致于影响到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选择有两种方式

(1)教师提供项目供学生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向学生提供项目供学生选择。

例如:

项目一:直线外形轴类零件加工项目。培养学生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和手工编程能力。

项目二:圆弧外形轴类零件加工项目。培养学生刀具选择、使用能力。

(2)学生自行设计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自己选择或制定加工项目,选定自主设计的项目。

例如:

项目一:高脚杯的加工。

项目二:子弹壳的加工。

2.项目论证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该项目所选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图纸的结构、尺寸、公差、完成时间、人员分配等进行论证。项目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是否具备等。例如:

(1)机床所选是否合理

比如,零件尺寸φ100mm长是210mm,选用的数控车床CK6135型号,能加工的最大直径是150mm长是800mm,完全能达到该零件的加工要求,孔选用数控铣床HK714加工,机床选用合理。

(2)工具的选用是否合理

零件是需要测量的,比如,尺寸最小8.5mm、最大205mm、精度是O.02mm,选用O-130mm千分尺、O-300mm千分尺能完成该尺寸的测量。93°外圆车刀、45°端面车刀完成外圆加工,φ8mm键槽铣刀、φ8.5 mm钻头完成键槽和孔的加工,工具选用合理。

(3)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该零件是俯仰传动轴,材料要求选用45#钢,尺寸φ100mm长是205mm,我们选用φ103×210mm圆钢1块(45#),能保证材料和尺寸的要求,材料选用合理。

(4)完成项目时间和任务分配是否合理

本项目由5人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时间的分配,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程度进行任务分配。分工合理,完成时间合理。

通过对该项目的方案制订进行论证,说明所选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完成项目的时间和任务的分配是合理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进行项目的实施。

3.实施方案制订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自己选定提供的项目,完成项目的设计(以XXX同学自选项目为例)。

(1)项目名称:减速器驱动轴加工

(2)规格:尺寸φ100×205mm

(3)用途:在减速器中改变转动速度、支撑和传动动力

(4)所需选择:数控车床CK6135华中22T系统1台,数控铣床HK714西门子8020系统1台

(5)工具选择:93 o外圆车刀2把、45。端面车刀2把、φ8mm键槽铣刀2把、φ8-5 mm钻头1个、O~130ram千分尺1把、O~300mm千分尺1把、粗糙度样板1套。

(6)材料:φ103×210mm圆钢2块(45#)

(7)完成项目时间:180分钟

(8)操作人员:5人

4.加工实施

(1)学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1人完成车部分编程与输入(20分钟),1人完成车部分加工检测(50分钟),1人完成仿真加工(30分钟),1人完成铣部分加工检测(60分钟),1人对整个过程进行协调和总体检测与入库(20分钟)。

(2)教师要对学生正确操作机床、正确使用工量具、零件在加工中间的检测方法以及加工安全保障等方面加以指导。

5.评价

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进行生生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给出学生最后的成绩。

评价内容包括加工准备评价、工量具使用及摆放评价、加工过程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素质评价等。

(1)自我评价

学生本人对完成项目的过程、所用的知识点、产品的尺寸所达到的精度、零件表面的粗糙度、零件达到功能和完成时间进行评价。

(2)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根据图纸中的技术要求,结合加工零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

(3)教师评价

教师进行作品评价――对优秀的作品和问题比较大的作品分别进行讲评。表扬优秀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那些相对较差的作品也要给予鼓励,使其认识到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切入点,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还要指出作品中存在的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学习留下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拓展延伸,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把好项目的设计关。项目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则是可行性,以保证学生具有可操作性。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有能力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任务。

2,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在思想上要有紧迫感,主动查资料、制订加工方案和参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项目中要求的零件要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尺寸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 数控一体化实训 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校针对企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一体化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技工院校,我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2.1 校级安全教育。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几年的数控机床一体化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 谢超.数控机床操作与实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第11篇

【关键词】实用型操作人才 数控专业 教学体系 实训时间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9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在对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专业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刚进入企业实践时,不会看图纸,不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不懂得尺寸控制,不懂得零件加工工艺,更不懂得数控程序编写;导致在加工工件时出现较多的次品、废品,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给个人的薪酬造成影响。这些学生不是被企业解聘,就是觉得自己在企业留不下去而主动离职。据此,笔者对毕业生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下面从培养实用型操作人才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如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中职生基础较差

目前,就读中职学校可以免考进入,这就导致了中职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生”,有的是家庭管教不了的“托管生”或“自由生”等,他们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进入中职学校后,要在三年的时间内教会他们懂得做事做人,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且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并非易事,难度很大。

(二)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

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检查来看,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未能转变,仍延用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基础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脱节。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一味追究进度,结果进度上去了,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没有能适应教师的教学,学到的知识甚少,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统编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书中的知识和内容基本上是面对全国的中职学校和职业群。而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职业群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使用的机器设备也不同,如数控车床种类就有数十种,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学内容,不考虑当地的企业实际和职业群,不考虑当地主要使用的设备种类,教出来的学生将不能很快适应当地常用的机器设备,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很快被企业所淘汰。

(四)教学与实训时间分配不足

在实训教学方面,每周安排2节课的车间实训,在这2节课的时间里,除去必须要强调的纪律安全、操作工艺、注意事项等,实训的实际时间相对不足,许多工件还没有加工到一半,便已到下课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技能提高不快,就业后操作能力差。

(五)大班教学的影响

数控专业采用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除了理论教学难以组织外,实训安排也难以做到一人一机。由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设备不能满足大班教学的需要,出现4~5个学生(甚至更多学生)挤在同一台车床实训,每个学生单独动手操作时间较短,这是学生技能提高不快,操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对策与改革措施

(一)加强励志成才的专业方向教育

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效的爱心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专业方向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求知欲,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入学伊始,就要向每一位学生讲清楚数控专业的学习任务、学习课程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今后的就业范围、方向、职业、职业群,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超有榜样,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迎接挑战,实现量和质的转变。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补习

针对刚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差的特点,根据专业需要,对他们进行专项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补习(时间不短于2个月),如在专业学习中必须用到的几何知识、三角函数、长度单位及换算等数学基础知识,补习的知识要与本专业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条有效的知识链,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通过补习,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找关键词、做笔记、总结等,做到耳听、眼看、口读、心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总结和积累等。

(三)合理分配教学与实训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教学与实训时间应按1:1比例设置,即每个学期,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学理论,一半的时间进行实训,且每次的实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星期,并根据需要动态调整。随着实践、实训的时间增多,理论教学的时间则相应减少,为了弥补理论教学时间的不足,可以实施白天实训、晚上理论(即白天上实训课,晚上上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训齐头并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合理设置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契合当地工厂、企业的需求条件,与企业的生产内容、生产设备、生产条件相吻合。由企业、学校共同设置课程、教材。设置课程前,派遣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中去,深入进行调研,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准确性、适用性,可自主开发教材、编写教材,共建教学资源库。目前我校结合本地的实际,自行编写了一些校本教材,如《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CAD)》《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自编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也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学生在看图纸、尺寸控制、零件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等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均有所提升。

(五)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工厂、企业的真正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种介质的立体教学,突显互动性,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推行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学习方式和方法,强化工作过程导向,充分运用仿真、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并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等,让学生亲临场境,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得到、用得上、稳得住、出得去、干得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六)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所以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分层次派遣教师到工厂、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培训,每个学期不少于2个月。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的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参与企业的产品加工和承包生产线,积累经验,为校内的教学提供依据和素材。力求要做到使每个教师都熟悉并精通数控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每个教师都能掌握数控专业所有设备的操作,并且都能指导学生所有设备的实训。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赛风格、赛水平、赛技能、出成绩。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考查、跟踪、检查工作,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地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七)改善办学环境,增加数控设备数量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使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就应当把教学设备设施做强做大,不但要大量增加机床设备的数量,还要确保机床设备的质量,增加开机率,让更多的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知识、操作技能,学到一门真正的技术,都有一技之长,为学生日后赴企业工作提供保障。

(八)小班教学,分散实训

对于数控车床不多,实训场地不宽的中职学校,以小班教学(每班20~30人)为宜,采用小班教学,既有利于理论教学的有效组织,也有利于实训课的带教指导和分散实训,如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操作数控车床,另一部分学生操作数控铣床或操作加工中心,实现实训轮动。同时小班教学能有效地克服过去培训时的一窝蜂现象,大大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实行学生小班教学后,学生人手一机的操作时间大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多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带来了就业质量的提高。

(九)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企业不仅对用人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要求,而且对用人越来越看重素养和品位。为了适应企业对用人的要求,我们平时就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不但要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操作加工层面与产品设计和技术管理层面的沟通、协调能力,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实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带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如在实训阶段的评价可采用如下的百分制评分(见表1)。

(十)企业轮训实习

学生在中职学习的第三年,一般会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是进入即将就业的准备阶段,此时企业将会对学生、对学校以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评价,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能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此时已得到充分展示,也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实在的手段。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过实践经验,在一个星期内要求其进行独立操作,很难做到,结果不是被企业淘汰,就是自行离职。所以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前必须先进行一次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轮训阶段,通过企业师傅与教师共同的传帮带,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操作,要求学生明白加工出来的产品不只是作为一个考核的器件,而是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面向千家万户的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是非常严格的,来不得半点的丝亳偏差。通过企业轮训,缩短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的适应期。

我们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教学与实训时间、进行企业轮训等教学改革,虽然试行的时间不长,但从这两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改革很有成效。大多数的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后的一周内,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能懂得看图纸,能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能懂得尺寸控制,能懂得零件加工工艺,甚至部分学生能懂得数控程序编写,加工出来的产品次品和废品大大减少,给企业留下较好的印象。

总之,要在三年的时间内,把中职生培养成适应企业生产、操作熟练的数控操作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改革和创新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中职生成长的路子,培养出数控专业实用型的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2010(6)

[2]雷正光.职业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培养目标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09(10)

第12篇

【关键词】仿真模拟软件;数控教学;教学评价;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机械工程渐渐成为一个跨域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数制、管理以及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应用学科,数控加工应用技术专业应运而生,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加工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抓住机遇,锐意改革,自2002年期开设数控加工专业,并积极进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及时的引进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鉴定效果,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欢迎,是数控专业成为我校的拳头专业之一。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仿真模拟技术是指使用仪器设备、模型、计算机虚拟技术,以及以利用场地、环境的布置,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程序、工作环境、技术指标、动作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工业设计,模拟生产、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等的一项综合技术。该技术正在得到教育培训领域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意义有以下两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引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教学以后,学生所编程序可以直接在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模拟加工演示,对程序编写和书写的错误能直接看出,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与零件的加工过程也和实际加工情况十分相似,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控机床加工过程,毛坯加工为成品的过程历历在目,直观形象,便于学习与掌握;编程与操作的作业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检查,每次有检查,次次有结果,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刚上完这一堂课又急切地盼望着下一堂课的到来,甚至提出增加课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为提高。

2、技能训练与鉴定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率和安全性

数控机床是一种较为昂贵的机电一体化的新型设备,如果初学时就让学生直接在数控机床上操作,可能出现撞坏车刀、损坏工件于机床、浪费材料等现象,甚至因操作失误对学生造成人身危害。引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技能操作与鉴定,可以大大降低训练与鉴定的消耗,约50个机位的计算机包括50个结点的正版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所需费相当于一台三十万元的数控机床,却能解决50―150个学生的初阶段的技能训练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对实习过程进行初始化,对未能完成的实习实行状态存贮,对已完成的实习课题进行调入回顾,而后在进行几次实际操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实习效率降低了实习成本;鉴定中应用数控架空仿真系统可以减少考生占用数控机床的时间约50%,考生可以将编程与程序校验时间放在计算机上完成,然后通过数据传输将所编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安全性和鉴定效率均大为提高。

二、应用仿真模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编程理论与仿真模拟相结合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主要应用于编程与操作这一理论教学课程,还可作为数控操作技能训练的辅助工具。教师应十分重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在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无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分为三个模块。其一为基础模块,主要讲解与训练最常用的FANUC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操作及应用,这一模块是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其二为提高模块,主要讲解与训练SIEMENS数控系统的三种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在不同数控系统下对不同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模块三为扩展模块,主要讲解国产数控系统中的华中数控系统和广州数控系统中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编程与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从业时能够信心十足的面对所操作的数控机床,较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3、正确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时所进行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之

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上机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练习时以教师评价为主,对每次的练习成绩及时登记。评价方法包括口头评价和试题测评,而试题测评方法包括课题测评及期末测评。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应注意方式和语言的选择,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不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不太好,应如何改进。课堂测试应有较强的目的性,不是难为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因此,测试题应与课堂教学、上机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练习要求相适应。考前的复习应有较强的目的性,不应超出范围,课程的总评成绩不过分注重一次期末考试结果,而是更多地、客观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逐个系统、逐种机床进行讲解及安排练习,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恰到好处。

4.反馈完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克服其负面效应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模拟教学应用软件,它不能也不可能全盘代替教学,尤其是技能训练。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而将学生放任自流,必将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我们应加以总结,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