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时间:2022-02-27 21:1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工学结合;考核方案;教学改革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第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国贸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80-03

一、技能大赛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

目前技能大赛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度强调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很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题目中,比操作技能的多,比相关职业能力的少;比技术内容的多,比思想文化的少,“重技不重能”,参与技能大赛的选手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锻炼岗位操作技能,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这与高职教育的“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理念存在着偏差。

其实,综合职业能力有别于岗位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职业特定技能、职业方法能力、通用职业能力三部分。职业特定技能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职业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通用职业能力是指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具有的行为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品质。

根据我们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反馈来看,学生光掌握岗位技能并不一定能在社会上立足,如果当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工作态度、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力缺乏的时候,那么,他的技能发挥就会出现问题。而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企业更欢迎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突出的人才到企业来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如注重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能力、处理好工作关系的能力、创新能力、为人处世、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才符合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锻炼平台之一的技能大赛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成为主要检验学生职业能力高低的比赛。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竞赛环节的设计特色

我校国贸专业在技能竞赛的前期首先进行了人才市场调研,通过对相关外贸企业、实习生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得出外贸行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外贸业务处理技能,如熟练制单、熟悉业务流程、能进行商务谈判、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意识强、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意愿强等。因此在明确了目前社会上对国贸专业学生的一些职业能力要求后,设计比赛项目不单考虑让学生比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围绕外贸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来安排比赛内容,整个过程强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具体的特色如下。

(一)内容多样化,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根据外贸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在比赛内容的设计上尽量多样化,来侧重考核学生多元化的能力,比赛的环节有侧重岗位操作技能的单证制作、英语演讲、外贸函电,也有贯穿综合考核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商务谈判大赛、营销推广比赛等,例如沙盘模拟环节,不仅考核学生经营管理方面知识和技能,如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创新、市场运作、销售管理、财务分析等,还综合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作为职业人所需具备的能力。另外,在参赛方式上,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学生可自愿组合成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和个性特点来选择参加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竞赛单元,成员间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

(二)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实现学校与职场的无缝对接

教师在比赛中尽量增强比赛的职场仿真度,例如单证制作环节,大赛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职业资格的标准作为评判依据,以企业真实业务资料为模板设计出外贸运作流程的比赛内容,在比赛中安排各组的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及相关部门如海关、税务、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学生们通过比赛一方面检验自己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如合同签订、商务洽谈技巧、发盘技巧、报关技巧;另一方面也可真切体会职场中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实现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又例如营销推广环节,各团队要确定公司的名称、公司的经营产品、设计公司的标识、制定公司的经营理念等,然后由各团队策划并实地进行推广活动,向其他公司介绍自己的产品。

(三)比赛过程校企深度合作,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国贸专业的技能大赛内容紧密围绕职业能力设计,以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为导向,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和企业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技能竞赛由相关企业统一命题,题目很多来源于企业的工作实际,并以行业的操作规范为依据,反映了企业的对员工的业务要求和用人要求,并且邀请企业家、行业资深人员担任评委并在整个竞赛中给予指导和点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赞助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并且企业代表亲临比赛现场,可选拔自己需要的合适人才。同时,企业通过技能大赛平台来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培养了潜在的客户并宣传了自己的产品。

(四)融合课堂教学在赛前进行充分、系统的培训

职业技能竞赛是个人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比拼,对参赛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所以,我们要在赛前几个月,一方面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参赛队员进行集中充分培训,另一方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把竞赛所需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形成知识网、职业技能群,在课堂教学中弥补高职学生理论知识不足的缺点,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大赛对专业内涵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技能大赛,能进一步带动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师资培养等专业内涵建设。

(一)强化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市场化

职业院校要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必须首先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而技能竞赛可成为高职院校了解企业的桥梁。我们在开展技能大赛前首先调研和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然后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到比赛的组织设计、命题、指导、评比工作中来,多种途径来取得企业对技能大赛的支持,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突破口。通过与企业亲密接触,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和知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使之更贴合市场需求,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推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到比赛形式的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方式都是企业和行业专家在分析了现有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基础上设定的,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有一定的体系的,教师可以以此为参考,深入分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标准,进而确定相应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重构以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外贸单证制作环节竞赛环节为例,竞赛内容是专业老师分析了单证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阅读合同、审核信用证、制单中心任务设计比赛内容,这个比赛环节需要学生综合所有的专业课程内容,这促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原有的以学科逻辑为体系的传统做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例如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结算等等专业课程按岗位要求选取整合课程内容,分模块教学,组建综合性的大课程。

(三)带动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以技能大赛带动项目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是实施技能竞赛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由于技能大赛注重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具有行业的典型性、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这些都可启发和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思考如何设计更贴合企业真实工作情景或任务、涵盖职业能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项目,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另外,技能大赛中的团队比赛方式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具有团队精神,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方法的革新中重视团队合作,课堂上充分运用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实训中根据工作任务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提交团队报告、作业等。

(四)引导实训课程体系设置的职业化和实训室建设的发展

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性,教师将技能大赛和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首先参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技能竞赛中的职业能力要求,针对性构建与技能竞赛内容相匹配的实训课程,如大一开设商务技能实训、营销技巧实训、沙盘模拟实训,大二开设外贸业务流程和单证实训、大三开设商务英语、外贸综合业务实训和求职面试技巧实训。另外,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指导实践教学和考核,增加实践技能的含金量,将在实训中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毕业生直接送入用人单位迅速顶岗。

同时,学院对技能竞赛的重视和技能竞赛的常规化开展也改善了实训室设备陈旧、实训资源短缺的情况,学校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如投入资金组建多个外贸模拟实训室,购置了一些实训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来模拟相关部门办公环境等,另外还购买了最新的外贸业务仿真实训软件,使学生们能够在网上模拟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订单发送,制作发票、提单、汇票等各种单证。

(五)促进适应职场要求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

本次职业技能大赛将职业能力素质各项要素纳入考核评价标准,既对学生岗位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也对学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所展现的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考评。这种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真正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全面考核。因此,教师借鉴技能大赛考核机制的思路,建立以技能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多元化、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首先深入分析职场的岗位要求及标准,提炼出核心评价要素从而确定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根据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考核的侧重点上强调对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品德修养、学习态度、自我进步等都纳入考核评价的范畴。另外,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改变“一张纸定终身”的现象,理论知识可采用闭卷、开卷或半开卷的试卷形式;实践技能的考核应突出现场操作,可采取面试、课程论文或课业设计等方式;最后可将课程考核与技能大赛、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推动考试改革的进展。

(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度

职业技能大赛的全过程都须有专业教师分组进行指导,另外,还组织了一场“师生共竞”的比赛,这都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以业务流程竞赛中的报关环节为例,比赛要求模拟企业现场和海关监管现场来进行海关申报、商品归类和报关方案设计等步骤,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企业报关实践经验。为获得比较好的竞赛效果,学院从制度入手,要求教师指导大赛的全过程,并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促使老师本身的实践技能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学院还有计划地组织欠缺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职称资格证书,同时,聘请企业业务骨干来校给老师开讲座或进行培训,提高老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认识,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双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J].职教论坛,2010,(4):48-49.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3-65.

[3]谢婷,肖玉.“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