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两会论文

两会论文

时间:2022-08-03 17:3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两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两会论文

第1篇

两会议案对政府行政进行机构改革成为热点关注议论话题。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政府转型,需要明确以下几大理念。

理念之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

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简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核心职能。而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发挥彼此不能或难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赖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转型的过程相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转型尽管在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出共性,但转型的起点和走向则呈现出不同的轨迹。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经济运行,政府转型所面临的初始问题是“政府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问题。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是由不干预市场运行,到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计划经济国家的政府转型则是通过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在培育和发展市场的同时,向主要提供公共服务转变。这样,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矫枉过正”情形,市场经济国家更有可能发生政府“干预过度”的问题,计划经济国家可能产生“市场扭曲”的问题。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从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看,经济建设仍然占有主导性地位,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行政性垄断的广泛存在,既导致了不公平竞争,也抑制了市场活力,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成本。从体制方面看,政府在许多领域依然承担着决策者、生产者、监控者等多种角色,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制约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的进程。理念之二: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转型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经被作为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近年来开始受到不少质疑。对此应该作具体分析。一是要考虑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窒息了社会活力,而且平均主义只强调结果均等,否认不同个人、群体的贡献,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二是当时提出的效率与公平具有不同指向,效率是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相联系的,选择了市场也就选择了效率;而“兼顾公平”主要是为避免因市场效率引致分配结果差距过大,其内涵与今天我们一般说的社会公平正义有很大不同。三是当时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政府转型主要在微观“搞活”经济方面,分配差距过大以及其他社会公平缺失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现。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与当初的改革原则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由于政府转型相对滞后以及实践中存在对改革原则的扭曲或片面理解,致使人们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根据改革进程的深化与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应该说,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选择的侧重只是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才出现的,最终则是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党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认识的深化。需要明确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是不同的。市场运行必然以效率为取向,这是市场机制的本质属性;市场运行也要求公平(竞争规则、秩序的公平),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完全提供这种公平。政府虽然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环境的改善而间接实现的,不是政府直接追求微观效率。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受托者的本质属性。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源于政府坚持了“效率”原则,而是在于政府放弃了直接追求效率,把效率机制交给了市场,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提供效率,政府维护公平正义,应该是我国市场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理念之三: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理念是将公共利益、公共所有、公共管理等同起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控制经济社会的唯一主体;同时,由于否定市场,市场也就不在公共利益的考虑之中。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体制及其理念的惯性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2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电网公司“两会”精神;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我要搞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协助和支持行政抓好安全生产和完成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我以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方面的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带头写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和新闻报道,将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岗位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同时也要积极引导职工提笔撰写专业技术论文和新闻稿件,及时反映企业和职工的精神风貌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通过各种形式,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班组、职工,用会议精神统一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的活动,增强在安全生产中“我会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本领和技能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电网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暨五届一次职代会圆满结束了,我认真学习了唐斯庆作的工作报告,孙兆媛作的职代会工作报告。我在都匀供电局检修试验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如何贯彻落实**电网公司“两会”精神,如何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如何与广大党员和职工一起搞好安全生产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等工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电网公司“两会”精神。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通过各种形式,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班组、职工,用会议精神统一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我要搞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协助和支持行政抓好安全生产和完成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结合电网建设的实际,我要与广大党员和职工在进行检修、试验等工作中不违章、不违纪,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和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的活动,增强在安全生产中“我会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本领和技能。

六、我以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方面的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带头写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和新闻报道,将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岗位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同时也要积极引导职工提笔撰写专业技术论文和新闻稿件,及时反映企业和职工的精神风貌。

第3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56-02

一、遵循认知规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是具有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功能并负载着某种教学信息的各种教学材料的总和,如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以及相关配套练习题、测试题等。

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看,应注重适应学习者的需求,按照课程内容科学地选择开发资源的形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搞好互动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管理。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应体现成人学习者的工作经验,加强网上教学资源的交互性设计,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和探讨性学习能力,科学地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合理地配置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

1.出版规划教材,激发学习兴趣。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与学的依托,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必备要素,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靶心。遵循在职从业人员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行业技能与知识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基础性、职业发展性、社会实践性及认知开放性,立项建设远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2.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学习效率。与远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相益彰,以提高积极性、培养主动性、增加趣味性、激发主体性为着力点,依据课程特点及学员认知水平设定最佳学习路径,跟踪、记录、分析、反馈学习行为及效果,强化教学交互和学习支持服务,整合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制作SCORM网络课程。

3.配套教辅资源,巩固学习效果。重视教学资源服务,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适应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工作需求,应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的形式和类型,促进各类资源综合配置日趋合理。这些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章节热点库、网上作业库、在线答疑记录、答疑精华库、答疑视频库、毕业论文选题库、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专题讲座、视频公开课、年鉴总汇、数据中心、社会考试资源库等。上述教辅资源均应进行分类管理并以专栏的形式向学生免费开放,为远程学习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以巩固学习效果。

二、加强团队管理,培育精良师资队伍

1.主讲教师团队教学精心,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这是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现代远程教育主讲教师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专业学院教学第一线,熟悉远程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潜心教学设计,精心教学组织。主讲教师团队负责人是各个专业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团队成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在课程讲解、教材编写、教学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总体把握,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方向和教学水平发挥学科领航和专业把关作用。主讲教师团队的精心教学,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保证。

2.教学辅导团队,尽心助学。尽心体现了一种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这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年轻教师、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热衷前沿的信息技术,追崇新潮的信息传播、网络交流平台,专业知识扎实,人文素养丰厚。教学辅导团队主要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专题讨论、在线答疑、在线辅导等教学活动,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教学疑难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检查、帮助、指导。教学辅导团队的尽心助学,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

3.管理服务团队,热心促学热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是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服务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学院职工和学习中心教师资源,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如招生咨询、学籍管理、教学安排、教材发放、考试与成绩等方面直接和学习者接触,热心服务;在课件学习、课程作业、考试预约、统考报名和毕业论文等各个重要时间节点,主动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短信、飞信、电话、电邮、QQ、MSN等渠道通知学生。管理服务团队的热心促学,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基石。

三、创新服务理念,致力高效管理服务

1.“一站式”教学信息服务。“西财在线”作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系统,由课程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答疑中心、课程视频讲座、综合信息查询、毕业论文专栏、统考管理、预报名管理、统考与学位专栏、选课专栏等组成“一站式”服务,实现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西财在线”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安排、教学计划、考试信息等教学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2.“全天式”教学支持服务。我们成立网络教育课程辅导工作团队,全方位地提供网络助学服务,24小时内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天式”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3.“家庭式”人文关怀服务。“管理即服务”,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互为表里,贯穿整个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我们和校外学习中心一道,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从入学咨询、报到注册、教学过程、考试预约、实践论文到毕业授位,从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透彻了解,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同时,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依据生源所在行业、地域,所学专业、个体的差异营造家庭式班级组织,从虚拟班级组织到实体家庭单元,提供优质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四、落实教学环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两会一组”专家指导团队,权威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两会”是指“远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远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一组”是指“远程教育教学督导组”。各试点高校应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分管远程教育的校领导和各专业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知名教授组成“两会一组”,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审核、教学过程监督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指导。“两会一组”的专家指导团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使教学质量保障落到了实处,推动了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有效保障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2.“六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由教学管理工作机构、教学教务管理、教学实施、教学支持服务、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教学质量监控组成的“六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按照学校确立的教学工作总体目标,组织实施教学全过程各项工作,在教学一线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收集、记录、追踪、处理、反馈,形成高效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机制,保障教学各环节的顺畅开展。通过对多种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完成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3.“24小时+360度”教学支持服务。由教学管理部门专人管理,招聘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为兼职网络教育辅导员,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企业服务QQ、电子信箱、咨询投诉平台、课程讨论区、在线答疑(辅导)等实时同步、线上线下全方位地提供网络导学、助学、督学、促学服务,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篇

蔡洪胜:首先,酒店管理专业是可以直接对应行业、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也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岗位。现在我们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直接对应的是北京或者全国各地的饭店或酒店。另外,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要具备语言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如实习、顶岗实习,从而获得一些实际的工作技能。我们自己有一个专业特色课程,叫做两会服务课程。我们会安排那些经过企业筛选的学生在第四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去参加每年举办的全国政协和人大会议的服务工作,简称两会服务。在第一学期、二学期,学生学习专业认知课、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是一些实训课程,也就是是专业技能的学习。第四学期,学生需要参加一个非常严格的企业培训,企业培训完这些学生,就让他们去直接服务两会代表,这些代表就可以检验这些学生的服务水准。另外,学生在服务两会代表时,是以某一个酒店的员工的身份出现的,那么酒店就需要把这些学生培养出具备酒店服务员的服务水准。虽然酒店为学生安排的岗位可能技术性并不强,但是学生通过对这个岗位的认知,对服务的一些体验,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服务技能。另外,学生也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可以通过与周围人的互动,获得一些反馈,比如可以通过客人的印象、同学的印象、教师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在第四个学期参与两会服务,对学生而言,也就是情境学习。

情境就意味着学生在参与的环境下,明确学到的理论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然后就可以体会到理论学习有什么偏差,或者不足的地方。回到学校后,学生就要重点学习一些专业理论的课程以及专业实践的课程,还有一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要学习去企业应聘的技能、知识,另外,他掌握这些知识技能也是为了迎接第五学期期中以后开始的顶岗实习。

酒店专业也可以说是工作导向或者是行动导向的,就是学生要在“做中学”。也就意味着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要通过工作来完成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相互之间很好地进行穿插和互动。另外,第五学期的前半个学期,学生在学校里要掌握的课程是小型企业的建立,也就是自主创新的课程。还有小型企业的开发,或者自己怎么去建立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小企业,不单单是像在淘宝开一个小店,他可能准备开的是一个实体的奶茶店、咖啡厅等,这就是第五学期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学习的课程。第六学期会有旅游市场营销、酒店市场营销、酒店案例的学习,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就意味着第六学期除了学习,还要在学习中做总结。学生在第六学期要做毕业设计,普通大学叫做毕业论文,高职把它叫做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学生要做很好的开题,然后要带着任务去企业学习,要有目的地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未来工作中也需要的基础技能。然后学生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与一份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既要有工作的规范也要求向企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如:怎样让企业去改进对员工的服务,改进对客人的服务等。因为企业不可能做一成不变的工作,企业要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很好的调整,以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学生也应该是一样的,学生也需要这样去做。所以,我觉得酒店管理专业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做实训式的学习,或者说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要通过工作来学习,倡导行动导向式的学习,因此它实践性非常强。不会干、只会说是不可能做好这个专业的。

《中国教师》:针对您刚才的解释,我有两个疑问。一个是学生直接有对应的岗位是什么意思?另外,刚才您提到两会期间学生不仅仅是学生,还是某一个酒店的员工,这是相当于贵校与酒店之间有合作吗,这跟校企合作有什么区别?

蔡洪胜:我们现在和酒店合作做两会服务是我们学习的一个亮点,因为其他省市的学校,也有酒店管理专业,但是他们做不了。我们有一个主要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非常好,我们学校就在北京,北京的学校为首都的企业服务是应该的。我们的学校也是教委旗下的公办学校,需要完成一些社会服务的任务,包括为企业做一些设计、培训,也为企业解决一些困难或问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很多年以来都承担着两会服务工作,已经做了十年了,每年都会有一届学生在这段时间去锻炼自己。我们把这门课程叫做“培养优质服务习惯的两会服务”,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十几天的顶岗服务工作,在这期间要把在学校当中那种懒散的学生状态转变到仪表、仪容、规范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工作状态上来。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回到学校后也会有很大的转变,比如迟到、早退等现象会少很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企业也很需要一些短期的实习生,这对他们来说也能够增加新鲜血液,因为两会期间的服务要求的是差异化的vip服务,以前一名服务员可能会服务五名客人,两会期间可能要求五名服务员服务五名客人。而企业不会因为两会而增加员工,因为这会影响它的业绩与效益,那么企业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让员工加班,但是加班太劳累了,连续几周都不能休息。但即使这样,员工的数量也不够,它需要实习生进来补充。我们有一些常年合作的企业,在两会之前它们也会到学校当中来挑选学生,有时企业觉得两会期间培训的时间比较短,那它就会在前一年的12月对学生进行面试,另外也会主动帮学校做一些教学指导工作,这是很适合学生发展的。因为并不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企业会帮助把学生的培养放进学校的课程当中。为什么企业会帮助学校呢?因为它觉得几个月之后学生就会成为它的员工,如果对学生的服务做得好的话,那么学生可能就会留下来实习或就业,这也是洒店行业应对员工短缺的一个办法,它们也在想办法挖掘一些员工,增加发展后劲儿。本身能够选入两会服务的酒店就是北京市最好的了,它们的安全、素养、硬件设备都是北京市最好的。因此我们觉得这种合作是双赢或者是三赢的,不仅是学校、企业,还有学生,学生也从中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社会人。

《中国教师》:如您所述,酒店专业的实践性是很强的,除了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外,其他时间学生是不是也会有很多的机会到企业当中去参与实习?

蔡洪胜:除了学校组织的以外,学生很难自己到企业当中去,因为高标准的规范的酒店不愿意接纳暑期生,这会降低企业的服务质量,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培训。没有组织的学生实习,企业会认为学生可能会叫苦叫累,企业如果培训他们,使用没多久,他们就要离开了,企业会觉得损失太大。另外,学生的安全问题及学生对企业的安全问题都会有一些顾虑,而且没有学校做管理维护,学生如果做错事的话,企业也无法制裁他们。所以,包括实习及短期的服务都还是学校起引领作用,这样学生、家长放心,如果出安全事故的话,学校会与企业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学生自己到企业去实习,出了问题就很难解决。

《中国教师》:现在职业教育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600所普通本科转为应用型大学本科,它们的转变对于高职高专意味着什么呢?

蔡洪胜:我个人认为这是件好事,是一种良性竞争。高职高专的教师都比较务实,很多教师都是从企业来的,这样的教师很了解企业,也了解现在的学生。我在学校工作10年了,在国内外的企业也工作了十几年,相互之间都比较了解,企业也愿意接纳我这样的教师,但他们对一直在学校教学的教师很难接受,因为他们对企业不了解。他可能听不懂企业当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而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包括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企业会觉得我们教的知识很符合他们的需要。我们了解企业的工作状态,包括针对企业员工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等,我们以前都做过。来自企业的教师大都有在非常好的企业工作的经历,这对企业来讲是很有利的一方面。所以600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本科,就会引入一些新鲜血液,课程的开发,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这些都能够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所以这是一个良性竞争。

《中国教师》:600所大学的转型对于这些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呢?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升入本科进一步学习吗?

蔡洪胜:意味着职业教育也有本科了。我们现在也在试点,虽然我们是高职,但也有四年制的本科专业,我们酒店管理专业也在试图改成四年制技术型本科,另外我们已经和北京外事学校完成“3+2”的合作,也就是学生通过三年中职两年高职的学习就可以拿到大专学历。这样我们就可以招到更好的学生,同时学生学到第三年时,可以自愿转到本科阶段,也可以选择到国外留学或就业,国家政策也鼓励这样做。我们现在已经与一些中职合作了,学生可以经过三年的中职学习直接升入我们学校再读两年,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学生家长是很欢迎的,包括中职学校也很欢迎。我们也在跟本科合作,但每年升入本科的学生比例只有10%左右。

《中国教师》:现在高职与中职合作的多吗?一般通过什么渠道来合作的?

蔡洪胜:我们学校还是挺多的,有六七个专业在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方式就是“3+2”式的,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到我们学校学习两年。我们自己也开五年制中高职衔接专业,学生可以在我们学校先读三年中专,再读两年大专。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专业,比如文秘与会计专业,从去年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应该说中高职衔接的合作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的,因为北京的中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问题。它们招不满学生,也招不到高质量的学生,家长们认为中专学生就业已经不像20年前那样好了,现在学历贬值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家长们还是希望学生能至少拿一个大专文凭。

《中国教师》:据您了解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怎么样呢?

蔡洪胜:就我接触到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就业还是挺好的,就业率在95%左右,这是真实情况,毕竟我所在的酒店行业还是非常缺人的。学生如果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他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有5%的学生没有就业呢?他可能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希望继续选择,或者是升本科的时候没考上,希望停一下继续考,这些现象是存在的。我认为大多数学生是非常积极的,因为他们是有目标的,通过企业专家的一些讲座,优秀毕业生回校的交流,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短期的未来是通过刚刚毕业的学长们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稍远一点是通过老师、企业专家看到自己的未来。有目标的学生每天都会很快乐,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以外,也会运用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与技能。

《中国教师》:像酒店管理这种专业,师傅对徒弟的帮助大吗?

第5篇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2008知识管理实施论坛”于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顺利举办。论坛总结了中国知识管理十年的成败得失。就知识管理实施的经验、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推动中国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08中国知识管理论坛”于2008年12月27日顺利举办。会议主要探讨中国知识管理的未来路径和发展轨迹,涉及到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案例、知识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基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出的。而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则更多的是在基于引进国外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外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而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和探索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不仅学者非常重视知识管理的研究,而且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成立了知识管理研究机构。而中国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实践少之又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从管理纬度来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不论对知识经济持何种态度,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介入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包括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卡尔.弗莱保罗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

2.彼得·F·德鲁克.杨开峰等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2004

3.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4.[美]卡尔·弗莱保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王方华等.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江文年,杨建梅等.浅谈企业知识管理的体系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3增刊

第6篇

支部简介

民进江西南昌青云谱区支部成立于1998年,现有会员44人。几年来,支部先后被评为民进中央及省市级优秀基层组织,4人获“民进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民进江西南昌青云谱区支部多年来坚持立足“三活”源头,在开展组织活动中积极探索“三分三合”的活动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支部班子经过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如何开展好支部组织活动统一了思想认识,即支部的组织活动能不能吸引会员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参加、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立足“三活”源头 :一是活动主体添“活水”。支部班子只是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支部会员才是开展活动的主体。为了提升组织活动的主体数量和质量,支部一直致力于注重“多领域”发展热心会务、素质较高的新会员。二是活动考核开“活路”。支部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无论是班子成员,还是普通会员,能否积极参加或组织支部的活动,是推荐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下届支部班子人选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这种会内的民主监督和公平考核,为支部顺利开展活动、会员积极参与活动打开了一条“活路”。三是活动方式有“活力”。支部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讨论下次活动的方式、内容和地点,让大家一起出活动“金点子”,然后经会员集体讨论研究,选出大家最感兴趣、认为最有必要的活动方案。

几年来,支部通过对组织的活动进行总结,逐渐摸索出“三分”的活动模式:一是活动时间分期。支部年初都会对全年的组织活动制定一个活动时间表,采取分期开展活动的办法。二是活动任务分解。支部制定了一个任辗纸獗恚除了临时增加的活动,由1个主任委员和3个副主任委员每人负责牵头一个季度的组织活动。并在商定每次活动的人员分工后,协商制定一个人员分工的AB岗,如果A岗因事请假则由B岗负责组织活动。三是活动主题分类。除了会员大会之外,该支部对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了主题分类。比如:教师节、教育调研、论文比赛等活动以会员中的教师参加为主;每年两会和年中的协商发言活动以会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 ;社区和谐共建点则以在区直部门和街道、镇工作的会员为主。

支部还在实际活动中配以“三合”模式,让活动有特色、有内容、有成效:一是支部活动要与会员的本职工作相结合;二是支部活动要与当地中心工作和上级组织的重点工作相结合;三是支部活动要与参政议政的党派职责相结合。

图为支部走访社区困难群众。

第7篇

初六日,惊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两个人来找我吃饭。这货不是黄药师,而是我的同学。每年这个时候,就是盛大圆满团结的两会期间。我的同学会不远千里来到,安营扎寨俩星期。他们的单位出尽量少的钱,把他们安排在西边的几个老旧宾馆,要么是教育部的招待所,要么是木樨地的某某宾馆,组织他们看人参政议政。闲下来时,他们就会问我去哪吃饭。

今年的节奏跟往年差不多,只有两处地方略有变化。一是一个电台的同学,让我打听一下是否有认识的可以快速制作展板的公司,制作一个背景板,方便嘉宾过来寒暄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现场过于空落而产生傻坐着的失落。作为一个在不靠谱的深渊越走越远的人,我隔了两天才问人,而且问到的结果是做不了这个业务。—我的同学们大概已经不太了解我的为人了。前一阵,有个财务工作者的高中同学,问我是否认识可以相关论文的杂志期刊,我婉转宣告不认识之后,表示可以找人问问。于是我的同学给我发来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卡通图标,然后就开始等消息了。她的等待期有点儿短,是第二天上午留的言:亲,问到了吗?俯瞰着那条微信,心中沟壑纵横。误解太深了,亲,我早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过去也没靠谱到这地步啊。

另一处不一样的是,以往我们只是单线联系。这次,因为微信的缘故,失散多年的初中同学圈终于建立了起来。特别是在京的六七位,一打听,才发现都离得挺近,其中一个就在华贸上班,相距也就500米吧,却从未谋面。托马化腾的福,这次大家算是凑到了一起。

所以,既然同学要来开两会,以及另外还有同学要来京转机,我们在京的初中同学们就感到迫切需要一次饭局来表达情谊了。

地点选在了三里屯。看起来,同学少年都不贱,大家都是很有为的样子。当然大土豪也没有。滞留在这个城市的,多数都是当年的学霸。比如我们班长,从小升初开始,一直就霸占着我们市的第一名。他们毕业后,选择的多数是排名靠前的外企。这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像我们那种安静停滞经济不景气的小地方,家家户户都是普通员工,气质偏于平稳,要是没有强力的人际网络,学霸们基本会受这种影响,选择看起来稳重体面的职业。不会太激进,也不会太“风云”。如果乱世出豪杰,那么买断工龄的时代,出来的多数是乖一点的栋梁之才,也是很能理解的事情。

一顿饭下来,大家整体都没有什么忧虑之心。相反,还挺积极向上的。班长准备创业,另一个久仰大名的女学霸虽然挂在设计院的名下,但合伙弄的公司已经走上正轨,做HR(应该是高管了)的同学在拥有了3套住宅。其中一套是上个月刚买。他借了一部分钱全款买下了一套不限购的商住。然后抵押给银行,快速还掉了借来的钱。但每月房贷加上现在住的,算下来也要四万五。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父母过来了,那套小的租出去了,老人也不方便住那么小的,如果在小区再租一套,总觉得对他们来说没有安全感。”他向我们解释起原因。大家点点头,一笔带过了。有不同意见的也许只有我,还搁在心里,我想我们那些相似的、普通的父母大概率上不会嫌房子小,也不会觉得租不牢靠,若没有带孙的必要,就会呆在老家打牌跳舞。听到儿子一个月要还四万五,油然而生骄傲而非焦虑的应该特别罕见。

可能仍是自己投资的需要吧。不过我们需要隐藏一点点自己的理想,不要显得对这个城市有不小的胃口和欲望,不要高调宣示自己决策的英明,这样才像是一个合格的稳重的人。不是吗?这样想了想,我感到一丝愉快。一则,这是自以为是的乐趣,二则,也为同学高兴。其实我站在他一边,如果没有其它渠道,普通人还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只是话说回来,这城市要对得住这些稳健的人的期待才好哇。

第8篇

2011年,他从教育部到基层出任中南大学的校长,从事微观高教改革与管理工作。张尧学校长既拥有宏观高教改革的经验,又有微观高教改革的经历,这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是不多的。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担负着新一届参政议政的历史责任,完成这些历史责任最根本的是提高全体代表和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关键是做一个合格的学习型的代表、委员。张尧学校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对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就怎样做好一名学习型委员,以及中南大学高教改革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和交流。

记者:张校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的采访!首先,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教育界委员的杰出代表,您有哪些感受?

张尧学:作为一名新委员,我想首先是要好好学习,学习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这包括向老的委员们学习、从历史经验中学习和通过调查研究学习等方面。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人民疾苦、关心群众的问题,通过政协,及时、真实、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对群众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做一名称职的政协委员。

作为中南大学校长,我要进一步推进校内改革,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我们要在十精神指引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系统推进人事制度、本科教学、科研体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医学教育等在内的系列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尽早实现把我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记者: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您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

张尧学:党的十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制度和道路。明确了“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总布局和建设思路。如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前面的道路还非常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思考问题,不断深化改革。

作为教育界的委员,我最关注的问题有:一是大学如何加强和推进自身的改革,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大学怎样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生态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为国家和地方服务?三是国家和地方各界应如何看待大学,怎样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如何为人民提供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中小学教育?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

另外,我也关心环境问题,例如PM2.5问题,重金属污染问题等。

记者:新时期党和政府对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协委员是地位、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那么作为新一届的政协委员,您将如何履行职责?

张尧学:做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既要有参政议政的热情,又要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因此,我要认真学习包括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十报告等重要文献、精神,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主动关注媒体动态,踊跃参加各种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讲座、委员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自身主动依法履职的能力。

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将以中南大学为样本,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带到政协会议上去,结合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好委员职责。

作为教育界委员,我将充分利用参政议政这个平台开展调查研究,就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仔细筛选,认真听取高校有关师生代表的心声,广泛征求业内专家的建议,形成选题深入、调研广泛、分析透彻、建议可行的高质量提案,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记者:过去一年里,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南大学校内改革得到了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请您谈谈主要经验和体会有哪些?

张尧学:首先,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师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国内高校的短板主要在价值观的判断、价值分析方法及标准上。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办学路子,就要把大学价值分析、价值判断的标准放在首要位置。教育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学会价值分析及分析方法、价值判断的标准。我们要通过这种教育,体现学生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不仅体现在学生毕业工作后拿的工资有尊严,还应该让他们在学校就拥有尊严。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自由的思想,能自由地讨论,他们的声音也能够得到响应、回应。这种价值观的培养,不仅仅靠言语、理论上的传递,更要靠所有的老师、管理人员一点一滴去做,甚至整个大学的一草一木,都要去影响、去渗透,直到他们的血液中。学生在学校受到熏陶,当他走出社会,能够终身受益。

改革中最难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不可能不碰到困难,改革中遭遇问题、出现问题,是发展的必然规律,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应对。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年龄较大的讲师,已评上教授的年轻教师,以及部分年龄较大又没有课题的教师,他们的压力就比较大。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同时学校采取系列措施。如:从2013年开始,学校每年会拿出1000万元经费来扶持这部分人,给他们1~2年的时间过渡,帮助他们在科研上立起来。

其次,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是赢得了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往往是利益的再分配,总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学校的此次改革,不动存量,只在增量上进行调整。在保持既有利益不变的基础上,根据教职工的工作业绩和绩效,通过涨工资、涨津贴的办法,来决定增量的多少,用增量来激发活力。

从教师角度来看,改革就是要让教师生活得更加幸福,为他们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更好地去做学术、做学问;从学校角度来看,改革就是要使学校朝着“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发展;从服务地方角度来看,改革就是要把大学的科技知识转化成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从学生角度来看,改革就是努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更好的照顾。学校改革,是在大家取得较多共识的基础上推进,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实施,确保稳中求进。改革采取的是放权的方法。学校把权利下放到二级学院,让二级学院在人事制度、津贴分配、学科设置、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人才引进、研究生录取,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拥有更多自,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再次,改革有序推进的保障是制定了成系统的改革方案。改革本科教学,确保本科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受教育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首先,落实教授、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教学水平有了一个强制性提高。目前,除外语、体育等少数专业,本科生专业课已全部由教授、副教授上课。其次,实验室逐步全天候开放,向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012年,学校在原有教学经费的基础上,增加1.4亿元专门用于本科生的实验、实习课程。第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2012年,学校专门出资4千万元给教室安装了空调,并对食堂、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2013年,学校还将对4栋学生宿舍进行改造。让学生在中南大学享受更好的教育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2012年,学校入选了“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10所高校”。

改革科研管理,在推进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同时,确保学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2年,在有色金属行业经济不太景气的背景下,学校科研经费增长了近10%,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励,论文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比如SCI论文,已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全球500强里排54位,在中国52家入选机构里排第6位。

改革人事制度,关注青年人才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为给青年教师“松绑”,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专心专意地做研究,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制定了“讲师不上课”的规定。从2012年开始,学校分别给进校的理工科、文科青年教师每人提供20万元、15万元科研启动费,同时另提供相应的安家费。学校为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提供绿色通道,每年单列5~10个指标,让优秀青年人才有上升的机会。学校还为青年教师提供提升管理能力的平台,在一些较大的二级学院增设一个副院长岗位,让青年教师学习做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2012年,学校已选拔6位青年教师担任相应二级学院的副院长。

改革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探索教授治校、教授治院的管理新模式。学校制定整体规则,学院制定实施细则。在操作层面上,扩大了教授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规定,教授委员会的成员任期不得超过两年,且决策过程完全公开。这样的管理方式可能更符合学科、学院和高校的发展规律。

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博导和硕导资格遴选、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医学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改革,都在改思路、给平台,发挥着激发活力的作用。

第9篇

博客发展的新闻化趋势

博客传播的强大力量在国外已初露峥嵘:1998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被德拉吉“博客”了,差点丢掉总统宝座;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博客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的来源;2006年7月,美国全国大会在波士顿召开,互联网新兴力量“博客”派出记者,这是博客记者第一次获得大会组织方发出的采访资格证,博客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一样,获得了采访权。随着博客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也开始允许博客记者参加新闻会。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马修・李是目前唯一有资格出席联合国记者招待会的博客记者。他在联合国有免费的办公地点,并且可以自由出入新闻吹风会和记者招待会。2007年3月,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也开始建博客。2007年5月9日,新华博客的博友朱继东(新闻的良心),随从的同志一起飞往长沙,采访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发前朱继东博友就向新华博客的博友们发出了通知:《明天去长沙采访袁隆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随后的5月9日、10日,朱继东连续发出了两篇关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接见采访团的博客。博客在新闻上的“贡献”有目共睹:李亚鹏借博客公布女儿的兔唇事件,甚至出现超女敌不过菲女现象;北大副教授阿忆两篇博客(公布自己的薪水表,宣布刘胡兰的死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纲在博客中呼吁星巴克退出故宫,引起争议;2006年3月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央视王小丫等著名主持人也开通博客专门报道“两会”。博客的新闻功能不断强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博客已经开始参与到原创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当中,成为许多传统以及专业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同时博客网站也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从众多都市报、晚报开辟博文精选、报博互动可知,博客内容充实了传统媒体版面、节目。

2002年以来,新闻博客以“个人媒体”的姿态在网络上普遍出现,并且以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庞大的民众性的文化社区,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形式。在我国,博客媒体被传统媒体接纳,共同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无论是专业的博客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网站的博客专区,都带有新闻性内容或者设有新闻频道,专门报道实时新闻。在国内,许多记者专门开通博客收集新闻信息或者进行信息传递。2005年10月底“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全国20多家都市报联合签署了一份《南京宣言》,把矛头指向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呼吁“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以此作为克制新媒体的手段。可是不到一年,纸媒就改变策略,一方面积极让自己的新闻上网,同时将博客当做重要的新闻来源。

博客的新闻化趋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促使了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博客的新闻传播者都缺乏起码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对于复杂新闻事件显然缺乏全面准确客观传播的专业能力;其次,博客新闻传播是一种偶然和自发的行为,缺乏负责的对象,容易导致以讹传讹和不负责任的信息四处流传。因此,加强对博客新闻传播渠道的规范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博客现象的思考认为,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已开始挑战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设计和编辑自己的新闻产品并被其他人阅读、评论。历史上从没有如此众多的、热情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工作者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以各种方式与受众建立密切接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报道各类信息。他们的产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同时注重眼见为实,并带给受众大量的新知识。当然,正如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报纸带来冲击一样,博客的出现不会造成传统媒体的消亡,而会促进传统媒体更好地吸收新技术,让老树焕发出新的光彩。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

中外竞争市场是永远不变的规律。2005年的“博客元年”,雅虎、微软和Google等国际网站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2005年4月6日,微软宣布正式在国内推出MSN“博客”服务――MSN Spaces。而微软的竞争对手雅虎也推出了博客服务“Yahoo360”,Google则早于2002年便推出了名为“Blogger”的类似服务。作为韩国的第一大社区网站――赛我网目前在博客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些网站的名气吸引了我国的大部分用户,特别是赛我网引进我国之后,国内博客、交友、校友录、BBS社区单一网站都将会面临极大挑战,并将改变国内互联网站现有的竞争格局。

国内大大小小博客网站几百个,能否在市场上顺利走上轨道,首先要看它的规模大小,其次要看它的专业性强弱,再次要看它是否有特色。由于博客是从外国引进的东西,要想突出我国的特色,国内专业人士要寻求对策来应对国外博客的强大势力。

“博客经济”的喧嚣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博客商业化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博客商业化的趋势慢慢呈现在我们面前。博客要长久发展下去,商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博客的运行需要资金,博客的发展必然要求博主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用于创作以及获取信息来源,而获取报酬是其投入的一种回报。如果博客总是免费,依靠别的收入来养活,作为新生事物总处在附属状态,肯定长不大。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专门的博客网站和开通博客的门户网站都极力推进博客的商业化运作;二是博客自身表现出某些商业化的特征。

目前,博客商业化发展如火如荼,除了博客广告之外,博客出版、博客无线增值等基于博客本身的商业模式纷纷浮出水面,博客商业化浪潮扑面而来。比如博客作者利用博客成名,博主出版博客书籍等。据有关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博客营业收入达6.5亿元,增长率高达85.71%。这说明,与传统媒体一样,博客不仅仅是内容的表达,也可以成为财富的增长点。

博客发展的无序化趋势

博客和论坛本是两个不同的网络精灵,但随着博客评论的发展,博客也越来越呈现论坛式的无序化。博客留言一盘散沙,有的甚至与博客内容毫不相干。特别是名人博客的评论留言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只是为了去名人博客抢“沙发”坐坐,有的人只是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崇拜。博客的无序化并非博客自主为之,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更多人眼里论坛跟博客没有什么区别。像“沙发”、“赞”、“顶”一类的论坛行话博客留言中比比皆是,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心思在博客中“灌水”,这些都是论坛特点的延续。博客的低门槛以及根本不看博主写些什么便发帖的人,只能让博客无序化。

针对博客的无序化趋势,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法规,加强对博客的管制,确保其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已经了几种规范网络传播的法规,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并即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虽然理论界对“博客实名制”正在进行热烈的探讨,网民呼吁“博客公约”的出台,但是相关部门却还没有提出明确配套的法律规范,鉴于博客在我国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加强对博客利弊的分析研究,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博客法律管制制度是极为必要的。其次,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博客的监管,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严密的博客监管体系,避免有害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加快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传播。最后,全社会都必须意识到博客传播的“双刃剑”作用,共同打造绿色网络环境,趋利避害,使博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博客发展的本我化趋势

“博客中国”由方兴东先生创建于2002年8月,创建之后由于一大批社会精英的加入与宣传,使得博客概念以及该站点迅速获得用户的关注与青睐。“博客中国”被誉为中国博客的鼻祖,2005年被有的学者称为“博客元年”。2006年是博客最红火的一年,“两会”博客、搜狐网启动“搜狐博客军团直击世界杯”活动,“博客记者”的诞生,博客逐渐从娱乐化、人际传播的方式,进入与大众传播相结合并共同发展的时期。

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1月10日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称,到2006年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其中活跃的博客作者为315万;百度网2006年12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当时近2000万的中国博客用户中,每个用户平均每7.6天更新一次博客,在用户更新的博客中,约42%的博客文章在500个汉字之内。越是长篇大论的文章,在博客中所占比例则越少,“两会”博客热度比2006年退热。由此,笔者认为,2007年中国博客已经走出火爆,回归本我。一些追逐时尚的人去播客或什么其他客去了,一些人去电子杂志了,只有一些有日记情结的人还在坚守。分众化是必然趋势,博客也不例外。无论怎样,了解这些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不断变化着的博客精灵,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博客热。

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博客研究专业化包括学术博客的产生和研究博客文章的激增。博客交流是一种非正式交流方式。传统非正式交流是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者之间产生,并且这些学者之间在此之前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交往。它侧重于学者们之间在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然后共同致力于科研领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而其他事先并无交往的学者以及普通兴趣者都无法介入,但在博客中无论是知名专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不需要传统严格的认证,只要注册或填写用户名就可以自由参与到学术博客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博客用户并不需要了解对方,只要是对探讨的问题有兴趣便可成为该学术博客的成员。从形成全球资源共享角度,博客所带来的学术研究效应更是令人期待的。

2006年7月,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3个网络媒体参评项目,即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和网络新闻名专栏。2006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Blog研究组”在北京成立,它是由13家单位成员和5位专家成员组成的专业博客研究机构。2006年9月,我国第一部博客研究专著《顺风新博客论――互联网2.0新思维》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知网统计,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12日,博客研究已有3890篇论文。专业研究组织、论文、专著及相关调查报告等,可以说中国博客研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趋势。它们分别从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法学、地理学、图书馆学等角度,对博客及博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进一步澄清了博客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理清了这一新兴媒介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博客研究的专业化,将进一步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更加全面深入的开展。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

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对科研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的道德底线和生命线,是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学术道德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会影响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如果由于缺乏对学术道德的积极引导和严格约束,使研究生形成了不正确甚至学术示范行为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其个人学术成果的真实性,甚至严重助长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理应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2006年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为先后两次递交的课程论文都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丁某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余某因为各自学位论文专家评审过程中被发现有严重的抄袭行为而被开除,2008年浙大博士毕业生贺海波被认定在读博士期间发表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这些个案,虽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对待学术道德的普遍态度,但它至少说明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宏观制度环境

自2006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学校也制定一些制度来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比如为研究生开设学术道德规范必修课。要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术研究有哪些规范,如果违反了这些制度,将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等等。还可以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对于高校而言,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可以激励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而有明显缺陷的评价机制容易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越轨和失范。所以,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的建立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的制定要合理,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变化,对某些已经不合适宜的制度进行即时的修订。例如,随着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二年,其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多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当前不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既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又要他们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这就给研究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这种规定也容易使得一些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第二,在研究生的各种考评中,要以论文质量为重,杜绝数量取胜。第三,以多种形式综合考评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例如,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课题的研究等都可以作为考评的指标。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制度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大。加大处罚力度就是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的重要措施,知识产权法应加大对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者课以重罚,严重的要处以刑事惩罚。这样才能减少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从2007年便要求各考研招生单位建立考生的诚信档案,但是这只是面对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可以建立面对研究生读研期间所有考试的诚信档案,包括课程考试,四六级考试,一经违规不得取消,这样无形中会约束在校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微观制度环境

对于研究生来讲,最切实可行的是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进要不断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做到严于自律。学术道德修养是个人学术品德、品格和品质上的一种体现,所要表明的就是学术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就必须靠学校给研究生构建一个微观环境来使他们加强学术道德意识,毕竟通过外部强制力的道德他律作用是有限的,外在的道德他律必须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自律,才能在各种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至于行为越轨。

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有效落实,最好还要购买学术道德规范的有关书籍并发放至研究生手中,如教育部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此外,每年入学要举办面向研究生新生的培养要求说明会,提倡学术道德规范的学习,提倡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以身作则,相关内容要收录在《研究生手册》供研究生随时查阅学习。

三、构建研究生德性教育体系

德育是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研究生学术规范,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规定了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完成作业、学术研究、科学实验、论文写作、成果发表等方面遵循的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反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撤销学位等处分。有学术失范行为的研究生当年度德育考核为不及格,不得参加当年度各类奖励的评定,减发或停发奖学金。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强化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在各高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论坛、座谈会、主题班会、讨论会、承诺书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活动,确保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取得实效。邀请部分导师、专家、优秀研究生,讲授学术研究规范、论文撰写规范、规范、文献检索等内容,帮助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恪守科学精神,分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明确如何搞科研、怎样做学问;开展了主题班会、主题论坛、征文活动、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专题讨论活动,营造了浓郁的遵守学术规范、建设良好学风的学术文化氛围。

四、培育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习惯

培养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习惯,有赖于良好科研学术环境的构建,暨包括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建立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监督机构,大力开展学术评议,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等。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人格垂范、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实施学术道德教育,导师既有重要的责任,又有潜在的权威。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此外,学校应更积极地承担起学术规范教育的责任,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专题讲座、签订承诺书、案例分析等形式,完善学术道德的教育体系。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阻碍了学术进步,从小的方面讲,事关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从大的方面讲,则涉及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予以重视,以还学术界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郑园.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青春岁月,2011(24).

[2]高雪芳.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4).

[3]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N].光明日报,2001-12-16(2).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班组;企业安全;标准化作业

班组是企业的作业层,是最基层的生产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要在班组中进行,各项目标任务都要靠班组来落实,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而安全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但是,90%以上的事故常常发生在班组,班组是各类违章现象的多发区,是企业反事故斗争的最前沿阵地。所以,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班组的安全工作做好了,真正做到了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轻伤和障碍,才能避免和防止企业发生各类事故,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益稳步提高。做好班组安全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大厦的根基和磐石。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工业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意见纲要》明确了搞好班组安全建设的目标要求,指出:班组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要保证企业的安全长周期局面,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班组建设上。那么,怎么才能够做好班组的安全工作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选拔好班组长和安全员

班组长是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要办事公道,关心部下,指挥正确,指导及时,不与职工争荣誉;要有崇高的理想,要有管好班组、体现自己价值的强烈愿望。

班组长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会管理,又要很能干,技术水平要让本班组人员佩服。工作中不能自顾自拼命干,要知人善任、明确分工。管理中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原则,不能事事搞平衡,要赏罚分明,要树立正气,切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丧失班长威信。班组内出现矛盾不能回避,要正视解决,矛盾的堆积会使班员间积怨,影响团结,进而影响安全生产。为人上要心胸豁达,切忌在技术上搞封锁,工作中拉小圈子。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班组管理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应有新意。

班组安全员是生产第一线的安全监督者,是班组长安全工作上的参谋助手,也是生产的直接参加者。不仅要将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命令及安措、反措计划向全班职工传达,而且要以自己扎实细致的工作去认真落实,并协助班长组织好班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违纪。要经常对本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思想教育,监督全班人员正确贯彻各种规章制度,监督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检查和维护本班组的安全用具。协助班长组织对不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好事故预想或危险点分析;搞好本班反事故演习和“两会一活动”及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工作。发现有不安全情况,应及时上报班长。经常检查本班内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对违章作业的人员进行劝告或批评。通过班长表扬安全方面的好人好事,提供安全奖惩考核意见。

二、抓好安全技术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提高每个班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保证安全的关键。一个人的安全素质是一个人的安全知识、安全行为、安全思想的综合体现。班组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知识的学习之后,对各种规程和制度以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职工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素质,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班员更需要提高技术素质。一些发达国家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是非常肯花大力气,出大价钱的。事实证明,这种使员工综合能力提高的投资的回报是十分显著的。所以,班长要抓好安全技术培训,想方设法提高班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制订培训计划,培训中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按计划、分步骤进行。要充分发挥班组技术骨干的作用,成立班内培训小组,有针对性地研讨培训过程中需解决的技术和业务难题,使培训工作有序地展开,并取得实效。按要求进行严格的考试,达到以考促培的良好效果。要创建“学习型班组”,班组建成学习型,班组全体员工就可以在学习的平台上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改善个人与组织思维模式,建立有宽广心胸和前瞻目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追求超越的员工队伍。班组员工具备了高超的安全技术素质,就会灵活驾驭设备,就能主动地控制安全生产,熟练地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并预料到运行规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防患未然。

三、签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班组的安全责任要“重担众人挑”。虽然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但每个职工也应当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班组的安全工作不是班组长和安全员等少数人的事情,“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做到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实现班组安全形势的稳定。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不把压力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仅凭班组长等少数人的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只是句空话。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班组应按工种岗位的安全职责,分解细化年度安全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实施措施,由班长与班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联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形成“处处有岗卡,关关有守兵”的牢固安全防线。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得到贯彻,保障各项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形成“安全联保”机制,做到一人违章,株连班组,人人安全,大家受奖,做到责任到人,监护到位,措施到项,这样才能确实保证达到“三不伤害”及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

四、组织好“两会一活动”

班组开好班前会、班后会,组织好“安全日”活动,是班组长和安全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事项。班前会主要针对当天工作,简明扼要地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分析当天工作的危险点及防范控制措施;班后会主要总结当天安全情况,表扬安全生产好人好事,处罚违章违纪行为,分析发生“未遂”或异常原因,制定对策并统计上报。

“安全日”活动要有实质内容,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要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班长在每次安全活动时,应联系本班的生产实际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并结合近期其他单位的事故、障碍情况,联系《安规》的有关条文加以分析讨论,鼓励大家发言,以起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效果,使班组成员在学习中进一步熟悉《安规》内容,加深印象。要经常邀请领导参与班组的安全活动,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向上级反映。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课题。在每次安全活动前,班长应针对当前大范围的安全形势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及一些较普遍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一到两个操作性强的课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所谓“重点”,即上级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在本班组落实的关键点,创建安全合格班组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和有关反事故措施等;所谓“难点”,即长期制约班组安全生产或影响班组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这类问题是班组安全活动需讨论和解决的主要方向。为确保整个生产系统长期、平稳的安全运行,积极发动班组成员预测事故隐患以实现超前管理,进而创建高质量的安全合格班组无疑应是班组安全活动的课题来源之一。安全活动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不要每次都在会议室里,由班长主持学习,可以采用现场会、座谈会、演讲等形式,可以轮流主持,可以搞培训和案例分析,查找隐患,提合理化建议以及正确操作演示等。

五、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认真执行“两票”、“三制”

事故的发生都是违反《安规》,不正确使用“两票”(工作票、操作票)造成的。所以,要防范事故,就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认真执行“两票”、“三制”。

对工作票做到三不办理、一不工作。工作票填写不符合规格要求不办理,现场安全措施不正确、不完备不办理,工作完毕未经验收合格不办理;一不工作,即应开工作票而无票不许工作。

执行操作票做到三审(批准人、监护人、操作人),三清楚(调度下达命令清楚、操作命令清楚、操作人员重复命令清楚),二查(查漏洞、查设备双重编号),二落实(命令时交待问题必要时考问落实,执行操作和任务时三秒思考、核对设备、唱票与手势要落实);在操作前想一想,操作后看一看,不留尾巴一丝不苟。

交接班做到六清(运行方式清、检查设备清、检修交待清、安全措施清、异常现象及设备缺陷清、领导指示清)。接班前及巡回检查做到五到(该走的走到,该闻的闻到,该摸的摸到,该看的看到,该听的听到)和两个重点检查(关键设备部位重点检查,运行薄弱设备重点检查)。

六、开展标准化作业

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在对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达到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能够控制“三违”现象的产生。班组作业标准化把企业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在作业单元上严格规定操作程序、动作要领。把整个作业过程分解为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之中,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杜绝了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

开展标准化作业,要抓住四个要素:标准化作业程序和险情预测表;现场作业,分析危险源,抓住危险点,干活不冒险;一线工人做到“三个三”(三明确:明确任务、明确作业方法、明确安全和质量要求,三保证:保证作业安全、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工作进度,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提高安全素质;两先两查,有始有终,闭环管理(每次作业前,要根据工作任务和现场条件,先学习安全规程有关条文和有关安全文件、通报;根据工作任务对工艺和质量的要求,先学习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有关条文和有关技术条件,掌握理论依据。每次作业后,由工作负责人、安全员对现场做全面检查,具备收工条件时,人员才能撤离现场,办理完工手续;每天工作结束后,再晚再忙都要由工作负责人、安全员组织召开检查总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有始有终)。

七、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

狠抓反习惯性违章是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保证,是杜绝事故的重要途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事故的原因不是作业工作量大、作业时间紧迫、作业技术复杂、作业人力不足,而是习惯性违章。剖析事故的原因,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有关联,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多发区。所以,要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狠抓班组反习惯性违章工作。通过抓好班组反习惯性违章这个重点,进而推动整个反违章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12篇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一词共出现61次,更明确指出要发挥“双创”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总理两年来在多个场合强调“双创”对新经济模式形成的推动价值。“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持续改善的创新创业环境,带动我国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加速扩大。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众创空间2300多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毕业企业超过6万家,孵化器内的创业人数超过150万。

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繁荣活跃,有其出现的必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不可持续。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和投资率开始下降,尤其是我国很多行业已经开始接近技术前沿,创新必然成为应对资源稀缺、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挑战,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综合来看,在迈向创新经济的征途上,我国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在于:我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支出迅速增长;制造业部门拥有巨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和工程人力储备;闽、浙、皖等地的重商基因,有利于新企业的成长等。

劣势在于:尽管科研支出较大,但中国拥有的科技专利和发表的论文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不多,能转化成新产品或出口产品的更少;中国虽然有各级各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大规模新生劳动力队伍,也有大量先进的产业基地,但两者的衔接还不紧密,教育与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脱节;此外,政府和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建立了很多创新平台,但在促进广泛的创新活动方面还不足。

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即“依靠人、为了人”的发展。“双创”的实质是鼓励人们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让经济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第一推动力。培育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使命。目前来看,有三方面工作最需要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改进大学治理,增加高校自。引入现代化的治理标准、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及时将最新科技成果、企业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及学生考核机制。二是切实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合作平台,建立对接产业行业发展先进水平的教学标准体系。三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中小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特别是合作探究能力;政府要利用各类社会科技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开展创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