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12: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考试题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理综考试中,化学科的题量和内容是有限的,所以2009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对于大纲中“理解”“综合应用”层次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都已理解掌握,但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散,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应先形成知识主线,再构建网络。如: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六种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五种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再构建知识网络。如“氮网”“硫网”“铁网”等。
有机网络,以烯烃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两条主线:苯 炔烃 烯烃 烷烃;醇 醛 羧酸 酯;中心辐射点为烯烃:烯烃辐射一大片;烃与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这样在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及推断题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回归课本,重视考纲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要以“课本”为纲,回归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增长点,综合点。要学会读书,要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去读。读书要与高考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有些高考试题就来自于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历年的高考试题??是相当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个实验,有时是按某些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考,或依据课本实验发展、衍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如:“2005年北京卷28题(18分)改编自课本‘铁与水反应’的实验,”“2008年重庆卷8题,四个实验全部来自课本”。由此可见,重视课本是相当重要的。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联系紧密,大纲上强调“试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有体现。如:2008年广东卷23题;2008年山东卷29题;2008年宁夏卷26题等。而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要关注“神七”“三鹿********”“人禽流感病例”“诺贝尔化学奖”“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等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
注重反思,努力做到题不错二
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再次重温,认真反思,总结出一些东西,沉淀出一些精华。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的优化等方面进行。
关注并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以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是专家们根据大纲认真整理总结的历年典型高考真题,无论是题型、命题角度、能力考查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高考命题人也会以此作为下一年命题的参考,不会原题照搬,只会有一些改编,但也应引起重视。对有代表性的试题,要反复研究,落实到位。对解题技巧要重点研究,灵活掌握解题技巧可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应对策略 变化趋势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护士考试通过率,课题组分析了近几年护士资格考试变化趋势,采取了应对策略,使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87%增长到2013年的97%。总结分析如下: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情况
1.1考试内容变化。原来考试内容只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五门学科知识,从2011年起,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六门课程。考试大纲增加了解剖生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了重视预防、接近临床的指导思想,也增加了部分新的疾病种类,如过敏性紫癜、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删除了总论部分的内容。
1.2考试科目变化。原来考试有四个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从2011年起,考试只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技能。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以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等。如各个疾病解剖生理、病因、辅助检查及护理管理、中医学基础、护理伦理和法规等知识。实践技能考查内容以临床应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1.3考试题型变化。考试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主要使用A1、A2、A3/A4型题,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逐步增加临床病案分析题、多媒体试题,减少记忆概念性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型题),A1题型量由原来的60%以上下降到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60%、A3/A4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20%,加强了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1.4考试专业知识更新。考试专业知识与最新临床实际和标准一致,如心肺复苏的顺序由原来的A-B-C(A即通畅气道,B即人工呼吸,C即人工循环)变更为国际最新标准C-A-B的顺序,2012年考点数据修改50余处,涉及高血压的分类、小儿体重的标准、氧疗时酒精湿化浓度等,如酒精湿化浓度由“30%~50%”修改为“20%~30%”。
1.5考试时间变化。考试时间缩短,题量不减,即由原2个半小时改为2小时。原来是全程考试,考生中途不得退场,现在改为考试1小时后考生可以交卷离开。
2.教学应对策略
2.1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相结合。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少许修改,考试知识点每年有变化,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课题组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2.2编写护理专业“双证书”(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护理专业教材,教材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将最新知识进展吸纳入教材,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方便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2.3加强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知识记忆,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如在案例教学中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课中老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4把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思路,编写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通过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疾病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命题的关键词包括最主要病因、主要的致病菌、主要的诱因、主要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最主要的或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表现、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首选的治疗药物、首要的护理问题、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根据考题分布和考试命题思路,课题组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并总结归纳了护士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知识点的记忆口诀、护士资格考试所有计算公式大全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2.5做好考前强化培训。关注最新考试信息,及时掌握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帮助学生把握重要考点。根据考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学生答题应对技巧,让学生做适量的模拟试卷,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纠错,以便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心。
2.6学校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型。改变以往考试的综合题型,课程结业考试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A1、A2、A3/A4型试题一致,考试内容主要是护士资格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思考和体会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教师需要掌握护士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可能偏低,如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指导;总复习;高考
高三地理总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所有学过的地理知识的梳理、分析、归纳,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并逐步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指导中,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提升学生地理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主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考亦然。备考实践证明,最好的复习材料不是课本,而是考试大纲,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大纲、教材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大纲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纲有的、教材没有的,暂时不考;大纲没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对考生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找出大纲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进行针对行的复习。此外,考试大纲虽然对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作了规定,但没有具体谈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的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复习过程中不可不考虑的。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研究,发现并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是提高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历年高考通常是从哪个角度出题?目前还有哪些角度没有考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心中有数。如在复习气候内容时,通过对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发现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复习中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气候判断的类型和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气候图进行判断,根据气候资料进行判断,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判断,根据风向进行判断等。在对重点地区气候类型和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复习中,找出高考命题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对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虽然新课标中提出了创新,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角度不断变化,但所考查的重点都归结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也正是所谓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以章节为单元构建知识结构,使得所学知识“互联互通”。教师在复习中要科学指导学生对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吃透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夯实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如可利用“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的图,把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1)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变化;(2)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3)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特点;(5)南北半球大陆、海洋上等温线分布情况;(6)东亚、南亚两类季风的风向及其气候特点;(7)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等等。
三、帮助学生读图识图,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及考查中,图表是离不开的,尤其是地图更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近几年的高考看,高考紧紧围绕“熟练使用各类图表”、“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命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教导学生利用图像进行理解和掌握,不要凭空死记硬背。如要结合地图牢记热力环流的过程、大气环流的过程、水循环过程、世界洋流模式、亚洲主要气候分布等。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相关地理简图,这样能够将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如动手绘制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我国雨带推移规律简图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有关地理知识。此外,应当利用地图进行知识推理和判读。以“气旋与反气旋”为例,结合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大气状况图,学生们可以判断气压的分布状况、气流方向、天气状况等。
教材为教师更好地“导”,为学生更主动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在备战地理高考的复习中应反复研读教材和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试题,吃透其命题精神,把握其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传统应试模式加以调整,灵活运用各种复习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考。
[ 参 考 文 献 ]
一、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纵观近六年全国课标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在命题上总体呈现特点,如图1所示。
1.命题风格稳定,体现试题连贯
试卷结构“稳如泰山”
从近几年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卷看出,其试卷的结构组成等没有变化,具体如表1所示。
命题风格“持之以恒”
全国新课标文综试卷地理试题的情境创设贴近现实与生活,但其立意是考查学科原理与思维方法。因此,对考生而言,选择题入题容易,定项不易,综合题入题不难,深入较难。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路更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保证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比重较大。区域地理包括区域定位和区域背景材料,并以此为核心考查学生区域理解和区域联系的分析能力。
(2)试题综合性强。综合题保持一道自然地理、一道人文地理为主;综合题的区域图始终保持一个世界地区,一个中国地区的原则。试题将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3)知识抽样考查明显。从整体看,每套文综卷地理试题涵盖面较广,主要考点有:地球运动的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天气与气候、水循环、人口、城市、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区际联系等,但是好多知识点未涉及,如地理信息技术等。从每组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设问涉及的面较小,就是抓住一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向其深度、广度考查;这个命题思路与各省区自主命题卷不一样。从考查内容看,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多选取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即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主干知识,每套试题设计不回避重点内容,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不追求自然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各版块内容的平衡,不回避某些重点要素或区域。
(4)区分度适宜。全国课标卷(特别是新课标卷Ⅱ)充分考虑中低等水平学生、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教学实际,中低档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信度、效度进一步增强。素材选择兼顾城乡、地域差异;降低空间定位的难度;考查内容皆是规律性的、共性的问题,回避具体地区、个性的知识与内容,保证城乡之间、各考区之间的公平。
(5)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探究即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高考试题在探究方面主要考查方式有:关注地理事象发展过程,对地理过程进行描述阐释、论证推导;根据自己的认识表达观点,反映其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综合题中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总是探究性、开发性的设问。
2.命题立意能力,突出学科特性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内容,是试题的明线,而命题考查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是试题的暗线。高考试题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和综合运用,着力考查考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全面涵盖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从历年中的两套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总体来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涵盖这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
选择题――围绕主题纵深考查
围绕某一主题情境纵向考查,从事实判断到原理分析。先是依托图表信息考查地理分布、变化、特点等,然后多为迁移性问题,如成因、影响、对策等。如2015年新课标文综卷I第1~3题雨水花园的原理、目的、作用及其功能,围绕“雨水花园”一考到底。
综合题――案例分析纵向探究
以区域空间为背景,围绕最能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性要素立体化、纵深式考查。试题设计以主题要素为主线,时空转换、由地及人重建知识链、思维链,问题难度、思维层级梯度推进,探究意味浓厚。如2015年课标文综卷第37题:围绕“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及解决措施”主题,问题设计从“冻土成因比较”到“冻土对路基的影响”,以“热棒的工作原理”收尾,“地理人”主线明晰。该题设计巧妙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充分体现地理高考命题的价值追求:注重评价地理学的思维品质和地理学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以及高价值的地理思维能力。解答该题需要考生通过现场学习捕捉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与方法,以考查考生对新知识的现场学习及举一反三、联系迁移的能力。
3.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新课标试卷地理命题时刻关注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地理,注重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关注生活体验,突显地理源于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特点,以此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2015年课标文综卷Ⅰ第36题考查卤虫产业的原因、影响,让考生认识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影响;2015年课标文综卷Ⅰ第42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的风险,为考生增强旅游安全意识留下更多启迪。始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地理问题,体现遵地之规、因地(时)制宜、可持续发展。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I第37题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运营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II第44题,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应对石漠化的措施等。
二、2016年地理高考的备考策略
1.“知彼知己”――熟知考情、明确学情
研究考情,把握备考方向
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不但告诉考什么,而且揭示怎么考,也是高考备考的风向标。认真学习研究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落实考纲提出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备考复习的方向和内容,是决胜高考的关键。上述对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的特点分析,还比较浅显、不够全面,需在备考复习中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
分析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知识的全面性;二是根据学生个体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地理教材版本有四种,即为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且内容不完全一样,同时高考内容还涉及初中地理中的区域地理,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高二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有计划地补充、整合相关知识内容。
文科生地理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过大,在“一个标准”的教学中难以兼顾,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部分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扎实,但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意识薄弱,视野不够开阔;大部分来自城区的学生思维活跃、强于动手,但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方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应根据学情制定计划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稳步提升。
2.“强身健体”――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发挥团队精神,凝聚智慧
集体备课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个人备课效率和工作效率;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充分学习各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集体备课模式是一人主备,共同准备。其流程是前一周确定每课教研内容、主备人。前一天每人要充分备好课。教研时主备人主讲,其他人补充,人人发言,组长总结。集体备课内容包括:反思(当天教学情况,课堂教、学生学的总结分析,找出问题,定出措施);准备(第二天教学内容:确定课型,明确重难点、讨论授课方法等)。做到上课后及时反思,一课一思,提供借鉴。
抓住课堂效率,灵活应对
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及时从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对尖子生群体要“善扶敢放”,扶在当扶处,扶以方法、思想,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好心理疏导。鼓励尖子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拓宽视野不拘泥于课堂,注重实践不局限于课本,主动探究不依赖于教师,灵活应用不死记硬背,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追求创新不满足。对于普通学生要“紧抓不放”,想尽各种教学方法,让这部分学生跟上教师上课节奏,确保其课堂效率。
培养学习规范,提高素养
课堂中应加强对学生从“想”到“说”、从“说”到“写”转化过程的培养和规范,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读表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考和答题习惯。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鼓励“别出心裁”弥补“模板”可能带来的缺陷,答对答全;指导学生在设问答案间建立必要联系,对答案要点来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必要联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战法娴熟”――注重实战、避免失误
研究高考导向,完善精编习题
高考试题不仅告诉考什么,还告诉怎么考,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找共性、明趋势、析规律等,体会高考试题真谛,才能更宏观把握高考;因此用好高考题,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对高考试题进行分类练习、改编练习,巩固学生重点知识,提升学能力。
选题应精准,多选新题、活题、典型题;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坚决杜绝错题,摈弃偏题、怪题、难题;图像清晰,排版规范。组编流程:做题析题编题组题校对定稿印刷学生训练。练前三问:目标(让学生获得哪些方法、技能)、方法(用何题训练学生哪些方法、技能)、效率(打算用多少题、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练后三思:达标、效果、效益。
训练梯度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课堂训练每节课安排5至10分种限时训练,也是达标训练,题量一般是一组选择+一道综合题,或者只有一道综合题,综合题设问数量根据时间和难易程度设定,一般设2至3问。训练形式可多种,一般多采用竞争方式训练。
限时训练每周安排一节用45分种时间,题量一般是20+3或25+2,题量不大。限时限量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时间分配意识,提升应试技能。
滚动训练即是针对“遗忘规律”而设计。在复习推进同时,用滚动训练卷不断兼顾考查前面复习过的重难点知识、易错和易忘知识,有效落实复习目标。
1教学改革思路
1.1考核内容的变化1.1.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1.1.2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1.1.3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考试题型的变化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小结
总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体现了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融会贯通,检验了应考者的综合素质[10,11]。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开展基于新大纲调整的护理教学改革。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落实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将考试要点体现于日常课堂讲授中,更好地实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邓岚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
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如果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如果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考试规律总结:
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
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做。
3、考试前三周死拼教辅。光看教材效果不显著,多关注教辅才是关键。
4、考试难度大的题目占百分三十不到,将简单题和中等题掌握就行了。
5、如果是记忆的话。将每段话的第一句强记住,后面的内容掌握大义即可。文科和理科有区别的,文科宏观性强。只要你答题不跑偏,大义写对就可捞分。
(来源:文章屋网 )
一、了解考纲信息,把握高考的方向
进入高三后,师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化学总复习,认清复习的目的和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大纲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把握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根据纵观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化学试题,从中发现其突出的特点即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总结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清楚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关注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了解新信息。
面对新旧教材使用交替时期,与现行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了解新课标发生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探究实验的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高考也向这个方向过渡,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如旧教材中和旧的《考试大纲》中,如活化能,键能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知识点、盖斯定律的应用等,甚至连FeBr2与Cl2因物质的量不同而反应不同的考查不做要求。近几年为了使新旧教材的顺利过渡和衔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了相关试题。例如2008年全国(2)卷的26题.(15分)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等。
再如(07全国2)11.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这两个例子说明正确理解“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教师在做好传统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新课改,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熟悉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变化,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进一步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从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合理使用资料,备课教师必须投入题海,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广泛收集信息,但是还要防止进入“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的怪圈,在有限的时间进行精讲精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钻研新的考试大纲,抓住教材,摆正“课本、资料和其他学科间的”的关系
(一)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关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利用复习资料进行拓宽和加深,复习资料为课本知识理解的服务,决不能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高考模拟训练,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二)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06年全国试卷(1)29题-“一种消毒剂萨罗(Salol)是,它的分子式为C13H10O3”。2006年全国试卷(2)29题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2008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选择题6结合2008年火炬燃料,对丙烷的考查。数学中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试题等屡见不鲜。如2009年全国理综Ⅰ卷的第13题。再如2009年全国理综Ⅱ卷的27题等。因此,在复习中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每一次的考试。在高三频繁的考试。许多同学往往看重考试成绩,对它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有些学生为了萘于顾面子,想方设法作弊,利用手机发短信对答案等。要严格杜绝这种不良的心态和风气蔓延,同时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 会,依据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为了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总之,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时一个精细而又复杂的“工程”既要组织好知识系统化,又要与自己的学生相配和默契。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化学中考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近两年的中考命题都坚持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超纲,不出偏、怪、难题,少出人工编造的脱离实际的试题。试卷还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注意编拟一些既有新意的情境又合理的题目,避免了因超纲试题而引向“题海”的教学方式。此外,试题还重视考试内容与学生面临的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同时命题的难度注意从按学科内容结构要求立意转向体现素质教育价值的能力立意。开放性试题也是中考试题的一道风景。下面我以近年初中化学中考试题的几种题型为例,谈谈教师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
一、运用化学视角诠释渗透非化学领域知识的题型。
我在关注各地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众多非化学领域知识已经全面渗透到化学中来,化学似乎成了一门“中心学科”。因此,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化学视角,加强化学知识与非化学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平时也要注意非化学领域知识的累积,促进三者有机的结合。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现在的应试训练。
例如:(2007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太阳能热水器既节能又环保
B.宁乡“沩山”毛尖真正的绿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
C.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D.农作物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
A.干冰易升华做制冷剂
B.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C.自行车露天放置,日晒雨淋
D.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无害
二、重视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总结推理能力。
信息给予题又称新情境题,由于此类试题情景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因此它是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信息题的特点:1.情景新、知识活。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教材没有学过的知识,且常是尖端领域内的新课题、新科技、新成就,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新观念、新知识、新发展等,整个试题完全处于情景中。2.新旧联系。试题能提供的信息和已学过的知识有一定联系。考生必须将新信息与纵横相结合,迅速、全面、准确地建立新的知识网络。3.隐蔽性强。它起初看起来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但细细品味又“似曾相识”。“看似超纲,实则扣本”,能力要求高,但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却不高,即所谓的“高起点、低落点”。4.知能结合。要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即分析试题所给信息的目的性,探求拓宽的可能性,排除信息的干扰性,寻找解答方案的最佳性。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依据是题目所给信息,因此,通过读题目获得信息,就是解答信息题的首要关键的一步。并要注意混杂无用信息与解题无关的节支信息,若识别不清,可能干扰解题。2.观察分析能力。3.数据处理能力。题目的信息以表格数据的形式给出,这类题也很常见,它需要分析处理数据,方能解出。4.类比模仿能力。5.迁移创新能力。信息题特别能考查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2007年广州中考题)
28.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广州市开展的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中,为了研究空(1)写出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
(2)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在反应过程中添加反应物稀盐酸。
别为10%、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
步骤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仔细分析表中数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最终的温度越高;②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升高越快。
min。
三、开放性试题的指导
开放性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有作用。所谓开放,既可以指条件开放(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不足或过剩)、内容开放(试题情境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涉及课外材料,所需知识的缺陷可由题干说明和提供)、过程开放(解题的思维过程是开放的,发散的,不一定沿划一的思维路径发展),又可以指结论开放(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多个答案都可以成立。开放性试题不一定难度很高,它和难题是两回事。此类试题对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进行开放性试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对下面几类开放性试题的指导:
1.搜索式,要指导学生学会搜索整理知识、类比联想、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归纳,并加以记忆。
2.讨论式,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探求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概括规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囿于结论。
例如:(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4.迁移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新信息的能力和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如:(济宁市2007年中考试题)2.“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清液不变色,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清液变红色,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并出现白色浑浊现象。
此外,有关环境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揭伪打假等“社会题”都是当前看好的命题方向,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总之,中考命题的方向对化学教学的启示是:紧扣大纲要求,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夯实双基的同时,更要注意能力、方法、观点、态度、情感等素质的培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落到实处,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究和发现;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2000年全国初中组.升学考试评价.
关键词:高考 教材 基础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知识点的立体组合,加大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力度,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托,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考查内容、试题类型、难易比例以及对能力层次的要求等等。严格控制教学超纲与提高复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往届高考试题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复习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全国的高考试题,发现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决战高考。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切中高考脉搏,把握复习方向。
3.合理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只有拥有大量资料,才能多角度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优化复习试题资源库,以免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复习、浪费时间。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外,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也是获得高考有效信息的途径。
二、研究学情,制定复习策略
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一般只“迷恋”复习资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题海”战术。为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化学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抓纲务本”,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进行拓宽和加深,本着这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复习题。
2.看清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没有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因此,化学总复习我们在复习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有效综合归类,整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式可以从化学反应类型上使之系统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以原子结构,物质结构作为指导。知识网络化,纵横统一起来,这样知识点就不显得琐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3.类比归纳,形成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类比归纳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理解巩固,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探寻规律的能力。它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类比”中巩固,在“归纳”中渗透,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这样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三、突出重点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要花足时间、深刻理解、彻底消化,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可教给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分层递进法”、“谐音记忆法”去记忆。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酸(碱)—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可以“组成一结构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一存在—保存”为思路,也可从该单质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为线索,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立体知识体系,才能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能力。
四、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1.规范答题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简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思路混乱,不能切中肯綮回答问题,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没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时要严格要求,落实双基训练 。
2.强化审题、
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注重实效性,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只要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纪悦淑.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方法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9.3(47)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的下面几个问题:(一)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因为“三基”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故在高三的教学复习中应将定理,公式中隐含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充分地挖掘出来,同时注意对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二)落实教材。即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切实以教材中的问题为素材,通过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型,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三)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要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要重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时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分析历年的考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教学中教师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以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然而恰恰相反,因为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学中没有充分表现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使思维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误。我们一直强调抓基础,但总是抓得不实,总是对其不放心。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趋势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高三的复习,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强化三基,不要在知识的非本质的细枝末节上纠缠,避免过分关注偏题、怪题。事实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已达整份试卷的80%左右,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运算能力,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题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择题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失误。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因此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对题目做出正确地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数大,因此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又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落实的同时也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追求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因为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会有知识网络的融会贯通,思想方法的丰富多彩,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2.抓纲务本,落实教材
考前复习,由于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多年来,一些学校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达到“覆盖”高考考点的目的,因此高三学生都要做大量的习题,教师和学生都埋没在题海中,以期高考有个好成绩,课本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并将其弃之高搁。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师生的负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组做了大量艰苦的导向性工作,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高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通过合理组合作为高考题的。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高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目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最近几年,高考打破了以往的格局,真正展现了课本的魅力,也为今后复习指明了方向,只有讲好、用好课本,发挥教材优势,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不刻意追求复习资料中的偏题、怪题和一些解题技巧过强的难题。高考的首轮复习必须真正回到课本中去,回到基础中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帮助学生构建起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并且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好高骛远,在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复习资料中的偏题、怪题的同时,以课本中的问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借助于启发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基础知识。通过纵向挖掘,横向延伸,达到优化认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从解本题到转向独立提出类似问题和解答这些问题,这个过程显然再扩大解题的''武器库''。学生利用类比和概括的能力在形成,辨证思维的独立型以及创造性的素质能力也在发展。”今年的高考再次提醒我们:重视回归课本,在平淡中练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复习的方向。
3.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解题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视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解题教学要培养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克服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解题之后更要注意反思和总结,是怎样发挥数学能力来指导解题的,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其次,复习备考应重视“过程”,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打破数学内部的学科界限,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像语文的作文写作那样,细水长流,融入平时的教学和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中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4.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 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领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高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学生;掌握理解
一、系统复习,重点突出
针对高三复习,我们必须对高考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吃透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各章各节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会影响到其它知识的掌握。
2、高考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综合地运用多个知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各个部分都会考查到
3、对一些非重点知识也必须复习能力是在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和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进行的,一道试题既对知识进行考查,同时又考查了一种或几种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得遗漏。
4、从高考试卷中每题所占分值上看。由于在综合考试中,物理题数减少了,所以各题的分值增加了。特别是对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些非重点内容,在选择题均会出现,不能留下知识死角。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失分。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应该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不能心存侥幸,搞猜题押宝,不要认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生疏、冷僻的知识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
进行全面复习但并不等于要平均时间,对所有知识都要在课堂上详讲细讲。应重点、热点知识突出,对这些内容要细讲深究,力求通透和熟练;对非重点知识和冷点知识,可以少化时间:或点到为止,要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台阶低起点,重视基础
重视基础知识,就是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原因有三个。
1、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用。
越是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具有越大的包容性,是解题基本出发点,是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宽广。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2、高考题中基础知识的考察占一定的比例。
往年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中、低档题约占80%,难题约占20%。历年高考试题均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中、低档题考的都是基本知识部分。综观往年的高考试题,其中的选择题,几乎都是基本题。因此在复习中,不应把宝贵的时间都化在解难题上,而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3、一些难题,往往是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熟练了,这样就很容易化难为易,小台阶低起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避免知识结构欠缺,出现漏洞。
三、注重运用,提炼方法
在复习中,除要认真复习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各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在高一、高二时,主要是学习知识,高三阶段主要是解题。从这个角度讲,在高三复习中,形成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习中用到的各种物理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适用于整个物理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是物理思想方法。如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等。对于各个具体领域,又有适用于这一领域的基本方法。如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受力情况分析;选用规律列出方程;解方程。还有针对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叫做解决这类问题的特殊方法。如物体平衡的三力共点法等。对于最高层次的物理思想方法,只能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掌握。
物理学科的基本方法,要在学习物理时,通过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来体会和形成。因为从本质上讲,方法总是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本身就包含有方法的因素。例如几何光学,它的最基本概念是光线,这就决定了用几何的知识研究光的传播的基本方法。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作出光路图,然后用几何的知识进行研究。
物理问题所用的特殊方法,本质上就是物理知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的推论。这些推论,只有在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探究中得到时,才具有方法意义。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思想方法是重要的,但从大整体提高复习质量来说,掌握各部分知识应用的基本方法更重要,至于特殊方法,正如上面已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探究中得到时,才具有方法意义。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传授自己总结的各种能巧妙、简捷地解决特定问题的特殊方法,同时也要重视基本方法的教学。用特殊方法解题虽然简便,但适用范围狭窄,而基本方法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特殊方法有个体适用性的特点,一种特殊方法,有些人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另一些人可能感觉到不好理解,较难接受这种方法。相反,基本方法由知识本身决定,能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所以,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特殊方法。
四、典型探究,发展能力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其能力考查自然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高考命题逐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考试大纲指出,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复习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学生只听教师讲解怎样分析解决问题。听讲这种活动只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能力,记忆能力,使学生只能解决已见到过的问题。而培养不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学生没有能力解决没有见过的问题。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克服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有效方法在于选择在知识上具有基础性、基本性、关键性,在方法上讲具有重要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这种探究,获得对重要知识的深刻理解——使知识能迁移到新情景中;形成解题方法——能解决同类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更多的未见到过的问题。所以,典型探究学习是高质量的学习,它旨在通过提高学习质量,达到了在更高水平上的量的突破。
经过混沌、探索、疑虑、得到结果,对结果的惊奇、产生感悟、产生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这样一系列充满艰辛的探究过程,学生自己得到了用动能定理更简便地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由于这一方法是与实际探索相联系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问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方便,用动能定理求解时如何灵活地选择初、末状态就都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物理室 高一物理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物理室 高二物理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关键词:高职;VFP;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TP311.138-4
当今社会,操作和应用计算机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多一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也就多了一份就业机会。VFP作为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科目之一,凭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简单易学等特点,成为各类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但由于VFP是一门数据库编程课程,对于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方面培训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要通过这门考试是有很大困难的。这就要求VFP这门课程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二级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以考促教,本文主要围绕VFP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1 教学方法多样化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法
VFP课程实践性强,知识点相对分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逐章节按部就班讲授知识点,造成的结果便是刚刚讲到第三章,大量的命令、函数便使学生望而生畏,感觉枯燥无味。要么被动学习,要么放弃,极少可以坚持到编程时学以致用,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编程思想。因此,整门课程应该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进行课程定位,设计一个涵盖全书内容的大案例,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将大案例再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通过案例演示、学生操作、教师分析、总结实践等阶段,让学生把实例中用到的知识“对号入座”到教材上,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教学模式。
1.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VFP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过去那种只有一台教师用计算机的投影教室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应该将所有课程安排在机房,老师在前面讲授,学生在下面操作,即人手一台计算机。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机时间的多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强化了知识点,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也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VFP教学64学时为例,若采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贯穿教学始终,可以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细化为6个子项目,利用8学时进行学籍管理系统结构分析,利用10学时设计和创建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表,利用12学时设计与创建学籍管理系统界面,利用12学时设计学生信息、成绩管理模块,利用12学时设计学生信息、成绩查询模块,利用12学时设计与创建报表、相关信息打印模块。每个子项目都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现、过程评价、知识点精讲、训练任务六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讲授,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1.3 国家二级考试与教程相结合教学法
1.3.1 认真研究2013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每年开考两次,分别在三月及九月举行。目前,考试形式有所变化,过去的理论考试改为上机操作,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10分)、操作题60分(包括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及综合应用题)。
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最新大纲基本要求:
(1)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2)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3)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4)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
(5)能够使用VFP建立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具体考试内容涉及到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项目管理器、设计器和向导的使用、程序设计等。目前,VFP教程里知识点很多,但是没有考试题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最大可能地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必须采用二级考试题型与各章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法。将考试题目融入平时的课上内容和课下习题中,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过级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观察,该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1.3.2 重难点突出,适当舍弃教学内容
由于有些高职院安排的VFP学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适当舍弃部分内容。比如上机考试综合应用部分,考试内容难度大、知识点多、逻辑性比较强,这部分就需要详细讲解,特别是SQL语句,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使基础好、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在这部分取得较高的成绩。第五章查询与视图是上机考试的重点,学生也容易得分,所以这章内容必须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表单和菜单内容考试也经常涉及,因此基础操作必须会。而书中第三章有大量的函数,但是在理论部分考点不多,分值较少,因此可以舍弃一些不常用函数。
1.3.3 充分利用综合实训周进行考前冲刺
VFP课程需要大量实践课,因此很多学校安排了1到2周的综合实训。授课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利用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实现小型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另一半时间抽取最近几年的真题进行讲解,特别是让学生反复练习模拟考试系统,做到临阵不慌。另外,在理论部分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知识点,也必须让学生有所侧重的学习和掌握,进行必要的题库练习。
2 结束语
在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的高等学府,必须按照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进行相关教学的改革。在VFP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全国计算机二级VFP考试,以考促教,以考促改。
几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多种教学方法在VFP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一次性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比率。今后,广大教师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总结与改进VFP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林琳.二级考试“Visual Foxpro”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学习,2010(3).
[2]史济民,汤观全.Visual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