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7:0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七大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一个崭新高度,明确指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的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公安机关如何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而肩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呢?
一、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在一切工作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公安工作。当前,作为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深刻理解十七大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工作的根本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的成效更多,使每一项工作更直接地体现在方便人民、利于人民、惠及人民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牢固树立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公安警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波及到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建立起“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公安民警工作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好和保障好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教育培训管理要目标化、制度化。要把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公安工在和队伍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抓,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使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相衔接,积极推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优胜劣态。二是教育培训内容要科学化、系统化。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选好教员,编好教材,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分专业、分岗位,有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三是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网络化。在培训中,要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形成一个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科技强警建设,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公安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公安工作当中,科技强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作为改造传统警务、提升公安效能、服务现实斗争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最大限度地促进警力资源和现代科技的整合。要坚持统一规划、完善机制、鼓励创新原则,集中财力,狠抓基础性、关键性的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实力。要以突出实战应用为中心,强化科技手段在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中的应用。要积极建立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促进科技强警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营造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素质优良、机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适应现代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文化育警建设,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民警的文化修养直接体现了公安队伍的精神风貌。要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使民警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大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警营文化建设,才能不断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培养更加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不断丰富广大民警的自我文化涵养。一是要充分挖掘警营文化的丰富内涵。民警的行为举止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紧紧围绕弘扬新时期警察精神,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讲礼重仪思想,开展讲礼仪、讲文明规范活动,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广大民警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趣味性强、品位高的文体活动。要使广大民警在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积极参与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享受和陶冶,领略社会的进步,感受文明的生活,感触时代的发展,进而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把
各项公安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三是要构建爱岗敬业、文明亲民的警营文化。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引导民警,坚持从点滴入手,培养广大民警爱岗敬业、亲民爱民的警营文化精神,促使广大民警从职业境界向事业境界提升。四是要努力营造以情带警、以诚带警的氛围。从尊重、信任、理解民警的角度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文化和生活环境,从而不断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把新时期公安工作全面推向新的高度。
五、坚持从优待警,确保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入开展。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首先,要从政治上关心民警。要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平台,创造优越的条件,使民警能够全面展现其本领和才华,使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脱颖而出,以推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其次,要从生活上关心民警。要及时掌握民警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从生活小事上关心民警,使民警深感思想工作无处不在,体会到公安队伍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第三,要从工作上关心民警。要为民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民警发挥才能的最佳平台,特别是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做好民警的坚强后盾,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激发民警身处公安队伍之中的自豪感,从而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开了两天,在与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今天就要结束了。
国务院领导对我们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吴仪副总理昨天上午在百忙之中亲临大会,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给我们作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成绩。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会议期间。大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认真学习了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畅谈了收获体会;深入讨论了我代表总局党组所作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广泛交流了工作情况和打算。介绍了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议题重要,开得成功。很有收获。一是通过学习领会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深切感受到国务院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通过总结今年工作和讨论明年任务。看到了成绩,查找了差距,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通过分组讨论。沟通了情况。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坚定信心的鼓劲会,又是一次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再创辉煌的动员会。大家表示。要认真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倍加努力工作,一心一意谋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不辜负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
下面,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
为确保这次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统一认识。
一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和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经济结构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根据中央的科学分析判断,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既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又要深刻思考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二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局。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在履行各项监管服务职能中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强调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个转变”,就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做到“两个防止”,就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实施“两项政策”。就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坚决执行。
二、明确任务
明确明年的工作任务,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一是要从回顾历史中坚定信心。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立30周年。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干部队伍。不仅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三个基本建立”的重大成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奋进。再创辉煌。
二是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努力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今年初,总局党组提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年来全系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实践,使广大干部深化了对职能的认识,更新了监管理念。拓展了职能空间,提高了执法效能。取得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效。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必须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在监管执法水平上有新提升,在服务大局上有新局面。在维权能力上有新突破,在依法行政上有新成果。为此,这次工作会议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对明年全系统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服务发展、消费维权、依法行政水平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三是要以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为抓手。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在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征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为此。这次工作会议对积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扎实推进。通过大力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切实做到高效、高质、高水平监管,充分展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新水平、新面貌、新形象。
三、建设队伍
建设队伍是完成工作任务的组织保障。如何落实好队伍建设“五抓”的任务。我在这里再强调三点。
一是要加强学习。无论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还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级机关建设、基层工商所执法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学习都是重要途径。首先
要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在全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特别要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深人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要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要适应新形势,顺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第三要加强培训。要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性作用,认真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是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组织领导者,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高水平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造高质量的监管服务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是要把基层队伍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点,基层处于市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直接同广大经营者、消费者打交道。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本力量,是服务人民群众、树立良好工商形象的重要窗口。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必须全面落实到基层:树立良好工商形象,必须切实体现在基层。真正把抓基层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更加重视基层班子建设,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更加重视基层规范化建设,更加重视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更加重视基层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六项禁令”,践行宗旨,执法为民,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更加重视关心基层,帮助排忧解难办实事,逐步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抓好落实
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一是要把会议精神及时汇报好。大家回去以后。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好吴仪副总理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汇报好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汇报好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打算和措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好。会后,各地要采取不同方式,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特别要把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和对全系统干部的慰问和关怀。原原本本地传达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传达到每一位于部职工。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会议文件,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做好工作。
三是要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及时研究贯彻措施,认真部署,及早安排。要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确保全面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立30周年。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教育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实现途径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的《师说》里这样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里韩愈把“传道”,即德育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总书记在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而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顽强的意志等道德品质修养,以便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自信、有主见。但由于在家中备受宠爱,并且从小接受的大多是应试教育,从家庭到学校,对学习成绩非常重视,而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德育教育缺失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善于交朋友,常有孤独感;由于在家庭生活中备受重视,所以自我意识比较强,言谈举止常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的甚至只崇尚“人人为我”,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锻炼,认为做事都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眼高手低;由于在家中许多事情由大人代劳,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不强;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步建立,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外自由化思潮和腐朽的思想及种种不正之风乘虚而入,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善于接纳新事物,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少,对社会上的是非曲直缺少必要的辨别能力,容易被一些腐朽思想的华丽外表所迷惑,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受到严重侵蚀。表现在大学生身上就是: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洗刷间里长流水,教室、宿舍长明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乱丢垃圾,公交车上不让座,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或多或少都存在,与大学生身份极不相称,也严重背离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为了使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接轨,使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进行智育教育的同时把育人教育落实到实处。在大学生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个人思想素质不健全,他本身就存在缺陷,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而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大学毕业生无疑就是教育工作中的“废品”。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抓的就是德育教育。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根据学校及专业的不同,专科生一般学习三个学期,本科生学习四个学期,并且课时相对也比较多。如果期间没有特殊情况,每个学生的英语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来完成。这样,英语教学就有了课时相对较长、学习周期长,学生、老师相对固定等特点;英语教师相对于其他教师,甚至专业课教师有更为便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广大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现途径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具有渊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教师自身思想偏激,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那他的这种情绪或思想就会影响到他的学生,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但不能够为素质教育作出相应贡献,反而会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其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多是表现西方经济、文化生活的。从广义上来讲,所有课文内容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都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课文内容中有其精华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挖掘,对相关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讲解,使学生通过学习,加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明事理,知荣辱,对其中的精华加以吸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对于其中的糟粕也加深了解,加以摒弃,净化自己的心灵。
再次,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结合时下热点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学生的哪些思想是正确的,哪些又是不合时宜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也使他们通过讨论,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辅以教师必要的点评引导,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善恶美丑,在学习、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让学生通过英语话剧、小品表演、演讲、辩论赛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方位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身素质。要想了解一个群体的生活特点,就必须融入他们的生活,同时一个人全面的性格特点,尤其是缺点,只有在朋友面前才可能完全展现。所以要想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就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多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有着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传统课堂教学是非常正式的教学活动,虽然课堂上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但其交流是有限度的;第二课堂教学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正式,可以根据活动主题任意设计,不拘泥于形式,所以有更好的亲和力。在第二课堂中,老师的身份是亦师亦友,学生在老师这个朋友面前可以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同时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能够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才是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进行智育教育的同时全面实施德育教育。毕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十七大工作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news.省略/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Z].
[2]陶行知.每天四问[A]/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1.
[3]马卡连柯.gz.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283[Z].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过去的一年,全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立足职能,着眼全局,在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基层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产业成效明显。全年新发展注册商标402件,培育省级著名商标13件、市级知名商标10件。指导帮扶的20余家富硒农家乐、石泉后柳富硒镇建设,变化大,效果好。二是市场培育力度加大。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帮扶机制,加大培育力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年新增内资企业1225户,同比增长9.5%,新增外资企业10户,同比增长12.7%,新增个体工商户13089户,同比增长14.42%,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7户、农村经纪人885人。三是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开展食品专项整治、重点商品专项检查30余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15件、涉农案件29件、其他经济违法案件1759件,创建“示范店”1364户、“示范街”2条,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案件2028,办结20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5万元。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去年行风评议中,全系统有6个单位被确定为免评单位,8个工商所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单位”。特别是在体制调整期间,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确保了“两节”市场稳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重要职能部门。1998年,为了打破市场封锁,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国务院决定将原来分级管理的工商管理体制调整为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13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立足监管、着眼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去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将省以下工商部门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要求、理顺省级以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新机制,有利于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地方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利于工商部门更加紧密的融入地方发展,更好的突出地方实际,更有效地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面对这次体制调整工作,一方面,工商系统要认识到位、工作到位,积极适应体制调整的变化,紧扣实际,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厚望和期待;另一方面,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和举措,及时主动做好接收工作,解决体制调整后遗留问题,支持工商部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总之,各级各部门和工商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上来,以体制调整为新起点,推动工商工作再上台阶。
二、围绕中心,积极作为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对全省工商工作提出“5个不变”和“64字”的总体要求。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美好”的全市奋斗目标。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建设美好,提出了今年全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和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郭市长批示中提出:希望工商部门以建设美好为主题,以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为新起点,履职尽责,在服务“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中发挥工商职能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会议和郭市长的批示精神,围绕中心,积极作为,全面做好今年工商工作。
(一)增强服务意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积极作为。方书记在党代会上讲话中要求,建设美好,必须保持经济社会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郭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7%。各级工商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一要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今年市人大、政协会议指出:“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衍生一批的思路,发展壮大更多更好的市场主体”,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在释放创业潜能中增加企业数量”。各级、各部门要认识到,只有更多的人创业,才能增加投资收益,只有更多企业主体诞生并健康成长,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群众增收。工商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责任重大,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放宽出资范围,夯实注册资本,推进全民创业。
二要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壮大。各县区和工商部门要把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认真做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作,加大培育个体私营等市场主体,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向企业和公司发展。从扶持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淘汰高危和落后产能等方面,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要在推动富硒食品产业发展中积极作为,工商部门要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加快石泉后柳富硒镇和20家富硒农家乐建设。
三要积极实施商标战略三要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商标在经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商部门要积极宣传和普及商标知识,动员和组织企业运用商标战略,扩大商标知名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完善梯次创建思路,以创建市级知名商标为基础,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今年,要对市级知名商标管理办法进行一次修订,重点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紫阳富硒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工作要加快,争取实现我市国家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发挥商标在推动“中国硒谷”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去年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食品安全考核丢了分。我们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繁荣的市场环境。
一要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各县区政府要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法定职责。市工商局要加强对各县区工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夯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工商系统要不断探索新的监管办法,在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强化日常规范管理和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快速检测体系,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密切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解决好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要加强广告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要突出重点,强化监测,全面加强对广告各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对于屡教不改的个别媒体和广告经营单位,要依法取缔其广告经营资质。要加强与宣传、广电、媒体、双创办等部门的联系合作,不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推进广告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要以侵犯商标和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抢注等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工商部门要发挥接触社会面广,掌握企业信息多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加强联合执法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建设,综合运用打击、防范、预防、宣传等手段,严厉打击传销,努力实现动态监控、严厉打击、有效遏制的目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整治“黑网吧”、禁毒防艾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消费维权,营造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工商部门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能部门,要突出旅游消费、生活消费、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一要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体系作用。。。。各县区要把“一会两站”建设纳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内容,加快推进“一会两站”建设,扩大消费维权覆盖面,提升维权网络的工作效能,推动城乡消费维权服务均质化。工商部门要加强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建立健全及时快速受理、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好12315行政执法体系作用。各级消协组织要加大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的协作力度,把消费维权优势和有关机构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
二要加大服领域消费维权力度。要针对服务领域消费纠纷的特点,制定和实施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办法,加强服务行业监管。今年,针对节庆假日和旅游旺季,外地游客投诉集中的在吃、住、行等方面,加强管理,及时规范,做好维权,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针对消费者投诉集中的违法销售行为、重点商品质量、售后维修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消费者损失,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建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三、加强领导,开创新局面
今年工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破解难题,确保今年工商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新体制下工商部门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强领导,严格规范;要及时研究解决工商工作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基本经费支出水平不降低;要支持工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工商部门查办案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市工商质监体制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执行中省有关体制调整文件规定,加强与市工商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稳妥的推进体制调整工作。市县工商部门要以这次体制调整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体制调整后的监管责任落实办法措施,推进市场秩序整治和规范市场公平竞争,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监管、执法、维权水平,开创工商工作新局面。
二要充分发挥职能。尽管工商系统管理体制变了,但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没有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不能变。全市工商系统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继续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当前,要紧扣“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研究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促进新发展。要加强市场秩序整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动“生态、富裕、法治、人文、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职能,积极作为。
全力推进工会工作发展
————市公路局直属分局第x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
市公路局直属分局第届工会委员会成立之际,时逢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工会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分局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和谐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服务”要求和公路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工会职能,积极维护职工权益,努力提高职工素质,不断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单位发展、构建和谐公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工会组织的建立、巩固以及工会干部良好的素质是凝聚职工人心和做好工会工作的必要前提。几年以来,工会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刻苦钻研《工会法》、《劳动法》,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增强学习意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创新意识等六种意识。通过座谈、板报等形式在局工会干部中开展了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工会干部的讨论活动,使工会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加强工会组织方面,及时做好工会委员会及经济审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委员的推选工作,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围绕中心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结合市公路局党委安排的“创造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围绕公路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工会的教育引导职能,组织职工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号召职工自觉学习政本文来源:文秘站 治理论和钻研业务技术,争当知识型员工,切实抓好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同时为职工购买学习书籍,提供学习场所,为不断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积极参加各种专题知识竞赛活动。选派人员参加“学习先进,弘扬铺路石精神”,组织职工参加“四五”知识竞赛活动,在组织职工学习十六大精神过程中,选派3名人员参加十六大五中全会知识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上述工作,不断在职工中掀起了学知识、比技术、创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民主管理,认真履行工会基本维护职能
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正确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向党政领导反映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在源头参与上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几年来,共收集整理合理化建议条,被分局采纳 条,被市公路局采纳条。同时,积极推行事务公开,传达局有关重大决定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使干部职工对局党政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养护工作中,由于能够即使依据《劳动法》,及时作好道班工人的解惑释疑工作,同时向分局领导通报道班工人的思想状态,促使工人安心工作,杜绝纠纷,减少矛盾。不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反映职工心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领导了解民情、职工参与管理搭建了平台。
四、培育优秀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行业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公路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的优势,从工会的教育职能出发,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公路文化建设,推动公路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全面落实“六学六建一创”工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标准要求,仔细谋划,认真实施,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__年度文明行业称号。另外,积极参加市公路局举办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比赛,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在春节、三八、五一等节日开展各种职工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文体娱乐和联欢会、联谊会等活动。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理念、行业精神和行业形象的集中体现,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通过活动,培育了公路行业理念、树立和行业精神和行业形象,提高了行业核心竞争力。
五、开展和谐共建,认真落实帮困救助各项措施
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公路,注意发挥连接职工和局党政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了解职工家庭生活,积极配合党政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春节,主动上门送钱送物,看望军属和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在酷暑,为奋战在建设和养护一线的职工送去绿豆、毛巾等防暑降温用品,同时也把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的心中,使干部职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认真做好职工互助保险工作,积极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日常工作中做到职工生病住院、亲属去世等“五必访”,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六、加强女工工作,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目前,公路局及直属单位共有女职工名,占到了职工总数约50%,其中有多名女职工从事着重要的领导岗位和管理工作。为了发挥好“半边天”作用,我们以“服务、关爱、和谐”为主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女工素质,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关爱女工工作生活。定期组织女工学习《工会法》、《劳动 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各级领导关于女工工作的讲话,使女工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形成了女职工学技术、学先进、比贡献、比成材的良好风气。关爱女工健康。根据局党委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女工委经常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对女工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同时,为女工下发了妇女权益保障等资料进行培训学习,让她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活学活用,使她们在保护妇女权益及身心健康方面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为女职工和临时工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为女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使女职工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医治。
几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人少事多,工会工作开展的群众性、深入性得不够,工作上不够细、不够实,深层次地开展工作还不够到位;二是深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方面还比较欠缺;三是工作中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适应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体育旅游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要建立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旅游的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体育旅游资源一身二任。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后,中国的旅游前景更加广阔。2008年北京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有助于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从体育旅游的诸因素着手,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来搞好搞活经济。
二、体育旅游可以刺激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和全国旅游业的大发展,西部的旅游业已形成规模,旅游业收入已成为这些区域中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体育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
2.国家的财政资料统计来看:“九五”期间,西部地区旅游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0%,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7%),旅游人数的增长率为11%,是全国的2倍多,涉外旅游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为15.2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13.2%)。2005年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的旅游业分别占GDP的8%、4%、14.2%、6.85%、7.92%到了2015年上述5省的旅游收入将分别占到GDP的10%、8.2%、25%、10.5%、11.09%,这5省区2005年和2015年平均旅游收入分别占GDP的8.18%和12.92%,均分别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的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发展的机遇,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也相应提高西部旅游出现了全面的升温和大发展的趋势,所以,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三、体育旅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观数不胜数,比比皆是。如:昆明的滇池、西双版纳、阿诗玛和大理洱海,贵州中外驰名的黄果树、龙宫、百里杜娟、万峰湖、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鹅眉山等与西北5省的蒙古大草原,关中的八百里平川,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地势雄浑高亢的天山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这些地方都可以让游客观赏到雅丹地貌、风蚀蘑姑、溶洞、石林、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飞沙鸣叫等自然景观。游客置身于这些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万千,其乐无穷,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西部潜在的旅游优势,有助于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在北京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会使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号召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更有利于全国人民关心体育,在人们积极参与,逐渐转变对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认识观念,也激发起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热潮。小康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从以追求数量的满足为主,转向以追求质量提高为主。所以,体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各地区域的文化差异也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旅游的本身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是让旅游者感受体验一种有别于自己母文化的文化。而开发的本质也是对体育旅游文化的开发,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旅游者通过自身参与的体育活动来追求这种文化品位,享受这种文化的快乐,接受这种体育文化中的各种文化对自己的熏陶过程。
4.西部地区多元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把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区和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升体育旅游文化的品味,要发掘更多的体育文化内涵,才能吸引广大的游客,各地区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要根据当地的优势来论证开发,找出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族风情来开发,是实现体育旅游的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
四、西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在2007年11月举办的“热带雨林国际汽车越野大赛(中国云南)”万峰湖举行的全国“野钓钓鱼大赛(中国贵州)”吸引全国30个省市的钓鱼高手和游客。与近年来西北部举行新疆那达慕大会、新疆克拉马依徒步探险、“丝绸之路”驾车旅游、中国国际旅游公司举办的“新西游记生存之旅挑战赛等遥相对应。这些活动成功的举行,为西部的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商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众多、分布较广、品位较高、垄断性较强。无论是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传统的体育旅游资源观光项目,还是在汽车旅游、生态、探险这些特种的体育旅游资源方面的项目,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可持续发展。
2.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是发展西部体育旅游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要搞活经济,就要有高起点、高品位的体育旅游的战略意识。要选择经济效益发展较好,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体育旅游资源相对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先行开发,形成区域性体育旅游的核心地带,以此为辐射渗透和带动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开辟体育旅游资源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利用多种资源配套开发,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发以体育旅游优势为产品,发展优势产业,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向更高更快地方向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003
[2]:十七大工作报告[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3]西北各省区旅游业“十五”计划及200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R]
[4]葛全胜徐继填:魏小安西部开发旅游战略[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有序推进,准确把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思路、解决问题“四个环节”,认真落实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步骤,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预期成效。
(二)全力做好经济发展用地保障工作
一是规范了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集约节约”的原则,积极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保障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确保经济发展必需用地。全年共上报独立选址用地1宗,面积5.3122公顷;置换用地1宗,面积26.2711公顷。
二是加强征地实施管理。在实施重点项目征地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单位、农民集体和被征地农户的利益关系,更多地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严格实行“两公告一登记”的征地程序,落实征地听证制度,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初步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并及时足额兑现了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灵城镇罗河村26.2711公顷农用地置换征地补偿款382.18万元已按协议100%支付到位。
三是积极为建设项目提供优质用地服务。我们采取协调沟通、政策法规教育等办法妥善解决征地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县级重大工程项目用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努力为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我局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对于非重点项目,一般不得调整规划;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监督管理,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任何项目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坚持实行集体会审制度,严格遵守《禁止供地目录》和《限制供地目录》,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项目中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内容,依法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完成了省级重点工程明徐高速公路、宿淮铁路以及县重点工程灵璧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徐淮物流粮食产业园等项目的预审和调规工作,预审面积346.3791公顷。同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有效地防止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从源头上控制建设项目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二是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我们全面落实了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严格界定划拨与有偿用地界限,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坚决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确保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建设用地;建立健全了划拨用地公示制度,加强了划拨土地供应管理;切实加强了批后监管,严格禁止长期批而不征、征而不供和占而不用的现象存在,坚决把住土地供应的闸门。全年共协议出让国有土地103宗,总面积40.93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88.38万元,挂牌出让国有土地3宗,总面积109.85亩,成交价格3068万元,土地出让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三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除三类用地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外,其他项目坚决不得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建设项目,及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对农村村民建设使用土地的,我们严格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规定,实行“三到场”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按照省、市安排,深入开展了“全面清查土地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活动,在对去年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情况进行“回头望”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执行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制止在
萌芽状态。加强了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建立部门协作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并对一些农村村民未批先用、批少占多、占用耕地修建住房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7起,涉案土地面积47.32亩,其中耕地26.79亩,罚款5.5万元,并已全部结案。
(四)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严格监督管理,大路、大庙两个乡1583.72公顷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于今年6月30日竣工,新增耕地面积73.11公顷。浍沟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总面积1963.5公顷,实施后可新增耕地71.43公顷,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将于近期组织实施。另xx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立项,总规划面积2568.23公顷,预计总投资3921.5万元,计划2年完工,预计新增耕地65.75公顷。
(五)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
根据各乡镇的规模、置换潜力和全县的用地需求,县政府今年安排了2105亩置换任务,并分解到各个乡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自8月份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依法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经统计,全县19个乡镇共涉及拆迁片数45个,拆迁户数1377户,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房屋拆迁总费用3820万元,土地复垦费用670万元,通过土地复垦可新增耕地面积2753亩。到目前为止,全县19个乡镇已全面进入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阶段,已下拨房屋拆迁补偿资金1171万元;通过复垦,已新增耕地面积450亩。其中:杨疃镇的房屋拆迁、土地复垦工作已全面结束,大庙、黄湾等乡镇的房屋拆迁已结束,正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其余乡镇的房屋拆迁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六)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加快矿业权市场化建设,全年共新颁发采矿许可证2个、延续28个、注销4个,变更37个,挂牌出让采矿权1宗,价款收入400万元。
二是加强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力度,全年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1万元。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并加强矿山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无证采矿、越界开采等违法案件6起,维护了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四是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安全生产宣传月为契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应急知识,书写了宣传标语20余条,制作展板8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落实了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险情巡查三项制度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反应的各项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管,实行一周一巡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函告有关乡镇政府及安监、公安、供电等部门,并积极协助做好监管工作,减少了矿山安全事故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七)狠抓各项基础业务工作
一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的要求,我们积极筹措经费,购置办公设备,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技术培训,在认真实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通过全体调查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任务,并将于12月20日前完成全县的统一时点更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从而为今后我县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二是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完成过半。加快了灵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进度,目前规划大纲已编制完成,待上级验收。下一步将着手进行县级规划文本及各乡镇规划的编制,力争明年底完成全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三是土地登记发证和土地估价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我局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证的颁发程序、原则,以提高土地登记效率和准确率为目标,严格审核每宗土地发证的每道环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共颁发土地使用证2309本,其中集体土地使用证2126本,国有土地使用证183本,并做到了“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契税手续齐全”。积极开展了土地估价业务和基准地价修订工作,为国有土地出让和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提供了依据。
(八)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根据部、省厅和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开展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培训从7月20日启动,至10月底结束,对全县20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的122名干部进行了脱产封闭培训,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注重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过强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集体学习与自学、辅导讲课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国土资源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使干部职工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变成自觉行动,真正提高了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了系统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了工作、学习、生活和廉政建设各项制度,重点加强了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招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等四项制度,并严格实行招待费、车辆维修费审报制度,从钱、权、人、事各个方面加强监管,完善了干部监督约束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了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省厅《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意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通过积极努力,今年我县20个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了省厅组织的验收,争取到奖励资金575万元,促进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我们将行业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从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入手,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争取工作主动。全面落实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坚决杜绝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和不负责任等问题的产生。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特别是在土地和矿产出让、审批、登记及项目招标工作中坚持原则,照章办事,防止现象发生,坚决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和资源管理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地防止了利用职权参与土地、矿产非法交易,从中牟利等行为的产生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廉洁高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新形象。
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增强廉政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把反腐倡廉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初步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全程监管和管人管钱管项目等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慎重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勤政廉洁,推动了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合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们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为开创我县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做出了新的贡献。然而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保护责任落得不够扎实,还局限于落实责任的形式,真正的责任还在于国土资源部门,县乡村各级组织仍不能切实负起保护责任。二是业务基础仍然比较差,主要是信息化管理和城乡地籍规范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三是执法监察工作比较薄弱,违法案件查处难,执行更难,特别是农村村民违法建房的势头难以遏制。四是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力度还不够。五是由于办公地方紧张,无法实行集中统一办公、无法推行窗口办文制度。六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提高和完善,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扎实地搞好国土资源各项工作。
三、2010年工作计划
明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夯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措施,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不突破市下达的任务。
二是围绕全县经济工作重点,积极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确保经济发展必需用地。落实土地调控管理政策,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规范土地征收征用管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土地收储工作力度,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建设用地规范、有序。
三是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坚决纠正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行为,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四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严格管理,规范实施,加快进度,实施浍沟镇、xx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认真规划设计,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好2010年省、市、县级项目的踏勘选址和评审论证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质量标准,确保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是进一步加大土地置换工作推进力度。积极开展村庄普查,全面查清每个村庄的面积、人口、户数、建筑物和附属物等情况,登记造册,并据此制定全县建设用地置换总体规划和年度具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六是加强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发证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现代化设备,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以来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些意见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两个县市作了典型发言,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经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依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7年,我市国土资源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保障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统一,保护资源与保障需求的统一,严格执法与优化发展环境的统一。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继续收紧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严格执法,维护了良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强化了国土资源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大了动态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了一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特别是通过开展三项土地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工作,查处了一批重点典型案件,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维护了良好的国土资源开发秩序,确保全市没有发生大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高效服务,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保障重点、从严从紧”的要求,严把土地‘‘闸门”,强化用地审批,大力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了挂钩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去年省里分配给我市6200亩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做工作,我市去年实际报批用地1.4万亩,可以说,全市没有因为土地问题而影响项目落地。三是创新机制,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全面实行国土资源有偿使用,重点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国土资源收益取得新突破,2007年全市实现政府国土资源收益24.8亿元。规范完善了国土资源政务大厅的行政审批程序,特别是通过政务大厅有效规范土地一、二级市场的交易,防止了有关税费的流失,2007年政务大厅实现各种政府收费14.2亿元,契税收缴6761万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整合扎实推进,全市矿业权布局进一步合理,泰山石保护综合整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矿业权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
这些成绩,体现了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坚强的执行能力,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观念。同志们付出了努力,经受了考验。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创新思路,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今年市政府确定了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些工业项目、旅游服务项目的发展作支撑,而工业项目、旅游服务项目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今年各县市区也有一些大项目、好项目需要落地。而今年国土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国家下达省里的建设用地指标核减了1.8万亩,我市的建设用地指标也更加紧张,保证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必须大力实行节约集约用地、挖潜盘活存量用地。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彻底扭转用地单位“宽打宽用、大手大脚”的观念和土地利用方式。各级政府在筹划本地区建设用地时,必须坚持眼睛向内、眼睛向下,在思路上从主要“盯住指标、扩大增量”向依靠“节约挖潜、盘活存量”转变。二是要明确工作重点。我市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很大,空间很广。要在“城中村”、“空心村”、工矿废弃地整理复垦,充分利用企业闲置土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加大盘活挖潜力度特别是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挖潜,通过调查测算,我市现有农村空闲地15.63万亩,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17%,主要是农村空闲宅基地、学校、办公场所、废弃砖瓦窑厂及停产破产乡村企业用地。对这部分闲置低效用地,一方面通过挂钩试点和建设用地置换政策进行整合利用,对闲置用地进行拆除复耕,置换出有效的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到相关项目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面积较大、位置较好、能直接利用的旧村委办公用地、破产企业用地、学校用地,依法办理用地手续重新安排项目。三是要创新推进机制。要管住供地总量,形成节约集约的“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土地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控制引导作用,强化指标约束和投资强度标准约束,实行定额管理。今年要把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作为工作重点,加快修编进度,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年内基本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任务,全面启动县、乡规划修编。规划修编任务繁重,涉及方方面面,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协调,特别是在修编经费上要给予保障。要强化经济手段,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工业及四类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完善土地市场体系。要加强批后监管,建立闲置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囤地炒地行为,对供而不用或少用、低效粗放利用、擅自改变规划开发强度等行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予以收回。要严格落实好国家、省的建设用地标准,进一步制定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强化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
三、严格执法,维护全市发展大局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三项土地执法专项行动,纠正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土地违法违规形势依然严峻。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推进国土与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查处力度。要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宣传。同时进一步强化动态巡查,推动执法关口前移,不断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的制度化建设。
最近,国土资源部部署了第八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我市涉及泰山区、岱岳区、市高新区和泰山管委。这次卫片执法检查的结果将为土地违法处分、实行问责制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三区和泰山管委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卫片执法检查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把这次执法检查作为今年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核实底数,依法处理到位。要按照部、省文件要求,抓紧开展内外业核查汇总,逐宗建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国土资源、监察、法院、检察院、公安、建设、规划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对卫片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及时立案查处。对此次执法检查,三区和泰山管委的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全过程组织处理,主要领导要全面掌握情况,对有关重大问题要直接介入处理。要支持国土资源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帮助排除干扰和阻力。本次没有被纳入卫片检查的县、市,也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同是要高度重视工作,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调处力度,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要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监管力度,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回头看”行动为总抓手,一是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的整合,改变矿山“多小散”的局面,使矿山的开局趋于合理。二是与安监部门密切配合抓好矿山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历史遗留的安全隐患要进行深入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个建立台帐,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期限。三是积极预防地质灾害,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对地质和矿业生产的影响,健全地质灾害预防预报机制,完善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的搬迁避让,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驾驭国土资源工作能力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是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希望各位分管负责同志切实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研究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驾驭能力和决策水平。省委省政府已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列为对各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我市也将参照省里的要求制定对县市区的具体考核办法,各县市区要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强化政府问责制度,既要问责耕地保护总量,也要问责违法用地个案,还要问责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做到违法必问责。
(二)强化部门责任。要适应国土资源综合性、全局性增强的特点,研究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机制,解决耕地保护中“一家管、大家用”的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更加主动地密切与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
2008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的委托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用”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对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设计力度,以期提升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网站建设的推进作用。
2008年2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启动了2008年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在深入研究国际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发展趋势,总结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对政府网站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自2008年7月以来,通过网站、邮件、传真等方式评估指标体系,征集评估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的组织下,先后召开了部委、省、地市区县的意见征集会和专家咨询评议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了最终的用于评估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于11月初。(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详细情况,请查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站:省略.cn/2008zhibiaotixi/index.htm)
一、《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说明
《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部委、省、地市、区县四套评估指标组成,各套评估指标构成参见图1至图4。
四套指标体系均设置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性能及设计”四项指标;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的三套指标体系设置了“日常保障”指标,继续评估上述三类网站的日常更新维护状况;同时,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指标仍然设置了“用户调查”指标,而部委网站指标不再设置该指标。各套指标的框架及权重设置比对情况见表1。
与2007年评估指标体系相比,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调整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⒈优化调整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
由于各部委职能职责设置不同,部委网站建设和服务方向、重点存在较大区别,因此,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对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做了调整。在结合指标框架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国务院机构序列分别“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两项指标在年底综合评估、日常监测过程中的得分情况;同时,拟公开“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性能与维护”、“日常保障”等5项指标得分前十五名的部委网站的排名和得分情况,并可以根据其他部门实际需求,点对点提供5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和点评材料。
⒉调整区县网站评估对象选取方式
长期的政府网站评估和研究经验表明,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所辖区县应当作为区县政府网站评估的主体,纳入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范围之中,主要基于以下3个因素:一是副省级以上城市所辖区县普遍拥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二是用户对网站需求日益增加,开展这些地区网站评估,有利于推进网站服务水平提升,带动其他区县网站进步;三是上述区县网站拥有大量的办事服务资源,通过绩效评估,有利于引导区县政府网站整合委办局的办事服务资源,并为上级政府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夯实基础。因此,2008年区县绩效评估将以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274家区县网站为评估对象主体,报名参加评估的其他县级政府网站也纳入评估范围。
⒊继续加强“三大定位”的引导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网站内容”指标,全面评估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为了继续强化政府网站“三大定位”的发展方向,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取消了“网站内容”指标,仍然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为一级指标,以突出网站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点内容。
二、《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设计和调整情况
与《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相比,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在具体评估内容设置方面,更加注重与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等相结合。
⒈全面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细化公开考核要点
按照《条例》要求,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对网站信息公开的评估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调整,设置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指南”、“监督保障机制”六项指标,用以考核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公开渠道、公开机制方面的情况;尤其重点细化、明确了“主动公开”、“信息公开目录”的评估内容。
“主动公开”指标依据《条例》对信息公开范围的要求,结合政府工作特点,对各级政府网站应重点公开的信息进行了明确要求。比如,地市级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指标明确了要对14类政务信息进行考核,与2007年评估内容相比,增加了行政收费、政府采购、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应急管理、监督检查、城乡建设、社会公益、房屋拆迁及土地征用、捐赠救助、公共企事业单位等11项考核要点。
与2007年评估指标相比,“信息公开目录”的考核内容更加系统全面。一方面,明确从本级政府(部门)、本级政府部门(部门司局)、下辖政府(地方机构)三个层次考核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整合情况,对信息公开目录提出了系统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加关注信息公开目录更新维护情况,通过提高权重、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加强对更新维护情况的评估,从而推动信息公开目录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⒉强调在线服务人性化,关注服务质量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延续了上一年度对网站在线服务人性化程度的评估,并结合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和企业办事服务相关领域的需求,提出了更加针对性的考核内容。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人性化导航设置”、“无阻碍程度”、“服务资源整合程度”四项指标评测在线服务人性化程度。以教育领域为例,“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主要考核网站在面向受教育人员、教育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机构3类主要用户对象提供服务资源的情况;“人性化导航设置”指标通过人工比对、用户模拟等方式,考核网站在面向上述三类用户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场景式服务的设置情况,包括易用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等评估点;“服务资源整合程度”则重点关注围绕教育办事服务的场景流程,各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提供情况。
此外,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在继续关注在线服务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主要通过用户模拟、实际验证等方式,加强对办事指南要素规范性、表格可下载情况、在线查询结果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等数据的采集,藉此来考察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服务有效满足公众办事需求的能力。
⒊进一步强化对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咨询投诉”、“实时交流”、“意见征集”3项公众参与指标,重点评估政府网站公众参与的渠道建设和效果情况。尤其对公众参与效果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更加强调对网站反馈结果的及时性、有效性的考核,通过用户模拟实际验证公众参与反馈的效果与质量;另一方面,更加关注网站在实时交流、意见征集主题的选取情况,强调参与主题能否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相结合。
⒋加大日常监测力度,细化监测重点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原计划赋予“日常保障”40分权重,但由于中央部委机构调整、奥运、抗震救灾等重大工作的开展,政府网站日常更新维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日常保障”指标权重仍保持在25分,与2007年指标权重保持一致。从长计议,政府网站日常保障能力将是网站绩效的最终体现,增加“日常保障”指标权重,加大监测力度将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必然的趋势。
在保持指标权重的基础上,2008年“日常保障”指标由三套监测内容组成,分别对应一至三期的监测要求。三套监测内容分别结合政务工作与用户实际需求设计,监测具体内容各有侧重:在信息公开方面,重点对时效性较强的政务信息公开进行监测,如第一期监测的内容包括了工作报告、计划总结、财政预决算等当期政府产生的政务信息;在线服务方面,对各期重点监测的领域和主题进行了细分(如第一期仅监测教育、医疗、交通领域和婚姻、教育、社保和就业等主题),并形成了不同深度服务资源的质量标准,集中主要精力对重点领域和主题下的服务事项、服务资源进行监测。
⒌弱化技术导向类评估指标
基于弱化技术导向而强化内容、服务导向的思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将不断弱化对性能、设计类指标的依赖,不断强化对网站内容、质量方面的评估。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将原有的“网站设计”一级指标更名为“网站性能与设计”,从而更加全面地概括指标所考核的内容。与2007年评估指标相比,该项指标权重由5分下调至1分,考核内容也相应减少,保留了“网站响应”、“页面展示”、“辅助功能”、“网站维护”等四项指标。
作者简介:
周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电子政务评估师。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难中求进:20*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一)发展方向在城市定位中更加明晰。我们按照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要求,注重科学定位,狠抓规划引领,强化特色创建,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科学确立。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明确把城市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构筑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我市走特色竞争、率先发展之路。规划引领得到加强。建立城乡规划分级审查制,切实加强规划衔接,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完成市域总规、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入城口控制性详规等重点规划,认真抓好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编制完成凤林、峡口、新塘边等集镇总规和45个村庄整治规划。宜居城市逐步显现。深化“四城联创”,顺利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深入实施城市“三化”提升工程,完成江滨东路等8个绿化提升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西山健身公园、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保护等10多个文化融入项目;双塔大桥竣工通车,文化艺术中心一期、须江游览桥主体完工,文教路、西山路等工程顺利实施,江贺公路收费站与高速收费实现叠加;全面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深入整治市容市貌,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
(二)工业经济在理念转变中扩量提质。我们始终突出主攻工业,注重转变理念,全面实施以产业、平台、科技为重点的工业提升“六大工程”,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工业经济进一步扩量提质。工业平台整合优化。对原有“二区四基地”14个布点进行整合优化,确立中部特色经济区和城北工业新城为工业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都、峡口乡镇功能区为两翼的市乡二级工业平台开发体系。开发时序上,近中期以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主,远期以城北工业新城为重点;开发机制上,对经济开发区实行“明确范围、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激励政策。启动高新技术园区前期工作,收储十里牌工业园等优质工业用地1500亩,平台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二级平台新平整土地4507亩,新入园企业70家。产业培育重点突出。在原有12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比较优势、产业导向等因素,明确将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以及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制定出台“工业提升36条”、“保稳促调12条”,集聚政策和资源大力扶持重点培育产业和企业,着手编制“4+X”产业发展规划,“4+X”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增长39.7%。龙头企业实力壮大。三友公司与广东雷士集团实现战略合作;联城消防公司吸纳1500多个*籍消防业主加盟,全国消防器材产品营销网络筹建有序推进;江化、红火、*虎、申达等企业到内蒙古、湖北、福建等地实施扩张性战略投资;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江变、恒亮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新增规模企业56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科技创新明显加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专利申请246件、授权120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成功举办中国(*)机电产业提升科技论坛和木门行业高峰论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1亿元,增长25%。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全面启动“811”环保新三年行动,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污染源普查,扎实开展印花浆企业等四大专项整治,顺利实施污水处理厂等22项重点减排工程,2个纯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现代服务业在重点带动中加快发展。我们致力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重点带动,加大扶持培育,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休闲旅游得到新发展。江郎山丹霞地貌“申遗”稳步推进,“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启动,清漾、和睦特色文化村一期项目建成开放,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石门镇、碗窑村、清漾村通过省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验收。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17%、18%。商贸物流有了新提升。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着手修编现代物流业、商贸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和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加大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物流业提升档次、集聚发展。浙西地区首家民营商业企业集团万商集团成立,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一期项目、城北大型超市主体完工,加贝、好又多两大购物中心开业。千镇连锁工程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兴合农资、刘氏贸易等公司被列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左邻右舍等公司加快跨区跨省经营步伐。金融、中介服务取得新进步。农村合作银行顺利开业,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妥开展,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6.02亿元,居衢州市各县(市、区)之首;金融服务中心贴近项目业主服务,成功引入市外银行贷款3.67亿元,增长66.8%;市担保中心规模做大,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5506.5万元。保险业、房地产中介、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加快发展,全年新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87家。林权流转中心稳健运行,流转集体林权7*4亩、交易额2072.8万元。
(四)新农村建设在深化举措中顺势推进。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三大主题,注重深化举措,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高效农业优化做强。食用菌、蜜蜂、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食用菌种植3.1亿袋、增长24%,养蜂产值2.7亿元、增长10.6%,果蔬产值2.7亿元、增长21.8%;改造低产竹林、油茶基地7000亩;积极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模式和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出栏肉鸡681万羽,生猪饲养量达181.1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同时,认真抓好粮食生产,推广农机作业面积43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民工程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开展技能培训8490人、转移就业6525人。稳妥实施下山脱贫工程,9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加快建设,新搬迁山区农民3534人。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198个部门单位、企业与114个重点村结对帮扶,到位资金494万元,40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6325户。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率先在衢州地区设立农业贷款担保资金,发放贷款283万元;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专设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救助资金,发放保费补贴、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156万元,支付保险赔款926万元。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深入开展“两线整治”和农村洁化运动,完成71个村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81%。扎实推进“910”绿化精品工程,大力实施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建成林道210公里,新增省、衢州市绿化示范村35个。实施凤林三岗低丘缓坡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21538亩,新增有效耕地6822.6亩。农村沼气项目加快实施,建成户用、规模养殖场沼气池4.65万立方米。认真抓好千库保安、千里渠畅、农民饮用水、农村公路养管等工作。
(五)项目招商在破难攻坚中取得突破。我们坚持项目投入第一抓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的理念,注重破难攻坚,完善机制,保障要素,项目招商工作难中推进。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市谋划提出前期项目1099个,列入衢州市前期项目计划30个,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北连接线、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至广丰公路等3个项目新增为省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建68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京台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老48省道*段完成改建;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等电力工程建成投运,新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省预验收,城防工程贺村段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全年引进项目58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02亿元,增长9.2%,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4+X”产业关联项目253个,我市目前最大招商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型电光源项目成功签约。新招商项目有540个开建、351个建成投产,其中英博国光年产15万吨啤酒生产线竣工投产,总投资各2.4亿元的丽人纤维板、双氧水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中鑫毛纺项目开建。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省、国家政策措施,争取各类补助资金4.5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促进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外贸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6亿美元,增长72%,增幅名列衢州市第一。新批外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78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六)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我们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注重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全年新增财力73.1%用于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五费”合征稳妥推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和报销补偿标准,为城镇居民报销412万元、参保农民报销400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发放低保金985.01万元和物价补贴340.42万元;救助因病因灾困难群众1286人257.5万元;补助优抚对象、精减老职工19*人710.98万元;千名残疾人康复工程全面完成。390户农村困难户危房得到改造,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建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经验”向全省推广,发放直补资金776.7万元,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9个。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募集赈灾款物合计1300多万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突出抓好零就业家庭、被征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36人,帮助189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优质教育更加均衡。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市域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坛石、贺村片完成布局调整;文溪实验学校、峡口初中新教学楼等建成启用,城北中学主体完工,*八中顺利迁建;职教中心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去年的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省教育强市通过复查验收。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卫生布局调整加快推进,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市公共卫生中心疾控楼结顶,第四专科医院门诊综合楼投用,“120”急救资源实现公办民办医院共享;实行免费婚检;有螺面积减少15万平方米,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达标通过省验收。文体等事业更加繁荣。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完成大陈汪氏、溪东王氏宗祠及凤林塔等重点文物修缮,*婺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集并推广市歌《多娇*》。举办全国企业羽毛球赛、首届工人运动会和工人文化节,清湖、新塘边、大陈被评为省体育强乡镇,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今日*》扩版,广电中心建成投用,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获得国务院表彰,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铺开。安全维稳更加强化。“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工作扎实有效,11个市级以上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实现奥运期间上访“零进京”。规范整治“十小”行业,认真抓好问题奶粉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农村公共安全协管队伍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切实做好防汛防旱、动植物防疫、森林消防、粮食安全等工作。同时,人口计生、气象、人防、通信、外事、档案、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双拥、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七)政府建设在优化服务中继续加强。我们按照“创新、为民、务实、有为、廉洁”的要求,注重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政府执行力得到提升。行政服务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服务园区、企业、项目“三服务”活动,推行工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和工业项目代办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网管理办法,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服务和招投标两大平台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停征或减免8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机构编制工作有效加强,分设规划局、外经贸局,设立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撤销*坑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新的峡口水库管理局。开展事业单位整合规范工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机关“六小”工程启动建设;村规模调整平稳实施,村庄总数从557个减为312个,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7个社区办公用房基本建成,55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完成建设;县前、菜农撤村并居顺利完成。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反馈意见得到整改,惩防体系和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依法依规查处65件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532件人大、政协议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解决率分别达100%、89%。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尽管遇到了非同寻常的困难,但我市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给予政府真诚关心、鼎力相助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建设的驻江部队、武警官兵、在江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不快,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农村设施滞后,农业增效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三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小,与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仍有许多差距;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加,与保稳定促发展的新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五是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与建设和谐*的新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六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不高,与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努力保持2009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和“两创”总战略的关键之年,并且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新的一年既面临严峻考验,又充满希望。一方面,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我市经济将不可避免深受冲击,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面临“寒冬”;另一方面,国家审时度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及时采取“保稳促调”措施,强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借机转型,顺势升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发挥优势,克难攻坚,力争新一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做强“4+X”产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突出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民利,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突出维护安全稳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奋发有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衢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
一是要坚定不移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今年将是面临困难更多的一年,既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危机中蕴含的重大机遇,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以百倍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增强干部的发展信心,引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坚强决心,坚持以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发展信心,深化举措,推进工作。要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加大各级扶工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选准项目和合作伙伴,借势借力加大投入,加快提升发展。要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切实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和援助,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提振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
二是要毫不动摇率先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要立足欠发达、经济总量偏小的市情实际,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坚持“四个第一”理念不动摇,突出主攻工业,狠抓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率先发展。要突出一个“快”字,既要充分激活内生活力,又要强化借力发展,能快则快、能上则上,积极打造增长极,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在发展速度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好”字,既要量质并举,又要内外并重,注重挑商选资,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力争在发展质量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强”字,既要在经济发展上争先,又要在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建设上求突破,着力推进富民强市,力争在综合竞争力上领先。
三是要不失时机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是实现“保稳促调”的关键之举。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转向,不失时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结构调整,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要加强自主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新体系,鼓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速提升产业层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四是要齐心协力打造高地。打造发展高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全力优化服务,致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要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细化激励政策、优惠政策、便民政策等,努力营造政策“洼地”,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创造一流的政策环境。要强化举措创新,善于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强化高效服务,以超常规、超常态的工作精神、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致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园。
[关键词] 交通 优势 技术进步 民生 体制机制
一、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要而紧迫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肇庆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肇庆与佛山只隔不足100公里,而经济差距却相差10年。2009年佛山GDP总量是4814.50亿元,是肇庆(846.34亿元)的5倍多。经济增长方式仍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单位GDP的能耗、原材料、土地、和水资源消耗高于省内的发达地区。佛山人均GDP11847美元,是肇庆(3260美元)的4倍。佛山地均每平方公里12512万元,是肇庆(570万元)的22倍。招商引资的不少企业是靠拼土地优惠转移来的,产业效益低。象制鞋、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资源性加工业普遍技术含量低,靠拼劳动力成本而生存。产业发展总体处于生产要素驱动阶段。肇庆无论经济实力、综合经济、资产投资、人均收入排名靠后,居珠三角倒数第一,仅相当于佛山的18%。支柱产业不够突出,产业水平不够高,缺少重大工业项目。现有的风华、星湖等大企业的本地产业链基本没有形成,对周边企业缺乏关联拉动效应,区域的竞争优势没能出现。工业配件型、配套型产品多,缺乏市场话语权,生产的恢复要滞后于下游企业,而且部分企业产品档次低、技术力量弱,市场应变能力不足。肇庆年年与一些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包括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近百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出台实施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政策,但引进的人才数量十分有限,引进硕士以上专业人才98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0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6291元。低于全国同期的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民营企业、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参保率较低。存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不快,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列举的种种是制约肇庆当前发展的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是转变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促进原有加工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官产学研融合,引导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一批发达国家转移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和具有品牌的产品,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确定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肇庆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才能实现“两个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理想目标。
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广大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在提高,必须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并且提供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优美的环境。如果中低收入群众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扭转,就容易诱发社会不满情绪,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二、肇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备条件和基础
一是后发优势。后发肇庆有发展战略的选择权,有产业的选择权,有空间布局的选择权,有发展方式的选择权。广东省惟一一个兼得山区城市与珠三角城市身份,而且又列入珠三角规划的城市。肇庆一方面可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广东省对非珠地区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可谓‘左右逢源’。
二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肇庆将由珠三角边缘城市变成粤港澳地区的中心城市,成为大珠三角连接粤西的最重要的过渡带,成为珠三角的重要组成城市。肇庆还将成为广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合作通道,并将发挥珠三角对周边省份的带动作用。
三是国土资源的优势。肇庆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很大。1.5万平方公里的肇庆,其土地面积全省排名第三,比广州、佛山的土地面积总和还大3574平方公里。肇庆有高新技术开发区,98平方公里,这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全是国有土地,是可以引大凤凰的地方。
四是独特的交通优势。肇庆境内的几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在加快,广佛肇城市轨道建设,城际轨道建设从广州番禺中心出发,最快时速达到一小时200公里,广州人今后到肇庆就是半个多小时。珠外环高速现在在加快建设,肇庆到广州白云机场最快只要半个小时。肇庆新港口岸可供5000吨级江海轮掉头作业,现已正式启用和对外开放。 与珠外环高速、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相连接的交通网络,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体系,成长为南沙、蛇口、香港等出海港喂给港。肇庆新港将会成为肇庆发展现代物流支柱产业的强力引擎。对接交通,构筑与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高效率、低能耗、多层次、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一旦形成,肇庆就能更快地呼吸珠三角发达地区生机勃勃的经济气息。
五是第一产业发展优势。肇庆市为南亚热带气候,自然资源和特色产品丰富,极适合于农业生产。肇庆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0%以上,拥有林业用地1千6百多万亩,是广东省林产业和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
六是资源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是肇庆市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有星湖风景区和鼎湖山风景区为主要代表的自然风景,也有“龙母庙”、贞山和燕岩等一批人文景观,肇庆是20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发祥地,优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由北向南依次构成“山、湖、城、江”的景观序列,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境界,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70%,水资源丰富,西江流域225公里,根据监测的情况,21个取水口100%达标。空气清新度长期保持360天,质量非常好。
七是历史人文优势。肇庆人历来重视亲缘、地缘、人缘、血缘关系,崇文重武讲理,把这些特点变优势,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应思考
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注重民生的思路谈谈对肇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 加快调整优化区域结构
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就是推动地区发展不平衡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
(1)积极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全力实施基础设施与珠三角对接。推进二广、珠外环、高速公路和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实现广佛肇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互认。推进广佛肇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加强与广佛地区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扩张型产业转移,拓展合作领域层次,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层面合作,在公共领域协调共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瞄准大企业,谋划大项目,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
(2)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结合。一要增强中心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因为中心区发展未到极值,溢出效应不够明显,所以中心区要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力促发展方式转变。中心区目标定位为: 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重点区――以”一核三带(以经济中心区为核心,城市轨道经济带、西江北岸经济带、绥江经济带)”建设工程,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珠三角生产性物流园区、广佛同城面向肇庆辐射的城市功能区、沿江生态文明的特色旅游区。如何推进发展?
围绕城市化进程、产业园区、第三产业、富民资源、社会资源、体制机制等“六大整合”任务,整体规划、分块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组团开发。做到重大基础和能源设施、生活和生产服务等功能设施建设互相衔接 、相互补充 ,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资源共享上统筹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和设施。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办法,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大胆走直接融资之路,做大资金供给总量,刺激更多的资本投入城市服务业建设。在运作过程,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亩产论英雄”为指导思想,立举措,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突出节约集约用地,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高新技术、品牌企业)用地指标。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等指标,政府来选资、来鼓励或约束企业提高土地产出率(或优惠或核减用地面积、限制追加投资)。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新产业园区为主体,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集“江、湖、洲、岩、山、水 ”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圈,重点打造七星岩旅游景区、鼎湖山旅游景区、砚洲岛旅游景区、九龙湖旅游景区及西江景观带等景点,挖掘宋城历史文化,培育旅游精品,使中心区成为珠三角重要生态旅游圈。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即将形成的铁路货运、港口铁路专用线等优势,加快港口货运与铁路货运的对接,大力引导以港口物流、铁路物流为主的生产业。
做强做大国企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扶持和推进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二是实施上市融资发展战略;三是成立金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由市属国有企业肇庆市金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共同出资主建),做强做大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要县域提高城镇化水平。我们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低于均值(60%)45%,(09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达46.59%) 这是肇庆扩大内需不足的重要制约因素。应抓住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时机,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发展。
镇在规划中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民建房,规划要做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后。回避急功近利、长官意志(由省市部门建设、国土、文化、环保的专家组成的机构来领导)、确保规划有时代特色。在平原地区应考虑万亩良田达标,建堤拆迁户安置,公路拓宽改线等因素来确立用地规划,给村民提供实用美观的、结合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特色的房屋图纸,推广农民公寓建设。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加快推进与广州、佛山的交通对接,促进山区小城镇在珠三角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获得先机。
如何使人口集聚起来,关键是就业。一是充分运用“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因为衡量交通运输等成本的降低,土地使用期限愿意到山区小城镇。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制定政策、搭建好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综合考虑教育培训、就业观念、劳动力结构、人口迁移与空间分布、工资福利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错位发展,加快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走专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协调的现代产业生态系统,既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使传统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按照“优化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六大产业。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首先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以金属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制药、新型建材、林产化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优势行业自主创新推进行业集群升级、依靠引进技术水平、规模产能和产品的标杆工业转型升级、引进标杆企业带动行业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和产业联动促进升级、推广循环再用和节能环保技术促进升级。以“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规划一个协会、一套班子”,加强产业引导,集中财力资源推进。选择和培育新兴产业。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确定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肇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发展,笔者认为,应加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市场、有基础)宽带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生物、纳米等技术的融合,带动了一批具有更高成长性与更大市场规模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涌现。还有一个是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高级化、市场空间广阔。可采取税收激励政策、政府采购等措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园区建设水平。积极促进大旺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主动与省、中央有关部门协调,严格按照条件来推进,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产业布局,促进了组织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和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园区早日在自主创新上出成果,有成效。只有加快园区建设水平,才能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起平台。
(2)鼓励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新的服务领域。新的服务模式。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高精神享受的服务质量。例如教育培训业,肇庆技师学院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开设的现代板焊技术专业,以校办工厂“化工机械厂”建立实训平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机自动生产线电梯组件实训室仿真专业教学系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配置加工中心,三维激光抄数机、数控雕刻机等先进实训设备,加强数控技术技能实训。可见肇庆的职业教育培训水平上档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撑。
肇庆科学发展优势前面已讲述,发展旅游业优势充分些。实施旅游整合产业行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景观长廊,推动生态休闲旅游成为低碳新兴产业的重要板块。
为鼓励发展服务行业龙头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和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大小,每年在美容美发、娱乐歌厅、家政服务等业态进行表彰、奖励,如对企业当年新增地方财政贡献给予全额奖励。组织技能大赛等等都将有力促进肇庆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放眼“珠三角”等省内外市场,在环境污染较重、工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绿色食品”不仅很有市场而且很得价.只要做到人需之我有之、人有之我优之。农业是我市一片希望的田野。肇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它可保稳定,而后它更可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基本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交通设施、带网络、农产品检测监督、动植物防疫体系需不断完善。在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从而使农业生产率提高。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粮食、柑桔、蔬菜、禽兽、优质水产品。建设德庆县西江北岸特色水果产业带、怀集梁村平原优质稻米产业带、中心城区花卉园艺产业带、珠三角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发展乡土优良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和园林绿化苗木,挖掘山区林业优势潜力,大力提高林产效益,提高林农收入。
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普遍存在公共资源投入农村的比例偏低,农村的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公共设施、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明显落后于城镇。虽然近几年对农村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由于农村财政税收手段几乎丧失,不少农村地区的政府对农村的管理只剩下计生和治安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不足。根据《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创新,分类指导原则,农业大县、镇,着重加强为“三农”服务职能,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商业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规模中等的镇,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问题)常住人口多、经济规模大的镇,要适应现代城镇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市政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