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岗教师培训总结

特岗教师培训总结

时间:2022-10-26 20:0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岗教师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岗教师培训总结

第1篇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给教育、文化落后的农村注入了新的激情和理念,特岗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研究农村特岗教师的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当前各位学者关于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对策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提出我自己的看法,以便对河南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

2009 年,“特岗计划”作为河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工程正式实施。随着第一批特岗教师到岗任教,几年来,教育部门领导、校长及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认同度如何?他们有什么困难和困惑?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扎根农村发挥作用?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查阅了当前各位学者对河南特岗教师的研究,通过检索、查阅多种电子及文本文献,我发现,由于受地域限制,研究河南特岗教师的文献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河南省内的在岗中小学教师,或者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这些研究文献主要就河南特岗教师当前所处的现状,面临的困境,造成当前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策做了研究,有些学者选择具体某一方面,但提出的应对策略都很概括化,不够具体,因此,作此研究。关于河南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建设的改善对策,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2.改革农村教师培训内容。3.构建农村教师培训新模式。4.保障农村教师培训经费。5.健全农村教师培训制度

(二) 丰富农村教育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访谈中发现,农村地区学校相对封闭落后,可供学习的资源很少,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教学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摸索,因而制约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只有改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才能真正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一方面,改善农村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增添图书、电脑、仪器设备等,同时增强农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判断和反思,强化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另一方面,地方高师院校应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协作关系,合作共生,不仅要为农村教师提供进修平台,还应主动送教下乡,对农村教师给予经常性的指导。农村教师要通过大学教师的专业引领,了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将实践经验升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增加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大学教师通过与农村教师合作可以更好地感知中小学实际教育情境,增长实践智慧。这种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形式,既能激发农村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研究精神,又能为探索农村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促进师范院校融入基础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按社会需求调整高师培养方案提供支撑。

(三) 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显示, 94% 的教师认为实行城乡教师轮校任教,可推进城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带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师制度,落实城乡教师交流。一要保证农村教师的编制,稳定农村骨干教师队伍; 二要完善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特别是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引领农村教育发展; 三要建立城镇支教教师评价体系,对支教效果实行绩效评估,以确保支教质量。

(四) 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一是建议河南的地方高师院校试行免费师范生教育。采取提前招生、公费培养、定向就业等办法,确保免费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骨干教师,这将有效解决河南省农村教师“进得来”的问题。二是建立特殊的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 职称) 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津贴补贴标准,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三是建立激励与管理机制。设立农村教师奖励基金,对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农村教师予以奖励,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留得住”的问题。四是建立农村教师带薪进修制度。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针对农村教师工学矛盾,构建带薪进修制度,使之通过带薪进修参与交流、观摩、讲评、研讨等活动,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五是建立退休补偿制度。根据其服务年限,退休时发给其一定数量的补偿金,以此吸引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从教,终身在农村从教。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确保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总结

纵观以上对河南农村特岗教师文献发现,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文献基础,但是,不可否认,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反思,我们认为,现有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与不足。第一,从研究视角上看,现有研究视角单一,应该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探讨河南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第二,从研究理论深度上看,目前深入研究河南农村特岗教师的文献数量比较匮乏, 缺乏专门集中笔墨研究河南农村特岗教师问题的博士论文或专著。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应对策略更加具体化,以便对河南农村特岗教师的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孔波,王红蔚,闫德明. 河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62.

[2]徐敬建.河南省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现状调查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2):20.

[3]陈凯.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问题分析及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24.

第2篇

【关 键 词】教师培训;教育均衡;城乡

一、农村教师培训情况透析

来自吉林市10个县(市)区以及市直学校;学段从幼儿园至高中;学科则包含小学语文、初中数学、初中地理、高中思想政治、综合实践等近20个学科;教师439名参与的农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本次调研范围非常广泛,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基本能够反映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基本情况。

调研的方法是利用问卷在线测评系统,在网页中直接公布《吉林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广大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上网点击完成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439份。

(一)教师参训的动机端正,且愿望强烈

表1 教师参训愿望

表2 教师参训动机

根据数据显示,教师参加培训的愿望非常强烈。95.2%的教师表示希望参加教师培训,且强烈愿望,教师们参加培训的动机也非常端正;37.6%的教师参训的原因是改进工作,提升专业水平;56.4%的教师参训原因是开阔视野,获取前沿理念和知识;被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和评级晋职的教师仅占6%。

(三)优秀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最受教师们欢迎

表3最希望担任培训的教师

担任培训的教师是教师培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培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教师们欢迎的培训教师是拥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65.9%),其他依次为:较高水平的高校教师(19.5%)、教育科研部门的理论工作者(8.8%)、教研员(5.8%)。

(四)提倡多元化的教师集中培训形式

在问卷中,我们特别设计了教师最希望参加的集中培训形式选题。选题中,分别列举了五项目前较为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教师们对五种集中培训形式均给予了肯定,但传统的专题讲座培训形式并不十分受大家欢迎,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选择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案例教学(41.8%)、参观访问(28.1%)、经验介绍(18.3)。

二、农村教师培训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1. 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培训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培训部门的精心策划与筹备,只有学员所在学校积极配合以及学员本身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才能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为此,教育学院建立健全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效。

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学习反馈制度等。完善学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定学员培训档案记录袋。为每一位学员制定了详细的学员管理档案,明确学员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员带着问题和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员必须在培训结束时,完成学员档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以便于对他们的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考核。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加强班集体建设,推选学习态度认真和管理能力强的学员为班级干部。每个班级组建QQ群,方便学员之间的学习研讨和培训信息的交流。

2. 推进培训课程设置板块化,培训模式多元化。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对培训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农村教师的教学实际,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采用板块结构。为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培训多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力争做到整体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针对过去骨干教师培训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索和推进操作程序清晰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1)专题培训模式。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专题讲座。每次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结合专题培训的内容,与主讲人进行互动、研讨、交流,以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观摩研讨模式。观摩研讨模式是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力争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观摩研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学习,也可以是观摩示范课例,通过对优秀课例进行观摩学习,把握课例中的得失,指导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3)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培训学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推进“送课下乡”活动

由于农村中、小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办学条件和硬件设备较差,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也相对闭塞等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很难及时接受前沿教育动态。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未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无法将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针对以上种种弊端,组织名优教师参与“送课下乡”活动,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本次活动,学院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通过组织“送课下乡”活动,使农村教师耳闻目睹了骨干教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零距离了解到如何关注学生学习,师生怎样高效互动,怎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本次观摩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回去,反复学习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期盼这样的活动能在基层更多地开展。

(三)农村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德育、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学校教育,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果这种相对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善,就无法达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加强农村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四)“特岗教师”培训

国家自2006年起,用5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吉林省于2009年7月12日,正式启动“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大力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之成为了一项学生受益、家长认可、社会赞誉的民心工程。

“教育过去是,将来还是决定未来的力量。”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大力支持,全社会都能给予关心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邓福华.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师培训[J].探索教师教育,2010(6).

第3篇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报名、笔试、面试、体检一系列环节之后,我终于成了一名特岗教师,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和提高我们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市教育局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毕节试验区教育改革发展及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以及中小学班级管理专题、师德修养专题、课堂教学力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自己新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是余局长讲的内容,他风趣幽默地为我们介绍了毕节的概况,说实话,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毕节人,但对毕节我是真的不了解,我更不知道我们的家乡竟然有那么多的神奇之处,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但是,听了余局长的介绍后,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但是最让我们所有人都振奋的是关于毕节未来几年的发展和国家对毕节教育的投入,这不但和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还关系到入职前的心态调整,我们大多数人不再把特岗看作是“上山下乡”的一次锻炼,更愿意去把它当作我们终身的事业去经营。通过他的讲解,我明白了,我更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职业。

第二,是杨老师讲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她讲了自己是如何当班主任的和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最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讲自己班上有一位农村来的同学经常上网的事件,作为一名即将上岗的特岗教师,我将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像她的思想,她的行为,这使我明白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句话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赞美。尊重是教育的剂。顺势引导,挖掘了孩子创作的天赋。成就了一个孩子的梦想。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善于抓住 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生 命都绽放出精彩。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性、感性、悟性和灵性的老师。

第三,是税老师讲的师德修养, 在税老师的讲座中她告诉我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不断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可以调节教师的行为和师生关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未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是段老师讲的课堂教学力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 段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谈到教学教法经验方面,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总之,这次培训感悟颇多,一言难尽,对于即将踏上讲台的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环境恶劣,但我也会义无反顾地挺过去,一心向善,教书育人。国家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应大力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也让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我们大家更应该共同奋斗,为我国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而不懈努力!

第4篇

关键词 特岗教师 新课改 适应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时至今日,贵州省各个地方的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2006年,“特岗计划”开始实施,特岗教师――一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80后”青年加入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队伍,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农村新课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那么,特岗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在特岗教师层面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随机抽取贵州省毕节、铜仁、兴义、凯里、六盘水5个县市的特岗教师为样本。在这五个县市中又分别抽取11所中学和12所小学参与调查,所涉及的特岗教师人数为253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该问卷包括特岗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对新教材的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适应性和课程评价等五个方面相关内容,共20道小题。问卷回收后,我们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特岗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赞同程度较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与举措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革新,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1]而“80后”的特岗教师们,在成长时就已经遭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如今的他们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力军,转化成教师角色的他们是如何来看待新课改的呢?通过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对新课改的赞同程度较高。在回答“对新课改的赞同程度”时,53%的特岗教师对新课改持赞同的态度,42%的特岗教师对新课改比较迷茫,说不清楚,仅有5%的特岗教师不赞同。

在对新课改的理念、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的理解上,80%以上的特岗教师均表示基本理解。但“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方面,竟然将近一半的特岗教师表示很少了解。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与老师所担任的课目数量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所担任的科目数量越多,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程度越低。特岗教师是从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较之城市来说,农村地区存在着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经费相对匮乏、师资力量更为薄弱、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等问题,大多特岗教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由于课程的繁重,对所有课程标准很难面面俱到。

2.特岗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不高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2]那么,对于贵州省基础教育所使用的新教材,特岗教师是否适应呢?调查发现,虽然90%以上的特岗教师认为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7%的特岗教师非常适应,有44%的特岗教师比较适应,有36%的特岗教师选择“不适应”,有13%的特岗教师选择“非常不适应”。

尽管有84%的特岗教师认为“新课程以必修和选修的模块化方式安排内容教学”对实际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有将近一半的特岗教师更愿意根据需要把新旧教材结合起来,有30%的特岗教师对新旧教材的选择无所谓。而且新教材中的大多数活动常常要借助多媒体,但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学校教学资源比较落后,对于新教材中须要用到先进教学设备的地方,特岗教师们只能“望书兴叹”。可见特岗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高度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由于现实因素制约适应性并不高。

3.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特岗教师中仍占主导地位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方式。”[3]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教学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但新课改提倡的“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特岗教师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中适应性如何呢?调查显示,虽然76%的特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把握努力做到三者兼顾,但是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际教学中,只有30%的特岗教师经常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大部分特岗教师虽有改革创新的想法,但担心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法,新课改要求的新教学方法就陷入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一,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程度和接受程度不一。[4]如果按照学科新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有66%的特岗教师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中,73%的特岗教师虽然持赞同态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有60%的教师几乎很少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偶尔的回答与讨论明显受教师的左右,“讨论成了虚假的繁荣,对话变成了语言的游戏”[5]。

4.特岗教师缺乏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改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大部分学校也派特岗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研修的培训,但大部分教师都是“光说不做”,应付了事。调查显示,77%的特岗教师认为开设校本课程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但是在回答“地方课程主要开发者和建设者”时,仅有18%的特岗教师认同自己作为课程建设主导者的地位。在回答是否注重将学校周边的社区、自然和人文资源整合成学科课程资源时,仅有18%的特岗教师比较注重。

5.特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课程评价体系的再建是本次新课改的重点项目之一。[6]“80后”的特岗教师大多刚从学校毕业,多年经历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传统评价方式的教育,对此怨言颇多,当了多年的学生变成老师以后,他们是否热情对待和使用新的评价标准呢?通过调查,事实恰恰相反,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依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87%的特岗教师虽然认为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沿用传统的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在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中,仅有20%的特岗教师尝试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来评价学生。

四、结论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尽管特岗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赞同程度较高,但是在新课改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身处教学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且教学经验不足的特岗教师在新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调查中发现,尽管对新课改持不赞成的特岗教师是极少的,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感到困惑和迷茫。可见在特岗教师中,新课改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针对特岗教师开展一些必要的培训。比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聘请富有经验的课改专家到学校给特岗教师作报告;另一方面选派优秀的特岗教师走出去,学习“课改”先进的经验。让教师直接汲取新课改理念的精髓,再通过教研活动、座谈、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加深特岗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使得这些重要的外部资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实录反思、叙事随笔、经验总结等方式开展“教师的有效学习”。有效的教师学习,就是要在理论的引领下,让教师意识到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7]

2.变革教学方式,适应新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精神食粮,是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生动活泼,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新课改倡导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研究发现,大多特岗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变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同时,还要避免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特岗教师们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的怪圈。

3.提高教研能力,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除了丰富课程与教材内容、增添教学活力之外,更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8]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的“课程传递者”向“课程缔造者”转变。然而对于特岗教师来说,他们很多来自于外地,且工作任务繁重,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适应新环境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课程建设主导者的地位。因此,新课改要能有效地在特岗教师中推广,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集资金,提高特岗教师的经济地位,帮助特岗教师尽快地适应艰苦的环境;此外,各级主管部门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合并村小等、集中教师资源、尽量减少教师一人代多科、所教非所学等现象,减轻特岗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特岗教师对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特岗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展开社会调查、审查学生的日常活动或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当地的社会现状,包括人文环境、学生受教情况等,普查、筛选和培植当地的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建立教师群,拓宽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努力提高利用效率。

4.变革考试制度,倡导发展性评价

新课改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在现实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以成绩论英雄、以考分比高低,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此现象并非仅是特岗教师遇到的特有问题,而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因此,要使特岗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就要从根本上变革考试制度。首先,从考试的内容入手,不仅要考查学生认知的发展,还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考试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纸笔测验,还可通过比赛、研究发明、情境测验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最后,考试结果处理方面,对每一位学生做出具体分析,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

参考文献

[1] 张志娜.制约新课程理念达成的若干因素及及解决途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潘利嫔.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5]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6] 牛波.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新课改地方适应性问题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李政涛.论教师的有效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8(Z2).

第5篇

   最新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2022

  心态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心态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这是初为教师的我最大的感悟和收获。

  时间飞逝,转眼间来走马驿中学工作已经快两年了,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从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当了两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掌握的不多运用的还不是很娴熟,但我已经在这三尺的讲台上学到了很多。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担任过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还担任了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及英语教学工作。记得刚踏进学校大门时,我心情紧张,心里一直在担心,学校会安排我上什么课呢?又会是几年级呢?虽然我是本科毕业生,但是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始终不能引以为豪,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的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可是那些都是作为学生对学习的一点认识和感悟,所以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当我一听说“代八年级教学”时,心情一下子就紧绷了,怎么办?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不了解还要中途接班,学生熟悉了以前的老师,对于我一个新来的老师肯定不会认可,完了!但回头一想,不怕,我年轻,大胆接受挑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肯定行!就这样,我激励自己开始了我的工作。义无反顾的踏上教师这一光荣的岗位。

  收获最大的是懂得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倾情于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实践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能力的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拥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特岗教师的我,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茁壮的成长起来。 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予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肯定每个孩子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接受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荣誉。

  爱,予以孩子心灵的温暖;爱,支持孩子的自信;爱,打造孩子人生的豪迈。有爱才有幸福,有爱才有春天,有爱才有教育。愿我们每一位特岗教师都献出自己的爱,时时、事事、处处呵护孩子幼嫩的心灵,同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我想,我做为一名特岗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本,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关键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学习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悉心请教,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和睦相处。

  两年的教育也是两年的学习,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自己,孩子们学习我也学习。我认识到,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要想上好每堂课,搞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实践中用心摸索。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文,一切从零开始,虽然八年级的英语知识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这些简单知识,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要求自己做到认认真真每一刻踏踏实实每一天。每节课前认真备课,每节课上仔细讲解,每节课后有针对性辅导。按照自己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内容,踏实的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班里出现了一些学困生,主要原因父母长期在外,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学习;其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留守在家,这些孩子成了学困生。虽然我也曾想办法试图解决,但是没能彻底解决。课堂上要想使每个孩子做的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考虑这些现实问题,想办法解决,因材施教,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力求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多思考,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最新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2022

  20__年大学毕业的我,参加了唯一的一场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通过招聘考试,我有幸成为了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九月份,我以一名新教师的身份向教育领域窥探,刚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新的角色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还记得我刚踏入打洛小学时,看着一个个孩子纯真的笑脸,听着他们稚嫩的一声声“老师好”。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不知道今后该如何教学,该如何教育好这些可爱的孩子。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校长,她了解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们虽然经历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刚刚踏出大学校门,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对小学的教学也是一知半解的,尤其是我们大部分并非专业。“磨刀不误砍柴工”,校长并未让我们直接走上讲台,而是为我们量身订制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为我们每人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我们的指导教师。在这一周里,我们跟班听课,学习课堂管理方法、日常管理方式,熟悉我们即将奋斗、生活的地方。一周后,我们登上讲台,上了一堂公开课,虽然不精彩,虽然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一周的培训,却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更有信心走进教室,走上那三尺讲台。

  一周的岗前培训结束了,但学校并未停止培训我们的脚步。每个学年,我们都会有新的任务,讲课、听课、评课。在不断的讲课、听课、评课中,我们逐渐积累了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今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课题研究,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我们,将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课题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研究,积极实践。

  在小学教育这一领域,我还是一名新生儿,在这一过程中也免不了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学校是老师与学生组成的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学校里,我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虽然如此,但在管理上仍有不当的地方,仍有看不到,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因为自己是新教师,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很怕上不好课,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我虚心向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学习管理方法。现在,我渐渐明确了方向,不再茫然。

  在讲每一堂课之前,我都会用心去备课,不想,不敢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播下错误的种子。虽然如此,但难免还是会有出错的时候,也会把字写错,把句子念错。我深知我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处于学习的位置,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然后传授给学生,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我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从最初走向讲台的不知所措,到现在在讲台上的正常授课,我都一步步地走过来了。我要为自己肩上的担子,付出我的努力,实践我的行动。

  来到打洛镇中心小学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每一天也都是充满挑战的。汗水,坚持,努力终究会成就一个人的理想。时间如黄驹过隙,特岗教师的生活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渐渐地习惯了作为教师这个新角色的校园生活,喜欢上我们班里的那群可爱的学生。在学校里,关心他们的生活,督促他们的学习,和他们一起开心地成长。

  最新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及感悟2022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做了五年的教师。五年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而言,是个有些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工作出现问题,我已经再也不能拿“刚毕业,经验不足”作为借口,可是同时,我又深深地感到,自己知道的,懂得的,还太少,离“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还太远。在我为此困扰之际,学校又一次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好机会。我有幸在青年教师培训班,听到了交大附中各个学科组的“元老级”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着实令我受益匪浅。

  因为是所有学科的老师在一起培训,各个学科之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各位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时,都有意识地多讲一些各学科可以通用的知识。比如史曼丽老师的《课堂教和学如何落实》,李晓珍老师的《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陈国永老师的《如何落实教学环节》,陈江丽老师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等等。每一位老师的讲座,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令我深深感动的是,所有的老师,面对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无不是倾囊相授,看着这些老师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之情,我不由感到了压力:如果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这些无私帮助我们的前辈;然而同时,我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在附中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有这样真诚相待的同事,我一定可以尽情施展,干一番事业!

  是的,请允许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也许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多么辉煌的经历,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喜欢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每当我走上讲台,把我所知道的知识,力求用最生动,最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每当孩子们通过周记,或者自己跑来,跟我分享他们成长中的快乐和困恼,向我讨教,我感到深深的幸福,我会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谓!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伟大的事业!

  在培训中,我获得的知识是实在有效的。印象最深的,是陈国永老师在讲怎样布置作业,她说,老师要控制作业的量,如果你不能当天批完,你的作业就留多了。这么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简单的办法解决了大问题。我想,这正是学校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所在。很多好的方法,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钻研不断总结得来的。有了老教师的指点,我们的路可以走得更顺利!

第6篇

这里隆重聚会,这秋高气爽、硕果满枝的金秋时节。共同庆祝第28个教师节。值此之际,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20万人民,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向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离退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实现了追赶型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2008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09年成为地区首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份,2010年达到15.5亿元,位列全省县域综合发展考评第一名,预计今年年底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到20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跃位升级。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特别是教育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办学条件、队伍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建、改造校舍249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资2.75亿元。总面积达到30.4万平方米,全县乡镇中心校以上中小学楼房化程度由原来的29%提高到76%改造力度列全省各县市之首;累计投资1200万元,使全县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率由18.3%提高到68%累计投资3200万元,使全县初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率由45.7%提高到98.8%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科学实验室装备率由原来的18.2%提高到96.8%累计投资1800万元,使全县农村368所中小学全部装备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系统,全县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装备率整体翻了一番。

接收特岗教师221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累计补充招聘教师639人。为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培养各级骨干教师1598人,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588项。

学前儿童入园率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三制三课”教研模式荣获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学农村语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在县召开,荣获全省英语课改先进县区;县级高中教育全省领先,五年间累计升入大专以上院校学生总数达到33500名,其中考入清华北大25名,三本以上进线率达64.45%提高幅度位居全市之首;职业教育实现创新突破,全市和全省职业教育现场会先后在县召开,推广了县做法;特殊教育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地区特殊教育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县召开,成为农村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范。

除了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届的倾力支持外,县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想,最关键的还是拥有一支能吃苦、肯奋斗、讲奉献的教师队伍。舍家为校、默默奉献,展现出了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和忘我精神;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展现出了对事业的良好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今天接受表彰的就是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你竭心尽智,无私奉献,才有教育今天的辉煌,父老乡亲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科学审视我县教育发展,仍存在着基础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改善和解决。

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面向未来。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理念,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首位,把“教育强县”作为基础战略,加快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迈进,强势打造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的影响力。

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要全力做好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十二五”期间。内涵和提升上下功夫,不断缩小校际和区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要把创新发展理念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先导。按照“提速、升高、走远”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区域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均衡化发展、优质化提高”推进方略,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学校教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全面推进教学领域改革创新,要把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入实施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科学做好质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在外县区的领先地位。

校长培训、教师培训上下功夫,要把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因素。师德师风建设上力求新改观,努力打造一支风气正、底气足、士气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领导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肯于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

将全县各学校划片分区,要把区域化推进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交流、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标准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实行片区整合共享、协作合作、交流互助、展示激励,以区域均衡促进整体均衡。

形成尊师重教的强大合力,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县必先强教。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足额用于教育;确保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全力支持。

人人有责的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全面树立发展教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厚爱教育工作。要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学生巩固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上;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校园周边整治力度,确保师生平安。各乡镇要保障布局调整后校园、校舍全部用于发展当地学前教育,确保学校校舍、校田地等教育资源不流失,坚决杜绝侵占校园等行为,依法履行对教育的保障职责。从明年开始,县政府要将各乡镇、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民生工作评估考核体系中,并作为重要指标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评,政府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履职情况不好的进行问责。

坚持不懈为教育排忧解难,要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为教育多办实事、好事。

再难不能难教育。今后,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为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把对教育的深厚感情和责任,体现到办实事、办好事上。当下,将着力为教育办几件实事:

兑现包括教师工资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增工资,第一。按每人每月增长400元的标准,从今年4月1日开始补发,9月份可以直接进入工资折。

每年免费为专家型教师、明星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全面体检一次。第二。

设立校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第三。县财政每年拨付培训经费50万元,纳入预算,专项用于校长和教师培训。

筹建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库,第四。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三年时间,投资300万元,教育再自筹一部分,建设全县数字化网校和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建设与学校规模相对应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建立全学科、全

学段的教育资源库。

设立专项奖励资助基金,第五。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对贫困教师、学生进行资助。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同志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想对全县广大教师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做让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学问,拓宽学术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和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7篇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我踏上了特岗教师的行程,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县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上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班主任工作规范,课堂教学标准,师德师风、教学工作规范,说课、听课、评课,课件制作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此次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谈到教学教法经验方面,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县教育局组织这次岗前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三中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11-02

一、导言

在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得能力、网络信息检索能力,这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一个体现。如今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等全方面的提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广大的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根据Jia & Wen(2008)[1]综合研究结果,当代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标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知识层面:要具备一定的信息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基本了解电脑软硬件构成、掌握基本的电脑网络及多媒体工作原理,同时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另外,要掌握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的知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管理学习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开发教学新策略和评价教学效果。

技能层面:一方面要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也就是说,会操作电脑和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整合;同时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设计以及综合管理教学资源、学生数据等。

态度层面:包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度,网络知识产权的态度,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效度的把握;网络信息在课堂运用的认可度以及如何看待利用互联网信息终身学习的问题等。

国家充分意识到了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进而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教师进行教师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旨在提高其信息综合素养。

二、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现状

(一)硬件设备匮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也逐渐开始普及。可是就河北省而言,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设备仍然存在很大的缺憾。学校虽然开始重视配套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在教学资料、设备、教室等方面的需求,一半左右的学校能做到尽量想办法解决,但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并不能为多数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不能满足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学需求。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这种情况下,教师接触多媒体的机会也就很少,教师也就缺乏相应的基本信息知识。

另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农村地区开始逐步普及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大部分学校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能够为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某些学校规定其使用仅限于学生,甚至仅限于公开课。因此,即便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也因为学校政策而弃之不用,选择传统的纸质教案,粉笔黑板,久而久之,习惯了传统方式,也会规避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二)培训覆盖面小

河北省每年针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有一到两次大规模集中培训,以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为主,并且河北省也逐步意识到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在名额分配上,对处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培训课程专门设置了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课程,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特意添加了《信息检索》,《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等课程用来专门集中提升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但由于每次培训人数有限,能够获得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另外,很多学校不愿意因为外出培训耽误正常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即便获得培训名额,学校也不批准,错失培训机会。同样的原因,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免费教育硕士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诸多政策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数受训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是由于培训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影响。

(三)培训意识淡薄

农村地区本来就不具备硬件设施的优越条件,学校的师资也相对较弱,因此在生源的抢夺中不占优势,大部分优秀学生都流向了师资和硬件相对较强的市或县里。因此,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分数提高才能带来生源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分数是唯一评判标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没有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对于缺乏信息素会逐渐被社会淘汰而产生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因为信息素养的培训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分数的提高,他们把教师培训当作额外的负担,不情愿甚至是被动地参加培训。缺乏了内在驱动力,自然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淡薄,也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四)缺乏后续性指导

很多受训教师反映,即便参加了培训,甚至也顺利通过了培训考核,但却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学习,没有办法把所学到的多媒体应用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去。主要原因是,虽然教师接受了相关培训,可是学校的硬件措施上不去,没有使用和操练的机会。另外,集中培训的弊端是,培训时间短,没有后续的跟踪实践活动,缺乏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日后的教学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受训教师没有精力或者不愿意浪费大量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放弃了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三、培训模式研究

Nancy Dennis(2001)[2] 指出:“对于在职老师的信息素养培训,不应该凭空假设老师的需求,而应该帮助老师创造独立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可以把培训的重点从传统的单纯讲解如何获取信息的讲座转为创造需求机会,帮助老师们自己构建选择信息的标准。结合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需求,总结前人经验,笔者认为,对于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应该从参训老师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参训老师需求为中心设计活动,帮助他们实际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检索、甄选和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参训老师提供实际可操作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一)提高信息素养的第一步是要让参训教师理解网络信息的分类和用途。通常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第一步便是检索,因此在培训第一部分,参训老师首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同一检索网页陈列出的信息源进行甄别。这部分培训的目的在于告知参训老师网络信息源各有目的,并不是所有存在的都是正确或毫无偏见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拿来就能用的。判断网络信息源与书本信息源的标准是不同的。网络信息源的质量和其呈现形式是无关的。

(二)相关度是指信息源呈现的内容和我们检索的关键字之间的相关程度。越是相关自然越会引起注意。围绕可信度展开的问题有:作者的信息陈列方式是否清晰、可理解?援引的数据是否有出处?Johan Olaisen(1990) [3]提供了几个辨别可信度的指数:作者的专业,作者所在单位的素质,出版商或网站的名誉,专业机构的担保,政府信息等等。知识的外在体现形式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确定信息的类型,并且避免不必要的认知工作。

(三)信息检索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检索出来的信息源的相关度。新型学习理论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认知网络一般有三个层次组成:输入层,内隐层和输出层;输入层接受输入的表征,输出层提供输出应有的表征,而内隐层则存储网络所学习到的知识表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检索过程显然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另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个体是否受信息的影响取决于自身的信息处理方式。经验式-系统式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HSM)描述了两种人类信息处理的方式: 经验式和系统式。经验式信息处理方式是决策者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而只能以简单的决策规则进行判断。系统式信息处理方式,是指决策者会投入更多的脑力劳动,能够全面综合地做出决策。通过这部分的培训,希望参训教师能够不单单利用经验,而更能侧重运用系统式信息处理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四)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培训的完结。短期集训之后,应该设立专门的论坛或者qq群为广大受训教师提供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一来,教师们在遇到问题后可以咨询;二来,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四、结语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样,不再拘泥与书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扩大自身的信息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养迫在眉睫。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开展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培训学校和教师本人需要共同努力。一定要看到当前的现状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Jia Rong Wen&Wen Ling Shih.Explor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e standards for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puters&Education,2008,(50):787-806.

第9篇

总结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市职业教育工作暨教育综合改革会议精神。表彰奖励在上述两项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面分析和把握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继续稳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刚才,王军同志传达了市职业教育工作暨教育综合改革会议精神,稍后,县委郭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听取、领会会议精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成效较好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攻坚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1、理顺了管理体制。撤消了各乡镇的学区中心学校,设立18个片区中心学校,6所县直学校,增设乡镇教育督学15名,全县学校数量由原来的377所减少到现在的366所,减少11所。“中心学校+村完小+校点”的农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整个教育管理运行体制更加顺畅、科学、高效。

2、激活了用人机制。全县所有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职工实现公开竞聘,24所学校的校长实现公开选聘。其中:县外前来我县竞聘上岗5名,县内到外县竞聘上岗4名,县内校区间流动1168名,教师流动率达46.5%。初步形成了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体制和“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3、改变了分配方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全面推开。教师档案工资足额发放,津贴及各种补贴采取百分比形式搞活,通过实绩考核最终按比例发放。同时,根据贫困山区和“一师一校”教学工作环境艰苦的现状,积极采取“岗变薪变”的有效方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4、改善了学校后勤服务。积极引导条件具备的中小学校将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制发《关于将高中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机遇,通过项目招商、经营权承包等方式,实现了初级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目标,为下一步改善和规范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5、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飞跃。2006年,全县高考、中考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其中:高考本(专)科上线289人(含三校生75人),比上年增加139人,上线率达75%;中考600分以上人数高达10人。

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理顺体制、激活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今后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两基”攻坚成效明显

1、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形成。一是建立起了“三交(交毕业生档案、交毕业生、交毕业生情况)、二送(发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义务教育宣传资料)、一签(签订新生入学保证书)”的入学和流失学生月报制度;二是切实兑现和落实了“两免一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政策。全县共有2.3万名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科书政策,其中:初中6000名,小学1.7万名。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受益人数高达4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全部免除杂费;三是加大了贫困学生救助力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1+1”(一个职工帮扶一个学生)帮扶救助活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2、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建筑中的土木结构比例降至3.34%。亮点学校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广大农村中最美的环境是学校,最好的房子在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共引进“特岗教师”77名,招用本县生源本科毕业生5名,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42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对初中和小学起始年级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依托“贫义工程”、中英合作云南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和“西发”项目加大了对中小学专任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函授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03%和97.25%。

4、普及程度有了提升。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2%,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74%,比200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普及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并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承认,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把握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我要认清形势。继续稳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所以,抓好“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深入推进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人心所向,发展的需要。尽管我教育综合改革和“两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必须清醒的看到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只走出了第一步,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炫耀的资本,需要继续深入稳步推进。两基”验收时的各项指标十分脆弱,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确保“两基”成果不反弹,能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坚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难题,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气魄,深入推进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方面,刚才王军同志已经做了具体的传达和要求,这也是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请大家会后认真遵照执行。

省委、省政府指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志们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人才的素质、层次、类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县在历史条件下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转变,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就教育内部而言,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教育交流越来越多,知识来源越来越广,学生学习的方式、途径、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设备却得不到及时更新,学校管理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就教育外部来看,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教育的需求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否读书,还要看能否读好书,学到真本事。

三、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

针对目前教育面临的形势,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两基”成果巩固提高,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搞活用人及分配投入机制,突破高中办学瓶颈难题,农村初中实行农科教结合,办好职业教育,发展好学前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到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32%以上;小学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9%以上,辍学率要控制在1%以下;初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6%以上,辍学率要控制在3%以下;高中毛入学率要达到35%左右;青壮年文盲率要控制在5%以下;职教中心在校生要达到1400人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6.8年以上。全县40%以上的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40%以上的初中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基本形成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山坝教育差距、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以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做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师生比例均衡化,优质教育群众化。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制度,明确和落实县、乡、村在实施义务教育和改造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加大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

3、落实校长公选、教师聘任制度。在教师聘任和校长公开选拔方面,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分配制度上,坚持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根据教学质量高低,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建立自我调节配置的工资运行机制。

4、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好机遇,围绕国家、省和市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力度的有关精神,加快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度,做到远程教育收视点覆盖所有中学和完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加快发展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我县各族人民群众素质的基础工程。今后一段时期,“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仍然是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将全县中小学危房降至5%以下。用好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

2、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龄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门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和《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有关处罚条款,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对其监护人进行正面教育和必要的行政处罚或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三)统筹发展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确保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努力把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重点放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到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35%以上,一中的办学水平要达到一级三等,县民族中学的办学水平要达到二级二等。

(四)稳步发展幼儿教育

围绕每一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搞好幼儿教育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创办和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途径、新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个人兴办幼儿园、托儿所。因势利导,推动各类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扩大办园规模。所有公办幼儿园在“十一五”期间都要达到市二级幼儿园以上标准,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70%以上要达到市三级幼儿园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由幼儿园兴办者负责教师的聘任、待遇落实和奖惩,教育部门负责审查资格、职称评定、培养、培训和考核的管理体制。严格实行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省、市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必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幼师或相当于幼师毕业中专以上学历。

(五)加快发展职成教育

积极发展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相互衔接,结构合理,门类齐全,从而形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1、积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通过办农村综合初中、职业初中和中小学渗透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初等职业教育,大力推动和普及适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县情的农村综合初中办学路子,为初中阶段在校生都能真正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创造条件,力争每所

您正在浏览的思想宣传是县长在全县教育综合改革暨“两基”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初中都设有综合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

2、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多渠道融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试行定单办学,减轻办学资金不足的压力,拓宽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县职教中心要调整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效益,办好融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发挥好示范作用。

3、全力办好成人教育。鼓励参加函授、自学、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到年,全县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要达到98%。

(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我们要站在“人才强县”的高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1、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把好教师的入口关,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按学科配齐配足中小学教师。到年,全县高级职称教师力争达到教师总数的15%,中级职称教师力争达到教师总数的50%。

2、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开展以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教师以多种形式获取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3、全面实施教师业务培训。抓好全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培训,力争教师培训率达到80%以上。启动“西发项目”中“参与式”教师培训和“学校发展计划”。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儿童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到年,中考平均分要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高考综合上线率力争达到80%以上。

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和重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全面落实“减负”工作,优化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效益,保证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10篇

针对此议题,在对伊通县职教中心调研结束后,我们专门召开座谈会,邀请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部分县市教育局和职业教育中心的负责同志参加。

功能之问

县级职教中心在当初创立时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所谓“综合性”,一是整合机构多样,二是涉及部门多元。所以,县级职教中心在功能上自然就体现为多重性。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第一,兼具教育与培训的职能。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之所以称之为 “中心”、负责人称之为“主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校长”,在制度设计上就是要让这一教育机构成为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扶贫开发中心、农村学校实用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学历教育中心,乃至文化活动中心,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伊通县职教中心的发展显然是朝着这一方向在努力。

48万人口的伊通县到底需不需要这一类型的教育机构?刘春风副局长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需要,非常需要。” 伊通每年有3000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有2000人,如果没有县级职教中心,余下1000人就要流向社会,更遑论服务发展。

伊通职教中心的思路是,紧跟县政府发展规划,县里打算发展哪些产业、开办哪些类型的企业,中心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储备,实实在在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发家致富问题。

同样是农业大县,吉林省农安县现有人口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农安县职教中心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介绍说,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连续8年开办畜牧兽医大专班,毕业生遍布全县。同时开展短期焊工班培训,补充全县技能人才的数量。

在座谈会上,有代表认为,大学生对县域就业根本不起作用,而县级职教中心培养的技术工人一般都留在县城工作,因此,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更大。

大家同时也反映,本应具备教育与培训双重职能的县级职教中心,在一些地方是“教育”有余“培训”不足。

第二,就个体而言,既注重技能培训,也注重学历提升。

在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对口升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和家长都有上大学的愿望,这也导致县城里的重点高中生源数不断膨胀,而职教中心却生源短缺。

现存的问题是,中高职衔接渠道并不畅通。大家建议,开通直通车很有必要,确保中职毕业生不通过高考直接进入高职读书。一是适当增加省域内高等学校的对口招生人数,二是开通省际间对口升学报考渠道。同时,要防止县级职教中心以升学为主,沦为变形的高中。

第三,从类型上说,既是农村职业教育,也是城市职业教育。

一方面,在县域迈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县级职教中心肩负着帮助农村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顺利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任。另一方面,县级职教中心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县级职教中心在前者功能的发挥要远远好于后者。

涉农专业是加快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伊通职教中心针对当地营城子黄牛市场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并在2013年申报了省级重点专业。但在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是学生少有问津的冷门专业。很少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这些专业,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主要以升学为目的。有些县级职教中心并不开设种植、养殖、畜牧兽医等专业,单靠国家助学金和涉农专业免费政策还不能有效促进涉农专业发展。大家的建议是,对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给予支持,“出口顺才能进口旺”。一是事业单位进人要给涉农毕业生留出一定比例;二是允许涉农专业与高校高职联合办学;三是加大涉农毕业生政府贴息贷款数额。

总结以上三个方面,县级职教中心其实有三个定位:一是面对县域未成年人的基础职业教育;二是面对县域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三是面向城镇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技能培训。

管理之问

除了前面所述功能的发挥,伊通县职教中心还承担了县人社局的下岗职工培训、县妇联的全县妇女干部培训、团县委的基层团干部培训等任务。

按照机制设计,县级职教中心重在“上挂”(取得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帮助和支持)、“横联”(与有关单位、企业密切联系与合作)、“下辐射”(将技术与服务辐射到乡、村、户)。

这就涉及到政府在管理上的统筹、布局、经费落实、就业准入等方面。

统筹方面,既有横向统筹,也有纵向统筹。在横向上,县级政府要通过职教中心,实现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三教统筹”、“多牌同挂”,建立并发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正是为了此目的,河北省当初的县级职教中心在领导班子上常常由县长亲自任主任。多年来,无论是管理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都寄希望于由县级政府来解决职业教育难以解决的统筹问题。但在座谈中,恰恰相反,县里的同志希望能在省级或国家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县即使设立职教中心,职业教育在管理上仍是各自为政、行业分割。在横向统筹上,还应该考虑在政府的牵引下,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组建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将农村、城镇中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条,共同协作培养技能人才。从座谈来看,这类职教集团在各县成立的并不多。在纵向上,关键是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遗憾的是,包括伊通职教中心在内,许多中心都还未建立起这种网络。

布局方面,涉及到对县级职教中心及其设置的专业进行优化重组、合理布局。一县一所职教中心的布局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县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法是“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针对一些地方县域间职业教育专业趋同、特色不突出的问题,需要在地区层面,根据经济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所辖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

经费方面,目前要做的主要是落实政策。伊通职教中心在近3年来,累计获得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在中心近3公顷新校址建设过程中,伊通县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解决资金等问题。史佐相主任也坦承,中心存在资金缺口,有些专业教学计划内应该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进行。调研显示,东北大部分县区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有限,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对国家和省级项目提供不了配套资金。有些县教育局局长直言:“以后在项目评审中,不要再提资金配套了,提了县里也不会配一分钱的。” 二是在地方教育附加费中30%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大部分县不能落实到位。三是免学费和助学金地方匹配资金不能及时、全额到位。因部门利益所致,有些地方的培训经费不是像伊通一样交由县级职教中心,而是流向小的民办培训机构。部分县级职教中心几乎得不到地方财政的任何支持,只能依靠学费维持日常运营。

就业准入方面,“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执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县区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没有落实。企业用工以劳动力廉价为目的,多数不会考虑有无职教中心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职能部门对就业准入制度督查不够,导致有证无证一样上岗,职教中心毕业生就业得不到保障。县级政府协调劳动、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经常性检查,落实企业用人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这是大家所期望的。

2013年,国家将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评选活动。这其中,县级职教中心将是重要的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表示要在全国建设100个农村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至今未见启动迹象。因此,职成教示范县评选后,应该对县级职教中心有专项支持,以弥补200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专项结束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在政策特别支持上的空白。

生源之问

生源是县级职教中心的生命线,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应该说,伊通职教中心的招生形势还是不错的 :2009年,240人;2010年,444人;2011年,1131人;2012年,830人。这几年都超额完成了伊通所属的吉林省四平市下达的招生指标数。

中心现有在校生8367人,成人教育4000多人,技能短班生5000多人。

伊通已经形成惯例。在每年学期初的全县中小学一把校长会上,伊通县教育局的领导都有意识要宣传一下职教中心。同时下达硬任务,要求每所初中在每年的毕业生中,拿出最低20%的学生,送到职教中心入学,并和年终评职、评先选优挂勾,实行一票否决制。

刘敏学局长介绍说,对于国家的各项职业教育政策,伊通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比如助学政策,只要学生具备了条件,县财政就会及时将钱划拨到学校,一分都不会截留。

2013年,伊通县职教中心计划招生644人。这个招生指标已经按照毕业生数的比例分解到全县各个初中学校。每所学校的校长也都立下军令状,确保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刘敏学说,校长要亲自向他汇报原因,并明确什么时候能完成。最终的要求仍是两个字:“完成”。

目前,初三学生流失严重。以东北三省为例,流失率大多在20%以上,个别地方达到了30%或者更多。刘春风副局长说,把初三流失生动员到职教中心就读,就是控流的最好举措。今年4月下旬,伊通县将对未完成指标任务的学校流失生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其实,在依靠政府力量招生的同时,伊通县职教中心也在不断摸索自主招生的模式。比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车载广告等媒介宣传职业教育。现在,全县每一个村屯都有中心制作的招生宣传条幅广告。比如,与各乡镇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联系,招生网络延伸到各村屯。比如,打破常规,实施常年招生、开放招生。比如,在全县各农村初中设立中心的预科班。比如,实行全员招生,建立教师招生岗位考核制度,把招生指标落实到全体教师。比如,充分发挥在校生的招生宣传作用,动员身边同龄人到学校学习。

即使如此,伊通县职业教育也避免不了“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对于“优等生上重点高中,中等生上普通高中,差生上职校”的选择,史佐相也很无奈。

在调研中我们同时发现,伊通县职教中心学生大部分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经济困难家庭。即使对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来讲,这种现象也是普遍的。按照哈尔滨师范大学周正博士的表述,中等职业学校几乎成为弱势群体的聚集地。

师资之问

“太缺了,我们的确太缺了!”谈到师资,史佐相由衷感慨。

从教师数量上来讲,伊通县职教中心已经由2005年的9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55人。

所谓“缺”,仍然是结构性短缺——专业课教师太缺乏。教师中30%左右是理论课教师,40%左右是实践课教师,满足不了专业课的需求。目前中心的教师很多是从普教转来,或者是以前职业高中从事理论课的教师,实践基本不会。史佐相说,职教中心有企业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太少,“如果教师能够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再回来给学生授课,那么效果将非常好”。在伊通县职教中心,高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显然也是缺乏的。155名教职工中,初级职称占了60%。

在东三省座谈会上,师资问题是各县级职教中心反映的普遍问题。

怎么来解决?大家的期许有四点。

第一,教师的引入制度要真正考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目前,各县级职教中心教师聘用首先要过人事部门这一关。各县级职教中心负责人强烈呼吁,考题不能照搬公务员或者普通教育的模式,要有专业内容,能够由职教中心出题则更好。在学历要求上,也希望不要按普通教育的标准执行,从而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够进入职教教师队伍。在特岗教师聘用和免费师范生培养上,考虑到职业教育这一块,也是大家所希望的。

第二,教师编制确定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大家反映,一是县级职教中心申请并经县政府同意的编制缺额与省级的批复数量差距悬殊,希望能够明确标准,尊重事实;二是给予职教中心编制自,将一部分优秀的、急缺的兼职教师“转正”;三是允许空编运行,既补充了教师缺额,也减轻了学校编制和资金压力,使得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体现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第三,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应有单独序列。现在各县主要执行普通教育的标准,这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不合适的。为提高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吸引力,大家建议,一是在职称评定内容上有“职教性”;二是设立正高级职称;三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第11篇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投入远程教育建设工作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根据上级安排,把远程教育列为小林社区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抓好社区远程教育的建设、施工工作。首先成立了小林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程卫根为组长、刘金根为副组长、曹小燕、唐明祥为ab岗的村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总支书记总负责,亲自抓,主任集中精力具体抓,各工作人员协力配合的格局。其次,及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精心布署,分组负责、并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第三加大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大小会议、村务公开栏、张贴标语等向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站点建好后,为加强对远教站点的管理,使之有人管、管到位、有成效。本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电教片播放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在搞好制度建设的同时,对远程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使他们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三)结合社区+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

为切实做好各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使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干部经济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提高远程设备的利用率,本社区把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落实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措施,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规划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方法和步骤,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

由于我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社区党总支、居委会高度重视,工作措施有力,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广大党员干部能及时学到实用的经济科学技术,普遍反映较好。

三、教学工作有特色

通过远教工作的大量宣传,根据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本着共建共享、开创性地做好站点学用工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向社区不同群体党员群众定期开展了教学辅导培训工作,充分带动了社区文化体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

小林社区于2019年5月撤村建居,以前的村民一下子变成了居民。告别了土地的群众难以适应闲适的生活,纷纷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也使社区和谐的氛围粘上了不和谐的音符。社区远教工作人员想到了排舞这个能大众参与文化项目,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既能改善民风,又能促进社区工作;既能增进感情,又能融合邻里关系。

排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以个人独享,又可以与团体共乐的舞蹈,适合在广场、社区、公园等场地所开展的活动,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社区里的远教干部,许多居民都在远教意见本上提出了此类想法,所以社区印制了100份征询意见表,发放的妇女手中,并进行了整理,其中88%的人员都支持办排舞班,并表示会来参加。

有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更加坚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信心,于是2019年2月1日,社区召集了几个妇女骨干来社区开会,共同制定方案和计划。 社区远教人员忙碌在寻找合适场地和邀请隔壁社区排舞老师的工作中,终于在社区南大门找到了一块合适场地,在与物业反复协商后,物业同意将场地无偿提供给排舞队。

2月25日,社区远教工作人员给场地安装上dvd、音响、电灯等设备,硬件全部到位。接下来,社区又召开了一次妇女会议,把排舞的基本要领和文化理念传达给女同胞们,让她们了解健身和享受生活的益处和必要。从而加入到健康排舞的队伍中来。

社区安排了一些妇女骨干来到天都城学习排舞,听从社区排舞老师的要点指导并当场跟从老师学会排舞的基本舞步

2019年3月12日,小林社区排舞队正式成立,由学习归来的骨干妇女领舞,20多名妇女在场地上和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除之之外,这些骨干妇女在忙碌之余还是不断的去天都城学习新的舞步,不断充实壮大排舞队,到6月份,小林社区舞蹈队伍不断壮大,只要天气状况好,在社区南大门每天都能见到该队活动的身影。该运动是社区为群众搭建的文艺舞台,让全社会形成关心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活动中也逐渐创立自己的活动品牌。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就聚在一起,舞蹈早已不是女人的专属,新加入的男人们也跳的不错。

至今,小林社区排舞队走过了10个月的进取历程,这其中汇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凝聚了社区居民鼓励和支持的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小林社区排舞队必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四、下步工作思路

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居民长期得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特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一)增加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投入。远程教育管理、运行经费不足,我们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增加对远程教育的投入,确保远程教育能正常运转,保证党员干部和群众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网络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方面与上级远教办加强联系,取技术上的支持,在设备安装、调试、养护、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得到帮助。

(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有关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第12篇

今天我们召开年市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一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二是扬长补短,开拓进取。下面,我就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并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最后,王处长和翟局长将分别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

一、工作回顾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国家和省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政策,我市的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深入贯彻落实省职教攻坚动员大会精神,去年6月我市召开了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以胡荃副市长为组长的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郑政文[]119号),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攻坚目标责任书。一年来,各县区、各职业学校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一是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建设市职业教育园区为突破口,形成东西辐射、集约发展、区域联动格局,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通过合并、迁建、改扩建,各县区职业学校调整为1–3所,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计划新建1所中等职业学校。惠济区所属的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计划移址新建,扩大办学规模。

职教园区建设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园区占地面积3000—4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在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内选址进行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约12亿元。目前,对各入驻园区学校现有资源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在入驻后基础建设、专业合并重组、招生规模、师资培训等方面已制定规划,同时,已与中牟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用地协议书,取得建设用地1000亩。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路子,于今年年初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旅游职业学院,利用高职教育资源,发挥中职专业优势,形成中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梯次。

二是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积极实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三项工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新密市职教中心和市科技工业学校分别争取到省示范性和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为市国防科技学校和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习设备和实验楼建设。另外,除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经费支持外,去年我们对10所市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拨付事业经费1800余万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发展。同时继续加大重点学校和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去年市经济贸易学校已经通过国家级重点学校评审,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重点学校15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紧紧围绕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省市支柱产业、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对重点专业进行大力扶持,引导我市职业学校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一校一(特)色、一专多能”的办学格局。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先后出台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促使教育教学评估机制逐步健全,学生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学生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去年组织开展了学科教学观摩和研究活动,先后举办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培训研讨会、德育学科教材培训会、新教材使用研讨会、教学现场观摩会等教研活动。推广现代化教学模式实验,试行分层次分模块教学,积极推进“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改革。继续推进学生“5+1”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向制度化、常规化方向发展。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和能力遥遥领先。在去年国家和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市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四是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去年秋季开始,对于进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市农村户籍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年再补助学费1000元。另外,去年市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这些资助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扩大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是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效。去年我们出台了《市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攻坚期间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全市共推荐144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全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电子专业101名专业课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参加了专业课教师高级研修班,完成了952名中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组织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培训班,积极协助省、市编制部门开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的调研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的补充和质量的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

六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取得突破,成人职业培训人数再创新高。我们以促进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和办事处社区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奖代补,有效地促进了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阵地建设。去年下发了《市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2012年发展规划》,经过严格评审,共命名了首批12个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和8个规范性办事处社区学校。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努力促进全民教育。去年全年共完成成人职业培训65.1万人次,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17.7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1.7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8000人次,城镇职工培训4.7万人次。

七是宣传力度加大,招生工作取得突破。我们坚持以学校日常宣传为主,大型集中宣传活动为辅,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共同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去年我们通过市第一届教育服务大会职业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招生宣传周活动、周末面对面节目等宣传活动,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在招生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去年我市招生计划为5.4万人,实际完成招生5.6万人,超额完成了省定招生任务。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看清形势,抓住机遇,拿出新的措施,研究新的对策,为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年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思路,以办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为目标,以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为主线,以建设市职业教育园区为龙头,以全面提升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着力点,树立大职教观,打破城乡、行业、公民办等界限,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全面推动市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具体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步伐

1、根据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以抓好职教园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我市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对地处老城区,校园面积小,周边环境差,形不成规模办学,办学效益低的职业学校实施外迁,迁入职业教育园区,以名校为依托,形成合力,集聚发展;对已有一定基础、专业有一定特色的职业学校实行外延拓展,联合周边高职、民办职业学校、百强企业辐射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协调各部门,尽快完成园区建设前期审批筹备各项工作。目前职教园区建设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正在做园区建设详细性总体规划,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7亿元,力争年内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及入驻学校开工建设,使之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的综合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的聚集园区、资源共享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研园区,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二)继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积极引导各级财政、社会各方、各类行业企业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改进和加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作。积极申报省职教攻坚项目库建设项目。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装备水平高、辐射范围广、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今年我们还要配套1000万元,围绕市产业发展需要,新建6个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

(三)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办学、培养、教学、评价等模式,在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提倡教与研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鼓励研发校本教材,鼓励学校在试行的基础上推行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

2、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局面。组织好第十六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做好今年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选拔推荐工作。目前各学校校内选拔工作已经结束,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今年我们将与市劳动部门分设两个赛场共同举办,并于下周召开大赛启动仪式,希望各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协助并组织好本次大赛,赛出风采、赛出水平。

3、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力度,变工厂为课堂,变师傅为教师,变学生为学徒,使招生与就业相结合,学习与实习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目前现有的合作单位基础上,今年我们将联系建立校企订单培养合作单位50个。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弹性学制、分阶段学习等学习制度。

4、继续加强德育教学,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恢复和建立团委、团支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指导中等职业学校选调、选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教师或兼职授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做好专业课教师技能培训、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专业课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推荐和培训工作。组织好第六届教师基本功大赛。做好第三届名师评选推荐工作。继续加大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现代化。

(五)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全面实施年市教育局二十件实事、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中职学生免学费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积极起草市免学费工作实施方案,于秋季开学前实施,并于秋季开学后将免学费资金全部拨付到学校。

继续加大中职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和市户籍生免学费等三项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监督机制,落实配套资金,并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经费管理不规范者,除取消年度所有评先资格和经费优惠政策外,将其年审等次确定为不合格。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财政补助资金或挤占、挪用、截留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将协同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继续加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

1、评选并命名第二批规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和示范性办事处社区学校。进一步规范社区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开展工作。

2、加大成人职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免费培训试点工作。各县区要积极协调当地劳动、科技、农业、扶贫、民政、妇联等部门,扩大培训对象和范围,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制定系统、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共同做好成人培训工作。

(七)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1、今年省定招生计划为5万人。招生计划分解到各县区和学校后,要集中精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借助第二届教育服务大会、给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宣传周活动、招生咨询现场会以及其它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我市招生政策、学生资助政策,展示优秀教学成果,宣扬优秀中职毕业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扎扎实实开展宣传活动,保证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同时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禁虚假广告,严禁虚报学籍。

2、加强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与企业用人信息平台,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用人桥梁,保证就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使就业信息无偿面向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加快推行“双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