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生毕业实习自我

医学生毕业实习自我

时间:2022-01-28 07:1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生毕业实习自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生毕业实习自我

第1篇

【关键词】 医学生;就业;分析;对策

近年来,受高等学校合并扩招、用人单位需求转变、以及社会大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医学生的就业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困难增加,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本研究旨对医学生就业影响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合理的对策及建议,帮助医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一、影响高校医学生就业的因素

1、个人因素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对于就业,他们有时茫然失措,有时消极、烦躁不安甚至恐惧。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就业心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自卑、焦虑、依赖、自负、嫉妒、盲从、虚荣、犹豫、迷茫、埋怨等。另外,毕业生处于各种矛盾的交汇期,就业思想不充分,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化倾向较严重。

2、单位因素

医学专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圣的、待遇较好的工作。随着近10年的扩招,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造成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主观性、随意性极大。崇拜高学历、注重工作经验是很多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用人单位不管有用没有用,对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都提出了要求。而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更有些单位认为女生的生理期会影响工作,甚至怀疑她们的工作能力,所以给医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3、家庭因素

医学专业学习时间为五年,家庭的教育投入成本很大。所以在择业上,学生本人及家长对工作的环境、工作待遇等各方面要求较高,对一些基层工作甚少关注。表现为集中寻找稳定,收入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

4、学校因素

(1)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阶段,有不少高校一味地追求建设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却不能够结合自身实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盲目,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接轨。加上高学历的人群不断增多,职业学院的技能型人才都对就业市场冲击很大。

(2)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不少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配备远远跟不上,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不能面向就业市场大胆创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强,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3)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滞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普遍存在着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指导老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时间短、针对不强,学生认可度不高。此外,有些高校明显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就业教育投入不足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认识不到位,不能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4)医学毕业生与临床实习冲突较大。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毕业前的关键阶段,最后一年均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而此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准备开始。根据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毕业生对在医院实习的投入状态大不如前,学生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考研,直接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存在不利因素。

二、对策及建议

1、医学生对就业要树立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就业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就业后顺利的适应社会及单位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良好的就业心态主要有:平和、理性、积极、自信、乐观、谦虚、知己知彼、正确对待挫折。

2、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明确就业方向

自我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充分的、客观的自我了解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了解自我同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进行自我了解是认识个人与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选择职业的依据。认识自我包括了解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需要对职业进行一定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单位的地域、发展前景、个人的知识能力与行业匹配度,并进行职业分析。

3、家长要正确的定位学生的就业

我国传统历来重视社会关系和家族意识,大学生的思想深受家长人生观、价值观、处世观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要改变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培养孩子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降低自己对孩子的就业回报期望,家长自己也要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使学生的就业规划更具有可行性和发展长远余地。

4、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既有结构矛盾又有总量压力,政府应制定出具有全局、统一、实用、规范和连续的就业创业政策。首先,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就业既要有制度上的激励保障,也要加大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人力资本投资补偿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城乡基层、西部地区就业。其次,在高校层面,政府要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的调整,加强对人才的调控,指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在教学方面进行合理改革。再次,政府要加大单位用人机制、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5、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2篇

一、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基础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强

近几年,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只注重学生数量的增加,忽略了专业教学计划的更新,知识结构落后,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滞后于医学发展的需求。一些医学院校只追求形式上的“升级”,忽略了软硬件的同步发展,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不符合学校的发展规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专业基础薄弱,同时临床实践能力不强。

(二)人文素质欠缺,求职能力弱

不少医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知识结构单,忽略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养欠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差,对医疗法规和卫生政策不够了解,缺乏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不善于与病患及同事打交道,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较差。由于医学生的知识单一,人文素质欠缺,导致在面试过程中临时应变能力不强,不能准确流利地回答问题,与理想工作失之交臂。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许多医学生在就业时好高骛远,职业成熟度不高,缺乏自我认识能力和开阔的行业视野,求职理想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少学生“托关系”“找门路”,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中医院捧上“金饭碗”。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和观念陈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结构性失业矛盾突显。一些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无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医学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校要加快课程体系的改革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根据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设本校的特色课程,这样学生才具有竞争力,所学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医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这样就必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就业的需要来看,目前医学生应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医德。医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学院校应把学生的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医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提高医德修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培养自身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岗位与学校单纯的学习不同,医学生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向医生的转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医学生适应社会就必须勇敢地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挑战,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

三是提高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对医学生而言,临床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其能力的发挥。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临床实习。因此,医学生应提高对临床实习的重视程度,在实习期间,听从老师的指导,多学多做,善于思考、总结、探索,不断提高临床技能。

四是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不仅能提高面试的成功率,而且有助于日后的工作需要。作为一名医生,需要进行病情解释、与患者沟通、与同事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3篇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分析

医学类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为了了解我区医学类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探索影响医学类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我们展开了对宁夏地区医学类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宁夏医科大学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医学高等院校,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对象为宁夏医科大学在校生及其毕业生,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6份,其中男性312人,女性384人,临床医学专业344人,其他专业(医学影像学、中医学、医学检验学等)352人。有效率为87.0%。

1.2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的方法,在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中旬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检验,以P

2.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医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的占46.9%;49.0%的学生有中期规划(2~5年);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校大学生重要的占67.08%,表示不确定的占19.5%;71.3%的学生认为只要费用合理,付出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不用很多时愿意接受收费式的职业规划培训。

2.1.2 择业观:有52.9%的学生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而26.4%的学生期望一步到位,有固定的收入;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分别有58.6%和18.4%的学生倾向于市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有41.0%的大学生不了解国家的“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

2.1.3 价值取向:41.4%的大学生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然而有19.5%的学生不明确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尊严和金钱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以人的尊严换取金钱的占78.2%。有44.0%、34.8%的学生分别认为奉公守法、有公德心,尽力工作才算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2.2 医学生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的性别比较

2.2.1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对职业规划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不同性别医学生择业观的比较(见表2):不同性别医学生对择业观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不同性别医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结果见表3):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人生价值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比较

2.3.1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比较: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不同特点:在职业规划方面,从未想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6%)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3.4%),而有长期规划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2%)又比其他专业的学生(4.6%)高;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不同专业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2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择业观比较(见表5):在择业观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继续深造以便求得更好的发展(P

2.3.3 不同专业医学生价值标准的比较(见表6):在人生价值标准、尊严与金钱的关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方面,不同专业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固然与学校的声誉、教学水平、专业市场等客观因素有关,但不容忽视的还有毕业生本人的主观因素;而学生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在校期间是否有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择业观以及良好的价值取向。本次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医学类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因为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呈现不同特点;对职业规划认识比较清晰的学生所占比例太小,而且这些学生的职业规划都主要集中在2~5年的中期规划。然而,较为乐观的是70%左右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并乐于接受付费式的培训。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择业观仍然是直接影响就业的一大因素

调查显示,对“先就业后择业”的认可态度,不同性别有不同的倾向,男生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女生更倾向于有稳定的收入。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市级医院,且男、女生比例相近。以上结果说明,在就业期望的选择方面大家都比较理性,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状考虑就业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在“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说明男生可能出于对社会及家庭责任的考虑故而对就业的相关信息关注度高。医学生的择业观充分体现了专业特点:调查发现,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而且选择稳妥固定的就业方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这主要是由专业本身的性质(如临床专业对于经验的依赖性)所决定。

3.2 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金钱与尊严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不是很明确

本次调查发现,有不少同学就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金钱与尊严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不是很明确。这一特点在专业和性别方面都有所体现,在专业方面,临床专业的学生对金钱的追求和渴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在性别方面,有女生为了金钱而宁愿牺牲尊严,但比例较小。

3.3 部分学生经常缺岗的主要原因和社会现实

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往往促使了考研热潮的形成或把重心倾向于供需见面;此外,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中,A级标准要求主讲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比例应达到50%,迫使本科学生在自主择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盲目追逐考研热潮,这也是部分学生经常缺岗的主要原因和社会现实[1]。

4.建议

医学生培养要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2]。要鼓励医学生拓宽就业思路,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研发、寿险顾问等非临床岗位就业。学校要广泛建立与这类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更充分地就业构筑平台、提供便利[3]。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4.1 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

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教育广大毕业生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4]。

4.2 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心态,引导学生就业重心下移

近几年基层医院是接受毕业生的主力,因此,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破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主动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的平台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5]。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医学生的就业取向,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指导医学生了解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社会需求活跃与否,是决定医学生就业的关键。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形势和动向,才能对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做出正确的指导[6]。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医学生在就业时都想一步到位,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毕其功于一役”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选择工作岗位量力而行[7]。

4.3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和处理金钱、地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要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社会需求产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8]。

4.4 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矛盾

毕业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招收的研究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而实习医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复习考研,势必对临床技能的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实习质量的下降。因此,考研不应以放弃实习为前提,而应以完成实习任务为基础,合理解决临床实习与考研两者关系,避免相互矛盾[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我们自己努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才能正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成等.考研、就业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8,4:10-11.

[2]罗伟明.医学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疏导[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433.

[3]李云龙等.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就业观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30.

[4]孙红艳.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07-109.

[5]李伟.目前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32-1633.

[6]姜鹏.医学生就业取向对就业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94-1096.

[7]杨泰等.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13-515.

[8]张亮.2008届汕头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与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09,7(1):16-20.

项目资助:本项目受宁夏2009年度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宁教高[2009]212号)资助。

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康付平、吴静、于赓赓、李公三、张磊、邴彩珍参与了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作者简介:

马璀(1964―),女,甘肃临夏人,副教授,宁夏医科大学计财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李彦明(1979―),甘肃甘谷人,法学硕士,讲师,宁夏医科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第4篇

1程序与方法

1.1学院方面的管理

1.1.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健全临床带教管理机构,成立由学院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等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学院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毕业实习工作;招生就业处组织学院带教教师和医院临床指导教师,讨论并制定实目标和计划、大纲;学院召开实习生动员大会,学习《毕业实习管理手册》及有关实习规章制度,布置实习分组、进院、轮转等工作,确保毕业实习顺利进行。

1.1.2强化临床技能训练

毕业实习前,除正常上课时间外,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习及双休日时间,进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并逐项进行严格的操作考核,保证医学生的操作规范。

1.1.3解决不同时期学生的相关问题

带教教师根据医学生实习不同时期,即实习初期(第1~2个月)、中期(第3~7个月)、后期(第8~10个月)的心理特点及实习要求,解决相关问题。在实习初期,重点帮助学生解决紧张与恐惧心理,采取介绍、参观等措施,使学生尽快熟悉医院、科室环境,并在临床带教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临床实践。实习中期,重点抓专科临床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实习中,对临床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并完成六份完整住院病历。实习后期,以学生对学院、医院带教管理意见的反馈、总结实习情况为重点,在保证稳定学生实习情绪与完成实习计划、大纲内容的完善临床带教管理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就业。

1.1.4检查落实实习计划、完成实纲情况

学院带教教师每月一次到实习医院巡视,通过听取临床带教教师的介绍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报告、听课记录、实习笔记等,了解实习计划、实纲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1.1.5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实习纪律教育,使学生牢记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请假必须经学院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审批,出勤情况由实习所在科室统一管理,并责成实习队长每周一次向带教教师汇报,对出勤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学院带教教师根据了解到的学生实习情况,利用巡视机会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行为规范和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填写实习报告表,交流在各病区、各科室的实习经验,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1.6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

通过谈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结合独生子女的特点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实习感受、对带教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其良好的性格,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1.2实习医院方面的管理

1.2.1实习医院要重视临床带教

在学生进入医院时,要进行实习前教育,包括介绍医院情况、与临床实习有关的管理制度及要求等。为切实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各实习医院采取多种评定方法,选择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作为带教教师,从而激发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

1.2.2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

医务科制定有效的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目标,每个科室都有完成带教管理目标的执行计划,内容包括:①指导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②进行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教育;③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组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查房;④考勤、考核与评价。

1.2.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带教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医院组织的教学检查、教学查房、座谈会及科室组织的讲课、出科考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能力的目的。医院可通过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使学生全程跟随带教教师,全面观察、学习带教教师从事临床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带教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病床边随时教学、布置课题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以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

2实习效果

2.1使临床带教程序更加系统化

通过学院、实习医院的入院教育和实习过程的全方位管理,使学生熟悉了实习管理的程序,做到自觉执行《毕业实习管理手册》的有关规定,按照实习计划和实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2实习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换

通过不同实习阶段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较快地从学生角色转向临床医生角色,从单纯的校园生活转向繁杂的临床工作;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面对新挑战和人生的转折点奠定基础。

2.3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严格执行考勤工作制度,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院和实习医院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实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良行为能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带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体现了带教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融洽了师生关系、医患关系,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院校协作,齐抓共管教学

医院领导参加学院组织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会议,学院领导及学院带教教师参加医院组织的临床教学检查,形成了院校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并就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促进了实习计划、实纲的圆满完成。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实习就业;社会需求;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近年来,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医学院校是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自己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为了生存发展,采取了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带动招生,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开发校企合作促进就业等措施,来应对严重的“就业难”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高职医学生实习就业目标确定与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吻合度的分析,探讨两者的结合点。

一、高职医学生实习就业现状

1.学生情况分析。高职医学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都是高考和中考成绩都不太好的,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其中大部分学生家境较好,从小养尊处优,比较注重生活条件,安于享受,不愿过艰苦的生活,不能够塌下心来刻苦学习,因此,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理想。学习成绩较差使很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对自己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很一般,面对实习就业单位的挑选不够自信甚至焦虑,在参加实习就业面试的时候,表现为心理素质差,不能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挑选,错过很好的机会,也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甚至影响整个人生。

2.学生实习就业心态。大部分学生缺乏人生规划,没有长远打算,没有奋斗目标,把实习、择业、就业问题看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的责任。自己不能为自己积淀底蕴,做好创业的准备。有的学生不考虑实际情况,只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不愿意去基层、去边远地区、去艰苦的地方。有的为了依赖父母,减轻自己的压力,总想选择离家近的、条件好的、不用付出辛苦的单位,从不考虑个人条件、社会的需求、将来的发展。

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情况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和深入,使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卫生医疗单位的人员日趋饱和,接纳实习生时,要求本科学历,有的专业可接收少量大专生;招聘就业人员时,原则上都限定学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就是重点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很难进入,地方高职医学生基本上不予接收。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但一般条件较差,科室不健全,医疗水平较低,对医学院校学生缺乏吸引力。私营、合资医院及和医学相关行业的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并且灵活的用人机制、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国家的医疗制度改革了解甚少,加上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愿到非公有制医疗单位工作,总认为大医院比小医院好,公有制医院比非公有制医院好,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减少了学生的实习就业机会,也造成了现在大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医学人才供过于求,而基层医院、民营医院又缺乏医学人才供应的现象。

三、高职医学院校人才供需对接的有效策略

高职医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掌握一定技能,进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发展要求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一方要成才,要就业;一方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成才为了被社会接收利用,用才的条件是必须成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职医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价值和使用上存在着不尽吻合的现象,需要双方各自从实际出发,调整期望目标。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当好成才和用才的桥梁和纽带,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对高职医学生实习就业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矛盾,调整实习心态,实现顺利就业。高职医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共有的择业心理特征,又因医学专业特殊的培养目标而有其特殊性。帮助毕业生认识自我、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转变观念,使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相连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转变高职医学生中普遍存在“一定要专业对口”、“一定要大、中城市单位”、“一定要较高薪资”、“一定要公有制单位”等思想。面向基层医院、面向普通大众是高职医学生的选择趋势。

2.加强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对接、互动。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高职教育不应是一种终结教育,而应是终身教育。社会需求在变化,作为要走向社会的高职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还要围绕高职教育实际需要,围绕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自主创业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以及在各项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满足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3.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场所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指导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而逐步形成的。高职医学院校对师资能力的要求,是通过学生最终能否经受社会对其职业能力的检验而确立的,所以师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设施要适应高职教学的本质要求,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训课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课程体系建立与社会职业变化紧密关联,课程必须及时反映职业变化的新要求、新信息。处理课程设置稳定性和变动性关系,是高职医学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4.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使学校能准确地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考试内容,为职业毕业生开发供求对应的实习就业岗位。使学校教育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职医学院校通过建立稳固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岗位锻炼,使学生更快地了解所从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为选拔优秀人才和岗位安排设置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5.建立网络平台,重视实习就业信息的收集,定期向社会医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向毕业生社会对医学人才需要,畅通信息,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创造实习就业机会,还可以展示成功创业人士的创业故事和成功经验,随时向学生讲解政策法规、就业技巧等。开拓实习就业渠道,组织实习就业见面会,给用人单位和即将走向实习就业岗位是学生搭起一个直接面对的平台,增进了解,互相选择。

参考文献:

第6篇

1.岗前培训的内容

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中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临床实习,实现医学生角色转变,实习岗前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目前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因为各医院的层次不同、方向职能不同、教学科研实力不同,因此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下:

1.1中医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在岗位培训中主要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如:中医的脉诊、舌诊、问诊技巧和中医内、外、妇、儿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刺法灸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对学生进行现代临床医学的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操作技术、打结与缝合、外科手术前的准备、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的集中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的集中强化,在今后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1.2 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

相关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是医学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病历的书写规范作为医疗过程的证明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在四年的理论学习期间并未开设相关病历书写的教育的专门课程,该内容散在于《诊断学》及《内科学》的课程当中,我院通过实习医院的反馈和调研了解到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比较茫然。几乎都在参考或照抄带教医师已写好的相关病历文书,自己缺少临床思维和见解。不能如实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因此,相关病历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岗前培训中专门对这一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1.3 实习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

医学生进入实习医院,除要遵守学校的有关管理规章外,还要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我院调研及实习医院的反馈了解到随着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重点放在考研上与找工作上,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规范管理学生的临床实习。在岗前培训中对学生强调实习纪律,严格请假制度,违纪情况处理标准,对保证实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1.4 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类学生的实习业较为特殊。由于实习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医疗工作、自我成长及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其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3]。且实习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强度,严峻的就业形势,辛苦的考研复习,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实习过程,导致部分实习生产生职业倦怠情况。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的健康成长、临床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或者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倦怠,我院在岗前培训中引入心理测试,对易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岗前培训的方式

我院的岗前培训共安排2周,最后1天为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在我院临床实训基地进行实际带教操作,病历文书的书写和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采取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课程通过心理测试和优秀实习生介绍经验进行。

3.考核方式

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度,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进医院实习,必须经过补考且成绩合格之后方能进医院实习。考核采取类似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多站式考试方式,分别包括:中医基本技能考核(脉诊、舌诊、问诊、方剂背诵、刺法、灸法的操作),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及中医内科病案考核,共四站。每站有2名考官现场考核技能并打分,每站满分100分,60分合格,成绩全部合格方可进医院实习,如有一科不合格需参加补考且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医院实习。通过考核工作,使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奠定了基础。

4.岗前培训的效果

经过两周的培训和考核,对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能够使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迅速发挥状态,适应临床工作。同时提高了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降低了心理疾患的发生。加深了对学校和相关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规定的认识,有利于学院和医院的双重管理。

5.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

我院的实习岗前培训仅2周,在2周的时间内要进行中医临床技能,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心理测试及考核。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对全部技能和知识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化吸收,因此,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使得更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关知识。

5.2岗前培训人数多,强度大

我院近几年的每年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学生生达上千人,全部集中在两周内强化培训,对师资的要求比较大,高强度的动手操作和演示对教学人员的要求较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进一步培训合格的教学人员,增加培训队伍的人数,合理安排课时分配等使得更有利于发挥教学人员的能动性。

5.3岗前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待加强

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等组成。主要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决策、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但是目前对于岗前培训这一内容并未全部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仅靠学生的考核成绩判定培训质量略显单一,因此,对于岗前培训的质量、内容、课时安排、考核以及对带教老师等多方面进行质量体系监控和评价,同时结合实习医院的反馈和学生的意见,深化培训方案,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的合格实习生。

第7篇

关键词:专升本考试;医学专科生;压力状况;睡眠状况;心理健康

状况压力(stress)又称应激,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出了个体的能力所及的时候,就会体现为压力[1]。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压力的高水平和高应激状态下,机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和损伤[2]。升学作为一种应激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医学生造成生理心理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医学专科生的压力状况、睡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干预提供参考,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参加毕业前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420人,其中男生231人,女生189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62±1.01)岁;对照组为同年级、同专业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420人,其中男生223人,女生197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34±1.12)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压力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采用集中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教师组织现场笔试,统一指导语,学生在30分钟内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自我评定。向观察组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71%;向对照组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6%。应用如下量表进行调查:(1)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BSSI)[3]:采用1~5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稍有、中度、较大、极大5种程度,BSSI用来测量专升本医学生的压力源和压力程度。(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4]: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条目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7个维度构成,按照0~3分计分,得分≥2分表示该维度情况较差或很差,以PSQI≥8分作为判定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累积各维度得分作为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5]:评分标准为1~5分,依次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

1.3统计学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

BSSI问卷得分比较观察组医学生BSSI问卷得分最低分75分,最高分106分,平均分(81.36±13.30)分;对照组得分最低分58分,最高分71分,平均分(72.68±8.28)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5)。

2.2两组医学生

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观察组医学生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障碍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的医学生中均未发现有使用催眠药物的现象。

2.3两组医学生

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6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今社会,压力似乎已经是学习、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的加剧让职业人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6]。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调查显示[7],医学专科生的就业率最低、平均薪酬最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的培养与就业定位是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但是当前我国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如医疗设备状况、经济待遇、生活环境、自身医疗技术发展机会等很难吸引医学生就业,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本科生[8]。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医学生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发展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医学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来提高学历层次以利于就业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把升学、考研作为出路,边实习边准备考试,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复习考试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的睡眠状况不如对照组(P<0.05),升学压力对医学生睡眠造成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医学生实习阶段面临毕业,即将走向社会,如果选择参加专升本考试进一步提高学历,无疑会增加自身的压力,升学成了部分医学生的又一压力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睡眠,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一致[9]。显示,观察组医学生的SCL-90量表中6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专升本考试压力可能给医学生造成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对医学生特别是对专升本医学生的睡眠和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针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对于促进专升本医学专科生的心理健康,改善其健康状况,使医学生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看待自我,发展动机要合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有关学业与职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使学生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卫生政策联系起来,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联系起来,从而坚定到基层工作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找准就业定位。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生应对学习目的不明的迷惘期、毕业分配的选择期,使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处理好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遇到的困惑,以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完成实习、毕业;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相应压力的有效策略,使其能够在适度压力下进行复习,参加升学考试。三是对个别因压力过大引起较严重心理问题的专升本医学专科生,应积极给予心理治疗甚至药物干预,促进医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综上所述,有升学压力的医学生,其不良的睡眠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又有学校层面和个体应对层面的问题,从3个不同维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10],以减轻医学生面对的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广大医学生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身社会,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医学生 外科临床教学 临床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49-01

医学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实践性,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手中的每一点工作,同时医生在工作中需要直接面对病人,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解决患者的问题,而外科医学十分注重手术治疗,对临床操作的技能要求格外高,需要医生有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不只是空有一肚子理论,在实际的工作中却缩手缩脚。因此,学校需要格外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医生。

1 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医学本科生的传统教学一直采用“4+1”模式,即4年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和临床理论课的学习,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普通外科的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1~2个月,很多学生很难见到所有的疾病,特别是一些少见疾病更难在实习过程中看到。[1]而医院选派的带教教师,很多年历和资质都比较的低,或者本身也是进修医生,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以达到对医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地步,影响着实习质量的提高,而实习阶段又是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最直接阶段,由于缺乏严格可执行的考核制度,一方面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缺乏严格的考察,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对以学生的实习成绩越缺乏量化和细化的考查方式,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提高实习质量的动力。

学生的手术时间机会少,手术治疗是外科医生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又有良好的手术操作能力格外重要,也是外科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外各临床教学中,实习生很难有机会拿起手术刀,进行实践操作,没有必要的实践,自然就难以熟练的进行手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多年的学习内容以理论基础为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在临床实践中会觉得无从下手,不敢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临床操作中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的提高,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不断的发生,患者对医生缺乏必要的信任,一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操作,在以操作为主要特点的外科实习中尤为突出[2],带教的老师为了避免出现事故纠纷,减少自身的事端,也不愿意去鼓励实习医生参与到手术实践中去,增加出现纠纷的风险,这样多方面的原因累积起来,导致医学生临床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如无菌操作等重要的技能没有掌握。

就业和考研因素的干扰,由于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临近毕业阶段,多数的学生心思都被就业和考研所占据,面对实习,很多学生认为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认真的对待,缺勤率高,宁愿呆在办公室里面去看书,最后导致实习机会被浪费,导致学生毕业时仅仅掌握了理论基础,临床综合能力不见提高。

2 提高外科临床实习质量,加强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对策

改进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针对大多数医学生空有理论基础,缺乏临床动手时间的现象,需要改进教学课程设置,在教授必要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多引入临床实践的环节,临床实践不能仅仅安排在毕业季或者是年末,而是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要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带教老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实习的质量,为此要选拔优秀的老师,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完善管理制度,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打分,激励老师提高质量,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严格考核,让学生对实习端正态度,通过实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临床综合能力。

加强外科的基本能力训练,外科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则要从外科的基本技能开始,包括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切开、缝合、止血、打结等。[3]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展示,让学生生动形象的掌握基本的技能;另一方面,要为实习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多与患者沟通等方式,让患者对医生形成必要的信任,得到患者的有效配合,才能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合理的处理好考研就业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告诉他们没有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寸步难行,困难重重,让学生珍惜学习的机会,认真的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考验与实习两不误。

3 结语

作为一个未来的外科医生,医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未来手中这把手术刀的沉重分量,它是患者的健康所系,乃至性命所托。每一个医学生都应牢记外科学之父裘法祖大师的“病人将身体交给了你,就是对你绝对的信任”这句话,投身于医学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毕生的奉献而不是索取。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而外科又是医学中格外需要时间和动手能力的学科,只要通过实践和实习,才能掌握外科临床的综合能力,为此学校要在教学中注意加强临床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医学生要把握住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和实践,全面的提高自己临床综合能力,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贤,沈淑蓉,杨文军.关于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6):95-96.

[2] 钟承华,林良辉,苏鉴宁.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1(8):126-127.

第9篇

1影响医学生参与临床实习的问题与形成原因

第一,医患关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患纠纷也在逐年上升,使实习生的动手机会大幅减少。而实习生操作技术的熟练性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提高。增加实习医生的操作机会必然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增多。加之一些医患纠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一部分患者对医院的实习医生不配合,甚至强烈排斥,有些则直接拒绝接受实习医生的服务,这是现实中存在的表现也最为突出的问题。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不到实践性的锻炼,直接打击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实践的热情。

第二,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科技型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带来的社会浮躁现象也愈加突出,人才的竞争方式也表现出了日趋多元化。同时,也使社会分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代的毕业生成了双向互为的自主选择体。医学生也不例外,在医学生面临这一人生抉择时,又要占用许许多多的实习时间,接纳的实习方(医院)也无心顾及对他们进行很重要的临床实习帮助。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亦是追求高学历,这又使得大部分学生把实习的时间用于考研或者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医学生私自离开实习医院,去寻求辅的创收经济,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这些又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现象。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医学生从单纯的学校课堂到人员复杂的医院,其学习方式、所处环境以及接触的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在临床实习中欠缺学习方法、甚至不能很好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导致医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受到困惑。有的医学生基础不牢,加之面对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不知所措,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这些极易犯错,又怕犯错的心理,最终致医学生对临床实践兴趣的降低。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此医学生只有对临床实习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2思考与对策

面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兴趣与缓释不安定的心理现象。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本来就是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古语有“恩师如父母”之称。我们应该像在学校一样尊重他们(带教老师)。一般情况下,学生上大学即离开父母,远在他乡求学,实习亦是如此,生活上我们亦可把他们当作我们的父辈们,相信已为人父人母的他们会在生活和学习上尽力尽力的帮助我们的。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气氛就会相对轻松,也更有利于医学生的临床实习。2、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非生而知之,知识是在辛苦付出日益月累中获得的。在临床实习中我们要养成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进行综合分析,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向带教的老师请教,但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觉得问这样的问题好像很幼稚,其实老师也曾走过我们这个时代,他也是经历了这些才慢慢成熟起来的。还要值得指出的一点:毕竟实习不像在学校学习,学习环境变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总之,有重点有目的学,把无限的理论结合有限的实践,只有这样效率才会提高,记忆也才会深刻。3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互信体系

临床实习是一个实践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互动的过程。对于一个实习医学生来说,和患者的沟通能力不但影响诊疗效果,更影响医学生的实习效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外,更重要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生,应该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精心为患者诊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要尊重病人,为病人排忧解难,从而获得病人的信任与理解,使其心甘情愿地配合临床实践教学。带教的老师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接触病人的机会与条件,经常把医学生带到病床边,让医学生积极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文化社会背景、生存状态和心理素质。让医学生充分了解病人,让病人从心里接纳学生。通过积极沟通,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医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心理压力释放了,将有利于医学生更好的参与和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

总之,每个医学生都要经历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临床实习是学生向医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下的医疗市场竞争体制也更加透明,只有适应变革的医疗环境,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医疗实习体制的新途径,才能在急剧变革的医疗环境中,用学到的医疗技能,靠其精湛而高超的医疗水平撑起一方天空。

【论文关键词】临床教学;临床实践;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临床教学的目的是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摩实例来培养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其学科领域中由虚幻性向实际性知识的过渡,通过这一时段的磨练,让医学生达到临床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深层次拓宽。

第10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教学 职业道德 培养

卫生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是多重性的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要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再者是实践上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卫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具有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熏陶

要有意识的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卫生职业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学教育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2.医学生誓言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卫生职业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专业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语文课中的“仁”、“爱”教育,德育课中的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专业课中举例示范医家学者的高尚情操…..。医心仁爱表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因此诚信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结合临床实践

医德教育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实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杜晓梅.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

第11篇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及问题

1、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

对此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仍然饱受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恃才傲物,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怀揣远大的理想,不屑竞争激烈的现实。在就业市场上,眼光过高,“偏远”、“私立”、“自由职业”等基本进不了他们的视野。希望通过一次的择业满足自己终身的金饭碗思想不断繁衍,过度偏离当前就业的现实,致使就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的认知存在不平衡,在个人横向对比方面,“学历本位”的传统理念严重,同一岗位的竞争中,缺乏自信,认为高职高专相比本科、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不敢跨越,从而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和竞争优势。”[1]

2、社会认同度所带来的影响

医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随着农村医改等政策的推行,村镇卫生院非常渴求真才实学的医学人才。可以说,医学人才是小康社会顺利进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数量限制,每年医学生毕业的数量有限。但社会的现状却是相悖,造成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接受人才。原因源于社会对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认可度存在偏见,对高职高专医学毕业学生的认同存在偏见。认为这些院校毕业生相对本科院校毕业生来说有差距,误判为是“次等教育”。给高中生源及家长带来疑虑,这样就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生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2]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虚高”。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医疗机构为了某些方面的原因,设置的岗位需求与本身需求差距较大,存在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本来中专学历可以胜任的,非要求大专,高职可以胜任的要求本科、研究生等现象严重,形成盲目的竞争现状。第三方面的原因是第三方就业中介的误导。一些就业中介,基于各种利益需求,给毕业生标注不同的待遇档次,无形中加深了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偏见,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偏见。

3、学校就业指导培训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高职高专医学生年龄上相对偏小,社会和专业实践经验欠缺,对职业认知的理解也存在相对不足。对毕业后“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等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还存在疑惑。此外,招聘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也阻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进展。这里职业生涯和就业信息等技能的培训,源于学校就业指导的成效。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就业指导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3]在一些高职高专学校里相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就业指导培训没有被给予重视,未形成健全的就业指导培训机构,严重阻碍了学生就业的发展。

二、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医疗单位选拔人才的理念偏差

毕业生就业需要得到就业单位的接受和认可。基于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分析,大部分医疗机构在招聘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历背景”、“知识本位”思想,对人才的评价单一化、门槛化,设置不必要的条件限制或拒绝高职高专人才的加入。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往往不能检验学生的真才实学,反而容易走上“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误区。[4]第二个方面,交互信息的缺乏,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由于各医疗单位或机构缺乏与学校、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导致毕业的人才偏离或不符实际需求,这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能跟上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办学理念上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没有找准方向。就目前医学院校来说,可以分为:中等专业医学院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高等医学院校(机构),每个层次的院校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专长,形成具有梯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社会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造成严重的低水平和重复现象。这种跟随现象,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原本具有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等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第二个方面,计划教育模式的延续导致人才跟不上医疗卫生发展的需求。在目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仍然按计划模式进行运作,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特色培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脱离医疗单位用人需求的现象尤为严重。[5]第三,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高职高专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

3、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基于高职高专生源的本质特征,此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他们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学校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医学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机的培养和锻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高专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必然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等现象,同时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同样存在不足,两年的理论教学和一年的实习教学,相比较本科五年的教学时间,显然短缺。这些原因的限制,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毕业竞争中显得吃力,专业特长不突出、理论和实践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在个人综合能力素养方面,由于时间的局限,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状,作为知识源地、人才摇篮的学校肩负着重要使命,高校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帮助高职高专医学生走出就业困境,是当前各大高职高专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现根据资料分析和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对策。

1、建立专业特色,增强办学优势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服务地方医疗事业为载体,针对性的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学科,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优势。在建设特色优势的过程中,首先要悉知地方医疗条件实际情况、积极调研,多渠道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信息,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其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教学培养模式。对于毕业生要做好及时的就业跟踪与回访,广泛听取各用人单位的意见,使学校办学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在此基础上,整合调整、适时调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学生特点,建立健全制度和发展平台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没有保障,从学校层面来说,就业制度的建设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制度保障。日益严峻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对以前的就业制度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加以变革,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6]根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首先,创新制度建设,将就业制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重视就业的教和学。其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相关政策,督促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资格培训,让毕业生掌握毕业的就业技能,为就业竞争提供支持。第三,探索开展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发展,创新是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学校要积极协调,搭建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平台保障。尤其随着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出台了各种有利的条件,学校应该顺势发展,积极协调,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3、依据就业工作需要,加强就业指导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已经被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日程,尤其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应面对所有学生。[7]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教学的特殊性,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根据教学时间进行任务的划分,在不同时间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和指导。比如:在大一,属于总体认识阶段,此时重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概述教育,通过提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确立合适的目标;在大二,属于专业知识的重点学习阶段,应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职和择业能力培训。要针对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其专业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求职培训和择业能力的培训。在大三时,学生以实习为主,此阶段,要注重指导学生认知实习,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增强学生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第12篇

【关键词】医学生 实习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46-02

21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重视由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医学院校是培养高等医学专门人才的学府,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必需阶段,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只是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而是要在参与诊疗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增强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将来是否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正在被逐步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大方面中,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医学生高等教育的基点。所谓实践能力,是指要具备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相应方面的实际工作中,是将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动手、动脑能力。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检验学习效果主要依赖于卷面考核。在现有状况下,我们看到实践教学还属于薄弱环节,有许多医学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限制了其发展,较高素质的毕业生凤毛麟角。这些问题表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医学教育而言,临床实习属于后期教育阶段,对学生未来的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影响很大。充分利用临床实习这一特殊而又必经的阶段,给学生适宜的空间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2 医学生临床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2.1 验证、加深课堂所学

临床课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极大比重,涵盖内容非常广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疾病作为主线,或是按系统逐一讲授,侧重知识 “点”。对于实习生而言,他们大多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尚未在临床实践中亲身体验,比较缺乏感性认识。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接触具体的病人与疾病,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所学,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比较,提出、发现问题,才有可能使课堂所学得到全面巩固与深化。

2.2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过于侧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成为记忆的机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思考问题僵化、教条,缺少灵活性与创新性,甚至造成高分低能。就像徐匡迪院士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是读书、做题目、考试”。临床实习阶段要求学生放下试卷,不再应对各种考题,而是面对真实的患者,解决现实的医疗问题。这时往往会发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像书本中那样“模式化”;在这就要求实习生必须培养锻炼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与综合应变能力。临床实习为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建立新的思维方法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尽早建立将会使未来一生受益无穷,是开启智慧与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3 医学实习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巩固基础,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水平而言,教材往往有其相对的滞后性。实践教学是再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习验证、总结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扩大、加深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对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所了解,扩大其知识视野,提高其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要利用实践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各种载体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地用于临床学习。在完成基本实习要求与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就有关临床问题提出自己看法,通过查阅资料,参与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是达到巩固基础,扩大知识面的有效方法。

3.2 注重实践,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急剧增长,现实医疗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要想通过短短几年的在校学习掌握住所有知识与信息是不可能的。要充分利用临床实习这一特殊阶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俗语说“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交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远胜于替他打开一把锁。在教育目标上,要变培养高分学生为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教学理念上,要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诱导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要由验证型向发现探索型转化。要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环境,比如,在教学查房中提供病例背景,经过教师的设问,学生思维必然活跃,他们不仅要认真回顾复习理论知识,而且兴趣和探索欲也容易被激发。汇报病例和分析病例对实习生来说,不仅锻炼了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帮助。以病例分析方式进行考核也是培养与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总之,应当充分利用实习阶段,引导学生从“学好”转化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执行者、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实现的成功者。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医学科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医学教育中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应当放在重要地位。临床实习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要直接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在沟通中学习如何建立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学习如何运用自己所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接触病人,可以使学生切身体验患者疾苦,培养对患者全面负责,以病人为中心的朴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在当前医疗环境错综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明确医生的责任,病人的权利,了解医疗法规要求,避免医疗差错,这既是医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阶段医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自我要求这样的“三严”精神,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这是提高医学生多种能力与水平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各项素质的核心所在。唯有抓住这个问题素质教育才抓住了根本。

4 提高医学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条件与保障

4.1 加强带教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实践教学中带教教师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修养和精湛的教艺,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有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文雅的谈吐举止,良好的职业道德,讲究与患者相处的艺术,这些都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塑造自己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随时随地、一点一滴之中。只有真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4.2 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在教育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要在实习生活中给学生以关注,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在实习中易产生的紧张感、神秘感。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融洽师生关系,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实习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主”,尽量多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激励学生主动思维,多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参与医嘱制定、书写诊断报告等。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方向指引,同时对过程环节加以控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5 小结

在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当今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医学院校是培养医药战线高级人才的阵地,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个合格不仅要业务上过硬,而且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上也应当是合格的;应当培养具有献身医学科学的坚强意志和内在动力,敢闯敢干、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综合性人才。全面培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适应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广大临床教师的肩负的神圣职责,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愿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以此共勉。

参考文献

[1] 张景萤.大学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2] 赵甲明.论寓德育于科学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