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05:0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扶贫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我区以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切入点,财政资金主导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思路是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密切与农民、贫困户利益联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工作在资金匹配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现将2020年1-6月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调度、协调全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发了《区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实施细则》,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项目调度。立足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情况,紧贴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选取光伏项目,构建科学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促进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户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加强的共赢局面。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管,系统要求每季度填写资产收益扶贫的报表;根据《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通知》,区供销社每月报送《光伏资产收益项目绩效运行监控表》。
二、资金投入与投资完成情况
(一)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计划投入情况
1-6月,区计划投资5400万元用于资产收益扶贫,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
(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20年,区计划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1-6月已签订分红协议的项目1个,签约率100%。项目投资完成金额5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区已实施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项目1个,为光伏资产收益项目,涉及216村,其中贫困村74个。贫困村平均投入资产收益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带动贫困村集体增收53.9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60人,累计增收197万元,人均增收451.8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三农”发展的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投资管理职能,把“三农”工作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涉农项目的争跑和建设力度,20xx年以来,累计投向涉农项目1478个,资金257033.7万元,其中中省资金8178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70067万元。相继实施了乡村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村的“造血”功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关注民生,强基固本,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20xx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1474万元,其中中省资金1390万元,新修基本农田6770亩,改造中低产田及恢复基本农田11620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4017.5万元,其中中省资金2299万元,恢复农村水利设施14处,新修及衬砌渠道59.6公里,拦水坝6座,新修河堤1221米,新增灌溉面积5639亩,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2170亩。农村安全饮水和沼气一池三改工程累计总投资22725.22万元,其中中省资金13248万元,恢复农村供水设施64处,建成户用沼气池20250口,使25.8万生活用水安全达标,20250户农村家庭用上了清洁能源,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二、修通“致富路”,致力解决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20xx年,市发改委全年争取道路建设资金22759万元,新修乡村道路67公里、改造及恢复乡村道路448.6公里,新建桥梁52座,灾后恢复农村道路26处,一百多个乡镇村的交通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改变了项目区乡村交通“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和晴通雨阻的艰难现状。
三、壮大支柱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20xx年,完成农村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业投资111467万元,其中中省资金3910万元,扩建猪舍50000平方米,引进良种猪5000头并配套建设了防疫体系;新建厂房10000平方米,购设备 300套用于蔬菜加工、茶饮料、蚕丝、腊肉深精加工、大鲵繁育等产业;引进了花卉种植、鲜切和生物饲料生产等特色产业项目;投资26996万元,其中中省资金300万元,新建农产品交易大棚77800平方米,果蔬保鲜库、制冷库5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水泥路1.7公里,排水管道18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农村医疗、教育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市发改委组织了多次深入调研,掌握了全市教育、卫生领域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多次赴省反映汇报,得到省发改委领导的一致认同和支持。20xx年,全市在医疗、教育、计生、广电方面总投资达44587万元,其中中省资金33530万元,投资建设8所县医院,2所县中医医院,113所乡镇卫生院,4所妇幼保健院,85个村卫生室,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县级计生服务站、32个乡镇中心计生站;改造40所农村初中校舍、7所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2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新建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个县608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努力改变贫困群众生存质量。20xx年,全市7个县列入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完成建设总投资6542万元,其中中省资金3500万元,建设搬迁户群众住房面积159180平方米,搬迁1981户8478人;配套新修及改造基本农田787亩;新修道路30.3公里,改造道路77.1公里,小桥4座,涵洞77道;修建供水工程66处,机井及浅井24眼,集、蓄水池及过滤池87座,铺设管道123.8公里;架设10kv供电线路1.5公里,0.4kv线路28.9公里;新修及衬砌渠道6.58公里,挡墙2330米,修建拦水坝5座;新修河堤935米,平整土地138150立方米。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和“教、医、商三便”,彻底摆脱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恢复和保护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
六、加大集镇建设步伐,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完成重点集镇设施建设投资3711万元,其中中省资金1080万元,相继建设了宁强县阳平关集镇道路1.8公里,日供水8000吨水厂一座、铺设供水管网12.63公里,排水管道7.65公里;在南郑县新集集镇建设日供水能力8000吨供水设施;在镇巴县三元镇新建道路1.4公里,排水管网3.55公里,钢筋砼平板桥3座
XX镇辖区内有2座千亩圩堤——XX圩堤、XX圩堤,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当鄱阳湖水位达到警戒线19米,我镇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防汛当中,抓好防汛巡查排险除险等工作,由于今年洪水来势凶猛,根据省市县防指文件相关要求,我镇两座圩堤全面泄洪。进洪受灾后,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防疫消杀、灾后自救、“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尽全力降低灾害的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标对表,从严从紧抓好抗洪抢险工作
(一)工作落实情况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防指等各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与洪魔斗争。镇党委书记担任东风圩堤的副指挥长,镇长任左桥圩堤的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及一般干部按照安排在圩堤上值守、巡查、抢险。
按照要求行洪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围绕防汛值班值守、核灾救灾、灾民转移安置、灾后恢复生产自救、灾后重建、救灾物资的申报发放、贫困家庭和人口的救助、灾后环境整治及防疫等8个方面,有序开展工作。
(二)物资储备情况
4月份进入汛期后,我镇就开始为防汛做好准备工作,圩堤、水库清杂到位,砂石、编织袋、三色布等防汛物资提前提前采购到位,同时投入资金XX万余元在两个圩堤上搭建了XX个值守点,架设通电线路XX公里,为防汛工作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巡查排险情况
全镇防汛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和县乡两级责任单位的防汛干部日夜坚守东风、左桥两个圩堤,严格按要求进行巡查排险,镇纪委牵头的督查组每日对值守情况进行督查。至7月11日行洪时,共发现出险点XX处,处理险情XX余次,确保了两座圩堤的安全。
在做好圩堤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密切关注山塘水库汛情,每座山塘水库都有专人巡查,水位高时及时开闸放水,如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并按预案进行处置,确保了水库安全。
二、精准规范,从实从细做好减灾救灾工作
(一)转移安置情况
我镇共转移群众XXX户XXX人,其中XX户XX人集中安置在长红、亮星村小两个集中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按“八有”要求配备,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村干部每日到安置点了解群众需求,并做好思想工作,确保无人私自返回原住所居住。
(二)核灾报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镇安排专人对全镇灾情进行汇总,要求各村据实上报,不得漏报、虚报。7月11日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我镇XX个行政村有XX个受灾,梅堂村委会四房查村、港头老街村等部分自然村全村被淹。共有XXX户XXX人受灾,其中贫困户XXX户XXX人;紧急转移XXX户XXX人,其中集中安置XX户XX人;农作物受灾面积XXXX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XXX亩,良田损毁XX亩,其中贫困户产业受灾种植业XX亩,绝收XX亩,水产养殖受灾XX亩;受灾房屋XXX户,其中贫困户XX户,倒塌房屋XX间;道路损毁XXX米,桥梁损毁3座,水利设施损毁XX处,直接经济损失XXXX余万元,其中农业损失XXX万元,基础设施损失5186万元,群众家庭财产损失XXXX万元。
(三)救灾款物管理
灾情发生后,镇村干部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在外能人志士介绍受灾情况后,许多乡贤通过个人、企业或者商会的形式为我镇捐资捐物,为家乡救灾工作奉献一己之力。
共收到社会捐资XX万,各部门下拨及社会捐物约XX万元,已按程序全部发放到位,镇村两级全部建立台账。救灾资金XXX万元正在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步骤进行分配,各村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正在制定分配方案。
(四)防疫消杀情况
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防疫工作,镇党委政府安排镇分管卫生防疫的领导牵头在镇卫生院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村医进行防疫消杀工作专题培训。村委会和村级卫生机构每天对退出洪水的区域进行消杀,对集中安置点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对居住点定期进行消毒,杜绝疫情发生。
(五)服务保障情况
因圩堤进洪,我镇集镇老街、都中公路道路受淹进行管制,为方便周边十余万群众的出行,镇党委政府同县公路部门一起安排船只免费运送过往群众,累计运送群众4000余人次,对道路被淹村庄临时安排船只开辟简易山道,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督促供电、供水部门抢修设施,保障用电用水安全,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及智障人员管控,杜绝溺水事件发生。
(六)灾后重建情况
按照“一堤一策”的要求,对我镇两座圩堤分别编制了《圩堤退水期管理和圩堤内生产自救方案》,对圩堤巡查、安全管理、险情处置、内湖排涝、水环境保护、生产自救等工作设计了预案,确保退水期圩堤安全。
我镇油茶、小龙虾等产业和早稻、水产养殖在此次洪灾中不同程度受损,镇扶贫站、农技站已对受灾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申请农业保险理赔,全镇早稻大户投保面积XXX亩,赔付XX万元,散户投保面积XXX亩,保险公司正在查勘,虾稻共作XXX亩,已落实赔付360元/亩,赔付资金XXX万元。对退出水面的农田正组织开展自救,抢收早稻面积XXX亩,发放粮种XX万斤,坚持水退到哪里,种到哪里,已抢种晚稻面积XXX亩。并加强技术指导,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洪水退出的区域,镇党委政府及时安排各村委会联合XX公司对垃圾进行清运,杜绝垃圾成堆现象。对损坏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能抢修的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目前已抢修水毁公路1.7公里,同时申报水毁交通项目资金1564万元。镇执法队负责协助集镇被淹商户及时清运垃圾,恢复环境,确保集镇经济运转。目前我镇集镇受灾商户已全部恢复营业。
三、科学调度,从优从速统筹落实各项工作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做牢四道保障。对全镇XX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覆盖;加大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力度,彻底消除住房安全问题;通过安装自来水或签订供水协议,实现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全覆盖。
二是做实两业扶贫。在产业扶贫上形成了百亩油茶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今年计划申报100万元项目资金对油茶基地抗旱设施项目进行改造。在就业扶贫上,目前已有XXXX人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县外XXX名,县内XXX名其中XX名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专岗实现本地就业)。
三是做好普查准备。1、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2、加大增收途径。通过筑牢保障、增加光伏专岗等方法7月份全镇贫困户收入测算全部超过6000元;3、细化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全面细化十三五期间所有贫困户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按照普查工作要求,《行政村普查表》、《贫困户摸底表》和《入户宣传卡》已全面完成初稿,正在进行数据核查。
(二)人民武装工作
一是选优择强,提升入伍青年质量。通过营造氛围、入户摸排、宣传发动等方式引导优秀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
二是走访慰问,营造拥军优属氛围。临近建军节,我镇对现役官兵家属及退役军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召开座谈会,感谢其为国奉献。同时,引导群众观看官兵抗洪抢险视频,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三)环境整治工作
在做好洪水退出区域垃圾清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铁皮棚整治,整治率达到85%,持续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畜禽圈养整治,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使我镇环境整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 推动革命老区与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近年来,某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老促会的指导下,在县人大的支持下,把握机遇,结合精准扶贫,不断探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从资金、项目、产业、人才上给予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支持,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推动了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为老区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凝聚强大支持合力
老区建设需要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仅靠老促会的力量是不够的。为了争取领导和部门支持,县老促会建立了定期给县主要领导汇报老区工作制度和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得到县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1999年,县老促会促成了全县老区工作会议在某乡革命老区召开,县主要领导带领所有的县直部门负责人到老区现场调研,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形成了一份解决某乡老区建设困难和问题的责任清单,针对每一项建设中的难题,明确一个部门,明确资金支持额度,本次共获得县有关部门老区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县老促会及时巩固本次会议成果,建立了县委政府主导、县老促会牵头、部门参与的打包、联动长效工作机制,将项目、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金果老区。这个经验和成果得到了省老促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10多年来,通过这种模式,为金果老区争取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到2016年末,实现财政收入997万元,是1999年的16倍;固定资产投资18052万元,是1999年的22倍;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48亿元。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某乡老区离县城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县老促会决定从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破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是行路问题得到改善。全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0多公里,其中省道27公里、乡道74公里、村道66公里,全乡有13个村通了水泥路。2000年前,80%的农户不通公路,到2015年,80%的农户通了公路。二是乡集镇得到迅速发展。集镇人口从1996年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000余人。实施了集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场即将启动,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聚集和辐射效应逐步增强。2010年启动了集镇第二次修编,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正在制定控制性详规,构建了“一桥两岸三横四纵”的空间布局,形成“两区两中心”的发展格局。重新规划后的集镇将达到5.6平方公里。集镇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某老区字帖儿逐步成为四县交界的边贸中心、易地搬迁中心、教育中心和医疗中心。三是饮水难问题大大缓解。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项目,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了14个村、1.3万余人的饮水难题。同时,实施了乡集镇引水工程,建起了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新建引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将从根本上解决集镇饮水难题。四是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基本得到保障。2000年以来,协调电力部门对老区乡进行二次农网改造,总投入达到3000万元左右。2015年又启动了第三次农网改造,预计投入2000余万元。五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2014年底,基本实现宽带到村工作目标。2016年启动了“宽带乡村”建设,全乡将逐村实现宽带进农户的工作目标。
三、产业优先,扶贫助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把产业建设摆在支持老区建设的优先位置,充分与县扶贫办对接,结合产业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形式支持农业产业建设。着力特色种植产业配套建设、基地建设、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农业产业效益大幅提升,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三个万亩基地建设,即沿江万亩干鲜果基地、低山区万亩优质绿茶基地、高山二高山区万亩药材基地,培育了一系列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其中两大茶叶品牌双双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着力畜牧产业建设,老区乡成为全县生猪、山羊调出大乡。同时,特色养殖规模化,形成了养殖果子狸、美国獭兔、大鲵、麂子、七彩山鸡、蛇、蜜蜂等特色产业链。市场主体增长势头强劲。着力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县老促会督促、县直部门扶持、乡镇领导组织、乡直部门服务、乡村干部落实“五位一体”的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机制,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全乡专业合作社达到9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州级百强社2家、县级示范社9家。仅2012年,全乡新增市场主体190个,新增企业15家。
四、转变思路,智力支持,推动老区持续发展
革命老区建设促进工作,仅仅依靠输送资金、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激活人的内生动力。县老促会不断探索、总结老区建设促进工作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老区建设促进工作实现了从单纯重资金、项目、产业、技术向人才支持和精神扶持的双向转变,推动革命老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人才工作支持力度,针对老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教育卫生等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在人才招考、调配、经济和政治待遇上放宽条件,给予倾斜,尽量多招录本地干部,落实乡镇干部津贴,加强和稳定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支持作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将老区乡确定为全县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感恩教育;举办“讲红色故事,忆红色经典” 、寻找老等活动,编印红色故事书和制作红色老区宣传专题片;开展“老区杯”发展竞赛、争创“文明单位”、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工商户”、“致富能手”等活动,凝全民之智,兴社会之力,掀起热爱老区、建设老区、振兴老区的热潮。通过这些活动,使老区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充分动员和形成了全社会关注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建设的格局,同时也使革命老区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受教育,不忘初心,自力更生,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使革命老区人民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根据大名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2019年秋季开学工作检查文件精神及县教体局有关会议要求,为进一步落实教体局提出的“教育质量年”工作目标,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确保2019年秋季开学工作顺利进行,我校精心准备、扎实应对,对开学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全面自查梳理,使其尽快步入正常轨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
(一)提前部署。校长及各口负责人于8月20日已开始正常上班并召开会议,就各自分管工作汇报谋划情况,并对本学期学生学习生活、校舍安全防范、美好校园环境等工作作了提前安排。8月30日下午南校区所有教职工在大名中学本部参加了全体教职工开学大会,学校就教学工作的重点及各个细节,教职工假后心态调整、收心归位、工作纪律等进行了安排和强调。9月1日学生返校,一切步入正轨,开学第一天全体教职工全部到岗,无在编不在岗现象。
(二)安排落实。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初中年级均安排综合实践课和信息技术课程。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狠抓计划的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开展了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理论学习,尤其是关于新中考方面的内容。严格落实“一课一研”的备课制度,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
(三)在工作制度建设方面。通过了修订后的《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和《绩效工资考核积分办法》,严肃工作纪律,倡导多劳多得,鼓励积极奉献,争创工作佳绩。
(四)控辍保学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依法入学责任,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广播等渠道,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让家长了解不送子女上学违法等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氛围。
(五)在教育信息化和专室管理工作方面。成立校长负责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提高教育网络的有效使用,为教学工作服务。实验室、微机室等专室进行了开学前的业务培训,并进行了人员的优化配置。
二、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在学校开学会上就严格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践行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小班额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55人以内。严查并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任何人不准乱定教材、教辅资料。所有教职工在节假日期间及课余时间严禁乱办班及有偿补课。南校区积极主动向本部的教学、备考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学习。开学之际重新布置了校务公开橱窗、公开栏,并对档案资料再次进行分类整理。“后勤绕着前勤转”,用电、饮食、住宿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完备到位。
三、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开学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校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协调联动,保证开学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在8月30日学校开学会上,分管安全的校领导就宣读大名县及教育局关于校园安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同时对全校各方面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排查校舍安全隐患,教室、宿舍、实验楼等学校建筑及附属设施电器损坏问题,墙皮松动问题等,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对学生进行了食品饮水安全教育,对自备水源及新安装的热水锅炉等全部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学校餐厅,学校认真贯彻《邯郸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做到餐厅就餐环境整洁卫生,就餐秩序顺利良好,餐厅卫生责任明确到位。食品留样制度、健康证制度、采购和储存制度等真正落地,严格按制度办事,不措辙、不走样。还安排了本学期进行两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把师生生命第一理念贯彻到底。
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我校调整和加强了安全组织机构,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校园划分成了25个网格,与“省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联网,25个网格, 25个责任人,25份责任,每日一巡查,巡查不到位全校通报。目前,每日巡查率100%。实施校门出入登记制度,学校大门事关师生安全,任何人出入登记真实详细。安排综治组及门卫人员把学校大门外通道清理畅通无阻,干干净净,确保师生安全。实施严格的综合治理值班制度,由校领导带班24小时在校,压缩非安全因素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实施周密的宿舍管理制度,让学生休息好,生活好,专职管理人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学校现在已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确保能正常使用,对减少校园暴力欺凌和学校基础安全管理工作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在安全教育工作上,在开学会上已作了本学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会议的部署工作,并且要求各年级组每周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有专门老师,有专用教材,书写安全教案。安全教育是根本,安全工作让师生入脑、入心。
在校园周边环境上,及时清理周边小商小贩乱摆现象,切实对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及时细致的排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促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有序和谐。
四、校园建设及绿化美化工作
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目前,我校综合实验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实验楼南侧空地也已种上绿植,与校园西侧绿植相映成趣。在学校明显位置设置教育方针、校牌、校训,及时更新了文化橱窗。
校园环境方面美中不足的是,我校操场待建设,虽然进行了地面硬化,但学生跑操等活动可能产生扬尘,为体育教学带来不便。
五、其他方面工作
(一)加强德育教育。9月2日周一上午举行了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并围绕“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主题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活动。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保护公共财物,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
一、村情概况
××村位于位于××乡政府东北××公里,是××乡距离最偏远的行政村。全村辖15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地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亩,人均耕地1.6亩,林坡面积6500亩,人均2.31亩。村主要产业是中药材种植、辣椒种植、牛羊养殖。村三委班子健全,党员共36人,帮扶单位是××县××局,脱贫责任组长是××(××乡副乡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县××局××科副科长)。
全村村民总户数710户286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5户634人(不包含稳定脱贫8户29人),低保户86户287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46户168人),分散供养五保户19户19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户),残疾人户61户203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19 户67人),大病户140户495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48户173人),最初认定危房户143户550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户53户235人),已实现危房改造108户46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9 户171人,剩余14户贫困户危房2019年全部改造完毕),老人户160户238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54人)。2018年底没有新识别贫困户,有1户因夫妇双方同时得大病返贫。
截至2018年底,全村已脱贫57户251人,其中2015年脱贫14户58人,2017年脱贫36户165人,2018年脱贫7户28人。目前剩余贫困户98户38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9户19人,低保贫困户36户130人。2019年计划脱贫78户348人,2020年兜底保障20户35人。
(一)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634人中,因病致贫49户190人,户数占比31.61%;因残致贫19户67人,户数占比12.26%;缺资金致贫66户283人,户数占比 42.58%;因学致贫8户36人,户数占比5.16%;缺技术致贫7户28人,户数占比4.52%;其他缺劳力、因灾等致贫6户30人,户数占比 3.87%。
在未脱贫98户383人中,因病致贫33户127人,户数占比33.67%;因残致贫16户52人,户数占比16.33%;缺资金致贫41户170人,户数占比 41.84%;因学致贫5户21人,户数占比5.1%;其他缺劳力、因灾等致贫3户13人,户数占比 3.06%。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到户增收养殖业、种植业补贴61户28.43万元、光伏发电扶贫60户6万元、公益性岗位9人人均月工资450元等项目,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7户16万元、技能培训一期58人、危房改造38户170人、易地搬迁10户53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78人等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我村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因病致贫:一是××乡卫生院每年对贫困户群众免费体检两次,在乡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费,实行卫生院医生对贫困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二是××县县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所有贫困户每人缴纳30元小额保险,城乡医保交费每人补贴30元,贫困户遇到大病,可以报销5次,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全村贫困户或低保户累计有73户162人次在各类医疗机构治疗,总费用119.68万元,其中自费40.36万元,补偿79.32万元,整体报销比例66.28%,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三是为贫困户中37名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名患者慢性病门诊卡正在办理中。四是对大病患者,村两委和帮扶单位及时上门慰问探视,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办理低保手续。
2、针对缺资金致贫:一是两年来共为61户贫困户办理到户增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发放到户增收补贴资金28.43万元;二是为贫困户办理互助金贷款2笔,发放贷款5万元;三是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笔16万元,用于贫困户中药材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项目,另通过企贷企用模式,已申报240万元小额贷款,拟带动48户贫困户,目前正在审批;四是为全部155户贫困户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五是通过危房改造,为38户170人补贴资金55万元;六是通过企业带贫,为36户134人补贴资金7.2万元;七是通过光伏发电为60户补贴资金6万元。
3、针对缺技术致贫:一是举办了一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家政服务,58人参加10天集中培训,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补贴17400元;二是有3人参加驾驶员培训,取得驾驶执照,每人补贴2000元;三是发放2017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0人,每人2000元,2018年“雨露计划”春季教育补贴2人,每人1500元;四是村两委组织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组织贫困户外出观摩学习丹参种植、辣椒花椒种植等,受益贫困户65户。
4、针对因残致贫:一是2017年以来积极联系县残联为12人办理了残疾证;二是对符合残疾补贴发放条件的按时发放残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发放资金21600元;三是将家庭特别贫困的再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2017年残疾人贫困户纳入低保15人;四是组织5名轻度残疾人参加了劳动技能培训。
5、针对因学致贫:一是2017年共为66名学生办理各项教育补贴176690元,社会教育捐赠15000元;二是帮扶单位××县××局为6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捐赠2000元;三是发放2017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0人,每人2000元,2018年“雨露计划”春季教育补贴2人,每人1500元。
6、针对其他缺劳力、因灾、交通不便致贫:一是为缺少劳动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办理企业带贫48户,可增加收入14.4万元,办理光伏发电扶贫60户,收入12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9人,人均月工资450元;二是为因灾致贫的孤儿2户3人办理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三是对交通不便的贫困户,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户53人。
二、村脱贫目标完成情况
(一)贫困发生率
××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计划2019年脱贫出列。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 634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57户251人,现剩余贫困户98户383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13.38%。已经脱贫的57户,均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8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村2019年计划脱贫78户348人,预计年末贫困发生率1.22%,2020年兜底保障20户35人(全村人口按2862人计算)。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公路硬化情况
××村有3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目前××乡政府至××村委道路已全部是水泥路,17个村民组目前还有3个组未通水泥路。道路路面类型为水泥硬化路面。路面宽度3.5米,能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通客运班车情况
××县城至××村通客运班车,一天四趟,上下午各两趟通达村里学校、村委会,能够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
3、农村饮用水情况
全村农用饮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人畜用水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目前××县水利部门、县疾控中心已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的有关规定要求,对水质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出具了水质检测报告。
4、生产生活用电情况
××村全村通动力电率达到100%,户户通电率达到100%。
(三)基本公共服务
1、广播电视户户通
目前全村广播电视通过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全覆盖。
2、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村目前有一个文化活动室、2个文体广场、一个宣传栏。
3、标准化卫生室
××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村卫生室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配备有两名医生。
4、合格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有两名村医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
5、基本实现通宽带
××村实现宽带通达,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5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四)其他
村集体经济:××村筹资80万元入股××县××公司,每年可获得公司分红5万元。
三、增收措施及行业政策落实情况
(一)产业就业增收情况
1、到户增收项目。 2017年、2018年全村共有61户享受了到户增收项目补贴,发放补贴资金28.43万元。其中自我发展的共31户,分别为:养羊12户、养牛9户,种植丹参8户、辣椒花椒种植2户;入股分红的共30户,每户利用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公司,分红3年,每户每年可获得本金及分红2100元。
2、光伏扶贫。2017年建成光伏电站300兆瓦,可为6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
3、小额贷款扶贫。2017年、2018年利用小额扶贫贷款政策,为全村7户贫困户发放政府贴息贷款16万元,另外通过企贷企用模式,已申报240万元小额贷款,拟带动48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连续分红3年,目前正在审批。
4、技能培训。一是举办了一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家政服务,58人参加10天集中培训,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补贴17400元;二是有3人参加驾驶员培训,取得驾驶执照,每人补贴2000元;三是发放2017年“雨露计划”教育补贴10人,每人2000元,2018年“雨露计划”春季教育补贴2人,每人1500元;四是村两委组织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组织贫困户外出观摩学习丹参种植、辣椒花椒种植等,受益贫困户65户。
5、公益性岗位。开发有保洁员、学校门岗等公益性岗位9个,带动贫困人口9人,人均月工资450元。
6、扶贫车间就业。全村共有9户贫困户9人在××扶贫车间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均在1200元以上。
(二)行业政策落实情况
1、教育补贴类:2017—2018年享受教育补贴66人,发放教育补助金169970元;发放雨露计划助学补贴15人,其中2017年13人每人2000元,2018年2人已发放春季教育补贴每人1500元;帮扶单位为6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捐赠2000元。
2、危房改造:对全村所有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做了危房鉴定,共48户为危房,其中C级危房21户,D级危房27户,目前其中38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补贴资金55万元;其余10户进行了易地搬迁。
3、易地搬迁:2017年度,××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0户53人,目前已搬迁入住。
4、医疗保障类:对所有贫困户每人补助30元城乡医保交费,五保贫困户补助180元。 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全村贫困户或低保户累计有73户162人次在各类医疗机构治疗,总费用119.68万元,其中自费40.36万元,补偿79.32万元。已经为贫困户中37名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名患者慢性病门诊卡正在办理中。
5、残疾人两项补贴:全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残疾人共19 户67人,其中1级残疾8人,2级残疾13人,3级残疾29人,4级残疾17人。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共15人。全村共有21名残疾贫困人口享受了每月60元的护理补贴,15名残疾贫困人口享受了每月60元的生活补贴,其中两项补贴均享受的有9人。
6、五保低保:目前全村未脱贫的贫困户98户383人中,五保贫困户19户19人,低保贫困户36户130人。
(三)“七改一增”情况
经过认真排查,全村贫困户中需要实施“七改”的共有63户,具体情况为:需要改厕的26户,需要改厨的15户,需要改门窗的12户,需要改院的8户,需要改电的7户,需要改地平的4户,需要改水的2户(部分农户需要改造2-4项)。目前已完成41户改造,剩余22户的改造任务明年7月份全部完成。需要增添必备生活用品的共有11户,其中缺少衣柜的8户,缺少桌椅的3户,已全部增添完毕。
(四)“志智双扶”情况
在村部南侧设立“爱心超市”,超市内涵盖了日化用品、粮油、调料等23类100多种生活用品,由帮扶单位和“千企帮千村”企业捐款购买,总计23600余元,实施爱心积分卡制度,积分一分抵人民币10元,积分可累积,但不能兑换现金,爱心超市的一切物品只能用积分卡兑换,不允许现金买卖。每月开展一次“五星农户”评选,即遵纪守法星、脱贫致富星、环境卫生星、环境卫生星、孝老爱亲星,对当选的农户发放积分卡。
四、2019年工作打算
(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2019年计划硬化××村民组道路2公里,预计投资40万元。
2、建设全村人畜饮水工程,计划打4眼120米深井,总投资约80万。项目完成后,达到户户通自来水,实现全部饮水安全。
3、计划新建1200平方米,建设一个党建文化广场。
4、改造村委后边的老教学楼,覆盖彩钢顶,室内室外重新粉刷,更换门窗,项目总投资约90万元。
(二)发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指导下,××村明确了脱贫攻坚的三大支柱产业,即外出打工+中药材种植+养殖,目前发展情况是:
外出打工 目前我村155户贫困户中有178人、涉及131户在外打工,年人均收入18391元。
目前我村贫困户特色种植430.9亩,其中花椒51.7亩,辣椒53.2亩,中药材326亩,特色种植预计年收入79.9万元。
养殖方面,贫困户养牛67头、羊175只,预计年增收25.35万元。
上述三大产业2019预计为155户贫困户实现收入432.6万元,人均收入6823元。
(五)认真落实行业部门扶贫措施
1、到户增收方面:2019年计划20户参与,主要发展肉牛、山羊养殖项目,每户享受补贴不超过5000元,养殖每头牛预计增收3000元,每只羊增收300元。
2、科技种植:继续宣传引导中药材种植,2019年计划新发展400亩血参、200亩柴胡,特色种植发展100亩辣椒,同时组织贫困户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收益。
3、金融扶贫:加大小额扶贫贷款宣传发动、组织推动工作力度,2019年计划新增加小额扶贫贷款40户120万元,贫困户获贷率将达到50%以上,为贫困户增收和发展产业提供更加强大的资金支持。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同意,由市委组织部召开的。既是动员会,也是为下派干部送行的欢送会。主要是围绕以“四个一”为主体的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对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下面,就如何顺利开展好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圆满完成联系和帮扶任务,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抓经济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进行的,对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的现实需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把宏伟目标和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该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不平衡的小康,我市目前的经济基础距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得很远,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发达,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说就是工业项目匮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开展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机关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帮助所联系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其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提高机关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我市的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理论素养比较好、政策水平比较高、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机关干部由于受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真正懂经济的非常少,特别是熟悉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更少。我们这次把市直机关干部选派到工业企业、农村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工作,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机关干部学经济、抓经济、搞企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经济工作知识,提高指导经济工作的才干。
第三,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看我们党的作风,最直观的就是从身边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开展这次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企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中去,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体察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心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部与广大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的感情,维护和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根本需要。我们这次选派的市直机关干部,大多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思想解放,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这种优势、能力和水平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施展才干搭设舞台,使大家在“急、难、险、重”的条件下接受磨砺和考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党性觉悟,尽快成熟起来,为担当重任打好基础。
二.讲一讲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从市直机关抽调的100名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联系企业的干部要按照“四个一”活动关于抓好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协助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是抓好转产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1-2个新产品。二是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为企业实现年度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要协助企业搞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帮助企业处理金融核呆问题,并加强与吉林油田、前郭炼油厂等域内大企业和长春一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省内外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与长春中医学院、通化药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合作开发;四是要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改革,引导企业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新型的机制来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同时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五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了解金融信息,强化诚信意识,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协助企业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资金;六是要积极捕捉产品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企业销售生产产品。
(二)联系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发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作用,搞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二是要搞好跟踪调度,分析市场动向,做好市场预测,积极与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三是要积极与国土资源、电业、环保、水利、公用事业等部门搞好协调,解决水电、土地、环保等外部条件问题;四是要协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论证和可研报告。
(三)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四个一”活动关于扶持贫困村的有关要求,协助当地乡镇党委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制定和落实所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对外协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帮助所帮扶的贫困村上一个以上的二、三产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签订一定面积的农产品订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强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年内抓出5户以上脱贫典型户;四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举办两次农业科技讲座,一次以上致富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五是要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入手,加强与市、县财政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办3件以上顺民心、应民意的好事实事;六是要加强与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电信、电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帮扶,使基本脱贫的24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接近脱贫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仍比较贫困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三.讲几点希望和要求
这次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派干部人数多,任务重,责任大。在这里,我讲几点希望:
一要摆正位置,履职尽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不当客人当主人,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联系的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中的一员,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能有临时观念,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帮扶贫困村的干部与原单位不脱钩,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在农村。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决不能因为与单位不脱钩,借口单位工作忙而影响帮扶工作。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的负责人也不能有“挂名”思想,要身体力行,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群众为师,多“留神”、多动脑、多积累、善总结,注意学习基层干部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虚心学习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大胆开展工作,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联系”和“帮扶”工作的实质是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和优势,多提供一些资金、实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多做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为农民搞好技术、信息、销售、物资等服务,而且要千方百计为村里争取生产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联系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赢得本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同时,要与联系和帮扶单位搞好配合,做到帮办不包办、支持不干预、参谋不添乱、给予不索取。另外,这次帮扶的42个贫困村,有的是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有的是市直部门和省直上管部门共同帮扶一个村,希望共同的帮扶部门要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搞好分工与协作,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三要遵章守纪,严格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廉洁自律,艰苦奋斗,严格约束自己,绝不允许利用“联系”和“帮扶”之机,去吃、拿、卡、要、报,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搞好与基层干部的团结与协调,不能有优越感或搞特殊化,真正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给联系和帮扶单位留下好的印象,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安居之本,治国之策,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平衡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村镇的有效措施。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综治工作,牢固树立“综治为民”思想,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依法行政。工作有目标、有思路、有重点、有成果。按照《责任书》和《目标责任考核细则》的要求,现对我镇1— 6月的综治工作自查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保良好氛围形成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时刻绷紧稳定工作这根弦,始终把政法综治工作放在全镇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年初,镇党委、政府把综治工作纳入了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研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分别调整充实了我镇综治委成员,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创“平安”工作领导小组、禁毒委成员,建立了综治工作汇报研究会制度和稳定分析会制度,在党政联席会上研究稳定工作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针对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阶段性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外,我镇一旦出现比较紧急的有关案件,镇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牵头处理。对于综治工作的投入,镇党委、政府都是给予充分保证。在镇政府用车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办案用车;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充分保证了办案经费以及其它一切必要开支,新购置了夜间巡逻服装6套和器材2套。确保了我镇各项综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机制,确保基础工作切实加强
为了有效加强基层工作,上半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促进了综治工作规范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辖区11个村、2个社区、25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XX年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使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具体化,共同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并把责任书执行情况作为各治安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的政绩考核依据之一,有效将综治工作层层量化落实到基层,保证了综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继续推行“村为主”机制。我们严格按照上级精神要求,继续以村为基层,全面推行“村为主”机制,进一步规范实用网络建设。各村(社)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将群众纠纷化解在基层,基本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
三、强化培训,确实际的措施方法、有经费、有专人负责抓落实。
(三)加强治安巡逻防范及打击力度。我镇在大力开展综治宣传工作的同时,继续开展治安整治集中行动和专项斗争。组织综治办、派出所、村(社区)联防人员坚持对治安复杂地区的排查和整治,加大对交通沿线、学校周边地区等容易引发治安问题。场所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治安复杂地段、重点单位和治安问题多发地区的巡逻工作。确保不发生因管理失控引发的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及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半年来,我镇坚持夜间巡逻,每次由镇综治办2名同志配合派出所1名干警于晚上12:30至凌晨04:00这段时间内对我镇辖区进行不定期的巡逻,共计出动了200多人次,期间现场抓获了正在踩点的由中江流窜至我地作案的嫌疑人2名,破获盗窃公共设施农排、配电房变压器案3起,打击处理4人,挽回了国家经济损失,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通过得力的措施,有效遏制了我辖区内治安案件的发生,截止6月5日,我镇未发生一件可防性案件。
(五)继续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打、管、建”并举,坚决遏制违法犯罪。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每天进行密集广播宣传,并利用农村黑板报、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种植罂粟的危害性以及党委、政府关于禁毒的通知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发动群众,各行政村均召开了禁毒工作会议,把政府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中,做到家喻户晓,广大群众自觉起来打击一切种植罂粟的犯罪分子。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下达禁毒责任书,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全镇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山头、包地块,实行工作实绩与奖罚相挂钩,对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公安派出所加强对种植罂粟地的侦察。到目前为止,全镇2个社区、11个村均对所辖村落、山头进行严密的、地毯式的搜查,至今没发现有人种植罂粟,全镇已形成了狠刹蔓延的良好氛围。
七、二OO七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总揽,全面提升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和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突出抓好维护稳定、严打整治、治安防范、普法宣传、队伍建设和项目建设六项重点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加大反斗争力度,全面落实市、县关于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及扶贫救济的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企业改制中的维稳工作,积极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二)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斗争。以打击盗窃、抢劫等多发财犯罪为重点,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统一行动,切实抓好对各种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坚持把严打方针贯穿到侦查、批捕、、审判及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及时有效地打击各种突出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贯彻“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全面落实禁毒工作领导责任制,努力预防和杜绝各类涉毒案件的发生。
(三)切实强化治安防范管理。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继续在全镇实施治安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单位治安防范能力,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四)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进行“五五”普法,组织实施好法制宣传活动,为全面建设“平安荣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着力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切实加大队伍的管理力度;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取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努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请予审议,现在代表县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演讲工作。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珍贵意见。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着力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公正”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执法想到稳定、办案考虑发展、监督促进和谐”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年,县人民检察院在县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
一、全面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职能作用,依法稳准狠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配合协作,增强打击实效。加强与公安、法院的联系与配合,强化侦捕诉联动机制,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突出打击重点,对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坚持依法快捕快诉,对重特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共受理移送审查逮捕案件159件273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47件256人;受理移送审查案件251件392人,经审查提起公诉216件323人。二是准确掌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严格掌握逮捕条件,慎用逮捕强制措施;正确掌握、不条件,依法适用不。对因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或无逮捕必要的22人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轻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等三类轻微刑事案件,退回或建议公安机关撤案8件,不诉14人。三是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时细化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和检察长接待制,对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对内强化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联动,及时通报信息。全面排摸管辖范围内的情况,从接待中研判不稳定因素,认真落实化解疏导措施。对涉检案件,定领导、定专人、定时限,逐件落实责任,有的还采取上门答复等便民措施,把工作向社区延伸,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严肃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渎职案件2件2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所办案件全部在法定时限内侦结、和判决,办案质量得到保证。二是突出重点,查办大案要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作为执法办案工作的重点,突出查办涉及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集中开展了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共初查涉农职务犯罪嫌疑人15人,立案9人如丰溪街办五角塘居委会干部在协助政府征地过程中,虚套财政资金,贪污私分,集体腐败;县经贸委主任兼煤矿平安监督管理局局长许升平疏于管理,,并且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受到法律的严惩。三是加强预防工作,探索预防机制。立足检察职能,加强对典型案件发案原因、特点和职务犯罪易发多发行业态势的分析,及时建议有关部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深入单位和企业以案说法,开展预防警示教育5次,开展法律咨询60多次,各单位普遍表示欢迎。
(三)切实强化诉讼监督。抓好留所服刑和减刑假释人员的审查监督,严格审批案件,把住关口。审查呈报减刑假释案件15人,依法纠正不当减刑4件,纠正违法留所服刑2人。
二、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一切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始终把践行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不时更新执法观念,提高工作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执法理念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绝不游离于大局和中心工作之外;工作展开上,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来把握,既突出主题,严格公正执法,又全面兼顾,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有因执法偏颇而引起不必要的动摇;价值取向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关心群众诉求,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有这些,掌握大局,找准位置,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的原因所在
(二)积极落实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措施。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县委的安排,明确检察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和保证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建立涉农检察工作联络员机制,向行政村派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较强的乡村法治辅导员”不时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守业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为驻点村捐款捐物,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11.9自然灾害后,组织干警积极捐款,协助企业、扶贫点做好善后工作。积极为企业发展服务,上半年为县电信局追回拖欠话费达70多万元,受到企业的欢迎。全面参与县人大开展的维护母亲河、防止水污染”执法检查活动,对一些影响饮用水质量、污染水源的企业依法开展公益诉讼调查,促使一些污染企业纷纷停产整顿,主动处置污染源,维护了广丰的生态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切实转变执法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结合机关效能年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宣传法律知识和检察职能,建立党员干部“见事管事”制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依照依法坚决查办、坚持惩防并举、掌握政策界限、掌握分寸节奏、注意方式方法的办案原则,妥善处置涉企案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慎重采取强制措施,维护发案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努力提升自身形象打造广丰检察品牌
(一)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坚持以提高检察人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一是以党建带动队伍建设。加强班子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发扬党内民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建设团结和谐、凝心聚力的领导班子,要求干警做到领导首先做到创新党总支和党支部工作,摸索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的规律,开展经常性的学习、讨论、谈心活动,发挥党员干部执法办案的主体作用,不时提高执法公信力。年党建工作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老干部党支部被推荐到市委惩处。二是以创新培训机制促队伍素质提升。进一步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五学习日制度、目标管理讲评制度以及外出培训考察制度,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干警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检察人员的素质。注重检察实务技能锻炼,开展“一案一总结、一事一总结”和岗位练兵活动,以“回头看”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积极为干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取得高学历、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予以奖励,营造全院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以开展“创特色、树品牌”活动创新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干警的首创精神,把“创特色,树品牌”作为常态性活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时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效果。一年来,院工作创新亮点频出,多项经验被高检、省、市院转发和推广,整体工作跨入了全市检察机关先进行列。
(二)抓好内部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建院”基本思路。规范和促进机关文明管理,努力营造机关内部和谐。一是完善制度,建立一整套涵盖业务、政务、事务的管理规定,做到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章,使制度管理成为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从细微处入手,强化内部监督。成立了检务督察委员会,采取专项督查与平时督查相结合、明察暗访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检务督察。同时,抓好苗头性问题,防止小节不管酿成大事,使队伍建设始终在良性轨迹上运行。三是加强人性化管理,把人本理念、人文精神、人性关怀、人格尊重有效结合起来,关心干警生长,褒扬取得的成果,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打造工作紧张、生活愉快、环境优美、心情舒畅的软环境,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外在形象。去年我院继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后,再度荣获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称号。
(三)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全面启动“两房”附属工程建设作了必要准备。进一步完善了办公办案局域网、三级专线网、办公办案平安监控网三大网络建设;实现了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楼宇广播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四大系统;构建了内外网信息平台、办公办案公文审批流转平台、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的三大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推进信息化运用,认真开展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办公系统应用操作培训,多数干警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案部门正逐步试行电子化笔录输入,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办案格局正在形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自觉坚持党委领导依法接受各界监督
(一)坚持党委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置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正确掌握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党的主张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去。对检察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大案件,及时向县委请示、汇报;依靠县委支持,解决了工作中重要而基本的问题,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二)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将检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之下。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演讲工作,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依法料理人大批转、交办的案件及其他事项。对9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转交的案件、事项,落实专人,限时办结并回复。继续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三类案件”无一例外地进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顺序。去年12月县政协举行第15次常委会,专题听取检察工作汇报,评议中给予检察机关较高评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40多位省、市、县人大代表对我院中层以上检察员进行述职测评,17名被测评对象全部以优秀票通过。
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果,过年的一年。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专门人才较少,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特别在诉讼监督方面,思路不广,方法不多,效果一般;三是工作总结提高不够,宣传工作没有跟上。所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克服和改进,也恳请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给予关心与帮助。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的一年。全国、全省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检察长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大局为根本,以深化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狠抓队伍建设和基层院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做好今年的检察工作,认为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坚定不移地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强化服务措施,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实效,提高服务能力。
二是着力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不时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批执法办案的行家里手。要适应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措施,积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执法办案,注重运用群众语言释法说理,切实提高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及舆情应对和引导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执法公信力。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坚持执法为民,通过依法打击和查办各种侵害民生权利的犯罪,加强涉及民生问题的法律监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大力推行“阳光检务”探索实行不案件和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公开促公正,使执法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关键词】政府援助 民族自治地方发展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政府援助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的成效
1984年设立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隶属浙江省丽水市,因地形复杂,区域内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季节差异明显,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个典型的“老、少、边、穷、新”的山区小县,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辖5个镇、19个乡。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10.71万人,汉族人口为9.19万人,占85.8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2万人,占14.19%;其中,畲族人口为1.45万人,占13.54%。自建县以来,尽管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因历史、自然等原因,与周边其他县市相比,其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呈进一步拉大趋势,成为浙江省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景宁能否尽快脱贫致富,直接关涉经济发达的浙江省能否在全国率先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历史使命。为此,2008年5月,浙江省委制定《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援助举措,同时明确援助的具体目标,即“到2012年,使景宁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前l0位,接近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成为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性机遇,创造性地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与外援协同推进的具有畲乡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该县发展史上县域经济增长最快、城乡社会改善最大、民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到2012数年内,全县生产总值从21.20亿元增加到35.38亿元,年均增长16.72 %;人均生产总值从18298元增加到33323元,年均增长20.53 %;县财政收入总量从2.80亿元增长至9.5亿元,实现年均增长59.82%;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62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年均增长38.18 %,县域综合实力列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第9位,实现了富民与强县的同步发展。
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的政府援助实践
第一,达成共识,加强援助的顶层设计。景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与浙江全省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之现实,始终是省委主要领导关注的一个焦点。2005年12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认真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把扶持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纳入‘十一五’发展的具体规划。”2006年,两次深入景宁调研视察,并就扶持景宁加快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景宁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应重点研究并采取进一步的举措,予以支持。”接任的省委书记赵洪祝5次深入景宁调研指导,17次就景宁的相关工作作出批示,并亲自联系景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下,2008年以来,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纷纷深入景宁调研,制定并落实资金、政策、项目等各种帮扶方案,在此基础上,省发改委、财政、建设等部门被省政府列为景宁对口联系部门。为确保帮扶工作制度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府文件,如《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二,确立目标,明确援助的努力方向。目标是前进的方向,航行的灯塔。浙江省援助景宁的总体要求是:着眼景宁县情,遵循统筹安排、缺什么补什么之原则,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为此,浙江省委2008年出台的文件《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发展援助的明确目标,并在历经5年援助并卓有成效的基础上,2012年浙江省委后继提出了《关于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今后5年扶持景宁以及景宁发展的目标是:“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要求,积极推动景宁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生态发展,着力增强景宁内生发展能力,支持景宁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加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到2017年,景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综合实力继续向前移位,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多样化援助方式,实现立体化援助网络。浙江省对景宁的援助能立足实情,有的放矢,采取灵活、多样的援助方式:一是财政转移支付。省政府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政府援助的主要方式,将景宁列入“两保两挂”县,狠抓收支管理,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坚持不搞赤字预算,确保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至2012年,该县连续18年年度财政收支平衡,持续保持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省财政还大幅提高对景宁的补助,在农业税停征、农村税费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方面,均给予其最高档次补助。在确定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方案时,在权重上对景宁县总人口按加倍计算给予照顾。二是税收优惠。省委省政府免除景宁在地方收入增收环节上缴省里的部分,除按“分税制”上交中央部分之外,全部由地方留用,2008至2012年间共向省里累计免交了5649万元。三是专项资金特别扶持。2011年,景宁县被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欠发达县,连续三年每年享受2亿元特扶资金。省财政加大了对其发展资金的安排力度,从2008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90万元,5年来总计安排发展资金达2260万元。在其他扶贫专项资金方面,省财政对景宁也给予了特别倾斜,重点支持景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同时,对景宁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2005年起设立了省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从2008年的23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350万元,5年来,共安排民族教育专项资金1850万元,使得景宁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第四,开发“飞地”帮扶,打开工业发展突破口。在异地搭建平台、建立扶贫援助基地,这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这种“飞地”帮扶模式是富有成效的。一是跨区域设立经济开发区。1985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优势互补、注重扶贫、共同发展”的原则,宁波市鄞州区(当时为鄞县)与景宁正式建立结对扶贫关系。1992年下半年,两县签订合同,鄞县在其黄金地段梅墟经济开发区无偿划地72亩,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梅墟工业基地”。1994年8月,该基地被省政府批复为“浙江景宁梅墟扶贫开发区”(即现“浙江景鄞扶贫经济开发区”),至2003年底,开发区注册企业达130家,税收32758万元,成为景宁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提升了景宁财政支付能力,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景宁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特殊政策培育工业园区。为扶持景宁发展,丽水市于2008年作出决定,在市区划出 3.8平方公里的“飞地”设立了具有“东部环境,西部政策”特征的浙江丽景民族工业园区。它属于国家民委扶贫开发试验区,给予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待遇,同时享受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进入园区的新办工业企业,从投产三至五年时间内,15%~25%的企业增值税由财政转由企业发展资金,同时5年内免征由地方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土地供应采取差别地价优惠政策,且对大型投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景宁异地工业园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筹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路径。
第五,改善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民族自治地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鉴此,浙江省将改善基础实施建设列为援助的一个重点,着力在道路交通、水电建设、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上重点投入。2006年,根据的批示精神,常务副省长章猛进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听取景宁县工作汇报,并就该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作了明确答复,形成了涵盖交通、电力、教育基础设施、旅游经济等方面的10项帮扶政策。另外,省委省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景宁农村发展:一是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优化人口分布结构。截止2013年8月,累计投入资金5.88亿元,建成下山移民和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小区(点)39个,完成农民异地转移2724户10714人,占全县总人口6.4%。二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优化人居环境。整合资金1.3亿元,开展特色村寨整治,建成“美丽乡村・魅力畲寨”22个、中心村23个、绿化示范村36个。
第六,扶持科教事业,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浙江省对景宁的教育扶助更是不遗余力。近5年来,省教育厅进一步提高省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和用于景宁的比例,积极帮助景宁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支持景宁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一是给予景宁独有的“高考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力度。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三是科技、人才支撑力度得到加强。在科技投入上,2010年省科技厅向景宁增派科技特派员,使省级科技特派员从原来的12名增加到了22名,占了全省2010年派遣的220名中的1/10,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的县。2008年至2012年,科技特派员共争取特派员专项68项,争取项目资金340万元。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推广项目等,截止到2012年5月,景宁县共争取上级各类科技项目102项,争取到项目资金1644万元。在人才支撑上,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对景宁的人才引进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等培训实行政策倾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的人才帮扶机制。省人力社保厅连续4年为景宁县举办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培训班,培训科级干部200名;省、市委党校在安排培训对象时,给予景宁县大力支持,共安排300多名科级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同时,根据景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学科的实际需求,为景宁县免费举办“茶叶制作与栽培”、“旅游酒店管理”等培训班14期850余人次。此外,实施151人才结对帮扶活动,12名省151高级人才与景宁县12名拔尖人才结对帮扶,通过名师带徒的形式,提升景宁拔尖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当然,浙江省在援助民族自治地方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没有专设援助机构,统筹协调援助工作薄弱,存在援助与受援对接效率不高和成本较高的问题;二是政府援助法制化缺失,政府援助存在随意性、多变性,如援助资金来源缺少法定保障;三是援助方式不够灵活,政府财政支持较为单一,尤其是生态补偿缺失,不利于调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援助机制的建议
第一,加强援助机构建设,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援助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政府援助需要与受援方做好对接,及时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对内,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援助各项工作,避免投入重复或缺失,杜绝多头反复对接,减轻基层负担和节约行政成本;同时,需要做好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意见。因此,援助工作要确定专职人员,建立统筹协调机构,确保援助工作有序高效。
对此,一方面,需要围绕援助工作的任务与目标,通过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合作,构建纵横交错的援助工作组织体系,为落实援助政策、措施提供组织保证。横向体系是指由发改局、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农办、民政局和民宗局等职能部门组建的援助工作领导机构,纵向体系是指从县到乡镇之间逐级成立援助工作领导机构和常设部门;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发挥援助工作领导机构和成员单位的职能,需要明确划分各自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则。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做出援助工作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意见,贯彻落实领导机构决定事项的相应职责。
第二,推进政府援助法制化,确保援助资金稳固化。国际经验表明,政府援助的法制化水平是避免政府援助的随意性有效举措。如德国《联邦改善区域结构共同任务法》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联邦和州对落后贫困地区的援助责任和援助预算比例。另外,西方各国还通过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性低息贷款或专项贷款来促进其经济发展。①2005年12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行使宪法和民主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自治权利,用自治法促进发展、促进改革、促进和谐,将我省的民族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具有体制优势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因此,我国政府,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客观上具备将民族自治县援助政策上升为法律的条件,应通过出台民族自治县开发条例、投资促进办法、财政转移支付规定等地方性规章,使援助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援助资金的法定来源。
第三,实现政府援助方式多元化,提升援助的经济社会效应。西方国家欠发达地区成功发展经验表明,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开发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多元化的援助方式,只有这样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才有可能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景宁援助发展的实践启示: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铁路、高等级公路、通讯以及河道治理和公益性项目建设,改善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条件,为大项目和优势产业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实施投资补贴政策。国家可将人均GDP和农民年人均收入低于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的民族自治地方列为扶贫重点,鼓励该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扶持力度,对投资民族自治地方的给予投资补贴,实现东部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以引领和带动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科学发展;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政府援助方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补偿。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扶持效应;四是建立专门基金,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五是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对外开发的自,扩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规模,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六是实行财政奖励制度。对东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采用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资金的政策,在确保中央有限经费集中高效使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东部发展较快省份的积极性。对超过国家规定的扶持经费,可按全额之半或全年抵缴国库;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民族自治县,对所在省份实行表彰、奖励。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式发展视域中外援与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MZ001)
【注释】
强化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代表建议意见办成率、代表满意率来衡量代表工作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m监督权落到实处。按照《*市*区人大常委会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暂行办法》,对年初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42件建议意见,经过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常委会召开了专题交办会,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明确了承办单位的承办责任和常委会内设机构的督办责任。在承办部门认真办理和常委会有针对性的督办落实下,代表建议意见都得到了较好落实,常委会会议还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并邀请了相关代表列席会议,增强办理结果透明度,代表们对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确保了代表建议意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常委会8月份开展集中联系代表工作中征集到的51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经过两次主任会议研究,常委会在向“一府两院”转交《关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联系代表情况的报告》基础上,决定对常委会认为目前应重点考虑并予以解决的5件代表建议意见、今后应引起职能部门高度关注的9件代表建议意见进行重点督办,目前已经召开了专题交办会,正式交承办部门限期办理。常委会将持续关注代表建议意见落实情况,切实加大督办力度,确保落实。
全力组织好代表视察工作。2009年常委会共组织了4次代表视察,主要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社区建设和政府十件惠民实事落实情况等四个方面。组织视察时,扩大了代表参与面,重视发挥各个界别代表的作用,重点吸收基层代表、熟悉相关工作的代表参加视察,并认真征集、转办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关部门及时反馈了办理结果。按照常委会“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监督重点”的总体要求,常委会组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察,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升经营者自律守法意识;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建设,使消费维权工作向基层、向农村延伸;加强对食品、农资及日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维权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维权工作态势等意见建议转交区人民政府办理,推动我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开展代表专题调研活动。为增强代表履职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参政、督政作用,常委会确立了2个调研课题,先后组织15名相关界别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了代表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为区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一是开展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代表们认为,我区城乡规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针对制约我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问题,代表们提出要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争取市政府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给予*区一定的参与城市规划的职能;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在规划决策中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合理规划生产建设、生活居住、公共设施区域,统筹生产区、商业区、生活区、城市绿地等空间布局,建设一批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特色街区和标志性建筑,打造我区的精品工程和城市品牌等方面的建议意见。二是开展了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针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常委会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办学保障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方向,推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等建议意见。
注重提高代表素质。常委会把提高代表素质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经常性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检查、视察、调研活动和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基础上,还注重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人大工作能力。一是坚持代表学习经常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代表小组、建立代表小组学习、活动制度,借助村“两委”换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认真组织代表小组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理论以及人大业务知识。常委会通过联系走访代表等活动,及时通报全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人大常委会重要工作安排,保障代表更广泛的知情权。二是邀请市人大领导结合代表法和地方组织法,就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如何发挥代表作用开展了2期代表集中培训。特别是近期即将召开的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前,我们将对所有人大代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这对于我区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开展全区人大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扎实履行监督职能,维护和谐发展氛围,支持促进发展显现新成效
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按照区委提出的坚持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的目标,常委会就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积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全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心,专题审议了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高度关注重点工业项目进展,为推进“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和谐稳区、富民强区”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关注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强化了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加大对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跟踪监督,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了预决算执行情况、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预算执行审计等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对预算部分变更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做出了相应决定。
高度关注农村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使人大代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等工作纳入了监督议题。认真开展了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视察,提出了要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和劳动致富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项目区后期管理机制,发挥好项目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等意见建议。常委会始终保持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重点督办了代表们提出的诸如:关于我区应高度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应加大对化肥等农资产品销售的监管力度、应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抓好旱作农业项目试点等建议意见,努力推进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依法治区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开展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职业教育法等三部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视察,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案件审判情况的报告,实行了涉法涉诉案件定期反馈和督查制度,并结合相关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推进法律法规的有力实施,实现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常委会检查了“五五”普法决议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组针对我区普法工作情况,提出了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力度,抓好对青少年学生等特定对象的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法制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等意见建议。
进一步深化干部监督工作。常委会依法履行对拟任人选的审查、任免程序,切实加强任前监督。对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坚持提前印发给组成人员充分酝酿,努力把群众的满意度、公认度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常委会采取听工作汇报、组织检查调查、开展代表评议,年终报告履职情况等多种措施,切实强化了对依法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一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4人次,接受7名同志辞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三、密切联系与沟通,依法指导基层工作,整体推动全区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
主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工作。常委会进一步密切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工作。一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先后来我区开展视察、专题调研,内容涉及我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普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蒙古语文工作条例情况,社区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检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以及走访联系代表、慰问贫困群众等多个方面,常委会都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常委会还认真组织有关组成人员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专题业务培训和考察,推动上级人大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常委会自身工作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加强与先进地区人大的工作交流。出席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旗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工作探讨。接待了锡林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巴林右旗人大常委会对我区新城区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学习考察。认真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活动,汲取外地人大做好预算审查监督、代表建议办理以及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推进了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依法指导基层人大工作。常委会积极探索和改进与乡镇人大的联系方式,进一步增强与乡镇人大的密切联系,加强区乡联动开展工作。一是制定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为乡镇人大开展好工作指出工作努力方向,并就指导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督查调研工作。二是在组织执法检查、视察、调查活动时,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相互配合进行。三是开展乡镇之间的横向交流,组织了人大主席经验交流会和业务培训班。四是坚持邀请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力求扩大参与面,进一步深化了对乡镇人大主席的业务培训。常委会结合代表建议意见,目前正在研究探索街道人大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全区人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人大工作协调发展。
四、不断强化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水平,常委会履职能力得到新提高
坚持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在区委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党组领导保障和机关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之中。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制度,及时向区委报告人大工作开展情况,主动争取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对人大干部的培养使用。认真贯彻区委的工作部署,在全区经济工作、社会事业、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区委部署的重点项目专项推进、乡镇联系点、贫困村包扶点工作任务。
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法律法规、政治理论学习的经常化,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素质提高,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议政督政水平。在常委会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察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前,组织相关专家讲解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工作针对性,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能。
积极倡导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注重结合常委会议题,安排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以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扎实开展工作,增强了常委会审议针对性。加强机关建设,注重对人大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工作活力,全力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服好务。
一、201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圆满完成2017年春运旅客安全运输工作。2017年春运期间,全县共投入客车218台,日发班次284班,共加班15个班次,共发送旅客34.623万人次,全县未出现一起旅客滞留事件,道路运输企业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二是扎实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部门对全县117家大小物流点(含货运业户85家、货运站2家、普货运输企业29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拉网式排查中发现隐患50处,下发整改通知书50份,停业整顿40家,吊销经营许可2家,罚款2万元;三是加大安保投入及双实名制购票乘车制度的推进工作。全县三个客运站累计投入45万余元购置安全门3个,手持安检仪30余个,防爆衣40余套,防爆毯、防爆叉等安保设施20余件,增强了宛运、一运大门口防护设施,分别新打通了进、出站通道,解决了之前旅客进出不分流的问题,全县三个客运站形成了人车分流、进出分流的封闭体系;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县行政村村通车率达100%;五是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投入30台新能源公交车,开通运行了四条城市公交线路(1路车 沪陕高速口——梨苑山庄,2路车 五里堡汽车站——新一高,3路车 新县医院——豫西南商贸城,4路车 沪陕高速口——民政局),满足了群众的乘车需求;六是加大辖区内驾培市场整顿力度。共查处非法驾驶员培训点29家,由公安部门按照非法经营立案29家;七是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八是全面推行执法程序程序化、执法文书格式化、执法档案标准化,实现了程序规范,执法文书的制作标准统一、格式固定,执法水平得到提升;九是通过市、县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单位年度抽查复核,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一次性通过省、市爱卫会的评比验收,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十是新闻宣传工作亮点纷呈。2017年全年“内乡运管”公众号陆续25期近50篇,向市运管局报送信息42篇,录用36篇;南阳日报刊登2篇;市交通运输局网站采用4篇。
二、2017年工作回顾
(一)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实行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每月对企业不少于五个工作日的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工作,真正使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每年度开展半年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述职,进行民主评议,并作为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从局长到主管副职到各股室负责人到各股室责任人,从企业经理到副经理到安全主管到安全员到各经营业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有落实的管理体制;二是从强化管理体制入手,加大对驾驶人的管理。解决好安全生产机构设立问题尤其是货运企业,要求安全生产机构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付管理部门检查,切实做到制度上墙,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筛选,要业务熟、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企业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对不称职、不负责的坚决更换下去,保证了国家的安全政策、法规能够贯彻下去;形成安全培训制度,要求货运企业根据车辆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找出切实可行、适应自身特点的办法,可以不拘形式,但必须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得低于12个学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们推行常规安全例会与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方式进行安全培训,很好的解决了驾驶员分散、不易集中的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两客一危”企业已切实形成了驾驶员例会制度,每月例会均在二次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企业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对不按规定组织安全培训的“两客一危”及普货运输企业及时进行约谈和停业整顿,同时加强对驾驶人的跟踪管理,尤其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交通违法记满12分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的,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我们要求企业对其解除聘用;三是抓好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县三个客运站都能认真落实好“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特别是在春运、“清明”、“五一”、“端午节”等假期及夏季道路运输特殊时段,及时召开会议,细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营运客车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客运车辆“三不进站、六不出站 ”的规定以及长途客车凌晨二至五时停车休息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隐患,遏制了交通责任事故的发生。对全县4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车配备了视频提醒装置,出车前将安全乘车应注意的包括系安全带事项告知乘客,400公里以内的由司乘人员告知,同时加大驻站监督人员工作力度,加强驻站监督职能,要求驻站监督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漏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一岗双责”,将安全隐患堵在源头;坚持好了每月都由主抓客运副局长带队到各客运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行动,并扎实推行“安全带-生命带”专项活动,采取抽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立检立改,坚决杜绝“带病车”、“问题车”出站,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四是严把市场准入关,稳步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为加快道路运输产业发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2017年我们按照标准化建设评价细则,广泛动员全县道路运输企业踊跃参加达标评价,把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资质、年度运力更新、新增审批业务重要参考依据,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日常监督管理,使道路运输企业对安全达标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全方位对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核查评估,至2017年年底,“两客一危”企业达标率100%,普货运输企业达标率80%;同时积极加强对新申请物流企业安全标准化要求,对新申请物流企业除在车辆设备、从业人员、停车场地、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外,还把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许可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2017年新审批9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已全部达标。五是加强动态监控,强化对运输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按照《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对规模达到五十台车以上的运输企业须建立自己的动态监控平台,配备专职监控人员,专职监控人员配置按照每100辆车一人,最低不少于两人,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为保证动态监控能高效运行,我们要求各个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监控平台,对本企业车辆实施动态监控,监控设备必须自带预警、提醒、存储功能,并按要求配备专职监控人员二十四小时实施监控。对于发现的违章行为实施三级预警提示功能,做好记录,通知到相关驾驶人进行纠章处理,拒不纠正的及时报告公安交管部门备案,事后解聘相关驾驶员。局业务股室对企业监控平台及监控室认真做好三个检查,一是利用QQ视频通话检查企业监控室人员在岗情况;二是不定期到监控平台或监控室检查监控情况;三是抽查车辆动态运行状况,充分发挥北斗、GPS动态监控作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六是加强信息共享,认真开展好“约、停、吊”行动。在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按照规定认真排查,对排查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给与处罚和停业;在处理违章上突出一个“重”字。处罚均按规定的上限处理,开启对企业、经理人的处罚程序,哪个企业违章多、问题多,不仅处罚车主,企业和经理人必须受到处罚;在信息共享上突出一个“实”字。对抄报执法信息、隐患整改,严格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第一时间督促企业予以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做到有查处、有落实、有结果、有反馈、有备案,严格按照“谁分包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漏查谁负责、谁造假谁负责”的原则,对整改不到位的,一次批评,二次约谈,三次停业整顿,严重的吊销经营许可,2017年全年共约谈企业15家,停业整顿6家,实现了抄报信息隐患整改率100%,反馈率100%;七是以“内乡县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主题,邀请县交警大队负责同志进行授课,认真组织全县180余名出租汽车、公交车司乘人员的安全再教育集中培训。
(二)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要求,运管局行政审批业务全部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新成立了行政许可审批委员会,进一步细化行政许可审批细则,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为。行政许可审批委员会定于每月10号、20号、30号召开会议,集体研究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对道路运输经营办理许可事项必须由相关业务股室牵头,局安委会参与,出具相应现场勘验报告及安全标准化达标报告方可进入审批环节。行政审批工作的进一步细化使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便捷;二是培育市场,加大物流业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了每季度召开一次物流企业座谈会,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解决物流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内乡现有物流企业30家,货运车辆5000余台,大型运输车辆3000余台,累计创税近3000万元。针对营运货车动态监控,严格执行了企业动态监管制度,各企业必须设立自己的监控室,并按规定配备专职监控人员二十四小时实施监控。截止目前,物流企业所有营运车辆已全部纳入动态监控中;三是积极参与到县团委组织的第三届爱心送考活动中,组织县顺通公交公司出租车做好爱心送考志愿服务工作;四是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推行车辆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明确道路运输经营者是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进行监管。为保证全县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对“两客一危”及普货运输企业,针对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环节,坚持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周期维护、视情修理、定期检测、实时更新的原则,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车辆运行状况、运营里程、道路条件、使用年限,确定车辆整车维护保养周期,制定年度维护计划,按计划实施二级维护保养,并委托有资质的维护厂开展整车二级维护,由维护厂完成二级维护保养、检测,符合车辆技术要求的,出具相应的竣工合格证;同时加强对申请整车二级维护许可的把关。申请者除具备专业车辆技术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外,在硬件设施上必须具备仪表工具、专用设备、检测设备、通用设备。对设备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予审批;对已审批二级维护资质的企业,需进行整车二级维护项目作业的,许可资质重新认定,在设备上需增加专用设备、检测设备,认定不合格的维护企业不得从事道路运输整车二级维护业务,要求车辆维护经营者出具竣工合格证时,必须做好维护记录,健全车辆检测档案,以上这些车辆技术管理方面的机制创新,保证了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五里堡汽车站的开业运行,解决了客运车辆“乱停乱上”、违章占道经营等问题,较好地改善了五里堡转盘周边交通状况;先后投入19.5万元,配合消防安监部门新装了二楼大厅消防卷帘门和烟火报警系统,在院内外安装了32台监控器,对站内外主要部位实行有效监控,有效增加作业现场、重点区域的安全深度,使防控点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2017年春运期间累计发送乘客九千余人次,发送班车六百余台,未出现乘客滞留现象及安全责任事故。目前,该站正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挥纽带作用及平台效应,满足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南来北往的客商及车辆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服务;二是做好我县“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按照“路线优化、运力保障、票价合理、机制长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客运行业实际,以服务群众出行和扶贫攻坚为切入点,成立6个督查组,以行政村距停靠点2公里以内为标准,对20条农村客运班线,288个行政村逐线路、逐村通车情况进行核查,对其中已通班车的264个行政村,在村委会设置村村通标准公示栏,在相应的路口设置客车停靠牌,公示途径班车牌照号、发车时间、日发班次、驾驶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方便群众出行;对其中24个尚未通班车的行政村,由县汽车运输公司开通了预约车,在相应村委会公示预约车联系方式,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对于个别不具备大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县汽车运输公司购置面包车和小型客车入村运营,实行电话预约,开通赶集班、学生班、周班、隔日班等方式多样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截止目前,全县行政村通车率达100%;三是新投入30台新能源公交车,开通运行了四条城区公交线路,规划设置了92个候车亭,45个公交站牌,其中旅游线路12个候车亭,1个公交站牌,投入资金316.399万元,全部采用光伏发电配套,实现了上车一元,10-15分钟一班,老年人、残疾人、军人乘车免费,学生半价,成人月票优惠等,出台了《内乡县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营运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及财政补贴、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内乡县城市公交运营情况考核表》、《内乡县(乘坐公交)民众满意度调查表》,使市民充分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实现便民、惠民、服务于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执法队伍形象持续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纪律要求,按照规范要求去运作,按规定程序办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认真执行《内乡县交通运输局从业行为规定》,加强文明执法水平的监管,彻底纠正在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生、冷、横、硬”的工作态度,解决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不作为行为,坚决杜绝人情车、人情事以及有违政风行风建设的问题;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重新界定了业务部门与执法部门的权限,由稽查队统一对外行使执法权,购置电脑、打印机,全面推行执法程序程序化、执法文书格式化、执法档案标准化,实现了文书制作、档案管理电脑上操作,确保了执法文书的制作标准统一、格式固定、真实有效。强化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四是通过聘请运管执法义务监督员,公示投诉举报电话等措施,接受广大群众及业户的监督,将执法为民理解延伸和具体化;五是设立执法监督室,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委员会,定于每月10号、20号、30号召开案件审查会议,对进入一般程序的行政执法案件由稽查队收集证据,调查清楚报法制股把关,提交案件审查委员会统一审核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六是净化了驾培市场,持续对辖区内挂靠经营、异地培训、超范围经营以及擅自从事驾驶培训业务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了打击,对查处的非法经营业户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依据其经营时间和规模,重新审查其违法深度,对非法经营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移交县检察院,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非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下的,由稽查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理不了的将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对小有规模的非法经营培训点,按照“三拆除、两去向”(三拆除即:拆除牌子、拆除标志线、拆除坡道起步等相关教学设施;两去向即:关注关闭后的非法培训点车辆的去向,遗留学员的化解去向)的原则,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采取“三天回头看”的办法进行整治,持续跟进,防止反弹,切实做到了整治一家、关闭一家,规定了正规驾培机构不得受理非法驾驶员培训点学员的培训档案,违法者一经发现,将停业整顿。为保障学员切身利益,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实行学员投诉限期办结制等措施,坚持“一岗双责”,安排专人负责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认真及时处理学员投诉举报及建议。凡涉及学员投诉举报问题,查证属实的必须7日内办结,规定期限内不能妥善解决的,追究相关人员及负责人责任。实现了辖区内无非法驾驶员培训点的预期目标,规范了驾培市场;七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成立了县运管局精准扶贫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精准扶贫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驻村工作队,抽调48人进驻大桥乡河南村,瓦亭镇温岗村,师岗镇张沟村、青薇村、吕营村,桃溪镇黑山村,选派主管副职担任瓦亭镇温岗村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入户了解贫困人员家庭、收入、困难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造册登记,商讨脱贫对策,梳理帮扶措施,制订帮扶计划,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八是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局机关先后被授予“市级标兵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年保持市交通系统和市运管系统先进单位,树立了交通运管部门良好社会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道路运输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道路运输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不容忽视。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补短板仍需加大力度,道路运输行业深化改革任务繁重,转型升级亟待加快,运管部分职能转变,市场管理规范的新课题、新思路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执法的规范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执法文书的制作与完善亟待需要更进一步规范。
二是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干事创业的劲头有待于提高。
三是运管机构改革完成后的遗留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影响队伍稳定的因素还存在。
四是“黑驾校”又有反弹的迹象,非法网约车扰乱客运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问题亦然存在。
四、2018年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四个一流”奋斗目标和“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全力完成上级部门及局党委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到接受任务积极、完成任务质量高。
二是解决好运管机构改革后的遗留问题,达到服务社会、稳定队伍的目的。
三是努力规范管理程序、办法、行为,较好地培育市场,服务区域经济。
四是积极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快内乡县综合物流园的推进工作。
五是以源头管理为手段,以安全管理为主线,全面强化客运、货运、维修、驾培、出租五大市场的管理,努力提升行业形象。具体讲,在客运方面主要抓好驻站监督,实名制购票、乘车,突出“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的管理,突出长途客车中途落地休息制度和夜里凌晨两点至五点停车休息制度;在货运方面,突出抓好危货运输、动态监控工作,重点突出抓好服务,防止物流企业的恶意竞争,保证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维修方面在二级维护取消后,重点抓好综合性能检测,解决二级维护取消后车辆出车前的保修衔接问题;驾培市场突出培训质量,杜绝以价格形式的恶意竞争,城区及周边乡镇非法驾驶员培训点的清理工作已初显成效,偏远地区“黑驾校”又有反弹的迹象,下一步将加大稽查力度,开展部门联动,力争通过3-6个月的时间在全县范围内肃清各乡镇的非法驾驶员培训点;出租市场重点是通过与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合作,加大力度治理非法网约车,并提升巡游出租车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