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6:3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汇报材料题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继续发现新的问题,循环往复,形成围绕某一问题的研究结果。①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②研究性教学将教学主体地位和权利还给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同时锻炼学生在表达、组织材料、审美等方面的能力。研究性教学的模式已经在分子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多门课程中尝试应用,③④⑤而在植物生物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中尚未见应用报道。
2012年9月-12月,笔者承担了植物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改革项目,并在教学过程中首次对生物类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本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从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设计、实施到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获得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现将改革过程做一介绍,与同仁们探讨。
1 课程基本情况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揭示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类与分布,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普通生态学、遗传学、植物细胞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打算从事植物学相关工作或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受到从事与植物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专业人才的要求。
基于课程特点,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植物生物学主要是采取“老师讲,学生记”的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填鸭式教学往往出现接收而不接受的情况。(2)纯基础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太抽象,学生兴趣减小,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更是如此。(3)教学内容局限。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对教材外知识,如果老师不讲,学生觉得知识量不够,但如果通过讲授的方式提供,学生复习起来没有参考依据,理解掌握比较难,其结果是仍不能接受。(4)传统的授课方式的评价模式单一,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常出现高分低能,知识考完就忘。
2 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对本次教学改革设定了核心理念,即:注重基础,培养兴趣、增强互动、拓宽视野。由于植物生物学为专业基础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兴趣,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改革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沟通,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通过教学的实施,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训练学生文献搜索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改革思路为:在注重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压缩讲授课时,留出部分课时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汇报。学生自主学习部分以应用知识的学习带动基础知识的消化,以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在改革中我们借鉴了宁波万里学院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学内容突破教材限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立题,组织讨论汇报。在评价模式上,降低考试在学生成绩中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评价过程由学生参与,提高其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取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讨论、汇报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讲授过程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将课程主线、每章知识结构和学习知识要点告诉学生。学生课外根据每章主线自学详细的知识点。在基础知识讲授之外,设立研究性教学学习题目,开设讨论课,并对讨论结果由学生自主评分。课程考核方式也由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转变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研究性教学评价成绩”,各自所占比例为2:4:4。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由以前的80%降为40%,降低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其将精力用于研究性学习中。
3 研究性教学实践
本次教学改革过程除了完成传统的讲授方法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外,新增了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完成了以下几步工作内容。
3.1 编写新的教学计划
按照教学改革思路,将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制定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提出题目、学生选择题目、准备和汇报的具体时间。在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上应精心考虑,主要选择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研究性教学之外,在讲授课程中插入小型讨论课,调动学生积极性。
3.2 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在本课程的绪论课中,将本学期的研究性教学拟讨论的题目提供给学生,本学期拟定了5个题目:“中国的山野菜资源”、“中国生物入侵植物情况”、“芳香植物及其应用”、“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况”、“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学生之间自由组合以4人为一组,选择感兴趣的题目,选择了其中4个题目。分组要求组内成员团结协作,有合理分工,在课余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所获得的知识形成书面报告及幻灯片。教师在期间对学生准备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释疑。
3.3 集中性汇报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笔者将讲授完成后的四次课安排为研究性教学汇报课环节,每次课就一个专题进行汇报并组织讨论。在汇报以前,由老师引入主题,学生汇报组中选择一位同学作为主要汇报人,汇报本学期以来就该专题的学习内容,汇报时间30~40分钟。汇报完后,学生向其余同学展示书面总结报告。汇报完成后,4位同学一起上讲台,作为观众的其余三组同学就汇报中的知识存在的疑问和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引起讨论,并对汇报过程提出改进建议。汇报和讨论完后,汇报小组就组内4位成员的贡献大小提出组内成员成绩分配比例。其余三个小组由组长牵头,为本次汇报的小组组织组内评分。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就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协助解答,并对汇报和讨论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3.4 问卷调查
在本学期教学过程完成后,为弄清学生对教学改革的适应情况及改革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向学生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见后。
4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在学生期末评教、问卷调查以及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中均可体现出来。植物生物学课程上课学生对本课程期末评教的分数为91.593分,教学效果位列全校前15%,说明学生喜欢这种课堂模式,对本次教学改革非常认可。
为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情况,在本学期教学完成后,笔者就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教学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以选课的16位同学为对象,发放和收回问卷15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期开始,通过绪论的讲解,73.3%的同学表现出对植物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出于兴趣学习植物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80%的同学对植物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13.3%的同学兴趣和原来一样,只有1名同学因为觉得植物学有点复杂兴趣变淡了。对于本次教学改革的模式,93.3%的同学觉得老师提供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适中。所有同学都认为“老师提出题目,自己去查资料看文献”这种模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或较有帮助,没有人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状态的调查中,只有13.3%的同学很积极地准备了,73.3%的同学较积极地准备了,只有一位同学认为自己是“应付了事”,说明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准备情况的追踪检查,鼓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题目设置方面,80%的同学认为很有意思,20%的同学认为较有意思。在团队大小和组成方式方面,本次以自由组合的方式,4人为一组开展协作式学习,93.3%的同学认为人数较合适,只有一位同学(占6.6%)认为人数太多自己参与不够,大家都赞成自由组合,说明今后人员分组方面4人一组比较合适,在人员组成上应鼓励兴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合。在课堂汇报的时间上,本次安排学生汇报时间为30~45分钟,66.7%的同学认为时间合适,而其余同学则认为时间太短,意犹未尽,说明今后汇报过程应适当增加学生支配的时间。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上,66.7%的同学认为基本掌握了学习内容,20%的同学认为自己勉强掌握,而13.3%的同学认为知识太多未能掌握,这与以前预期一致,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就是让学生对相关应用知识有初步了解,将来涉足到这一领域时再精细地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上,86.7%的同学希望今后的教学中部分采用探究式学习,13.3%的同学希望完全采用探究式学习,而没有同学再选择传统的讲授式学习。在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方式上,本次改革引入了学生打分的评价方式,60%的同学认为这种方式很好,40%的同学人为好,但担心学生打分不科学,没有人否定学生打分这种评价方式,说明我们今后教学中可以引入学生评分的这种模式,但应该制定明晰的标准,使评分过程更科学。
5 结束语
本次教学改革首次尝试了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走出了传统的讲授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改革取得了成功。这种教学模式将来可以进入更多的专业课课堂,也为今后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修订提供了素材。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团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老师教学准备过程,制定的研究性教学相关规则,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研究性教学评分标准等。学生还提交了详细的书面学习报告,汇报过程教师都进行了全程录像。这些资料不仅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学生来说,也是大学生活中一个良好的记忆。
评价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采用期末考试:研究性学习:平时成绩=4:4:2的方式,降低了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更注重平时评价,过程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引入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汇报过程由学生给予评分。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次到位,本次教学改革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在本次学生材料准备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准备情况的追踪检查不够,导致学生准备的时候不能非常积极地准备,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学效果的追踪,并把这一过程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此外,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还提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一个有互动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是主体,而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应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释
① 唐健,李敏华.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3:100-102.
② ,程丽萍,刘云军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初探.生物学杂志,2011.28(2):108-110,113.
③ 王石平,金安江.《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4-137.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现象;科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14-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教学培养计划的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大学四年的理论环节学习的总结与知识升华,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筑造坚实的基础。对于工科类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设计图纸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毕业设计环节的锻炼,可使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方法、较好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制约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涉及以下方面。
一、工科毕业设计选题问题与对策
选题工作包括指导老师立题和毕业设计学生选题两个环节。指导老师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称为立题,该项工作关系整个设计的周期与质量。准确的题目有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严把毕业设计立题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科类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科学研究项目、企业生产一线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类别有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技术工程开发以及工程设计三大类。一般指导老师将确定好的题目直接安排给所带的学生,但在实际执行时,此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毕业设计工作量偏大或偏小、题目缺少工程背景以及研究内容跨专业程度过大等,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甚至有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脱钩。针对以上亟待解决问题,根据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毕业设计立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题目的设定,在最终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之前,必须进行毕业设计立题申请,成立毕业设计立题审核专家组对指导老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逐一研究与讨论,评价题目的可行性,通过专家组的研究决定指导老师提交的题目是否可以立题,对于存在问题的题目,给出修改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近年来陕西理工学院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实现学生和毕业设计题目的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实现双向选择,每个学生至少可以预选报三个毕业设计题目志愿,同时附上自己的专业信息和研究特长,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之上,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中再确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有效避免直接将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达到毕业要求。
二、工科毕业设计文献查阅、开题报告问题与对策
对于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总纲领,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是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首要工作。对于开题报告工作,最好阅读与该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明确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通过大量阅读,书写文献综述,阐明该课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细化,哪些属于国内都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哪些属于国外已经解决而国内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有方向,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提出自己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工作。
三、工科毕业设计电子资料问题与对策
工科毕业设计资料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图纸以及开题报告等。近年来,毕业设计电子资料逐渐取代纸质资料,方便师生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与改进。
1.毕业设计电子论文格式规范化与对策。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化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给美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展现学生毕业设计劳动成果。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规范的论文现象。究其原因:一方是在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化的实施意义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指导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或指导不到位,从思想上根本没有重视本次毕业设计格式规范化的重要性。对于此类问题应对学生进行该方面教育工作,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工作,切实重视毕业设计格式规范化的重要性。毕业生通过对自己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处理,也是在锻炼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逐步形成一种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2.毕业设计电子工程图问题与对策。对于毕业设计工程图纸,传统的方法,工程图纸在绘图室采用手工绘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生招生数量的增加,计算机绘制越来越适应目前形式的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逐步替代手工绘图,电子版的图纸很方便师生交流信息,为柔性化的指导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但电子图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往届毕业设计图纸,出现毕业设计工程图纸抄袭现象,同时弱化了传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对于此类问题,本科毕业设计图纸可以采用电子图纸与手工图纸同时进行的方法,如对于工科机械类毕业设计题目,在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图同时也得采用手工制图相关的零件图。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抄袭现象,同时又加强了学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同时加强论文重复率和相似性检测工作,要求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重复率不能超过10%,可有效杜绝学生大面积抄袭别人的学位论文,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宣讲大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研究态度。
四、工科毕业设计过程指导问题与对策
1.团队指导与资源优化。团队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团队具有集体的智慧,团队具有柔性化的指导优势。因此急需要团队的建立与扩展。团队指导可以将不同的指导老师优质资源共享,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优质资源互补原则,借助兄弟院校的试验平台或丰富的理论经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如陕西理工学院可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相距较近的省内高校联合指导学生,也可让学生去兄弟院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实验工作,使我校毕业生真正体会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精髓,也使得我校毕业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发展速度更快,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更强。例如,对于研究增材制造方面的题目,就需要优质资源共享方式,如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在增材制造方面取得创造性成就,无论是实验设备,还是实验水平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也可邀请该校的增材制造方面的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以激励我校毕业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其毕业设计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搭建我校增材制造实验室,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学生提供实验的条件和场所。
2.周汇报环节的实施与推进。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每周定时安排课题组的汇报与总结,让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自己的一周内的工作情况,即使没有进展也要汇报工作。达到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检查学生一周的工作情况,及其对课题的研究进展,包括查阅资料、企业调研、实验进展、CAE软件运算进程、国内外学术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该研究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便于指导老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和指导学生。课题汇报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当然汇报不是走形式,对于本次汇报工作表现相对落后的同学,要求提出改进与后续的措施,否则按照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文件规定延迟或终止毕业设计进程。
五、工科毕业设计答辩、成果保护问题与对策
毕业设计答辩是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辛苦劳动的收获节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创新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如何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首先要扎实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到有备无患,只有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付出了,才能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心中有数,临阵不慌。也可对毕业设计答辩整个过程进行录像,从录像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设计思想、方案及其预期的成果以论文、专利等形式进行保护,一方面在肯定师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夯实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推动科学研究健康成长。
六、结语
通过对工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实施对策如下。
第一,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题目的研究价值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优化与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水平而定。
关键词:毕业设计环节 教学质量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26-02
毕业设计环节是本科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经过三年半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毕业设计是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系统培养和充分锻炼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近些年来,受到学生数量增加,就业考研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环节的时间不断缩水,毕业设计内容不断简化,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降,教师和学生的态度缺乏严肃认真,论文抄袭、答辩敷衍,因此各高校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改革毕业环节教学管理模式[2],为此我院从制度建设、过程监控、毕业答辩等方面对毕业环节质量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
1 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毕业环节时间安排
针对毕业环节出现的新问题对学院制度文件进行必要的修订,包括学院《毕业环节有关规定》、《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毕业环节中期检查要求》、《校外进行毕业设计协议书》和《毕业环节安全协议》,从制度上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严格、规范的要求,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制定学院《毕业环节请销假制度》,需要参加考研复试或就业应聘的同学,根据请假时间长短,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登记和多级审批,规定学生请假需要有考研学校、应聘企业等部门或单位的相关证明,时间较长者需要辅导员、教学办公室、副书记、副院长多级签字审批,并严格规定返校时间。
为保障安全、顺利完成校外毕业论文,学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制度。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采取导师负责、学院审批制,必须由指导教师推荐或企业提出申请,学生校外毕业设计必须由专人负责,毕业设计题目由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必须符合学生专业和毕业论文要求,对事务性和业务性等非专业或不符合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题目不予批准。学生必须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指导教师定期到校外单位进行检查,并与校外导师交换意见。
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制定合理的学院毕业环节时间安排表,将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时间和提交论文材料等相关工作进度要求详细安排,并于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发放给所有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提前对毕业设计进行规划和安排,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2 严格管理毕业设计过程,优化管理模式
细致且严格的过程管理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有力保证。学院从选题、实验指导、期中检查、多级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大毕业设计环节过程监控力度,切实保证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效果。
2.1 选题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选题是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对于科学研究类毕业设计题目必须要有科研项目支撑或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避免学生无法得到有用的研究结果,导致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工科学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未来工科院校发展的大趋势,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设计类毕业设计要占20%,因此学院鼓励增加设计型课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2.2 严格考勤,加强指导
考研复试或就业面试占用较多的毕业设计时间,所以不仅要有严格的请销假制度,而且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学院向各实验室统一发放考勤表,要求学生每天签字记录考勤,并每周上交学院,同时学院统一印制实验记录本,要求每位学生详细记录每天的实验研究,并定期抽查,实验记录的质量在毕业论文成绩中有所体现。
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认真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院要求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三次现场指导学生实验研究,其他时间要求研究生继续指导和监督,同时定期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毕业设计进展汇报,研究生提出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组织中期答辩,督促检查毕业设计进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间阶段,学院组织全面深入的中期检查,对学生的工作进度、考勤情况、教师指导情况、论文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毕业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中期检查与毕业答辩考核要求一致,各系部3~4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开展中期汇报,学生准备完整的前期材料,使用PPT详细汇报前期工作,并汇报后期研究工作安排和计划。对校外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要求必须回校参加中期检查,有条件的可以邀请校外导师参加。通过中期检查给予学生及时且具体的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以及导师深入细致的指导,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使学生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培养学生勤动脑、肯吃苦、勤动手的科研态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3 严格答辩制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健词]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借助以下几个途径。
一、泛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周的泛读课上,阅读指定的课本以外的材料,这些材料后都配有阅读理解题目。课堂上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泛读能力。
1.跨越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生词便是顽石、沟坎,使溪流不断回漩激起浪花,冲过去便渐入佳境,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
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re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that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such as…)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例如,child-childless(无子女的,-less表示“无…”), Marx-Marxism(,-ism表示…主义),large-enlarge(扩大,en-表示“使…”),tell-foret ell(预告,fore-表示“前”),state+runstate-run(国有的)等等。阅读速度生词问题解决了,就为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
2.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第三,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
3.跳读和略读
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自己阅读目的、读物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便是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二、课外阅读
利用“英语角”这块园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次“英语角”活动都让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把自己在课外读到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兴趣的做汇报演讲,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英语水平。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有的用笔指着,有的用尺子点着,有的边读边查字典,对于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及时加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解题方法指导
有些学生课后反映,文章看懂了,题目却做错了,很是烦恼。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我在指导学生做“细节题目”时,要求根据题目到文章中去找,主观题目较难,在高考中的比例也较大,学生感到比较头痛,我就指导他们遇到主观题不轻易下笔,注意观察首句和尾句,认真体会作者的“话中话”、“弦外音”。首句和尾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是作者要得出的结论,是关键的语句,认真体会便可做好题目。
五、选好读物,提高阅读能力
选择读物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选择阅读读物时总是遵循这几个原则――思想性:内容健康,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化;规范性:让学生阅读一些原著或英美国家专门为外国人编写的材料,从中学到地道的英语;趣味性:选材要力图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享受;多样性:经常利用China Daily给学生选一些材料,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可读性:选材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是对英语产生兴趣。
一、旅游地理
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消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的旅行游览、疗养娱乐活动涉及的旅游资源方面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知识中认识和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而他们大都没有走出校门,从未见过世面,一味地介绍北京悠久的历史,上海繁华的都市,这纯粹的理论教学对他们来说是很难产生兴趣及接受的。必须运用不同传统的教学法,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与作用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本学期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我积极采用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制作幻灯片、画图,浏览网络信息,获取旅游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互动、交流与学习,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传统教学法与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机械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单纯地接受知识(也有传授一些技能,但只是单纯模仿,使学生机械地掌握但不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自、选择权,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扼杀。任务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三、任务教学中的步骤实施
1.设立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在讲到第五章第三节“古都名城”中的中国六大古都这一内容时设计的任务是推介中国六大古都城市的有关旅游涉及的内容。介绍完毕后由听者提问题进行回答及探讨,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2.确定任务的内容。任务的内容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如以上的例子我给学生的任务内容:给一批游客推介你所在的古都,使之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明白他要做什么。
3.布置任务和指出要求。老师设计好角色,给学生布置任务。这并非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又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4.指导操作方法。老师给学生指导完成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在布置任务下去后,老师要给学生指导如何分工。在指导任务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所需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任务”,就需要借助图片、网络图、资料等。要做成PPT,如何做得更漂亮美观,又得达到很好宣传效果?有些学生不会制作PPT,老师进行指点,或让部分会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发挥学生教学生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时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材料也是必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在任务中我提供有关介绍古都的书籍、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资料。提前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可使任务的进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在学生做好PPT,要展示成果时也要指导学生做汇报,这也是锻炼综合能力的过程。学生对成果进行汇报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
5.做汇报。汇报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分工后,把任务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展示给观众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汇报成果时,是以小组全体成员出现,从接受任务、分工到完成过程、获得知识等方面各种能力都可以在汇报中得以锻炼和提高,真正体现了的任务教学法的从“做”中学。如负责汇报的学生把古都关于旅游方面情况说出来,而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到受益。原本由老师要教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掌握,再由学生消化后转化给其他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法。
6.总结与点评。负责汇报的一组学生汇报完后,先由其他组的成员进行点评,从普通话流利、语表通顺、PPT制作正确、推介内容完整、介绍内容有代表性等方面进行点评与打分。或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在互动中交流与学习,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后由老师总结,评选出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小组,并颁发奖品。
一个好的老师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他如何让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当然老师也要具备为人师表的资本和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任务教学法能让学生增加专业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是先进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主编彭淑清.中国旅游地理.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2、日常公文的分类;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4、电子公文;5、公文范例;6、尝试写作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
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
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写文件也同样,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经过几稿才能通过。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5、关于语言的精练。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
修改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几种常用的商务公文
请示: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请示的特点
一、针对性。只有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重要决定、重要决策、人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呈批性。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领导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三、单一性。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受文领导,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时效性。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单位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请示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
一、请求指示性请示。
二、请求批准性请示。
三、请求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有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组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的请示》
2、受文领导。每份请示只能写一个受文领导,不能多头请示。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语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理由。
2、主题。主要说明请示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3、结语。另起一段,其习惯用语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呈请核准"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予以执行"。
三、尾部,其主要结构为落款与成文时间两部分。
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一、一文一事的原则。
二、材料真实,不要为得到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
三、理由充分,请示事项明确。
四、语气平实、恳切,以引起上级的重视。
报告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询问的陈述性上行公文。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真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的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的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为主,语气要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语言。
报告的特点:
一、报告的目的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建议、答复等,它不直接请求上级机关正面回答报告中的问题,所以不带请示事项,这是它与请示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报告中一般不提建议或意见。如果确实需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部门贯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可建议上级机关批转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一经批准,便作为批转文件的附件下发,其权威性依赖或附属于批转机关。
三、报告在内容上不像"请示"那样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在一件公文中综合报告几件事情,层次结构比较复杂。
四、报告广泛使用于下级向上级反馈信息,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向上级及时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
报告的种类
报告从种类与内容上分主要有: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例行工作报告。
写法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受文领导、正文、落款、成文时间组成,下面介绍几种报告的写法
一、汇报性报告
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分为两类:
1、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这种报告的特点全面、概括、精练。
2、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向上级所写的汇报性报告。
二、答复性报告
这种报告是针对上级或管理层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告。这种报告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三、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相关的事宜。
四、例行工作报告
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向上级,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如,财务报告、费用支出报告等。
公告
公告是用于对企业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
公告的写法
公告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公文,它内容较为单一,篇幅较短,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
一、标题。
公告标题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发文机关和文种以上两项,多用于政府机关;有的只有文种,如《公告》,标题之下,有时可依公告单独编号。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主旨与说明构成。
主旨单独成段,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出此公告的主题内容。
说明写出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尾一般用"特此公告"作为结语。
三、落款及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标注在标题下方,也可以注在公告结尾处。重要的公告落款处除注明发文单位外,还应标明发文地点。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的进行传达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同时"会议纪要"是可以多向行文,具有上报、下达以及同级单位进行交流的作用。
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如下:
一、首部。这部分的主要项目是标题。有的会议纪要的首部还有成文时间等项目内容。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的。如《*****公司******会议纪要》。
二、正文。会议纪要正文结构由前言、主体两部分组成。
1、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
2、主体。它是会议机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的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公文通过E-mail的方式批阅使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但现在国内缺少实现网上公文批阅的软件,文件容易被拷贝、篡改,企业的办公方式还无法真正实现无纸化。
电子公文的写法
电子公文主要由主题、事项或附件落款组成。
一、收件单位/人
二、抄送单位/人
三、主题。相当与公文的标题,如《关于***请示》、《关于****报告》。
四、事项。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发文目的,事项等(与日常公文协作方法一致),若提供相关文件或报告等,可以附件方式发送(注明)。
1.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反射现象。
(2)光能发生多次反射。
(3)了解“角”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2 观察、画角
(1)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坚持实验记录,能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出实验结论。
(2)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
1.3 认识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多次测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意义。
(2)感知角的大小。
2 课题目标
2.1 学具开发
在学具的开发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会经常闪现。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学具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
成功的学具实验前需要进行多次改进,还要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使用效果再次进行多次改进,实验反思后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因而,学具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制作者的耐心与毅力。
2.2 学具应用
长期坚持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将同一学具用不同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状,使不同学科的学具能相互通用。数学与科W学科的通用学具有利于解决学科间的共性问题。这样,通过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 实验目标
(1)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
(2)培养小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锻炼其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其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活动分析
重点: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并学会画角,坚持实验记录,能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难点:调整光的入射角度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感知角的大小。
5 活动准备
(1)镜子底座、镭射灯等。
(2)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等。
6 活动过程
6.1 设计镜座
6.1.1 教师活动
问题:调整两面镜角度科学的做法有哪些?
6.1.2 学生活动
讨论问题:
①简单的自制学具,选择简易的材料并制作;②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方案;③选择效果好的自制学具。
6.1.3 活动目标
为学生使用学具打基础。
6.1.4 课题目标
开发实用的学具,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自制学具设想。
6.1.5 实验目标
自制学具,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6.2 设计旋转两面镜
6.2.1 教师活动
问题:如何使两面镜既能固定又能旋转起来?
6.2.2 学生活动
讨论:
①两面镜子的大小;
②它们能完全重合;
③制作简单,固定方法如何有效,旋转如何灵敏牢固。
6.2.3 活动目标
为学生使用学具打基础。
6.2.4 课题目标
开发实用的学具,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自制学具设想。
6.2.5 实验目标
自制学具,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6.3 讨论测量方法
6.3.1 教师活动
拿出自制学具,让学生观察后,问:“有什么想说的话?怎样测量?”
6.3.2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如何画角后量角。
(2)猜想镭射灯距离镜子的远近不同实验结果如何。
(3)镜子的夹角如何测量。
(4)提出改进意见。
6.3.3 活动目标
启发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进行学法分享。
6.3.4 课题目标
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发现,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活动,改进学具。
6.3.5 实验目标
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开放式实验活动。
6.4 教师演示使用镜座的方法
6.4.1 教师活动
(1)使两面镜的一边与镜座水平线重合,旋转另一边。
(2)使两面镜与镜座的一边与垂直线重合,旋转另一边。
6.4.2 学生活动
小组观察并提出问题。
6.4.3 活动目标
让学生科学地操作,减少测量的误差。
6.4.4 课题目标
进行学具操作的学法指导。
6.4.5 实验目标
实验的示范作用。
6.5 接光游戏
6.5.1 教师活动
教师手执镭射灯照射一面镜子。
6.5.2 学生活动
一个学生用一面镜子接住墙上的亮光,另一个学生用另一面镜子接住对面墙上的亮光,其他学生一直沿续下去。
6.5.3 活动目标
①设计合理;②分工合理;③讲究效率;④有活动补救预案。
6.5.4 课题目标
多角度观察;改变入射角度。
6.5.5 实验目标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6.6 测量角度与镜子中的像
6.6.1 教师活动
提出测量要求:两镜之间的夹角分别为20°、30°、45°、60°、90°时,镜子中像的变化。
6.6.2 学生活动
讨论测量条件及使用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6.6.3 活动目标
(1)学生有责任感,了解器材性能,掌握操作技能。
(2)数据记录清楚、分析科学。
6.6.4 课题目标
学生观察测量出现的问题,整理与分析记录符号信息。
6.6.5 实验目标
获取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行观察实验。
6.7 数据统计与分析
6.7.1 教师活动
改变两镜之间的夹角,镜子中的像如何变化。
6.7.2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设计、分工、汇报方案。
(2)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并测量。
6.7.3 活动目标
了解多次反射的现象。
6.7.4 课题目标
多角度观察;改变入射角度。
6.7.5 实验目标
①学会实验的变量控制;
②学会实验的特殊值法。
6.8 测量光在正方体内壁的反射情形
6.8.1 教师活动
研究光在正方体内的反射情况。
6.8.2 学生活动
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8.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8.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设性意见。
6.8.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9 测量光源在正三棱柱内壁的反射情形
6.9.1 教师活动
研究光源在正三角形内的反射情况。
6.9.2 学生活动
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9.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
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9.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与建设性意见。数学与科学学具能相互通用。
6.9.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10 测量光源在正六棱柱内壁的反射情形
6.10.1 教师活动
研究光在六棱柱内的反射情况。
6.10.2 学生活动
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10.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
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10.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与建设性意见;数学与科学的教堂结合有利于解决问题。
6.10.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11 讨论测量方法
6.11.1 教师活动
“你能公开自己小组的课堂记录并解释说明吗?如能,怎样表述效果最好?”
6.11.2 学生活动
展示并解说。
6.11.3 活动目标
交流成果。
6.11.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学具进行反思和修改,数学与科学学具能相互通用。
6.11.5 实验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实验过程、现象与结论。
6.12 学生体会
6.12.1 教师活动
“通过各小组作品简介,总的来看,你有什么想法?”
6.12.2 学生活动
分析、补充与完善。
6.12.3 活动目标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得出实验结论。
6.12.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鼓励与建设性意见。
6.12.5 实验目标
(1)培B学生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7 “玩镜子”在科学课堂上的课程开发
教师在学具开发与应用中,发现了很多典型的优秀的学具,并利用学具开发教材,如教科版5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发了“照镜子”单元:第1课照镜子,内容是通过照镜子体验人体的像与人的距离的关系、光源与照镜子的关系。第2课2面镜子,内容是首先调整2面镜子相对位置,然后,让一面镜子不动,转动另一面镜子,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体验理发时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头部后面的发型。第3课玩镜子需要2节课,第1种玩法是将2面镜子的一面镜子放置在有量角器度数的底座的零刻度上,转动另一面镜子,观察镜子里的像数目的变化;第2种玩法是把3面镜子围成1个三角形,改变三角形的角度,用激光灯照射镜子,观察镜子里像数的变化;第3种玩法是把多面镜子围成1个多边形,改变多边形的角度,用激光灯照射镜子,观察镜子里像数的变化。第4课镜子的秘密,内容一是刮掉镜子背面的水银,用激光灯照射,观察镜子里的像;二是分别涂上白、红、橙、黄、绿、蓝、靛、紫、黑九种漆,分别观察镜子里的光亮。第5课制作潜望镜,内容一是用2面镜子制作2节潜望镜;二是用3面镜子制做3节潜望镜。第6课小镜子大科学。内容是科学会。让学生介绍自已的发现,讨论现象背后的科学,查找信息,自己的信息。
8 “玩镜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课程开发
学情分析针对本节内容,搞清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思维误区,便于从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做到“有的放失”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就利用了刻度尺,学生对利用刻度尺有肤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基础。
2.知识基础
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3.心理特点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这种好奇心需要在物理课堂进一步刺激,
4,思维特点
思维简单、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片面性、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具体形象材料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要重视展现物理表象的作用,
5,思维误区
学生在小学就认识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随意性和简单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忘记估读,漏写单位,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探究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节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所以本堂课主要从生活引入测量的必要性,利用课本和同伴一起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技能,最后利用所学的方法去完成一些生活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4,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米尺30根,80 cm左右木板一块,
教学实录
(一)生活引入
当你做衣服,要量腰围和胸围;体检要量身高;建房要量建筑面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长度需要测量,长度是很重要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度测量的相关知识,(板书标题)
(二)协进新课
师:让我们所有的同学对你的课桌的长、宽、高的长度进行估测,看看谁的估测能力强?比较它们的长度,按照从长到短的次序填写在下面,
生:从长到短的次序为——、——、——,
师:在你目测结果的基础上,想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如果不用尺,该怎么做?(各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实施,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多,)
师:物理上把公认的标准量叫什么?
生:单位。
师:什么是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是什么?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怎样?学生自习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你了解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
(2)各进率关系:—一
生:汇报自习结果。
师:板书:测量的定义:
测量的单位: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厘米(cm)微米(um)
纳米(砌)。
进率:
师:对于进率关系一根数轴帮助记忆
师:掌握了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后,请大家完成下列题目单位换算练习: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A,2,5 m=2,5 m×100=250cm
B.2.5m=2.5×100cm=250cm
C.2.5m=2.5 m×100cm=250CEll
(2)2mill=——cm,
学生汇报:(1)B,总结方法:数字不动,进率换算,
(2)10-(3)
师:掌握了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后,请大家阅读课本P107页的相关内容,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
生:看书。
师:我们思想上对自然界中这些物体的长度可能没有多大的概念,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几个单位长度,请你借助老师给你的米尺从自己身体上找出1m、1dm、1cm的长度,小组活动。
生汇报:1cm的长度——小指甲宽
1dm的长度——手掌的宽度
1m的长度———手劈的长度加肩的宽度
师:根据你对1m、1dm、1cm的认识在下列题目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窗户的高度约2——;
(2)乒乓球的直径为4——;
(3)小明的身高为17——;
生:(1)m
(2)cm
(3)dm
师:如果要知道物理课本的具体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生:量。
师:用什么量?
生:测量工具。
师:出示: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给学生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一种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它是什么呢?
生:刻度尺。
师:板书,(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师:取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你从这把刻度尺中填写下列特征。
(1)它的量程是——。
(2)它的分度值是——。
生:(1)0-8cm;(2)1mm。
师:请你再看看下面尺子的量程和分度值
(1)它的量程是——
(2)它的分度值是
生:(1)0~8cm;(2)1cm
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8页的方法,同时完成下列内容:
1.测量前:观察刻度尺的——和——,(看)
2.测量时:使刻度尺——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放)
3.读数时:视线与尺面——,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读)
4.记录时: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准确值和估计值)和单位,(记)
生:(1)量程分度值;(2)刻度线零刻度;(3)垂直下一位
师板书:测量方法:看放读记
师:针对第3点,请完成下列一道题,写出测量时的读数,准确值——,估计值——,物体的长度为——cm,
生:(1)准确值:13mm;估计值0.5mna;物体的长度
1.35cm,
(2)准确值:13mm;估计值0.0 mm;物体的长度1.30cm(对)
第(2)题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的长度1.3cm(错)
师:估计值就是把最小分度值分成十等份,看占十分之几,如果是十分之一,就是0.1个分度值,如果是十分之零,就是0.0个分度值,(0不能少)
师:对于刻度尺的使用,通过学生的自习和读书的练习,现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吧,现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测量木块的长度,同时请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最后汇报木块的长度。
生:实验:测量木块的长度。
师生:点评操作成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下面请所有的同学拿起你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注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4点。
生:同学们实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对测量结果进行点评。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小结本节内容。
生:汇报内容,
师:补充。
(四)知识应用
师:我们来做做看,查一查你们学得怎样,完成下列题目。
1.一只钢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1m B.1dm C.1cmD.1m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2km=——m(2)36cm=——m
3.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分别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示意图,
(1)甲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乙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看看你能找几处?
师:要求学生汇报完成结果,
生:汇报,
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板书设计
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定义,
2.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mm)
纳米(nm)
3.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天平或硬币,初步了解“找次品”一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及方法。
2.以“找次品”为载体,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感受归纳推理和逆推法的重要思想。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木糖醇、圆片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促进了解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方,来自红安县实验小学,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数学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精彩的杂技……这是美国杂技师约翰逊表演的梦幻抛球,你们想玩吗?……看来同时玩三个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尝试着从简单的入手来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改为2个球来试一试……看来抛2个球,还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那抛一个球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入手来发现规律。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这里有3瓶看似完全一样的木糖醇,但有一瓶中有几粒作为奖品,奖给了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把少了几粒的那一瓶找出来?(学生自由发言)
师:用天平称是一个好办法,(老师拿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当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反之,天平平衡就说明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
师:如果天平没有砝码,怎样利用天平找出少了几粒的那一瓶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再让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为什么第3瓶就不用称了)
板书:如果……平衡……那么……(完整地说给同桌听)
师:为了方便表述,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把刚才称的过程表示出来(请看大屏幕)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称的过程。
小结:用天平1次可以称2瓶,同时还可判断剩下的1瓶是否是较轻的,因此只要称1次就可以判断出哪一瓶较轻。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重一点的物品,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的解决叫做找次品(板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的――《找次品》
【设计意图】先以3个待测物品入手,降低了思考难度,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质量,把3个物品中的任意2个放在天平上,无论天平是否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即“看二想一”的思想,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探索,寻找方法
师:3个物体数量很少,很容易得出分组的方案,如果数量很多,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分呢?例如:(课件出示)在若干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1.谁愿意把题目读一读?你觉得题目中哪几个词语比较重要?
师:“若干个零件”,不够具体,你希望它是多少个零件?
师:“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很好,要一定能找出来,就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考虑最不理想的情况),在保证能找出来的情况下,再比较次数最少的方法。
师:那么,如果在2011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板书:2011?)
师:刚才有的同学猜……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需要多少次?
师:如果想知道多少次,我们可以从较小的数开始找起,只要发现了找次品的规律,多大的数量都难不倒我们,是吗?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个较小的数找起?(板书:4、5、6……)
师:同学们选取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那我们就选取一个奇数9和一个偶数8作为代表来研究好不好?(圈出8和9)
师:先商量一下,准备选择哪个数据研究?请小组根据你们选择的数据,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
师:我们可以用图片来代表零件,把两个盘子想象成天平,进行称量,也可以通过画图进行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边研究边填写试验记录表(开始吧!)
学生汇报:先汇报8个零件,再汇报9个零件。
请选择8个零件为研究对象的小组来汇报一下。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先观察,研究8个零件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并打√,并板书)
再观察,研究9个零件的记录表,你又有什么发现?
对比着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3份?平均分?)
这个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选几个数据验证一下。(学生汇报)
师:数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发现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你们真了不起!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点击出示方法)。
师:那么,老师给你两个数据,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很快地判断需要几次吗?(出示27和81)
【设计意图】对比教材的编排,我对教材做了较大改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我选取了2个较小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探索素材,变先探索“9个零件”,再探索“10、11……个零件”为分组同时探索8、9个零件,使学生两次充分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n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再次到2011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至少需要多少次?(擦去?)这个任务留给同学们课外完成。
五、巩固拓展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找次品的方法,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请看大屏幕)。
1.对照图片介绍:由于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某地区出现了哄抢食盐的事件,一不法商贩趁机销售重量不足的袋装盐。
(课件出示):他在每件24袋食盐中混杂了1袋重量不足的盐,聪明的你,能很快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
2.对照图片介绍:这是我们红安的特产――红皮花生米,它数十余年畅销国内外,这是因为生产商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经常对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课件出示):在红安特产――红皮花生米生产车间,有一质检员发现:10袋红皮花生米中有1袋较轻,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找出这袋红皮花生米?
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公司阳平高速
公路no.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06年4月22日
劳动竞赛总结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第二合同段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及同仁汇报我标段本次会战施工情况,题目是“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誓保下次的劳动竞赛再创佳绩”。
在百天大干劳动竞赛活动期间,我标段计划及完成情况为:计划产值2174.62万元,实际完成1748.15万元,完成占计划80.39%。完成的实物工程量为:路基土石方29.3万m3,挖除淤泥3.5万m3,软基换填3万m3,粉喷桩32780延米,路基排水浆砌片石846m3,桥梁桩基础20根,涵洞通道共完成19座。
下面我将会战开展期间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介绍:
一、项目部党建与生产互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会战期间,项目部把党建工作和施工生产同部署、同落实,使党建工作和施工生产形成互动。在本次施工会战中,全体党员为广大参战员工做出了榜样,如:雨多路泞,材料无法进场,作业队的党员们冒雨用山体爆破石方铺垫道路;负责桥梁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党员干部坚持跟班作业、现场全过程监督、指导;会战期间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相对不足,项目部懂机械维修的几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配合抢修;负责涵洞通道施工的党员干部在当地潮湿的气候条件里早出晚归,坚持在施工现场,层层把关,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为大战掀起注入了活力。
二、抓住机遇合理安排,形成全员参与会战氛围,掀起施工会战,确保了会战目标的实现
百天大战动员会后,项目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了百日会战的形势,周密地制定了总体计划安排,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百日会战领导组,制定了安全、质量及进度的保证措施和方法。
在安全生产施工控制方面项目部组织成立了由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班组三级安全网;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确保落实,使每一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都有安全记录;在各施工作业工点设置专职安全员,确保技术权威、安全到位、质量放心。大家都知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形成了没有安全员或责任人在场下不准进行施工的管理模式。
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部建立qc攻关课题;严格要求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都按设计和规范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加大了质量奖罚制度的力度;同时将现有较强组织能力、业务水平高的6名管理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分别担任起生产一线的工班长和安全、质量监督员等重要工作岗位上,对加强质量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工期保证措施及控制方面项目部精心组织筹划,按照任务计划,倒排工期,把百日会战分解为了“30天攻坚战”,“40天大会战”,和“30天大决战”,并加强资源配置,优选上场的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大家今天的任务一定要完,不得拖欠,如遇特殊情况情况没有完成,在短时间内一定补上。同时加强对各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考核,对业务水平不满足施工要求的一律换岗,力争做到了谁负责的事情,谁就能完全处理,没有遗留问题,一次成型,避免了返工,节省了时间,确保了施工进度。
三、按章操作,奖惩分明,形成人人争当先进,争当尖兵的浓烈责任意识
百日会战中,项目部拿出一万元的资金作为百天会战的奖励资金。对于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在百日会战中的工作突出人员进行了奖励。对违反劳动纪律,造成负面影响的人和事马上进行罚款。奖罚制度的开展,大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工效,为确保本次会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巧妙导入,激趣引思。?
课前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四季,在头脑中想象四季,用双手描绘四季,搜集词语赞美四季。上课时,打破常规让学生拿着作品,站在室外等四季。同时四位扮演春、夏、秋、冬的同学在黑板上随意贴上四季多彩的图案:嫩叶、绿草、五颜六色的小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落叶、洁白的雪花、可爱的雪人和圣诞老人等等,在教室内营
造美丽的四季。春姑娘引领学生进入教室,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四季的美。?
……?
( 分析:“好奇心”是学生创新的潜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只有巧妙地导入新课,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有利于对新知的探索。因此教师用令人喜爱的画面,令人舒适的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从大家的绘画作品中,老师看出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下面请喜爱相同季节的同学坐到一起,自成一组好吗??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学习你所喜欢的季节,并完成老师的自学要求:?
1、结合课文插图及内容,说说课文中该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结合课前准备的画,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来汇报,我们组学习的是春天这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描写了溪水、绿草和鲜花。结合我的作品,我仿佛看到冰雪融化了,溪水哗哗地流着,满山的映山红开了,把山都染成了粉色。?
生2:结合我的作品,我仿佛看到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还一边飞一边叫,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生3:老师,我仿佛看到睡了一冬的小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一边伸懒腰一边说:“睡得真舒服!是该运动的时候了。”?
生4:老师,我仿佛感觉到春天的太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生5:老师,他们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可我却在课前找到了他们没有找到的“春天”。?
(本组学生露出不服气的表情)?
师:瞧,他们有些不服气啦,你还不让他们看看你找到了什么??
生:(得意的样子)我找到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下面我给大家唱一下。春天在……?
本组同学高兴地跟唱,老师与其他同学拍节奏。?
师:你们汇报得真好,让大家佩服,让老师高兴。接下来谁汇报??……?
( 分析: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去看、去想、去说、去画、去发现、去探究、去获得新知,从而使思维得以发展。?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教师又提出了深浅适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功地完成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任务,协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领会新知;而学生则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及交流去积极寻找答案,理解课文、超越课文、延伸课文,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获
得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精巧设练,培养能力?
师:四季的特征各不相同,谁能结合板书和自己的作品,用一个表示颜色的字来概括一下每个季节的主色调??
生:我认为春天是绿色的,因为草绿了,树枝发芽了。?
生:我认为春天是粉红色的,因为满山的映山红把山都染粉了。?
……?
师:四季的美各有千秋,下面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的词语拿出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
学生纷纷跑到黑板前贴上自己搜集的词语。?
( 分析: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难易适度,逐步提高;习题要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索性,还要求变、求异、求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精练、巧练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能力,深化思维。)?
因此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题要求学生从视觉上,并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答案。第二题即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合作竞争意识。?
四、鼓励创新,享受成功?
师:同学们画得很美,说得很棒,收集得也很认真。下面我们要开展一个“争做小诗人”活动,看看谁写得更好。请大家找你最好的伙伴,选你最喜欢的季节,仿照课文的格式,写一首小诗。?
学生两三人一组合作,讨论思考。?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你的作品??
生:老师,我来。我们创作的小诗题目是《夏天》:?
夏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蜜蜂唱起了歌——?
嗡嗡,嗡嗡,?
它们在辛勤地采蜜。?
生:我来汇报一下,我们作的小诗题目是《冬天》:?
冬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雪花跳起了舞,?
飘呀,飘呀,?
让世界变成了白色。?……?
教师对于学生创作的小诗或微笑、或点头、或建议、或点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分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创造的环境,提供创造的机会,架设创造的桥梁,对积极参与创造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创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用装订诗集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