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小报

地理小报

时间:2022-12-10 22:3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小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小报

第1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生 主体意识

新世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学生是主体,以及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这是因为,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关系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内因,而不是外界因素与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呢?

一、注重课题引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引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热情,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集中注意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知识探索活动中,这时知识的吸取会变得容易很多,理解领会也能够深刻得多,掌握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课题的引入方式多样,但应自然合理,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应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讲解等。

例如,在讲《滚滚长江》一节前,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师生共同朗读《长江之歌》的歌词或合唱歌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从分析歌词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又如,在讲地球上的经纬网前,可以巧用提问:“同学们都看过电影吧,那么在电影院里是如何来确定座位的呢?而地球仪上又是怎样来确定各地点的位置呢?”这个引入,能让学生产生类比,对经纬网的认识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并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形成了。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有了一定的方法,才可能自主学习。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地图是地理教师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特有的工具。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用图;从地图获取知识,再把知识储存于地图中;以地图为学习工具,为知识的载体,进行以图代文,以文代图,图文转化,掌握这一“会学”地理的工具。

又如世界地理中区域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任意选一个洲、一个地区和几个国家组织教学,但所选的对象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其地理位置、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能够举例说明内部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从而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而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是有用的。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认识、体验和监控。在学习活动之前,要着重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对象和任务,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做好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各种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依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排除干扰,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在学习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效果的反思、评价和和总结,及时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三、创造良好氛围,唤醒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新的地理学习理念引导了地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实现,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走进学生,师生平等,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唤醒学生的心灵,深化其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发展本身是不平衡的,在学习中,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了,能力得到锻炼了,那么他们无论答对还是答错问题,就都有其积极意义。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在活动中学地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活动情境与愉快的气氛中,在探索与游戏娱乐中,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达到“在玩中学”和“在体验中学”的效果。如利用接力赛游戏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利用玩沙堆来学习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或通过制作地理小报来搜集地理信息,以及让学生合作制作电脑课件,编辑相关信息,等等。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而且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五、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第2篇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大班化教学中,存在很多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造成读图能力差异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身心发展、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学生家庭教育、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针对问题,如何来提高薄弱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激发读图兴趣、营造读图氛围、组成读图互动小组、加强画图训练等四条教学策略。经过实践证明,这四条策略行之有效,大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大班化  薄弱  读图能力

 

我在一所初级中学做地理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都在五十人以上,是典型的大班化教学。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之间读图能力差异非常大。在学习七年级上“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设计了一次课堂活动:学生根据鼠标所指出的大洲或大洋名称,以及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和相对方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的屏幕上转动地球,学生做起接龙游戏,一个接着一个根据鼠标所指位置而辨认大洲和大洋,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有部分学生却出现了茫然和不知所措,在转动的地球上无法说出部分大洲或大洋的名称,且分不清它们的位置。比如有个学生说美洲的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大西洋,有个学生说在地图上能辨认大洲和大洋,但是在转动的地球上就无法确认了。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时,完成课本27页活动3:观察中国地形网格,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表中。表中填写:横断山脉、巫山、太行山脉、大兴安岭四大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天山、昆仑山南北两侧地形区。有的学生感到很容易,很快就完成了,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从地图上查询信息,更有甚者在地图上分不清东西南北,谈何完成表格。我常常在地理教学中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而感到困惑,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符合当前的大班化教学?本人题目中的“差”生就是指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

一、问题分析

1、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身心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学生之间、男生女生之间都存在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学生的天赋就是有差别的,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很强,每个个体差异才导致学校教育的丰富多彩和挑战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这就表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导致读图能力上的差异性,在目前的大班化地理教学中尤为突出。

2、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差异性

在我区有几十所小学,学校之间的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差距较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受的教育程度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有限性,学生很难能够接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视听冲击,学生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形成很局限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也是有限的,造成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其相反,比如很多城里小学教师都配有手提电脑,班级有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效率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大量的信息,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3、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家长素质影响孩子的发展。我记得有一位家长经常带孩子外出旅行,和孩子讨论地理方面的知识,比如利用伊拉克战争来学习地理知识:伊拉克地理位置、美国地理位置、伊拉克邻国、美国如何在海湾地区布置兵力等等。小孩从小就会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利用地图的能力。但是目前有很多家庭由于父母知识的局限性和教育意识的淡薄,比如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外出打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最终导致孩子地理知识储备匮乏,读图能力相对薄弱。

4、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

由于生活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对学生们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读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比如城乡差别,我以前在偏远农村学校工作,深有感触农村的孩子社会生活比较单一和辛苦,和外面世界接触很少。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在冬季天上还有星星时就要离家去学校,课余时间或假期还得帮助家庭做农活或者家务。现在我调到城里工作,感觉城乡教育两重天(注:只是本人感觉,有可能不正确),城里的孩子假期外出旅行频率比农村孩子多得多,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社会活动实践考察等等。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导致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读图能力早期形成产生较大的差距。

二、策略和实践

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数量多,学生们之间地理知识的储备和读图能力差距较大,在大班化教学中促进每位学生地理素养提高是我们地理教师的职责,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探索,提出以下四点策略,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的效果:

1、激发读图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在大班化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图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地理课本上大部分图趣味性不是很强,缺乏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们产生读图的疲劳感,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任务了,然后觉得无事可做,但是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却没有兴趣去读图,敷衍了事,很难真正地提高读图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如何增加读图的趣味性,促使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能够产生读图的乐趣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初中地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地理事物,所以在读图之前,让学生能够领略现实中地理事物的情况,然后设定读图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去读图,读图能力薄弱学生自然就会对地图上的知识感兴趣,形成渴望了解地理知识的需求,自觉认真完成读图目标,促使读图能力提升。下面举一个我上课的实例:在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时,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呈现我国主要地形区和不同走向的山脉,看以来令人眼花缭乱。首先为了使学生们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我播放了天山的视频资料,美丽的天上风景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在优美的新疆民族歌曲中听完了对天上的介绍,再引导学生们去寻找天山的位置,此刻我注意了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们也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于是询问其中一位学生天上的位置,他很顺利地完成了,接着引导他注意天上南北两侧的地形区,他很快地说出了两大地形区的名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顺势利导,引导他们了解两大地形区周围的山脉,总结出山脉构成地形区的骨架。然后我播放了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视频和各大地形区的图片,比如一望无垠的内蒙古高原、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等等,然后设定了学生们根据图完成的目标,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督促和帮助薄弱达成目标,提高了读图的能力。

2、营造读图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教室是学生学习地理、练习读图技能的一块天地,黑板报和墙报可以给学生传递地理信息,营造读图的氛围,使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受到气氛的渲染,引发自主读图的动机。我在教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节课之前,在班级墙上张贴了一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图,然后分别在南方区域内贴了许多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六合地区风景照片和简短的介绍,在北方区域内贴了我暑假期间到北方北京和大连旅游时拍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照片。在课间时,图前前挤满了学生,他们兴奋地谈论着照片上的景观,比较着地区之间的差异,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也在这行列之中。这些南北方景观照片给薄弱的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引发了他们主动地去读南方和北方的地图,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增加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每学期我都安排学生进行地理小报的撰写,可以一人单独编写,也可以几名同学合编,但是必须要地图和文字并茂。学生完成后,对小报进行评比,把质量优秀的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和学校的橱窗里进行展览,当然其中一定会有薄弱学生的作品。当读图能力薄弱学生们看到自己地理小报被张贴展览时,显得无比兴奋和激动,激发了学习地理知识兴趣。    

3、组成读图互动小组

我任教了六个班级地理,班级中学生数量大,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人数多,我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他们身边指导和督促。于是在每个班级我组建了读图互动竞赛小组,每组3-4人,把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和薄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每周我布置一定的读图任务,包括一个用图来讨论的话题,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主动读图,然后考问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们,给予一定的评分,以鼓励为主,竖立信心,他们的得分就代表小组的分数,每月总评一次,选出获胜小组,给予表彰,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特别是薄弱学生)学习和读图的热情。如我设定了一个话题:我们到西藏旅游,可以选择的方法和沿途欣赏到的风景。这样就可以促进每一位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主动地读图、思考和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4、、加强画图训练

为了培养薄弱的学生读图的能力,促使他们对图的认识、理解和对地理事物的记忆,我适当地让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图。在学习上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我布置给学生一次作业:在白纸上画出(可以照图上描出)我国疆土形状和34个省级行政区,评比最佳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在本班和其他班级展出。学生们登时兴趣盎然,同时指导和督促读图能力薄弱学生认真完成画图作业,在展示的作品中留给他们一席之地,使他们倍感成功的喜悦,提高学好地理学科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

目前我国基本上实行大班化教学。如何在大班化教学中,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成为老师们研究的课题。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差异性、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等诸多因素,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表现出能力的差异,特别体现在读图能力方面的差异。如果地理教师不能对学情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不能特别关注,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绩效和读图能力提高的两极分化,有违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的教师认为大班学生数量大,学情复杂,难以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我认为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最佳发展,教师应该勤于动脑、善于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四条策略:激发读图兴趣、营造读图氛围、组成读图互动小组、加强画图训练,收获很大,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了读图兴趣,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在小学没有见过的地理事物很容易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和探究的动机。浓厚的班级图文化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图环境,感染读图能力薄弱学生的心灵,引发读图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学生们之间的互助、合作、探究,更加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画图的训练提升了地理学习的高度和难度,但是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在画图中获取了对图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得到了成功的感受。

  在初中地理大班化教学中如何提升读图能力薄弱学生的能力给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给所有的学生创造发展的天地,地理课堂会更加的精彩、学习环境更加的和谐,“薄弱”也不会再成为“学生”之前的定语。

 

参考书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澄主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4、王少菲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第3篇

【关键词】动感地带;趣味课堂;立体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37-01

1 建构趣味课堂,生发学生的“动”意识

从某种程度讲,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拥有浓厚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兴趣从哪里来?从教师的课堂智慧中来。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两方面,建构趣味课堂,生发学生的“动”意识。

1.1 趣味导课:导课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效益,导课的质量决定着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成功的导课,可先声夺人,牵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领学生尽可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天气及其影响”时,我用“竞赛”来导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晴有雨,可谓气象万千,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恰切的语言写出表示不同天气的词语,看谁写的最多。学生们一下来了精神,在想想写写中,共写出了30多个关于天气的词语,如“阴雨绵绵”、“晴空万里”、 “狂风暴雨”等。接着,我抛出了情境:你想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你想做个优秀的播音员吗?一段短短的导语,就让学生动起来,为教学新课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

1.2 趣味问题:“问题”是生发学生“动”意识的点金石,是引领学生摘取知识果实的踏跳板,是形成学生思维品质的助推器。要让问题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就必须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如:教学《地势和地形》一课时,在探究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我设置了一个趣味问题: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你是一位水利工程师,你会将大型水电站建在哪些地区呢?这个富有探究性的趣味问题一抖出,小组便忙活起来,讨论、探究,最终达成共识:由三阶的梯海拔差异,推断出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结论,从而选择出建造大型水电站的最佳位置。此时,学生都想跑上讲台,在中国地图上为水电站选址。如何设置有价值的趣味问题,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问题与学生生活结合,因为源于生活的问题最容易为学生所认同;二是问题与学生心理结合,如果远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三是问题与教学重点结合,如果对非重点知识而大设趣味问题,势必会将学生的注意力牵领到无效学习中,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建构信息课堂,恒定学生的“动”行为

生活即地理,生命化的地理课堂离不开生活信息。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信息,这样,学生的“动”行为才能得以恒定和强化。如:在教学《大洲大洋》一节时,我让学生回顾中国奥运会,激发学生自豪感,把火炬传递路线融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做火炬手,承担火炬传递任务,学生的激情被释放出来,就连平时胆小的或基础差的学生,也都参与进来,我还适时引入甲型N1N1流感首先病例国家阿根廷,学生对北美洲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地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捕捉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要求地理信息必须要最新化,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新闻,随时将重要的地理新闻进行记录,并及时将其融入相应知识的课堂学习中,这样的信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寻因求果的同时,会让学生觉得地理离不开生活,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才会爱学地理,才会保持学习地理的“恒动力”,地理课堂才会拥有生命活力。

3 建构立体课堂,攀升学生的“动”效益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这要求教师要建构起立体课堂,通过广角度、多维度的培养策略,让学生学会探知,从而攀升“动”效益。我的教学中,建构立体课堂由三个方面构建起来。

3.1 在体验中探求: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如在学习经纬网一课时,我将学生座位按前后排和左右排分别拉上红线和白线,前后排为纬线,左右排为经线,以20度之差确定每一条经纬线的度数。这样,如同置身于地球纵横交错的经纬网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学习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学生就不再觉得遥不可及了,因为知识就在身边,形象可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的本质,在活动中探求新知识的奥妙。

3.2 在创新中识记:教学地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成了死知识,并且知识容易混淆。教师的教学必须创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掌握知识。在学习“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时,我让学生形象区分多云和阴天的符号为什么不同,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多云时,云朵遮住部分太阳,但还能见到阳光,而阴天时,乌云全遮住太阳”,形象化的将易混知识得以区分,他们还有很多形象理解:如“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S’,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符号表示为‘S’上再加上‘’”……;又如在学习中东之后,对中东的主要人种、语言、宗教、气候、范围等知识加以总结时,我引导学生编出了顺口溜:“白、阿、阿;伊、热沙;分布北非和西亚”进行形象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只要遇到难记忆的知识点,就会主动想窍门,找捷径,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轻松地记忆知识。

3.3 在动手中实践:根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如在学习“欧洲西部”之后,我让学生自制旅游小报“让我带你去旅游”。结果小报内容丰富多彩:有乳山旅游报、威海旅游报、北京旅游报,学生办报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国内和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更全面深入了解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最有效的培养。

课堂教学“动”字当头,学生动起来了,才能催生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的课堂智慧就在于,让学生的“动”意识萌芽,让学生的“动”行为持久,让学生的“动”效益攀升。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流淌出生命的动感,真正的成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参考文献

[1] 陈顺富.追求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J]. 地理教学,2008(3)

[2] 袁玉珍.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珍惜学生心灵体验[J].地理教学,2008(2)

第4篇

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许多老师都感到很难控制课堂的活动,因为学生在掌握上网技术后,就会浏览各种网上信息:动漫、游戏、网络新闻、奇闻异事等等。因此,要想把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好并非易事。随着中学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当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让信息技术的课能拓展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技巧,而且还要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以避免学生们上课“开小差”的不良行为。为此,“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2 正确认识“主题活动式教学”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是:“活动”指学生的言语活动、思维活动和社会性的形体活动;“主题”指每一次活动都要有一个教育、教学目标,要有一个中心教学内容。简而言之,“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一个相关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的过程,融入在一定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对每个课堂活动需要的主题,都要进行认真地设计,还要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学习与文化探索性学习以及素养教育等领域密切结合起来,以开放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认识的完整性。

3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教材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教材的准备和分析工作。不但要分析教材知识点,还要准备所选主题活动的相关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分析是对技能知识点的分析,而主题教学模式下对教材的分析则是对教学内容在“主题活动模式”中作用的认真分析。比如:以《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为例的课程要求是:学会编辑基本文档;插入自选图形;并能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综合操作技能。因为学生们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知识,能够基本操作电脑。但对于电子报刊的一般结构(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图案等)以及电子报刊的风格还不了解。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教材,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4 “主题活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主题活动式教学”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征。其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是: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因为“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而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历史典故、政治新闻等来探索主题。以福建省闽教版信息技术新课程七年级上学期《制作电子板报》内容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本着主题健康、内容科学的原则,为避免学生在网上东游西逛,乱看不需要看的游戏、卡通等东西,针对13、14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上课时首先就要明确提出堂课学习的主题以及主题下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根据“主题”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主题是“泉州的文化”,一系列问题可以是:泉州的古迹有哪些?泉州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泉州的风土人情有何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有的放矢”的学习活动了。学生的思路就会因此而拓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增,课堂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样的“主题探索”教学模式中,主题选择的范围,应结合教科书或青少年感兴趣的事物来确定主题。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都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主题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一定要与学科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密切相关。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教师根据教材提出“主题”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络上寻求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寻求问题的答案中,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就可以了。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知识刺激。这样既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知识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又大大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5 “主题活动式教学” 的模式设计

根据“主题活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我们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步骤设计如下(以制作出电子报刊作为案例):

1.提出主题: 根据“主题设计”方案,老师首先要提出本课的“主题”是“创意天地”。?⒖贾魈庥校海?1)我的家乡,内容有: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特产、文化名胜等;(2)地球家园,内容有:地球的位置与历史、地球的结构与外貌、地球的探秘等。

2.分组选题:分小组并确定小组长,明确组员分工任务;让学生选择“主题”,并制定课堂活动计划:初步设计一个可行性的小报样稿。

3.教师指导:(1)指导学生选定主题,为小报起个好名,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栏目,选取合适文章,妥善安排版面,精心制作小报。先让几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特点,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最后让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所制作的作品。(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操作说明,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来作示范,指出制作小报所需要的技术重点,并让全班同学共同点评,从而确定小报的制作内容,要求分组进行制作。(3)在学生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还要保证课堂教学能井然有序的进行。

4.学生活动: 根据“主题”在电脑上自己动手来探索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探索有关知识时,他们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就随之能展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5.小组合作:按组讨论选定“主题”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查找与“主题”相关资料,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这种“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6.交流总结:要求按组进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

第5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具体来说,地理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特点:

1.层次性。现在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改变作业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库”,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作业形式和难度,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2.生活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及其他各课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的整体。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

3.综合性。地理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决定了地理作业设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例如,学习气旋时,可给学生讲这样一段史实: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用火欲将魏军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这是因为大火使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气旋中心的空气上升冷凝致雨,属于气旋雨典型案例。利用相关的史实设计有关气旋的题目,正是地理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

4.探究性。探究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地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对于高中生而言,探究性的作业更有利于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具体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必须在传统的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有所转变,要切合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笔者认为,值得尝试的地理课后作业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实践型作业。地理教学中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有关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体验和总结。例如,讲授完《旅游交通》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旅行社,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册独立完成实践作业。题目是:某同学家人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到黄山观光,请你为该同学设计一条较理想的旅游线路,并说出理由。可以说,在每一单元里,教师都可以设计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从中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创造型作业。创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类似模型制作、地理小报制作、建立家庭小气象站、地理科学小论文等形式多样的作业,特别提倡有创意的作品。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写“地理周记”,让他们把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知识记录下来,班级每周交流一次,学生们互相讨论、分析,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调查型作业。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其特征是信息化、开放性、创新性。为让学生大量获取信息,笔者把“社会调查”作一种课后作业类型,要求调查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让学生个人或分组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人口增长情况等;或针对时政热点,如沙尘暴天气、三源环保问题等,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爱鸟周”等环保宣传活动之际,让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小报告,要求人人参与,长短、体裁不限,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通过调查型的课后作业,把地理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作业类型。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从技能、地理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材料”,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选取与地理应用有关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学了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课,可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一个洲或国家、地区,搜集相应资料,对其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变化预测等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只在方法、程序上给予指导。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活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式程序。探究类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三、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地理作业要避免单一化,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多年来,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所有学生做相同地理题已经习惯成自然。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分档作业要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努力向更高层次的作业题挑战。分档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对低层次的学生――“低起点,拉着走”;对中层次的学生――“有变化、主动走”;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主动走”。作业题数“保底但不封顶”,成绩分类“定层次但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2.地理作业要摆脱重复性,注意新颖性与训练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业设计要摆脱无思维价值的重复练习,力争做到“背景趣、热点热、题型活、形式新、拓展广”。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作业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产生一种需求感、成功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第6篇

冯小刚脸上的白癍有些年头了,他患的是白癜风。从电视上看《唐山大地震》首映式时,看到冯小刚的白癍面积更大了。网上好多人说冯小刚的形象很恐怖,本来就丑,现在更丑了。老实说,网友的话也够损的。

关于自己面子上的这件事情,冯小刚在“微博”上回应:“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的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直面白癍,不回避,这是冯小刚的清醒;敢于自嘲,善于自嘲,拿自己开涮,这是冯小刚的自信,自嘲背后是自尊。冯小刚变了,原来别人一戳他,他就跟气蛤蟆一样,一蹦老高,动不动就骂人,甚至要动粗,扬言要让记者满地找牙。现在这老兄心态平和了。叫我说,他的回应还可更幽默些,比如:“我想让白癍面积更大些,整个把脸全变白,咱也冒充白人导演,到美国去拿奥斯卡奖去……”

“……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冯小刚的这些话,很耐人寻味。让我想起了的话:“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存心兢兢,且愧且慎。”的话不一定全对,但他的“享此荣名,存心兢兢”的话跟小刚的话有相似之处。小刚是享天下之大名者,他考虑到了平衡因素,于是就有了敬畏,有了感恩,有了慎重。冯小刚是开悟了。

冯小刚脸上长白癍是在拍电影《夜宴》前后,我的感觉是,《夜宴》拍得很失败,就跟李少红重拍《红楼梦》一样的失败。但《夜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冯小刚可能从脸上的白癍悟出了自己的“缺点”,他要把“缺”的东西补上,要从里到外地改变。此后,他拍摄了《集结号》,实现了由喜剧向悲情剧的转型,有人评价是冯氏幽默转深沉;接着是《 非诚勿扰》,创下小成本电影拿下三亿多元票房的神话,如今《唐山大地震》又未播先热。这三部结结实实的电影,恰恰是冯小刚患白癜风之后的作品,白癜风时期,是他的巅峰期。这难道是巧合吗?老人们都说,小孩子,生一场病,就长一个心眼儿。小刚的进步,说明他葆有一颗童心。

所以,如果老盯着小刚的脸,我看是盯错了地方,他是导演啊,该盯着他拍的电影才是。你拍不出好电影,就是不长白癜风,称你是个好导演,大家也不服气。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表面,越来越重包装,越来越重派头,离实质的东西越来越远。就跟学生高考报志愿一样,只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名字,而一点不考虑学校的资质。于是,有的内地高校,争着往海边搬,把搬迁当成拯救自己的灵丹妙药,是幸还是不幸?社会弥漫着的浮躁的心态,很让人担忧。

而以貌取人,在影视界最厉害。男女演员必是金童玉女,根本不去管他们的演技如何,不去管他们有没有表演天赋,只要长得帅、长得美,就可以上镜。所以,银幕荧屏上充斥着难以计数的只会背台词的花瓶,而那些长相一般,但演技可圈可点的演员则少之又少。须知,社会上还是相貌平平的人多,《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是虚幻的。要准确描摹出社会百态,还得各色人等,生旦净末丑,一样不能缺。

其实,无论是被观还是观人,不妨都学学冯小刚:缺点脸上挂,做人夹尾巴。■

第7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沈阳举办2016年全运会和申办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积极认真参与寒假学生活动。在保证人身安全和充分休息的前提下,请同学们让假期成为有意义的假期,在假期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继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加强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小市民。认真完成好市教育局的任务和校内布置的具有学部特色的假期活动。

二、市教育局安排的寒假期间学生主体活动

1、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日活动

2月22日是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日。将以"迎全运,学雷锋,志愿服务在社区"为主题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日活动。各班要结合实际组织本班学生在主要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以普及全运会知识、倡导微笑志愿服务和绿色环保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加强体育运动、提高微笑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全运会。活动要有总结,每班至少8张照片,每班交高质量8份稿件,1000字左右。

2、文明小博客活动

为扎实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登陆沈阳市中小学德育网(),点击飘动图标"文明小博客",进入页面开展活动。先注册,填写个人资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然后上传符合要求的自创博文或自拍图片作品,所有作品上传至网站,经审核后,即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博文作者可邀请同学、朋友、亲戚关注自己的博客,并发表评论。开学后计算老师有反馈结果。

3、节日小报活动(作为创城档案材料,各班必须做好此项工作)

为扎实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过好"我们的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开展"节日小报"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子杂志、博客、网页等形式创造性地编制各具特色的小报,展示节日的收获和感悟。每班开学上交5份高质量作品,学部选择"节日小报——春节"合订本一本(作为13年创城档案材料留存)上报学校业务指导部,学校统一将材料上报到市教育局德育处。

4、"30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活动。(全体学生参加)

利用假期个人开展"30天一个好习惯"活动。各班要结合"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假期的习惯养成目标,制订执行计划,在寒假结束后进行自我总结。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总结,看谁在假期里能够天天坚持,养成好习惯。每人要有总结,每班选好的稿件交学校10份。

三、学校特色活动

1、国旗下的声音——讲稿征集大赛(初二年级、初三直升年级参加)

结合13年3月1日-13年7月20日之内的节日、纪念日、学校传统活动或针对某专题内容,撰写国旗下的演讲讲稿,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突出对听众的指导、激励作用,表达青少年的志向和心声。各班级推荐至少5篇作品,参加学部评选。

2、开展"我是理财小能手"节约活动。(全体学生参加)

寒假期间我校将开展"我是理财小能手"节约活动,请每名同学认真设计使用"压岁钱计划",本着节约、勤俭的原则积极参加"双赢储蓄".每班要上交5份以上计划和感受。

3、"迎新春,送祝福"拥军共建活动。(除中考班,全参加)

春节期间,各班以团队形式深入到部队、消防队、公安派出所进行慰问联谊,参观军营,学习传统,体验作风,学会守纪。每班1份拥军总结和纪实照片,每学年1份共建协议书。

4、我校校报第三板"沟通"之《家教论》栏目,面向所有家稿,请家长就孩子在育才的成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字数在800字左右,每班交五篇稿件。

5、《我家的中国年全记录》活动。(除中考学年,全部参加)

春节将至,我的春节我做主!请为你的家庭制订一份《中国年计划》,可以包含:年货采购计划、年夜饭菜谱、家庭布置、房屋大扫除、访亲友日程安排、春节预算……怎样让年的气氛更浓?怎样让家人更加开心?就看你的啦!节日期间写好日记形式的《中国年纪实》;爆竹声中一岁除,你又长大了一岁,你制订的计划实施了吗?好好总结一下,写一份《回首我的中国年》。以上3部分,就是你要做的《我家的中国年全记录》。各个班级至少推荐5份《我家的中国年全记录》,包含:计划、纪实、回首。

6、"校园荣耻面面观"漫画大赛(初一、二、初三直升年级参加)

以校园文明现象为基本内容,创作校园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批评讽刺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倡导学校新风。漫画画法不限,要求美观工整。每班上交3份。

7、"走进名著,与名人同行"读书活动

假期号召同学们自发阅读能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诗词歌赋、经典文章、伟人传记。每班上交16开纸大小的千古美文摘选硬笔书法作品5份,参加校硬笔书法大赛活动。

8、办一期学科知识手抄报。(除中考班,全部参加)

要求:版式设计精心、清晰,内容丰富,可读性强,A3大小,横向,原创,写好班级、作者。各科均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信息技术(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等。开学后将聘请各科老师评选并在各楼巡展。各班推荐10份优秀作品。

四、评比办法

1.本次假期活动将评选学年组织奖2个,班级组织奖10个;

第8篇

[关键词]创新;教改;鼓励;实践

传统的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获取高分,提高升学率为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只能沿袭教师思维,自己的创新思维没有展现的机会。因此,要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起现代的素质教育观,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观。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学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将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在改变传统教学观的同时,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观点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并敢于放弃、勇于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求教师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具有灵活机智的组织和驾驭能力来组织好课堂,避免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

二、营造紧张、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学过程并不是机械的、无情的“广播”过程。在课堂上,师生间通过眼神、语言、手势动作等会进行潜在的感情交流。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感情,营造有生机、充满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 创新课堂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时,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眼神等,传递对学生的信心和期望,让创造力的种子得到萌发生长的良性“土壤”;在学生设计有出入时,教师不要全部抹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建议性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当学生取得成功进步时,应及时给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问题中,激发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求异求新是创新最重要的特征。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求异求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学生在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

四、创设课堂情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提供机会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优化地理实践环境,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之中。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地理问题,把课外学习与课堂练习结合起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

1.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在讲授《农业的发展》前,首先读了一则新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惊人之问,得出“谁也养活不了中国人”的结论。真的如此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跃跃欲试,急于到课本中寻找答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请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什么意思?它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么?这里的春风指什么风?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撰写地理小论文

第9篇

目前,股指期货交易已成为西方金融市场最热门的交易,股票分析家称其为“股票交易中的一场革命”。其中,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及代表性的股指期货合约主要有:标准普尔500种指数期货合约、伦敦《金融时报》100种指数期货合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及美国主要市场指数期货合约等。下面将根据上述各种股指期货合约交易运作不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股指期货交易模式

由于各国证券期货市场发展水平及国情不同,目前国际上进股指期货交易主要有一种模式:(1)以美国、英国及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分离模式,即股指期货专门在期货交易所(或在专设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比如开设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标准普尔500种指数期货合约、开设在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伦敦《金融时报》100种指数期货合约及在香港期货交易所的香港恒生指数货合约等。(2)以日本为代表的整合模式,即由证券交易所开设股指期交易,比如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地点就在大阪证券交易所。类似的有韩国、以色列、挪威等一些新兴国家。(3)以巴西、波兰、俄罗斯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即证券交易所及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设立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如IBOVESPA指数期货由巴西金融期货交易所开设,而ISENN指数期货则由圣保罗证券交易所开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全球化以及证券业国际竞争的加剧,证券业和期货业高度分割化的市场结构模式逐渐变得缺乏效率,因此,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合并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可以预计股指期货交易的整合模式将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

(二)股票样本指数的选择

综观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股指期货合约所选择的股票样本指数(即合约标的),它们虽然它括综合指数、绩优股指数、普通股指数、成分股指数等众多品种,且各有特色,但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能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对应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如标准普尔500种股指的样本股市值约占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80%;作为第一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线综合指数则为全美1700余种股票价格指数,这些股票约占美国有价证券价值的96%;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价格指数是由1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所构成的加权平均指数,这100家成分股的市值约占英国股票市场总市值的70%;恒生指数虽然是33种各具特色的绩优股的指数,但它们的价值能达到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总市值的79%左右。上述这些典型股票价格指数的优点在于具有抽样面广、代表性强、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股票的价格对整个股市行情的影响,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等避险交易,因此它们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的标的指数。

(三)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及合约单位

在股指期货的交易中,合约价值是以合约单位与标的指数的乘积来表示,而合约单位是个固定值。世界上各国不同的股指期货品种,其合约单位也可能有所不同;各交易所一般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各种股票价格指数的特点、流动性及交易成本合理情况来确定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及合约单位。证券期货市场较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等),由于机构投资者和拥有较多资金的专业投资者为市场的主流,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这些国家各交易所确定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及合约单位都相对较高。而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证券期货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为中小散户,为保证股指期货合约的流动性,这些国家各交易所确定的合约价值及合约单位就都相对较低。

(四)股指期货合约报价及合约最小报价单位限制

股指期货合约报价限制是指每日价格的最大波动范围的限制,报价限制幅度的确定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大小直接影响到股指期货交易自身风险的大小及其避险功能发挥的程度。在国外股指期货市场中,对有无报价限制有不同的规定,如纽约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数、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等就没有设立报价限制,而标准普尔500种股指、恒生指数、伦敦《金融时报》股票指数等大多数股指期货的合约都设立了不同的报价限制。因此股指期货合约是否确定报价限制主要是根据各种股指期货的特点、市场发育程度及投资者构成来决定。

所谓最小报价单位,是指股指期货的买入价与卖出价的最小差额。确定合适的最小报价单位要处理好市场的活跃程度与投资成本的关系。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定其大小的必然理由或公式,但从国外股指期货合约中可以在报价限制和最小单位之间找出一些规律(见表1)。

表1 报价限制和最小报价单位的联系

合约名称

单位

报价限制 最小报价单位 比值

标准普尔500指数

500美元

+5点

0.05点

100:1

主要市场指数

250美元

+80点

0.05点

1600:1

-50点

1000:1

恒生指数

50港元

+100点

1点

100:1

伦敦《金融时报》指数  250英镑

+5点

0.05点

100:1

澳大利亚股指数

100澳元

+5点

0.1点

50:1

在表1中,除去最高比例值和最低比例值,大多数比例值为100:1。这为我们确定最小报价单提供了某种参考依据。

(五)关于股指期货保证金水平

国外早期金融期货保证金一般定为合约价值的10%左右,但通过对目前国外较著名的股指期货合约的考证,发现大多数股指期货合约所引用的保证金水平与10%相去甚远。实际上现在股指期货保证金水平大多为固定值。如标准普尔500种指数期货合约的保证金为5000美元;英国《金融时报》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为2500英镑;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保证金为15000港元。因此仅仅简单地以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保证金水平并不是很科学。那么期货合约保证金水平如何合理确定?通过对国外多种股指期货合约的比较分析发现,保证金的水平与日交易价格波动限制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见表2)。

表2 保证金水平与日交易价格波动限制的关联

合约名称

保证金水平

日价格波动限制

比例

标准普尔500种指数

5000美元

500美元×5=2500美元

2:1

恒生股指

15000港元

50港元×100=5000港元  3:1

伦敦《金融时报》股指  2500英镑

250英镑×5=1250英镑

2:1

澳大利亚股指

1000澳元

100澳元×5=500澳元   2:1

从表2中可以发现,大多数股指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水平与日价格波动幅度限制的比例在2:1左右。考虑到这些股指期货几十年的运作都很成功,我们可以认为实践证明了这些合约指标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确定保证金水平基础应该是日价格波动幅度限制。

(六)股指期货合约期限及合约的最后交易日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的合约月份为现货月份、现货月份随后的一个月份以及近期的两个季末月份。美国的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标准普尔500种股指期货、纽约交易所股指期货等大多数的股指期货合约是按季交投,即合同月份为3、6、9、12月。因此,按一年的每季作为暖指期货合约期限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已在世界上大多数股指期货合约中采用。

有关股指期货的最后交易日,标准普尔500种股指期货合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期货合约、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等规定合约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或之前一日)为最后交易日,而像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则定在合约月份的第3个星期三等。总之,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将最后交易日定在合约月份的下半月。

二、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模式设计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模式的设计,对于确保股指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和规范运作十分重要。在设计中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其一是遵照国际惯例,其二是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发展需要,其三是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避险要求,其四是确保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交易的活跃。鉴于此,借鉴国外股指期货交易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就合约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设想。

(一)我国股指期货合约上市地点的选择

有关选择哪个城市作为我国股指期货合约上市地点,国内期货界说法不一,候选城市主要是上海、武汉等。笔者认为最佳的上市地点当首选上海。因为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历史上就曾经是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不但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而且已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另外,从证券市场的规模、市价总值、上市公司的数量、辐射能力、吸引力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来看,上海也具有其他城市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有关交易所的选择,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亡海期货交易所相比,无论在交易、规模、资金管理、监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股指期货交易整合模式,可以考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合约。

(二)合约标的指数的选择及合约价值、合约单位的确定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对策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成为新世纪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掌握规律,提高自学效率

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依据。自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阅读来对地理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并回答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地理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2]

1.从简单的知识点入手。

有的知识点一开始接触就会比较困难,只有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逐步克服困难。比如在学习“大气层”这个单元的时候,大气层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而教材就是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由简单到困难,对大气逐步介绍,首先介绍大气圈的分层,其次重点介绍对流层,从而引出全球性的天气系统。这样逐渐深入式地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慢慢积累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大气保护环境”时,教师可以把当下发生的与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相关的新闻资料告诉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重点内容要反复强调。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性表现在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在自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去糟取精,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会进行大量的解释说明,学生自学的时候就要抓住关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精选配套习题,强化训练。

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的内容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习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综合性,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熟悉答题的规律与技巧,提高做题效率。

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学

1.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不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唯一材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比如在地理选修2中,介绍了我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与客体相关的图片,说说与地理相关的知识。还可以以旅游为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引出我国的区域差异,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各地方的差异,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不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举办《地理园地》,指导学生自编地理小报,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外读物基础上举行地理地名故事会、地理知识竞答等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广泛涉猎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1]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中得到解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兴趣中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将地理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教科书。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过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3]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与地理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而这些差异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演变而来的。将地理结合生活,让生活成为教科书,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学历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地理知识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如辨别位置与方向;了解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系统知识,了解各生态系统之间的作用;除此,经济、农业、运输、工业、商业、人口等社会发展所需的系统知识也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可以因为掌握了地理知识而对此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4]。所以要了解地理知识,首先要先学会自学。从多方面入手,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方便以后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依据方法和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

把握地理的整体思路,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课文的预习、学习、复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每一种地理事物都与其相关的整体进行联系,帮助学生记忆。有方法的学习就是要明确学习目的,把握学习的技巧,有效率地进行学习。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地理的经验,可以是对笔记的总结,也可以是易错题的整理,也可以运用一些帮助记忆的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经验进行分享,大家一起努力学好高中地理。

四、结语

总之,学生地理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学习高中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

参考文献:

[1]杨永泽.浅谈地理教学中地理自学能力的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5(03).

[2]李红.培养学生地理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J].发展,2009(05):79.

第11篇

没有中考束缚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所关心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学生是否在地理课上学会认识自己的潜力、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发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

充满关心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和维系一种充满信任的师生关系,从自己的角度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了完善学生的世界观,教师需要经常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不否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任何需要和进步。教师应认真倾听和理解学生,通过多彩的地理知识、丰富的人格魅力和充满激情的地理课堂,将学生吸引到地理课程上来,同时,应像家长一样去关心学生,积极关注他们在课前、课间、课堂内的表现,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举动。只有教师的关心融入感情,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浓浓的关心时,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心、热爱生活,激发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潜心经营,挖掘素材

1.关心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差,地理课程教学,应在教学中渗透关爱,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积极对待人生。例如,汶川、玉树地震的知识,可传达中华民族坚韧刚强的意志;西南旱灾,可以让学生明确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们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是运用地理知识去帮助他人的时候,收获的就是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2.关心地理

关心地理,就是关心生活。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多,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并将它们和地理课堂联系起来,用于知识的传递和重难点的解决。

例如,气候类型及特点是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联系实际:西南地区的旱灾。

关心角度:云南水资源丰富,却出现如此严重的旱灾。

关心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旱灾?

关心知识:季风活动的异常。

解决措施: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再如,学生很关注火山地震等知识,合理利用学生的关注,可以强化知识的传授。

热点问题:地震频发,2012的预言。

关心角度:2011年是否地震多发年?

关心知识:它们原来都在地震带或构造带上。

自我关注:苏州的地震预言。

又如,环境保护问题隐藏在地理教材中,关注环境,切实可行。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国的消失)、低碳生活。

中国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地上河(黄河)、洪灾(长江);大气污染;荒漠化。

用好教材、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能够发现培养学生关心能力的地理知识还有很多。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关注地理。

3.关心他人

这里指的他人,包括自己身边的人(同学、家长、老师等),也包括远方的人(地球上的人口、环境、资源,宇宙空间中的生命物质等)。通过地理课堂,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是对他人的关心,对地球的关注,对宇宙的探索。

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更多交流、合作、竞争的机会。在合作小组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合作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小组负责人在了解组员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分工,组员们能够围绕合作主题,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科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手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各自的展示机会。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合作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做到互相关心。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巡视过程中,需要对不善言语、兴趣不高的学生予以关注,激发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并提醒小组其他成员关心他们、共同进步。

地理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关心、关注他人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展开的,学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知识,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解生活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他们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认识到他们对世界环境造成的伤害(如美国);了解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发展问题,关心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找寻摆脱单一商品经济导致的经济发展迟缓的办法;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关心岛国人民的生存危机,为全球气候变化献计献策;探索太空,掌握基础的天文知识,关心各国的宇宙探索进程,为扩展生存空间做好知识储备……在传递地理知识的同时,能激起学生对生活在地球上的其它国家人民、对整个地球环境以及整个宇宙环境的关注。让这样一种关心的氛围弥漫在地理课堂内外,最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更为重要的是关心能力的提高。他们不再是只顾读书的学生,而是关心他人、关心生活、关心科学的未来接班人。

三、因“才”施教,个性发展

1.深层次探索的学生

有些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本身对地理学科就非常着迷,他们在地理课堂上是活跃、激动、充满成就感的。这样的学生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以保证他们持续高涨的热情和对地理知识执着的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往更深的层次探索。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心更加容易释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地理学习网站、专业的地理书籍杂志,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地理知识竞赛,辅导他们撰写一些地理小论文等都是教师力所能及的。

2.视地理为工具的学生

这类学生多数是女生,很守规矩,但是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大。他们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他们将地理视为某种工具,只是学好课本知识而已,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这样,教师应多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其能力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在合作学习中,担负起组织、协调的工作;在小组讨论中,将小组的结论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制作地理小报、撰写小论文时,独特设计和精心安排在合作活动中彰显出来。通过这些活动的历练,可以使他们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发挥其长处,引导其发现地理学科的兴趣所在。

3.地理学习兴趣淡薄的学生

第12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什么是创新?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创新更多的是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五方面论述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教育家说: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 的灵魂。

当今地理知识不断的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学科体系不断更新,不断发现真理,也是不断更新真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强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学的本质精神[1]。地理教学中,如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1 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与个体体验相连,与生产实践相连,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习的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点依附于图上,借助图形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图文之间的转换,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2]。

地理新教材,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图表丰富,有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表格等,它们是地理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好用好这第二语言,活用善用地图,使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五种地形分布,黄河和长江等大江大河,西亚和北非的国家与地区,东南亚的山河大势等内容时,用边讲边绘板图的方式,将诸多知识汇总到一张简略的板图上,不但便于记忆,并且在记忆的过程中强化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讲气旋、反气旋、锋面及大气的三圈环流时,可以画出它们的三度空间黑板略图;在讲水循环及地壳物质循环时,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另外设计图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举一反三,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3 突出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教学,落实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地理新教材在学习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之前,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材首先安排了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然后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出“工业区位”的概念和对教材的学习。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教材以鲁尔区为教学案例;新兴工业区选取了意大利新兴个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案例,等等。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与规律,顺理成章,清新自然[3]。利用新教材内容编排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由此及彼,对现实生活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活动”内容的安排更是体现出时代气息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如在“宇宙环境”这一单元中,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活动题,有演讲会: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联系到当前对中国社会的毒害,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还有如月相的观测,有关宇宙信息的小报,以及辩论会等,使学生不再把目光仅局限于书本之中课堂之内,杜绝了“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促使自己动眼、动脑、动手,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敢于“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结合地理课的特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学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之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测定当地的经纬度。利用地方时差与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当地的地理经度。我们只要观测太阳在上中天的视位置,经过简单的推算,就可以得出观测点的地理经度。

在学习土壤的形成之后,学生们来到野外,挖出新鲜的土壤剖面,比较本地的丘陵红壤与稻田中水稻土的土层结构,从而使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教材的认识水平上,根据红壤的特性,联系平时农民的生产经验,思考红壤改良的方法,以及目前人们对这种土壤的开发利用(如种茶、制砖等)。通过这样的野外活动,一方面学生有种“眼见为实”之感,书本知识得到验证;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们觉得学有所用,因而乐于学习。

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讲,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转换拓展知识,检验和批判知识,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国新,培养学生地理创新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2000,(5):12

(2)陈慧武,文图转换与创新思维,地理教育[j],20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