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资管理

三资管理

时间:2022-12-05 16:1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资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资管理

第1篇

    (一)“三资管理不规范

    首先,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一致,在实践中,集体收入被当做私人财产,个人中饱私囊,随意滥用,或者对集体收入不入账,进行隐匿。同时“三资”收支情况对群众不公开,并且缺乏群众监督,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流于形式,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其次,集体固定资产权属并未公示。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基层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登记制度,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存在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最后,资源性资产问题。有的村集体对零星土地在账上显示不完整,甚至隐藏。

    (二)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村的村务公开走过场,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集体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公开不全面,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村务公开也只强调财务公开,[3]“三资”管理公开的不注重,导致村民对“三资”管理不信任。

    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和范围,统一认识

    首先,领导要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要注重宣传中央相关农村政策,使群众充分认识和学习最新的政策动向,并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切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方案;其次,村民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政治觉悟,召开村民代表会,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决策。

    (二)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完善“三资”台帐,加强档案管理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彻底摸清家底,对“三资”的动向及时登记入账,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便于查询、监督。

    2完善议事程序规则,实行民主理财

    对“三资”的管理使用,各地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三资”的使用彻底透明,公开。

    (三)强化监督,保障“三资”运行

    1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督

    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即有权力必须有监督,否则就会产生腐败,在各地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委会的权力进行约束,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里的资金往来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保障农村“三资”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审计监督。

    农村“三资’监管机制的“三驾马车”是村级民主监督、乡级民主监督和县级审计监督。审计监督要分清重点,对于群众关心的集体财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并且加大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惩处。

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华夏大地,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目前为止,经济与市场体制也逐渐完善,同样,曾经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抓住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管理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引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实际三资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提高管理效率,强调了三字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尽快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如何健康发展农村经济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字: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

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所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这三项,三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三资管理问题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实际利益,从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加强三资管理对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有一定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遏制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所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1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的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转型,对农村经济的建设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而三资管理的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也越来越高,虽然各地都立足于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管理着农村的三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出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1管理制度不完善众所周知,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对于已经建立管理制度的地区,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多数都十分粗糙,对于资金,资产等的管理十分不完善,而随着国家经济体系逐渐健全,旧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从而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加上管理三资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如今农村的三资管理缺乏章法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时,数据十分混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负责人对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难度,对整体的发展十分不利。

1.2重视度不够由于思想的束缚,导致农村相关的三资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不了解,从而导致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三资管理,没有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仍旧停留在就有的思想,认为三资管理仅仅是算算账,管理一下集体公有的资产,没有注意到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账目时常错乱,而且对于土地资源归属权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这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发生,从而影响农村的整体和谐性,对农村的发展十分不利。

2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完善管理制度为了能尽快的改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现有的三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地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合当地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扫除旧有制度的盲点,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并且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争取做到不漏,数据真实,并且建立相应的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预防某些人挪用公款私用,还要明确每一份集体资产的用途,规范每一笔三资交易,并且管理负责人应该定时的走访地区、抽查账簿等进行核对,最大程度做好“三资”民主化建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各项事务中,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议事规则、民主管理权限等民主管理各项规定,最大程度的做到三资管理透明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更能加快建设农村的经济制度体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2.2提高重视度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农村相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知度,并能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度,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督促当地工作人员能认真的对待自己所属的工作,深度挖掘工作内容的含义,并且教育当地村民,使其明确三资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帮助。只有当地村民及相应的管理阶层能了解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三资管理的现状,从而突破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瓶颈。

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资管理不仅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更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更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和权力,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也对农村的民主和谐气氛有一定的帮助,更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力量,所以说,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对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想要国家抓住机遇继续高速的发展经济,就必须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就需要农村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对与三资管理必需加大力度,虽然管理好三资是一件十分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就一定能实现目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村集体的和谐,为构建和谐射虎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亚芬.浅谈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04).

第3篇

【关键词】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建设、基层组织的政权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加快农村政治经济力量,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有利于农村进行市场开发、资金利用、资源开发产业化等活动,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三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村委会成员中对该工作的不重视。在大部分农村,村委会成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于上级领导的规定和要求置之不理,不能够按章办事,将“三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项目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使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更加困难。而且部分地区过分强调缺乏人才等客观条件,没有立足于本地的实际进行创新,寻求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2.会计人员素质低,财务基础工作不健全

农村的会计人员多为通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较为信任的人员,这些人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不善于使用电脑操作等高科技产品,多数依靠个人经验处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村内的财务收支状况不够公开透明,村内事物处理方式也不能够照顾民意,容易出现现金乱提、白条入库等现象,完全不符合审查要求。某些财务人员的行为不符合职业要求,对集体资金未批先支,从而致使政府部门下批的专项扶持资金、土地补偿款等被非法占用、挪用,严重损害了村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3.集体资产管理不严密

农村集体资产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财产,在部分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对集体资金管理不够严密,甚至没有资产台账,无法真实的反映集体资产的账目收支情况与其价值变动情况,这是对整个村子的集体资产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种现状下,农村集体资产很可能被一些村干部非法利用,擅自挪用集体财产进行出租、外借,从而来为自己牟利,这就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另外,部分村子对土地、鱼塘、果园等的承包程序、手续都欠缺规范,损害了村民的权益。这些都是集体资产管理不够严密,使用不够公开透明的表现。

二、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1.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一些相关的乡镇部门与村委成员的认识上都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不能够很好的分辩出集体财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村子认为农村集体收入少,债务多,无财可管,村账镇管,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农村集体财产的管理方是谁的问题;另外,一些干部认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制约经济的发展,要求村民自管自治,或者在制度理解上存在问题,过分的强调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客观因素,使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这是对集体资产的管理方式认识不够到位。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的认识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村民以及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制约了村子的经济建设,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

2.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在乡镇农经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进行,使农经管理职能与农经人员分布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形成了人事分离的局面,不利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的进行。而且,在这种职能分布下,使农经管理人员忙碌于其他部门而疏忽了农经管理工作,淡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另外,农村财务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没经过专业培训,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进行不够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分层培训

在进行“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对领导干部进行正确引导,要让他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不仅要重视生产,还要重视管理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三资”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业务工作,同时还是政治工作,做好此项工作,不仅能够稳定上下干部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进行宣传工作,要让上下领导干部明白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宣传工作。只有在宣传工作上做好,才能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让他们能够稳定工作。在宣传过程中还要采取各种各样形式进行宣传工作,不仅要召开管理的动员会,还要加强推进会的进行,进行业务工作培训会。只有在宣传工作上进行推进工作,分级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认真进行管理工作。

2.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

在进行清查工作中,要仔细进行摸清“三资”管理工作的每个账目,确保账目的明白仔细,同时还要自查,进行确保账目的清晰明了。在进行审查过程中要按照既定审定程序,进行资产评估,据实反映,根据法律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四、结语

在进行“三资”管理工作中,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民主管理,通过应有的监管手段进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等资产的管理工作,在正确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进行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工作,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监管体制,进行监管工作和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促进农村的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管理制度;委托;监督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提高农村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资本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的资源发展规划,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此来有效的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复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当前基层农村在收支过程中,财务票据手段缺乏完整性,白条现象十分普遍,正规发票较少。而且所采购的物品清单缺乏明细,存公款私存及私用的现象,三资工作缺乏透明性和全面性。

2.资产管理与处置缺乏有效监督

农村资产资源具有特殊性,而且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并没有将资产资源纳入到村级财务统一核算中来,这也导致资产资源在日常管理和处置过程中缺乏民主性,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决策流程不科学,因此导致集体资产资源大量流失,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部分经济承包合同签订过程中程序不规范,这也导致产权不清及权属争议现象时常发生,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3.“三资”台账设置不完善

当前农村三资台账设置不完善,存在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而且农村集体组织家底清,债权债务不明问题一直存在,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对于一些资产和资源没有进行书面登记,资产处置时不按处置程序进行,存在呆账坏账长期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的提高资产、资源及资金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工作者的行为,并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标准和收支决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对年度财务收支标准进行规范,加强农村基块垒组织建设,强化对资金的图片紧夹,加快推动农村财务收支、民主理财、会计核算和财务公布等内容的规范化管理进程。在农村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招投标制度,规范开标和中标的内容,对招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管理,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建立农村会计委托机制

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农村会计委托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会计委托管理流程,努力提升农村会计复核中心的管理水平,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核算和规范化管理,规范资金、账户及票据等内容。制定科学全哽的农村会计委托流程,做到审计分离,确保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农村三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监督力度

一要审计监督。加大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审计监督,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农村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对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及时公布。在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对农村集体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资产承包租赁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及全面监督。对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作为审计的重点,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审计结果作为基层村干部评价及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要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农村“三会两公一评”(“三会”即“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两公”即村财收支明细在镇村两级财务公开栏、宣传栏公开;“一评”即监委会成员与民主理财小组共同理财评议票据。同时通过阳光理财、清产核资等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让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开展财务收支合理性、票据真实性、程序规范性等方面的审查,监督村级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要社会监督。加大农村财务公开的力度,对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和公开类别进行不断拓展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村内公开与村外公开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公开结合、网上与公开栏公开结合,从而更好的对农村三资进行公开,使群众能够对三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广泛接受不社会监督和质询,在保障群众参与权及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另外,建立农村定期咨询和约谈制度,由基层农村负责人面对面解答群众对财务收支的疑虑,强化村级财务民主评议;重大问题由乡镇纪委对村级责任人进行约谈,帮助农村干部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引导和支持农村负责人放心大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既是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几年农村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运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农村经济发展、财务管理和集体项目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综合发展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

[1]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33(8).

第5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5-2

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我市以《合同法》、《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面清理,纠正存在的问题,盘活现有存量,建立监管体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举措

1.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为此,我市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结合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做法:一是调查研究。以强化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就如何寻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保证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三资”的有效监管、建立农村“三资”保值增值机制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举措。二是典型引路。按照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的认定标准,培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比较规范的典型镇村,并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典型材料,广泛宣传,以点带面。三是统一制度。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制定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集体资金联签会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集体资产评估经营管理制度、农村三资服务实施办法等制度。

1.2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

早在2001年,我市就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制度。实践证明,村账乡(镇)代管制度是管理农村“三资”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我市根据记账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行为,坚持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一是签订规范的协议。农经部门按照全市统一协议格式,与村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乡(镇)、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村报账员、乡(镇)记账人员的职责。二是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在账务处理上做到先理财,后入账。三是指导村级建好相关台账。为便于村级管理集体“三资”,村级建立健全了现金日记账、集体资产及资源台账。四是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电算化核算工作,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农村“三资”财务监督

我市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坚持每两年轮审一次。为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我市要求各乡(镇)站要做到审前有审计通知、被审计单位有承诺书、审计过程中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束后有审计报告、违规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纪委并有查处结果,努力提高审计的实效性。具体从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开展市对村的抽审,由市农村审计站对经济总量大、村营收入多的部分村进行审计。二是开展乡(镇)农村审计站对村的直接审计,将债务重、来信来访多、征地补偿费多、村干部离任多的村,作为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的重点。三是指导各乡(镇)农经中心搞好乡(镇)对村的“三资”管理情况审计,每年每乡(镇)审计的面不少于本乡(镇)总村数的30%,重点审计村集体资产收益情况、“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集体统一经营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征地补偿费收支情况、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

2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探索

2.1 强化制度落实,理顺“三资”管理体制

当前关键是抓好制度的落实。一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方案。村级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从管理资金、村统一经营项目等方面,制定落实当年的年度收支预算方案。预算编制以后,村级要按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确保年初的村级预算落到实处。二是巩固和完善村级财务乡(镇)制度。对村交乡(镇)代管的集体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规范村级收款票据的管理。各村必须使用我省统一制定的收款收据进行收款。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核审批程序。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再经村主管财经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乡(镇)记账员与村报账员办理凭证交接。五是切实加强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管理。要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挪用。六是全面公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要做到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经营收益情况等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信息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

2.2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一是村级要健全村集体资产收益台账、征地补偿费收支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等台账,全面反映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对“三资”变动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保证账实相符。二是规范合同管理。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并依法签订承包、租赁书面合同,并报乡(镇)农经中心备案,严禁口头协议。村级要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收取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收益,不得随意减、缓、免。对于经营合同数额较大的,农经中心等部门要事先介入,强化监管。三是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收入管理,保证承包金、租金、资产变价款、征地补偿资金、捐资款、上级补助款等村级资金收入按时足额进入村级账户。村级不得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名义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搞体外循环。

2.3 全面推行“村章乡管”做法

对村民委员会公章、财务专用章的管理使用实行“一书、一柜、一簿、一档”委托管理。即“一份协议书”,“三资”服务中心同村民委员会签订村级印鉴委托代管协议书;“一柜存放”:设立村级委托代管印鉴专柜;“一簿登记”:设立村级印鉴使用管理登记簿,对村级每次印鉴的使用进行登记审核,登记内容包括印鉴的使用日期、用途、事由、经手人、经办人;“一档立卷”:对村级印鉴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材料进行存档立卷。同时为各村统一刻制村民委员会介绍信专用章,方便村民办事的需要。

2.4 规范监管程序,落实“三资”管理责任

第6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形势逐渐显现,对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秩序,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一般由财税所工作人员兼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职能逐年弱化形同虚设甚至被撤销,使专门从事“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每个乡镇一般只有两三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和规范性。

二. 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

资金管理方面。一般来讲,上级安排的财政性资金,由于各级核查较严,管理较为规范;但对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没入村账,有漏管现象。个别村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村级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或将禁止的支出项目开列其他款项变通支出。

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存在账账相符、账实不符的问题。由于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只管账不管物资,部分村干部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导致集体资产被随意改变权属或被无偿占用、毁损。二是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有争议的资产主要是村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在资产台账内没有详实的记录、资产的收益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等问题。

资源管理方面。资源的管理比较薄弱,集体资源有漏报漏管现象。如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记录,造成资源管理混乱。

债权债务管理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村级债权债务形成非常复杂,一些债权债务长时间未纳入账面核算,如赊欠物品、出让出租集体财产应收未收款项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些应纳入账内核算,但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对村级发生的上述事项,因没有记账依据而往往漏记。

三. 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民主理财不到位。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民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二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些村公开不完全、敏感问题不公开、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群众无法真正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三是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处置、归档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如在房屋租赁、集体资产处置等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档案资料缺失等现象。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经管队伍的建设。一是按照工作职能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乡镇设“三资”管理办公室,配备符合“三资”工作的专职农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若干名,设置服务窗口,按职责分工落实到位。要求办公室负责人具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县级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年培训一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依法管理农村“三资”。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全面清查、摸清底数是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否正常运行。为此,各乡镇必须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由镇纪委牵头、乡镇财经所组织实施,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具体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清查内容。凡是村级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以及村级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无论账内、账外一律作为清查对象。二是统一清查办法。主要采取看、查、记、核、认、议、报等办法,看就是看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查就是根据账户提供的线索逐项追查;记就是在看、查过程中做好登记备案;核就是对债权债务双方进行核对;认就是对核实后的经济业务由双方办理认账手续;议就是凡需核销处理的经济业务,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以及理财小组会议集体讨论;报就是经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上报乡镇政府批准后备案。三是统一公示清查结果,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对群众提出质疑的问题要复查,如确有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向群众作出解释。四是统一建立“三资”档案。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按统一规定建立健全“三资”明细台账。镇村各存档一份。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对“三资”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台账并说明原因。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通过清理核实,实现农村“三资”产权明、家底清、管理实。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制度。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规定各村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统一由委派会计记账。二是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各村严格落实“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各项开支一律做到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符合规定的支出用途、有具体经办人、有单位负责人和审核人签字,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2.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一是大力推行民主决策。

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确保群众享有充分参与权。二是继续推行“三公开”工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对财务收支、资产处置、项目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

3.建立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等,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评估,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将合同作为重要文书档案归档管理,村民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第7篇

关键词:农村三资;加强管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29日

近年来,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村集体存在“三资”管理混乱,村干部随意开支,财务状况不公开、不真实,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不明晰、账目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土地等资源私自转包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和农民越级上访事件的频发,导致一些经济案件的产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解决好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成了各级领导和普通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集体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根据国家各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阜山镇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阜山镇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一、明确集体资产管理的范围

(一)产权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具体包括: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和林木、山岭、四荒、滩涂、河道、沙场、水面等自然资源。

2、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购建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房产等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生产设施。

3、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兴办或者兼并的企业资产。

4、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组建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各类企业中享有的权益。

5、集体经济组织与有关单位共同出资形成的公益设施中占有的集体资产。

6、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产和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短期投资、应收款项、拨付资金等流动资产以及承包、租赁、拍卖等形成的资金。

7、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所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库存物资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

8、集体经济组织接受资助或者捐赠等形成的资产。

9、以集体名义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借贷、担保等业务,或者为其他个人办理工商、卫生、税务、车辆等营业执照、登记证和牌照的。

10、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和其他依法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二)产权虽不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但有明确授权集体管理的各种资产,具体包括:

1、政府和其他部门投入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办公、教育、医疗等设施,授权农村集体管理的资产。

2、政府和其他单位无偿借予,授权农村集体管理的资产。

3、政府和其他部门拨付的各种转移支付、项目建设补助及奖励等资金。

二、严格集体资产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一)依法进行登记。要求对资产的来源渠道、相关文书、数量金额、现状、存放地点等基本情况做明细登记。

(二)评估确认价值。属于新购建的资产,按照其实际支付买价加上相关费用,按交付使用的决算价格计价;属于接受捐赠等渠道得来,没有原始价值的,必须经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市场原则确定价格。

(三)统一入账管理。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评估确认的价格由村主管会计进行入账管理。能够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的,必须以此凭证入账,不能取得有效原始凭证的,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后入账。

(四)严格资产处置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依法决定其资产的经营和处置方式,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但必须严格遵照和履行以下有关程序,缺一不可:

1、年初计划。结合各村年初的会议将资产处置方案和会议研究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加盖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民主理财小组印章上交驻村工作区,由包区两工作计划和村务公开工作,对本年度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变更情况进行研究,并在第一季度村务公开工作中进行详细公开,让群众及早了解集体资产处置信息。

2、会议研究。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属一旦决定要变更,就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表决同意的人数必须达到到会人数的2/3,方为有效,同时要求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会议召开时,必须有驻村工作区和经管站人员参加。

3、上报审批。各党支部、村委成员审核签字,报政府审批,经镇长批准后执行。

4、法定公示。政府批准后的资产处置方案在执行前要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要经过村委广播,张榜地点必须在村显要位置,张榜时间不得少于7天,需要采取招标确定经营者的,同时公示。

5、公开实施。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经营或者租赁经营的,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职权压价发包、低价出租集体资产或搞暗箱操作。经营者应当采取资产抵押、预交承包费或者其他担保方式进行承包、租赁经营,并依法签订合同,合同一式三份,报经管站存档一份。

6、集体土地、林木、四荒类资产的经营承包,严格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我镇有关土地承包工作规范和流程依法执行;集体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阜山镇农村财务委托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五)完善民主理财。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3~5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同时赋予他们监督、检查、审核农村财务的权利,要求他们全程参与农村财务收支审核工作,并由组长在原始凭证上盖章方可入账,还赋予他们依法否决村委不良财务收支和向政府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面问题的权利。村委每年从转移支付中支付一定经费保证他们正常开展工作。镇政府统一为每村配备民主理财印章一枚和民主理财记录簿,保证他们依法履行责任。

(六)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强化村务公开,保证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监督。镇政府经管站、政工办、党政办、电教中心组织人员检查;二是强化账前审计,加大违规单据和不合理开支退返力度,并定期公开财务审计出来的违规信息,严肃农村财经纪律;三是对于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及时参与调查审计,做出答复和处理意见。

(七)强化会计管理。严格落实《山东省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的要求,一是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工作,常抓不懈;二是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将镇政府对农村会计的责任制奖励基金用好;三是在确保农村会计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注重研究会计队伍新老更替和年轻化问题。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也要保证农村主管会计的转移支付误工补助,不得低于其他两委成员享受比例,同时也要保证正常的农村财务办公经费,不能满足财务办公经费的村,不得在转移支付中报销任何办公费用。

三、制定集体资产管理的责任奖惩规定

(一)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二)出现不按以上程序研究、审批、公开、招标的,每发现一次,扣除直接责任人转移支付误工补贴200元,并给予全镇通报批评。

(三)利用职权非法确定承包人、压价发包或者低价出租集体资产的,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造成经济损失金额百分之十的罚款。截留、挪用、贪污、平调、私分等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造成经济损失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罚款从其转移支付误工补贴中直接扣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集体资产丢失被盗的,每发现一次,扣除直接责任人转移支付误工补贴500元,发现村干部参与盗窃破坏集体资产的,扣发当事人全部工资和转移支付误工补贴,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农村财务人员出现、、造成农村集体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累计两次将由驻村工作区和经管站对其重新考察,直至按程序免去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对于产权不属于集体所有,但明确授权集体管理的资产,出现损坏丢失的,能够查明责任,明确责任人的,由责任人依法赔偿或恢复其原状;不能明确责任人的,由政府统一给予资产补足或恢复原状,因此发生的费用从该村的转移支付办公经费中列支。

《阜山镇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村日常招待费较高;个别村集体资金未及时上交双代办接受代办;个别村单据审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对此,我们就如何预防和化解这些问题采取了如下办法:

1、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好资产管理、账目管理、开支程序管理和会计人员管理。各村对资产处置、土地出让等产生的收入和资金支出必须进行公示,让群众明白资金来源和去向;要真正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作用,严把日常开支申批关。

第8篇

关键词:“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基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农村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经济问题,经济财政问题关系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农村财政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但是在经济问题上,仍然有些基层干部存在腐败行为。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止基层干部,进而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

(一) 农村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全。内控制度是管理资金的有效措施,它能避免违纪事件发生,可以防止资金流失。国家财政部曾明确规定,单位应该建立资金业务责任制,保证资金业务的不同岗位人员之间互相监督。而许多农村的资金业务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是会计审核不力。国家《会计法》曾明确规定,各个单位在办理会计手续和审核时,需要填制并取得原始凭证,由会计机构或者相关人员按规定进行审核。记账凭证要依据原来的凭证进行编制,但是查阅农村“三资”服务中心档案资料发现存在会计凭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业部在2009年指出,应该建立农村资产台账及资源登记的管理制度,必须做到按规矩办事。但是长久以来,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重资金、轻资源的现象。这点从“三资”服务中心的档案中就可以看出。具体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是账簿设置不力。有的“三资”委托给服务中心但是却没有资产资源账簿。有的虽然有账簿,却没有明细账;第二是无专门负责人。部分农村“三资”委托给服务中心后,没有实物会计,资产和资源无人管理;第三是账簿和事实不符。服务中心虽然有账簿,但是没有认真登记,资产详情没有体现在账簿中,使得账实不符现象非常普遍。

(三) 村务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工作中,应该设置小报制度,公开村务收支以及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情况,从而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参与权。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公开内容流于形式。大多公开内容表面东西多,实质内容少。有的农村甚至几年都没有公开过一次财务信息;其次是在发送小报过程中,没有进行备案,部分农民收不到报纸,这损害了其自身权利;最后是部分农村因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后,小报停办。这时村民不能了解实际情况,也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二、农村“三资”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村民“三资”管理意识薄弱。农村体制改革以后,农村集体收入减少,留下的债务问题较多,集体资产存在浪费、丢失等现象,而且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对于法律制度也不能够很好理解,应该由村民自身行使的民利,却没有认真履行,村委会可能会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差错,村民也只是消极对待。这种态度意识给“三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三资”管理的投入较少。“三资”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既包括现金资产,有包括实物能源资产,这种管理的复杂性要求“三资”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管理素质。但是如今农村“三资”管理力量薄弱,人力、物力投入有所不足,“三资”管理是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之一,乡镇领导可以加大对服务中心的重视,对农村“三资”管理加大监督力度,给予更优质管理。

(三) 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现代化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财务制度定期更新。这对村干部,特别是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如今的高水平的财会人员较少,财务管理能力有限,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这使得“三资”管理流于形式。农村集体资产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需要在财务数据上加大力度,作出严格规定。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策

(一)统一思想

1.加强“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和谐的需要。“三资”归农村集体所有,其管理水平涉及到了农民的自身利益。做好“三资”管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保证“三资”增值,进而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和谐新农村梦想。

2. 加强“三资”管理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部分“三资”管理弱的农村,其村干部独断专行,致使农村集体资产被贪污浪费,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就是要,减少干部犯错的可能。另外,还可以调动群众参加到监督中来,保证农民的决策和监督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3. 加强“三资”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可以减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另外,还可以挖掘现有资产的增值潜力,增加农村“三资”积累,为农村建设提供充足资金,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执管理力度

1.资金代管制度。将农村的集体资金纳入集体账户进行管理,并委托给乡镇服务中心管理。各村除了留有部分备用金,应该全部存入当地信用社统一账户,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防止自动挪用款项,杜绝资金被贪污、挪用等现象出现。

2. 健全管理制度。基层管理人员要按章办事,做到有法可依。农村集体资金监督管理涉及到村务活动,应该从健全制度入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完善财务制度。完善之后,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建立有效机制

1.建立有效组织。在乡级、村级都建立起“三资”管理组织,打造一支能够为群众办实事的专业队伍,对“三资”进行动态管理,尽可能提高“三资”使用效率。

2.建立监督制度。首先,落实“三资”公开制度,对村里资产、资金进行定期公开。加强理财小组的监督,严格执行签字手续;其次,乡镇可以按照规定,对村资产资源进行配置,对各项费用流向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办理;最后,乡镇纪委可以随时监督,严肃查处“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

此外,还可以对基层财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将文化素质较高、踏实上进的青年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并提高他们管理农村财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进“三资”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村务公开不透明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基层干部“三资”管理意识薄弱、乡镇对“三资”管理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深化公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强化“三资”管理有助于基层干部实事求是,化解基层矛盾。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止基层干部,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从而推进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九台市龙嘉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秀月.浅谈农村“三资”管理巩固财务制度一点体会[J].中国农业信息,2014(19).

[2]贺尧生.泰安市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3]林钿.福州市仓山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第9篇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 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7

1 概念阐述

1.1 农村资金管理

农村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在乡镇建立财会中心,对农民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

1.2 农村资产管理

农村资产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农村的各项资产的使用状况、价值等参数进行入账,定期进行管理与盘点。

1.3 农村资源管理

农村资源管理指的是对农村的资源的数量、使用状况等进行管理,避免浪费的现象发生。

2 农民三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三资管理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主要是由以下2个因素导致的。

村干部宣传不到位。部分村干部没有意识到三资管理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设置了三资管理部门,但对此部门的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三资管理的存在,甚至还有部分村干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只是交由其他的人员代管,由于管理人员自身工作得复杂性,导致其对农村三资管理这部分的工作没有应有的重视程度。

农民本身不知道三资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同三资的空资产问题,就是由于农民本身不重视,不积极了解资产相关状况才导致空资产的状况出现。据数据显示,将近有50%的农民认为三资管理工作对自身的农业生产没有帮助。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其对三资管理题没有相应的重视。

2.2 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

由于对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对其数量、价值、使用情况进行记账管理,那么,就必然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没有统一、规范的制度进行制约,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会因为私利随意动用公共财产,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空资产问题,由于管理不当,其使用权没有得到良好的限制。此外,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显较为缓慢,与现代化设备联系较少,其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自身需要。

2.3 三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三资管理对财务管理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必定会聘用部分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对农村三资进行管理。但经过调查发现,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将近2/3没有财务知识,有1/4只对财务知识有很少的了解,这无异于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在记账以及监督方面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增大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风险,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程度

在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重视,也为了间接提高农民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积极性,相关县与镇一级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在其中加入如三资管理重要性、三资管理有效实施的办法等内容,以提高村干部对此三资管理的认识。

3.2 完善管理制度,针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建立严格的法规

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实:加大公开透明程度。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一方面可以降低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决策公开使权利行驶公开透明,促使大家按照程序办事;完善审计与会计制度。如对于空资产,可以设置单独的会计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审计与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同时,村干部应起带头作用。

3.3 招募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三资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审计人员而言,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程度,完善其理论框架,保证其与发展中的知识进行接轨;还行对其计算机水平进行培训,保证其在工作管理中可以熟练运用网络以及电算化知识。除此之外,应在对会计以及审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制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管理人员谋私利的情况发生。

3.4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趋势。村干部应对村内的三资信息管理平台提起充分的重视,将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列入村财政支出的范围中,以保证当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快速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 资金 资产 资源 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49-02

一、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导致群众与社区、村因权属纷争上访不断,这些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和农民越级上访事件的频发,导致一些经济案件的产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三资”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在对社区、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实践证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二、兰城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及“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情况

兰城街道地处保山市隆阳区城区,辖区总面积39.39平方公里,下辖马里、阳、兰城、王官、龙泉、汉营、沙河7个社区居委会,107个小区居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92 418,其中户籍人口63 118。2010年街道实现生产总值63 105.8万元,三产业比例为6.1∶42.4∶51.5;财政总收入8 898.2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5 122.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8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082元。由于地处城区部分城郊结合部社区情况复杂,多次征求社区两委意见,村账乡管没有执行,采用村账由社区代管。兰城街道办事处于2011年4月初在龙泉社区展开“三资”清理登记试点工作,工作步骤分为清理登记、重点抽查、建章立制三个阶段。

通过清理登记,全面澄清家底。资金情况:银行存款837 308.16元,库存现金3 660.67元,账实相符。集体资产(固定资产、物资、其他资产)4 781 263.1元。其中:房屋建筑物2 718 149.19元; 家具、用具及其他类102 973.8元;公益性(幼儿园)投资538 780.34元;专用(水、电、路)设备1 421 359.77元;债权合计87 226.02元;债务合计22 334.54元;集体资源性资产:零星山坡地。在全面登记的基础上,完善了图片资料,并且制定了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制度。通过全面清理核实社区各个小组及原自然村“三资”情况,确实做到了澄清家底,明了箱底,化解了基层矛盾,加强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是否规范,集中反映了“三资”管理的状况。实际工作中,少数(社区)村的做法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村集体收入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有的将集体收入用来滥支滥补,招待费、交通费开支较大;有的把理财小组当成摆设,圈定自己人,为我所用,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走过场,财务公开不真实,不全面,群众意见很大,成为农村问题的主要根源。

2.账面数与实际数不一致的问题。由于财务的连续性,有的固定资产由于时间太长,在账面有数据(如传呼机、打谷机),但有的实物由于年久不用或早已无法再继续使用,存在账实不符现象;还有的由于历史原因,有实物但账面没有反应,即存在实物物盘盈、盘亏两种情况。

3.社区、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办理权属证明。如龙泉幼儿园在建办初期土地属龙泉社区,多年来土地被有关部门征用后,按相关规定回返企业用地,积极响应兴办公益事业的号召,社区出土地,出资金办起了幼儿园,但后来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幼儿园教师属教育局管理,形成了目前幼儿园土地、房产权属不明,社区办校在账务上有幼儿园固定资产538780.34元。

4.资源性资产。有的零星土地在账内没有反应,如集体山林权属归属问题,有的山林多年存在纠纷,经过林改工作多方协调但至今未果。

四、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1.明晰产权,进行公示。社区、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必要时候召开社区两委及各小组长、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议,对清理登记结果公示,部分盘盈物资按照重置价值入账,盘亏物资按照相关规定核销,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 “社区、村、组财服务站代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第12篇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有些松散,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上级部门投入的设备、社会捐赠的资产等,未纳入会计帐内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未入账管理。(三)资源管理不健全。村级的资源发包后,经过多次流转,村里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土地用途,有的合同期未进行续签,损害了集体利益。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目前的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少数乡镇党委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