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30 23:02:07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问题因素;地质勘查;工程工作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是在我国因为应用地质勘察技术和设计建筑工程基础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勘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害工程的建设。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地质勘察报告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质勘察报告科学,那么就能够建设工程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

1、勘察建筑工程地质的意义和特点

一般可以将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两种建筑的特性十分不同,但是也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地质勘查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中最基础的部分,而且也占有很重要的低位。所以必须要详细的进行地质勘查,并且合理的选择地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区段的建设功能也存在差异。要想解决使用和经济上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物。

勘察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

在一个城市之中,通常都会建有公用设施、居住区、交通线路等数量很多的建筑。通常这些建筑都是浅基础建筑物,所以其对地面的影响一般也就只有十几米,而基础的砌置深度也不大于五米。一般静荷载是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所以,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要考察三个主要的特点:a.勘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察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之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在城市的规划中,场地的区分和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选择出更适合的建筑场地,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要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前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评价工程场地的分区和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结构。

二、在勘察建筑工程地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质勘察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现在,我国建筑行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这就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不仅仅给地质勘察单位带来了机会,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因为地质勘探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却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察市场中恶性竞争、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等现象的存在,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察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察市场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

2.2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涉及内容较广的具体工作内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熟悉与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基础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的时间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

2.4基础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地质勘查报告

由于受到现有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理念与技术模式的限制和影响,设计人员普遍仅仅是把地质勘察报告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在参阅中关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数据,而对于地质勘察报告中部分专业的技术参数与建议视而不见而地质勘察单位在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供服务时,勘察人员多是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报告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对于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在阅读与应用中出现技术障碍。由此可见,国内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难以全面发挥两者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三、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已经,并且在勘测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测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测设计阶段不一致,规程规范也有区别。规程规范的问题较多,甚至产生了一些混乱。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四、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第2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样的也是加大了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那么如何保证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便成了建筑企业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它关系到后序工作质量的好坏,那便是对于岩土的勘察。

一、对于岩土勘察的基本介绍

1、对于岩土勘察的定义

岩土勘察便是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及测试,对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编制勘察报告,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土勘察的分类及其应用

我们按照对勘察对象的不同大致分为了以下几种勘察:铁路建筑工程的勘察、港口码头建筑工程的勘察、大中小型桥梁建筑工程的勘察、公路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业建筑工程的勘察、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以及水利电力建筑工程的勘察,其中对于水利电力勘察指的是对于水电站以及水利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港口、桥梁、公路建设工程对于岩土的勘察要求有其专业特殊性,并且工程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这类工程的勘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及规程,这些勘察习惯被称之为工程地质勘察。而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对象是住宅、学校、医院以及工业厂房建设,以及边坡防护、堤坝建设等等。

3、岩土勘察的过程

岩土的勘察首先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的勘探,然后对场地的岩土体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所取岩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运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及评价,最后把所取得的岩土样数据、地质情况说明及分析,对后序设计、施工的建议等内容归纳成勘察报告的形式提出。

二、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

根据国家岩土勘察的相关规范,在进行建设场地岩土勘察时,不仅要对建设场地的周边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分析和整合,还要在勘察前做好对拟建工程建筑物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建设规模了解的充分准备工作。依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勘查方案,做好现场勘探工作。但是因为私人原因,对建设场地并没有进行实际性勘察,也让没有编入相应的实际性数据材料在报告当中,只是充数目来应付了事,以此导致了不与事实相符的虚假情况,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后果不堪设想。

2、资料质量问题

在对工程整体设计和策划中,需要勘察工作及时对建设场地的环境以及建设场地周边的环境的情况作出分析,并搜集和整合出详细的资料,在资料的整合中,常常会出现数据上的问题。例如在岩土体的参数分析中,因为对异常值概念了解的不透彻,而与其他数据的处理方式相同并进行一统分析,导致了统计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误差值的偏大致使结论不与实际相符。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误差直接导致了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对施工中经费的影响,致使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经济效益随之降低。在岩土勘察中对参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理解片面,对岩土参数取值不予重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勘察报告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

岩土勘察工程报告是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结果,它是建筑地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依据。勘察报告能否正确地反映出工程地质的条件、岩土工程的特点,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是否能够合理、措施恰当、可靠安全。对于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阶段,勘察报告反映出的内容与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相关规章、规范也对报告编写有所要求。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基础理论,主要由自然历史观指导其理论。其基础理论认为地质体工程特性由地质的成因与演化过程来决定,相应在研究方法方面即从研究地质体的局部特征,探究地质体生成时候的地质环境及地质体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作用,从而整体地认识、把握地质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其发育的规律,并更进一步预测和探讨它于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下的具体表现与工程行为。

三、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整理编制资料要合理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对资料的整理是需要被严谨对待的。因为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后结果的重要性分析。所以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保证其可靠性及合理性,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工作相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并实现整个工作目标。编写报告时遇到意见不一则要谨慎对待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分析,最终报告所呈现的是统一意见。报告编制过后,编写人员以及校检人员要对报告反复进行检查,确保准确后进行提交。

2、勘探的方式和方法需要科学合理

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也是能够保证勘察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选择勘探的方法就是对于不同地质的场地进行不同方式的勘探,以便于勘察的顺利实施。比如说,对于存在淤泥、软土或无卵砾石土的场地中,就可以运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因为这个可以有效直观的反应出土质的力学情况。再比如说对于山洪冲积的地方勘察时就需要我们运用重型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如果是采用静探的方式,对于这种颗粒比较粗的土体,静探贯入的能力有限,无法取得土体的力学数据。因此,不同的地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对地质进行符合实际的勘察。

3、勘察方案的有效性

上述研究都没有全面地考虑勘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如岩土空间变异性、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量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这些量测资料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鉴于这些事实,却存在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以及参数转换模型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勘察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结果是尽管设计时所采用的理论、公式和程序较为完美和准确,但其最终的结果仍可能是一堆欠缺合理性的数据而已。基于上述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利用基于随机场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CPT模拟岩土参数的固有空间变异性,建立了考虑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勘察范围方法。过程是首先利用随机场理论,建立一个量化土体空问固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基于新的勘察方案,提出了一个由原位测试数据转换到土工参数时的整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此方法把勘察阶段至估计岩土参数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跟空间变异性整合,务求获得最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及其不确定程度,利用大量的原位测试数据结合两个方法的应用,对土工参数作出具可靠的评估。

4、运用高科技,提高勘察的技术水平

创设岩土工程造价的管理协会,来负责制定关于管理岩土工程造价的规章制度,制定一致的岩土工程基础定额。充分考虑到施工的环境、深度、方法、工艺和地质情况等因素,不要笼统地套用“打桩工程”;在大直径地灌注桩孔时,必须考虑地层滚石、漂石、卵石的直径大小;岩石可钻性的岩层、嵌岩深度岩层是否有暗河和溶洞;施工孔径、动力来源、钻头类型、孔探、护壁形式、排污等情况,可借鉴勘察工程标准中的方法分类地层。

5、确定勘察的依据

在勘探之前,我们要保证建设场地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就是我们要制定好勘察的计划,对整个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拟定出一个勘察纲要。勘察纲要是对整个工作的详细计划,是实施勘察的指导性文件。同样的,在对于勘察报告的审核上也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把关,报告中绝对不能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内容,对于审核绝对不能够马虎,对现场勘探情况、地质资料的分析以及岩土参数的推算等等都要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对报告的审核加以重视,才能够保证勘察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勘探人员必须重新认识岩土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执行,有效地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高质量的岩土勘探工程不仅需要真实地体现勘探场地的岩土性质、地下水、地层组成及不良的地质现象等等,更加关键的是要正确合理地分析评价岩土工程,提供可靠合理的岩土工程的参数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耀武,刘拥军.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苗会刚.浅析岩土勘探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第3篇

一、前言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二OOO年二月十七日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随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施工图审查,能够将不合理、不全面、不经济、不安全的因素发掘出来,并及时得以补充和纠正,消除对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肋因素,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满意地使用。

二、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建设部文件精神,进行施工图审查的范围为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级标准中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及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图审查的内容:主要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二方面。就岩土工程而言,政策性审查主要指对其资质、承揽业务范围及从业人员资格是否合乎要求的审查;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勘察是否按照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置了勘探点,其数量、深度、测试项目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勘察结论是否全面正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勘探点布置上缺少人工探井或探井数量不足

此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多层建筑、小型建筑的勘察报告中。在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探井数量也存在少于取土勘探点1/3的现象。

2、勘探孔深度不足

从规范要求来看,勘察孔深度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控制性孔深度应能满足控制地基压缩层厚度的要求。在现场勘察时,还应根据场地具体地质、地理、环境条件对勘探深度进行调整,满足设计单位进行多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时评价地基的需要,否则就可能造成勘探深度不足,勘察结论不全面的问题。例如某单位所提出的九层商住楼勘察报告,其控制性孔深度只有30米(地层全由黄土组成),而基础埋深为-5.0米,报告建议及设计拟采用的桩基桩长为25米,显然勘探点深度不满足桩基计算的要求。此类问题多出现在地基处理方案采用桩基和人工地基条件下需要验算变形的工程当中。

3、数据采集不全面

勘察成果报告中反映出的数据采集不全面是许多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某单位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持力层主要为黄土状土和砂类土,黄土状土的取样数量仅为5件,砂类土中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数据只有4件。另外有为数不少的勘察报告特别是多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固结快剪数量小于6组,而且主要在基坑以内。这样一方面使土样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另一方面当采用其它型式边坡支护措施(如支护桩)时,给支护设计参数造成数据上的盲区。

4、土工试验项目不全,压力段不合理

对于水土腐蚀性分析,不少勘察单位在周围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做一组腐蚀性分析试验。对于饱和粉土未进行粘粒含量试验。对于挖填方场地,未能按照设计地坪标高测试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压力段测试不合理。部分有可能采用复合地基的小高层建筑物,地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最大试验压力未能达到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的总和,不能提供有效压力段下的压缩模量值,导致地基沉降无法计算。

5、抗震参数提供不准确

突出表现在市、县、区以外建于山前、沟谷、河流低阶地中的建筑工程勘察报告中,应划为抗震不利地段的建筑场地却划为一般地段,应划为一般地段的场地却划为抗震有利地段。对于高度超过24米的丙类建筑物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或测试孔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仅仅依靠土的特性划分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存在饱和粉土、砂土的建筑场地,考虑到进行地基处理,未进行液化判定或判定结论缺乏准确性(未能按规范要求取水位值进行判定计算)。

6、相邻建筑物影响在勘察报告评价中重视不够

在许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当中,往往会面临相邻建筑物问题。作为勘察报告,不论是评价地基处理方案、降水设计方案、边坡支护方案,还是评价地基变形均应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因素的存在,否则就可能对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构成威胁。

7、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认识不清

勘察必须依据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一旦对技术认识不清,就会在评价岩土工程特性中出现偏差。

例如对多层建筑,当拟采用条形基础时,作为设计人员,提出的线荷载值为轴力,其单位为kN/m。该值只包括了上部结构荷载,不含基础自重。在进行地基验算时,许多勘察工作者直接用条形基础宽度去除条基线荷载,把商值作为基底压力对待,显而易见,这样的计算结果缺少了基础自重。使下卧层本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由于应力减小变成了可行性方案。例如某单位对一栋5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地基处理方案评价就出现了类似情况。

四、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有些勘察技术人员对规范、业务学习不够,同时也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勘察单位随意压价,为了降低工程勘察成本,不断缩减工作量,造成勘察工作质量不高、深度不足。

五、解决途径

1、作为每一位勘察工作者,应当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性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真正做到数据可靠、评价准确、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型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随意压价、恶性低价竞争、随意缩短工期、偷工减料、不按标准进行勘察的行为。

3、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基本程序,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带入建筑工程之中,危及工程安全使用。

第4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分析;建议

Abstract: China possesses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vast territory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important work befor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guidance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 status and importance has drawn increasingly attention!

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勘察工作取样分布不合理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忻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士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3.岩土参数选择不够准确

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勘察单位不仅没有自己的试验室,而且勘查技术人员对实验原理不清楚、对试验成果根本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后,甚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撤。常见的问题有:

(1)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蔽之;

(2)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其原因;

(3)参数统计时对相关参数与样本往往不一致;

(4)根据岩土参数确定的地基土强度往往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5)提出地基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不明白承载力的基本值、承载力的标准值、承载力的设计值和承载力的特征值几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

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不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代替,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位的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2)地震效应评价

勘察中常见的是对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数量不足,对场地覆盖层厚度的把握不准,甚至于没有三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定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不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等。

5.勘察报告欠缺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三、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定勘察依据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第三是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但是与这一课题有关的许多问题目前解决得还不太完美,科学研究尚薄弱,科学性及方法性的文献也比较少,而且由于有效的技术手段、仪器和设备不足,故在工程勘察中先进方法也运用得很少。所以,在工程地质学面前存在着大量道路工程勘察方面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岩土地基基础;建筑;应用探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高层建筑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更加趋向于安全性高并且舒适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设计及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影响很大,地基的强度、硬度以及使用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耐久性。因此提高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对增加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地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是较隐蔽的的部分,但是它的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占用资金以及要求的技术都是很高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地基基础的探究,提高地基基础的建造质量,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2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下不同地质中的应用

在开始建造地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勘察,以了解地基的岩土成分,并根据这些岩土成分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更加顺利。在岩土工程勘测的时候有两种勘测,一种是天然地基基坑勘查,另外一种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这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2.1 天然地基基坑勘察

在天然地基基坑勘察中,以容易便捷的方法为先,但是在实际的勘察中,勘察结果会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勘察应当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辨析,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勘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常对天然地基基坑的勘察方法分为以下三类:(1)对断裂破碎带进行勘察。由于断裂破碎带的复杂性,常常会导致基坑的挖掘情况与勘察报告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对基坑再次进行再次勘察,对已有的报告进行补充和更正,得出完整的报告。在得到报告后,需要对报告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对应的方法解决,提高地基的安全性。(2)对半挖半填地段进行勘察。这种天然基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对半挖半填地段的整治方法是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平整,虽然提升了土质的强度,但是勘察报告的结果可能与实地考察的结果不一致,这就需要勘查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分析土层、土质强度以及颜色,以确保报告的精确性。(3)对二次沉积地质进行勘察。由于二次沉积的土层的强度较小,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持力层的条件较差,在勘测中需要勘测人员注意对土层的勘测,同时在挖掘中,如果二次沉积土层存在问题,要及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钻孔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2.2 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

不同的地基机制随着不同的地质而变化。人工挖孔桩基础主要适用于丘陵地区的施工,由于人工挖孔桩基础简单、便捷的优点,受到了很多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这种方法在遇到第三系沙泥岩的时候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主要是由于这种泥岩的性质有别于普通的泥岩,它的膨胀性、软化性都要强于普通泥岩,因此针对这种泥岩的性质,要对其采取恰当的勘测方法。同时要对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针对第三系砂泥岩的勘察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轻型圆锥动力进行触探,从而勘探到泥岩的的强度,同时要兼顾人工挖孔桩基础下的桩端持力层,如果达标,就可以顺利进行施工,如果不达标的话,就需要采用如深挖、灌浆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3 基土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和建筑廉洁的部分是基础,基础的作用就是把地基上部竖向物体带来的重力荷载传递到地基的内部。不同的地基承受能力会采用不同的基础方式。基础采用与竖向构造一样的散布形式是适用于地基承载力量较大的情况的。相反如果地基承载力较小,建造过高的建筑时会采用筏型基础。筏型基础的优势在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稳定性高。

在地基承载力较小的软土上进行施工时,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就可以采取一些办法进行解决。分析软弱地基的土质及其组成,分析土质的均匀程度、分布面积、含沙量等,计算准确的参数。同时,还有在开始计算的时候对房屋结构的大致核载量进行计算,根据荷载量是否均匀分布在整个面积上,计算出平均荷载位。对照地基本身承载力的大大小,如果超出荷载位四倍以上,筏形基础造价高,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独立基础。如果地基的承载力容许在小于两倍的的平均荷载位,要采取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容许承载力介于以上的两种情况之间,就可以选择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4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地土质较差/上层土层较薄时,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对淤泥和淤泥土进行搅动;地基如果为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等,进行检查发现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都可以利用作为持力层。相反,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生活垃圾、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才可以作为持力层。还有在选择地基时,必须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因素、材料供应、施工条件、建筑的构造特点等。采用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提前对选择和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在地基处理的时候,要对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加强,用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5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当正确的认识到岩土地基基础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岩土地基是建筑物最重要的部分,在地基的建设中,存在的土质问题我们应当及时解决,在地基的选择中应该首先进行勘测,将勘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我们可以得到建筑物建造中适合的土质,只有选择了正确的岩土勘测方法,加上过硬的建筑技术,才能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建筑物的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有效地避免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的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 任红芳,陈晓红. 浅谈建筑场地岩土勘察的内容与分析评价――以天津某工业厂房岩土勘察为例.《四川建筑》,2012年3期.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设计;

1 工程建设项目中岩土勘察工作的问题

1.1 勘察方案不科学

勘察工作的工作量有时较多,有时较少,这些在工程建设中都是十分普遍的情况,但有的工程队为了减轻工作量,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还为了降低工作成本,造成勘察工作粗糙,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1.2 勘察资料质量下降

工作人员要对从野外和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各种分散的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为设计人员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拟定设计方案提供的基础,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但在这个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2.1 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

在岩土地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致使分析结果与实际清理误差较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最后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1.2.2 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

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对所有岩土提供同样的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岩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2.3 对资料分析不认真

在现场勘察中,不负责人,粗心大意,随便的使用附近建筑物的勘察结果来指导岩土地区的建筑施工,造成勘察资料提供的土层构成、厚度以及土体的物理学性质指标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土压力计算严重失真,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度不足。

1.3 勘察报告没有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一些勘察报告不问清楚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真实情况不做具体分析,做出来的勘察报告内容都过与老旧,而设计施工需要的重点内容不全或者没有,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内容却占了较大篇幅,近年来,勘察报告出现越写越长的趋势,但真正需要的实际内容却越来越少。

1.4 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

岩土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很复杂,在勘察中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和估计到。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较大程度的保证施工的顺利,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监测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我国的施工建设中,还没有把工程监督纳入建设的重点,所以也无法对勘察结果进行修正与补充。

2 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建议

2.1 科学的整理与编录资料

整理勘察资料需要现场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一些勘察单位对勘察工作的分配比较详细但也有一些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会使勘察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人员要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积极解决问题,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按勘察技术也是很重要的,按照施工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对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整理好后,除了当事人要检查之外,还要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校对,做到天衣无缝。根据整理的结果做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各有差异,因此,勘察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做到重点突出,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勘察报告中要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近几年,地震评价受到很大的重视,尤其是对那些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有密切个关系,要结合各方要求,做出优秀的勘察报告。

2.2 对完善勘察工作的具体改革措施

2.2.1 勘探工作中要加强监督,保证勘察工作的治疗;建筑施工中,还要加强验收,对重大的地基岩土问题实行会诊制度以验证岩土勘察报告及促进岩土科技进步。

2.2.2 对施工图要加强审查工作,施工图审查工程师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积极推行工程咨询制度,制止审查中出现的审而不责的现象。

2.2.3 大力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实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并采取质量终身制,明确责任的归属,遏制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

2.2.4 尽快出台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勘察的设备水平,实现勘探、取样设备及施工机具等产品的标准化、系统化。

2.2.5 继续推行强制性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国家水平的建设体系,以改变当前岩土工程技术标准系列过于庞杂、规定过于详细的状态。

2.3 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监测与一般的工程监测工作有差别,它与工程的建设和使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属于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岩土勘察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都无法全面的掌握地质下的具体情况,加之地层本身的不均匀性、基底的起伏、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工作人员更是无法保证勘察的精确性,所以,在报告中难免出现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或有所遗漏的地方。通过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可以对岩土勘察工作的不足进行修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

2.3.1 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自重压力和坑壁的测向压力,而进行基底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2.3.2 岩土处理过程中,由于震动会对周围的建筑和勘察监测产生影响,可进行其水平位移和倾斜等观测,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输而引起的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对主要建筑物的施工中及建成运营后的沉降变形监测,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监测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等。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选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82-02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地质勘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地质勘察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筑物体型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相同地区不同建筑场地对应的地质条件产生巨大差异,随着建筑勘探与设计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建筑基础类型出现了多样化选择,建筑工程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是较为常见的浅基础形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常用基础体系,具有施工可行性高、经济性强等特点,该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得到控制与保证,因此该基础形式是勘察人员在实际勘察中优先考虑的基础类型。通常该基础形式适用于多层或整体荷载小以及单体面积较少等工程。

在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要特别注意问题包括:(1)保证地基的适宜性以及稳定性,(2)确定准确的不良地质位置,(3)充分考虑持力层的均匀性以及软弱下卧层的位置,(4)初步判定基础持力层承载力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荷载标准,(5)地基出现的沉降量的均匀程度、沉降数值、变形程度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合,(6)判定基础持力层所处的顶板埋深与地下常水位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 选择天然浅基础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如在花岗岩区域的填沟挖山平整的地基勘察过程中,区分原有以及新挖花岗岩残积土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原生残积土以及挖搬残积土显得极为类似,如果没用进行全面分析便很难进行分辨。一旦辨别发生错误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广东省中山、深圳等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勘察人员讲新填残积土与原生残积土发生混淆,只有待其在基础开挖的施工中才得以发现,最终造成基础设计发生变更,甚至建筑项目建好后才发现基础问题,最终造成房子拆除重建。又如,无锡市某别墅完成封顶没多久,就因沉降不均匀造成房子发生严重倾斜,最终造成项目推到拆除,需要进行二次钻探验证,确定基础正确的持力层。

2 预制桩基础

某些建筑项目如不适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形式,而是所处岩土层不能符合拟建工程荷载与变形标准条件,且基础所处的持力层埋深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桩基础成为常用的基础形式,该基础体系适用于二十层以下建筑。近年来该结构体系在苏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该基础类型过程中,在日常勘察中不仅完成日常地基勘察评价工作,还需要应特别注意预制桩的评价问题,如就沉桩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桩穿过各类地层特性,如预制桩穿过上部地层的砂层以及硬壳层时,勘察人员需要结合砂层的密实度、厚度以及硬壳层的硬度与厚度展开具体分析评价与论证,勘察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砂层厚度过程中充分剖析打桩时出现的挤土效应,判断沉桩情况。

3 筏板与箱型基础

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是超高层、高层建筑极为常用的深基础体系,如建筑所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其地基开挖较大,地下室一般为多层,埋深一般控制在10~15米,甚至超高层基础埋深超过二十米,该深基础体系具有施工风险大、施工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制定勘察报告保证其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能够正确评价与论证施工的可行性,只有这样的基础类型才能容易被业主与设计接受。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评价、查明拟建工程区域内岩土层结构、类型、深度、分布以及坡度和图层变化规律等,在基础选型确定前需要评价与分析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等日常内容。

4 人工灌注桩

人工灌注桩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容易掌控,还能多桩作业,能够缩短工期,控制造价等优点,之前是深基础在地质图层偏差较大是首选类型,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量采用,人工灌注桩体系适用于地基土层均匀性不好,持力层变化幅度大,而建筑工程受荷载较大,这样的基础类型广泛应用于山区,能够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等设计难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类型的确定是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重点,这也是场地工程报告的重点与中心,所以勘察人员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场地岩土层的水文条件与特征,并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展开全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选择最合理的基础类型更好地为业主与设计部门服务。除此以外,该基础类型在日常勘察评价过程中要有侧重点,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实现建筑基础建设成本最低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晏致涛,李正良,邓安福等,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专家系统 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6):22-26,90.

[2]张世海,段慧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特征与过程[J].四 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6):96-100.

[3]晏文锋,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设计[J].中外建筑,2007(1):85-86.

第8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大纲;周密详尽

1 引言:

勘察大纲是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计划书和指导书,好的勘察大纲能指导勘察工作合理合法合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已被列为质量检查项目,勘察同仁应予重视,现从多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大纲的周密详尽性进行探讨。

2 工程概况

首先应写明合同编号和工程编号。建设单位,不能用简称,应与其公章名称一致。设计单位,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方便沟通,应写上设计单位。工程名称,应同甲方商量好,与未来报建的工程名称相同。工程地点,除了文字说明外,最好能写上用地红线图几个角点的坐标。拟建建筑物,应写明名称、用途、形状,占地面积、建筑安全等级、抗震安全等级、地上层数、高度、地下层数、地下室埋深、拟用基础类型、基础埋深、上部最大荷载。勘察阶段,分可行性研究、初步、详细三个勘察了阶段。此外还可交待建设总投资等。

3 设计要求

要与设计沟通好,了解设计意图,特别是地基基础方面的设计,让设计提出勘察技术要求。

4 勘察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通常依据《工程勘察合同》以及各种规范、规程、标准、条例等。楼房建筑场地勘察的常用依据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BJ94-9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岩土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99:98)》、《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其他岩土工种勘察也有相应的规范,诸如公路、铁路、水利等的勘察规范、规程。

5 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主要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参数,但也应作如下详述:

5.1 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各岩土层的名称、类别、成因、厚度、范围、工程地质特性,分析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5.2 查明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

5.3 划分地震的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判定饱和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性,若液化则计算液化指数。

5.4 查明地下水位情况,了解地层渗透性,判定地下水的腐蚀性。

5.5 根据地基岩土、场地、环境、拟建物等条件,提出合理的基础选型建议,还应提出基础设计、施工和工程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6 勘察任务

主要是说明计划布置的工作量。具体说明控制性钻孔、取土样钻孔、一般性钻孔、标准贯入试验孔、动力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的数量。

7 勘察工作

野外勘探工作有坑探、钻探、触探、物探,测试有载荷试验、十字板、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贯试验、旁压试验、波速试验等,还有现场调查、踏勘、测水位、取样、孔位测定等。

7.1 场地工程地质调查

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邻近已建物的基础类型、埋置深度及使用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等。

7.2 钻探测试工作

严格按规范、规程、标准开展野外钻探测试工作,主要技术要求有如下方面:1、开孔、终孔直径,要考虑方便取土样、下套管;2、钻进方法,常用反循环、泥浆护壁,跨孔严重时下套管钻进;3、终孔深度,控制性钻孔钻进某层多少米。技术孔钻进某层多少米。鉴别孔钻进某层多少米;4、标准贯入试验,试验和记录方法执行《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附录L的规定;5、取土样,在技术孔取土样;各土层取代表性土样;主要土层取样数量不小于6组;正常间隔2米;6、取岩石样,高层建筑,中风化层和微风化层要取岩石样,取样数量要满足统计要求;7、取水样,每个勘察场地不于2件;8、测量水位,所有钻孔均要求测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7.3 其他测试分析应按相应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8 勘察工作步骤与工期安排

8.1 现场踏勘、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勘察大纲,约需天数。

8.2 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取样,约需天数。

8.3 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整理分析,编制图表和编写勘察报告,约需天数。

9 人员、设备安排

人员方面,安排工程技术员数量,安排工程负责、编录、制图、编写报告、校对、审核、审定人员,钻机班组和工人、土工试验人员的数量。

设备方面,安排钻机、十字板机具、动力触探机具、标准贯入试验设备、抽水设备、车辆等的数量。测量放样仪器、土工试验室及设备也应提及。

10 质量保证措施

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制和质量签收反馈制度。

10.1 施工前组织工程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踏勘,搜集资料,编制勘察纲要,技术、环保、安全措施交底。

10.2 工程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负责原始资料采集,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0.3 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勘察纲要和有关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并留下记录。

10.4 工程负责人应在作业现场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原始资料取得的方法、手段的合理正确,对各项作业检查验收签字。审核、审定人负责中间检查工作。

10.5 土试组负责检查土样装运、分析测试及土试报告编制,工程负责人检查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核、审定人负责中间检查工作。

10.6 工程负责人根据钻探记录、原位测试和土试报告负责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核、审定人负责审核和审定工作。

11 环境保护措施

11.1 若附近为居民区域,应降低工地噪声,禁止夜间施工。

11.2 钻探设备修理产生的废水、废油集中统一处理,禁止焚烧废弃物。

11.3 钻进泥浆水应设置沉淀池过滤后再排放。

12 安全生产措施

12.1 安全员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开工或上岗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12.2 施工机械的使用由专人操作,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人身伤害事故和机械事故发生。

12.3 施工现场控制用火,杜绝火灾事故隐患。

12.4 机电设备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启动,必须具有可靠防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12.5 雷雨台风季节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洪水、雷电、台风灾害,和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炎热季节须防中暑。

12.6 注意交通安全,装卸车、搬机要注意机具和人身安全。

13 提交勘察成果资料

提供成果资料主要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建筑物与钻孔平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土工试验成果表、岩石样检测报告、水质分析报告。有的还提供持力层等深线图、勘探点一览表、触探成果图、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岩土芯照片等。

14 不尽事宜灵活解决

岩土工程勘察涉及面较广,难免百密一疏,勘察过程中若发现遗漏,应及时处理,补充完善勘察大纲。对重大技术难题,请专家学者会同设计、甲方研究解决。

15 结语:

周密详尽、完善完美应是我们的目标,但对于较小的或较简单的勘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大纲不必面面俱到,上述方面可精简或合并,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

[2]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第9篇

关键词:拟建变电站;地质勘察;处置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112-02

1 拟建变电站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深度不

足问题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新建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的要求,110 kV新建变电站要求选择站址时,要做相应的地质勘察,并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必须涵盖站址地质构造的承载要求。站址工程地质情况说明要列清楚站址区域位置的的地址和构造情况,并且要列具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影响和地震基本烈度。新建变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地质勘察要对所选站址的方案进行稳定性的评价和评估,推荐站址和备选站址一般都需要进行钻探,以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而地质勘察报告中,要总结说明站址位置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的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拟建变电站的地基类型。充分了解拟建站址以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情况,并对不良地质情况的危害程度作出预估,并对不良地质情况的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防护措施。在进行站址选择时,必须避开不能防护的不良地质情况,比如滑坡、危岩、断裂带、溶洞等情况,不能进行相应的变电站建设以及线路架设。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于地质勘察的费用定额计算迟迟未能进行调整,导致大部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勘察形同虚设。部分地质勘察单位闭门造车、伪造数据,根本未进行现场钻孔勘察则出具可行性研究的地质勘察报告,最终导致站址选择失当以及工程施工修复费用增加。比如220 kV傍浦变电站工程,地质勘测报告与实际不符,进站道路、站区发现4~6 m深淤泥,而报告说明0.3 m,该项修复工程导致进站道路淤泥处理发生费用为9.8万元,站区淤泥处理估计发生费用约为150万元。部分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壤电阻率测试伪造数据,导致接地电网设计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比如220 kV官塘送变电工程,接地网电阻设计数值与实际相差过大,该站经过三次地网改造,新增12口30 m深井,增加水平接地线近1 400 m。220 kV瑶乡变工程主接地网设计错误,主接地电阻1.15 ?赘,不满足设计要求(小于1 ?赘),费用增加9.8万元。

2 缺失水文气象报告,导致建筑材料选择脱离当地

实际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新建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要求对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形成相应的水文气象报告,作为站址选择以及相应的建筑设计的参考依据。在110 kV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要求中,新增了对于站址水文气象资料收集以及报告形成的要求。除提供百年一遇以及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之外,还要对洪水淹没情况以及区域内的洪涝情况进行预计分析和论述。而气象资料则要求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因为这些气候条件对于变电站的站址选择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广西北部地区的覆冰灾害等,由于考虑变电站出线以及融冰需要,已作为特殊要求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设计单位未按照可行性研究深度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水文气象报告,甚至于连百年一遇的洪水位都是参照当地的公路建设情况,未进行相应的计算。特别是站址附近有相应的河流、水渠及水库时,未来进行洪水及气象报告的资料收集,将大大影响变电站站址标高的设定,不仅对将来的土方量计算形成影响,形成了不必要的投资耗费。而部分新建变电站的建筑材料选择脱离当地环境,未考虑海洋气候以及相应的防风及抗腐蚀要求。特别是在广西、广东以及海南等不同的海洋气候环境中,部分变电站设计未考虑相应的防腐要求,没有结合当地的地理特性来选择建筑材料,110 kV变电站建设的土建部分材料选择及设置对于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相对考虑较少。因此,导致了许多110 kV变电站的混凝土结构常常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腐蚀、塔基损毁等情况,导致设备电路损坏,出现漏电、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对变电站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3 新建变电站地质勘察深度要求及对应处置措施

3.1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考虑充分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110 kV变电站选址应当进行现场踏勘。依据系统部、变电一次、变电二次、地质勘察等不同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汇总当地的土地、住房建设、建管单位、林业、农业、规划等政府部门的意见,土建设计人员会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初步确定几个变电站选址方案。在进行现场踏勘之后,就要对几个站址方案进行比选。在进行方案比选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必须要明确有无不良地质情况,比如地下溶洞、滑坡、坍塌等情况,特别是部分古滑坡,由于其隐蔽性较强,所以较难发现,一旦站址确认,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进行变电站站址地质处理,增加了变电站造价。②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在进行变电站站址比较选择以及站址备选方案上报时,为了避免出现单一站址的情况,需要进行多重考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设计单位为了节省前期工作成本以及勘察费用,只选择一个方案进行上报。最终出现站址征地等疑难问题时,则必须进行站址挪移,造成费用增加的情况。

3.2 总平面布置附图要详尽

总平面布置附图要详细说明站址具置及地貌、站址用地性质及有关批文办理情况、总平面布置方案、参与何种典设方案、围墙内用地面积及总用地面积、总平面布置情况、进站道路方案、大件运输方案、站址场地自然高程、场地设计标高,100/50年一遇洪水位,是否受内涝影响。站区设计要包含土方平衡情况、边坡处理、排水设施。建筑布置要点要列明主要建筑及相应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竖向布置要说明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户外设备构支架结构。此外还要包含地基处理方案、供水水源方案、排水方案、消防设施布置方案、通风方式等。

3.3 增加地质勘察中对水质分析的要求

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地质勘察时,需要进行地下水抽取以及水质分析。并检测水质及土壤的腐蚀性,出具相应的土质及水质分析报告,以备变电站土建设计人员进行参考。根据技术需要,地质勘察单位需要委托专门的水质监测站对水源水、饮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检测项目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水质检验项目。一般惯例,水源水要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表2共36项检测,饮用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1、表2共38项检测。而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则应说明备选站址内的防洪涝以及排水情况等,这有助于在进行设备基础标高定位。而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则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基础防腐等级,而水源的水质、水量情况则影响变电站用水条件,涉及到变电站将来的生活以及生产用水是否可以使用井水或者当地用水,或者必须另外接入自来水源等。

3.4 对应滑坡以及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

对应滑坡以及不良地质情况,要进行相应的地基基础处理加固以及设置相应的边坡防护设计措施。兴平~丹阳220 kV线路工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设计问题:①地质地形勘探资料不准确,挖下去多数是岩石基础;②设计桩号在规划的高速路内;③增加了很多设计未有砍伐要求的树木及几处要拆迁的房子、石场,造成费用增加较多工期影响较大;④导地线按设计图纸紧线完成后,导线对地距离不满足验收规范要求,存在引流线对铁件的安全距离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在进行后期设计变更处置时,采用基础改造的方式进行处理,有些基础改为锚筋基础,有些基础得填补溶洞、有些基础改为高低腿形式。

4 结 语

总而言之,拟建变电站必须严格进行地质勘察,并形成专业的地质勘察报告,土建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择合理的总平布置优化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合理控制变电站的投资,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伟.浅谈变电站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设计[J].城市建筑,2013,(10).

[2] 罗兰凤.220 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3] 罗佳.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J].华章,2012,(22).

第10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

在各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为保证其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技术条件:①地基强度条件,即保证地基稳定性,不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破坏;②地基变形条件,即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都不超过地基允许变形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灵魂体现,报告的内容将直接成为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的依据。文字报告是勘察成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勘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作用等。附图、附表能使人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结构和岩土的性质。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分析评价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合理、灵活地运用设计指标,达到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

1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

当前在建筑工程勘察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1)勘察单位提出的勘察报告,数据不合理,往往偏于保守,分析评价深度不够,有的勘察报告其内容简化,该评价的内容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一些报告中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的却省略了;不该附图的附了,需要的表格又没有,有的建议和评价不合理等。(2)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单一,取值不合理,往往偏于保守。

2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和取值问题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决不是用一种方法就可确定的,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综合确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5种:①按载荷试验方法确定;②按标贯、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③根据土的强度理论计算确定;④根据土的物性指标经验确定;⑤根据邻近条件相似的建筑工程经验确定。由上述5种方法得到承载力后,再经分析,综合确定得到地基承载力取值。

在上述方法中,一般以野外鉴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原位测试和理论公式计算方法为主要的确定方法。现场载荷试验法是当遇到地质条件复杂,土质很不均匀或遇到重大工程时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在一般不具设备条件和压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很难实施此方法。

用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其正确的方法有3种:①强度控制法,即以比例界限P0值作为地基土承载力。它适用于硬塑~坚硬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土;②相对沉降控制法。根据沉降量和承压板宽度的比值s/b确定,可采用s/b=O.01~0.015对应的压力为地基承载力,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③极限荷载法。当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出现后,土很快达到极限荷载Pu,将Pu除以安全系数F(F 取 2.0),当其数值小于比例界限的荷载值时,可将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的数值作为地基土承载力。如一般在深1.0 m~2.0 m以下为碎石土(以砾石、卵石为主)的地基土,即使用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承载力,也应用强度控制法或极限荷载法。对于密实的卵石土用强度控制法得到的P~S曲线上的第1个拐点必是地基持力层将产生局部剪切破坏的开始点。此时所对应的压力即为比例界限荷载P0(或临塑荷载Pcr),而此拐点的出现,对于是持力层的碎石土,没有足够的压力是难以出现的。至于出现第2个拐点(极限荷载对应的点),使碎石土完全剪破,出现连续滑动面,更是难以达到。相对沉降控制法一般适用于在P~S曲线上出现不了拐点的中高压缩性的松砂或可塑、软塑状态下的粘性土。在地基是碎石土的情况下采用相对沉降控制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方法是不合适的。

3 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其与变形的关系

3.1 作为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阅读和充分利用勘察报告,要能对报告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合理的取值,不应只需要承载力值。设计时要根据勘察单位提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场地地层情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基础埋深和宽度,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得地基承载力值进行设计。做到经济合理,提高投资效益。

3.2 采用地基承载力来进行基础设计时,既要满足地基强度条件要求,还要考虑变形条件要求,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不是强度条件不满足,而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勘察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

4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勘察报告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后期设计和施工的经济和理性,而勘察报告中的地基承载力是设计时非常重要的数据,直接影响到建筑基础类型的确定和工程的造价,勘察单位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综合确定,既要确保工程质量,又要经济合理。作为从事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断提高勘察水平,体现出岩土工程勘察在建设工程中的基础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1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详勘”阶段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

1.2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

1.2.1规范中对勘探点的布置有明确规定,而一些勘察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不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就把孔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勘探深度不从基础底面算起,使一般性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勘察的钻孔应控制的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当建议的主要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主要土层中软夹层(透镜体)厚度超过0.5m时不加密勘探孔,从而造成地层划分的精度不够,无法摸清暗藏的河道、沟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

1.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4.1.16.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3.0.3.2对勘察手段的选择做了明确规定。大多数勘察单位当拟建物的设计等级为甲级时,钻探和静探能配合使用,采用钻探为主,静探为辅的综合勘察手段,也能满足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4.1.20.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的要求,而当拟建物的设计等级为乙级或丙级时,则以静探为主,钻孔为辅,甚至全是静探,不满足地基基础规范3.O.3.2对地基评价的要求。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做钻孔波速试验,或仅做1个钻孔的波速。

1.2.3对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仅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不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不布置勘探点。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考虑基坑支护,不能结合地基条件适当扩大勘察范围与增加上部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件数。

1.3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1.3.1钻探操作

不按JGJ87 9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中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在巨厚的淤泥质土中甚至超过5m。在粉土、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没有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从而造成地层的漏记和一些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1.3.2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原状土试样时不按JGJ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人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1.3.3地层描述

勘察规范3.3、7对土的描述做了6点规定,但现在很多单位对土的鉴定和描述很不规范,在野外地层描述中仅对土的状态、湿度及包含物进行描述,对粘性土和粉土不描述其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导致野外肉眼鉴定与土工试验结果不吻合。

1.3.4地下水量测

当勘察场地地层中同时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时,没有进行分层量测水位,对承压水头不测,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4.1由于上述外业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导致室内外各项测试指标的统计不满足勘察规范中14.2条的要求,指标统计的项目不全,难以分析和判断各项测试指标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

1.4.2勘察报告中的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仅满足于提供基础设计参数,定性的评价多,而定量的评价少。对一个建筑群,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有变化时不对单幢建筑及所在具置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只对整个场地提供笼统的评价和建议,当有多种基础形式可采用的情况下,自己不做认真分析,而是建议结构工程师结合建筑物的上部特征选择基础类型。报告结论中提出要做变形验算,但却不提供固结压缩曲线,或是提供的固结压缩曲线的最大试验加载不能满足设计计算荷载要求。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各项设计参数不是经多手段测试与综合评价分析的结果,而是提供经验值,而且其值一般都偏低。剖面图中地层划分没有工程层的概念,过于繁琐。现今大部分的勘察报告中,只表示勘察时刻的地下水标高。

1.4.3勘察报告中的图件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要求。在详勘的“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如确定勘探点与拟建物位置不采用坐标,则图中应有地形、地物、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等作为参照物,但有的报告《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即不采用坐标也无其他参照物。当勘察场地中存在两种地貌单元,或局部有软弱地层分布时,不在平面图中标明分布界限。对控制基础埋深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和应进行竖向设计的建筑场地不采用绝对高程,而对一般性建筑,当拟建场地内无绝对高程的控制系统而不得不采用相对高程时,没有选择稳定点作基准点,并常假设基准点高程为±0.00m,给建筑设计的使用造成了不便。

1.4.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对基础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和对比。针对不同分区、不同的建筑物,建议选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如填方区和软土区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而填土厚度不大及缺失区域(挖方区)则建议采用天然浅荃。并对各种基础的承载力进行了估算,对地基变形和建筑物沉降进行了计算。勘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变化大,虽然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但是附加荷载和卸载使岩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调了检测和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检测、检测的重点和方向,该意见被业主和设计人员所采纳,经过施工检测和施工监测,证明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各种岩土设计参数和各种方案经济合理,针对性强。

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勘察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研讨工作重点、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及涉及相关专业有关问题。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交流、反馈,及时更改调整、学习补充。

2 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中对勘察费用的收取及业务的承揽有着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在很多建设单位不能充分理解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片面追求效益,追求速度,野外施工完,马上就要报告,报告质量何以保证。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勘察单位为了取得勘察任务,不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目前本地的勘察费仅能收取标准的3折~4折),并同意业主无限制地压缩合理的工期,从而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和勘察工作量布置不合理,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使勘察质量有所下降。

2.3一些勘察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的管理模式上,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内部的检查、监督与校审制度贯彻不严。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 地质勘察 问题 对策

0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建设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探明,可以真实的反映建设工程的地质情况和工程性质,其可靠依据对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由此就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将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1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问题

1.1 工程地质勘察的常见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般的问题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工程地质分析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的选择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基本地质条件报告不够明确,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定义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甚至一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这样的问题通常是由阶段工程审查不能通过造成的,可能会延迟开发时间;或者通过审查但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更危险。

1.2 相关专业的理解问题

一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不了解其他专业,需要加强跨专业学习。二是建筑等相关专业不了解工程地质勘察。一些人不了解地质勘察学说,偏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勘探的要求,工程完全由设计人员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布置;非地质专业设计师自以为是,对地质条件不加考虑就胡乱设计;有些是不尊重自然地质规律,野蛮施工,导致地质体的天然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严重的事故。所有这些非地质专业的问题,往往出了问题后向专业地质学家推卸责任,搞得地质工程师也一头雾水。工程地质界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孙广忠指出:“事实上,脱离地质实际的实例地质工程在实践中随处可见,地质工程施工中出现事故的绝大部分可以说是设计和施工脱离地质实际的结果,任何建筑工程如果离开了地质基础,建筑理论必然与地质实际脱节,最后会作出错误的结论或造成惨痛的后果”。

1.3 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察到报告提交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有些项目缺乏前期投资的基础,一旦报告项目,立即要求提交地质报告;也有一些工程今天提交了可行性报告,明天就要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还有就是由于目前勘察市场竞争激烈,一个项目往往有多家勘察单位同时编制勘察方案及报价,而且业主多数以低价中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勘察单位为了能够争取任务,不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布置勘察方案,而是减少勘察工作量,压低预算价,该做的实验项目少做甚至不做,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1.4技术管理问题

技术管理是控制工程地质调查的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并未涉及地质工程师及地质专业负责人。勘察报告只注重定性分析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差。这种情况增加了对所审查对象的难度,但也有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还会延迟项目审批时间。当然这种责任心不强的现象,也因国家提倡建设的工程审查把关不严而得到助长。

2 工程地质勘察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

随着科学的发展,工程勘察技术不断进步,勘察工作者不断学习理论知识,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提高工作质量。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1 重视勘察新设备的使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工程测量依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气工作原理的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的发展和大量的发展进行及时收集和处理的工程物探设备通过软、硬件功能,已经具有采样密度高,高速度,低成本,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使用工程物探连续加密点得到连续地质界面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钻井方法带来的判断不准确的岩土工程问题,运用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的形态,埋藏深度及位置,并能提供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综合物探方法与许多工程建设的传统的钻孔方法相比,限制了较少的地形条件,具有节省时间,节省成本的特性,探测精度高。然而,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它的对象检测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性更大,所以,为了有效地解决一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和钻探相结合使用,互相补充,相互认证。合理的选择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方法的联合应用,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

2.2加强勘察新技术的运用

加强室内使用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查,监测技术,通过获得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测量数据和工程施工检测,监测结果作为比较基础的逆参数,保证工程设计提供参数的可靠性及解决这些困难的岩土工程问题如传统的勘探方法难以获得的可靠的设计。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工离心技术的可靠性来检查施工安全检查;对变形和坝坡的稳定性进行验证;解决对浅基础地基的变形特征的建筑,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桩基础施工桩基础的承载力及变形技术的影响;解决沉降块土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2.3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更新

加强勘探技术人员的定期系统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在内部实施岗位轮换制度来促进专业技术交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扩大其知识的广度和技术的深度。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应用,这些措施对勘探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必定大大提高。

3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从事工勘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不断提高工勘水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孔思丽, 工程地质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

2 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