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教育论文

信息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12 14:2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教育论文

第1篇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认识

所谓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实施,同时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美结合,并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而发展教学信息化就是使我们的各项体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法更加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单单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师就“信息化”了。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对硬件设备的建设需求,而是更多的建立在教师信息化的培养、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等“软件”设备的开发。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个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娴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之中的作用。而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主要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以及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以及教学设计的革新。因此,对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推行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以及教育制度现代化。在信息技术的大前提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实施运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全面落实信息社会提出的现代化体育教育理念。

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及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大学体育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当今的信息大社会,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对信息技术含量的较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含量的高超较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单一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导致国内大学体育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依然很淡薄,过僵硬的体育技能,专业素养的逐渐退化,体育信息技术的开发能力的严重缺乏。而通过引用现代技术化体育教育课程必将大大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深入理解,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体育教育意识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提高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

3.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倡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体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能力、引导最新体育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深度推广、推动大学体育教师资源的学院辐射,打造优质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从而加强大学教师的带动作用,强化对大学体育教师信息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均衡发展的云资源应用环境,形成生态化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整体提高大学体育教育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将使大学体育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被传统灌溉的“野蛮其体魄”将被崭新的“文明运动方式”所完全替代。由于在现行的大学体育教育之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育技能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在现代时代的体育文明道路:一件紧身的运动服能够帮助你提供你的肌肉、身体内脏器官目前的功能状况,你的体能基本数据以及这些现实的数据对你的身体提供健康参数;一双运动鞋能够进行自动修复破损模式,同时一直保持和你相同的脚型,陪伴你非常轻松愉快的跑步运动。这无不体现着文明体育的超前发展。在2005年美国的弗里曼写了一本叫《世界是平的》书。在当时甚至至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书里指出:“大千世界通过互联网、光缆以及科技信息软件等高科技术的相互联系已经摧毁了妨碍合作的围墙。”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催动力大大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现如今,世界不仅仅是“平”的,它更是“透明”的,你可以尽可能的将你的所有一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全世界了解你的内心想法,而你的教育科研也将在全世界教育领域面前以及全人类面前得以显现和认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里也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直接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深入改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体育教育以现代信息化为发展介质,始终走在时代改革的最前沿,既然连语言文学数理化等课程都要加强游戏现代信息化的最新教学,那么体育更应当成为创新改革的先锋员,而现代信息化教学对于体育而言恰恰是最容易实施和实现的,作为大学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智慧,借助云端网络的飞速发展与壮大,把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改革的总目标推向一个崭新的舞台。

作者:党胜利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第2篇

1聋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把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聋人教学的课堂可以使的聋人更直观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创设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聋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机遇,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一技之长谋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

2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聋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体系,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探索实践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成为聋校教学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随着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聋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技术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较低,所以,这种对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无法正常的开展,这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平衡的情况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还相对落后,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还相对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内容为主体,没有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更新,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很难在聋校开展和实践,信息技术教育未能成为特殊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它覆盖教育的范围较窄,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对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还不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是单纯地认为聋生只要学好特殊教育规定的内容就好,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来说还相距甚远,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把做好聋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齐,导致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开展和推广。

3加强信息化教育在聋校开展的对策和思路

3.1国家应该加强特殊教育财力支持只有国家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才能使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发展。聋校可以利用资金购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基础教学设备,为信息化技术教育配备高效的硬件设施;学校还可以利用资金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样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师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网络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而且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培训和研讨,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让教师的教学课件和经验与资源都可以经过信息处理上传到网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便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础。学校应该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的标准,这样可以督促教师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3.3学校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内容,也要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可以为实现以后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将它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促进聋生能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促进聋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且聋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与外界接触,从而深入地了解社会。作为特殊教育的学校应该重视聋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认识到让聋生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关键,因为技术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促进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聋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丁海国石霞单位: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3篇

1.教学管理软件

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与普通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普通高中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管理过于程式化,而中职学校,即便是以升学为目的的中职学校,实践操作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要充分依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适应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将基础知识教学、实验实习操作教学、社会实践、学生操行评定等内容融入其中,使教学管理软件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充性。

2.教学应用软件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用来制作课件的系统软件十分有限,只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的是PowerPoint,很少教师会使用Authorware,而且教师们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课件,大多数变成了“电子教科书”,这是在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维护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而没有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组织课件的开发。教师们缺少实用且易操作的课件制作软件、课堂活动软件、测试考试软件等。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所使用的网络平台和学习型软件也很缺乏。

3.教育资源共享软件

教育资源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所必需的教学课件、教案、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及试题库等。很多网站中都有教师们急需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学经验丰富、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制作出了一些颇有水平的课件,然而这些教育资源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实现共享,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教育资源共享软件的开发就是为了帮助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共同享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成果,使广大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据调查,一名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编写一个学时的课件,至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而大多数不熟悉计算机的教师则要花费8~10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教师编写的课件质量并不高,缺乏创新。因此,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并将其课件资源共享,既可以节约教师们的时间,又能提高课件的质量。

二、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1.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实践操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除开设有文科类专业外,还开设有理工科专业。这些学校由于缺少实习基地,教学、实践操作都在教室里进行,实践操作过程全凭教师描述。到头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却一无所知。针对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虚拟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中的虚拟仿真技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在职业教育中的特色体现,也将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实验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虚拟实践操作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前期实验课操作的需求,使学生能在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到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更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育资源。

多媒体教学及远程教育介入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信息化办公平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效率。

网络信息化办公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办公平台把教职工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包括招生信息、毕业生信息、社会就业信息、工学交替信息等)、后勤管理、教师备课、学生学业测试、学生评价等工作程序化、数据化,大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率。如“学生学业测试系统”解决了教师拟题、打印试卷、批改试卷等问题。该系统中储存有各学科的试题,题量大、题型齐全。需要测试时,教师可根据授课进度选择不同单元的试题,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打开电脑,学生就可以随时上机测试,试题随机生成,不会生成一模一样的试卷。答题完毕,将试卷提交,成绩立即出现在屏幕上。再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提供详尽的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有利于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4.建设网站,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就业率。

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把自己的办学优势、教育成果向社会宣传,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校招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教会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通过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学生掌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查阅资料、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等。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视野,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强调动手实践。很多学生学会了网页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制作、建立个人网站等。

三、信息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1.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下载与上传、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Power-Point课件制作能力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

所谓信息技术素质,是指收集、获取、分析、处理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能主动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查询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学会应用多媒体;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并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3.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估体系

中职学校应系统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匹配且较完备的督导机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技术贯穿并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素质。

4.警惕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4篇

在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同当今的课堂教育一样,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教育观念到教育目标、从教育内容体系到课程体系、从教育模式到教育环境、从教育评价体系到教育管理、从教育对象到教育主体等层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远程开放教育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这种危机迫使远程开放教育不得不主动迎战,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努力增强自己的合法性。

(一)信息化时代是对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与价值取向层面的挑战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整个教育领域的观念和理念都提出了挑战,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具有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具有一种自由民主宽容的教育理念。现有远程开放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不足,有待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目标与内容层面的挑战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要求建构一种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建构一种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育内容体系。可是环视当今的远程开放教育,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尤其是教育内容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者的实际生活、工作方面的需要而做出相应调整。

(三)信息化时代对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与方式层面的挑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者处于一种自媒体和其他媒体教育充斥的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遥控式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如何将远程开放教育与现场教育有机整合将是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不得不反思和努力去完成的重要课题。

(四)信息化时代对远程开放教育评介体系层面的挑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者处于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教育引导不到位的问题,如何建构一种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管理和评价制度和体系是又一个重大的挑战。

(五)教育对象的变化加大了各种挑战

也促使远程开放教育的指导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信息化时代学习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大为便捷,使学习者的知识面广阔,同时思想世界异常复杂,这就需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要注重自我角色的调整,注重自身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二、提升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水平的路径

鉴于以上我国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终身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我们务必要积极思考远程教育开发的规划问题,国家和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办者要建构国际化和信息化、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目标体系,不断整合创新教育模式和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积极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素质,建构起我国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促使其获得新生。

(一)不断更新完善教育理念

推动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坚持科学化和人性化、实用化的教育理念,以此引领远程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二)与时俱进

不断整合创新完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课程体系,夯实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务必要切合学习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建构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从而促使远程开放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国民实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不断整合教育模式和方式

增强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工作要根据时展需要,尽量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尽量采用互动的教育模式与方式,大力开展有实际价值的对话性教育活动,以此大力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效果。

(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为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远程开放教育需要从学识、思想道德、个人魅力、教育能力、现代化教育理念、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全力提升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力求打造一支专业教师队伍。

(五)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

增强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就要求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一套系统的、自动化的网络学习管理制度和规定,让学习者自觉自主自由地学习;同时健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模式,力争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督导,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六)国家层面

应该从政策、制度、法律、技术等方面规范好远程开放教育的环境和行为。这就要求国家在管理和支持信息化时代远程开放教育时,务必出台远程开放教育相关实施政策和制度,并依法对其进行治理和引导,确保远程开放教育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从技术上,严格净化和美化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环境,排除不良信息和网上黑客的干扰,让远程开放教育畅通;务必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治理,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全力提升中国国民的读书力。

三、总结

第5篇

1通过备课来优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

备课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前的有效准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因此,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加大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要求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使用技巧与方法。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等,需要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呈现的方式,而选用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把握与决定;要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质量。在现代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效益,为现代教育各个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使用方式等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促进功能。

2提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契合度

在现代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之一。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传统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学会将信息技术使用与分组教学、合作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在现代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将传统教学里面的精华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才能获得高效的课堂。而不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绝对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该用的时候才用,不用的时候坚决不用,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现代教育的开展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功能。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信息技术运用的实效性

在现代教育改革与深入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时教师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目的。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效果,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到信息技术的组织管理,围绕现代教育的主题,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研发、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克服单纯依靠课件的现象,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与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与提升。

4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程研发、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使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着非常强的实践特征与时代特征。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推动,是内在的动力与教育者外部使用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实施者、管理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提升对教育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在不断丰富自身现代教育使用能力的基础上,反思与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信息技术环境,提供有效的保证。同时,学校等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与积极引导,让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的保障下越发的壮美与丰硕。

作者:张海良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第6篇

油田钻井企业属于综合性的大型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具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多层面的人员队伍、以及复杂的业务种类、流程和关系。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发和部署各类专业应用软件系统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包括经营管理系统、财物管理系统、OA协同工作系统、各类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各种数据研究与分析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增加了软件系统建设与使用的经济、人力成本,降低了软件系统应有的使用效果及效率。主要问题如下:

(1)资源投入较大:

信息系统在培训、实施、运维、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的大力支持,这包括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如培训讲师、参与培训人员、培训场地、培训费用、误工费用等。这些投入给建设单位和外协软件单位都造成了巨大人员开销和经济负担。

(2)用户群体庞大:

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越多、对应的业务人员也就越多,建设单位及外协软件单位组织进行群体式教学培训的难度也就越大,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

(3)岗位变动频繁:

油田钻井企业存在人员频繁调岗变动的情况,如井队技术员会有频繁的调岗,此时需要给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由于时间、地点等工作生产环境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外协软件单位及油田钻井公司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培训。

(4)传统培训效率低:

以往采用的基层单位老技术员培训新技术员的方式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且可能存在由于该基层单位没有老技术员,新人得不到有效的系统培训的情况。培训缺失问题:企业中存在着许多的未经过系统化培训的软件操作人员,由于对系统及操作规范的不熟悉造成诸多的不会操作、误操作、输入数据错误等问题,既延误了工作,又给外协软件单位带来了大量的维护工作,给建设单位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5)后期投入较少:

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认识和资金投入,系统上线后的运维投入比较少或没有,致使外协软件单位在系统上线后的运维工作中投入也比较少,存在运维滞后、运维断档或无运维的情况,造成软件系统运行不畅,建设初衷无法实现的情况。

(6)维护成本增加:

对软件的不合理使用及部分软件升级后的培训不及时增加了软件的维护成本。其维护成本比大型软件平均成本(是开发成本的4倍左右)还高1倍。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形成信息化建设的高级投入、初级使用、低级效率的非正常状况。就好比高铁的装备,汽车的驾驶水平,电动三轮车的效率。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二、油田钻井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

通过对多种教育模式的探究,如:自主学习模式、自学为主辅以辅导的模式、面授教学与自学结合的模式、脱产面授学习模式、自导学习模式、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式、卫星电视远程教育模式、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模式、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一对一数字化教育模式、多元学习模式。综合各教育模式的优点,针对企业待培训人员为在职成人,具有大、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等特点。本文提出了“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理念为:以人为本;实践、务实和创新;自导、自主、终身学习。

(一)群体式面授教育培训模式

1.抽样研究与培训内容

软件项目在正式上线前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小范围的试运行测试阶段,在该阶段中,我们一般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基层生产单位若干个跟踪运行的全过程,这样对教育培训的益处有:一是通过实际真实的用户了解其对新投入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感受、需要学习的操作难点、要点、技巧、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二是通过观察、询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用户的疑问、操作习惯;三是利用小范围的试运行,实现教育培训问题的抽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合、聚类分析,为面授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提供依据。

2.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激励型面授模式

人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和发展的,人们喜欢向别人学习,这种渴望从婴儿时期直至成年,面授是一种传统的向学习者提供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在信息数字化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TV、In-ternet、手机等提供的各种数字媒体学习,但是面授以其具有人情味、适合人类本性的学习方式仍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面授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即在面授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培训师能够通过观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偏好、人格特质和学习特征,来调整培训方式以迎合学员的需求,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充分挖掘出学习者对所学领域的渴望,更大程度上保证培训质量。因此,群体面授培训是众多培训模式中的首选。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他们有学习时间不连续、遗忘速度快、目的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据此,本文提出大、中型综合性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中的群体面授为312讲练一体、重实践、视差异加激励式。其内容为:

(1)培训每3小时为一单元。

培训师讲解1小时,学员上机练习2小时。学员70%的时间依据培训师设计的具体题目练习,30%为自主学习时间,学员练习,包括自拟题目练习时培训师全程解答学员的提问。

(2)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性、可操作性。

主要是帮助学员梳理软件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程序流程、主要操作等。其余相关具体细节问题,放在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中去讲解,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让学员在实践和比较中去学习。

(3)正视差异,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

培训中要适当地考虑受训员工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和教育层次、不同职位等级、不同岗位类别员工,其喜欢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培训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练式、研讨式、案例式等组织面授导学,充分发挥面授过程中师生的交互功能,及时解答学员问题并告知学员在日常软件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从哪几个方向入手自导解决。激发和促进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面授效率。

(4)激励式。

培训过程中经常表扬和鼓励学员,课题由浅入深,设法消除学员的为难和挫折情绪,增强其自信和成功感。

(二)个性自导远程学习培训模式

群体式面授培训模式为学员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指引了路线,但并不是终结。试图通过若干个面授培训单元掌握所需系统的所有功能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有三:群体面授覆盖小于等于30%;群体式面授培训时间短、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进度不一致现象严重;群体式面授培训组织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

1.个性自导远程学习

“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导,自身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进行的交互式的主动学习。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课程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按需学习的过程。远程教育开放式学习平台直接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服务的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推进学生实现个性化自导学习。

2.个性自导学习网络教学体系

本文提出的个性化自导网络教学体系以学习者为本,构建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了自导、自主化的学习活动,具有交互学习的功能。

(1)个性特征采集与分析。

每个学习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都是以自身特征和学习特征为基础。这些特征影响着资源的选择,学习的计划及进度等。对这些特征的采集分析有益于整个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

(2)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

对于个性化自导学习我们要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的不同,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及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每个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分析,结合自适应性学习系统,将学习者归为不同的分类,系统自动给出学习建议及学习策略。

(3)自导自主学习活动。

以个性特征、个性化学习环境为基础,自导、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交互学习平台。

在自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交互的重要性,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进度及正确性。

3.“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学平台设计理念

(1)学生的自导、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远程教育的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必须调动和依靠学生个性化自导学习,才能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一方面远程教育要求教师要变“教为导”,通过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要变“受教为自导学习”,要从被灌输知识,转向注重自导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师生双方都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纠正和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确保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远程教学目标。

(2)网上教学资源应突出重点、难点、精炼,避免多而杂

要适当增加自学用的素材,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导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具有交互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根据教学进度及需要,及时更新,修正网络教学资源。

(3)为达到“所用即所现”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提供给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例如,针对学习者的岗位角色,所在的业务部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跟踪采集详细、精确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统计适合该岗位的资料、视频分类、看视频的时长及看视频的时间段、哪些教育资源属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还可以统计学习者在测验中的通过率和准确率、学习者在互动专区的发帖数量和质量等,传统实体课堂中是很难精确采集到这样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学习速度、领悟能力、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与合作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更加全面地评估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对以上过程性数据的分析,总结学习者特征,对学习者进行分类,预测学习者接下来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达到以往实体课堂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平台采用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在对学习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向学习者推荐下一步的学习策略。第一步,学习者对预先设计好的教学顺序、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记录、检测和评估学习者的表现,并产生大量过程数据。第二步,系统会根据采集到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统计,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模型预测和归类,根据归类结果通过自动提出相应的教学顺序、形式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方案。第三步,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对遇到困难的学习者进行帮助。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教学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数据分析、挖掘为依据的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系统。

三、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教育培训模式及体系结构应用于油田钻井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中,再加之对学员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奖惩制度,培训成效显著。我们对信息建设中的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采用“群体面授为辅、个性自导远程学习为主”的模式进行培训,“群体面授”方面,抽样试运行20多个单位,群体面授累计培训5800多人次,有效问卷调查回收5680余张,反应良好。根据“个性自导远程学习”教育模式的体系结构建立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平台建设1年多以来取得显著效果。在未运行平台之前日均接打电话80余次。运行平台之后培训资料、软件更新、数据文件传送、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都在平台上,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电话询问运维人员,直接在平台上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平均降低接打电话次数75%,生产资料数据上交时间缩短31%。由于远程教育培训运维服务平台的培训功能的作用,根据用户回访,无需再次进行大规模群体面授培训。这就给软件外协人员及油田钻井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运维成本。平台日均访问780余人次,累计用户交互信息72000余条。通过数据统计功能已为奖励制度提供可行依据。初步统计,应用该培训模式进行的培训,覆盖所需培训人员97%以上。

四、结语

第7篇

1全媒体时代与科技信息交流

1.1全媒体时代的概念

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传媒业的实践领域,是传统媒体的信息化产物。作为一个新事物,全媒体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最终实现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融合接收,以达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的目的[3]。全媒体虽然是传播学领域的术语,但社会媒体的演进直接影响科技交流的实现,因此科技信息工作者对全媒体时代的关注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1.2全媒体时代科技信息交流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科技信息交流的特征主要包括信息载体多样化、出版形式多元化、社交移动本地化等。信息载体多样化是指信息的载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手机等传播工具;出版形式多元化指全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出版格局,新媒体的兴起与自媒体的盛行将信息出版带入多元化发展的新天地;社交移动本地化的说法来源于SoLoMo概念,即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SoLoMo概念提出后迅速风靡全球,被公认为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4]。

1.3全媒体时代对科技信息检索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对科技信息检索的影响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信息检索技术多样,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与信息载体的发展带来更为多样的检索技术;二是多媒体信息在科技信息检索内容中的比重日渐加大;三是信息检索工具更加专业,面对日益增多的信息类型,专业化检索工具也随之出现,如专业化的Blog搜索引擎等;四是用户信息要求提高,全媒体时代的用户希望从最方便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五是检索教育需求增强,全媒体时代检索技术的多样性和便捷性的增强,并没有减轻信息过剩的压力,用户通过接受信息检索教育提高信息技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全媒体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内涵

2.1传统信息素养教育

医学文检教学是实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年来,文检教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指导性原则是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董事会于2000年1月18日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其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素养的五大标准[5]: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需要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然后把挑选的信息融合到其知识库和价值体系;不管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团体的成员,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的;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熟悉许多与信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对于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而言,另外一个重要教学指南是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核心委员会(IIME)颁布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这一指南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等方面提出对医学毕业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6]。

2.2视觉信息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信息类型的增多,特别是视觉类信息的普遍应用,对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评价与利用视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难以适应全媒体环境的教育需求的形势下,2011年10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了《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ACRLVisual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7],作为大学视觉素养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南与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视觉素养是一组能力,具有视觉素养的个人能够有效地发现、解释、评价、使用并创建图像与视觉媒体。视觉素养技能让学习者在制作与使用视觉材料时,具有理解和分析语境、文化、道德、审美与智力等元素的技术能力。具有视觉素养的人既是视觉媒体的批判性使用者,也是可共享的知识和文化整体的合格贡献者。”《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同时认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跨学科背景下,有视觉素养的人应具备决定所需视觉材料的种类与范围的能力,有效发现与获取所需要图像与视觉媒体的能力,解释与分析图像与视觉媒体的含义的能力,评价图像及其来源的能力,有效运用图像及视觉媒体的能力,设计与创作有意义的图像与视觉媒体的能力,创作与运用图像与视觉媒体同时了解所涉及的道德、法律、社会与经济范畴及合理获得与利用视觉材料的能力。

2.3媒介信息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概念来自于英文“medialiteracy”,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具体指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媒介素养是对人们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美国媒介教育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8]。从媒介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对于医学生在全媒体时代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4移动信息素养教育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化与平民化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方式,也对以提高医学生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标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电子格式与数字版权管理、内容获取、内容管理、新式搜索方式(如语音搜索、视觉搜索、情景搜索、条码与二维码扫描以及增强现实)等[9]。还有学者总结了利用移动设备传递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资源的几种方式,包括移动网站、音频导航、短信咨询录屏视频、个人应答系统、二维码及推特等,并呼吁从业者采用移动设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0]。有学者说,“移动信息素养教育是未来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方向”[11]。

3全媒体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策略

3.1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更新教学模式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实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广泛性,解决选修课程人数有限、学生的受益面不广、无法兼顾各个专业、与某些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检索与利用问题的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在实践中根据专业课教师的需求与课程特点的需要,提出医学文检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嵌入式教学[12]。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不再受文检选修课的局限,而是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提高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二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改变了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方式,利用简短的教学视频在课下向学生传递新知识[13-14],而在课堂上开展协作学习、实践练习等主题学习活动。实践发现,简短视频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是实现翻转课堂的理想模式。首先,教学视频课件与课程管理平台相结合开创了医学文检教学混合式学习新形式,融合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学习的优点。以往国内医学文检教学对于课程管理平台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学生作业提交、课件下载、问题咨询等方面,仅仅发挥了平台的内容存储与教学管理的作用。而视频课件的加入及学生课下学习过程中利用课程管理平台讨论板等交流功能的增多,将推动医学文检混合式学习的实现。其次,利用课程管理平台的测试功能,有助于实现医学文检翻转课堂课下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跟踪统计等功能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了课下学习的教学效果。

3.2以全媒体检索需要为指引增加教育内容

从提高医学生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信息素养教育中可以增加以下4个方面内容。

3.2.1图像资源的检索

有效地检索与获取图像信息是视觉材料创作与利用的基础。在以往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对于图像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图像检索却是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文检教师对图像资源的检索这一教学内容比较熟悉,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3.2.2图像的分析与评价

对一份视觉材料的内容给予客观的评价,读懂其背后隐含的意义,是全媒体时代的重要技能,也是提高视觉素养的重要训练方式。在视觉素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图像为对象,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分析相关元素,图像的背景、年代,主要人物,现场环境,来源等,可以实现视觉素养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3.2.3信息可视化

表达信息可视化指将原来用文本表达的信息,利用某种工具实现图像化显示,从而增强信息表达的效果。在视觉素养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研究中采用可视化工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视觉材料的识别与运用能力。如可以运用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利用CiteSpace软件开展信息分析等。

3.2.4移动信息搜索技术

移动信息搜索技术包括数据库的WAP网站及APP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移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等)进行交流,以及移动环境下的地图搜索、语音搜索、视觉搜索技术等。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如何从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帮助学生学习智能手机上的信息组织方法与混搭应用开发。

3.3将提高全媒体展示能力引入教学设计

信息展示能力是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医学生信息展示能力的开发,主要通过课程小组PPT演示和学术海报展示两种途径实现。小组PPT演示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一选题开展文献检索,并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检索成果以及检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后来发现PPT小组展示存在一些弊端,如小组成员的“搭便车”,将台上展示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平时交流能力的提高等。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学术海报(postersession)展示的教学设计。海报展示是常见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学术会议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展示能力及科研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抛弃传统考试的形式,最终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报展示;创设学术会议展示的情境,小组成员轮流作为展示者与评价者,自由交互,即时反馈;考核分数由教师与参评者课后协商决定。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应用于教学的海报展示能够促进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交流技能,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15]。

4结语

第8篇

 

最终 目标是培养 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目 我 国大部分小 学展 开 前 了信 息技术教 学活动 , 各种 教学方法 形 式层 出不穷 , 但 是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

 

和调整教学 目标和 教学过程,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选和教学过 程 方法 手段的改善 , 发挥教育导 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 从

第9篇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显示与投影、数字视频播放平台、中央操作系统、投影显示屏、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它方便地将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数码投影仪和网络连接起来并内置了丰富的资源。使用这种媒体,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计算机,直观地将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同时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呈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把教师从受制于讲台前计算机操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加师生互动空间,加强技术对于学生个体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支持。

二、高校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分析

1.设备的不统一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形式是通过每年的社会招标与采购新型设备的形式组成,所以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设置中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与采购,因此在高校中的多媒体设备存在着诸多不同型号与品牌的中控设备。这将导致新学期到来时,由于教室在不同学期购置的设备,分配与安排上有所不同,教室使用不同型号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使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教师使用操作不熟悉,延误教学宝贵时间与设备操作故障等问题。

2设备资源的闲置。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授课时使用的多媒体依然停留在计算机、PPT、投影仪等简单设备的使用上,如此一来,使多媒体设备不能够充分被应用,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使对宝贵多媒体设备资源的浪费。

3教师与学生设备维护意识薄弱。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耗资巨大,教师与学生是多媒体教师的主要使用者,如果不加强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与合理使用意识,将会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损害与报废率。通过笔者多年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经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设备在教学授课后未能及时关闭,如部分教师与学生下课后未及时关闭投影仪与控制设备便离开教室。二是设备在课堂上的非必要运行。三是教师个人习惯,教师习惯于在设备台前放置水杯或者在设备空挡处放置杂物废纸,这无疑也加快了设备的损坏率,增添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1、管理思想上,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价格昂贵,投资巨大,在我们初级建设配置过程与后期的定期维护上进行严格管理,同时遵循适度原则。保证一切正常的教学设备配置的同时,一些不需要配置的设备资源尽量不配,一切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主。

2、教师与学生保护意识的培训。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规章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与设备使用寿命,教师与学生应当学会如何正规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加强保护设备意识,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作用。

3、部分教室反应教学设备经常会产生病毒,使教学课件出现故障,影响教学正常进行,我们将对所有电脑进行安装还原软件或者安装高效的杀毒软件等工具。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备使用前,先进行重启,或者对优盘进行杀毒检查后再进行课程教学。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保护教学设备,防止设备对教学工具的危害。

作者:李书琴单位:宁夏大学教务处

第10篇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革新术课也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装来说具有非常的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激发,培学生装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教育允许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多提新问题、多独立钻研、主动探索、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我们在组织“写字板”或“word”的教学内容时,都可以将语文或数学或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范例及练习使用;在“画笔”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可以与美术科中的有关知识结合,介绍色彩、画画工具、画画技巧竺知识,同时可与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中的有关作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机整合;在“midi”的教学中,可将属音乐课的一些内容比如“五线谱”贯穿其间,通过将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合于信息技术教育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使学生装在学习班上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其次是信息学科有利于提高警惕学生装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反抽旬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面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编辑、控制和传递于一身,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景,极大地优化了学习环境,它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过程等全方位地得到优化和拓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学科,它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锻炼信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而素质教育也正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互动作用,为一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我们需利用信息技术配合相应的学科,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比较,让很多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应该制定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自己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1~2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指标,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并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正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尽快让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归位,它才能根据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发展中的教育事业倍添动力。

作者:赖正美单位:赣州开发区潭口中学

第11篇

(一)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

据报道:全国从事农业的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占44.4%,江苏从事农业的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57.6%,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8.2岁,其中女性占64%。而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6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占58.5%,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都已超过55岁,而且以女性居多。30岁以上50岁以下所占的比例很小,这一年龄结构的失衡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县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普遍较低。以2012年为例,全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约占总农村劳动力的70%,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2%,高中文化程度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农村劳动力11%和3.2%。近两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进一步加大,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农村现有劳动力呈现出两极趋势:一是年龄大、二是文化低。对此,如何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留守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科技知识落后

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知识落后,是阻碍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从我县目前现有农村农动力状况来看,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受自然环境、资源因素、信息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加上农村传统的精神文化因素在他们意识中的根深蒂固,因而导致了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他们总是喜欢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实,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从而难以改变现有贫穷落后的现状。

(四)农民缺少足够的农业信息网络技能培训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各个乡镇的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在乡返乡农村青年等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有关农业信息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早在2005年,我校就已开始组织实施由江苏省农林厅、财政厅、致公党江苏省委倡导发起的“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的“致福工程”培训,后来从2012起改为农业信息技能培训。截止2012年,我校累计共培训学员4000多人。此外,我校还结合涉农中专教育,为初中毕业分流的一部分农村学生,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涌现了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参加培训的人仍很少,受教育的面并不广。另一方面,在农业信息网络培训中,由于受到讲课教师的数量、培训经费的多少、参加培训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辐射带动作用的强弱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了培训的范围、效果和力度,从而导致农民缺少足够的农业信息网络技能培训。

二、农民亟需转变观念,普及科技知识,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通过以上调查显示,农民不仅对农业信息网络培训的需求量大,而且涉及面广,需要从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入手,不断强化。对此笔者认为,要想搞好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农民亟需转换观念

在我国,由于时代的变迁,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农业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的挑战。然而,农民因为受生活环境、信息因素、自然社会条件、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农村传统精神文化在农民思想意识中的根深蒂固,这些对农民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的束缚,从而导致农民很难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对此,笔者认为要想使农民转换观念,首先必须要从思想根源入手,让农民看到经过培训之后,现实的效果和既得的利益。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可能认识到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其次,在各个乡镇,广大基层农技人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戗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让农民朋友知道政府部门开展农业信息网络技能培训的事实,同时能够了解这项培训对促进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意义。再次,要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看到身边发生的事实,感受到培训所带来的变化。从而转换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二)农民亟需普及科技知识

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的推广应用,我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相对于过去而言,农民的科技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从我县的整体状况来看,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受到年龄因素、信息因素、文化因素、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科技文化水平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比较弱后,亟需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首先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集中宣传,普及科技知识,从而使广大农民对科技常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向广大农民集中宣传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网络知识,让广大农民看到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价值。再次,可以邀请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三)农民亟需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我们不仅需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普及科技知识,更需要强化对农业信息网络的教育和培训。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突出教育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强调形式的多样性。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注重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我们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当具有广泛性

当前,从我县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涉农中专学生和来自各个乡镇的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等。这些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并不广,因此需要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特别是那些在农村有一定种植规模、养殖规模的大户,此外还应当包括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农户,以及那些现在或者即将从事农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村镇集体企业带头人等等。在他们当中,尽管有些人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但他们同样有教育和培训的需求,除此之外,他们作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对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仍然应当将他们纳入培训的对象。另外,对于其他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农技学堂的形式,组织当地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创业致富的典型来进行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

2、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务实,注重实效

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从学员现有文化水平状况出发,同时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培训。另外,在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当强调针对性,突出实用性,确保学员能够学得会,用得上。此外,在教育培训的对象上,应当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大小分别安排相应的培训。其中,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且年龄较小的农村学员,可以通过中专学历教育的形式,在农业信息网络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且在农村有一定种植、养殖规模的农户、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村镇集体企业带头人等等,可以进行分阶段的培训。另外,在内容的安排上也应有所区分。对于中专学历教育的对象应当侧重于互联网的认识和运用,电子邮件的收发、聊天工具的运用、下载以及如何通过网络获取网上农业信息、进行农产品的网上交易等等。而对于分阶段培训的学员,应当首先强调对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其次应当结合各地不同的产业状况,通过现场培训、视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员如何通过上网获得有效的农产品信息、以及如何开通网上视频同农业专家进行沟通、防治农业病虫害、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等。

3、教育培训的力度应当加大

对于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而言,在力度上应当加大。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统一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力度。此外,还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以此确保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作出早期规划。不仅在教育培训的人数、规模上要有所扩大,而且在教育培训的质量上也要有相应的提高。再次,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方面,需要根据教育培训的对象不同,分别作出不同的安排。其中,对于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来说,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方面需要增加课时,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上,应该使广大中专学员能够学得会,其次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能够用得上,从而为农业生产发展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而对于接受农业信息网络培训的学员来说,由于他们并不像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一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日制的系统学习,而只能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培训。因此,要想在信息网络培训方面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次数上,要给予适当增加。此外,在时间上也应当有所保证,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培训。

4、教育培训的形式应当寻求多样化

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上,应当寻求形式多样化,而不能简单地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就教师讲课的方式而言,应当根据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不同,来加以区分。其中,对于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应当根据教师上课的规范要求来进行讲课。而对于接受短期培训的学员来说,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课。比如说:教师除了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演示外,还可以邀请部分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发现不足,查缺补漏,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此外,可采用优秀学员集中评比的方式,来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信息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地点的选择上,也可以寻求多样化。其中对于参加中专学习的学员来说,应当集中在我校进行学习。而对于分批次、分阶段接受培训的学员而言,由于他们流动性较大,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地点的选择上也就不同于接受中专教育的学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需求,采用集中授课,村镇办班的形式,以此满足不同学员对上课地点多样化的需求。再次,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除了正常教学的老师以外,还可以邀请部分成功人士讲授他们通过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从而激发广大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我县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几点思考

针对我县目前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现状,笔者认为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关键,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才是最终的目的。对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在进行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当结合各个乡镇主导产业的不同情况,将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内容贯穿其中,同时引导广大农民学员通过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最终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由此,笔者认为,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方面,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达到最终目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广大农民朋友要想增收致富,就离不开市场。而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取得竞争优势,就离不开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判断。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判断的前提就是要获得市场信息。而市场信息的获得仅仅靠市场调查、中间商来收集信息、政府管理部门信息、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传播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收集信息,判断真伪。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对农业信息网络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网络工具,让广大农民学员掌握QQ、微信、手机飞信等聊天软件、以及网上搜索信息、网上视频、网上购物、网上销售农产品,网上农产品信息等等,让他们坐在家中就可以沟通国内、国际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从而规避市场风险,为增收致富赢得先机。

(二)以产业为主导,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每个乡镇都有各自的主导产业,它对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我县各乡镇主导产业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加工业和农副产品经营业。对此,如何获得发展,树立品牌特色,笔者认为除了掌握有效的市场信息,充分挖掘当地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需要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从地方产业特色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包括如何从网上寻找相应的特色产业的门户网站,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产品、农副产品的包装宣传、供货渠道、销售、售后服务等等。此外,还包括人员的招聘、营销方案的选择、内部策划管理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的平台来完成。因此,对于各乡镇集体企业负责人以及现在或即将从事加工业、农副产品经营的人员等在进行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同时,应当结合各乡镇产业特色来进行教育和培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对于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创业为契机,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对于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农村劳动者,我们不仅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还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对此,除了需要在农业创业方面,对他们进行有关国家减免优惠政策的宣传外,还要不断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通过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以及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使他们掌握创业的技能,懂得经营管理的理念,同时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农业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创业计划,规避农业创业所带来的风险,让他们尽可能的体验到农业创业所带来的成功喜悦,最终使他们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四)以致富为目标,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教育和培训转化为农民现实的利益,这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方面:首先,应当不断强化,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其次,要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从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入手,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转变致富观念,打开市场,从而为农民创业致富开辟广阔的天地。再次,要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准确的信息,可靠的保障,进而尽可能的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损失,为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第12篇

1.1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程是一门视觉艺术,而传统的美术课程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一味地灌输知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有效地传递相关知识,完善美术知识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时,还丰富了美术教案,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美术资源整合起来,优化美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营造出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美术教学环境,便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多种形式的美术反馈信息机制,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课堂的不足。

1.2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直截了当、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客观演示模式,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逐渐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

2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美术教学发展进步

2.1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操作让美术教师掌握了美术教学的主导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有层次、有内涵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努力完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整合美术信息的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益。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关的审美体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演示和最真实的视觉享受,比如将文字、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连接在一起,把曾经枯燥、抽象的美术课堂转化为生动、形象,集趣味性、功能性、演示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美术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冲破地域格局,在绘画的艺术长廊中自由飞翔,更好地实现优化美术教学的功能。

2.2充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网络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主动探索、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实现美术信息最直接的交换、思考和优化配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潜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个体差异的映衬下,思维变得更加顺畅、灵活、独特;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这对学习美术内容、掌握美术知识、拥有美术技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最富吸引力的图形材料,营造优美的意境或为他们创造最强的视觉冲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主导权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处都可以看到美术的影子。在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