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11:2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街道乡村振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领会中央、省、市、县全会精神,按照县委“123344”总体工作谋划,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街道转型升级,以必胜的信心,务实的举措,把我街道建设成为怡然宜居的幸福。
一是统筹市场力量,打造有为街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角色转变,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服务职能,采取在市场中购买专业服务的模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打造有为政府,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二是牢把战略机遇,全力配套成渝。深入贯彻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及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成渝近郊休闲区为目标,全力推动街道融入成渝、配套成渝。
三是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共赴小康走完最后一公里,持续落实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效,保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杜绝返贫现象发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制度,科学施策,大胆创新,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营造共治氛围,建设和谐。从“单打独斗”走向“全员治理”,采取“小区+党支部”、成立业委会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六无村(社区)”创建活动,搭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加快适应基层治理多元化属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迈步跨进“共治共享”新阶段,建好平安和谐新。
五是依托绿色本底,建好花园城市。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绿色本底优势,强化山体、林盘、湿地、河流等生态要素保护,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深入推进“500米休闲计划”,加快新时代广场、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提质文体休闲设施,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合理布局商超、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便捷休闲的花园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1年村级党建工作简介
刘家川村位于黄帝陵景区以东2公里处,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80户916人,党员48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旅游兴村、多业富民”的思路,立足三个优势(距景区城区近、村容环境美、农家乐产业起步早),依托两个基础(“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一个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了村强民富。目前已形成“四区一园一馆”(美食文化体验区、农产品加工区、汽配物流服务区、种养殖观光区、生态采摘园、村民俗展览馆)的产业布局,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村上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村“两委”干部逐人作出任期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党支部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2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及资金,目前已经完成蔬菜大棚基地亮化工程、呼家湾组文化广场建设等6个项目,正在实施的有官庄组进村桥、环村旅游步道建设等7个项目,通过跑项目、争资金,不仅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更整体提升了村庄建设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积累了发展后劲。村党支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领办代办、便民服务”机制,在落实落细便民工具柜、金融E终端、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基础上,对不需要群众本人到场办理的4大类43项服务,由村干部代替群众“一站式”办理到位;对需要群众本人到场的养老年审、高龄补贴、残疾人鉴定、身份证办理等12项事务,由村干部领着群众现场办理。今年以来,共提供领办代办服务900余次,切实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村上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已建成官庄温室大棚、刘家川小吃街和生态采摘园3个集体经济项目,后续计划利用好小吃街配套广场,投放一批游乐设施,打造刘家川至官庄旅游环线,引进专业团队管理生态采摘园,3年内使集体经济收益突破60万元。二是采取村企联办、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机动车检测站、汽车修理城、黄陵驾校、东德顺食品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流转土地450亩,群众年收益增收35万元,安排村民就地就近就业50人。三是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引导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产业,已发展农家乐39户,民宿2户。6月份还开展了新一轮农家乐“评星定级”活动,评出二星级以上7户,落实奖励资金14万元。2020年,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收入7.8万元。
同时,村党支部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每年举办“过大年”“大拜年”等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定期举行广场舞、厨艺、面花、剪纸等比赛及教学培训,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仅让群众的口袋富起来,也让群众的脑袋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非常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发挥党员巷道长示范带头和监督管理作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群众营造了干净整洁文明美丽的新家园。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刘家川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县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了实践经验。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乡在3月7日召开了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面传达了中央、省市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并对全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结合实际,为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当前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乡精心谋划,迅速行动,抓好“四个突出”,扎实推进路线教育各项工作。
立足基层实际,突出学习教育。组织集中学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论群众路线》、《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材料,同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突出抓好涉农法规、服务技能及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学习,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着力解决“四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问题导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结合实我乡实际,“”突出问题表现在重点解决“乡村四象”即: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工作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不能正确对待批评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现象,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倾听群众诉求,突出领导示范。科级干部做表率,深入“三送”联系点,尤其是边远的村、组、户,深入农户家中宣讲教育实践活动及惠农政策,做到活动知晓、政策宣传全覆盖;同时为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广泛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融入中心工作,突出舆论宣传。在乡辖区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圩镇,设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公益宣传喷绘、条幅,在公共场所积极营造路线教育浓厚氛围。结合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小农水”等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好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农业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同时做好用好乡飞信平台,向广大群众推送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实现“开门”搞活动的要求,切实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活动,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我们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受益,达到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我市农业产业现状: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农业产业长期存在“有产品,没商品;有商品,没名品”的状况,现有的农产品品牌存在“多乱杂、小弱散”的局面,没有形成合力。
存在问题:究其根源,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产业分散规模小,产品良莠不齐,没有区域品牌,缺少销售平台,难以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对策: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整合我市农产品品牌资源,形成合力,一起闯市场,打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拉动农业产业振兴,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现提出以下两个项目策划包装:
项目一: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自2018年3月份开始,我局启动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旨在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建设,实现我市农产品自然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经过前期的现场调研、查阅文献、检验检测、会议座谈、策划包装、反复研究磋商、广泛征询意见建议等历程,最终确定了将“华山”作为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白皮松、红油香椿、九眼贡莲等农产品冠入“华山”这一公用品牌,让华阴农产品品牌形成合力、抱团发展,整体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二:建设高标准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
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6个,农产品以圣女果、葡萄、香椿等为主,有万亩以上甜柿子、莲藕、樱桃、蒲公英等,为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缓解农民卖难问题,遵循推进市场体系和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同时满足疫情防控和国卫创建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产品批发交易和日用工业品连锁配送为重点,建设我市高标准农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建设地址:华阴市城区东环路或岳庙办五合街道
(一)造林4万亩。其中:山下绿化0.3万亩,山上绿化3.7万亩。任务分解详见附件1。
(二)全面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创建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庄23个。各乡(镇)任务详见附件2。
二、工作重点
(一)创建森林城市。全面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创建要求,聘请有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编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总体规划,全面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力争2014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标准。要重点结合4A景区的创建,加大陡水湖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南湖湿地公园-黄埠亲水公园建设,大力抓好迎宾大道、县城出入口及主干道、四大主题公园以及滨江路两侧的绿化,打造以本地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搭配的组团式、多层次、立体化绿化格局,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加快工业园、住宅小区、居民社区以及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营区、庭院街道绿化,实现城市绿化增量,居民身边增绿,努力建成一批森林(湿地)公园、森林园区、森林小区、森林社区、森林校园、森林单位、森林营区、森林街道。同时,加大森林生态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
(二)抓好林相改造。结合旅游兴县战略,持续抓好林相改造工作。对厦蓉高速段、犹陡线、赣丰线、犹梅线、森林小铁路沿线等旅游线路两侧山场,通过封、改、补、造等综合措施,改变现有林相,改善森林景观。一是对去年实施的林相改造地段抓好跟踪,加强抚育,促进成林;二是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三是启动森林小铁路沿线山场的林相改造工作;四是对上太线、战备公路及五指峰境内公路两侧林相改造进行前期规划。
(三)发展绿色产业。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推进“两茶一苗”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齐头并进。通道绿化、森林城乡绿化、废弃矿山复绿过程中,要与发展苗林一体化基地、林业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在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绿化,林相改造过程中,要与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高产油茶产业基地紧密结合。根据林业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布局,梅水、东山、社溪、陡水等乡(镇)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等乡(镇)以高产油茶产业为主,以茶叶产业为主,平富、营前等乡(镇)以及国有林场建设以杉木速生丰产林为主,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四)创建森林乡村。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示范镇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五美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村庄“四旁”隙地、闲置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发展苗木花卉和经济果木林,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田、水、路、林、村的和谐统一,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乡村绿化格局。加强村庄内外的森林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结合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建设一批乡村绿色文化气息浓厚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示范乡镇(村)。
(五)提升通道绿化。一是启动实施上太线(县城-油石段)全新通道两侧绿化带绿化。二是对赣崇高速(段)、国道赣丰线、犹陡线一级公路绿化的提升。补种加种花色树种,对原有绿化树木进行抚育、施肥。边坡采用坡面打鱼鳞坑播种、坡低种植爬山虎以及工程措施等方式进行生态复绿。三是与南河湖综合开发相结合,高标准打造沿湖绿道。
(六)保护森林资源。加大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长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生态示范、公益林、水保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力度,构筑南方森林防火绿色长廊;加大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整合森林公安、林政稽查、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力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征(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提供生态保障。
三、工作安排
根据我县实际,2013~2014年度“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分四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12月前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任务、用地、苗木、资金、经营主体,完成作业设计和各项工作方案的编制。
(二)整地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底,全面开展造林整地活动,春节前全面完成造林整地任务。加强造林整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造林整地质量。继续抓好苗木、资金、经营主体的落实。
(三)种植阶段。2014年2月至3月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造林要以专业公司、专业队伍为主,狠抓造林质量管理,提高林木成活率。春节后利用适宜天气抓好苗木定植,在2014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苗木栽植任务。
(四)管护阶段。管护工作贯穿全年,重点抓好新栽苗木的管护,确保成活,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地段、地块,抓住适宜的天气及时补植补造。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照五年工作方案。围绕年度建设任务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建设单位,落实到山头地块,共同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造林绿化氛围;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财政局负责年度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安排;城管局、城建局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建设;新村办负责森林乡村创建工程建设;林业局负责通道绿化提升、林相改造和林业产业、森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建设;茶果局负责茶叶产业工程建设;交运局、公路分局负责所管辖公路的道路整治,边坡及路肩的绿化;水保局负责水保治理工程建设;国土局负责参与绿化用地的规划审查;矿管局负责各类废弃矿山的复绿;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它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仙游地处东南沿海,区域面积1815平方公里,70%的地域是山区,可利用的耕地、工业用地少,70%的人口聚集在30%的平原、沿海乡镇。从仙游发展情况来看,这个有106万的人口大县,目前经济还欠发达,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依然较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保护生态的责任十分重大,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县破解“三农”难题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县域经济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县。近年来,我们围绕破解“三农”难题,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情况,运用中央、省、市“三农”政策,进行认真探索实践,提出了解决“三农”难题的思路和运作办法,为解决“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难题找到了一条路子。
首先,立足县情充分挖掘后发优势。一是生态比较优势。仙游山区占全县面积的70%,旅游、能源、林业、生态等比较优势明显,可以向生态型转变,念“山”字经,打生态牌。二是农业升级换代的空间优势。仙游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三是仙台农业合作的潜在优势。仙台农业禀赋相似,资源条件类同,对台湾良种、资金、技术的引进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几年创业已初具规模,合作开发效益已经显现。四是低成本劳力构成的竞争优势。仙游人多地少,全县每年转移劳力30多万人次,形成一个低成本劳力资源市场。这些都是破解“三农”的基础资源。
其次,要确立破解“三农”难题的目标任务和根本思路.就是立足县情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经济。通过生态、旅游、文化、农业等资源的转化,开发生态旅游的最新形式,以新体验新旅游来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来讲,实现新体验新旅游新农村的发展目标,要采取“三变”的措施,来破解“三农”问题。
一是变农业为旅游业。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把农业变成旅游业,不仅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破解农业振兴难题。
二是变农村为景区。农村脏乱差现象一直存在,只有新房没有新村,所以推进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就是要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把农村变为景区,营造乡村气息浓厚的生活新环境,使农村真正形成“人在景中、房在树中、村在绿中”的鲜明特色,既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又能破解农村繁荣难题。
三是变农民为股民。靠单纯农业,农民增收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个体农民,还是一部分群体农民,根本无法解决市场价格风险和农产品技术风险,因此,农民增收非常难。农民外出务工,也只能解决一时的增收,况且大多数农民工还是要回到农村去,他们一旦失去就业机会,工资性收入就没有,更不用说财产性收入。因此,把农民变为股民,既能够增加农民农业性收入,又可解决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其三,要确定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是推动农业变旅游业,要坚持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
1、规模化。让农村土地流转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只有规模的农业,才能增加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才能提高农业技术改造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一二亩油菜花不足以吸引游客,只有百把亩油菜花才可能吸引旅客;一二栋菇房难以吸引游客,只有百把栋菇房才能吸引游客。显然只有规模经营,才能带来规模效益。社硎乡引进台商从台湾引种30多万株阿里山樱花,计划建成集观赏与樱花花果加工于一体的台湾阿里山樱基地,并且发动群众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栽种10万株樱花,全力打造全省独一无二的“樱花之乡”,为当地群众开辟一条生态型农业旅游增收新路子。
2、市场化。把农业转变为旅游业必须按市场规律来运作。要把农业转化成一个个旅游项目,通过市场化来招商开发。目前虽然无法做到完全的市场化,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采取尽可能完善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农业与旅游交*形成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给农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书峰乡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建起了兰石、百松、锦峰3个“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示范村,每年吸引几万名游客走进书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促进书峰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3、品牌化。品牌是无形资产,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仙游落实各级政府优惠支农政策,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目前,“仙游”牌金沙薏米、“书峰”牌枇杷、“度尾”牌文旦柚等均已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还有“仙溪”牌乌龙茶、“松花”牌中源皮蛋等在国内外均有名气,为游客提供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推动农村变景区,要坚持绿化、美化、景化。
1、绿化。仙游以构建特色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绿化建设工程。近年来,各乡镇发动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降香黄檀、巨尾桉等林木,农村绿地面积持续增长,绿化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乡村“自然氧吧”。在促进农村绿化发展上,仙游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鼓励群众选择丰产的用材树种或经济林树种,提出的“户栽百株黄檀,创下百万家财”的口号,在仙游乡村广为流传,不仅增加农民收入,又调动了绿化积极性,使山村成了一片绿色林海。
2、美化。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和“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美化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石苍乡高阳村为改变街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状况,对街道进行水泥硬化及卫生清理整顿,安装了路灯,采取补贴方式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铺上水泥,种上花草,保持好房屋周边卫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像高阳村发动村民美化家园的做法,已在全县324个村逐步推开。县委、县政府对达到省级“卫生村”标准,并获得考核命名的村,给予补助3000元,用于卫生设施建设。
3、景化。这些年来,仙游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现出当地建筑风貌和建筑文化,体现当地风俗习惯和地域风情,体现休闲功能和设施配套,促使乡村景观化。当你走进龙华镇貂峰村,就能看到莆田市最大的莲花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当你走进书峰乡锦峰村,就能看到古民居、水库垂钓、野外烧烤、观光果园、农家饭庄,体验“森林人家”乐趣。目前“一村一景”乡村景观化已开始在仙游各地铺开。
三是推动农民变股民,要坚持资本化、专业化、利润化。
1、资本化。农民可以把自家土地、林权、闲置房屋等折价入股,使之成为资本参与经营,也可以用农机具等存量资产拆价投入,参与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变“死钱”为“活钱”,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雄厚的民间资金,不仅盘活了农民资产,还可真正做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2、专业化。按照“明析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的要求,宜买则买,宜租则租,宜联则联,进行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经营,确保农民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眼下仙游县先帮助农民创办合作社,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成,依法注册登记,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目前,全县共有种植业、养殖业、药材业、林业、市场营销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为农民生产提供了各类专业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吸引社员3020人。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3号)和《驻马店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驻政〔2018〕8号)精神,安排部署我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6月5日,省人社厅**一行特意到我县实地调研指导返乡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对我县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这都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刚才,**通报了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情况并就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返乡下乡创业共识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活跃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返乡者返乡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推动全民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全民富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人,这**人全部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和历练,练就了一身技术本领和管理本领,既是优秀的劳动者又是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的一大财富,如果这**人能回来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对我县的经济和农村经济都将是极大促进,必将会给**注入新的经济能量和活力。二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大大促进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返乡下乡创业者他们可以用多年的积累为家乡捐资铺路,兴修水利,改进电力设备、通讯设施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娱乐文化事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脱贫攻坚。返乡创业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为返乡者解决好排忧解难减负的问题、增加收入致富的问题、改善环境幸福的问题,这“三大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面脱贫的人民战争。返乡者返乡创业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需要他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他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真正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拥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常富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外出打工,二是本地开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实际行动,在全县形成了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就刚才表彰的示范项目、扶贫基地等企业就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三)返乡下乡创业是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拼搏、学习,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思想观念,都是当代农民种的佼佼者。他们返乡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是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返乡者返乡创业对于本地民生工程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深入开展
各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全方位支持、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创业环境,让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热情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县里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同时,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根据问题导向,按照返乡返乡创业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充实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为返乡者回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信息建设,搭建创业平台。不少返乡者返乡创业有意愿、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了解返乡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好项目储备库,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返乡者提供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同时,要为返乡者返乡创业提供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平台,使返乡者能够借助公共平台把本地资源和外地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们要着力打造好**这个大舞台,当前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素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越来越凸显。我县着力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务区以及广大的农村都是返乡下乡者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载体打造好,让创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育“能人”队伍。近年来,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加强了对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还要继续抓下去,尤其是对当前未就业的劳动力更要加强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强调的,除了要加强就业培训,还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和就业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要想有一批创业群体的形成,必须要有一批创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所以,对于这一批人不仅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等等。我们需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至少是带头人队伍,我们要看到一个带头人起来了,至少能带动几十个人就业。各相关单位不仅要立足于就业培训,更要从培养带头人着手,去深入考虑我们的创业培训如何开展。
(四)强化要素支持,优化创业环境。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特别是融资问题,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到贫困地区投资上市降低门槛的历史机遇,积极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上市融资。同时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切实维护好返乡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打消返乡者不敢来、不愿来、不想来的顾虑。有些返乡者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怕发展环境不优。农村多年形成的嫉妒、眼红这类毛病在个别地方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我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虽然这些年服务环境在改善、服务效率在提高,但是“吃拿卡要”的问题并没有绝迹,影响了返乡下乡创业者的心理情绪和创业意愿。因此,要切实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返乡下乡创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切实摆上位置,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安排好、组织实施好。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尤其是人社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配备得力干部,真正做到责有人负、事有人干,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任务,并联合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确保返乡者创业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和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深入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思路举措,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创业精神、创业事迹、创业成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返乡创业、支持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南依秦岭,县属西安市近郊县。北临渭水,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山区平原各半,辖11镇5乡2个旅游区管委会,518个行政村,总人口58.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7万。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关中“一线两带”和“西咸经济圈”重要组成局部,中外闻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以来,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建设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国第一画乡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名县、商贸富县”之路,资金、政策等方面,不时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时提高。2006年,县先后被列为中国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全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县、农业科技入示范工程农机化示范县、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县、以电代燃项目试点县、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重点县、奶牛养殖课题研究示范基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县以及全市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县。这些都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发明了良好的条件。
县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但是由于临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扭转城乡不平衡的现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全县还有294个村村内街道和345条出村路未硬化,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8190亩土地无法灌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单薄,从我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看。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和外出打工,增收步伐缓慢,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005年,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9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8元,前者是后者的2.62倍;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8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25元,前者是后者的2.61倍,二者差别仍然没有明显缩小。
县城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从乡村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来看。一方面表示在基础设施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上,另一方面表示在师资力量上。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县城集中,从乡村和农村卫生资源分配来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只能看一些简单的病,农民得了稍微重一点的病,要到县城医院就医,或长途跋涉到市上医院就医,一定水平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问题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农村,有些群众得了大病看不起只能听天由命,有些家庭因一人得病而全家受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和睦谐的现象,让人看了很心酸,也更让我看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刻不容缓。
农村和城市的差异,由此可见。除了资金上的硬性差别外,更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方面的差异。目前,县农业实用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农技、教育、卫生等农村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为了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就是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临时以来我市农村,特别是涉农区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基础教育单薄、农民就医困难和推动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的现实选择,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支援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这次远派到县的102名同志,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为我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好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学校、卫生院,以及参与“三支一扶”全体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之取得实效。
二、扎实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精心组织。
市振兴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县对相关工作也进行了具体布置。这里,再简单强调四点:
具体是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支一扶”工作的运行机制省实施办已经做了明确布置。市级负责指导协调,区县负责组织推进,乡镇负责实施落实。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三支一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资金、人员、时间和其他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做到上下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县振兴办要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支一扶”阶段性工作,积极探索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县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各乡镇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派出单位和负责接收的各村、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都在场,二要全力做好服务。今天。大家都要把“三支一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为“三支一扶”人员开展工作发明必要的条件。今天把人员接回去后,要及时安排好食宿、介绍有关情况、安排好工作,使同志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要关心派出同志,特别是从县外来的同志,要安排好他基本生活,协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落实,确保派驻期间的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到位,解除同志们后顾之忧。县农业、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办和各接收单位要大力支持派出人员在农村开展工作,定期了解“三支一扶”工作开展情况,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医院调查指导,督促协助,确保工作取得效果。
县考评办要把“三支一扶”工作纳入县乡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三要强化督促检查。今年。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考核,确保这次活动不流于形式。县振兴计划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及问题。县振兴办、各有关部门和接收单位要加强“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直接管理责任,多与抽派下去的同志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工作表示及成效。对表现优异、业绩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对不履行组织选派决定、不到基层工作、未经批准中途返回原单位、私自回家或外出的选派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并进行批评教育。
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四要营造良好氛围。县电视台和新闻中心要唱响“农村去、基层去”主旋律。及时挖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和树立一批真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典型,全县上下努力营造“三支一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对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同志们几点希望。
全体“三支一扶”人员将奔赴我县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三支一扶”一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惠民政策。今天会议之后。每一位同志肩上既有党和政府的重托,也有农村群众的期盼,任务重大,使命光荣。这里,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深入调研,一是要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参与“三支一扶”工作,大家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对象、工作的要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精神和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及时掌握实情,吃透现状,尽快熟悉情况。要把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农村工作的知情人”与农民群众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一、思想觉悟大幅度提高 几年来,我自觉学习邓**特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使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思想觉悟大幅度提高,自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奉献意识, 文秘部落 使自己的思想紧紧跟上了时展的步伐。 在各项政治思想工作中,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三个代表”理论学习和“五好教育”活动,使全乡干部有效转变了思想,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过得硬,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使我乡政治思想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二、自觉廉洁自律 为干部们树立了榜样 做为政府乡长,我时刻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主持研究制定了《**乡关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并与各管理区、各村、各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有效加强了乡村干部道德作风建设,建立了良好的工作秩序。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廉洁自律民主生活会,及时了解乡干部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使干部们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廉政意识不断增强。我主持实行了村级财务双代管,基本上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彻底杜绝了乡村干部公款吃喝之风,今年全乡节约招待费10多万元。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了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避免了重大违纪案件的发生,树立了政府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几年来,我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埋头苦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一)、为群众解决了“四大难题” 一是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筹资160万元,新打550米深机井两眼,改扩建水厂两处,解决了我乡16个村庄1.2万人吃水难问题,使全乡群众家家户户吃上了达标自来水,被市政府授予冠县人畜用水第一乡称号。二是带领群众奋战两个冬春,动土10万立方米,开挖沟渠4万余米,实现了沟渠村村通。争得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投资480万元完成了骆驼山扬水站前移工程,把黄河水送到各村田间地头,解决了群众浇地难的问题。三是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为黄寨子、吕铺、位庄等村修建村级公路、硬化街道11公里。借助上级村村通公路政策,筹资300多 万元,修筑村级柏油路120华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四是组织40余名乡干部进村,为 30多个村庄的近千户农户调整了土地 ,调整面积1.2万余亩,帮助600余户农户审批了宅基地 ,解决了群众种地难和盖房难的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搞好小城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几年来,我集中精力,参与实施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金,搞好小城镇主体楼群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欧式、现代式二层以上楼房4万平方米,并完善了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硬化小城镇主要街道4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28万株,筹资80万元搞好了小城镇广场的硬化、绿化工作,有效提高了小城镇建设品位。下大力气搞好了小城镇建设依法管理,开展了争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加大了小城镇日常管理力度,有效美化了小城镇镇容镇貌,使**乡初步达到了环境优美乡镇标准,把小城镇建设成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使整个小城镇呈现出商户云集,生意兴隆的良好局面。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绩 我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大搞农业结构调整,新发展规模饲养场500余个,全乡年畜牧收入达到4500多万元,把**乡建设成为全市畜牧专业乡。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食用菌大棚,大拱棚蔬菜、小拱棚蔬菜,取得良好效果。全乡发展小拱棚蔬菜1000余亩,发展冬暖式食用菌大棚100多个,发展春秋式大拱棚蔬菜100亩,发展油桃大棚17个,发展冬枣大棚70亩,栽植速生丰产林6000亩,使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
(四)、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我们采取以商招商、走出去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多措并举促招商,实现招商引资总额1.2亿元,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10余个,使我乡民营经济达到70余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3亿元,为**乡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1、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 今年来,我们狠抓计生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使计生队伍达到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有效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把优质服务送到了育龄群众的心坎上,使我乡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考评名列全县前矛,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
2、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全乡稳定 指导各村实行了村级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村级治安防范队伍和防范制度,组织巡逻队员认真搞好夜间巡逻,有效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使我乡可防性案件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
一、目标任务
(一)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临潼区、长安区的山区25所乡镇中学(2所高中、23所初中)各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人,共计25人;
(二)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的163个乡镇卫生院各招录医学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1名,共计163人;
(三)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全市144个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各招录1名农技(包括农、林、水、牧、机和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本科生,共计144人;
(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工程。全市抽调200名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到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200个重点村村委会担任村长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另外,由市上招募5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工作,每县(区)分配5名。
(五)支农、支教、支医工程。严格执行陕政发12号文件的规定,根据省农业厅(陕农业发316号)、省教育厅(陕教8号)、省卫生厅(陕卫人发393号)下达的年度计划进行。
1、支农工作由市、县(区)农业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协调水利、林业、建设、科技等部门各司其职。今年从市级涉农事业单位选派50—80人,从十个县(区)级涉农事业单位各选派7—10人。重点面向农业生产建设一线。
2、支教工作由市、县(区)教育部门具体负责。今年支教全市共选派198人,其中:市级(含城三区)选派98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高陵县、户县、周至县各选派15人;阎良区、灞桥区各选派5人。重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和山村中小学。
3、支医工作由市、县(区)卫生部门具体负责。今年从市属和驻地医院选派100人(其中省上计划下达33人,市卫生局主动增派67人),从十个县(区)医院各选派5—7人。重点面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六)学历教育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每县(区)选派30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计300人,实行带薪学历教育。
(七)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十个县(区)共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其中重点培养3000名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等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通过支农专业人员传帮带,培养农民技术员2000人。
(八)资助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的在校大学生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委培)生。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各设立25个助学金名额(共计50名,平均每个县区5名)。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的250名高中生进行资助,每个县(区)确定25名。
二、工作职责
(一)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职责
实施振兴计划指导协调的责任在市,市级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时解决“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市人事局工作职责:负责全市“振兴计划”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总体负责“振兴计划”的年度实施工作。负责与省振兴办和市新农办的联系协调工作。负责“振兴资金”的管理工作。根据县(区)上报专业需求,组织招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做好对口“三支一扶”专业技术人员选派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选派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驻村帮扶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学历教育工作。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的招募工作。负责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审批工作。承担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它日常工作。
2、市财政局工作职责:负责按照“振兴计划”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保证“振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振兴资金”的审核、拨付、监督使用。加大对涉农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力度。
3、市编办工作职责:负责改革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供养体制。根据现有编制使用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到岗情况,负责确定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并实行周转编制,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到基层一线工作。
4、市教育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教育部门落实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教育部门清退代课人员和无教师资格证人员,下派学历不达标教师,调整农村中学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村中学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教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教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教育、人事部门负责到农村基层从教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学历教育计划落实学历教育的院校。做好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推荐、审核、评审工作,协助高校加强对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教育管理和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农村中学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5、市卫生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卫生部门落实乡镇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卫生部门清退无从医资格人员,调整乡镇卫生院队伍人员结构,分流乡镇卫生院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医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医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卫生、人事部门落实到农村基层从医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乡镇卫生院的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6、市农业局工作职责:牵头具体负责支农工作和条块支农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建设、规划、科技等涉农部门各司其责。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落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调整农技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技服务机构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落实支农人员和帮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7、市林业、水务、畜牧、城建、规划、科技等部门。负责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落实所属单位“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县(区)是实施“振兴计划”的责任主体,组织推进的责任在县(区),实施落实的责任在乡镇。各县(区)政府及乡镇要切实做好“振兴计划”各项建设工程的落实工作,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到岗,全面完成本年度“振兴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三、实施步骤
年推进“振兴计划”实施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初—2月底):动员筹备阶段。分别召开市、县(区)推进“振兴计划”动员会议,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各县(区)按要求组建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和配套“振兴资金”,制定本区县年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本区县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2月底—11月底):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振兴计划”和本方案有关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全面启动“振兴计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各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3月底前完成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人才的招录和培训工作、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人才的选派和招募工作。
(二)4月底前完成“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三)7月底前完成实施学历教育人员登记工作,确定人员名单,9月份开始实施学历教育。
(四)10月底前完成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审批和资助工作。
(五)11月底前完成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第三阶段(11月底—12月底):调研检查阶段。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振兴计划”各项政策、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部门、各县(区)在自查的基础上,做好迎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的调研检查准备工作,通过对全市本年度“振兴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和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年“振兴计划”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区)要把“振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市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明确责任,制定配套实施办法,积极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搞好配合,做到不推不拖。各县(区)要以积极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决策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跟踪检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季度检查一次,定期通报情况。各县(区)根据工作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力导致不能落实大学生工作岗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经费落实不到位、人才闲置浪费等问题要追究领导责任。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一个说法被不断强调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对于那些生于大山的孩子们而言,教育几乎可以决定他们的一生。他们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出大山,以什么样的力量迎接山外激烈的竞争,他们的生命将以何种色彩展示于所有同龄的幸运者面前,均取决于他们是否有机会拥有一个公平的起点,那便是——平等地掌握知识。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乡、村来说,他们的子孙还必须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保存和发扬的重任,这又要求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挑起培养文化接班人、传承民族文明的重托。因而教育在这里,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它更是关系到,在各民族逐步融合的大潮流作用下逐渐弱化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否可以通过其子孙的努力在新时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本次调查所重点关注的正是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方面的发展状况,调查的地点为福建省福鼎市,调查的主要方式是访谈、文献搜集和现场观察。
一、现状及特点:
(一)该市民族乡、村的基本情况。
福建省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角,临海而立,与浙江省接壤。该市总人口为55.8万,畲族是该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共计32658,占全市总人口的5.9%,少数民族人口的79.5%,畲民主要分散于3乡10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240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除畲族外,该市的其他少数民族多数散居于市镇中,并没有形成聚居地。1993年该市成立了峡门畲族乡,成为该市目前为止唯一的民族乡,2001年福鼎市政府确认该市民族行政村为24个。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共计19.9万亩,其中耕地26764亩,滩涂1500亩,林地95000亩,茶园15000亩,果园12000亩,山地43736亩。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为2121元,比80年代初期增长了将近二十倍,但从总体上看来,由于特定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少数民族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仍低于全市农业人口平均水准。在这些背景下,民族乡村教育也呈现出自身的发展特点。
(二)民族乡村教育的发展特点。
第一,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受到歧视,尤其是畲族人在教育上被视为化外之民,不能够进入学堂学习和应试科举,造成畲民识汉字者甚少。并且畲族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仅靠口传身授无可避免地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再加上居住地点相对闭塞以及经济落后等原因,畲民们并没有力量依靠自己兴办教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使得该市的民族教育事业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成为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难点。
第二,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民族乡村的教育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两基”达标验收为契机,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采取撤点并校、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法,使少数民族教学点从寺庙、祠堂、厅堂中解放出来,截至去年8月,全市共兴建民族小学4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2所,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共3782人,一半以上在民族小学就读。在民族小学任教的教师共202人,其中代课教师的比例已由96年的72.5%下降为17.8%。校园和校舍面积达到54497平方米和19650平方米,分别是96年的4.25倍和2.46倍。笔者所考察的桐城镇浮柳村民族小学原本条件十分简陋,经相关部门筹资30多万元使校舍面积扩大到1091平方米,学校配备了宿舍、食堂、阅览室等,条件改善了许多。
二、问题及原因:
(一)师资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虽然代课教师的比率下降了,但是教师的流动率却始终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条件不足的问题,民族村多分布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落后的山村引不进好老师也留不住好老师,这似乎已然成了一个通例。师资力量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升学率低,最大的受害者仍旧是畲村的学生。然而,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问题与整个农村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经济需要时间,改变观念需要时间,完善机制同样也需要时间。因而,师资问题的解决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二)资金问题。民族村缺乏专项助学资金,少数民族贫困生较多,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根据2001-2002年度的统计资料,初中辍学57人,比率达到4.11%,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收费标准提高,这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农民加重了负担。而且,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制度之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息不灵、社会关系少、社交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也导致了一些群众供子女上学的热情衰减。与辍学相对应的就是民族学校收费难的问题,贫困家庭的欠费不仅影响了子女的就学,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作。
(三)语言问题。在畲族聚居区,人们习惯用畲语交谈,普通话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镇,甚至福鼎当地通用的土语对一些畲民而言都是一种障碍。民族小学虽然鼓励采用双语教学(即普通话与畲语),但由于教师要面对的同样也有居住于该地区的汉族等其他民族儿童,并且在一些学校里,汉族学生的比例甚至要远远高于畲族儿童,因而教师通常是用普通话乃至地方土语授课,这就给一些不懂这两种语言的畲家学生们带来了障碍。使得这些学生落后于教学进度,学习效果不佳,学业成绩自然也就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师生间及学生间的日常交流。交流是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如果这一环受损,将直接损害教育的最终质量,而每一个学生得以顺利、平等地接收知识正是受教育权的重要内涵,因而,虽然语言问题并非在每一个课堂上都出现,但它的局部存在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课程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特色课程开展困难,民族特点无以凸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民族小学开展了“畲歌进课堂”等特色活动,然而,没有民族文字的畲族人民通常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文化传播途径,无法采用民族文字课程,并且主要民族学校的教师多是由汉族人担任,畲族老师数量有限,熟知畲族历史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并不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开设专门的社会历史类课程来引导畲族学生。同时,当前应试教育下升学竞争激烈的大环境、民族地区有限的经济条件以及责任人意识不足等因素,更是促使民族小学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成为了“设立于民族地区的小学”,而未能有效地担负起教授本民族相关知识、弘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任务,学生们对畲族文化的认识也通常停留于老人的讲述和日常风俗之上,而无法从课堂上获得更高的满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五)撤点并校带来的问题。撤点并校之后,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相对集中,同时学校的管理也更加规范,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环境。然而,由于畲民居住的分散性特点,取消原先建立于畲民居住地的教学点而在中心区域合并建校,无可避免地为那些居住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带来困难。虽然民族学校为解决这部分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完善了寄宿制度,扩建了宿舍,然而寄宿所需要的食宿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所无力承担的。因而这些家庭中的适龄儿童一方面既无力寄宿于学校中,另一方面又往往因年龄太小而无法独自来往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崎岖而漫长的山路上,这就造成了适龄儿童失学和入学年龄偏大这两种并存的现象,使儿童失去了最好的入学时间,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以上这些问题,其中第一、二、三乃至第五点在中国其他农村地区也同样存在,而第四点问题则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特色”,我们可以看出,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某个地方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它与人才、资金、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国家教育体制等问题均有关联。
三、启示和建议:
贫穷、落后是山村的代名词,经济条件的不足同时也在事实上意味着教育的落后,山村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科技带头人和实用人才,而这一愿望并不是仅靠民族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渠道就能够实现的,要成为优秀人才必须通过更高层的教育。
然而,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接受基础教育的起点低,再加上上述涉及的种种问题,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民族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畲村的孩子们在各种升级考试中居于劣势,升学率低,接受高等教育者更是少之又少。根据2001-2002学年统计,将全市各少数民族学生不论城乡户口皆统计在一起,初中升高中的比率也仅有50%,高中毕业的36名畲族学生中高考成绩上大专线的为22人,然而这个数据是包含了城市户口学生在内的总数目,真正从畲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高的了。
面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困难,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我们应当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第一、建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专项助学金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证贫困生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合理发放均有积极的作用。资金来源上除了省、市、乡各级政府拨款,还应更多地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效地进行筹措。通过制定规范的运作程序确保专款专用,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及学习情况发放助学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尽量保证学生不因为贫困而失学。
第二、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撤点并校后创办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问题,改善办学条件,购置教学设备,保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2000年6月份的统计,全市12所民族寄宿小学中就有8所申报校舍修建补助金,用途几乎都在于宿舍和食堂的建设。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基础设施方面的缺口仍十分明显。政府资金的投放应注意学校间的平衡,应以教学楼、操场等主要设施的建设为主。有条件的,鼓励通过社会集资为主、政府适度支持的方式兴建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
第三、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采取政策倾斜,从财力上保障民族学校,并且采用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学生到这些地区工作,尤其是鼓励原地区考出去的学生回乡任教。对于在艰苦地区坚持工作的教师进行一定的补贴,并在职称评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待。由教育人事部门在人事安排上对民族地区进行优先照顾,调配思想表现好、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到乡村工作,并且鼓励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与城区和集镇内的学校加强联系,定期组织老师观摩学习,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与省内高校签订支教协议,请他们定期委派优秀的志愿学生到民族乡、村承担一定期限(如一至二年)的教学任务,为乡村学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进人”是首要的一步,只要好老师愿意来并且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民族乡村也不烦可以做一个跳板,毕竟,“留人”对于民族乡村而言就必须依赖于长期的经济建设而不只是学校本身所能解决的了。
第四、继续探索民族教育的方法。组织专人编订以畲族的社会、历史等为主题的教材,教材可以使用汉族文字编写,以弥补畲族人民没有本族文字的缺憾。在民族小学、中学开展专门的民族课程,并且尽可能地聘任少数民族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对学生们进行规范的教育,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文化的启蒙。使民族学校得以在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升学率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适应高层次学习要求,又了解中国国情,且对本族文化有着基本认识的优秀成员,肩负起发扬民族文化优秀成果、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历史使命。
振兴各民族、发展新农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而以上所说的种种提议,也不是仅凭当地政府一家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民族乡村的教育发展需要在下至村民上至中央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完善的民族教育体制,树立起正确的民族教育理念,从而在制度到观念上实现全面的进步。
后记
在本次调查中,我一直尽量避免将调点处理成为少数民族现状分析,因为这毕竟是一次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调查,然而,调查主要是在我母亲的老家——畲族聚居的浮柳村开展的,不可避免地使少数民族农民家庭成为我研究的主角,不可避免地使这次调查兼有了三农问题和民族问题双重色彩。
数字见证发展。兴国县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11.35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增长18.3%;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增长32.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增长18.4%。
更令兴国人民振奋的是:6个央企项目成功落户、昌吉赣深客专途径兴国并设站、850名后代贫困生及孤儿免费就读……以及变宽的道路、更亮的电灯、更美的环境。
新的一年,兴国人民将满怀希望、感恩奋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干事创业,迈出全面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新步伐!
抓苏区振兴,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升级
主动对接争取支持。全力争取国家部委对口扶持,国家烟草专卖局率先出台《关于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及对口支援兴国县的意见》,含金量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民政部对口支援帮扶方案不长,却真材实料。抢抓央企入赣契机全力对接十大央企,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钨粉及钨制品深加工、硬质合金新材料项目,中国建材集团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化蓝天集团聚氟项目、中航工业现代养殖加工项目以及中节能集团苏区文化旅游新城等6个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达67亿元。
大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百日会战”,启动实施重点项目64个,其中昌吉赣深客专途径兴国并设站项目可研通过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组评审,中电投茶园风电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兴国段完成管道铺设34%,兴赣高速土地和房屋征收即将完成,中央苏区烈士陵园、民政项目园正加速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初步显现。与此同时,聘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庆金融办等专业机构对《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提升,目前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举行了专家咨询会,力争尽早批复实施。
扎实开展“百日招商大会战”,成功举办兴国(杭州)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海乡贤恳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19个。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8亿元、占地9500亩的开发区扩区调区工程,“两园两基地”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引进建设了埠头塘坝上现代林业博览园、万亩珍稀树种培育基地等一批超亿元农业产业项目,高标准打造了龙口万亩精品苗木基地、全市首个百亩以上龙砂高效芦笋基地和官桥千亩蔬菜基地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了5000亩以上烟叶生产核心示范区。油茶、茶叶、苗木花卉分别新增面积3万亩、5千亩和8千亩。国兴汽车博览城、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国际商贸城等商贸服务业项目顺利实施,举办了“百园千企”投融资对接活动,为33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5亿元。
抓小康提速,着力改善民生增加幸福
围绕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兴国县实施了100项民生实事,全县民生支出19.1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62.8%。
兴国县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顺利推进18107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93个,并按照“四区合一”模式突出抓好了长冈合富新村、埠头铭恩新村建设;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面积34.27万平方米、5716套。兴国中学、子弟学校、兴国七小、城区学校扩容改造、校舍D级危房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率先启动实施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850名后代贫困生及孤儿实现免费就读并享受政府生活补助。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基本药物使用率95.93%。
深入推进“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实施了“雨露计划”国家实施方式、省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两个改革试点,抓好了165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打造了丈母塘埠、兴江王迳等一批移民集中安置区精品示范点。充分利用民政部对口支援机遇,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集示范光荣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儿童福利院等8项民政服务设施一体的民政项目园建设,并投入3000余万元改扩建茶园、良村等10个乡镇敬老院。
启动了《2013-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兴国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坝南、和睦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了罗廖、榔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苏区大道建成通车,平川大道及潋江大道人行道改造、凤凰大道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滨江西大道北延、城区截污管道、和睦返迁安置房、和睦A区道路、坝南新区路网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点161个,率先启动实施了高兴统筹城乡发展升级示范镇建设,重点推进了投资1800万元的路网建设和圩镇街道改造等项目,高兴镇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百强中心镇。改造通自然村公路170公里,完成新建、改建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300公里、低压线路113公里,全面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加固,启动实施良村、鼎龙等农饮工程13处,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近10万人。
抓绿色崛起,坚持生态立县改善环境
兴国县将生态立县确立为治县方略,深入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县投入资金980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136.3万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27万亩,两年来城区种植树木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高标准改造提升了平川大道、潋江大道、兴国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绿化,新增、改造城区绿化面积4万余平方米;重点提升打造了兴江县、鼎龙、高兴高速连接线,实施了8个乡镇、80个村庄森林乡村和60个中小学校园绿化工程。丹霞湖被国家环保部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享受国家重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优惠机制。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樟江项目顺利完成,综合治理面积达66平方公里。
不仅要让环境绿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兴国县把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兴国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兴国县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兴国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体规划》等文件,由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发展100亩以上花卉苗木基地的,给予水、电、路以及基础设施、土地租赁金的扶持和奖补,扶持壮大油茶、茶叶、苗木花卉“两茶一苗”三大主导产业,以改变原有林地树种单一、收益低下的状况。通过招商引进外地有实力企业和鼓励本地居民种植两条腿齐步走,兴国县已发展各类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企业60余个,拥有10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初步形成造林绿化、园林绿化、经济林及盆花系列等较齐全的产业链,实现了新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综合效果。
走马兴国广袤乡村:赣州裕丰公司在龙口镇建设万亩珍稀苗木基地,10.2万余株罗汉松、红豆杉、圆齿野鸦椿等珍贵树种遍布山头;汇丰林业在良村镇平整土地2000余亩,已种植桂花小苗44万株;赣金源公司在茶园乡建设苗木基地2000亩,已种植台湾甜笋、红叶石楠等2万余株……
抓强根固本,提升党建水平夯实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