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各项管理制度

各项管理制度

时间:2022-02-24 12:4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各项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项管理制度

第1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公费用的开支,特重申如下管理制度。

一、考勤制度

1、每个员工都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无故旷工。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不得在办公室开玩笑、大声喧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各科室要指定兼职考勤员逐日进行登记,考勤表须填写清楚,不得弄虚作假,任意涂改。

3、员工因病、事不能上班,必须办理请假手续,请假半天由科(队)长批准;半天以上、二天之内由主管领导批假;三天以上,由经理批假。每月事假不得超过三天,超过三天者,事假都不计发工资。未经办理请假手续的视为旷工,按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处理。

4、员工请探亲假、产假、婚假、丧假等法定假按有关规定执行,但须有本人申请,经所在部门领导同意,到办公室办理手续后方可准假。未办理手续视为旷工。

5、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得影响本职工作,学习期间应办理相关手续。

6、上班时间因公外出,须向办公室报告外出地点和所需时间,以便工作联系。

二、通讯管理制度。

通讯保持畅通,(8:00—22:00)期间手机不得关机。若确因手机没电而关机,须告知办公室所在地点和联系办法(联系电话)。如每月因关机而无法联系超过两次,则取消当月的话费报销

三、办公电脑和打字复印的管理。

1、邵阳公司机关已基本将办公电脑配备到各部门,本部门须加强对电脑的维护管理,严禁外来人员操作使用办公电脑,不得上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更不得上网聊天,否则撤除宽带网。

2、做好本部门电脑及储存资料的备份和防盗工作。

3、以后各部门的资料、表格由本部门安排人员进行打印,取消所有原在其他商业性打字复印店记帐打印各种资料表格。否则,其发生的费用自行负责。

四、车辆的使用管理制度

1、车辆使用范围:小车主要保障领导用车、重要经营活动、陪同上级检查、业主考察、财务取存款及必须用车的紧急情况等。首先保证主要领导用车,其他领导及科室用车一律由办公室平衡高度,摩托车主要保证工地巡查,办案及财务接送款等。其它用车须经领导批准,办公室统一安排调度。

2、小车使用实行申报制度。领导长途用车,原则上应提前一天通知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科室长途用车必须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后,办公室再根据车辆情况适当安排派车。

3、个人不得私自用车,特殊情况私人用车须经主要领导批准,并按出租标准(1.6元/公里)收取用车费用。

4、承接任务长途用车须先交费后用车,(只收取成本费),否则由出车司机收回。过桥、过路费、司机住宿费公司概不负责报销。

5、项目部用车须经主要领导批准,由办公室安排派车,长时间租用车(半月以上),所有费用由项目部负责(其中包括司机的工资)。临时长途用车、过桥、过路费、耗油费、司机的住宿费和差旅补助等由项目部负责。市区内短途用车,按10元/小时计费,超过一时,不足两小时的按两小时计费,以此类推。

6、所有车辆维修均按实报销,一般维修须经办公室同意,到指定地点修理。大修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同意修理的票据,须有结算清单。版权所有

7、小车耗油,红旗为16升/100公里,桑塔纳为14.5升/100公里,摩托车为50升/月,小车司机补助为0.12元/公里。

8、定人、定车,所有车辆须专人驾驶,不得私自转借或带学徒。若需外借须有主要领导批准同意。否则,发生肇事、丢失、损毁等一切费用由定车司机承担。

以上各条,望自觉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邵阳公司

二oo五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重申管理制度

发:邵阳公司领导、各科室(队)

打印18份

湘四邵(2006)第04号

××××公司××公司财务报销制度

××公司所属各科室:

为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各部门的报销程序及规定,使财务管理到位,现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版权所有

一、备用金及借款的管理

1、公司职工因公借款,必须写明借款事由,经主管财务领导签字后,方能办理借款手续。

2、借款的报销必须在办完公事后的15天内凭费用支出单据到财务科及时冲减借款或报销。

3、备用金及借款原则是前款不清,后款不借。

二、报销的有关规定

1、职工出差补助标准执行《××××公司差旅费报销文件》。

2、职工出差返回后,及时填写“差旅费”报销单,按规定的时间(15天)及审批手续到财务科报销或入帐。

3、职工在市内公差,只报销公交车票,无特殊情况,不得报销出租车票。

4、为尽量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对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必须要先请示后开支,业务开支要及时入帐报销。

5、各种票据的报销,必须由经手人、证明人以及各部门分管领导审签后,报财务主管领导和经理批准并签字后,方可报销。

6、如公司资金紧张,各种票据也须在15天内到财务科先入帐。

三、原始凭证审核

1、财务科对各类报销单据和发票要严格审核,各种报销发票收据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

2、各项报销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分管领导,主管财务领导和经理签字,财务科方可报销。

第2篇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工作对其整个业务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越来越重要,必须从后勤制度体系建设出发,对各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水利行业后勤制度管理水平,为后勤制度体系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综合模式出发,推动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水利行业完善的后勤制度管理体系,提高水利行业制度管理水平。

关键词: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水利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后勤管理面临资产增加、管理队伍壮大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在制度体系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形成完善的后勤综合管理制度体系,为节约型后勤管理制度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后勤制度管理与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提高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各项工作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行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节约型后勤制度体系建设,为后勤的全方位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水平,为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基本思想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水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不重视后勤管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节约型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对整个水利行业的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思想意识出发,提高水利行业后勤制度管理水平,为后勤制度的全面优化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与整体管理意识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利行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水平,为制度的全面优化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1]19-20。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降低各种资产的维护成本,为资产的科学利用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办公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的配置标准出发,确保各项资产配置能够符合水利行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水利行业的全方位资产配置水平,为资产的全面优化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稳妥的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水平,为水利行业全面构建制度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模式科学化与健全管理机制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确保各项后勤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水平。在不同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制度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后勤管理机制建设与后勤管理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后勤管理战略,为后勤管理的全面创新和综合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从管理机制建设出发,通过全面协调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通过后勤管理机制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后勤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后勤的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2]16-17。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在管理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管理制度,全面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为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后勤管理要从节约型后勤管理的总体思想出发,确保后勤管理能够符合管理合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提高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制度的全面优化提高良好的平台。

(三)解决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水利行业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各种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手段的整体水平,通过科技手段把各种后勤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为后勤各项管理制度的优化和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面临水利行业庞大的后勤软硬件环境,必须从综合管理角度出发,管理手段需不断的改进,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平行业的后勤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手段只有不断地优化才能适应后勤管理科学性、先进性、精细性的要求。从不同的后勤管理制度出发,提高水利行业的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策略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队伍管理、软件管理、基建管理等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坚持节约型原则,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水平,为后勤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水利行业在整个制度体系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战略思路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水利综合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管理质量和效率。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加强组织管理,增强节约意识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织管理,全面增强节约管理意识,为后勤管理全面创新和综合制度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出发,对各种后勤管理要坚持总体战略,积极稳妥地进行水利行业的模式创新和全面优化,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战略管理水平,为其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节约意识,从大局意识出发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水利行业各项工作的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效率[3]2-3。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后勤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出发,确保各项管理体系建设能够符合监督管理的要求,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的综合管理和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在水利行业多层次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出发,提高水利行业的后勤管理质量,为后勤管理质量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中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积极稳妥地进行管理机制建设,为后勤各项管理制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水利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理顺各种资产,对各种资源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4]17-18。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水利设施、房产、办公设备、水电设备等资源控制管理出发,确保水利行业各项资源管理能够符合后勤管理的要求。从战略高度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构建科学合理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效益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管理效益出发,全面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水平,为后勤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节约型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出发,全面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质量。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制度设计的细节入手,根据资源消耗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后勤节能化管理水平,为后勤合理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5]12-13。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入手,全面提高水利行业的管理效益,为水利行业各项管理模式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水利行业在科学规划后勤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全面布局,对各项管理模式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方位后勤管理,确保后勤管理能够在管理制度框架内发挥积极的作用。水利行业在新环境下面临发展的机遇,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框架入手,积极稳妥地实现水利行业的全面战略化管理,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的全面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数字化后勤管理体系建设是后勤管理步入高水平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后勤管理的重要支撑建设出发,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水利后勤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先进的管理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后勤管理优化,实现对后勤的全面战略化管理,提高后勤管理战略化水平,实现对水利行业后勤的全面优化管理。

三、结语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资源管理的标准出发,全面推进各项水利管理机制建设,为水利后勤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面战略管理,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管理水平。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降低各种资产的维护成本,为资产的科学利用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数字化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是整个后勤水平提升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要抓住机遇,全面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为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改进创造积极的环境,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面优化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从管理机制建设出发,通过全面协调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通过后勤管理机制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后勤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后勤的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出发,对各种后勤管理要坚持总体战略,积极稳妥的进行水利行业的模式创新和全面优化,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战略管理水平,为其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要从不同的管理战略出发,积极稳妥的对各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对后勤管理的全方位控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要从节约型管理模式出发,全面推动后勤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为后勤管理全面创新和综合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刘小花 单位: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杜红霞.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长沙大学学报,2013(04).

[2]陈国凤,庄栋良,李进西.高校后勤社会化过渡阶段探讨[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13(01).

[3]王凤珍.ISO9000标准框架下的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4(01).

第3篇

1.1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差

首先,医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没有及时存储医生的电子档案,不能利用电脑对医生进行科学的排班,医生的绩效管理信息记录不到位,造成了医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其次,对患者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患者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体现在一些医院未及时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患病信息、治疗信息和用药信息等上传到网上并且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导致患者一旦换了科室、换了主治医生或换了医院,医生就不能及时完整地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从而造成治疗效率低下。

1.2医院经营管理制度化水平较低

对医院进行制度化的经营管理有利于避免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单纯依靠人管人的弊端,有利于医院在任何人的管理下都能够正常运行。但一些医院经营管理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导致医院绩效难以有效提升。首先,医院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行为规范都未纳入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中,这使得医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无制度可依,难以保障医院的经营活动在制度的范围内有效进行。其次,医院经营管理制度不科学。一些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直接导致根据这些制度而进行的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绩效低下,甚至出现各种问题。

1.3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不够健全

要想对医院进行高效科学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经营管理组织。但是,很多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不够健全,导致医院绩效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首先,组织机构建立不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很多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导致医院的很多事务没有相应的组织来进行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其次,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明确,这导致各个组织机构管理内容重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的现象。最后,医院经营管理组织人员的管理知识缺乏,难以高效地承担医院的日常管理任务。

2基于绩效提升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2.1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以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为起点,提升医院绩效。首先,对医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医生的个人信息编辑成电子档案,包括医生的学历信息、治疗康复的病患信息及专长信息等,然后在网上公开。并且让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网上选医和网上挂号,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能对医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其次,对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患病信息、治疗信息和用药信息等录入电脑,使医生能根据相应的权限查询患者信息,及时完整地掌握患者情况,最终实现对症治疗,提升医院绩效。

2.2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制度化程度

首先,完善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有章可依。通过完善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能实现医院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事务都有规则可依,从而有效避免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无序性,显著提升医院绩效。在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可参照规模较大、运营较为规范的医院经营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制度,最终完善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提升可行性。其次,保障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通过聘请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或医院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等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构建,促进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保障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能有效约束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提升医院的绩效。

2.3完善医院管理组织

以完善医院管理组织为路径来提升医院的绩效。首先,健全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通过健全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使医院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承担,避免出现问题时没人处理的情况,有效杜绝管理真空区。其次,明确医院管理组织的责任权利。对医院管理组织的责任权利进行明确,保障责权一致,明确责任边界,以避免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责权不一致、责任边界不明确、互相推诿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医院绩效。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不同国家;矿业环境;管理制度1.发达国家矿业环境管理制度状况

美国和日本对矿业环境非常重视,在矿业发展早期就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矿业环境进行约束,矿业环境管理制度构建非常完善。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制定了《普通采矿法令》并在该法令中对矿业资源进行明确,制定了政策对矿业资源权利进行分配,为后续矿业环境管理体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同时期也对自身矿山管理制度进行了构建,其《矿业法》在矿产资源所有权指标上对各项授权形式进行划分,由国家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未经获得国家批准的采矿活动不可以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和日本先后对自身的矿业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上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矿业环境保护体制,加大了对矿业环境的控制力度。197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开始通过EIA指标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和约束。而7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在矿产开采前各公司要对矿业活动进行评价,出具矿业活动对矿业环境的影响状况评价书。该评价书中内容由公众与政府共同评断和修改,对其中矿业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矿业环境管理效益。随后美国政府还在矿产环境评价书基础上形成了矿山环境监督检查体制,由联邦政府和州一级选取专业人员完成矿山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对严重污染矿产企业进行查处,矿业环境管理控制效果显著提升。而日本在《矿业法》制定中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明确阐述,对该内容标准控制体系进行了分析。《矿业法》中117条至120条对矿业环境管理内容进行了细化,要求矿业企业要加大矿区环境保护效益,提升矿区保护控制力度。随后日本在《矿业法》的基础上颁布了《矿产环境保护法》,单独针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立法,对矿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有效提升了自身矿业环境管理控制效益。

2.发展中国家矿业环境管理制度状况

巴西、阿根廷在矿业前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政策控制,发展模式非常粗放,环境破坏现象严重,发展状况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巴西和阿根廷虽然已经开始制定权属制度,但是各项矿业管理制度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环境保护力度仍处于中下游水平。

巴西、阿根廷在矿业环境管理过程中对大部分矿业资源进行了明确,将矿业资源归属国家所有。上述发展中国家中可以通过矿业权特许制完成矿业活动许可,可以将矿业权进行转让、买卖等。

而在环境保护体制方面,巴西在1983年才开始正式形成矿业环境管理6838号法律,对矿产环境管理体制进行构建。1988年开始对采矿活动权限进行限制。1990年开始制定矿山权体制,对矿业活动进行严格授权并依照环境内容实施矿业活动控制。

3.矿业大国矿业环境管理制度状况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全球矿业大国,矿业生产活动非常频繁,其矿业环境控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发展初期对矿业生产活动并没有过多的束缚,没有对矿业资源和环境进行非常好的保护,其初期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导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生态建设效益大大折扣,矿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加大了对矿业环境的重视力度,开始制定相应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控制和调节。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矿业环境管理过程中都对矿业资源所有权进行明确,指出矿业资源为国家所有,企业单位在对矿业资源进行开采时需要先向国家汇报,有关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后同意开采时才可进行矿业活动。澳大利亚在矿业立法的过程中主要对矿业中的资源和安全进行控制,从以上两个角度对法律体系进行构建,其在矿业管理主要由联邦矿业政策和本州矿业条例共同完成。加拿大在矿业立法过程中与澳大利亚基本一致,两者均建立了等级明确的权属制度。

而在矿业环境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主要从三个阶级完成矿业环境控制,由三级政府相互配合完成保护工作,加拿大主要由联邦政府和二级部门完成各项矿业环境的控制,通过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矿山环境的改善。澳大利亚通过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完成各项矿业环境管理控制,由自身矿业活动发展状况形成了矿山环境管理标准。1974年,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要对矿业环境进行全方位管理,由两级联合部门完成各项矿业问题的联合审批和处理。《1992采矿法》及《1979环境规划和评估法》依照各区域具体矿业状况形成对应管理控制体系,与区域环境高度贴合,矿业环境管理质量大幅提升。加拿大在矿业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也在上述模式上进行了制度建设,通过省级矿山管理模式,由省级部分分别管理自身矿业环境状况,达到分层次管理控制,管理责任体制明确。

4.总结

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矿业环境管理体制,存在不同的矿业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当前发达国家在矿业环境控制的过程中内容建设较为完善,而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矿山环境控制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控制及保护体制,矿业环境管理制度仍需不断完善。只有在形成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矿业环境管理制度后,各项矿业活动才能够与环境发展相一致,从而加速矿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郑娟尔,孙贵尚,余振国,冯春涛.加拿大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及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研究[J].中国矿业,2012,11:62-65.

[2]郑娟尔,余振国,冯春涛.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及矿山环境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矿业,2010,11:66-69+84.

第5篇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汪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池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拭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洛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段有及时进行修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则务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洪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则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胸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团。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腔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沐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叽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河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力、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洛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技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技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加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劝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加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货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朋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朋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则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朋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则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则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四、总语

第6篇

关键字: 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分析 更新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n the scen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eaning is expounded,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enefit, tal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itself and make the analysis Angle, and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n again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key factor is introduced to make,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measures and update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including manager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one of the update, update and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update, etc.; Finally puts forward to wa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necessity of many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hus in the following,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 engineering field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updat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项事业建设也都渐渐的步入正轨。单以工程现场的管理制度来说,已经不单单的局限于人员以及物资的简单调配,而是一项科学的、更加精细化的学科。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在思想、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诸多变化,也使得工程领域尤其是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

首先是要对工程现场的管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性质的管理,这也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其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一. 管理制度加强必要性

1.1经济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开采现场,还是建筑现场,均属于工程类范畴。例如在建筑行业,仅在2003年的社会增加值,就已达到8000多亿元人民币,在GDP中占有重要必中。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这些事实对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意义重大。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现场的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就目前的管理制度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连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规模的扩大要求更加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可以预测,在未来,管理制度也必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也将更新加快[1]。

1.2人才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也促使国民教育的显著提高。尤其是今年来,各行各业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在工程现场,作为先进管理制度执行的载体,管理人才渴求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环境,因此,在这个要求下,先进的管理制度的提出更加具有必要性[1]。

1.3工程现场本身的需求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批优秀人才的引入,更加驱动着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浪潮下,若想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不断地更新和超越自身,也包括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优化。因此,在这个角度下,就促使工程现场的管理制度更新步伐的加快和急迫。

二. 管理制度更新的关键

2.1提高管理者素质

若要在管理的思想上加强意识和工作效率,首先就要提高管理者或者领导层的管理素质。由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活动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工程现场的各项内容和要素进行科学、有效、均衡的调配和控制,这些就对管理者有了一个较高的素质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需要和提高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对管理制度产生本质的影响[2]。

2.2健全管理制度条例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工程管理的核心,是整个管理活动所要遵守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在以人为载体的管理活动中,管理制度的建立直接反映的管理程度。因此,必须做好整体的制度规划。在项目的进程上要做好分解,精细到日安排;在工作中要确立奖罚制度,确定管理要点。而实施条例中,也要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同时在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的安排上要做充分准备[3]。

2.3工程设备的管理要求

一般来说,随着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在生产以及施工现场的设备也在更新换代,不断地与世界接轨。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技术的日趋成熟;工程造价的日趋低廉、使用工序的日趋简单、智能化等等。在在设备的管理上也在向精确化、科学化进步。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效益。因此,可以在造价、耗材选取、使用维修、以及操作方面加强设备管理。以满足不同的现场的不同工程要求[4]。

三.监管制度的建立

监管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同等重要,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满足工程现场的各项管理需要时,也要不断的加强监管的力度。同时要满足一下的原则:

1.经济效益性。如今一切活动都需要围绕经济效益来进行,同理,在进行监管活动的时候,除了要满足质量要求外,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经济效益,即“低投入,高效益”。要杜绝“只抓工程,不顾投入”的不科学现象,反之亦然。应多精品监管、低投监管等方面多下功夫。

2.科学合理性。讲求科学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施工现场监管也不例外,应当合理、科学的展开。在实际中,由于管理制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僵硬性,因此,在这一方面,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也可以作为查缺补漏的手段进行使用。在人员调配、设备调配、作业流程上都可以进行合理安排。

3.标准合理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是一切管理活动以及监管活动的要求。为了有效的进行活动,诸多要素必须服从统一管理。要克服主观随意性,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效率。

结束语

在工程现场的管理活动中,要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并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改良,才能够时刻为其诸如新鲜的血液。一个企业,一项工程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同时也要纵观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这一方面,对于管理制度的深入剖析和适当改进,都有利于它的合理发展。而这些在经济效益、人员素质、以及合理性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掌握第一手资料,必须深入工程现场,并随时进行改良,才能不断的稳固和扩大市场,适应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虹.徐永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6)

[2]丁剑英.浅议企业现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研究与通讯.1993

[3]骆学军.王玉宝.樊建超.浅析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水利技术监督.1999(3).

[4]刘海.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组织与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3)

姓名: 潘红芳

性别:女

籍贯:陕西省渭南市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胜利三路58号

邮编:443003

第7篇

在一片茫茫的大草原上,一群狼在一匹头狼的带领下正在攻击一匹强壮的斑马,场面异常惨烈。一匹狼趁斑马不注意,一跃跳上马背,死死咬住马脖子,另两匹狼咬住斑马的后腿,一匹狼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尾巴如何甩动,一直不松口,头狼一跃而起咬住斑马的鼻子。……

草原上多了一具支离破碎的斑马骨架。

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如何打造具有较高执行力的班组,对完成控亏目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打造执行力,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笔者认为,班组执行力的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班长是班组的核心,即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实践证明,班组管理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必须选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班组长。

第二,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建立完善的制度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延续性。班组应建立健全完善班组的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班组的基础工作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使班组的管理有据可依,能够让所有成员更自觉自愿地遵循班组管理,能较好地提高班组的执行力。

第三,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不合理的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班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班组的工作要理顺各自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在明确工作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第四,必须坚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好班组民主管理活动。特别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如企业重大经营情况的调整、员工薪金的分配、评先评优等一些员工比较关心的事项必须利用班务会、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公开。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凝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班组的执行力。

第五,必须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明确和履行好各自的岗位职责,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关键。“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就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不是寻找借口,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这么做,班组这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就会得到提升,执行力就会得到增强。

第8篇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片茫茫的大草原上,一群狼在一匹头狼的带领下正在攻击一匹强壮的斑马,场面异常惨烈。一匹狼趁斑马不注意,一跃跳上马背,死死咬住马脖子,另两匹狼咬住斑马的后腿,一匹狼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尾巴如何甩动,一直不松口,头狼一跃而起咬住斑马的鼻子。……

草原上多了一具支离破碎的斑马骨架。

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如何打造具有较高执行力的班组,对完成控亏目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打造执行力,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笔者认为,班组执行力的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班长是班组的核心,即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实践证明,班组管理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必须选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班组长。

第二,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建立完善的制度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延续性。班组应建立健全完善班组的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班组的基础工作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使班组的管理有据可依,能够让所有成员更自觉自愿地遵循班组管理,能较好地提高班组的执行力。

第三,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不合理的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班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班组的工作要理顺各自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在明确工作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第四,必须坚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好班组民主管理活动。特别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如企业重大经营情况的调整、员工薪金的分配、评先评优等一些员工比较关心的事项必须利用班务会、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公开。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凝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班组的执行力。

第五,必须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明确和履行好各自的岗位职责,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关键。“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就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不是寻找借口,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这么做,班组这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就会得到提升,执行力就会得到增强。

第9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 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规模比较大,所以事业单位在对资源进行管理时,不仅体现较高的难度,还出现诸多问题,导致资源不能为单位创造最大化的效益,促使单位面临发展不平衡的威胁。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在现阶段表现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可以营造良好的资源管理环境,为管理提供行为约束和指导,但实际现阶段的资源管理,既没有起到行为约束的作用,也没有发挥管理指导的能力。例如:部分资源管理制度,仅是表面形式,实质并未落实到位,单位没有切实执行管理制度,同时也未履行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单位人员的多项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降低单位人员地位,导致大量资源不能发挥有效价值,严重影响到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资源价值得不到真正认可,降低单位人员积极性。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素质偏低。由于现阶段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到位,导致人力资源,未能出现科学的管理效果。管理人员对资源管理的执行方面,大多处于被迫状态,只有单位需要时,才会执行,日常从未关注到资源管理,导致管理部门对单位人员的实际情况非常陌生。例如:管理部门不对员工进行深刻研究,无法发现员工的优秀表现,导致员工福利、薪酬的发放不公平,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发现员工的价值,资源得不到价值开发,忽视员工的个人能力,长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影响管理。

3.物资投入不到位。物资投入是事业单位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忽视物资投入的重要性,既不注重管理的设施建设,也不注重人员培养,逐渐降低资源开发的能力,还会影响到人力资源所在的工作环境,企业淡化物资建设,促使人力资源感受不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度,导致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到资源价值的发挥。

二、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措施

1.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改善现行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管理制度。首先树立资源理念,摒弃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管理制度的实质含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资源管理,保障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具备科学的行为。其次,吸纳优秀的管理制度。对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制度培训,重点吸收其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精华之处,借鉴到自身单位管理中,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迅速转变,一方面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优化管理制度,促使其更加符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最后,改变管理制度的结构,体现制度的轻重结构。例如:优化制度结构,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排除管理中出现的不平衡,保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公平管理,利用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制定条例,发挥管理制度的优势。

2.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强化管理者的素质,需加强事业单位对管理者的建设力度。第一,事业单位需支持部门各项管理工作的进行,如培训工作、人才引进等,保持管理部门的高效益运行状态,制定流动计划,主要是强化部门结构,即对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实行交替管理,聘请其他岗位的领导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管理,如此可发现员工存在的技术、素质等问题,着重改进。第二,事业单位针对管理人员,实行再教育。重点对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工作技能做相关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专业能力,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管理人员的素质,发挥资源管理者的主动性,提高管理事务的运行效率。

3.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合理推进物资建设,保障事业单位的长远效益。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源实际情况,规划恰当的物资投入计划,不仅要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环境,更要提高对资源的重视度,定期设置奖励机制,激发资源的竞争意识。因此,加强物资投入,满足资源管理的各项需求,避免硬性环境建设不到位,利用人力资源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价值。

总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程度,代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促使资源管理显示出高效、信息、时代的特点,才可保障事业单位发展特色。通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不仅可以体现“人员价值”的思想,还可显示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独立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瞿凤仙.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3)

[2]王葵映.浅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0)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特点

(一)复杂性

在现代企业当中,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并且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内容,只有保证各项内容工作的顺利展开,才能促使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经济管理的主要原理是对价值原理进行充分利用,与企业中其他管理防守存在不同,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价值形式作为基础与核心,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二)覆盖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会贯穿在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当中,无论是开始的经营管理环节,韩式最终的销售服务环节等经济管理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经济管理存在一定覆盖性。在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当中,与资金相关的企业活动都与经济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难看出,经济管理工作覆盖在整个企业发展中,在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决策性

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对其工作情况等进行分析与计算,并且会用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将其设计为报表或者报告。企业领导者可以根据数据图表以及报表等进行重大决策,同时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判断,进而对企业内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模式等进行调整,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问题有待解决

从我国目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问题较为突出,需要企业相关领导者尽快解决。在企业管理部门当中,有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当中针对员工素质的提升等,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这种情况的产生对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2]。并且针对员工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员工无法从绩效考核中感受到公平与公正,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兴趣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部分员工会产生辞职心理,如果优秀员工辞职,那么对企业来说是较为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与透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容易造成企业内专业人才的流失,企业凝聚力逐渐降低,企业发展将会受到制约。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缺乏

如果经济管理工作想要在企业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需要有经济管理制度的制约与规范。但是在现代企业当中往往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尽管有部分企业已经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符的问题,偏差较为严重。经济管理制度当中,并没有对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等进行规范与完善,并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企业内经常会产生违规行为,对企业工作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为保证现代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的正产展开,需要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工作展开的前提保障,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在展开经济管理工作时,会消耗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想要使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更加完善、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的构建,能够让员工在考核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与素养,为员工创造更多晋升机会,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当中需要积极与员工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上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给予员工帮助,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除此之外,需要构建各种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等。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那么足企业内不同员工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企业人才流失等问题产生,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保证公平原则、公正原则以及透明原则等。避免关系网等问题产生,从而在企业内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兴趣,在自身岗位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二)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制度是经济管理各项活动展开的前提保证,所以,企业需要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对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因为从目前现代且也经济管理制度当中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真正落到企业实处、管理制度存在不足。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不断强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效性[4]。针对企业内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及时了解,企业内的每一笔重大支出等需要做好详细记录,针对企业内不同的工作情况以及资金情况等,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需要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经济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需要对法律法规等进行充分利用与借鉴。保证企业内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与可操作性,在企业内开展轮班制、不相容分离制度等。真正将经济管理制度落在企业实处,保证经济管理制度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对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与规范。

(三)创新经济管理形式

经济管理各项活动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方式对经济管理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经济管理效率,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情况,对经济管理形式进行创新。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5]。在企业当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经济管理工作形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对企业内的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发挥企业内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与高校或者科研院联合的方式,为企业内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保证企业内现有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在高校内招聘到复合型创新人才。在为企业内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工作队伍,提升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不断实现经济管理形式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发

(四)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还需要对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经济管理工作实效性。针对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经济管理结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传统企业当中,组织结构通常是采用金字塔形式,金字塔形式的组织结构有着较强的阶级性,上层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对领导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具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利于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需要实现平层化管理模式,尽量避免阶级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在企业内领导与员工之间需要加强连续与沟通,这也是经济管理活动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6]。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领导了解企业内的真实发展情况与运作情况,并且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针对企业内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各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而且能够拉近员工与领导的距离,增强员工的亲切感,在企业内创造更加温馨的工作氛围。

(五)加强经济管理意识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体制也在不但发展变化。如果现代企业想要增强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那么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并且对企业内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保证经济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对经济管理的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需要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经济管理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做好有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宣传,让企业员工意识到经济体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改革工作中。第二,针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构建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并且将各项工作落到经济管理部门各个员工身上,这样能够保证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想要得到更好发展,需要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对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更快进步。

【参考文献】

[1]谢代国.“互联网+”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106-107.

第11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 问题 措施 研究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简介

(一)什么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什么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理解预算在企业中的含义。企业预算是指通过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对企业间的财务、实物和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是指通过管理和考核的方式,在预定期限内对企业的财务、实物和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安排的组织规划方法。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就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准确具体的指标以及科学合理的预测决策来保证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环境里,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这为我国的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2001年后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和便捷的吸收了许多外国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大多企业也都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但由于大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层性理论研究,实际运用能力欠佳,致使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具体的表现有,在预算中数据指标不明晰且不全面;实际操作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专项监管;在对预算的项目的选取上存在偏差;预算编制科目不够多元化;还有预算监管力度不够,纪律性缺乏、员工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出现。

二、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帮助企业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价值导向性,牵引性的特点。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指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对企业的财务性资源和非财务性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将这一制度运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和操作方向,配合积极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让企业的每一分子都成功加入到为企业发展目标的战斗中。

(二)帮助企业实现对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协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健全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企业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积极的参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日常经济活动中来,同时明确责任问责制度,将职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明确预算中的各项参考指标,认真做好这些数据指标执行前与执行完毕的审核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有,得出解决办法,最后将信息反馈到相应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更加高效的对企业各单位进行考核评鉴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中,根据对预算的完成度来核考各单位和部门的业绩优良状况,并随之设立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奖惩和激励制度。这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有效的规避单一时间制的上下两期的考核制度的误差。这种业绩考评从横纵两个方向出发,既参考了时间轴上各项数据变化,也审核了客观环境变化的因素,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具备主动权,更能积极有效的对各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评鉴。

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监管职责不到位

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各个监管部门都没能按职责尽到其职能,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遭遇滑铁卢。企业各项日常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预算制度的确立与实施,都需要各有关部门配合,特别是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各部门和单位间执行出现过多的随意性,进一步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设立,使得各项工作都难以展开,预算也会与实际发生款项有所出入。

(二)没有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

企业缺乏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不利于各项预算款项安排的具体,更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的重大阻碍。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预算管理的工作大多也并入在其他部门之下,主要以财务部门为主。这样一样不仅繁化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也导致其他部门不能有效的参与到全面预算工作的进程中来。这些缺失的环节,会让企业的预算规划缺乏合理性与实际性。未了加完善的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控制中心,并且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相关经济活动规划入内,让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到该有的作用。

(三)预算方案设计不够长远

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具体贯彻,长期与短期计划得以沟通与衔接。如果编制全面预算没有有效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同时,在设计预算方案时,缺乏科学合理预算依据,会局限预算方案的长期发展,浪费企业各项资源。预算方案设置不合理,致使企业各项日常经济活动不能有效衔接,将会引发企业各种潜在危机,加剧企业风险,阻碍企业长久发展。

(四)企业预算制度不完善

预算制度的不完善也是我国各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西方国家的预算编制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而我国大多企业的预算编制都采用简单的加减算法,程序过于单一,其结果往往也会与实际相差甚大。这种传统的编算模式,不仅不具备科学合理性还丧失了一定的民主性,严重影响着企业预算方案的确立和实施。

(五)预算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

预算的考核是针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完成度的标准,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的管家一环。在实际考察中发现,大多企业考核的目标单一的以财务性指标为准,这种考核标准缺乏灵活性和合理性,过于武断的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这对于大部门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且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态度,最终影响工作的完成效果。

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考核规章

相关部门按要求严格实施监管职能,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经行。同时还需要完善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制定出应对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二)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该有其相应的管理部门,不能单一的把预算工作交给财务部门。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把各部门各环节的预算活动统一规划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控制力度,合理的协调各部门预算方案的实施。保证了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民主性,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载体。

(三)预算编制规划要符合实际且具有远瞻性

企业的预算编制要结合企业战略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各项数据使预算方案更具远瞻性,避免短线的资源浪费。企业的短期规划要与企业的长期规划紧密分析,查看两者间是否会存在矛盾,是否互相牵制,避免企业经营活动时因为某一方的缺失而影响全部活动的进行。这正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立的目的。

(四)增强企业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改变单一的加减预算编制模式,善于借鉴西方的预算编制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各项变量数据具体化、合理化,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精准性。

(五)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企业员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员工的工作成果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企业的员工考核激励制度是否合理和民主,对企业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六)强化预算的执行

切实发挥预算“标杆”的约束作用,把预算控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逐级细化,执行到位。

第12篇

关键词:制度化 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规章制度

众所周知,推进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任何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步骤和内容。新时期,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日益增多,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和投入也应该加大。实际上,只有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中健全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工程项目施工才有稳固的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得到坚实的保障,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

一、健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制度,提升安全效益与质量水平

安全和质量问题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两大核心议题,而开展安全制度与质量制度的建设则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需要。其中,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严格而开明,奖惩结合,雷厉风行。对于违法管理制度的人员,不论级别、地位如何,要坚决的给予处理和惩罚,让所有人都明确管理制度的严明[1]。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场,安全工作时刻不能放松,要设立施工现场安全区域,对于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保障安全制度的落实。同时,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力量来约束施工行为,这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制度建设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首先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最先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甚至规避某些制度性安全管理和控制的缺失,形成施工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进而促进工程施工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持续推进。其次,以周密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以实现“有规可依,执行必严”。对于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要根据细则要求严肃处理,彰显质量管理制度的权威。要全面推进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与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施工单位下辖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小组,同时配合工程监理部门的管理小组,将二者的工作紧密协调,共同构成制度管理的体系,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二、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管控制度,降低工程项目施工的隐患

当前,国内现有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和单位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施工企业内部关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制定以及项目部门的安置等都缺乏专业的定位。专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项目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没有明确的指挥决策者,无形中加大了项目施工的管理风险。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存在其中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归根结底,制度的缺失是当前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始终存在的核心因素之一[2]。包括对施工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力使得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难以完全得到规避。

因此,对于工程施工工作来说,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和制度可以为施工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系统。结合现有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工作秩序混乱、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目标不到位等现状,可以根据改革创新的方式,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和规章制度,比如建立专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施工组织内部的风险保证基金等,通过合理有效的事前预防措施,杜绝一切风险的诞生,提高工程施工工作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要深入研讨成本控制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根源,然后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制度化的手段加以解Q。从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安全性等考量,必须充分加以控制,即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以风险制度的完善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施工监督制度,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效益

众所周知,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关联到千家万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所以,工程施工项目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其施工管理的表现形式也必然受到关注。针对工程项目施工内部管理、控制的一些风险因素,要通过制度化手段加以治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飞跃。如,制定《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制度》、《项目施工日常操作安全规章》、《施工操作处罚制度》、《日常建筑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制度》等,以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条文来构建完整的施工监督与管理机制。

此外,在施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进程中,企业和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始内部的评估、审查与纠错,对制度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管。要防止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要确保制度不仅要制定得当,更要实施到位,力求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真正收到成效。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也制定了不少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条例,但是真正的实施和反馈却存在问题,导致制度化建设的效果不佳。据此,要力求内部管控制度真正执行到位,通过人员督查、日常抽查、定期评估等手段,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的效力[3]。要加强各项施工管控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施工职工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要义、规定和细则,切实的遵循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将人为操作风险、施工风险等风险扑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监督制度得到完整的执行,确保施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志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全过程中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04):11-13

[2]张贵锋.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 2017(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