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01 08:1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

第1篇

一、2020年上半年扶贫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包保敬信镇村5户8名贫困户,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现将半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包保帮扶情况。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经研究决定下派基层党建指导员1人及帮扶责任人5人具体负责扶贫工作。帮扶责任人2020上半年内总计下村4次,为贫困户具体解决难事急事共计2件,牢固树立了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鼓足干劲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二)疫情防控情况。疫情期间党建指导员组织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召开了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会议,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疫情防控紧急预案,明确了成员的工作职责,逐户进行了统一摸排工作,并张贴了疫情防控海报,在村广播站播放疫情防控知识,组织进行村消杀工作,为村民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真正做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期间,全村村民及贫困户买菜买药成为了最大难题。基层党建指导员及帮扶责任人及时担负起“跑腿”责任,每天统计村民需要的食物、药品和日常用品,第二天早上帮助购买送到村口的卡口值班点,村干部领取并分发给村民。一直到撤销卡口,给村民们带来了物资保障。

疫情期间,由于镇政府统一发放的防疫物资充足,无需包保单位提供物资,到目前为止,村未出现防疫物资短缺情况。

(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在贫困户高承鹤因脑血栓住院时,帮其办理了住院手续,住院期间帮助购买了拐杖、水果等,做好了跟踪服务。二是帮助贫困户安才龙找了粉刷工人,对其房屋内墙进行了粉刷并收拾了室内卫生。三是在春节前夕,单位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一起送去了节日慰问品。

(四)产业扶贫情况。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底贫困户人居增收1500元,扶贫资金统筹规划项目预计年底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稳固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防止返贫,并帮助贫困户发展跟踪庭院经济项目。

(五)消费扶贫情况。村庭院经济产品均由贫困户自行消化,无需消费扶贫。

(六)资金投入情况。2020年上半年慰问走访贫困户使用帮扶资金1900元,其中包括给贫困户高承鹤住院时送去的慰问品和帮其购买双拐杖。

(七)材料整改情况。按照国家第八巡查组及国家、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目前已按照问题清单整改完成。

二、2020年下半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同卫生部门协调,为其争取必要的医疗救助;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其基本养老保险外开展产业扶贫,防止返贫的情况发生。

(二)积极协调和鼓励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尽其所能为扶贫工作贡献一份关怀。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XX县XX局在巩固前期联村包户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巩固好XX村脱贫成效,确保实现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目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现结合周家村工作实际,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前扶贫工作概况

XX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627户2141人,总面积4500亩,其中退耕还林2100亩、耕地1800亩、荒山600亩。主导产业以柿子、花椒、苹果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柿饼加工业。XX村已于2016年底脱贫摘帽。目前工作重点是巩固脱贫成果,继续落实好帮扶政策及帮扶举措,防止返贫致贫,持续提升脱贫质量。

目前全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4人,交叉任职1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1人,其中男性党员50人,女性党员11人,流动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7人,年老体弱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5人。

二、强化组织协调夯实帮扶责任

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行政审批服务局今年持续强化联村包户责任制,落实帮扶措施,巩固多年来的帮扶工作成效。由局机关干部联村包户结对帮扶,按照《XX县XX局2020年度干部包户结对帮扶计划安排表》进行帮扶。

三、简要工作情况

1、产业帮扶。投入XX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夏秋两季发放化肥,以解决产业发展需要;投入XX元,为每户贫困户提供滴灌带及滴头一套,以解决贫困户生产抗旱需要。积极联系聘请县农业技术部门专家开展柿子、花椒的栽植、管理、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

2、消费帮扶。对贫困户销售需求进行摸底,实施帮扶助销行动,积极出击,多方式助力宣传、推销,积极搭建营销平台,切实发挥干部职工及其社会关系和人脉,“以购代捐”的形式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帮扶消费土鸡120只,14400元;直接购买花椒、苹果等农副产品,27300余元;沙包、鸡毛毽、鞋垫等手工艺品,800元。

3、教育帮扶。全村共有贫困学生18户21人,全部享受教育支持扶贫。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户9人,全村无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组织引导包联干部与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以贫困学生资助、办理助学贷款、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等多方式进行帮扶。

4、就业创业。贫困劳动力种养殖、就业创业人员32户62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19户28人。公益性岗位2名,防疫专岗2名。

5、改善基础设施。在完成新修进村主干道路2公里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投资4.8万元安装路灯40盏,以实现主干道路亮化。

6、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办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加集体收入,惠及贫困群众。

7、强化宣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系列活动,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8、做好脱贫“回头看”。对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防止出现返贫风险。对贫困家庭发生重大事故的贫困户,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介入,给予帮助。

9、提供营业执照办理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我局优势,立足XX村特色产业情况,以村室为依托,成立营业执照办理指导点,为村集体、村里有发展意愿的能人开办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加快审批,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便利,促进农民增收。

10、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发挥便民中心各进驻单位优势,以送服务下乡的方式,为群众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助学贷款、合疗报销、法律援助等涉及民生的服务事项,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脱贫攻坚工作后期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对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防止出现返贫风险。对贫困家庭发生重大事故的贫困户,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介入,给予帮助;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二是结合周家村实际,打造便民服务室。事项和服务承诺公示上墙,将多项村务工作整合集中办理,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开通上门办理和代办服务,对外出村民采取预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职责,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基层堡垒规范化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办事不出村”。

第3篇

一、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在新形势下开展组织人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一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时参加法制培训的学习和阅读有关资料;二是坚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三是自觉新业务知识,经常为基础干部和教师上培训课,做到教学相长,全年共上课4天。

二、务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求,全年共完成了如下工作任务:

1、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人员清理和编制核定,共清出不在岗人员38人,并对全区教师状况进行了调研汇报,为2010年争取教师编制提供了有力依据。

2、通过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了15名农村教师和5名高中教师,及时充实了教师队伍,缓解了师资老化矛盾,操作客观、公正、社会反响好。

3、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核按收了厂矿子校在职教师84名,退休教师133名,圆满完成了厂矿子校移交接工作,没有出现半点差错,同时还移交了37名杉山籍教师入开发区管理。

4、秉着公正、公开的原则,暑假组织了一次教师岗位调整考试,从农村调整了35名教师进城工作,解决了城区学校师资紧缺矛盾,如华达、华建、二中、三中、二小等学校师资得到了补充,杜绝了人员调整的不正之风。

5、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办了第二十三个教师节的大型庆祝活动,评选了70名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6、强化了支教政策,今年从城区学校共选拔出26名优秀教师对边远和薄弱学校进行支教,缓解了这些学校的师资压力,缩小了城市教育差距。

7、狠抓了行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全年共参加省级校长培训5名,参加市级校长培训10人,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校园安全”培训50人,参加小学、初中班主任培训900多人,参加计算机高级培训700多人,参加普通话培训300多人90%以上,达到二级乙等,参加高中专任教师新课程培训400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一期,120多名师生参培。发展了学生和教师党员48名。

8、切实做好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年共认定教师资格近1000人。

9、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今年共评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共156人,评聘工作做到“三公开”,阳光行动,教师反响好,全区没有因为评职称不公而发生问题。

10、认真搞好推普工作,组织了全区普通话比赛活动,评出了21名优秀选手,并在市全国比赛获优秀组织奖,娄底三中、四小获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称号。

11、狠抓了老龄工作两项待遇的落实。全区离退休教师的各项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六个老有”基本落实。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老园丁艺术节,参赛人数近400人。

12、关工工作抓到了实处。全区共有300多名退休教师参加了关工委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区年年扶助贫困学生2304人,扶助金额达50多万元。家长学校工作有新起色,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在市、省有很好的声誉,兄弟县市多次来我区参观学习。主题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区举行了“知荣明耻树新风”的主题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关工工作被评为区先进单位。

13、协助彭局长完成了区里安排的建设扶贫任务。为江溪村筹措和协调扶贫经费14.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1公里,维修山塘15口,为村民直接增加收入11万元。区教育局被确定为扶贫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

14、按时完成了其它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

三、勤政廉洁,不断树立自身人格形象。

第4篇

一、2020年党群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理论武装,狠抓理论学习。

**党总支充分落实“”制度,制定2020年学习计划、运行大表及第四季度党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并指导各项目部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发挥好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积极重要作用。要求全体党员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防止学习片面化、表面化、形式化。今年9月,**党总支开展庆祝“71周年”主题读书活动,以“坚持和运用实践观”为主题,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视频,号召员工运用马克思哲学思想指导实践,将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使全体员工不断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提质增效行动,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2.引领意识形态导向,筑牢思想共识。

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从严管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挖潜宣传媒介功能,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弘扬**精神,推进**精神和阳光文化再探索、再实践、再升华。积极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作用。对确定需要对外的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未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截至目前,已上报集团企业动态16篇、在集团官网15篇,**微信公众号信息25次,共推文47篇。同时,提高言行的甄别能力、舆情的引导能力,坚决杜绝员工发表和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观点的行为。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坚决落实从严治党总体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持续开展“”问题整治。一是督促机关部室和各项目部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项措施,**共签订责任书42人,其中处级干部1人,科级以下党员干部41人,组织51人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目标,确保“一岗双责”履行到位;二是开展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工作,认真组织**范围内监察对象68人填写《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表》;三是严把“五一”、“十一”“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纠治“”工作,做好重要事件节点廉洁提醒,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及时向**集团纪委报送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同时,积极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有力促进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把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4.做好群团共建,凝聚强大合力。

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发放帮扶资金3000元;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买扶贫产品野生山茶油129份,共计18447元;4月份,借助集团“众志成城战疫情 中国****在行动”征文活动,在**内部开展征文投票活动,对参与员工发放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组织员工参加“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答题活动,在**集团集体排名中取得第四名的成绩;6月中旬按照**集团工会要求,积极组织**员工参加2020年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地成绩;积极参加**集团“战转勇上”主题教育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员工围绕具体工作,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条,为大连酒店项目部创造经济效益21.16万元;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提质增效看业绩,战转勇上比担当”经验交流会,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青年员工投身“提质增效”主战场,号召青年员工积极参加青年岗位创新大赛,大连酒店项目部员工通过将库房物品进行分类,积极清理库房积压的过期客房六小件,找出可二次利用的物品,通过加工改造,变废为宝,预计节约费用6.4万元;今年9-10月,大连酒店入住率连续攀升,在酒店客人退房较多、客房服务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降低人工成本,党总支发动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协助客房服务人员进行撤床单、套枕套、倒垃圾等工作,累计清洁房间近500间,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营造起**员工齐奋进的良好氛围。

5.聚焦聚神聚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集团党委统一部署,东北**自4月中旬起,迅速在**范围内集中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制定并向**各项目部、机关部室下发了《东北**“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推进方案》。通过周例会、月度工作会、专题党课及项目调研等形式,对**管理人员、党员、一线群众开展主题教育动员。5月初开始,**党总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由**班子成员带头,将主题教育专题调研、集中宣讲和全员大讨论,统筹谋划紧密结合,按照分管项目部和机关部室,以“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四精”着手,采取“点对点”的形式,对全体员工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深刻剖析东北**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提质增效意见建议,通过员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热点难点进行交流,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制定三大类共20项具体措施战严冬,使**明确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推进路径。

截至目前,**机关及项目部共开展学习18次,专题研讨8次,班子宣讲6次,专题调研17次,员工讨论7次,征集合理化建议54条,4个班组开展创新创效攻关,已完成2项攻关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党群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对党群工作创新的前瞻性有所不足,谋求党群工作新突破,创新提升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2.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没有引领到位。员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观念更新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现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及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1.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实班子政治建设,结合集团工作部署,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好**网络媒体建设管理,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第5篇

2015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的通知》(质检科函〔2015〕135号),批准在我县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五年来,我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认真筹建英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函》(鄂质监标函〔2016〕10号)以及省、市知识产权局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有关筹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 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 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DB42/T 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国家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龙头强主体。在企业提档升级方面,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最大限度的捆绑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及一批有发展基础、有经营能力、有市场潜力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市场竞争。

第6篇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第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强县乡统计体制改革,夯实统计

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使我县统计事业取得较好成效。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㈠、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大宗物品采购等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全县统计工作实际,以“优化统计服务”为主题,认真组织全局党员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统计工作特点,重在查找问题不足、创新统计制度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切实突出实践特色。局机关印发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学习调研阶段安排表”和“分析检查阶段安排表”,通过向社会发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梳理意见、建议,并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整改措施和学习阶段总结。确保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㈡全力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2009年,是二次经济普查的关键年,全县共普查登记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1353家。从上门登记、审核编码到数据处理,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我局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局上下科学分工、统筹安排、克服困难、联合攻关,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四到位”做好入户登记: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二是严把“三关”以提高编码、录入质量。一把责任关,对统计局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责任要求,对自己所负责专业的报表审核工作,要负起责任,确保不出差错;二把质量关,对编码过程中出现的漏编、错编等问题及时解决,明确质量要求,做到有问题及时更正;三把检查关,抽派专人对乡(镇)普查表进行一一验收,对填报不完整、数据明显不符的单位,打电话进行咨询和核实,上门查阅相关经济指标,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等,确保录入一次性通过。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保障下,按时按质完成了普查登记、普查表验收、数据处理及上报等工作。

㈢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夯实基层统计 2、适时做好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形势,为加强对景东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分析,搞准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及时编印以国民经济核算、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金融、人民生活、价格指数等主要指标的小手册,按月110册的数量发、送;完成《2008年景东统计年鉴》100册的收集、校对、印刷等统计资料编印工作。 4、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各专业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运行状况。 6、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临时统计调查。开展和完成了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劳动力抽样人口三项调查和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等工作。

㈣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会议精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等前期准备工作。

㈤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今年来,面对经融危机的影响,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及时开展统计分析,加强各专业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数据评估及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的工作,一年来,统计局共上报统计信息(含经普信息)25期、统计分析文章14篇,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16篇,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㈥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1、深入花山乡撇罗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农户共商发展规划,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产业项目献计献策,在局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给予挂钩扶贫村一定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2、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县委关于开展“双结对”活动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双结对”实施方案,党员干部全体参与实施结对帮扶,找准路子,确保结对帮扶一户富裕一户,让党员在农村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二是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按照局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深入开展调研、深入农户走访座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有针对地开展共建活动,创新共建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把活动实践好。三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当前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创新思路,化危为机的动力,用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各项工作的实效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㈦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法制意识。

1、在全县统计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收看全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视频会议,并专门召开《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专题辅导学习会,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全县上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省统计局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测试。

2、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经常利用全局干部职工会议,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

4、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统计工作不到位情况,发出《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㈧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年来,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4、统计分析质量有待提高。

适应形势需要,统计综合服务意识须进一步强化,好的、高水平的分析文章还偏少,难以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2012年工作计划

一是圆满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总结表彰工作,组织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

二是继续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顺利完成第三阶段工作,做好整改落实,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三是继续做好2012年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继续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增强各级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意识,做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统计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全年统计执法任务。

四是提前谋划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2012年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年要在总结以往普查和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普查专题调研和专项试点,谋划人口普查具体实施方式,做好人口普查相关准备。

第7篇

20__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房产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促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提升房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总体目标,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和谐幸福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__年上半年房产管理工作回顾

一、房地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商品房新增供应量小幅增长。1-5月,我市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288.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8%。其中,新建住房267.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9%。总体市场新增供应充足,供求关系缓和。

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稳步抬升。1-5月,我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266.84平方米,同比增长14.55%。各月的销售量分别为68.65、27.66、46.71、60.27、63.55万平方米,商品房成交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新建商品房成交价格平稳增长。随着中央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房价过快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1-5月,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5630元/平方米,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长7.81%。其中,新建住宅均价为5463元/平方米,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长8.43%。

二手房成交量小幅回落。1-5月,全市二手房成交面积76.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2%;成交套数6232套,同比下降0.81%。其中,二手住房成交面积63.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2%;成交套数5626套,同比基本持平。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完善服务,产权产籍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以创建“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强化管理,窗口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交易中心获得市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改善服务环境。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对房产交易大厅进行了合理设置和调整,为税务部门进驻开辟了专门场所,同时与税务部门实行联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改进业务流程,将原来的三级审批改为二级审批。对部分业务实行快速办理,外地前来办事的群众,可凭回程飞机票、火车票时间,申请加急办理,1-5月,快速办理房屋交易办证及抵押登记3000宗。开设了延时服务和节假日预约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电话预约,免费上门服务,1-5月,共办理此类业务10宗,收到群众感谢信5封。

强化服务质量。完成了以来积压的60000份房产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完成了23979份房产档案的基础整理工作,完成了1959年至1963年共4300份房产档案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方便了群众查询,提高了服务质量。

1-5月,共办发各类权证39040份,面积942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权证》21042份,面积297万平方米,《他项权证》6569份,面积268万平方米,商品房预告登记11134份,面积163万平方米,房产测绘5206宗,面积490万平方米,房产档案查询30118宗,接受产权档案17900份,电脑录入档案63688份,协助法院查封、解封共1100宗。

(二)强化监管,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房管部门职能,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市场监管,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1.加强新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认真履行商品房预售款监管职责,会同市金融工作局、市银监局召集在惠的18家商业银行召开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会议。按照会议精神迅速向各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款管理的通知》,对商品房预售款的缴存、使用作了进一步细化。分5批次组织9家商业银行、100多家开发企业召开座谈会,对《通知》逐条进行讲解,就具体的实施细节进行了深入沟通。4月1日起全面组织实施,目前监管工作已步入常态化阶段。有效地确保了新建商品房预售款用于后续工程建设。1-5月,共核拨商品房预售款用款580宗。

二是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做好新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工作。向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和规范使用<二书>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现售备案证明书后,先到物价部门办理新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监制手续,再凭经物价部门批准确认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表到我局申请,将价格信息导入该项目楼盘表相对应的房屋信息中去。有效规范了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切实建立和维护了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价格秩序。

三是健全项目备案管理。改变以往作法,要求开发企业必须于申请预售前一个月进行项目备案,为销售、监管、监督收集前期情况,及早介入管理,做到有的放矢,防微杜渐。严格按规定从严从细审核商品房预销售备案资料,观察现场,把握政策,不符合条件不发证,手续不齐不发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商品房预销售管理系统,目前开发企业成功注册并纳入网上预售系

统管理的增至220家。1-5月,共办理房产项目备案64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65宗,发证面积133万平方米;核发现房备案证8宗;受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延期140多宗。四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市场检查力度。今年开始要求开发企业在开盘前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交易操作知识,防范虚假信息、违规乱收费等行为发生。并加大现场巡查和违规处罚力度,每周增加半天时间进行楼盘巡查,了解工程进度和销售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规情况依法进行处罚。

2.加强二手房交易管理

一是建立了二手房交易评估报告价格管理体系。与市地税局、市房产中介协会制定了评估报告价格备案管理系统。运用信息传输和管理软件对各房地产评估机构实施网点式分布管理。具体由主管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设立出惠城区范围内各住宅商业片区的二手房价格下限,评估机构不可超出价格下限出具评估报告,同时结合原有的评估报告备案办法再次加强了评估报告备案管理。有效预防了二手房交易中虚报漏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市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做好二手房交易资金资金监管。进一步优化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工作流程,基本上做到了程序规范,便捷高效,管理科学,工作窗口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资金监管已成为二手房交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今年1-5月,我市交易结算资金监管帐户累计现金流1.17亿元,促成交易281单。至此,中介协会共监管现金流计6.80亿元,促成交易2150单,有力地保障了二手房交易安全运作。

3.加强中介市场管理

坚持做好中介机构备案管理。加大中介机构年检审查力度,今年4、5月份完成了惠城区、仲恺高新区范围内220家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专业人员条件检查,将初步检查结果在中介协会网站予以公示。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最终结果将于6月份通过媒体公示。积极推进中介行业诚信建设。开展十佳诚信中介企业评选活动,树立行业诚信榜样,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将违约行为及处理情况记入中介机构或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及时通报信用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年初新出台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向各中介机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全面学习,及时总结,严格落实,并将学习实施情况与年检挂钩,有效促进了房地产经纪行业规范发展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4.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管理

继续做好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各房管所结合辖区房屋租赁实际,大力宣传,积极走访辖区办事处和居委会,争取支持配合,全面摸底调查,耐心做好咨询工作,认真做好登记备案办理、资料装订、归档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5月,共完成房屋租赁登记备案787套,面积152万平方米。其中河南岸房管所完成180套,水口房管所完成198套,接近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机制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房指数”数据的采集、筛选、校核等工作。“城房指数”技术成果今年3月得到住建部城房指数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的认可并通过验收。目前,城房指数”已进入常态运行阶段,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房价走势,为引导市民理性消费和投资提供了依据。

(三)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为契机,改进管理手段,强化市场监管,增强行业自律,切实促进了社区和谐与社会稳定。

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利息结余等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开发“物业家园”数字物业服务信息系统,物业服务企业可通过系统办理前期物业登记、业主大会产生业主委员会首次备案申请、异域资质备案申请、物业资质申请注册等各项业务,业主可通过系统中的投诉平台提出投诉和建议,真正搭建起物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交流沟通的平台。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工作扎实推进。1-5月,共归集维修资金7760万元。截止目前,我市归集的维修资金累计已达10.57亿元。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全面开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清理和追缴的通知》,采取业务联动制约等措施,不断加大维修资金追缴力度,1-5月,共追回开发商挪用专项维修资金457万元。

物业管理市场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对全市338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资质年检、核准定级、资质变更和登记备案。对年检抽考考评不合格的8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责令整改。对全市多个重点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整治。召开了外来驻惠物业服务企业座谈会,切实规范了物业服务行为。

业主大会成立指导工作依法进行。利用各种不同时机、场合向业主和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发放《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法规条例1000余份。对11个住宅小区业主大会的成立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协调,依法依规处理筹备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1-5月,共有6个住宅小区依法召开了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了业主委员会,并完成了在我局的备案登记工作。

物业承接查验行为有效规范。不断加大对住建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宣传培训力度。严格实行物业承接查验备案管理,督促物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规定履行承接查验义务,及时处理业主对物业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承接查验行为的投诉,全力维护好物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合法权益。

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完成了待审档案材料的汇总、分类、造册和填报工作,认真做好复检实地考察点的推选工作,完成了各住宅小区的简易平面图的绘制和其他辅材料的制作。

(四)关注民生,住房保障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

针对部分住房保障工作职能移交后,住房基金和住房补贴管理以及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仍由我局负责的实际,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住房基金管理工作严格按程序进行。规范了住房基金审批支取流程,保证专款专用。截止5月底,市直住房基金存款余额2.19亿元。1-5月,审批支取住房基金84.55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改制、退市和维修职工宿舍共用部分。

住房补贴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建立了住房补贴管理信息系统,对发放住房补贴来的纸质档案进行了整理,全部输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1-

5月,共归集个人住房补贴资金17674人次,金额1058万元。审批支取个人住房补贴资金1373人次,金额1061万元。住房保障相关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完成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培训。专门聘请省住房信息专家,为各县(区)住房保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培训,强化了运用能力,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水平。二是做好住房保障后续管理的准备工作。加强调研和协调,起草了《市区保障性住房交接和后期管理规定》,保证保障性住房交接和后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的社会保障职能。

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有较大进展。市安居工程有限公司退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公司作清盘处理,公司人员按劳动法规定做好了补偿安置,其他工作正在抓紧处理中。对惠泽南苑、南山花园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核查,逐一列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具体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五)创新机制,直管公房管理展现新面貌

租赁管理更加规范。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制定出了完整的直管公房租赁合同,已开始在网上下载签订。进一步完善了直管公房租赁审批程序,层层把关,确保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租住直管公房。坚持实行直管公房租赁审查制度,坚决遏制转租转借等行为。1-5月,共收缴房租240多万元,完成公房租赁更名78户,租金减免审批7户。另外,为12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公房住户办理了清退手续。

安全管理更加科学。负责公房管理的房管所对公房安全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桥西房管所制定了《市房产管理局桥西房管所安全管理制度》,对公房维修施工安全管理、公房日常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桥东房管所完成了惠新东一栋楼梯改造,保障了公房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1-5月,共完成公房维修129宗,维修房屋面积13496平方米,使用金额37.4万元。

非住宅公房市场化招租工作扎实推进。组织有关房管所对非住宅用房承租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主要对房屋情况、承租人、经营单位、房屋用途、经营项目、市场租金等方面进行核查。研究制定了《市直管非住宅公房市场化招租提租工作实施方案》,报政府批准后全面实施。

(六)注重协调发展,房产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引进力度,不断完善数字房产系统,切实提升信息化水平。

完成了局内部电脑及网络的维护工作。做好局电脑的更新换代工作。不断充实局公众网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汇总、更新网站房产信息100余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便捷的查询。

完成了数字房产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按照局房产交易业务需求的变化,在系统中增加了经济适用房模块、现售商品房备案模块、档案查询及税务减免证明模块,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1-5月,共协助税务、司法、国安等部门查询数据22次。

完成了与房管所的联网工作。租用移动光纤数据专线,顺利完成房产交易大厦与局属房管所的联网工作,保证各房管所办理业务数据安全及线路畅通,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公房管理信息系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数字物业服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七)突出住用安全,白蚁防治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稳步推进

认真按照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和《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全市白蚁防治单位的从业人员、经营场所、设备配置、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查,严格落实好白蚁防治工程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审查白蚁防治施工方案,专人专仓管理白蚁防治药物,全程跟踪管理白蚁预防工程,完善工程档案及回访复查管理工作,并发挥好白蚁防治协会的作用,加强专业培训及技术交流,调处市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努力抓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及时宣传房屋安全知识,耐心解答群众提问,参照现行技术规程、规范,对申请鉴定的各类房屋,进行及时、科学、合理、有效的鉴定,确保房屋住用安全。1-5月,共办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备案67宗,落实缴存复查费用86万元,完成预防工程验收45宗。共完成房屋安全鉴定100宗,建筑面积47085平方米,同比增长16.38%,其中,a级(非危房)33宗,b级(危险点房)23宗,c级(局部危房)28宗,d级(整栋危房)16宗,鉴定费收入9.17万元。

(八)狠抓行风建设,党建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

以“党建工作创新年”和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市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形成了廉洁务实、严格规范的行业氛围。

1.多措并举,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拟定了《20__年市房产管理局党委中心组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坚持做到组织领导、计划安排、制度内容“三落实”,创新学习方式,以检查促学、测试考学、网络宣学,确保学习成效。

二是认真指导支部建设。督促各支部按照“六有”达标要求,狠抓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12个在职支部“六有”达标情况进行了检查,查漏补缺,推进各支部的党建工作上台阶。5月,人民日报记者对陈江房管所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专访。

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换届纪律

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双示范”、“两公开两评议”、“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向党员干部发放“换届纪律明白卡”,签订承诺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四是扎实推进人事工作。完成了全局20个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人员定责定岗聘用工作。对机构设置、人员在编在岗情况与领导职数、实有人员对应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核实,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工作。按照三类人员不同级别标准,完成工资调整工作。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通过两推一评方式产生了一名副科级干部。

五是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积极组织开展了迎新春联欢晚会、劳动竞赛、“五四”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组建了市物业管理行业工会联合会,目前该组织已开始运作,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长效,依法行政工作在变革中稳步前进

一是机制进一步健全。根据《市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市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健全了第二、三阶段的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程序制度、公示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等16项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根据《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的规定,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针对市法制局反馈的行政执法案卷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受理、调查、听证、审批、决定、送达、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流程。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文书的种类、格式及内容,明确专人负责文书制作和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根据《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相关科室对20__年3月20日以前的现行有效的8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及10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提出初步清理意见。1-5月,共处理行政诉讼案件2宗。其中申请撤销房产证案件1宗,申请撤销房屋抵押登记案件1宗。

二是业务进一步规范。在学习广州、江门等外省市房产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交易所、交易中心、档案馆和测绘所等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进而提出操作性强的优化方案,各项业务的办理进一步规范。制定了《市房产管理局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案件会签、会审制度》,并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1-5月,共组织会审会议2次,集体研究讨论办证疑难问题50多个,切实提高了业务办理质量。

(九)坚持和谐为民,维稳工作和扶贫工作扎实深入

围绕迎接深圳“和谐大运”和扶贫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切实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农村困难家庭生活的改善。

1.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民生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以“行风热线”、“市楼盘房屋物业主题日”等活动为载体,集中受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进一步改进网络问政工作方式,增强互动沟通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5月,共接待来访群众25批次,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700多人次,办理人大政协提案19宗,市政府网上交办事项和局长信箱案件498宗,回复率100%,派发房地产法律法规宣传资料800余份。

二是难题得到积极破解。大安泰大厦、君龙雅苑等问题楼盘的处理工作有序推进,安泰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部分业主已经收楼,一些收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君龙雅苑首批19户经市仲裁委仲裁法庭裁定,根据裁定书初步确认了14户业主的产权。第二批仲裁,已与市公职律师事务所着手启动。惠泽南苑、

南山花园的收尾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

2.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

围绕“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的目标,出台了《大丰村贫困户种养奖励办法》,对贫困户中养殖、种植、转移劳动力等情况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制定了大丰村贫困户慰问标准,为贫困户中因病去世、因病住院、车祸受伤5人发放了1万元的慰问金。落实大丰村贫困户奖学助学专项基金,激励和帮助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至目前为止,已发放专项奖学金6400元,并帮助一户因贫困无法领出高中毕业证的贫困户支付1000元,从学校领出了毕业证。今年5月18日,组织局里的青年团员10余人到大丰村开展“青春绿万村”活动,在主要村道

种植了150株绿化树,美化村容村貌。1-6月,投入大丰村资金共计17.54万元。今年以来,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局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公房过于残破,且所处地段差,造成维修和出租困难。

二是由于档案馆窗口没有安装排号服务系统,导致前来办事的群众常为排序先后问题发生纠纷,不仅影响了工作质量,还给工作人员增添了压力。

三是窗口业务量日趋增多,个别人员缺乏紧迫感、责任感,难以实现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

四是由于对房屋租赁管理认识不足,群众对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仍保持一种怀疑、抵触、观望的态度。

五是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需严格履行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再行。

20__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按照年初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不断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切实提高住房保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抓手,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学习培训,规范业务办理,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全面提升整体业务管理水平。

(二)全面提升房地产市场监管水平。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对预售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优化,强化预售款监管,加大巡查和整治力度,对在建楼盘做到尽早介入管理,充分了解情况。加强中介市场管理,提高行业门槛,完善准入机制;加强年检工作,提高年检标准;完善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发挥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双向作用,推进行业自律。加强租赁市场管理,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与街道办、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加强对“城房指数”结果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健全市场信息监测机制。建立起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秩序。

(三)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继续抓好对现有的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大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系统、个人住房管理系统的推进力度;加大档案数字化的推进力度,继续做好电脑扫描工作,逐步实现房产档案数字化转换;完善网站各项功能,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与地税部门数据共享,业务联网工作;做好测绘软件升级改造工作,争取下半年完成改造工作。

(四)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积极推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做好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的备案考查登记工作,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培养和打造一批国家、省、市优秀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提高物业服务档次。加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的归集、使用、利息结余等方面管理科学规范;认真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各项工作。

(五)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评标准,细化考评内容,统一评分标准,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各单位的效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激励干部职工尽职尽责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深入推进直管公房管理工作。统一对我局管理的危旧公房进行安全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危房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切实保障危房住户生命财产安全;有步骤地做好公房测绘和办证工作;做好公房档案清查建档工作;做好公房租赁审查工作,坚决遏制转租转借行为;加大对被拖欠房租的追缴力度;进一步完善公房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工作方案,全面开展非住宅公房市场化招租、提租工作。

(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好我局建设行政执法示范市的各项工作,继续开展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做好“六五”普法宣传和实施工作,开展“幸福·法治同行”法制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结合具体案情做好案例分析,为我局房产业务提供法律建议,推进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业务规范制度事项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督促贯彻落实。

(八)深入推进白蚁防治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进一步转变思路,开拓视野,加大白蚁防治工作政策法规、白蚁防治知识和房屋安全鉴定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确保白蚁防治工程施工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积极推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确保房屋住用安全。

第8篇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疫情防控展示了新担当。

2020年,面对疫情突袭,我们知重勇担当,负重逆风行,啃下了疫情防控这个“硬骨头”。大年初二,在县疫情防控机构和部门职责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主动请缨,承担了全县所有可能引起人员聚集场所的所有市场主体的关闭任务。此项工作共涉及我县餐饮、酒店、KTV、茶馆等4459个市场主体。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从大年初三开始,全员停休、全员上岗。没有制服,我们制作了300多只红袖标;嗓子喊哑了,我们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了30余部小喇叭;车辆不够,我们人休车不休,轮流巡逻在疫情一线。疫情期间,市场监管执法车队、红袖标、小喇叭,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们连续奋战50余天,一线监管人员步行逐个门店拉网式排查,每天步行数万步,高强度、高风险工作,全局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喊累,被县指挥部称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当我县第一家隔离衣厂家在我们的帮助下及时达产达效时,所有县领导为我们市场监管点赞;当第一家口罩生产厂家出厂口罩时,县指挥部称市场监管是及时雨。在抗疫一线,我局涌现出了带病逆行奋战“疫”线的女所长李淑艳、抗疫一线逆寒绽放的铿锵玫瑰--陈永慈、奋战疫线与家人56天不见面--金力、自费资助孤寡老人的“硬核”所长--冯茹、“疫”线巾帼不输须眉--付春华、坚守战位永抗战疫“擎天旗”的执法大队大队长黄建华以及逆行“疫”线领头雁、铜墙铁壁战“疫”魔的基层所长代表万殿喜、孙新安、赵法堂、卢东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疫情期间我们共编写疫情防控工作信息27期,推送美篇45篇,电视台播放新闻6条,国家、省市、县新闻网站播发新闻27篇,18名同志被县以上媒体作为抗疫典型报道。

3月底,随着我县疫情的缓解,上级要求有序复工复产。在前期的一周内,由于我县地处2省4市6县交界地,地理位置特殊防控难度大,加之我县出现2例病例,大多企业持观望情绪,复工复产顾虑大,致使我县复工复产率连续一周处于全市倒数第一。面对这一形势,县里要求我们进驻企业服务复工复产任务,对此我们没有推诿,勇于担起这份重担。经党组研究,我们在全县县直部门中率先出台了服务复工复产20条措施,8名党组成员带队组成8个服务督导组分赴全县各行业、各乡镇宣传政策,督导复工。一周后,复工复产率跃居全市第一。为全县企业的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食安创建再结新硕果

2020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向“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发起总攻,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工作中,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对标创建验收标准实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全局干部职工铆足干劲,砥砺奋进,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战必胜的工作作风,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对食品店、餐饮服务单位、集贸市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治理。特别是终期评估创城攻坚阶段,我们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督导观摩会以及积极打造“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先后组织4次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问题整改专项行动,从城区沿街商铺专项治理向乡村延伸,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对排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逐一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采取立查立改、关停并举等措施,限期整改,完不成任务决不收兵,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雷霆之势,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2020年,我们组织监督抽检4375批次,开展食品应急演练1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16批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8次,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5次,开展风险排查行动3次,责令整改468处安全隐患,行刑衔接运行顺畅,公安机关共立食品药品刑事案件5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7人,逮捕2人,移送5人。10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食品执法监管经验在全市推广。在12月16日“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验收过程中,我县的创建工作得到了验收组的好评,表扬我县农贸市场等管理规范,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并称我局在农村食品监管方面下了真功夫。

(三)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展现新作为。

2020年以来,我们以持续深化“助企护企”活动为依托,紧扣我县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的同时,集聚资源、整合职能,瞄准重点、精准护企,喊响“助企护企”最强音,坚持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吹哨报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我县高质量发展方面向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0年,我们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业务67笔,为我县50余家企业办理贷款资金11.86亿元;帮助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格鲁斯”商标申报了中国驰名商标,帮助石化集团申报了省长质量奖,帮助我县牛集盐鸭蛋、鲁西南黄牛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申报,帮助三信木业有限公司“三信三优”和县青发木业有限公司“青发”商标等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12件,帮助指导玉皇田园综合体完成了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帮助县西瓜协会完成了团体标准创建,帮助方明药业集团公司完成2件PCT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有效量181件,比去年同期的75件,增长了141.33%,10年以上发明专利有效量18件,比去年同期的5件,增长了260%,申请发明专利60件,其中已授权专利7件。2020年,我局被县委评为“功勋单位”称号。

(四)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受境外疫情影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由于具有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时间存活以及可以通过物体传播给人的特性,从6月份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发生了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病例。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又成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守住市场主阵地,打赢疫情防控战,最大限度防范进口冷链食品污染风险,确保冷链食品安全无“疫”,我们又义无反顾的擂响冷链食品安全保卫战的战鼓,扛起病毒剿灭战的战旗,成为了守护全县冷链安全的坚强“战士”。为严防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我县,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监管方式,进货源头、销售终端两手抓紧,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过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做到了上可溯,下可查。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无死角,冷链食品风险监管不留“缝”,我们以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冷库、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进口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冷冻冷藏食品为重点品种,全面反复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和迅速处置,严防冷链食品被污染风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县共有冷链食品经营业户348家,经营人员824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户19户。深入这些商家认真仔细的排查冷链食品,并记录相关信息,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由于经常出入冷库、打开冰柜检查,不管是酷暑三伏,还是数九寒冬,棉大衣、棉手套又成了我们市场监管人员的标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出动车辆1100余台次,人员5500余人次,共摸排农贸市场520余家次,冷库、商超2600余家次,开展冷链食品相关人员、产品及环境核酸检测12510份,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生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情况,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

(五)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0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三条主线,紧紧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底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抓牢重点、破解难点,时刻保持奋斗姿态,步履不停、奋斗不止,争做市场监管事业的最美奋斗者,相继开展了哄抬物价、虚假宣传、食品质量、防疫等药品医械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放心消费创建等整治行动,突出保障了“三大安全”监管这个底线。

一是食品安全持续向好。2020年,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我们推进会、调度会、新闻会、应急演练、邀请新闻记者现场观摩以及“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等有序推进,网络订餐、校园周边、农村食品、食安护佳节、食安护考、“三小”食品整治以及问政、问政菏泽等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各食品业态巡查规范、创城宣传、食品抽检、果蔬快检、飞行检查等齐头并进,我们举全局之力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攻坚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保持了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投资50万元,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和“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开展食品抽检4500余批次,食品快检2万多批次,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食品安全良好秩序。二是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平稳可控。开展特殊药品、抗疫用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患排查整治,推进中药饮片、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700余家次。三是特种设备安全总体平稳。开展了县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规范化提升工程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菏泽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油气管道法定检验情况监督抽查。2020年,我们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00多家次,检查特种设备1890台次;依据平台预警信息,及时对相关企业催告,确保了定检率、登记率不断提高,确保了特种设备正常运行。目前,我县特种设备占全市四分之一,为全市最多,特种设备定检率持续保持在100%,公共场所电梯安全责任险购买率100%,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均据全市前列,全年安全态势平稳,做到了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四是新型监管机制顺利推进。2020年,我们扎实推进“双随机”抽查为主、重点监管为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圆满完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2020年,我县企业应年报数7751户,已报7217户,年报率93.1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年报数3352户,已年报3154户,年报率94.09%。五是质量强县成效明显。在产品质量领域共开展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专项检查、“三夏”粮食计量专项检查、口罩认证专项检查、建筑材料专项检查等10余次专项检查;在特种商品领域,以成品油、农资为重点,进行了监督抽检,配合县商务等部门清理整治非法加油站8处;保持“食品快检进市场”常态化,大力普及食品“你点我检”活动,检测食品2万余批次。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网上自我公开平台,52家企业的186件在用标准在网上平台公开,全县1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通过能源计量审核,为全市通过审核最多的一个县。六是“放心消费在”创建进展顺利。2020年,我们召开3次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推进会,消费警示5期,约谈27家大中型商超、19家药房,投资50万元建设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监控指挥中心工程,对全县大型餐饮店、学校食堂的后厨实施适时监督,投资12万元免费为10处学校食堂、5家商超配备了食品快件设备,联合省派第一书记,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帮助2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近100种优质农产品进入平台,通过平台积极推介我县黑麦酒、牛集盐鸭蛋、雷庄挂面、武胜桥红薯、西瓜豆酱、黑腐竹等优质农产品。2020年,共有“放心消费在”创建单位4564家,推荐市级示范单位10家,ODR企业发展26家,县汇够商贸有限公司等6家为示范创建单位,积极打造振东路放心消费一条街,制作放心消费宣传牌180块,制度牌120块、消费者投诉流程图120块,倡议书2000份,承诺书亚克力台签120个,吊旗5000张,灯杆旗20块。2020年12月24日在市局召开的全市消费环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另外,2020年我们的党建、扶贫、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队以及滩区迁建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20年9月,被县政府、县政协评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2020年10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功勋单位称号;2020年10月,荣获全县第六届“尼山书院杯”国学知识竞赛第二名、国学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10月,县第四季度门球比赛第一名;11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2月份,全市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座谈会,我局做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不匹配。监管力量薄弱,两次机构改革,知识产权、盐业、商务执法等职能划入,工作量急剧增大,但与之相关的监管人员、专业性资源却未随之下沉,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制约市场监管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是监管形势与监管能力不对等。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订餐、微商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监管对象由“实体店”扩展到“线上”,目前市场监管技术支撑手段滞后,传统的监管方式创新不足,监管风险空前增强。

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有时停留在确保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日常工作上,工作激情不高,进取心不足。我们班子成员现有7人,三定方案仅设置1正3副,现有班子成员严重超出编制数,上级对超出职数党组成员分流方案不明朗,加之我局现有公务员166名,实际编制只有75名,导致部分同志思想上有顾虑,认为政治上晋升晋级无望,工作中出现了“等一等、缓一缓、歇一歇”的松劲情绪,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我局平均年龄47.5岁,40岁以下25人、30岁以下仅7人,人员积极性、创新劲头不足,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能力不足,爱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敢于在全市全省全国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1年打算

一是围绕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年,进一步强化职能担当,扎实做好重点场所防控、重点领域“物防”、信息追溯管理、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2021年,注重源头防范,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药品安全全程监管,提高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着力防范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巩固质量安全稳中向好的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2021年,加强高位谋划和推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四是扎实开展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整治,加大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扎实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第9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提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强化发展意识,提升发展境界,坚定发展信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压奋进,创新实干,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__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9%,服务业投资__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__%,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0%,国税完成税收__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__%,地税完成税收__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7%。

(一)以项目为抓手,加速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初,成立了20个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和指挥部推进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运。一是优化发展软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化工二期工程、健身器材二期工程、升金机械制造建设等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成立三个社区建设项目指挥部,按照示范带动、压茬进行的原则,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针对国家产业投资政策,筛选申报了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苗木基地建设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四是切实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华云佳苑商住区、文化综合广场、良友物流园、皇山旅游开发、翟路扩展延伸等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小城镇服务发展空间。采取 “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半年一排名”的调度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二)打造工业强镇,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质高效产业。以立业机械制造为龙头,加快矿山机械制造、矿山配件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集中力量培植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搞好项目建设储备。投资4.8亿元的明瑞化工二期工程,与首钢合作,利用其专利技术、工艺和设备,用硫酸渣生产生铁,该项目工艺为国内领先技术,不消耗焦炭,节能环保,目前正在积极施工建设中,达产后,年产生铁20万吨,新增产值2亿元,利税8000万元。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大型企业到我镇投资兴业。三是积极培育新兴商贸服务产业,促进工业发展。以立业机械综采液压支架为龙头,大力发展矿山设备租赁业。以驻地煤矿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矿管理外包托管业。以良友、立人等大运输联合体为龙头,整合提升煤炭销售和物流运输业,逐步把我镇建成覆盖范围广、面向东部沿海和鲁南地区的煤炭储备、调运和周转中心。投资1.5亿元的良友物流园的立项、环评、物探、图纸设计已完成,等待开工建设。

(三)做好借势发展,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借助压煤搬迁和土地综合整治两项政策,积极申报,与驻地煤炭企业协商,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按照1+X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实施,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济南恒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泰规划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精心编制详细规划,并通过省专家评审论证。率先高质量建设金岭湖社区前羊村新村、龙泉社区玥庄新村,前羊村是土地增减双挂钩试点村,规划回迁楼28栋、村委会办公楼1栋,目前全部封顶,预计10月份前完成内外装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年前整体搬迁入住,明年上半年完成旧村复垦;*村是压煤搬迁试点村,规划建设回迁楼28栋,办公及卫生服务中心楼2栋、 幼儿园1处,占地105亩,现正在进行标段四的垒砌工作,年前搬迁入住。按照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压茬进行的原则,积极推进榆山、大港、刘官庄、唐立沟和小湖等村的社区建设,这些村已完成民主测评、协议签订、房屋丈量、补偿测算等工作。二是借助市打造“三区一线”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和融入新泰、新汶两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莲花山旅游大格局。以中心镇区建设为龙头,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功能,高质量完成翟良路延伸扩建工程,高标准完成与之相辅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高水准完成华云佳苑商住楼建设,高规格完成文化广场建设,高效率完成府前街拆墙透绿工程,提升形象档次,提高城镇支撑带动能力和吸纳聚集能力。

(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产业结构调整创设条件。土地综合整治涉及于家庄、黄泥庄、前羊村、后羊村、小湖等11个村,中低产田改造涉及王家园、肖家上汪、富泉庄等10个村,重点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防护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土地,推进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实施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集中连片生产。比较典型的是陈家上汪云汇苗木基地,该项目是山东云汇集团投资建设,计划占地2500余亩,总投资2亿元,是国家林业部重点扶持的曼地亚红豆杉培育发展基地,集培育、加工、研发、制作、交易于一身,配套旅游景点开发。三是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严格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资金的发放;强化涉农收费公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综合运用税收、补助、贴息、担保等措施,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五)整治城乡环境,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自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购进垃圾处理车、综治巡防车、环卫三轮车、垃圾箱等环卫设备,配齐了专职司机和专职环卫工人,成立执法队伍,确保各村、各单位做到“二有二无”,即有固定的垃圾收集设施,有固定的垃圾处置场所;无垃圾积存,无乱倾乱倒垃圾现象。二是集中开展行动,彻底整治镇容镇貌。从环境卫生作业入手,做到清扫保洁精细化,环卫管理规范化,业主清理责任化。以巡查督导为手段,做到大街严管,小街规范,农贸归位、摊点归位、坐商归店、行商归点。综治巡防车每天12小时巡逻,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马路市场;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影响镇容的行为。三是强力推行“规范工程”“畅通工程”“亮化工程”。“规范工程”即门头房牌匾安放规范,做到三个统一:“统一高度”“统一材质”“统一底色”;门头房前车辆摆放规范,统一放在划定的车位停放线以内;流动摊点停放规范,统一停放在商贸城南、翟良路西、府前街以南的空场处。“畅通工程”,即各类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必须在指定停车地点停放,做到人行道上无乱停乱放车辆。“亮化工程”即着力解决镇区、村庄主干道的夜间照明问题,及时安装、维修和更换路灯,做好路灯和广告灯箱等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街面路灯正常使用,亮灯率达98%以上。

(六)坚持以人为本,强力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学食堂改造正准备招投标活动。二是劳动保障工作得到强化,1-5月份,新增就业再就业3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6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15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12万元,失业保险费完成84.93万元,工伤保险完成241人__万元,医疗保险投续保完成188人__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续保14900人,保险金额完成__万元。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组织开展打黑除恶行动、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和平安护航行动,加强平安灯、平安互助网、村民说事室、驻村警务室等治安防控体系的管理运用,充分发挥区域性治安联防中队作用,较好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四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采购预算。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招投标活动16项,涉标金额226.43万元,集中采购309项,采购金额144万元,两项累计增收节支72.9万元。五是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坚持责任下移、重心下移,坚持依法处访、依法治访,解决了一批疑难案件,妥善化解了一批进京上访老户的上访问题。六是狠抓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前羊村、榆山两村民房斑裂塌陷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七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健康查体、节育措施落实、孕情跟踪服务“三个100%”,较好迎接了泰安市计划生育半年检查。此外文化广播、民政、科技、妇女儿童、民兵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 绩。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和谐新镇”这条主线,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产业富民”总体思路,紧盯“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这一工作目标,以提标、提速、提能为措施、手段,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境界、高标定位,乘势进取、突破跨越,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跨入全泰安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一)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镇区社区建设。按照“对接融入主城区、加快建设新翟镇”的发展定位,着眼加快对接融合,稳步实施镇区升级改造,加快华云佳苑商住区建设,搞好翟良路两侧开发规划,实施府前街拆墙透绿工程和镇区环境提升,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全面提升镇区承载和吸纳功能。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前羊村、玥庄村搬迁入住,启动榆山、大港新村建设,启动刘官庄社区规划设计,全力打造精品社区样板社区示范社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将全镇45个村全部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严厉打击、处罚和问责违规占地、乱搭乱建、私挖滥采等行为,清理取缔非法沙场、非法煤矸石洗选厂,深化镇村管理,优化镇村环境。

(二)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是依托市开发区,增强其承载产业项目的整体功能,遵循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规律,使产业项目到园区集聚集群发展。二是依托镇民营企业聚集区,按照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生态环保、环境优良、适宜产业项目和企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搞好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机构并加快企业入驻。三是进一步密切地企关系,深化地企合作,抓好协调服务,为企业尽可能多的提业、资金源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附加值。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土地招商、项目招商”,盘活存量土地,用活挂钩土地指标,按照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和在谈一批的原则,切实抓好铝塑粘合用高分子膜、北方风电等项目的落地工作。

(三)强力突破、全面提升集约高效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精心规划,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省农科院、市科技局连接,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着力抓好设施棚菜、林果、桑蚕、畜禽、花卉苗木五大优势产业高效农业,为全镇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强力推进,稳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贯彻落实省及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佳和奶牛场、云汇苗木基地等龙头企业以大力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加工精深度,延长产业链,促其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与新疆国轩农业公司洽谈,争取项目尽快落地。三是搭建平台,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配合土地综合整治,宣传土地整治政策、鼓励引导塌陷村实施整体搬迁,通过前羊村、玥庄村的整体搬迁工作,带动周边村实施整体搬迁,旧村复垦后,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鼓励集体经营、大户经营、能人经营,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对集中,从而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民将土地合法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重点帮扶,力争在土地流转工作上有新突破。

(四)强力突破、全面提升强农惠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重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帮扶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等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今年年底,全镇争取实现新增就业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人。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年底,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收入在经济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三是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参保范围,为社会养老筹措更多的养老资金;进一步完善“五保老人”的供养制度,适度提高供养标准。着力抓好低保工作,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财政补贴水平,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指数、居民消费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加大对残疾人帮扶力度,推进应急救灾体系建设和群众性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覆盖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健身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10篇

一、广东省农民收入构成及增收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收入构成。按照“覆盖全省、山区与非山区(平原、丘陵地区)结合、东西两翼和粤北为主”的原则,广东省农村财政研究会从全省121个县(市、区)中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调查样本县;然后再按照村组所处的位置,从20个县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0个村、300户农户作为调查样本户,对广东不同地区进行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及农民生产和生活支出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调查问卷316户,实际有效问卷256份。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农民纯收入按照收入来源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和非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租赁、股份等)。从收入来源看,广东省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如下:

1.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其比重日趋下降。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家庭农业经营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工资性收入比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与家庭经营收入不断下降的趋势相反,劳动报酬收入从1985年开始逐步上升。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3.其他收入的比重较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小。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虽然略有波动变化,但从整体而言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由于其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较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小,无法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能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

(二)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分析和模型分析,广东省各类型农户(传统农户、专业种植户与养殖户、经营与服务型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非农户)在增收过程中有以下问题。

1.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通,增收优势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民不能及时准确地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造成赚钱和短缺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出现了农产品一年涨、两年跌、三年四年全灭绝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种植户与养殖户经营(农民增收主力军)过程中不能很好应对市场行情,出现经营不稳定导致增收困难。同时,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劳动者,农民收入的增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以及国内外市场大环境,广东省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又缺少比较优势,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体现不出来。

2.农民增收来源呈现多元化。 各地又陆续出现了农民工“大军”(主要是不发达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这种劳动力转移也带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发展靠多种经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这一阶段,农民收入来源不断趋向多元化。

3.农民收入基础不牢,带有一定偶然性。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以及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呈现产业性、产品性特征,由过去主要从农业特别是种植业获取收入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和第二、三产业增收,逐步改变了增收手段单一、增收途径狭窄的局面。但现阶段,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资等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生产经营水平较低等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都会导致农业增产不一定增收。

二、影响广东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广东省农民增收主要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及流通体系、融资渠道、农村科技水平、农民素质、生产支出、农业基础条件等。

(一)农业产业化及流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农业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有效措施的扶持,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全省各地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以“三高”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其中包括粮、果、菜、畜、禽和优质水产品;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2009年初,全省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218个;农业龙头企业1812家,带动农户34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0%。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生产大多还停留在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处理、加工包装等方面,高科技含量的名优农产品和大型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的名优农产品还不多,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农业生产与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产品市场销售不畅,农业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融资渠道较少,资金投入不足。广东省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从1989年起至今,广东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畜牧养殖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的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补贴为例,2008年全省粮食补贴范围调整到全体种粮农户,实行“种多少补多少”,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每亩补贴43元;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增加,全省农业县农机购置补贴推广至92个,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扩大到了8大类、26个品种、426个机具型号。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投资主体是政府,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资本的趋利性使农业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而且资金还从农业领域流向了第二、三产业,致使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

(三)科技水平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农业的主要劳动者仍然是农民,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仍然是以农民为主。目前,从农民自身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这也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调查发现,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在于:一是文化水平低。广东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占80.3%,其中文盲半文盲占3.7%,小学文化程度占23.1%,初中文化程度占53.5%;二是科技综合素质差。全省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83.3%,很多贫困户对科技知识知之甚少,也不重视。这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三是心理素质差,自强意识不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缺少农业技术或技术水平不高,致使心理负担过重,承受能力较差,对从事农业失去信心。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广东省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但是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如近年的大涝大旱就给全省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农田基础设施、装备手段、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等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上述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就难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

(五)支出增加加快,家庭负担过重。2004年以来,受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以化肥为主的各项农资价格呈上升态势,进入2008年以后,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更是一涨再涨。2010年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5%,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化肥、饲料和农业生产服务三大类。此外,农用机油、农用手工工具、种子等其他农资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同时,部分农民家庭教育医疗的支出又远远超过在农业生产中的支出,教育费用成为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也明显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三、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财政投入定位。主要投入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二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投入。包括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是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投入。针对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公共财政引导农业发展投入主要应集中在两个方面:(1)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包括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格局改变,引导新品种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改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对农户进行远程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各项投入。(2)引导金融资金为农业发展服务。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对地区发展比较紧迫的农业项目实施贷款贴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改变金融机构直接为分散农户服务的局面,同时为农户发展农业项目提供一个承担载体,使得公共财政帮助农户发展项目成为可能。

根据上述目标和方向,现阶段广东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投入的重点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具体包括保证农村社会管理机构健全、加强农村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增加扶贫支持和增加重大灾害支出等。二是支持县域农业特色经济。优化经济强县,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积极实施龙头企业战略,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周围各县。建设中等发展水平县,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把这些县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财政对山区县、贫困县扶持重点应从扶贫款划拨为主逐步转为项目建设为主,同时加大县域之间领导干部的流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直接支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包括现有农业财政支出中的农业产业化资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等。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包括现有的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优质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菜篮子工程等财政支出。为产业化发展培育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等,包括现有农业财政支出中的各种农业信息网络和交易市场建设等财政支出。四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推广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保证区域推广站人员的工资福利与其他事业单位趋同,对于必需的办公费、培训费、设备更新费要足额拨付。另外,应通过立法手段,保证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逐年提高。大力支持多元化的农技推广组织发展,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推广,面向市场,直接为农民服务,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五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园区内主导产业,支持园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二)财政投入资金管理。

1.以程序化、规范化促进资金投入决策机制优化。一是建立财政资金投入决策专家论证机制。专家论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和结构,由专家对全省农村和农业发展需要的财政资金进行测算,形成结论,作为财政厅和农口主管部门的决策依据;财政预算结果的合理性的专家论证,每年的财政支农预算报告在提交人大审核前,必须由专家团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二是强化省级部门预算制度。继续完善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为编制预算提供基础信息。省级部门要继续推行并完善跨年度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要尽可能在年初就做出分配计划,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2.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促进资金投入机制优化。一是直接投入机制。对于关系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省财政可以采用直接投入方式,保证这些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财政补贴机制。财政资金补贴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用来扶持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财政资金,对价格损失,贷款利息等给予适当补贴,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奖代拨机制。财政部门通过投入小部分奖励资金,用于鼓励各乡镇及广大农户发挥自身潜力,自筹资金或农户投工投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激励加帮扶机制。针对当前县(市、区)财政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广东省财政应该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县(市、区)财政向农村倾斜投入。为了缓解县、镇(乡)财政困难,缩小区域间财力差距,广东省财政应该对财政困难县进行支农财政资金帮扶政策。

3.以集中有序科学投入促进资金管理机制优化。一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集中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投放的规模效益,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克服资金投放分散,项目建设标准低、效益差的弊端。扶贫、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专项资金的投放使用要与各地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做到立项一个,实施一个,见效一个,把公共财政支农资金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强化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前期研究(请中介咨询机构来完成)、申请、立项、审核、审批、监督实施、决算、项目后评价(请中介咨询机构来完成)等项目管理程序,对扶持资金实施有效管理。三是推进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于以物资、服务等方式支持的项目,要推行政府采购,以节约资金、增强透明度、提高效率。

4.完善全方位评价体系促进绩效评价机制优化。一是引入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和结构评价机制。包括针对省级农口主管部门的农村投入总量和结构的绩效评价、针对财政厅的支农资金的总量和结构的绩效评价等两个方面。二是建立并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制定绩效评价相关配套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三是实施垂直跟踪监督机制。在坚持目前正在实施的正向追查方法的前提下,尝试采用逆向追查的方法。即在掌握一定材料、线索基础上,采取直接对点办法,监督财政资金落实情况及安全性、合规性。通过科学抽样、查调结合,顺逆并用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从资金流向和程序两个方面垂直跟踪监督财政资金,对管理和效能情况进行科学论证,以确保监督检查结论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为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升整体监督检查效能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四是探索建立项目绩效预算机制。在财政支出项目申报环节强化预算绩效观念,部门单位申报项目必须提交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在已经开展的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向部门绩效评价过渡,结合农业部门实际,探索引入计划-项目-预算系统,根据部门的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按项目细化为绩效目标,作为年度部门预算的依据,年度终了后对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调整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

四、构建广东省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

根据影响广东省农民增收最主要因素,建议在农业产业推进、土地流转、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社会保障及劳动力培训等方面,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以此建立广东省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一)加强农业产业推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发展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营销型龙头企业、加工型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型龙头企业,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推动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网络,努力扩大农产品营销规模。发展农村终端农产品营销网络,以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对农产品经营网络进行改造,形成上联市场、下连农户的经营网络体系,为农产品进城提供通道。鼓励发展“农超对接”,其模式包括超市直接和农民对接、超市加基地加农户、零售商直接与合作社对接、超市和农村龙头企业合作联结农户。“农超对接”可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转移速度,可以在空间转移过程中缩短时间、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农超对接”不仅农民增收,消费者得实惠,超市也受益,可实现三方共赢。

(二)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一是增加财政对涉农行业的投入。结合税制改革,清费立税,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以大大提高财政的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悖、计划色彩浓厚的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削减,以保证财政有限的财力投向农业。结合政策性投融资的开展,将其他行业的更适于应用政策性有偿信贷资金的部分领域更多地进行信贷资金投入,而将“节省”的财政资金用于农业。二是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的使用方向。应重点投入以下领域: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产后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第二,农业科技进步。应加大对涉农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增加科技开发经费,提高涉农科技人员的待遇。第三,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农业、农业科技园建设的资金支持。

(三)积极创新金融信贷模式,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民间金融及保险公司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科学定位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赋予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职责,农业银行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强化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功能,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的抗灾和补偿能力。赋予县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权限,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第11篇

我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今年将启动实施“七大”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立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渔、苗木花卉及其它农网业“三个三分之一”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实现“五个加快(转变)”、“四个拓展”、“五个提升”: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升级,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加快创新;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策支持保护水平,提升农村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突出设施农业建设和高值田开发,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做到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为载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常抓不懈,以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为载体的规模特色农业常抓不懈,以新品种、新技术为载体的品牌效益农业常抓不懈,以市场开拓、产加销一体化为载体的现代市场农业常抓不懈,全市重点培植优质粮、瓜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大主导产业,集中培大培强有机蔬菜、泰山池藕、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亮点”产业,在全市形成—个在省内外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个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年内新发展设施大棚万亩,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万亩,新增高值田面积万亩。以国家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向优质化、专用化发展,全市粮食总产万吨,增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以强市兴企富民为目标,围绕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强市,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做到“四个加快”: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群体培优扶强。用足用好国家和各级有关优惠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培植泰山亚细亚、肥城银宝、××复发中记、蒙牛乳业××分公司等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吸引创办发展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拉动型、营销推动型龙头企业,集中培植一批多元化投入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贮藏、包装、保鲜企业和组织,进一步增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发挥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筛选一批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开发、休闲、观光等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项目,靠项目带动加快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强市。年内新发展投资过万元的农产品加工贮销企业家。三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扩规升级。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改造完善和扩规升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要求,组织具备条件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争创山东省和国家标准化批发市场和定点批发市场,通过—年的努力,力争每个县市区争创—家山东省和国家标准化批发市场和定点批发市场,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销售中心。四是加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办法,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对拳头产品、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股份合作制农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带动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工程。以增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计划”,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市、县和基地、市场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内新发展有机蔬菜认证面积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万亩,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万亩。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万美元。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对有一定基础、规模、产品质量和信誉度较高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积极做好商标注册和申报原产地保护工作,努力争创省级、部级和国家级农产品名牌,年内力争每个县市区认定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个,努力打造××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的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以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瞄准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水平,引导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开展协作攻关,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中的推广应用。采取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地农户双向选择、利益挂钩、技术承包、结对联姻等有效形式,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组织实施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农业丰收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应用设施农业、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农作物免耕栽培、化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旱作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品质好、有特色、效益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搞好技术集成和组装配套,加快农业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力争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提高公斤以上,经济作物平均亩收入提高元以上。抓好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题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和创业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市、县、乡三级农业电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各级农业网站打造成面向“三农”的综合平台,显著提高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进村入户率。

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以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为目标,围绕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坚持抓好常规技术培训的同时,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规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增加阳光工程投入,扩大农民工学员受益覆盖面,加快我市农村劳务输出以“普壮工”为主向以“技能工”为主转变,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自主创业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坚持“整体转移为主,分散转移为辅”,外抓拓展,内抓挖潜,瞄准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鼓励支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服务中介组织,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搞好规划与引导,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小个体、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年内力争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万人。

六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型经济和生态农业,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统筹规划,整体安排,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大生态农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和小流域治理率,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加大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力度,消化农业废弃物,着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

七是农村民心凝聚工程。立足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围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积极性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加大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大力转变各级涉农部门和干部工作作风,做到落实政策零偏差,服务基层零距离,廉洁自律零违纪,群众零投诉,凝聚全市万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一心一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落实中央和各级制订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真正把取消农业税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三项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好农民负担百分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严厉查处农村“三乱”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落实,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抓好人均收入不足元的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真正使贫困户受益。坚持开展打假护农活动,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维护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12篇

深入走访排忧解难。通过走访,了解辖区内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的诉求,广泛听取金融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联系房管、法院、住建等部门,协调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金融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金融工作计划1

20--年,全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总体思路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实施“经营客户”战略。坚持“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的基本策略,即以“经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产品、渠道、服务、经营品质、执行力“六个基本点”作为“经营客户”战略的重要支点,继续强化“狠抓三条主线不动摇”为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渠道管理精细化、客户经营精细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产品销售精细化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个人金融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经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一、20--年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策略

(一)产品策略:继续坚持狠抓产品销售不动摇,以做全和做强产品为目标,在巩固传统强项产品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弱项产品的销售能力;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注重现有网点产能的挖掘,重点抓好点均线下网点的产能提升,力争通过现有网点产能的整体提升,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同业在规模上的差距;以交叉营销和联动营销为抓手,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依赖性,通过产品的交叉覆盖和服务的完善改进,稳定和拓展客户基础,提升单一客户对建行的贡献度和忠诚度。

(二)客户策略:要充分依托理财中心,深化二代转型,围绕“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坚定不移的落实“经营客户”战略;20--年经营客户的重点要在精细和固化上下功夫,要坚持客户拓展和产品销售互促共进,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并重的经营原则,在竞争中要确保有足够大的大众客户,有足够多的好客户,强化客户营销维护能力,挖掘存量客户潜能。通过提高产品覆盖度来留住客户,培育客户向上迁移成长,促进客户格局和渠道格局的相互匹配和全面融合。

(三)渠道策略:20--年渠道建设重点要在解决渠道总量扩大、覆盖面提升、区域结构优化、功能扩充等紧迫性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要稳步、快速扩大物理网点数量,要重点布放在中心城市行和“第二梯队”,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县域地区,形成和同业抗衡的主阵地;二是继续大力发展自助渠道建设,力争在三年之内使自助银行与物理网点数量达到3:1比例,延伸服务半径;三是着力建设客户经理和理财中心软渠道,按照专职、专业、专注要求,带出一支新队伍,开拓一片新天地,打造一个新阵地,形成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理财中心和客户经理相互协同、相互唿应、相互补充的全新渠道格局。

(四)区域策略: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地区、重点发展地区和发展地区三大区域发展策略,着重打造“第二个------”。20--年“三大梯队”的经营目标是:中心城市行个人存款新增和中间业务收入还要保持同业第一,坚守主阵地,作出更大贡献;继续打造“第二个------”,使其在同业形成绝对竞争力,提高贡献水平,瞄准第一梯队,实现突破跨越;“第三梯队”要实现快速崛起,通过加速发展,赶超同业,缩短差距,尽快向第二梯队跟进靠拢,提高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

二、20--年个人金融业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业务创新,做全、做强产品

1.狠抓一季度个人业务旺季营销工作,以“个人存款,实物金、个人客户”为核心,以基金、保险、借记卡,产品覆盖度和临界区间客户提升,自助设备开机率、账务性业务替代率及网点替代率为重点,做实旺季营销。

2.完善自上而下到网点的产品销售垂直作业模式,加大通报考核力度,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3.继续推进产品“扫零、达标、越级”

和“保险、基金、黄金攻坚战”,做全产品,弥补“短板”,提升网点均衡销售能力。

4.持续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销售力度,加强总行“利得盈”、“大丰收”、“日新月异”等常规理财产品特别是开放型产品的销售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我行自行设计发起的“干元”系列理财产品当地品牌优势;

加大对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产品的销售力度,逐步搭建我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产品相互补充的销售模式。

5.进一步做大做强个人黄金业务,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实物金业务成本控制,提升实物金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对账户金的销售力度,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提高账户金产品覆盖度;加强账户金交易规范管理。

6.试点推出移动保管箱业务,建立从业务布局、申请开办到日常管理等一整套保管箱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稳步推进保管箱业务的发展。

7.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基金产品销售信息传递链条,提高股票型基金、主代销基金、基金定投营销能力;

充分发挥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作用,提升各级销售人员的系统工具使用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精准营销水平,努力提高新老基金代销市场份额;加强与基金公司合作,做好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加强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进一步规范货币基金交易。

8.做好凭证国债、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产品的销售工作,巩固提升地区同业优势地位;

加强记账式国债的风险管控,利用技术手段建立频繁、大额交易日常监控机制。

9.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寿险产品网点资源配置考核方案;

建立保险公司销售支持人员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加大对网点一线销售人员保险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我行自身保险销售能力;做好客户风险评估,提高客服务水平。

10.加强理财卡、龙卡通借记卡、支付宝联名卡等发卡的工作力度,扩大借记卡存量市场份额,提高新发卡的质量;

持续开展折转卡及提升借记卡的动户率,加强对准贷记卡业务资产质量的管理,控制不良透支的攀升,降低不良率;按照总行部署,积极拓展推广借贷合一卡、陆港通、预付卡等新产品。

11.加大个人外汇业务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制度梳理和对下培训力度;

试点开办并逐步推广外币代兑业务;选择重点地区、重点网点加大对个人国际速汇、个人外币汇款、个人结售汇等外汇产品的推广工作力度,打造全区个人外汇业务标杆网点,并发挥其带头作用。

12.稳步推出电话支付业务,建立电话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加强与中粮可乐公司合作,积极拓展中粮支付业务。

13.强化产品交叉销售,推广个人金融产品套餐服务,提升产品覆盖度。

14.调度内外部媒体资源,做好重点产品营销宣传和品牌推广,做好客户体验活动宣传,把好宣传材料关。

(三)完善队伍建设 强化客户服务

15.继续强化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个人客户经理的覆盖度和充足率。

16.以理财中心为考核单元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客户经理的考评管理,在二级分行层面推广典型考评办法。

17.量化个人客户经理考核指标,完善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客户新增等关键业绩的考核量化,突出个人客户经理销售主渠道的作用。

18.以产品销售为纽带,以顾问式客户关系管理为依托,建立并完善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19.通过多种手段持续巩固二代转型成果,全力做好20--年网点二代转型工作。

20.抓住客户增长、产品覆盖度、理财卡配卡、存量客户保有率、服务VIP客户时间占比、客户联系计划覆盖率等关键业绩指标,提升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和服务能力。

21.固化100家理财中心VIP窗口柜员配置规范的基础上,向全辖网点理财中心覆盖推广,进一步解决理财中心空心化问题。

22.强化客户分层服务,加强理财中心客户引导分流,进一步提升理财中心客户服务功效。

23.在二级分行层面抓好经营客户系列提升措施、规定动作和个性动作的实施落实;

创新内容和形式,持续执行个人客户例会制度。

24.在持续开展标准化理财中心创建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创建精品理财中心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理财中心成长发展的良好梯队。

25.持续做好客户经理三大工具的运用推广,优化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与产品推广紧密结合,提高系统工具的使用效能。

设计“理财规划与客户资产配置分析工具”,为客户经理进行产品销售和客户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6.持续常态推进临界区间客户拓展上移活动和客户四个必备金融工具的营销推广,提升产品覆盖度和联动营销能力,强化客户联系和产品推荐。

27.将客户信息质量维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分阶段客户信息质量提升。

28.全力实施客户经理营销能力素质提升打造项目。

29.开发系统平台,对个人客户经理基础信息和日常维护

实施系统化、工具化管理;在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中搭建客户积分管理系统,按客户忠诚度和产品覆盖情况对客户进行分层和差别化服务。

30.组织全行个人客户经理专业技能考试,强化个人客户经理经营和管理水平

31.举办个人客户经理销售PK赛,增强个人客户经理实战能力

32.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全面做好一线员工培训工作

33.抓好基金销售从业人员培训及考试工作。

34.加大个人黄金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研究通过外部权威机构考试认证方式。

35.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保险从业资格持证人员数量。

(三)加强渠道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36.持续调整网点布局结构,在20---20--年布局规划指导下,结合西部大开发与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适当增设我行在发达地区(包括县域)的营业网点。

37.持续推进网点购置、装修建设,加强中心城市行和重点区域的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中心城市行的网点自有率水平,使中心城市行网点自有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重点调整低产网点和5年以上未标准化装修网点;继续优化营业网点视觉形象标准,符合总行VI标准网点比例达到98%以上;结合我行二代转型及打造100家标准化理财中心战略继续支持个人理财中心的优化改造工作;在赤峰建设1家保管箱业务项目;继续加大离行自助银行选址规划建设,使离行自助银行成为物理网点的有效补充。

38.全面提升渠道建设管理水平,落实集约化管理,制定全行网点建设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网点建设责任机制。

39.试点推广网点建设后续跟踪评价工作,完善网点后评价体系,建立网点配置模型、网点选址模型,完善两大渠道建设管理模式,加大网点建设情况检查督导力度;

总结分析资本性支出对网点销售的支持提高程度。

40.进一步完善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自助设备集中专业化管理步伐,力争年底实现全行自助设备的集中管理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和高效化的自助设备管理队伍。

41.进一步强化自助业务基础管理,继续加大自助设备“剁尾巴”考核力度;

加大宣传,提高设备分流率;积极拓展自助渠道的交易功能;进一步精细对设备服务厂商的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设备运行和服务质量。

42.继续加大自助设备的经营管理考评力度。

要突出对重点行、重点地区的政策倾斜。打造--------的第一梯队,提高上述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在设备规模、运营指标、设备收入贡献、柜面替代率水平上切实起到引领全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带动以唿伦贝尔、赤峰、通辽、锡盟、乌海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加快发展,有效提高设备交易量和收入贡献度。帐务性替代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要重点提高附行式设备的替代业务能力。

43.突出抓好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建设。

将自助渠道的建设放在与网点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建设。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自助银行与网点数量比达到3:1。

44.调整设备布局结构,力争实现全行每个网点配备存款功能设备;

严格控制低产、低效设备的产生。力争将低产设备控制在5%以内。

45.继续做好自助业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进一步规范自助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自助业务自查、抽查及普查工作质量,教育员工识别和自觉规避业务风险,提高自助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和履岗能力。

46.利用行内外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加强自助业务知识培训。

47.通过持续开展星级网点管理,固化和提升网点转型效果。

拟在原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网点的基础上,把星级向下延伸,增加二星级网点的评选。

48.整体提升全行网点服务质量,重点体现网点服务的稳定性和服务的固化。

49.从破难点和顽疾点入手,贯穿全年开展“抓服务、固成果、上水平”服务提升攻坚活动,循序渐进,实现网点服务水平的有序提升。

50.按照每季度两次的频率对所有营业网点开展神秘人检查。

51.打造理财中心服务标准,提高理财中心服务质量,打造建设银行理财中心服务品牌。

52.完善网点服务考核机制,强化网点的服务考核,在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高零售网点的营销服务质量和水平。

53.加强对网点和个人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

在培训分工上,区分行侧重对员工能力提升的培养,二级分行则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强化基础管理,倡导合规经营

54.贯穿全年开展“破难点、整顽疾”风险管理提升攻坚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对私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强化屡查屡犯问题的整改。

55.继续强力打击自办业务和柜员禁止性规定,彻底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提高柜员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的意识。

56.提高发卡质量,对不动卡进行定期激活和清理,规范理财卡等产品收费,建立完善的客户升降级机制,实现按标准发卡,提高银行卡年费收缴率及商户回佣,优化准贷记卡功能,对打卡等事务性业务逐步进行全行性集中处理。

57.制定并下发《零售网点岗位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规范统一全行零售网点各岗位的绩效评价内容、过程和结果。

58.理顺理财产品销售规范,解决理财业务多头管理问题,加强对条线、分行特色理财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对分行销售合规性开展检查,规范操作。

59.加强全行网点资源配置的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清退外部保险机构驻点,做好代销保险产品销售组织

60.加强投资者教育,正确引导客户合理配置资产和稳健投资,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

61.继续抓好基础管理系列措施工作,将其作为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手段,实行动态考核,着力提高网点人员基本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个人金融部位风险和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62.加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前预防。

对于各类审计、总行及区分行相关部门提供的内外部最新风险防控动态,及时跟踪、搜集和梳理整理,认真研究分析,发现风险点,做到事前预防。

63.强化整改工作。

将各类审计、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按照不同检查层面的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流程,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效果,对不及时、不认真落实整改工作的,要对二级分行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64.完善基础管理考核机制。

继续以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考核系统为依托,对营业网点、二级分行基础管理水平综合评价,连续考核,进一步夯实全行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水平;按月对委派柜员主管评价考核,组织开好柜员主管例会,加强柜员主管的履职能力。

65.抓好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协调各级检查团队落实个人金融业务检查计划,对检查结果充分整改和利用,提高对柜面业务操作的垂直指导力度。

66.完善“5+1”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将理财中心考核纳入其中,形成条线“6+1”考评模式,配套实施谈话制度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评价制度,条线上下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

(六)加强系统建设 做好流程优化

67.继续强化对数据特别是产品与客户的分析和挖掘,进一步将管理做深、做细。

68.按照总行要求做好证券业务系统、理财产品综合支持系统、核心业务系统、PBCS等系统的版本上线推广,做好PBCS等系统使用情况的跟踪通报。

69.做好区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等自行开发系统的优化需求的提交及功能的日常使用管理。

70.进一步发挥总行营销服务系统、分行客户经理作业系统、OCRM、ACRM等系统工具客户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71.推广网点业绩评价系统、网点销售门户系统、网点资源调度系统、网点排队和客户识别系统及新功能。

72.通过个人客户经理服务支持项目,开发客户经理业绩评价功能,建立全行客户经理服务VIP客户和产品销售业绩的统一评价标准。

73.依托“个人金融产品营销服务系统”,加强客户挖掘,提高商机处理率,加强商机统一管理,优化网银精准营销。

最后,启动包括客户经营、渠道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管理等在内的条线精细化管理提升一揽子计划,推进条线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20--年个人金融业务通报体系

为进一步加大对全行个人金融条线业务的督导和通报力度,及时通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状况,搭建全区个人金融条线沟通交流的平台。20--年区分行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个人金融业务通报考核体系。在通报频率上将按照日、周、旬、月、季度等;通报内容涵盖营销及综合、客户管理、产品、基础管理、自助服务及网点建设等方面;通报对象维度涉及全区个人金融条线各个层级。

金融工作计划220--年市金融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抓金融、促发展”理念,强化“大融资、大金融”意识,坚持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间目标,坚持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功能和发展壮大金融业并重,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总量,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融资总量300亿元,其中市内外银行信贷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力争1户企业上市成功过会,2户以上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10户以上企业进入重点培育阶段。新引进一家以上股份制银行进入筹建实质阶段。基本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实现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新增贷款投放超25亿元。实现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贷款担保额突破1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努力扩大银行有效信贷投放

坚持“有扶有控”,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同时注重灵活运用新型融资工具,利用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20--年市内外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其中市内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13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全力争份额抢规模。

继续实行信贷投放目标管理,加大信贷考核力度。年初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信贷投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行社,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和季分析调度制度,并作为硬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进一步引导、激励各行社早投放、多投放。激励各金融机构及早谋划,积极向总分行争取政策和信贷倾斜支持,多跑省行跑总行,力求多争份额多抢规模,做大信贷资源“总盘子”,强化分析调度,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联动,采取形势分析会、“窗口指导”、项目对接调度、进展通报等形式,强化常态和动态对接,及时介绍最新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通报全市重大项目进展、企业资金需求和信贷投放进度,提前谋划、及早对接、牢牢把握每一阶段信贷投放的主动权。

2、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坚持早对接、密集对接,年初及早制定全年银政企对接一揽子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全年组织4次以上大型银政企对接以及股份制银行滁州行等主题活动。注重突出特色,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分层次组织系列“小规模、分专业、见实效”的专题对接活动。综合利用滁州金融网、人行征信、发改委项目和经委企业管理等系统,利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收集更新信息,畅通部门与银行、担保以及企业之间对接渠道,动态对接。进一步扩大对接范围,积极邀请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担保、小贷等金融投资机构参与,进一步扩大融资合作面,以此促进业务合作,推动机构引进。

3、以项目为龙头,积极扩大信贷增长空间,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和发改委、经信委等经济主管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围绕美好新滁城建设、苏滁产业园、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以及企业资金需求情况,抓紧编制、储备、对接项目,抓紧启动新一轮与金融机构项目合作。

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主线确定投资主线和信贷切入点,以项目为抓手,按照银行信贷要求,完善前期手续。及时督查和通报项目对接进展,全力落实项目合作成果,突出重点,以重大项目争份额,努力扩大信贷空间。

4、大力拓展银行表外融资规模。

银行表外融资是当前形势下企业融资较为灵活简便和现实有效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综合利用各类信贷替代工具,开发信贷替代产品,积极推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结构化融资等表外融资业务,加大对地方经济实际投放力度。将表外融资量作为软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

5、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工具融资功能。

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总行旗下的证券、信托、租赁、基金、保险等控股公司的多牌照金融资源支持,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采取“信贷+基金”、融资租赁、股权融资、贷投合作、直投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6、加大与市外银行的合作力度。

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合作模式,吸引其持续扩大对我市城市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推进与进出口银行的深度对接,重点推动外向型经济和进出口企业与进出口银行的融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与市外各类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融资合作,利用其机制灵活、产品新颖、模式多样优势,重点加大对我市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优势集群集聚产业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20--年市外金融机构来滁投放超30亿元。

(二)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思路和“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步骤,进一步健全企业上市推进机制,全力帮扶引导,持续保持我市企业上市的强劲势头,力求企业上市首发和再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扬子木业上市过会。对已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一企一策,全力推进,对具备条件、有上市意愿的各类企业,将尽快纳入市级后备资源库,重点筛选2-4家企业,政策倾斜,重点培育,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资源库,享受省级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专家授课、机构辅导、舆论宣传等方式,加速后备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培植上市资源。

2、积极推进债券融资。

抓住国家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的有利进机,积极创造条件,以城建、交通、能源、高新技术等收益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的行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全市已上市公司、国有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发债。支持市开发区同创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3、积极推进票据融资。

抓住国家扩大直接融资的机遇,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市经委和各金融机构,加大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对接沟通,充分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帮助企业到银行间市场融资,认真筛选直接债务融资目标培育企业,鼓励上市公司、大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并以此腾出信贷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积极扩大信托融资。

市金融办将主动帮助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信托公司的业务合作,设计适合不同企业和项目的相应信托产品,通过信托贷款、信托股权投资、其他权益类投资等方式引入信托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对受贷款规模、准入条件等制约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项目、工程和企业予以支持,不断扩大信托融资量。

5、大力发展租赁融资。

加强与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控股租赁公司的合作,支持租赁公司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盘活在建项目的各类资产。鼓励企业通过直接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等手段进行融资。

(三)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支撑能力

1、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

以在皖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类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城商行为重点,加大引进力度,推动签订引进战略合作协议,及时掌握其网络布点规划信息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畅通引进绿色服务通道,强化引进工作领导组和推进协调组职能,明确任务,责任分解到人,全程跟踪推进。会同市银监局、市人行,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全力构建引进金融机构绿色服务通道。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全力推进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力争再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鼓励村镇银行开设分支行。

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引导其立足县域和“三农”搞好金融服务。

3、全面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

全力推动凤阳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完成来安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工作。加快天长、明光、全椒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步伐。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到改制过程中,提升农商行的服务水平,支持绩优农商行上市,充分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

4、规范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认真落实省政府“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合理布局,防范风险”的要求,坚持组建与规范并重,积极扩大试点成果,鼓励各类资本实力强的大企业发起设立,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力争20--年再获批筹建开业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小贷公司规范经营、强化风险防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小贷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利率和成本,其进一步发挥好在缓解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金融支持县域和“三农”的有益补充。

5、加快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坚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强化社会责任和实行可持续发展并举,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发挥政府主导融资性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资本实力,立足服务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信用和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不断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扩大担保融资量,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发挥好服务作用。努力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工作。力争20--年累计贷款担保额超百亿元。

6、促进投融资平台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和推动市城司做大做强,建立投融资平台与财政、土地联动,资金“借用还”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等方式,不断充实资本金,壮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提升平台经营获益能力,走出一条“在融资中实现投资,以投资保障融资”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融资主力军作用。

7、积极吸引基金投资。

扶持和引导浚源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发挥示范效应,以此带动更多投资机构对我市企业和项目开展投资。认真总结浚源基金设立经验,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和对接引进力度,积极承接资本转移,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风投、创投基金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做大做强。

金融工作计划3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沟通、协作。

1.加强金融经济的信息互通。

区金融办依每月及时把锡山的经济发展及企业的动态信息情况以及我区年销售1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向银行传递,以供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作参考性的基础资料;同时积极为银企合作发展做好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工作,给予相关银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区金融环境。

2.组织驻区行长联席会议。

为充分发挥每季的行长联席会议作用,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一是向各银行通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我区拟上市改制的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作了推荐介绍;二是共商《区20--年度金融工作要点》的主要工作。三是积极把我区投资项目及进展情况积极提供给各银行。

二、银政企合作机制有效加强。

1、银企对接活动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针对当前企业急需融资的问题,区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融资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快速反映、即时协调解决单个企业融资困难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今年以来,分三批累计为37家企业落实新增授信13.762亿元:

第一批:为无锡圣贝尔机电有限公司等4户“三有一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缺资金)中小企业三月初解决落实新增授信1.1亿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东格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重点企业(项目)后,区金融办通过多方沟通衔接,有效解决无锡东方国际轻纺集团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的资金需求,落实新增授信金额1.06亿元。

第三批: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业,经过市区14家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和信贷审查,其中,无锡力扬纤维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于九月底获得了银行11.602亿元的授信额度。

2、“银政农”共建活动深入推进。

为解决我区“三农”发展资金难题,提高金融支农的创新能力。根据驻区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推行小额、简便的涉农信贷特点,我区农办、发改局、农林局和上述三家银行积极推行“银政农”共建活动,把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名单进行了调查摸底。排查出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5家,种养殖户53家,并向银行作了积极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企业,家种养殖户与锡州农商行达成了贷款意向1411万元。其中:羊尖镇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万、绿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500万、严家桥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万、新峰苗木专业合作社100万、绿羊温泉农场500万、绿羊园林有限公司100万、羊尖花卉园艺场50万、虾蟹养殖专业户5万、水产养殖专业户3万、蔬菜养殖专业户3万。农业银行向东亭农户发放惠农卡5000余张,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业贷款500万元。

三、企业信贷危机协调机制有效构建。

1、动态掌握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综合情况。

为真实反映我区信贷企业的综合情况,区金融办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季度对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情况。对我区部分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贷企业加强预警,重点关注。

2、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

为切实维护地区经济和金融稳定,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由开发区、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可能或已经出现并引发区域金融运行不稳定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信贷突发事件、企业逃废债、非法集资、集体退保、理财产品大额亏损引发群体性投诉等情况,密切监控并及时汇总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3、做好区域内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工作。

协调神羊集团贷款事宜。对神羊集团及下属贷款企业提出暂停付息的申请,我区加强与市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债权银行的协调沟通,配合牵头银行组织神羊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债权银行协调会议,充分商讨神羊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资金和债务问题,为其他企业重组和恢复生产赢得时间,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协调明

特化纤贷款担保事宜。我区自6月份接到华夏银行恳请锡山区人民政府协调“无锡市中亿化纤有限公司”银行贷款外部担保的函后,区金融办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市银监局、相关镇政府、信贷企业、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效。同时,对双益纺织因受明特担保影响贷款被压缩,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及时向市银监分局协调交流,由银监分局出面做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工作,使双益纺织的贷款维持现状而不受压缩。通过总结我区神羊集团、明特化纤集团财务危机经验,建立了企业信贷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处理信贷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等,为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

四、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由我区红豆集团作为牵头股东组建的阿福小额贷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61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亿元,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575万元。另外,根据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安排,我区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严格评标,于九月份中标组建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经上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复同意筹建无锡市锡山裕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份已通过省金融的开业验收,至此,我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区东方钢材城也通过评标,上报省金融办审核报批通过,正在筹建中。

五、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推介宣传。

前期主要针对担保业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组建(如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典当等)相关的组织优惠政策和业务上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收集归类,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对接。

同时,根据近期无锡市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真空”难题,被称为“过桥资金”。以及无锡人行今年初动员各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并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大幅降低相关收费标准,通过公推票选方式,确定16家企业房地产评估报告通用评估机构。今后这些通用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将被锡城所有银行认可的相关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进行宣传。

金融工作计划4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广克山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经验,推动县域和垦区建立涵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银行和非银行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对乡、村、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等级分类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配合省银监局、省高院对全省400余件金融案件进行清理,对失信被执行人给予信用惩戒。

三是优化金融市场政策环境。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办理各类抵(质)押登记业务给予便利,并制定全省统一规范的抵(质)押资产受理、办理的标准、条件和内容,简化抵(质)押程序。

四是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选择2个市(地)开展金融环境评价试点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开展融资活动的依据,激励地方政府增强区域金融环境良性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五是建立完善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企业融资需求类信息;完善金企对接平台,广泛吸纳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全省重点项目适时开展专业化的金企对接活动;搭建农村物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各类物权的信息登记、政策咨询、合同鉴定、融资服务等功能;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发挥政府增信优势,推进银担合作。

二、深化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一是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确保其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力争全省支农再贷款限额、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额、再贴现累计发放额增幅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扩大全省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省内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省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金融机构牵头运作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融资;加快我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三是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我省项目建设。引导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产业、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等。四是金融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放宽或取消对省内企业境外放款、境外融资及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依托外资银行的国际网络优势和差异化服务,帮助我省外向型企业、有跨境业务的企业及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走出去”。

三、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协调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增强信贷资金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保单融资、信贷保证保险、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调银行机构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引导保险机构提供手续简便、价格低廉的保险产品。

四、完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一是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我省。利用我省财政奖励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入驻我省或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金融机构总部在我省设立呼叫中心、后援中心、电销中心、软件研发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二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体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我省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民营银行试点范围;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总部位于我省的金融机构。

三是推动建立股权投资基金。采取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匹配放大投入及市场化募集的方式,在我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重点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及对俄经贸合作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有实力的各类股权基金来我省投资,促进我省企业发展潜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融合。四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分公司和通过同业拆借、向法人股东定向借款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构建银行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担保并存的基本业务框架,力争20--年底前实现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五是继续做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主体、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

五、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一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贯彻《国务院关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意见》,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力量和手段;建立地方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地方金融监管重大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非法保险业务等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交交易场所、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建立中省直有关单位和市县政府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地方金融发展与风险处置机制;指导下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做好所监管机构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加强对本地区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的监测分析和风险管理。三是继续做好对驻省金融机构的考评工作。完善现行金融机构考核奖励政策,对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等金融机构和高管人员给予重点奖励;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考评机制,省政府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通报表彰,并依据考评情况对财政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金融工作计划520--年,坚持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中心,发展普惠金融为主线,以改革举措、政策落实为推动、以政银企合作机制为抓手,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口,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继续深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支付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年贷款余额达10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持续优化县域金融机构布局,推动金融机构深耕基层向乡镇延伸;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拓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电费、通讯缴费及社保缴费、领取等功能,打造农村金融超市,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流程再造,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小企业中心支农、支企作用,落实系统内二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对风险特征类似客户开展集中授信;加强我县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国有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风险分担试点,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企业风险共担机制。

三是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选择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营主体,开发应用“信贷+担保”、“信贷+保险”、“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贷款产品,大力创新符合“三农”、中小微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组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大力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积极探索农房、宅基地等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金融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村级担保基金,探索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筹建大别山农产品交易中心,试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用金融的手段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农村征信体系。对现有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升级,简化项目,注重实用,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用贷款发放,督促涉农商业银行积极应用征信成果,发放信用贷款。

六是进一步拓展农村保险服务覆盖面。农业保险方面,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将板栗、油茶、桑蚕、毛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纳入保险试点;开展责任保险和人身保险。

七是进一步健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下沉网点的奖补,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分行考核,重点考核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存贷比、户均投放量等指标;积极争取银监部门落实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监管政策,人民银行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限额,落实提高对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县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投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