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19:0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非法集资活动。重点整治投资理财、p2p网络借贷、私募投资基金及区域内其他高发领域的涉嫌非法集资活动,重点清理非法理财产品的线上、线下公开宣传,打击在商务楼宇设点、集会推介和发售非法理财产品的活动,清理电视(移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等各种场所非法金融广告,整治通过传单、电话、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公开宣传非法金融产品的行为;严禁公职人员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及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支持;整治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利用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售卖不属于本机构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高额佣金提成的“飞单”行为。
(二)非法交易平台和交易行为。整治依托各类交易平台,以投资公司、咨询公司、贸易公司等为名,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为标的,违反国发〔2011〕38号文件、〔__〕37号文件精神开展非法交易行为的市场主体;重点整治未经审批,以高杠杆率开展的所谓“现货白银”、“邮币卡”等电子盘交易的市场主体。
(三)非法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整治证券期货保险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原始股、非法期货等方式实施诈骗的行为;以保险名义进行非法吸储揽储的行为;保险领域的无证经营、非法传销的行为;违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各类非法股权众筹的行为。
(四)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集中整治涉嫌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等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故意以重组分立为名转移资产资金、以虚假诉讼逃避债务责任、以虚假租赁对抗抵押权或企业控制人直接逃逸等方式进行逃废债的行为;重点督办法院执行阶段的案件,密切跟踪案件执行情况,启动刑事程序打击情节严重的拒不执行主体;对已经依法判决的逃废债主体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
(一)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媒体加强对金融法规、政策、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规范媒体针对融资类中介机构的评比活动;加强非法金融案件的舆情导控;督促市属媒体按照有关部门的审查结果投资咨询、投资理财、财富管理、资本管理、网络借贷、私募投资基金、股权众筹、大宗商品交易、电子盘交易等类金融广告及其他各类金融广告。
(二)市委政法委。负责协调政法机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妥善处置各类重大涉稳金融纠纷案事件;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平安__”考核内容;督促法院系统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提高金融债权实现效率;深入分析研判金融领域不稳定因素,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金融领域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市公安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排查以及重点涉案线索的核查工作,对核查出的涉嫌非法金融犯罪线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依法集中严厉打击;加强与业务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探索建立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做好打击非法金融工作中的工商登记信息的数据分类、信息查询、部门推送等工作;重点将从事投资咨询、投资理财、财富管理、资本管理、网络借贷、私募投资基金、股权众筹、大宗商品交易、电子盘交易等类金融业务的机构列入信息抽查和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范围,并做好与相关业务监管部门的日常信息共享工作;指导报业、广电等广告媒体将类金融机构的广告列入审查范围,对涉嫌非法集资、非法交易的广告依法调查处理,净化广告市场环境;配合公安等部门对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的机构进行查处或取缔。
(五)市法院。负责对涉及非法金融活动、逃废金融债务等刑民交叉问题的案件,采取全案移送并裁定驳回、中止审理等处理方式,加强与政府、公安机关、相关业务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情节严重的拒不执行主体移交公安机关启动刑事打击程序;对逃废债主体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加强金融案件专业审判力量。
(六)市金融办。负责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协调、进度安排、督查督办、信息收集、综合汇总;建立重大、敏感、疑难非法金融案件前期会商机制;加大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宣传力度;针对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建立风险评估、处置以及常态化宣传引导等长效工作机制;协调各地各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七)市人民银行。负责加强对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管,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对涉嫌非法活动的,切实予以清理整治;指导辖区内金融机构配合做好协查涉嫌非法金融活动账户等信息,做好资金管控工作;牵头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牵头做好对异常活跃账户的监控,
及时将相关案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八)宁波银监局__办事处。负责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涉及非法金融活动的监测预警、风险排查、调查取证、性质认定、处置善后及宣传教育等工作,整治银行直接、间接代售理财产品的“飞单”行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信托业务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负责相关风险排查和处置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依法停止非法金融活动所涉及公司在银行的开户、托管、资金划转、信贷等金融业务;加大涉嫌逃废债案件线索移送协调力度。
(九)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属地负责制,负责对从事投资咨询、投资理财、财富管理、资本管理、网络借贷、私募投资基金、股权众筹、大宗商品交易、电子盘交易等机构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机构提交相关业务监管部门进行业务性质界定;在选商招商中,对上述机构进行严格甄别,强化背景调查,对有疑似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的坚决不予引进;针对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建立季度摸底排查长效工作机制。
(十)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市处置非法集资局际联席会议相关工作职责配合做好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各项工作。
(一)部署工作,开展排查(10月31日前)
1.由市金融办为牵头工作部门,成立开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同时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启动专项行动。
2.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街道、镇、社区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对排摸的情况汇总后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会商,确定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机构名单和重点打击查处名单,分送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研究处置。
3.各市级业务监管部门要在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系统的工作方案。同时要排查所辖行业,将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的机构名单、逃废金融债务案件线索以及建议重点查处名单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综合整治,重点打击(10月底至11月20日)
1.公安机关根据核查或移交的涉嫌非法金融犯罪的线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进行立案侦查,各业务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检察院、法院等单位要主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从严从快开展处置工作;宣传、市场监管、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2.结合全省公安机关集中打击整治逃废债专项行动,公安部门要集中力量以打逃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对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高压态势,全面净化__金融市场,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3.综合整治、重点打击阶段时间可适当延长。
(三)巩固成果,固化机制(11月21日至12月20日)
1.认真总结。各有关单位总结、梳理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并将工作情况(包括排查现状、相关数据、风险情况、突出问题、工作措施、长效机制、意见建议等)报送至市金融办;市金融办汇总并撰写本次专项行动工作报告,并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2.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预警、监控、报告、处置、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和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依托市处置非法集资联系会议建立非法金融案件会商处置机制;三是按照央行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各业务监管部门针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建立监管机制并制定监管细则。
(一)统筹布局,强化金融维稳。把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项行动作为做好我市经济金融领域维稳工作的重要抓手,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平安__”考核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对涉众型的非法金融案件,要做好舆情导控工作和社会公众教育引导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外松内紧,开展排查处置。按照外松内紧原则,既要支持创新、适度发展类金融,激活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也要切实防范在排查摸底和打击清理过程中引发新的风险。对各类金融风险线索,要加强会商研判,全面衡量主观恶意、资金投向、损失程度及维稳问题,综合运用行政、民事、刑事手段分类处置。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构筑经济金融发展平台,塑造新型政银企关系,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目标(1年内):创建市级金融安全区。
1.不良贷款清收成效显著。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偿还率达80%,金融信贷案件审结执行率95%以上。
2.诚实守信观念不断增强。积极争创全市“最佳信用县”。
3.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以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账户管理系统为载体,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力争在政府集中采购、政府工程招标及年度单位、个人各类考核中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率达80%以上。
4.有效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全县贷款投放增长率与全县GDP增长幅度相适应。
(二)远期目标(3年内):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
1.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明显增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2.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经济金融信息采集和披露程序科学规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具体严明。
3.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达98%以上,并实现整体盈利。
4.有效信贷投入明显加大。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尽力满足全县贷款的有效需求,积极支持全县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金融生态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金融副县长任组长,县人行行长和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民银行支行行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部门职责
(一)县政府办:负责对各乡镇(区)和县直各单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对重要活动进行统一调度、部署,牵头负责金融依法维权,协调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班子,清收国家公职人员、社会人员拖欠银行贷款。
(二)县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负责建立全县国家公职
人员银行信用档案,对不讲信用拖欠贷款的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信用问责和组织处理。
广电局:负责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为金融生态建设工作营造好的舆论环境。
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依法对金融信贷案件进行审判执行和对金融违法犯罪的打击处理,与金融机构建立案件预防、案件移送、信息沟通、定期联席会等工作机制。
县农办:负责筛选、培植农业企业,协调金融部门为“三农”服务,对农业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督。
县人民银行:负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规划、日常调度、上下联络等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相关经费,依法做好欠贷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扣划工作,配合金融机构搞好不良贷款清收。
县统计局:负责创建申报所需各类经济数据的整理、汇总和上报。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依法打击逃税行为,强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纳税意识,加强对纳税依据真实性的监督、检查。
县发展改革物价局:负责监督中介服务机构和执法部门按标准收费,加大对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防范乱收费现象发生。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建立诚信机制,实施分类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办理机械设备等抵押登记手续。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加强国土政策宣传,加强土地使用权管理,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手续。
县房管局:负责加强房产政策的宣传,加强房屋产权管理,依法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定期监测房地产开发业务,协助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县工业局:负责筛选培植民营工业企业,加强银企合作,对工业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督。
县建设局:负责科学规划城镇建设,防止房地产盲目开发,配合建立房地产金融联席会制度。
县商务局:负责对招商引资企业加强服务、管理和监督,为企业争取有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付创造良好条件。
县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发行、邮储银行、信用联社:负责加强优质服务和业务创新,抓好金融知识宣传、新产品推介,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有效投入,加快对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的步伐。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年7月)
1.成立领导小组。
2.完成创建方案、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和国家公职人员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活动方案的制订。
3.完成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银行不良贷款清理工作。
(二)发动实施阶段(年8月——年12月)
1.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信用”为主线,组织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专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氛围。
2.8月底前完成国家公职人员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工作。
3.12月底前完成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任务。
4.年底前完成政府集中采购、政府工程招标及年度单位、个人各类考核中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率达80%以上工作任务。
(三)总结申报阶段(2010年2月)
1.完成各成员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2.完成各类创建指标整理、汇总和填报工作。
3.申报。
六、工作措施
(一)以宣传发动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搞好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二是坚持常年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对清收不良贷款进度、恶意逃废债务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二)以完善机制为核心,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1.完善政府指导机制。
(1)建立县政府牵头,各金融机构、经济主管部门共同参加的地方产业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协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金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筹建县信用担保公司,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3)建立银企座谈会制度。积极组织银行、企业通过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市场化运作方式促成银企合作。每年举行三至五次银企座谈会,搭建重点企业融资开发平台,搞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最佳融合,提高金融资本的使用效率。
(4)完善信贷投入奖励机制。继续实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奖励政策,真正调动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2.完善金融服务机制。
(1)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县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和贷款投向引导,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特点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分析体系,为信贷投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
(2)加大银行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努力增加贷款规模,创新信贷服务产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保证贷款总量的适度增长,确保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和平稳增长。继续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稳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家庭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积极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涉农金融机构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范围,支持农村种养业和有市场开拓力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
(3)制订《县信用客户金融服务优惠政策》,让信用客户真正在贷款额度、利率、账户结算等方面得到实惠。
3.完善社会诚信创建机制。积极开展信用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信用乡镇(村、组)、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各企业要恪守信用规则,不断提高自身资信等级;要严格执行借款合同,切实履行偿债责任,支持配合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在改制重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金融部门的意见,不逃废金融债务,共同构建以诚信为基石的新型银企关系。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审计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三)以清收不良贷款为重点,创建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
1.大力清收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不良贷款。通过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一年内使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率达到80%,行政事业单位贷款落实率达到50%。
一、充分认识组建农村银行机构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银行机构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农村信用联社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组建农村银行机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做好组建农村银行机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科学制定组建农村银行机构工作方案
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组建农村银行机构3年规划和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一社一策的原则,尽快制定农村银行机构达标规划和组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工作时限和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监管达标升级,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加大弥补亏损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今年内达到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明年全部挂牌开业的组建工作任务。
三、大胆探索农村银行机构组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
各地要探索用现金或资产捐赠、现金等额置换、划拨政府拥有的房产、土地、林地使用权等各类资产置换方式,消化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组建农村银行机构过程中,涉及资产置换、不良资产清收、抵债资产处置以及办理财产确权过户、资产评估、固定资产重估增值、抵押贷款手续等环节的有关税费进行减免;运用市场化手段,帮助农村信用联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荐法人股投资者,弥补资金缺口,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四、切实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
各地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通知》(政办发〔〕61号)精神,落实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加快消化历史包袱,确保按预定计划完成清收任务。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全力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行政及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联社贷款。各地要协调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大金融债权案件执行力度,提高结案率和执行率,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农村信用联社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农村信用联社的合法权益。
五、正确处理产权改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壮大资金实力,加快业务发展步伐是农村信用联社化解历史包袱、实现经营效益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各地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向农村信用联社推荐优质项目和优良企业。农村信用联社系统各单位要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立足社区,面向“三农”,进一步发挥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网点众多的优势,不断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益和社会形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以及《XX县深化行业治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为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金融行业治乱专项整治,维护我县金融安全,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不受黑恶势力侵害,我局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为扎实有效的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深化行业治乱专项行动,首先排查出破坏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规范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排查出破坏金融秩序的问题,着力解决影响金融秩序的涉黑问题,积极稳妥的进行专项整治,为我县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最后进行反洗钱行动,促进我县反洗钱工作规范有序、卓有成效地深入开展。
二、工作原则
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明确各项业务合法与非法、合规与违规的边界,守好法律和风险底线。对合法合规行为予以保护支持,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工作稳扎稳打,讲究方法步骤,针对不同风险领域,明确重点问题,分类施策。根据违法违规情节轻重和社会危害程度区别对待,做好风险评估,依法、有序、稳妥处置风险,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开展整治,不搞例外。
明确分工,强化协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当前金融组织领域涉黑涉恶行为开展整治,有效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活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共同承担整治任务,共同落实整治责任。
三、整治重点
对排查范围内的单位,重点排查以下八类问题: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有价证券,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二是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欺诈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以及追偿代偿资金的;三是利用黑恶势力开展或者协助开展业务的;四是高利放贷或者套取小贷公司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的;五是非法涉及“套路贷”、“校园贷”等的;六是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或者超范围开展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及其他金融组织业务的;七是地方金融组织工作人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或为实际控制人的;八是其他涉黑涉恶行为和严重经营违规行为。
四、具体措施
(一)部署工作,开展排查
1.由我局作为牵头部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同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启动专项行动。
2.邀请各乡镇协同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对排查的情况汇总后组织领导小组进行会商,确实涉嫌从事涉黑金融活动的名单和重点打击查处名单,分送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处置。
(二)综合整治,重点打击
1.将汇总后的涉黑线索报送至公安机关,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从严从快开展处置工作,并定时进行回头看检查。
2.综合整治,重点打击阶段时间可适当延长。
(三)巩固成果,固化机制
1.认真总结。梳理在本次专项行动中的工作经验教训,并将工作情况(包括排查现状、相关数据、风险情况、突出问题、工作措施、意见建议等)。同时撰写本次专项活动的工作总结,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2.建立长效机制,利用乡镇、村委会等群众预警的“群报”作用,银行和第三方机制机构的“情报”作用,将金融领域治乱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净化我县金融环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金融领域扫黑除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局,负责金融领域涉黑防范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现根据区司法局统一要求,结合全街道实际,就开展全街道“12?4”法制宣传月活动作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年“12?4”全街道法制宣传月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二、指导思想
今年,全街道的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经群众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抵御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增长为着力点,通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切实推进依法治街进程,构建和谐靖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三、时间安排
年“12?4”全街法制宣传月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1、召开动员会,由支部书记、行政村主任、厂长及各单位普法教员参加,请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就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动员。
2、街道普法办在政府集镇悬挂横幅两条,司法所出一期专栏,营造宣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求张贴法制宣传月宣传标语。
3、聘请大学生村官为街道法制宣传员。
4、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5、12、4法律宣传日在街道集镇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
6、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由法制副校长、社区法制学校教员各上一堂法制课,长江、营防两个社区各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法制信箱的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
7、在全街道开展一次以“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调研座谈会。各单位应围绕主题,以论文或散文的形式,讴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成果,或颂扬深入普法,为全街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法治的环境等。
8、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司法所开展以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
9、在青少年中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对全街道开展“12?4”法制宣传月活动高度重视,按照街道制定的工作方案,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服务民生出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开展“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大行动”(以下简称“大行动”),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严格执法,广泛宣传,完善机制,发挥合力,进一步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大行动”,加快淘汰老旧黄标车,全部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控制油气污染,实现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统筹机动车检验机构建设,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加强超标车辆维修治理企业监管,加强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机动车环境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机动车污染防治意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三、工作任务及分工
1.组织拟定区联合上路执法、淘汰老旧黄标车、油气回收、油品升级等各项工作方案。
责任单位:政府办公室、环保分局、工商分局、交警大队
2.2011年2月月中旬以前,完成本辖区财政供养单位黄标车统计核实工作,建立本辖区财政供养单位老旧黄标车淘汰管理台帐;根据全市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区淘汰老旧黄标车工作计划。2011年底前,力争完成淘汰2300辆老旧黄标车任务。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环保分局、交警大队
3.2011年3月,我市《关于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第四阶段控制标准(国Ⅳ标准)的通告》,自2011年7月1日起,在新车环保标志发放、外地车转入环保审核等方面,轻型汽油车执行国Ⅳ标准。按照国家确定的时限,柴油车、重型汽油车同步执行国Ⅳ标准。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4.加强客货运输、工程施工、市政环卫、金融押运、大型超市、旅游、物流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老旧车辆的环境监管,加大停放地现场检查力度和监督抽测频次。
责任单位:区旅游局、环保分局
5.建立路查路检长效机制,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组织开展对本市和外地车辆冒黑烟、无环保标志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交警大队
6.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车用燃油质量升级的通告》,联合工商等部门组织开展加油站销售国Ⅲ标准车用燃油质量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加油站全部销售国Ⅲ车用燃油。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工商分局
7.配合交通部门组织开展2级以上维修企业超标车辆维修认定工作,不断扩大超标车辆维修治理认定企业覆盖面。对已认定的超标车辆治理企业维修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为广大车主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8.建立区储油库、加油站管理工作台账,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对新增加油站严格环评审批,必须安装油气回收系统,项目验收后纳入日常环境监管。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9.制定《2011年“全民行动、保护蓝天”黑烟车有奖举报工作方案》,继续组织开展黑烟车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广大市民踊跃举报机动车冒黑烟行为,对黑烟车进行治理。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
10.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环境友好车队创建活动,树立一批遵纪守法、管理规范、节能环保的绿色车队典型。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环保分局
11.制定“大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在全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行动”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环保分局
四、实施步骤
(一)发动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成立领导机构,对2011年“大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各相关部门、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对本部门承担的工作深入调研,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宣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11月)。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全面落实本方案的各项任务;及时宣传报道“大行动”进展情况,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到“大行动”工作中来。
(三)总结阶段(2011年12月)。总结经验,分析查找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对“大行动”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办公室设在环保分局,环保分局具体负责“大行动”的牵头组织实施,认真做好协调、调度、联络、通报、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确定分管领导,选调专门人员,建立工作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4月18日前报区机动车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大行动”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建立汽车尾气污染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遵守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各项规定,带头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特别要在黄标车淘汰、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等工作中先行先试。
市科技局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推进科技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为重点,以搭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主线,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建设,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服务。
主动深入科技型企业和科研第一线,开展调研摸底,打捞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市落地转化。实行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行政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了应上尽上。进一步规范程序,在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励申报等工作中压缩审批时限,减少环节,严格抓好及时办结事项的落实,让办事群众“少跑路”,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截至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达70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众创空间1家,市级创新平台25家。
二是政策帮扶。
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大市的实施意见》、《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市智慧科创城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全社会研发、技改等科研投入;出台《市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出台《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科技资源由“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扶持”。几年来,累计发放科技奖励资金1600万元。
三是科技金融创新。
通过与省市科技、金融部门合作,设立科贷通风险补偿金150万元,可撬动金融部门4000万元左右扶持企业的贷款,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探索打造集项目招商、产品研发、项目实施、企业融资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引才难、融资难,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行者肩负历史使命,这是一项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在这条探求之路上,需要各地先行者集众思、纳广议、群策群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塑建模式、打造品牌。为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信息宣传平台,已在农民日报开辟了定期的新型职业农民专版,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增设试点工作专栏,同时创建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站,挖掘试点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和好模式。作为农民教育的专业性刊物,本刊将全方位记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为试点县及各地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努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性论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栏目将包含从政策措施到试点动态,从制度创建到典型模式等方方面面:
工作方案:各地试点工作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等;
政策措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的认定管理办法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金融贷款、社会福利等农民较为关注的支持扶持政策;
制度创建:在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政策扶持制度三项制度的建设路径、建设模式和建设经验等;
试点动态: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展,包括认定情况和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等;
试点经验:试点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包括教育模式、认定标准、管理制度等;
职教风采:试点工作中涌现出的校长、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突出人物和事迹;
职业农民:各地的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创业、致富带富等典型事迹;
一、我市开展小额货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技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推动四大主体战略,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建材、采掘、医药化工、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市饲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全市养殖业和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但由于资金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和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有了更高和更多的需求,现有金融机构不能全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建立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型融资平台,以促进竞争意识的加强,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的不充分,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小额货款公司依法成立后,可向农户和中小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支持我市经济发展,能有效激发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的活力,提升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水平来满足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宗旨,小额货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坚持规范运作、防范风险、严格监管的原则,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三、工作机构及人员配备
为加强对全市小额货款公司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我市已成立由副市长宋保明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小额货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配备了3名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监管人员,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体系,完善了监管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监管到位,服务到位。
四、工作安排方案
1、向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申请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2、协助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准备申报材料。
3、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和其他法人机构股东进行资格初审。
4、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资格及股权结构初审。
5、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初审。
6、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初审。
7、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选择的营业场所初审。
8、对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创立等其他材料初审。
9、对初审同意的,在新闻媒体公示一周时间。
10、将初审意见、公示文件及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材料报市政府进行审批。
11、收到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和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同意备案的文件后,通知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
12、对没有经过合法审核、备案、注册登记等合法程序而擅自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
为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围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目标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为示范,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关键,综合抓好诚信教育、信用制度、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监管、技术支撑等环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强信用监管。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地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方针。结合我省实际,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诚信宣传教育,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着重从服务、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加强公共信用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度。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能分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形成依法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科学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的履行制度,做事到位,承诺有度,承诺兑现。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改善行政复议、等制度,加强对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监督,及时纠正公共信用失信问题,特别是承诺不兑现、违法行政等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加强社会监督。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全省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实现信息化,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低成本的服务。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意见所指企业包括企业法人、其他经营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
(1)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企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福建政务信息网,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全省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支持该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采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2)省、市、县(区)实行联合征信。对于省级数据库内容已涵盖各市、县(区)的省级部门和单位,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直接联通相应的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省级数据库与各市、县(区)数据库分别设置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级部门和单位负责采集各市、县(区)对口部门和单位数据,再提供给省企业征信机构。
(3)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必须支持省企业征信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便征信机构定期、实时、方便、动态地采集数据。省企业征信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系统,拓宽信用信息渠道。数据存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时,应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2.依法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披露。对内为国家机关司法和行政提供依据,为在企业资质申请、政策审批等程序实施过程提供决策参考;对外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对于需要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必须依照法律法规,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无偿(指企业基本信息)或有偿(除企业基本信息以外的信息)查询。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各部门、各单位对其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需要披露时也应依法办理。
3.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机构与企业征信机构分离,实行总量控制、适度竞争、依法特许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开展专业、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评级)。
4.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投保保证保险,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5.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统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开放和共享的等级划分,实现授权查询和深度查询的权限设置。
6.加强企业信用自律。以增强企业防范能力,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守法为目标,建立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分析评估和风险警示制度,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在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帐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加强自律,不断改善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7.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行业内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业内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改善业内信用状况。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现有的金融系统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信息,逐步整合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实现联合征信,形成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案,结合我省情况,全面组织实施。
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披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保险与担保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理、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信息网络管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管理、失信制裁和监管等方面的法规。
(二)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在各自监管领域,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特点,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定相关的企业信用分类和信用信息匹配办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指标。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处罚等惩戒。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给予优惠或便利,促使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于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评估(评级)、担保、调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对其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失误或被滥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活动,树立“信用福建”形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教育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务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六)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登记注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专项检查、日常监管、审批事项,以及财政支持项目等方面积极使用信用调查和评估资料,参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实行信用强制评估。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依法使用信贷信息数据。引导各行业扩大征信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消费信贷、投放信用工具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征信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七)政府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国家相关各部门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的数据库转换软件和硬件配套以及省企业征信机构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等必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其余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筹集。
(一)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主要金融机构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有关事项,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并相应成立公共、企业、中介机构、个人四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各设区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经贸委,与省整规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加强部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要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开。有关分工如下: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工作;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经贸委、工商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拟制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由省财政厅牵头,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做好我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起草我省社会信用管理地方法规规章草案;
由省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社会信用管理地方标准体系;
由省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失信制裁联防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
1.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普法教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2.做好信用分类管理和登记上报工作。各地行政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要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结合各自工作需要,对管理对象实行不同形式的内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信用信息记录、收集渠道和内部评估机制,并做好信用信息的上报工作。
3.加强信用监管。各地行政机关要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
【关键词】财务实时管控 往来数据 创新管理
一、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目标
针对往来数据管理现状,通过搭建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应收应付挂账和清理操作过程,实现坏账自动计提、凭证自动清理;实现应收应付报表数据自动准确出具;实现多维度数据实时查询;实现对前端业务提醒和支付预警。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深化业财融合应用,夯实会计管理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主要做法
1. 搭建往来管理平台,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一是强化系统初始设置。包括:往来对象设置、清理方式设置、期初数据录入、借款函模板管理、坏账计提参数设置。往来对象提供无流程、有流程两类方式维护。清理方式提供“科目”或“科目+对象”及对应清理标志设置。期初数据中提供手工输入、导入,导出等功能。录入的期初与账务对应余额进行效验。定义催收催付函模板,催收催付函模板可以设置与打印机绑定设置为默认模板。根据业务不同,计提方法也有所不同,提供 “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 “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常用方法进行坏账计提的处理。
二是开发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依据账龄分析提供“按余额查询”、“按明细查询”两种维度进行分析。灵活定义当前查询账龄,提供“年、月、天”不同周期的定义。支持追根溯源“明细穿透、凭证查看、清理明细”查看。
三是实现报表取数功能。依据账龄报表的出具,系统提供账龄报表取数设置,取数设置包括“单元格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依据设置清理方式科目取出科目对就往来对象的账龄数据。实现报表快速出具的要求报表支持账龄取数。实现了应收应付决算报表的自动出具,提升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日常账龄管理的工作需要。
2.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范围,业务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要,日常工作要求,重点工作要求,并将责任具体到部门及人员。建立往来款项管理人员备查簿。如出现岗位人员变动,需在备查簿中备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保证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切实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让大家愿意用,喜欢用。两者结合保证了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的稳定,形成有效的常态化运作机制。
三、专业管理的成效。
1.构建全过程管理平台,提升财务信息化支撑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系统已成为财务基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了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流程,优化系统功能,解决了报表手工出具,效率低下,数据可追溯性差,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财务账龄分析,无法满足多维度多方位查询要求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易用性,提高数据质量,为财务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实时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2.往来数据治理力度加强,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公司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制定专项清理方案。规范了挂账和清理的操作过程,实现了应收应付报表的实时自动出具,确保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3.多维度数据实时查分析,提升业财融合深度。业务是财务的源头。通过制定往来清理方案,规范前端业务挂账和清理操作,并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满足业务人员关于挂账金额和账龄的日常查询需求,加快往来清理力度。实现收款提醒和付款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风险。
4.财务业务全过程协同,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最大程度支撑了对业务全过程的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和实时监督,深化业财融合,提高数据质量,强化财务实时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木.徐彬.《账龄分析法的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广西会计.2002,9.
[2]王玉华.《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2009,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7.
一、有序用电应急工作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则。严格遵循“削峰填谷、避峰限电”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调度,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实施有序用电,优先保障重点用户电力供应,着力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落后生产能力企业的电力需求,加强电网调度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按照有保有限、确保重点的原则。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医院、学校、金融机构、铁路。
交通枢纽、供水供热、农业生产、广播、电信等涉及公众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重要用户用电需求。避免因电力供应紧张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分级限电的原则。根据电力供应的紧缺情况,划分四个等级的限电预案(附后),并实施相应的分级限电方案。
二、供需形势分析及组织机构
1.我省电煤严重缺乏,库存急剧下降,电网发电能力不足致全省实行限额用电。按照国家发改委“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统一部署,随着2012年一些地方小火电厂的关停和发电用煤紧张的影响,在用电高峰时全省电厂发电明显不足,会对我区的正常供电造成较大影响。
2.成立区有序用电应急工作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供电公司。
3.成立区有序用电执法检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调控目标及依据
1.刘同志在2012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精神
2.省、市煤电油运暨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会议精神
3.济政办发明电[2012]3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节用电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4.济经调度字[2012]18号《关于加强市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
四、工作措施
(一)负荷预警及信息
1、由区供电公司负责负荷预警和信息。当电力负荷紧张时,及时向区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在新闻媒体电力供应信息。
2、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对全区供电形势及限电情况进行报道,让广大客户及时了解供电情况。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在即将到来的高温期间号召全区单位、居民提高节约用电意识,控制空调、电扇等制冷负荷;关闭或减少全区的路灯、霓虹灯、灯箱广告、灯饰等商业广告负荷。
3、加强应急管理,优先保证居民生活、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重要客户正常用电;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企业的用电,大力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4、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负荷监控,优先使用负荷控制系统进行限电。尽量减少限电拉路,将限电影响降到最低。按照I、II、III、IV级应急方案(附后)的次序进行有序用电、错峰移峰,确保方案执行准确及时。
5、超前做好处置大面积停电等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对停电、保证安全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6、引导个中小企业在22:00-7:00低峰时段内合理安排企业生产,尽最大限度减小生产负荷。非连续生产的企业应制定避峰用电方案,合理安排生产班次,避开9点半至12点和18点至21点高峰用电,多用低谷电;制定实行企业周休错峰方案。在每日用电高峰时段限制全区范围内以世纪创新水泥有限公司、鲁能工业园、柴油机厂等大型企业的用电负荷,促使大客户主动避峰限电,采取其他有序用电措施。
(二)客户端需求侧管理
1.电力客户要对现有的315kVA及以上专用变全部安装负控终端或GPRS终端,其他专用变压器用户全部安装GPRS终端。对企业用电实施动态管理。
2.对于一般小生产用户、临时施工用电用户,根据电力供应缺口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检查。在严格贯彻执行有序用电应急方案的同时,严格落实《自备电源管理制度》,对使用自备电源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逐一摸底统计造册,落实相关安全责任制;与自备电源使用者签订《双电源管理协议书》,进一步夯实在有序用电期间的安全管理,避免因使用自备电源产生倒送电。
3.行政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大型商场以及娱乐场所照明和电能降温,提倡使用绿色照明和节能产品,增强节约用电观念。对于电能空调降温,温度设定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夏季降温不低于26℃,冬季取暖不高于20℃),减轻高峰负荷对系统的压力。
4.工矿企业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管理,优化用电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有序用电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