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21:5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设计软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市场;文化;平面设计;企业;课程设置;社会;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机制已将重心转移到精神产业领域,文化产业迅猛崛起,文化产品大量充斥在市场中,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鉴于这样的发展态势,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许多企业将企业宣传放在首位,以应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各种商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文化产业先驱的平面设计也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不得不考虑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如何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使平面设计艺术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针对以上需求,社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平面设计师,他们可以从事广告设计、销售企划、图文设计、企业宣传策划及其他平面领域的相关设计工作。但从社会形势来看,现在从事平面设计的艺术类人才众多,但是,往往都处在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因此专业掌握还停留在初级书本知识阶段,对于实际的项目还尚不能掌控驾驭,对于行业分工、行业标准,行业组织的了解和分析更无从谈起。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平面设计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平面设计艺术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改变现状,以求自身的发展空间。由此,如何应对社会潮流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成为设计师初入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分析平面设计的现状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如果让一个刚毕业的平面设计人员未经培训学习直接参与到工作中来,后果可想而知。但就现在的企业来讲,还没有哪个企业真正把平面设计人员的课程纳入到其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中。因此,具体分析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 具体要求
2.1 企业要求设计要有个性化,能突出企业的文化和标识
设计师本身就是个具有独特思维能力而又敢于大胆改革创新的一个职业。设计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新立异。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制作在平面设计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商业界提出的新挑战不仅加强了设计的重要性,还提高了设计的潜在能力。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设计就成为无限超越自我,获取随心所欲表达的个性化。故计算机软件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但是企业中的设计师在大胆创新前要先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人感觉既新鲜又没有突破企业要求的底线,这才能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要求。
2.2 企业要求设计应符合国际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应与时俱进
全球化的社会形势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具备更全面的认知观。因此,在构思和表现上,平面设计的语言要放眼国内外的消费需求。时常关注国内外现代设计的走势是最便捷的使作品与现代世界设计接轨的重要步骤。
2.3 企业要求设计作品要有地域本土化元素,能够明显体现企业所在地域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元素其形态上的引用,使元素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而且使旧有元素能够真正传递载体的现代信息,符合现代设计的功用,从而摆脱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与语意上的偏差。对本土设计师来说,守一方水土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样既可以使消费者从侧面了解企业文化,又可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2.4 企业要求现代平面设计要符合人性化需求与绿色环保的呼吁,这才会达到与消费者共鸣的效果
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设计的主题,在设计中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在经历了分解与重构后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未来的设计将着眼于与平面设计相关环境的设计上,其关系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因此企业在设计中要求与消费者达成共识,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找到宣传的突破口。
3 在职平面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设置
根据以上几点企业要求,要加强平面设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系统设置课程:
(1)首先应该学习好企业文化,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设计定位。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具体地说,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素质、经营方针、产品开发、商品流通等有关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设计师可以从信息这一观点出发,从文化、形象、传播的角度来进行筛选,找出企业具有的潜在力,存在价值及美的价值,加以整合,使其在信息社会环境中转换为有效的标识。因此,开设企业文化的相关课程是深入了解企业,给设计定位的第一步。
(2)只有最符合社会要求的作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设计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利用其特点来突出企业的形象,这样才能设计出标识性更强,更符合企业宣传要求的作品。因此,开设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是设计师与时俱进,与社会融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3)应该储备资源,多元化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独树一帜,熟练的掌握好计算机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师在职后多开设一些设计软件培训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提升设计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多开设设计软件的课程也是帮助设计师创新、创意最有力的方式。
(4)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创新、创意是作品的灵魂。企业的宣传重心也同样放在与众不同的作品构想上,因此对于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众多的培训课程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开设相关课程对设计师的创意思维进行开发,才有可能满足社会、企业、消费者的要求。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师只有通过结合企业实际,充分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知识,开发思维创新意识,才能确保设适应企业的工作的要求,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方案可以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从而使产品在经过设计之后创造出超越其实用功能的综合美学价值,最终为企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2] 百度文库.《平面设计培训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对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及外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开设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美容与装饰”,烹饪专业的“美术与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与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根据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笔者在这几年尝试性的开设了“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对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对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平面版式设计的内涵与运用
平面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网页等平面设计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翻阅报刊、浏览网页的时候,又或当我们漫步街头与各种林立的广告牌、指示牌、商标等相遇时,更有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商品陈列的样式,现实生活中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版面设计,为自己博文进行编辑装饰,DIY电子贺卡、生活影集这些都是经他人或自己精心设计展示出来的版式效果,我们也从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与品味版型设计。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但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网页制作与设计专业、动漫制作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而这些专业都与版式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必要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有助于相关设计软件教学目标的完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动漫制作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有专职教师任教。他们基本上都是既具备相当的设计素养,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多媒体技术”中的word、powerpoint,或计算机专业、网络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精品课程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中有关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有关编排设计方面的课,还是由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讲授。由于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平面版式设计、美学知识缺乏,对版面排版、色彩搭配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知识的传授和堵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有关设计或文字排版的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创作;或者信息技术老师由于设计(美学)素养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利用平面设计的编排规律对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排列,主要表现在对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能力较弱,从而直接造成有关设计课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开设平面版式设计正好对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2.平面版式设计课能激发学生学习设计软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上所述的几个软件,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技术,没有了解学习这个软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相当枯燥。由于学生没有版式设计的基础,要求他们运用这软件对文字、图形、色彩以合理、美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显得相当困难,对字体的运用、图片的放置、色彩的搭配比较随意,版面杂乱无章,色彩花俏,毫无美感。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使他们懂得运用平面版式的编排规律,用这些软件制作出各类精美而具有艺术效果的版式作品,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并认识到平面版式设计在专业课中应用的广泛性.自然就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欣赏到国内外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开阔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平面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大分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赞美某个设计作品或某本书籍中的图形图像多么美,但是不懂作品为何美,美在哪里,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更加不会欣赏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或对作品的评价仅止于感官认识,至于作品的内涵、意境都不能领会。这就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需要老师在设计课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从版式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问、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让学生审视美、领悟美、捕捉美。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原理”这一章中讲授的平面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平面版式设计形式与法则、平面版式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版式设计中的网格体系及色彩象征,这些内容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有效地将特定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如何在版式设计中做到诉求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个性化统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版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和色彩组合构成法则后,审美评价能力和情趣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意理念。版式设计是指在规定的版式上将各种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达到视觉感官的完美结合。创造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平面设计就是表达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把个人见解、设计对象以及版式等设汁元素重新组构,来表现版式设计的个人风格。学生对不同色彩、肌理、块面、紧密、动势等进行编排,编排出给人或紧张或放松或兴奋刺激或夸张怪诞的视觉元素,这就是版式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能使学生在编排中掌握排版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理念。
5.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拓展就业范围及提升就业能力。2l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有些公司还提出要求有文字编辑能力、图形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现今最热门的职业是IT互联网等有关职业(智联招聘网排行榜),招聘此类人员大部分都要求具有网站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布局观,有较强的文字、色彩、图形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好的审美观。所以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而且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从最初的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到平面设计人员的晋升,平面版式设计基础使他们得以持续发展。
三、开设平面版设计课的可行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程的开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美术课在中职学校为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件要求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还辅助学生学习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好相关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转岗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对平面版式设计课程大多有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平面版式设计课的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对文字、图形、色彩的编辑和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为了证实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对所学专业课是否有辅助作用。笔者在每学年课程结束后就向学生做问卷调查(如图1和图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5%的人感到有兴趣,97%的人感到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有辅助作用。当然还有15%认为学习平面设这门课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还有3%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没有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正,还要帮助小部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认识。
图1选项为:a.很感兴趣(22%)b.有兴趣(63%)C.无所谓(11%)d.没兴趣(4%);
图2选项为:a.很大(28%)b.较大(51%)c.不大(18%)d.没有(3%)
3.平面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元素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一个设计师要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艺术字体,就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形资源的共享,要取得一幅有创意图片是相当容易的,当前各种艺术字体的产生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另外在各个软件中自带的色彩填色对话框里丰富而有序的色彩,很好的描述了色彩的分类,可帮助个人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而定出作品的色调。在以往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做大量的色彩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制作精细、工整,不允许有一点错误,不然可能就会导致返工。然而运用排版和绘画软件进行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等就很方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出手工制作难以表现的效果。
四、课程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设置
[关键词]过程管理PDCA循环本科毕业设计道路工程循环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51-03
一、道路工程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毕业设计方式和内容
山东交通学院的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四月底学生毕业实习后进行,一般安排9周时间完成,采用传统的“假题真做”模式,即由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电子地形图、路线起、终点等控制点及道路等级、交通量等资料,学生根据给定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查找相对应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标准,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情况等),通过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一个合理的路线方案,再根据此路线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最终提交设计成果。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陈旧、程序化,与工程实际脱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选题一般都是“××到××二(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从最初的手工绘图和计算,到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和计算,题目和模式沿袭了30多年,选题过于陈旧和程序化。
选线设计时,学生片面注重设计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缺少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综合设计考虑,亦没有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技术问题。设计时只顾设计方便,不顾施工难易;只重视设计环节,忽视施工和养护环节等问题,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2.毕业设计成果不规范,设计质量普遍不高
毕业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部分和图纸部分,提交的图纸在字体大小、字体类型、线条粗细和文字排版等内容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出入,且设计结果的正确度、合理程度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3.毕业设计资料陈旧,缺乏系统性
有一些毕业设计资料甚至是从十几年前沿用至今,一些数据资料是由老师临时找了些资料补充上的,甚至有时缺少资料时就采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工程资料。
4.机械化设计,缺乏创新性
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只是机械化地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去完成设计内容,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理,怎样设计才能既符合规范要求又富有新意等问题,学生没有认真去思考。
(三)现有研究现状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纷纷提出了一些改革和管理措施。湖南工业大学刘明伟具体分析了目前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某工科学院为案例,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在过程管理及监控体系的建立;山东科技大学陈广庆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毕业设计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毕业答辩等几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河南科技大学高笑娟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控制,使学生的设计质量普遍得到提高。说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值得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分析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已开始从老师、学生、设计内容和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提高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参考。但从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现状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设计的过程管理,从设计过程中把关,控制好学生的设计质量,避免前松后紧和依赖于设计软件的现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毕业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PDCA过程管理原理
毕业设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教师、学生资格考核、毕业设计常规过程(选题、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检查等环节,对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PDCA 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 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法;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管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个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的戴明发明的, 故又称 “戴明循环”。这4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阶段为计划(P) 阶段:确定任务、目标、活动, 并作好所有需要的软、硬件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执行(D) 阶段:按照计划要求及制定的目标、标准、操作规程去组织实施;第三阶段为检查(C) 阶段:将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内容相对比, 通过检查, 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找出问题和异常情况;第四阶段为处理(A) 阶段:根据比较结果采取一定措施, 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改正缺点。
三、基于PDCA循环的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结合道路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和设计特点,将道路毕业设计过程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分为PDCA四个阶段,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流程见图1。
■
图1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
第一部分 平面设计(2周)
P1――结合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整理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设计参数,结合地形图和地质资料完成路线选线等平面设计。
D1――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1――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查看整理设计参数的是否正确,平面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给老师讲解选择平面参数的理由和选线时考虑的因素。
A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平面线形进一步优化,总结平面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二部分 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2周)
P2――结合最终确定的平面线形,绘制纵断面地面线,选择合理的纵断面设计参数,在保证平、纵组合的基础上完成纵断面设计,结合平、纵线形和视距要求进行横断面设计。
D2――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2――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纵、横设计及平、纵、横组合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平纵组合和安全、经济等问题。
A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纵、横设计进一步优化,总结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部分 其他设计(2周)
P3――根据交通量数据、沿线气候环境和道路建筑材料情况进行两种路面结构设计,选择一种作为推荐方案,绘制路面结构图,完成一座小桥涵布置图、路基综合排水布置图、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的立面图和一处平面交叉平面布置图。
D3――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该部分设计文件。
C3――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路面设计计算是否正确,结构型式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推荐方案是否合理。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处理。
A3――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归纳设计步骤和设计经验。
第四部分 撰写设计说明书(1周)
P4―结合设计情况,对平纵横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边坡防护与加固设计、小桥涵型式选择与设计、平面交叉口型式选择与设计等过程中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D4―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说明书。
C4―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中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是否与设计图一致。要求学生讲解部分计算的步骤和参数选择的方法。
A4―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设计说明书,总结设计方法。
第五部分 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1周)
P5―将最终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整理,并按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并装订。
D5―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资料。
C5―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资料,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纰漏或错误,检查设计说明书是否按规范格式进行书写,设计说明中是否存在与图纸和实际不符的地方。
A5―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后再进行整理和装订。
第六部分 答辩和成绩评定(1周)
P6――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提交的设计资料给出评阅意见和指导成绩,由评阅老师结合学生的设计资料给出评审意见和评阅成绩,通过答辩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时学生的表现给定答辩成绩,并做好答辩记录。
D6――资料提交与答辩,并进行成绩评定。
C6――检查提交的设计资料是否齐全,检查各种成绩和答辩记录是否规范合理。
A6――对设计资料和成绩等进行核定,总结整届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事项,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制订计划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结论
1.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通过毕业设计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有的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基于过程管理PDCA基本原理及其循环思想,将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各部分设计内容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控制,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过程,从过程与整体控制毕业设计内容和质量。
3.通过分析目前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案例,借助PDCA基本思想,提出了道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其他设计、撰写说明书、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答辩与成绩评定六大部分设计内容PDCA基本内容和控制指标,构建了完善的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PDCA循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罗玉虎,何兆益.对改进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1(3).
[2]刘明伟,张柱银,陈联,等. 论工科类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
[3]陈广庆,王吉岱,杨兴华. 提高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
关键词:数码技术;平面设计;艺术
一、背景及概况
1.平面设计发展概况
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平面设计可追溯至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如图一),包括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出现的书写语言,它也是其他相关领域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基础图形,这可以说是平面设计史上的里程碑。约在西元800年由凯尔特修士所制作的圣经福音手抄本——凯尔经(BookofKells),有着华丽装饰文字,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我国唐代,使用木板雕刻图形并印染于纺织物,随后在868年用于印刷佛教经典,直至宋代,毕昇发明简单实用的活字印刷术,让书籍更为广泛流行起来。而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开始从美术中分离出平面设计,设置为专门的学科,特别是英国。平面设计之父——皮特•蒙德里安,现代的广告、印刷和网页版面的设计就来源于他使用网格的灵感。1849年,亨利科尔在其创办的期刊《设计和制造杂志》中大力宣传了设计的重要性,并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1892年之后的几年,威廉•莫里斯设计出版了许多有着非常精致视觉风格的书籍,不但为大众所喜爱,也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无疑这是平面设计商业市场已然存在的最好证明,莫里斯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直接影响到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加速推动了平面设计领域的独立,同时也简介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平面设计的快速发展,莫里斯那些精致书籍被视为工艺美术运动中平面设计产品的代表。中国大陆现代平面设计的建立是在1992年深圳“中国平面设计”展览,代表中国大陆设计师的王序、陈少华、王岳飞策划了这个设计展览,这是我国平面设计第一次从中国美术中独立出来,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平面设计的近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商业环境因此而发生的剧变意味着从此可以通过电脑等网络技术直接与客户取得联系,这一切都使得平面设计与数码艺术发生了技术性的融合,为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师们创造新的设计平台和载体。目前,设计行业常常指的是商业设计行业,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不但把设计与市场结合,同时也不离设计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手段更加完善,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而且要跟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网络领域已然成为了现代设计和制作的主要阵地。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动力下,平面设计行业似乎正在在向多元化发展,当平面设计渐渐从人工手绘演变到数码技术化时,商企界从市场经济效益角度,十分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并对设计提出了新挑战,这要求数码技术下的平面设计需要更加完美的灵魂,即创意,更加强调了作品的设计创意和内涵,通过运用数码技术对内容设计、布局等设计要素进行重新群体构成,寻找个性的演变,强调设计风格以及视觉感,使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无疑激发了现代设计市场的潜力。
二、平面设计的传统制作技术
1.传统手工绘制
传统手绘创作是指传统平面广告设计时期,即上个世纪20-90年代,手绘是当时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好坏主要依附于设计师的审美以及主观能动性,每个设计师都是独立创作,工作量非常大且繁琐,每制作一件设计作品,设计师首先构思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创意并画好草图,然后用铅笔,尺子,油漆和其他各种绘画工具绘制成品。不难看出,手绘痕迹明显是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观赏者在欣赏优秀设计作品时,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出设计人员突出的手绘能力、个人风格明显并具有较强的设计独立性,因为从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整理,包括创意稿的形成和图纸成稿,都是由设计师独立完成,可以说,这一时期所有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独立的。与数字化时代相比,工作效率很低,但也不可否认传统平面设计时期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2.作品关键在于绘制者的绘画功底
手绘作品十分考验绘画者,即传统平面设计时期的设计师的绘画功底,这些作品制作复杂且难以修改,所以这一时期设计师们通常在初稿阶段就确定作品的创作内容,如果在制作途中有了更好的创意,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来重新绘制,后期的修改非常不便。为了使得作品突出且引人注目,设计师经常使用生动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来表达作品内容,设计内容极大程度上出于设计师的主观能动。从设计行业的设计人员薪资水平来说,传统平面设计时期是按照设计师的绘画功底强弱来拟定薪水的,而现在,不少设计师在制作平面广告设计时根本不用手绘技术,设计人员只要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思维,就可以直接运用数码技术进行设计创作。
三、数码技术与现代平面设计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米歇尔诺尔开发出一组抽象的计算机图形,这可以说是数码艺术的萌芽,上个世纪末,数码艺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平面设计资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数码技术也在设计领域波及面甚广,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电脑制作的便捷
首先,设计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作品成稿,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绘制出方案和电子成像作品,这样设计作品出稿时间大大缩短;其次,使用计算机能在互联网上迅速地搜索设计作品所需要的资料和素材,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素材资源库,各种创新方法也能得到交流,刺激更新的好创意的出现;再次,数码技术下设计师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可以快速改变图形、字体、颜色、构图以及排版效果等设计工作,同时计算机的复制、删除和撤销能够实现设计作品的即时性修改,可逆性强;最后,数码技术还可以有效的在设计中对图像进行控制,避免了传统设计实践里对图像更改时出现的资料浪费现象。平面广告设计在数字时代以最直观、高效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品传达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这样的设计方式,不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只需设计师掌握数码技术,勾绘出草图使用电脑就可以完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无疑是为设计界的商业化发展开辟新天地。
2.作品关键在于主题的创新创意——关注点的转移
可口可乐招贴数码技术大大改善了繁琐的创作环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模,可动态、静态分析。同样可进行成本分析,在质量,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在设计的初期,同样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设计产品功能。现代数码技术化时代的设计还具有周期短的特点,一般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周期不会超过3个月,甚至更短。所以,设计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的创意和创意点上。比如可口可乐招贴设计中,其很多的创意点在于充分使用色彩传递的视觉语言,首先入目的便是大片的红色,这激情并热烈的作品氛围强烈刺激人们的视觉,并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可口可乐广告还非常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数码艺术,虚构出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场景中布置了很多夸张的奇异的陌生的图形,引发观赏者的好奇心,达到最终的广告效应。诸如此类创新型画面是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所获取到的物象画面,恰恰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辅助,我们却可以任想象腾飞,为设计增添亮点。
3.顾客零距离面对设计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顾客和设计师的零距离感沟通交流,使得设计师可以无地域客户,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能力远程展示于网络,也能使得设计师充分了解客户的诉求和想法,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客户参与度,做出更为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作品。因此,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缩短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4.平面设计的新领域
交互式设计体验界面的出现,标志着平面设计里新领域的出现,是数码技术的进步、普及与运用的直接结果。数码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码技术持续推动着艺术新风格的出现,使艺术形式更为多元化,技术手段更为完善,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态,如以网络为平台的许多不同形式的网络艺术,更甚者,在现代设计师开放的创新思维理念下,运用数字技术为辅助,甚至病毒也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就这样,在数码技术专家与设计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数码艺术呈现了更为开放的姿态,数码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全面盛开。现代广告的视觉传达展现出了一番新的景象,我们正处于一个从单一纸媒介向屏幕媒体为主的多媒体发展过度的时代,平面设计和视觉元素从以往平面的、静态的和单一的,开始逐步增强向动态化发展的节奏,并向立体性和空间性的广告媒体式方向转变。互动式广告设计的兴起和普及,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四、平面设计与数码技术的未来前景
社会经济进步速度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平面设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面貌,数字技术水平的日渐提升,数码艺术的全面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语言和平台,平面广告设计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活力,标志着平面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1.未来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数码技术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平面设计师利用数码技术进行设计创作,使得设计师的想象空间更为庞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创意,新时代的许多设计作品的新理念和创意点,都是传统平面设计时期不可想象的。结合平面设计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平面设计离不开数码技术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未来的发展亦离不开现代通讯手段,所以,平面设计必然进入计算机的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历史阶段。从设计师角度来说,掌握了数码技术后,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字技术是一个平面设计的一个新世界,能为设计作品的成稿节省大量时间,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可以使用数码技术快速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能够及时修改,不论是图形、颜色、字体、文字、图像、构图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调整和修改,即使对最后的成稿进行调整也是可以实现的。相信在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平面设计将会产生更多新的设计理念和形式。
2.数码艺术极大促使平面设计的飞速发展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计算机软件,各种数字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迅速渗透到平面广告设计行业,为现代平面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创作载体,推进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与过去固有的传统平面设计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这对平面设计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使得平面设计的任务必将变得越来越重。然而,每件事都具有其两面性,设计师们运用数码技术为设计创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现今很多平面广告设计缺乏生动,显得呆滞。因此,数字化时代,设计理念的再创新发展、工作思维的转换也显得尤其重要,这要求设计师不但拥有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和充分运用数码技术进步给平面设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新挑战,并适应这种变化,使自己的设计融入一个新世界,这种意识在推动平面设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现今数码技术辅助平面设计创作,在数字时代已经成为平面设计的典型特征,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数码技术的优势使得未来平面设计对数码技术的依赖会继续加强,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好的现象,许多现代设计师已然过分依赖计算机,使得作品缺乏生气,然后现代数码技术下的平面设计和传统平面设计的手绘是不能够完全分割开的,因为现代平面设计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没有手绘的扎实功底也就不存在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和最大程度的视觉感,数码技术是手段,是能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的手段,我们应该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平面设计数字化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特征,并反映出全球化新风尚的时代风格。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合理运用数码技术,将传统艺术与民族智慧、时代精神相融合,设计出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时代风格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施威南.对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1997(3).
[2].数字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理念的消解与重构[J].拾壹月刊包装世界,2011.6.1.
[3]柳国伟.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J].艺术与设计,2011.1.1.
[4]田欣欣.论平面广告创意思维方法的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2005.7.30.
[5]晋甜.数字化的平面商业广告设计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3.10.
[6]陈念群编著.《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必要性;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住宅建筑消耗能源量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能源问题作为当今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能源紧张、能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不但要从生产和生活中各个方面上进行节能,还要强调住宅建筑节能,即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该把节约能源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往往采用一些高能耗的取暖设备和空调,以保障住宅建筑冷热舒适性。一些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导致了住宅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同时,最近几年来我国住宅建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在施工和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国住宅建筑消耗能源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4, 居消耗能量的首位。我国主要把煤炭作为主要的消耗能源,而不采用气和油等优质能源,由于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估计到2020年,在全球中,中国将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大国,这些都导致全球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更加恶化。再加上我国住宅建筑节能工作进行迟缓,在进行住宅建筑方案设计时,严重缺乏节能意识,没有把握节能设计,使住宅建筑与节能设计严重脱节,而仅仅是通过把各种各样的节能材料堆砌在一起,就认为是节能住宅建筑。大量实践证明,应该从系统量化的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以节约能源。总之,应该把节能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进行对待,大力提高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运用合理妥善的方法措施解决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以避免环境问题的恶化,同时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
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屡见不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没有完善节能规范标准。在目前的住宅建筑设计与建设中,仅仅考虑绿化景观设计与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造型设计,而不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甚至从未考虑节能设计。由于我国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处于发展与起步阶段,因此,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节能规范标准体系,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节能技术。这些往往会导致一些建筑垃圾与垃圾建筑的产生,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下降、结构主体损坏、耐久性降低,寿命缩短等。其中最为突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住宅建筑进行夹芯保温、外墙自保温与外墙内保温,但是这些做法更容易带来建筑垃圾和垃圾建筑。
(2)节能设计水平明显不高,图纸审查极其不严格。在建筑设计领域,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不仅与暖通空调专业相关,也与建筑热工专业相关, 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往往住宅建筑设计人员不能付出大量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准确完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从而导致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明显不高、参差不齐的现象出现。审图人员在进行图纸审查时,由于其对节能设计的理解不够,使有些没有达到节能设计规范标准的图纸通过了审图人员与施工图审查机构单位的审查。
(3)没有合理地、正确地应用住宅建筑节能辅助设计软件。在目前的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各种类型的能耗模拟软件与住宅建筑节能辅助设计软件,其中一些优秀的设计软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地位,建筑设计人员认为应用这些软件能够有助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这一问题导致一些设计人员对这些软件的完全依赖,错误地认为应用软件设计完成的节能设计工作肯定是合格的。但是根据实际的实践情况,如果节能设计人员不能合理地、正确地应用住宅建筑设计软件或者辅助设计软件,也会使节能设计工作不合格。
(4)没有合理完善的节能住宅建筑检测验收方法。在采用建筑热工法时,主要对室内外气温、热流密度与保温建筑墙体的内外表面温度进行测量,该方法把被测试墙体单元的热工性能表示为整个小区或者整栋楼的墙体热工性能。但是这个方法带来的缺点就是很难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使整个小区内的屋面以及建筑墙体的热工性能难以准确确定。总之,这种住宅建筑节能检测验收方法还不合理完善。
3.相应的解决措施
根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探讨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尽快地健全完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与传统技术工艺不同的是,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施工技术难度相当大,要求极其高。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连续制定了节能设计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设计有指导作用,但是有些规范标准的可操作性还是极其低下。因此,在住宅建筑开始施工前,应该根据现存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方案。
(2)提高节能设计水平,严格图纸审查。在节能设计单位与施工图审查机构单位中,大力开展节能设计技术培训教育,举行各省、各地市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宣讲与节能技术讲座,办理住宅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课程培训班。通过这些,住宅建筑设计人员掌握了节能设计的流程,理解了其原理。
(3)掌握合理完善的节能住宅建筑检测验收方法。节能住宅建筑的检测验收就是对建筑节能效果的检测验收。首先,应该认真检测住宅建筑节能体系;其次,应该规范完善对节能效果的检测验收方法;最后,可以检测房间气密性和建筑物结构的热工性能,以检测住宅建筑是否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进而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检测验收方法,以保证住宅建筑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4)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全过程中,重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由于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良好的建筑单体设计, 在建筑单体设计全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使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更加明确,对节能措施进行合理量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优选出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设计的方案。在对建筑单体平面设计进行优化时,应该根据房间使用频率和使用功能,对平面布局进行优化。在对住宅平面中主卧室和客厅等主要活动空间进行布置时,往往使其朝向南向,这样不仅使冬季太阳的辐射增加,还使夏季太阳的西晒减少。可以把绿化和太阳能转化等许多设备放置在屋顶上,使住宅建筑屋顶平面使用功能得以优化。在对建筑单体立面设计进行优化时,应该使节能设计和建筑外立面设计统筹兼顾,建筑外墙不仅增加了建筑外墙美观,还可以使能源转换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太阳墙和太阳能平板外墙集热器等能够把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转化住宅建筑需要的能量。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全过程中,应该利用合理的方法,以保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达到最优状态。
4.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住宅建筑不断出现,不仅要提高对住宅建筑的要求,更要提高对其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JGJG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方案设计
0引言
目前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中,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广为推广,并引进到各门课的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的实施中已取得好的效果,而《图形图像处理》是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还不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图形图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针对这样的基础课和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何进行项目教学?教学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选取?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1 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1.1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摘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课程标准内容分析,了解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的平面设计方向的专业课《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以及《包装设计》、《插图设计》、《VI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打好基础,使学生能够具备平面作品制作的职业能力,那么课程设计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设计。
1.2 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很强,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上就不能单纯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项目教学法,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力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性,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通过对行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调研,了解到目前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大多是广告公司、网页设计公司、出版社、影楼等设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所以可以根据这些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的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从这些职业岗位中选择一些真实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
1.3 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以往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后把知识和技能传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上机模仿操作得到教师所要的结果。这种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只是学会了老师传授给的知识,而没有具备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在理论课时阶段先利用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提炼出来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把案例中用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最终的结果,从而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为后面的项目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以“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任务驱动式和项目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
1.4 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评价用于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过去的考核模式缺乏对过程的考评,已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课程在考核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如对平时、上机操作、任务、项目等各环节进行多次的考核,最后综合各部分的考核,得出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1.4.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完成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情况。教师根据平时课堂的学习纪录和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
1.4.2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是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任务考核的总评成绩,主要考查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情况。在布置各阶段任务时,教师同时也将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学生完成每一阶段任务后都将提交作品和制作说明, 教师根据上交的材料项目教学法,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评价考核。 1.4.3项目考核
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职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项目是小组人员共同完成的真实课题,所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4.4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成绩以百分制计,具体划分如下:
学期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阶段考核成绩×40%+项目成绩×30% 平时考核成绩=课堂练习成绩×35%+课后作业成绩×35% +课堂表现((出勤率、学习态度)成绩×30% 阶段考核成绩= (任务成绩之和÷任务个数)×80%+上机操作练习成绩×20%项目考核成绩=项目调研×10%+提交文档×20%+团队协作成绩×10%+小组评价成绩×10%+自我评价×5%+教师评价×5%+作品效果×30%+展示情况×10%通过整个学习过程的多层次的考核,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的评价,可以较科学地反映出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 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几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应用,在课程教学初期,可以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边教、边学、边练,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在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实训阶段则可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 对几种教学模式的认识
2.1.1“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任务中,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1.2“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在完成任务中来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去探究完成任务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1.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2.2 应用项目教学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2.2.1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选取项目内容
根据目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越来越重要,在项目训练时,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来选取训练内容,以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所以项目可以选择来自社会、企业的真实平面设计项目进行训练。例如: 银行信用卡片设计,公司礼品设计, 公司形象宣传设计等,这些来自社会和企业的真实项目,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认知结构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2注重按实际工作流程实施项目
在项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参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把项目实施当作一个工程去做,可以参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来实施项目,通过需求分析→制定工作计划→设计详细方案→完成整体设计制作→提交审核→成果评价等步骤来进行,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项目的实施而完成,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过程的方法和步骤。
2.2.3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保证项目活动的完成
项目确定之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讨论,制定实施项目活动的计划、给小组人员分配任务,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计划加以指导,确定详细的步骤,根据任务情况合理安排好时间,以保证项目活动按时完成。
2.2.4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靠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提高。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会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好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2.2.5重视阶段总结和评价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项目计划的进行情况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写工作日志,记录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获得的收获等。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可以对某阶段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指出不足的地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价中得到提高。项目教学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关键词】服装效果图 电脑辅助设计 实训 高职
服装效果图,是指服装设计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设计构思固化于人体模特,用以观察整体着装效果,并为后续开发、生产提供指导的重要图纸文件。可以说,效果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服装产品的成败,绘制速度的快慢又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推出,因而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服装效果图有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制两种绘制技法。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越来越体现出高效率、多效果、逼真、廉价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因而增加了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的授课学时,着力提升学生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的能力。
一、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意义。传统的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常专注于课程内容本身,忽视对该课程的发展历史、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开设的意义、面向服装行业的哪些岗位以及课程的整体布局结构等各个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宏观把握。
2.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主要采用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常聚焦Photoshop软件专门工具、特殊效果的学习,缺少对Photoshop绘制效果图的训练,以致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背离了“利用电脑工具更好地绘制服装效果图”这一教学目的。
3.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服装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作品。传统的电脑实训教学较少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不能树立较高的学习目标,也不能在设计细节(例如动态人体、妆容、发型、配饰、背景等)上寻求参考。
4.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巩固、提高。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通常只能掌握软件的基本工具、效果以及使用软件绘制服装效果图的基本步骤,更多巩固、加强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之前的实训教学并不关注课程结束后的继续学习,缺乏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和引导,以致学生一段时间后丧失了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
二、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的新探索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了学生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提升,急需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实际操作(简称实操)为核心,以课程开设意义宣讲、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方案变化设计、结课后加强和提升为轴线,优秀效果图欣赏贯穿全过程的三元教学体(图1),具体说明如下:
(一)课程开设意义宣讲
服装效果图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和教育领域,成为服装设计人员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方式和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大赛的专业评选,成为衡量设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装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子。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虽然只有短暂的10多年历史,却因图面精美直观、修改便捷、设计成本低廉、复用性强等众多优点而取代手绘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绘制技法。鉴于电脑工具的强实践性,大专院校开设了这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向前承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向后关联“专题设计”“毕业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Photoshop工具学习、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效果图整体设计等部分、应用于服装设计、插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编辑等多个岗位。
(二)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
Photoshop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图形处理软件。它功能强大,集图像制作、扫描输入、修改合成、特效处理以及高品质分色输出等功能于一体,广泛地应用于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报刊、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众多工具和特殊效果。
在向学生介绍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前,首先演示软件的安装方法、介绍软件的基本界面(例如工具栏、标题栏、操作区、控制面板、状态栏等)。然后再利用图片制作的方式,详细教授与服装效果图绘制相关的常用工具和特殊效果,例如套索、选框、画笔(图2)、钢笔等工具和发光、彩色背景等效果,并指导学生反复演练。
最后仍以图片制作的方式进行工具和效果的组合练习。图3中使用了矩形框选、多边形套索、自由变换、裁切、填充、渐变、加深、减淡、透明度变化等多组工具和效果。
(三)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
在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相关工具和特殊效果操作后,开始绘制基本元素。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包括人体、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人体在绘制过程中考虑到姿态的变化,需要将脖子、躯干、左右上臂、左右前臂、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和脚等各部分分开绘制,并分布在不同的图层和路径,方便变换姿态时提用。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绘制比较简单,利用学生的美术功底使用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完成。
学习基本元素后,开始服装效果图的整体设计。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效果图的风格(高贵雅致还是街头朋克),再根据风格确定人体姿态(优雅直立还是性感弯腰)、妆容(是参加晚宴的浓妆还是平时外出的淡妆)、发型(头发是盘挽还是披肩)、服装(包括款式和局部细节)、配饰(选用什么样的头饰、首饰、鞋、包等)和背景(是晚宴上的红地毯还是体育运动的篮球场),再按确定的基本元素绘制出完整的效果图。效果图绘制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调整,观察妆容是否突出、配饰是否合理等,才能获得最终的服装效果图作品(图4)。
(四)方案变化设计
服装效果图的三要素是款式、面料和色彩。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编辑功能,变换面料、款式和颜色,实现不同的设计效果。
款式方案的变化:取两至三个款式中的元素,综合设计出另外一个款式(图5)。再将素材库(可以自己绘制也可以网上下载)中的人体动态调出,对不同的款式进行着衣展示。
面料变化设计:从材料库中直接提取面料,或者为追求新流行风潮,手绘局部图案扫描进电脑,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编辑、拼接出新面料,应用在同一款式服装上,形成不同面料风格的服装效果。
颜色变化设计: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不同的服装效果。除了在各种色彩模式下调节其数值来选定颜色外的搭配,还可对色彩进行偏色、对比度、灰度处理,使色彩层次丰富而逼真。
(五)结课后加强和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是服装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由于课时、人力和设备等教学资源限制,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只能引导学生入门,后续的加强和提升还得靠学生自己。由于该门课程与“毕业设计”相关联,通过提前布置用于毕业设计的服装效果图作业,促使学生找寻相关软件教材和效果图资料进行自学,其间再伴以老师的检查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全面、熟练地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
(六)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
电脑服装效果图至今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并在网络上可以便捷地获取。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例如服装款式表现准确、清晰;服装细节表达完整丰富;人体四肢完整、动态优美,符合服装风格;五官完整、妆容精致、发型优美,与服装风格呼应;配饰完整,与服装相互呼应;版式排列合理;背景丰富并与画面协调;画面整体艺术效果好),用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强其学习动力,并将好的元素借鉴进自己的作品。
三、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探索的经验及成果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已日趋完善,并取得一些经验及成果。
经验方面:针对电脑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详细记录老师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作为自己模仿操作的指南;分组训练,将老师讲述一遍后能快速掌握的学生分配到各组进行指导;课堂实训时,限定学生操作电脑的时间,推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鼓励学生提问,另外的学生作答及演示;注重团队协作,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下集体讨论解答;作品完成后,由学生介绍设计理念、应用工具、特殊效果等设计细节。
成果方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构思作品的理念,上网查找相关素材,和同学讨论、向老师求助,反复操作各种工具和特殊效果;作品完成后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深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作品阐述让学生锻炼了口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几届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三元教学体模式新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这种探索还远不能停止。不仅三元教学体教学本身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而且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提高,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长久存在并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源源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将是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教师的长期任务。
[注:本文为海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编号:Hngjy13―04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静.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服装设计[C].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2]贺景卫.电脑时装画教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耕,蒋黎文等.数码服装设计实例教程系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MapGIS AutoCAD Sufer CorelDraw dxf 数据转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软件在地勘行业的广泛运用,计算机制图也突显出其准确性高,便于编辑和共享,易保存等特性。由于工作目的及软件本身的优势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成图软件也各不相同。因此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就是成为之间的重要桥梁。
一、MapGIS、AutoCAD、Sufer、CorelDraw的基本特点
MapGIS是一个集先进的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主体的高效全汉字大型智能软件系统,在地质绘图方面也提供了强大地功能,其中空间分析模块专门使用月各种地质数据的处理。
AutoCAD软件具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能够精确的定义图形的各种属性,并可通过命令对数据进行运算,从而提高了图形的准确性,因此在建筑、测绘等众多领域广泛运用。但其对色彩,图像处理的能力弱,因此主要绘制剖面,及地形图。
Sufer软件是美国Golden software公司研发的图形处理软件,其中荣容纳了许多数学算法,如方向导数、梯度算子、地形建模、博里叶分析等,用以对网格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从而达到突出某些有用信息的目的。因此在物探(重力、航磁)、化探的数据图件的处理上有极高的优势
CorelDraw是一款重要的平面设计软件,对色彩,图形处理能强,能够实现一特殊的艺术效果,图形分辨率高,空间占用大,因此常常用来处理图幅较小,线条简单图件,(如报告论文插图)
二、MapGIS与AutoCAD、Sufer、CorelDraw 之间数据转换特点及其流程
1、dxf格式文件是转换的桥梁
在AutoCAD、Sufer、CorelDraw与MapGIS进行数据转换时会经常使用到dxf格式文件,dxf是一种图形交互的文件格式,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用于AutoCAD与其它软件之间进行CAD数据交换的CAD数据文件格式。DXF是一种开放的矢量数据格式可以分为两类:ASCII格式和二进制格式可以分为两类:ASCII格式和二进制格式;ASCII具有可读性好,但占有空间较大;二进制格式占有空间小、读取速度快。由于Autocad现在是最流行的cad 系统,DXF也被广泛使用,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绝大多数CAD系统都能读入或输出DXF文件。AutoCAD提供了DXF类型文件,其内部为ASCII码,这样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可通过交换DXF文件来达到交换图形的目的,由于 DXF文件可读性好,用户可方便地对它进行修改,编程,达到从外部图形进行编辑,修改的目的。
2、AutoCAD、Sufer、CorelDraw向MapGIS转换的流程
AutoCAD、、CorelDraw所作的图件的默认格式分别是(*.dwg、*.srf、*.cdr),因此用各自的软件将其打开并另存为*.dxf格式文件(其中sufer除了可以识别AutoCAD的dxf格式还可以识别MapInfo的mif格式,并且可以选择输出dxf和mif文件)。在通过MapGIS的文件转换功能装入*.dxf数据,输出MapGIS的wt、wl、wp格式的数据,最后在MapGIS输入编辑系统中成图。具体步骤:(注:sufer向MapGIS转换用mif格式为例)
用AutoCAD打开*.dwg图形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dxf文件格式保存启动MapGIS图形处理文件转换输入装入dxf保存生成的wt、wl、wp文件输入编辑新建工程添加wt、wl、wp文件。注意事项:1.在转换成为dxf文件格式是,最好选择R12的版本,如为6.5以后的版本可选R12以后版本;2.在转换DXF文件时不要对原图的块作爆理;3.在转换DXf文件时,注意原图是否有样条曲线,如果有最好做爆理)。
用Sufer打开*.srf图形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mif文件格式保存(设定输出矩形参数)启动MapGIS图形处理文件转换输入装入MAPINFOs数据保存生成的wt、wl、wp文件输入编辑新建工程添加wt、wl、wp文件。
用CorelDraw打开*.cdr图形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dxf文件格式保存启动MapGIS图形处理文件转换输入装入dxf保存生成的wt、wl、wp文件输入编辑新建工程添加wt、wl、wp文件。注意事项:corelDraw输出dxf格式文件时,导出方式应该选择文本,并由AutoCAD另存为R12的dxf格式。
3、MapGIS向AutoCAD、Sufer、CorelDraw转换的流程
三、MapGIS与AutoCAD、Sufer、CorelDraw 之间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AutoCAD数据转换为 MapGIS数据出现的问题
个人简历:
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现中国美术学院),学士;
1982年-1983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1984年-1986年,德国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与柏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
1986年-198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被授以作为表彰最优秀毕业生的诺尔曼・艾弗斯纪念奖;
1988年,成立个人设计工作室,为Adobe公司提供设计;
1989年-1997年,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1991年-1998年,就职于全球最大的出版O计软件公司Adobe,先后担任设计师,高级艺术指导,设计总管,负责全公司设计工作;
1998年,加入两方设计公司,任设计总监;
1999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1年,参加北京申奥工作,艺术指导;
2006年-2008年,任北京奥组委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
2003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设计、研究项目:2001 年参与北京市申奥工作,设计北京申奥多媒体陈述报告;2004建立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中心设计了奥运奖牌、奥运体育标识、奥运色彩系统、奥运景观系统指南、奥运门票等奥运设计项目;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任北京奥组委形象与景观艺术总监,负责北京奥运形象与景观设计工作;2009年作为学术总监与主要发起人负责申请、筹备、举办了ICOGRADA 北京世界设计大会。大会有40多个国家2000人参会,超过100场演讲,24个专业展览,成为推动中国设计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并担任世界最大出版设计软件公司Adobe 高级艺术指导与设计总管,负责全公司设计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国际重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多次被邀请作为设计比赛评委;在世界多地举办过学术讲座,主持过很多与设计相关的学术活动。
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设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2016年11月召开的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年会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教授就现阶段技术和数字化发展所引发的设计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问题进行了名为“Envision, Empower, En-hance―Design in the Era of 4th Industry Revolution”的主题演讲,在设计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更是吸引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发言中,其不仅对目前数字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更对未来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本期,我刊特别邀请到了王敏教授做客权威人物栏目,就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设计价值与设计蜕变相关问题接受我刊专访,深入探讨设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师的培养问题。
本刊主编:王院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我们知道,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年会上,您的发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其中有关人工智能所引发的设计变革方面的问题,更是得到了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您能进一步深入解读一下您是如何看待设计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的呢?
王院长:好的。首先,我想说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对设计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在未来,设计师的很多工作还将会被人工智能系统所取代。但其次,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某些工作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设计行业的消失,因为设计师的很多工作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因此我想,设计师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发展的关系。历次的工业革命,都带来了设计理念、设计价值的转变,也为设计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以一样。在人工智能、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工业4.0、新能源、新思维兴起的时候,也为设计领域和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刊主编:王院长,刚刚您谈到了历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问题,您能介绍一下四次工业革命都对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吗?中国在这四次革命过程中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王院长:当然可以,而且我个人认为将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梳理清楚对于我们现阶段把握好设计发展的脉络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伴随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发生时,设计师设计理念的转变、设计所带来的价值的转变、设计行业发生的变化,这都会给我们一些对未来的启示和思考。首次,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蒸汽机引发,人类进入机械生产时代,机器产生的能量大于人与动物的力量,机器取代了人工,带来了生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各种毫无美感的粗劣的机器,在人们为工业进步欢呼之时,莫里斯倡导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也开始掀起,随后新艺术运动,新装饰,青年风格等在欧洲形成,很多艺术家设计师投入其中,创造了大量的精美设计作品,今天仍为很多人喜爱,这让人们看到了艺术与工业结合去创造美的可能性;其次,电与工业流水线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能力远优于人的传播能力,人类通讯方式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福特的T型车流水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将汽车带进普通人的生活,也预示着工业产品对人类生活所将带来的巨大影响。此时出现的包豪斯带来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包豪斯倡导艺术与技术统一,功能性与极简的现代审美观,其后形成的现代主义设计潮流极大推动了工业化对人类生活形态与审美的渗透与改变,在这个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进程中吸引了众多人才,也产生了很多设计大师,设计的价值为社会所关注;其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60年代,从计算机再到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又一次引起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比如计算机的应用颠覆性改变了设计、印刷、传播的过程,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与设计的价值,3D打印势必引发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链模式包括设计价值的颠覆性变化;最后,第四次工业革命来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始成为新的热点,也是必为设计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与机会。
再来看看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我们错过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搭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7亿多互联网用户,而大量的用户就意味着更多的数据。2016年白宫前沿峰会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新领域深度学习领域中,中国无论是数量或是被引用论文数量都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深度学习的应用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购物平台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匹配并推荐其需要的商品,或是资讯类APP为用户匹配并推送相关的新闻讯息。除此以外,深度学习最终价值的体现其实还有更多,比如AlphaGO大战李世石,深度学习在背后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都是深度学习的研究范畴,也将是人工智能未来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本刊主编:王院长您的思路太清晰了!正如您所说,历次的工业革命都对设计和人类产生了几乎是具有颠覆意义的影响,那么我想进一步请教一下您,您认为设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设计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而我们如此众多的设计师将何去何从?将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呢?
王院长:这个问题非常好,它正是我们中国设计和设计师们面临的困惑,这里我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前面几次工业革命过程让我们看到,技术的发展淘汰了一些行业、工种,但它也不断创造新的机会、新的工作。在社会、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设计与艺术起到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将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作机遇、机会,来实现设计的新的价值。现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对设计新的要求、新的机会。设计的定义、价值正在改变,企业对设计的需求也在改变。这是一个拥抱创新、创意、设计的时代。近年来,很多大型公司开始并购设计公司;国内外很多商业学院陆续开设设计思维的相关课程,新加坡甚至将设计思维作为高中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创业。这里我们所说的设计师创业,并非开办一个设计师事务所,或者打造一个设计品牌,而是更多的涉猎到非设计行业。这些变化就要求我们不断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师、重塑设计师,作为最根本的,我们还需要重新定义设计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或是消失,或是大量削减人数,设计行业也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行业的消亡,正相反的是,未来社会更需要设计师,只是是与以往不同的设计师。我们要不断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师、重新判断设计的价值。设计师因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他们所普遍具有的同理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上对跨行业的经验,使他们可以为企业带来美化产品之外的价值。设计由最初对产品的关注被提升到组织与策略的层次,设计一词不再局限于有型的产品,而是一种策略思考。
本刊主编:王院长,您提到设计和设计师都需要重新定义和进行价值重塑,那么您认为当前的设计人才应该具备那些能力呢?一名好的设计师又应该如何定义呢?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foundation, speedy updating of softwares,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needs to be improved. For the teaching hierarchy is fuzz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stale and is not well connected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curriculum model from an angle of vocational abilities perspective is discussed, the "hierarchical modular"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urriculum system, the "layered" teaching programmes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thereby the new mode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urriculum under the guidance of vocational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is built.
关键词: 职业能力本位;层次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任务驱动
Key words: vocational competence-based;hierarchical modular;the "layered"teaching programmes;task drive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37-02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以职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分层次”教学,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职业能力内涵视角下的课程模式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点。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方向性和个体性特点。不同时期各个地区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MES、北美的CBE、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但由于国情不同和引进学习指导思想的差异,任何国外的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条件。如CBE的(DACUM)课程开发模式将能力分解成独立的细小任务,再把任务叠加组合成综合能力,强调以职业能力需求而非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来构建专业课程,缺点是没有体现非技能型能力培养以及完整的岗位技能需求,知识的系统性差。
我国职业教育在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德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对高职教育的学科系统化课程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出现了蒋乃平先生的“宽基础,活模块”模式、“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开发方法”(VOCSCUM)等,特别是近年来在高职示范院校中推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正在成为引领和推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虽然这些课程模式各有特色,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思想方面,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题转换为以职业分析为起点的课程。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发展,以“职业能力本位”观指导的高职新课程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式构建
将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下,不仅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适应当代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的革新。笔者认为,在职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扩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生源的差异性及不同就业岗位对办公自动化能力的需求,构建“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优化考核方式,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2.1 “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网络基本应用等内容,这套内容体系已沿用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日新月异,以上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遴选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实用的工具软件,包括系统维护软件、网格工具软件、财务会计软件、平面设计软件等。同时,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但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而且要求他们能进行局域网范围内的网络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工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增加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庞大,但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课时安排上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迹象。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紧密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置教学内容。
“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少、任务重,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基础层、强化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和强化层两部分内容为必修,分别对应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的考试大纲要求,这两部分内容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提高层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专业的需求和就业要求的实际情况,在后续两年的时间内选择相关的一两门课程,如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平面图形设计课程,对网页设计感的同学可以选修网页设计技术和FLASH动画设计等课程。“模块化”主要是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以便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如在基础层中将教学内容分成操作系统XP、电子文档制作、电子报表制作、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网页制作、数据库管理等七个模块;在强化层中设置电子文档高级应用、电子报表高级应用和演示文稿高级应用三大模块。“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2 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基础层和强化层两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学完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后最终要到达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地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起点高低不一、层次多、差距大”的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仍采用同一课时、同一教材、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实际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适应了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是在新生入学后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摸底考试,将摸底成绩划分成>=80、=60和
A层教学班其教学内容是强化层的所有内容和基础层的部分内容,课时为60学时,并要求通过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认证。
B层教学班也称为正常教学班,共80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的40学时完成基础层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第二学期完成强化层的40学时并通过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认证。
C层教学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与B层教学班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20学时的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采用分层次教学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A层教学班学生水平较高,对基本操作已经过关,以加强、提高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为主,教学案例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设定,具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安排上要以学生练为主;B层教学班学生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上课;C层教学班学生由于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较差,应加强上机实践环节,同时由于分层次教学后,这部分同学有可能会存在自卑的心理,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设计的教学案例和实验任务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能太难。
2.3 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任务驱动”是近几年被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中心,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任务展开,这些任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和实际工作岗位接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务设计过程中,根据各模块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通过信息化项目办公的充分调研,构建了若干个相关的子任务,如在电子文档制作模块中,设计了小报艺术排版、个人简历制作两个子任务,而在电子文档高级应用模块中,又设计了公文模板制作、成绩单制作(邮件合并)和毕业论文排版三个子任务。任务之间通过认知规律进行编排,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每个任务又通过“提出任务找出方案解决问题归纳提高”的四步教学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摒弃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贯穿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它使学生在分析任务、寻求解决方法中将知识与应用融会贯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以证代考,体现学生能力本位
“以证代考”是指学生参加国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或等级考试或水平能力测试等,以取得的证书代替课程结业考试,并赋于相应课程学分的一种考试考核办法。其目的旨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达到国家职业岗位(群)和行业工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自2008年秋季以来,我院开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实施了以证代考,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在在校三年期间必须取得一个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相关证书,以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 XP)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为主,兼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微软办公自动化认证(专业级和专家级)、信息产业部办公自动化(XP)等认证,并建立不同级别、不同证书之间的成绩互换标准。通过以证代考,成功实现了教考分离,明确了学习目标,规范了考试程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总结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已从普及性的初级阶段步入到高起点、重实用的新阶段,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5):63-65.
[2]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0):18-20.
[3]童之慧.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41-142.
[4]魏滢.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27-128.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更是如此,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书,将艺术的演变道路与特定地域发生的特定艺术现象相连结,从哲学的高度分析艺术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他指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所以我们认为,艺术的发展与地域存在紧密联系。
比如中国的美术创作自古至今都有以地域划分派别的传统,人们(更多是一些文艺评论者)将拥有“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者”的集合体称为某一“画派”,而这种“画派”的提法多以地域作为标签。北宋初期,山水画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派系善于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南方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以“平淡天真、布景平远、秀雅温柔、南方情调”为创作基调。近年来中国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创作的风格化凸显,同一艺术门类下流派渐现。如上海画派、岭南画派、四川画派等一方面代表了美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反映了美术创作吸收地域文化为自身鲜明特色的重要特点……
以地域为视角考察艺术不是什么全新课题,但以地域为视角、按照新的学科门类探知艺术教育的发展态势,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这种格局下,我们将会看到艺术教育所呈现出的别样风貌,以及近年来中国艺术教育的两个新趋势——精英泛化和大众崛起。
一、艺术学理论:多点支撑,步履维艰
在众多专家的呼吁下,“艺术学”理论冲破各种质疑,一跃成为“艺术学”学科门类下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这种安排是合理的,毋庸置疑的。因为这符合一般人文学科的内在逻辑,正如文学学科有文艺理论一样,艺术学科应当有一门从总体上规制艺术创作思想的子学科。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学科点少而集中。从地域角度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的问题所在。全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少数高校开设属于这一学科的专业。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单位有10多家,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拥有艺术学理论硕士点的单位有50多家,主要是: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本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一个,就是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的艺术学理论学科都是直辖市或省级重点学科。
这中间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除了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这4所学校的艺术学理论是在“升门类”前后一以贯之地延续下来,其余的高校都属于搭顺风车开设该专业,即从原有的专业教育衍生而来,或者是从文学理论衍生而来。即使把所有的学校都算上,其地域布局基本上集中在北京、上海一带。
2.缺乏地域间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现有的艺术教育单位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艺术学理论(主要指艺术共性)”和“艺术理论(艺术分门类个性)”。所谓艺术学理论是指凌驾于具体艺术门类上的通用性的艺术理论,如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传播学、艺术人类学等。所谓艺术理论是指某一具体艺术门类自身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电视艺术哲学、电影美学、电影语言学、音乐语言学等。“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不同于门类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不着眼于也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的研究,而是侧重从更加宏观,更加着重于思想、文化层面对各艺术门类进行把握和梳理。
很明显,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校是忽视这种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艺术学理论的,之所以从表面上看艺术学一级学科有几十家,但大多数学科点是脱胎于艺术理论而非艺术学理论。更严重的现实情况是,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不开办艺术学理论学科点,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乐于开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点,两者往往互相轻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互相也不往来,进而造成同一地域间的艺术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不能协调发展。艺术学理论原本应该在与艺术创作实践的携手共进中,引领和创造艺术实践,并最终形成文化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艺术创作也同样需要艺术学理论的倡导和引领。一旦落后于艺术社会实践,都会严重制约艺术自身以至文化建设、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不过,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了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可以切实加强对文化艺术发展表象、趋势以及内在规律的艺术科学理论研究。同时,艺术学理论还要注重加强自身有关研究目的、内容、范畴、方法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3.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应当充分结合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开展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应当具有国际化眼光,及时借鉴国外最新理论成果,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提升艺术创作水平的动力。通过研究一些特定艺术现象世代传承的原因和过程,上升为艺术理论的升华。比如,在河南南阳的一些县城,在逢年过节时,流行一种特殊的“节日乐器演奏”,乐队由五种特殊乐器组成:一个大鼓手,按照复杂的乐谱敲击一面直径2米、厚1米的空腔大鼓;一个小鼓手,单手敲击一面碗口样的小鼓;一位锣手,单手敲击铜锣;五位锸手,双手拍击两个铜锸;三位铙手,双手各拎起一面近20斤重的铜质乐器。五种乐器分工协作,演奏出令众人振奋的有节奏的打击乐。这种流传上千年的打击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礼教文化具有紧密联系。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问题,更多是一种文化问题。但这种文化自觉却是我们很多专业研究者所不具备的。
二、音乐与舞蹈学:根状结构,遍地开花
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呈现出明显的根状结构,即全国几乎所有的开设该学科专业的师资都可上溯到少数几家高校。根状结构的第一层级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单科型艺术院校,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之后向下发散,形成第二层级,包括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再向下发散第三层级,则是一些全科型艺术院校开设的音乐、舞蹈专业,如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而第四层级是师范类院校,主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第五层级是一些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寻根现象”较为明显。所谓“寻根现象”,是指某一种文化样态在经过不同路径的变化之后,最本质的东西总是指向它最初产生时的地域。音乐与舞蹈学师资大多可“寻根”至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舞蹈学的师资大多亦可“寻根”至北京舞蹈学院。当然,“寻根”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一种文化血脉传承。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是音乐和舞蹈艺术教育向来坚守着一种“精英意识”,即使在其他所有专业都在大规模扩招之际,音乐与舞蹈专业的招生规模比较稳定。特别是几所顶尖的音乐舞蹈院校,毕业生炙手可热。
2.民族艺术的地域特征比较明显。民族艺术的地域特征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与舞蹈教育模式。以舞蹈为例,资华筠在其主编的《舞蹈生态学导论》中,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划分为六大文化区——它们分别是:秧歌舞蹈文化区——北方汉族,以北方旱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黄河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花鼓舞蹈文化区——南方汉族,以南方稻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长江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藏族舞蹈文化区——青藏高原地区以藏族为主体,典型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以农、牧业文化为代表,属于游牧和农耕混合型文化;蒙古族舞蹈文化区——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温带草原游牧文化为代表,属于北方游牧和定居轮牧型文化;西域乐舞舞蹈文化区——西北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以典型的绿洲文化和游牧文化为代表,属于灌溉农业和游牧混合型文化;铜鼓舞蹈文化区——西南地区多民族,以农耕文化为代表;朝鲜族舞蹈文化圈——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朝鲜族,以海洋文化为代表(此文化圈分布于秧歌舞蹈文化区中的亚文化圈)。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上海音乐学院,该院教务处长周湘林介绍说,学院对挖掘本地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重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民族器乐领域中一件较为重要事件和新型艺术品种——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教授确立的一种民族器乐重奏形式,亦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师生长期艺术实践的成果。其以中国传统弦索乐和丝竹乐为传统承载源,除在乐器组合表层上与弦索乐有某种共性外,又从弦索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合奏乐的乐器性能表现、组合织体中汲取养分,借鉴并延展而来,可谓深深地烙上了胡先生对于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独特创作观念和审美情趣。再如,该校作曲系曾组织师生就上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青浦田歌(上海地区完整优美的原生态民歌,被列为上海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进行实地采风,对其传承发展作深入课题研究。一方面,感受青浦田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创作灵感,增加创作元素;另一方面,促进了解上海民族民间音乐,提升音乐涵养的同时,师生也为其传承提出宝贵建议。此外“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活动中,上音对于推进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彰显海派文化特有魅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晓峰在谈到将音乐教育与地域民族文化特征有机结合的话题时,介绍了该学院的特殊做法:“服务社会既是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从业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做法主要是,通过与文化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比如我们通过与《齐鲁晚报》的合作,以本院音乐专业师生为主体,组建‘齐鲁晚报爱乐乐团’,以音乐季的方式在山东各地巡回演出,既锻炼了本专业师生的基本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的公共文化建设。”
3.全球化引发的同质化与地域化带来的异质化相互冲突。这种“根”状结构,本应带来“异质化”和“同质化”两种发展趋势,但具体到这一学科,“同质化”明显强于“异质化”,这便带来了学科发展的大量雷同,上升到整体的学科文化层面,则是循规蹈矩,特色缺乏。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对于传统的守护和发展是毁灭性的,因为传统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差别。全球化影响下相同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使得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生存思考越来越趋于相同。在全球化的发展中舞蹈的发展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尽管它带来了某种新鲜的观念和思路,但它是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而出现,由于遵循共同的标准,使得舞蹈越来越没有地域差异。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的民族本性而存在,他所受的教育、他所生活的环境、他所说的语言甚至他的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全球化使艺术趋同化,地域化又使艺术个性化,这便造成了矛盾。
位于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音乐学院教授杨立岗介绍说,“我们制定了‘宽基础、重实践、以人为本、快出人才’的办学思想。以‘高起点、同类院系创一流’为奋斗目标,探索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通过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对山西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改编促进科研,并反作用于教学)、创作(以山西民间音乐为源泉)、表演(以山西民间音乐为特色,加强学生至知于行的实践环节)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所以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我们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山西民歌研究、音乐论文写作、音乐评论、专业英语、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等课程。”
三、戏剧与影视学:星罗棋布,“盗梦”空间
2011 年全国具有艺术类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数约900 所,其中戏剧与影视学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达400所左右。即一半左右的具有艺术类招生资格的高校都设有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可谓星罗棋布。每年有近20万戏剧影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怀揣着梦想,进入这个“盗梦”空间。
之所以称之为“盗梦”空间,是因为庞大的、遍布全国的毕业生群落与过于集中的就业市场之间产生错位,让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折戟沉沙。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的20%开设有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拥有开设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的高校。这其中存在大量不均衡现象。首先是地域分布不均衡,电影电视分布均匀,戏剧戏曲稀疏;其次是就业不均衡,电影电视作为综合艺术,就业面相对较宽,专业开设门槛相对较低,就业情况稍好,但戏剧戏曲作为一种对文化环境要求较高的艺术样态,专业开设门槛较高,就业范围较窄。再次,作为艺术的影视更是一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强势媒体,繁荣发展的现状和分工细化的模式(比如一个电影剧组有3000多人,100多个工种)造成该学科的生源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戏剧戏曲则有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束之高阁的危险。
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地域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1.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决定戏剧影视学是否具备良好的经济环境。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与该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和扶持力度对戏剧影视学专业影响很大。综观当前戏剧影视学发展较好的区域,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西、河南都在文化产业上投入巨大,但回报也是明显的。比如浙江,一个横店影视基地每年吸纳的戏剧影视人才就相当于该省连续5年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数量之和,而北京的怀柔影视城、中影集团、华谊兄弟等文化产业集团,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大量的戏剧影视人才加入北漂大军。
2.对传统文化传承程度决定戏剧影视学发展质量。以河南为例,众所周知,河南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较好,豫剧、曲剧等地方戏在全国拥有亿万观众,长盛不衰的《梨园春》《武林风》栏目,实景演出《风中少林》为戏剧影视学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这一点,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主任王松林感触很深,该校在课程建设上就采用了在广播电视编导素质教育模块中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程,主要目的是想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在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拓展模块中开设《河南曲艺演唱》《河南戏曲演唱》等课程,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的了解,传承河南文化。在绘画专业中专业教学模块中开设《专业写作与评论》旨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王松林还说,“我校非常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具体做法,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整个专业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聘请一些具有河南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传承人参与整个过程,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河南文化的独特之处;二是开设一些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如《河南曲艺演唱》《河南戏曲演唱》《河南民间艺术》等,增强学生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了解。三是举办各种河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专题讲座。
大学的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我们的戏曲专业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合作,为广大戏迷进行专场的戏曲演出活动。舞蹈专业把学生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结合,到九寨沟参加实景演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河南电视台合作共建电视栏目,为广大电视观众送上了新颖的电视节目。在开展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我们觉得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与开展社会服务相结合,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检验人才,才是真正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
3.高校所处行业为戏剧影视学发展带来特殊机遇。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国将这种特殊机遇形容为“强行业特色”,“我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三类:一是影视媒体及相关公司。二是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民用建筑类大型企业,从事文案工作。所谓‘强行业特色’,就是指上述长安大学的三大学科群及其对应的三大行业而言的。文科学生,包括艺术类学生,将行业企业选择也作为主要就业目标之一。三是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指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集体指导包括就业宣讲会、求职简历撰写辅导、招聘会专业负责人推荐。个人指导包括为每个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向实习单位推荐学生。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仍然偏低。”
四、美术学:均匀分布,异军突起
可以说,美术学科是最早引入地域概念的。2008年11月,广西艺术学院就曾经主办过一场以“当代地域美术”为主题的研讨会,详细探讨了当代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地域分布问题。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尽管在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美术学的地域特征正在消解,但强调地域美术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地域美术不一定与流派联系起来,区域是存在的,可能一个区域里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存在,但它不一定就是一个流派;第二,地域艺术不能与行政区划联系起来,艺术文化的边界不像行政区划那样明晰;第三,文化艺术是靠它的差异性而存在的,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地域美术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抵抗文化霸权以及行政霸权。
美术学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学科点分布均匀,发展均衡。中国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术思想同样遍布疆域,尽管近代高等美术教育大多都引入了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民族文化成色。反映在美术教育的地域分布上,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美术创作流派均匀分布,与美术教育结合紧密,学术发展齐头并进,在短时期内一些流派异军突起。
2.地域民族文化充分融入美术教育。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国说,“陕西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适当地将陕西地域文化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比如在《美术鉴赏》中增加对长安画派、黄土派的介绍,在《音乐鉴赏》中,将西安古乐、陕北民歌等极富地方色彩的音乐推荐给学生。学生艺术类社团如戏曲协会组织学生学习并表演秦腔、眉户剧、碗碗腔等地方戏曲。西安是全国影视重镇之一,在影视专业教育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影视精品解读》中增加‘西部电影’单元和影视中西部元素的内容;邀请作家、编剧、学者为学生举办‘西部电影’‘西部文学’专题讲座。”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鹏介绍说,该院非常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切入点,本科为选修课,研究生为必修课。结合学院文化特点建立“教授讲堂”,让每位正教授开设一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院本课程。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申报与实践并已成功结题。引进民间木雕艺人、剪纸艺人、皮影艺人进校传授民间技艺,根据地方文化特色编写人民出版社中小学美术教材,并投入使用。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咏清认为,艺术讲究个性,而民族性、地域性是艺术的最大个性。张咏清是渝西画派的创始人,而渝西画派正是地域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互相渗透的典型成果。“渝西是一片具有沧桑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文化沃土,到处是苍山翠竹,人杰地灵。这里有令世人瞩目的大足石刻群,有使游人留连忘返的茶山竹海以及保存完好的古镇建筑等,不仅昭示着过去曾有过的辉煌,更给这片日显现代的土地和城镇提升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文化和影响力。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成为我们艺术教学、写生和创作的天然基地。我们将课堂搬到野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足石刻,走进文化古镇,走进村寨梯田,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滋养。同时,我们通过考察、分析、研究、借鉴、吸收,为我所用。使民间艺术与学院艺术相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室内与野外一体,技艺技能学习与独立思考相辅,统一的共性要求与差异性的个性表现互补,课堂作业创作化、作品化。尤其是我们进行了石刻艺术的绘画转换和版画再现石刻艺术的创新研究,古镇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现代构成设计相结合等。通过这一系列转换、吸收、融合,使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着新鲜好奇,并富有成就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感染着作者,使整体艺术教学表现出可喜的新面貌,像‘大足石刻’组画、‘古镇文化’系列、‘荷塘梯田’表现等,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
3.全国范围内公立私立美术馆建设不减,美术文化普及效果喜人。在国家文化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都拥有了功能完善的美术馆。美术界艺术创作与展览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样态。除了艺术展览重镇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各地均结合自身特色定期举办美术创作交流展示活动。各类型各层次的艺术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展览馆展览活动异常丰富,展览形式多样,涵盖了个展、联展、主题展、邀请展、回顾展、复制品展、文物及藏品展、文献展、纪念展、捐赠展、跨界展等各种形式,内容丰富,内涵广阔。
五、设计学:“塔”状布局,“道”“器”两成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首次授予一名中国设计师。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的话微妙地道出了中国设计艺术学正在经历着一段黄金发展期。这与舆论界长期将中国设计定位为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恰恰相反。在我们正常的思维套路中,设计往往与创新密不可分,但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创新不足”一度成为舆论批判一切文化教育体制的逻辑起点,“没有创新怎么会有设计?”钱学森之问至今仍然回荡在耳边。在这种先天不足的舆论环境中,设计学冲破藩篱,以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果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塔”状布局,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设计学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寻求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进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共识。设计艺术教育与其他门类艺术教育的显著区别是:与市场的联系比较紧密,产品是设计的目的和归宿,尽管有些艺术设计生产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但设计必须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的确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当属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该校美术学院教师王晓玲介绍说,“新疆师范大学教师非常注重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以龟兹佛教美术为代表的传统美术遗产,在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传承、研究和弘扬传统民族艺术的理想地区。通过这一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区位优势,扭转本学科由于地处边远造成的不利处境。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具、教材方面,在创作经验总结、艺术理论探讨、民族美术研究方面,在教育实习、专业实践、艺术考察方面,在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方面,均全面融入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紧紧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积淀和少数民族美术创作题材的优势条件展开。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民族工艺品设计》《装饰设计》《图形设计》等课程依托新疆本土民族民间建筑、工艺品、服装、陶器、铜器、木器等艺术土壤,采集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当中,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资源,建立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材是课程建设中的基本工具,我们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教材,《美术专业汉语》《高等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教法——刘建新素描教学教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研究丛书——素描的理念与教学》《中国画》《油画》《新疆民族民间工艺欣赏》等十余本。”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总支书记、教授张勇介绍说,“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专业教学中采风、调研;二是民间艺人进课堂,开展示范教学——聘请了一大批各级传承人、民间艺术作为‘特聘专家’‘特聘教授’,使‘进课堂’常态化;三是以‘校地合作’为载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践并检阅‘尊重传统,懂得民间,面向社会’办学成效。”
当然,如一些学校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表示担忧,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徐亮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在逐渐转变,室内设计人才也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需求不减;平面设计师岗位却日趋饱和;传统的美术学专业更是面临着就业萎缩的局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就业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我校美术类毕业生中错位就业、频繁跳槽、有业不就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流向多为社会教育资源末端的县、镇学校或民办学校、培训班或作为储备干部,这部分毕业生占本专业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进入教育招考的公办学校的毕业生仅为少数,还有部分毕业生因为学过一些设计软件所以应聘到文化传播公司、装饰公司、摄影公司、婚纱影楼工作,与美术其他学科的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动漫、动画设计专业由于二、三线城市动漫环境、市场的不完善,绝大多数毕业生流向竞争激烈的京津地区,成为北漂一族;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专业也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需求不减,但存在兼职多,跳槽多,工作流动性大,自己当老板的少的情况(这与我校此类专业起步晚,创业成本过高有关);平面设计师岗位却因专业的大众化日趋饱和,就业前景堪忧。美术系毕业生虽然部分能找到工作,但是工作极不稳定,尤其是在装修公司、画室、培训班等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把这些单位作为就业前的缓冲地带,为自己积攒工作经验和创业资金,准备将来跳到更大的艺术设计公司,或来年再参加教育局的招考。”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白天佑曾经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一些独特做法,可以作为设计艺术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因我校是政法类院校,在以法学、公安学科为主体的前提下,如何突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课题。所以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下设了应用绘画这个专业方向,有刑侦绘画这个课程,就是考虑尽可能和公安、法学相结合,走一条有专业特色的路子。”
白天佑还介绍说,“地域特色文化是在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它以独特的、稳定的形式存在,是当地人们耳濡目染的最熟悉的事物,也是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无可毋庸置疑的。失去了这种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就等于失去了这个地区最具鲜明个性特点的文化精髓。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当中贯穿能代表甘肃文化的彩陶文化、庆阳剪纸等视觉元素,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西北地区的人文内涵。”
2.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使设计艺术教育与高校所处经济区的主要产品紧密结合。湖南理工学院尽管以理工科为主,但该院的设计专业却办得有声有色,据该院美术学院院长洪琪说,“岳阳地处洞庭湖畔,也是岳州窑文化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些资源等引入课堂,例如:在立体构成、编织、包装设计等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洞庭湖的芦苇作为设计材料引入设计之中;在陶艺课中,教师带学生参观岳州窑博物馆,把临摹岳州瓷和开发岳州瓷作为教学内容来展开。许多课程是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没有开设的,例如:地方美术教育资源(理论、必修)、文化遗产与保护(理论、选修)、纸艺(技法、必修)、编织工艺(技法、必修)、木浮雕工艺(技法、必修)等。”
3.各个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分别沿着“道”和“器”的两种层次开展设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设计理论界一直以来都有着关于道、器之间辩证关系的关注与争议。《易传·系辞上》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从艺术是物态化的精神产品这一本质属性来看,艺术具有道器合一的典型特征。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对世界本体的“行而上”的思考,对思想观念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贯穿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思维规律和抽象法则,皆属于道;而一切艺术作品的具象形态及其物质媒介,以及对这些物质媒介的技术性操作,皆属于器。因此,艺术是一个亦道亦器,融道器为一体的有机整合”。近些年,中国设计教育沿着“道”“器”两种层次开展艺术教育,成绩斐然。
如张鹏介绍说,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将艺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美术文化人才。首先在国际化合作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学院内开设国际实验班、引进外教数名、与国外知名院校实现学分互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进行短期与长期的学术交流等,课程体系与国际著名院校接轨,在美术文化人才的培养理念下,根据师范院校的特质强调“文化”的培养。建立人文教育部,开设系列人文教学课程,“美术文化”成为学院教学发展创新的一张名片。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创建设计专业专利设计工作室,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宗旨,引领全校各专业展开设计专利发明活动,现已拥有国家认定的学生专利近百项,有部分专利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设计教学。在学院所在地开设两大实验基地,即市属123艺术园区工作室、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室。学院开设的“艺术品鉴赏与拍卖”专业在社会实践服务中也为区域文化建设储备人才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艺术教育地域格局进行观察,我们发现,“精英的泛化”和“大众的崛起”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让我们以浙江艺术学院副院长项仲平的谈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在我看来,艺术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容争辩的趋势和方向,客观的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这种趋势和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传承和运用精英化教育的理念、精英化教学的模式和精英化教学的手段。
中国的艺术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目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的结构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与文科、工科的人才培养构成‘三足鼎立’之势。这种‘三足鼎立’,既体现在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对社会、对时代的作用和价值上。所以说,艺术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既然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社会需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