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21:5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职;光电子技术;课程设置
在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要求,重新对以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析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归纳出培养该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具体能力,并结合学校实训条件确定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立初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LED应用技术专业)的设立构想是在2010年初形成的。当时本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培养一批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满足LED新光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初中级人才,决定2010年秋季在我校(中职)新建LED应用技术专业。
在专业开设初期,并没有对当时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只是根据中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学校的实训条件,初步制定出光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以下几门:
光学基础课,是一门了解光的本质,光的基本规律和光学基本知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光学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LED封装技术课,了解LED芯片与LED灯珠的生产工艺过程,掌握有关生产设备的使用操作。LED电源驱动与控制,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介绍LED驱动电源的各种类型与工作原理,是LED产品应用的重要知识。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必须开设电子技术(模拟、数字)课程,这是电子知识应用的基础。同时还开设单片机技术课,实现对LED的编程控制。二次光学设计课,此门课是对LED出光效果的二次设计,使LED灯具更加符合产品的有关功能要求,采用的软件是Trace PRO,其功能是进行产品的建模与光学仿真。
以上几门重要的专业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了解LED的基本知识和封装结构,并且基本上可以将LED灯珠应用于灯具产品上,懂得电源驱动与控制方法。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上哪些具体的工作岗位呢?又具有哪些必要的素质和能力呢?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呢?我们并未详细分析和考虑过此问题。很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如何调整光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它更适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光电子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岗位与应具备的能力调查
1. 人才培养要适合相应的社会岗位和工作任务。
经历了前期的课程设置探索与教学实施,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脱离。故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对口专业的企业实习;通过派遣有关专业课教师到LED企业学习;通过走访当地很多LED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到当地LED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调查等,使我们对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工作使我们了解到LED企业有哪些典型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掌握哪些工作能力;了解到LED企业产品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机制,LED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以及LED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对我们实现“实训即生产”的实训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帮助。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总结出几个典型的社会工作岗位: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和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
2. 典型工作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
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是LED封装企业在生产LED灯珠产品过程中,需要操作有关设备的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对LED芯片与LED封装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熟练操作设备机器,要求心明手快,手脚协调能力较强,还有能承受长时间上班的身体素质等。
LED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是LED灯具企业在产品外观创新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几种产品外观设计软件,又能掌握简单的编程能力实现对产品的智能控制,并能正确组装有关LED灯具配件。
LED产品采购与营销岗位包括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产品的宣传销售工作,故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待人品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产品销售的有关途径和方法等。
三、学习领域的新课程改革
在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调查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后,就可以考虑对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重新设置,但是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应考虑另两个方面的因素,那就是中职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水平和学校的实训设备条件。
作为中职学生,他们不同于高职或本科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整体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厌倦,但对于动手操作等技能的学习却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故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不能太理论化,要多一些技能操作方面的训练课程,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训条件也是制约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专业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有配套的相关实训室及实训设备,否则实训课程无法开展,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无法进行。我校的实训室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相继建成LED封装室、LED检测室、LED驱动室和LED灯具组装室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校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适用于LED封装工艺生产岗位开设的课程有:光学基础课、LED封装技术课和LED检测技术课。同时配置了LED封装生产车间和一整套LED检测设备。通过以上课程和实训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适应LED封装工艺生产的相关岗位。比如LED固晶机操作工、焊线操作工、灌胶操作工和分光检测操作工等。
(2)适应于LED 灯具设计与组装岗位开设的课程有:电子技术课、单片机技术课和灯具设计课(Trace-PRO、PRO—E软件)。同时配置了单片机实训室、灯具组装实训室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实训室。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适合灯具外型设计岗位的人才和LED产品组装岗位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3)适应于LED产品采购和营销岗位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话和应用文课、礼仪课、电子电器采购和营销课等。通过以上相关课程的开展,能培养适合于产品销售、来料检验、LED产品业务跟单和LED产品网上开店、实体开店销售等具体工作岗位的人才。
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应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要求开展,由社会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归纳出具体的行为能力,再转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学习情境或学习单元的设计。以上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来说,具体的课程设置应视特定的情况而定。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分类号:G718.5
今天,电子电工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很多中职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已把电子电工专业当作重点培养发展的专业。电子电工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因此,电子电工的实训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
1. 动手实践项目老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今很多学校的电子实训教学很少注意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老师在每次实训前要花很长时间去讲实训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学生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结果,学生失去了实践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2. 实训监控指标陈旧,内容缺乏质量监控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尽管在内容上已经逐渐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与学结合的模式,但是对实训教学监控仍旧沿用原有的课堂教学的监控指标,使得监控结果可信度大大降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3. 实训反馈机制迟钝,成绩缺乏有效反馈
在理论教学中知识集合和理解需要时间过长,而实训教学重在技能的临场运用,学生动手操作的表现及时反馈才能生效,而大多数学校依旧使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分数来反馈实训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学消息的反馈质量。
4. 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体系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对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新进行设计与整合,使其符合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确定实训教学监控体系的准则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用户的满意程度”。实训教学质量可以用以下8个准则进行监控:
(1) 学生满意度:学生对整个实训教学的操作过程、结果及反馈的满意程度。
(2) 老师满意度:上课老师对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
(3) 学习可靠性:在完成实训项目之后,学生应该具备解决与该项目难度类似的问题和能力。
(4) 效果可见性:提供实训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记录及实验实训报告及总结,使得每次实训都有据可查。
(5) 企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对实训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和对实习生(毕业生)动手能力的满意程度。
2. 体系的组成内容
质量监控体系是把行业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实训管理人员及实训的硬件、软件条件、实训的手段、实训的信息等有效组织起来的一个综合的监控管理系统。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相关的实训设备和技术支持,制定一系列实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方案,对实训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制定配套的措施,激励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2) 良好的制约制度。建立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训督导组、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训社团等。各个层面直接应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形成良性循环,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教学过程,使质量得以保证。
(3) 合理的质量监控。完整的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数据和信息,如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结、课堂作业、心得体会等,根据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准则,形成质量监控报告。
(4) 良好的反馈机制。将收集的实训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及时反馈给实验室管理员、上课老师和学生,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最终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3. 实施的步骤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记忆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其核心在于把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以维修电工为例,将电工电子实训分为采用电气安装与检测、机电控制电路装调维修、自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基本电子电路装调维修等模块,使项目的设计贴近生活生产实际。
(2)确立实训教学的中心地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确立以实训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纽带,将课堂、实验室、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政策上、制度上规范实训教学,使得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质量保障。
(3)量化评价指标
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准则进行指标量化,综合运用运筹学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教学法,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 总结
电子电工实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而就,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用科学的方法,将实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控体系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卫兵.电子电工技能训练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
一、分层次实训的提出和指导思想
1.受大环境和小环境影响,目前技工院校改变了生源结构。其结构大致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好,但读高中后升大学的可能性不大;初中阶段成绩较好,但家庭经济困难,希望掌握一门技术,能早日就业以分担父母的经济负担;初中阶段成绩、表现均不好,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只能送到学校,或父母管不了,送到学校来希望学校和老师帮着管教,这部分学生占一定的比例;高考落榜生也有一定的比例,由此看来,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较差,家庭环境、经济条件都不好的学生依然是技工院校的主体,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2.学生厌学、失学、辍学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有:(1)中学学习养成的惯性使他们感觉到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内容比较难于接受,有畏难情绪;(2)学校总是以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对能力、知识、兴趣各异的学生在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进行施教,削弱了教学的针对性;(3)认为到职业学校学习主要内容就是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不清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用来指导实践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并为今后发展积蓄后劲;(4)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化凸显,一部分差生难以适应,他们觉得受到冷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3.客观面对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理论的再延续,对实训工作的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学生群体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实训,使得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这显然不行。我们在车工实训中开展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实训,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题的教学研究并加以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技能的掌握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达到了相应的实训要求,实现了以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理性对待差异、多级分层递进”的分层次实训模式。
综上所说,所谓分层次实训,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基础差异、动机差异、素质差异的前提下,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订实训目标、实训计划、实训要求,在设计实训内容,控制实训进度,变换实训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它的特点是:实训内容的梯度性,实训对象的全面性,实训程度的针对性,实训效果的同步性。
二、分层次实训普通车床方法
1.实训教学目标分层。在分层实训前,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实训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习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实训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实训难度,练习量过大,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更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实训任务。要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质量。
2.实训教学计划灵活。灵活机动的实训计划是实训学生分层以达到实训目标的保证。在实训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按不同层面编组进行辅导,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学生在同等层面环境里,有横比,有纵比,充满朝气和活力,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既乐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容易在共同活动中接受教育,相互诱发增强自我教育力量,既促进学生的转变,又催发优秀学生成批成长的共同效应。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将05级机电高级技工班虚拟分解成试验班,通过学生课堂提问,车刀刃磨、练习工件的加工质量,操作技能及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统计,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划分为A层面(综合素质高、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B层面(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面(只为学技能,早就业,素质、基础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由教师掌握调节、不排名次、不宣布等级,只宣布每组人员在操作及练习中的不同要求,对每周实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并随时恰当地调整其层次,并加操行分进行鼓励。
对于C层面的学生,有的就是天生的动手学技能比动脑学理论有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灵活地改变教学计划,让不愿意学习理论课的学生早进入车工实训基地,先动手学技能,再回过头来学理论,满足他们尽快早动手的愿望。通过看录像中的虚拟事故的现场,让他们知道安全实训的重要性,使他们清楚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实训。通过加工的工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他们知道车刀角度的确定是以加工性质、工件材料、刀具材料不同而确定等基础性知识,清楚菜刀和斧头之所以形状和角度不同是因为加工对象不同。这些知识点都在《车工工艺学》教材上,以此引导这部分学生重视理论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兴趣。
3.实训分层次授课。在实习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学优、学困生的“分”的环节,“多”而不散,“合”而不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应从各类学生中了解加工工艺和测量方法及尺寸控制方面的困难,及时调节实训节奏和实训进程,从而提高每天的实训效果。同时,在实训中,我们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实训目标,课后检查达标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总结、调整、完善,达到再提高的目的。
在实训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A、B、C三个层面上的学生要予以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更要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真正使学生在实训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实训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励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对于C层面的学生更要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如在A、B两层面的学生已经进入梯形螺纹实训时,可将他们以前已经加工好的三角形螺纹与正在加工三角形螺纹的C层面的学生进行比较,帮助C层面的学生找出是因为“刀”没有磨好,还是切削用量没有掌握好的原因,结队帮扶,直至成功地加工出三角形螺纹,让他们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同时实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训,用爱心唤醒学生的信心;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使得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考评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实施分层实训的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自行选择申报,如中等生和学困生在技能上进步很大的可申报中级工考试。对实训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用激励评价,首先肯定他们的成功进步,同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一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严谨、善思、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加具有创造才能,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奋斗。
三、分层次实训成果和体会
分层实训的实施使我校的车工实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作为试验班的05级机电高级技工班,99%的学生完成了实训计划,取得了高级工证书。还有一批学生申请参加了数控车床的学习,由于有着深厚的车加工功底,这批学生认真学习数控编程方面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就掌握了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
1.分层次实训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强化技能操作的要求,避免了“教”与“训”的脱节,由单一的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更好地实施分层次实训。它促进了教师对“教”与“训”的思路、“教”与“训”的方法、“教”与“训”的手段、“教”与“训”的过程的设计及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教”与“训”的的水平,促进、培养、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
2.分层次实训较好地解决了实训统一的计划和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这样使实训内容和方法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实训过程顺利开展,实训效果好。同时分层次实训形成了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递进”机制,使学生思想感情处于激发状态,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建筑;理论课;实训课
一、如何上好理论课。
理论课相对于实训课来说有些枯燥,但理论知识是对专业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果缺少上理论课的环节,直接上实训课,就会缺乏基础知识,知识就会不系统,同时还会出现仪器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或安全事故。要上好理论课,首先要求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它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通用的、比较常见的,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学生,学生也可动手演示,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感官。
3、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4、启发法 。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举一反三。
5)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现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同学们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如何上好实训课。
实训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实训课的优势是学生亲自参与、气氛活跃、锻炼动手能力、加强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等等。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上实训课并不是那么轻松,因为我们要思考很多问题。
1、实训准备。物质上:每一次实训课前,实训老师应列出实训材料清单,包括仪器和工具等,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为实训打下基础。思想上: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各环节的要求。分组准备:分组时应做到合理搭配,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做到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2、实训精讲及实施。实训时,根据专业的特点,首先必须对学生强调安全事项,以及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即按照什么程序去做也就是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少,实训的场地又宽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可以同步进行,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或者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全部一起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可以再单独辅导。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多,实训的场地又窄的话,那么实训老师就可以先培训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把小组长培训好了以后,各小组组长再回到各小组进行本组的培训,小组培训时实训老师要到各小组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培训完以后,所有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每次实训任务。
3、实训检查、总结。实训课中,实训老师可以抽查3-5人或按小组每小组抽查一人,抽查时注意高、中、低搭配,以便掌握各层次学生对本次实训课的掌握情况。并对本次实训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老师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总结本次实训课同学们对本次实训内容掌握情况。
4、清理实训场地,巩固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完后,实训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实训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实训日志》,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填写《实训日志》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水平相对差,但动手能力较强。既然学生喜欢实训课,我觉得凡是能开设实操的内容都要尽量开设,作为教师,想法设法使学生成才是我们的职责,学生满意就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肯定。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中职生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
2、模型制作。建筑物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
3、开展Auto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如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组合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建筑行业中,计算机绘图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早已取代了手工绘图,使用AutoCAD专业软件绘制建筑图形,可以提高绘图精度,缩短设计周期,还可以批量生产建筑图形,缩短出图周期。
选用的教材为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教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组成。因为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只有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才能分析生产实际液压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而更好地进行液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工作。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液压实训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了安全操作规程及实训室7S管理制度。
2.心理特点
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愿意动手操作;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参与课堂的热情。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液压设备维修工岗位职责要求:液压系统基本组成及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能处理常见的故障。
四、教学目标
1.专业技能目标
能够看懂一些常用的液压元件图形符号,能够根据系统工作循环和动作要求及图纸读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2.知识目标
了解液压元件的作用及图形符号的意义;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熟悉液压设备的工作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岗位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借助教具、flas、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对比、分析、总结,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归纳、提升、总结一般液压系的组成。教学难点液压传动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方法,结合初中物理学所讲的连通器模型,揭示液压传动系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为原则,采用PBL教学模式,从终端问题开始,向上形成逆向问题链,并逐一解决。
六、教学方法
1.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主轴架构,问题来源于专业领域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背负学习责任,侧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习技巧,课程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2.分组教学法
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学地点
液压实训室(理实一体化)。
2.教学资源准备
液压实训设备(液压泵站、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油管、液压缸)4套,换向阀教具1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书、拓展阅读资料。
八、教学过程
1.导课
本次的主题:液压体系的构成与特色。主题的描绘:液压体系一般是经过于液体压力来推进液压缸的活塞运动来完结预订的价值。本主题是:要经过于“液压体系示例”作为学生直观出现液体压力是怎么样发生的、进行传递的以及如何进行操控的。与此同时,讲述中也阐明了其主要特色。
2.授课
液压体系构成及特色,液压传动体系的构成及图形的符号。
3.逻辑关系
液压体系,完成运动,压力操控,方向操控,速度控,杂质滤网。
4.事件
轿车揉捏作废机
5.轿车作废体系定论
(1)液压体系是由动力设备、操控调节设备、履行设备、辅佐设备所构成。
(2)液压体系是以有压力的液压油作为介质转换和传递能量的设备。
(3)典型元件:泵、阀、缸、滤网等。
6.运动状况
鉴于在ERP一体化影响下的课程内容特征,我们采用“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摘 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技工学校汽车专业的一门必选专业课,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笔者从五个方面对技工院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现代汽车为提高其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然而该课程教学对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对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驱动防滑转系统(ASR)、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辅助制动系统(BAS)、安全气囊(SRS)、汽车雷达防碰撞系统;汽车变速系统,如电控自动变速器(EAT)和无级变速器(CVT);电控自动空调(A/C);刮水器与电控门窗;巡航控制系统(CCS);电子控制悬架(ECS);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中央门锁与防盗报警系统;车载网络技术;其他电子控制装置,如汽车电子仪表、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以及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必需、易懂、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产业的实际岗位相对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后,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教学方法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探索实施适合职教规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将企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企业,实现与即将从事的职业或岗位“零距离”对接大有裨益。
三、实训场地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场所采用一体化教室,在便于开展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训场地的设置与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实景平台相一致。如在车速表检测实训中,采用标准型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测量装置、速度指示装置和速度报警装置的配备应与汽车安全检测线设备相一致。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检测操作规程,先对车速表试验台和被测车辆进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再对被测车辆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整理和清洁。实训场地的建设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训,而且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技工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适应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是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取证并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对于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方向的学生,要求其必须取得汽车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为了方便学生取证,提高取证率,学校应把取证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即把取证培训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五、考核评价与实习就业对接
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纳入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查、信息采集、评价、反馈等措施,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的安排过程中,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优先推荐和安排优秀学生。
六、小结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从教学调查及反馈来看,许多学生都重实训、轻理论;喜欢进车间,不喜欢坐教室。但是真正在车间实训车工时,往往有的学生轻视基础的车床技能;有的学生明显信心不足,站在机床前畏手畏脚,不敢动手。针对种种心理情况,笔者认为应从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车工技能的重要前提。如何用培养学生自信心来提高车工技能训练成效,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生学习车工技能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说学生对学习车工技能自信心不足?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高一年级车工班第一次车工实习前的调查情况分析,表示对学好车工有信心的仅占35.24%;认为车工工种有前途的占49.32%。而跟踪该班学生第二次车工实习的调查显示,表示对学好车工有信心的学生占77.9%;认为车工工种有前途的占64.7%。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自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认为职校没出息,缺乏学习动机,丧失信心
2.基础知识薄弱,自认智力低下,认为初中学不好,现在更学不好,看到车床时更担心学不好
3.对车工技能了解不够,认为车工难,同时心理素质差,缺乏学好的信心
二、学生信心不足对学习车工技能的影响
从实际调查来看,学生信心不足对技能掌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车工技能的形成
车工技能训练中,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在上机床操作时觉得害怕;本该一次走刀完成的加工用了多次走刀,总害怕车刀会崩掉;而有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做事则会偷懒,怕脏、怕苦、怕累。
2.影响技能的深入掌握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实习车工时,总是以指导教师为中心,
认为教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做,绝不敢越“雷池”半步,也不多加
思考。
3.影响技能学习的融会贯通及全面提高
缺乏信心的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技能水平抱有怀疑态度,很难触类旁通、不断提高。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几个途径
通过对自信心的成因和影响两方面来看,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实训效
果。那么,如何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以下是笔者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基础,学生如果对车工无兴趣,则很难学好它。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参观工厂、参观车工制作样件、对机床进行解剖、了解其结构原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车工技能产生兴趣。
(2)采用“激励机制”
教师的赞许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更为有效。当然,教师激励学生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过分表扬会导致虚荣
心,而使学生停步不前,并产生不切实际的自我满足,最终反而会丧失信心。
(4)在实习中采用学生互评、互检、互学、取长补短的方法
教师要注意到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同学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认可,可以共同促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位学生学好车工技能的信心。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智力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
信心
从智力水平及基础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实训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个别指导
实践表明,在个别指导的前提下,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明显减小。
(2)按接受能力不同实行分层、分组教学
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较易达到目标。
(3)注重车工技能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
要做到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车工技能的规律。
3.有效的指导和示范,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信心在相当程度上与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与示范是分不开的,进行有效指导和示范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注意制定目标的可行性
向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导致学生达不到要求而丧失信心。也要避免低估学生的水平,提出过低的目标,导致学生的信心过度膨胀。
(2)科学规范地示范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与理解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并加以体会,会深入理解,在操作之前就会产生能够掌握好的自信心。
(3)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往往只注意某些工件加工的结果如何,而对加工过程常常不加注意,这就不利于记忆并熟悉操作的特
点,这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先进行自检,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引导,帮助总结,不断提高训练要求。
(4)采用严、宽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车工技能的训练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应严格要求学生按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和野蛮操作,“严格”
把关。但是,如果在过程中一味地强调严格,会使学生的心理过分紧张而产生压抑,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水平,教师做好从旁协助,这种严、宽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取得成绩。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网络课程 教学改革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操作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中职学生多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一般或较差水平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希望能通过中职教育学到一技之长,以达到补贴家庭经济或自己经济独立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因为自己喜欢玩电脑游戏。这些学生自认为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实他可能连简单的WORD操作都不会,更不用说复杂点的专业软件操作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管理。
二、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且不断高速发展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本课程面对中职学生系统介绍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nternet、网络搭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了解简单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学会搭建简单局域网,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小型企业、学校、单位的网站进行维护管理。
三、教学现状
由于大部分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所以很多学生喜欢技能型、操作型、活动型等课程,不喜欢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较难的课程。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正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也远不如FLASH、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软件操作那么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吃力。
而且,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科学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教材存在知识老化、脱离实践的现象,知识逻辑相对中职生而言难以理解,没有一本相对简单实用、适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教材。
另外,大部分中职学校网络机房设置落后,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而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由于中职学校规模的局限,实训机房建设资金紧张也是限制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方面。
四、教改措施
首先,调整教学内容,选择中职学生易于理解容易操作的内容。大部分中职学生自身不善于理论学习,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再加上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相对简单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授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侧重的选择实用性较强、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例如,IP地址的规划;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判别;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等。这些知识点不仅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并且易于理解,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操作中相对简单的操作,不仅能满足中职生对网络的初步学习,也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一些最简单的网络方面的工作。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中职生素质较低,逻辑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自身情况深入浅出的讲授,尽量避开理论较强、相对枯燥的知识点。特别是在课堂上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要尽量引用实例,将抽象的知识点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方便学生掌握。
五、以赛促教、考证助学
自从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以来,已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可喜局面。技能竞赛紧密衔接企业需求,引导各中职学校重视技能教学,推行教学改革和知识更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中有网络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比赛项目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省赛、国赛的教和学生的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改善教学方法,将辅导技能竞赛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有效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改革中,强化技能教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改变。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除了参加技能大赛之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时可以通过考取多种认证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如果把考证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数控铣工;双师型;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造成数控专业的技术人才的短缺,所以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职业学校近几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在校生数大幅度增加,各学校也纷纷在数控加工实习设备上进行投入,保证职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初中生升入职中后由于个性及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尤其是《数控铣工实训》作为本专业的重点技能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上机动手操作力和应用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从对数控铣工加工技术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熟练运用呢?这必须以“学生主体”为基点,既要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数控铣工》实训课程中如何使学生“乐学”,然后达到“会学”?现结合我校情况在此探讨。
一、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一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于教师。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传授给学生一碗水。数控实训指导教师对数控加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对原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铁路一中、体校、艺术学校、旅游学校、供销中专等学校实行资源整合,现在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职业技术学校。随着普通高中的逐步萎缩乃至完全消失,出现了文化课教师剩余,而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现象。那么,国内很多这样的学校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我校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为48%,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30%,与教育部提出的到2010年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60%的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非本数控专业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在进行数控实习前,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制订了如下计划。①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鼓励并支持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型。利用“结对子”形式,由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非本专业教师(如机电技术、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进行为期四周的《数控铣工加工》实训,辅助专业教师教学。教师转型成功后,学校组织这些老师参加国家、省级的数控培训班,提高这些转型成功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②从普通铣床实习指导教师中,选取具有一定文化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参与数控加工技术有关知识的培训。③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要求学生完成的课题,教师必须先完成,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交流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二是对学生进行过关激励法和互助式教学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数控铣工教学中,很多时候一些老师觉得很简单的零件编程,不少学生还是感到摸不着头脑,找不到窍门。数控学习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通百通,因此,突破入门关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数控加工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数控铣工实训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制图、数学、车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数控铣编程、CAXA制造工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普通铣工的实习。对零件图的解读、坐标系的建立、坐标点的解算等均有所掌握,特别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作台移动方向等都有了感性认识。但我们的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从“乐学”,然后达到“会学”?
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了以下两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1)过关激励法。学生已有知识:经过各种造型的单项训练和组合训练,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各种曲面加工刀具选择和切削路径设计方法。(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计划如下所示。实训项目:数控铣工加工;实训周数:4周。实训班级:二年级数控专业1班,人数40人。CAD/CAM:实训室一间。设备:广州数控铣床10台。实训教师:本人、转型成功A老师、转型成功B老师。实训内容:A、B、C、D、E、F(图略)。时间及任务安排:第一周完成A、B两图的手工编程及加工,第二周完成C、D两图的自动编程及加工,第三周完成E、F两图自动编程及加工,第四周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想象力。
①过关要求。A.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实体或曲面均可,但尺寸必须符合实物要求,形状完整,造型方法恰当。B. 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运用得当,刀具类型和大小适合零件结构特点和尺寸大小,加工参数选择合理。
②过关教学过程。A. 本人最初在CAD/CAM实训室负责帮学生复习手工编程,学生将第一关(A图)编好程序后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过关经检查后到机床上机加工;没有过关的继续在CAD/CAM实训室进行编程。如第一关过了,即可进行第二关(B图),用软件造型编程加工。如此类推下去。B. 将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C. 测绘和造型(一般需半天)要求每位学生都对实物进行测量,分析零件结构,小组讨论画出草图, 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必要的时候由转型成功A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D . 在机床实际加工过程中,每位学生独立将程序传入数控铣床,进行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直至全部完成。本人负责过第三、四、五、六关学生的实训指导,转型成功A教师负责在CAD/CAM实训室指导学生造型与编程,转型成功B教师负责指导过第一、二关的学生实训指导。对学得较好的同学,教师可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编程,并引导他们分析比较最佳编程方案,通过练习养成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精益求精地学习,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③过关奖励。过了第六关,奖励一个纪念品(F图),实训成绩95分;过了第五关,奖励一个纪念品(E图),实训成绩85分;过了第四关,奖励一个纪念品(D图),实训成绩75分。通过层层过关,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编程的要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从“老师要求学”变成“我想要学”。
(2)互助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辅助过关了,但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有代沟,在沟通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同学。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过关激励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助式教学法。①当过了第三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一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5分。②当过了第四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二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8分。③当过了第五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三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10分,依此类推。通过三周实训后,全班40人,有10人能通过六关,16人能过五关,35人能过四关。到了第四周,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同学加工出“剑”“斧头”“洗发水瓶”等这些与生活用品相关的作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互不服输的学习气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勤于提问,互相帮助,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互助式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辅导另一个同学过关的同时,也达到了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真是一举多得。
遵循《陕西省普通高中薄弱课程与选修课程建设研究实施方案》,我们在总结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在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们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薄弱课程与选修课程”实施的探索,除平时按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在暑假集中10天对学生进行了集中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实践研究总结如下。
一、实践研究背景
高中课改的核心在于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二、现状描述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全市总人口83万人,有普通高中13所,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4所;宜君县总人口约9万人,其中初级中学6所,普通高中1所(宜君县高级中学),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不足千人,高中招生安排在第三批,所以生源很差,学校从高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全部精力放在高考科目上,即使这样,本科升学率还是很低,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后升入高职院校或直接就业,如何培养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使这些同学高中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是本次实践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实践研究的主要目标
1.调查了解高中薄弱课程与选修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
2.分析高中薄弱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原因。
3.探索高中薄弱课程和选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提出高中薄弱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方面的建议。
四、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筹划启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积极吸收学校骨干教师加入,在广泛学习中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研究。
2.制定实践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摸索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为薄弱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实施提供决策建议。
薄弱课程与选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有:第一,这些课程与升学无因果关系,但对学生素质有提升作用,可谁考核、谁评价、谁认可,社会、学生、学校观念很难改变。第二,这些课程受师资、设施、生源、兴趣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选修课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求各异,统一实施有难度。第三,这些课程投入都很大,空间、时间上的矛盾冲突较多,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尝试分类分层推进,具体是将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的必修课按教学计划统一实施。将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借鉴国内外的做法(如欧美倡导的“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我们探索了倡导课程间的综合渗透的“学生素质综合集中培训”。
3.培训内容(实践研究)。
在2011年暑假7月11~7月20日,利用10天时间,设置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果树栽培、音乐、美术等六大类27门课程(见表1)供高一高二年级共636名学生选择。学生选课情况如表2所示。
4.实施。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分成13个教学班,选了学校部分物理、计算机、美术、音乐、通用技术,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外聘4名(电子操作、电工操作、农艺师、网络工程师)共28名教师,另外抽调管理服务人员10名,组织实施培训。组织培训所用设备主要有我校两个计算机教室,职业中学计算机硬件操作实训室,职业中学中、初级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电工技术初级、中级实验、实训室以及电子、电工、电力拖动三合一实验室。
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着重让学生在高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践中加深和验证所学知识,为学校电子技术班准备了收音机、电子门铃、对讲机、万年历等电子制作套件让同学最后每人完成一件,电工班的同学怎人完成一块家用照明电路的布线安装模版,并实训了用接触器控制电动机的电路等实训项目。课余时间,由学生组织各种校园活动和社区服务,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全部动起来了,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本次实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收获
1.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费困难。本次集中实训,采购各种实习、实训耗材3万元。水电费2万元,教师补助共计5万元,其它1万元,共计11万元,生均173元。(一般的高中学校还没有实习实训设备,如果再采用租赁方式解决,费用会更高)。经费全部由学校自筹,而我校每学期学费收入约30余万元,对于一个学生不足千人的学校来说,筹措这笔经费的困难相当大,如再无其它筹资途径的话,这种集中实训今后将无能力举行,肯定不能坚持下去。
(2)师资馈乏。普通高中通过技术、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师资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教师培养体系中无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校编制中也没有这种编制,学校的办学经费中也无专门用于外聘这些教师的经费。经过这次培训,我们认识到,高中的物理老师或其他教师在动手能力,培训学生的实际技能方面还难于胜任,所以薄弱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也受到师资的限制。
(3)家长不支持。在传统观念中,家长认为学生到学校就是考分、考大学,学校利用暑假时间集中搞培训和社区服务,学生在校增加了家长的开支,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不支持。
(4)社会不认可。长期以来,高中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升学教育,高中搞技术教育会被认为是不认真搞教学,放弃学生。所以社会多不认可,甚至认为这样的学校是技校,不管升学,只管就业,影响高中学校的招生。
(5)学生安全压力很大。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传统的课堂授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毕竟要用一些工具,要接触220V和380伏的强电,要走出校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所以学生安全是学校最大的担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的责任不可推卸,集中培训十天时间内,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和预案,如履薄冰。
六、经验及总结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培训这些课程力求以实践为主,学生自已选课,学校不加限制,所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特别是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自已的动手机会,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电子班的同学亲自组装的电子产品发出声音时,那种激动是他们以前未曾体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