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生支援农村工作计划

医生支援农村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22 10:26:24

医生支援农村工作计划

第1篇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多年来,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卫生二元结构突出,城区卫生资源丰富,农村卫生资源匮乏。城区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医院6所,农村有卫生院42所。全区有3322名医技人员,其中城区 2906名,农村乡镇卫生院416名。 332 名高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 330名,农村仅有2名。1012 名中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994名,农村仅18名。医技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692名,其中城区691名,农村仅 1名。

在全区1557台件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中,城区有1362台件,农村195 台件。从经营状况看,20xx年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 215万人次,其中城区133万人次,农村82万人次。住院病人7.21万人次,其中城区 6.65万人次,农村仅5600人次。

面对城乡卫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何解放思想,充分集约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突破农村卫生发展困境,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对这种状况,过去我区也和其它地区一样,对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如新毕业分配到城市医疗机构的学生先要到农村医疗机构锻炼一段时间,设想上是将学到的新知识带到农村,而实际上新毕业的学生由于临床、管理等经验不足,起不到较大的指导带动作用。又如城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高、中级技术职称前要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一段时间,派出医疗车和医疗队到农村巡回医疗,到农村设立指导医院、合作医院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部分农民群众就医,对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实施情况看,存在点少面窄,支援不稳定,时间不长久,范围较局限,形式较单一,效果不明显,各方不满意等等问题。

如何迅速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找到一条长期、稳定、见效快的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局深刻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工作以及卫生部推出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和重庆市卫生局开展的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项目,认真思考、创新思路,确定了以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师带徒拜师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城市卫生资源全方位的长期稳定地支援农村卫生,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一对一师带徒活动”,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探索统筹城乡的新路子。

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在支援方式上,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层是由一所三甲医院帮扶15个中心卫生院;二层是由城区6个二级医疗机构帮扶27个乡镇卫生院;三层是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帮扶辖区村卫生所。

第二,在支援内容上,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拜师活动,支援单位选派管理、医疗、护理、医技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好、业务精、医德高尚的人员为师傅,其徒弟为各受援单位的业务骨干,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协议、举行拜师仪式。师傅每月必须到徒弟工作的单位带徒3-5次,徒弟每月也应到师傅工作的单位跟班学习3-5天。师傅应拟定带徒计划,并以师徒关系的名义在每年年底分别书面总结当年学教活动成果,接受我局的考核。二是管理援助。支援单位派管理方面的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分析、解决一些关键性的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徒弟到师傅单位进修学习,举办医院管理、病历书写、疾病控制等专题讲座,使受援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迈进。三是技术援助。以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质量评价、护理示范、流行病调查、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形式进行技术援助,有计划地免费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四是设备援助。各支援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新购买适宜医疗设备或将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无偿赠送给受援单位。

第三,在工作落实上,有四个要求。一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认识,抓出成效。二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三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既要扩大覆盖面,推动工作普遍开展,又要集中力量。四要强化宣传、及时反馈信息。

我局实施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与以往 的支援方式比较起来,应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一是全面铺开的支援,采取三个层面的逐层渗透,要克服以往点少面窄的缺陷。二是全方位支援,从技术扶持、管理援助、服务功能、医疗安全、诊疗设备等全方位地予以支援,要克服以往只注重技术扶持的缺陷。三是长期稳定的支援。拜师活动,建立师徒关系,是取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师徒关系比师生关系更长久稳定。这样就建立了一种十分紧密的教学关系,针对性、实用性强,能很快提升徒弟的技术水平和被帮扶单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造血”功能,要克服以往支援短而不稳的缺陷。

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基层卫生 支援 新农村建设

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始终是中国政府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2002年,政府第一次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施城市卫生机构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益尝试,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卫生支农工作,更是一次卫生制度的创新。

一、城市公立医院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应最担的社会责任

《国家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医疗卫生保障、医疗卫生管理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上来。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应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在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完成支援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各项任务,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由于各方面原因,社区和农村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众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造成主要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的公立大医院,现在却要收治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浪费了宝贵的卫生资源,又加剧了群众的“看病难”的问题。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公立大医院应承担起指导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的职能,通过支援基层、业务指导、协作托管等形式帮助培养基层卫技人才,加大对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积极承担加快发展社区和农村卫生的各项义务。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传、帮、带、教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水平。

二、城市公立医院支援农村基层卫生的重要性

1、是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

就卫生工作来说,我国的卫生资源少,却要支撑占世界1/3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这种国情决定了在城市卫生工作中,必须寻找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用有限的资源为人民的缝康办更多更好的实事。国内外长期的实践证明,积极发展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以乡镇卫生服务为基础,形成乡镇卫生服务与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合理分工的卫生服务体系,是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节省成本支出的重要途径。如果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乡镇卫生服务网络,普遍做到预防保健下乡镇、小病医疗到乡镇卫生院,大病到三级公立大医院,必将显著改善广大群众包括贫困居民、流动人口的基本卫生服务条件,有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效节省医药费用。

2、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在许多贫困农村地区,疾病损伤已成“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的第二主因,而“贫”与“病”的“硬性”联系,不仅使部分农民失去了维持生活和再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正在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如何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试点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工程有利于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利于农村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得到便捷、价廉和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目前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3、是卫生扶贫的重要举措

由于社会贫困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耦合共生关系。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仅导致贫困,也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障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沉重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许多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而这些国家的大部分疾病负担是由传染性疾病、妇女儿童疾病等可以预防或可以有效防治的疾病造成的。实施城市卫生机构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是加强卫生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要,更是发展生产和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

三、三级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可行性

1、发展乡镇卫生院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三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可分流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合计占65‰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人可分流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合计占77%。如果实现病人向基层合理分流,自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全国城市将可以节省医药费用支出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仅仅是“小病”进基层卫生院就可以让群众节省大笔医药费开支,如果再做好预防保健,使群众少生病、少生“大病”,节省的医药费用还会更多。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讲,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一项事业。基层卫生服务之所以能够节省医药费用,是因为基层卫生服务侧重采用适宜技术而不是昂贵的高端技术,侧重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农村参与的策略,并注意与区域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而不是重治轻防、防治分离、大病小病一起看。基层卫生服务要做到既能够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帮助群众开展预防保健,向群众推荐合适的大中型医院及专家诊治疑难病症,同时也能够使群众减少医药费用支出,缓解“看病难”问题。

2、实施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是落实政府卫生责任的重要途径

农民的基本健康保障是“公共产品”,是一个不能靠自愿互利的市场办法解决的问题,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实施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是落实政府卫生责任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公有卫生机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十一五”

规划纲要用单独一节来阐述农村卫生工作,提出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卫生院,不仅有助于建立起新型的医患关系,同时树立卫生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3、实施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市北部,辖6镇3乡81个行政村,人口197642人,设有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等机构各一家,9个乡镇均设立了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1家,普通乡卫生院8家,共设有81个村级卫生所。

2002年以来,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0万元,新扩建5495平方米。2004年,全县儿童计免五苗接种率达96.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2.5%,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15.77‰,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3.01‰。甲级卫生所35间(43.75%),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72%,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5%。

二、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决定》。

县委、县人民政府能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把我县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中共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前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实施意见》和《蒙山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01——2010年)》,提出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阶段性工作,采取责任目标考核等方式,全面推出农村卫生工作。

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落实情况。

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01——2010年)》,已将初级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认真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即初保办),负责初级卫生保健的日常工作,初保办设在县卫生局内,县定事业编制2人,在编2人。县人民政府和县卫生局每年均把初级卫生保健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列入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年度考核目标,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指标均能完成阶段性指标。

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情况。

我县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2003年开始,当时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2003年我局以蒙卫[2003]6号文中确定了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除区卫生厅安排的支援单位外,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安排县内的对口支援工作,并且把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每年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支援单位都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支援工作计划,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了支援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和义务,通过三周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共开办医务人员培训办20期,培训医务人员94人次,安排人员进修9次,帮助开展适宜新技术2项,投入环境美化资金2.4万元,业务用房建设及维修资金45万元,赠送医疗设备总价值10.5万多元,赠送药品价值约5万元。县中医院在第二周期对口支援工作中投入资金40多万元,帮助西河镇卫生院建设门诊大楼因工作成绩显著,荣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一等奖,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二、三等奖的表彰。

五、乡镇卫生业务一体化工作。

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开始于2002年,2002年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办(2002)60号文下发了《蒙山县乡村卫生服务规范管理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全县7个乡镇成立于我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村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开展了以乡村巡诊、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等社区卫生服务、建起农民健康档案9.5万份,家庭健康档案9000份。

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9个乡镇卫生院,除长坪卫生院由于人员极少,不能派出人员进行传染病主治医师培训外,余下8个乡镇卫生院都派出人员完成了基础理论的集中培训、临床培训,培训单位是县人民医院,县医院能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成立有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有计划和实施方案。村级卫生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工作已完成,培训74人,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

七、村卫生所(点)管理情况

县卫生局能认真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镇卫生院能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监管,已全部完成乡村医生的注册工作,注册村医216人,严格《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把住乡村医生准入关。全县81个行政村中,甲级卫生所51间,占村卫生所的43.75%,县卫生局每年应对乡村医生进行不少于5天的业务培训。

我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补助经费。2005年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函[2005]84号对我县乡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进行量化考核和发放补助进行了批复,批准我县按乡村医生按完成工作的考核的等级情况分别给予每月30元、25元、20元的补助。

八、存在问题:

1、乡镇卫生院负债过重。

我县的大多数卫生院均是近年进行业务用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由于上级拨款数额有限,加上地方村政配套经费不到位,造成了卫生院基建的普遍欠债。据统计,基建工程款20万元以上的卫生院3家,10万元以上的2家。由于负债过重,严重影响到卫生院设备投入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阻碍卫生院发展的一大原因。

2、乡镇卫生院缺编严重。

据我县今年6月份统计,我县9个乡镇卫生院定编169人,在编人数122人,空编人数47人。在9个乡镇中除蒙山镇、西河镇卫生院外,(西河卫生院为新恢复的卫生院,恢复时县里仅给编制15人),其它7个卫生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编。卫生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影响农村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应付一些日常基本医疗工作外,根本抽不出人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等农村卫生工作,也无法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阻碍卫生院发展和影响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

3、乡镇卫生院职工住宿条件差,“走读”现象较多。

虽然各卫生院每年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了投入,但投入的都是业务用房。由于卫生院大部分宿舍均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很多还是泥砖),现已成为危房,加上一些卫生院的迁址,没有建造宿舍,无法使职工安心下来工作与生活,据统计除汉豪、黄村镇两卫生院有宿舍外,其余7家卫生院均没有职工宿舍,这些卫生院仅能安排业务用房用作部分住房,大部分医务人员均为“走读”上班,既挤占了业务用房,也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影响到卫生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4、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层次低,素质不高,中级以上职务及全科医生缺乏。

第4篇

一号工程

抓好民生,帮助受援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福建省确定的新一轮援疆的首要任务。其中,游牧民定居工程又被确定为对口援疆的“一号工程”。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坚持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方面优先重点保障游牧民定居工程及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按照“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原则,确定了规划和项目。在已实施的援疆项目中,民生工程占76.09%。2011年,福建省援建的1800多户游牧民定居工程、2200多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部分农牧民已喜迁新居。当地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1年43个民生工程援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进展顺利;4亿元援疆资金全部到位,完成国家下达计划的146.5%。其中游牧民定居工程计划1834户,援建资金11004万元,当年竣工1672户,拨付援疆资金9646万元。农村安居工程3830户,援建资金2510万元(含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当年竣工2224户,拨付援疆资金2224万元。

2011年,福建省全面实现了自治区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三个百分百”要求,即:2010年试点项目100%完成,2011年援建项目100%开工建设,中央确定的援助资金100%到位。

从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到可居可牧、多重生产,实现的不仅是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牧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借助福建省的对口援助,昌吉回族自治州确定了力争三年内实现7367户游牧民定居的目标,将率先在全疆完成高标准牧民定居工作。

产业造血

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把闽昌产业对接作为援疆三大重点工作之一,突出产业对接,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他们出台了《福建省新一轮援疆产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闽商在昌吉投资提供金融支持。在充分发挥已有闽籍商会在产业援疆中的平台作用的同时,还牵头组建了福州、龙岩、南平新疆商会,并协调在疆闽商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了在疆闽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福建援疆指挥部积极推行全员招商,建立了人人参与招商的工作机制,援疆干部们充分利用假期回乡等机会走访客商,积极向客商介绍昌吉州的产业发展情况、项目对接机会以及投资优惠政策。同时,有计划、分行业组织福建企业赴昌吉考察洽谈。

他们积极推动昌吉州走出去,参与厦门“9・8”投洽会,协调昌吉州参加海峡两岸农博会,并成功举办了“新疆名优产品展示会”。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一系列产业援疆的积极措施,在昌吉州各受援地,一批批产业援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推动了昌吉州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的步伐。

截至12月底,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引进产业对接项目31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个,项目签约金额71.47亿元,其中合同金额48.49亿元,协议金额22.48亿元。这些项目中,昌吉州确定的重点产业对接项目有22个,占总项目数的73.33%;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占总签约项目数的67.74%;亿元以上项目签约金额67.57亿元,占总签约金额的95.88%。

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泉州指挥部安排了省级援疆资金1620万元用于昌吉高新产业开发区福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厦门援疆前方指挥部提前安排了援疆资金1400万元用于吉木萨尔县鹭岛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总投资5446万元。投入145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的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干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部分完工。全部使用援疆资金建成投产的奇台县闽奇现代农业示范园种苗科研培育中心,以及呼图壁县、玛纳斯县食用菌产业项目,使当地农民创业条件明显改善、致富能力大大增强。

福建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微软公司在昌吉投资5亿元,打造的新疆微软(昌吉)产业基地和昌吉南威科技园项目,不仅是微软公司在新疆投资的首个项目,也填补了昌吉州软件业发展的空白。

“智援”破题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物力、财力援疆重在打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智力援疆、人才援疆则能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援疆干部们深知,只有把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方式、成功的发展经验毫无保留地带给当地的干部群众,让当地的干部群众锐意创新、科学谋划,才能为昌吉州持续健康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福建援疆指挥部及在各个岗位的援疆干部们利用自己熟悉的业务知识和专长,结合分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们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学术讲座、主持会诊、下乡巡回义诊、导师带徒“听课评课,示范带动”等方式,培训当地干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术骨干。据统计,仅在全县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就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32期,为当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6120人次。

2011年,福建启动了“三个双一百”专业技术人员援助计划(即2011年~201 5年,福建省每年选派100名中小学教师、100名医务人员、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到昌吉州开展支教、支医、支农服务。同时,每年接收昌吉州100名教师和校长、100名医务人员、100名农业技术人员赴福建省培训)。党政干部挂职和干部培训项目、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项目等智力援助重点项目也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自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至今,福建省已选派100名教师、103名医务人员、100名农业科技人员到昌吉州开展支教、支医、支农服务。

福建省卫生医疗援疆队帮助昌吉州24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重点学科建设,在援疆干部的指导下申报重点专科专病科研项目达11项,支医队员开展的不少项目都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一些诊疗技术的应用在自治区也是首例。

福建援疆指挥部对当地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一万多人次;援疆农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成功引进2个食用菌品种;推动昌吉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审核评价中心的资质认定,成为全疆首家有资质的地州级畜产品质量检测单位。

第5篇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省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已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城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支援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明确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三)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县域内支教为主。支教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通过选派城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建立起校与校之间长期和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全省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80%以上。

(四)需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的城镇教师主要是指,各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中小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高等师范院校(含有师范生培养任务的其他高校,下同)的教师。

(五)支教形式。

——中小学教师县域内支教。县域内支教是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主要形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支教工作计划。具有农村教育任务的县(市、区)首先要安排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没有农村教育任务的市、区要安排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

——中小学教师跨县域支教。跨县域支教以市行政区域内统筹安排为主,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长期稳定的“县对县”或“校对校”的对口支援关系。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每年从发达地区教育强县集中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县和海岛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师范院校师生支教。高等师范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各高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并要选派一定数量从事教师教育的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省部属高校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由省教育厅统筹安排,地方属高校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师范院校要在农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选派教师带队指导高年级师范生实习支教,积极探索实习支教的有效途经。

——骨干教师支教。要充分发挥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骨干在教育、教学、科研和师德等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组织他们为农村教师开发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省教育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省特级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开展组织骨干教师送教活动。

——高校毕业生支教。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16号)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招募部分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

——管理人员支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从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选派部分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或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指导和帮助受援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增强管理能力。

(六)支教工作方式。

——全职支教。全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班上课,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全职支教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学年及以上。重点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城镇教师和城镇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等师范院校的新聘教师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参加。

——兼职支教。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兼职支教实行累计工作量制,累计达到48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重点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城镇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及高等师范院校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参加。

三、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城镇教师积极参与支援农村教育

(七)参加全职支教的城镇教师、师范院校新聘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同时享受支教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制定。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单独安排予以保障。

(八)选派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高校毕业生支教期间的待遇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中组部、人事部等《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16号)规定执行。

(九)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除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外,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其他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时,须有在农村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没有农村教育任务的中心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薄弱学校任教一年的经历。其中,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要求具有全职支教经历。

(十)支教工作实绩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晋升晋级、评优评先和获得科研资助的重要依据。参加农村学校实习支教且表现突出的师范毕业生,在教师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十一)派出地区和学校要积极帮助支教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支教工作。受援地区和学校要妥善安排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十二)派出全职支教教师学校出现的缺编问题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派出兼职支教教师的学校缺编问题由学校内部统筹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十三)各级政府要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加强领导和协调,全面推进支教工作的开展。

(十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支教工作的具体落实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支教的政策,制订和组织实施支教工作计划,并加强对支教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5月底前制定具体的支教工作计划,并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于7月底前上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五)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支教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支教工作情况,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保证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人事部门要在教师职务评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共青团组织要负责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支教工作。

(十六)高等师范院校、城镇中小学校要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支教工作计划,积极动员和组织本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支教,履行支教义务。

(十七)受援学校要会同派出学校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全职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由受援学校管理为主,其年度考核工作由受援学校负责,考核结果存入支教教师档案。

第6篇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开展20__年—20__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__]147号)文件要求,以及四川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为进一步了解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结合我州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调查,现就具体调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资金分配情况

(一)、20__年:

中央补助557.65万元(中西部地区县医院及少数民族自治州盟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建设项目60万元、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15万元、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345.90万元、中西部地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39.40万元、艾滋病防治项目13.72万元、结核病防治项目34.48万元鼠疫防治项32万元、sars、人禽流感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项目4.9万元、地方病防治项目12.25万元、计划免疫项目12.25万元);省级补助86.92万元(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3万元、艾滋病防治项目19.10万元、结核病防治项目24.82万元、鼠疫防治项15万元、sars、人禽流感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项目3万元、地方病防治项目22万元)。

(二)、20__年:

中央补助644.86万元(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43万元、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289.8万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67.90万元、艾滋病防治项目24.74万元、结核病防治项目38.40万元、鼠传疾病防治项目20万元、医院管理督导项目3.2万元、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71.20万元、计划免疫项目30.38万元、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项目56.24万元)。

(三)、20__年:

中央补助877.83万元(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43万元、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208.6万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96.39万元、艾滋病防治项目52.71万元、结核病防治项目21.72万元、鼠传疾病防治项目15万元、地方病防治项目74.4万元、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205.95万元、计划免疫项目43.43万元、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项目101.13万元、人禽流感项目0.5万元)。

20__-20__年中央和省补助的资金共计2080.34万元。按照项目分配方案都全部分配到各县。资金到位好,无资金结余结转。(资金分配情况表附后)

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我州幅员辽阔,服务面积大,战线长、点多面广,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特别是缺少必要的执法取证设备,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开展很困难,任务重,涉及面广致使卫生执法监督困难重重。希望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卫生执法机构能力建设,以促进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一)、地方病项目执行情况:

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地氟病,克山病。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18个项目县开展饮茶型氟中毒调查,调查15405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8.34%,成人氟斑牙检出率47.48%,成人临床ii度以上氟骨症检出率14.47%,儿童录氟平均值1.86mg/l,成人录氟平均值2.52mg/l,茶水氟平均值4.032mg/l。项目总结材料已上报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今年7月份接受省督查组的检查。

九龙县按项目要求,在烟袋乡白岩小村开展克山病病区调查,调查村民313人,检出有心电异常15人,均未查出克山病疑似病人,完成了项目调查任务。

(二)、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执行情况:

我州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卫生资源明显倒置,资源配置十分不合理。鉴于这种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举办了乡村医生培训班,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医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能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为我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各县医疗资源也得到合理的调控,也为我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于20__年11月。到20__年,共有4个试点县。由于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宣传工作不到位,整体上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参合率不高,加上我州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群众对合作医疗还抱有观望的态度;另外,受药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管理能力建设还亟待提高,特别是无专门工作人员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试点工作的发展。结合存在的问题,各级领导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引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我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项目

1、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安排,我州石渠、新龙、色达、雅江、理塘五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开展了二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共派出90人医务人员支援30个乡镇卫生院。

2、根据儿童先天性视力残疾和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项目要求,稻城、巴塘、炉霍、丹巴、康定五个县年内将完成300例先天性视力残疾或唇腭裂儿童救治,三县分别完成各60例救治任务。目前,炉霍县已完成了任务,其他县结合白内障复明手术一并施行。

3、根据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的要求,目前已完成全州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共培训843人。全州乡镇卫生院放射、检验、内科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以及全州乡村医生培训正在实施中。(四)、计划免疫项目:

中央补助免疫规划项目,康定、九龙、新龙、德格、白玉、理塘、色达、得荣8县开展并完成0—47月龄脊灰两轮强化免疫,其余县开展流动和漏种儿童查漏补种工作。0—47月龄脊灰强化免疫接种率95.9%;举办全州计免骨干培训班三期,培训120余人,开展免疫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发放健康宣传资料7200余份。麻疹血清监测411人。

财政每年投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各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到州疾控中心的业务培训和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对防保人员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填报等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督导,中央财政补助了冷链运转车、冰箱、冷藏箱、冷藏包等相关设备,方便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州的具体情况农牧民受传统落后的观念影响,免疫接种意识淡薄,接受能力差,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实际儿童接种数量及疫苗使用量和强化免疫都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计划免疫宣传教育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五)、艾滋病防治项目:

中央补助艾滋病防治项目主要用于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宣传教育。项目县开展自愿咨询检查2613人,培训县、乡卫生人员100余人,发放安全套35000支,综合监测筛查采集血清200余份开展哨点监测点州医院性病门诊监测共采集血清50份,上半年全州检出hiv感染者5例。

中央补助艾滋病防治经费主要用于大众宣教、预防母婴传播、性病防治、监测检测与筛查、人员培训及管理与督导评估。由于点多面广、地广人稀,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但工作人员不畏艰苦,任劳任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尽心尽力,深入乡镇,走村窜户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牧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防护意识,起到了大众宣教的效果。目前有常用的艾滋病检测设备,主要存在无专用实验室的业务用房。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人员培训来拓展工作,使工作覆盖面更广,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六)、结核病防治项目:

中央补助结核病防治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查治病人,网络专报、健康教育,病人管理,报病补助等。全州各县结合全球基金经费积极开展结核病查治及项目督导,举办项目培训班6期,1期项目财会培训,另一期结核病控制多部门合作健康教育及业务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421人。

(七)重点疾病防治项目

20__年中央补助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项目资金101.13万元,其中,包虫病防治97.13万元,麻疯病疫点、线索调查4万元。主要用于11个项目县包虫病病查治、督导等工作。九龙县麻风病疫点调查、雅江县麻风病线索调查,20__年项目县实施项目期间接受了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及专家的督导,截止8月底开展对9个项目督导及技术指导,查治包虫病病人1846例,犬只驱虫81390只,捕杀野犬314只,举办各类培训班48期,培训乡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994人次,发放自制包虫病宣传资料70868份,宣传挂图1.2万套,组织健康教育问卷调查4455人次,向各中、小学校发放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简易材料61000余份,受教育人群达239422余人。

雅江县按照项目实施要求,组织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普查6000人,问郑50份,发放宣传资料350份;疫点调查409人,未发现新发病例,线索调查25人,未发现新发病人。7月30日已将项目进展情况上报省皮研所。

九龙县按照项目实施要求,组织开展麻风病疫点调查,调查194户949人,发现新病人1例。

(八)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项目

中央补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项目主要用于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行动及食品生活饮用水等整治工作。检查州级医疗、计生院(站)5个,县级医疗、计生站8个、乡级卫生院10个,个体诊治11个,医学美容2家,取缔非法个体牙诊所1个,超范围行医诊所1个,抽查公共场所987户,抽查合法采供血机构3家抽查大、中、小及幼儿园624所小卖部112个,餐饮店59户,停业整顿11户,查获非法食品1200余公升。

(九)鼠疫防治项目

中央补助鼠疫防治经费主要用于能力建设、工作经费。项目县及项目单位按项目方案要求,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及疫情监测,监测点共采集动物材料、犬血清及自毙动物采集及送检任务。

(十)能力建设项目

中央补助西部地区卫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培训、网络软件。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州及18个项目县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报告系统,完成6期卫生监督员培训(州执法监督所对本单位培训1期,对全州18个县卫生监督骨干人员培训1期)共计315人。

(十一)中央补助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项目

sars、人禽流感防治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病例监测及标本采集,此款下拨州疾控中心,监测任务由州疾控中心承担,截止目前我州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中央补助地、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项目设备由省卫生厅招标采购。

(十二)中央补助“降消”项目资金

按照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县发挥的效益如下:

1、人员进修方面:州卫生局项目办按照要求制定了人员进修实施方案和人员进修经费支付方案,并按照要求确立了进修单位(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并按照分批安排的原则安排了三个县的产科技术人员在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进修,年内完成进修任务。

2、社会动员:各项目县按照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为主,加强了对各级人员的健康自我保健意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接受健康教育人次达3735人次。

3、专家蹲点工作:按照项目要求由省卫生厅派出的省级专家已分别到达我州各“降消”项目县,并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专家蹲点的各项工作,蹲点工作将在9月底全面完成。

第7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卫生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定期到基层和进修学习的规定》,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2012年我局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局以射卫发[2012]18号文件下发,就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局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就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组,制定了《县卫生局2012年度城乡医院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分别与县中医院、县平通镇中心卫生院、木里县人民医院、县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团结协作,勤奋工作

依据方案计划,2012年4月1日—2012年9月30日我局安排县级单位分批的向受援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高年资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疗、管理、护理或医技等人员近100人,根据受援医院管理和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免费为受援医院规范化培训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6人。专家组成员和派驻医务人员在受援医院内开展临床查房、临床教学、会诊、技术培训、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指导受援医院医师开展疑难危重病症诊疗;培训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对受援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帮助受援医院建设重点科室;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综合能力与优势,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通过对口支援,我县县直医疗单位与受援医院结成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共计开展学习讲座80余次,带教查房120余次,各种疑难病例、危重病例讨论30余次,开展手术示教30余次,从而大大提高了各受援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全年减免进修学习费用2万余元,向受援医院捐助无影灯2台,胃镜2台,肠镜2台,救护车及检验设备共计价值70余万元。各受援中心卫生院整体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卫生主管部门验收标准。在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复查验收活动中,均以高分通过,获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四、2013年计划

2013年我局将继续根据中、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一是加强考核力度,确保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内容和工作效果;二是明确职责,继续加大人才输出的力度,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沟通,共同做好支援工作;三是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机制,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内涵,巩固对口支援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8篇

一、认真贯彻落实农牧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

(一)基本情况

___县辖10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各乡(镇)分别设有一个卫生院,其中旺达、田妥、扎玉、中林卡及碧土5个乡(镇)为中心乡卫生院。县乡医疗机构中床位共4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人,其中:县级35人(卫生局3人、卫生服务中心32人),乡(镇)级23人(大中院校毕业生12人,昌都卫校毕业生13人),村级59人。(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初保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___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初保工作,把初保工作纳入了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乡政府的工作目标。自《___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施意见》、《___县建立和推行合作医疗工作实施计划》及《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相继出台以来,我们实行分级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实施初保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程序》,明确相关任务、承担相应责任,发挥整体优势。一是以乡为单位,把初保工作与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有关行动;二是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三是主动向农牧民群众提供母婴保健,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四是在对乡级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强调了资料的搜集、统计和管理工作,做到初保工作的各项资料都有原始依据。

20__年免费医疗专项经费目前上级未到位。由于有库存药品,所以今年目前未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在去年完成了对乡(镇)卫生院上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县今年农村医疗正逐步较好地运转起来:农牧民群众凭《家庭医疗账户本》就医,在乡级卫生院直接减免

70,由卫生员做好农村医疗家庭个人账户及账页登记工作;在县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直接减免60,每月结算一次,从农村医疗的大病补偿金中补给县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县共办理《家庭医疗账户本》4921本,一户一本,即参加农村医疗的群众有4921户,17256人,建账率为全县农牧民6437户的76.45

,农村医疗人口覆盖率为41.94。

(三)防疫防病工作

按照地区防疫防病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接诊结核病人19例,其中肺结核13

人,肺外结核6人。痰阳性2人,阳性率15.38。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55户,健康证61

本,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5户。去冬今春免疫接种工作中:卡介苗应种746人,实种744人,接种率99.73

;脊灰糖丸应种700人,实种685人,接种率97.86;白百破应种671人,实种647人,接种率

96.42;麻疹应种606人,实种564人,接种率93.1。四苗单苗接种率为96.78。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注重控制鼠间鼠疫的监测,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开展了“三灭”工作,加大了疫情监测及鼠防宣传力度,做到了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及时服务、及时处理。

法定传染病病例报告21例,其中肺结核13例,皮肤炭疽3例,肝炎1例,痢疾4例,无死亡。

地方病防治以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为重点,开展以改水和对重点人群普遍投药的防治工作。

麻风病防治工作已达到规定控制目标。目前,我县麻风病现症病人4例,包括复治1例。其中:多菌型2例。

去冬今春,美玉乡前后发生了畜间绵羊痘和人间皮肤炭疽,县委、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我局和卫生服务中心把疫情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动用人力、物力,赶往美玉乡开展调查、隔离治疗、消毒、监控等工作,并免费发放

6560元的药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皮肤炭疽的病人也得以痊愈,至今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3月,县中、小学发生了流感疫情,我局组派人员到现场调查治疗,免费发放5418.8元的药品,使老师及学生的病情得以痊愈。

(四)“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

根据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对全县“非典”及“禽流感”防治工作进行

了合理部署,周密安排,成立了防治小组、救护小组及消毒组,安排下乡

16人次__天,在东达设卡49天,建立了24

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了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及设卡消毒工作,以高度警惕的工作责任心有力预防了我县“非典”及“禽流感”的发生。

(五)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___县加强初保与妇保项目实施计划》,重点抓了“母亲安全”项目、县级对乡级的监督指导工作及妇幼项目例会工作,重点培训高危孕产妇管理、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及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推广新法接生,提高了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各乡(镇)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了藏党发[1996]5号文件和昌党发[1997]11

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对农牧民群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农牧民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截止上半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

16976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有14750人,其中:安环125人,取环24人,皮埋18人,取皮埋8

人,女扎16人,人工流产41人,引产13人,口服避孕药及使用药具共14000余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为

86.89。上半年,卫生服务中心新法接生27例,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六)医药政工作

坚持以药品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现有卫生执法员3名,药监员2

名,实行综合执法。依法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打击各种卫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上半年,我局组织人员多次对县城药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各类卫生违法行为。上半年里,组织人员对县城食品卫生进行了

3次大检查,没收并销毁伪劣过期食品765件,折合3705元。

乡(镇)卫生“三项”建设:目前,全县10个乡(镇)中,仁果、下林卡、绕金及旺达4

个乡(镇)未修建卫生院,其余均有单独的卫生院,其中:田妥镇及扎玉镇中心乡(镇)卫生院为20万元以下修建。5

月,中国一汽领导来我县,到乡(镇)实地考察,计划对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进行援助。

(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从转变卫生行政职能入手,加大卫生改革力度,从“办卫生型”逐步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依法行政。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7470人次,住院病人数182人次,其中:治愈105人次,治愈率57.69

;转院和自动出院75人次,转院率41.21;死亡2例,死亡率1.1。平均床位使用率24.9

,床位周转率7.6人次。做各种手术33例,急诊病人47人次,死亡1人,抢救成功率97.87

。半年里,县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达306165.30元,其中利润为76541.33元,总支出533800.73

元。

(八)藏医药工作

县委、县府及县卫生服务中心非常重视藏医药工作,认真贯彻三级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藏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步伐,积极开发我县藏医药材资源。目前,我们正积极争取卫生服务中心藏药研制室的建设项目及配套设备。

(九)卫生受援工作

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抓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今年,一汽计划将援助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

100万元。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卫生技术人员到对口单位培训进修,造就我县卫生技术人员骨干力量。

二、精神文明建设

卫生行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行业”,我们始终坚持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十六大”会议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县人民提供文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年初县委、县府与我局签定的《20__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我们落实了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制度。

四、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

上半年,局院配合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共抽调下乡17人次,累计天数144天,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工作单靠卫生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有力协调,社会共同参与,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解决我县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实现我县各项卫生工作奋斗目标。

(二)乡村卫生人员少,待遇低,业务素质较差,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区卫生局的总体安排,抢抓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谈会及中国一汽援助我县的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开创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大力加强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和服务建设。

(二)着重抓紧抓好《___县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妇幼卫生项目实施计划》工作,以及对开展农村医疗的监督指导加大力度,重点抓落实。

(三)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按藏党发[1996]5

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县、乡两级的计生网络,每个乡要有专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要有一名妇幼计生服务人员,落实每月补助津贴

50元。将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工作做在前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及提高人口素质。并落实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人员浮动一级工资。

(四)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大对农村卫生的资金、人力、设备、药品等方面的投入,抓紧抓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力争实现农村卫生“一无三配套”。

(五)转变职能,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学科的社区卫生服务。

(六)强化医药监督,实行综合执法,防止伪劣药品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危害。

(七)加强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重点落实产科出血防治、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后感染防治、新生儿复苏等技术干预措施,推广新法接生。

(八)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监测和管理力度。

(九)抓好藏医药研制与

开发工作。

(十)大力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

(十一)经常性地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服务质量。

(十二)广泛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使农牧民群众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十三)继续做好“非典”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第9篇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补差标准。年,当尚未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乡镇,完成由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转型,在全市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市辖区按户年人均1320元、当按户年人均1020元农村低保标准执行,实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全市纳入农村低保按年人均补差不低于450元水平,实行社会化发放。建立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负担。

二、提高农村“五保户”的生活水平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年,全市农村五保的集中供养率达到30%,到“”末集中供养率达到50%。年市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500元,当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100元,并随着本地农村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适时调整。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贴外,市财政按3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县区政府负担。

三、加快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城镇养老体系。

四、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凡符合条件的新增被征地农民,做到“即征即保”。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规范基金支付行为。确保被征地农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五、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政〔〕59号)精神,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聘用的专职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按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给予补贴。对当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个人基本生活费,所需资金由省与县财政按1:1比例负担。

六、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资金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的原则筹集。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年上半年,制定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年下半年组织实施,市区全面推开,当可选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试点,逐步推开。

七、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

整合城乡就业服务资源,构筑延伸至基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年,在全市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发展壮大街道劳务公司、村级劳务公司和境外劳务公司。年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六大体系,即: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劳动者维权体系和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八、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支持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多方筹资机制,健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筹资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和各级政府补助标准,以稳步扩大参保农民的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九、加快完善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年,当要建成本区域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吸纳市区未参保非职工居民参保,到年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参保居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缴费,省财政按每人每年30元、市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区财政不低于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十、建立健全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基础上,将低保边缘群体、城乡家庭因病致贫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建立医疗救助管理运行新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助外,市、县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十一、逐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

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四个一、三条线”工程,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力度。对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病人,按规定提供医疗救治费用。

十二、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按急救站、急诊科建设基本标准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县城区急救分站的建设,并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若干个农村急救分站,构建日常急救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网络和保障支持网络构成的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急救队伍建设,逐步建成适应我市实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急救水平。

十三、加强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从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市中心卫生院、承担防保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农村卫生所需资金除争取中央、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承担,市财政对确有困难的区给予适当补助。社区卫生所需资金除中央、省补助外,市与区财政按比例配套负担。

十四、大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建立健全食品监测网络。及时、定期食品安全和市场信息,预防、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食品的专项整治。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和菜牛定点屠宰。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农村药品供应、监督网络的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危害事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度。

十五、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年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城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城乡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的资金和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的资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市、县区财政负担。当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中央承担60%,省承担40%;市辖区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政府各自解决。

十六、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

到年底,全面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18255平方米的D级危房和新增动态危房改造任务,同时认真研究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新机制,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

十七、建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立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实行学费减免。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职业教育补助券制度。

十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建设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宣传、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工程”。创作反映本市文化特征的文化精品。定期送文化下基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人才。从年起,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用4年时间对全市部分社区和所有行政村进行基本体育设施配备,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乡镇、村文体站站长的业务培训。

十九、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

建立完善基层科技活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拓展科技知识普及渠道,丰富科技活动内容,增强全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为我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年启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建设,年实现城乡每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村)都建有科技活动中心或科技活动室。

二十、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以后给予奖励扶助。奖励扶助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另增发120元。年,对子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奖励扶助对象,其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其中只生育过一个独生女且死亡现无子女的,从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320元。

二十一、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

从年起,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市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换,建成一个开放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使遍及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真正成为集公共传播、阳光政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年完成数字电视平移方案,开展有线电视旧网改造,力争启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二十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

按照“经营主体公司化,运营模式公交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原则,积极开通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的循环班车,构建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农村经济。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90%以上。在当护河镇和石桥镇各新建一个四级客运站,建成8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

二十三、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

年起,按照“县(区)规划、乡(镇)实施、村级承办、农民参与”的原则,重点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县城周边地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年起逐步向远郊延伸,力争用3-5年时间,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十四、支持贫困村建立资金互助组织

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愿,坚持政府与农民互动,建立“互助资金”,按照资金“归全体村民所有,民主管理、自主决策、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原则,建立民主化管理机制。实行“无偿投入、村民共有、村内互助、周转使用、有借有还、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资金积累增长机制,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改善危旧房区域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老旧和松散型小区亮化及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施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资金通过有偿出售自求平衡。将住房补贴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对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且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城镇居民家庭,按所差面积每平方米每月补助5元,所需资金由住房公积金增值及财政预算解决。

二十六、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解决全市农村36.5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和改造25.1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隐患。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外,主要采取吸引企业或个人投资,以及市、县区政府补助的办法解决。

二十七、实施城乡电话“户户通”工程

从年起,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城乡低收入家庭实施电话“户户通”工程,满足城乡居民的通信需求。市民政部门和县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尽快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摸底调查,及早安排工程施工。对电话初装户减免一次性费用,对长期通信使用费实施套餐优惠,使城乡低收入家庭真正能够用上用得起电话。

二十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建立健全推进“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年,市郊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当20户以上自然村通播率达到65%。到年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二十九、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和参加社会保险办法

全面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政〔〕70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在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农民工管理“五个一”工程,即:一份合同、一个工资卡、一个工资专户、一个工资台账、一个公示栏,规范使用农民工,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司法行政部门为追讨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民工免缴诉讼费。加快落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年内制定出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分类解决好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

三十、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基本权利

第10篇

XX年年全县卫生工作总结  

XX年年,全县卫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全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藏医药三大重点,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投入,落实待遇。根据全省、全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率先从 4月1日起每年投资92万元落实了乡镇卫生人员的工资实行县级财政全额供给,每年投入6.19万元落实了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提高了工作积极性,稳定了基层卫生工作队伍。同时,卫生部门严格落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晋升职务前到乡镇卫生院支援一年的做法,积极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乡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逐步改善。 

(二)全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办院条件逐步改善。紧紧围绕县上确定的重点项目工作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际,XX年年,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共11家。其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乡镇卫生院9家(国债资金建设的8家,藏区专项资金建设的1家),交通银行援建资金建设的1家,省红十字会援建资金建设的1家,总投资515.14,建设总面积7536.37平方米。列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9家卫生院建设总面积5230平方米,投资306万元(其中国家专项建设资金265万元,县级配套41万元)。打柴沟、炭山岭、石门、祁连等4家卫生院由于危房面积大,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使用,加之打柴沟、石门两家卫生院不符合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需整体搬迁,该4所卫生院已于XX-XX年进行了新建并已投入使用。XX年年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改、扩建安远、东大滩、朵什、古城、松山5家卫生院。建设总面积2884平方米,总投资213.2万元。县第二人民医院争取交通银行援建资金166万元,县上配套20万元,新建业务综合楼2090平方米。西大滩中心卫生院争取省红十字会建设资金16.5万元,县上配套6.64,建设总面积305平方米。同时,各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工程队垫付、单位自筹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30多万元,配套建设锅炉房、化粪池等相应的附属设施,维修改造了部分业务用房和职工生活用房,保证了新建业务用房正常投入使用。以上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部分乡镇卫生院拓展业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设备短缺,卫生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及项目,根据省卫生厅项目医疗设备配置计划,为天堂、炭山岭、石门、打柴沟等17家乡镇卫生院配置x光机及防护、b超、半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尿分析仪、制氧机、洗胃机等设备29台件,值约23万元。有效改善了卫生院诊疗环境和诊疗条件,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三)继续实施卫生“支农”项目,认真开展对口帮扶和送卫生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支农项目工作的管理,使支农队员的优势和特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截至目前,医疗队员共接诊病人     人次,开展手术    例,其中示教   例,健康咨询    余人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项,累计发放宣传材料XX余份,刊出板报专栏15期。进一步规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的做法,明确帮扶内容,细化帮扶任务,使被帮扶卫生院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和送卫生下乡活动,利用巡回医疗车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40次,义诊患者1800余人次,发放低价药品价值0.5万余元,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组织县直医疗机构配合县委统战部、县政协开展大型送卫生下乡活动     次,义诊患者     人次,免费检查    人次,免费送药价值       余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累计到各自的对口帮扶点开展送卫生下乡    次,义诊患者    多人次,免费送药价值达2万元,发放宣传材料2.5万份,并为对口帮扶单位免费赠送了部分医疗器械。 

第11篇

一、村党组织建设

学习方面。带领全村党员经常性学习党的xx届三中全会报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使全村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教育他们以实际行动科学发展本村各项工作。

2、发展党员工作。在去年发展党员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教育和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负责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继续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村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

3、落实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化党务、村务公开,严格按照“民主示范管理村”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服务群众和先进支部创建机制,全面推行干部承诺。

二、为民增收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我村将从实际出发,抓住选派村的优势,把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协助村民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发展水稻良种种植。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在去年种植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多方求援,大力推广良种水稻栽培实用技术,重点对困难户进行帮扶,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5万元对村绿化及村民活动广场建设,对塘角湾、大松湾、小松湾、青龙岗、白家岗变压器增容整改建设,在20xx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建设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争取与相邻村公路衔接,并配置好水泥路路肩工程。

2、村“两委”一班人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积极向区有关单位、部门联系,寻求支援,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力争争取1-2个工程项目,以加大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村的道路、水利等条件,真正把好事办好,建设好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其它方面工作

1、计划生育工作。利用春节期间进行清理,清楚并掌握流动人员的底细。首先狠抓流动育龄妇女管理,提高育龄妇女的参检率;其次抓住关键环节,狠抓四项手术到位率,加大力度协助上级计生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最后确保省、市、区三级考评及督查不出任何差错,确保我村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完成。

2、社会治安。投资五万元建立村实战型警务室,组织专人专班,掌握民情,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确保全年全村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要呈现和谐、安定、团结、发展的新局面、新农村。

3、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村民就近就医,并能享受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养老保险工作一律落实到位,让广大村民老有所养。

4、改造各湾水利设施:各湾塘堰多年未整理,淤泥堆积,沟渠堵塞,积水量逐年减少,防洪能力逐年下降。这次工作后,彻底解决这一现象,扩大灌溉面积,增强防洪能力,能够确保全村良田土地旱涝保收。

第1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颜三忠(1968―),男,江西玉山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缺乏法律保障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法律根源。新农村建设要以总书记提出的“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指导思想。其中,构建与完善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一个阶层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利益表达的力度和有效性,农民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关键在于利益表达。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造就了农民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上的不平等,更为严重的是政治上的不平等。[1]农民没有城镇居民所具有的那些参政、议政的机会与场合,政治权利被边缘化。农民缺少参与政治的渠道和具体形式,导致农民参政能力弱化,农民基本上是现实政治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者。在政治决策上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忽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益逐渐失落。

农民在政治权利的拥有和利益表达方面与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反映在《选举法》规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4倍。而这种差别又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被人为扩大,致使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真正的农民代表很少。农民所占的代表比例与占人口总数80%的事实极不相称。[2]另一方面是结社(组织)权的缺失。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结社的自由,目前全国拥有全国性社团2000多个,工人有工会,企业家有企业家协会,作家有作家协会,记者有记协,学生有学联,惟独人数最多的农民却没有一个能够实事求是地整合自己的利益,代表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组织,农民的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受到重重限制。

当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利益的多元化,而不同的利益集团都应该有自己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必须承认,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表达出来的意愿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既代表这种意志又代表那种意志。这就需要整合,让各种利益群体在制度化的论坛上去辩论,找到最大公约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类代表的比例应该和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协调。否则,人大、政协作为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整合机制,由于构成本身的偏向,整合出来的利益也可能会发生偏向。要完善制度化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可以考虑恢复党的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党内形成代表广大农民的政治决策代表人;应当大大提高各级人大、政协中农民代表或委员的比例,目前规定的“农村按人口每96万人选代表1人,城市按人口每24万人选代表1人”明显不公平;还可以考虑在农村依法建立农民协会,反映农民利益,建立与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

二、完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政策在利益资源的分配采取了不公平的分配政策,即以农业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我国工业化的过程来看,几十年来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金积累,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原始股东。而农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与市民有着巨大的差距。

要消除农民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必须通过制定与完善农业法律法规,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第一,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农业是一大弱质产业,也是不易吸收投资的行业,纵观世界各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政府及有关各方的投入和支持。在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中,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重点用于改善农业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为保障农民权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减少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一是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当前对失地农民补偿很低,普遍仅限于生活保障功能,而对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以及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功能鲜少涉及。农民得到的补偿费,按目前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这种偏低的补偿标准,应当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再也不能在土地征用补偿上出现“第二个农产品剪刀差”。二是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国家权威部门测算,近年来农民工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15─30%,不低于出口或国债投资的贡献率。一个进城农民工一年给城市创造的价值大约在25000元左右,而一年的工资收入仅8000元。应当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民工工资,我国再也不能在农民工工资上出现第二个“农村(民)支援城市”。第三,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分配格局。2004年我国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大关,工业化和城镇现代化也达到相当程度,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再也不能让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了,而是应当相反,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事实上,这种分配格局的的转型已经具备了条件,应当促成其转型,构建起新的分配格局。

三、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的土地立法侧重于资源立法,在保护耕地资源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第一,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地位缺失。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这一固有观念的影响,政府(即使是某社会组织)因建设的需要可以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强制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必须服从。第二,农民在征地中没有谈判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合理的财产补偿权。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来自土地的收入是最基本、最可靠的经济来源,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是农民土地权益屡受侵犯的根本原因。

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要求,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允许征地,而相当多的国家建设是纯经营行为,并不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征地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目的,由负责审批的各级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被征地农民并没有监督权。实际操作当中,有很多征地是以公益性目的上报审批的,但征后却被用于建工厂、办企业或从事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活动。因此,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征地的范围,非公益性建设用地必须遵循市场化原则。[3]二是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目前,补偿标准按被征地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来计算,不管征用的目的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还是经营性的用地,也不管所征用的集体土地处于什么地段,供地的价格是多少,一律按照被征用土地种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收益来计算补偿费用,这种补偿形式很不合理。政府向农民征地所花费的代价很低,征用过来后,通过简单的开发,用很少的投入,可以以高于征地成本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出让土地,从中赚取高额利润,成为政府征地权寻租的一种方式。即使这些利润用于城市建设,受益最大的是开发商、政府与城市居民,而牺牲的是农民的利益。因此,必须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必须 区分公共利益与经营用地,进行土地价格评估,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如土地征用补偿费中应当包括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三是完善征地的操作程序。在实际征地过程中,一般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出面协调,征地补偿费用也由县、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与用地方直接协商,农民没有知情权与谈判权。征地安置补偿方案不公开、补偿标准低、安置补偿不到位、层层克扣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而引起的纠纷也很多。征地实施单位一般不直接对农民个人,而是对乡镇、村两级,征地补偿费一般先经过乡镇政府、再经过村委会,最后才到农户,通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提取之后,农民实际到手的利益少得可怜。因此必须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中的发言权、参与谈判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征用中的主体地位。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是农民的基本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短期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基本保障。

一是在家庭保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从我国国情出发,家庭养老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基础。所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只能是使尽可能多的农民参加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在充分发挥家庭保障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个人交纳为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4]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集体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

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病有所医”。首先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选择多种合作医疗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一定范围(如大病及康复医疗合作)的县市联合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其次确定不同地区的医疗费用重点补偿方式。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看病的费用就可以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补助的范围主要是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

三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民“生有所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准,使得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民都能够理所当然地获得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这种由国家和社会保障作为常规的“第一线”的危机预防系统,是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农村救济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五、完善农村法律援助机制

我国的法律援助应将农民的法律援助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应该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如经济资源以外的其他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其中包括法律服务资源的分配。当前,农民不仅在经济成果的分享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在包括法律服务资源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源的分享方面同样处于弱势地位。[5]

首先,完善现有法律援助机构,加强其对农民法律援助的职能。现有的专职法律援助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提供的法律援助应主动给农民以更多的关注,即变被动服务为积极主动服务。当前各级各类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法律援助的重点是有针对性地、制度化地进行法律宣传和咨询,使之成为经常性和普遍性的活动,使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知道权利何在,如何维权。继而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诉讼服务,帮助农民实现其合法权益。

其次,建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法律援助机构――“农民法律援助中心”。“农民法律援助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面向全体农民,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非诉讼调解、提供法律性指导意见等法律援助,并为经济贫困的农民进行免费刑事辩护和刑事、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建立这种专门面向农民的法律援助机构的优势在于:使农民在寻求法律援助时有归属感,便于农民寻求法律援助;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精良的法律援助者为农民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有助于集中解决中国农民所面临的一些共性法律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做法使法律服务资源得以直接分配给庞大的农民群体,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有助于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参考文献]

[1]同春芬.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周作翰,张英洪.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